(七)电梯作业人员与相关营运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2024-04-15

(七)电梯作业人员与相关营运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共7篇)

篇1:(七)电梯作业人员与相关营运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叉车作业人员及相关运营服务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1.叉车管理人员应制定叉车作业人员及相关运营人员操作技能及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对各类人员定期进行相应的基本技术技能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并作好登记记录。

2.叉车维修、操作、管理人员必须经地、市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

3.经专业技术考核合格者,由负责考核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报所属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签发全国通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方能从事相应的工作。4.取得资格证书者,每两年进行一次复审。

篇2:(七)电梯作业人员与相关营运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电梯作业人员考核大纲(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了规范电梯作业人员的考核工作,根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制定本大纲。

第二条

本大纲适用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认定分类与项目》规定的电梯作业人员的考核。

第三条

电梯作业人员是指从事电梯修理和维护保养作业的人员。

第四条

电梯作业人员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年龄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60周岁以下(含60周岁);

(二)具有电梯安全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本工作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四)有3个月以上申请项目的实习经历(注1)。

注1:有3个月以上(含3个月)所申请项目的实习经历,是指在已经持有相应项目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2年以上(含2年)的相应作业人员指导下,进行3个月以上(含3个月)的操作技能学习并经其签字和实习单位盖章确认。

第五条

电梯作业人员的考试,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试,具体的考试内容见本大纲附件A和附件B。考试方式如下:

理论知识考试采用计算机考试方式;

实际操作技能考试采用实物操作和面试方式。

第六条

理论知识考试,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专业基础知识占50%、安全操作知识占25%、法规标准知识占25%。

理论知识考试的题型包含判断题、选择题,考试题量不少于100题,题库不少于2000题。

第七条

实际操作技能考试,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主要零部件识别占20%,基本操作能力占50%,应急救援处置占30%。

实际操作技能考试的题目至少包括主要零部件识别1题(零部件不少于10个),基本操作能力2题,应急救援处置1题。

第八条

各科目考试成绩均实行百分制,70分合格。电梯作业人员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试全部合格,则综合评定为合格。

第九条

本大纲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大纲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TSG

T6001-2007)同时废止。

附件A

电梯作业人员理论知识

A1

基础知识

A1.1

电梯作业人员职责

A1.1.1

电梯作业人员基本工作职责;

A1.1.2

电梯作业人员工作要求。

A1.2

电梯机械基础知识

A1.2.1

电梯常用金属材料和润滑材料基础知识;

A1.2.2

机械传动基础知识。

A1.3

电梯电气基础知识

A1.3.1

电流、电压、电阻和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

A1.3.2

电功和电功率的基本概念;

A1.3.3

交流电和直流电的特点;

A1.3.4

电源电路基础知识;

A1.3.5

简单电梯用电子电路基础知识;

A1.3.6

电梯常用电气器件基础知识;

A1.3.7

电动机的基础知识;

A1.3.8

电气原理图基础知识。

A1.4

常用仪器仪表

A1.4.1

机械测量工具(卷尺、游标卡尺、塞尺、钢直尺等);

A1.4.2

电气测量仪器(万用表、钳形电流表、绝缘电阻表等);

A1.4.3

其它(转速表、声级计、推拉力计、温湿度计、照度计等)。

A1.5

电梯的分类和名词术语

A1.5.1

概述;

A1.5.2

电梯的规格型号与分类;

A1.5.3

电梯基本参数;

A1.5.4

名词术语。

A1.6

曳引驱动电梯基本结构

A1.6.1

曳引系统;

A1.6.2

导向系统;

A1.6.3

重量平衡系统;

A1.6.4

轿厢系统;

A1.6.5

门系统;

A1.6.6

电力拖动系统;

A1.6.7

电气控制系统;

A1.6.8

安全保护系统。

A1.7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基本结构

A1.7.1

梯路系统;

A1.7.2

扶手系统;

A1.7.3

驱动系统;

A1.7.4

安全保护系统。

A1.8

液压驱动电梯、杂物电梯、防爆电梯和消防员电梯的基本结构

A1.8.1

液压驱动电梯;

A1.8.2

杂物电梯;

A1.8.3

防爆电梯;

A1.8.4

消防员电梯。

A2

安全操作知识

A2.1

电梯安全操作知识(主要参考TSG

T6001-2007)

A2.1.1

三角钥匙等专用钥匙的安全使用;

A2.1.2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A2.1.3

用电安全知识;

A2.1.4

防火安全知识;

A2.1.5

机房、轿顶、井道和底坑安全作业知识;

A2.1.6

电梯故障排除的安全知识;

A2.1.7

吊装作业安全知识;

A2.1.8

常用工具设备操作知识;

A2.1.9

常用试验项目安全知识(平衡系数、限速器校验、制动试验等);

A2.1.10

应急救援相关安全知识。

A2.2

事故案例分析

A3

法规标准知识

A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A3.2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A3.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A3.4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

A3.5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A3.6

《电梯维护保养规则》;

A3.7

《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

A3.8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维修规范》;

A3.9

《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

A3.10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

》;

A3.11

《电梯技术条件》;

A3.12

《电梯试验方法》;

A3.13

各类电梯检验检测规则;

A3.14

各类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A3.15

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附件B

电梯作业人员实际操作技能

B1

主要零部件识别

B1.1

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

B1.1.1

驱动主机

B1.1.1.1

电动机;

B1.1.1.2

减速箱;

B1.1.1.3

制动器;

B1.1.1.4

曳引轮。

B1.1.2

紧急救援装置

B1.1.2.1

手动松闸装置;

B1.1.2.2

手动盘车装置;

B1.1.2.3

紧急电源装置。

B1.1.3

悬挂装置

B1.1.3.1

曳引钢丝绳;

B1.1.3.2

非钢丝绳悬挂装置;

B1.1.3.3

端接装置。

B1.1.4

补偿装置

B1.1.4.1

补偿链(缆);

B1.1.4.2

导向装置;

B1.1.4.3

补偿绳;

B1.1.4.4

张紧装置。

B1.1.5

轿厢

B1.1.5.1

轿架;

B1.1.5.2

操纵箱;

B1.1.5.3

护脚板;

B1.1.5.4

轿顶检修装置;

B1.1.5.5

急停开关。

B1.1.6

对重

B1.1.6.1

对重架;

B1.1.6.2

对重块;

B1.1.6.3

对重块压紧装置。

B1.1.7

层门和轿门

B1.1.7.1

门扇;

B1.1.7.2

层门门套;

B1.1.7.3

地坎;

B1.1.7.4

门悬挂装置;

B1.1.7.5

门机系统;

B1.1.7.6

强迫关门装置。

B1.1.8

导向装置

B1.1.8.1

T型导轨;

B1.1.8.2

空心导轨;

B1.1.8.3

滑动导靴;

B1.1.8.4

滚轮导靴。

B1.1.9

安全保护装置

B1.1.9.1

门锁装置;

B1.1.9.2

门入口保护装置;

B1.1.9.3

限速器及其张紧装置;

B1.1.9.4

安全钳及提拉装置;

B1.1.9.5

超载装置;

B1.1.9.6

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B1.1.9.7

蓄能型缓冲器和耗能型缓冲器;

B1.1.9.8

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B1.1.10

电气控制装置

B1.1.10.1

接触器(继电器、相序继电器);

B1.1.10.2

调速装置;

B1.1.10.3

控制装置;

B1.1.10.4

变压器;

B1.1.10.5

制动电阻;

B1.1.10.6

随行电缆;

B1.1.10.7

编码器。

B1.1.11

液压部件

B1.1.11.1

液压缸;

B1.1.11.2

管路;

B1.1.11.3

液压泵站;

B1.1.11.4

限速切断阀;

B1.1.11.5

滤油器。

B1.2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B1.2.1

支撑结构(桁架)

B1.2.2

梯级、踏板及其支撑导向装置

B1.2.2.1

梯级;

B1.2.2.2

踏板;

B1.2.2.3

梯路导轨;

B1.2.2.4

梯级滚轮。

B1.2.3

驱动装置

B1.2.3.1

主驱动链;

B1.2.3.2

驱动皮带;

B1.2.3.3

梯级、踏板链;

B1.2.3.4

主驱动链轮;

B1.2.3.5

附加制动器。

B1.2.4

扶手装置

B1.2.4.1

围裙板;

B1.2.4.2

防夹装置;

B1.2.4.3

护壁板;

B1.2.4.4

内、外盖板;

B1.2.4.5

扶手防爬/阻挡/防滑行装置。

B1.2.5

扶手带系统

B1.2.5.1

扶手带;

B1.2.5.2

扶手带驱动装置;

B1.2.5.3

扶手导轨;

B1.2.5.4

扶手带张紧装置。

B1.2.6

出入口

B1.2.6.1

梳齿板;

B1.2.6.2

检修盖板、楼层板、梳齿支撑板;

B1.2.6.3

扶手带出入口保护装置。

B1.2.7

监测装置和电气安全装置(或功能)

B1.2.7.1

传感器;

B1.2.7.2

检测开关。

B1.2.8

标志与警示装置

B2

基本操作能力

B2.1

曳引驱动电梯

B2.1.1

制动力的测试和调整;

B2.1.2

制动器间隙的调整;

B2.1.3

曳引轮的检查和判断;

B2.1.4

曳引钢丝绳的检查、清洁和张力调整;

B2.1.5

减速箱润滑油的检查、判断和更换;

B2.1.6

电动机的接线、测量和判断;

B2.1.7

速度反馈装置的线路检查;

B2.1.8

TN-S、TN-C-S系统接线和判断;

B2.1.9

继电器、接触器的检查和更换;

B2.1.10

控制柜状态指示灯的检查和判断;

B2.1.11

门旁路系统的操作;

B2.1.12

层门的检查、调整和修理;

B2.1.13

层站指层器和召唤盒的检查和更换;

B2.1.14

随行电缆的检查、调整和紧固;

B2.1.15

补偿链(绳)的检查和紧固;

B2.1.16

平层装置、端站开关的检查、调整和更换;

B2.1.17

井道照明的检查和修理;

B2.1.18

门机系统检查、调整和润滑;

B2.1.19

轿厢照明、紧急报警装置、风扇的检查和修理;

B2.1.20

轿顶检修装置和操纵箱按钮、开关的检查和修理;

B2.1.21

导轨的检查、调整和紧固;

B2.1.22

导轨润滑部件检查和调整;

B2.1.23

导靴检查、调整、更换;

B2.1.24

称重装置的检查、调整、紧固;

B2.1.25

限速器检查、调整、润滑、复位和校验;

B2.1.26

限速器张紧装置的检查、调整和更换;

B2.1.27

安全钳清理、紧固和间隙调整;

B2.1.28

夹绳器的检查、复位和调整;

B2.1.29

缓冲器的检查、判断和调整;

B2.1.30

限速器-安全钳联动机构的试验和调整;

B2.1.31

平衡系数的试验和调整。

B2.2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B2.2.1

驱动主机位置检查和紧固;

B2.2.2

TN-S、TN-C-S系统接线和判断;

B2.2.3

梯级与踏板的检查、调整和更换;

B2.2.4

扶手带驱动力、磨损和噪音的检查和调整;

B2.2.5

梯级与围裙板、梯级与梳齿板间隙检查和调整;

B2.2.6

防夹装置检查和更换;

B2.2.7

梳齿板的检查、调整和更换;

B2.2.8

附加制动器的检查、试验和调整;

B2.2.9

润滑系统的检查、调整和修理;

B2.2.10

扶手带入口安全保护装置的检查和调整;

B2.2.11

梯级下陷安全保护装置的检查和调整;

B2.2.12

梯级缺失保护装置的检查和调整;

B2.2.13

出入口传感器的检查、判断和更换;

B2.2.14

检修盖板和楼层板的检查和调整;

B2.2.15

空载和有载制动距离试验和调整。

B3

应急救援处置

B3.1

基本操作

B3.1.1

安全警示的设置;

B3.1.2

层门紧急开启工具(三角钥匙)的使用;

B3.1.3

断电锁闭操作;

B3.1.4

安全进出轿顶、底坑的方法。

B3.2

紧急操作装置的操作方法

B3.2.1

松开制动器操作;

B3.2.2

手动松闸盘车操作;

B3.2.3

紧急电动运行操作;

B3.2.4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松闸盘车;

B3.2.5

液压电梯的手动泵和紧急下降阀操作。

B3.3

困人救援

B3.3.1

有机房电梯紧急救援操作;

B3.3.2

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操作;

B3.3.3

液压电梯紧急救援操作;

B3.3.4

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的紧急救援操作。

B3.4

事故处置

B3.4.1

电击事故;

B3.4.2

坠落事故;

B3.4.3

剪切事故;

B3.4.4

挤压事故;

B3.4.5

火灾事故;

B3.4.6

篇3:(七)电梯作业人员与相关营运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在油气勘探开发主营业务高歌猛进的同时,油田特种作业培训业务也协调发展。随着长庆油田的不断发展壮大,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工作量也不断攀升,油田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显得愈发重要。如何使油田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工作适应建设“西部大庆”,实现5 000万t发展目标形势下的安全生产新目标、新发展的要求,是需要共同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1 长庆油田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工作的现状

长庆油田是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为主的石油天然气综合企业。目前油田特种作业人员分布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的20多个油、气田,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特殊的生产性质,使得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随着长庆油田的快速发展,油田生产规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设备在更新、技术在提升,对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培训不到位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仍然偏高。因此,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长庆油田技术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服务大油田,建设大气田”为宗旨,以“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一线”为重点,以实现“送培单位满意、送培学员满意、上级主管部门满意”为目的。根据各单位不同生产周期和生产需要,进行周密合理的安排。努力做到“三个贴近”、“三个满意”,实现了安全生产的高效、平稳运行。

近年来,中心严格按照“集中管理,发挥优势;严格标准,保质保量”的工作宗旨,不断改善培训条件,不断加强师资力量,不断改进培训方法,加强教学考核评价,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年培训10 683人次(取证5 987人、复审4 696人);2010年培训11 335人次(取证4 733人复审6 602人);2011年培训12 628人次(取证6 341人、复审6 287人)。

从当前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的现状来看,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对特种作业培训持证上岗认识上的偏差;工学矛盾依然突出;员工培训需求计划不够科学,与实际需要差别较大;用工形式的多元化,给安全培训工作带来了挑战等等。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的任务依然艰巨。要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做细、做实,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引导的力度,把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培训工作强制性、针对性、实用性、规范性的原则,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要和油田生产同步发展”的方针,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最大限度地把企业现有人力资源转化为油田安全生产平稳持续发展的组织基础。

2 安全技术培训的主要做法

2.1 完善体系,注重质量,夯实培训基础

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和油田公司对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长庆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从完善培训体系入手,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培训质量保证手册》,为强化考核管理、规范培训行为、切实保证培训质量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创新科学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油田公司建设“西部大庆”及5 000万t发展目标,制定了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当年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思路和培训方案。并在摸清需求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教学计划、确定了教学组织形式,选好教师并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及效果的研究,根据需求,配备好了各种培训教材和参考资料,为确保安全技术培训的平稳有序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推行体系、控制过程。进一步修改完善安全技术培训的质量体系文件,在培训过程中强力推进体系有效运行,采取数字化科技手段,使节点有控制,过程有记录,考核有结果,奖惩有依据,力争管理智能化、结果数字化。

二是创造条件、复合培养。采取“直通车”的方式给专职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订阅了大量的资料书籍,满足专兼职教师提升素质的需求。并采取奖励政策,鼓励专职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考试,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采取送外培训,参加国家和省相关部门培训技术交流活动,充实专职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三是利用资源、选聘专家。在近日召开的油田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座谈会上聘任了1名高级专家,11名安全技术培训高级顾问,10名安全技术培训教师。今后,根据发展需要,择机聘请优秀人员充实到我们的教师队伍中。

四是严把关口、外部引进。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实际,从油田公司范围内选聘若干名压力容器、电工、金属焊接专业的技术人员或者经验丰富的技师,补充到专职教师队伍中,增加专职教师数量,改善专职教师结构。

2.2 对标分析,制定措施,加快软硬件建设

长庆安全培训机构成立于1989年,继2003年4月取得了国家安监总局颁发的二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的资格以来,又分别于2008年、2011年2次通过国家安监总局复审验收。

在教学设施建设方面,按照培训贴近生产,贴近一线的原则,先后投入大量资金设备到西安高陵、甘肃庆城等教学网点,先后投入资金在陕西西安泾河工业园、甘肃庆城等地建成培训基地2 800m2,配备了各种先进教学设施数10台(套)。给培训教学人员更新了笔记本电脑,配备了移动硬盘、投影仪、照相机等设备。

在生活设施建设方面,在庆城培训基地提供了培训公寓2 400m2,总床位65个,房间内生活设施齐全,基地环境优美,从而为培训员工提供了一个舒适、幽雅、安静的学习生活环境,基本可以满足培训学员的需求。

安全技术培训宣传教育室是安全二级培训机构的必备条件,为了尽快达到安全技术培训资质的要求,中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基础,配套建设安全技术培训宣传教育室,落实警示在安全技术培训中的作用。

2.3 有的放矢,创新方法,突出培训质量

开展安全技术培训的主要对象是油田生产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安全管理人员以及油田特种作业人员。与日常的职工培训教学相比,安全生产培训教学工作有很大不同,单一死板或者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远不能适应参加培训人员的需求。

因此,科学的培训方法就成为搞好安全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针对特点,寻求和创新科学的培训方法,才能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在摸清需求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教学计划、确定科学的培训方式,即理论教学、事故案例教学、研讨教学、实践教学、选好教师并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及效果的研究,组织教学人员根据不同工种和安全生产特点补充、修订现用的培训教材,狠抓培训过程管理,使培训工作实现了良性循环。

结合安全技术培训的特点,培训方法也不断创新。讲授法、讨论法、模拟法、扮演法可以更新面目,体育、拓展、游戏、朗诵等也频繁地登上培训场,使得培训课程表演化、游戏化、故事化、读图化等,在更加艺术地表现培训内容、强化培训效果的同时,也搭建起刻苦学习与愉悦审美、油田愿景与个人愿景之间“快乐”的桥梁,从而赋予培训形式、教学模式新的社会功能。

对于油田安全培训来说,培训要讲求实效,方式方法是关键。做到不同时期有不同重点,不同特种作业工种有不同内容,不同对象有不同方法,不同层次有不同要求。同时,还要推动特种作业培训内容的创新,培训教材应与时俱进,充分反映技术进步对安全技术要求和对安全管理的影响,不断调整特种作业安全培训内容,及时增加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有关安全技术与管理内容,以适应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确保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2.4 创建模式,突出特色,理论实践融合

多年来,长庆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不断发展和完善了“教考分离,送教上门,三个贴近”以及“诊断式教学”等独特培训模式,利用油田现有培训场地和设施,通过多种方式,基本满足了培训需求。

近年来,国家及油田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监管和现场跟班考试考核已成制度,因此,按照国家、政府及油田公司的要求,始终坚持统一教学大纲、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考试试题、统一实践考核“四个统一”的基本原则,考试考核坚持“教考分离”的考核规定组织教学,确保了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一是坚持标准,规范管理。安全监管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按照国家“四统一”,即: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命题、统一标准的原则,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对培训班实行监督检查,严格课件审查,确保教学效果的落实。

二是教考分离,确保质量。为保证教考的严肃性、公正性,对每个工种的培训和考试进行分离,授课教师按照规定的教学大纲,结合生产实际对学员进行严格的教学,试卷由中心主管部门从计算机试题库中随机抽取。培训教师不参与监考和阅卷,以学员的最终成绩考核培训管理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是有的放矢,诊断培训。对现有专兼职人员通过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讲课、提问、评价进行诊断培训,全面提升教学人员的教学水平。经过多年来的人员培训,我们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理论水平高,作风优良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外聘兼职教师为补充,以高等院校专家、教授为后盾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2.5 三个贴近,突出重点,显现培训实效

针对长庆油田特种作业人员高度分散的现状,长庆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以“服务大油田,建设大气田”为宗旨,以“贴近一线,贴近生产,贴近技术”为重点,以实现“送培单位满意、送培学员满意、上级主管部门满意”为目的。根据各单位不同生产周期和生产需要,进行周密合理的安排。采取“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努力做到“三个贴近”、“三个满意”,实现了安全培训的高效、平稳运行。

安全培训工作具有强制性、权威性、针对性、实用性、规范性等特点,所以,在组织培训过程中,我们紧扣安全培训的特点,积极主动与各受训单位取得联系,并根据各单位不同生产周期和生产需要,进行周密合理的安排。

一是根据生产单位实际情况,按照分片设点的原则,分陇东、宁夏、陕北3个项目组组织实施,努力做到“三个贴近”,送教上门,使培训工作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二是充分利用生产淡季,见缝插针,送教上门,在基层一线举办了“压力容器培训班”、“起重机械培训班”、“金属焊接培训班”、“电工作业培训班”等,这样既保证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又确保了各单位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中心的培训、考核、服务职能,使培训工作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三是坚持跟踪回访,及时反馈信息。为了确保培训的质量与效果,在整个培训期间,我们除了对授课教师、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服务工作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让学员测评外,还在培训期间和培训结束后,通过电话、现场调研等方式认真听取和收取送培单位及人员的意见,结合培训结业时学员座谈会上的建议和意见,进行归纳分类,及时加以整改,不断完善培训工作。

从我们对每期培训班的信息反馈表统计看,学员及受训单位领导对我们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满意率达到了90%以上。另外从我们对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四省(区)安监局的走访了解,对我中心的培训质量与效果均表示满意,并给予了较高评价。

3 认识与建议

3.1 创新理念,注重培训过程管理

在长庆“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的过程中,长庆监测人深知大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因此,以“满足油田特种作业人员培训需求,满足学员个人发展需求”为宗旨,不断向油田各个岗位输送新鲜血液,成为油田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一片沃土,打造了一支掌握科技知识、具备创新素质的人才队伍,用特色培训构筑了特种作业培训的“金字塔”。

在油田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实践中,把打造“三个贴近”特色培训品牌,提升整体形象,提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素质作为油田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满足了油田发展的需要,融合了安全文化特点,形成了新的管理特色。正在向建设培训服务型、责任型、创新型的培训机构目标迈进。

一是认清特点,训前策划。正确的领导和严密的策划是保证培训工作质量的前提。中心开展的培训工作主要对象是油田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上岗资格培训。为了加强对安全培训工作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及油田公司对安全培训质量的要求,多次召开安全培训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中长期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思路和培训方案,全面指导和管理培训工作。

二是推行体系、控制过程。进一步修改完善安全技术培训的质量体系文件,在培训过程中强力推进体系有效运行,采取数字化科技手段,使节点有控制,过程有记录,考核有结果,奖惩有依据,力争管理智能化、结果数字化。

三是针对特点,创新方法。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安全技术培训教学与日常的分散式教学相比有很大不同,只有针对特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寻求和创新培训方法,才能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坚持集面授、案例教学、研讨教学于一体,实现教学互动、全员参与。达到了3个目的:第一,注重了能力的培养。第二,激发创造性思维。第三,实现了全员参与的教学互动性。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四是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各项培训管理制度是我们做好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的基础,近年来,我们从完善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入手,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为强化考核管理、规范培训行为、切实保证培训质量奠定了基础。

严格对照国家二级培训机构标准,对《长庆安全技术培训中心机构章程》、《质量保证手册》等配套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对现有的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制度,结合标准化项目建设,按照精简、实用、受控的原则,认真进行梳理、归纳、集成。对培训计划、办班通知、学员报到、课程实施、教师评价、跟班听课、考试考核、质量回访、办证发证等工作流程进行过程控制,使培训管理工作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达到无缝对接,有效杜绝了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3.2 广开门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抓好一支优秀的特种操作人员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前提,教师素质是搞好安全技术培训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做了如下探索:

一是利用资源、选聘专家。在国家和省安监局专家库中选聘一定数量的著名专家,在油田范围内与安全技术培训相关专业中选聘一部分安全技术培训高级顾问,聘请一部分熟悉油田生产工艺、安全技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参与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二是严把关口、外部引进。根据专职教师队伍实际,从油田公司范围内竞聘部分紧缺专业的技术人员或者经验丰富的技师,充实到专职教师队伍中来,增加专职教师数量,改善专职教师结构。

三是内部调整、加强力量。从技术监测中心调整4名研究生、2名从事特种设备检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到安全技术培训专职教师队伍中,满足安全技术培训资质的需要。

四是政策引领、内练素质。培训机构班子成员带头讲课,每年授课时数不少于120课时,专职教师每年授课时数不少于240课时,鼓励专职教师多讲课、讲好课;完善考核机制,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提高培训课堂质量;开展培训教学研究活动,每年至少有2篇论文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有1项科研项目在技术监测中心立项并开展活动。

3.3 适应发展,加强培训教材建设

目前安全技术培训大多数采用统编教材,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钻井司钻、井下作业司钻采用的是自编教材。由于近几年油田快速发展,“三新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培训教材已严重落后于实际的需要,因此,尽快启动了自编教材工程,以适应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需要。

一是结合实际、按需选用。安全监管人员、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电工作业、企业场内驾驶、锅炉作业、工业锅炉水处理、起重机司机、气体充装作业、危化品生产作业、石油司钻等培训教材,组织油田专家对各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教材,结合长庆油田的生产实际进行筛选,甄选出一部分适应安全技术培训教材。

二是立即启动、自编教材。根据油气田锅炉压力容器操作工培训人数将近占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总数一半的实际,加之原自编教材已落伍生产现场实际,为此,2012年首先启动《低渗透油田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操作技术》、《气田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操作技术》2种教材,成立编写机构,吸收油田精英良才,紧扣培训大纲,密切联系油田生产实际,紧锣密鼓,有序推进,年底前编审完稿,出版投入使用。

三是内外联动、相互补充。针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1年7月下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和2010年国家安监总局30号令规定,结合油田实际,复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新旧大纲相比,复训时间大大缩短,为了配套使用前述的自编教材,同时启动油气田锅炉压力容器作业复训教材。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社会力量,内外结合,资源互补,适时启动复训教材的编审工作。

3.4 注重实效,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室建设

安全技术培训宣传教育室是安全二级培训机构的必备条件,为了尽快达到安全技术培训资质的要求,2012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基础,配套建设安全技术培训宣传教育室,落实警示在安全技术培训中的作用。

一是博采众长、优化方案。组织相关力量,深入大专院校、科研培训机构、安全咨询设计公司进行调研,收集素材信息,不断优化方案,充分体现方案的先进性、实用性、警示性,真正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二是科技叠加、凸显功能。安全技术培训宣传教育室的建设要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突出安全宣讲展览特色,实现声、像、动、实、拟、图、视、展8大功能。

三是图文并茂,警示实用。安全宣传教育室要充分体现方案的先进性、虚拟实景性、共享性、实用性、警示性,真正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让广大培训学员充分分享事故教训和安全经验。

3.5 规范标准,加强“两库”数字化建设

培训学员信息库、试题库建设是安全技术培训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要求,是实施教考分离,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推进“两库”建设,是适应油田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是数字说话,提高效率。数字化管理是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管理方针,近几年长庆油田不断完善发展方式,调整内部结构,特种作业人员急剧上升,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基本信息库,对于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十分重要。特种作业人员信息库建立后,要实现报名电子注册、初训信息提示、复训到期预警等功能。

二是更新内容、扩充库容。现有的试题库题量过小,覆盖面较窄,组卷重复率偏高,不能适应当前安全技术培训培训的需要。因此,聘请有关专家和专兼职教师下功夫,花气力,在吃透大纲、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油田实际,更新题库内容,增加题库容量。

三是巩固成果、注重运用。对试题库的内容,结合油田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应用,题库要固定周期更新。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主管部门负责题库的管理和组卷工作,培训实施部门负责题库的周期维护,使题库常用常新,真正发挥题库在标准化考试中的作用。

4 结束语

管理学中有一个名言:管理一个小企业可以靠权威,管理一个中型企业要靠制度,而管理一个大企业就必须靠文化。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技术培训工作是油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先导和基础,也是传播油田安全文化的主要途径,油田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必然会在长庆油田建设“西部大庆”,实现5 000万t发展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篇4:浅谈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是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的常见特种作业工种有16种。这16种均是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工种。由于工种的高危险性,它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这就需要通过极其严格的教育、培训和考核来把关。随着《安全生产法》的实施和宣传力度的加大,随着国家对私营企业安全监察力度的加强,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企业主们意识到加强员工安全技能培训的重要性,纷纷自觉为其员工进行培训要求他们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技能的熟练与否,安全意识强烈与否,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如何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他们在短暂的强化培训期间内达到从事本工种所需要的基本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这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

在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过程中,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一、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特性

特种作业人员归属于技术工人,特种作业工种种类多,要传授的安全生产知识涉及的专业广,而且有的特种作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对比较弱,这是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特性。特种作业工种有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作业;制冷作业;爆破作业;矿山通风作业;矿山排水作业;矿山安全检查作业;矿山提升运输作业;采掘(剥)作业;矿山救护作业;危险物品作业。这16个工种每个工种都有它自身的特性,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工种专业的特点,向工人传授该工种的专业操作技能,同时要结合该工种作业过程中常出现的违章操作现象讲解违章操作的严重后果,以强烈的刺激力加强他,们在将来作业中的安全生产意识。

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目标

特种作业人员工作的岗位是高危岗位。从安全文化素质方面看,特种作业人员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应该具有较高的安全文化素质;在安全需求方面,特种作业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安全需求,珍惜生命,爱护健康;在安全意识方面,应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事特种作业时能谨慎操作,不麻痹大意;在安全知识方面,应有较多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在安全技能方面,应有较熟练的安全操作技能,通过刻苦训练,提高工作的可靠率,避免失误;在应急能力方面,遇到异常情况时,能果断正确的采取应急措施,把事故消除在初始阶段,防止事故的扩大。这六个方面是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目标。此外,也要对特种作业人员和用人单位传递教育培训的新理念:安全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

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方法

特种作业人员除了必须接受一般员工的安全教育外,还必须接受从事特种工种工作所要求的严格教育培训。主要是三个方面:专业技术知识、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这三个方面我们在传授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教育、一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安全生产技能教育、安全生产意识和事故案例教育来讲授。如何有效的传授我们的教育培训内容,达到我们教育培训的目的?美国教育学家戴尔创立的“经验之塔”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经验之塔”的理论将经验按抽象程度分为十个层面:

从“经验之塔”中我们可以知道视听媒体在教育培训中的有着重大的作用,它是获得“替代的经验”的主要途径。“替代的经验”能够替代一定量的“做”,从而为今后获得“做的经验”打下较扎实的基础。我们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过程中,运用视听媒体可以用较短的时间,为受教育培训人员传授尽可能多的知识。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在教育培训中应用不断普及。我们在传统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可以为受教育培训者的提供更加感性、更加具体、更加丰满、更易理解的知识传授方法。我们除了在传授每个特种作业工种的专业技术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安全知识利用多媒体的声、光、图、影的强刺激性效果外,更在事故案例的再现,安全隐患可能引发事故的预演等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虚拟优势。

四、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反馈”

特种作业人员通过了每期的教育培训,有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这是我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它对于改善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提高我们的教育培训的能力,为学员提供更好的教育培训效果,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接受多媒体教育培训的多期学员教学质量的提速认知调查,我们得知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让学员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特别是事故案例再现教育和安全隐患事故预演的多媒体演示,使他们受到很大的震撼,有的学员向我们说,他们以前熟视无睹的“三违”,通过事故案例再现和安全隐患事故预演,知道了严重性,表示在以后工作中不会再做这些傻事了。

通过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这些人员具备了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而且也形成了安全生产的观念,为他们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安全生产提供了必备的安全素质。

篇5:(七)电梯作业人员与相关营运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电梯安全管理和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1、电梯作业人员必须持质量技术部门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证方可独立从事相应的工种。

2、电梯作业人员的培训包括:外委培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和单位内部培训两种。

3、电梯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建立该类人员的培训、教育档案,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参加电梯作业人员的换证考试,保持操作证的有效性。

4、电梯安全管理负责人每年应编制当电梯作业人员的培训计划,报告单位领导批准后实施。

5、单位内部培训由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有关电梯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电梯事故的案例的分析;电梯有关技术知识的学习。每次培训必须作好相应有记录。

6、参加外委培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人员必须经单位领导同意,培训合格的予以报销相应的费用。

7、电梯安全管理和操作人员未按规定参加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按有关制度予以扣除当月奖金。

篇6:(七)电梯作业人员与相关营运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关键词:叉车,培训,针对性,质量

一、叉车作业人员培训的背景分析

叉车是提升物流效率装备的必备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仓储、物流业日益繁荣,叉车的产销量越来越大,需要大批掌握叉车作业技能的人才。同时,随着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 也有更多的人选择通过叉车职业培训来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竞争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叉车属于特种设备,叉车作业人员应当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但是,现存的许多叉车培训流于形式,缺少培训的有效性。根据对叉车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原因分析,因叉车作业人员对安全运行知识的缺乏、技能不足和操作失误引起损坏和发生事故,占相当大比例。另一方面,随着叉车技术快速发展和社会环境日新月异,也对叉车作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叉车作业人员培训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日后叉车的安全运行。今天不合格的学员就是明天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危害极大。因此,加强叉车作业人员培训,不仅有助于学员通过考核取得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更重要的衡量培训质量指标是使学员通过培训,切实提高叉车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和作业人员素质。从而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保障国家财产免遭损失,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叉车作业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承担叉车培训任务的主要是企业、社会力量培训机构和部分考试机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培训项目缺乏针对性

大多数企业培训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把参加培训的员工不分专业、不分各方面档次地混在一起参训。一场叉车培训讲座,参培人员中除了叉车作业人员以外,有做叉车维修的, 有搞行政管理的,有搞生产管理的、还有其他不同岗位的作业人员,这样就给培训授课造成了很大困难。参加者都是从事叉车作业的员工,水平较高的员工接受程度快,有许多员工总是认为干了多年,个人的知识、经验完全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对待培训只是一种被动接收,是浪费了时间;而水平较低的员工,接受培训比较困难,在吸收上也比较差,要求培训速度放慢一点,多讲几遍。这样严重出现了两个极端,培训授课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培训对象的“差异需求”,于是造成了很多困扰,培训的效率低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当然面对的这些问题,也许是培训教学的组织者出于“多学一点没有坏处”的好心,没有考虑到应该按照培训内容来确定培训对象,或者根据培训对象来确定培训内容;没有考虑到应该按照培训对象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划分层次等。也许是培训项目策划时没有找准培训需求,目标定位不清,直接导致参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2.教材严重滞后

培训教材内容滞后,标准未更新,一些地方还在沿用10多年前出版的教材、音像资料,且年复一年重复使用,有些内容已经由于叉车的更新换代不再适用,有的内容已经严重脱离实际, 跟不上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例如,许多叉车培训教材中关于电动叉车,还在介绍10多年前就已经淘汰的直流串励系统,而早已成为主流配置的交流系统却难觅踪影。

3.培训教师不够专业

根据了解,叉车培训的授课老师大多从技工学校、企业或培训单位非专业培训人员中聘请,他们很少有从事过相应叉车行业工作,也缺乏专门针对叉车作业师资人员的培训,缺少叉车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因此授课资格上也就不尽如人意。由于培训教师专业能力上的欠缺,对叉车作业的培训目的不是特别明确,往往突出了理论和技术而忽视了安全和实践。普遍存在实践经验缺乏或根本没有实践,上课照本宣科,理论讲解比较多,实际应用和操作训练少,即使有实际训练的,往往也只进行叉车的驾驶运行训练,不进行堆垛作业训练,紧急预案的操作更是没有。缺少足够数量与比例的技能教学,极大地影响到了培训的质量。

4.培训机构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的培训机构未取得培训资质也从事培训工作。由于这些培训机构不具备相应的训练场地、设施,师资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难以对学员进行有力的指导,叉车作业的训练科目受到很大限制,只能进行简单实践或干脆就不实践,使得整个培训质量不高,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国家要求的相应技能和水平,为以后的工作埋下了隐患。

5.缺乏必要的培训评估

许多企业缺乏培训评估和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评估的方式大多是发放一张问卷,让受训者就培训内容与收到的效果打个分就可以了,虽然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其缺点是主观性太强,严重脱离实际,不利于成果的有效转化。多数培训评估仅仅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而没有深入到培训学员的工作行为、态度的改变、工作绩效的改善、能力的提高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上来,评估停留在初级层面,培训评估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三、完善叉车作业人员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提高叉车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水平,关键在于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一套叉车培训体系,针对市场需要进行项目开发

据业内分析,目前在叉车领域,除了需要大批高素质叉车驾驶作业人才之外,还需要大量营销管理和服务方面的高级人才。因而,在培训立项时可以根据需求,确立叉车驾驶作业、叉车营销、叉车维修等三大培训模块,建立叉车培训发展体系。每一个大模块下面,应该紧扣市场需求进行项目开发,例如,在叉车驾驶作业模块下面的“叉车上岗证培训”、“叉车职业技能培训”、“叉车客户培训”等等。然后在每个项目下面细分每一门具体的课程,按照项目规定的培训目的进行课程设计,因人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明确每一门课程的学时,规定应知、应会的内容。

作为叉车驾驶作业人员,初次上岗培训,应该从基础抓起, 以安全教育、基本操作技能和作业规范为主,重点在于实际操作训练;对于叉车上岗后换证复训,除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外, 还要充实叉车安全技术的新标准、新技术,特别是制动和转向系统方面的技术进步,使安全操作技术紧跟叉车新技术同步发展; 对于初级叉车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在于会使用、会保养;对于中、高级叉车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在于会检查、会排故,以及对相关内容进一步深化,甚至技师以上的培训,努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此外,课程内容还要与受训者的需求和条件相适应。对文化水平较低没有专业技能的人员,主要以实用技术培训为主,教师在授课时,理论知识要少而精,语言通俗易懂,以实现就业为目的;对于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已掌握一定职业技能水平的人员, 要进行一定深度的专业技能培训,促进其高质量稳定就业或创业。

2.重视课程设计和教材开发

课程设计和教材开发应与培训目标、目的紧密结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和手段。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出版适应当前形势的叉车作业人员培训统一教材,并建立定期更新制度。

课程开发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要突出实用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要特别重视叉车和汽车的区别,要紧扣叉车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例如:叉车的前轮驱动后轮转向、工作装置的取货卸货功能、前桥与车架刚性连接等等,以及由这些特点所决定的叉车安全作业要求、稳定性要求和维护保养要求。具体内容如外轮差与运行安全、载货运行的操作要领、叉车超载引起的纵向倾翻、坡道转向引起的横向倾翻、微动踏板的正确使用、电动叉车的再生制动、叉车螺栓拧紧力矩的要求等等,这些非专业教师容易忽视的课程内容恰恰都是叉车培训课程的核心内容,应该作为叉车培训的必修课。

教材内容应反映新技术发展。随着国家对空气污染的限制, 环保要求越来越高,选用电动(交流系统)叉车和液化石油气叉车的客户也日渐增多,并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目前这方面的产品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叉车培训教材中对相关内容也应有所介绍。

3.严把授课师资关

为了保证培训的质量,必须严把师资关,关键是考察培训师的能力是否胜任培训教学工作的要求。可以采用间接考察法, 主要是考察教师的个人阅历、理解能力、以往的教学效果、研究教师提供的课件等;也可以采用直接考察法,如面谈沟通、试讲等。此外,还应及时对授课效果进行评价,并向教师反馈授课意见或建议。

建议有关部门对培训师资实行资质认可制度,培训教师应持证上岗。建立教师库,授课老师应从叉车企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多年的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并由有关部门对其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叉车作业人员授课教师资格证书,这样才能保证授课质量。

4.加强对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管

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及监督管理, 包括专业培训机构、自己进行培训的企业等。通过提高培训机构申请资质的“门槛”,对教学条件、培训内容要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并且以年审等形式确保培训机构资质的持续有效性。叉车的实践操作培训至关重要,培训机构应设立实践培训场地,建立长期实习基地,让每个学员均可实践操作足够的课时,保证培训的需求和培训质量。应该配置叉车的主要部件实物或教学设备模型,能使学员直观地了解叉车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让学员近距离地接触,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5.健全培训评估机制

培训评估主要是评估学员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能否应用到企业生产实践当中,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评估方法是柯克帕特里克的柯氏四级培训效果评估模型。柯氏从评估的深度和难度考虑,将培训效果分为四个递进层次,即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效果层。为做好培训评估,可制定四项标准来衡量培训效果:一是学员反应,即培训对象的意见可参考“现场反应度”和“内容吸收度” 两项;二是知识标准,即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知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务性,所学到的方法和技能是否可以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是行为标准,即培训后的行为变化,主要指工作中的行为、工作绩效;四是成果标准,即培训产生的影响,包括员工满意度是否提高、产品销量是否上升及利润是否增加等。可将四项标准结合,特别是从前三个层面入手去检查叉车培训的效果,提高企业叉车培训的有效性。

培训效果评估形成后,要对培训评估工作进行如实详细的总结,通过总结,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 讨论解决的办法,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扬长避短,不断完善,为提高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奠定良好基础。

四、杭叉集团叉车培训的实践与经验

杭叉集团是一家专业生产叉车及物料搬运设备的企业,现有职工3000多人,其中叉车作业人员200多人,2012年销售叉车6万6千多台,收入92亿多元。杭叉近年来取得高速发展,其关键之一在于抓人的素质提升,抓培训工作质量。

杭叉建立了完善的培训软硬件环境,建立了授课人员资格认定制度,认定合格者持证上岗,有各类培训教师30多人。在叉车培训方面,有着雄厚的专业师资力量和完备的培训手段,有各种用于培训的叉车,有开阔的训练场地。除了叉车作业人员持证率必须达到100%以外,任何技术或管理人员凡要驾驶叉车的都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操作。杭叉是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杭州市特种设备(叉车)培训基地”。为提高培训质量,检验培训效果,杭叉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有多名叉车作业人员在历次叉车司机技能大赛中获得各级荣誉称号,并由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二级(技师)或三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此外,杭叉还将叉车培训与客户服务结合起来。由于杭叉的品牌影响力、行业地位和专业优势,经常有很多客户提出叉车培训的要求,因此杭叉总部销售公司培训中心,积极组织开发“叉车客户培训”项目和课程,精心组织设计各种不同的培训方案, 介绍应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开发出一系列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和实物模型。经过不断评估、更新和提高,制订出满足客户需求的叉车培训教程系统和操作训练流程的标准。

杭叉的客户培训原则上采取属地管理,总部销售公司每年都要分期组织师资培训,各地销售分公司负责技术支持的副经理及培训主管必须参加,并根据授课人员资格认定制度,经过考试合格者由总部授权持证上岗,才允许使用总部提供的标准教程,对分管区域的客户进行培训授课,输出杭叉的叉车培训课程。对于重要客户及大型招标项目,分公司可以提出申请,由总部委派培训师进行上门培训,或者来总部培训。另外,为了实现“叉车客户培训”项目目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客户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案和内容,例如:

对于杭叉的潜在客户,培训课程以产品说明或宣传为主,方便客户了解产品性能特点,以产品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提升对客户的吸引力,努力争取参训者成为杭叉真正的客户;

对于首次使用杭叉产品的新客户,培训课程以学习产品的安全操作、维护保养以及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希望通过客户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来确保产品的可靠品质;

对于已经使用杭叉产品的老客户,培训课程以介绍新的产品信息,新的功能特点在提高工作效率、节能环保、可靠舒适安全等方面的好处,打动客户对老产品有进行升级换代的想法,或更新为新产品。

通过客户培训服务交流,使客户对杭叉的培训服务形成信任和依赖。目前杭叉每年为客户进行叉车培训达3000多人次,对培训教师的有效管理,以及对客户采用针对性的培训策略,既能扩大培训服务能力,又能保证培训质量,同时,通过培训提升客户满意度,赢得客户忠诚。叉车培训成为杭叉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手段和服务特色,有力提升了杭叉的品牌影响力,促进了产品销售。

杭叉集团的叉车培训模式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高技能叉车作业人员,满足了叉车在制造、试验、仓储、发运以及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十分复杂的物流环境的工作需求,为确保杭叉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杭叉模式也为提高叉车作业人员培训的有效性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的借鉴。

五、结语

叉车的安全运行,应该从叉车培训的源头抓起,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叉车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提高叉车培训质量显得尤为紧迫。只有从培训的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体系设计、方法和手段等各个环节入手,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实施有效的教学, 才能真正取得叉车培训的实效,使得经过培训的学员不仅能持证上岗,更能合格上岗,这样才能大幅度减少叉车事故的发生。企业还必须重视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叉车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满足企业发展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篇7:浅析医院管理人员相关的绩效考核

【关键词】医院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探讨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40-03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给医院的管理阶层提出了更要高的要求和挑战,但是医院管理人员相关的绩效考核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还是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构建出一套符合我国医院管理的绩效考核方法,无法充分发挥管理人在医院中的带头作用,因此,如何建立起全面、合理的医院管理人员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效用已经成为了当前医院领导阶层以及其他卫生部门的头等大事。

2.目前医院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方式的弊端和不足

2.1 管理人员内容繁琐复杂

医院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医院的总体任务和目标,为药、技、护、医等临床部门提供一定的支撑和保证,是工作在二线的医护人员,对医院日后的长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但是不管从医院的管理科室分门别类的情况来看,还是从医院管理人员不同等级来看,都存在在巨大的困难,包括分工种类复杂多样,内容繁琐雷同等现象,这不但给医院的人员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也给医院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造成了一定的抑制和阻碍的影响,无法采用单一考核标准進行考核,无法确保绩效考核的稳定性和公平性。

2.2管理人员考虑标准无法量化,存在太多不稳定因素

对医院管理人员的考核不同于对一般技术人员的考核,工作内容存在间接性、模糊性、没有一定的标准,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无法通过相关的指标进行量化,只能采用比较主观的方式进行描述,例如总结、点评、检定等。这样就造成考核者在进行考评时会比较随意,考核结果没有信服力,导致考核流于形式。

2.3 缺乏绩效考核的信息系统

绩效考核包括对考核数据的整理、收集,对考核标准进行统一科学的制定、对考核结果进行沟通反馈等。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繁琐的系统性任务。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医院都没有设立独立的考核部门,对医院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缺乏统一科学的管理制度,考核标准的执行力也很低,最终也会导致考核流于形式。

3.医院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改革措施

3.1 明确科室责任制

要明确医院管理阶层每个科室的服务方向和管理范围,确认对每个科室不同的职能要求。根据医院目前自身的发展状况对每个科室的职能进行划分,形成明确的部门责任系统,增强对履行职能的责任意识,要积极正确的引导每个管理部门都能严格履行自身的职责要求,对各种资源进行综合管理,优化配置,将管理效能发挥到最大的价值。然后,根据每个科室的不同岗位要求来安排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等相关职能负责人,明确责任制,让每位管理人员对所属工作范围内的质量、数量、内容等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让所有医疗工作都能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下稳定发展。最后,要对每个科室岗位责任制的标准进行评估,根据不同科室、不同阶层的管理内容对管理人员的考核标准也要循序渐进、有据可依的方式,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保障。

3.2 明确绩效考核的任务,制定可性的考核原则

绩效考核的关键目标和主要任务就是指给被评估者和评估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为之后的绩效衡量、监督等提供理论基础。通常包含绩效标准和绩效内容两方面。首先,要将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标准与医院的长期规划进行有机的统一和结合,要根据医院的目标来分配相应的管理任务,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要求。绩效标准主要是指管理人员对自身的管理任务和目标达到的要求。为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和强度提供了标准和依据,一般来说,医院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对工作质量、进展、目标进行总结和反馈等,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对管理人员处事方式、应变能力、个人素养的绩效考核和评估。

根据上述基本任务和目标,对医院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也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主要包括及时反馈原则、差别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这些原则之间都是相互统一,相互结合,共同作用与绩效考核标准和内容中,能有效提升考核的内容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让考核流于形式的现象。

3.3 构建完善的信息平台

对医院管理人员相关的绩效考核是一项长期、专业、常规的工作任务,所以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独立机构去运营,将计划落实到实处。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是执行、考核、反馈考核标准的关键内容。也能为医院对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准确性、效率性、有效性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平台,构建完善的信息平台能对医院的各项绩效考核进行归类、分析、处理。提供医院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职能。促进医院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更加规范、合理、科学。

3.4 改革绩效评估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考核方式对管理人员的考核结果和考核目标都有着关键的影响,所以必须要有很强的效度和信度,才能得到所有管理人员的认同和肯定,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方式为考核机制提供保障。考核的方式有很多,常用的方式包括等级评估法,小组评价法、目标管理法、平衡记分卡法、关键绩效指标法、360 度法等,每个医院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和要求来选择相适应的考核模式,避免在考核中因为一些客观或者主观的因素造成不必要的误差,提高绩效考核的准确度。

3.5 将每月的考核和年度考核进行紧密结合,提高考核力度

要将平时每月的考核数据都记录下来,这是综合绩效考核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年度考核的基础,现在很多医院都是将绩效考核作为确定晋升、奖励、奖金的依据,在重视年度考核的同时,也要提升平时对医院管理人员的重视和激励,避免因为周期过长,而造成对医院管理人员管理机制的疏忽。在医院管理的实际过程中,要根据医院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来进行绩效考核,并且将考核结果公布出来,促进管理者改进工作中的不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日后的考核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通常按月进行考核,年终再进行综合评估,再结合平时所有的评价依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提升考核制度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与此同时,在考核完成后,将绩效考核作为晋升的重要基础和依据,通过赏罚分明的政策对考核优秀人员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升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促进改善力度。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医院管理人员相关的绩效考核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一是确定明确的绩效考核任务和目标;二是将绩效考核进行简化;三是要注重考核过程的公平性和稳定性。四要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进行紧密结合,相互依托、相互融合;五要根据“不停步,小步走”的基本要求,加强对绩效考核方式的改进和革新。

参考文献

[1]张聪 .基于平衡计分卡和加权TOPSIS法对合肥市某医院临床科室的绩效评价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2013(03)

[2]廖绮霞 .医院院长职业化管理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市公立医院为例 [J],广州医学院,2010(07)

[3]张淑琴; 田峻; 王琳; 刘婕 .绩效考核在康复科病房中的应用 [J].中国康复护理学术高峰论坛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研讨会论文集 ,2012(05)

上一篇:四年级上集体备课下一篇:逗笑比赛五年级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