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陷的亲情作文

2024-04-12

沦陷的亲情作文(精选6篇)

篇1:沦陷的亲情作文

沦陷的亲情作文

社会不断进步,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与人之间亲情却在一步步走向沦落。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古代,当一个秀才中举或者是有所作为时,他往往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他的父母,他明白自己的成功永远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与教育之恩。孟郊的“谁眼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喊出了千万个游子的心声;当代作家余光中的:“而现在,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充满了无奈与怀念,遗憾之情,然而,如今还能有多少“网友”读得懂他对母亲那深沉的爱呢?

也许我们都听说过暴走妈妈陈玉蓉的.故事。她的儿子13岁那年便被确诊为肝豆状核病变,随时都可能导致死亡,她于是决定割肝救儿。然而,陈妈妈由于脂肪变肝细胞占50%-60%,这种情况,一般不适宜做肝捐赠。

为了消除脂肪肝,陈玉蓉五点不到就从家里出发,每天暴走10公里,七个月以来,她的鞋子走破了四双。七个月后的检查结果显示——脂肪肝没有!这个结果让最专业的肝脏专科教授都大为震惊:“这简直是个奇迹!”

11月3日上午,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成功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儿子的生命得以延续。

母爱是最伟大的,母爱从不言弃。

然而,在新时代的今天,母爱仍未变质,只是很多人的思想观念已经改变。他们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还经常与父母吵架。这样的人,连孝敬父母都捉不到,我们还能指望他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吗?

朋友们,如今正值中秋佳节,正是家人团聚的时刻,饱经风霜的父母都在家里盼望着我们的归来。如果你们有空,请赶紧回家吧,别让你们对父母的爱成为一辈子的遗憾。

篇2:沦陷的亲情作文

有时,我从姥姥那发亮的眼眸中能够读到她对那故乡仿佛浓得化不开的眷恋。每当我们提及她的故乡时,我们便能从她那因年老而有些浑浊的双眼中发现有些盈盈的亮点,她会像个孩子般用手比划着,用朴实的语言诉说着清晨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大榕树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绿云,当然,她提及更多的还是如故乡儿时小伙伴的童年时光,那种深深的对伙伴的思念镌刻在她细密的皱纹中,那故乡的溪边生活汩汩地流淌在她此时无比温柔的眼眸中,我想,这份不轻易的表达就是她对故乡,对故乡人的最深刻的依恋。

然而,从她的身上,我也能清清楚楚的感受到她的故乡在沦陷,依旧是从她那微迷的乌黑的眼眸中。当我们陪伴她走出火车站台的那一眸,我感受到了她那不可自已的颤抖,那仿佛是来自灵源深处最深切的悲鸣。她用有些迷茫的,怯懦的眼光打量着四周,许久许久,她才缓缓的开口:“我记得,我记得它不是这样的?”这声音虽然不大,却如同擂鼓般震人心扉,我想,我懂得了她两个“记得”的深切含义。老一辈人的故土犹沦的悲哀就这样扑面的冲我袭来,压得我有些不能喘息。老一辈的他们的故乡不只是一种地理位置的表达,更多的则是那种童年记忆一去不复返,心灵的温暖馨香真正消逝。

但细细想来,在为姥姥故乡沦陷感到伤感的同时,身为老北京人的我,又何尝无时无刻不体味着“故乡”消逝所带给我们生命的印痕呢?这里的印痕已不能单纯的指向某种物质,而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沉痛与忧伤。我怀念以前故乡的单纯与纯粹,我感慨以前故乡的人与人之间温暖的信任不在,我悲痛以前故乡的天每一天都是明媚的,我所依恋,怀念的一直,一直都是那个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回去的昨天啊!我虽身处“北京”,但我心却早已不在北京,我想,这就是故乡沦陷带给我们最大的悲哀吧?这份悲哀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实实在在的在告诉我们何为失去,何为一去不复返。失去了故乡,失去了最初纯粹的我们又会怎样?我不敢想,也没有勇气去面对。

篇3:沦陷的亲情作文

虽然她们从一出生就带着“青春文学”的印记,但也正竭力以己之力成为“中国严肃文学的拓荒者”。她们身在文艺之中,通过最文艺的方式为读者所熟悉,进而受到狂热的追捧,在成为明星式的偶像作家之后,又以自己的影响力延伸文学的效应。

面对文艺青年们对文艺的多元化追求,她们各具特色的写作风格与样式,对不同题材、体裁的超强驾驭,让这个炎炎的夏日也充满了浓郁的文艺味道。

笛安

那时候,我19岁。我缩在斗室暗淡的光线下,以及落着灰尘的电脑键盘前面,无意识地轻轻把自己写的句子念出来,世界其实和往常一样龌龊,可那时我觉得自己在发光。

意识深处的那个舞台下面是一片黑暗,我看不清楚,也许座无虚席,也许根本就是一排排椅子,不要紧,心里紧紧地想象掌声的潮水时,远比真正听见它们更为激动。所以,我必须写,这就是我要的。我真幸运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要确定了,它再虚幻也不要紧,反正我才19岁,正是完全不惧怕虚幻的年龄。

于是我就这样写下去了,并且希望自己能真的一直写下去。

八年了,突然之间,每个人都来提醒我,你已经长大了。但是我知道,我灵魂的一部分依旧牢牢地锁在19岁那年的那道光里。我依然像当初那样,即使燃尽了自己也还是在寻求着一点点可以燎原的契机。

有时候我也会惶恐,惶恐地自问:维持着这样的灵魂,人生会不正常的吧?至少我心里永远存着别人没有的对生命的奢望。但是,如果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也只好永远这样下去了。

——其实我是想说,能够永远这样,真好啊。

“文二代”中的倔强女

作为“文二代”中最畅销的作家,她的文字有着超乎年龄的睿智、沉稳和娴熟,一本《西决》让她一举淘汰韩寒的《可爱的洪水猛兽》,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

这个倔强的“80后”女生,在小说中勾画出家族的枝蔓、男女的战争、血缘与代沟、欲望和自悯……这股劲头同样延伸到她主办的杂志《文艺风赏》中。

“有人说,今天的年轻人写不出真正的好文学,我们不信;有人说,当下中国的都市里没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神诉求,我们不信;有人说,我们这功利、急躁、务实的一代人不可能延续‘文学’那缕柔软、抒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魂魄,我们还是不信。”

笛安热爱电影、戏剧、音乐,并深受这些艺术形式的影响。在她看来,导演对于叙事、节奏的控制,与写作是相通的。年少时,她喜欢《红楼梦》、张爱玲,如今她喜欢俄罗斯小说、福楼拜以及哈代。甚至她在每次写长篇前,一定要看一本“伟大的小说”,把自己沉进氛围中,再开始虔诚地下笔。

落落

我们怎样找回自己呢?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他是一个幽暗的被遮蔽的东西。如果说兔子有七张皮,那么,人即使脱去了七十乘七张皮,仍然不能说:“这就是真正的你了,这不再是外壳了。”而且,如此挖掘自己,用最直接的方式强行下到他的本质的矿井里去,这是一种折磨人的危险的做法。这时他如此容易使自己受伤,以至于无医可治。

哲学家的话,多少要来回看几遍,再想一会,差不多过几个星期几个月,才乍然地以为自己是明白了。

大家都在变,在改变的同时也要时刻不忘找回真正的自己。你又说得清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吗?

那个时候写《须臾》的自己,《不朽》的自己,三年前的自己,是披着第几层的皮呢?而当时间尽数过去,明白不朽的终将腐朽,须臾的永远须臾,世界是万象,时间是千秋,那中间草芥般的我,还是一直以来的我吗?

我是个有不死的少女心的人,书写句子总是很长很长的人,不爱浓墨重彩喜欢藏起来去描述的人。几年来,这些似乎都没有变,但也有很多,是自然而然地,为我所喜爱地,走到了新的地方去。

我啊,有野心有抱负,有非常骄傲的灵魂,时常势利非常尖刻,但同时,极其消极,极其悲观,非常地惧怕一切麻烦和挫折,很矛盾却持续地津津有味地与它们一直相处至今。

可以把这样的自己,完全地倾诉在千秋万象世界中吧。

文艺治愈系“代言女”

一个青春飞扬的上海女孩,年少时丰富的经历,让她游离于所有悲悯、呻吟青春的文字之外,充满阳光般的温暖和美好。她还是一个少女漫画的坚定追随者,犀利、率直的漫评让疯狂的漫友们感同身受。

投身于小说创作的她将文艺与动漫等流行元素完美结合,“清新”、“细腻”是她的作品中最毋庸置疑的撩动人心的烙印。沉寂三年后再次出现在读者面前,她已经俨然成为“文艺治愈系”的代言人,其主编的《文艺风象》成为国内第一本与豆瓣一样充满了浓厚文艺气息的纸质杂志,以“生活”为核心,“文艺”则是贯穿始终的视觉系统。

围绕“清淡”、“温暖”、“灵气”等关键词,用文艺的方式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题材、话题予以包装,涉及绘本、摄影、访谈、小说、游记、散文、手工DIY、园艺等多种形式,这正是落落所擅长的。

这个绝不落落寡欢,而是落落大方的“80后”女作家,喜欢啃西瓜、听音乐,写字写到关键时刻会肚子痛;喜欢英俊男子;喜欢少女情怀;喜欢生活中落尘般的小细节;喜欢将那些琐碎甚至无聊的东西化作可以想象的文字符号。她的“巴顿”,她的手机挂链,她的哆啦A梦,都是粉丝津津乐道谈论的话题。

在落落构造的这个魅力独具的王国中,无数女性读者沉浸在其中,发自内心地憧憬和喜爱,她的名字也成为现今少女文艺潮流的代名词。

消失宾妮

其实我们生活在不同时空,或者说,我之于你是不曾存在的——倘若存在必然是你可见可依可触摸的平行时空里的事。但有时我也想,当一桩杜撰被人所深信的那一刻,它本身究竟是虚构还是终于可以脱胎成现实?

比方你童年听说过的所有故事,你了然于心的那一桩美妙,它们刻画在你记忆的最深处,哪怕你成人之后发觉故事都是虚构,但却不忍将一桩虚构剔除出记忆。

这时你会反驳我,哪怕记忆所承载的个体是虚构,也无法掩盖记忆本身存在的真实。对,我就是在等你这一句。就在你承认这个问题的当下,我便拥有了活的资格。因为不管我是否虚构,一旦我入住了你的记忆,你便无法拒绝我。

我的存在不曾依托于存在本身的真实与虚妄,而依托于你是否接纳。我可以永远是虚构的不存在,但无关紧要,只要你为我的辩驳思考过一瞬,我便活过一瞬。

爱游戏爱手工的“学院女”

消失宾妮的文艺气息,看得见,触得到。这个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对文字有着超乎寻常的追求的长沙妹子,一直用她的固执坚守着属于她的梦想。

浪漫、瑰丽、浓厚的学院气质,极其鲜明的个人特色,揭开这些为读者所深深痴迷的优美的文字表层,可以看到一种严谨的逻辑、一个精心的布局和波澜壮阔的畅想。无论是角色的设置,还是故事的情节,甚至在创作过程中锲而不舍力求完美的精神,都令人不时感受到她努力想传达的世界观,和一种专属文艺的风骨。

意象在她的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四重音》以四只彼此不同、彼此相依的猫,撰写了一个阴冷而温情的黑暗童话、尖锐却惆怅的都市寓言;《馥鳞》则运用一个个庞大深沉的情境设置了一场浪漫的幻想,一次善与恶的徘徊,构筑了一部关于自由和意志的悲剧。

写作之外的消失宾妮,是个标准的游戏少女,对各式街机、网游、单机游戏情有独钟,幻想有朝一日成为RPG游戏的编剧。心灵手巧的她,做起手工来无师自通,经常有神来之笔。

很有可能,正是她这些潜在的才能,让她展现给你的,并不仅仅是内心的彷徨,而是温婉而强大的美。

王小立

TO你:

呐。好久不见。虽然好久不见,但是我可从来没有忘记过你哦。你那件蓝白相间的运动校服,你那个一被老师点名就会脸红的习惯,你那个乱糟糟、只有家长日的前一天才会清理的抽屉。我全都记得。我甚至还记得你在某个下午,拿到那张0分的数学卷子时的无所谓。还记得你在一片喧嚣的自习课里,缩在教室一角埋头看漫画的冷漠。还记得你在和暗恋的男生说话时,连眼睛都不敢朝向对方的羞涩。我全部都记得。但我知道你不会记得我。因为我是你的未来,而不是你的回忆。所以,告诉我,我成为了你想要成为的人了么?那个自闭冷漠羞涩凡事无所谓的你,变成了现在不那么自闭不那么羞涩不那么冷漠,甚至稍微学会了积极和上进的这个我……是你理想中的那个自己么?不是也没关系。只要你告诉我,我在前往的路上。

——只要你告诉我,你喜欢现在的这个我。

喜欢面瘫男的“吐槽女”

即使你的脸上贴着黄瓜片,看到这样一本四格冷笑话漫画,也会忍不住大笑。能让你感到如此轻松的,是王小立。

从小说《任凭这空虚沸腾》,到漫画《下垂眼》,这样的轻松风格,一以贯之。王小立是个技巧和剧情并重的实力派作者,她的小说文字细腻而尖锐,叙述充满画面感,后来,她索性将这个特点借由漫画《下垂眼》中释放出来。当然怂恿她非要创作出这样一本漫画的深层次原因,竟然是她在生活中本就喜欢周小垂这样的“面瘫男生”。

《下垂眼》所要表达的故事非常简单:“我将最美好的想象给了他,也将最甜美的期待给了她。最后,将青春里最温暖的部分,给了他和她—一关于他和她的《下垂眼》。”但是这种简单,并不影响读者去体味其中蕴含的种种生活中小小的感动和幸福,在一味追求腹黑男和白痴女或者高深男和清纯女的现在,能看到这么温馨可爱的小漫画是一件意外的惊喜,漫画中充斥的大量冷笑话和吐槽,在你拿起读到的一瞬就足以起到解忧忘愁、消除疲劳的作用。

能够创作出这样有爱的漫画的王小立,生活中也是一个很愿意自娱自乐的人,她嗜好发明各种小游戏,与朋友分享,就算你和她谈到创作,她也会用一个轻松的比喻来掩饰她付出的艰辛:“创作中最大的苦与乐,就是看着这么几块不知道会吹成什么模样的气球皮,在相互制约里最终达成共识而融合成同一个气球的体验吧。”

你听得懂吗?

萧凯茵

曾经有过很想要去做的事情,终于在不久之前做到了,完成了心愿,那种满足,几乎可以用死而无憾来形容。但随着这个愿望的达成,伴随而来的却是一种别无所求的茫然——似乎未来再也不可能有这么一样东西,会让我这么歇斯底里挖空心思不顾一切地追求。

这个时代让人很沮丧,遍地都是“权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偶像”,但其实这二者都不复存在了。我每次剪完头发也会很沮丧。因为其实剪头发是一个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诉求、然后对方尽力去满足和实现的过程,而我总是不知道为什么无法完美地完成。好像也不是表达能力的问题,有时候就是看着他一刀剪下去了才发现那样好像不对,最后剪完了一看,才清楚地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的。

既缺乏对未来的预见,又没有在过程中及时修改和制止,然后又因此生发出一种“这个世界我无法把握”的无力感——这其实也是我所面临的最大困境。

成长中许多纷纷扰扰的烦恼,生活里各种各样的冲突和戏剧,归根结底也不过是这四个字:事与愿违。所以我一直在很努力地写文字,因为这大概是我觉得我可以做到的、把握这个世界的最好的方式。

温婉强大的“炫技女”

不同于其他写作处女作的作家总是掏心掏肺地融入太多真实的经历、细腻的感情,萧凯茵在处女作里,用男性视角,挑战了多线程、多时间切换的高难度叙述。

或许她有这个本钱,她读了太多的书。她崇拜博尔赫斯;她攻读戏剧专业,对十几种基础戏剧矛盾模型了如指掌;她迷恋西方文学,崇尚各种高超的文学技法。所以,她潜意识里,会忍不住用文字炫技。《迷津》不是一本能让人轻松愉快的小说,不是一本为了消磨时光而存在的小说,想要表达的却是满目疮痍的人生。

萧凯茵的文字,可能乍看上去并不华丽,也不诡谲,没有那种一击即中的杀伤力。但她有趣、生动,拥有奇思妙想,拥有属于她最独特的思想世界。生活里,她又是那么温和礼貌,懂事乖巧。

这真是一个谜一样的女子。

她将内心真实的感情隐藏得极其遥远,让你无法在她的作品中去捕捉;她将自信发挥到不可思议的地步,让老练的文字充溢着举重若轻的力量;她不动声色地对小说谋篇布局,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巨大的迷宫。比起当下很多青春文学里看似天花乱坠的华丽文笔和吊诡犀利的情节,她的文字太过温情,太过细腻,太过柔软。

但是,当你在这种温柔里放肆地沉溺之后,你才会发现,她的文字像是浩瀚的大海,她用柔软的水,掀起了足够粉碎一切的海啸巨浪。

痕痕

孤独感,就像赤身裸体漂浮在茫茫宇宙,内心平静,却又与恐惧交织。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注定越加闭塞和迷惑,人生仿佛在某一时刻被种下了一粒种子,注定开出令人望而生畏的花朵。每次与人相处,真心地对待,认真地迎合,面对奚落也能露出笑容,然后自卑,最终趋于疲倦、厌烦。换句话说,在人类的宿命中不存在高贵的灵魂。人类的灵魂犹如在流水线上制作出来一般,被一只只形象模糊的手,贴上狭隘、鄙视、隔阂、自私、欺作……诸如此类的标签。无论怎么改变、如何隐藏,无非是每个灵魂表达这些标签的不同方式罢了,最终,与人相处就是一件无意义的事。

犹如看了一场枯燥乏味的电影,从漆黑的电影院里走出来,面对失而复得的阳光,面对人流,面对各种颜色,表情始终麻木而萧索,因为没有值得高兴的事。

每个人未出生时就被贴上“罪”的标签,然后被动地接受恶劣的自己,令人失望和沮丧的自己,然后变得油滑起来,享受最单纯的快乐和悲伤,每一双眼睛,都能看到遥远的死亡和黑洞,可是,仍旧被设计好了,我们悉悉索索的,亦步亦趋地,都忍不住要美美地扮装起来,去赴宴,去生活呢。

掌管女文青的“文青女”

痕痕,从在QQ上与郭敬明有一搭没一搭聊天的网友,到现在“上海最世副总经理”、“作家经纪部总监”,10年的岁月,让她由一个内向的高中女孩,变成了在青春文学领域冲锋陷阵的大将。

她在处女作《痕记》中记录了发现笛安、落落、安东尼等许多国内青春文学畅销作者的过程,正如她的性格强势而又温柔,作风强悍又包容,书中她将内心对作者们的热情与适当的距离感把握得恰到好处。她用冷静而精准的文笔,一点儿一点儿把国内青春文学领域最畅销的作家的外壳亮片剥去,然后“更换了睡衣,卸了浓妆,仿佛一颗煮熟剥壳后的鸡蛋般,又稚嫩又脆弱地摆到了桌上”。

作为文学总监,痕痕每天需要阅读大量的来稿,10年的光阴同样让她掌握了文字的技巧和叙述的调性,对周围世界的感触保持着一种过分的锐利。她带有别致的幽默感,好人缘的她却又时常流露出谨慎和羞赧,无论处在多么热闹的场面,她会自动将自己安排成旁观者,不去参与到已经呈沸点状态的温度中。

你很难猜测她何时将在她的频道调整成“搞笑”还是“不苟言笑”,但她总会在几步之遥的距离里,温柔而有力。

爱礼丝

你很难去定义少年时代的情感,比白纸还要纯白,比糖果还要甜蜜,比水晶还要纯粹,比所有的童话故事还要美好……就像是水乡的雾,钩织出了世人心中最美的梦,可是一吹就全部散去了。

我想这或许是因为少年时代承载了我们人生中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在某个人的面前紧张得说不出话,仅仅是看到他的笑容就会脸红心跳,或者因为贴紧的手心而被名为幸福的感觉充满了胸臆,又或者因为记忆里那最温暖的怀抱就祈求时间的停止。

第一次留有的印象往往太过深刻,在之后的岁月里长久地蒙蔽了我们的眼睛。即便记忆里所铭刻的仅有那次牵手,那唯一的拥抱,漫长的人生也被这样的仅有充得满满的,就再容不下其他了。如今回想起来,那些属于少年时代的情就如同产自法兰西的玫瑰红酒,日子愈久,愈能沉淀出浓郁的色彩。每次忆起的时候都鲜明得仿若我们从未远离过。无论是甘甜的,还是酸涩的。

“X X和X X要永远在一起哦”——即便十年二十年之后再没有人会去追究那些孩子气的约定,那些相守一生的承诺,提及时也会一笑带过,。就像是忘记了当时是如何的认真并且信誓旦旦。但这仍是我有时会去怀念少年时代的理由,因为那时的我们总是可以没有理由地就坚持一些东西,相信一些东西。

世界辽阔,但我们无所畏惧。

纯净而灵气的“cos女”

用“战斗的少女”来形容爱礼丝是最恰当不过的词汇了。她在郭敬明团队长期担任杂志编辑、流程总监的工作,直接参与绝大多数畅销杂志书籍(《最小说》《岛》《POOK》《N.世界》《悲伤逆流成河》《小时代》《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的制作,同时她也是一位优秀的小说作者,人气漫画《青春白恼会》《新口山海经》的脚本作者。《恋爱习题与假面舞会》保留了校园文学中梦幻华丽的部分,并利用推理与悬疑的叙述方式,使得这样一部青春题材的小说严谨而动人,精彩好看。

她除了梦幻唯美的文笔,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想象力,和源源不绝传递给读者的生动活跃的生命力。这一些都来自于她广泛的涉猎和积累,和对青春文学非常敏锐准确的审美。郭敬明曾这样赞扬她充满灵气的文字:“我很羡慕她的一点,就是她在内心深处的某一个地方,永远保留着一块纯净的、属于少女时代的梦想之地。她的文字充满灵气和一种日渐稀有的纯净。”

今年7月,她的新作《骑誓·龙骑士的千年誓约》就要和读者见面,11月新的长篇小说《灵壳》也将出版上市。她的生活总是多姿多彩,也总是如此精力充沛,充满战斗力。她喜欢将自己扮演成COs里的角色,她经常去淘宝上买一些COs的衣服或者动画片里小孩子衣服的放大版回来,兔女郎装、水手服、歌特女仆装,甚至是蔡依林MV里同款的宫廷礼服都可以从她的衣橱中找到。

卢丽莉

经常会看见类似这样的话,“应该要珍惜眼前的人”、“你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多么好,直到失去”、“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之类的,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知道这样的话,甚至可能,大部分人都觉得是对的。

但是知道是一回事,真的能如同话中所说的去做,却又是另一回事。古时的帝王之家,为了夺权稳权扩权,机关算尽,杀兄弑父,有一天坐在高高却空无一人的皇位上,心里面会没有一丝遗憾悔恨吗?我觉得不尽然。可是即使有悔恨,即使有一丝遗憾,你要问,如果这样的时间再次重来,你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吗?却又未必。

现在的我们虽然没有面临到这样严峻的选择,但是气在心上的时候,你会忍住不说伤人的话吗?被父母烦的时候,会不想说“走开”吗?有想得到的东西的时候,能不想着它,而忽略了眼前的一切吗?诸如这样的例子有许多,我觉得其实都未必。人会犯错,会悔恨,这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前人错过的事,后人也会一直错下去,这就是人心。

可是起码,我觉得至少,你在感到有些些后悔,比如说现在看完这段文字会想起的事时,你可以打个电话,发个短信给那个人,说声抱歉,或者珍惜。

文青中的超级“匕首女”

卢丽莉,一个行走在写作途中的超级女生,她以超强的实力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又一举夺得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总决赛全国季军。

她的处女作《直到最后一句》曾连续6个月蝉联全国青春文学类图书排行榜亚军,饱蘸了黑暗墨汁的另类锐利作品《蔷薇求救信号》则仿佛一把沉默的匕首,插向了青春文学领域的心脏。

她拥有极其鲜明的个人特色,平淡写实的笔调有着极高的辨识度。她擅长营造激烈的矛盾冲突,擅长讲述青春的伤痛与黑暗,擅长描摹内心,勾画阴暗的负面情绪。这样的作品并没有失去读者,反而因为其讲述了最真实的生命,而让读者感觉到内心的叫嚣,产生共鸣。

这也许正是青春散场时最应该期待的刻骨铭心的故事。

余慧迪

每天按时上下课、读英语和做作业,晚上听场讲座或是看两三部电影,周末泡一天图书馆,另一天带着单反出去外拍或是参加图书交流会,练练小提琴、画画素描、淘淘碟,到处搜寻美食,间或也看看酒吧演出,有灵感时写点东西,一个月旅行一次……

是这样安定而从容的生活,既让我觉得小资且奢侈,又没勇气作出改变。因为生活这样很好,让你慢慢变得恬静而从容,文艺而内涵,丰富到可以不需要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你都知道,自己有事可做,并且可以做得很好。

事实上也是无人陪伴的。总坚信会有比现在好的人出现,所以宁缺毋滥,无法将就。乃至,会刻意逃避这样的题材,专写社会。总是向往着风筝一样的情感,无论父母、朋友还是恋人。于是这样的生活状态,似乎会更加合适,更加充实。

有时也会刻意敦促自己,勿忘在安逸闲适的生活中保持对生活、对文学、对现实的严肃和热诚,勿将文艺情怀变作与现实隔绝的挡板。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复杂,不能将自己变成消极避世、不知天下炎寒的象牙塔囚徒。

上了大学,你会发现自己原来不曾懂得一点政治。同时父母也会一再提醒你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所做最多的仍然是大量阅读,同时也渐渐走入社会,走向一个从来都缺乏信心面对的舞台。

对于即将从指缝间流逝的青春,我意欲为它写一个墓志铭,只消区区一字,是“静”,抑或“净”,二者兼可。这淡淡的生活培养了我的内心精神世界,而却是一把双刃剑,不是么?

爱写作的“剧本女”

余慧迪,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总决赛第五名,在闯进12强的选手中,她以16岁的最小参赛年龄为所有的评委和读者贡献出一篇《北城以北》,成为比赛最大的一匹黑马。同年,顺利考入南京大学戏曲影视文学系就读。接着,以新的作品报名参加第二届“THE NEXT·文学之新”,直接晋级六强。

读余慧迪的文字,总可以发现一种超越她年龄的成熟和辛辣。整个文章从结构到叙述,充斥着一种跳出故事本身和作者经历的冷漠感。她酷爱电影剧本写作,业余时间她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电影剧本的创作中。

旅行是她发现自我、寻觅生活的另一种方式。

疏星

去年高考前的夏天,我对未来怀有无限憧憬。今年夏天,我却无限怀念去年夏天。那些无数挥汗如雨的试卷、习题都不知摆在了哪里,但那种很多人为了同一个未来齐头并进的感觉却一直铭刻于心。

不经历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经历之后,人生的路宽广了,有时反而会迷茫明天到底该往哪儿走。青春不单单是个充满文艺腔的词语,如若停留在笔间的白衣少年和暮色里的天台邂逅,那青春也只能沦为一支日后凭吊的短歌。而生活是不能靠凭吊支撑的,它必须不断地前行,前行,没有暂停键更不存在像一个故事脚本一样推翻重来的可能。

原谅我可以把道理叙述得如插在瓶颈雨水里最皎洁的花茎一样漂亮。有时忆起高中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警句:“勿将感动做心动,勿将路人当旧人。”才明白自己那些自以为是的纪念也不过是一场未果的自我救赎。

长路且行且远,写作能剖析人性最隐蔽的愿望,呈现一颗不完整甚至丑陋但却无比真实的心灵。所谓梦想,也不过是自我实现的一个方式。而人来人往,时过境迁,我们不能像没有水分的空中楼阁一般去倾诉幻想,任何感情必须找到牢固的现实基础,单纯的倾诉表达远远比不及春生万物的人间情意。所以我们不能只困在自身悲欢的小世界里。一个转身,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宽广。

相比较,我是个生活单薄的人。是那种落入人群里,不用三秒钟就消失的一点。我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别人的故事里,以此来警醒自己,要诚恳地面对昨天。所以真的谢谢你们,愿意听这个普通人讲些支离破碎、续无可续的故事。但请相信,这些故事里,包含了我对生活全部的尊重和理解。只要你们有过半点触动,我都会坚持写下去。

喜欢内心独白的“质朴女”

疏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第二届全国文学之新大赛中,著名作家刘震云出了一个非常拧巴的题目《一万句顶一句》。面对这个限时限字数的难度颇高的题目,很多参赛选手都觉得无从下手,而她却凭借另类演绎征服了所有的评委,直接晋级。

《翠绿的静音》《我钻进了漂流瓶》《蓝玉》《姐,我前往了》等等以校园为背景的短篇小说,让她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与学生生活的贴近、质朴的文字经常可以让人唏嘘落泪。

这个充满灵性的小姑娘,平时很喜欢看电影,甚至在她的一篇文章《向阳》里还以与故事平行的方式自编自导了一部电影。她受王家卫叙述电影的方式的影响,经常大段地写人物独白,感觉非常过瘾,并在写作中常常运用这种方式去诠释人物、讲述故事。

篇4:沦陷的亲情作文

1990年,刘卫建出生于广西苍梧县农村。由于父亲刘天权长年在广州打工,他从小和母亲霍香群生活在老家,和母亲的感情很深。

刘卫建清晰地记得,在他10岁之前,家里非常穷,而且那时父亲的脾气很暴躁。1997年春节前夕,父亲从广州回来,母亲问他要钱买年货都没给,因为爱赌博,他一年到头都没钱寄回家。可第二天,他就在邻居家的麻将桌上了输了2000元。母亲气得把麻将桌都砸烂了,父亲觉得没面子,便将母亲打了一顿,结果受伤严重的母亲不得不在医院度过春节……

由于刘天权下手太狠,霍香群的左腿被打致残,出院后走路有些瘸。但为了儿子,霍香群没有离婚,有人还劝她到法院起诉刘天权的家庭暴力,她却选择隐忍。不过,血腥暴力的场面,给7岁的刘卫建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他觉得父亲太可恶了!而且,从那以后,他们家在当地很没面子,父亲也因此“臭名昭著”,更少回家乡了。刘卫建每当看到母亲一拐一拐地干农活,或者目睹她经常站在家门前的大树下孤苦伶仃地望着远方发呆时,他就无比地恨父亲。

自从母亲受伤父亲离家后,刘卫建整整三年没见过父亲,只是偶尔听母亲提到父亲寄钱回来了。2000年冬天,父亲突然回来了,与以往不同的是,他这次将麻袋换成了行李箱,穿着皮大衣,腰上还挂了个手机。显然,父亲挣到钱了,邻居们也刮目相看:“没想到你打了老婆后,转运了呀,居然发财了!”

的确,刘天权变了,把霍香群打了后,他戒赌了,并在广州幸运地遇上了一个很合得来的装修包工头,狠狠地干了三年后,他也成了老板手下的小包工头。可霍香群反而觉得丈夫陌生了,回家几天也没碰她。果然,刚过完年,刘天权就提出离婚,表示愿给霍香群一笔钱,而且儿子由他负责抚养成人。这消息传开后,几乎炸开了锅,没有人不骂刘天权。当时10岁的刘卫建已懂事了,他也指着父亲边哭边闹:“你知道妈妈这些年在家里多苦吗?你怎能这么没有良心啊……”

妻儿的泪水,亲友的责备,让刘天权无地自容。为了防止他家外有家,霍香群在亲友的鼓励下,带着儿子也来到了广州。霍香群腿瘸,儿子又需要照顾,因此她只能整天呆在出租屋做家务,刘天权每天早出晚归,具体干了些什么,她也无从知道。

刘天权的生意越做越大,2003年,他买了辆小车,并在广州花都区买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给霍香群母子住。可他一月很难回来几天,节假日也很少陪妻儿,刘卫建每次问母亲这是为什么,霍香群也不好说啥,只是称自己腿脚不方便。一天,刘卫建对父亲说:“你那么有钱,为什么不把妈妈的腿治好?妈妈不瘸了,漂亮了,我们一家人出去玩不是更好吗?”刘天权却训斥他:“我给你妈买房,供你读书,还有你们的生活费,这些都是钱,你们还想怎样?!”

显然,刘天权对霍香群已没有了感情,只把他们母子俩当成了不得不承担的责任,他的生活重心在别处——和情人程雅的家,那是在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的另一套房子里。或许是有钱在撑胆,刘天权肆无忌惮地“两边住”。但他和霍香群在一起,更多的是劝说她离婚,甚至拳脚相逼。有好几次,霍香群被打得大喊大叫,都是刘卫建及时“相救”,他打不过父亲,但他懂得用报警来“吓唬”父亲。

2005年的一天,刘天权和怀了孕的程雅开车到花都,他们想用“事实”来逼迫霍香群离婚。下车、上楼梯时,刘天权小心翼翼地搂着程雅,还替她擦汗,这一切被已读初二的刘卫建看在眼里,刘卫建想起了母亲的跛脚——那么多年了,父亲可从未搀扶过一次母亲!那天,程雅只呆了几分钟就打的先走了,他听见父母在屋里吵架,随即又听到打闹声,母亲伤心地大喊大叫:“你这个丧尽天良的,我就是不离婚,你打吧,快点打死我,我要你坐一辈子牢!”最后,父亲甩手而去,看到母亲被打得鼻青脸肿,刘卫建哭着问:“妈,你为什么总不让我报警呢?要不你和爸离婚吧,我们不要这房子,什么都不要,回鄉下去……”

可霍香群告诉儿子,她不离婚,不是为了钱,是为了争口气,她不愿就这样便宜了刘天权。

母亲坐牢,父亲再婚生子

2006年11月,年仅27岁的程雅为刘天权生下了一个女儿。程雅是贵州人,21岁就做了刘天权的二奶,6年来两人从地下情转为地上。

即便这样,霍香群仍不选择离婚,她只想“拖死”刘天权,并要程雅“没有好下场”。2007年2月17日,霍香群打电话想叫刘天权回花都跟儿子一起过年,刘天权却不接电话,她便携带弹簧刀来到佛山市南海区刘天权与程雅的住处。她见到程雅正在喂奶,丈夫躺在床上,便十分恼怒地冲到床边,一边掀起被子一边踢床骂丈夫:“你这个畜生,我就要让你们这对狗男女分开!”刘天权置之不理,她又骂程雅抱的孩子是杂种,程雅便回骂她:“你这个瘸子,占着茅坑不拉屎,还不如去死!”程雅的话再次激怒了霍香群,她立即掏出弹簧刀朝程雅怀中的孩子的胸、腹部捅刺,接下来又挥向防备不及的程雅和刘天权,最后导致才出生4个月的婴儿死亡、程雅和刘天权均受到刀伤。案发后,霍香群绝望地投案自首。

2007年6月,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霍香群因家庭纠纷刺死无辜的孩子,情节恶劣,但念在其案发后自动投案,是自首,可减轻处罚,最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无期徒刑。

霍香群入狱后,刘卫建悲痛欲绝。刘天权和程雅却“水到渠成”,他很快起诉离婚,并于当年和程雅结了婚,然后卖掉佛山的房子在广州增城买了一幢别墅。而刘卫建平时住在学校,周末才回到花都空荡荡的家。也许是对前妻的歉疚,抑或“因祸得福”的心理,自从没了霍香群这个障碍,刘天权对刘卫建特别好,他不仅供儿子读书,给生活费也大方,而且多次劝儿子搬到别墅一起住。

可刘卫建无法原谅父亲,心中的怨恨反而更深了。尤其是2008年9月,继母生下一个儿子后,他心里更加不平衡。他想:父亲一直对自己不好,有了同父异母的弟弟,将来自己更加没地位。

事实上也如此,程雅生了儿子后,刘天权整天围着他们母子转,由于程雅讨厌刘卫建,刘天权也不怎么搭理大儿子。刘卫建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被边缘化,孤独的时候他就会想起母亲。

2009年春节前夕,他的外婆从广西来到佛山探望霍香群——老人每隔半年都会来见见女儿。每次探望,刘卫建都会跟着外婆去。霍香群经过两年的改造,已经醒悟,她后悔当初太愚昧,不懂拿起法律武器惩治刘天权,没有选择离婚,更不该一时糊涂杀人。

听说刘天权已经与程雅结婚、刘卫建孤身一人生活,霍香群隔着铁窗痛哭流涕地说:“我可怜的儿子啊,你一定要坚强,好好地做人、生活,你爸已经这样了,就不要再像妈以前那样去怨恨他……”刘卫建却执拗地哭诉道:“妈,你放心,我会为你报仇的,爸不让你有好日子过,我也要让他难受!你辛苦劳累了那么多年,到头来却蹲监狱,而他至今在外潇洒快活,这究竟是为什么?!”霍香群赶紧劝道:“儿子,妈知道你有孝心,但你千万别犯糊涂啊,妈就是犯了法才坐牢的,你一定要遵纪守法,懂吗?”霍香群再三叮嘱,刘卫建才勉强点头。

手刃父亲,悲剧再度上演

2009年,刘天权的资产已达近千万。但刘卫建感觉不到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骨子里他仍然是那个穷困的,自卑内向的孩子。这年夏天刘卫建从技校毕业,19岁的他曾踌躇满志地去找过工作,但一次又一次地碰壁,每天回到空荡荡的家,他十分孤独和失落,只能沉迷于网络,经常熬夜乃至通宵地玩电脑游戏。

很快,刘卫建连家里的水电费都交不起了,便找到父亲要钱。刘天权训斥道:“你现在成年了,毕业了,应该自食其力!我给了你一套房子,你还想怎样?”他一听就气了:“放屁,这房子是我妈的!”“那我和你妈离婚时,给了她一笔钱,你不知道问她要啊,反正她在里面用不着,我已经供你读了十几年书,把你养到19岁,对你尽到了责任……”父亲的话让他伤心不已,因为母亲离婚的财产都留给外婆养老了,他不可能要。他歇斯底里地说:“那你对我妈尽到了责任吗?她付出那么多,你却还害得她坐一辈子牢!”“兔崽子,这也轮不到你来说话!”

父亲决绝的态度,让刘卫建心寒至极,他不得不进了花都区一家汽车维修店打工。2010年1月,他通过QQ认识了一个名叫李婵的90后女孩,两人很快恋爱了。不久,他就带李婵住进了自己家。李婵来自四川农村,家里很穷,看了他家的房子后,很是羡慕。

2010年春节前夕,他去监狱探望母亲,得知母亲表现很好,已被减为20年有期徒刑。不过,年近七旬的外婆老泪纵横地对他说:“卫建啊,你妈虽然免于一死,但20年后,待她出狱已经60多岁了,到那时,她只能指望你孝敬她了。所以乖孙子你要懂事,有出息,千万别学你爸,做个白眼狼!”这让他再次认为,绝不能轻易放过父亲。

此后,刘卫建又多次变着法儿向刘天权要钱,但没有一次成功。2010年6月,他由于情绪不好丢掉了工作,而与他同居了半年的李婵,见她其实是个伪“富二代”,便跟他分手了。失业、失恋的双重痛苦,令他度日如年。9月的一天,他的外婆又因病去世了。这个时候,年轻的刘卫建已经很難找到好好活着的支柱了:在物质生活上,他虽然有房子住,但事业不顺,生存压力很大;在精神世界,他没有亲情、爱情,甚至连朋友都没有一个;外婆临终时要他将来好好孝敬母亲的嘱托,同样让他感到恐慌——这样碌碌无为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更何谈将来回报母亲!心灰意冷、不断抱怨之余,他将这一切都归罪于父亲。

2010年11月23日,刘卫建决定最后一次向父亲要钱,他甚至暗想,如果父亲还是拒绝,他就把父亲杀了!当天傍晚,他借口房子被盗,把刘天权骗到花都家中,然后以开店创业为名提出“借”20万元——他实际上打算花10万元在街边开个修车铺,然后帮母亲存10万元“养老金”。可刘天权一进门就被儿子的谎言激怒了,见他一开口又要20万元,更是大发雷霆:“你这么小,懂什么做生意?老实告诉你吧,我是不会再给你一分钱了,为了你和你妈,我这辈子已经伤透心了,你还是靠自己走以后的路吧!”父亲的话,让刘卫建顿时怒火冲天:“你还有脸提我妈!我妈为了你坐一辈子牢,你不但不愧疚,反而这样说话,我要是不报仇,怎对得起我忍辱含冤的妈!”他边哭边发飙地举起菜刀向父亲砍去……

刘天权被儿子杀死了。当晚,刘卫建即被花都警方刑事拘留。在接受审讯时,刘卫建反复称父亲该死,是父亲毁了这个家,他这样做是为了替母亲报仇。2011年3月12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刘卫建无期徒刑。

至此,一家三口最终落得父亲死,母子坐牢的悲惨结局。刘天权性格粗暴、自私、冷漠,当夫妻有矛盾的时候,不是好好沟通,竟用暴力把妻子打残,为这个悲剧埋下了祸根。刘天权一直在家里扮演着强势、冷漠、不负责任的角色,而藿香群又十分软弱,失去理性,不愿及时放弃失败婚姻,最后,由受害者变成杀人凶手。在这种失衡的家庭环境中,刘卫建自然无法养成健康积极的性格,也培养不出妥善解决家庭矛盾的能力。在这个家庭悲剧中,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也同时是加害者,刘天权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藿香群母子则身陷囹圄,一生的美好时光都将在牢里度过,令人惋惜叹息。愿天下所有的夫妻都引以为戒,为了孩子,千万不能以暴制暴!

篇5:青春沦陷了孤独作文

孤独是什么?是灰色天空下的孤雁?是无边沙漠里的仙人掌?是深蓝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还是夕阳下你拉长的影子?

一支画笔.在画家的手中,是力量;一根琴弦,在乐师的指间,便可以将雪融化,而孤独,在绿色的色调里,无疑是落寞的灰黑色.

有人说,青春应该是红色的,而火红的太阳便是最好的比喻.或许有人会问:“在‘奋斗’,‘挫折‘,‘友谊’之中,你为什么偏偏选择‘孤独’?“奋斗,会随着精力的消耗,而放弃;挫折,会由于成功的喜悦而黯淡;而友谊,却~

这还是上一个星期的故事;多年的好友突然向我提出分手,这让我措手不及.问及原因,直到这个星期一才揭开谜底:她说我变了,变的他2不认识了!!!我懵了,怎么会?怎么会这样?难道真的不能用时间来衡量友谊吗?至今,她都没跟我说过一句话.

我选择了孤独,就等于选择了一个人的世界与恐怖的夜晚,就是选择了一个人去承担困难与肚子品味寂寞,而抛弃了两个人的快乐与朋友们的亲密.

“你会后悔吗?”我曾经无数次这样问自己.也许把,人终究会在失去时才后悔莫及.可是后悔了也无法挽回,毕竟被遗落的是我自己,那么就让我独自去欣赏一个人的地球吧.

或许,孤独与青春很不协调,青春之中有活力,有快乐,还有友谊,而孤独只属于忧郁的人.可是,在我身上,它们却是一道靓丽的彩虹,青春之绿就融洽在这之中.

没有日出,也就没有日落;没有花开,也就没有花落;而没有孤独,也就没有所谓的不孤独.孤独与不孤独只在刹那之间,便可以改变世界.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那个朋友说三个字:“对不起.”

现在窗外的天很灰,映照着我此刻的.心情.没有一朵云,灰蒙蒙的一片,脑海中的你是那么模糊,我努力挥散眼前的白雾,可惜,起不了作用,我眼睁睁的看者你从我身边一步,两步,越走越远~~~

篇6:沦陷的造句

【注音】: lun xian

沦陷解释

上一篇:毕业论文致谢200字下一篇:报政协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