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报告

2024-04-29

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报告(通用6篇)

篇1: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报告

调查报告

学院:

班级 :

学号:

姓名:

建设家乡生态文明,共筑美好家园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

然的和谐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全部成果。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

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

个方面。它表征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存共荣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对自然 的态度和行为超越了敬畏自然、反思了征服自然,最终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理性的价值取向。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城市人口、资

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

建设任重道远。只有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才可

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我的家乡在药都亳州市,这次实践,经过了解和实地调查,我发现近年来,亳州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走绿色、节约、科技化发展之路,在

环境保护上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全区环保工作总体进展情况良好,基本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碧水蓝天“共舞”。眼下的亳州正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

机,不断抓好涡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城镇环保基础

设施建设、重点水源保护、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工作,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生

态亳州”渐行渐近。

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所产生的与生态相关的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近年

来,我市也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

局,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设生态文明,不同

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

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

伸。我市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的部

门联动新机制。同时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对城区烟尘、油烟、噪声进行综合整治,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此

外我市还加大了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实施了多项污水处理工程,较好的改善

了农村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村环境质量。同时,我市积极开展农村清洁工程,着力建设美好乡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群众生活品质得到提高,促进了人与

自然和谐共处,多措并举。我市加强源头控制,防止工业污染,着力加大生态

创建力度,进一步提升了亳州绿色形象,争取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

赢。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没有充分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 ,大多采

用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方式 ,忽视了生态效益 ,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首先是水体污染严重。其

次是大气污染严重。再次是水土流失严重。这些问题对家乡经济的发展带来的

负面效应与日俱增。因此 ,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 ,采

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对我的家乡来说,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不仅关系人民群

众切身利益,而且对城市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

生态良好,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这是最根本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一

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

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对生态环境的治理的保护,使生态环境日益得

到改善。“碧水蓝天”的美景正从记忆中逐渐回归现实。然而,虽然近年来亳

州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上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对照全省文明城市测评体

系,亳州还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按照标准和要求,积极开展绿色行动,力

争把亳州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首善之区。

为此,我们要根据亳州市在城市发展的定位,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分区,确

定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优化国土资源开发;要加强经济生态系统和

城市配套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重点

整治市区内河水系和排污体系,保护城市水源,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城市污水处

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市民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

性和责任意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需要全民动员,共同行动。要坚

持以人为本,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实行安全生产、清洁生产,大力提倡科学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

每个人、每个家庭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此,政府和人民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意义,不仅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

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而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是促进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实现美丽家乡与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所以,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也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也应该为家乡,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献出一份力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环

境、资源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共筑我

们美好的家园。

一: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七大标准表述)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针。

二:保护动植物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地区不顾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超载能力,盲目地甚至是粗暴地进行采挖、捕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强度,对许多动植物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野人参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现在我国的人参产地已经很难找到成片的野人参了。我国许多中草药,一旦被证实对某种疾病有治疗作用,原料植物就会很快被采挖一空。物种的进化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现在的物种不可能退化成过去的物种,物种一旦消失就不可再现据国际捕鲸协会报道,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6万头鲸被杀(平均每小时3头),其中俄罗斯和日本的捕鲸数占总捕鲸数的95%。例如蓝鲸,是从古至今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在半个世纪前还有30万头之多,今天只剩下了大约2000头;非洲的犀牛,是世界上极为珍稀的动物之一,由于犀牛角的价格大幅度上升,甚至比黄金还贵,捕杀犀牛的行为加剧,致使黑犀牛的数量已锐减了90%,处于灭绝的边缘。

据估计,目前世界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到2000年,地球物种的15%-20%将会消失,人为因素造成的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近2000年来,已知有139种鸟类、110种哺乳动物绝灭了,其中近1/3的物种是在近几十年中消失的。现在还有600多种大型动物面临绝灭的危险。在我国,大约有398种脊椎动物濒危,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

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二是依法取缔对野生动植物的收购、加工、销售等;三是坚决禁止采挖捕杀,有关部门要加大专项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滥捕乱采的不法行为;四是推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责任制,对工作不力,致使本行政区内发生乱采滥捕现象的,要从严追究当地行政领导的责任。

三:保护森林

在整个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森林起着重要的枢纽和核心作用,它的分布最广、组成最复杂、结构最完整、生物生产力也最高。森林和环境经过长时期的相互作用和适应,不但推动了自身的生长、繁衍,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减弱噪音,与人类的生存发展、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稳态息息相关。

可是,人类在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思想的指引下,对森林进行收割式的采伐。据估计,原来地球上森林面积有76亿hm2,森林覆盖率为60%。目前世界上共有林地38.26亿hm2,占陆地总面积的28.5%。开发较晚的大陆如北荚,当第一批殖民地到达时,美国的大西洋沿岸至密西西比河之间约有17亿hm2森林,目前只剩下0.1亿hm2。南美的亚马逊原始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木材蓄积量占世界总量的45%。然而,自60年代开始,这片森林就被大规模砍伐。仅1966年-1975年,就毁掉森林1100多万hm2。这片森林大部分处于巴西境内,大肆毁坏亚马逊林区的后果,使巴西全国的森林覆盖率从80%迅速减少至40%。如果大规模的毁林不加制止,在30年后,亚马逊地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地带之一。

解决措施:

一、制止乱砍滥伐,禁伐天然林;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坚决制止毁林开垦,大力加强商品林建设;

二、全面清理整顿木材经营加工企业;

三、合理配置护林点,充实加强护林员队伍;

四、完善森林防火措施,加强火灾扑救力量;

五、防治森林病虫害;

六、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强化林政管理秩序;

七、增加投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软硬件建设;

八、停止在保护区、森林公园和特殊护林带以及封山育林区一切有害生态保护的生产性开发。

四:草原退化

我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天然草原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0%。作为我国陆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草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时至今日,我国草原却呈快速消失之势。

在我国近4亿公顷的天然草原中,目前约有90%的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且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面积扩张。在过去的5年内,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草地减少5.49万平方公里,其中覆盖度在5%~20%的地区明显减少,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形势堪忧。据内蒙古农牧业厅提供的资料,作为我国五大牧区之首的内蒙古自治区,目前草原沙化、退化面积已达5.8亿亩,并且以每年1000多万亩的速度扩展。

农业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的监测和调查结果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北方主要草原分布区的产草量均呈下降趋势,平均降幅为17.6%,荒漠草原产草量降幅最大,在40%左右,典型草原的下降幅度也达20%。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和甘肃等传统牧区产草量下降幅度最大,牧草质量变劣,毒害草增多,不可食草和毒草逐渐取代优良牧草成为群落优势种。大面积的草地正失去利用价值,如云南、四川两省的一些草地近年来受不可食草紫荆泽兰的侵入,并逐步取代了原来的草地植被,使草地失去利用价值。

要遏制草原退化、沙化的势头,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首先,在发展人工饲草料基地的同时,应制订合理的休牧、放牧制度,保证牧草的返青和草原的休养生息;其次,在草原严重退化、环境极为恶劣的地区要有计划地实行生态移民,退牧还草恢复植被,突出天然草原的生态功能;再次,强化草原法制管理,完善建立奖惩机制,切实做到草原使用权利和生态环境维护义务同时落实。

五:保护河流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母亲河,不仅传承着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而且也养育着祖国8.7%的人口(据2000年五普资料统计)。然而,目前黄河的生态危机正在日益加剧,并面临着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面积增大,水污染严重,断流加剧,生存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交织的严峻形势,给流域人民乃至整个国家都发出了严重的警示

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黄河源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退化趋势正在加重,生态问题十分突出。水土流失面积每年平均新增21万公顷,侵蚀程度日趋严重。目前,黄河源区的土壤侵蚀最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750万公顷,占整个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17.5%。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超过数千万吨。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造成世界上海拔最高、江河湿地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地区之一的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退化、湿地萎缩、灾害频繁,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中华水塔”本是对黄河源的一种美称,也是对青海省生态功能的形象描述,但是,目前这个大水塔却面临着枯竭的危险。近几年来黄河上游来水量较多年平均减少40%以上,湿地面积平均每年递减近59平方公里,青海湖水位如果以现在每年12.4厘米的速度下降,不出百年这个美丽的高原湖泊将不复存在。

保护河流的措施:

一、加强对河流生态状况的综合监测和动态评价,研究制定河流生态恢复的中长期规划;

二、植树造林,恢复流域生态,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三、加强对于新建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开展中小型河流生态修复工程试点等;

四、加强对河源和河口湿地的生态保护,保护流域生物多样性;

五、主要领导亲自抓,要落实责任、分解指标、细化任务,提高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这一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六、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完善资金配套政策,解决治理资金紧张问题;

七、强化监督管理,通过明确责任义务和落实奖惩措施,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治理荒漠化

近年来,每到春天,一场场铺天盖地的黄沙自甘肃河西走廊腾空而起,从西北到东南,几乎席卷大半个中国。这个历史上曾以“丝绸之路”闻名于世的“西部金腰带”,如今,正在风沙的危胁下渐渐褪色,处处可见废弃的村庄,撂荒的耕地,成片成片枯死的林木。成了沙逼人走,生态失衡的“难民区”。生态专家在考察河西走廊后认为,这里不仅是我国风沙东移南下的大通道,而且还是我国北方主要沙尘天气的策源地之一。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接吐哈盆地,南依祁连山,北偎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东西长1000多公里,南北宽几十至上百公里。数千年来,河西走廊因它厚重的历史而闻名于世:不仅是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干线路段之一,中原王朝与民族政权相互争夺的重要战场,而且也是各民族往来、迁徙、交流、斗争、融合的见证。

然而,今天的河西走廊却因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因素,成了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成了“沙尘暴”的罪魁祸首。北部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正在加快向南侵移的步伐;南北祁连山水源涵养带也因干旱加剧了雪线升高;中部绿洲地带则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资源越来越少,耕地大片大片的沙化,呈现出沙进人退的态势。昔日民勤、金塔、武威等走廊上的“明珠”,如今成了有风就起尘的主要策源地。

河西走廊荒漠化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干旱、缺水、多风等自然原因形成的;其次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加剧了生态的破坏。应当停止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植树造林,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减少沙尘源地;实施以合理利用水资源、强化生态建设、科学规划和确定土地人口承载量、实现走廊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开展大规模节水灌溉工程、风沙治理工程和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恢复和保护河西走廊的环境。

综合分析:当前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孤立的,它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是一个与人口、资源紧密相连的问题。自2005年1月,中国大陆人口已突破13亿。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天然无法居住的地带占1/3,水土流失的面积又超过1/3,现在能生存的土地仅占总量1/3。我们现在的耕地的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淡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我国45种主要矿产,按现有储量和开采速度计算,15年后将只剩下6种。石油已经连续多年净进口,2010年以后几乎70%以上依赖进口。

与此同时,我国能源浪费消耗极大,这种“高耗低能”的增长方式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据统计,我国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七大江河水系中,劣五类水质占41%,沿海赤潮的年发生次数比20年前增加了3倍,1/4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中国占5个。

膨胀的人口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空气、水、土地、生物等环境要素遭破坏,自然灾害频发,资源支撑能力下降。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危机需要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国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X月X日,运用问卷的形式对阳光大学生网,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不记名问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7份,其中有效问卷117份,回收率97.5%,问卷容量为117。

2、调查问题分析

1、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学人为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十分担忧,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同学经常关注生态环境。

2、偶尔关注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百分之五十以上认为环保与大学生有关但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对身边的人进行环保宣传,可见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但很少能够去考虑去付出行动,几乎所有人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觉得一般或不满意但只有极少数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认为地球一小时有意义,认为环境保护作用很大,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行动性差。

3、80%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4、81%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60%同学对当今世界生态资源环境状况十分担忧,可见他们对环境十分关心。

三、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对策

1)学校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1、学校切实加强宣传力度。

2、取消食堂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3、建立一定的奖励制度和惩罚措施。

4、学校以身作则,决策要符合生态文明。

5、增加垃圾桶等基础设施的数目。

2)如何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能力

1、积极参加生态环保活动。

2、养成关注环保知识并向身边人传播绿色生活意识的习惯。

3、提高自身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

4、积极响应有关生态文明宣传的活动。

5、从自身出发少用一次性餐具。

四、结语

本调查通过对抽样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以阳光大学为例从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学校的生态文明建设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的生态文明观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建议

(一)经济方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 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

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二)政治方面:党和政府要重视

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

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主动自觉地进

行生态环境保护、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

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

为进行检举和控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

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所以应保

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

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

热情。

(三)文化方面: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

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

形成。人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

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

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

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

生态建设的含义。

(四)社会方面: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

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 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

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

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

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

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

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

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

资源优势。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

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

一次性消费”。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

浪费。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其中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在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我们不应该害怕,我们不应该畏惧,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建绿色家园!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篇2: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报告

调研目的:通过调查系统了解家乡所在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尚存在的突出问题,了解地方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和实际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个人意见和建议

调研对象;九江市庐山区的群众市民及有关部门

调查问题:九江怎样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科学的发展以及某公司的对于这项政策支持的具体实施方法

调查时间:2010·7·10-----2010·8·9

调研方法:通过深入走访,运用社会调查研究以及网络查询的方法获取资料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应从文化层面和社会进步状态层面的角度理解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着力抓好城市功能区的规划;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完善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把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纳入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发展生态产业。

关键词: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 措施 科学发展

正文:

生态一般是指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生命个体与相同和不同生命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放眼今日世界,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环视今日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一.现状

聚焦今日九江,经济社会发展已驶入快车道,正处于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九江省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也日渐增大。建设生态九江,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开创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科学发展是新形势下江西在全国发展格局中获取应有地位的必然选择。

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一个地方要加快发展,关键在于把握大势,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上海浦东新区到天津滨海新区,许多兄弟省市都从自身优势出发,成功谋求了在全国发展战略中的一席之地。江西最大的优势在于生态环境,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目标,既是对历届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发展战略的延续,更是对江西区域发展战略的升华,也必将为江西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更为灿烂的前景。

二.应对措施及意义

根据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九江市将大力推进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无疑为九江建设宜居生态城市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源泉。

(一)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1、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坚持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2、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培育广大群众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推动公众参与群众性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使九江建设宜居生态城市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二)着力抓好城市功能区的规划

1、抓好城市功能区的规划。站在构建“一核两带三城九镇”城市大格局的高度,立足长远,科学布局,区分好、设计好、规划好工业、商贸、物流、教育等功能区,严格把握工业区不进市区、物流区不进中心城区的原则,避免因规划的滞后、盲目开工而导致先建后拆。

2、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和配套设施。抓紧建设垃圾场、垃圾中转站、公厕、污水处理厂等环卫设施,抓好小街小巷的绿化和整治,畅通城区道路交通和管线网络,完善城市的配套设施。

3、不断提升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围绕建设宜居生态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做到“修一路绿一线,建一园绿一片”。着眼于恢复人与城市之间的良性作用,狠抓城市美化、亮化,不断完善城市整体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三)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1、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兴修水利,改良土地,使用农家肥和生物肥,实施“两减三保”农业污染控制计划(减少农药、减少化肥,保产量、保质量、保环境),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有效控制农业污染。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规模化效应和竞

争质量,促使农业突破传统的生产范围,向加工业、商业延伸,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2、发展循环工业,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第一,坚决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第二,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引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创新型项目,推动产业向“高度化”和“轻质化”发展。

3、发展生态旅游,把九江建成生态旅游休闲胜地。按照一流的绿色生态保护建设管理机制,建设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对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战略进行具体部署,并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九江建成“山水最美、生态最优、环境最好”的城市,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

(四)完善生态九江建设的保障措施

1、加强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建立各级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决策机制,减少政府行为的环境损失和生态破坏。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生态环境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篇3: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报告

遵循盯着基础性工作抓建设、盯着日常性工作抓落实, 盯着规范性工作抓提高的基本原则, 郑煤集团认真抓好各类创建标准和制度规范的制订。一是结合公民道德建设要求, 制订了集团公司文明公约、职工行为规范和职工文明用语等;二是结合中煤政研会和地方党委、政府制定的文明煤矿、文明单位创建标准, 进一步细化、量化文明创建各项任务, 制定下发了《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文明煤矿创建千分制考核实施细则》等;三是进一步规范完善、细化量化文明创建各项奖励标准, 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各级文明单位、文明煤矿等奖励的意见》。在此基础上, 各单位逐个岗位制定职工行为规范, 做到了有人就有岗, 有岗就有责, 有责就有规范约束。

2 抓机制运作, 促文明创建工作有序进行

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 郑煤集团企业文明建设形成了四种工作机制。一是领导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 党政分工负责, 各系统广泛参与,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文明办居中协调督导的领导机制。二是检查机制。每年集团公司都要定期对基层单位创建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确保创建活动的工作质量。三是考核机制。集团公司坚持对文明单位, 文明煤矿创建工作进行严格的考核, 对凡是出现违规违纪问题的单位除了在申报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外, 还要视情况给予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等处理。四是奖惩机制。集团公司明文规定, 对获得各级各类文明单位、文明煤矿称号的单位, 一律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如白坪煤业公司获得全煤系统文明煤矿荣誉称号后, 集团公司给予118万的资金奖励。凡之, 如没有获得市级以上文明单位 (煤矿) 荣誉称号的煤矿不得参加“五优矿井”、“企业文化示范矿”等先进单位的申报评比。

3 抓宣传教育, 促浓厚创建氛围形成

近年来, 集团公司各级新闻媒体相继采用各种形式集中进行了精神文明创建宣传教育。电视台开办了“创建文明社区, 争做都市文明人”大讨论, 矿工报开辟了“精神文明建设巡礼”专栏。结合每年公民道德日的宣传教育活动, 集团公司相继开展了“道德大讲堂”、“学习实践雷锋精神”、“文明交通、文明引导、文明餐桌、文明传播”等活动。印发各种宣传资料5万余份, 制作大型图版812块, 宣传牌2100块, 板报800余期, 组织文艺演出12次, 职工签名17000多人次。大平矿等单位还把“精神文明创建实施方案”提交职代会讨论审议, 把美化矿区的施工效果图张挂在显眼处, 征求职工意见。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 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职工群众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热情。

4 抓载体创新, 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紧扣文明创建的总体目标, 郑煤集团党委结合实际, 与时俱进, 不断充实完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内容, 相继开展了“三讲一树”、“创先争优”、“讲正气, 树新风, 促和谐”、企业文化创建等活动。2010年以来, 按照河南省委要求, 郑煤集团还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了弘扬实践“三平”精神, 积极争做“四种河南人”活动。为增强创建工作的吸引力、感召力, 郑煤集团还设计开展了文明科室、文明家庭、文明区队、文明班组、文明小区创建等文明细胞创建活动, 大张旗鼓地评选表彰好家庭、好媳妇、孝顺子女、诚信职工等, 引导和倡树文明和谐的新风尚。通过各项载体创建, 广大职工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刻, 对追求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 对消除各种陈规陋习的要求更加迫切。

5 抓典型树立, 促先进示范作用充分发挥

树立典型, 以点带面, 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 郑煤集团已先后树立了“十年创建如一日, 与时俱进攀高峰”的超化矿, 树立了“狠抓职工素质不放松, 树立矿山文明新形象”的裴沟矿, 树立了“花团锦簇, 景色如画”的高标准“园林式”单位供电处等。各基层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也积极选树了一批文明细胞创建方面的示范点、示范面。郑煤集团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蓬勃发展, 涌现出了一大批来自于最基层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人物。“河南省十大敬老楷模”—米村矿环卫队职工陈相娟20年如一日, 无微不至地伺候植物人父亲, 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 帮助扶持残疾人哥哥, 含辛茹苦供养上大学的弟弟, 用无私的大爱谱写了一曲当代孝女的传奇故事。河南省著名戏剧编辑姚金成以她的事迹为蓝本, 精心编排了现代豫剧—《岁岁桃花》, 在矿区巡回演出后取得十分强烈的效果。此外, 还有“当代时传祥式人物”—裴沟矿环卫队职工孔令吾、入选敬老孝亲“中国好人榜”的运销公司职工张红霞、爱护公物勇斗歹徒的铁运处机务段先进群体等。每两年, 郑煤集团开展一次“感动郑煤十大人物”评选活动, 一大批立足本职、敬业奉献、勇于担当、不畏艰险的先进模范人物不断涌现。

6 结语

经常有效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给郑煤集团企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促使企业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安全状况稳步向好。大力推行准军事化管理, 强化职工安全行为养成, 着力提高职工安全技能和职业素养, 使得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显著增强, 郑煤集团连年实现了安全生产。二是职工素质明显提升。人多排队, 文明礼让, 关爱他人, 孝敬父母, 爱岗敬业, 和睦邻里, 爱护环境, 助人为乐在矿区已蔚然成风。三是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12年, 郑煤集团销售收入和固定资产已分别达到309亿元和345亿元, 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00位。四是和谐创建效果初显。漫步郑州矿区, 到处呈现出“道德两旁有绿荫, 生活场所如园林, 空闲地带是草坪, 鸟语花香四季春”的美好景象。在优美、整洁、文明、和谐的环境中, 职工身心受到良好熏陶, 精神上更加充实, 生活上更加富裕, 扎根矿山, 献身郑煤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

摘要:近年来, 郑煤集团坚持抓建章立制, 抓机制运作, 抓宣传教育, 抓载体创新, 抓典型树立, 积极探索新时期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截止目前, 郑煤集团已创建全国文明单位1个, 全国文明单位及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个, 省级文明单位10个, 市级文明单位15个, 全国文明煤矿7个, 河南省文明煤矿10个。

篇4: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报告

【关键词】煤炭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与思考

一、新窑煤矿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一)以人为本,真抓实干,形成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一是制定了《新窑煤矿员工文明行为规范实施细则》,对职工日常行为、着装仪表、言谈举止等10个方面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分期分批组织开展了全员军训、复训,定期组织开展了优良传统和宗旨意识的“两项教育”,实施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开办了矿内“道德讲堂”。二是成立了精神文明办公室,制定了《新窑煤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新窑煤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标准衡量工作实绩。三是每逢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充分利用矿内广播、宣传栏、内部报刊等媒介对先进个人、劳动模范、好人好事等进行宣传。

(二)重点突破,特色鲜明,打造精神文明建设新平台。一是在大力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十创建”活动、“文明标兵”创建活动和“五个一”(一堂、一队、一牌、一桌、一传播)活动的同时,开展了“六好党支部”、“文明科室”等创建活动。在职工中深入开展“明星员工”、“技術能手”等评选工作。二是大力推广了岩巷光爆锚喷工艺、煤巷锚网索支护、综采放顶煤等技术工艺,完成了《缓倾斜特厚煤层综合机械化放顶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几十项科技创新成果和“五小”成果为企业创造效益达百万元,培养了一支能够适应现代化矿井要求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三是安装了企业文化用语和大型彩色喷绘图片,在矿区安装了灯箱和霓红灯,在井上各个作业点安装了灯箱,在家属区、工业区种植花草10000多平方米,树木2000多株,形成了花园式矿区。建成了职工文化广场使矿区环境得到了净化和人文化,矿井的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三)固本强基,丰富内涵,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一是多次修订完善了《新窑煤矿精神文明创建考核细则》,突出了考核的目的和效果,提高了考核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二是着重在4E6S(4E即: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每一处,6S即:整理、清洁、准时、节俭、素养、学习)管理模式的运行质量和推行覆盖面上下功夫,使矿区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坚持每两年对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建立了职工健康档案。分批建成了各具特色的职工小家,扩建了职工浴室,兴建职工公寓楼2栋,家属区3个,兴办便民超市1个,通过开展困难职工“结对帮扶”活动,对困难职工及时给以救济和帮助。

二、新窑煤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精神文明建设没有足够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企业发展后续资金不足,这在煤炭企业中显得尤为突出。同时,部分管理人员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投资少、落实少,致使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有效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使企业逐渐失去发展的机遇。

(二)煤炭企业职工素质良莠不齐。由于行业性质所限,少量职工素质低,技能水平差,造成一些领域特别是安全压力、成本管控等方面人为因素增大,安全管理难度大、经济运行质量低,使企业发展困难重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信誉度。

三、强化煤炭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把培养人的集体意识,规范人的行为准则,提高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主要任务,在提炼和培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促进员工价值认同的形成和提升。

(二)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员工道德实践活动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道德建设“六个一”活动,弘扬优良家风,将“传家风、保安全、促廉洁、强发展”相结合,以开展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活动。

(三)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志愿服务和爱心帮扶活动中。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的同时,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悉心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理念,使志愿服务活动到基层、进家庭、向社会,使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行动成于无形。

(四)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企业“文化塑魂”工程中。积极创作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现实性于一体的优秀文化产品,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在育人化人的同时激发人的热情,改变人的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1]陈仲庚.精神文明学丛书[J].广东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

篇5: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就生态文明建设辟出专章论述,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认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主要内容:一是要加深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二是要加深对“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认识。三是要加深对“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认识。四是要加深对“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的认识。

战略部署:一是要全面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二是要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三是要努力提供健康、安全、优质的生态产品。四是要建立健全制度、政策、法规等保障体系。

各项工作:一是要切实加强研究交流工作。二是要积极推进创建促进工作。三是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四是要努力深化内部建设。

淮安市主要做法和成效:

(1)环境质量得到逐步改善

通过“十一五”规划有关项目的实施,全市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各主要河流国控和省控断面水质有较大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2)污染物总量基本得到控制

全市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大幅增长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的持续利用和处置率进一步提高。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达100%,市区医疗固体废弃物全部实现集中处置。

(3)工业污染防治成果得到巩固

“十一五”期间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并在全市先后开展了“七整治一夯实”行动,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到建设规划中,在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中,实行统一规划,整合项目资源,形成企业间的共生网络,使资源得到梯级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4)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进程加快

“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开展“全面达小康”行动,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纳入“十一五”规划的淮阴电厂集中供热以及市区天然气供气项目已基本完成,楚州区集中供热工程已进入项目可研阶段。

(5)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

2009年对境内1/3行政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建设,2012年底前,对辖区内所有行政村开展一轮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2009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13.58万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312.37万亩,中心城市建成区新增公共绿地240万平方米。新

增节水灌溉面积18.69万亩。解决56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建成8个镇村生活污水试点项目。新建乡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36座,完成农村改厕11.8万座。

(6)生态保护和建设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我市扎实推进生态市、县建设,2007年生态市建设全面启动。涟水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建成省级绿色社区1个,市级绿色社区4个;市级绿色学校13所;建成5个市级优美乡镇、12个市级生态村和14个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淮安市六县区生态县(区)建设规划全部通过专家评审。

(7)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完善环境执法程序,环保执法力度明显加强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建立“河长制”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的决定》在全市实行“河长制”分级管理,重点强化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开展饮用水源地安全隐患排查,对5个饮用水源地存在的10个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加大了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力度,35家国控(市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实现与市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联网。

“十一五”期间,市环境监测部门每季度开展28家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新增监测能力11项,其中有机监测能力10项,已经基本实现饮用水源水质监测109项监测能力。开工建设古黄河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涟水县和金湖县空气自动监测站,实现各县(区)空气自动监测全覆盖。

“十二五”期间淮安市环境保护工作发展形势分析

(1)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任重道远。淮安市作为发展中的工业城市,始终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2)水环境污染依然严重每年汛期尤其是枯水期淮河上游客水夹带的大量污染物对湖区水产养殖和淮安市饮用水源水质的影响短期内仍无法解决。(3)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全市大气污染逐渐向复合型、区域性转变。(4)固体废物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产生量呈上升趋势,处置方式存在安全隐患,处置能力尚待提高。(5)农村环保工作基础薄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生活环境还没有实现根本性改善。(6)生态破坏未得到有效遏制。

环境保护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1)污染物排放量仍将继续增加,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考虑到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重污染行业还占有一定的比重等因素,预计城市环境改善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控制。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特别是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和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更加繁重。

(2)新生的环境问题逐步显现,潜在的环境危害日趋严重。生物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大量的新化学物质可能成为自然系统中新的持久有机污染物;大量的产品类废弃物和废水、废气处理产生的污泥等非传统废弃物急剧增加。

(3)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不健全,环境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市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得到加强,但仍然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服务和收费的价格偏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补偿,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机制还不够完善。

意见和建议:

篇6: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报告

二、积极响应,快速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的搭建 一是注重实践让文明建设发挥更大效力。突出强调“农村”实践,补短板,提高农村文明建设的综合水平。事实上,我镇在农村文明建设中,已经探索不少成功的经验。比如,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抓好村风民俗建设、家庭美德建设、平安村建设、农家书屋建设等,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家庭观、消费观;营造敬老爱幼,邻里互助,团结和睦、崇尚向善的浓厚文明乡风。通过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农民的“精气神”。在此基础上,抓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同样强调实践的作用,通过实践探索,让农民在文明创建中增强自豪感,增强自觉性,增强自信心,增强凝聚力,让广大农村真正焕发出加快发展的蓬勃朝气和强大的内生动力。

二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应体现在提升农民素质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全面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让传统农民转变为新时代的新型农民。这就需要把文明实践贯穿融入到农村生产生活之中,着力建设和拓展载体,组织开展好送理论、送科技、送论等活动,结合农村实际集中宣讲十九大精神和农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问题,以期增强信心、凝聚共识。同时,注意虚功实做,广泛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成立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专家为主的讲师团,指导基层开展全产业链培训服务。扶持农民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创建家庭农场,跟踪解决农民生产实际问题,不断增强文明实践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

三是全面铺开,打造村级文明实践站。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内容、有活动、有保障“五有”标准,通过整合村级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等现有资源,村“两委”班子担任文明实践活动站工作人员,镇党委支持活动经费,在全镇个村建立了村级文明实践站。

四是因地制宜,打造屯级文明实践点。要求有屯级文化综合楼的村屯的必须建立文明实践点,没有文化综合楼的村屯可以因地制宜在村级活动室或者人员集聚比较多的地方设立文明实践点,所需要的经费由镇、村两级提供。如我镇主力村就在群众经常集聚的村口小广场中设立了文明实践点,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有效扭转了屯里面聚众打牌、喝酒的风气。

三、明确任务,全面把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总体要求 “新时代文明传习所”是宣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是学习研究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宣传宣讲各项方针政策、助推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是加强基层党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渠道,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平台。通过建设“新时代文明传习所”,进一步提高城乡社会文明程度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城乡群众生活品质,推动城市文明向全域文明转变,奋力建设创新人文宜居新镇。

一突出政治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共同思想基础,引领群众一起奋斗,推动城乡发展、乡村振兴,创造幸福生活。二坚持精准务实。始终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文化新需求、新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供需精准、供给有效,真正为城乡群众提供高质量、常态化、受欢迎的文明传习志愿服务。三保持常态长效。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推动文明传习活动和传习队伍常态化,持续化,打造一支常驻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把传习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实现人人都是“文明传习者”。四注重全面覆盖。采取“集中+分散”、“固定+流动”相结合原则,广泛开展文明传习活动和服务,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助力乡村振兴,共建幸福家园。五着力补齐短板。把各种优质资源和公共服务有序、有效、持久地配送到农村,全力打造农村群众的精神家园和“富足、健康、快乐、时尚”的品质生活。探索形成一套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思路、对策和方法,实现乡村精神文明从形式到内容的转变,补齐“精神短板”。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进一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我们一定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发挥好镇一级的主体作用和枢纽功能,聚焦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着力整体统筹工作内容、建立有效运行机制、科学统筹调配资源、层层压紧压实责任,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高标准、高质量进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开创美好镇凝神聚力。

2020年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普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坚守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阵地,筑牢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按照省委、市委相关要求,就我县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强调以下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大意义作用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重要任务是思想引领,核心内容是传播普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牢牢把握这个主线,教育引导广大干群坚定信念信仰,把广大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要从加强“两个坚决维护”核心思想、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高度,提升政治站位,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摆在首位,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基层意识形态、党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把牢方向导向,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精心设计,切实把宣讲宣传贯彻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一是把握好实践意义和方向。建设精神家园、凝聚正能量,是文明建设的重要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立足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好我们的精神家园,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泛凝聚正能量。进入新时代,文明建设要有新的飞跃,其中,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是重要的改革实践,应该充分理解其重要意义。这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其着眼点在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其实践的意义在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握好这个方向就能够激发群众投身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

二是注重实践让文明建设发挥更大效力。《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突出强调“农村”实践,在我看来,意在补短板,提高农村文明建设的综合水平。事实上,我县在农村文明建设中,已经探索不少成功的经验。比如,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抓好村风民俗建设、家庭美德建设、平安村建设、农家书屋建设等,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家庭观、消费观,绿色生态殡葬观;营造敬老爱幼,邻里互助,团结和睦、崇尚向善的浓厚文明乡风。通过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农民的“精气神”。在此基础上,抓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同样强调实践的作用,通过实践探索,让农民在文明创建中增强自豪感,增强自觉性,增强自信心,增强凝聚力,让广大农村真正焕发出加快发展的蓬勃朝气和强大的内生动力。

三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应体现在提升农民素质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全面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让传统农民转变为新时代的新型农民。这就需要把文明实践贯穿融入到农村生产生活之中,着力建设和拓展载体,组织开展好送理论、送科技、送论等活动,结合农村实际集中宣讲十九大精神和农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问题,以期增强信心、凝聚共识。同时,注意虚功实做,广泛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成立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专家为主的讲师团,指导基层开展全产业链培训服务。扶持农民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创建家庭农场和农业园区,设立农业服务热线,跟踪解决农民生产实际问题,不断增强文明实践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

二、明确任务,全面把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总体要求 “新时代文明传习所”是宣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是学习研究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宣传宣讲各项方针政策、助推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是加强基层党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渠道,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平台。通过建设“新时代文明传习所”,进一步提高城乡社会文明程度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城乡群众生活品质,推动城市文明向全域文明转变,奋力建设创新人文宜居新XX。一要突出政治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共同思想基础,引领群众一起奋斗,推动城乡发展、乡村振兴,创造幸福生活。二要坚持精准务实。始终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文化新需求、新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供需精准、供给有效,真正为城乡群众提供高质量、常态化、受欢迎的文明传习志愿服务。三要保持常态长效。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推动文明传习活动和传习队伍常态化,持续化,打造一支常驻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把传习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实现人人都是“文明传习者”。四要注重全面覆盖。采取“农村+城市”、“集中+分散”、“线下+线上”、“固定+流动”相结合原则,广泛开展文明传习活动和服务,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助力乡村振兴,共建幸福家园。五要着力补齐短板。把各种优质资源和公共服务有序、有效、持久地配送到农村,全力打造农村群众的精神家园和“富足、健康、快乐、时尚”的品质生活。探索形成一套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思路、对策和方法,实现乡村精神文明从形式到内容的转变,补齐“精神短板”。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序建设 (一)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运用各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传习”工作宣传,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深入挖掘传习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先进经验和做法,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传习服务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扎实开展活动,确保取得实效。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六传六习”为主要内容,注重“传”“习”结合,知行合一。

1.传思想,习理论。以村(社区)道德讲堂为阵地,深入学习宣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精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走出去送、请进来学上阵地讲”等形式,以“主题党日“微型党课”等载体,普及党的理论政策,广泛宣讲党史、地方史,唤起乡愁记忆。

2.传文化,习礼仪。以村(社区)文化大院(中心)为阵地,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先进文化为目标,充分挖掘优良家风家教、悠久民风民俗、优秀民间艺术中符合新时代新风尚新要求的内涵,围绕“非遗传承行”“经典诵读”等主题,每年开展送巡演、电影、戏曲等系列“送文化”活动,广泛举办乡土文化公益培训。围绕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实施“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开门礼“成人礼”孝老传承礼”等礼仪活动,培育礼仪文化。

3.传科技,习技能。以促进群众致富增收为目标,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整合各类资源,利用农村文化大院等阵地,加强面向群众的生产生活培训指导,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健康、送法律、送保障、送农资、送信息等服务,着力提升群众致富增收技能。

4.传道德,习风尚。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等系列评选宣传活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优秀党员、优秀返乡创业人士等典型示范作用,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着力破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良风气。抓好“好家风好家训”评选宣传、“家庭助廉”活动。开展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系列文明实践行动。实施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文明单位结对共建、邻里守望、银龄互助、志愿服务等农村公益帮扶项目。实施家庭环境美化工程,集中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问题,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指导,倡导农户“门前三包”,深化优美庭院创建。

5.传政策,习富路。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惠农政策宣传力度,更好地指导群众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编印有关农业、扶贫、民政、社保、计生、卫生等方面惠农政策法规小册子,发放到村社群众,便于群众查阅和学习。组成宣讲工作小组,进村入户群众面对面讲解惠农政策,为群众解答涉农问题的政策规定,使群众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惠民政策指导农事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6.传法规,习行为。紧密结合“七五”普法教育,深入推进农村普法工作,提升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帮助农民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维护正当权益,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引导农民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形成自觉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领导 (一)落实领导责任。县成立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领导组,由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统战部部长XX任组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讲师组组长XX,县文明办主任Xx任副组长,县教育局、县司法局、县文广新局、县卫计委、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委党校、县广电台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县委宣传部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按要求组织建设好辖区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仅要建“够”,更要“精”要“好”,要坚持蹄疾步稳、探索创新,要突出服务功能,务求实效,做到建一个成一个,努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为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主阵地。

(二)加强资源整合。统筹协调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社工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力量,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把“新时代文明传习所”工作与城乡融合发展、星级美丽乡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品质生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强化督促检查。严格责任落实,明确工作要求,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实实在在的活动和效果。XX月底前乡镇、村(社区)、机关、校园、企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全部挂牌并组织一次活动。XX月中旬前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实现“五有”(有学习场所、有学习计划、有宣讲队伍、有配套教材、有档案资料)。XX月底前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将建设情况形成自查报告上报县委宣传部。县委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纳入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列入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社区)考评。XX月份对各文明实践中心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及时总结成绩经验,发现问题不足,督促改进提高,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同志们,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进一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我们一定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发挥好县一级的主体作用和枢纽功能,聚焦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着力整体统筹工作内容、建立有效运行机制、科学统筹调配资源、层层压紧压实责任,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高标准、高质量进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开创美好凝神聚力。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镇党委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建设工作,第一时间召开镇党政班子成员工作会议,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副书记为副组长,抽调镇纪委、组织、宣传、文化、610办公室、团委、妇联、民政、司法、计生、科技、经管站、水利站等相关站口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镇宣传委员任办公室主任。同时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和镇实际情况,组织活动方案、计划及配档表,并积极邀请设计院对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分中心进行规划、设计。目前,相关规章制度正在制作中,预计12月初开展揭牌仪式。

二是大力进行宣传。积极通过村村响智慧广播、村广播、发放宣传单、微信群、绘制文化墙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让村民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容、开展方式、活动方案等。目前,各村共宣传30余次;

绘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风文明、中国梦等为内容的文化墙6000余平,现在已经完成56个村庄的绘制工作;

转发活动微信约300条次;

发放宣传单页1万余份。

三是配强硬件设施。**镇综合文化站配套设施齐全,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去年达标率93.5%。全镇各村文体广场已经全部硬化完毕、广场射灯、体育器材、文化书屋、锣鼓等一应俱全,全镇各个村庄都成立了文艺队。目前,全镇南北官、候王庄、东杨官屯村等13个村庄已经安装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牌子。

四是多样化开展活动。一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好人评选”实现常态化。完善评选活动机制,争当“好媳妇”、“好婆婆”,形成践行道德规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村风、家风。对全镇评选的156户星级文明户的事迹材料印刷成书1000余册,全部发放到各村,用榜样的力量感染群众,形成良好氛围。

五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通过村村响智慧广播、村内宣传栏,发放《**镇移风易俗倡议书》和移风易俗挂历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倡导村民树立文明健康新风尚。制定并出台**镇红白事办理标准,积极倡导村民白事俭办,红事新办,禁止大操大办。明确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将各村移风易俗工作纳入考核内容,严格奖惩,与绩效工资挂钩。

六深入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自2015年开始,对全镇73个村庄全面实施市场化运作,通过招投标,将全镇73个村庄的绿化养护、卫生保洁交由**县莹瑞保洁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管理,并实行绩效考核,每月根据工作效果进行奖罚,提高镇村环卫保洁效率。形成人人关注环境整治,人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七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工作。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工作。镇村分别成立领导小村,各村配备专职干部,成立志愿服务队、文艺队等,健全了村规民约和各种自治章程,各村高标准的完成了今年的各种培训及活动;

同时各村庄充分利用端午节、建党节、建军节、重阳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紧紧围绕“中国梦,新时代”为主题开展文体活动,发掘自创、自编、自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通过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根据《XX市关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X委办发〔〕 号)和《XX市关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网格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方案》(X委办发〔〕号)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全镇为整体,以镇、村(社区)两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成,网格化管理,打通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整合理论宣讲、文体服务、科普服务、教育服务、网格服务五大平台,严格按照“五有标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路在安宁大地落地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广泛、更有效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基层群众积极投身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社会共绘新时代秀美人文XX新画卷。

二、工作任务 (一)完善机构设置 1、镇党委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网格化志愿服务所,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郭仁伟担任实践所及志愿服务所组长,党委副书记XXX担任实践所副组长,党委副书记XXX担任志愿服务所副组长,成员由镇党政办公室和12个村(社区)书记组成,党政办主要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指导村(社区)开展工作,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对主要内容、人员队伍、活动项目等作出计划并具体实施,让村(社区)负责人做好志愿者的组织引导、登记注册、表彰嘉许、权益保障工作,依托五大平台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2.将12个村(社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下设9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组长,相应加强工作力量。结合群众的生产劳动和实际需要,运用本地资源优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二)整合盘活资源 1.整合阵地资源。将农民夜校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整合学校、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建立理论宣讲平台;

整合村(社区)委会、文化站、农村电商、农家书屋、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等,建立文化服务平台;

建好用好农村健身广场、农村文化活动广场,推动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建立健身体育服务平台。各平台的机构、人员、资源等权属不变,根据文明实践工作要求统筹使用,协同运行。

2.融合网络资源。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广电站统筹谋划、统筹建设、统筹运用,充分利用广播村村响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统筹网上网下两个阵地,注重运用“互联网+”创建微信群方式,运用“学习强国”网络平台、政府门户网站、农民夜校教育等新载体、新技术和新应用,每月定时报送活动开展情况,发布文明实践活动内容和信息,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实现文明实践活动信息互通共享文明实践活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3、采取“4+N”的模式(“4”指理论政策宣讲、身边人讲身边事、文化演出活动、志愿服务等 4 个规定动作,“N”指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生产技能传授、传统文化讲解、身边好人表彰等自选动作),结合传统节日、生活节点,围绕“讲、评、帮、乐、庆”工作内容,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三)组建志愿服务队伍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和引导志愿者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组长;

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要组织和引导志愿者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由村(社区)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小组组长;

村(社区)需定期对新增志愿者进行网报,并且,各村(社区)要根据群众需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队伍一方面来自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在职人员,志愿者所在单位要创造必要条件支持志愿者开展活动;

另一方面来自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员”、退休文化工作者、文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创业返乡人员等。

三、工作内容 1.学习实践科学理论。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密结合基层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

2、优秀表彰宣讲感染。村(社区)可以将每次镇党委表彰的优秀人员事迹通过村会、农民夜校进行宣讲,让更多的村民有学习的榜样,共同宣讲学习“孝子、孝女、孝媳、孝婿”、“好人好事”、“巾帼创业”等涉及24字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事迹。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在家遵守家庭美德、处事遵守社会公德、务工遵守职业道德。建立完善礼遇帮扶道德模范的常态长效机制,树立好人好报、德行天下的主流价值导向。开辟红色墙、好人墙、乡贤榜、道德榜、笑脸墙,加强红色传统教育,倡导好人文化,提升人们幸福生活指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示范村、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和星级文明信用户等创建活动。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导向、引领作用。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和“七五”普法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走进群众、融入日常生活。

3、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三下乡”“惠民音乐节”等主题活动,经常性组织开展唱歌、广场舞、地方戏曲汇演、群众体育比赛、公益电影放映、读书看报、文艺培训等活动。全面实现“广播村村通”,把农村广播打造成党和国家方略政策。

(四)工作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监督。各村(社区)党委书记为小组组长,并由包村领导抓起,在每月的党建月会中,评价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经验,了解不足,提出对策方法。由党政办统筹协调安排,定期将各村(社区)情况汇总上报情况给副组长,并将每月考核情况纳入各村(社区)积分管理,年底进行拉通排名,切实做到对建设推进不力、运行效果不明显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

第五篇:建规范化乡镇财政所自评报告 建规范化乡镇财政所自评报告 县农村财政管理局:

财政所在县财政局和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财政局各股室和乡直各单位的密切配合下,以加强干部职工“讲政治、做表率、讲正气、比贡献”的职业道德教育为根本,来开展财政工作。通过全体财政干部团结一致,上下一心的努力,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现跟据<六安市开展创建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财农村[2010]343号)文件精神,自评如下:

一、组织机构 1、设置机构科学。能够按照上级要求设置独立机构,并加强部门协调,主动联系工作。自评得分:20分。

2、按照现行乡镇财政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设立了所长、预算管理员、惠民补助资金管理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员、村财乡管代理员、非税收入征管员、票据管理员、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员、国有资产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等岗位。无超越权限,违规办理业务现象发生。自评得分:20分。

3、本所实行县财政局垂直管理体制。自评得分:30分。

4、本所财政管理工作由县农村局归口管理。自评得分:20分。

5、本所按照编制共有工作人员八名全部在岗在位,实行所长负责制,所长任免、调动,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自评得分:20分。

组织机构自评得分:100分。

二、队伍建设 1、能够严格按照用人标准和程序,对现有工作人员实行竞争上岗,没有自行招聘工作人员。自评得分:10分。

2、建立了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目标绩效考核办法,细化了考评内容,量化了考评指标,允分地调动了财政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乡镇财政服务水平,并对贡献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并报请县局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提拔重用。自评得分:20分。

3、本所实行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对在同一工作岗位满3年的财政干部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充分地发挥了乡镇财政干部的工作才能,提高了工作水平。自评得分:10分。

4、建立乡镇财政干部学习激励机制。积极倡导全所人员主动自学,并鼓励参加函授学习及其他相关培训。自评得分:10分。

5、积极组织参加学历教育和计算机培训。本所财政干部9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30%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80%以上人员取得计算机一级证书。自评得分:20分。

6、按计划、分类别、分层次,精心开展各类培训,逐步建立具有财政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自评得分:10分。

7、深入开展“科学理财创先进、我为跨越作贡献”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严格遵守财政系统“五项禁令”和文明办公“五要五不”工作纪律,加强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不断提高乡镇财政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勤政为民的本领。自评得分:20分。

队伍建设自评得分100分。

三、业务工作 (一)收入管理 1、极积开展契税、耕地占用税税源普查工作,协助县征收窗口加强契税、耕地占用税征管,超额完成了契税、耕地占用税任务;

同时加强与国、地税部门联系,建立健全协税护税工作机制,全面完成了财政收入任务。自评得分:20分。

2、加强非税收入征收和管理,非税收入实行“收缴分离、罚缴分离、集中收费、票据统管、票款同行”的管理制度。自评得分:20分。

收入管理自评得分:40分。

(二)支出管理 1、严格执行镇预算支出,加强财政支出的有效管理,规范乡镇财政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严格津补贴发放,支出由经办人和证明人签字、乡镇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乡镇长“一支笔”审批后支付,做到了支出真实、合规、合理、合法。自评得分:20分。

2、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公开、透明。在县级制定的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范围内的乡镇采购支出,全部实行县级采购。自评得分:20分。

支出管理自评得分:40分。

(三)预算管理 1、本级预算实行“以乡镇为主体、县乡共编”的预算编制模式,基本支出预算明确到项,项目支出预算明确到具体内容、实施时限和目标绩效(20分)。

2、及时做到与县财政做好年终对账和结算的工作,及时提供相关资料,按时的完成部门决算报表编制工作。自评得分:10分。

3、能够及时掌握乡镇财政供给人员变动情况,按时报送财政供养单位人员信息。自评得分:10分。

4、加强债务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积极消化原有债务,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按照“锁定旧债、控制新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原则,年初预算按排了不低于当年新增财力20%的资金用于化解债务。自评得分:20分 预算管理自评得分:60分。

(四)资金监管 1、认真履行财政监管职能,对本级和上级财政部门安排的财政资金实行全程监督,做到了依法理财、科学理财、规范理财。自评得分:20分。

2、按照“乡财县管”要求,加强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监管,按时报账。财务收支账薄健全,账目清晰、处理及时、票据合规、资料完整。自评得分:20分 3、在项目资金监管上,实行以“十制”管理要求建立项目动态监管台账,全程参与项目的招投标,严格按照程序管理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对项目申报、工程实施、竣工验收、资金报账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督。自评得分:40分。

4、积极参与农村“三资”代理服务工作,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各种收入统一纳入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开设的“村级资金专户”管理。按照“三资”管理要求,强化对村级财务的指导和监管,进一步规范村级支出票据管理,严格各项支出的审核、审批程序,确保各项支出真实、合法。自评得分:20分。

资金监管自评得分:100分。

(五)惠民资金管理与发放 建立对农民各项补贴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强化纪律约束。在资金兑付的过程中,我所突出了一个“快”字和一个“稳”字,既将好事办早,以将好事办好。严格按照“四到户、六不准”,保时、保质、保量将各项资金发放到农户手中。得到了农民的欢迎和全社会的广泛赞誉。

惠民资金管理与发放自评得分:200分。

(六)资产管理 定期清理本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加强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以及按规定权限审核或者审批有关国有资产的购置、处置等事项的管理,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及时登记固定资产台账,加强国有资产动态监管,账证、账表、账实相符,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资产管理自评得分:20分。

(七)票据管理 票据领、用、销手续齐全,领用发放有记录,结报缴销有手续,有专柜保管、专人负责、填写规范、缴款及时。

票据管理自评得分:20分。

(八)其他工作 1、广泛宣传民生工程各项政策,耐心接待群众来电来访。主动参与民生工程相关工作,按时上报民生工程相关信息。对民生工程资金实行监管,并协同相关部门定期监督检查。自评得分:10分。

2,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城镇)合作医疗参合资金的收缴工作,认真开展政策咨询及参合人员补卡等工作,及时对参合变动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自评得分:10分。

3、积极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扎实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和村级公益性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等各项业务工作。自评得分:10分。

4、加强会计事务管理工作,认真宣传贯彻会计法规,做好各项会计基础工作。自评得分:10分。

5、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备案、年检等工作规范。自评得分:10分。

6、能够按时上报年初工作计划、半年工作小结和工作总结,并及时报送上级财政部门要求的有关资料、材料。自评得分:10分。

7、按时参加县各项会议,及时传达落实会议精神,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有效果。自评得分:10分。

8、坚持学习制度,定期召开财政所工作人员会议,全面加强政策理论的学习,分析和总结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以推动工作开展,重大事项能够通过民主讨论决定。自评得分:10分。

9、定期开展政治思想、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微机操作等知识的学习,学习有计划、有学习记录和专门学习笔记。自评得分:10分。

10、文书档案管理方面,制度完善、资料完整、保密安全、归档及时、存放有序、查阅方便、有专柜保管。自评得分:10分。

11、认真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加强对销售网点的管理,督促网点及时录入相关信息,积极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网点垫付直补和有关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自评得分:10分。

12、能够认真完成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各项业务工作。自评得分:10分。

其他工作自评得分:120分。

业务工作总体自评得分:600分。

四、基础设施 1、办公用房基本能够满足履行职能的基本需要,办公设备配置水平能够基本满足各项业务需要。有标牌、有文件档案柜,配置有开展业务工作需要的软件和办公自动化的微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自评得分:55分。

2、设置有美观规范的对外宣传栏,及时宣传财政政策、财务法规等内容,公示内容放在醒目位置。自评得分:10分。

3、网络有专人维护,网络畅通,办公自动化水平高。自评得分:10分。

4、,有符合要求的防火、防盗设施,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自评得分:10分。

5财政所办公场所室外环境优美,室内窗明几净,文件归类整理,物品摆放整齐。自评得分:10分。

基础设施自评得分:95分。

五、内部管理 1、二十五项管理制度建全,并能够严格遵守,做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自评得分:25分。

2、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制定翔实的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制,积极争创文明单位和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制度健全,资料齐全,档案规范,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中率先垂范。加强财政所环境、卫生和绿化管理,做到办公环境优美,卫生清洁,定期维护。自评得分:20分。

3、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学风和领导作风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牢固树立为民理财理念,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自评得分:15分。

4、深入开展能力建设,切实增强财政干部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谋划能力、执行能力和自律能力。主动接受人大代表和义务监督员的监督,定期召开有关会议,广泛吸纳意见和建议,认真及时加以整改。效能建设各项制度健全,措施得力。自评得分:20分。

5、进一步加强对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做到为政清廉,秉公理财,依法办事。实行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做到不以权谋私,不搞权钱交易。自评得分:20分。

内部管理自评得分:100分。

对照《六安市创建规范化乡镇财政所考评表》本所自评得分995分。

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自评报告 一、组织建设 实践所、站建设:xx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及xx村、xx村两个示范实践站于20xx年x月正式成立并进行了揭牌,所长为党委书记,站长为村支部书记。为进一步建设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xx镇党委于20xx年x月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xx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领导小组,党委班子为成员。为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特制定下发《xx镇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施方案》,加强所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对实践活动的管理监督。xx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及两个示范实践站安排专人管理,使用统一标识牌、统一管理制度,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实践志愿服务支队建设:志愿服务队伍重点是志愿,关键在带头,20xx年12月xx镇党委依托原先建立的学雷锋志愿队,精心筛选了一批热心参与公益事业的干部职工、村民志愿者充实到队伍中,形成以党委书记为队长的实践志愿服务支队,目前共有志愿者120人。根据各口办、行业的特点,面向乡村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留守儿童帮扶、治安巡逻、政策宣传等志愿活动,共开展了大小不同的志愿实践活动11场。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上下整体联动,各方密切配合,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形成良好的工作格局,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中,掀起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新高潮。

二、实践活动 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目前实践活动开展主要分为宣讲政策、宣讲理论、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为主,其中我镇主要成效尤四个部分:宣讲传播、美丽家园志愿、平安建设志愿、公益服务志愿。xx村红色乡风示范站主要开展的文明实践是以红色乡风宣讲活动为主,志愿服务活动为辅的模式。xx村社会宣传示范站主要是依托其完备的社会硬件设备,成立了一支夜间巡逻志愿队伍,实行“邻里守望”“户户联防”等多形式的联防活动,定期进行夜间巡逻,全方面铺开平安志愿宣传服务工作。

实践工作功能划分:根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在各村委会普遍开展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在xx村和xx村先行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示范站,在其余各村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使之成为我镇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大阵地”,传承红色基因、传播先进文化的“大平台”,推动乡风文明、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大舞台”,增强国民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校”,传播致富本领、助推乡村振兴的“大课堂”。

三、干群反映与下一步举措 干群反映:

xx镇人民政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的活动面很广,是将原有的精神文明建设资源进行一个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可以成为传播好声音、弘扬主旋律、凝聚干群心的主阵地,也在促进人居环境美、乡风民风美、文化生活美,培育农村文明风中慢慢发挥作用。

xxx村xx:我们村在建设的这个红色乡风示范站很有意义。经验丰富的退休老干部宣讲员可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向广大党员、干部讲述革命的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先烈党员的伟大。对于正在进行改造的xx村来说,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建设。

xx镇xx村书记助理(“巡河走渠清障”文明实践志愿者):结合“污水零排河”、“湖库连通”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了多次的“巡河走渠清障”志愿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积极参与,他们身穿红色马甲,三人一组或五人一队,有的清理杂草和花生杆等作物,有的拾捡塑料袋、水瓶等垃圾,有的排查沿渠污染点,清渠护河气氛浓烈。通过参与文明实践活动,让我们党员用实际行动参与“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打造行动。

下一步举措:

建立一盘棋统筹思维各点联动,形成一个活动全镇开花,同时开花的局面。一是着力打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xx村红色乡风示范站和xx村社会宣传示范站,通过示范点的作用带动全镇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氛围。二是开展大范围的文明实践活动,在xx节活动中,还将开展“卫蓝计划”系列公益志愿活动,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三是建好机关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利用好文化站、党校、党员活动室等场所,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开展常态学习,把文明实践活动作为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治能力、工作本领的重要手段。四是建好村委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依托现有村委会、文化广场、活动中心等阵地,重点围绕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村委会重点工作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城市创建、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

建议:

一是希望市直部门在开展专业性的志愿活动时候能给乡镇指导与资源支持,可结合各类科普日下乡进村做宣传。

二是希望上级部门统一开展大主题实践活动,乡镇可以根据大主题有的放矢开展实践活动。

上一篇:中都乡老年书画研究会成立主持词下一篇:水长船高的成语解释及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