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外资企业基层监管调查报告

2024-04-21

泉州外资企业基层监管调查报告(共8篇)

篇1:泉州外资企业基层监管调查报告

浅谈外资企业基层监管 经过改革开放至今二十多年的发展,外资企业已成为中国庞大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外资企业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营造了市场经济运作的氛围,更在促进投资、进出口贸易、技术进步、生产率增长以及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外资企业概况今年以来,根据泉州市局关于贯彻落实省工商局《外商投资企业监督管理工作十项制度》的精神(泉工商[2005]92号),对外资企业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作为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一定要先做到心中数。通过这一两个月的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辖区内外资企业的基本状况,现辖区内共有外资企业44家,总投资额约6.75亿元,这些外资企业其中有34家是在九十年代申请设立的,而最近五年,新申请设立的外资企业只有10家,投资总额只有1.22亿元。而据相关资料表明,近两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均超过500亿美元。相对于全国经济增长来讲,近几年磁灶镇的外资企业发展是比较落后的。陶瓷行业作为磁灶镇的经济支柱,经济总量80%以上,唯一的一枚中国驰名商标 “九牧王”却是服装类的,而整个磁灶镇没有一枚陶瓷类的驰名商标。另外还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企业老板是土生土长的磁灶人,但是他的公司却是外资企业。还有部分企业虽然每年按期参加年检,但实际上已停止生产,有个别企业已不知去向,但是经济户口中仍然存在,没有办理注销登记。

二、存在问题分析 1.脱离基层监管 一方面,由于长时间以来,外资企业的登记权限直属设区的市工商局,而且一年一度的年检工作,为了方便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工商部门与外经贸委等部门进行联合年检,取消了年检回访这一环节,年检工作只是进行形式审查,有的企业的申请登记全部由中介组织一手包办,甚至包括资金流入,都是由中介组织代劳。另一方面,为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对外资企业进行特殊照顾,除了专项检查以外,必须先报市局领导批准后才能对外资企业进行检查。基层工商所对外资企业另眼相看,普遍存在一种“管不了”或“不属于我们管”的态度,对外资企业的市场主体准入、经营行为、市场退出等动态没有进行及时跟踪监管服务,因此外资企业也就逐渐成为属地基层工商所的监管“真空区”。而现在,虽然实行属地管辖,但是外资企业直接向泉州市局申请设立登记,之后由属地工商所负责日常监管工作,由于基层工商所与泉州市局日常业务联系较少,存在沟通反馈没有明确责任人的现象。2、品牌意识薄弱,发展步伐跟不上 磁灶镇的陶瓷产品,是一种耐用品,不同于其它日用品,可以试用,等用过这后,不适应再更换其它品牌。陶瓷产品不管是对于工程建设,还是对于自建房屋来讲,都是极其重要的,质量保证才是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因素, 现在市面上的产品五花八门,良莠不齐,而“品牌”对消费者来讲是一种信誉,一种质量保证。困此,企业要发展,就要走品牌战略,打出自己的知识度,用信誉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九十年代磁灶镇的陶瓷行业,可谓是辉煌腾达,但是近几年,遇到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就是广东的名牌陶瓷产品,因此发展步伐一直跟不上,甚至走下坡路。因此有些企业选择打“价格战”,一再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有些企业选择为广东的名牌产品加工生产“贴牌”瓷砖,赚取加工费,而相对于机器设备的投入资金来讲,区区的加工费,根本无法让企业走上发展的轨道;有些企业甚至为了牟取利益,做起了假冒厂商、厂址、仿冒商标的生意。企业发展走什么样的路,最终是要靠企业的掌舵者来指明方向,也就是这些企业老板,一定要认识发展局势,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指明企业发展的方向。3、政策偏差造成“假外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九十年代,磁灶的陶瓷行业迅速发展壮大,一大批内资企业扩大经营规模,但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机器设备是却有许多门槛。相反地,外资企业在中国不仅在税收方面可以享受优惠待遇,而且在用地、引进机器设备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享受“超国民待遇”。因此这些内资企业就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傍外资”,与外商挂靠申请设立外资企业。如,某企业老板吴先生,先在国外注册一家公司,再与原先的内资公司合资,这样原来公司就成了外资企业,那么企业在税收、用地、贷款、机器设备以及工商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享受“超国民待遇”。由于内外资企业待遇存在较大差别,或出于其他目的,国内资本到境外“留学”一圈后再回来投资的现象,在我国招商引资中越来越多。按照目前学者研究中比较一致的估算,我国每年实际利用外资中,约1/3是国内资本‘留学’后回流形成的‘假外资’。4、中介组织一手包办,虚假注资 由于中介组织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有些企业的申请设立、增资、年检等手续均由中介组织一手包办。而企业的设立登记、年检等方面都只是采取书面审查,中介组织就是钻了这一空子,只要企业有需要,只要能盈利,就能采取各种形式为企业注入资金,等领取营业执照后,就立即抽走资金,造成有些企业注册资本与实际投资额相差甚远。5、外资企业退而不注、注而不销 经过调查摸底阶段的逐户情况统计,发现有些已经停止生产经营的企业退而不注、吊而不销,而有些企业没有参加年检,但却继续从事生产经营的现象。这些企业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成因:(1)、法律意识淡薄。有的退市企业抱着反正不搞了,办不办法律手续无关紧要,无所谓,更多的是对退市规定也不知晓,缺乏退市后应按法规缴回证照、印章和办理注销登记的概念。(2)、嫌麻烦。少数外资公司停办后,对规范办理注销认为太麻烦,要组织清算,要出费用,要填许多制式表格,耗时费神。所以,普遍对规范退市缺乏热情。(3)、逃废债务。企业开办者因经营不善而导致亏损债台高筑,为废掉债权人的利益而采取人去楼空、一走了之,包括对银行的信贷资金偿还也是如此对策,以逃债避责。(4)、有意规避拒不办理。这些企业,辖区内共有 家。其主要是担心未及时按规定办注销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因为证照管理、注销手续及费用等而不愿办理注销。

三、基层监管对策 1、加强基层监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1)、信息收集管理 组织专门力量,认真调查摸底,对现存的市场主体历史档案进行逐件清理。建立外资企业专门的调查摸底手册,做到一户一册,其主要内容有:登记注册基本信息、出资情况、前置审批情况和注册商标、企业合同管理、分支机构、企业奖励表彰等情况记录以及日常巡查、回访、违章违法行为处理等记录情况。经过全面调查摸底,我辖区共有外资企业44家,其中36 家已通过2005年检,还有8家未按期参加年检,有6 家还在0从事生存经营。有2家已查无下落。(2)把好一年一度的年检审查关 企业在设区的市工商局申请设立登记这后,每年一次的工作是把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关键环节,应该在企业年检时由基层工商所负责对企业进行实地回访,了解企业一年为的经营运作情况,有正常运作的企业才予以通过年检,这是落实外资企业基层监管的基本保障。(3)、信用分类监管 依法对所掌握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经营行为、市场退出等信息进行内部信用评价,并以现有局域网络为基础,构建企业信用建设监控评价网络体系,不断加强对涉企的相关部门,如金融、税务、政法机关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然后按不同评价划分不同的监管类别,企业划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并据此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管。即:对于诚实守信的A类企业,与之“保持距离”;反之,对于有违法违规行为或不良倾向的B类或C类企业,则盯住不放;特别是那些被划定为严重失信的D级企业,则与之进行“零距离”接触。(4)设立外资企业专管员,完善内部工作机制 辖区内外资企业只有44家,数量较少,且分布不集中,为解决目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监管脱节问题,争取在短时间内做好调查摸底→发现漏洞→做好监管与服务等一系列的工作,设立外资企业专管员,与片长责任制相结合,并纳入绩效考评,完善内部工作机制。由外资企业专管员负责:一收集资料,建立动态监管手册,完善经济户口;二与各个片区的片长互相配合,对外资企业进行回访和日常监督检查;三及时向外资科传递外资企业的各类监管信息资料;四是为外资企业提供法律宣传、咨询和服务。(5)设立“三点一线”的外资企业联络员制度 充分发挥企业工商联络员的桥梁作用,给基层工商所的监管服务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借鉴于企业联络员制度的实行,若设立泉州市局、工商所与外资企业,“三点一线”的外资企业监管联络员制度,则能够及时传达监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有信息及时反馈,有请示能够得到及时答复,解决沟通反馈没有明确责任人的现象。以保证政令畅通,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工商联络员制度,引导企业走品牌战略 通过工商联络员制度,开展联络员培训班,多做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参加各种品牌战略的知识讲座、座谈会以及各种名牌产品博览会,增强企业品牌意识;指导企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注册商标不受侵犯,同时督促企业合法经营,诚信经营;积极支持企业运用商标、广告战略开拓市场,引导企业增强商标意识,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请知名、驰名和著名商标。至目前,我辖区内共有注册商标155枚,其中包括驰名商标 1枚,著名商标9枚,知名商标 4 枚。

3、调整相关政策,消除“假外资”我国对内、外资企业实行不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这种做法,在改革开放时对外资市场准入限制较多的条件下,为我国经济发展吸引到了大量宝贵外资,进而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入世前内资企业具有市场准入的优势,但现在外资的市场准入限制已大幅度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对外资实行“超国民待遇”,不利于内外资企业平等竞争,实际是对内资企业的‘逆向歧视’,其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从各方面减少直至最终取消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给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一个公平的竞争舞台。

4、严密监控出资行为 我辖区内共有外资企业44家,其中40家企业资金全部到位,尚有4家企业只有部分出资。对于资金尚未全部到位的企业,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出资监管力度,对企业的出资行为进行动态监管。对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如2005年9月29日新登记 “福建省耐迪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同章程规定的缴资期限还没到期,我所将在企业离出资期限到期前半个月时,及时向企业发出“提醒出资通知书”,提醒外商投资企业按期出资到位;对于另3家出资期限到期仍未按期出资的企业,上门发出“限期出资催缴通知书”,督促企业资金到位,确保外商投资企业规范运作、合法经营,进一步增强外商投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引导退出市场(1)通过行政指导,做好市场主体信息、准入、退出政策宣传指导、监管法规等,灵活采取指导、引导、辅导等一系列柔性手段,让退市企业主了解企业并不是停止生产就可以什么都不管,真正认识到办理注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未办理注销登记的危害后果,引导那些已停止生产的企业,或已被吊销的企业主动清算,办理注销登记。(2)充分利用年检监督,加大基层所的监管责任,加强对企业的定期巡查和对预警企业的重点监控,督促市场主体随时退市,随时督办注销。把退市监管工作纳入市场巡查的重点内容。(3)建立网上锁定机制。结合全市、全省联网,及时对不按规定办理而无法注销的退市主体,通过网上设定程序,对其法定代表人及股东名单纳入工商行政系统违法企业和人员黑名单,予以上网公示,限制其在3年内不得在本地和外地开办企业或进行投资当股东。

[1]

篇2:泉州外资企业基层监管调查报告

关于XXX镇食品药品监管的调查报告

xxx镇地处xx县城南部,清江横贯东西,“天二”公路沟通南北,属八百里清江中游最开阔地带,距县城业州镇67公里,清江开发后,逆流西进恩施州府仅87公里,顺江东下水布垭仅30公里。东接巴东县金果坪乡,西连恩施市红土乡,南靠本县官店镇,北抵本县花坪乡,西北边有长达近10公里边界线与恩施沙地乡相壤,是周边乡镇人流、物流来来往往的集结地。

xxx以清江河为界分为江北、江南两大部分,江北八个村,江北为7个村,江南有25个村。

x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辖区内从事食品药品及餐饮服务的商户共有193户,其中,食品流通经营户134户,食品生产小作坊商户32户,药品经营户7户,餐饮经营户52户。

2014年4月30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根据省州要求及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三定”方案,建始县十个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正式挂牌成立,结束了建始县基层和农村地区没有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历史。

x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履行以下九项职能:拟定辖区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计划、方案、应

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管理档案,对食品药品市场进行日常监管;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快速检测;办理简易程序案件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办理的一般程序案件;受理、处置食品药品投诉举报;承担食品流通、餐饮服务许可的受理、查勘、验收和食品加工小作坊、药品经营许可的现场查勘;督导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工作;承担农村集体聚餐监督检查及备案管理工作;负责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和从业人员培训工作;承担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和示范创建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组织救援、调查处置和善后处理等工作;收集、整理、分析、报告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按时上报工作总结、报表;承担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乡镇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众所周知,食品药品监管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关键也在基层,景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作为一个整合了原食品安全办、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和药品管理职能的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派出机构,正确把握工作形式,深入分析新形势下辖区内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所面临的问题,并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xxx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宣传力度及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x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是一个新的派出机构,职责更是整合了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和药品管理职能。就目前的具情况来看,辖区内的生产经营户除集镇外,绝大多数不知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承担的职责,甚至还有少部分不知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的成立。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食品安全也得到相对改善,但是由于农村地域辽阔,相对僻远的老百姓在购买了过期变质食品后由于不知道投诉电话,或者碍于一个村子的拉不开情面而选择退换货,造成了过期变质食品继续在市面流通。药品相对于食品来说,针对的群体相对少些。但是药品监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绝大多数农村药品经营单位规模小、条件差,基本的卫生设施、防尘设施和温控设施达不到标准,甚至是没有,给农民群众带来了严重的药品安全隐患,而农民总体消费水平较低,文化水平不高,分不清什么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缺少基本的药品安全鉴别知识,造成了一定的习惯性安全隐患。

(二)、行政许可流于形式

由于基层编制较少,人员配备不齐,基本上每个工作人员都身兼数岗,集镇及附近的现场勘查及日常督查能够做到,而相对偏远地区的现场勘查及日常督查基本流于形式,即或是通过现场勘查颁发了许可证,由于交通、地利等因素的影响,日常督查不到位,造成部分不符合食品、药品等许可条件的生产经营户继续生产经营,构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监管手段滞后

多年来,一线执法人员在日常的监督检查活动中,查找问题食品的方法基本只有二种,查看食品的包装、标示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查看食品是否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异常,是否超过保质期。单一的执法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生产经营业主的自律性,但是对于那些回收过期食品再生产在加工,更改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改换包装等造假,掺假等手段,单靠执法人员的眼、鼻、口,显然已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四)、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刚成立,整合了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和药品管理职能,执法人员大都由上述部门及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划转过来,食品安全监管重心在基层、成效体现在基层,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食品安全整体走向,这就要求每一个基层的执法人员都要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的人才,要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各项涉及到

食品药品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各项业务知识。

(五)、执法装备、执法车辆亟待改善

作为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特别是基层的执法人员,先进的执法装备和必要的执法车辆是日常监督检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监管与被监管本就是对立的关系,作为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执法办案人员,拥有先进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采集第一手资料,锁定证据,固定证人证言,而具有执法标示的车辆对于基层执法人员来说更是如虎添翼,毫不夸张的说日常的执法检查过程中一台执法车辆的震慑力丝毫不亚于二名工作人员。

二、对策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和政策,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了解改革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重大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全社会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舆论环境,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介,定期向社会公布食品抽检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披露典型违法案例,有效震慑违法分子,推动食品生产经营者履行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增强全社会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开展9月1日“全国安全用药月”、6月(全国安全

生产月)、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坛”等活动,采取户外集中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报刊宣传,移动信息等形式,广泛开展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和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倡导健康消费、理性消费理念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大力宣传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整顿成果。

积极开展12331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景区活动,扩大12331社会知晓率和使用率.有效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推动形成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二)、严格行政许可,把好市场准入,行政许可是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工作的第一道关口,把好市场准入,对于整个食品药品的市场规范,降低食品、药品安全风至关重要。一是要严格执行生产经营场所现场勘查制度,对不符合申办条件的坚决不予通过,二是要积极开展回访制度,对于辖区内的重点生产经营户要加强监督检查频率,发现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情形的,应当责令立即纠正,并依法予以处理;不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许可条件的,应当依法撤销许可。

认真开展行政指导工作,加强对拟开展食品、餐饮等生产经营活动业主的现场指导,积极引导申请人合法、高效的申办各类行政许可,营造良好执法氛围。

(三)、积极开展“食品一月一整治活动”,保证食品抽检,制度化、常态化。加大肉及肉制品、乳制品、米面等粮食制品、豆制品、糖果、饮料、调味品以及餐饮单位原材料及自制食品的抽检频率,对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对于不合格食品采取上下联动机制,及时公布不合格食品名单及处理结果,令问题食品无处藏身。

(四)、培训及自学相结合,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定期邀请法学专家、资深人士向全体干部职工讲解各类法律知识;积极开展“一月一法一考试”活动,使全体干部职工能熟练的掌握并运用各类法律、法规以及各类文书;倡导划转过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及原食药监管部门的同志相互学习,分享各自监管领域的执法办案经验,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扎实、专业知识完备、精通业务、善于监管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

(五)有健全的监管机构、充实的监管执法力量、得力的监管执法经费和装备保障、有效的技术支撑手段,景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全体干部职工,有能力、有信心做好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让地方党委政府放心!

x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

篇3:泉州外资企业基层监管调查报告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截止2 0 1 0年1 2月3 1日注册的, 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1 7 9 1家工矿企业。

1.2 方法

按照《福建省职业健康基本情况调查实施方案》要求, 分级分批培训县 (市、区) 职业卫生专业人员、企业职业卫生专/兼职人员, 统一要求、方法和标准, 逐个企业进行调查, 填写统一的《2 0 1 1年全国职业健康状况基本情况调查表》, 将经过调查人员审核后符合要求的调查资料输入电脑, 最后由市级职业卫生防治人员审核汇总后统一录入E x c e l数据库,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概况

三年内, 1 7 9 1家企业, 职检覆盖率较低, 平均为3 7.2%;接触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及其他因素;共检出职业禁忌证2 4人, 检出率0.2 0%, 疑似职业病2 2 6人, 检出率0.1 6%。

2.2 职业健康体检不同类型情况

被调查企业, 三年总职检率为6 0.7%~6 9.3%;离岗职检率最低, 为1.2%~7.4%。详见表1。

注:职检率即职业健康体检率。

2.3 企业参与健康检查总人数分布情况

选择省级以上卫生行政机构批准的有健康监护资质机构进行体检者, 为符合要求的职业健康体检;选择不具备资质的公立或者私立医疗机构体检者, 为一般体检。见表2。三年总职检率逐年降低, 男、女职工职检率亦有降低趋势;另外, 女职工职检率略低于男职工。

注:职检即职业健康体检, 体检即一般体检。

注:规范比例即选择有资质机构体检企业数量比例。

2.4 企业选择体检机构性质分布情况

1 7 9 1家企业进行规范职业健康体检比例, 以岗中最高, 说明多数企业较重视职工在岗体检。见表3。

3 讨论

3.1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和应急的健康检查[1]。通过岗前检查, 可以掌握职工就业前的健康状况、有关的健康基础资料和发现职业禁忌证等信息, 同时为今后职业卫生监督中出现的职业危害纠纷提供原始的有力证据。岗中检查的目的是及早发现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早期损害或可疑征象, 为生产环境的防护措施效果评价提供资料。离岗检查可以发现职工离开岗位后, 原接触危害因素对身体的后续影响, 由于尘肺的潜伏期一般较长, 所以离岗检查对粉尘接触者更重要。本调查情况可见, 岗中职检情况较好, 三年平均职检率为8 0.4%;离岗情况欠佳, 平均仅为4.3%, 低于2 0 0 6年国家统计数据1 8.4%[2]。另外, 女职工职检率稍低于男职工, 仍有相当一部分女职工未参与职业健康体检。说明企业主的重视度不高, 工人自我健康保护意识淡薄, 这也是我国职业卫生工作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是职业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 提示要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提高企业主、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法律意识, 做好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3.2《职业病防治法》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选择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选择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职检工作, 是职工健康权益的有力保障, 是规范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途径。调查结果显示, 我市参与体检企业选择有资质机构者较多, 三类型职检比例均在6 6%以上, 其中岗中最高, 为9 0.8%, 高于国内其他地区[3]。目前, 我省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仍由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尚未向市场开放, 该工作主要由具有职检资质的疾控或者职防机构完成;另外, 由于对不具备职业健康检查资质机构体检的不认可, 导致一般体检数据与实际有一定差别, 使得职检人数较高, 而一般体检人数较低。官方虽未承认非职检机构参与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但尚有不少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忽视《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 私自选择医疗机构进行体检, 为工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和障碍, 比如由于无专业人员和相关仪器, 导致职业危害因素相关检查项目无法有效开展, 任意扩大或减少检查项目, 使得职业禁忌证或疑似职业病者无法及时发现, 为日后判定、鉴别职业病是否与职业接触有关带来很大困难, 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

为了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必须严格职检资质准入工作, 对于无资质擅自开展职检工作的单位或个人, 要依法查处;要依法强制企业开展符合规范的职检工作,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逾期不改者, 要严肃处理;另外, 为了适应目前卫生技术服务力量无法满足企业职检需求的现状, 是否可在职检资质认可制度的前提下, 选择有一定实力的医疗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从而疏导职业健康监护体系的有效运行, 尚值得商榷。

参考文献

[1]卫生部.G B 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2]卫生部.关于2006年国家职业卫生、放射卫生重点监督检查情况的通报[R].卫监督发[2006].515号.

篇4:泉州外资企业基层监管调查报告

那么,在简政放权的新形势下,基层商务部门该怎么对外资企业监管与服务?是不是该“一放了之”?我认为:放权不是放任,减权放权之后,基层商务部门不是管得少了,而是要更好地发挥作用,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在坚持“放”字当头,应放尽放后,基层商务部门要坚持 “管”字同步,加强监管;坚持“服”字跟上,优化服务。从体制机制入手,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管机制和监管方式,推进政府职能重心从以审批为主的事前监管向以监督管理为主的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一、正确把握加强监管与服务的关系,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正确理解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将监管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监管之中有服务,服务之中有监管。服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监管,我们服务企业,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业务素质,企业愿意规范生产,合法生产,这无形中也会减轻我们监管的压力。在简政放权的新形势下,基层商务部门更应正确把握加强监管与服务的关系,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推动外资监管由过去的被动监管向主动服务转变。

二、以促进外资企业发展为目标,创新监管与服务方式

基层商务部门要根据新形势,积极转变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由重审批向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着力推行人性化监管和个性化服务:一是事前及时提醒;二是事中指导规范;三是事后指导到位。我们只要把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有机结合起来,在更高层次上服务外商投资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具体监管与服务方式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完善和推广网格化监管模式,健全网格化监管执法的运行工作制度,推进精细化监管、网格化执法,实行专业分工、协同配合、相互衔接,确保监管范围全覆盖、监管责任无盲区。

2.建立健全服务平台,及时为企业提供政策及信息服务。通过地方政府政务网站、基层商务局网站等企业信息平台加快外经贸信息化建设,宣传与外资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指导企业规范生产经营,引导外资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扶持政策。同时,加强与银行、人力资源、会计师及律师事务所等合作,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渠道。

3.做好外资企业年度经营状况联合申报管理工作,完善外资企业信息数据库。将外资企业细化分类,引入诚信管理,实施分类监管,建立监管诚信档案。依据监管对象的信用情况、日常经营活动情况、违法情况、风险能力等,将监管对象分为不同类别,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预警机制、惩戒机制和淘汰机制。对守法经营、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进行激励,对生产经营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外资企业,协调联合年报各部门沟通情况并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处理。对生产经营状况不正常、海关信用等级下降、有较严重欠薪现象的企业,加强预警监测。

4.建立健全基层商务部门属地监管与服务工作机制。明确基层商务部门监管与服务工作内容和责任,解决基层商务部门对外资企业“管什么”、“怎么管”的难题。实行外资企业基层属地专人负责制度,建立外资企业基层监管与服务台账并实行全程跟踪。完善外资企业服务工作制度,建立定期走访制度、统计分析制度、外企服务环境恳谈会制度等,及时了解企业需求,掌握企业发展情况。建立外资企业热线受理和督办制度,畅通外资企业问题困难反映渠道,及时协调解决外资企业问题困难,尤其要做好对困难企业的行政指导和帮扶。

三、加强行政指导引导外资企业自我管理

通过发挥行政指导职能,引导外资企业自我管理,最终实现依法经营,是新形势下基层商务部门以较少的行政监管力量实现对众多外资企业的管理与服务的有效途径。

积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法律法规培训,是引导外资企业自我管理的有效方式。基层商务部门应加强与海关、商检、财税、金融及其他政府部门的联络沟通机制,及时了解有关部门所涉及的与外资企业相关的最新政策,联合相关部门共同举办面向外资企业的法律法规及业务宣讲培训,及时将政策信息传送到外资企业。通过宣传和培训,引导外资企业自觉规范,依法经营。从而既实现了外资企业的自我管理,又缓解了基层商务部门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

四、加强监管与服务队伍建设, 提升综合素养和整体履职能力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关键在于加强队伍建设,稳妥有序推进监管与服务队伍的重新整合与综合素养提升。为此,基层商务部门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外资企业监管与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法治素养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和完善待遇、选拔任用等激励保障制度,强化业务考核,提升监管与服务人员的积极性、综合素养和执行力,促进综合性与专业性互补,进一步增强综合监管和整体履职能力,以适应简政放权新形势下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需要。

篇5:基层安监部门监管工作的调研报告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研究课题)

课题组长: 王永良

参加人员:杨学云 张 卜 刘秀太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指出:“安全执法和监督不到位,一些地方安全监管职责不清、监管不力,安全监察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查处不力。”是我国事故高发的八个主

要原因之一。的确,作为安全生产法赋予执法主体地位的最基层组织——县级安监部门,如何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紧迫而又至关重要的课题。然而,当前基层安监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实困难和安全生产领域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进程和行政执法的效果,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基层安监部门的压力,使安全生产面临严峻挑战,给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和消除矛盾,为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是安全生产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基层安监部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法规尚不完善,难以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

随着2002年《安全生产法》的出台,近年来,国家加快了安全生产的立法进程,目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已初具规模。然而总体来说,我国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立法还是相对滞后的,政策法规的可操作性还不是很强,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法律漏洞。

一是法律法规尚不够细则化。例如,《安全生产法》作为统领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部大法,在一些规定上过于笼统,需要及时制订一些细化的、操作性强的法规措施与之配套。比如关于事故举报奖励的办法、关于安全投入的具体要求等,在现实工作中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和要求,给安全监管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二是程序繁杂,可操作性欠缺,实施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很少,而且实施简易处罚的范围也不明确,容易导致基层执法人员难以把握。比如,《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对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能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生产经营单位二万元罚款。此条款在基层执法中较难操作。因为一来特种作业人员多属于苦脏累险岗位,人员的流动性很大,今天查到的无证者可能明天就不在了;二来有些操作工是单位临时雇佣来的,是个体户,处罚主体如何确定?如果处罚主体定为雇主企业,要处以一千元以上的罚款,则必须要依照完整的法律程续,首先下达整改指令,然而到整改期限到的时候再去复查,你已经查不到这个人了,此时到底说他是整改到位了还是没有整改到位呢?这都有一定的可争议性;如果要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现场处罚,似乎又不符合现场处罚的严重性要求;而如果处罚主体定为零时雇佣的个体户,他跟你来个一拍屁股走人,你是拿他没有任何办法,因为我们根本没有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权力,说白了是拿他毫无办法。

三是存在不少的立法空白点。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对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运输、燃放四个环节分别作出了规定和相关罚则,但对私自储存烟花爆竹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仍需依据《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相应处罚。

(二)、行政干预频繁,难以做到有法必依的问题。

十七大以来,“安全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得到了明确。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绝不能以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甚至牺牲职工生命为代价。但是事实上受传统政绩观的影响,地方党委政府在处理经济发展和安全发展二者关系时还是有所失衡的,尤其是在一些县域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经济发展的任务重,招商引资的压力相当大。由于理解的片面性,为改善投资环境,有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规定,人为地造成了执法障碍。如有的政府为引进项目专门召开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协调会,其实质上是帮助企业找捷径,去规避监管风险,甚至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还下达行政指令要求部门去想解决办法,这就造成了现在常见的“企业先上车后买票”的现象;有的地方领导行政“干涉力”过大,对一些行政案件,往往偏护于企业,领导的一个电话就能推翻行政处罚决定;还有的地方每年组织“行风评议”活动,排名靠后的多数是行政执法部门,为了“不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多拉企业选票,一些行政执法部门不得不陷入放松监管的“怪圈”。如此种种,不仅严重影响了行政效能,挫伤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会严重影响部门的执法权威,成为县级安监部门躲不过绕不开的最大障碍。

(三)、执法缺乏规范,难以做到执法必严的问题。

由于受外围执法环境的影响还有主观努力的不够,基层安监部门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方面与依法行政和规范作为的要求还存在着不少的不适应。一是认识上不适应。对依法行政认识基本上仍停留在将法律作为一种行政管理的手段,尚未充分认识到依法行政不仅是要依法去管理社会,同时管理者自身也应守法。比如对行政执法的程序以及行政处理决定在下达前必须做到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要求等,基层安监部门的执法人员不是说不知道,而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为许多原因而忽略这些要求。二是素质上不适应。当然,也存在由于部分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不高,在执法过程中容易出现滥用职权的情况。或者是有的执法人员迫于领导压力、碍于人情关系或者为了小团体和个人私利,违反行政执法原则,执“人情法”“关

系法”,滥用自由裁量权,执法随意性大。

(四)、执法力量薄弱,执法装备和手段不够有力的问题。

目前,从国家到省市县四级已初步建立了安监机构网链,但是机构建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尤其表现在基层的安监机构。一是队伍建设滞后:安全生产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专业性强、责任重、要求高、工作强度大,而目前我国安监机构网链上人员编制是从上到下呈倒“金字塔”型,作为一线队伍的县级安监部门和乡镇级安监部门,无论是现行编制的数量还是人员的专业素质都远未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尤其是乡镇这一级的安监机构,虽然说现在乡镇一级基本上已经成立了安监机构,但是大多是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的,而且监管人员又没有执法权,责权不统一,一线监管责任难以到位。二是技术装备落后:从现状看,大多数县级安监部门行政经费不足,连执法车辆等基本装备都不足,更不要说配备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和昂贵的防护器具了。工作中还仅凭经验,借助听、看、闻、摸等手段,导致政执法效能低下。三是法律法规赋予安监执法的强制力不够,对一些抗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的违章现象没有强制手段,只能通过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方式迫使相对人履行义务,使得安监执法缺乏权威性、严肃性。

(五)、执法主体分散,未真正建立联合协同执法机制的问题。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牵涉到的执法主体很多,条块机构重叠,职能交叉,职责不明、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力量分散。一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就明确了经贸、安监、公安、工商、质监、交通、环保、铁路、民用航空、邮政等10个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责。而事实上,在基层由于执法主体多,部门间对执法的理解不同,很容易造成各自为政、互相扯皮,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出现了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有权的看不见,看见的无权管的现象。《安全生产法》虽然明确安监部门是综合监管部门,但现实往往成为安全的牵头部门,在一些地方领导看来,安监是个筐,涉及到安全的事统统往里面装,使得一些县级安监部门“种了别家的责任田,而荒了自家的私留地”。在一些突击性的整治活动中,虽然也有几个部门联合行动进行执法的情况,但往往因为部门的权责不明晰,使得联合执法行动的组织、指挥和协调相当困难,而且部门联合执法,只能用于应对一个时段或重大个案的处置,难以作为经常性的管理方法,效果难以持久。并且由于立法和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因还形成了部门大量权能交叉现象,造成好管的事或者有利的事争着做,不好管或者无利的事都互相推,致使一些工作处于监管空档或是多头齐管的状况。

二、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法规、规章和制度:

安全生产的立法工作不仅是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机构的职责,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基层安监部门一方面要提高执行力,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认真贯彻执行,另一方面还要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适时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下大力气抓好落实,完善监管手段,确保各项工作有制可守,有章可循。

(二)、依法行政,坚持执法必严:

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是关键。法律制定得再好,如果不执行,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基层安监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一是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强化程序意识,依法完善有关执法程序的制度和规则,加大对程序违法行为的追究力度,实行行政执法公开,保障当事人和利益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救济权,确保程序正当、合法。行政执法人员要树立“不作为是违法”、“不严格执法也是违法”的思想观念,确保各项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二是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执法考核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对违法执法的人和事,坚决依法予以追究。不仅要追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乱纪作为的行为,还要追究违法不作为的责任;不仅要追究违法机关的责任,也要追究有关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

(三)、加大安全执法投入,增强安全执法力量:

一方面,加大基层安监部门人员的投入,尤其要增加乡镇级安监机构的人员队伍建设,不仅要在编制上落实人员,还要在素质上提高门槛,选择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进入安监系统,同时也要建立安监人员职能考核机制,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安监队伍的素质。另一方面,加大基层安监部门的经费投入,解决基层安监部门技术装备落后的问题,为基层安监部门配备必要的现代化检测和防护器具。

篇6:泉州外资企业基层监管调查报告

花溪区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进一步加强我乡医疗卫生机构监管,对于坚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层、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群众对基层医疗服务的利用率,改善群众健康状况等具有重要意义。我乡认真组织人员对卫生院及全乡3个村卫生室进行自查;现把自查汇报如下:

一、医务人员执业资格监管及执业许可

我乡的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行业要求。卫生院的医务人员门诊医生必需取得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护理的有护理资格,未取得资格证不得从事医疗业务工作岗位上的诊疗工作。乡村医生取得乡村医师或村医资格,才能开展医疗业务。严格按《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护士条例》执行。严禁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开展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的诊疗业务,严格执业范围;自查中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我乡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技术规范要求,建立健全并检查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和保管,合理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确保医疗安全;严格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加强一次性医疗器械、耗材的管理;依照《医疗废弃无管理条例》等进行医疗废物处理和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经严格自查,我乡无违反操作的人员和事件。

三、存在的问题

1.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开展医疗质量和安全、医德医风的教育,组织法律、法规、合理用药、医院感染、诊疗技能和医患沟通等方面的相关培训。

2.开展群众就医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医疗风险,提高群众医疗安全意识。

3.经过严格的自查我乡的情况大体就这些,不足的希望今后上级领导多给予指导改进。

4.逐步提高,为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而努力奋斗。

花溪区马铃卫生院

篇7:泉州外资企业基层监管调查报告

局××局长为常务副组长的考察学习组,选择了辖区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市工商局的基层工商所进行了考察调研,在_天的时间里,通过听取汇报,与基层执法人员交流座谈等不同方式,广泛深入了解了基层工商所一线的监管经验、好的做法、发展方向,开阔视野、拓宽工作思路,获得了第一手的情况。为下一步推进基层工商所建设,促进履职到位提供了决策指导信息。下面就我考察学习的基层工商所管理模式实行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两市基层工商所现状

总体上看,建立起了以“经济户口”管理制度为载体,以工商巡查为手段,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全方位的、动态的、长效的网格监管体制。建立健全了基层工商所行政执法责任制,基本做到了依法定责、依责定标、依标考核、依绩奖惩。但基层所人员年龄结构呈老化趋势,临时聘请人员过多等因素制约着基层工商所实现监管的转型。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工作方面还存有簿弱环节。

(一)、××、××两地基层工商所的监管模式——网格化

_.以“经济户口”管理制度为依托,为创新监管模式打下基础。以工商所为单位,从经济户口管理入手,对辖区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实行“一图”、“一档”、“一卡”、“一帐”、“一机”的管理模式。并按照“依法登记、规范操作、高效审核”的原则,对各类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的开业、变更、注销登记实行“一审一核”制。建立综合的监管档案,××省工商局了开发联动网络系统,将登记和监督有机连接,实现登记审批和监督管理的联动互动,真正达到“实时转告、信息共享、全程监管、权责明确”,实现管理效能化。

_.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市场巡查制,推行全天候巡查,提高市场监管工作效率。推行以工商所为主体、综合执法为职责、属地管理为特征的区域性市场巡查制,实行管理分片、巡查分组、彼此制约的运作方式,以月巡查为单位,根据季节、上级要求、本所实际采取普查、分类巡查、重点地区巡查、驻场巡查和专项巡查等方式,对辖区内的个体私营工商业主、企业、商品交易市场、展销中心的交易活动、集中和分散的经营者及经营活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全方位的巡查,寓收费于巡查之中,寓巡查于执法之中。

_.创新监管执法机制,逐渐把力量从简单收费工作转移到行政执法之中,尽快适应新的形势。一是按经济区域组建一支由公平交易科直接指导、统一指挥协调的基层经检队伍,开展跨区域监管执法工作,有利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二是建立局领导、科室联系基层工商所制度。按照分层管理、上下联动的原则,局机关领导、各科室全部参与联系基层工商所,不断加强科室与工商所之间的联系沟通,加强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跟踪督查,共促职能到位。三是全面推行市场监管、行政执法预警警示制。对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发照、擅自开业从事一般经营活动的经营者(不包括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等前置许可)、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轻微违章行为、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检验和验照中未按规定时间办理年检验照的,原则上予以书面警示,提出纠正意见和时限,以教育引导的方式促进监管,杜绝简单以收费罚款代替服务管理的现象发生。

(二)、当前××、××基层工商干部素质的现状——老龄化

_、人员结构上新的“血液”供给不足。大部分基层工商所干部是__年代初的招录人员和军转干部,多年来,一个县局向社会公开考录人员不到_人。新录用公务员仅占总数的_%左右,人才引进缓慢,新鲜优质的“血液”严重供给不足。

_、年龄结构呈老化趋势。年龄主要集中在__-__岁左右,其中__岁以上人员占全局__%以上,队伍年龄呈老化趋势,多数老同志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差,记忆力下降,动手能力不强。

_、文化素质不高。本科和专科学历虽然占了全局的__%以上,但全日制的本科所占比例很低,绝大部分是在职本科和专科。文化素质不高直接影响到知识结构老化,思想观念落后,监管能力偏低。

_、综合素质不高。多年来,由于工作机制的原因,造成了干部业务技能单一,知识结构狭窄。会登记、会检查、会办案、会电脑、会调解的“五会”人才缺乏。综合素质不高是制约转型的瓶颈。

(三)××、××两地工商提升工商队伍素质的措施及办法——分类化

政策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要顺利实现工商工作的转型,只有好的思路还远远不够,关键还要有一支政

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工商干部队伍。如何提升工商队伍的素质呢?他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的。

_、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增强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包括政策理论水平、大局观念、组织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识人用人的能力等。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加强民主监督。切实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提高基层

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如吴中区工商局做到“四注重、四帮助”。对老干部注重尊重

——帮助其发挥优势;对年轻干部注重锤炼——帮助其快速成才;对转业军人注重引导——帮助其转换角色;对女干部注重关爱——帮助其克服困难。

_、加强队伍能力建设。一是组织与基层工商所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着重围绕“六会”,即会监管、会办案、会服务、会维权、会协调、会电脑展开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监管执法能力。二是按照与机关干部业务相适应的“五能”,即能调查研究、能出谋划策、能撰写公文、能组织协调、能指导落实进行培训。如××工商局制定了《公务员队伍提升履职能力分类管理办法》,__周岁以下公务员以培养复合型干部为管理目标,以实现“一专多能”为基本要求;__周岁至__周岁公务员以培养专业型干部为管理目标,以实现“一专、拓展多能”为基本要求;__至__周岁公务员以培养适岗型干部为管理目标,以实现“履职尽责”为基本要求,并鼓励熟悉精通更多的岗位业务。三是组织业务骨干,以点带面,对信息化知识和食品安全科技监管手段进行培训。四是建立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的激励机制。五是构筑科学的竞争机制。竞争是提高素质的驱动力。竞争上岗是激发工商所执法队伍活力、推进工商所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要通过建立公平的竞争规则,培育基层工商所执法的竞争精神,营造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环境,以此增强工商队伍的危机感,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_、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逐步建立权责分明、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抓好“六项禁令”和“十不准规定”的贯彻落实,做到严要求、严监督,努力打造一支清廉、务实、为民的高素质工商队伍。

二、××工商所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截至____年__月,我所共有工商干部_人,管辖涓桥镇、里山、秋浦两个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___平方公里,个体工商户____

家,各类企业___家,市场_个。

(二)目前池州市××区基层工商所所处的地位

_.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基本力量

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来看,几乎所有的工商系统部署的或其他部门需要工商配合的,无一例外需要基层工商所抓落实,只有基层工商所将专项整治要求落到了实处,专项整治的效果才能体现,专项整治的最终目的才能达到。从经济违法违章案件查处情况看,____年机构改革以来,全区所有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都由基层工商所共查处。

_.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最终执行者

基层工商所必须掌握所有的有关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直接负责辖区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并要及时为群众提供有关内资企业的注册登记咨询工作,做到热情服务和“一口清、一口准”。必须熟悉有关市场交易、市场竞争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有关综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做到既要及时查处各种经济违法违章行为,又要及时将不属于工商部门查处的案件准确移送到相应的职能部门,还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综合管理;必须综合运用商标、广告、合同等职能为辖区企业做好相关服务。

_.工商队伍整体形象的直接体现

基层工商所全体干部常年工作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第一线,工作条件最艰苦,工作任务最繁忙,工作对象最直接,工作环境最复杂。基层工商所人员素质的高低、队伍形象的好坏、依法行政的程度、服务地方经济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市场经营主体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认不认同、地方政府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支不支持、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以及各级领导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满不满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商队伍的形象和社会地位。

(三)××工商所目前队伍情况

_.少数同志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有些干部仍然啃老本,习惯于简单的执法方式,依法行政观念不强。

_.队伍年龄偏大,干部有老化现象。目前,我所干部平均年龄达到__岁,其中,__岁以下没有,__-__岁_人,__-__岁_人;__岁以上_人。

_.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法律、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则更为奇缺。至于既懂经济管理又懂法律,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干部更是凤毛麟角。

(四)现行监管执法模式与监管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

_.监管方式陈旧

市场监管虽然实行了巡查制,由于少数网格责任人对巡查重点不明确,也是巡而不查;大部分工商所干部对市场整治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运动式、突击式、阶段式的整治;对经济违法违章行为更多的是事后查处,缺乏事前预防、动态监督的意识和手段,科学、长效的监管方式还没有确立。

_.执法手段落后

我所目前仅配备汽车_辆,由于辖区面积大,网格多,监管户数多,又处在城乡结合部,车辆配备不能适应基层工商所巡查的需要,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基层工商所在打假方面仍然凭经验判断和处理。

_.在监管范围上

基本上仍然停留在以有形市场和对一些小规模企业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为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上,仍然停留在以传统的商标侵权、假冒伪劣等案件为主,而对房地产、保险业、新兴的电子商务等无形市场的监管缺乏有效手段和相应本领,监管领域狭小,科技含量很低。

(五)上级赋予职权与上级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上级机关和社会各界都要求基层工商所监管执法职能到位,年年要有所创新,以有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而基层工商所因自身职权的限制,难以有较大作用。

_.资金自主管理使用权有限

目前,基层工商所包括干部工资、奖金等在内的绝大部分经费均由分局统一划拨,基本没有其他什么财务自主权,难以用物质手段来调控和改变多干、少干、不干一个样的局面。

_.干部管理权缺乏

基层工商所所长只负责对干部职责分工、日常管理,而对干部的考核、奖惩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部分干部在工作上是所长大催大干、小催小干、不催不干,甚至催也不干;有些工商所所长部署工作时还要靠关系、看情面行事;有的干部甚至抱着“大功不立,小错不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应付心态,对群众不热情,对工作不热心,推诿扯皮,敷衍了事。

三、关于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建议

停征“两费”和实施新的“三定”方案后,工商部门必须改革传统的工作模式,在工作思路上实现“五个转向”:一是工作目标从偏重追求经济效益、维持正常运转,转向突出社会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工作重心从定费、收费、查费、催费转向维护辖区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护民生权益;三是人员配置从围绕完成收费任务转向增强登记服务、市场监管、消费维权、执法办案力量,切实推进工商职能到位;四是监管模式由传统监管转向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科技手段实施科学监管;五是绩效考评由“以收费论英雄”转向以服务质量、监管效能定奖惩,探索形成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努力把基层工商所建设成为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排头兵。

针对上述情况,我本人对××工商所的监管模式具体设想是:工商所下设两个综合管理组、一个执法队,一个登记内情室,其中登记内情室的主要职责:(_)受理辖区个体工商户的开业、变更、歇业、注销申请并核发营业执照;(_)受理辖区内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的年审换照和企业年检;(_)负责辖区“经济户口”的分类归档、各种规费的收取;(_)承担内勤业务;综合管理组主要职责:负责包保各网格内的一切日常监管工作,和一般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工作。执法队主要职责:负责辖区的打击传销,和所内重大案件查处工作。

如何做好监管模式的改革特向分局提出如下建议:

_.合理配备人员,进一步增强基层工商所的整体战斗力

在基层工商所人员配备上,要按照领导能力互补、年龄梯次分明、知识结构合理的要求,对基层工商所的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强化整体战斗力。在基层工商所领导班子配备方面,实现领导能力、业务水平的有机结合,既要有善于团结、善于协调、善于创新的带头人,又要有擅长业务、善于指导、善于钻研的负责人,形成优势互补、配合默契、运转高效的良好格局;在基层工商所干部知识结构方面,实现工商业务、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既要有精通并能够熟练地综合运用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法律专才(每个基层工商所至少配备_名法制员),又要有懂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监管执法服务的计算机能手,形成严把法律法规关和提供有效技术支撑的互动局面;在基层工商所干部年龄结构方面,实现年龄大、年龄轻的有机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年龄偏大干部的政治思想坚定、组织纪律性强、工作经验丰富等方面的优势,又要适当配备部分年龄轻的、具有一定学历层次、富有创新意识、勇于开拓进取的年轻干部,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

_.科学划分事权,使基层工商所成为责、权、利的有机体

基层工商所处在市场监管与行政执法的第一线,要确保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实现监管到位,就必须科学划分分局与基层工商所的管理权限,赋予基层工商所相应的职权,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市局和分局主要负责业务指导、外部事务协调以及为基层工商所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等方面,重点为基层工商所做好服务工作。因此,有必要将相应的干部管理、监管范围以及行政处罚权赋予基层工商所,努力实现“三个改变”。在干部管理上,将干部的日常管理、考核、奖惩赋予基层工商所领导班子,在人事管理上使基层工商所领导班子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以改变目前只管事不管人的状况,做到管人与管事相统一;在监管权限上,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所有企业的日常监管均由基层工商所负责,改变以往机关管企业、基层工商所管个体户的局面,使基层工商所对所有境内市场主体都具有监督管理权;在行政处罚上,通过合理调配干部,将一定额度的大要案件的行政处罚权赋予基层工商所,如根据违法经营额的不同,将案值_万元以下行政处罚权授予基层工商所;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将除公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外的市场经营主体的违法违章行为,包括不正当竞争、走私贩私、传销和变相传销、虚假广告、合同欺诈等办案执法权赋予基层工商所。总之,要改变以往基层工商所只具备按简易程序和部分按一般程序处理“小案”的权利的现状,赋予基层工商所对市场经营主体进行综合监管的权利。

_.加快知识更新,不断提高基层工商所适应新形势监管执法的能力

要顺利实现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做到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和服务地方经济到位,实现工商行政管理整体形象的有效提升,关键是在提高人员素质。根据当前基层工商所干部素质的实际情况,应努力开展好三个层面的培训。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培训。要始终将思想道德建设、如何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无论监管任务如何繁重,都必须加强对基层工商所干部政治教育,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重要文献,经常进行形势情势教育,做到以德治所,以制度约束人,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使基层工商所干部在市场环境多变、监管对象复杂的形势下,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始终勇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潮头。其次,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使业务培训制度化、系统化。业务培训的方式要实现由传统的苏格拉底式的教条化的填鸭式的培训向现代的诊所式的讨论、提问式的培训,重点培养实际运用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查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能力;业务培训的重点,加强对新的法律法规的适应性培训和如何查处复杂的、新型的疑难案件操作性培训;业务培训的载体,采取短期封闭式培训和经常性的实务指导相结合;业务培训的分工,市局主要负责基层工商所领导班子的理论培训和疑难案件查处技巧方面的讲授,分局主要加强对基层工商所业务骨干的专项培训,基层工商所要有计划组织全体干部学法和案例讨论;业务培训的时间,基层工商所每人每年的培训学习时间不少于___个小时。第三,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监管的层次和水平。重点要加强对计算机操作、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方面的专业培训,实现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嫁接,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监管执法的科技含量。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基层工商所干部做到信念不动摇、生活不腐化、纪律不松懈、执法不违法、知识不落伍。

_.加快硬件建设,努力为基层工商所创造良好的监管执法条件

基层工商所监管对象多、监管区域广,有的基层工商所坐落十分偏僻,要做到反应灵敏、办事高效,必须重视基层工商所的硬件建设,实现办公条件、办案设备、办事方式的明显改变,为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奠定物质基础。在办公条件方面,要尽可能为基层工商所创造一个便于开展工作的相对宽松的办公场所,要配备适当数量、性能较好的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在办案设备方面,要为监管执法配备一定数量便捷的交通工具(每个工商所至少要配备执法专用车_辆)、低成本的能保证通讯畅通的通讯工具和适应动态监管的先进的信息查询、记录工具(逐步推行掌上电脑巡查制);在办事方式上,要适应“数字工商”建设的需要,实现分局与基层工商所_兆以上的宽带联网,确保基层工商所与工商分局之间信息数据传递、工作指令传达数字化、高效化。

_.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基层工商所个体与整体的两个提高

篇8:泉州外资企业基层监管调查报告

2007年末以来爆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使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并培育新一轮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各界的共识。技术创新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它通过知识积累开发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知识积累、传递、整合及再造功能,是技术创新绩效的关键变量,因此,企业科技人才的质量、数量及其创新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正相关关系。那么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便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保证。同时,科技人员的人力资本天然依附于科技人员躯体内,在人力资本消耗信息难为他人所知的情况下,科学有效的内、外部激励是人力资本效用最大化的基本保障。本文基于泉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创新过程中存在的科技人才存量不足且激励效力偏弱现象,分析如何从科技奖励及专利权保护两方面完善科技人员的外部激励问题。

1 科技人才缺失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

科技人才(technology talents)是具有某种特殊科技特长,掌握知识或生产工艺技能的人。科技人才在新经济环境下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资源,谁拥有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高层次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我们在2009年下半年对泉州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科技人才不足是制约泉州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

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取垄断利润的基本途径,但改革开发三十年来我国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低成本竞争,创新技术尤其是原创性技术对企业成长的贡献有限。为了从政策优化视角深入了解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存在的困难与障碍,在泉州市科技局的支持与帮助下,我们于2009年9月至12月对泉州280家高新技术企业[1],前者针对企事业单位中在职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人员主要来自文教、卫生等事业单位,来自企业的很少;后者主要针对长期工作在生产服务岗位第一线、在技术技能方面业绩突出的技术人才,主要来自企业。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的选拔实行名额制,按国家、省、市等行政级别逐级进行总量分解,同时规定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比例或名额,因此,在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的名额总数一定的情况下,高技能人才的占比越小,企业科技人员获评的机会就越少。近年来福建省的高级技能人才评选比例基本上在10%~15%左右,这与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匹配。政府特殊津贴对提升科技人员社会地位、个体荣誉及实现其精神追求等方面有极其重大作用。在经济市场化发展过程中,企业是经济主体,千千万万的科技人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在产业调整、技术升级的背景下,提高高技能人才在政府特殊津贴中的比例对转型期的我国经济发展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我们建议该比例可以增加至30%~40%,对于达到遴选条件或标准的企业科技人员基本上都予以有效激励,以充分激发企业技术人员的创造性。

2)改善“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评奖机制,单独设置“企业类杰出科技人才”子类奖项。企业科技人员和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人员的技术研发目的不同,前者偏向商业性技术开发,研发活动的经济效益要求更高;后者更偏向基础性、共享性技术研究,着眼于长期的社会效益。因此,这两类科技人才的研究成果及其社会影响往往缺乏可靠的比较基础,这难免会削弱杰出科技人才评选结果的公平合理性。我们建议按人才来源分别设置板块,如企业类、高校类、科研院所类等,这样使企业科技人员之间有较公平合理的比较基础,进而增强此类奖项对企业科技人员的吸引力。

同理,针对企业科研人员在现有科学技术评奖中获奖面小的情况,我们认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应该分开评选,或是专门设立针对企业科技人员的奖项,因为两类科研人员的研发平台和成果特性显著不同。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了大量的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研究成果偏向基础研究、共性研究,对提升区域科技竞争力有深远影响;而企业则主要利用自身的资源开展研发活动,研发成果的市场化程度高,对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及竞争优势有直接作用。两类科研人员的研发基础、条件、特征悬殊,不适合按同一套评选条件进行评选。此外,评选程序也对企业科技人员不利,尽管候选人都是层层被选拔推荐的,但是最终的决定权掌握于官方或学界评委手中,企业的科研人员极少能参与到评判过程,在评委会中难占一席之地。

(2)明确研发项目评奖中科研人员的奖励比例或额度。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企业存在扣留各级科技进步奖或科学技术奖奖金,科技人员难以得到物质奖励现象,我们建议各级政府在奖励办法中明确规定科研人员应分享的奖励份额或金额,这样,一旦企业扣发奖金,科技人员能根据文件规定向企业主交涉,维护自身利益。其次,奖励机构也可以将归属科研人员的奖金划拨到课题负责人指定的帐户而不是企业帐户,这样就由课题负责人对奖金进行分配。总之,那种创新项目获奖频频、科研人员备受冷落现象应予以制止,以保护和促进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3)完善专利法及相关法律规范,激发企业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企业研发活动中获得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知识属于工业知识产权,主要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专利权像任何其他财产权一样能使权利人得以从自己的劳动或投资中受益,因此知识产权保护要求专利技术在未经专利权人同意情况下,任何人不得对其进行商业性制造、使用或销售。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就像是竖起一道高墙,将侵权行为挡在研发主体的利益边界之外,这将带给研发主体极大的正强化效应,激发下一轮的研发行为。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知识产权没有实物形态,不存在有形控制式的占有,侵权行为常常发生,因此给权利人带来的巨大损失严重挫伤了企业的研发积极性。高科技的核心是专利,是创意,对专利、创意的尊重和保护,是高科技产业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基础,而在这方面,我国的差距仍然相当大,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山寨行为大行其道,对这些侵权行为的惩处、打击却缺乏震慑力。因此,为了净化知识产权市场,切实保护企业科技人员的劳动成果,政府应该在法律法规的配套完善、加大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等方面下功夫。

1)国家相关部门和立法机构应该完善专利法及其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专利法显得条款简单、原则强,这导致侵权责任不容易认定或裁定。实际上,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较为完善的专利法规进行修缮。如日本专利法除了规定实体专利权外,对专利侵害给予专节规定,明确专利权人面对专利侵害时享有“停止请求权”,列举了视为侵害行为的情况,规定了“损害的推定”、“计算损害的鉴定”、“相当损害额的认定”及恢复信誉措施等;涉及到诉讼程序的,日本专利法规定得更为详尽,如有专章规定“专利异议的申诉”、“审判”再审和诉讼,由此可见,它十分注重民事诉讼程序;此外,它还设一章“罚则”专门规定侵权人的刑事责任(参见2001年1月施行的《日本专利法》相关条款)。这种将民事、刑事责任在不同章节分开单独规定有其独到之处[2],增强了相关条款的可操作性和专利法的制度效力。

实际上,专利保护决不是一部法律或一个部门的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比如,要有效保护企业专利不受侵害,就要协调好《专利法》与《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避免法规之间自相矛盾。

2)加强行业协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作用。行业协会是指具有同一、相似或相近市场地位的特殊产业的竞争者组织起来的,界定和促进本部门公共利益的集体性组织[3],往往由行业精英或民营企业家发起设立,具有民间性、自治性和服务性特征[4]。采取有力措施避免协会成员遭受专利侵权损害是行业协会的主要功能之一,也应发挥切实作用。首先,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制定行业内部的知识产权行为规范,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倡导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尊重风尚。其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较为发达的信息收集功能,为成员企业提供国内外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信息,以防出现“非故意侵权”行为。其三,如果出现侵权行为,尤其是成员之间的侵权行为,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协调、沟通作用,协助企业和相关机构妥善处理知识产权纠纷,尽可能使相关企业的受损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中办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条件[EB/OL].重庆大学人事处网站,(2008-03-17)http://202.202.1.192/por-tal/topic.jsp?id=576

[2]马忠法.论我国专利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2):8-12

[3]余晖.民间商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理论与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7

上一篇:漠不关心成语下一篇:草帽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