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初中抒情散文

2024-05-13

等待初中抒情散文(共12篇)

篇1:等待初中抒情散文

等待梦幻抒情散文

在冬日的黄昏,没有飞雪的夜晚,我的孤独是关闭的一扇窗,没有人走近、打开,也没有人轻轻扣响,我知道,我习惯于这样的躲藏。

缓缓打开蛰伏多年的往事,窗前风铃依旧摇响。临窗而立,不胜寒冷。

尽管一切都过去,好友,我依然记得你离去时轻轻挥手,带走你的伤痕和生命里的爱恋。

而我,站在庭院深处,看天上的云卷云舒,也看庭前的花开花落,甚至听飞鸟低鸣,唯一没有你的消息。

或许,你不再守侯在灯下,听极浪漫的音乐,写极美妙的诗句,面对孤单寂寞,也再没有故事要说。正如你的生命只是空白。

曾穿行于你生命长廊的冬天,感受你的欢喜和悲痛。无法让你的记忆消失,我告诉你,所有的沧桑留在岁月里,你只能不断向前。你不能回头,不能让一切恢复最初,你要把笑容留到最后。

我知道,你打碎了自己的梦想,尽管你等待的梦幻不可重来。我们都逃避生活中的平庸,却要求平凡简单,我们就象原始森林中最自然的`存在,没有任何虚假,也不希望任何束缚。

生命的底蕴是心灵对与错的坦白,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不愿去问,也无法参透。我们把生活当作舞台,走出一场戏剧,又演成另外一个角色,虽疲倦却不能停歇。

你总是一次次面对终结,也一次次让心破碎,这正是我怀念你的理由,你的故事零乱而残缺,却是美到极致。你总是期待梦幻的情节,在清静的空间,在无人陪伴的黄昏等待玫瑰花香弥漫心间,一切不再来的相逢被你编织的无与伦比。

不止一次地流泪,惆怅旧日的容颜擦肩而过,流浪过的青春寂寞依然,看蓝蓝的天,讲传说的寓言,但我们不会幻化成一颗流星,听别人许下的最重最诚挚的心愿。

但是,朋友,无论你在哪里,我依然知道我们梦想有一天,踏入竹林深处听风看雨,悠然随意,以参禅的心走入恬淡,读书、写诗,看落花、看潮声,独酌清茶,采篱东山,纵然天地间只有自我,也会因为有梦有歌而使生命温暖,心静如水。

篇2:等待初中抒情散文

我好像等了好久,像是海面上的一艘孤船,面前无际的大海,透露着我不可能预估的未来。

我好像等了好久,像是沙漠中的孤独行者,面前无际的沙砾,显示着我不可能找寻到绿洲。

我好像等了好久,像是时光里的沧桑老人,面前有限的时间,暗示着我不可能弥补的遗憾。

我好像等了好久,好像已经用尽了全部的力气,穿过了我想穿过的大海、沙漠、时光。可当我克服掉我害怕的困难,我更害怕的是,终点没有你。

我好像等了好久。我用我认为漫长的二十年,在等一个错过轮渡时间的你。而你,未能坐着船,站在甲板,朝我挥手,向我走来。

又好像才刚刚开始。我还有一个又一个漫长的二十年,开启一个又一个,不一样的旅程。不管我会再遇见大海或是沙漠,亦或是龙卷风或是暴雨。我都会一个人踏上这条寻找的路。

我不怕等,虽然我很胆怯,我很幼稚,我气恼地说自己天真爱幻想。但是我一直都在等啊,我是傻,我相信在我独自消磨掉这些可恶的旧时光后,你会和我一起度过今后闪着光的日子。我期待着它的样子,并为它深深的着迷。我比儿时渴望棉花糖,更渴望它。

可是,我经历了失望甚至是绝望。

我实在是有点懊恼,我花了这么多时间,我定下这么多目标,你还是错过了轮渡。

我问自己,如果剩下的时间,我不能和你在一起,我还有没有别的.愿望?

我很抱歉,我的脑袋好像进了沙砾,变得不再灵光,我没有愿望了。我不像小孩子那么贪心,但现在的我像失去最心爱玩具的孩子一样,我哭的不知道做什么。我没有愿望了,我的前二十年,我跋涉过的大海、沙漠,都是为了你啊!我知道我不伟大,我没有远大的理想,我狭隘,狭隘到你就是我整个世界。当这个愿望被剥夺,剩余的二十年,又一个二十年,我实在没能有其他的愿望。因此,我恳请你,恳请我走过的大海、沙漠,保留我这个愿望。

现在,我要走向下一个二十年。

虽然,我好像等了好久,好像已经用尽了全部的力气,好像是时光里的沧桑老人,好像是沙漠里的孤独行者,好像是海面上的一艘孤船。可是我一直都是那个胆怯,爱幻想的小男孩,好像我一直都没有长大。我会一直幻想你会来,不,我会告诉我自己:你,一定会来。过去的轮渡你错过了,没关系。下一次轮渡,你一定会拿好船票,登上船,站在甲板,向我走来。

___除了和他在一起一辈子,你还有什么愿望?

___我好像想不到其他的愿望了。前二十年,我很努力,努力地让自己变好,我期待遇见他。

___我所有的雄心壮志,都是为了一个他。

___我所有的梦想,都是为了一个他。

___如果他不来,我的愿望是他会来。

___如果他来了,我的愿望是他不走。

篇3:等待初中抒情散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景抒情散文

在初中散文教学中, 写景抒情类散文所占的比重较大, 也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对象, 但是, 传统的散文教学方法往往重形象、轻逻辑, 学生也缺乏对其进行理性分析, 梳理文脉, 往往聚焦于对其进行浅层的修辞等手法的分析, 却无法深入感知情感, 得分率较低。 虽然此类文章往往借助于借物寓情、托物言志等手法表达对人生的某种感悟, 但由于学生阅历的缺失、难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一、走进作家, 深入解读文本

《好一朵木槿花》中, 作者刚从母亲逝世的悲痛中缓过气不久、 又面临“小弟的生之困惑”, 在“极端的惶恐”和“坐立不安”时, 看到开于荒园杂草中的一朵木槿花, 给予了她无限的惊喜之情, “她笔下的花多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特色:坚忍、执着、默默无闻而又尽情尽性。不管是二月兰、木槿花、水仙还是玉簪花, 它们都具有这样的禀性。花性即人性, 宗璞写花实际上是在写人。”让我们联系到宗璞的遭遇,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 宗璞面临着被抄家、被揪斗、父亲被关牛棚的命运。1974年至1977年短短四年间, 宗璞的姑母、大姐、叔父和母亲先后辞世, 一再经历亲人离散之痛。1982年5月, 她最疼爱的小弟冯钟越又身患绝症, 于1982年10月去世。 这篇文章, 正是在此番境况下的写作, 与其说她写花, 不如说是在为生命唱赞歌。因而, 关注宗璞先生笔下的花, 应该从花的内在精神方面倾注。

二、理清线索,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好一朵木槿花》这篇散文文章较长, 语言含蓄, 又涉及“文革” 那个特殊的年代, 孩子们缺乏相应的生活体验, 尽管初中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较差、形象思维不足。如果直接从“木槿花”这一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上入手, 学生可能不太感兴趣, 也不理解, 难以与作者产生认同, 并且往往初中散文阅读教学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在形象分析上, 也不太关注意境组合的逻辑关系, 因此, 对这篇散文的教学, 我从内容上注重加入写作的背景介绍, 尽量减少学生与久远写作年代的隔阂, 又从结构上注重理清文章脉络, 率先通过理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以前”“前年秋至”“去年”“今年”, 分析作者对木槿花的情感变化:“从未仔细看过——期待”, 引出“两度花开, 不同凡响”这一主要线索, 带领学生探究两次木槿花开带给作者的情感历程, 这样文章就有一条逐步发展的线, 感情是不断升华的, 培养了学生在散文阅读中的逻辑思维, 这一做法, 使得他们能够快速抓住文章脉络, 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思路。

三、关注学情, 精心打磨教学设计

(一) 精心设计问题

对《好一朵木槿花》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 我设置了“好一朵的木槿花?”作为主问题串联整堂课程, 首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直接描写木槿花的句子, “让我们看一看, 到底是怎样的木槿花?” 接着按照时间顺序,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现宗璞心理情感的词语, 自然过渡, 由花及人。在赏析语言、品味情感的过程中, 还利用比较来体会情感在两次花开中的升华, “在木槿的两度花开中, 我们读出了惊喜之情, 读出了悲壮之意, 那让我们来找一找这两度开花的异同点有哪些呢?”这是一次学生比较阅读的过程, 通过花开环境的一次比一次恶劣, 而花开姿态的明艳坚强以及花的内心坦然依旧来感知木槿花的坚强、谦逊、坦然, 最后围绕文章结尾进行提问, 并及时进行总结点评。

(二) 注重设计, 培养朗读美感

“忽然在绿草间, 闪出一点紫色, 亮亮的, 轻轻的, 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 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一阵风过, 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 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 带点调皮, 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在这一个片段的教学中, 我尝试让学生多形式反复诵读, 通过这样几个问题:“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你觉得重音应该落在哪些词语上? 为什么?”“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木槿花呢?”来引导学生赏析出木槿花的色彩明丽、姿态轻盈、娇嫩轻柔以及带给人的无限惊喜之情, 并联系木槿花的生长背景:“那时园中荒草没膝, 除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 只有两树忍冬, 结了小红果子, 玛瑙扣子似的, 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但是, 在这般荒草没膝的恶劣环境中, 再无所盼望的消沉低落里, 一朵小小的木槿, 轻轻闪闪的一点紫色, 便能带给人无限惊喜与希望之情, 好一朵木槿花, 你开的明艳, 开的坚强!在第二度花开里, 木槿花面临的环境更加恶劣了, “忽见土山一侧, 透过砖块钢筋深处几条绿枝, 绿枝上, 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作者的心被重重重压下挣扎着开花的木槿所震慑了, 连接发出了两次感慨:

“我的心也震颤起来, 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 还开花!土埋大半截了, 还开花!”

(三) 品词炼句, 为课堂增添语文味

中考要求, 学生要能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语言风格是作家的文化品位、文字功底、语言习惯、个性气质及思想情操的综合表现, 宗璞就是一位有着深厚语言功底和遣词用句能力的高手, 她的语言往往在朴素、自然、生动的基础上, 又流露出大气雍容、典雅高贵的气度。怎样抓住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也是品读文章的关键。当学生找到第一次描写木槿花开的句子“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时, 可以重点品析“缀”字。“缀”本为“点缀、装饰之意”, 这里可以看出木槿花的小, 那么, 教师可以发问“木槿花, 只有小小的一朵, 然而它却可以成为一座荒园的点缀, 这里面你能读出哪些感受呢?” 联系到木槿花“荒草没膝”的生存环境, 可以体会到这朵小小花的出现带给这座荒园的明亮色彩、带给一个正处在困惑惶恐、坐立不安中宗璞的惊喜、安慰的意义。

篇4:等待初中抒情散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景抒情散文 教学方法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同学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展示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从而陶冶同学们爱美的心灵,锻炼其发现美的眼力。这单元有散文大家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感》、诗人何其芳的《秋天》,这四篇文章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是四篇经典写景美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这样告诉自己的弟子子贡,一个做手工艺的工匠,要想把工作做好,做得完善到位,应该先把工具准备好。因此教师想要上好此单元写景抒情散文的课,就应先要掌握教学的方法,才能把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做好。以下是笔者对本单元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理清文章思路

在学习和阅读写景抒情的散文时,首先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每一篇的散文中,作者往往会着力描绘多幅图景,每幅图景如一条灵性的河流,将作者的情感贯穿始终。早在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提到关于文学构思和创作的论述。“神与物游”[1]作为创作主体的“神”作为创作主体的“物”相融合统一,是艺术构思活动的基本美学原则。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总是和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本单元的四篇散文都有十分清晰的思路,都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描绘四个季节的图景,如下图所示: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理清思路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训练点,这是一项基本功。叶圣陶先生曾说:“我相信用这个办法读和写,练就这样一项基本功,将会一辈子受用不尽。”“阅读首先要求达到真正的理解,而达到真正的理解,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是重要方法之一。”[2]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叶圣陶先生认为“甚解岂难至?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学子由是进,智赡德日新。文理亦畅晓,习焉术渐纯。”[3]他把“遵路”放在“潜心会本文”的第一位,可见,他认为理解课文首要从理清思路入手。《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在“阅读”部分的要求为“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与此相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进一步提出“理清作者思路”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都是极有意义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也进入了作者的思路,随着作者的思路走,遇到个别生字词不理解并不要紧,还是能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只要遵循着作者的思路,利用思路的连贯性,就可以解读文中难懂的词句。同时理清思路对于学生的背诵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这些美文是学生写作的借鉴,很多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背诵下来。而理清文章的思路犹如透视,中间的条理脉络一清二楚,这样文章就了然于胸,将其背诵下来就不在话下。然而如果对文章思路的理解不清晰,自然背诵起来有时会“卡壳”,会一时想不起来。理清文章思路,大大有利于文章的背诵,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二、品味优美语言

在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和教学中,文学欣赏能力是阅读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新课标中对于阅读的要求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同时中考阅读要求为:1.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鉴赏文学作品所运用的写作特点、表现手法;3.感受评价作品的形象或主题;4.能从作品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因此笔者认为需要掌握以下品味精美语言的方法:

首先要确定角度。这些角度包括:语言表达方面的句式、用词、修辞、词语的搭配等;表现手法方面的先抑后扬、寓情于景、侧面烘托、动静结合等;还有文章主题等方面。

其次分析作用。这些作用有一般作用,比如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是:比喻的一般作用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化抽象为具体。如《春》中描写春雨润春图:像牛毛、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着一层薄烟。运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春雨细、密、润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现给读者看。拟人,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情意,增强感染力。如春花闹春图: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赋予了桃、杏、梨争奇斗艳的动人的情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一个“闹”的特点。排比,增强气势;如文章的结尾:“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写出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读来句式整齐,有节奏感,琅琅上口。还有对比,突出强调;对偶,句式整齐,具有音乐美等等。句式的一般作用是:长句,语势连绵起伏;短句,活泼轻快、铿锵有力;整句,整齐而朗朗上口;散句,错落有致,灵动多姿。词语的一般作用是:动词,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叠词,使节奏舒缓,具有音韵之美;褒义词和贬义词,表达了鲜明的爱憎;四字词语,整齐而具有强烈的气势,如此等等。

最后在掌握一般作用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如何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语句在形象的刻画、意境的营造和主题的表现上的具体作用。

1.品味语言的准确、严密

答题格式: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解释这个词语的本义),它表明了……(结合语境分析它的具体作用),体现了用词的准确与严密。

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钻”这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时的顽强的生命力。“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破土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情。“嫩嫩的,绿绿的”这两个叠词上,突出了小草的质地和色泽,让人感到了春天特有的气息。endprint

2.品味朴素语言的表现力

答题格式:“xx”词表明……(解释词语本身的意义),表现了……(结合语境具体作答)。

如《济南的冬天》: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协调,有一字传神之效。

如《夏感》:“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有动作,有形象,还有节奏感;“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而夏呢,总是在苦涩的汗水里”,非常简朴,又形象生动。

3.品味精美语言的表达效果

精美语言指运用灵活多样的修辞方法、丰富多彩的句式或者不同的表现手法的句子。

如《秋天》中“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发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露珠“满披”写出清晨时间之早,同时体现一种景观美。“飘”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其中“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这里运用倒装句;体现了渔民悠闲的心情。

三、朗读把握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十分关注,对于各个学段都有其不同要求,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对七至九年级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其实学生念单字、词语情况还不错,但读句子的能力却不十分理想。首先,从节奏、停顿来说,停顿前的一个字的声调大部分同学处理不当。比如:“春天的脚步近了”,正常的节奏是×× × ×× ××,可学生们总爱读成× ×× ×× ××,而且“步”的调值应是51,一般学生常会读成54或541,听起来总是比较别扭。其次,很多学生重音处理不当。他们喜欢用较为夸张的音调来读句子的重音,特别是五言诗中的第三个字,他们常常用重音来朗读,使诗歌朗读听起来不够流畅,同时影响诗人的情感表达。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句中的“青”“绿”,他们都爱用拖长的声音来读。此外,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也常被都成重音,如:“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中的“其”“之”,往往被读成重音。针对这些朗读上的问题,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需要找出朗读教学中的共性,引导学生找出朗读中错误,并能够举一反三,把握朗读中的情感。与此同时,能够不断地训练,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同时,语文的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正确的朗读是其领略课文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就是对课文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在写景抒情散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课文朗读的指导,读出情感,读出韵律,读出意境。如《春》第一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指导学生用期盼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烘托出了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期盼。第二段:“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朗润”“长”“红”三个词读重音,使学生在朗读中也和作者一样沉浸在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中。

语言学家徐世荣先生曾说:“运用声音朗读文章是两个合拢,一是说的语言和写的语言的合拢,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朗读者思想感情的合拢。”可见朗读必须掌握情感,要在领悟原作者的感情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感情,传达出来新的情感。如果说优美动听的朗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加上恰当的情感发挥则更能给人心灵上的震撼,这或许是朗读的艺术魁力所在。“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的再创造。朗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朗读感情培养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3]可见朗读水平的提高对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十分注重学生朗读训练,采取有效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朗读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四、摘抄积累材料

关于语文的摘抄积累。郭沫若先生曾有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歙张。”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游刃有余,奔弛放达,任凭吞吐。那么,如何加强积累呢?笔者认为,指导学生摘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老师认为摘抄是语文课外学习的一项任务,其实何必舍近求远,课内这些文章都是经过国学大师们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文章,特别是这些写景抒情的散文,更是摘抄积累的经典之作。所以摘抄积累首先可以从课内开始,一方面能够熟悉内容,激发学生摘抄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好助手,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如《春》这篇经典美文,作者用词十分丰富。在整体感知时,我们可以边读边按作者所描写的不同景物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如描写春草的、春花的、春风的、春雨的等词。通过这样的积累,既初步感知了春的美景,又为进一步揣摩品味词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春》一文中两次出现描写春草色彩的词,“绿绿的”与“青得逼你的眼”,通过比较分析,就能体会到,词语“绿绿的”是描写刚出土的小草嫩绿非常讨人喜爱之态,而“青得逼你的眼”则强调了雨后小草绿得滋润、绿得鲜亮的特点。通过对课文相关内容的摘抄,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同时在学习结束的阶段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四至六个相关的词语如春意盎然、烘托、繁花嫩叶、花枝招展等词语来写一段赞美春天的话。学生通过摘抄积累和仿写训练,既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又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写作能力。

同时还应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摘抄,使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摘抄习惯,如荀子《劝学》所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摘抄时,要在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进行。在内容、形式、时间、容量上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摘抄,可以读杂志、读书报;可边读边抄,也可以读后再抄;可以在校快速阅读摘录,也可以在家品味抄写。让摘抄积累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和需要,真正促进学生主动阅读积累。总之,指导学生进行摘抄,同时还要督促其坚持不懈的学习,使之逐步形成影响学生一生的好习惯,使每个学生读好书,勤积累,在不断地内外吸收中提高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注释:

[1]刘勰著,王利器校笺:《文心雕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3]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人民教育,1962年,第6期。

篇5:等待的守候抒情散文

世人皆苦,很多时候苦的不是结果,而是不知如何抉择。生活中百味陈杂,有的人为柴米油盐苦,有的人为碌碌无为而苦,而有的人为情感牵绊而苦。生活是一杯熬了许久的浓咖啡,开始觉得苦,品过后才会发现苦中带甜。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许多人终其一生,或许都不会成为自己想做的`那种人。所以,我们看重过程和结果,要看自己在那个阶段。感受这个过程的同时,还要有面对结果的心里准备。

我们都曾像刺猬一样,伸出长长的刺,刺痛来关心我们的人。别人走不进,自己不愿出去。有人说,你会因为一个人喜欢一座城。你也会因为一个人,而放弃一座城。我们的心是一座围城,在这个城里,要么住着一个你,要么住着一个我,或者住着你我。当一个人离开的时候,再也不会有人进得来。当进来一个人时,这座城里就只有你我。

心缘如梦,岁月似歌。一个人可以痴痴呆呆坐一天,在这座围城里,开着从来不曾开过的门,等着你进来。时光漫步,又如白驹过隙。许多不经意,从你合不住的手缝间划过。因为经历了太多后,才会明白眼前人的重要,才会想尽一切去抓住去珍惜去爱护。

西北的二月,依旧是春风似剪刀。因为心里装着一个人,嘴角却一直挂着长长的弧度。微笑的曲线最美,而这种美是因为在等一个人。

篇6:等待着你抒情散文

春天,等待是枝头的一抹嫩绿的出现,将焦灼变成一丝欣喜;夏日,等待是一缕午后的微风,吹拂草地如浪,千叶万条嫩绿的绽放;等待,似秋叶飘零,寄语也飘散在风中,将思绪飞扬;等待,宛若冬天肃杀的清晨里,渴望那温暖的阳光……

春风拂面,轻舞迷离,我在风中跋涉,看一季春梦绚丽地盛开,寂寞地凋零,蔚蓝的心海,几番潮涨潮落。立在春雨迷蒙中,回首身后,只见落英纷纷,湮没了来时的路口,惟有看不尽的青山寂寂,望不断的流水潺潺……

适合且喜欢的一首歌,听了一遍又一遍,哪怕听得柔肠寸断,犹自守在梦尽的渡口,不忍离去。一条路,走了许久,直到天黑,也不愿离开,依旧孑然独行。千山万水的追寻,哪怕尘途漫长,心路遥远。一缕心香,几许温情,轻轻飘过眉间,几许钟情,几许眷恋,萦绕心间。

于是,等待让生活不再苍白,等待,使人生不是空洞的。阴郁的时候,等待着天空的晴朗;烦躁的时候,等待宁静的来临;忧伤的时候,等待快乐的时光;失望的时候,等待希望的降临;思念的时候,等待心灵的相约......如此看来,等待也是一种美。

岁月飘逝,心若琉璃。谁的深情绮丽了春秋,谁的相知缠绵了岁月。山一程,水一程,伴随着梦里的深情,我在此岸驻足。风一更,雨一更,隔着漫天的雾霭,你在彼岸相望。尘缘起落,尘世辗转,人生如梦,我们的深情执迷,会不会在漫漫的时光里渐行渐近?

等待,有时令人倍受折磨与煎熬,却还愿意去等待,“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等待是孤独的,也似乎是一种习惯,于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多了几分帘卷西风的惋惜与哀叹。等待像是那尊望夫石,在“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里望眼欲穿,将心念凝结,望夫成石。虽然我的立场不同,但这比拟可能是执念至极了。等待是深谷中那株经历五百年风雨的大树,等待是在绝望的深渊里,连最后一丝光线也熄灭了,但还是紧紧攥着那一株幽兰,相信没有纯粹的黑暗。于是你会发现,黑暗也是一种微弱的光,将黎明慢慢的,慢慢的带到眼前。

可能,天涯远,尘梦浅,细看千年的花开花落,是宿命的轮回。一曲高山流水的守望,数不清几度寒来暑往,看尘世沧海桑田变迁,诉不尽尘世几许肝肠,当所有的光阴都老去,你仍是我今生最美的遇见。淡淡的墨香萦绕里,我看见,你微笑着向我走来,我轻轻地牵着你的手,带你穿越平淡的流年!

年华似水,我们终究无法将它握在手中。你是我用尽一生去追逐的梦,相惜相伴在时光深处已无言。尘世喧嚣,我心安宁,纯澈的目光,穿越过往的流云,将尘世的落寞与绚丽一一收藏。在深深的红尘里,静静地将你书写,平静地与你相对,坦然地走过真实而简单的人生。

那些风,那些雨,划过辽远的天际,轻吟浅唱在红尘的`边缘,静静聆听,那久远的曲调。一个人独坐于幽幽的河边,在有风的渡口思你念你。寂静的夜,逃离了白日的喧嚣,月影清辉,漫洒点点寂寥,淡淡星光,点缀树影婆娑。我想,就在这个有风的渡口,搭建一间精致的木屋……我想如果有来生,我会继续在这里等待,等待……

多少个黑夜中,点燃一支烟,在昏黄中饮下一杯苦涩,向着窗外仰望,憧憬的眼神醉在了夜空。几分幽怨,被时光的碎影淡淡的吹散,深深的相思已蓄满心怀。一份深情相许,在冷清月夜里为你浅笑如烟。相对的视线里,淡淡的心动不已。你给的柔情,让我的梦境不再是空洞的守望。因思念而凄苦的夜,也在春色里化为如水的眷恋。苍白的时候,我无法掩饰内心的悲伤;清醒的时候,我无法面对人世的苍凉;疲倦的时候,总希望身边能有你相伴,如能安静的让我在美梦中沉睡不醒那该多好……

心若浮云,伴我独步于孤独之上。想念时,烟火飘散着寂寞,带着淡淡的忧伤,坠落在思念弥漫的心湖。一声叹息,轻轻的,回响在心底,牵动着心里那柔软的痛。尘缘如烟,清梦浮华,对你的眷恋总是越深越醇。你懂我的等待,你知我的思念。心绪徘徊在梦的边缘,梦里有你点缀的诗情画意,点点滴滴,是我追寻的那份温馨。那一丝令我心醉的雨,总是在如梦的夜晚轻轻掠过我寂寞的窗前,真想是你的手,轻轻搁在我的肩头,我那深情的眼神是你今生的惦念。遥望在黑夜中飘动的几缕杨柳,好想请你记得:今生来世,我在爱的渡口等你……

篇7:以等待为话题的抒情散文

时光匆匆,秋天又来了,梧桐又黄了,我们又开学了。

校园里,在两排的桂花树过道里,秋风吹过,嗅到了桂花的香味,

或许,我们应该要等待时光,人生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等待,

有些人,常常会幻想我们身边有一个伴侣,呵护着我们,疼爱着我们,这是我们正处于青春期,对青春的向往,我们需要等待时光的转变,等待我们青春美好的时光。

或许,现在,我们无需找个伴侣,我们需要的是要学习,不要颓废自己,要等待向更好地发展。

我们要等待春天,将会看到小鸟叽叽喳喳欢快的.歌唱,

我们要等待夏天,看荷花池里的荷花,如果可以,还能摘下一朵呢。

我们要等待秋天。看梧桐花开。看梧桐叶黄,

我们要等待冬天,将雪人当做我们身边的伴侣,跟它玩耍。

篇8:抒情散文阅读教学谈

先者有言, 美的音乐要有音乐的耳朵。欣赏美的作品难道不要美的眼睛、美的心灵?眼睛用来对欣赏物的第一步照射, 深入的将是心领神会, 达到这个要求,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的广阔。

《石榴》在其他树木都不想争妍斗艳的五月却开起了花。

《牵牛花》的藤蔓无时不回旋向上, 有着惊人的“生之力”。

浙江名山“雁荡”接受建国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奉献于人的“风姿”, 给人们带来长久的思索。人们熟悉的物, 熟悉的景, 经过作家深邃的思考, 发掘出一个个耐人咀嚼的意念。抒情散文往往借助景和物, 或含蓄、或清晰地表现文章的主旨, 而作者传递闪光的信息又恰是透过一个个由文字组成的画面。因此学习这类文章, 应努力把握作者的情感脉胳, 捕捉蕴含于画面的真正含义, 达到与作者共鸣的良好效果。

当然, 文学欣赏存有差异。同一作品, 不同经历、阅历会有令人惊奇的争辩。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最终为众多读者喜爱。教师的任务, 是使学生经有音乐的耳朵, 对事物的美, 力求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

所谓想象, 稍作抽绎, 应要求学生有相对的心灵感应, 以合拍于作品。抒情散文教学可以此为立足点之一, 把作品提供的内容化成一个画面, 使之映显在脑屏幕上, 然后从不同角度揣摩, 获得初步感知, 继而鸟瞰画面全景, 从整体构成的声色并俱的画景中扩大自己的思维, 联系已有的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 让学生体味文中的艺术魅力是教学的主旨。教师循循善诱, 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然后产生画面。思维闸门打开后, 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文中, 画中之景, 有静有动, 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这样教学, 收效良好。

自古以来, 人们对竹的吟诵不乏佳作。正如用“出污泥而不染”来咏莲那样, 颂竹常常离不开对它高风亮节的赞叹。如今, 我们看到的是莫干山的竹海, 摇撼于风雨中, 沐浴在金色里。这里我们先让学生以文字的表达为特写镜头, 看到那老竹, 那新竹, 那砍剩下的粗壮的竹桩, 那伸向蓝天的细柔的竹梢。

农家竹园伴随学生度过十几个春秋。挖笋、松土、砍竹、编竹、儿时的乐趣唤起了他们的想象。追思处在不同背景下的竹子, 品尝深藏画面的意味。教师摒弃按部就班的分析, 加以适当点拨, 学生便领会文章所揭示的自然界新陈代谢这一不可抗拒的规律。借景抒情, 晴雨竹图, 联系一定的社会内容, 对作者表现的新老两代交替的独特感受也完全领悟。可以说《竹》反映的思想前无古入, 因为历史赋予它崭新的内容, 作者又以严谨的思索产生出使人耳目一新的主题。普通的竹, 通过想象, 经过思考, 其竹情竹趣表现得别有风味。学习《竹》, 学生如呼吸了清新的空气, 对文章新颖的立意恍然大悟。‘赏析作品时, 大家深感作者想象的丰富。

打开思维的匣盖, 追索画面的立意, 学生一旦领悟到独辟蹊径的主题时, 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手法。学好这样的作品, 不仅增加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 更可贵的是导到思想上的启迪。长此以往, 人的精神世界必然更丰富, 情感也更趋高雅。学生通过学习, 提高了鉴赏与习作能力。一位学生在课外习作中, 以家乡的石板桥为对象, 提炼它的内在品格。普通的石桥, 每天迎送人们往返, 忍受一定负荷而默无声息。学生展开了想象。人们都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园丁, 把教师比作沟通学生与知识的桥梁不是更有新意?这一比喻, 除想象细腻, 再一次说明想象的重要。成功的想象能孕育出清新的主题, 在抒情散文的阅读和写作中已十分明了。

篇9:抒情散文中直接和间接抒情的使用

关键词:抒情散文;写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67-01

抒情散文是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的目的是倾吐情感,引人共鸣。文章重点在于抒发作者的内心之情。写人、写景、叙事、观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那如何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抒发情感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使用“直接抒情”

作者在文中直接表达自己被现实生活所激发起来的感情,叫直接抒情,一般称之为“直抒胸臆”。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它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别人不容易捉摸,自己也不是那容易表现的。一般而言,直接抒情要同具体的描述结合起来,还可以同想象和联想结合起来。直接抒情的语言,往往蕴含着生活哲理,或是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或是语言的色彩、间节、节奏、句型上富有特色。

例如朱自清《背影》中,朱自清先生的四次“流泪”,均情动于衷,做到了寓情于理;使人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层层铺垫,泪洒全篇,从正面有力地衬托了父亲的感人之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看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后,直述家庭的变故:祖母去世,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这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回到徐州,看到“满院狼藉的东西”;回到家中,又看到“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今不胜昔之感油然而生,因而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这是伤感的泪,伤丧亲之凄楚,感人世之多艰。面对此景,“我”热泪潸然是人之常情。如果不这样写.而是表现出一副铁石心肠,那反倒有悖情理。

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写父亲到车站为“我”送行,作者两次写到流泪。第一次是写父亲越过铁道为“我”买桔子而流泪。作为父亲,对已成年的儿子外出就学,尽管事忙,但仍挤出时间亲自送到车站,再三叮嘱,细心关照。为了给儿子买桔子,拖着肥胖的身躯,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在爬月台时,看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把全部感情都倾注在儿子身上了。此时此刻,怎能不使儿子感动呢?所以,“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这是激动的泪,是“我”对父亲一片爱子之情无限感激的自然流露。

车站送行第二次写到流泪,是与父子分别时。父亲把送儿子的各个环节都安排好以后,又嘱咐儿子一番,才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再也找不着了。此次分别后,父子何时才能再相见?父亲的差使已经交卸,以后他赋闲的日子怎样度过?“我”思前想后,是“我”为父亲晚年生活境遇的不测而担心流出的泪。流泪自然,亲切感人。

最后一次写“我”流泪,是在文章结尾部分的补叙中。回想父亲奔波一生,晚年仍不得舒心,从来信中得知,他已年老多病,恐不久将别于人世。于是,“我”的眼中又闪出“晶莹的泪光”。这是思念的泪,思父亲之近况,念父亲之不幸,以泪代言,由情而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且与前几次流泪相互照应,起到了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作用。

总之,文章写“我”的四次流泪,均属情之所至。

二、使用“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文中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来抒发感情。它包括通过叙事抒情。这种抒情性叙述,侧重于以情叙事、融情于事。它可以写完整的事件,如朱自清的《背影》,也可以写事情的片断,如孙犁的《亡人逸事》。但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充溢于叙事的文字之中。通过写景抒情,作者的情感间接地附丽于山川名胜、自然景象之中,或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或借助自然景象的烘托来体现内心的感受,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对地坛景物的描绘,以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通过状物抒情,作者往往把外物当作感情的激发物和寄托物。感情是内因,外物是诱因,如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综上所述,间接抒情包括以事件为媒介的缘事抒情,以景象为媒介的借景抒情和以物体为媒介的托物抒情。下面举详细例子说明。

例如胡适的《追悼志摩》一开头不是抒写作者的巨大悲痛,而是精妙不凡地引用了徐志摩最富盛名的诗《再别康桥》的最后一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大家知道,志摩是死在“那淋漓的大雨里”,死在“那迷的大雾里”,死在飞机失事的“烈焰里”。

然而,当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打开这篇悼文,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风度潇洒、满怀柔情的青年,正用他那神奇的彩笔勾画出一个情意缠绵、凄婉低回的境界,以柔和轻盈的旋律吟唱着对康橋对生活如痴如梦般的依恋,为了不破坏这和谐统一,他“悄悄地”“轻轻地”离开,竟连一片云彩也舍不得带走!这是徐志摩生前为我们创造的意境,一个飘逸幽邃的境界。作者还没有抒写一个字,但作者内心的那种惨痛欲绝之情已跃然诗间,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篇10:等待初中抒情散文

它将世界变得如此唯美

撑着伞的女孩站在雪下

此时的她就像一副美丽的画。

寒冷的风吹过她的脸颊

轻盈的发丝随风飘荡

脸上的神情确是如此忧伤

站外的烽火连续不断

护国的任务也不曾断过

女孩的思念依旧未变。

然而

冰冷的雪花依旧飘落

怜悯的她依旧望着远方

只是

忧郁的双眼多了两滴泪水

无助的划过她的脸颊

或许她在想

塞外的风

可能更冷

塞外的雪

可能更大

塞外的他

可能更加思念她吧

篇11:有一种错过叫等待的抒情散文

提着行李缓慢走在校道里,微风轻抚,思绪纷飞。回望着两旁慢慢倒退的风景,似乎有些模糊,或许是因为假日同学们急促离校的目光无心顾及,也或许,是为了即将冷清的校园提前埋下伏笔,好告诉我们她的眷恋与期盼……

暑假真的到来了,对于我们来说,这算是期待已久的了。可我却感觉淡淡的忧伤掠过心头,言不尽,也道不清。看着校道上急促穿梭的人们,感觉好陌生,他们都有着不同的目标,向着不同的方向奔走,全然不顾身后被急促的空气带动而左右招手的花草。风景虽美,或许他们无从顾及,只好抛至脑后……

莫名地孤独来袭,是啊,越长大,越孤单,我又何尝不是如此。从一个年幼无知的小屁孩一路走来,走过了6370个日子,路过了无数个本来华丽而被我们认为枯燥无味的风景,越走,步伐就越快,像坐在列车的包厢里,连风的声音都听不到,最后留给被我们染成灰色记忆的一个苦涩年华。有时候感觉,人真的是个奇怪的动物,永远都把走过的,错过的,回不去的当成最宝贵的。

也许是要走的路太长了,步伐太快了,于是,留下的遗憾也太多了,可有谁能真正地在忙碌的赶集中停下脚步来,从容地欣赏路边的风景呢?路很长,而身后你走过的也如你之前的步伐般在消失,你不走,你还有机会吗?我在想,风景或许也是因为路过了,来不及欣赏了,才显得无比美丽吧,如同夕阳般,如果每天都停在那一抹印红里,你还会觉得美吗?

我们走的路真的好像我们现在在玩的逃离神庙游戏,随着时间的累积,速度也随之加快,而有时错过的金币,就真的错过了,遗失了的,就真的遗失了,我们生活到现在为止,已经路过了无数个风景。我们从来都是目不暇接,那又何来可惜之说?

青春的卷子,在我们来说,已经翻过大半,那些昔日里的欢声笑语已经被狠狠地覆盖掉了,儿时的玩伴,初中的同桌,高中的兄弟……都已被灰色的.年华模糊了模样。但,一直都在心里,就算偶尔翻阅那泛黄而起皱的相册,嘴角边还是会挂上唯美的弧线。那,便是幸福。走是走过了,遗失是遗失了,但我们一直都不孤单。那嘴角翘起的唯美不还在吗?走多了,我们都累了,我们才蓦然回首,才懂得我们的步伐太快了,遗失了不该遗失的,亲情,友情,爱情……却,也无可奈何。

生活便是如此,而我们也从没后悔,且一直勇往直前不是吗?就像郭敬明说的:“值得做的事情必定是困难的!”我们选择远航,便只顾风雨征程。有一种错过叫等待,虽说错过了美景,但她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我们追求的是那冲破荆棘后的阳光。相信,那才是最美的。

篇12:等待初中抒情散文

春寒料峭。此话一点没错。但是,正因为寒冷着,才可以在冷雨里期待春天,如若大好晴天,春光明媚,就没了所谓的期待或者等待。春天,也似乎就少了很多盼头。

就如我此刻的期盼一样。

那天清晨,走进校园,一个小朋友说:怎么挖土机都到学校来了?是的呢,庞大的挖土机占据了学校操场一角。再隔一天,学校的墙头被拆去了大截,进出的是挖土机的轰隆隆。于是乎,操场的沙坑就被运来的砖石堆了去,与我们作了永别状。再隔一天,谁家的木料和砖瓦也堆在了孩子们平时玩的乒乓桌旁。甚至,干脆,连乒乓桌都搬了家,叠了床般的。估计这个学期,孩子们又该告别乒乓球了。

此事是断然不会就此罢休的,不出所料,这一天,拖拉机又隆隆着进出再进出。傍晚干脆歇在了校园里。学校的小黑板上写出了告示:请同学们不要去操场西边玩,那里危险。

看到此句的时候,心里不免咯噔一下,再咯噔两下。我的可爱的孩子们,我的淘气的`孩子们,千万不要随便在操场上玩,一定记得要避让车辆,避让沙石,避让一切可能需要避让的。

这个春天,反复的寒冷。在冷风中和孩子们唱歌是可以增添热量的。你不信?让我们的孩子陪你唱一首?就那首刚教的《春天在哪里》吧。当然,据说她另外一个名字叫《嘀哩嘀哩》,那是黄莺鸟的叫声,婉转动听,孩子们也会嘀哩嘀哩了。听!多好听!第一句就是: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你看见孩子们东一撮西一撮地坐着,你也许会问:孩子们怎么坐得乱七八糟?是啊,那是因为音乐书很有限。去年一本也没有,今年大有进步了,一个班可以拿到5本或者6本音乐书。拿到书那天,我可高兴了。比没有书总好吧?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呢!怎么办?几个孩子合着看一本书,于是就成了现在这个奇思异想般的创新坐法,两人一本书,或者三人一本书。除了整洁受点影响,其余不影响。还可以提高团结互助,互相监督什么的。

上一篇: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全员远程培训学习总结下一篇:电信装维班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