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学院研究生处2006年工作计划

2024-05-07

湖北民族学院研究生处2006年工作计划(共6篇)

篇1:湖北民族学院研究生处2006年工作计划

湖北民族学院研究生处2006年工作计划

根据鄂民院[2006]3号文件精神,学校成立了研究生教育管理机构,并经校党委研究,明确了研究生工作处的职责范围。作为新设置的职能部门,为了顺利启动研究生处的各项工作,加快管理制度创新步伐,结合学校2006年的整体工作计划,现将2006年主要工作规划如下:

一、坚持学习,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1、根据校党委的部署和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制定政治学习计划,认真学习党在新时期的新思想、新任务,增强时代感和责任感,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增强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效能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创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立足现实,勇于开拓,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抓住机遇,加强学科建设,推进学科建设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2、根据学科建设需要,成立湖北民族学院学科建设领导 1

小组,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学科建设工作的领导、指导与协调工作。

3、制定并落实《湖北民族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

4、制定《湖北民族学院重点建设学科立项实施方案》。

5、做好湖北民族学院首批重点建设学科的评审工作,坚持标准,遴选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校院共建重点建设学科、院级重点建设学科。

6、制定《湖北民族学院重点建设学科管理办法》,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使管理工作逐步科学化、规范化,为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提高重点学科建设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7、充分挖掘潜在的办学优势和力量,做好2006年湖北省重点学科的申报与管理工作。

8、组织召开湖北民族学院 2006年学科建设工作会议。

9、聘请校外专家举办一次全校性学科建设专题讲座。

10、组织各二级学院(部、所、中心)完成学科建设的有关建章立制工作,制定分学科建设规划。

11、认真做好湖北省第四批拟增列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立项建设学科的申报与管理工作。

12、积极跟踪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动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及兄弟院校的联系,及时掌握国内高校学科建设的信息动态。

三、严格把关,认真做好学位管理工作

13、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成立新一届湖北民族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

14、认真做好2006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学士学位资格审查及学士学位证书的发放工作。

15、认真做好我校新增学士学位专业点的申报工作。

16、认真做好湖北省第三届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的推荐与申报工作。

17、加强学位点建设,制定已获授予权学位点建设方案,并加以认真实施,成立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完善学位点建设责任制,对学位点建设进行有效监控,努力提高学位点建设水平。

四、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扩大宣传,认真做好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工作

18、挖掘学校各学科的优势和潜力,做好2007年新增硕士学位学科专业点的申报准备工作。

19、组织已获硕士学位授权的六个学科专业点的专业方向设置工作,为下一步的招生与培养奠定基础。

20、扩大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宣传,编制《湖北民族学院 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与《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1、制定《湖北民族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22、组织各二级学院做好本校2007年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的动员与辅导工作。

23、做好我校2007年硕士研究生的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查工作。

24、制定《湖北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选聘办法》,并认真做好硕士生导师的遴选工作。

25、做好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争取与落实工作。

26、组织各相关学科专业点做好2007年硕士生入学考试专业课的命题、试卷印制等考务与组卷工作。

27、做好首届研究生招生的其他工作,如接受考生咨询、为考生提供必要的服务等。

28、进一步加强联培研究生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29、认真做好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

30、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加强研究生教材建设,落实研究生公共课的教材问题。

31、印制并颁发全校硕士研究生导师聘书。

32、建立、健全各二级学院(部、所、中心)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规范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五、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

33、建立、健全湖北民族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为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34、建立研究生处管理规章制度,健全研究生处内部管理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工作,规范财产、文件、印章的管理。

35、做好《研究生学刊》2006年第一期的组稿与出刊工作。

36、加强研究生处办公室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37、加强研究生处的档案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工作。

38、处理好研究生处的各种日常事务。

六、加强对外联络及宣传工作,扩大学校的影响

39、加强与国家学位办、省学位办联系,建立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国家有关学位与学科建设方面的最新动态。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沟通与联络,学习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的先进经验,以推动我校学位与学科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40、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建立研究生教育网。

2006年5月11日

篇2:湖北民族学院研究生处2006年工作计划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筹备“八艺节”的关键年,做好今年的文化工作,对于“十一五”各项文化建设起好步和办好“八艺节”至关重要。

2006年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改革为动力,以筹办“八艺节 ”为契机,以设施建设、精品创作、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为重点,抓重点、创亮点、攻难点,进一步开创全省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抓住试点机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要求,加强调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改革方案,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稳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以增加投入、转化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深化内部改革。各级文化事业单位要逐步完成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员聘用制度。逐步 解决好事业单位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问题,为改革创造好的条件。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革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优化配置文化 市场资源,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创新管理机制和投入机制。推行剧目股份制,对剧目和大型晚会的艺术创作建立科学的决策审批程序,成立专家论证委员会,引入工程招投标模式,加强对重大创作 项目的管理和风险防范。把艺术创作、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流动服务车等专项经费、设备的投入与地方、单位的绩效挂起钩来,与地方配套经费的落实进度挂起钩 来。

二、深入学习和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编制、颁布和实施⟪湖北省“十一五”文化发展总体规划⟫

继续组织文化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文化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 学发展观,保障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充分发挥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按照⟪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纲要⟫和文化部⟪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做好⟪湖北省“十 一五”文化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颁布与实施。明确“十一五”期间全省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重 要任务,并对2006年的工作进行部署,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开好局,推进战略机遇期的文化建设。

三、抓紧推进“八艺节”各项筹备工作

(一)加强艺术生产和开、闭幕式策划创作工作。抓好重点剧目建设。⟪大三峡⟫、⟪曾侯乙⟫、⟪大别山 人⟫、⟪龙城⟫、⟪家在长江边⟫要尽早立于舞台,⟪十二月等郎⟫、⟪钟鸣楚天⟫、⟪山野秀才⟫、⟪临时病房⟫和荆楚风情歌舞等要进一步地修改提高。举办全省新剧目汇演,选拔8-10台“八艺节”参赛推荐剧目,10-12台祝贺演出剧目。继续抓好“迎接‘八艺节 ’走进大别山”美术创作活动。举办“楚天群星奖”评奖,打造“八艺节”群众文 艺参赛作品。对“八艺节”开、闭幕式进行进一步策划,并进入创作实施阶段。抓好演出工作,组织好庆祝建党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 70周年纪念文艺演出活动。

(二)抓紧专用场馆和其他文化设施的建设。落实“八艺节”场馆建设规划,保证省艺术馆、武汉琴台大剧院等工程的质量和进度。2006年底以前,新建场馆和改造场馆要基本完工,为2007年上半年全面验收和调试作好准备。制定“八艺节”场馆管理办法和对 场馆工作人员的培训方案。抓紧推进省博物馆扩建工程、江汉剧场工程、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工程等工程,做好省图书馆新馆工程的有关准备工作。加强基层 文化设施建设,做好国家、省在“十一五”期间安排的基层文化设施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三)加大社会筹资工作力度。组建“八艺节”社会筹资机构,充分开发利用“八艺节”资源,广泛寻找合作 伙伴,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八艺节”。组织开展义演、义卖活动。向社会公开征集、发布“八艺节”节 歌、节徽、吉祥物、宣传画、各类纪念品、各类专用标志,并寻找商家企业冠名,争取更多的支持与合作。

(四)尽早确定“八艺节”外请演展项目。细化引进方案,加强与外方联络沟通,及早敲定项目和档期。把引进重点放在高质量的交响 乐、芭蕾舞及有重要影响力的展览上。组织“湖北省当代书画精品展”赴台展出,办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积极推介我省艺术精品和文 物展览走向国际市场。

(五)健全完善组织机构,加强宣传工作。提请省筹委会对剧目生产、场馆建设、筹资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和充实,成立剧目演出部、场馆建设部、筹资广告部、群众 文化部,开展相应工作。加大对“八艺节”的宣传报道力度,举办“八艺节” 倒计时一周年等大型活动,进一步扩大“八艺节”的影响。

四、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工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和省委、省政府贯彻该文件意见的精神,研究和部署全省农村文化建设。继续实施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

(二)加强固定和流动文化设施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各级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落实公共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等群体的免费开放。加强文化站建设,配合全省“百镇千村”工程,完成100 个文化站的改扩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支持,开展基层流动文化服务。向全省资助2131流动放映车50台和流动舞台车若干台,逐步解决电影队和剧团 深入农村服务的困难。

(三)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省级名录申报、评审工作。命名一批民间艺术之乡。完成文化部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览(湖北展位)”相关筹备任务。加强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做好信息资源 的征集、加工及网上发布,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信息服务。

五、促进繁荣,加强管理,推进文化市场体系建设

(一)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发展。探索网吧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技术监管手段,推动网吧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进程。扶持和规范互联网 游戏、音像制品、美术品、动漫等的研发、经营活动。鼓励和扶持音像制品超市、连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模式的发展。引导娱乐业向规模化、多样化、特色化发 展。推进市县及农村演出市场发展。加快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信息化进程,在音像经营单位推行音像管理软件,在娱乐和演艺场所推行点歌授权系统。

(二)以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娱乐市场等为重点,继续做好文化市场秩序的整顿。以保护知识产权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查处打击侵权盗版音像制品和网络 游戏“私服”“外挂”行为,保护合法经营,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强对娱乐和演出场所的监管,坚决打击 违规和色情演出。

(三)制定实施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方案,抓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加强文化市场法规建设,研究出台⟪湖北省营业性演出管理办法⟫、⟪湖北省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等。

六、整合资源,引进资本,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一)办好中国中部(武汉)文化产业博览会,搭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交流交易平台。各地要利用博览会,组织好项目推介工作,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二)利用我省舞台艺术精品、文物、音像制品、美术工艺品等文化资源,策划、包装一批文化产业项目,通过2006年湖北省海外招商引资推介会等渠道,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荐。

(三)加强引资合作,推动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实施,评选一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继续实施江汉剧院、木兰湖明清古民居风俗园等大型文化产业项目。

(四)加强对文化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考核,促进其面向市场,增强效益。加强对湖北剧院的经营管理,努力把剧院打造成演出行业的品牌企业。做好湖北银兴院线开发中等城市多厅影院的经营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院线的经营效益。

七、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促进文博事业发展

(一)扎实推进和实施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高质量完成国家“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试点工作,评选公布第五批省级文物保 护单位。完成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加强文物保护资金管理,建立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年报和国 家、省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项目验收和经费核查制度。

(二)加快全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弘扬博物馆文化。省博物馆扩建工程全面竣工,在资金到位前提下,完成省博物馆综合馆11个陈列展览布展。加快黄石、十堰、随州、麻城、崇阳等市、县博物馆建设进度,推出一批高质量展览。组织好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有关展览活动。落实博物馆、纪念馆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社会特 殊群体减免门票工作。

(三)突出大遗址保护,搞好文物保护维修。加大大遗址保护力度及规划编制力度,争取实施潜江龙湾遗址保护项目立项,力争完成盘龙城、纪南城、石家河遗址的 保护规划编制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维修方案的初审、申报,省级文物单位维修的审批。启动武当山元和观、玉虚宫等修复工程。抓好红色 旅游线路文物保护单位维修。

(四)配合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开展文物保护。启动三峡库区秭归屈原祠仿古新建工程相关工作,组织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库区和“引江济汉 ”工程文物保护抢救性考古发掘。做好武广高速铁路、沪汉高速铁路武合段、沪蓉高速公路、武荆高速公路等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

(五)以宣传、贯彻⟪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全省文物保护“四有 ”“五纳入”,推进我省文物保护事业上新台阶。加强全省文物执法工作。严厉打击各种文物违法犯罪活动。落实文物安全 措施,确保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和文物消防安全年。

八、努力拓展文化科研工作,加强艺术职业教育,做好人才工作

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做好文化科技工作。建立文化创新机制,与高等院校共同筹建文化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为我省文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人才支持。加强对全省 艺术、文物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完成⟪国家级艺术节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的实证研究⟫、⟪湖北地方戏曲艺术 流变与研究⟫、⟪湖北美术集成⟫、⟪湖北舞台艺术精品典藏⟫四部向“八艺节 ”献礼的专著的出版任务。抓好出土漆木器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及文物保护科技推广中心建设。

提升艺术教育水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大力推进艺术职业教育工作。与教育部门联合,抓好湖北艺术职 业学院的共建工作。加强社会艺术教育,规范社会艺术考级工作,接受文化部评估验收。

继续完善人才奖励机制。用好“湖北省文化厅专项奖励基金”,表彰奖励一批在各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加大培养、选拔和任用力度,促进、鼓励各类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篇3:湖北民族学院研究生处2006年工作计划

一、医学研究生复试工作的管理体系

公平、公正的管理体系才会得出公正、有效的结果, 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健全可行的工作程序是做好复试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基于此, 我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衡量、科学选拔、择优录用”的录取原则, 以确保研究生的招生“保证质量、宁缺毋滥”。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科学、有效”的录取精神, 对各部门的权利与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学校研究生工作处全面统筹, 学院学科二级管理部门、附属医院、导师、专家集体考核。在复试工作中, 成立专门的复试工作小组, 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为单元, 按二级学科组成复试小组, 二级学科带头人为复试小组组长, 教研室主任或副主任为复试小组副组长, 教研室教学秘书为复试小组秘书。每个二级学科复试小组成员不少于7人, 要求所有成员为具备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硕士生导师, 且办事公正、无亲属报考本学科, 复试小组秘书 (1名) 协助复试小组组长做好复试相关工作记录, 完成复试工作。本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原则, 所有复试小组成员要求现场填写《复试情况记录表》, 并给出独立的评语及复试分数, 所有分数汇总后计算取平均分, 然后根据考生的初、复试成绩各占50%, 核算总成绩后依次排序, 总成绩现场填写《复试成绩汇总表》, 经统一讨论并提出意见、无异议后, 组长签名上报各一级学科办公室及研究生工作处。录取结果先公示一周, 无任何异议再正式公布, 如若有考生对复试工作或结果提出质疑, 复试小组组长及成员应负责全面解释, 考生可提交《复议申请表》, 复查考生本人的复试情况记录单及相关成绩, 如确有异议, 学院则重新组织复试小组对该考生进行评议, 经小组讨论研究后, 提出解决方案, 并在招生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告知考生复议结果。

二、医学研究生复试工作的监督机制

合理的管理体系也少不了有效的监督机制, 只有加强监督才能保证复试工作公开、公正、公平, 确保复试工作顺利开展。因此, 我们在复试工作中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首先, 复试期间复试监督小组随机抽查各学科、各专业的复试工作, 并进行巡回督察检查, 了解复试程序、复试内容、评价标准是否符合规范, 以便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和解决问题。其次, 确保公示环节的监督力度, 我们利用网络平台对每位考生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专业排名、复试方法、复试地点和时间、录取名单等进行全过程的公示, 接受考生、全社会的监督。再次, 我们也采取旁听制度, 欢迎不同学科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 互相监督, 互相促进。最后, 复议制度透明化, 对有质疑或争议的复试结果, 成立专门的复议小组, 重新审核讨论, 及时解决问题, 确保考生权益公平公正。

三、医学研究生的复试内容

1. 专业笔试+实践考核。

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 必然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同时, 医学工作者也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 能够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综上, 医学研究生复试专业考核采取“笔试+实践”考核。专业笔试由学科带头人负责把关, 重点考查复试生对报考专业理论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科前沿信息的了解程度, 弥补初试统考缺陷, 给予考生更加客观的专业评价。而实践考核采用临床现场模拟的考核方式, 由学科临床医生制定典型病例题库, 考生抽签选题, 确保公平公正。例如心血管内科专业主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高血压病、慢性心力衰竭等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消化内科专业主要包括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胰腺炎等典型病例, 考生抽完试题后必须完成接诊的整个过程, 即询问病史、全身体格检查和大病历书写。实践考核重点主要在:一是询问病史的技巧能力、问诊内容是否齐全 (包括现病史、既往史) ;二是全身体格检查方法是否规范、熟练程度、有无重点突出;三是病历书写是否真实可靠、格式是否规范、专业术语使用准确性等。部分“高分”研究生光顾考研初试成绩, 荒废临床实习工作, 致使临床技能水平差, 这严重影响了医学研究生临床培养教育工作。因此, “笔试+实践”的考核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复试生的理论知识, 也考查了考生的临床技能掌握程度, 弥补了考研初试的不足。

2. 英语水平测试。

考研初试内容包括外语读写能力, 我们在复试工作中主要重视英语面试能力即听力和口语测试。其他高校采取过传统的试题形式, 如播放一段英文内容, 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简短复述并根据播放内容回答相应问题。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便于控制复试的整个进程, 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并不能完全体现考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基于此, 学校采取面对面交流形式, 交流内容丰富, 更能客观评价考生的英语水准。例如, 轻松的交流考生的家乡、母校、家庭环境, 为什么报考本学校、本专业, 对未来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展望及部分专业方面的简单问题。为考查复试生对报考学科的专业外语掌握程度, 我们也设置了另一道英语试题:提供专业字典, 让考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并翻译小段专业外语文献。

3. 综合素质测评。

目前, 高等院校都响应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而对于未来的医生而言, 除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外, 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文化素质修养、思维创新性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因此, 我们在复试工作尤其重视面试环节, 同时也给导师和考生一次“双重”选择的机会。面试过程中, 主要观察复试生的言谈举止、语言表达能力、社交礼仪等个人素养, 考查考生是否主动学习报考学科的前沿问题或报考导师的研究领域等, 并了解考生以往学习阶段参与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活动等情况。此外, 部分专业根据网络热点问题考查考生的社会分析能力、采取问答形式考核考生的天文地理知识、甚至将社会现象与医疗现状结合考查考生的综合素养。

4. 心理健康水平评估。

医学研究生群体是医学教育、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支柱力量,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 因医学专业的特殊性, 医学生不仅必须承受学业、择业、生活、家庭的压力, 同时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社会重担, 医学研究生的心理状况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此, 学院在复试工作中采用问卷法进行心理测试, 选择的测试量表是国内常用SCL-90症状自陈量表和16种人格因素量表 (16PF) 。最后由专业的心理医生共同研究得出结论, 对已明确患有心理障碍的考生不予录取, 此外每位考生的心理测试结果只通知负责招生复试工作的专管负责人及相关老师, 不告知考生本人, 也不对外公开通知, 以确保每位考生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综上可见, 医学研究生复试工作不仅是录取工作的一部分, 更是为未来选拔优秀医学人才的重要考核手段。医学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 定要重视复试工作的一点一滴, 加大研究生复试力度, 强化对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制度, 改善管理体系, 增强为考生服务的意识, 大胆探索复试改革与初试改革的有机结合, 全面衡量, 择优录取, 宁缺毋滥, 从而确保医学研究生的录取质量, 把好录取工作的“入门关”。

参考文献

[1]蔡志华, 张俊沧, 扈国栋, 等.研究生入学选拔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2) :84-86.

[2]马玉臣.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考科目命题改革刍议[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3 (13) :53-56.

[3]侯卉, 段丽萍, 洪炜, 等.加强研究生复试工作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7 (6) :114-123.

[4]赵仁铃, 江莹.引入结构化面试加强研究生复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 (2) :48-51.

[5]冯正直, 张大均.中国版SCL-90的效度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1 (4) :481-483.

[6]刘慧玲, 李先富.押运员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0 (6) :359-361.

篇4:湖北民族学院研究生处2006年工作计划

羚羊车

东北亚青年环境网络

第二届会议的参会人员名单已经确认并公布了。目前,各个参会人员正在着手准备发言的材料。同时,会议方为了增强参会人员的积极参与,也给几乎所有的青年代表布置了小任务。希望关心我们工作的朋友们继续关注,我们会及时与大家分享我们的好消息。

与西城金融街少工委合作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羚羊车与西城金融街少工委合作,先后为他们辖区内的孩子们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环境教育活动。特别要提到的是,这些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我们的老朋友“北京麋鹿苑”的热心支持。自从北京麋鹿苑变更为免费公园后,更多的朋友体验到了那里新颖独特的环境活动呢!

绿色希望行动

志愿者交流会

8月19~20日,绿色希望行动组织了志愿者交流会。交流会不仅为新老志愿者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志愿者们通过交流与分享,深入地了解了项目的宗旨和志愿者的使命,也为下半年绿色希望小组的出行奠定了基础。项目组招募了13位优秀的志愿者,将在9月分别前往四川、辽宁的希望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美境行动

美境行动教师清凉沙龙

7月初,“美境行动”项目的部分辅导教师在北京老舍茶馆举行了“教师清凉沙龙”,会上新老朋友交流了参与“美境行动”的感受和期望、建议等。我们还会在年底再举行一次,请各位老师及时和项目组保持联系沟通。

美境夏令营

7月28日,“美境行动”在自然生态秀丽的天津蓟县别山镇翠屏山庄组织了“2006年津京两地美境行动夏令营”,此次夏令营是自然之友和天津绿色之友共同合办的。通过玩环保游戏、表演环保小品、绘制节能绘画作品、进行节能环保演讲等多种形式、内容,更充分的增强了“美境行动”团队的凝聚力和行动能力。

《美境行动实施指导手册》新鲜出炉

9月初,经过我们的努力和精心设计,终于完成了《美境行动实施指导手册》。希望此指导手册能够给更多的老师和同学提供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行动指导和帮助。因为印刷数量有限,请来电预定所需数量。

骑行北京

7月9日 项目负责人胡卉哲接受BBC RADIO 4记者采访。

8月18日 参加民促会和美国环境协会联合举办的“绿色出行”项目NGO推荐会。

绿 地 图

7月 台湾荒野保护协会伙伴汪仁佩和张菁来办公室进行绿地图交流。

8月 北京展览路一小的卫春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暑期绿地图活动。

8月初 制作并调试什刹海地图的电子版。

8月9日 会员魏海和鲁宁组织学前孩子体验绿地图活动,并绘制出了大幅中国儿童中心的绿地图。

8月26日 志愿者到什刹海周边地区分发绿地图。

8月底 完成什刹海绿地图印刷,并计划随今年第5期《自然之友通讯》发送给北京地区会员。

感谢来自台湾的朋友伴汪仁佩、张菁 ,给我们带来精彩的培训和丰富的讯息。

感谢积极参与交流活动的各位志愿者、老师、合作组织的朋友们,尤其是康大虎、杨炎、魏海、鲁宁几位伙伴的热心参与和付出的时间与精力。

感谢《学与玩》杂志社的房露老师和同事们,一直积极为绿地图活动提供报道的版面和宣传。

感谢中国儿童中心的黄域主任,为绿地图活动提供各种方便和支持。还有张薇、李海滨等几位参与设计和完稿的志愿者,什刹海绿地图的呈现完全依赖于他们精彩的创作。同时也对参与发放绿地图的志愿者修菁、阴燕、杨维东、陆曼春、汪颉珉、朱继凡、北师大PRED的同学们表示感谢!

绿色选择

8月 筹划9月22日无车日自行车图片展览。本活动获得德国波尔基金会,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支持。

保护草原联合项目

6月27~30日保护草原联合项目负责人陈继群与公共合作总监李君晖赴韩国拜访环境运动联合,商定了2006年度两家组织合作开展草原保护项目的方案。

7月5日保护草原联合项目与法制出版社达成协议,出版4000册蒙文普法读物。

7月7日保护草原联合项目与内蒙古农业大学达成协议,开展盐碱化湖盆治理试验。

7月21~28日保护草原项目本年度第2次考察内蒙项目点,了解盐碱化湖盆治理项目进展情况,对东乌旗湿地鸟类进行观察记录。

8月21日中韩荒漠化研讨会2006年度会议筹备会在自然之友办公室召开。

二、 会员活动

登山组

7月15日~30日登山组一行徒步穿越额尔古纳,行程中与额市教育局合作,开展与当地教师的交流活动,并捐助当地穷困学生。

8月10日登山组额尔古纳义行部分志愿者来到自然之友办公室,与工作人员分享穿越额市体会感受。

8月19~20日登山组西灵山活动。

8月底 完成额尔古纳贫困学生资助的第一批,共计23人被资助,还有14人等待大家的资助。

观鸟组

7月7日 召开观鸟组核心成员会议,总结上半年观鸟组工作,并讨论《自然之友主题小组户外须知》。

8月22日 召开观鸟组核心成员会议,讨论观鸟组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计划。

植物组

8月5~6日 植物组组织到锡林郭勒盟进行植物考察活动。

杭州小组

8月 杭州会员小组工作委员会委员郭艳婷、姚策暂时离开杭州,因此退出杭州会员小组工作委员会。经杭州会员自荐,工作委员会委员投票,现推举朱勇、朱有明增补进入杭州会员小组工作委员会。会员部截止至9月30日,征集杭州会员意见。

绿色文化讲座

7月7日 美国内华达州大学环境与文学系教授Scott Slovic坐客“绿色文化讲座”,Scott Slovic教授分享了如何将人类对环境的情感,通过环境文学的方式在大众中传播,并且表达在社会、法律、商业、政治等不同话语层面中。

8月26日 “绿色文化讲座”邀请到台湾作家胡因梦演讲“外在环保与心灵环保”,共有一百多名朋友参加了这次活动。

义卖

“自然之友”友人义卖店开始试营。店家将陆续推出绿色消费产品和环保书籍。详细内容请浏览以下网址:

http://www.fon.org.cn/channal.php?cid=76

其他工作

7月5日登山组、植物组部分核心成员与自然之友会员部召开会议,讨论《自然之友主题小组户外须知》。

8月初《自然之友会员名录》发行。

8月23日 《自然之友主题小组户外须知》正试颁布试行。

感谢给额尔古纳学生捐赠文体用品的捐赠者;

感谢捐助额尔古纳贫困学生的捐赠者;

感谢之巅咖啡吧、中国文献情报中心提供“绿色文化讲座”场地;

感谢刁娜在自然之友志愿者管理方面的专业支持。

三、 各部门事务

行政财务部

6月底自然之友全面财务审计工作顺利结束,事务所对2004年7月~2006年6月这两年来的财务管理总体评价较好,个别地方还需要提高。

环境教育部

机构间的合作

今年的7月,我们被邀请参与富平学校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在上海组织的首届全国可再生能源科技夏令营。在活动中,来自不同团体和地区的老师和同学们愉快合作,分享了各自优秀的教育成果,同时也给同学们营造了一段充实的暑期生活。我们真心的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再次与各兄弟组织走在一起!

不断挖掘新的学习机会

在7月,我们有幸结识了美国的一家民间团体——“世界森林中心”。他们在每年的暑季都会组织世界上一些地区的优秀教师和学者(环境与森林方面),组成一个学习团在美国西北地区学习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及教育活动。参与的代表都觉得收益匪浅,而且往往在活动结束之后会形成一个互动的交流网络。这家机构还有一个支持森林管理与保护方面研究的项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多了解! www.worldforestry.org

参加亚洲可持续发展教育第一届国际会议

参加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日本委员会”( ESD-J)举办的亚洲可持续发展教育优秀实践案例项目(AGEPP)第一届国际会议,旨在通过寻找和分享位于亚洲的优秀的基于社区的ESD实践案例,从而进一步推进ESD的发展。AGEPP项目组选定在中国、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和菲律宾6个国家进行,自然之友成为位于中国的项目合作团体之一。

公共合作部

7月1~2日自然之友工作人员李健赴石家庄,与当地会员在西铁城光动能手表的两场公益拍卖活动中开展环境保护宣传。

7月6日自然之友代表参加中华环保基金会NGO交流会。

7月13日自然之友代表参加北京大学公民社会中心组织的NGO座谈会,策划今年秋季将举行的研修班。

7月28日合作伙伴韩国环境运动联合五位代表访问自然之友办公室,常务理事胡勘平代表自然之友接待。

篇5:湖北民族学院研究生处2006年工作计划

【发布文号】鄂政办发〔2006〕115号 【发布日期】2006-11-28 【生效日期】2006-11-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

(鄂政办发〔2006〕115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湖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湖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

近来年,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加强疫情监测,不断强化防治措施,积极推行行为干预,全面实施“四免一关怀”等救助政策,逐步健全完善防治工作体系,初步遏制了艾滋病的流行与蔓延。但是,我省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经注射吸毒、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问题不容忽视,群众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恐惧与歧视艾滋病的现象依然存在。为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45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通知》(国办发〔2006〕1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湖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一、工作原则

(一)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三)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综合评估。

(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五)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加强监督。

二、总体目标和工作指标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推进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综合关怀工作,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努力减少艾滋病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危害。

(二)工作指标

到2007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1?在全省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65%以上,流动人口达到70%以上;青少年学生达到85%以上;羁押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达到85%以上,高危人群达到85%以上。人口流量较大的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等公共场所7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大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候机(车、船)室60%以上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9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的培训,省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的宣讲覆盖90%以上的县(市、区)。

2?有效干预措施覆盖当地70%以上的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所有县(市、区)开展100%安全套使用推广工作,各类高危人群的安全套使用率达到80%以上,性病年发病增长率低于10%。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达500人以上的县(市、区)建立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为40%以上符合条件的吸食阿片类毒品(主要指海洛因)成瘾者提供药物维持治疗。开展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地区为30%以上的静脉注射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控制在30%以下。

3?临床用血98%以上来自无偿献血。建立和实施采供血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输血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和执业资格制度,上岗人员全部接受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4?每个县(市、区)建立2-3个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为自愿接受咨询检测的人员提供免费的艾滋病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从事艾滋病防治的专业人员和检测人员100%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建成艾滋病综合监测体系和重点市(州)的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网络;建立分布合理的性病监测网络。

5?免费为所有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人提供抗病毒治疗或中医治疗;为80%以上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减免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费。

6?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孕妇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率达90%以上,对所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人员80%以上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

7?为所有艾滋孤儿、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子女免费提供九年义务教育;符合高中和普通高校入学条件的,实行跟踪救助。进一步完善以乡村、社区和家庭为主的艾滋病综合关怀机制,规范艾滋病防治“温馨家园”建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家庭及致孤人员的生活救助政策落实率达100%。

8?各市、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设置艾滋病防治专业科室,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80%以上、村医和卫生员5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到2010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1?在全省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5%以上,流动人口达到80%以上;青少年学生达到95%以上;羁押监管场所的被监管人员达到95%以上,高危人群达到95%以上。人口流量较大的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等公共场所9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大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候机(车、船)室80%以上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人全部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的培训,省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的宣讲覆盖所有县(市、区)。

2?有效干预措施覆盖当地90%以上的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各类高危人群的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地区为70%以上符合条件的吸食阿片类毒品(主要指海洛因)成瘾者提供药物维持治疗。开展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地区为50%以上的静脉注射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控制在20%以下。

3?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阻断艾滋病经采供血传播。每个县(市、区)建立1个性病规范诊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示范医疗卫生机构。

4?为90%以上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减免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费。

5?孕妇艾滋病病毒抗体免费筛查率达95%以上,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人员95%以上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

6?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90%以上、村医和卫生员7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防治策略和行动措施

(一)广泛宣传,普及防治知识。

1?加强大众媒体宣传教育。各有关部门和主要新闻媒体要制订宣传规划与工作计划,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知识和“四免一关怀”等政策宣传。省、市(州)主要报刊、电视台、电台每周至少刊播1次防治艾滋病、性病和宣传无偿献血知识的公益广告;各重点新闻网站开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栏目,及时更新宣传内容。省人民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每年组织1至2次集中采访报道,并在全省开展艾滋病防治新闻宣传评奖活动。

2?强化公共场所宣传教育。各市、州、县的主要路段、街头、广场、公园、商业区和旅游景区,要设置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知识户外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及公共交通工具,要设置宣传橱窗或放置宣传材料。宾馆、饭店、招待所和旅店要备有供顾客自取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娱乐服务场所和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要张贴防治艾滋病宣传画;影剧院要在影片和节目开始前,播放艾滋病防治科普宣传片或公益广告;青少年宫、文化馆等场所要结合日常工作,开展预防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

3?广泛开展社区宣传教育。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要采用宣传栏、墙报、墙体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定期更新宣传内容。墙体标语以行政村为单位不得少于5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至少开展2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有关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纳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内容,在农贸集市、节假日活动场所等群众集中的地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农业科技培训、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培训中要安排艾滋病防治等健康教育内容。

4?全面落实工作场所的宣传教育。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在工作场所开展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建筑、采矿等行业和大型工程建设单位,要将艾滋病防治政策及相关知识培训纳入职工岗位培训和行业安全教育,每年至少开展1次相关知识的专题教育。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为求职人员免费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

5?继续推进学校宣传教育。教育部门继续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中考和高考内容;普通中学、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要开设有关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课。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青年志愿者组织的作用,在校园内外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活动。各类中等以上学校要在校园内设置相对固定的艾滋病预防宣传栏,并结合新生体检和入学教育,向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

6?深化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全省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广泛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培训、咨询、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提供预防艾滋病传播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公安、司法行政机关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羁押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的教育内容,并在被监管人员中开展同伴教育。各级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要定期深入娱乐场所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发展同伴教育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大型建筑工地和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健康咨询门诊,开展艾滋病性病咨询服务。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性病门诊等要免费为求询者提供咨询和宣传材料。

(二)强化干预措施,遏制疫情蔓延。

1?完善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机制。各地要制订适合本地实际的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建立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信息收集和报告制度,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落实干预工作责任。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人员每年开展外展工作的时间不少于90个工作日。建立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2?遏制经性途径传播。加大推广使用安全套的工作力度,将工作重点拓宽至城乡结合部、民工聚集地和流动人员集中的场所,扩大干预措施的覆盖面。以各级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为主体,通过培训、外展和同伴教育等方式,落实目标人群干预措施。在规定的公共场所摆放安全套,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地点设置安全套自动发售装置。鼓励非政府组织开展安全套社会营销。

3?控制经注射吸毒传播。吸食阿片类毒品问题严重的地区,要加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建设,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的覆盖率,同时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抗病毒治疗、心理矫治和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工作,帮助接受治疗人员回归社会;未开设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地区要设置社区清洁针具交换点,减少艾滋病经注射吸毒传播。

4?严控家庭内传播。对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要建立档案,开展流行病学追踪调查,对其子女、配偶或性伴侣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并定期进行随访和体检,定期上门开展健康教育与生活技能培训。

5?阻断母婴传播。各地要发挥三级预防保健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和妇联组织的作用,提供有效、可行、便捷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对孕妇和接受婚前检查的人员,实行免费咨询和筛查。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免费提供相关咨询和检测、产前指导、营养指导等服务。卫生部门要指定安全分娩医院,负责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免费提供终止妊娠、药物预防、安全分娩、人工喂养奶粉等服务,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及子女进行定期监测。

(三)加强管理,确保血液安全。

1?大力推进无偿献血。各地要加大无偿献血宣传、组织工作力度,努力完成无偿献血、自愿无偿献血责任目标,保证血液源头安全。建立举报制度,开展打击非法采供血液(血浆)、组织他人出卖血液(血浆)或者制售血液制品的专项整治活动。

2?加强对采供血活动和血液制品生产的监管。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对血站、单采血浆站和血液制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制售行为。继续实行血液制品生产总量的控制,建立原料血浆采集、血液制品生产年度审核报告制度,加强对原料血浆的采集、收购和血液制品生产的监管。加强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艾滋病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逐步建立原料血浆投料前“检疫期”制度;血液制品生产必须采取有效的病毒去除或灭活措施,确保产品安全。

3?加强临床用血的管理。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加强血液检测,确保临床用血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达到100%。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要将科学用血纳入医师继续医学教育考核内容,建立、完善临床科学用血评价体系和监督处罚制度,严肃查处医疗卫生机构非法自采和自供临床用血。

4?严格控制医源性传播。在全省强制推广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强制推广使用自毁型注射器。加强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生产、流通、临床使用及使用后毁型、消毒、回收、销毁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制造、回收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行为,加强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防止医源性感染。完善安全防护制度,加强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避免和减少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发生。

(四)健全网络,加强疫情监测。

1?完善疫情监测网络。各地要进一步健全以疾控中心为龙头,以重点乡镇卫生院为依托,以医院、保健、婚检机构和羁押场所为网点的县、乡、点三级贯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管理规范、监控严密的疫情监测体系。分别按高、中、低流行地区设置高危人群综合监测点,开展行为学和血清学监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并按照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配置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不具备建立筛查实验室条件的,要设立检测点,开展快速检测。艾滋病检测、筛查任务较重和交通不便的市(州),要建立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抗病毒治疗任务较重的县(市、区)应具备辅助性T淋巴细胞检测能力,并逐步实现艾滋病病毒载量检测。加强对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健全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和年度考核。

2?推广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各县(市、区)要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建立2-3个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每个门诊要求有独立的咨询室,设立咨询电话,能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配备有健康教育设施和相关宣传材料。在疫情比较严重的乡(镇)设立咨询检测点,能提供咨询和快速诊断检测。各地要通过大众媒体和外展服务等多种方式开展自愿咨询检测的宣传与倡导,以促进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的开展。继续开展疫情主动监测,重点做好高危人群的主动监测,全省每年监测人数不少于15万人。

3?建立艾滋病常规检测制度。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公安、司法行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对羁押监管场所新入监人员中有高危行为者均要开展艾滋病免费筛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将手术前、输血前和分娩前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列入常规检测内容。性病诊疗机构负责对就诊的性病患者免费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征兵主管部门负责对应征入伍青年免费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出入境口岸要建立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监测点,对按规定必须检测的人员开展疫情监测。

4?加强艾滋病疫情信息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多部门间的艾滋病疫情监测检测信息合作与共享机制,定期汇总、分析艾滋病疫情监测信息。司法行政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要及时将本部门发现的艾滋病疫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五)提高能力,落实医疗救治措施。

1?健全和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各地要建立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导,以定点医院为依托,以“温馨家园”为网点,以家庭病床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双向转诊,服务规范,救治有效的医疗救治体系。各市、州、县卫生行政部门要成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专家组,负责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病人治疗方案的制订等;指定本辖区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负责重症病人的救治。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应有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负责门诊和家庭病床的医疗救治工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抗病毒治疗的管理。在艾滋病疫情较重的地区设置“温馨家园”,提高病人医疗与关怀服务的可及性。积极探索流动人口中的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模式,以满足不同艾滋病病人的治疗需要。继续组派省艾滋病专家队进行巡回医疗和技术指导。

2?进一步规范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对符合治疗条件者都要及时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国家确定的项目地区应为病人提供中医药治疗,努力提高救治效果。建立医生、病人和家属协同督导制度,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建立艾滋病病毒耐药性监测网络,开展新发感染人群艾滋病病毒耐药毒株的监测,为科学指导治疗和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制订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六)广泛动员,实施政府救助和社会关爱。

1?落实医疗救助措施。对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相关疾病治疗药物费给于适当减免。对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放宽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其费用列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医疗费用列入农村合作医疗支出范围。

2?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家庭的生活救助。将农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活困难家庭纳入全省农村特困人口救助范围,落实生活救助及医疗救助政策;将城镇符合低保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家庭纳入低保范围,落实生活补助及医疗政策;对生活特别困难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在押犯人和劳教人员的家属按属地管理原则,落实生活救助政策;死亡的艾滋病病人由当地政府负责安葬。

3?做好艾滋孤儿、孤老的救助安置工作。各地要建立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未成年子女和老人登记、上报和随访制度;鼓励亲属和社会收养或寄养、代养艾滋孤儿,无人收养或寄养、代养的艾滋孤儿,属城镇户口的应交由社会福利机构收养,属农村户口的应交由乡(镇)福利院收养;将艾滋孤老列入“五保”对象,实行集中或分散供养;免除艾滋孤儿、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子女九年义务教育期间的杂费和课本费,对符合高中、普通高校入学条件者,实行统一建档,跟踪救助,资助其完成学业。

4?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关怀、救助工作。完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家庭救助包保责任制,实行部门或企业“一对一帮扶”。对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由乡(镇)政府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支持其开展生产自救。要鼓励和培育非政府组织参加社区的艾滋病关怀护理和救助工作。在疫情较重地区,建立艾滋病互助小组,对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进行帮扶。将疫情较重的贫困村纳入省重点扶持范围,扶持其发展特色经济,改善交通、饮水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七)强化措施,降低性病发病率。

1?建立健全性病监测网络。结合疾病监测点和艾滋病监测哨点的建设,合理设置性病监测点,加强性病疫情监测和性病患病率等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加强性病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开展耐药监测,指导临床用药。

2?规范性病诊疗服务。加大性病诊疗市场的整顿力度,建设性病诊疗示范门诊,规范性病的诊疗咨询服务。在不具备实验室检测条件的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性病病征处理方法,提高性病诊疗服务的可及性。开展性病诊疗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相关医务人员艾滋病咨询及技巧的培训,并将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健康教育和安全套的推广使用列入性病门诊规范化服务的内容。

(八)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防治技术。

1?加强艾滋病防治科研。科技部门要会同卫生部门将艾滋病防治科研纳入优先领域,重点支持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提高综合监测、预警和干预能力;支持艾滋病临床救治研究,积极探索农村、城市社区及流动人口的抗病毒治疗模式;总结中医诊治规律,完善艾滋病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加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监测和督导管理,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和救治效果。

2?深化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在巩固和推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关怀与治疗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的研究,以减少新发感染、提高防治实效为目标,以普及防治知识、严格管理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为手段,不断扩展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示范效应。

3?加强与国际组织、友好国家和相关机构的合作,拓宽国际合作渠道,积极引进艾滋病防治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要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对外宣传,营造有利于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国际舆论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防治责任,健全科学管理机制。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本地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继续实行艾滋病防治工作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并纳入政府主要领导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层层签订艾滋病防治目标责任书,将防治任务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各市、州、县人民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要根据工作需要,定期研究解决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和团体共同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各市、州、县人民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建立例会、信息交流、调查研究制度,协调各成员单位全面履行防治艾滋病工作职责。政府及有关部门未依法履行领导、保障艾滋病防治工作职责,或者未采取艾滋病防治和救助措施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艾滋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坚持依法防治,强化卫生监督执法。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和《湖北省艾滋病防治暂行办法》,制订或完善本地、本部门配套政策和措施,依法规范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实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三)落实防治经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分级承担、多渠道筹资的长效经费投入机制。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继续按辖区人口人均不少于0?2元的标准,将艾滋病防治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长和防治工作的深入,逐步增加防治经费,确保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相关疾病治疗和救助工作的需要。各级政府要采取政府投入、社会捐赠等方式建立艾滋病救助专项资金,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庭的救助措施落到实处。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合作项目,争取社会各界的捐助。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大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统筹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防治能力。

1?加强对各级党政干部的培训。各级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要组织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在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开展巡回宣讲。将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策略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团校的培训课程,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政策与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培训率达到100%。

2?加强专业防治队伍建设。各市、州、县要建立艾滋病防治专业队伍和跨部门、多学科的艾滋病专家咨询组织。从事艾滋病防治的专业人员要实行准入制度,未经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合格者,不得从事艾滋病防治专业工作。村(居)委会要确定预防艾滋病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参与防治干预工作。要努力改善基层艾滋病防治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鼓励医疗卫生人员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

3?加强医疗卫生人员专业培训。在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及有关行业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对从事艾滋病性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以及公安干警等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专业培训。对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医务人员和公安干警进行艾滋病自我防护培训和上岗考核。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医学院校教育的继续教育内容。

4?加强青年志愿者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各级共青团组织和相关部门要加大青年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力度,稳定和壮大青年志愿者艾滋病防治宣传队伍。积极开展防治艾滋病青年志愿者骨干培训,提高志愿者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能力。广泛组织青年志愿者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队伍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和干预服务活动。

五、督导与评估

省人民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依据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下发的《行动计划》评估方案,制订我省《行动计划》中期和终期评估方案,进一步细化内容、标准和程序,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实施。每年要在全省范围内定期组织艾滋病综合目标管理督导考评,并结合不定期的专项督查和检查,定期进行工作进度和效果的科学考核及评估,并在全省公布考核结果,严格实行奖惩兑现。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评估指标和方案并组织实施,每年至少组织两次综合目标管理督导检查,严格进行评估,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要继续实行艾滋病防治工作月报表制度,定期通报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省人民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按年度向工作委员会主任报告工作,并实行不定期述职制度。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和工作职责,制订本系统的督导评估方案,并对本系统工作落实情况适时开展督导评估。

篇6:理学院2006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理学院在校党政的领导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评优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工作。

一、2006理学院工作十大亮点

1.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评建” 工作取得明显实效,较好的完成了 “大学物理实验室”、“数学实验室”与“力学实验室”的完善与新建工作,改善了基础教学的办学条件;

2.进行了以“绩点考核” 为主的岗位聘任改革;

3.科研论文130篇, 其中SCI 51篇,EI 14篇;SCI论文数连续三年超过40篇;占全校SCI论文数约25%;

4.06年在研的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有11项,973子项目1项,1项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其中约80%为纵向项目,科研到校经费148万;

5.成功举办“2006年长三角偏微分方程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60人次;

6.青年教师培养取得较好成绩,青年教师王勤获得“新世纪” 优秀人才项目,在研的“新世纪” 优秀人才项目达两项;

7.新批教育部“十一五” 规划教材建设项目两项;

8.理学院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3%,落实率为80%,考研率21%,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质量和薪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全校44个专业中,应用物理排名第九,数学与应用数学排名二十; 9.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100%参加,取得美国数学建模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二等奖、上海市一等奖等各级奖项20多人次; 10.与英国 “Strathclyde”大学正式签署了校际间合作办学的协议,拓宽了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途径。

二、2006年理学院工作主要业绩

1.队伍和学科建设

1)学院专门召开了学科建设研讨会,“等离子体物理”博士点申报建设获得学校立项,“应用数学”、“等离子体物理”博士点申报材料的梳

理工作已经完成,基本情况良好,正在查漏补缺,抓紧各项工作的进行;硕士点申报材料的梳理工作正在进行;

2)经过几年的引进培养,教师队伍层次进一步提高。今年又引进6名

博士年青教师,一名硕士专职辅导员,学院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达到44%;

3)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新获一项“新世纪”优秀人才计

划,累计两项;新获一项“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项目;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奖一项,数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1项;

4)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光电子技术科学本科专业招收新生60名,应用

数学本科(计算、统计)与英国Strathclyde大学的联合办学协议正式签署,拓宽了培养渠道;学院新生人数达270人;

5)聘请了等离子体物理学家、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李定,埃及著名高能物理学家El-Naschie教授为校顾问教授,上海技术物理所“百人计划”学者陈效双、科磊半导体设备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施嘉诺、美国“March Plasma”公司赵建刚为院兼职教授或教师,加强了学院对外的联系和学术交流,为进一步提高学院的影响与地位发挥了积极作用。

2.教学与本科教学评估

1)圆满完成学校投入的250万元设备计划,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力学

实验室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完成40万数学实验室建设并马上投入使用。实现了研究性实验、先进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突破。

2)03、04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参加比例达到100%。物理系19位老师开

设了45个实验研究项目。数学专业主要是以数模竞赛的形式参加,有近20个人次分别获得了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上海市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项3项。何国兴老师获得上海市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励;我校获得数学建模竞赛“上海市优秀组织奖”。

3)加强实验教材建设的组织与规划,加强实验教材建设的系统性,特别是

对专业课讲义、实验课讲义、实验指导书、演示实验、辅导教材的编写,并通过建立教改立项资助。获得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立项两项;

4)顺利完成占全校约15%课堂教学工作量的数、理、力公共课程的教学任

务本院三个本科,教师评教优良率达到%;本科新生入学270人;

5)积极开展专业课程改革建设工作。顺利完成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评

估工作;

6)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规范教学管理、保障教学质量的一项主要措施。

3.科研工作

1)发表论文130篇, 其中SCI 51篇,EI 14篇,ISTP 3篇,SCI论文发表数

占全校25%左右,连续三年SCI论文发表数超过40篇;

2)新获得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型专利1项。国外出版英文

专著1本(部分章节);

3)总经费约148万,其中纵向项目经费116万,横向经费32万,在研的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1项,新获横向项目10项;

4)数学系成功主办“2006年长三角偏微分方程学术研讨会”,邀请校外专

家来我校讲学达60多人次,有效的加强了与校外的学术交流。

4.党建与文明单位建设工作

1)学院领导班子建设工作,学院领导班子定期集体学习“中心组学习材料”,坚持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和以学生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学校教学评建,文明单位建设等重大事件中,全面准确、高效地贯彻学校各项决定和工作部署。

2)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投入精力,注意改革,尤其是在上半年的岗位

聘任中,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修订聘任方法,推行了“绩点考核”的岗位聘任改革,促进了教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的思想的转变;

3)领导班子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找教职工交换思想。

逐步推进学院内涵建设工作;

4)注重“党建”工作研究,成功申报并完成一项“党建”课题——高校院(系)

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内容、途径、方法的研究,并加强实践,建立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工作的长效机制,定期召开总支会议,就学院工作与动向情况等进行讨论,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管理意识明显增强。

5)组织全体党员和部分教职工参观东海大桥、洋山深水港,学习弘扬“洋山

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极大地提高全院教职工的奉献精神,为“评建”工作的胜利完成谱写了新章。

5.学生工作

1)以内涵建设为中心,完善辅导员队伍的岗位设置和考核管理机制,基本

完成的辅导员的配备,年龄层次合理,专兼职比例恰当,保证了学生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并对专职辅导员设定岗位,制定专兼职岗位职责和考核条例,重视对兼职辅导员的管理、培训和考核,为今后的职业化的打好基础

1)以迎评促建为契机,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如“创优良学风,我为

迎评做贡献”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遵守课堂文明规范;召开了由院系领导、教授、辅导员和学生骨干出席的教学工作会议暨学风研讨会; 迎评估,创优秀主题班会;成立学风督导队;建立优良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从新生入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培养,到二三年级的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到毕业班实践能力及技能的培养,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各专业安排了晚自习教室,方便开展学习讨论和沙龙活动。创优良学风,营造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

2)充分重视征兵工作,作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今年有四个学生报名参军,一名光荣入伍;

3)在学院专业老师的大力支持和辛勤指导下,在全院同学的广泛参与下,理学院的课外科技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其中03、04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参加比例达到100%。今年有近20个人次分别获得了全国二等、上海市一等、二等、三等多项奖项。课外科技活动使同学们对课内学习的知识转化成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让大家自觉利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实践中改变了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拓展了知识面,增进了对科技前沿课题的了解,进一步加强了学科学习的兴趣。

4)重视就业工作,在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开拓市场,就业指

导,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督促,提供个性化指导,市场调研,学生专业培养和就业的整体规划指导等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2006年共有131位学生按时毕业,一次就业率为93%,落实率为80%。毕业生就业质量和薪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全校44个专业中,应用物理排名第九,数学与应用数学排名二十。特别是应用物理专业,在市场供需比仅为1:0.5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结果来之不易。2007年的就业工作早已拉开序幕,学院邀请了校部处领导召开2007年毕业生工作研讨会,目前已经完成了学业情况和就业意向的摸底调查、推荐表的制作、学籍卡的发放、个人简历制作、毕业生信息发布等多项工作,很多毕业生已经开始应聘和面试。同时学院及各系将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全体教职工为学生就业多做贡献。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需要加强博士点申报建设工作,在大师级的人才引进培养、科研项目申

报、有显示度成果、对外宣传影响方面多下工夫;

2)需要不断提高数理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名师培养、精品课程

建设、教材建设与教改方面下工夫;

3)需要完善进行岗位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发挥与调动院班子与

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

4)需要加强专业建设工作,增强专业竞争力;

5)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与实践环节建设,争取大学物理示范实验室建

上一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与实施(北京课改版二年级教学设计)下一篇:国庆期间消防安保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