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情书影评

2024-05-25

电子情书影评(通用7篇)

篇1:电子情书影评

Movie review of “You’ve got mail”

The film is about the love between the hero and the heroine in virtual and reality.In the beginning of the film, they send electronic letters to each other for offsetting the emptiness in their daily lives, they talk about happiness and sadness about themselves.But in reality, they are opponent in the business circles and they always sneer at each other upon the media.The hero opens a small profits but quick turnover bookstore company beside the heroine’s bookstore which is running out of business.And a mouth later, the heroine’s bookstore was closed...However, to our joy, they finally wind up with each other.The hero who names Tom Hanks has acted the leading role in the movie “Forrest Gump” and the movie “The Terminal”, and he also starred in the movie “sleepless in Seattle” together with the heroine Meg Ryan in “You’ve got mail”.From these movies, we can obviously find the growth of Tom Hanks, and we can easily be attracted by his excellent performance.Furthermore, we think Tom Hanks and Meg Ryan are not only well matched in the movies, but also out of the movies.Nowadays, we come into the world of Internet.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becomes more and more quick and convenient.We can use MSN, QQ and some other chat tools to connect our relatives and friends.Internet makes the world become smaller and smalle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becomes closer and closer.Maybe it is easier

for us to open up our minds in the Internet, we can’t see our relatives or friends, but our communication on the Internet can bring us together to truly feel the existing of each other.Sometimes people make friends on the Internet, even fa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on the Internet.Maybe some of them wind up with each other in the end, but actually, Internet is virtual, there are many cheaters on it.When we make friends on it, we should be careful and we must learn to protect ourselves.The network is like a double-edged sword, which activates us on the one hand, and puzzles us on the other hand.We should know how to distinguish it and make best use of it.Mavis

篇2:电子情书影评

《情书》是一部镜头感极为干净的电影,柔和的光线,细腻的情节,樱花般淡淡的氛围,有着少年时代特有的青涩和纯真。一份停留在过去的情感,错过了清晰的表白,也就成了一种唯美的遗憾。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么是否一切还可以重来。如果在等待爱情的这一场盛宴里,他还在,也足够勇敢。她已懂,也足够清楚。那么,是否镜头里不再是对往昔的回溯,因为没有了现在,也谈不及将来,一切的一切就只剩下了回忆。还来不及说出口,还来不及挽留,还未来得及上演,便已匆匆落幕。

影片中,一段不为人知的感情在渡边博子那封“你好吗,我很好”的以为永远也不会被收不到的信件中展开。或许真的是命运不忍心让这份纯真洁净的感情再被时间遗忘,女藤井树,有着与他同名同姓的女子,收到了这份莫名的信件。以后的一切故事,在一个深爱藤井树的女人和被藤井树深爱的女人之间一一呈现。再渡边博子的请求下,女藤井树回忆了与男藤井树的点点滴滴。当记忆开始复苏,往昔被逐渐剥落,蓦然之间才发现,时间深处,居然有一段如此曲折宛转的心意存在。

两个同名同姓的人同班,一男一女,有了令人太多遐想的空间。的确,也是如此。当有人在黑板上写下藤井树-藤井树时,他为她打了那个人。她不懂他的气愤,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或许女藤井树认为他的生气只是因为这个恶劣的玩笑。但我们是否可以猜测,他的生气只是因为不想有人亵渎了他心中的秘密情感。他们被发错了英语试卷,她在车棚等他。一整天,或许不是他没有发现,只是想有一个被她靠近的机会。深情的男子,就像一棵沉默的树,在他身旁走过的千千万万人之中,他只等待属于他的唯一。

他们共同担任图书管理员,但他从来不去工作,只是在很少有人借的书上写很多很多的“藤井树”她以为他写的事他的名字,但他写的是她的名字。电影最后,当一切都已明白,女藤井树看到书卡背后她的画像,当年他为她画的画像,被隐藏在图书馆,连同他自己的感情。

古典感的爱,在静默中没有任何声响和要求的存在,暗中点燃的小小火焰,只用来温暖自己的灵魂,照亮对方的眼睛,而洁净的爱,它也许会有盲目,创伤,但一定不会有任何功利性仿佛只是为了信仰而存在。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是默默地守护着爱,明亮光泽于心,从不透露的表情,像清凉泉水,静水流深。

最后一次的见面,是男藤井树让女藤井树还一本书《追忆似水年华》,他没有说要转学离开,当女藤井树接过书的刹那,是否感觉到他指尖的苍凉。

他寂寞而又坦然的走向离别的感情。

以至于多年后,他遇见了和藤井树容貌极为相似的渡边博子。他说:“你相信一见钟情吗?”这世间或许本没有一见钟情,只因为你心中有了情,所以只需一见,便点燃了你压抑于心的所有回忆与爱恋。他爱的不过是那个和他同名同姓的女子。而渡边博子在一切真相大白之后问:“这就是你对我一见钟情的理由吗?”尽管他已永远不会回答这个问题。

在这一场还未盛开的唯美凄凉的爱情之中,渡边博子究竟成了谁?但不管怎样,这样一个忧郁而又深情的男子是值得被爱的。

我们都有过这样单纯的学生时代,与影片中一样的,自行车停车处,图书馆还有单车上的我们,在年龄的掩护下,我们笑得肆无忌惮,刻意忽略了心中蕴育

德淡淡情感,却像藤蔓一样在心中缱绻缠绕。

在藤井树坠崖的瞬间,看不见他的影,但是却飘来了《青色珊瑚礁》的曲子,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他唱的那首歌是为了谁,有时在想着谁呢。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从头至尾,属于一个人的爱情,连思念与回忆都是不为人知的秘密。

影片中没有华丽的阵容,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正是这种淡淡的感觉给人一种揪心,感慨和无奈。张爱玲说:“人生有时候总是很讽刺,一转身可能就是一世。”如果早已知道结局,那么当初特立独行却又心意执著的藤井树是否会选择说出口,那份纠结于灵魂的爱恋。

寂寞的眷恋和想念一个人,就像留恋我们无可言喻的生之欢喜和苍凉,有时候想念到连静静地呼吸都感觉倒是一种痛。

是不是当初藤井树离开的刹那,以为会忘却,可是时间的齿轮碾过,还是清晰地看到了少年时代爱情的印迹。有些东西沉淀在你的记忆力,并不是以一种过去的名义存在,而是存活于你的灵魂之中,在生活的气息中,我们几不可闻的过去,成为压于心底最深的回忆。

爱情或许并不是只能用完美来释义,令人遗憾的爱情未必不是一种美丽。就像泪流满面的渡边博子对着白雪皑皑的群山问:你好吗?我很好。爱情的世界里或许不仅仅只有两个男女主角而已。

篇3:百年情书影评

听到这个名字,我很疑惑,为什么党校要给我们看一部关于男女情感的电影,而不是一部介绍党史和党的伟大历史人物的电影。慢慢地把电影看下去,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百年情书》正是一部纪念辛亥革命中的广州起义的电影。它取材于“花岗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烈士殉难前亲笔书写的两封遗书“与妻书”与“禀父书”。影片以林觉民烈士从1905年至1911年期间的革命活动,与广州起义最后三天时间所发生事件为主要内容,讲述了清末社会动荡之时,年轻有为、才气过人的林觉民与大家闺秀陈意映完婚后,一直过着快乐的生活。然而,重遇几位好朋友后,林觉民那种追求自由,敢于革命的豪情不断增强,逐步走向革命的战火,原本稳定的家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面对丈夫的离开,革命的到来,身为中国传统女性的陈意映选择站在丈夫背后,默默的支持丈夫的决定。

广州起义是辛亥革命中的一部分,虽然失败了,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许许多多年轻有为的烈士的勇猛与坚定;看到的是烈士们明确的目标与伟大的志向;看到的是烈士们那种为了全天下人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幸福,毅然离开家人,冲向革命,追求自由的勇气与决心。

影片中最感人的是,林觉民赴死之前,强忍泪水地给陈意映写了一封信,这就是震撼了许许多多人的《与妻书》。林觉民的情书也是绝命书。这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动容的一份情书了: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简短的书信内容饱含着深情。林觉民与陈意映之间的感情不是普通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一种在国家危机面前那种伟大无私的奉献。在国家危难面前,林觉民不局限于稳定幸福的生活,毅然选择离开家人远赴日本参加革命;面对清政府的腐败,外国的侵略,林觉民不断的带领着许多人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社会奋斗;看着丈夫为国不顾风险,陈意映没有阻拦,而是带着孩子默默地守着,等着,盼望着丈夫的平安,期待着丈夫的归来~~~

篇4:《情书》影评

《情书》日本式的优雅与委婉常给人一种心灵上的震慑美,电影人以精微的创作力和感受性,使得他们的作品在模仿之中,更具有独立的诗性追求。无常、宿命、极端美学常常是日本电影中最为鲜明的基调,然而《情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并没有过多地展现这种淋漓的残酷之美,而是将“悲哀即美”的日本式美学观念诠释得淋漓尽致。

可遇与可求之间,只在太过年少的时地看来,才仿佛隔着沧海桑田。偏偏又是年少,才会为一束日光、一盏窗台、一级台阶的微凉而哽咽。谁又能想到,这哽咽竟能这样顽强地蹒跚过岁月,恍恍惚惚,清浊相间,一点一点凿穿世间最顽冥的时间之石。

直至透亮透亮,凝成哀而不伤的痕。

许多人看《情书》,许多人写《情书》,一遍一遍地不厌其烦地梳理着年少的记忆,回味着爱的博大与徒劳。也许只有到了可以追忆的时候,爱才称其为爱。渡边博子因为强烈的思念而去寻找死去恋人青年时代的记忆,导演给予她的镜头色调总是暗暗的,与女藤井树的温暖色调对比,悲悯之心显而易见。从影片一开始的雪中祭奠,到渡边博子压抑、内敛的脸部特写,感觉整个故事都笼罩着死亡的阴影。

死亡是未知,是无助,是伤痛。渡边博子静静地躺在浩瀚的雪地中凝住呼吸,她试图通过这种亲近死亡的方式缓解两年以来的孤独感,试图走出这段无果的爱情企盼。深情的女子,像沉默的雪,绵延浩瀚。在她的眼神中,投影的不仅仅是她无措的命运感,更有她企盼能够互通情感的对话世界。

情书,是最为古典的传情方式。它不需要直面,不需要声音;承载着等待、承

载着希望;是自我叙述,也是一种自我认识。

生者或许是出于对自己的安慰,向她所认为的天国写了一封信:“你好吗?我很好。”或许只是想对死者报一声平安,但毕竟生者仍是要活在这个世界的,痛苦也好快乐也罢,终究也是要让自己快乐起来的。

平淡天真的故事与想法,与现实生活总是有所偏差。

于是,这场特殊的对话就这样开始,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连接者仍是藤井树。生者固执的以为他就是死者藤井树,死者也清楚地知道这是他的初恋藤井树。

对话的开始与结束其实都是在大家的预料之中,秋杨的冲动让博子清醒地认识到这个藤井树是她,其实秋杨是希望博子能清醒,因为他早已在死者面前许下了承诺,希望承担死者所应承担的一切。而让那过去的,死去的都成为历史的唯一途径,就是让美好的一切都被破坏。于是,有了从神户到小樽的一次经历。或许,对于博子而言,这是错误的经历。

尽管,只是匆匆一面,尽管,博子也只是在怀疑,但是,对话又重新开始,而这一次,是博子和她的初恋藤井树之间的对话。

对话开始也是回忆开始

藤井树的初恋——藤井树

我想,除了生与死的对话以外,这段美好的初恋也是岩井俊二想要表达的。这一切只不过是一种说不出的冲动和失落,是不惜用任何拙劣的方式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和彼此之间的恶作剧,在用特殊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意,而两个人也在这种特殊的关系中自得其乐。

图书馆的借书卡上——藤井树?

是他还是她?

答案其实早已经在我们的心里。

爷爷的解释也许是最好的:一定是能够做到的,就像院子中每一颗他亲手种下的树。

重新回到那座山,博子站在一片空旷的雪野上,不停地对着远山呼唤:“你好吗?我很好!”,这个时候,随着她泪水的涌出,随着她如孩子般的抽泣,我们已经有理由相信,博子终于获得了解脱,“情结”往往就是这样,越是想躲就越是被缠绕,而只有主动去解,才有机会打开。

是图书馆的那本《追忆似水流年》,还是那借书卡

背面——藤井树的肖像 也许只有眼泪了吧,此时此刻,难以言表。同时,也有笑容,因为有自省和惊喜。体验爱是幸福的,明白被爱也是幸福的,但是,当你明白了这一切,却已是人鬼殊途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是女藤井树的回忆让博子终于走出了自我情感的深渊,也是博子让藤井树了解到从未深究过的记忆中的自己。彼此照亮却从未相逢,似乎没有人为她们遗憾。她们已然融为了一体,成为爱与记忆的象征。

篇5:《情书》影评分析

东方式的电影构思——由日本影片《情书》引发的思考

近年来,被日本电影评论界称为“日本新电影的旗手”的岩井俊二引起世人瞩目。特别是1995年他的爱情影片《情书》,不仅在日本引起了空前的轰动,而且获得了东南亚乃至欧美的好评。在同年的横滨电影节上,一举夺得了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两项大奖。

影片《情书》的魅力何在?岩井俊二自己说他只不过是在影片中加入了许多个人化的东西。所谓“个人化”,我以为既是他的个人艺术风格,也是民族心理、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东方式的电影艺术构思。本文拟从《情书》的结构方式、情感表达和人生感情三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细密的蒙太奇结构

在世界各国的许许多多爱情影片中,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故事早已司空见惯,形形色色。有的直率倾情,有的明争暗斗,有的成人之美,有的夺人所爱,或悲或喜,亦悲亦喜,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故事尽管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其中的共同点是:铺陈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历程。然而,岩井俊二的《情书》却独辟蹊径,在众多爱情影片中脱颖而出。其实,严格地说,《情书》算不上爱情片,因为影片中三个男女主人公都没有真正相爱过,所谓“情书”也不是其中一对男女主人公互诉衷肠的书信,而是通过两个女孩之间的通信唤起回忆的媒介。那么,《情书》用什么打动了不同国界的千百万观众呢?这正是岩井俊二东方式电影构思的秘密所在。

《情书》的叙事文本很简单:处于青春萌动期的男中学生藤井树深深地暗恋着与自己同姓同名的女孩藤井树。尽管他这种纯真的感情很强烈、很执着,但却始终不曾向她表白过,只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以恶作剧的形式透露出一丝丝内心的隐秘。而女藤井树全然未觉,根本感受不到他的爱恋。中学未毕业,男藤井树内心埋藏着那种青春的暗恋情愫转学来到了另一座城市,认识了另一个叫博子的女孩。博子的相貌、气质与女藤井树几乎一模一样,于是,男藤井树便把对女藤井树的爱恋倾注在博子身上。后来,男藤井树在一次爬山中,意外坠山身亡。

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如果采用一般的结构模式,完全可以衍化成一部曲折生动但毫无特色的爱情片。然而,岩井俊二的独特而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特意舍弃了三个男女主人公之间爱情的是是非非、悲欢离合,而把笔墨集中在对往事的追寻和回忆上,形成了《情书》错综复杂的电影结构文本。

影片情节发展以博子探寻男友藤井树的爱情真相作为推动力,引发了另一女主人公藤井树的回忆;再以女藤井树的回忆作为次动力,不断推进博子的情感转变,从而共同完成两个女孩子情感蜕变的过程。

时空层面。在现实时空中的情节采用外视角的形式,按照编导者的理性思维和情绪变化,表现两个女主人公在共同寻找“情书”之谜的答案过程中,由于某些外在因素的联结,致使两者或贴近,或远离,或若即若离。在回忆时空中的叙事则采用内视角形式,情节的进展完全遵循男女主人公的心理逻辑和行为规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情书》结构中的现实与回忆两个层面里至少有四组不同时空的人物行动线,编导者能使它们互为因果、互作经纬、交错递进,细针密线地编织起来,做到了天衣无缝,精妙之至。这正是日本人细致入微的思维方式在电影结构中的体现。由此,我不禁联想到中国戏剧家李渔所说的话:“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可见,中国戏剧结构的美学原则与日本导演岩井俊二在电影蒙太奇结构中的美学实践相映成趣,异曲同工,是纯粹东方式的审美意识。

二、细腻而哀婉的情感表达

影片《情书》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在优美抒情中蕴含的淡淡哀伤,这正是日本民族特有的情感表达。这种民族情感的形成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在世界各国中,日本无疑是种族构成纯粹、文化同质性高的民族之一。它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凝塑了日本人那种心理敏感细腻的内倾型性格。环海的地缘,狭窄的国土,曲折的海岸线,形成了日本湿润的气候。因此,有学者称日本文化为“湿气文化”。它与内倾型性格相结合,使日本人更倾慕清净、素雅,从而崇尚“清明心”、“心情道德”的执着和坚韧。这种民族情感在岩井俊二的《情书》中格外浓郁绵长。影片一开始,博子扫墓对男藤井树寄托无限哀思,归来后偶然发现藤井树的地址,潜意识中恍惚觉得男藤井树并没有死,于是萌生写信的念头。信发出去了,她本无意收到回信,然而,意外的回信来了。原来,身处异地的女藤井树患感冒在家休息,收到博子莫名其妙的一封信,出于好奇便回了信。从此,两个女主人公频繁地书信往来,唤起了双方一连串的回忆。博子在对秋叶的恋情中时时感到愧疚于男藤井树,这种心理的羁绊,感情的不自由,使她陷入矛盾痛苦中。于是,促使她探寻回信“真相”的愿望更加强烈、更加执着。与此同时,女藤井树在医院等候就诊时,脑海里竟然闪现出中学时代男藤井树倚窗读书时的模样。这表明,在她的内心深处仍然珍藏着美好纯真的往事。特别是在博子决意前往女藤树处了解真相时,不巧没有见到。当汽车司机无意中道出博子与女藤井树长得非常相像时,博子才恍然大悟,情节也随之发生突转,过渡到博子重新探寻男藤井树爱情真相的阶段。这里,编导精心设计了一个景深镜头,景深处是骑着单车的女藤井树缓缓前行,处于动势,成为画面中引人注目的活跃因素;而前景是伫足沉思的博子,处于静势,一动一静,形成鲜明的对比,把双方寻找和期待的心情突现出来。当女藤井树擦肩而过时,博子脱口叫出她的名字,画面定格在女藤井树回头张望寻找的情景上。但转瞬间,她专注寻找的目光便被川流不息的人群所遮掩,淹没在茫茫人海中。两个痴情而执着的女孩遗憾地失之交臂。从而她们又开始了难忘而又略带哀伤的回忆。女藤井树在回忆中,把开学、选举、值日、男藤井树在书卡上写名字、用自行车发电对考卷、运动会上为男藤井树拍照等等点点滴滴的往事串联起来,深切地感受到了男藤井树对她纯真的爱恋,她也逐渐意识到这种幼稚而美好的感情将是她弥足珍贵的财富,并使她从对父亲死亡的恐惧中挣脱出来。而博子则从回忆中真正地清醒过来:自己竟是男藤井树初恋对象的替代品。于是,她从痛苦的缅怀和思考中挣脱出来,勇敢地面对现实,接受了秋叶的爱。但她对男藤井树的那一段挚爱仍然难以割舍,于是在秋叶的鼓励下,当太阳冉冉升起时,博子面对皑皑无垠的茫茫雪原一遍又一遍地哭喊着:“你好吗?”以此来倾吐对男藤井树的思恋和哀伤。此时,躺在病床上的女藤井树也一遍又一遍地自语似回答:“我很好。你好吗?”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两个女孩共同的心声。呼唤着男藤井树呼唤着彼此,也深切地呼唤着自我。至此,她们完成了漫长而艰辛的感情蜕变和升华,由“过去”的我过渡到“现在”的我,并预示着超越自己情感的“永恒”。

之所以较具体地复述影片中的这些情节、细节,意在说明岩井俊二如此这般地表现人物心灵的敏锐和情感的细腻,正是影片看似平淡如水实则动人心魄的魅力所在,也是日本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这在西方的影片中是难以见到的。

博子不惜一切地顽强追溯,探寻男藤井树的爱情真相,女藤井树对昔日暗恋情人的淡淡回忆,不正是追求感情的“纯”与“真”?不正是表现了向往理想中的美好事物的执着精神吗?不正是日本民族格外崇尚的“清明心”、“心情道德”的形象表达吗?如果把追求真情的执着精神置于当今商品社会的大背景下,不难发现编导者努力寻找和赞扬一种超越物质利益诱惑、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真诚感情。因此,可以说《情书》中细腻的哀婉的情感是对今天金钱物欲的间接否定和批判。

三、方式的人生感悟

樱花之所以成为日本的国花,民族之花,是因为细腻的日本人以敏锐的心灵触角从樱花“开得适时,谢得利落”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壮烈中相伴着伤感。在日本茶道中“一期一会”的观念,实际上就是人生“转瞬即逝”的“无常”观的体现。因此,大家极为珍视有限的生命,珍视生活中的第一次机缘。这种把自己和对象同一化,与对象产生一种共感,或者可以说在对象中发现自己、观照自己,是一种无常美感和无常哀感的调和。日本人正是从这种哀愁的艺术哲学中感悟世界、感悟人生,以达到“闲寂”或“寂”的人生境界。

樱花性格、茶道精神浸透在《情书》的整体艺术构思里,表现出岩井俊二的东方式艺术风格。男藤井树英年早逝,他带着与女藤井树的一段暗恋的情缘去了,带着一段把博子当作女藤井树的替身而又无法表白的痴情去了;女藤井树把男藤井树这段纯真的爱恋情愫深深地留在自己的记忆里;博子在明了男藤井树把自己当作女藤井树的替身之后,虽然感到若有所失,但她与男藤井树的那一段纯洁的恋情,却是铭刻一生的感情经历…这不正如同樱花一般开得灿烂,而又谢得令人哀伤吗?这不正是他和她们年青的生命里难得的“一期一会”吗?他和她们的这一段美好的情感经历将成为女藤井树和博子一生中永久的怀恋。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体现在这一段又一段的情感历程中。他们追求感情的纯真、理想的情操、境界的美好……正是深切的生命体验、人生感悟。

岩井俊二在《情书》里,表面上似乎没有阐释什么哲理,然而,那一段段淡淡的回忆,充满淡淡的哀伤,更值得珍惜,更值得怀恋,人生的况味正在于此。

篇6:电子情书影评

正如其名,可以看出这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电影,这是作为国产电影亘古不变的题材之一,也是非常擅长的。

爱情这个元素已经几乎贯穿于中国的所有类型电影,就连鬼神题材也逃不脱,可能唯有动漫不受其害吧,然而国产的动漫只能属于动画范畴,这个有点尴尬。爱情本来就是美好神圣的东西,我在这并不是批判她,而更多的国产却生搬硬套,只是一些给观众提供一些审美效果,只是我觉得,好的电影不只是“养眼”,那些触碰心底的东西才可以决定影片的价值和高度。

电影讲述的是以赌场为家的澳门少女姣爷,遇上洛杉矶房产经纪人的大牛,千百次错过,终换来一见钟情的故事。姣爷这为女主由于父亲嗜赌,移民澳门,才滋生了这么一位心理善良单纯却以赌场为家的畸形个体,她分别与学霸、富豪和诗人展开一段段无果的爱情,在爱情面前每每受到伤害却依旧像飞蛾扑向火,可以被男人的才情和财情折服,不惜心甘情愿的丧失自己的肉体和灵魂。房产经纪人的大牛是一位闯荡江湖多年,社会中求生存而在算计中的男人,为了得到在洛杉矶生活的一对华裔老人的房屋借机接近老人,由于对中国古诗词文化颇为精通,再加上能言善道,意外赢得了性格古怪但饱读诗书的老爷爷的信任。阴谋被暴露后的丑行丑态,产生“小人”这一形象。

姣爷和大牛因一本《查令十字街84号》牵起奇妙的情缘,于是笼罩着罗曼蒂克光环的书信让两颗漂浮在大洋彼岸的心灵得到感化,通过书信这种古典媒介传达各自的心情和生活中的坎坷遭遇,彼此身处其外情藏其中的指引对方,让两颗心灵得以寄托和依靠,书信把他们的心拉的更近,像无形的红绳把心紧紧缚在一起,最终两人艰苦寻觅,穿越大半个地球,在书店的一角落相遇,从此以后彼此生活忠贞,不在算计,充满了幸福和喜悦。

纵观一看,整个电影一条主线引领前行,多条支线协同推进,貌似条理清晰,加上华丽的表面,应该是一部好的作品。

可我不解的是,剧中时时不知不觉冒出一个新人,还没等观众缓过神来,这个人有神秘消失,又出现下一个这样人续写剧情,来来回回被娇爷的三个恋人、冲突母子和年迈夫妇弄得焦头烂额、头昏脑涨,晕晕乎乎不知这到底在写什么,这杂糅支线有的惶惶而过,有的也还有点情调,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触动心灵,感人至深,相比这强行推动的主线有点喧宾夺主的意味,这也就算了。最蹊跷的是,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相遇更是不敢言说,表面看起来接近生活,细细一看嘛!他们相遇似乎比许仙白蛇的相遇还神奇,深处异处苟延残喘过完半辈子的熟男熟女,通过一本书的碰撞,来回书信的倾诉打开彼此心扉,过往的污秽的生活,只在相遇以后,就不复存在,而是真心相爱,以诚相待。

剧中似乎以嬗变的男人做背景布,而贪婪世故的女人只是却那么一个微笑和一个拥抱,让其忠贞,这种神奇的灵魂塑造可谓巧夺天工,故事能够慢慢推动其缘由是编剧手中神奇的笔,而非人性大爱。很明显的纯属虚构,可这么多年来,我所遇见所有写作,都要求不要虚构,要真情实感,难道真实的社会情况只是虚构么?走出学校牢笼的编剧们就可以为所欲为,瞎编乱造,不在惧怕“老师”的想法,作为“老师”的观众也是很给力的,大声较好,这也许就是被骗了还笑呵呵帮着数钱的人们吧。而结果只提供一时视觉效果,不久之后便消失在历史的废墟之中。这部剧是部纯爱电影,对他们的相爱之路也是套路,类似电影很多,很多结果都能被猜到,似乎有些平庸,对于爱情也只是表面效果。世间有多少的相逢和分离,诞生了多少的真爱,有神话中的牛郎织女、白蛇许仙,现实中的梁祝,这些古老爱情,都成为佳话,身边的真爱也是数不胜数,经常都可以看到一对老夫妇依附陪伴在街边散步,这是多么感人的画面,这些可以打动人心的莫过于纯粹。看到剧中某个瞬间,也曾把我打动,那段老夫妇礼堂对白不禁让我想起“连就连。你我相约定百年,谁若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那是我也多么希望有这一刻,世界是自己的,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的陪伴最心安。

篇7:《电子情书》中英文台词

Joe: Kathleen Kelly,hello.This is a coincidence.Would you mind if I sat down?

乔:凯瑟琳。凯丽,你好。真巧。我坐一坐可以吗?

Kathleen: Yes,yes,I would.Actually I‘m expecting someone.Thanks.凯瑟琳:不可以,真的不可以。其实我在等人。谢谢。

Joe: Pride and Prejudice.乔:《傲慢与偏见》。

Kathleen: Do you mind?

凯瑟琳:不可以吗?

Joe: I bet you read that book every year.I bet you just love that Mr.Darcy and your sentimental heart just beats wildly at the thought that he and,well,you know whatever her name is,are truly honestly going to end up together.乔:我敢说这本书你每年都要读。我敢说你一定爱上了那位达西先生,你善感的心灵一想起他就狂跳不已,还有,那个你知道叫什么名字的,最终和他真诚地走到了一起。

Waiter: Can I get you something?

侍者:你要点什么吗?

Kathleen: No,no,he‘s not staying.凯瑟琳:不,不,他马上走。

Joe: Mochachino,decaf,non-fat.乔:穆哈咖啡,无咖啡因,脱脂。

Kathleen: No,you are not staying.凯瑟琳:不,你不能呆在这。

Joe: I‘ll just stay here until your friend gets here.Gee,is he late? 乔:你朋友来了我就走。哦天哪,他迟到了。

Kathleen: The heroine of Pride and Prejudice is Elizabeth Bennet.She is one of the greatest and most complex characters ever written,not that you would know.凯瑟琳:《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翁是伊丽莎白。贝纳特,她是小说作品中最伟大、最复杂的角色之一,你不会知道的。

Joe: As a matter of fact,I‘ve read it.乔:事实上我已经拜读。

Kathleen: Oh,well,good for you.凯瑟琳:噢,是,对你有好处。

Joe: I think you‘ll discover a lot of things if you really knew me.乔:我想如果你真的了解我,你会发现很多很多东西。

Kathleen: If I really knew you,I know what I would find instead of a

brain,a cash register,instead of a heart,a bottom line.凯瑟琳:如果我真的了解你,我知道我会发现什么,我会发现你不是一个有头脑的人,而是一台收银机,残酷无情,没有人性。

Joe: What?

乔:什么?

Kathleen: I just had a breakthrough.凯瑟琳:我刚刚有了一项突破。

Joe: What is it?

乔:什么突破?

Kathleen: I have you to thank for it,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when confronted with a horrible,insensitive person I knew exactly what I wanted to say and I said it.凯瑟琳:这要感谢你,在我人生中第一次当面面对一个恐怖、冷漠的家伙时,我确切知道了自己想说什么,并且说了出来。

Joe: Well,I think you have a gift for it.It was a perfect blend of poetry and meanness.乔:噢,我认为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刚才真是诗意加卑劣啊。

Kathleen: Meanness,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meanness… 凯瑟琳:卑劣,我来告诉你什么叫卑劣……

Joe: Don‘t misunderstand me.I’m just trying to pay you a compliment.乔:别误会我的意思。我只是想夸夸你。

上一篇:网站美工的实习报告下一篇:语文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