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情书影评

2024-04-23

小情书影评(精选8篇)

篇1:小情书影评

《情书》影评

《情书》是一部镜头感极为干净的电影,柔和的光线,细腻的情节,樱花般淡淡的氛围,有着少年时代特有的青涩和纯真。一份停留在过去的情感,错过了清晰的表白,也就成了一种唯美的遗憾。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么是否一切还可以重来。如果在等待爱情的这一场盛宴里,他还在,也足够勇敢。她已懂,也足够清楚。那么,是否镜头里不再是对往昔的回溯,因为没有了现在,也谈不及将来,一切的一切就只剩下了回忆。还来不及说出口,还来不及挽留,还未来得及上演,便已匆匆落幕。

影片中,一段不为人知的感情在渡边博子那封“你好吗,我很好”的以为永远也不会被收不到的信件中展开。或许真的是命运不忍心让这份纯真洁净的感情再被时间遗忘,女藤井树,有着与他同名同姓的女子,收到了这份莫名的信件。以后的一切故事,在一个深爱藤井树的女人和被藤井树深爱的女人之间一一呈现。再渡边博子的请求下,女藤井树回忆了与男藤井树的点点滴滴。当记忆开始复苏,往昔被逐渐剥落,蓦然之间才发现,时间深处,居然有一段如此曲折宛转的心意存在。

两个同名同姓的人同班,一男一女,有了令人太多遐想的空间。的确,也是如此。当有人在黑板上写下藤井树-藤井树时,他为她打了那个人。她不懂他的气愤,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或许女藤井树认为他的生气只是因为这个恶劣的玩笑。但我们是否可以猜测,他的生气只是因为不想有人亵渎了他心中的秘密情感。他们被发错了英语试卷,她在车棚等他。一整天,或许不是他没有发现,只是想有一个被她靠近的机会。深情的男子,就像一棵沉默的树,在他身旁走过的千千万万人之中,他只等待属于他的唯一。

他们共同担任图书管理员,但他从来不去工作,只是在很少有人借的书上写很多很多的“藤井树”她以为他写的事他的名字,但他写的是她的名字。电影最后,当一切都已明白,女藤井树看到书卡背后她的画像,当年他为她画的画像,被隐藏在图书馆,连同他自己的感情。

古典感的爱,在静默中没有任何声响和要求的存在,暗中点燃的小小火焰,只用来温暖自己的灵魂,照亮对方的眼睛,而洁净的爱,它也许会有盲目,创伤,但一定不会有任何功利性仿佛只是为了信仰而存在。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是默默地守护着爱,明亮光泽于心,从不透露的表情,像清凉泉水,静水流深。

最后一次的见面,是男藤井树让女藤井树还一本书《追忆似水年华》,他没有说要转学离开,当女藤井树接过书的刹那,是否感觉到他指尖的苍凉。

他寂寞而又坦然的走向离别的感情。

以至于多年后,他遇见了和藤井树容貌极为相似的渡边博子。他说:“你相信一见钟情吗?”这世间或许本没有一见钟情,只因为你心中有了情,所以只需一见,便点燃了你压抑于心的所有回忆与爱恋。他爱的不过是那个和他同名同姓的女子。而渡边博子在一切真相大白之后问:“这就是你对我一见钟情的理由吗?”尽管他已永远不会回答这个问题。

在这一场还未盛开的唯美凄凉的爱情之中,渡边博子究竟成了谁?但不管怎样,这样一个忧郁而又深情的男子是值得被爱的。

我们都有过这样单纯的学生时代,与影片中一样的,自行车停车处,图书馆还有单车上的我们,在年龄的掩护下,我们笑得肆无忌惮,刻意忽略了心中蕴育

德淡淡情感,却像藤蔓一样在心中缱绻缠绕。

在藤井树坠崖的瞬间,看不见他的影,但是却飘来了《青色珊瑚礁》的曲子,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他唱的那首歌是为了谁,有时在想着谁呢。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从头至尾,属于一个人的爱情,连思念与回忆都是不为人知的秘密。

影片中没有华丽的阵容,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正是这种淡淡的感觉给人一种揪心,感慨和无奈。张爱玲说:“人生有时候总是很讽刺,一转身可能就是一世。”如果早已知道结局,那么当初特立独行却又心意执著的藤井树是否会选择说出口,那份纠结于灵魂的爱恋。

寂寞的眷恋和想念一个人,就像留恋我们无可言喻的生之欢喜和苍凉,有时候想念到连静静地呼吸都感觉倒是一种痛。

是不是当初藤井树离开的刹那,以为会忘却,可是时间的齿轮碾过,还是清晰地看到了少年时代爱情的印迹。有些东西沉淀在你的记忆力,并不是以一种过去的名义存在,而是存活于你的灵魂之中,在生活的气息中,我们几不可闻的过去,成为压于心底最深的回忆。

爱情或许并不是只能用完美来释义,令人遗憾的爱情未必不是一种美丽。就像泪流满面的渡边博子对着白雪皑皑的群山问:你好吗?我很好。爱情的世界里或许不仅仅只有两个男女主角而已。

幸福就像掌心的纹路,谁也不知道那一头牵住了谁的脚步。就像藤井树,如果不是一场误会,她永远也不知道她缺席了谁的爱情,谁曾经将她珍藏于心。。

篇2:小情书影评

影片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开始,通过两个女子书信的交流,以含情脉脉的笔触舒缓地展现了两段可贵的爱情。整个故事都在日本以雪景出名的小樽,漫天的大雪由始至终都飘在观众的心里,男藤井树的少年之恋,博子对未婚夫的深深眷恋,女藤井树渐渐发现以往所不知的爱情真相,让观者不禁动容。女主角博子对丈夫藤井树的眷恋,两个藤井树之间朦胧的情感,都没有由于男藤井树的意外死亡而枯萎,而通过细腻感人的影象深深地印在每一个观众的心里,永远不变。

这是一部爱情片,题材并不新鲜,但是它吸引人的第一要素,是它独特的叙述方式,从容不迫,娓娓道来,乍看出乎意料,细想又在意料之中,曲曲折折,山重水复,直到最后,你才能真正看见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你才会为学生时代那种纯净的心事唏嘘不已。

同很多日本电影一样,《情书》也反映了死亡。可以说《情书》的故事情节始终是围绕着生死而展开的,但与众不同的是,它并没有刻意去表现死亡的恐怖与残酷。男性藤井树的遇难,少女藤井树父亲的去逝都被淡化为一种哀思和怀念。而影片对女性藤井树的病危、抢救过程却着墨颇多,意在通过这种生死较量的情节衬托出生命的珍贵。

在精心描绘爱情的同时,岩井俊二还着意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追忆。《情书》正象普鲁斯特那本小说的名字,追忆着似水的年华。过往的爱情和青春也正是在主人公的回忆中才逐渐清晰、复活。与现实相比,影片中的过去更为明快优美。在那一幅幅唯美的画面中,漫天飞舞的片片樱花,暗生情愫的少男少女,都唤起我们的无限遐想。而《情书》中所构筑的那个美好的中学时代,可能也正是岩井俊二和很多人最为温馨纯洁的回忆。《情书》中对过去的追忆和有关生死的描绘都极具东方气质,含蓄优美、感而不伤地表达了影片的主题——珍惜有限的生命和宝贵的爱情。看到博子站在皑皑白雪中面对深山大声呼唤的时候,藤井树最后看到书卡背后画像而感动落泪的时候,我想有关生命和爱情的一切争论已没有意义。

《情书》是一个关于爱、记忆的优美故事,情节似乎相当单纯。但是,如果我们细读影片文本,就会发现,在青春剧偶像剧的表象之下,《情书》是一个充满痛楚的青春篇叙述。这则似乎淡薄而迷人的爱情故事,事实上是一则没有爱情的故事,一个关于孤独与离丧的故事。许多年之后,你还是会想起那张在雪地里仰望的脸,贯穿始终的一个片断一个片断的钢琴曲,被风吹得飘起来的白色窗帘,行驶在林荫道上的自行车,罩在头上的那个纸袋,还有夹在白色的书里面,早已经泛黄的那张素描画。

阳光照耀在自己过去的面容上,那一瞬间你重新拾起了过去,年华已逝,故人不在,岁月中却有一些是自己未曾发现的。你微笑,也怅然,一时竟不知如何作好,只听见冬天的风在耳旁呼呼吹过。这个曾经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小樽,正悄无声息地迎来春天。

篇3:小情书影评

一、由《小时代》影评引起的风波

《小时代》电影的出现, 影响了现代初、高中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观, 其好坏暂且不说, 就《小时代》而言, 巨大的商业市场为电影行业带来了商机, 《小时代》和《泰囧》非常相像, 都是以小博大, 并且最后取得了成功。

《小时代》的影评同时为此影片带来了一定的票房, 但因为各方观点不一, 再加之导演郭敬明的网络口水仗, 使《小时代》陷进口水风波中。并且导致官方媒体介入, 这使得一些对此影片不看好、呈批判角度的影评人受到牵连[1]。电影既然公开放映, 无论作为影评人还是观影者都具有自由评论的权利, 但是, 我国向来就有“跟风”传统, 特别是被官方话语掌控的人数较多。某些电影作品一旦被官方认定好与坏, “跟风”群众将会一边倒, 这种传统在“文革”时期最为严重, 直到现在, 也没有完全去除。这种现象容易让观影群众失去理性, 不能够凭借自己的观点对作品进行客观地评价, 只是一味地“跟风”, 让不少影片受到影响。

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 官方媒体对电影作品的评价还处在赞扬和推荐中, 很少存有批评。观影者无法感受到影片如影评中体现的令人信服的观点, 促使很多观影人成为自由影评人。

二、从评论《小时代》看中国影评的现状问题

电影影评的声音已经逐渐淡漠, 由最初出现时的一种权位的象征, 到后来的一种工作的象征, 再到现在的一种业余人员的参与, 中国影评出现了严重的问题[2]。

问题有两方面, 根源在于影评人与电影产业有联系, 但是处在最末端 ;另一个原因也不可忽视, 就现代我国的电影市场来看, 观影人能够愿意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原因很简单, 基本都是依靠媒体宣传、主创人员的明星效应、制作规模等。我国电影年产量在500部以上, 观众观看到的质量优秀的作品却少之又少, 电影的粗制滥造、质量低下等原因也是由于电影行业的不规范引起的。观影人十分需要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影评人指明观影方向, 而我国的这方面建设十分欠缺。

电影的商机在于首映的影片在一周或一月内造就的高票房, 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宣传方式, 而这种方式大多是通过各方媒体的宣传和明星效应等。这种能为电影带来快速利益的方式和影评人的评论带来的效果相差甚远。影评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 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拉动票房。

三、中国影评问题的建议性措施

(一) 影评人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个专业的影评人对某个电影的评价虽然不会在短时间内为电影带来经济利益, 但是以《星球大战》系列为例, 该影片的全球票房超过18亿美元, 国外的影评人对该影片的评价带动了衍生产品收益超过50亿美元, 这说明了影评人的自我价值提升和自身素质修养能够为电影带来利益, 同时也会对观影者起到指导作用[3]。

(二) 科学、客观的评价

电影属于艺术的一种, 对于艺术的评价标准并没有一个明显界限, 因此, 影评人需要通过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而达到多角度、多思维的评判标准。如果只是看一部电影的票房而决定影片的好坏, 这无疑是没有坚持科学的评判标准, 只是从表面看到了影片的社会效应, 无法正确地衡量电影的真正艺术价值[4]。

(三) 建立权威的观影平台

我国的影评平台几乎是依靠网络, 这需要在网络中建立一个权威的观影评价平台。平台可以由官方建立, 也可以由专业的影评人建立, 而这种情况在我国还少之又少。建立一个权威的观影评价平台, 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协助。在评价方面, 改变大众的注重明星八卦轻视影评价值的现状, 为影评建立起一个权威的平台。

结论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 电影院已经不是唯一一个观影地点, 网络的发展带动了电影业, 而观影人更愿意将自己的观点在网络中抒发, 而不是观看影评文章得出的观点。影评貌似已经进入一个漩涡, 成为电影产业的鸡肋。由于影评人逐渐被忽视, 影评工作也逐渐成为了“副业”, 而国外的影评人受到的重视相比国内要高很多, 从这一点看来, 我国的影评人具有明显差距。因此, 文中提出三点可以改进的建议性措施, 通过影评人建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影片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和建立权威的观影平台等方式加快影评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在线评论的客户参与动机与评论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 2011.

[2]李建强, 高凯.稳中有进喜中带忧——2012年度中国电影批评发展报告[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02:92-100.

[3]李敬水.中国电影批评十年发展初探 (2000-2010) [D].上海交通大学, 2010.

篇4:爸爸和女儿的小情书

我会永远记得第一次将你抱在臂弯的那一刻,一种新鲜激动的感觉瞬间触动了我的心,那是一种永远让我陶醉的感觉,就是那种将我们的一生都联结在一起的“父女情结”。我也常常想起我唱着催眠曲轻摇你入睡,当我把你放下的时候,常常觉得既解脱又惋惜,一方面我想,她终于睡着了!另一方面,我又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多抱你一会儿。

@韩寒,作家,赛车手,生下女儿后,原本的浪子变身温馨护女好爸爸。

我一辈子供养我女儿,让她衣食无忧,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什么独立、女权、出人头地、理想抱负,都是空的。她想要什么,我给她什么,老师体罚她,我就揍老师。就算哪天赚不到錢了,我给李彦宏开车也要让她过得好。

@乐嘉,四色性格色彩创始人,培训师,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发现女儿早恋后写下此信。

我知道你恋爱后的第一反应,是问我自己是什么时候恋爱的。积极的健康的恋爱绝对可以让人进步,不过怕就怕你不知道怎么恋,有很多四十多岁的博士,还是恋爱白痴,爹不希望你成为那样的人。为什么大人对孩子早恋视如洪水猛兽,一是怕影响学习,二是怕偷尝禁果,明白了这两点,你当理解大人的苦心。顺便说一句,你的电话费实在太高了,今后电话费自己打零工去挣,不能总是讨零花钱谈恋爱,很没本事。

@施晓亮,山东游学爸爸,跟休学弃考的女儿200天周游全国,访遍56个民族。

我不是官二代、富二代,我可以留给女儿什么样的东西?唯有阅历是人生的真正财富。所以,万卷书咱先不读啦了,跟爸爸走万里路吧。

@奥巴马,美国总统,两个女儿的父亲,在第一届总统竞选前写给女儿们一封公开信。

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我对你们的爱超过你们的想象,你们是那么文静和清秀、富有耐心和幽默感。当我的世界里有了你们,生活中那些庞大的计划也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如果不能让你们感到高兴和满足,我生命的价值也就降低了。

@老林,本刊专栏作者,女儿在老林40岁生日时,送上祝福短信。

老爹,40岁了啊!没得事,你在我心中永远18岁!其实对于你过去的,抱歉,16岁的我不能体会到那种岁月的蹉跎与改变,但我同样可以说,过去的一切不论好坏都是为将来的成功而沉淀,我也只知道,无论是40岁前还是今天的以后,我们是家人,相守相爱。我永远都记得你曾经说你是第一个送我巧克力的男人,当然今天我也会说,你是第一个我说爱你的男人。最后,生日快乐哈,老汉儿。

篇5:电子情书影评

Movie review of “You’ve got mail”

The film is about the love between the hero and the heroine in virtual and reality.In the beginning of the film, they send electronic letters to each other for offsetting the emptiness in their daily lives, they talk about happiness and sadness about themselves.But in reality, they are opponent in the business circles and they always sneer at each other upon the media.The hero opens a small profits but quick turnover bookstore company beside the heroine’s bookstore which is running out of business.And a mouth later, the heroine’s bookstore was closed...However, to our joy, they finally wind up with each other.The hero who names Tom Hanks has acted the leading role in the movie “Forrest Gump” and the movie “The Terminal”, and he also starred in the movie “sleepless in Seattle” together with the heroine Meg Ryan in “You’ve got mail”.From these movies, we can obviously find the growth of Tom Hanks, and we can easily be attracted by his excellent performance.Furthermore, we think Tom Hanks and Meg Ryan are not only well matched in the movies, but also out of the movies.Nowadays, we come into the world of Internet.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becomes more and more quick and convenient.We can use MSN, QQ and some other chat tools to connect our relatives and friends.Internet makes the world become smaller and smalle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becomes closer and closer.Maybe it is easier

for us to open up our minds in the Internet, we can’t see our relatives or friends, but our communication on the Internet can bring us together to truly feel the existing of each other.Sometimes people make friends on the Internet, even fa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on the Internet.Maybe some of them wind up with each other in the end, but actually, Internet is virtual, there are many cheaters on it.When we make friends on it, we should be careful and we must learn to protect ourselves.The network is like a double-edged sword, which activates us on the one hand, and puzzles us on the other hand.We should know how to distinguish it and make best use of it.Mavis

篇6:《情书》影评

《情书》日本式的优雅与委婉常给人一种心灵上的震慑美,电影人以精微的创作力和感受性,使得他们的作品在模仿之中,更具有独立的诗性追求。无常、宿命、极端美学常常是日本电影中最为鲜明的基调,然而《情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并没有过多地展现这种淋漓的残酷之美,而是将“悲哀即美”的日本式美学观念诠释得淋漓尽致。

可遇与可求之间,只在太过年少的时地看来,才仿佛隔着沧海桑田。偏偏又是年少,才会为一束日光、一盏窗台、一级台阶的微凉而哽咽。谁又能想到,这哽咽竟能这样顽强地蹒跚过岁月,恍恍惚惚,清浊相间,一点一点凿穿世间最顽冥的时间之石。

直至透亮透亮,凝成哀而不伤的痕。

许多人看《情书》,许多人写《情书》,一遍一遍地不厌其烦地梳理着年少的记忆,回味着爱的博大与徒劳。也许只有到了可以追忆的时候,爱才称其为爱。渡边博子因为强烈的思念而去寻找死去恋人青年时代的记忆,导演给予她的镜头色调总是暗暗的,与女藤井树的温暖色调对比,悲悯之心显而易见。从影片一开始的雪中祭奠,到渡边博子压抑、内敛的脸部特写,感觉整个故事都笼罩着死亡的阴影。

死亡是未知,是无助,是伤痛。渡边博子静静地躺在浩瀚的雪地中凝住呼吸,她试图通过这种亲近死亡的方式缓解两年以来的孤独感,试图走出这段无果的爱情企盼。深情的女子,像沉默的雪,绵延浩瀚。在她的眼神中,投影的不仅仅是她无措的命运感,更有她企盼能够互通情感的对话世界。

情书,是最为古典的传情方式。它不需要直面,不需要声音;承载着等待、承

载着希望;是自我叙述,也是一种自我认识。

生者或许是出于对自己的安慰,向她所认为的天国写了一封信:“你好吗?我很好。”或许只是想对死者报一声平安,但毕竟生者仍是要活在这个世界的,痛苦也好快乐也罢,终究也是要让自己快乐起来的。

平淡天真的故事与想法,与现实生活总是有所偏差。

于是,这场特殊的对话就这样开始,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连接者仍是藤井树。生者固执的以为他就是死者藤井树,死者也清楚地知道这是他的初恋藤井树。

对话的开始与结束其实都是在大家的预料之中,秋杨的冲动让博子清醒地认识到这个藤井树是她,其实秋杨是希望博子能清醒,因为他早已在死者面前许下了承诺,希望承担死者所应承担的一切。而让那过去的,死去的都成为历史的唯一途径,就是让美好的一切都被破坏。于是,有了从神户到小樽的一次经历。或许,对于博子而言,这是错误的经历。

尽管,只是匆匆一面,尽管,博子也只是在怀疑,但是,对话又重新开始,而这一次,是博子和她的初恋藤井树之间的对话。

对话开始也是回忆开始

藤井树的初恋——藤井树

我想,除了生与死的对话以外,这段美好的初恋也是岩井俊二想要表达的。这一切只不过是一种说不出的冲动和失落,是不惜用任何拙劣的方式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和彼此之间的恶作剧,在用特殊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意,而两个人也在这种特殊的关系中自得其乐。

图书馆的借书卡上——藤井树?

是他还是她?

答案其实早已经在我们的心里。

爷爷的解释也许是最好的:一定是能够做到的,就像院子中每一颗他亲手种下的树。

重新回到那座山,博子站在一片空旷的雪野上,不停地对着远山呼唤:“你好吗?我很好!”,这个时候,随着她泪水的涌出,随着她如孩子般的抽泣,我们已经有理由相信,博子终于获得了解脱,“情结”往往就是这样,越是想躲就越是被缠绕,而只有主动去解,才有机会打开。

是图书馆的那本《追忆似水流年》,还是那借书卡

背面——藤井树的肖像 也许只有眼泪了吧,此时此刻,难以言表。同时,也有笑容,因为有自省和惊喜。体验爱是幸福的,明白被爱也是幸福的,但是,当你明白了这一切,却已是人鬼殊途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是女藤井树的回忆让博子终于走出了自我情感的深渊,也是博子让藤井树了解到从未深究过的记忆中的自己。彼此照亮却从未相逢,似乎没有人为她们遗憾。她们已然融为了一体,成为爱与记忆的象征。

篇7:《情书》影评分析

东方式的电影构思——由日本影片《情书》引发的思考

近年来,被日本电影评论界称为“日本新电影的旗手”的岩井俊二引起世人瞩目。特别是1995年他的爱情影片《情书》,不仅在日本引起了空前的轰动,而且获得了东南亚乃至欧美的好评。在同年的横滨电影节上,一举夺得了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两项大奖。

影片《情书》的魅力何在?岩井俊二自己说他只不过是在影片中加入了许多个人化的东西。所谓“个人化”,我以为既是他的个人艺术风格,也是民族心理、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东方式的电影艺术构思。本文拟从《情书》的结构方式、情感表达和人生感情三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细密的蒙太奇结构

在世界各国的许许多多爱情影片中,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故事早已司空见惯,形形色色。有的直率倾情,有的明争暗斗,有的成人之美,有的夺人所爱,或悲或喜,亦悲亦喜,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故事尽管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其中的共同点是:铺陈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历程。然而,岩井俊二的《情书》却独辟蹊径,在众多爱情影片中脱颖而出。其实,严格地说,《情书》算不上爱情片,因为影片中三个男女主人公都没有真正相爱过,所谓“情书”也不是其中一对男女主人公互诉衷肠的书信,而是通过两个女孩之间的通信唤起回忆的媒介。那么,《情书》用什么打动了不同国界的千百万观众呢?这正是岩井俊二东方式电影构思的秘密所在。

《情书》的叙事文本很简单:处于青春萌动期的男中学生藤井树深深地暗恋着与自己同姓同名的女孩藤井树。尽管他这种纯真的感情很强烈、很执着,但却始终不曾向她表白过,只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以恶作剧的形式透露出一丝丝内心的隐秘。而女藤井树全然未觉,根本感受不到他的爱恋。中学未毕业,男藤井树内心埋藏着那种青春的暗恋情愫转学来到了另一座城市,认识了另一个叫博子的女孩。博子的相貌、气质与女藤井树几乎一模一样,于是,男藤井树便把对女藤井树的爱恋倾注在博子身上。后来,男藤井树在一次爬山中,意外坠山身亡。

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如果采用一般的结构模式,完全可以衍化成一部曲折生动但毫无特色的爱情片。然而,岩井俊二的独特而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特意舍弃了三个男女主人公之间爱情的是是非非、悲欢离合,而把笔墨集中在对往事的追寻和回忆上,形成了《情书》错综复杂的电影结构文本。

影片情节发展以博子探寻男友藤井树的爱情真相作为推动力,引发了另一女主人公藤井树的回忆;再以女藤井树的回忆作为次动力,不断推进博子的情感转变,从而共同完成两个女孩子情感蜕变的过程。

时空层面。在现实时空中的情节采用外视角的形式,按照编导者的理性思维和情绪变化,表现两个女主人公在共同寻找“情书”之谜的答案过程中,由于某些外在因素的联结,致使两者或贴近,或远离,或若即若离。在回忆时空中的叙事则采用内视角形式,情节的进展完全遵循男女主人公的心理逻辑和行为规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情书》结构中的现实与回忆两个层面里至少有四组不同时空的人物行动线,编导者能使它们互为因果、互作经纬、交错递进,细针密线地编织起来,做到了天衣无缝,精妙之至。这正是日本人细致入微的思维方式在电影结构中的体现。由此,我不禁联想到中国戏剧家李渔所说的话:“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可见,中国戏剧结构的美学原则与日本导演岩井俊二在电影蒙太奇结构中的美学实践相映成趣,异曲同工,是纯粹东方式的审美意识。

二、细腻而哀婉的情感表达

影片《情书》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在优美抒情中蕴含的淡淡哀伤,这正是日本民族特有的情感表达。这种民族情感的形成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在世界各国中,日本无疑是种族构成纯粹、文化同质性高的民族之一。它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凝塑了日本人那种心理敏感细腻的内倾型性格。环海的地缘,狭窄的国土,曲折的海岸线,形成了日本湿润的气候。因此,有学者称日本文化为“湿气文化”。它与内倾型性格相结合,使日本人更倾慕清净、素雅,从而崇尚“清明心”、“心情道德”的执着和坚韧。这种民族情感在岩井俊二的《情书》中格外浓郁绵长。影片一开始,博子扫墓对男藤井树寄托无限哀思,归来后偶然发现藤井树的地址,潜意识中恍惚觉得男藤井树并没有死,于是萌生写信的念头。信发出去了,她本无意收到回信,然而,意外的回信来了。原来,身处异地的女藤井树患感冒在家休息,收到博子莫名其妙的一封信,出于好奇便回了信。从此,两个女主人公频繁地书信往来,唤起了双方一连串的回忆。博子在对秋叶的恋情中时时感到愧疚于男藤井树,这种心理的羁绊,感情的不自由,使她陷入矛盾痛苦中。于是,促使她探寻回信“真相”的愿望更加强烈、更加执着。与此同时,女藤井树在医院等候就诊时,脑海里竟然闪现出中学时代男藤井树倚窗读书时的模样。这表明,在她的内心深处仍然珍藏着美好纯真的往事。特别是在博子决意前往女藤树处了解真相时,不巧没有见到。当汽车司机无意中道出博子与女藤井树长得非常相像时,博子才恍然大悟,情节也随之发生突转,过渡到博子重新探寻男藤井树爱情真相的阶段。这里,编导精心设计了一个景深镜头,景深处是骑着单车的女藤井树缓缓前行,处于动势,成为画面中引人注目的活跃因素;而前景是伫足沉思的博子,处于静势,一动一静,形成鲜明的对比,把双方寻找和期待的心情突现出来。当女藤井树擦肩而过时,博子脱口叫出她的名字,画面定格在女藤井树回头张望寻找的情景上。但转瞬间,她专注寻找的目光便被川流不息的人群所遮掩,淹没在茫茫人海中。两个痴情而执着的女孩遗憾地失之交臂。从而她们又开始了难忘而又略带哀伤的回忆。女藤井树在回忆中,把开学、选举、值日、男藤井树在书卡上写名字、用自行车发电对考卷、运动会上为男藤井树拍照等等点点滴滴的往事串联起来,深切地感受到了男藤井树对她纯真的爱恋,她也逐渐意识到这种幼稚而美好的感情将是她弥足珍贵的财富,并使她从对父亲死亡的恐惧中挣脱出来。而博子则从回忆中真正地清醒过来:自己竟是男藤井树初恋对象的替代品。于是,她从痛苦的缅怀和思考中挣脱出来,勇敢地面对现实,接受了秋叶的爱。但她对男藤井树的那一段挚爱仍然难以割舍,于是在秋叶的鼓励下,当太阳冉冉升起时,博子面对皑皑无垠的茫茫雪原一遍又一遍地哭喊着:“你好吗?”以此来倾吐对男藤井树的思恋和哀伤。此时,躺在病床上的女藤井树也一遍又一遍地自语似回答:“我很好。你好吗?”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两个女孩共同的心声。呼唤着男藤井树呼唤着彼此,也深切地呼唤着自我。至此,她们完成了漫长而艰辛的感情蜕变和升华,由“过去”的我过渡到“现在”的我,并预示着超越自己情感的“永恒”。

之所以较具体地复述影片中的这些情节、细节,意在说明岩井俊二如此这般地表现人物心灵的敏锐和情感的细腻,正是影片看似平淡如水实则动人心魄的魅力所在,也是日本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这在西方的影片中是难以见到的。

博子不惜一切地顽强追溯,探寻男藤井树的爱情真相,女藤井树对昔日暗恋情人的淡淡回忆,不正是追求感情的“纯”与“真”?不正是表现了向往理想中的美好事物的执着精神吗?不正是日本民族格外崇尚的“清明心”、“心情道德”的形象表达吗?如果把追求真情的执着精神置于当今商品社会的大背景下,不难发现编导者努力寻找和赞扬一种超越物质利益诱惑、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真诚感情。因此,可以说《情书》中细腻的哀婉的情感是对今天金钱物欲的间接否定和批判。

三、方式的人生感悟

樱花之所以成为日本的国花,民族之花,是因为细腻的日本人以敏锐的心灵触角从樱花“开得适时,谢得利落”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壮烈中相伴着伤感。在日本茶道中“一期一会”的观念,实际上就是人生“转瞬即逝”的“无常”观的体现。因此,大家极为珍视有限的生命,珍视生活中的第一次机缘。这种把自己和对象同一化,与对象产生一种共感,或者可以说在对象中发现自己、观照自己,是一种无常美感和无常哀感的调和。日本人正是从这种哀愁的艺术哲学中感悟世界、感悟人生,以达到“闲寂”或“寂”的人生境界。

樱花性格、茶道精神浸透在《情书》的整体艺术构思里,表现出岩井俊二的东方式艺术风格。男藤井树英年早逝,他带着与女藤井树的一段暗恋的情缘去了,带着一段把博子当作女藤井树的替身而又无法表白的痴情去了;女藤井树把男藤井树这段纯真的爱恋情愫深深地留在自己的记忆里;博子在明了男藤井树把自己当作女藤井树的替身之后,虽然感到若有所失,但她与男藤井树的那一段纯洁的恋情,却是铭刻一生的感情经历…这不正如同樱花一般开得灿烂,而又谢得令人哀伤吗?这不正是他和她们年青的生命里难得的“一期一会”吗?他和她们的这一段美好的情感经历将成为女藤井树和博子一生中永久的怀恋。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体现在这一段又一段的情感历程中。他们追求感情的纯真、理想的情操、境界的美好……正是深切的生命体验、人生感悟。

岩井俊二在《情书》里,表面上似乎没有阐释什么哲理,然而,那一段段淡淡的回忆,充满淡淡的哀伤,更值得珍惜,更值得怀恋,人生的况味正在于此。

篇8:大地情书

我要给你写一封情书

信纸就用黄花绿底的中国地图

经线和纬线是把握分寸的方格子

海岸线是镶着少女花边的边框和底纹

书写工具可以用鹅毛笔一样抒情的小帆船

墨汁用东海深蓝的海水

悬挂地平线的落日就当是书桌上一盏橘黄的台灯

左上角终年积雪的天山山脉作了镇纸的和田白玉

信的开头要跟西湖的水一样含蓄

但不能如苏堤白堤老在柳暗花明中绕来绕去

在运河的某一段我要直接切入主题

首先写自己钱塘江的水一样

一腔深情地想要奔向你的沙漠地带

最终却是南辕北辙东流入海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个开阔的段落

比较适合平铺直叙, 但太湖, 鄱阳湖, 洞庭湖

这些眼泪汪汪的相思用语最好不用

过去的秦岭, 六盘山, 祁连山

这一连串大大小小的山脉

我可以写成缠缠绵绵的排比句

黄土高原是这封信的中心思想

在这里西北风口无遮拦地就喊出了爱

接下来的表白就简单多了, 像黄河的一泻千里

剩下一些无关紧要的话

我用阳关, 嘉峪关还有玉门关作省略号

春风不度的地方爱能度过, 这是真理

几千平方公里的信, 结束语我用月牙泉一样的吻

你所在的小圆圈我作句号

落款上的我是一件无须注解的老式旗袍

产地江南, 质地丝绸

你一看就知道这是谁的署名

2. 去敦煌的路上

西望荒凉, 北望也荒凉。风揪着失水过多的蓑草

蓑草揪着缺衣少穿的大地, 大地揪着人心

茶叶, 盐巴, 经卷, 壁画

丝绸闪亮, 飞花满天……而今, 而今的雄关漫道

走着五匹供人拍照的骆驼。五匹骆驼

一匹学着一匹, 在空气中胡乱嗅着什么

四蹄扬起的沙尘, 旋即被大风吹散

那个牵骆驼的女人是多么矮小,几乎被沙尘淹没

她包着麻雀的旧头巾,手筒在花母鸡破衣烂衫的袖子里

背后看, 她只有三十岁, 最多四十岁

前面看, 她至少五十岁, 甚至六十岁

她反手拉紧绳子, 有点像飞天的反弹琵琶

牵着五个粗大的音符, 她牵着五匹骆驼

走过一片洼地, 又上了一个黄土坡

在坡顶她停下来, 脱下鞋子使劲抖, 抖出沙子, 石子

这些细小而坚硬的东西硌痛了她的日子

最后她解下头巾, 顺着风

抖出一个跟她一样满面沙尘的落日。在我眼里

她们一样的面目模糊, 一样的

悬浮在我始终无法触及的天边

3. 苹果树

那时候伊犁河边的杏花风一吹就落

河那边察不查尔的领地里散落着孤独吃草的马

锡伯族人在落日旁升起了他们细细的炊烟

烧茄子和烧辣子的味道顺着南风就吹进了

你家土墙的小院子

那些夜来香, 那些葡萄架, 那些墙头上小小的太阳花

那些俄罗斯风格的门窗玻璃明亮

镶花边的布帘子遮住了童年

多少往事。不能忘怀的还是那棵苹果树

每次回来我都要在树下坐上一整个下午

你母亲端来奶茶, 杏干, 葵花籽

她本来也应该是我的母亲

小时候为我梳麻花辫

如今在我面前小心地不提到你

看来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痛

你从青苹果中探出脸喊我的小名

然后虫子一样钻进苹果里不见了。恍惚是昨天

你钻进我心里, 一小口一小口的咬

坐在树下我常常会被突然掉落的苹果砸中脑袋

就像你在一个什么地方伸手打了我一下

你母亲已经包好了韭菜和芫荽的饺子

我好羡慕院子里那些一生都能在一起的韭菜和芜荽

它们绿得那么一致, 老了就一起开出细碎的小白花

多么像两个青梅竹马的人

一起长大,又一起幸福地白头偕老

上一篇:成品保护方案简介下一篇:老槐树四年级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