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研究

2024-05-07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研究(精选8篇)

篇1: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研究

我国氟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概况

综述了我国氟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概况,包括氟的地球化学行为与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我国水、食物、大气中氟健康标准的`研究;我国地氟病的地理分布;我国地氟病地区氟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研究.

作 者:李静 谢正苗 徐建明 LI Jing XIE Zheng-miao XU Jian-ming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杭州,310029 刊 名:土壤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年,卷(期): 37(1) 分类号:X53 关键词:氟   土壤环境质量   地氟病   人体健康  

篇2: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研究

姓名:杨粲 学号:15061190 系别班级:艺术设计系环境设计1504

课程:自然科学导论

摘要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人类在发展,但同时对环境也在造成着。破坏在现实生活中,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中并受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人与环境也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环境的好坏决定着人体的健康,人体的健康状况又直接影响环境污染的情况。关注环境就是关注我们人类健康关爱人们生命关爱我们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中出现的许多不定因素与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关注。

关键词:环境污染、人类健康、辩证关系

正文

自然环境指地球或一些区域上一切生命和非生命的事物以自然的状态呈现。这是一个环境涵盖了所有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自然环境可分为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完整的生态单位,是指没有受到人为大规模干扰下自我运作的自然系统,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岩石,大气,和在其范围内发生的自然现象;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普遍的自然资源和物理现象,如空气,水和气候,以及能源,辐射,电荷和磁性。

有人说,地球的颜色是绿色的,她孕育着生命,预示着人类的诞生和未来。我说,她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母亲,她把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人类的子子孙孙。她的确很大,幅员辽阔,但不是无边无际;她的确很美,山青水秀,但不是青春永远;她的确很富,资源广博,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今,地球生态环境已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水是地球上万物的命脉所在,水滋润万物、哺育生命、创造文明。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极其不均匀。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50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所需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北方许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工厂停产或限产,损失的年产值达1200亿元,南方一些城市也陆续出现水荒。面对“滴水贵如油”的水资源,而人类对它的浪费和污染却是令人痛心的。

污染有着两种定义1:环境中出现的因其化学成分或数量而阻碍自净过程并产生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2:外来物质或能量的作用,导致生物体或环境产生不良效应的现象。

污染也分为很多种:空气污染、重金属污染、辐射污染、土壤污染等。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人类对自然不合理的利用,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都是人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因素。

1、改变物种(有意无意造成物种的消失或引入物种)如1859年有农民从英格兰带了25只野兔到澳大利亚,由于没有天敌,造成澳大利亚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又如,1906年美国亚利桑那洲的卡巴森林为保护鹿群,捕杀肉食动物,导致鹿群大量繁殖最后没有食物,濒临灭就等。

2、环境因素的改变(大量污染物质进入环境)

3、信息交流系统的破坏(破坏生物释放的驱赶天敌、排斥异种、吸引异性等的信息素)等。

二、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例如盲目开荒、滥砍森林、水面过围、草原超载等,都会使环境质量恶化,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2)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在生态系统中,盲目增加一个物种,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例如美国于1929年开凿的韦兰运河,把内陆水系与海洋沟通,导致八目鳗进入内陆水系,使鳟鱼年产量由2000万公斤减至5000公斤,严重破坏了内陆水产资源。在一个生态系统减少一个物种也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曾大量捕杀过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究其原因,就在于害虫天敌麻雀被捕杀,害虫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所致。(3)对生物信息系统的破坏。生物与生物之间彼此靠信息联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人为地向环境中施放某种物质,干扰或破坏了生物间的信息联系,有可能使生态平衡失调或遭到破坏。例如自然界中有许多昆虫靠分泌释放性外激素引诱同种雄性成虫交尾,如果人们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能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则雌虫的性外激素就失去了引诱雄虫的生理活性,结果势必影响昆虫交尾和繁殖,最后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甚至消失。

三、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始注意保护环境可以说是人类的重大进步。在古代,人类和自然是不平等的关系,人类是弱者,处处受到大自然的限制却无力改变自然。于是人类把大自然视为敌人,战天斗地成为一项难得的品质,愚公精神千百年来受到不断颂扬。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成了强者,而“温和的自然”却成了容易受伤的对象。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如杀虫剂、油漆、洗涤剂等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大规模的能源消耗改变了大气的构成,进而改变了地球气候;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大量破坏了地球的森林和湿地资源。于是,“温和的自然”变为“凶恶的自然”,人类施加给它的,它最终都要归还人类。被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污染了水和土壤的地区,畸形儿和绝症的出现比率大大高于正常;石油资源一旦枯竭,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必定遇到问题;气候异常必定带来水灾或干旱,饥荒也将伴随着种种天灾降临人间。“凶恶的自然”将再一次让人类成为弱者,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又将回到起点。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人类就必须保护“温和的自然”,不让它继续恶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是人类经历工业化,在自信心极端膨胀之后的可贵共识。世界各国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10年前,178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聚集,共同商讨保护环境的问题。与会领导人计划保护地球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人类的福利和发展。1997年,160个国家在日本京都签订了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但由于减少排放阻碍经济发展,美国这个二氧化碳头号排放国却拒绝执行。去年,在南非城市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地球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和科学家继续商讨改善环境的计划

20实际的中国,人类在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发展,从来没有考虑过未来。现在当我们想起来时,又为时过晚,环境已经遭到了破坏。人类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环境与健康》张世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013年水污染大事记》·来自人民网

篇3:聋生学习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聋生,教育环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 从广东省的聋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 (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 随机抽取200名一年级听障学生, 其中计算机专业聋生100名, 工艺美术专业学生60名, 服装设计专业学生40名;男87名, 女113名。

聋生从其教育环境来划分, 分为聋校生、普校生、转校生。聋校生是一直在聋校读书的听障者, 普校生是一直在普通学校读书的听障者, 转校生是读过聋校和普校的听障者。调查对象当中普校生为41名, 转校生为67名, 聋校生为92名。

1.2 研究工具

采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问卷 (根据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 。问卷的测验题目组成八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共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问卷200份, 其中有效问卷194份 (男85份, 女109份;普校生41份, 转校生65份, 聋校生88份) 。

1.3 研究方法

由主试对被试学生班级进行集体施测, 主试向被试说明测量要求和测量目的, 被试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问卷。填写完毕后, 主试收回问卷, 剔除无效问卷,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MHT问卷分值情况

2.2 不同教育环境、是否存在先天听障的差异

以整个问卷以及8个量表上的平均得分为因变量, 分别进行3 (教育环境) ×2 (先天或后天听障) 的ANOVA分析。方差分析表明, 三种教育环境下在对人焦虑维度, F=6.617, P=0.001, 不同教育环境成长的学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方差分析后的平均数多重比较表明, 聋校生在对人焦虑维度上的得分在三类教育环境下最高, 而转校生和普校生在该维度的得分无显著差异 (P>0.05) 。在问卷总均分方面, 先天听障学生和后天听障学生有显著性差异, F=5.482, P=0.020, 先天听障学生总分值高于后天听障学生。

3 讨论

聋生从其教育环境来划分, 分为聋校生、普校生、转校生。聋校生是一直在聋校读书的听障者, 普校生是一直在普通学校读书的听障者, 转校生是读过聋校和普校的听障者。一般来说, 普校聋生主要为:能够读唇语的聋生;听力损失70分贝至50分贝之间的重听聋生;后天因素造成听力障碍的聋生。而聋校生主要是听力损失70分贝以上的聋人以及个别重听聋人。转校生则包含各种情况。

经过对MHT问卷的结果分析, 初步认为, 广东省中等教育的聋生因其教育环境的不同而造成人际交往焦虑倾向的差异。先天听障学生较后天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测验得分高, 表示先天聋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不适应行为, 焦虑的强度更高。

分析教育环境对聋生的影响, 可以看出在聋校的教育环境下, 聋生身边的老师同学都是手语族, 平时的交流不会存在很大的问题, 但是对于融入主流社会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长期用手语交流淡化了读唇语、说口语, 个别甚至只喜欢在手语聋人的小圈子里交流, 与健全人的交流出现障碍。培英职业技术学校是广东省唯一的一间以招收盲、聋、肢残学生为主, 残健结合的中等学历专科学校, 各种残疾人和健全人在一起生活和学习, 聋校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对人焦虑强度偏高, 说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存在着人际交往的不适应。

而普校生和转校生大多都是后天聋人或重听聋人, 因为他们能够听见一些声音, 或者能够说话, 与健全人交流的困难比先天聋人要少, 都能够在健全人的学校学习和生活。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成长, 对聋人的思维、人际能力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聋人可以锻炼与健全人交流的能力, 获得更多的自信心, 特别是转校聋生, 既懂得手语又能与健全人沟通, 他们的人际交往圈子更大。

听力残疾儿童最明显的心理特点是言语障碍, 这造成他们与普通人交流有困难, 由于听力的损失, 使他们难于对其他人的言语作出同步反应。但是聋人和聋人之间的交流看上去, 要流畅得多, 比与健全人交流容易。因此, 从聋生的适应力来看, 口语聋人或者读唇聋人融入手语聋人圈子更加容易, 他们学习手语的速度非常快, 但是手语聋人融入健全人的圈子则比较困难, 学习口语和读唇都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聋人和其他障碍者相对比, 最大的差别就是听障所带来的不便和烦恼是隐性的, 不易被正常人察觉到。聋健交往中, 和聋人交流毕竟是件很吃力的事情, 有些正常人就会显出很不耐烦的情绪。”往往这种情绪阻碍了聋健交流。手语聋人因为沟通失败产生误解, 往往会产生排斥健全人的情绪, 这对于其融入主流社会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不利因素。手语聋生在与健全人交往困难, 也会造成很多矛盾和摩擦, 增加聋生的对人焦虑, 有些会出现害怕与人交往, 退缩的情况, 还有些聋生会出现多疑, 易怒的现象。

从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来看, 为聋生营造一个利于他们融入主流社会的环境非常重要, 聋校聋生长期习惯了一个手语的环境, 当他因为环境改变而必须面对健全人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障碍, 这需要心理教育工作者对这类聋生进行有这对性的心理辅导, 要重新培养聋生面对新环境的人际沟通能力, 树立他们与健全人沟通的自信心。对于聋校生的对人焦虑问题, 学校应该加强引导和干预,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尤其是先天听障的学生, 可以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形式来教育他们增强沟通意识, 教他们各种与健全人交流的方法, 鼓励他们大胆参与健全人的活动, 以改善他们的人际能力。

对于先天听障学生, 还要注意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因素, 利用残健结合的学习环境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促使他们勇敢面对自己的各种问题, 努力克服生理上的缺陷, 这样才能彻底消除他们的不适应行为, 真正消除焦虑。

无论是聋校生还是普校生, 学校都应该更加重视他们的沟通能力的培养, 包括语言能力训练、聋健沟通技巧的训练等, 这对于聋生的以后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聋人能够更好的融入主流社会, 需要从改善基本的沟通能力做起, 聋人的教育环境应该注意加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陈雪枫, 刘科荣, 宇斌.中小学生心理测评与心理档案[A].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7:156-168.

[2]樊作澍.残疾人心理特征和心理卫生[J].残疾人专题论坛, 1997:4-5.

[3]周婷婷.聋人如何融入主流社会[D].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 1998.

[4]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79-297.

[5]陈洁群.聋生学校教育的特点及对策: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特殊教育论文集[C].广东广州, 2005:325-331.

[6]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135-220.

篇4: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研究

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和成长压力,肩负着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多重期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还不能从容应对这些压力,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我国一般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在10%-30%之间,且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个体的发展,也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笔者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陕西省6所高中(城市3所、农村3所,包含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的1756名学生(城市770人、农村986人)进行了调查。从家庭的角度探讨家庭教育环境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家庭教育环境由家庭教养方式、家庭关系、家庭背景等方面构成。这些因素作为家庭教育背景,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

一、家庭教养方式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家庭教养方式是家庭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中使用的方法,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1.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有助于维护和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城乡父母教养方式大多是情感温暖和理解型的。农村母亲比城市母亲对高中生有更多的惩罚严厉,农村父亲比城市父亲对高中生有更多的过度保护。父母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家庭教养方式能维护和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可以减少子女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偏执方面的表现。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能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

父母的温暖理解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当子女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得到父母的支持、信任、鼓励和帮助,子女独立性较强,能力提高更快。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子女能经常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多数时间里他们都能保持积极的情绪,在学习和工作中能集中精力,学习更有效率,自信心更强,行动更有力量。在社会交往中会表现出更多的人际信任,有助于形成较亲密的情感关系。父母的温暖理解还能帮助青少年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青少年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格。

2.父母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会带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度保护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利于子女的心理健康。

城市父母对高中生采取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保护的教养方式更多,农村父母对子女教育态度较宽松。

缺乏父母情感关爱的青少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和敌对情绪,甚至出现情绪障碍,这部分青少年容易产生自卑感,或者自我封闭,远离群体,承受着孤独和寂寞,使负面情绪不断累积,在与他人交往中,缺乏建设性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容易发生人际冲突。

3.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形成会产生深远影响。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的自我概念有密切关系。情感温暖理解的家庭教养方式能使高中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学习和生活态度更加积极,智力发育更好,学业和人际关系能得到健康发展,能对自己形成积极的评价,有较高的自我概念认知。而拒绝否认、严厉惩罚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使高中生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在学习和生活中或者被动接受,消极自卑,缺乏创造的欲望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对自身有较低的自我概念认知;或者形成暴戾、自私、冷漠的性格;或者行为偏执,不顾现实条件为自己树立较高的生活目标,急于证实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的发展人为设置很多障碍,当缺乏周围人的支持后,又表现得非常焦虑,抱怨他人缺乏远大抱负,这些青少年适应性和耐挫力都比较弱,也容易患心理和神经疾病。

4.家庭的过度保护会降低青少年的独立性。导致青少年自卑、耐挫力弱,难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增加了青少年的心理脆弱性。而父母的偏爱容易给孩子造成优越感,还会使青少年形成自我中心的性格。当父母需要照顾的时候,缺乏反哺的意识和能力,难以尽到做子女的责任,有时甚至给家庭带来不幸和灾难。当青少年离开家庭,或到外地求学,或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还会面临各种问题,对新环境适应慢,怨天尤人,出现问题后容易外归因,能力增长缓慢,也容易与他人产生心理距离,不能和周围人和谐共处。

另外,父母的教养方式还随子女的性别有所不同。相对而言,父母对女儿有较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使女儿产生更多的正面情感,与父母的关系更为密切,女儿更能理解父母,更能体会父母的难处,照顾父母更细致,考虑问题更周全。父母对儿子则表现出较多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拒绝、否认,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角色分工导致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不同,父母对儿子的这种教养方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积极意义,能培养儿子的独立性,激发儿子的斗志,但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儿子的逆反、自卑和敌对心理。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背景有关

1.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青少年。西安市农村高中生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与城市高中生存在显著差异,农村高中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城市高中生。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束城乡信息畅通,农村青少年通过电视、网络、人们的口头传授等各种途径了解到大量的城市信息,青少年一方面渴望融入城市,增长见识,到城市里学习和工作,另一方面也感受到巨大的城乡差异,因而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农村父母对孩子也有进城的期待。但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严重失衡,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与城市有较大差距,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能力的增长往往令农村父母失望,因而采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的家庭教养方式的父母较多。

2.家庭结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单亲家庭的青少年更容易恐惧和偏执。生活在健全而完整的家庭结构中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明显低于生活在不健全、不完整家庭结构中的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婚姻观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感情成为婚姻的最重要依据和指标。但由于相当一部分人对离婚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离婚意味着一方或双方有过错,意味着人生的失败,使离异的人得不到社会支持,承受着社会舆论的压力,特别是周围人的轻视,青少年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也能处处感受到这种压力,会产生自卑感和抗争意识。

3.父母文化程度高的青少年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父母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青少年与中专以下的青少年在焦虑、抑郁方面存在显者性差异。文化程度高的父母抱负水平较高,相对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成就,也容易对自己的孩子抱有更高的期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勤奋、刻苦和成就激发孩子学习的动机,无形中会增加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对自己达到和超过父母的成就缺乏信心。

4.失去父亲(死亡)的青少年焦虑、抑郁、恐惧程度更高,也更容易出现人际关系的困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家庭的社会形象。失去父亲的家庭不仅面临经济上的困难,还会遭到周围人的轻视。因此在青少年眼中父亲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失去父亲意味着家庭失去了保护伞,也意味着自身的责任更重大。研究结果还显示:失去母亲与否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在某种意义上失去父亲比失去母亲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更大。

三、家庭关系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在家庭关系中,父母关系和睦不和睦,亲子关系好不好,与经常生活在一起的其他家庭成员关系好不好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首先,父母之间的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影响很大。其次,亲子之间的关系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青少年心理健康会受到家庭教育环境诸方面的影响,其中家庭教养方式、家庭背景和家庭关系等因素是最重要的三个方面。采取情感温暖理解的家庭教养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才能使青少年保持积极的情绪,提高学习成绩,也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知识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篇5: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研究

张掖市山丹县东街小学 陈莉华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急剧变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家庭结构、养育方式也随之改变。独生子女在我国儿童中的比例逐年增加,独特的家庭教育环境,客观上给独生子女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家庭教育方式、思想行为、意识习惯、情感态度等对孩子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既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也对儿童健康心理的发展和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儿童 家庭 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 教养态度

随着我国社会的急剧变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家庭结构、养育方式也随之改变。独生子女在我国儿童中的比例逐年增加,独特的家庭教育环境,客观上给独生子女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

家庭环境除了家庭成员结构、生活水准、居住条件、父母职业等因素以外,还应包括家庭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家庭中实物的摆设,家庭成员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理,人际关系是否民主平等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和情感交流的状态等,都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

一、家庭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生活氛围 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形成最佳的亲子关系,并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作为父母,需努力给孩子营造爱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爱护、以礼相待,为人处世通情达理,家庭氛围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民主平等、愉快欢乐,这样才能给孩子留下和谐完整的印象,给孩子以信任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还要多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共享经验和成果,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相互了解。在教育过程中采取有效的“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模式[2],让孩子在父母的鼓励与引导下,勇于探索追求,体验成功,增强自信。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形成活泼好奇、开朗大方、诚实谦逊的品格。

(二)、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现代家庭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民主型家庭。这类家庭中的父母能平等地对待、尊重孩子,能与孩子相互沟通,交流各自的看法,能给孩子以鼓励和诱导,对其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以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这类家庭有利于儿童独立性、自信心与能动性的养成,培养儿童直爽、亲切、与人合作、关心他人的性格。

第二类:专制型家庭。这类家庭常常强调辈分,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用权力和强制性的训练使孩子听命,稍有不从就加以惩罚,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古训。事实上,长期在父母的高压政策下生活的孩子,自身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行事要看父母的脸色,缺乏自尊和自信,容易形成胆小、自卑的心理,甚至会形成攻击性行为,以寻求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

第三类:溺爱型家庭。这类家庭中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过分娇宠,有求必应,为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和保护。由于父母的过分包办代替,孩子往往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易形成任性、自私、放肆、易发脾气、为所欲为、好夸口的行为品性。

第四类:放任型家庭。这类家庭中的父母认同“树大自然直”,对孩子采取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漠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要。这种放任型家庭中生活的儿童常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关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养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等心理,产生大起大落、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不同类型家庭的不同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儿童的个性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关键的影响。父母是孩子言行举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导者,孩子成长的责任人,因而有责任去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掌握科学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创造正常、民主、和谐、平等的融洽气氛,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三)、家庭结构的变化

家庭结构变化表现在单亲家庭不断出现,家庭结构的稳定性正在动摇,再婚率不断上升,伴随而来的是家庭的解体与重构。有人曾对1095名儿童的家庭结构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生活在不完整家庭中(双亲一方或双方由于死亡、离婚等原因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不在的家庭)的孩子,有心理健康问题者占13.8%,而完整家庭中有问题的孩子只占0.2%,充分说明健全完整的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良好的作用。而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使儿童赖以生存的家庭乐园一下子被破坏。破裂的家庭结构使父母无力教育自己的孩子,给儿童带来了过分紧张的生活气氛和感情冲突。家庭缺乏温暖和关怀,致使他们失去了生活目标,容易形成变态心理和怪僻性格,如多疑、孤僻、冷漠、心神不定或神经质、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如:我班里有一位学生,父亲酗酒成隐,父母经常吵架,导致离异,11岁的孩子时常吃不上饭,还要照顾醉醺醺的父亲。而去年父亲终于酗酒致死,孩子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于是他时常逃学,不做作业,老师一查作业他就闹肚子疼,对老师和同学有抵触情绪,常做些损害老师和同学利益的事。

班上还有一位女同学,没有父母,是一位好心的奶奶从路边捡回来养大的。由于从没得到过父爱和母爱,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卑心理,认为老师、同学都看不起她,而显得处处不如人,多疑、冷漠、孤僻,不与人交往,经常逃学,学习成绩较差,我让同学们帮助她,她 也不接受。我多次找她谈心她总很少说话,一副冷漠的面孔。

(四)、父母自身的素质

父母自身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和心理状态。很多研究成果都表明父母的文化素质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较大关系。一般说来,若父母的文化素质高,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同时在孩子的学习上也能给予较好的指导。就心理素质而言,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行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而不是言辞说教,因为儿童生活在一种与父母心理神奇的融洽、感应和参与的状态之中。他们对父母内心的重大变化经常有迅速的反应,父母的心理障碍也会毫无例外地投射到孩子的心灵上。

(五)、父母对儿童的期望

家长的期望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作用;从心理学来讲,期望是一种心理定势,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激励着儿童不断向前发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研究表明:敏育者的期望对受教育者有重大影响[3]。因此,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望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家长的期望越高,对孩子的激励越大,就越能强化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儿童意志品质的锻炼,形成远大的抱负。但是,这种期望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合儿童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二、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创设

家庭成员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是治家、教子的基本条件。家庭和谐的关键是居于核心地位的父母双方。因此,有责任感的家长为了家庭的幸福和子女成材,有必要认真研究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民主的家庭作风

作为父母要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作风民主、和蔼可亲,这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将产生极为有利而深刻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子女既是长辈,也是教师和朋友,切忌把社会角色带进家门;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子女,站在子女的角度,才能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千万不能按家长自己的主观意志随心所欲、拔苗助长;家庭内出现矛盾和分歧时,切忌急躁、粗暴,尽可能热心肠、冷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务实的家庭行为

儿童对于一种家庭教育环境的心理承受能力表现在他对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形象的适应和接受,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最直接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因而父母时刻要意识到身旁有一双天真无暇的眼睛在瞅着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多示范,少说教。

(三)、乐观的家庭行为 父母乐观、镇定、愉快的情趣对孩子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父母应自觉克制来自各方面的烦恼、伤感和忧郁,控制自己的不良性格,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孩子感到家庭是温馨安全的。

(四)、健康的家庭情感教育

为子女营造安逸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万事如意免受一切挫折,这似乎成为许多父母,尤其是家境比较富裕的父母的共同追求。但是这种“厚爱”,致使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任性、脆弱、依赖的弱点,这与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娇惯是分不开的。如果孩子从小就能不断经历一些小逆境,长大了,即使身遇逆境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因此,父母要重视对幼儿健康情感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恰当的进行挫折教育,从小锻炼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平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及合群、协作的素质。

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价值观

鲁迅先生说过:“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长大了以后,他就做不了人。[4]”孩子虽小,但他们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一个有思想、有头脑、四肢健全的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思想,以平等、民主、自由的氛围去与孩子交往;了解孩子内心的发展及需求,对孩子及其活动表现出真实的兴趣;与孩子成为知心朋友,帮助他们提高语言及行为技能;不仅向孩子提供物质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提供行动上和精神上的强大支持,让孩子在家庭中生活得快乐而又真实。作为父母的来讲,要做到这些,可能要付出很多,但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正是孩子最需要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应该在孩子教育上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父母有责任和义务用民主、和睦的教养态度和科学的教养方式,以自觉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去开发儿童的一切潜在的能力,促使儿童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仅要符合儿童的个性特点,还应是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即可望又可及。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分阶段提出,目标有远景性和近景性。近景性目标是现实的、具体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如有的孩子想长大了当科学家,这是远景性目标。那么,从现在起就必须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孩子”,这是近景性目标。为实现近景性目标,就要在体、智、德、美诸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这要求可以由低到高,低要求实现后给予鼓励,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再提出高要求。然后逐步升级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并且将父母的关心、爱护渗透其中,就会使孩子从父母的美好愿望中吸取力量,不断进取,从而促进和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

总之,不同类型的家庭的不同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儿童的个性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关键的影响。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干骨、顶梁柱,是孩子言行举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导者,孩子成长的责任人。因此有责任去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掌握科学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融洽气氛,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注释:

[1]作者: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4页,26页).[2]作者:王鼎宏.中**亲网.2006年04月17日

[3]作者:杨英

.《罗森塔尔:期望效应》.《基础教育 》.2008年第三期

[4]作者:鲁迅.《随感录二十五》.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37570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4页,26页)。

[2] 陶敕恒主编.《心理咨询与辅导》.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3]鲁迅.《随感录二十五》.长江文艺出版社.ISBN:9787535437570 [4]杨英.《罗森塔尔:期望效应》.期

篇6: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研究

广州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定量研究

人口、资源、环境是城市和谐发展的三大基本支撑要素.通过计算广州适度人口、验证库兹尼茨曲线、计算生态足迹等,分析了广州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支撑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人口规模、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基本都已接近峰值,城市发展面临着有史以来的`最大压力,而且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弱化,但环境总体质量趋向于好转,库兹尼茨曲线正在向其倒U形的右半部分过渡.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广州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更加关注自然资本.

作 者:周兆钿 郭艳华 ZHOU Zhao-tian GUO Yan-hua  作者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东,广州,510410 刊 名:资源开发与市场 英文刊名: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年,卷(期): 23(8) 分类号:X24 关键词:人口   资源环境   适度人口   库兹尼茨曲线   生态足迹  

篇7: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研究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研究课题名称:探究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设计者姓名:

设计日期:

所属年级:

高三年级

研究学科:

化学课题组成员(有哪些人参与本课题的研究):高三年级(7班)全部学生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的选修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比例。现在人非常注意养生之道,就此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一个讨论的话题——饮食与健康,这部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表现出极大地兴趣,因此引出本课题。课题的意义与价值(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本次探究,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通过研究和调查,使学生对饮食与健康有正确认识,知道什么是健康食品,什么是不健康的食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主动屏弃垃圾食品,注重绿色食品,做一个懂得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健康人,并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知识与技能:1.学习和理解课本内容,了解健康与平衡饮食,充足的睡眠以及有规律的锻炼息息相关的联系。

2.通过教学,学生分层次,分阶段完成不同的任务,通过思考,探究,讨论,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掌握健康知识,更新健康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健康观,并用于指导其养成且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过程与方法:1.学会采用多种方式途径收集资料(上网下载、上图书馆查阅、调查访问等),并能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分析。

2.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初步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能写出调查报告。

3.经历小组合作学习,实地调查,初步学会如何与人交际、与人协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2.体验参与的快乐,学会与同学相处,相互合作。3.养成善于研究分析、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4.培养重视健康、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5.通过活动,增强相互关心、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高二年级的学生。2.学生有一定的化学基础。

3.学生对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有一定的了解。4.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和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

5.学生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学生可能的选题内容是什么: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中国人的健康膳食应当遵循什么原则。2.健康饮食有哪些新观念。3.懂得什么是健康食品,什么是不健康食品。4.知道如何健康饮食。5.吃什么能使你更聪明。6.考试期间吃什么好。

通过以下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通过布置任务:收集自家餐桌上的常见食品。2.通过上网收集和到图书馆查资料收集有关资料。

3.给学生补充课外的有关平衡饮食金字塔的图示。

4.通过学生写小论文的形式深入了解健康饮食。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还是其他形式):每个专题都会有一份调查报告,每个专题都会制作相应的手抄报,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时期的活动体会,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一份来自自己、同组组员、他组以及老师评价形成的综合评价。

五、资源设计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1.提供一些对健康有益的食品图片。

2.提供相关健康饮食的网站给学生 3.学校图书馆、电脑室、多媒体教室。

4.评价量规。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调查问卷;照相机。

六、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在这里先概述一下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各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评价的设计。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阶段(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 接触、讨论问题。2.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

3. 学习了解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

1.呈现不健康饮食带来危害的照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组织学生就问题谈感受,提问题。

1课时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列举课题名称

1.组织学生讨论。

2.与学生一起筛选课题,确定研究的课题。

3课时1.讨论要比较全面地了解饮食与健康,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调查呢?

2.经过师生共同讨论,以学生最急于了解或最感兴趣的方面,确定研究主题。比如:

1.中国人的健康膳食应当遵循什么原则。2.吃什么能使你更聪明。

3.考试期间吃什么好。成立课题组

1.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并根据选题形成小组。

2.各小组成立后,选定组长,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小组内分工可以为收集资料小队、实地考察小队、科学实验对等。

1在学生自愿成组的前提下,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于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安排到工作。

2制订合作学习规则(或者合作学习评价量规)提供给学生。3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内容,制作调查表,预定成果等。

1设计“研究方案”模版,为学生制订研究方案提供指引。

2设计“调查记录表”为学生调查记录提供指引。3设计成果展示模版,为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提供指引。开题报告和评审

1各小组向全班分享研究计划(方案)

2小组成员根据所制定的计划,所须完成的任务,所须呈现的成果,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共同约定,做出怎样的行动才能评出最高等级。可用类似宾馆的“星级”评定。

1组织学生聆听各组的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商讨出有效的活动内容。

2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建议。3为学生提供研究结果的评价量规。

第三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

一.收集资料活动

本活动采取的形式多样:上网下载、上图书馆查阅。一部分同学上网下载,其余的同学广泛搜集各类相关书籍资料。二.各小组及时把当天活动内容集中起来,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好记录工作,指导教师主动向各组了解获得的信息资料。

三.各活动小组行动结束后,如实地向同学们展示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再将所有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列出活动主要内容,写出简单的活动结论。

1.让学生准备好笔记本,把查到的资料做好登记。

2.给组长发放“活动记录表”,用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集整理信息。

3.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个学期

第四阶段 评价、总结与 反思阶段

1.各小组分组汇报自己将近一学期的研究成果,可以把成果制作成PPT,也可以是一些照片、手抄报、调查报告等。2.各成员参照(评价表1)进行自我评价,由小组长收集,整理汇报。

3.小组参照(评价表2)汇报小组自评。

4.当所有组成果汇报完毕,各小组还要参照(评价表2)整理意见,对其他小组的活动成果展开评价。5.各成员集成自评、组评、他评和教师评价,填写完成(评价表4)。

老师根据一个学期以来,各小组活动情况,利用(评价表3)给出教师意见。老师根据整个活动过程给出评价意见和指导意见。

篇8: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研究

我国人口众多, 资源已日渐贫乏, 持续性的能源需求增长与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 将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家已将节能减排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胡锦涛主席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积极开发和应用资源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 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我国能源与环境面临的问题是, 一方面, 人们消费的欲望越来越强, 消费需求呈不断上涨趋势, 而未来可供消费的能源则越来越少, 能源枯竭是难以避免的。另一方面, 现代化生活方式要求大量能源保证, 这种现代舒适生活对于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 也对人类身体健康毫无益处。今天的能源和环境问题, 完全是人类贪婪自私行为造成的, 违背自然规律, 人类必定自食其果。我们必须加强调查研究, 遵循自然规律, 努力适应自然环境, 回归自然, 热爱自然, 保护环境, 与自然环境友好相处。节能与环保政策及各个工作环节必须注重人为因素, 体现节能事业与人、自然、健康、环境的互利、和谐发展。

1资源、能源与生态环境状况

自从人类祖先学会使用工具、学会用火, 人类有了很多新发明, 并将这些发明工业化、商业化, 广泛用于现代社会生活, 有些发明给我们带来了舒适与享受, 有些发明也让我们深受其危害。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 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全世界广泛性的资源贫乏、能源短缺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在生态环境方面, 由工业化、城市化引发的生态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生活垃圾越来越多, 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 横流的污水污染了江、海、河流和地下水, 建筑室内和建筑外墙装饰大量使用化学建材和非生态、甚至是具有灾害性的材料, 致使人居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我们的健康生活和生存问题已受到严重威胁。

2自然环境与健康

大自然的季节变换, 风、雨、霜、雪等, 均属于自然现象, 是按一定规律在不断地循环。一切动植物的生命及生命周期都是依赖于自然规律的循环而存在, 源于自然, 再回归自然。自然是无情的, 在大自然面前, 生命是很脆弱的, 无法抗拒。

生命与自然夕夕相关。春天的嫩绿, 秋天的落叶, 是应自然而生、应自然而落;钻入洞穴冬眠的动物、大雁南飞, 是动物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领悟;人类也不例外。人在气候寒冷时穿上厚重的棉衣, 活动少, 休养生息, 强壮身体, 春暖以后, 人就有精神气, 不容易生病;夏天劳累多活动、锻炼身体、天热冒汗, 可以排毒、除脂、通络、祛病, 使肢体更强健。

今天的我们吃喝不用愁, 好吃、好喝、好玩、贪婪自私、懒惰, 冬天室内有暖气不会受冻, 脂肪难以转化成热能, 结果形成堆积, 身体异常肥胖, 产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富贵病”;夏天室内有大功率空调, 贪凉不出汗, 不能排毒祛病, 闹空调病, 腰、肩、背、腿, 筋骨疼痛, 一副病弱的身躯, 没有精神气。

中华民族文明史表明, 人的健康生活是离不开自然环境的, 人的身体是离不开锻炼的, 如“冬炼三九, 夏炼三伏”, “闻鸡起舞”, “天降斯人于大任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冬泳、滑雪、去沙滩晒太阳、长跑、登山、长途旅游等就是有益于健康的活动。大自然孕育人类, 今天人类拥有的一切都源于大自然的恩赐, 自然环境是有益于人的健康的, 只有我们主动亲近自然、适应自然、在自然环境中去锻炼, 受益于自然, 我们才会更加珍惜自然、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 才会有真正健康与和谐的生活。

3节能思想与意识形态

生活富裕, 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 很大程度上是以消耗资源与能源、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 从工厂的锅炉、机器, 到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 再到空调、暖气设备、电视、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以及我们一日三餐和娱乐活动等, 都离不开能源的。如果每一个人都居住和生活在有如同春天般温暖狭小的房间中, 足不出户, 只会变得无节制地挥霍资源和能源, 再节能的建筑也无济于事。

世界能源储量越来越少、而对能源的消费需求则不断在增涨, 这是个客观现实问题, 即使所有的建筑都达到50%或65%的节能效率, 能源紧张的局面仍然无法改变, 当资源逐渐枯竭时, 能源消费必将受到限制。由于温室效应, 全球气候变暖, 试想, 若干年后, 当全球气温平均升高好几度时 (2005年夏季, 重庆市就出现连续50多天45℃的高温天气) , 我们如何应对?人类必将面临严峻的、无情的考验。

现在建筑的地下设施大都用于停车场, 其实将地下设施或屋顶改造成为社区公众体育、文化、娱乐活动场所, 其意义和价值更大一些。最近在南方考察, 西南某省市, 将地下防空设施清理腾空, 进行装修, 增加通风、防火等安保措施, 并出台管理办法, 改成纳凉场所, 向市民开放。市民可以喝茶、聊天、下棋、玩牌、跳舞、打麻将, 可以锻炼身体, 增进邻里交往,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有利身心健康, 还可以达到节能目的, 利国利民, 值得研究和推广。

4建筑节能与人、生态自然环境和谐问题

当前的建筑保温节能系统, 无论是用于外墙保温的发泡塑料类 (EPS、XPS、SPU) 颗粒保温砂浆、无机保温材料、墙体自保温、建筑内保温等, 在系统设计、施工和应用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1) 保温材料

目前, 建筑节能用的保温材料大都采用高密闭性发泡塑料, 可将整个建筑物密封起来, 使建筑物完全丧失应有的生态功能, 严重影响人居环境空气质量和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这些非生态、非环保产品, 使用的原料是石油资源, 成本高、强度差、承重力低、易燃烧、易老化、易受热变形、稳定性差、寿命短、且难以循环利用, 其制造过程、使用过程及使用后, 对人居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将产生十分严重影响, 如果继续大量使用, 将引发生态灾害 (塑料薄膜包装袋的使用到全面禁用就是一个例子) , 因此, 应当慎用, 或者对聚氨脂、聚苯乙烯等塑料类保温材料的使用进行严格的限制。

(2) 系统应用

保温系统的应用十分重要, 建筑保温隔热系统, 是为人和环境服务的, 不仅仅是为了节能, 如果应用不当, 不但达不到目的, 还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比如:影响建筑使用寿命和正常使用, 影响人居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及居住的舒适度, 产生新的环境污染, 造成不必要的资源、能源浪费等。

东西南北四面墙应该采用不同的保温材料, 保温层也应该有不同的厚度。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 主要是保温, 建筑保温的重点应在北面墙体, 可采用EPS、XPS、SPU等有机保温材料, 南面墙则可采用无机保温材料;而气候暖和的南方地区, 主要是隔热。建筑隔热的重点应在南面的墙体, 可选用高效无机复合类保温材料, 北面墙体可以不做保温。屋顶的保温隔热措施, 可以填充工业炉渣与水泥、粉煤灰、珍珠岩复合保温材料, 还可“平改坡”或屋顶种草、养花、种小型观赏树等。

保温材料及保温系统的设计与选择, 要满足不同气候环境条件, 性价比要好, 符合高效节能、经济实用、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筑保温隔热系统的应用, 应当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特征、建筑物的用途、建筑主体材料构成、资源优势、人居与环保的实际需要等, 科学设计与施工, 不能盲目发展。

5政策与管理

国家和地方虽出台了不少政策法规和相应的标准规范, 但有些检验标准是实验室标准, 实用性、应用体系、可操控性不强, 执行起来困难很大。而保温系统中所使用的材料及保温层的稳定过程, 从实践上, 笔者认为至少需要经历一个自然的冷热气候循环, 甚至需要更长时间。

我们在推行节能政策、推广节能技术的同时, 更要将人作为重要因素, 人人参与节能, 加强能源危机和节能思想、意识的教育, 研究人的生活、作息规律、能源消费水平和欲望, 努力提高能效, 鼓励和提倡人们去努力适应自然环境, 亲近自然, 节约能源, 减少污染, 保持身心健康, 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建筑节能是一个科学性很强、具有广泛性的社会问题, 不能急功近利。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 鼓励科技创新, 广泛开展技术交流与培训工作, 提高技术工艺水平。要大胆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加强对保温隔热材料及建筑保温节能体系的能效与生态环保的可行性研究与论证, 解决目前建筑保温工程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 如保温隔热层的使用寿命、安全保障、生态环境、材料性能、应用技术、施工工艺、标准修订等, 防止产生新的污染, 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等。

综述

上一篇:especially是什么意思 especially中文意思_同义词_例句下一篇:坚持群众路线 促进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