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银行金融体质比较综合练习题

2024-05-13

外国银行金融体质比较综合练习题(通用5篇)

篇1:外国银行金融体质比较综合练习题

《外国银行制度与业务》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金融体制

2,自然构造

3,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5,单一银行制度

6,投资基金

7,保险经纪制

8,政策性金融

9,金融衍生商品

10,存款保险制度、二、填空

1、美国银行体系是以为核心,以 主体。

2、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是一般银行的银行,是一般银行的3、按政府在银行构造中的作用,银行体制的构造方式可以分为和。

4、英国是银行体制自然构造的典范,而5、6、1914年美国的建立标志着美国银行体制的框架基本形成。

7、跨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典型代表是

8、政策性金融具有三大职能、、9、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由构成。

10、出口信贷主要包括

11、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是。

12、消费信贷机构是为了促进

13、日本的金融信托业是典型的构进。

14、英国的险和

15、美国将全国划分为个农业信贷区

16、目前,世界各国普遍用这一指标作为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衡量标准。

17、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银行管理体系是的。

18、商业银行监管的具体目标的基本内容是、。

19、《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资本包括

20、各国存款保险制度职能可分为和。

三、单项选择

1、美国历史上第一家银行是()。

A、北美银行B、第一银行C、纽约银行D、波士顿银行

2、在发达国家银行体系中,作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补充的是()

A、投资银行B、储蓄银行C、专业银行D、信用合作银行

3、日德两国银行都是()的结果。

A、人为构造B、自然演进C、自然构造D历史构造

4、()是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基本特征

A、差异性B、一致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与不平衡性

5、印度储备银行职能包括()和对宏观经济的控制调节职能。

A、服务性职能B、监管C、发行货币D代理国库

6、俄罗斯的商业银行均为()。

A、私有银行B、国有银行C、股份制银行D、合资银行

7、()被称为近代中央银行的鼻祖。

A、英格兰银行B、瑞典银行C、第一银行D、法兰西银行

8、中国的中央银行采用()的中央银行制度。

A、单一式B、复合式C、准中央银行制度D、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9、瑞士国家银行股份多数由()持有。

A、国家B、私人C、州政府银行D、外资

10、世界上最早的银行产生于()。

A、英国B、瑞典C、意大利D、法国

11、日本商业银行采用()。

A、单一银行制B、总行制C、地区分行制D、混合制度

12、在银行同企业的关系上,美国采取()模式。

A、严格禁止B、不加限制C有限制的允许D鼓励发展

13、消费信贷机构包括:消费信用公司和()。

A、典当业B、财务公司C、退休养老基金D、存款保险公司

14、在美国,投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可分为单位信托和()。

A、个人信托B、共同基金C、投资信托D、投资咨询公司

15、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一般职能()。

A、中介职能B、补充性职能C、服务职能D、监督

16、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中的“两行”是日本输出入银行和()。

A、日本开发银行B、日本劝业银行C、日本国家银行D、日本农业发展银行

17、世界上对商业银行实行双线多头监管体制最典型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18、在英国,对商业银行监管权名义上归(),实际上由英格兰银行全权负责监督管理工作。

A、财政部B、中央银行C、商业银行管理委员会D、商业银行协会

19、欧洲最大的金融衍生商品交易所是()。

A、伦敦国际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所B、巴黎期货交易所

C、法兰克福衍生商品交易所D、米兰期货交易所

20、存款保险值得的最初雏形是()。

A、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B、捷克存款保险公司C、美国纽约安全基金制度D、英国存款保险制度

四、多项选择

1、美国历史上,具有中央银行性质的银行有()。

A、北美银行B、第一银行

C、第二银行D、联邦储备委员会

2、美国金融史上曾实行的管理制度有()。

A、自由银行制度B、单一州原则和单一银行制度

C、双线多头的银行管理体制D、单线多头

3、英国的银行体系中“英国的银行”包括哪些内容()。

A、零售性银行B、投资银行

C、贴现公司D、商人银行

4、下列哪些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后实施了专业化银行制度()。

A、德国B、英国

C、日本D、美国

5、下列哪些法案与银行的混合经营有关()。

A、《格拉斯—斯蒂格尔法》B、《金融服务现代化法》

C、日本新《银行法》D、英国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

6、下列哪些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存在着“铁三角”关系()。

A、美国B、日本

C、英国D、德国

7、发展中国家对外国银行的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A、注册登记管理B、资本所有权限制

C、业务管理D、规模限制

8、下列哪些货币属跨国货币()。

A、欧元B、美洲金融共同体元

C、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D、中非合作金融法郎

9、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区域性发展银行有()。

A、泛美开发银行B、非洲开发银行

C、亚洲开发银行D、中东开发银行

10、巴西中央银行体系包括()。

A、国家货币委员会B、巴西中央银行

C、巴西证券委员会D、地方政府监管机构

11、转轨型国家金融体制建立的主要背景有()。

A、高度集中的计划化经济B、大一统的银行体制

C、不断变动的社会经济环境D、过渡性的金融环境

12、转轨型国家,经济改革按方式可分为()。

A、激进式B、中间式

C、渐进式D、缓慢式

13、转轨型国家,经济改革按路径可分为()。

A、休克疗法B、实验室疗法

C、激进式D、渐进式

14、俄罗斯金融体系包括()。

A、中央银行B、投资银行

C、商业银行D、金融工业集团

15、下列哪些国家实行准中央银行制度()。

A、新加坡B、马尔代夫

C、沙特阿拉伯D、香港

16、哪些国家的中央银行的全部股份为非国有()。

A、美国B、德国

C、意大利D、瑞士

17、中央银行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A、间接信用控制B、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C、不动产信用控制D、消费者信用控制18、17世纪下半叶,英国的银行业经营的业务包括()。

A、吸收存款B、支付中介业务

C、汇兑业务D、发放贷款

19、当前,采取综合化银行制度的国家有()。

A、美国B、日本

C、德国D、中国

20、商业银行集中垄断的形式有()。

A、兼并与收购B、合并

C、自然演进型D、自觉抑制型

21、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

A、资产管理公司B、存款保险公司

C、养老基金D、外汇储备投资基金

22、保险按标的不同,可分为()。

A、人身保险B、财产保险

C、政策性保险D、商业性保险

23、消费信用机构包括()。

A、消费信用公司B、租赁公司

C、保险公司D、典当业

24、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哪些金融机构的规模超过了储蓄机构()。

A、人寿保险公司B、典当业

C、资产管理公司D、共同基金

25、下列哪些名称是投资基金的另外名称()。

A、共同基金B、互惠基金

C、单位信托基金D、证券投资信托基金

26、政策性金融机构按主营业务可分为()。

A、信贷机构B、保险机构

C、农业发展机构D、进出口发展机构

27、美国合作性质的农业信贷机构由哪些机构组成()。

A、联邦土地银行B、联邦中期信贷银行

C、合作银行D、农民家计局

28、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

A、两行B、七局

C、九库D、十省29、1986年和1987年日本证券市场上哪些证券的交易量超过了美国()。

A、长期国债B、公司债券

C、股票D、短期国债

30、金融衍生商品按期交易方法与特点可分为()。

A、金融远期B、金融期货

C、金融期权D、金融互换

五、判断题

1、俄罗斯是实行“激进式”战略模式的典型代表。()

2、东欧国家转轨后,都将单一银行制度改为二级银行制度。()

3、英格兰银行最早具有中央银行的特征。()

4、中央银行的权力核心是金融政策的决策权。()

5、在英国大多数银行由以前的高利贷发展而成。()

6、合并是近年来国际上企业集中垄断最为流行的形式。()

7、美国双线银行体制是美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8、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国现代银行体系的最终形成。()

9、英国银行制度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背景下建立和完善的。()

10、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者。()

11、据统计,65%以上的发展中国家有外国银行的分支机构。()

12、在印度,古老的钱庄、当铺仍有一定地位。()

13、典当业是一种带有一定程度高利贷性质的金融组织。()

14、英国是世界上人寿保险也最为发达的国家。()

15、美国是世界上实行保险经纪人制度的典型。()

16、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上官下民”是日本独有的模式。()

17、“梧桐树协议”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18、30年代大危机前,美国证券市场没有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

六、简答

1、金融体制的构成要素。

2、美国银行体制的特征。

3、日本银行体制人为构造的特点。

4、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特点。

5、商业银行兼并与收购的共同特征。

6、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

7、美国证券市场的主要特征。

8、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含义及特征。

9、证券发行监管的方式。

10、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

七、论述

1、当代美国银行体制的最新发展。

2、比较分析综合化银行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及未来发展前景。

3、《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的意义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意见。

篇2:外国银行金融体质比较综合练习题

2007年夏, 由美国房地产信贷违约剧增而引发的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强大的冲击, 并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是全方位的, 但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有多大。本文将通过研究金融危机前后我国银行业的效率对比, 实证探讨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程度。

二、研究方法介绍

(一) DEA方法介绍。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简称DEA) 是由著名的运筹学家Charnes等人于1978年提出的评价部门间相对有效性的一种系统分析法, 即判断DMU (Decision Making Unit, 简称DMU) 是否位于非参数分段的生产前沿面上。若DMU的观察值为1, 则称DMU具有完全效率。若DMU的观察值介于0与1之间, 则称DMU相对无效率, DMU观察值与1的距离为其无效率的程度。若设有n家银行, 每家均有m种投入和s种产出, 用DMUj表示第j家银行 (j=1, 2, …, n) 。如果将Xj=[x1j, x2j, …, xmj]T定义为第j家银行的投入向量, Yj=[y1j, y2j, …, ysj, ]T定义为第j家银行的产出向量, 则第j家银行的投入产出向量为 (Xi, Yj) 。其中, u=[u1, u2, …, us]T和v=[v1, v2, …, vm]T分别表示投入向量和产出向量的权重向量。则第j个决策单元DMUj的相对效率可定义为:

现对第个DMU进行效率评价, 建立如下的模型:

经过标准化的线性规划转换及利用线性规划的对偶原理得出:

若θ=1, 表示该DMU处于有效率状态。若0<θ<1, 则该DMU处于无效率状态, 1~θ即为无效率的程度。然而, 传统的DEA方法在测度效率时需要严格的投入产出变量的选取, 即投入与产出变量个数要满足n2 (m+s) 、相关性弱等原则, 这极大地束缚了DEA方法评价的有效性。有鉴于此,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的思想, 对传统DEA方法进行改进, 构建基于因子分析的DEA评价方法。

(二) 基于因子分析的DEA方法的构建。

英国心理学家Charles Spearman最早提出因子分析, 其将原始变量按照相关性的大小分成几个共同因子以表示观测数据的基本结构, 从而达到观测数据变量维数降低的效果。经过因子分析法对投入与产出变量的分组, 可以使得变量相关性较强的归于一组, 且不同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弱。这就很好地解决了传统DEA方法对投入与产出变量个数、变量间相关性的硬约束问题, 从而使得测度结果更为反映我国银行业的效率变化情况。

三、基于因子分析的DEA模型测度我国银行业效率

(一) 变量选取。

对银行效率的研究, 投入与产出变量选取的不同, 会影响到评价结果的不同。借鉴前人的研究以及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 本文选取固定资产净值、股本、利息支出、营运费用为投入变量, 以年末贷款余额、税前利润、投资收益、存款作为产出变量。可见, 基于因子分析的DEA方法的投入与产出变量对个数的选取范围更广, 更能全面反映评价的科学性。此外, 本文主要是为了研究金融危机前后 (2007~2008) 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变化情况, 故选取2006, 2009这两年对比分析。同时, 由于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历史、规模、经营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 故在选取样本方面注重分类和代表性。具体是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等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中信、恒丰、光大、招行、兴业、浦发、广发、华夏、民生等9家股份制银行。

(二) 我国银行业效率的测度。

基于因子分析的DEA方法的效率测度首先利用因子分析以金融危机前后最近的两年数据 (2006、2009) 对固定资产净值、股本、利息支出、营运费用等4个投入变量、对年末贷款余额、税前利润、投资收益、存款等4个产出变量进行筛选, 最终筛选出固定资产净值、利息支出为投入变量, 税前利润、投资收益为产出变量。本文的因子分析运用SPSS软件实现, 因篇幅所限, 详细运算过程不再赘述。以经因子分析筛选后的投入与产出变量运用DEA方法, 按时间段 (2006, 2009) 、样本类别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 对我国银行业效率进行测度与对比分析。根据DEA方法, 利用Lindo6.0软件计算得到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效率比较结果, 如表1所示。

四、结果分析

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了冲击, 使得我国银行业整体效率值从0.80下降到0.79, 但其影响不是很显著。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国银行业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还十分有限。近几年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总资产占全部资产总额的比重不足4%, 这远低于欧美大型银行40%的水平。此外, 这几年来我国监管当局的审慎监管政策的有效实施, 以及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实行的隔离政策, 避免了我国商业银行直接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然而, 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增加了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增加, 降低了其效率。

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角度看, 对比金融危机前后这两类银行的效率变化情况, 我们可以发现: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所受到的冲击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值由2006年的0.78下降到0.75, 而同期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从0.83下降到0.82。本文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加入WTO, 特别是银行业全面开放以来, 在外资银行纷纷进入我国境内开设网点、营业机构的同时, 我国银行业也在积极稳妥地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在海外证券市场上市筹集资金、兼并收购、设立分支机构等途径, 与跨国金融机构、当地金融机构展开了直接竞争。然而, 我国这些“走出去”的银行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主, 其他股份制银行由于规模及资本的限制, 其海外扩张相对较少。例如, 在雷曼事件爆发之时, 我国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7家银行持有的雷曼债券资产的风险敞口达到了7.22亿美元, 涉及的次贷金额达到了100亿美元, 持有的“两房”债券账面总额达到了245亿美元。因此,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所受到的直接损失会大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 .钟赟, 陈涛.基于DEA超效率模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研究[J].时代金融, 2010 (9)

[2] .马蔚华.辩证看待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J].上海证券报, 2009 (2)

[3] .芮有浩, 许承明.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效率动态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0 (2)

篇3:平安银行:综合金融+互联网金融

IPO时间:1991年(000001)

行业归属:银行

行业地位:在多元化的银行业中居领先地位

平安银行依托集团的综合金融平台、各子公司渠道资源的整合以及各产品线的协同效应,打造公司、零售、同业、投行业务的“四轮驱动”模式。另一方面,围绕客户需求开展“不一样”的互联网创新产品和服务,打造“综合金融+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

面对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和同质化竞争加剧等诸多挑战,银行业过度依赖于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难以持续,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伴随而来,迫使银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安银行与集团旗下的陆金所(负责理财产品的交易与转让)、平安付(第三方支付)共同服务于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战略。

在业务发展中,平安银行以公司、零售、同业、投行业务“四轮驱动”的模式形成竞争壁垒,围绕客户需求开展业务创新。专门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全面金融解决方案的平安银行私人银行就是其综合金融能力的体现,私人银行与公司、投行和资金业务、信用卡、汽车金融及小企业金融深度合作,在交叉销售、客户深度挖掘等方面发挥平安银行的外部与内部协同优势。

另一项重要的综合服务,是平安银行为高端金融客户打造的“金橙俱乐部”平台,提供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行产品,目前已吸纳11家券商、26家财务公司、50多家中小银行、33家基金公司和39家信托公司等。

不仅如此,为了顺应互联网金融下“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安银行采用“平台+产品+服务”的形式开发网络金融产品。平安银行打造“科技银行”,使互联网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业务的网络化、电子化。将线下业务搬到线上,平安银行在降低自身展业成本的同时,减少了用户的使用与交易成本,进而改善客户体验并增加客户黏性。

通过“供应链金融2.0”平台,企业可实现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四流合一”;对于小微企业,平安银行推出集融资、结算、增值等服务于一体的金融产品“贷贷平安商务卡”;另外,为了给客户提供便捷的网络理财服务,平安银行推出“平安盈”产品,支持客户购买基金、理财产品、转账和信用卡还款等服务。

毅园投资副总裁李凌认为,平安银行的创新一直处在行业领先位置,依托平安集团雄厚的资金实力,旗下各子公司渠道资源的整合以及各产品线能够发挥协同效应,深挖用户需求。

篇4:外国银行金融体质比较综合练习题

一、融资功能比较

无论银行还是金融市场, 它们最基本的功能都是向资金需求者提供融资服务。那么, 银行与市场在融资效率上孰优孰劣呢?我们假设有好和坏两个投资项目, 两个项目都是在初期和中期各需要投资一次。由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 期初时两个项目都会得到投资而实施。对于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来说, 到中期时, 由于在此之前投入的资金已成为沉没成本, 只要坏项目的期末收益高于中期后的成本, 银行都会选择继续对该项目进行投资。此时, 银行不能对好项目和坏项目进行甄别。相反, 在中期通过金融市场对项目进行再融资时, 市场机制引入了新的投资者, 这些新的投资者必然要求与原有投资者分享信息租金, 从而使得投资者收益被摊薄。这样一来, 坏项目的收益就无法弥补中期后的成本, 因而坏的项目在期中就无法续资了。但是, 通过金融市场融资也存在一个问题, 就是它有可能剔除掉了中期收益低而期末收益高的项目。

从合同的完备性方面考虑认为, 银行在融资效率上高于市场。一般而言, 由于高昂的交易费用, 合同是不完全的, 一些可能的帕累托改进在初次谈判和初始合同中并未加入。而再谈判使得帕累托改进成为可能, 从而双方的福利都将得到提高。银行和公司之间一般存在着长期的合作关系, 这种关系使得借贷合同的谈判和再谈判成为可能。但是在金融市场中, 这种债权或股权合同由众多投资者持有, 公司很难和所有人进行再谈判。首先是因为交易费用太高;其次在再谈判中, 由于所有权人太多, 不可避免地存在搭便车现象。由此可见, 金融市场由于有新投资者的不断加入从而能更有效地筛选投资项目, 但也因此使得合同的再谈判困难重重;而银行则可以通过完善合同达到帕累托改进。可以说, 从融资功能的角度来看, 这两种金融体系都有着自己无法取代的优势。

二、风险分担功能比较

金融体系既可以提供风险分担的方法, 又是风险分担的核心。风险的分担会增加企业与家庭的福利, 使金融交易的融资和风险负担得以分离, 从而使企业与家庭能选择他们愿意承担的风险, 回避他们不愿承担的风险。长期以来, 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分散风险。发达的金融市场能够为公众提供多种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公众在金融市场中可以通过持有多种不同质的金融产品, 进行套期保值达到获取一定收益的同时分散风险的目的。这种风险分散的主要特点是在同一时点, 不同金融产品的持有人交换风险的过程, 使得风险偏好者持有资产的风险高, 而风险厌恶者持有的投资组合风险偏低。因而理论上一般认为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以其市场为主的特点在跨部门风险分散上占有优势。

金融机构也可以为公众提供跨部门风险分散功能。期限长的金融产品收益率一般来说比期限短的更为丰厚, 但是公众由于短期流动性的偏好, 无法投资于长期资产。而银行则可以吸纳公众存款投资于长期项目, 在这里, 银行向公众发行了流动性极高的存款凭证, 保证了公众风险的大幅降低, 同时又保证公众可以享受到长期投资的高收益。相对而言, 金融市场则不具有这种跨部门风险分散的功能, 因为它无法区分市场套利者和有流动性需求的投资者, 因此在市场中, 这两者的风险水平必然相同。银行和金融市场的这种跨部门风险分散功能都通过增加流动性, 减少了居民对货币的流动性需求, 增大对生产部门的投资力度, 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但两者提供的功能仍是有差异的。金融市场与银行在跨部门风险分担中所发挥的作用大小取决于居民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 也就是居民厌恶风险的程度。当居民较为厌恶风险时即风险厌恶系数大于1时, 银行的优势体现得更为明显。如果居民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是有差别的, 有的会大于1, 有的会小于1, 那么对于经济总体而言, 我们无法断言其中一种融资体系必然会优于另一种融资体系, 两种融资体系总可以找到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地方。另外, 跨部门风险分散还有一个缺点, 就是它并不能分散市场中的所有风险, 而只能分散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由于是因为经济中的共同因素对所有这两种方法在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中发挥的作用有着很大的区别。在金融市场中, 由于不同代的人只能在不同时点中参与金融市场的买卖, 因此它不能提供给不同代的市场参与者买卖金融产品的机会, 从而也就不能发挥跨代风险分散的功能。另外, 金融市场的竞争性和投资者的套利本性必然使得公众在市场情况较好的时候将资产投资于市场, 不断对资产进行再配置, 从而破坏资产积累, 因此第二种方法在金融市场中也将失效。相反, 银行等金融机构具有的持续经营的特性使得它可以向不同代的人发行存款凭证来换取他们的资产, 这样一来, 银行就可以以它拥有的资产来为不同代人之间进行跨代风险分担创造机会。而且银行本身由于要兑现存款凭证, 进行审慎经营以及出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建立自己声誉的考虑, 都会积累大量的安全资产。因此, 跨代风险分散和资产积累这两种方法在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中都能得到更好的执行。

三、管理监督功能比较

现代公司制度是经营权和管理权相分离,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 对公司的管理和监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对银行来说, 它只是监督公司的行为并保证公司按银行的意见来运营。这种单一的意见对于新兴行业是相当危险的, 但是对于本身就有一致意见的传统行业而言就再适合不过了。因为银行监管成本较低, 而在这些行业中单一意见的风险也极小。而市场主导型的管理监督远不如银行方便。

四、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目前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有着自己的特色, 主要依托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 股份制银行, 地方性商业银行及农信社, 等等。国家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监管。我国商业银行的自主性与发达国家相比差很多, 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很大。盈利模式还是主要靠存贷差及中间业务收入, 表外业务收入少, 创新严重不足。不能兼营证券、保险, 不能运用期权期货等衍生品工具套期保值, 不能实现资产的结构化。因此, 为了有效分散风险, 促进银行业的收入, 我们必须进行市场化改革。但改革要缓慢进行, 中国的模式需要不断探索, 否则可能会引起金融混乱, 影响国家安全。

摘要:金融体系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因此, 通过对银行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进行比较分析, 就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银行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功能比较,启示

参考文献

[1]俞晓晶.银行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发展中国家金融模式[D].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7.10.

[2]贺晓波.基于功能观的金融体系设计[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3.9.

篇5:外国银行金融体质比较综合练习题

【关键词】金融功能观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是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金融方式,较商业银行来说,起步晚,但是一经推出,带着强大的冲击力冲击着商业银行,对金融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余额宝的推出,将互联网金融推到了风口浪尖,使其关注度明显上升,而对于金融监管来说,面对这样的态势,也是一种挑战。在进行监管之前,要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优缺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才能有效地进行监管,针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一、金融功能观下的互联网金融概述

(一)金融功能观

“现实中的金融机构并不是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构的功能才是重要组成部分。同一经济功能在不同的市场中可以由不同的机构或组织来行使。”——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Merton(1995)。具体来说,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稳定,即很少受到地域和时间跨度的影响;功能变化直接影响着机构,即金融机构亦即在地域和时间跨度上变化较小;金融机构的形式随功能而变化,即提高职能执行效率的途径为机构之间的创新和竞争。他将金融系统功能分为以下六种:在交易服务或者货物时,金融系统可以提供支付功能;金融为规模大、技术强的企业提供融资功能;实现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不同产业之间进行转移经济资源,金融为其提供路径;帮助金融管理控制风险的功能;提供价格信息为其产业决策奠定基础;对不对称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简单概括起来金融功能有四个功能:基础功能、核心功能、扩展功能及衍生功能。

(二)互联网金融

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其概念界定还不统一,不同的人对其概念的理解不同,谢平等认为,它与商业银行非直接融资不同,也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不同,它是第三种金融融资形式,它的出现具有冲击性;马云认为互联网金融就是一种金融业务行为;李耀东等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金融。根据以上对互联网金融的界定,简单地概括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互联网金融在金融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条件下,促进金融发展中形成的,以网络技术为手段,是不断地创新和完善金融功能的重要探索。简而言之,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及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理解,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不要混淆,金融互联网是为了达到金融机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的目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变革的一种手段,其主要表现为处理数据、电子商务等,而互联网金融仍然是互联网跻身于金融领域的拓展,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在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有以下几种,如表1。

1.第三方支付模式。这种模式的机构不是银行,而是独立机构,且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实力,这个机构与银行合作,产生签约行为,构建一个平台使得用户和银行之间发生交易的行为。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为支付宝等二十多家企业第一次颁发牌照,象征着支付机构的正式化,截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了牌照。而其中影响最大,在支付市场中占有比重最大的应属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而这三者之间支付宝所占比重最大。

表1 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

2.P2P贷款模式。这种模式同时也是构建网络平台,在个人之间完成的贷款行为,网络平台作为第三方,作为个人之间的桥梁。我国已经有很多家P2P网站,有的网站也十分活跃,创造了很大的交易金额。

3.互联网金融门户模式。这种模式是互联网上的金融超市平台,构成金融产品销售行为。

4.大数据金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以云计算为依托,分析来自互联网数据,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了解,以此预测出未来的消费行为,以此来对风险进行控制,在我国其主要代表为阿里小贷、京东、苏宁等。其中阿里小贷的地位最为突出。

5.众筹融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为个人提供项目投资的行为,这种模式是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一种新型模式。

二、金融功能观下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比较

(一)基础功能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在支付方式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方式为移动支付,通过第三方机构来实现清算,发挥其金融基础功能;商业银行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信用卡、票据或现金,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也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了支付方式,比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第三方支付从“首信易支付”成立开始,移动支付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尽管如此,据相关数据可知,支付主体仍然是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支付功能主要发挥在小额支付及零散支付中。

(二)核心功能

金融功能的宗旨就是尽量做到小的成本,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商业银行的融资方式为存款的吸收及贷款的发放,属于间接融资;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方式为直接融资,其呈现的特点是可以将中介去除,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其配置资源的模式为大数据金融、众筹融资及P2P贷款模式,通过这几种模式来满足需求者,将盈余者的资金转移到手中。互联网金融构建出一个网络平台,发布双方的信息,不用中介,双方就可以实现资金的转移。虽然在我国,商业银行仍然是资源配置的主体,但是互联网金融以迅猛的势头在发展着。与商业银行相比,在资源配置方面,互联网金融有一定的优势,其优势表现为有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效率。盈余方与需求方不用到营业点去完成资金流动,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运作成本较低。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因此处理业务的效率较高。另外,互联网金融对资源配置不平衡有很好的平衡作用。商业银行贷款金额一般都比较大,小金额贷款不受重视,而互联网金融则可以提供小额的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机会,改善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三)扩展功能

1.经济调节功能。商业银行具有经济调节功能和制造货币的功能,而互联网金融则不具备这两项功能。因为互联网金融具有自发性,政府并没有对其进行宏观调控,而商业银行则相反,与国家宏观调控紧密相连。

2.风险管理功能。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风险来源是信息的不对称,而在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获得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在行内对客户的评级信息、账户交易、实地考察等信息的收集及管理,而互联网则是根据云计算、大数据使其信息不对称情况降低。二者对风险管理都有各自的优势,互联网金融优势发挥在信贷行为之前,而商业银行优势发挥在信贷行为之后,相比较来说,互联网金融对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遏制力更强。但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无法进入征信系统,增添了信贷事后的风险。

(四)衍生功能

互联网金融提供信息的功能较商业银行较强,主要表现在灵活的利率定价。同时在消费方面,互联网金融具有引导功能,而商业银行则具有刺激功能,互联网金融为消费者提供信息的时间较短,而且可以通过消费者的反馈来获得有效信息。

三、结语

伴随金融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于金融的研究也越来深入,本文主要将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置于金融功能观的视角下,两者的金融功能的发挥各有优势,监管部门要明确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合理的监管,同时将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金融的发展是其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贾林青,贾辰歌.互联网金融与保险监管制度规则的博弈——以保险监管制度的制度创设为视角[J].社会科学辑刊,2014(4).

[2]王静.竞争与变革: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J].中国流通经济,2014,28(5).

[3]刘粮.互联网金融征信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垄断的影响分析[J].南方金融,2014(8).

[4]王念,王海军,赵立昌等.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基础与模式之辨——基于中国的实践[J].南方金融,2014(4).

[5]张钰,封思贤.互联网金融与我国传统银行业的竞合关系分析[J].南方金融,2014,(6).

[6]张惠.互联网金融的侵蚀态势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5).

上一篇:工会委员分工及职能下一篇:三笔字的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