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孩子等于恨读后感

2024-05-07

惩罚孩子等于恨读后感(共14篇)

篇1:惩罚孩子等于恨读后感

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他在生活中处处碰壁,因此慢慢地产生了厌倦尘世的感觉。

一天,他来到一座寺庙,想请一位得道高僧为其指点迷津。

年轻人说:“大师,如今这世道实在太险恶了,处处充满了冷漠和陷阱。不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就是互相倾轧,争得你死我活。人情薄得就像一张纸。不知为什么,我看到的总是人们虚伪的面孔,感受到的总是人们的自私自利。请问大师,我该怎么办呢?是找一个无人的深山隐居起来,还是与混浊的社会对抗到底?”

沮丧的年轻人刚抱怨完,就在这时,树上几只鸟儿叫了几声,随后,一摊鸟粪不偏不差,正好落在了年轻人的身上。年轻人怒不可遏,放声骂道:“你这该死的鸟,没看见下面有人吗?待会儿我找个弹弓打死你!”大师听罢,双手合十,微笑着说:“善哉!施主,这不是鸟儿的过错,因为树木本就是它们栖身的地方,有鸟粪落下也是很正常的事,怪只怪我们站错了地方,不该打扰了鸟儿的宁静。”

年轻人一脸迷惑,仍余怒未消。见此,大师继续说道:“施主,请看看你伸出的手,你在指责鸟儿时,食指指着鸟,而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则指着自己。也就是说,当你在指责别人时,你要承担三倍于别人的责任。因此,对于人情世故,要与人为善,宽以待人,能让人时且让人,能容人处且容人,那样你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听了大师的启发,年轻人恍然大悟,原来不是人心险恶,世态炎凉,而是自己缺乏一颗理解、宽容的心。从那以后,年轻人不再抱怨别人,而是在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多年后,他成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人们纷纷称颂着他的贤德。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责怪别人时,恰恰是因为自己站错了地方。

在面对一件事时,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别人的利益,所以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

如果能换一个角度,站在别人的位置思考问题,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篇2:惩罚孩子等于恨读后感

没收零食玩具:现在一般在家里都会备有孩子的零食,玩具就更不用说了,孩子也天生喜欢这两样东西,所以这些东西可以用来制约孩子的武器,做错了事,就不准碰这两样,除非你记牢自己的错误,改正了,才会还给你,让孩子乖乖就范学规矩。

罚打扫收拾: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孩子们别乱丢垃圾就不错了,更不可能会去打扫卫生,但是我们可以把打扫作为惩罚孩子的方式,一是惩罚, 二是还可以让孩子学会做卫生,学会动手收拾,两全其美。

罚抄写:孩子们对我们教训他的话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既然这么记不牢,那就抄写”我错了“三个字吧,一边抄一边读,既是惩罚,又能让他记住这些规矩,再做错再抄,他抄怕了就会记住了。

父母的”不爱“:当孩子做错事并且拒绝认错的时候,父母可以对他冷漠,并告诉他不认错不是好孩子,爸爸妈妈不喜欢,然后不理他,到哪里去也不带他,吃东西也不叫他,让他感受因为自己拒绝认错而不被妈妈爸爸疼爱的后果,权衡之下,他肯定会认错的,因为孩子天生是依赖父母,希望父母疼爱自己的。

篇3:外资零售业抢滩中国的思考

(一) 我国零售业的行业现状

1.大型零售企业持续快速增长

2006年全国零售企业百强销售额总和一举突破8000亿元, 达到8742.57亿元, 比上年增长18.06%, 2001~2006年年均增长率为30.1%, 百强企业平均年销售额从23.4亿元跃升至87.43亿元。

2006年全国500多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实现主营业务利润615.4亿元, 比2005年上升17.88%。此外, 单位人员实现销售收入也大幅上涨:2006年全国500多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人均实现销售额70.88万元, 比2005年的64.26万元增长了10.3%。

2.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从2006年零售业百强前10名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来看, 有着明显的规模递增、市场集中度提高的趋势。2001年百强企业前10强销售额合计792.4亿元, 占百强销售额合计的33.8%;2002~2005年前10强销售额分别为1123.2亿元、1672.1亿元、2256.5亿元、3196.7亿元, 占百强企业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38.8%、40.5%、41.0%和43.2%, 2006年前10名企业销售额之和高达4089.8亿元, 占百强企业销售额的比重上升至46.68%。

3.外资企业发展活跃

2003年百强企业中内资企业占据91席, 外资企业9席;2004、2005年分别有12家和15家外资企业入围;2006年外资企业数量则上升至17家。

从销售额来看, 外资企业销售额所占比重也持续提高。2003年9家外资企业销售额合计为620.3亿元, 占百强销售额的比重为15.02%;2004年12家销售额合计908.6亿元, 占百强销售额的比重上升到16.52%;而2005年15家外资企业销售额合计达到1485.2亿元, 比2004年大增63.5%, 占百强销售额的比重突破20%;2006年17家外资企业销售额接近2000亿元, 占百强企业销售额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至22.87%。

(二) 我国零售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近年来, 我国零售业并购整合的步伐有所加快, 但相对于整个行业, 各零售企业的规模仍比较小, 不具备垄断力量。2006年我国批发零售贸易行业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4325.5亿元, 但行业内规模最大的4家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仅为2628.2亿元, 前8位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也仅为3680.8亿元, 行业集中度指标CR4及CR8分别为4.09%和5.72%。根据对市场结构的划分, 我国零售业还属于竞争型行业。

二、外资零售业的现状分析

(一) 总体规模

自1992年我国进行部分城市试点开放以来, 至2004年12月11日零售业全面开放之前, 商务部批准设立的外资商业企业总数只有314家。而2004年12月11日全面开放之后的一年间, 商务部批准设立的外资商业零售企业就有1027家。外商零售业在华独资的趋势也正在加剧。2005年商务部批准入华的外商零售企业独资的达到625家, 占新批外资企业的比例高达61%左右。其中以沃尔玛、家乐福的大卖场为代表的大型零售商场快速增长。至2006年底, 沃尔玛、家乐福等7家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共开设了389家零售大店。

统计表明, 2005年和2006年, 中国批发、零售业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数分别为2606个、4664个, 增长53.1%、79.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为10.4亿美元、17.9亿美元, 增长40.5%、72.1%。

(二) 区域分布及发展趋势

在零售业方面, 我国政府的政策是分批逐步开放城市。因此外商的发展区域受到一定的限制。2004年12月11日以前, 外资企业大多是分布在投资环境较好、市场机会多、购买力强的东部发达城市, 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随后出现两大明显变化:一是继续抢占东部零售市场, 投资区域由发达大城市向经济比较发达的地级城市延伸;二是进军中西部省会城市, 个别企业开始进入中西部地级城市。

2006年以后不少外资零售企业改变了过去平稳发展的策略, 在加快发展步伐的同时, 开始加大对二三级市场的关注度。目前, 外资零售企业开始加速进入城区人口为20万左右、甚至更小的城市。

三、外资进入对零售业的影响

SWOT分析法就是对企业内部的优劣势以及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 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战略分析方法。

(一) 优势

1.门店地理位置优势

在我国大中小城市乃至县城、镇以及繁华商业区、居民小区、旅游景区等较好的“商圈"内, 百货店、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态的门店绝大部分为我国商品零售企业所占有, 外商零售企业进入这些“商圈"的空间十分小。因此外资零售企业在门店地理位置上的竞争优势看来不大。

2.占据农村市场优势

目前, 占我国人口70%的农村消费市场, 其商品零售额还不到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40%, 因此今后支持我国消费品市场持续、快速增长的巨大潜力应在农村市场。现在广大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用品消费主要来源于集贸市场、村中的个体小杂货店, 而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多放在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市场, 即使外资零售企业向农村市场发展, 但由于我国已经把连锁门店开到了县城, 有的门店也开到了经济富裕的村、镇, 我国零售企业也具有明显的便利条件。

(二) 劣势

1.单店规模、整体规模小, 规模经济效应差

我国零售业产业分散, 市场集中度低。美国主要零售市场的前三大企业的销售总额一般都占整个市场份额的70%以上。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出现全国性的零售企业。

2.信息化水平低

我国许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当低, 长期以来片面地把零售业当作劳动密集型企业, 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 片面追求内部豪华装修和购物环境的美化, 而忽视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我国零售业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才刚刚起步, 与国外零售业巨头存在着很大差距。

3.在商品价格上零售企业明显处于劣势

国外零售企业巨头本着“低价采购、低价销售”的经营原则, 采用买断方式进货, 数量大, 又降低了供应商的风险, 从而成本较低, 加之绝大部分商品采取全球采购, 价格优势更为明显。我国的零售业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 零售商拥有绝对市场优势, 供货商不得不忍受种种不公平待遇, 以代销形式供货, 独揽所有的风险, 因此只得将风险转移到商品的价格中, 直接导致了商品零售价格的居高不下。

(三) 机会

1.国民经济和消费支出保持高速增长

我国消费品市场稳定中加快增长的态势在进一步增强, 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 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3.7%,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 实际增长12.6%, 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增长幅度, 都是1997年以来最高的。预计2007~2010年, 中国零售业将保持较高速度的稳步增长。

2.面临接受西方先进商业理念, 提升管理水平的大好机会

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 我国零售企业长期处于封闭状态, 商业企业经营者对现代商业的理解力、经营者文化素质、战略眼光都很低。国外零售业巨头进入我国必将会对传统商业经营理念和方式带来冲击。

(四) 威胁

1.竞争日趋激烈, 步入微利时代

随着国外零售企业巨头纷纷进入, 无论从资金、规模还是从技术和管理水平上讲, 都具有本地零售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对我国零售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2.新的零售业态不断涌现, 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引入了西方零售业中几乎所有的业态形式, 城市大型商场超常规发展, 传统商业中心重复建设, 同质化竞争趋势严重。

四、我国零售业的应对策略

(一) 面对冲击, 政府的应对策略

1.政府应该加快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

我国政府应制定出完善的规划和政策措施, 通过制度创新和强化法制来拆除市场壁垒, 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 具体说第一, 打破特许连锁企业在规模扩张中遇到的跨体制、地区、部门、行业的制约因素;第二采取各种经济、行政、技术和法律手段, 促进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第三, 加强市场流通管理, 保护消费者利益。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要培养和发展行业协会,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 形成行业自律规则和行业准入规则。比如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对进口产品反倾销、反补贴及调查中的作用, 限制外资的不正当经营。

(二) 面对冲击, 我国零售企业的应对策略

1.发挥本土优势, 增强本地销售控制力

零售业和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等不同, 胜败的关键主要是对市场的熟悉、掌控能力。在我国的市场上, 中国人更了解自己的消费特点, 由此, 我国零售企业应该凭借固有地利, 调整与外资零售企业竞争策略, 在区域市场上打好“阵地战”, 使民族零售品牌占主导的市场。

2.加快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零售业的管理方式也由过去的手工管理转向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管理, 网络信息技术是零售业进行管理和降低成本的利器。我国零售企业应加快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3.重视人才, 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要加快实施人才战略,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 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努力形成人力资源优势。要破除教条主义, 必须不拘一格降人才;加快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和完善公平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

参考文献

[1]芮明杰, 李洪雨.WTO条件下本土零售业企业发展的策略选择[J].当代财经, 2003 (4) .

[2]王德章.中国零售业态发展与零售市场管理[J].商业研究, 2002 (4) .

[3]金薇.我国零售业现状分析及零售企业的发展对策建议[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6 (1) .

[4]孙少锋, 冯邦彦.外资抢滩中国零售业市场的形势和对策[J].江苏商论, 2003 (5) .

篇4:孩子平凡 不等于平庸

微博上曾有一篇描述自己平凡的孩子的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和讨论。在这篇博文中,一个成绩中等,但却善良、美好的女孩子跃然纸上,她说自己的愿望是成为一个为英雄鼓掌的普通人,但同时也是能够带给别人爱、温暖、快乐的普通人。

在讨论中很多家长已经发现,要尊重每个孩子的梦想:也许这个梦想看起来很伟大,比如“宇航员”、“国家管理者”、“科学家”、“改变世界的人”等等。也可能看起来很平凡,比如“厨师”、“家庭主妇”、“理发师”、“工人”、“农民”等等。

很多家长也认可,我们很多孩子注定不能成为“改变世界的人”,而将成为社会的普通人。可是家长要清楚成为普通人,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做要求,没有原则;做普通人,也不是浑浑噩噩,得过且过。

社会上有这样一种人,很可能还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随便”是他们的口头禅,“无所谓”是他们的标志,他们每天睁开眼睛就是想怎么把今天混过去,他们没有梦想、没有动力,感受不到幸福,我想我们家长并不希望孩子成为这样的“普通人”。

有哲人说:“历史不是英雄造就的,而是普通人写成的。”普通人,应该是脚踏实地认真干事的人,是充满动力不畏困难的人,是有良心、有责任、有梦想的人,他们是家庭的顶梁柱,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我们的孩子以后很有可能就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普通一员,但是他们依然有梦想,依然有上进心,依然很努力,依然有原则,依然有良心。

想做厨师的孩子,就做一个只要吃了你的菜,人们就会对你念念不忘的大厨师;想做家庭主妇的孩子,就做一个在你的家庭里让每个家人都很快乐,家里充满温馨,成员和睦团结的家庭主妇;想做理发师的孩子,就做一个需要排队才能预约到的理发师;想做工人或者农民的孩子,就做一个不生产伪劣产品,不种受污染农作物,受人尊重的工人或者农民。

我曾经在微博中看到过一张日本食品公司的调料检测室照片,里面有三名普通技术人员每天测试材料配比的精准度。配图的博友说这家食品公司只是生产拉面和饺子,但不论企业主还是员工都视自己的工作为天职,用最科学的态度,最严谨的精神来对待他们的工作。这份使命感、幸福感,荣耀感,让我们感动!

我们应该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论他获得什么成就),都能在以后的职业中找到快乐,都认真努力地对待生活和工作,并能从中体会到幸福。假如这样,学生就会学得幸福,教师就会教得幸福,家长就会过得幸福。

孩子平凡,不等于平庸。要让家长接受这个观念,需要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需要更多人的持续推动。但这始终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篇5:惩罚孩子有艺术

惩罚是教育孩子的一种辅助手段,虽然不能过多地运用,但是当地运用可以起到强化教育的作用。这种手段不可滥施,必须讲究方法。

在惩罚方式上,可以用限制孩子到外面玩耍、不带他到公园去玩等“软”方法,不要用一些对孩子身心有害的形式,比如不让吃饭、打骂、罚跪等。虽然这些形式看来非常灵验,却有很多害处,不仅解决不了思想问题,而且还会造成孩子对大人的抵触和对立情绪。要正确实施惩罚,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惩罚来校正某种行为时,一定要给孩子指出另一条出路,如禁止孩子在院内踢球,应该指出让孩子到学校操场去踢,避免只堵不疏。

2.惩罚孩子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要在人多的地方对孩子进行惩罚,更不要当着孩子和朋友的面对孩子进行惩罚。

3.要注意时效性,惩罚时要在孩子发生过失后的较短时间内进行,以强化孩子对错误行为的认识,不要事情过去了很长时间才去惩罚他,那样就会使孩子摸不着头脑,起不到应有的惩罚作用。

篇6:孩子“胆小”不等于不勇敢

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为儿子的“胆小”而纠结。我认为,男孩子就应该勇敢无惧。然而,在他刚会爬时,我就敏感地意识到,他太谨慎了!刚爬到床边,立马紧急“刹车”。在学站立和下蹲坐下时,只见他一手抓牢小床栏杆,一手试探屁股离床面的距离,然后确保安全时再用手撑住床面坐下。我能说,在他学站期间,他从来没摔倒过自己吗??

社会交际上,儿子同样显示出他的“胆小”。他从不与人抢玩具,甚至还没等别人抢,就“拱手相让”。?

我开始担心“胆小”的儿子将来会受欺负,甚至担心他长大后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因为,他是那么惧怕危险和冲突。

后来,听了某个儿童心理学专家的讲座,接触到投射和接纳的理念,才看清了问题所在。

一方面,我如此在意儿子的“胆小”,源于我自己的投射。我天性担小,而我又极为排斥和否定这点。所以,我才强烈希望儿子勇敢。

另一方面,儿子天性使然。宝爸和我都是极为温和谨慎的人,儿子自然遗传了这点。

再者,我的小心谨慎进一步感染了他。比如,我担心他在马路上乱跑,于是经常提醒他注意看车。后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走砖铺的人行道,远离柏油路。每一次过马路,一定要抱着。

那次讲座后,我试着接纳并正确看待“胆小”这个特质。“胆小”不是缺点,无所谓优劣。再说,胆小源于恐惧,而恐惧是人的本能。只不过,胆小的孩子更敏感细腻,看到了更多的危险,也就有了更多的恐惧。

再回想“胆小”带给我的好处,它让我处事安稳踏实,赢得朋友信任。在乡村孩子野蛮生长、打架斗殴时,它让我选择安安稳稳读书,也让我一路规规矩矩从小县城走到了首都的著名学府。?

正确看待“胆小”这一特质后,我自然接纳了儿子的“胆小”,其实,我现在更愿意用“谨慎”一词形容。因为,“胆小”一词多被国人赋予贬义。

当我不再纠结和焦虑“胆小”这事时,不再强迫儿子去接受超负荷的“恐惧”时,他便按着自己的`节奏去克服恐惧,勇敢去探索。

其实,谨慎的孩子未必不勇敢。儿子比很多同龄人都敢于尝试,也喜欢挑战自己。只不过,这个挑战不是鲁莽的,而是非常有谱。

他在一岁多时就喜欢玩公园的“太空漫步”健身器械(不鼓励太小的孩子玩哈),以及那种很高的滑梯。他两岁时就尝试玩儿童绳索桥,只不过第一次会格外小心,接下来他会一遍遍练习,直到非常熟练。?

不到三岁的他,跟着一群四五岁的哥哥踢球玩。不过,不和人直接抢球,偶尔“捡漏”,抱起球就跑,看到哥哥们追,赶紧把球扔出去,以免被撞倒。谨慎又勇敢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次他骑着踏板车出去,奶奶追不上。但是,骑一段他都停一下来等奶奶,尤其是到了过马路的时候,一定会等着奶奶牵着他的小车才过。

现在,仍有人时不时会说,你家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真强,或者直接坦言,你家孩子真胆小。但我已经不再纠结,“胆小”怎么了,胆小的孩子行事谨慎,他会为自己规避掉很多风险!总比鲁莽要强。而且,他的谨慎又也妨碍他去探索。

篇7:惩罚孩子的正确方法

有些父母也习惯性地动手打几下,以起到警示孩子的作用。

【体罚的生理危害】

但其实,这是一个十分糟糕的教育方式。特别是有些部位,是打不得的!

1.有些父母,一气之下直接拍孩子的后脑勺。而人的神经中枢恰好就处于后脑勺,拍打后脑勺容易造成呼吸中枢震荡,引起一些呼吸衰竭的并发症。

2.另外,太阳穴所处的位置的匡内壁是比较薄的,如果被打震荡了,可能会出现骨折,对神经发育也是很不利的。医学临床曾发生过一巴掌打失明的情况!

3.许多父母认为,拧孩子的耳朵不会有些什么伤害。其实并不然,这很容易造成骨膜穿孔,对孩子的听力发育十分不利。

4.孩子身体的许多部位都还发育不够健全,比如脊髓和脊柱。如果父母经常大孩子的屁股,极其容易造成小孩的脊椎损伤。到孩子老年时,就容易出现一些椎间盘突出之类的疾病。

【体罚心理的危害】

1.用打孩子的方式教育孩子,除了会对孩子生理上有所损害外,还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心理上的一些问题。比如对他们可能会对这个世界生厌,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做出一些反社会的事情来。

2.在长期暴力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其智力也会受到影响。因为长期处于这种情况,孩子容易变得孤僻不爱说话,也没办法展示自己的才能,相应的`智力得不到提升。

3.体罚最明显的负面影响,就是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不好。孩子变得不愿意和父母说话,不愿意和父母分享学校的是行情。因为没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成年之后,孩子很难对父母心存感激,反而会存在怨恨。

4.中国有句老话叫“不打不成才”,而事实上,经常被体罚的孩子在短期内成绩可能会有一点上升,但是很快就会下滑。所以体罚反而会让孩子成绩越来越差!

【正确的惩罚方式】

孩子做错了事,却也不能惩罚。而最好的惩罚方式,是不见“刀枪”的!

1.如果孩子做错了事,可以让孩子做家务以示惩罚。这不仅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可以训练他的自理能力,还能让大人感到轻松。不过,要让孩子做一些比较轻松的事,比如扫地,叠衣服,擦柜子等。

2.如果孩子是在学习上犯了错,可以惩罚孩子重复练习书写。在惩罚的过程,也是训练。让他在重复书写的过程中,熟悉自己在作业中错误的地方。

3.以缩短孩子的玩乐时间来惩罚孩子,让孩子提前二十分钟睡觉。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第二天孩子表现得好,可以适当增加孩子的玩乐时间以示鼓励。

篇8:学会惩罚孩子

场景一:

今天你一早出门遇见邻居,才知道自己那混小子昨天和邻居家的弟弟打架,把人家的头打破了,你吃惊得嘴巴可以塞进一个车轮去:这混小子昨天回家竟然只字未提。

孩子的“只字未提”出于恐惧,试试用讨论的方法,和孩子以及孩子信得过的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分析孩子的行为。注意唤起孩子的良知,启发他的自觉性。

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叫喊和训斥会使孩子养成执拗脾气。胆小、安静的孩子“受尽折磨”,会更加沉默;易激动的孩子则增加他的“反抗性”,不是装聋作哑,就是大哭大闹。

场景二:

孩子跟你要最新款的奥特曼,你以刚给他买了个变形金刚为由拒绝了他,结果孩子打翻了你给他热的牛奶,把桌子上的东西都扫落在地,坐在地上大哭着蹬他的小胖腿。

采用“自食其果”的教育方法,让孩子自己消除行为中产生的坏影响。乱丢东西,就要自己收拾;洒水,就要自己擦干。这种方法能使孩子认真对待自己的行为。

不要使用物质刺激的手段。如果孩子不听从大人的吩咐,大人反而为他买玩具和好吃的东西,那么,他可能更加任性,得寸进尺地满足自己的愿望。

场景三:

说好了周六写完作业,周末带“小魔王”上街的,可周末早上你兴致勃勃想要出发时,发现他压根一个字儿也没写。

暂时禁止孩子喜爱的活动。取消“去动物园,去戏院以及走亲访友”等诺言,并向孩子说明原因,让他了解对他处罚的公正性。

改变对孩子的态度。暂停和孩子的交谈,保持沉默,这样会给孩子很深的印象。减少对孩子习以为常的爱抚,让他感到是对他的惩罚。

总之,家长的惩罚应该建立在对孩子的爱、理解、接纳的基础上,不能让孩子产生父母不爱自己的感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惩罚。

篇9:如何正确的惩罚孩子?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打骂只是其中的一种,是惩罚的极端性行为。错用、滥用惩罚以致不负责任地对孩子的肉体和心灵施暴,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就会使惩罚失效,导致最终“管不住孩子”;而适当、适时的科学的惩罚却能对孩子起警戒作用,促使孩子改正错误,从而收到以罚助教、以罚代教的效果。所以说,惩罚是一门家教艺术,惩罚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看父母能否使用得当。

1: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引起孩子的良性转化,那么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

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

专家提示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只需要用自己的言语或行动向孩子表示一点点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不满,孩子都会觉得是对他的错误的惩罚,从而自觉改错。教育心理学认为,惩罚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批评。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没收他的玩具等等都是惩罚的手段与方式。

2: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

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他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辞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3:事后说理不可无

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还将会依然如故。所以,家长在罚了孩子以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孩子明白他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下去将有什么后果。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

4:点到为止莫唠叨

有些家长教训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或者根本就没听。

孩子之所以说知道了,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为了早点结束训斥。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痛心疾首”,随即说孩子“不把我的话当回事”,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并非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的唠叨太多了,让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再者,经常性的唠叨多了,也会导致孩子耳朵“失聪”,使教训失去效果。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然后观察孩子的反应再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专家提示

惩罚之所以能促使孩子改正错误,这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效果律在起作用。效果律认为:孩子“快乐则接受;痛苦则拒绝”,要使孩子继续或终止某种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做到这一点。事实上,有很多事情是不可能通过奖励的办法让孩子满足的`,如孩子故意损坏东西、坚持“顶风作案”、乱提不切实际的要求等,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惩罚。

5:罚了又赏要不得

父母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

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真正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父母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用钱物或食品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

专家提示

诚然,惩罚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且还有一个使用方法的问题,正确使用可以以罚代教,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使孩子的坏习惯变本加厉。如有些儿童在感情冲动时会用坚持错误行为来报复惩罚。而惩罚的反复执行要么使孩子产生恐惧父母的神经官能症,要么使孩子破罐破摔,对惩罚“逆来顺受”无所谓,这都是不足取的。

6:及时惩罚莫迟疑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惩罚的效果部分是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

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有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使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7:劣性转嫁不可有

俗话说:“世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父母在心情不好时很难把握好自己的感情,容易使自己恶劣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其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一来孩子无过受罚,父母小题大做,会使孩子感到有失公理。二来如果此时父母再因不能自制而使惩罚无限制地升级,则往往会激化孩子对父母的反抗情绪。因此,建议父母切勿在醉酒之后或自己心情不佳、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等时候惩罚孩子,以免过激失态,影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

8:讽刺挖苦最忌讳

父母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

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做父母的应该牢记自己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图一时嘴巴痛快而去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

篇10:孩子被惩罚成长日记

有时候看到有的孩子因为某某原因被老师罚了多做题之类的,我就回想自己上学时是否被老师罚过,但是我的记忆里没有,所以感觉不出被罚的滋味。但是昨天儿子却被老师实实在在地给罚了。

吃饭前小子什么也没有提,大概怕没有面子吧。吃过饭趁着我跟奶奶说话的功夫,他就已经静悄悄地在写作业了,往常无论作业多少他都会投投篮球什么的。但是今天有点奇怪。

“老妈,麻烦你给老师发个信息吧。”当我走到他的房间时他用哀求的声音说道。

“发什么信息呀,内容告诉我。”

“你就说我会在家里把课文抄写一遍,然后背诵地熟练。”小子很认真地看着我说道。

“什么意思,你刚才说的不是作业吗?难道。。。”没等我说完,儿子就打断了我,“要不我给老师发信息,你看看吧。”

我把手机递给他,让他写吧。写了好几分钟才编辑好发过去了,我一看,原来是小子上课时课文没有背好,错了10个地方,老师觉得他是男生的领头羊不能允许他犯这么低级的.错,所以就交代他回来跟我汇报,并让我跟老师说明并监督他。

儿子的心情很沮丧,我就立刻安慰他,“儿子,不要紧,这次被罚,以后就记住了,再说谁能不犯点小错呀。我给你关上房门,你抓紧时间抄写和背诵,给自己规定一下时间,相信你以后会更加认真地对待的。”

给他关上房门,我不由的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坏坏地笑了一下,小子,是不是最近小尾巴有点翘呀,该罚。看来还是要让你尝尝被老师批评的滋味,看你以后还敢不认真。

篇11:看看外国父母怎样“惩罚”孩子

让孩子体验后果

在新西兰,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会体罚孩子。如果儿子在公共场所闹腾,只要不影响到别人,Bernny一般都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随他闹去。如果影响到别人,Bernny会将孩子抱走,将他放在一个比较开阔而安静的地方,让他继续闹,直到他闹够。Bernny认为,孩子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他的某些目的。孩子看到自己的闹腾没有效果,自然会选择放弃。

有段时间,老大总喜欢往花园的鱼池里扔鹅卵石,并且屡教不改。Bernny会要求儿子把水池里的石头捡出来。有的时候,儿子耍赖不肯去捡石头。Bernny就自己下去把石头捡出来给儿子看。如果正好碰上儿子闹着要跟爸爸玩,Bernny就借机对儿子施行教育:“你把石头扔进水池了,现在我要去捡石头,没有时间陪你玩。”这时候,儿子会体验到他不良行为的后果。

Bernny认为,孩子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不懂事,他只是控制能力差一点而已,父母应把孩子当成人看,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教他学会承担责任,约束自己。

日本父母避免当众处罚:

给孩子留下尊严

日本父母惩罚孩子的措施包括取消孩子外出玩的计划,甚至让孩子饿上一顿,或者进行适度的体罚等等。但是,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犯错,父母一般不会当众处罚孩子。

TsukuBa有一天带两岁半的孩子到餐馆用餐,儿子对于没有带他去迪士尼大发脾气把桌子上的碗碟都扫到了地上。TsukuBa首先向餐馆的主人表示了歉意并且进行赔偿,冷静地带着哭闹的儿子回家。在回家之后再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点评,作为惩罚她取消了未来一个月带儿子去迪士尼的计划。TsukuBa认为,如果父母当众处罚孩子,会对孩子自尊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为此,要在公众场合保持冷静,在回家之后才教育孩子。

美国家长的法宝:“计时隔离”

美国的父母和老师常常用一种叫做“计时隔离”的方式来“惩罚”一时不守规矩的孩子。

例如:当孩子在家不听话瞎胡闹,或者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时,父母就会把他抱进他自己的卧室,让他独自呆上3分钟。3分钟后,父母会准时把他抱出来,并借机对他进行说服教育,督促其改正缺点。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幼儿园,这种教育方法都很有效而且对孩子具有一定的威慑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美国法律规定,小孩必须随时有成人陪伴和保护,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很少被冷落或孤立无援的情感体验。因此,一旦被隔离而受到“冷落”,必然会从心理上产生强烈的震撼。

其次,把孩子从群体中隔离开来会使他们感到自己被区别对待了,从而产生一种“不平等”的感觉,孩子对此是非常敏感的。

篇12:要不要惩罚孩子

家长们聚在一起,自然离不开是否要惩罚孩子这个话题。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惩罚是必要的。通过惩罚,可以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做得对,哪些事情做得不对。但体罚却对孩子有害。

大人一提起惩罚马上就想到打,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惩罚不仅仅是指体罚。当孩子犯错误时,大人可以用严肃的表情和声音叫孩子的名字,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不给孩子零用钱,或者让孩子一个人待在屋子里,或者不让孩子参加所有家庭成员都参加的活动等。这些方式可以说都是惩罚。

在陌生的地方开车时,我们经常会打听方向,看看走得对不对。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也一样,需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适当的惩罚是很有必要的,但惩罚的方法和父母的态度也很重要。

打是惩罚中最坏的办法

打是惩罚中最坏的方法。孩子犯了错误,即使打了他,那也只能在表面上制止错误行为,并不等于孩子的心理也相应地产生了变化,认识到了错误,孩子以后可能还是会犯同样的错。如果没有明确到自己的行为究竟错在哪里,那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能从心底里认识到要改变自己的错误。结果就会出现父母越打,孩子越不听话的局面。最好不要用打来警醒孩子。

孩子不是父母的撒气筒

在很多情况下,惩罚也跟父母的心情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心情好时。或者家里有客人时,即使孩子再怎么不听话,父母也会作罢。但假如家里没有客人或者父母心情不好,父母就会责怪或者打骂孩子。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想解气,而不是以改正孩子的坏习惯为出发点。让父母解气的方法是无法改正孩子的坏毛病的,应该正视孩子,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他的哪些行为不对,而不能为了惩罚孩子就说些“你不是我的儿子(女儿)”“一边去,不想看到你”之类表现厌恶的话。这些话只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应该让孩子认识到父母只是不喜欢他的错误行为,而不是不喜欢他了。

聪明的惩罚

如果想让孩子品行端正,就需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言语来解释他的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对稍大些的孩子可以用讲道理的方式;而对待小宝宝,可以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让孩子体验坏行为所带来的坏结果。

最重要的是要预防孩子陷入错误当中,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样用到惩罚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

胡籮卜加大棒要不得

有的家长心痛孩子,采取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打完再摸,或者爸爸刚扮完红脸妈妈又来扮白脸。这样做是不是能让孩子不“受伤”,又或者会让惩罚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呢?

篇13:读《不要轻易惩罚孩子》有感

马家砭镇中心小学

郝乐

这几天我在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这本书中的不要轻易惩罚孩子这一节,读过之后我心里有很多感悟。

惩罚是一种敏感性极强、不无伤害的教育手段。不禁联想的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惩罚学生似乎是我们教育教学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这些事件不但对学生造成了心理阴影,有的时候还产生了抵触的情绪。这让我想起在我教学中发生的一件事,记得当时带的是六年级,是一个毕业班,班里有不少学生喜欢在考试的时候抄袭,这是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什么也不懂,当时只知道一味的去批评学生,叫学生家长,但是有几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却没有一点点提高,照抄水平反而提高不少,这让我心里大受打击,在其他老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大家对学生心理疏导,讲抄袭的危害才解决了这一矛盾。所以惩罚对于学生来讲大多时候没有积极的作用,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叛逆,越来越消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教师要学会谅解,感动他们具有的自尊心,敏感的小心灵。并激发他们内心深处改正错误的积极性”。看到这一句话时,我的心中就有一个事例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件事发生在我教学的第三年,当时我教三年级。这一年陕西省开始实施 “蛋奶工程”,政府为孩子们免费发放鸡蛋、牛奶、火腿肠。当时牛奶是学生最喜欢的食品,但是我们的班里就有一名叫张智轩的学生,他十分聪明,看着牛奶,居然想到了低价收购牛奶,高价出售给其他同学的生意来。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既可气,又觉得可笑,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是我心里想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但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当时我把这个学生叫到我的办公室里,一开始我一言不发,静静的看着他的眼睛。他青涩的面孔没过多久就变得忐忑不安。这个时候我才说:“张智轩,你觉得你做的好不好?”他说:“不好。”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收牛奶,卖给其他同学了。”听到他的回答,感受到他还对卖牛奶这件事只知道表面上的错误而不明白里面存在主次关系,我就对他说:“张智轩,你现在还是一名小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做生意。更何况你的行为也是不符合《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要知道现在的学习,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老师不反对你做生意,但不是你现在的小学生活,而是以后的学业结束之后。到那时你做的好,老师也会为你感到自豪的。”他发现我没有惩罚他,而是谅解了他,直到小学毕业再也没有出现在学校做生意的情况,并且能认真学习,考到西安念初中去了。作为教师学会谅解学生的错误,学生可能会激发出远超你想象的进取心。

篇14:父母可不可以惩罚孩子?

“哄”不是万能的

近些年来,一种称做“赏识教育”的思潮通过各种大众传媒广泛传播,给家长思想上造成了很大混乱。

孩子不管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都要大加赞赏,说“你真行”、“你真棒”,给孩子叫好,为孩子鼓掌。比如说,一个孩子经常无故打人,家长不但不严厉批评,反而要给他鼓掌。为什么?因为昨天打了两个人,今天只打了一个,进步了。孩子又打了人,还给他鼓掌,为什么?因为昨天把人打得流了血,今天没有打伤人,下手不那么狠了。这是典型的“哄”的伎俩。

什么叫赏识?所谓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刚才提到的这个欺负人的孩子是典型的“屡教不改”,本来就应该实施惩罚,怎么反倒为他鼓掌呢?提倡“赏识教育”的人认为,这样可以使他逐渐地、自然而然地改掉打人的毛病。这完全是自欺欺人。

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颜之推早就批评过这种现象:“恣其所欲,宜诫反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当法尔。”这是说,对孩子不管不教,任其为所欲为,该批评的反而夸奖,该斥责的反而欣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以非为是,以恶为善,颠倒是非善恶。

不能否定批评

更有人“发展”了所谓的“赏识教育”,提出“无批评教育”。说孩子年龄小,感情太脆弱,只能表扬、肯定、奖赏,不能批评,更不能惩罚。有的人甚至认为“否定是孩子的杀手”,断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种说法也是偏颇的,没有任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小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犯错误是难免的。他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想探索的奥秘很多,这就难免犯错。当然,首先应当进行说服教育,但如果屡教不改,就必须批评,甚至可以惩罚。

批评或惩罚不完全是消极的教育手段,使用得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批评或惩罚是较为严厉的教育手段,会引起孩子不愉快、内疚甚至痛苦的情感,促使其从错误中接受教训,彻底改正。正是因为孩子小,尚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才更应当及早严加管教。如颜之推所说:“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从孩子小时候就严加管教,就会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和习惯。对错误的思想、行为和习惯不批评、不制止,放任自流,势必养成恶习。

“赏识教育”和“无批评教育”在特定的时候或场合可以尝试,但不能时时处处滥用,否则不仅会害了孩子,也会给家长以后的教育带来许多麻烦。

惩罚

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讨论惩罚孩子的问题,并不是要家长把惩罚当成管教孩子的“尚方宝剑”,动不动就随便惩罚。惩罚历来是管教孩子的一种手段,一般是在“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下使用,在任何时候都只是“辅助手段”。如果使用得好,会发生奇效。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一般不会犯多大的错误。但如果孩子太执拗、固执、任性,无论怎么教育都无动于衷,而有些行为若不立即制止,很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或是会养成不良的习惯,再纠正起来难以奏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得采取惩罚的教育手段。

惩罚孩子一般是在孩子的行为习惯或道德品质出现严重错误的时候。比如,小孩子学会了说脏话或骂人,怎么教育都不见效;好动手打人,欺负弱小,批评以至训斥都无效;撒谎、欺骗人,屡教不改,等等。

至于非行为习惯或道德品质方面,如在智力开发或文化学习上出现了问题,不要轻易使用惩罚。因为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学习过程蒙上“痛苦”和“不愉快”情绪的阴影。

惩罚手段和注意事项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实施惩罚的手段一般有两种类型:

一是剥夺需要,主要是精神、情感方面的需要。孩子犯了错误并屡教不改,本来应该得到的,就要强行剥夺。比如,该买给他的玩具不买,该陪他去游乐场不去,该上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不去,在指定地点反省等。家长长时间不理会孩子,也是一种惩罚方式。

二是自然后果的惩罚。孩子犯了错误,不是由家长剥夺他的需要,而是由他自己承受后果,也就是“自作自受”。比如,总是欺负别人,小朋友们都不搭理他了,这就是遭到了“自然后果”的惩罚。

对孩子实施惩罚,要特别谨慎小心。一是不可滥用,不到万不得已时,一般不用。二是公正合理,恰如其分,要根据孩子所犯错误的情节轻重、性质以及态度确定惩罚的方式,最好让其心悦诚服地接受。“罚不当罪”,过轻,起不到积极作用;过重,会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或引起逆反心理。三是惩罚要看孩子的个性特征、性别特征,要让孩子在心理上承受得了,避免产生副作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惩罚孩子等于恨读后感】相关文章:

让孩子学会接受惩罚08-23

现代教育中惩罚孩子08-30

育儿经验心得:惩罚孩子四原则04-15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04-08

惩罚性惩罚05-02

惩罚学生05-01

晚会游戏惩罚05-21

激励惩罚机制05-12

惩罚的艺术范文05-18

规则与惩罚范文05-19

上一篇:很有内涵的座右铭下一篇:与时代同行 与乡情携手 与深圳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