孪生结构字的教学设计

2024-04-18

孪生结构字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篇1:孪生结构字的教学设计

孪生结构字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评价、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并立和重叠(包括二叠和三叠)结构,懂得它们的书写规律。

(2)在老师指导下学习书写“弱、炎、品”,认真临写“朋、羽、哥、多、森、众”,能写出同形字的变化,并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3)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并立与重叠部分同形字的细微变化的能力,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喜欢学习。

教学重点:掌握并立和重叠两种结构形式的字的书写规律,能写出同形字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区分笔画的细小变化,“二叠、三叠”结构的字能对准中心、互相照应。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铅笔、练习纸。教师准备多媒体动画课件、实物投影仪、练习纸、田字格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并立结构

小朋友,今天有一些汉字宝宝要来我们课堂做客,瞧,它们来了!(出示动画)这三个字宝宝长得很特别,特别在哪儿呢?是啊,这些字左右同形,就像一对双胞胎,左右并排站着,这样的结构叫“并立结构”。

(通过生动形象地比喻,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字的结构的兴趣,加深印象,有助于更快地认识这三中结构)

二、指导写并立结构的字

1、出示:“弱、炎、品”三字 怎样才能把并立结构的字写漂亮呢?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三个左右同形的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2、学生反馈,教师小结书写规律:

你们这个发现太了不起了,左右同形的字书写时一般左小右稍大。(多媒体出示)

3、比较论证

请小朋友再来比比这三个字哪个最漂亮。(出示三个字)

看来左右同形的字就是要写得左小又稍大才好看,而且左右两部分结构要紧凑。

4、范写“弱”字

下面老师就照这个方法来写一写弱字,请大家仔细看(师边说边示范)弱字从左上格的中心点起笔,弓字旁三笔写成。第一笔横折的折略向左斜,第三笔竖折折钩很重要,竖略向左斜,折压在横中线上,点在竖折下端;提在点的左下方。右边的写法与左边基本相同,但要注意写得稍微大一些,左右两部分结构要紧凑。

5、学生练写

小朋友们也来试着写写弱字吧。要写字了,准备好了吗?(生边说边做动作)

“头要正,身要直,一拳、一寸要牢记,眼离本子要一尺,写字之前先观字。”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鼓励。(轻音乐伴奏)

6、集体评改

“停下笔来坐坐好,仔细观察评一评。”

将学生的作品在投影上展示,全班点评,教师圈改。请小朋友把不满意的字改一改,或者在旁边再写一个。

7、学法迁移 只要掌握了左右同形的字书写时左小右稍大的规律,相信你们一定能把“朋”字和“羽”字也写好。生练写,展示作品,教师圈改。

三、情景导入,引出重叠结构

咚咚咚,又来客人了,这回来的客人长得有什么特点啊?

你们都说对了,这些字是由相同的几部分上下重叠起来的,这样的结构叫“重叠结构”。这些字是由相同的两部分叠起来的叫“二叠”,这些字是由相同的三部分叠起来的,叫“三叠”。

四、指导写好重叠结构的字

(一)二叠

1、找规律

我们先来看看二叠结构的字在书写时有什么规律呢?

是啊,二叠结构的字上小下大,就像一个孩子骑在爸爸的背上,如果孩子太大,爸爸怎么能背得动呢?所以上下同形的字书写时一般上小下稍大。(多媒体出示)

2、师示范(边示范边讲解书写要领)

炎字两个火上小下大,中心对正,上面的火第四笔是长点,下面的火一撇一捺要写得舒展,底部齐平。它们就像爸爸的两条腿,一定要分开,站得平稳,这样孩子才不会掉下来。

3、学生练习两遍(教师巡视指导,轻音乐伴奏)

4、反馈:(1)将学生的作业投影展示

(2)学生点评

(3)教师圈改(4)同桌评一评

(通过几种方式的评价,不仅想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也想扩大参与面,使大多数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过渡:小朋友们真能干,并立和二叠结构的字写得很漂亮,三叠结构的字写起来也很有意思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品字吧。

(二)三叠

1、观察、比较“品”字

品字三个口有大有小,位置各不相同,仔细看看,哪个口最大,哪个口最小,分别在哪个位置,等会儿老师请小朋友上来摆一摆。

2、学生在投影仪上摆放

3、反馈并小结:

品,上面的“口“最大,中心对正,靠近横中线,下面的两个口,左“口”稍小,右“口”稍大,分别在竖中线的两边,而且要左右对称。

4、师范写

5、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6、将学生的作品投影展示

五、掌握规律,推广练习

1、今天我们学写了并立结构和重叠结构的字,知道了它们的书写规律:出示:左右同形的字,书写时一般左小右大。上下同形的字,书写时一般上小下大

2、下面请小朋友们根据这些书写规律,把剩下的字宝宝也写一写吧。比一比谁的字写的正确、端正、漂亮。

2、教师巡视指导(轻音乐伴奏,及时提醒写字姿势并鼓励)

3、将学生作品投影展示

4、字宝宝们今天可高兴了,小朋友把它们写得这么漂亮,它们在说谢谢呢!现在它们要回家了,跟它们说再见吧。品字结构和四角结构字

[设计理念] 通过加强汉字的特点及其构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字的音、形、义,形成识字能力,从而扎实有效地提高识字质量,并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及人文素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教师端杯品茶,并发出饮茶时的咂嘴声。

师:老师在干什么?是怎么喝茶的?像这样一小口一小口地尝茶的味道,可以用什么词来表示?(课件出示“品茶”)

二、教学

(一)教学“品”

1、指导读准字音。

2、分析“品”字字形,根据字形理解字义。师:“品”字是由什么字组成的呀? 生:“口”字。

师:老师刚才品了几口茶? 生:三口茶。

师:如果老师品了很多口茶,是不是要用很多很多“口”字来表示这个意思呢?我们中国的汉字有一个特点,就是由一个单字重复就可组成一个字,每重复一次,这个字的含义就会加强一层。在汉语中,“三”常用来表示多的意思。“品”字由三个“口”组成,就表示品尝了很多口茶的意思。

3、指导学生写“品”字。(投影出示:口口口)

师:如果“品”字这么写大家感觉怎么样?我们的老祖宗在造字的时候,就非常注重美观。我们写字的时候,也要注意把字写美观,可千万不要给老祖宗丢脸呀!(教师在田字格中教学生写“品”字,并引导学生用“品”字组词)

(二)教学“森”

1、课件出示“木”字,指导学生读“木”字,并组词。

师:如果有很多树木,几千万棵甚至上亿棵,这地方叫什么?(课件出示“森”字)

2、指导学生拼读“森”字。

3、分析“森”字字形,根据字形理解字义。

4、讲解概念“品字形结构的字”。

5、组词、造句,并渗透环保意识。师:谁能用“森林”说一句话呢?(学生说)

师:森林里有这么多树,可是如果我们人类乱砍滥伐,森林就会变成——

(课件演示:“森”演变成“林”)

师:继续乱砍滥伐下去,森林就会变成——(课件演示:“林”演变成“木”)

师:森林里的树木越来越少了,如果再继续砍伐下去就会——(课件演示:光秃秃的山岭和一截截树桩的画面)

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后,课件出示:我国近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的画面。

三、巩固

(课件出示:“众”和“晶”字)

1、学生用前面学过的学法自主学习“众”和“晶”字。(学生可以独立学,也可以与同桌讨论)

2、汇报交流。点拨“晶”字的字义:“晶”是古文字“星”的上半部分,因此“晶”字虽由三个“日”字组成,但并不表示有很多太阳,而是表示有很多星星,即表示光亮的意思。

3、指导书写

“小老师”给大家书写“众”和“晶”字时应注意什么。

四、拓展

1、摘“水果”回答问题。

把剪纸水果贴在黑板上,每个剪纸水果后面都有相应的问题。学生答对问题后就能得到相应的剪纸水果。

问题1:请用“金”字组成一个品字形结构的字,并说出它的意思。问题2:请用“石”字组成一个品字形结构的字,并说出它的意思。问题3:“品”字由三个“口”字组成,品茶是不是表示喝了三口茶?

2、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字形结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字还有很多,老师相信大家今后定能够创造性地学习这类字。2013-2014学第一学期

四年级书法教案

寻山完小

2013.9

篇2:孪生结构字的教学设计

北街小学

马瑞萍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清本课生字的间架结构、字形规律;

2.指导学生认识左右结构的字中“左窄右宽”一类字的特点、平捺斜捺的特点和规律; 3.指导学生规范、端正地书写本课生字。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规范地书写“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字:“惯”、“渡”;“末”、“基”“遍”三字的捺画指导,教师教给方法,学生自主写字。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并能领悟其特点和规律。教学准备

本课部分生字卡片、优秀作业展示板、、配乐、名人书法作品、优秀中小学生作品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勤奋》这篇课文在结尾告诉我们: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小学生正是读书学习的黄金时期,那就让我们从读好书写好字开始“勤奋”吧。

2.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握笔的要求:执笔歌 距离笔尖三厘米,拇指食指相对夹。中指首节垫笔杆,无名小指自然弯。

写字的要求:大小匀称、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二、出示生字,整理归类。今天我们要写的生字有哪些呢?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观察:遍、枕、稍、末、校、惯、渡、基、础

2、我们平时学习生字时都用到哪些方法?

学生回答后投影示:看字形、析结构、记位置、寻规律。

3、师:好,那么我们首先来看字形,按结构将这些生字分分类。学生观察生字结构特点后归类投影示:

左右结构:枕、稍、校、惯、渡、础

上下结构:基

半包围结构:遍

独体字:末

三、指导书写。

1、这一课左右结构的生字最多,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左窄右宽)。

2、下面我们主要来写写、写好这些左窄右宽的字。

1、指导书写“惯”。

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除了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什么?(左右紧凑、间距匀称、横画较长,右上跟“母”的写法不同;“贝”字末笔是长点等)(1)师示范书写,并强调重点。(2)学生描红临写。(音乐起。)(3)投影示。(有问题的选1个,好的选3个)

(4)师生评议,表扬,有问题学生投影指正,学生再次临写、再评。

2、指导书写“渡”。师边范书边指导。

“渡”:注意三点水不能写一条直线,“度”的长撇插到三点水提的下面,最后一笔捺是斜捺,长度适中即可。左边谦让一些,这样整个字结构才好看。就同做人一样,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懂得互相谦让,这样才能和谐相处。

学生描红临写。师生评议,表扬,有问题学生投影指正,学生再次临写、再评。

3、其他几个生字,请同学任选一个字说说写好这个字应注意什么? “稍”:小字头的左右两点相呼应,和下面搭配的“月”要对正。撇改为竖,贴别是“月”的上部要在横中现上面。“校”:注意最后一笔捺是斜捺。“枕”:写好竖弯钩。“础”:“出”的一竖要直、要高。

4、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和书写规律,说说写好这类字有什么规律。生说后,师出示以口诀形式总结的规律,然后读一读。

体形窄,左边站,横向短,捺笔收。

右边宽,要舒展,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才美观。

(二)指导写“基”、“遍”、“末”(卡片示)。

1、学生根据方法,观察“基”、“遍”、“末”。(1)说说这几个字的注意点。(2)学生交流,师点出共性: 我们所说的“捺’多指“斜捺”。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坐滑梯时有那些感觉?写捺和坐滑梯一样,很舒畅,斜捺是一种动态的笔画,要写得流畅、飘逸。看示意图(略),比较“平捺”与“斜捺”的异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写法基本相同,主要是斜度不同(平而长),平捺的用法及在字中的作用。

平捺的用法:用于字的底部。

平捺的作用:起托载作用,因而不能短,要写得平(与水平线夹角约5o~10o)(画示意图)

(3)板书“遍”,讲解平捺与字的其他部位的位置关系。

走之儿到上部右侧所在竖线处才能收笔。(4)学生选择书写。

(5)投影示师生评议,表扬。

(6)学生再次临写。将优秀作业贴上“今日书法之星”优秀作业展示板。

四、熏陶与拓展。

1、导语:(投影示)中国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汉字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所作的重要贡献。汉字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深具美感。学习书法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

2、欣赏历代书法大家书法作品。(出示课件)欣赏学生优秀作品。

3、名人谈写字。

王惠松先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书法家,他学术方面的兼职很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团委员、全国写字教育研究中心委员、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硬笔书法》杂志执行主编等。最近,老师去拜访他,当他知道我是一名喜欢写字的小学语文老师时,王主席语重心长地说:“中小学生是硬笔书法家协会的后备军和新生力量。在中小学中,要树立‘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写字’的教育理念,并要把学生的写字教育落到实处。好好地从事硬笔书法教学,真是件利国利民利己的大好事。中国人应该写好中国字。”说得多好啊,一起来读: 课件

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写字。中国人应该写好中国字。——王惠松

书法是第一国学,我们写好汉字就是爱国。

——南京 陆亚鸿

五、总结

1、有请四位写字组长和老师一起评选出今天的“书法之星”,颁发证书,掌声鼓励。

师:今天,老师看到同学们练字的进步,很高兴。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确实令人羡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练字,我们一定能写一手正确、规范、美观的字。让我们一块继续努力吧。

3、赠送礼物。向客人老师赠送自己精心准备的书法习作,请书法家老师指导。

六、课堂总结,下课。

卧 钩 与“心”字的教学设计

北街小学

马瑞萍

一、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学习卧钩写法,掌握“心”字结构。

2.认识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卧钩形态以及“心”字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模仿能力。3.情感目标:

(1)审美目标:通过学习卧钩和“心”字的写法,培养学生对书法运笔之美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古代碑帖,培养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之情。

(2)德育目标:通过学用“心”字,听讲故事,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二、教学实施

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师:请大家注意坐的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平”,稳定学生情绪。

2.讲述王羲之的学书故事,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书法艺术真是博大精深啊!这是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就要写好中国字。3.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笔画,今天我们来学习卧钩。形象比喻,掌握要领

1.师:板书“卧钩”叫什么名字?看它的外形像什么?(弯月、小船、镰刀、香蕉等)2.画出月亮的图形,提问:卧钩的弯度与月亮的弯度是怎样的呢?(卧钩是月亮的一部分,卧钩的弧度与月亮的弧度是相叠的。)

师:用儿歌小结卧钩的用笔方法,同时在田字格中板书。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轻轻的起笔重重的弯,挑钩之前要顿笔,对准左上再出尖。)各种评价,激励进步

1.先练习10遍,自评:挑出写得最漂亮的3个卧钩,说说好在哪儿?(展示)同时强调握笔姿势:

(大哥二哥脸对脸,兄弟五个握空拳,伸出笔尖有一寸,姿势正确记心间)2.再练习10遍,同桌互评:给你的同桌找出最好的五个卧钩。3.教师点评,选取优秀作业和典型缺陷的作业各一。

三、学写“心”字,寓教于乐 心想事成

1.看到卧钩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字?---“心”

2.心字比卧钩多了三个点,左点,挑点,右点,教师板书 3.明确三点的位置:“心”字的卧钩像月亮,那么三个点就像三颗小星星,围绕着月亮。三个点怎么摆,心字最漂亮呢,你们试着自己写写?写完之后和小伙伴们互相评一评。

4.生:互评、讨论三个点怎么摆。师生共同讲评,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心字的写法,点出三个点的摆放形状呈弧线。

5.学生尝试练习,师生共评,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四、学用“心”字,体验成功

1.心字的用处很大,参观“心”字花园,读一读心字词。小心、专心、信心、细心、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说一说,还有哪些心字词。

3.四人小组学生互评,每组选出一幅佳作。

4.表扬优秀作业,送给学生一句知心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希望学生做事要有爱心,专心和信心,祝愿每一个学生心想事成。

五、回家作业,巩固教学

背诵儿歌,书写带有心字的词语或句子。新二年级A班8.10硬笔书法教案 活动指导教学

一、活动对象:二年级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硬笔书法的特点。

2、知道正确的握笔姿势及坐姿,并能体现在自己的书写过程中。

3、懂得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是写好字的首要条件,能在平时的书写中注意自己的书

写姿势,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活动准备:

1、正确坐姿、握笔姿势的图片。

2、铅笔、书法练习纸、字帖。

3、实物投影仪

四、活动过程:

一、校园活动

1、参观书画院,欣赏硬笔书法作品。

2、布置活动任务:仔细地欣赏作品,看看硬笔书法有些什么特点?

二、室内交流

你从刚才的参观、欣赏中知道了什么?

1、什么是硬笔书法?所谓硬笔书法,就是以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竹片、塑头笔等为工具,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再抒发作者情感的方法及活动。

2、硬笔书法有什么特点?

学习硬笔书法不仅要追求高层次的艺术水平,还要注重其实用价值。而要体现其实用价值,就必须做到书写上的正确化、规范化、匀称化。

五、怎样才能写好硬笔字?(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1、要有正确的坐姿及握笔姿势;

2、要学会看字帖;

3、要学会正确的运笔方法,并写出自己的个性。

六、正确的坐姿是怎样的?

请学生演示,教师一边帮助纠正一边讲解

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按纸,纸要放正。要给孩子配备高矮合适的桌椅。当孩子要写字时,首先提醒他注意姿势,然后再帮助他纠正错误姿势。只要持之以恒,孩子一定能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五、你会正确握笔书写吗?

教师讲解,学生操作

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笔杆与作业本保持六十度的倾斜,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

七、姿势竞赛

1、每人写自己的姓名,注意自己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给姿势正确的学生发小星星。

八、活动延伸

课外写字时要养成姿势正确的书写习惯,并请各课任老师打分。二年级写字课教案

写“包、饱、泡、吐”四个字

武进礼嘉中心小学 jlp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包、饱、泡、吐”四个字。

2、培养学生正确的“双姿”(坐姿、执姿)。

3、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

4、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学会审美。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教学,巩固正确“双姿”,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难点:横折钩、竖折钩的写法。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硬笔书法欣赏作品(备用)、空白书签、作业纸、写字歌、古筝曲(配乐:高山流水)、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欣赏引趣

1、怀素写字导入。

2、欣赏硬笔书法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文字中陶冶情操,初知“书法”的概念,激发写字兴趣。

二、复习双姿,做好准备

1、复习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

2、复习执姿: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

3、齐唱《写字歌》,跟着音乐。

三、指导写字,掌握技巧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写识字8中的4个生字。

2、学写“包”。

(1)观察:什么结构?你认为哪一笔比较难写?(2)指导练写“包”。

学生说“包”的笔顺。教师示范写“包”字并作讲解。学生练习(描红两个,仿影一个,然后写两个),老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双姿)。

(3)师生互动:对学生写字作品进行评价,教师适机点评,对好的奖励画星。

(4)小结:独体字要写得不大不小,放在中间正好,难度大的笔画要写正确、端正。

3、学写“饱、泡、吐”。

(1)观察比较:饱和泡与“包”有什么区别?(2)“饱”的左右两边的第二笔要持平,右边“包”的最后一笔要写得饱满,起笔要对齐“勹”的撇尖;(3)“泡”字要左窄右宽。(4)“吐”字的“土”上横短,下横长。左边口的位置要摆放适当,不能太偏上或者偏下,这样布局字才美观。

“饱、泡、吐”三个字逐个读帖(读帖是写好字的关键),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边提示注意点,然后学生描红、仿影,再练习写2个。教师巡视指导。初评,再练习,再评。对学生写得好的字和写得有进步的字要及时加圈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把字越写越好。

四、创作练习,巩固兴趣

1、学生完成书签

(1)老师给学生看自己制作的书签,欣赏。(2)学生自己完成书签。

要求:注意坐的姿势和写的姿势,书写时,要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写完了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2、教师巡视、指导。

3、欣赏、交流。

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欣赏。

4、赠送作品:给自己喜欢的人或者老师。

五、课堂总结

我们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双姿,写字要认真读帖,要一气呵成。我们时时刻刻可以写字,处处可以练习,但不要乱涂乱画。俗话说“字如其人”,我们的汉字横平竖直,就像做人要堂堂正正。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加上老师的指导,不久的将来,咱班一定会有了不起的书法家。左中右结构(二)左中右长短不同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中右结构的字三部分有长短不同的变化; 2.仔细观察,了解三种类别的字长短不同的特点;

3.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会用心观察,认真体会。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左中右结构的字三部分长短不同的规律; 2. 培养学生写字兴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乐书园”看看,这里是书法艺术的殿堂,这里有淡淡的墨香,有悠扬的音乐,有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让我们一起感受汉字的方正之美,做一个心正身正笔正的人吧。

二.欣赏佳作,激发兴趣

首先,我们来到乐书园的第一个区间书法展示厅,这里悬挂着许多书法作品。看,这幅是被尊称为书圣的宋朝王羲之的作品,多么灵动有力!这两幅是我国现代书法家启功先生的作品,风格柔中有刚。这幅作品呢,是我在欣赏了众多名家名作之后忍不住笔痒写下的。而这幅,出自于井冈山小学二(2)班阎钦同学之手,她的铅笔字虽然仍显稚嫩,但清秀端庄。下一幅呢,噢,这儿空着呢,它等待着你呢,你准备好了吗?一起来吧!

三.学习新知,精讲精练(一)观察字型特点

1.下面进入乐书园的第二个区间观摩厅在这里,我们会选出观察力强想象丰富的同学成为我们的智慧星,你是智慧星吗?就看你的表现了

2.瞧,这儿来了一位字宝宝,认识它吗?刚才你们看它跳的舞了吗?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蜘字出现)3.对,这就是我们今天乐书园的主题左中右结构(二)本课前我们学习了左中右结构(一),知道了它们三个部分要写得怎样才美观?(指名回答,小结:紧凑)4.我们再来比比蜘字各部分的长短,这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5.师小结:蜘字中间长,左右短(出示板书一中间长)这里有三座不同屋顶的房子,你看看蜘宝宝的体形,它该进哪座房子? 6.了解了它的体形特点,我们就好写它了,先看看老师怎么写吧.(师范写,口述要领)7.学生试写一个

8.展示两名学生的作品,全班评价蜘字的体形他表现出来了吗?他是怎么写的? 9.师小结中间长左右短的字的书写要领,师生齐读.(横短竖长撇斜直)10.(出示课件)看,又跑来两个左中右结构的字宝宝,仔细看看他们的体形,他们该进哪所房子?为什么?(指名回答)11.看来,我们今天认识的左中右结构的字三部分长短不同.(贴板书),如果再来一些字宝宝,你会帮他们找到家吗?(出示余下7个字)同桌商量一下,然后用红笔给他们画画屋顶吧!12.指名归类

(二).指导书写例字

1.刚才我们知道, 左中右结构的字长短会有所不同,观察时我们注意了,写时更要注意哟!写好了”蜘”字,我们该进入下一区间”习字厅”了.同学们好好表现,将会获得老师和同学们合作做的名言书法书签呢!看看我们今天所要写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 2.范写,口述要领

3.你们想写吗?写完一个后找你们的小伙伴评一评吧!4.采访评字

5.总结两边长中间短的字的书写要领.出示要点`读 6.还有谁尝试写一个3号房子里的字吗? 7.自评.觉得自己写出了这个字中右部长特点的同学请举手!你是怎么写的? 8.小结,出示要点,读

9.老师也忍不住想写写.如果我写的好,给我掌声鼓励一下吧.范写,口述要领

四.集中练习

1.把握了这三类特点的字的写法,就让我们集中运用一下,下面进入”集字厅”.同学们来大展身手来写写这10个字吧!2.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五.集中展示

1.设”小展厅”,展评几位学生的字

2.还有哪些同学愿把自己写的字展示给大家看呢?学生自主上台展示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乐书园”里学写了这么多左中右结构的字宝宝,他们的三部分长度有变化.我们以后遇到他们或与他们类似的字,要一看.二写.三对照才能写好哟

七.布置作业

找出中间长,中间短,右部长的左中右结构的字各三个写5遍,一周内完成.课题:卧钩 教材:《写字》教材第二册第四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堂铅笔字笔法教学课。在卧钩教学前,学生已学过竖钩、竖弯钩、横折弯钩、横钩等钩画,对钩的写法和有弯度的笔画并不陌生。但卧钩与后一课的斜钩和以往所学的钩相比,其书写难度较大,首先,卧钩行如长空新月,弯度圆转而富有张力,学生掌握不好弯度常常把卧钩写得过平或出现折角。其次卧钩的运笔过程动作丰富:起笔尖落,行笔渐渐加重,弯度自然,挑钩前稍停笔,然后向左上方挑出,整个过程要求连贯圆转、提按适宜、快慢适当,这对一年级的书写基础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学习困难。

原教材中卧钩的练习量安排不足,却把练习重点放在“心”的写法和有“心字底”字的写法上,这对笔法尚未掌握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又增加了“上下结构”的学习负担,无疑是难上加难。所以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突出教学重点,对原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删除了“心字底”字的学习内容,把教学重点确定为“卧钩”和“心”字教学。

考虑到写字课不仅是汉字书写的训练课,而且是书写艺术的启蒙课,具有美育、智育、德育等多项功能,所以增加了“心”字的运用练习和唐楷的欣赏等内容,体现技能、欣赏、情感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原则。

二、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学习卧钩写法,掌握“心”字结构。

2.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卧钩形态以及“心”字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模仿能力。3.情感目标:(1)审美目标:通过学习卧钩和“心”字的写法,培养学生对书法运笔之美和结构之美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古代碑帖,培养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之情。(2)德育目标:通过学用“心”字、听讲故事,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卧钩和“心”字的写法。教学难点:卧钩的弧度把握,“心”字的结构教学。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作业纸、拼贴用具。

五、教学原则:审美、技能、情感三位一体。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组织学生去“心字岛”旅行。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是爱心队、专心队、信心队,在《月亮船》的音乐声中,乘坐“心字号”大船来到“心字岛”。欣赏“心字石“。揭示课题。

(二)形象比喻,掌握要领 1.形象比喻,初识形态。

提问:卧钩像什么?(月亮、小船、镰刀、香蕉等)2.观察比较卧钩与月亮的形态,突出卧钩的弧度。课件显示卧钩与月亮相叠的情景。

提问:卧钩的弯度与月亮的弯度是怎样的?(卧钩是月亮的一部分,卧钩的弧度与月亮的弧度是重叠的。)

3.运用儿歌,掌握要领。弯弯月儿小小船,(形态)轻轻起笔重重弯,(起笔与行笔)挑钩之前要停顿,对准左上再出尖。(收笔)4.教师示范。

5.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6.作业点评,选取优秀作业和典型缺陷的作业各一。

(三)学写“心”字,寓教于乐。

1.根据课件演示参观“月亮湖”夜景,看月亮姐姐和三颗小星星的游戏,对“心”字的结构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明确三点位置,学生操作课件,参与星星们的游戏。3.演示课件,学习“心”字的笔顺和笔画。

4.观察“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组织拼字游戏,小组合作,齐心协力拼“心”字。5.学生尝试练习,师生共评;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四)学用“心”字,体验成功。1.参观“心”字花园,读一读心字词。2.说一说,还有哪些心字词。3.填一填,谁的“心”字最漂亮。4.学生互评,每组选出一副佳作。

(五)碑帖欣赏,德艺教育。1.欣赏碑帖。

(1)参观“心”字林,欣赏唐朝四大楷书家的“心”字。(2)讲一讲柳公权的故事。(3)板书“心正则笔正”,并解释含义。2.悉心教育。

送给学生一句知心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希望学生做事要有爱心、专心和信心,祝愿每一个学生心想事成。

(六)小结本课:背诵儿歌,巩固卧钩书写要领。表扬本节课表现突出的小队。

(七)课后参观佳作园,互评互学。三课 左偏旁

(三)教学目的: 1.掌握竖心旁、言字旁、示字旁、衣字旁、女字旁、金字旁及含此偏旁的左右结构字的写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以及正确的书写能力; 3.教育学生多读书,不懂就学,才能有学问。教学重点:愉、读、礼、被、处、她的写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拼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新授:

(一)学习偏旁的写法:

1.观察对比:看书试写偏旁,提出难写的偏旁。2.指导偏旁书写,范写女字旁、金字旁。3.学生临写偏旁、巡视。

(二)学习本课字的写法: 1.安排适当:学生拼摆例字。2.试写、感悟书写规律。

3.指导“愉、读”的写法,范写指导。

4.学生临写,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进行个别辅导。

三、评改练习:

1.整改用心:展示其作品,提出优点和不足。2.对照修改

四、行款练习

1.指读,指导难字。2.临写行款。

3.小组内交流,欣赏作品。

五、结课:

1.小组欣赏,展览作品

2.小结:用观察对比、安排适当、整改用心的方法掌握偏旁及字是写法。撇的写法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各种撇的写法,做到用笔正确。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教育学生做人谦虚礼让、宽容待人、团结合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种撇的写法。

难点:斜撇和弧撇及“假、秧”的写法。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书法欣赏作品、格言卡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名家名作,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爱写字的兴趣。

二、引导、点拨难点,突出重点。

1、撇的种类:弧撇、斜撇、竖撇、平撇

2、一边范写一边讲解写法。

斜撇:起笔重,边行笔边抬笔,收笔呈尖状。

弧撇:起笔较重,行笔先竖后撇,撇出部分较长,弧度较大。行笔“宜缓不宜疾”并要力送到底。古人讲,“书撇如篦发”是说写撇像篦子书发一样,要慢,要力送到底。还有人把撇喻为象牙,形力俱佳。

竖撇:老师边写,边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提示写法基本相同,但行笔方向不同。让学生来说竖撇的写法。(起笔稍重,行笔先竖后撇,撇出的部分较短。)

平撇:老师边写边提示学生观察,请学生自己看会写法。(起笔较重,行笔方向较平。)

3、把撇放到各种字中练习。

老师范写“假”并做讲解:单人旁的撇是斜撇,竖要写的有力度,有精神,中间的第一横在横中线上。右边的部分要写的修长一些。我们的中国字讲究包容精神,做人也要宽以待人。字要写的方方正正,做人也要堂堂正正。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左中右要紧凑,因为它们是一家人,要团结在一起,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字的左右上下要对齐,这是讲究对称美,但中间这部分却很小,这是讲究错落美,所以说中国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4、老师范写“秧”字,请你根据我们学过的写法和结构安排方法仔细观察这个字。看看“假”和“秧”的异同处。(“假”字的左边又细又长,“秧”字的禾字旁上边是平撇,“秧”字的禾字旁“捺”要变成“点”,因为,中国字讲究谦让精神,要给右边的字让地方。)

5、老师对于学生的说法给予肯定并小结。

6、老师范写“升”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写法和特点。(“升”字的悬针竖比竖撇长,横较长。)

7、老师范写:“有”字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写法的特点。(“有”字的横长,像挑扁担一样,先低,后高,最后也低。前边顿笔,后边回笔。“有”字里有弧撇,“月”字的“撇”变成“垂露竖”,底端平齐。)

三、实践练习:

书写时,要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用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坐姿书写,注意铅笔的正确使用。

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和坐姿。观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个别指导书写。

四、反馈:

对于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指出普遍的错误。(写撇时,提笔过快,会把撇尾写的过细过长,我们叫它“鼠尾”。另外,不抬笔,没有笔锋,我们叫它“圆尾”。写“秧”字时,中间的竖,要长。结构要紧凑。平撇不够平。)

五、再实践,再练习。

1、老师继续巡视指导。

2、纠正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

3、针对个别现象进行纠偏指导。

4、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体会并掌握写法技巧。

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审美、观察和评议能力。

1、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2、选出一位同学的作品,有小组代表总结评议作品。

3、在全班的范围内,有各组的小讲解员评议本组的代表作品,其他同学可做补充说明。

4、老师对于学生的评议进行重点点拨和说明。

七、在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写字技巧。

1、每人发一张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格言卡,请你写一条你最喜欢的格言,展示你漂亮的字,送给你的好朋友,传递友谊,以做共勉。

2、挑几张有特点的格言卡,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全班看。既拓展了大家的思路,又教学生如何做人,同时巩固了写字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八、故事结尾,勉励学生。

老师以一个书法家的小故事作结尾,勉励大家:练字要持之以恒,扎扎实实,不能急于求成。鼓励大家努力一定会写出更好的字。

篇3:孪生结构字的教学设计

"美"是人们能够充分体验、尽情享受的一种心理感受。"美"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使我们欢欣鼓舞,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美对于人类是如此的重要,所以我们不仅要感受美、追求美,而且还要思索美、创造美。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美的世界里。

"所谓美学,就是以一切美的领域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的说就是美的存在、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感受和美的创造等领域。"简单来说,美学就是人类思索美的理论体系。它可能没有美的享受那般亲切诱人,但是通过领悟历代哲人和美学家的智慧之思,通过考察美的来源、性质和形态等,我们可以在理性层面认识美,提高美的鉴赏能力,从而以更加理智和虔诚的心,去创造美的生活和美的世界[1]。

一、艺术美学与设计美学的含义

艺术美是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艺术世界是美的世界,艺术创造是美的创造。艺术作品则是作者根据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受而形成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的物化形态。艺术美既表现在艺术作品对社会生活中的人的自由创造本质的反映方面,也表现在艺术作者把生活和他自身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的创造活动中。艺术美作为人类美感物化的集中表现,确证着人类内在心灵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作为设计学科的一个理论分支,其理论也与传统的美学艺术研究不同。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目前我国对其研究在理论上比较滞后,在应用上的认识也不足,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还将其等同于传统的美学艺术学科。

二、艺术美学与设计美学从产生之日起就关系密切

"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力为特征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因此"艺术"一词在中国古代,是特指为"任何技艺"[2]。

"设计"是一种现代物质文明,是艺术与科学更加紧密联系的产物。所以设计是人类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物质创造。

在希腊人和罗马人眼里,没有和技艺不同,而被我们称之为艺术的概念。科林伍德认为,"一直到了17世纪,美学问题和美学概念才开始从关于技巧的概念或关于技艺的哲学中分离出来"。由此可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在艺术词源上,都有相似的指令与界定,从强调"术"到注重"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3]。

艺术与设计在发生和发展时期划分界限就很模糊,"技"和"艺"发生之初在人们心中是几乎相等的,艺术美学和设计美学之间存在着亲密的"孪生"关系,艺术和设计从历史的渊源来看是同本同源的,是造物文化的分合离散所致。

三、艺术美学和设计美学作为“孪生”关系的相同之处

(一)来源相同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这样写道:"龙飞凤舞——也许这是文明时代来临之前,从旧石器渔猎阶段通过新石器时代的农耕阶段,从母系社会通过父系家长制,直到夏商早期奴隶制门槛前,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飞扬着的史前期的两面光辉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图腾旗帜?他们是原始艺术吗?是,又不是。它们只是山顶洞人撒红粉活动(原始巫术礼仪)的延续、发展和进一步符号图像化。它们只是观念意识物态化活动的符号和标记。但是凝冻在、聚集在这种种图像符号形式里的社会意识、亦即原始人们那种如醉如痴的情感、观念和心理,恰恰使这种图形形式获有了超模拟的内涵和意义,使原始人们对它的感受取得了超感觉的性能和价值,也就是自然形式里积淀了社会的价值和内容,感性自然中积淀了人的理性性质,并且在客观形象和主观感受两方面,都如此。这不是别的,这正是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的萌芽。"[4]

这里的"审美意识"即原始艺术美学的萌芽,"艺术创作"即原始设计美学的萌芽。它们的来源有着非常惊人的相似之处,不管是艺术美学还是设计美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的来源相同,都来源于现实生活,都和现实美有着颇为密切的渊源。它们产生的时间也非常的接近,几乎是同时发生。这就是所谓的"孪生"关系。

(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要把握好设计美学的发展态势,就一定要把握住美学历史发展的特点。不管是艺术还是设计,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必然与美学产生联系。

从艺术美学和设计美学的发展进程来看,中国美学的发展,能够带给我们丰富的美学思想、多元的传统文化和对工艺、设计、美的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并能够提供给我们许多新的启发。就艺术美学的发展而言,自先秦诸子到汉魏的王充、刘勰,以及清代的王夫之等许多哲学家同时也是美学家,他们的著作中大量存在着具有美学思想的精品。中国各门传统艺术不但有着各自独特的体系,而且相互影响,互相包含。如中国的园林建筑设计中不但能找到建筑艺术所给予的美感或园林建筑所要求的美,同时又受到诗歌、绘画等艺术的影响,具有诗情画意[5]。

四、艺术美学和设计美学作为“孪生”关系的不同之处

虽然艺术美学和设计美学关系密切,堪称"孪生",但它们都源于现实,严格地体现着现实美。再加上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个体,所以,它们之间仍然有不同之处。

从人类本质追溯艺术本质和设计本质,可以进而区别出艺术美学与设计美学基于现实美的不同之处。

(一)艺术美学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设计美学源于现实且严格遵循现实。

现实美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是第一性的美;而艺术美和设计美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第二性的美。

现实美是艺术美的源泉和基础,艺术美是艺术家遵照生活逻辑和艺术规律,对社会现实进行选择、提炼、概括、加工后创造出来的美。艺术美代表的是艺术家个人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趣味,因此比生活原型更具有生动性、完整性、有序性、深刻性、明确性等,所以艺术美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作为设计美学的主体(环境设计、工业设计等),最终是要跟人打交道的,必须和人直接对话,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设计从现实意义上来讲是一种经济行为,这便决定了它一定要尽可能地高水平、高质量地为人服务。从美学角度讲,设计要力求美学和其他因素的统一,将设计最好的状态表达出来,而不是孤立地看它们的美要力图寻求目标人群所能接受的美,而不仅是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点。所以设计美学源于现实又必须严格遵循现实。

(二)艺术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美设计美是形式服从于内容的和谐美。

自然美偏重于形式,社会美偏重于内容,艺术美则要求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相统一。

没有美的形式,就不可能有强烈的美感效应。但艺术品的美的形式的价值在于显现内容,破坏了艺术内容也就破坏了艺术形式。

在现实世界,美丑皆有。但艺术世界始终充溢着美的灵性。艺术一方面具有把握全局的整体美,一幅字画,孤立地看某个笔画、线条、色块,不能说清楚是美还是不美。另一方面,它虽然反映生活中的丑,但却仍有着美的整体效应,这是由艺术家的创造性表现因素所决定的。尤其是将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化的表现转化为美。艺术家将丑的内容用美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美。

在设计美学中,强调形式必须服从于内容,即所谓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产品设计的外观造型之美必须在服从基本的功能基础之上。索尼公司的数码产品小巧精悍,劳斯莱斯的汽车舒适豪华,它们各有特点,但却都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在物质和精神上满足了我们的需求。当每个优秀产品上市时,都会令我们赞叹。在感叹之余,试想想,索尼公司的数码产品再小巧精悍,如果没有遵循光学原理,不能拍出漂亮的照片,我们还会喜欢吗?劳斯莱斯的汽车再舒适豪华,如果不能遵循力学等原理,不能让我们放心驾驶,我们还会舒服吗?我们还会觉得它们美吗?只有当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达到高度的和谐时,一个设计作品才具有设计美。

(三)艺术美可以超越时代和空间,设计美与时代息息相关。

艺术的美丑,不在于生活的美丑。艺术形象作为生活,对象可能是丑的,但艺术却能把对象表现得生动,把生活中的丑通过典型化的原则创造成艺术的美。艺术能将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使欣赏者明辨美丑,本身便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美。

设计美和时代息息相关,人们常说的"过时"指的就是这个道理。设计之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关系密切,在某一时期很"时髦"的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会被淘汰。一个设计只有在其技术和艺术水平达到了该时代的技术和艺术的最优结合时才是美的。

新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可谓是当时最美的设计了。越王勾践剑出土后堪称经典,古代人利用当时高超的铸造技术,结合艺术把剑设计并制造了出来。倘若此剑碍于技术上无法铸造,而不能实现清晰的纹理、图字和修饰,没有字体和装饰镌刻其上,便不能体现越王剑的威严,那样也就和普通的剑别无二致。

打制石器和越王剑到现在仍然称得上最美的设计吗?绝对不是。总的来说,设计作品是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进步的,科学技术越发达,设计的作品就越精美。现代人会根据现在的科学技术设计制造出符合现代人需要的设计作品,这样的作品才是具有设计美的作品,才是"时髦"的作品。

设计之美和时代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时代烙印。

摘要:在这个比设计、比创意的时代,全世界都在用智慧的设计在商场角逐,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采。因此,对设计理论的探讨,设计手段的研究,都将是这个栏目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徐志丽.现代设计美学产生溯源初探.浙江工艺美术,2008(65)

[2]李超德.设计美学.第3节.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

[3]李超德.艺术是我设计是他——关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再思考[J].2003年6月.第23卷(3)

[4]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篇4: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孪生关系

“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指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指师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师生对话互动中超出教师方案以外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生成”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预设”则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教师预设、师生生成,就是从预设性教学向生成性教学转化,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转变的结果。“生成”是一个思考活动的过程,不是借学生之口说教师想说的话[1]。

由于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教学形式,因此,广大教师非常重视。现如今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好像正被大家所忽视,甚至被遗忘,更有的教师不敢提及课堂预设的成功,惟恐被同行所取笑或冠之以不懂课程改革的帽子,造成现实课堂动态生成一头热。实际上,这是对动态生成的片面认识,动态生成与预设二者在课堂教学中应是互相联系、互为作用,缺一不可的。

预设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适时

调整是预设完成的关键

教师在课前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并依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教案,这是教师特有的工作。预设教案犹如杜威所说,每一位教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愈是优秀的教师,设计教案的水平与质量愈高。预设教案,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益。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其间蕴涵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综观当今课堂教学,现今的课堂大多还是预设的。预设能有效解决教师遵循的教学目标,顺利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完成教学任务。预设,它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课堂教学却不仅是个“唯预设性”的教学过程,不然,一堂课下来,虽然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了,但学生的问题却不能完全清楚,心中的疑问还没有完全解决,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课堂气氛从活跃走向沉闷,最后逐渐演变成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变成昏昏欲睡的听众。很明显,授课教师没有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了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任务而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造成课堂主动性缺失的主要原因可能很多,但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程序时关注学情不够,上课时又不能适时调整教学预设应该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王荣生教授认为:“教学内容应与课程目标一致,应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当然,把教学内容设定为通过分析意象来鉴赏诗歌应是一种较切近诗歌艺术本位,领略其美感的方法。

生成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发展,

课堂要为生成腾出空间

教学预设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教学内容生成的起点,“唯预设性学习”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预设”不等于“预定”,因为学生是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无法预期的,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也往往出人意料。教师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预设,使自己的教学能够适应课堂教学,适应的过程即动态生成的过程。

课堂教学应以解决学生阅读时碰到的问题为主,那么,教师不妨对语文课堂以学生质疑作为突破口,课堂上给学生以10分钟左右时间自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想象,学生在自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肯定很多。那么,让一个个学生提问,其他学生帮助解答,教师在一旁点拨引导,这样一节课下来,可能就无法全部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但可以预料的是,课堂气氛肯定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十分高涨。但这种“唯生成性学习”方式,由于整节课都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学生的提问质量就成为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最关键的因素。然而,也会有部分学生所问的问题是因为没有仔细阅读课文造成的,这就会浪费许多时间,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只解决符合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问题,而对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能起到显著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课堂的生成是基于预设基础上的一种课堂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可以这样说,新课程的教学,只能在预设的同时,注重生成,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验,去积累,去生成。没有预设,就谈不上动态生成,倘若教师没有做好准备就进行试教,可能就成了无的放矢,课堂教学也无法上升到动态生成。可以这样说,单纯的动态生成可课还是比较少的,只有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教师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神瞬间,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动态生成中,教师要高屋建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引导教学进程,让课堂教学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

课堂教学的千变万化对于课堂上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只要不是极端的恶作剧,一般都有生成的价值,教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这样做也许使原先预设的思路或环节被破坏,但应看到,过分追求教学思路的逻辑性、确定性与连续性,为的只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防止教学过程的节外生枝或出现断裂,其背后的动机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然而这恰恰使语文学科失去独特的魅力。语文有确定的一面,也有不确定的一面,逻辑思维的确定性和连续性并不能遮盖“形象思维”的偶然与断裂,其实,只要教师正视这一点,断裂之处也可以开放出思维与想象的花朵。因此,当生长点出现时,教师就应调整预设,促成生成。这里的调整预设有2种情况,一种是局部性调整,一种是整体性调整。局部性调整指腾出较短时段处理好预料之外的情况,实现生成,然后迅速回到预设上去,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整体性调整是指在课堂正要开始或中途产生生成的火花后,教师把课堂或课堂余下的时间全部不按预设进行而让给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联系的,课堂要注意二者的融合

阅读,既是一个接受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是因人而异的。阅读的生成因素很多,应提倡理解的多样性,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生成”对应于“预设”,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对矛盾体,是实施新课程时必然要处理的问题。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师生双边活动,教师课前对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必将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教学并非是一个纯粹的知识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课程再创造和生成开发的有效过程。只有通过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不断地探求发展,才能使预设与生成有机相融。因此,在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有预设而没有生成,学生的主体性就没有得到重视,课堂就会成为一种灌输教学;如果有了预设,并在预设中有所生成,就说明师生间有较好的互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重视;如果在预设、生成基础上,又有许多非预设生成,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发挥。“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对孪生兄弟,他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预设”去“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目标,从而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那么,教师在具体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能充分考虑到预设与生成的融合呢?就整体教学流程设计而言,在一堂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充满不确定性,课堂谈论的走向,学生认识的偏向,意外的分歧的出现,这些课堂的不确定性因素应在教师备课中做到一定程度的预设,使之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而不是被这些意外因素牵着鼻子走,导致课堂教学的无序化。笔者以为,教师在教学备课时,应注意教案整体设计上的3个方面,以凸现预设与生成的融合。

预设对文本的整体解读阅读,既是一个接受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对文学作品的解读,首先应是学生把文本读懂,这是课堂生成的根本。生成是建立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的,那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读懂文本,整体感知文本呢?其中之一可从理解字词入手,准确感悟文本的情感倾向,在思辨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文本价值。因为自主体悟文章的整体性感觉,自然少不了能够生成新结构的范式,而文章的生命力所在,更需要领悟字里行间蕴涵着情感倾向、意趣回旋的韵味,只有让情感打动人心,显现文本美的所在。由此看来,学生的生成与教师预设的广度和深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预设层进疑问推进教学,激发学生质疑教案的每个板块都是预设的,教师在预设教案时要求只考虑教学的整体布局、课堂目标而设计成几个板块,不宜预设整个流程的细枝末节。在板块之间,设计层进式疑问来贯穿。这样就给课堂生成留足空间,学生在解决预设的疑问过程中,会不断生成更加深刻的疑问。“读前设疑、读中释疑、读后思疑”,在相继生成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养成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审视问题,实现质疑与生成的逐步提升。

预设超越文本的解读,让学生在思维拓展中求生成上述的教学流程第4板块——阅读拓展,体验文本,比较阅读,体悟挑战,目的就在于此。对文本所体现的价值取向的探究需要教师先作预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也需要教师通过超越文本的情境预设加以实现。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实施者,课程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动态性、实践性等特点,文本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各项学习过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教材作有效处理,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挑战文本,超越文本,让学生在不断的思维拓展中求得生成。

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新课程则把生成当作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同时,真正的新课程又不排斥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堂离不开恰到好处的预设。教师应当把课堂营造成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与融合,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

参考文献

[1]王文忠.课堂要动态生成,也要预设成功[N].中国青年报,2004-7-27(8)

篇5:《火星-地球孪生兄弟》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清楚地朗读课文。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认识火星,了解火星,讨论火星未解之谜。

2、能感受科学说明文用语的准确。

3、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学会浏览、整理、加工信息,拓展理解课文的背景内容,增强自身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及专题学习网站上提供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很久很久以前,大约50亿年前,在银河系发生了一次意外事件,有一块星云在他核心的温度急剧上升之后,燃烧成了一颗黄色的恒星——(猜猜这是谁?)这就是我们的太阳。那些围绕太阳旋转的大量宇宙尘粒逐渐聚集成团,又形成了九大行星,其中有两颗相互靠得很近。它们看上去是如此的不同,可它们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2、地球是我们人类居住的家园,但人类一直向往拥有新的家园,期待新的生命出现。为此,科学家进行了执着的宇宙探索,终于发现了这一颗与地球生态极其相似的星球——(指图)火星。

火星真是太神秘了!让我们先来走近这位近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火星的文章。它能揭开我们心中的一些谜。

(敲出课题)——谁来大声读读课题。齐读

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加双引号?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3、见过“孪生兄弟”吗?他们长得怎么样?(看上去长得很像。)

二、探究交流,自主建构

(一)

1、那火星和地球这对“孪生兄弟”究竟哪里长得像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读读。它们像在哪里?(学生说,出示:同样……甚至……)

能不能用你们的朗读让我们一下子听清他俩的相同之处。

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评价:我光听到“同样有……同样有……”,就没听清同样有什么。有什么这才重要啊。)

再指名读

(评价:读得很清楚,我听得很明白。)

你们不觉得很神奇吗?把这神奇读出来。谁再来读读。

好,一起读。

同学们,你们瞧,这段话中,连用了四个“同样”,这叫什么?知道吗?(排比)。从这组排比中你看出了什么?(相似多)

2、其实,他们的相似处,还不止这些。请同学们赏读第一自然段的看看他们还有哪些相似之处。

你还读到它们还有什么也差不多?响亮地读一读。

你浏览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相似之处?

l (眼睛看前面)是啊,瞧,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除了这么多相同之外,我们也来一组排比句式,说说你读到的相似处。

不仅如此,他俩 差不多, 差不多, 差不多,

就连 。

难怪——(引读)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二)

3、随着探索的不断迈进,科学家果真发现这兄弟俩除了长得像,还有一样相同之处。请同学们赏读中2——5自然段,放声读读,找一找哪些语句告诉你兄弟俩还有相同之处?开始(水的来源)请你把找到的句子大声读一读。

从这两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读出他们有相同处?再来读读,让我们听明白。从这两个句子中我们知道它们的相同之处是——水的来源。

4、火星和地球上的水是怎么来的?自己轻声读读2-5自然段,读这一遍的时候,你可以点击课文中,浏览相关信息,帮助你理解,然后试试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水的来历讲清楚。

边浏览,同桌之间边可以讨论讨论。

指名说

还不够简洁,能不能看着提示来简单说说。同桌间互相说说看。

(出示:陨石彗星(含水)—— 碰撞 火山爆发

矿物(含水) —— 蒸气、雨水——湖泊、海洋)

指名说(评价:读书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提炼出重要信息。)

l 5、可是课文中好象和你们说的不一样啊!课文中是这样说的:

(出示: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男生读这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为什么要这么说?(这就是科学,它的用词一定是准确、严谨的,没有证据进行充足的证明时,就不能用肯定的语言来表述。而这个过程只是科学家根据现有的资料作出的推测。)

6、文中还有一个词——推断,我们来看这样两句话。

(出示句子:1、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2、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该河床宽达上百千米,远胜过今天地球上的亚马孙河。20xx年3月以后,人类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

读读这两段话,想想这两个词分别是什么意思?

(推测:根据事实想象。这里由什么想象出什么?由火星和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想到火星可能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推断:根据事实得出结论。再读读这段话,这里又是根据什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由干涸的河床和岩石钻孔分析推测并且断定地球上曾经有水。)

如果这两个词语互换,行吗?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语境:

推测 推断

科曼博士在分析了火星山谷地表的基础上,做出了这样一个( ):火星很早以前仍然是水的世界,但不一定温暖。

火星上曾经有大量水的存在,科学家由此( )火星上也可能有生命存在。

7、科学是最严谨的,正如科学家竺可桢所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

正是有了照片资料和数据分析等科学证据,科学家们才能从推测走向——推断。

三、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1、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来自火星的图片吧,望着他们,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40多亿年前,一幕幕怎样的情景?(想象说话)我的眼前仿佛 ,我的.耳畔仿佛 。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在创造生命的历程中,火星、地球兄弟俩原本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他们几乎同时诞生,也都拥有能孕育生命的水资源,所以人们称——(再读课题),我们再来看课题。齐读课题。

现在你能说说“孪生兄弟”上为什么用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你觉得课文用这个比方来形容地球和火星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很幽默、形象、生动)形象的比方让本来枯燥的科普论文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

课题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表示解释说明)

但后来兄弟俩命运却是截然相反。我们地球因为有水生机勃勃,而火星却一片荒芜死寂。

此时,关于火星,你们的心中一定有许多的疑惑。同学们,就把你此时心中种种感兴趣的话题或疑问“火星论坛”上提出来,我们再一起进行探索。

l 提供学生反馈信息,自由发表言论,课后继续研讨的空间。

3、交流

4、同学们,火星还有许多许多的谜值得我们去探究,同学们课后可以充分地浏览学习网站内的信息,也可自己用搜索引擎,到广阔的网络世界进行探寻研究。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交流。

板书设计

6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

同样……

差异处

水没能留住

生命生存?(谜)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梦圆飞天,让我们激动不已,我们人类迈出了探索宇宙的一小步。在群星璀璨的太空中,我们知道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那么科学家们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呢?既然是孪生兄弟,那么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呢?(板书:相似 差异)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探讨这个问题。

2、生齐读课题。请打开课本。

二、复习回顾

1引读第一自然段

什么叫“推测” (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科学家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他们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读(“同样……同样……同样……同样……甚至连……”)

四个“同样”和“甚至”组成的排比句一层更进一层地说明火星和地球之间十分相似。

看来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真是——恰如其分,十分形象……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2精读领悟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

1、科学家们把火星与地球称为孪生兄弟,我们也知道了他们非常相似,但现在我们地球上有浩瀚的大海,多姿多彩的生命,那么小兄弟火星上面,真的有水和生命存在吗?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语句:

(1)“推断”是什么意思

生:推测,断定

师:科学家推断出一个什么结论

生:火星上曾经有水。[板书:曾经有水]

(2)科学家根据什么作出火星上有水的推断?

(3)学生自主阅读,同桌讨论归纳。意图: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求知欲,训练学生概括表达能力。

根据有二:一是通过分析火星照片资料,发现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该河床宽达上百千米;二是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证实火星曾经有水。

2、比较,多媒体出示:

A、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干涸的河床,该河床宽达上百千米,远胜过今天地球上的亚马孙河。20xx年3月以后,人类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1)自读,这是课文分析火星上曾经有水的语句,结论得出火星上曾经有水。说明文要求语言简洁,浅显,把事情交待清楚就行了。下面是老师改的一句话,也说明了同样的事,请读一读比较一下,第二段文字更简洁,是否可以将原文改为第二段文字?为什么?出示:

B、科学家发现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20xx年3月以后,人类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有水的推断。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2)小组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充实自己的观点。

(3)引导交流,教师适时点评,让学生知道以下句子或词语不能省去,学生讲到一处就点击一处。

“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科学研究和科学推测是不能凭空捏造的,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点击多媒体课件中的火星河床图片)

“该河床宽达上百千米,远胜过今天地球上的亚马孙河”——用地球上人们熟知的事物做对比,使人们更容易感受火星上干涸河床的规模。这是说明文中常见的“列举数字”, “比较”方法。

“人类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说明证实科学推断也是需要讲究证据的。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态度。(出示钻孔图,补充文字材料)

“曾经”——这个词语暗示着如今火星并没有水的存在。只是在遥远的过去,这个星球上存在过水。这样的表述更加科学。

(4)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3、那么,火星上的水是哪里来的呢?自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画出有关的结论性语句。(学生自主学习,随后交流)

多媒体出示结论:

一是持续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火星送去了最初的水;

二是在火星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

4、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了解火星上水的来源。

(1)彗星和陨石是怎样给火星送去水的?(结合看彗星撞火星和地球的视频)

(2)潜藏在矿物中的水是怎样来到火星表面的?

5、(1)讨论第一个问题,穿插讨论: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当时,太阳系内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家常便饭:本义是指很平常,经常发生的意思。文中指太阳系中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事,很平常。

这段中还有哪些词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经常,突如其来,无数,四处”)

(2)讨论第二个问题(结合动画演示)

6、作者在叙述水的来源时,为什么用“也许”,“可能”这类词?

(生思考交流:因为这是科学家的推测,不一定完全确切)

7、说话练习:(结合图片)请你尝试着说一说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说的时候可不能犯科学错误,要注意语言的简洁,科学严谨,试试看!

8、学生准备,后请两名学生说,老师引领其他学生共同评点。

9、齐读第二段,小结:这部分讲科学家推想了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一是陨石或彗星带去的,二是潜藏在一些矿物中的。

[板书:水的来源]

三、精读第三段(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引读第六自然段,说说这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过渡,引起下文)

2、认真阅读第七自然段,讨论:火星为什么没能留住水

(1) 引导学生找到并出示: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与导致的结果

(2) 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有哪些?用直线画出来

这些缺陷是如何导致这个结果的?用曲线画出来

(3) 多媒体出示这一段话,出示答案。

[板书:留不住水]

(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

A、多媒体出示: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

B、指导理解“持续不断”的意思

C、“集体大逃亡”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引导学生想象描绘由于火星引力小,致使火星表面的液态水蒸发变成大量气体离开火星的样子。

D、教师总结:这里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方法,使枯燥的科普读物充满生趣。

(5)指名朗读,齐读

3、指名朗读第八自然段,讨论: 第八自然段写什么?(火星上是否有生命还是一个谜) “渺茫”是什么意思?水是生命之源,火星上既然没有水了,还为什么不说火星上没有生命?科学家还要说在火星表面找到生命的希望十分渺茫?

[板书:生命之谜]

4、如果火星的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们是什么模样,是怎样生存的?

小结:宇宙世界的奥秘无穷无尽,它们正等待着人类去探究呢,也许,二十年,三十年以后,你就能为人类揭开其中的某个奥秘。

四、齐读全文,综述文章结构

1、课文围绕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这个中心,是怎样安排材料叙述的呢?为什么称地球与火星是“孪生兄弟”?

推断火星上有水 推想水的两种来源

推想为什么火星没能留住水 推测火星上有生命存在

五、总结,延伸

1、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在创造生命的历程中,火星,地球兄弟俩原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他们几乎同时诞生,也都拥有能孕育生命的水资源,所以人们称——(再读课题),但后来他们的命运却是截然相反。我们的地球因为有水生机勃勃,而火星却一片荒芜死寂。火星上的水为什么留不住呢?相信您们的心中一定有许多的疑惑,这就需要大家从小具有科学素养,以后慢慢去研究和发现。

2、拓展,延伸

读课外科普读物

【板书设计】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 同样…… 差异处 留不住水

曾经有水 生命之谜

篇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4. 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读懂文本,感知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生字词。

3、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重点:

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立体感知

1、激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说某人与某人是孪生兄弟,你们知道什么是“孪生兄弟”吧?

(经常所说的双胎胎。)那“孪生兄弟”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很相似)

2、完整地板书,让学生说说能从这个题目上读懂什么?(这两颗星球都有相似之处)

3、那么这两颗星到底是怎样的相似呢?大家轻轻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感知。)

4、师生简要交流:

A、交流时指导学生读好第一节。

B、简要地搞清楚火星有没有水。

二、指导正确流利朗读

1、过渡,刚刚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现在我们需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请大家按以下要求再自读课文:

A、划出陌生字词自学,并结合课文理解。

B、一句一句朗读,流利地读通每一句。

2、检查自读效果

A、从第二节分节检查。

B、有针对性地解决个别词语。

C、有意识地把关联的小节连在一起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大家再默默地朗读课文,看看哪些小节的关系非常近,可以划在一起的,并说说讲了些什么?

2、学生读书寻找,老师渗入指导。

3、再次简要交流,帮助学生理顺文本的内容。

四、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略)

【设计构思】:

论坛的“菲儿.”曾经在《中国教育报》专门探讨“语文立体阅读”,就是说,在中高年级的语文课上,有时并不是必须遵循先读准读顺课文后再理解课文,可以根据课文及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先入为主,打乱这个顺序。自己也一直在尝试这个方法。第一课时教学时,我喜欢让学生围绕一个典型或主要的问题,先让学生来读懂课文,获得一个全面的感知。然后再让他们“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的教学我感觉很实在。

在第一课时有一个基本的任务,那就是“读懂课文,理清文本的脉络”,在这个设计中的第一个环节中,我已让学生对文本获得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识。在第三大环节中,我又专门设计一个“理清脉络”环节,这个环节等同于分段,但又不是在分段,因为机械的分段不仅占用时间多,而且枯燥没味。如果段络比较典型,我一般还是让学生来分段。这一课有点散,分别介绍了好几个方面,所以我试着设计让学生“把关系近的小节划在一起,并说说写了什么”,以此来高效地理清文本写了火星的哪些方面。

第二课时教学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的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情趣。

3、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及遣词用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读课题,复习式激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火星与地球相似,他们同样有DD同样有……。反过来再师生合作“只因为火星有DD有DD所以我们说火星与地球相似,人们把他们称为-孪生兄弟。”

2、既然他们这么相似,我们的人类现在能不能在上面居住呢?

3、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二、“没水原因”

1、师生共同交流以那个问题。(肯定不能,因为现在火星没有水)

2、听说原来火星也有水,那原来的水为什么没有留下呢?找到相关小节,好好读读(6-7小节)。

3、引领学生深入地朗读这节。

A、能不能读懂这节呢?细细地再读。

B、导致火星最后没有水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再读寻找。(吸引力小)

C、吸引力小导致的结果是什么?指名读。

同时深入指导品味作者用词表达的效果:

如让学生说说一般用“集体大逃亡”“逃向”来形容什么的,以此让学生体会,在说明时,如何才能让人感觉生活,有一定的可读性。

D、再读,要试着把这水分是如何逃亡的原因给表现出来。

4、总结。

三、“水的来历”

1、过渡DD刚刚我们一起探讨了火星上水大逃亡的情景。那火星上的水最初是如何形成的。

2、再读3-5节体会。

3、能不能简要地概括一下说明火星上的水是怎么来的呢?生再默读思考。

4、交流:

A、生答-彗星和陨石带来。DD那个时候,他们之间的碰撞是DD(家常便饭),这说明什么?可以换成哪些词语呢?

B、生答-地下矿物中带来。

5、总结。(从刚刚的交流中,我们认识到了火星上原来的水一个方面是由DD别一个方面是由DD的带来的。)

四、“推断有水”

1、通过刚刚读书,我们知道在火星上原来水是如何来的,也知道了那些水为什么最后都跑了。那人们是如何推断出来,原来火星上就曾经有过水的?再读感知。

2、让学生再读,概括地说出。

3、总结:人们由DD由DD推断出火星曾经有水。

4、品读“推断”。让学生多试着换几个相似的词,体会这个词语的用法。

五、“到底有没有生命”

1、对以上的学习进行总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火星上曾经有水,但又都跑了,所以我们也没法在上面居住了。……)

2、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呢?自读最后一节感知。

3、激趣:同学们,现在的科学家仍在对火星进行探索,他们希望能发现火星的地表下有没有生命,如果地表下有水,那肯定会有一些生命,那你们说,那些生命会是什么样子的DD

六、拓展深化

1、同学们,现在假如我们想到火星上居住,还需要如何改造火星啊?

2、提供相关火星的其它的资料。

板书设计

6.火星DDD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

差异 没水?

上一篇: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情况报告制度下一篇:合议记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