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难行 根源在优质大学分布不均

2024-04-08

异地高考难行 根源在优质大学分布不均(精选4篇)

篇1:异地高考难行 根源在优质大学分布不均

外省考生分布不均 异地高考细则或出“青岛版”

山东异地高考方案实施细则即将公布消息引起各方高度关注。记者12月5日采访获悉,山东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济南和青岛是山东外来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在省内实施异地高考压力最大,其中青岛仅义务教育阶段的非本地户籍学生就有12.5万多人。在教育部大政策允许下,青岛可能会根据省里总方案,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青岛版异地高考细则。有业内人士担心,在越来越多的省份出台异地高考方案后,如果北京、上海、广东等重点地区搞特殊,那么将使这场教育改革失去意义。

留出过渡期后年才执行

记者了解到,尽管教育部明确要求各地在年底前拿出异地高考具体政策,但并没有对各地异地高考实施时间有所规定,这就致使各省市的异地高考新政实施时间有先有后,黑龙江、江苏、安徽等省已经明确表态要在立即执行异地高考,而山东属于缓冲执行的.代表。

根据今年2月省教育厅出台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规定:从起稳步推进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凡在山东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山东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20是山东高考改革最为集中的年份,除了异地高考,还将实施取消英语听力和基本能力测试、英语分值降低、文理不分科、统一全省各批次录取线等多项改革。“异地高考是山东年整体高考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留出过渡期,也是为了稳步推进。”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说。

外省考生省内分布不均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学生处测算,山东高中阶段级在籍(学籍)的外省生源一共有1.5万人左右,而且在全省各市分布不平衡,济南和青岛是最为集中的两个城市,因此实施异地高考的压力相应最大。

而后年将有1.5万省外考生在山东高考的推算,在不少人看来只是一个保守数字,未来这个群体究竟有多大?增长速度如何?现在都很难给予准确判断。

“青岛中考只根据学籍进行录取,并不看户籍,目前青岛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有12.5万人 ,每年青岛新增非户籍学生能达到1.4万多人 。如果将来允许异地高考,很难算出会有多少考生在青岛参加高考,一旦多数人都参加,那么对于本地生源肯定会造成不小冲击。”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表示,济南和青岛是外来人口进入山东的首选城市,而且基础教育质量也排在前列,允许异地高考的利好政策,可能会刺激更多外来娃在青岛上高中 。

但这位负责人还介绍 ,教育部强调异地高考方案要根据城市资源承载能力等因素来具体制定方案,因此并不排除这一可能性:在省厅总体方案大框架下,济南、青岛的异地高考方案会根据自身状况,附加一些限制条件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但目前还只能等待省里新规出台,是否把权具体下放给不同城市。

北上广门槛恐设置最高

尽管山东版异地高考细则还未出台,但省教育厅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这个方案对于异地高考要求就是,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且拥有山东高中阶段学籍,不会要求父母要有稳定的工作、住所、收入等限制性条件,放在全国也不算高。

教育部允许各地政府根据当地承受能力制定准入门槛,这种全面放权给地方的做法,引起一些教育界人士担忧:当前享有教育特权的北京、上海、广东,会不会设置出极高门槛,使异地高考改革流于形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就认为,北上广等地,可能会在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社保证明和子女就学年限等方面设置超高门槛,从而使绝大多数随迁子女被挡在“异地高考”的大门之外,众多北上广非本地户籍家长的期待可能落空。

(半岛都市报)

篇2:异地高考难行 根源在优质大学分布不均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刘金松 10月24日,国内15名学者联名上书国务院,建议依据宪法第33条平等原则和第46条受教育权保障,审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并对该规定进行适当修改,禁止目前和以后高考和招生政策中的户籍限制,确保随迁子女能够在学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关于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在随迁地参加当地高考,社会各界呼吁已久。此次参与上书者多为法学界人士,从法律角度系统论证了目前高考与户籍挂钩的不合法性,认为该项制度违反《宪法》和《教育法》。

而在现实层面,目前高考制度的不合理性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早已凸现无疑。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有两亿两千多万人离开户籍地,迁居异地工作或生活,例如北京的非户籍常住居民704.5万,占常住人口的35.9%。不过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流动人口子女,只能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这让那些原本可以留在父母身边,享受家庭温暖的孩子,将不得因为一个不合理的制度因素,被迫加入“留守儿童”大军,有的甚至要从初中开始,即要承受三年以上的.分离之苦,并可能由此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家庭和谐、青少年教育、不同族群的割裂等等。

一个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的制度,为什么一直不能得到改正?地方政府的态度是,必须要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导,才能出台相关调整;教育部则表示,涉及的人比较多,问题比较复杂,正在研究,但没有时间表。

与地方政府“跑部钱进”争抢项目和资金时的积极主动相比,在高考改革上,地方政府和部委显然都缺乏积极主动的动力。人口流出地政府,自是“爱莫能助”,人口流入地政府,也有自己的担忧。比如北京市就担心,放开流动人口子女参加本地高考,会对本地学生造成冲击;其次是因洼地效应而产生的高考移民,进一步加剧城市的承载压力。

一方面是大量人口流动造成必须改革的现实,一方面是既有利益群体的反对。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其失职之处在于,到目前为止尚未拿出一个可供讨论和审议的方案。倒是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在不断替政府分忧,不仅制定有具体的高考改革方案,还有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的《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谓是“有理有据”。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会是零和游戏,但既然涉及调整,也必然会有博弈和交锋。对政府而言,推动异地高考无疑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一步。

在今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已明确提出要把教育公平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但对那些跟随父母迁出户籍地的孩子而言,在当地学习,回家乡高考,不仅起点不公,过程不公,结果自然也难以公平。

解决这一涉及上亿流动人口公平教育权利的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该意识到,只有为每个孩子提供自由、公平、公正的教育竞争环境,才能使社会更加融合,未来更加和谐。

篇3:异地高考难行 根源在优质大学分布不均

“异地高考”在山西尚未解冻,外省籍考生只能借考

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11月22日发布消息:我省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以下简称 “全国统考”)报名工作即将开始,报名时间为12月1日至5日。

按照规定,年我省高考报名仍限定为常住户籍在我省,并符合其他条件的中国公民。外省籍考生因工作或学习需要申请在我省借考的,须经户籍所在地省级招办同意后,方可在我省办理借考手续参加考试,但考生答卷的评阅及录取事宜由其户籍所在地省级招办办理。凡我省户籍的`考生不得在外省(市、区)借考。省招考中心要求各地,严禁户籍不符合规定者报名,不得接受既无学籍又无户籍考生报名。对居民身份证号码前两位不是14开头、18周岁以下人员单独户口迁移者要重点查实,坚决杜绝“高考移民”考生报名。

对外省迁入我省户籍考生报名资格审查仍执行规定:考生单迁落户一年以上(高二年级当年的12月31日前迁入),且高中三年在我省就读(须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学籍证明);考生单迁落户不足一年(高三年级当年的11月30日前迁入),且小学、初中、高中均在我省就读(须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学籍证明);因购置商品房户口迁入(政府行为)一年以上。符合上述规定条件者,持有关证明材料方可报名。

2013年高考艺术类专业考试12月开始

11月22日,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对我省2013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作出详细安排,考试从12月下旬开始,至2013年3月底前结束。

所有报考普通高校艺术类美术、音乐、舞蹈、表演、书法学类各专业的考生,均须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简称“省统考”);所有报考省属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及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考生,须参加省属高校联合组织专业考试(简称“省联考”)。

(记者李林霞)

篇4:异地高考难行 根源在优质大学分布不均

这个暑假,在无为读书的初中生小叶在北京和父母度过了两个月的快乐时光,如果不是政策有了变化,她将来可能必须在安徽参加高考。但不久前,教育部要求各省拿出异地高考方案,这让像小叶这样的学生看到了希望。

高招压力或有缓解

相对于上海、北京、江浙等地对异地高考新政的激烈反应,我省家长和学校都没有太多担忧。合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有关人士说:“当一个政策对自己利益没有太大影响,甚至好处大于坏处时,大家自然不会有过激反应。”

我省属于人员输出大省,一旦全国放开异地高考的户籍限制,我省可能变成生源输出大省。同时,我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但基础教育发展较好,高考竞争很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外省不会有大批学生涌入安徽。“如果从总体来看,可能政策放开后,安徽学生出去的比进来的还要多,这样其实是缓解了安徽的高招压力。”合肥市考试院负责人陆昌云说。

外出考试仍有难度

省内高考学子无压力,但是在外省打拼的那些安徽籍家长们,却对新政抱了很大的期待。小叶的.妈妈季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在北京做了的服装生意,但是考虑到孩子的高考问题,只能一直将小叶放在无为。“如果真允许在北京高考,我们老乡会的人都会把孩子接到身边的。”

对于季大姐的期望,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可能难以实现。“发达省份不会一下把门槛撤走,尤其是北京上海,可能门槛相当高。”合肥一中副校长封安保认为。

我省门槛不会太高

虽然外地在皖学生所占比例不大,但如果能放开限制,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依然不失为一个好消息。

在采访中,一些从外地来肥工作的家长表示,最大的期望是不要有房屋限制。

上一篇:打嗝的作文下一篇:挽救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