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阅读感悟

2024-05-22

包法利夫人阅读感悟(精选8篇)

篇1:包法利夫人阅读感悟

今天看完了包法利夫人这部小说,感慨颇多,其中的几个人物都很有特色,包法利夫人(艾玛),包法利先生(夏尔),布匹商人勒和,药剂师奥默先生,布尼贤神甫,包法利夫人的两个情人:罗多夫,莱昂,瞎子,荣镇的人。这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同时不也是无数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吗?我们不是悲剧主义者,但是悲剧的现实却不得不令人相信,爱情仿佛很遥远,我们期望中是很遥远,而我们身边的我们却并不认为那是爱情。

可以设想任何一个人娶了艾玛那样的女人十之八九都注定不会长久幸福的,而如果一个女人遇到一个像包法利先生一样的男人,那她一定是最幸福的人了,如果她不这样认为,也只能说明她有眼无珠。所以说找女朋友千万不要找像包法利夫人那样外表漂亮但缺乏智慧的头脑,乐于幻想的女人;找男朋友一定要找像包法利先生一样的男人。

看看艾玛死后的情况吧:荣镇象平常一样,静悄悄的,夏尔却睡不着,一直在想艾玛。罗多夫为了消磨时间,整天在树林里打猎,晚上回家睡大觉;莱昂在城里也睡得不错。这时偏偏还有一个人睡不着。在墓地旁,在松林间,一个小伙子跪着,哭得伤心,他的胸脯给呜咽撕碎了,在黑暗中一起一伏,无穷的悔恨压在他心上,像月光一样轻,像黑夜一样深。这个小伙子就是朱斯坦(药剂师家的学徒)。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女人是多么的愚蠢与令人可憎又可怜了,对她真正好的人,他却从来不珍惜,对她虚情假意的人,她却奉为至爱,甘愿倾家荡产。

艾玛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单纯的美,夏尔可以理解为一种淳朴的真与善。两者同样不具备智慧,而她们的结合,表面上看是一种真善美的结合,应该会幸福,但是结局却是令人扼腕的悲剧。艾玛的死我们更多的觉得是罪有应得,但是夏尔的死以及他母亲的死(及艾玛父亲的瘫痪)和包法利小姐的悲惨命运,我们却真正感到了无比的伤心与难过,一个女人毁了一个人,不她毁掉的两个家庭亦或是两个家族都随她一起堕落进无比的黑暗中。这时我们更加憎恨这个女人,憎恨有什么用呢?我们应该思考,应该反思。艾玛的美是一种外表的美,她的心灵并不具备的美的土壤,因为那是一颗躁动的心,一颗时刻幻想的心,一颗愚蠢粗陋的心。而我们的男主人公夏尔(包法利先生)呢?不具备俊朗的外表,却具有一颗真善的心(对于爱情,对于很多方面,而更多是表现在爱情上)。这就不难推出一个结论:漂亮的外表掩映下的愚蠢女人是注定很难得到幸福的,而当平凡外表的老实人遇到这种女人时,更大的不幸福便是必然的了。

艾玛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简单起来简直不是女人,往往倾向是一种疯子,一种变态狂,一种妄想症患者,一个瘾君子。充满了爱情的幻想,同时又将甜言蜜语与肉欲的满足看成爱情的满足,将真诚的关心看做一文不值的。我们不觉得她漂亮,相反我们觉得她很丑陋,很天真,很幼稚,或许她属于童话中,而不属于现实。她的自杀是一种必然,因为她的消费行为超越的她的经济地位,妄图负债消费,却有不具备一丁点的经济法律头脑,傻子似的为情人消费,不计后果的奢侈,真是可悲,现实中这种人不也很多吗?这启发我们:广大青年学生一定要定位好,认清自己的经济地位,明确阶段,不做超阶段的消费,适度适量符合自身经济状况的消费才可能长久的发展。同时也启发我们如果遇到这样的女人,千万不要像包法利先生那样痴迷其中,不可自拔,最后弄得家毁人亡。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大致明确自己的倾向,珍视自己身边的の幸福。

布匹商人勒和是一个十足的商人,商人重利轻别离,同时我们也看到狡猾的一面,智慧的一面,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个营销高手,善于进行营销,推广自己的商品,出色的完成商品价值的让渡,不图短期回报,重视中长期的收益,善于利用法律手段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充分调动第三方力量完成讨债追债,自己退居幕后进行操作。单纯的角度来看,在金钱至上的社会这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包法利夫妇的愚蠢罢了,以及他们之间缺乏沟通所致。但从一种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个人确实不具备真善美,是一个十足的肮脏的心灵,以别人的悲剧作为自己致富的手段确实挺缺德的。但是怎么样呢?在社会大环境下,这样的人才能生存下去,才可以笑到最后。正义哈哈这里不存在所谓正义的问题。商人唯利是图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怜真善美遇到邪恶的智慧也就只能被带到黑暗的深渊,永远远离光明了。

药剂师奥默先生,是一个圆滑世故的人,一个八面玲珑智慧庞杂,敢于接受新技术新理念的人,或者我们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尤其是对待宗教的问题上),对待包法利一家的问题上我想奥默先生已经仁至义尽,或许他的仁义不过是假仁假义,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行动只要付出了,我们又何必在乎他当初的动机呢?最后的情形呢?药剂师家的孩子们也越来越少见,奥默先生考虑到他们两家的社会地位不同,也不在乎密切的关系能否维持下去。药剂师是崇尚科学的,不管这是卖弄学问,还是爱慕虚名或是其他的原因,他所做的已经最起码可以证明在科学的道路上他是朝着正方向前进的,他的趋势与科学前进的趋势是不谋而合的。药剂师向瞎子承诺用自己配制的消炎膏就可以治好他的病,可是瞎子的病不是消炎膏制得好的,他又回到吉约姆树林山坡下,逢人就讲药剂师的药膏不管用,讲得奥默先生进城的时候,不得不躲在燕子号班车的窗帘后面,免得和冤家狭路相逢。他心里恨透了瞎子;为了自己的名誉起见,他使出了浑身的本领,要用暗箭伤人,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可见他的城府之深,心肠之狠。或许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对一个珍视名誉的人来讲,维护自己的名誉有时是需要一些手段的。奥默先生的发展可以说是顺风顺水的,自从包法利死后,接连有三个医生到荣镇来,但都站住脚,不久就给奥默先生挤垮了。他的主顾多得吓人,不敢得罪他,舆论包庇他。他到底得到了十字勋章。我们甚至有些疑问,当初他怂恿包法利先生给金狮旅店的伙计伊波利特(瘸子)在一种新的方法指导下进行手术,最后导致包法利医生的失败。这是不是也是他的一种手段,用以击垮的他的竞争对手呢?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或许也就是如此吧。

布尼贤神甫是一个宗教狂热主义者,或许可以这样说。罗多夫是一个多情的花花公子,一个负心汉,一个不负责任的可耻的男人。莱昂是一个追求肉欲的人,为了一段情欲,不惜玩弄女人的感情,当肉体不再带来新鲜时便假情假意地将你抛弃。在包法利夫人临终时瞎子的出现充满了一种传奇色彩和一种悲剧的宿命论氛围。让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命运的巧合还是宿命的必然呢?让我们回到故事中再一同体味那来自地府的旋律吧。“忽然听见河边小路上响起了木鞋的拖拖声,还有木棍拄地的笃笃声;一个沙哑的声音唱了起来;天气热得小姑娘,做梦也在想情郎。艾玛像僵尸触了电一样坐了起来,披头散发,目瞪口呆。大镰刀呀割麦惠,要拾麦恵不怕累,小南妹妹弯下腰,要拾麦恵下田沟。”瞎子!“她喊道。艾玛大笑起来,笑得令人难以忍受,如疯如狂,伤心绝望,她相信永恒的黑暗就像瞎子丑恶的脸孔一样可怕。那天刮风好厉害,吹得短裙飘起来!一阵抽搐,她倒在床褥上。大家过去一看,她已经断了气。这歌里的小姑娘难道不就是艾玛吗不就是我们可怜的包法利夫人吗。梦里也在想着情郎,这是命运的捉弄,到死终究还是有人来为她做了一番最后的总结。还有奥默先生的学徒朱斯坦,年轻胆小,不就是这样一个小伙子偷偷喜欢上了艾玛吗,也正因为这种喜欢也把艾玛间接给害了,至少说他也是艾玛之死的一个帮凶了。同时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些包法利先生的品质和公证员莱昂的一些品质。他不正是走着莱昂的老路吗,像当年的莱昂一样,不就是比莱昂更胆小怕事了吗?不同的是他的社会地位,教育素养都不如莱昂,注定了他只能偷偷喜欢包法利夫人。

篇2:包法利夫人阅读感悟

_玛_—命运的多桀,也许仅仅是因为,你太不了解,幸福应有的形状。

一个在修道院里长大的女孩,遇到一个过着父母所设计的生活的已婚男人——她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便天真地认为爱神受到上帝的旨意降临。

嫁给一个医生,是多么地幸福。她于是义无返顾,跟着一辆小马车,摇摇晃晃,驶到那个她梦想中的神圣之地——教堂。

那年,他30岁,她,豆蔻年纪。 也许“人生正如一座坟墓”,一颗年轻的心,却被装在一个安静的城堡,终是不会满足。她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到底, “人生美在哪里”? 渥毕萨尔的庄园,回旋舞,穿蓝燕尾服的绅士,戴珍珠的年轻妇女,她发现,原来生命可以如此灿烂多情。回到家后,却面对着一个木纳的丈夫,一个冷清的小园,她于是哭了。

如一颗流星,赖出现了,他们谈书籍,谈音乐,谈世间种.种。 她惊叹于他们想法的一致,他的才学渊博,他的心思细密。

雾里射出耀眼的白光,那一刻,她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流泪。

当生活被怨恨和遗憾所填充时,她开始抱怨,后悔自己怎么将爱情交给了一个木头,而又偏偏不能弃之不爱。

接着是鲁昂。她遇到了罗——一个低靡的灵魂,总可能为哪怕一点火星点燃。于是跌入一个男人的阴谋。 她开始奔波于两个城市,乐此不疲。

当她满怀希望地想放弃一切与他共赴天涯的时候,一封信断绝了她的希望,爱情,或者幸福生活。

他驾着马车,从她的门前离开,然后告诉她,他现在正在某个不知名的小岛。她看着他,在窗帘后,黑色的夜里,照亮的只有她银色的泪光。

她发现,原来,世界并没有她想象的美好。

那年,她大概25岁。 她绝望了,生了一场大病,以为自己快要死去,于是微笑。

有一天,却在街上遇到了赖——这是上帝的恩赐,还是另一个不怀好意的玩笑? 他们去巴黎——那个她梦想中的城市——他们在那里,一起沉醉于酒醉灯迷,花红柳绿。 她变得更加美丽,容光焕发,异常动人。

小道,大路,他们散步,奔跑,享受着阳光。 她更加衷情于小绒帽,蓝色裙摆,色彩鲜泽的地毯,也许还有黄金镀的钥匙。

于是钱财越来越少,她开始擅自签欠条,把希望寄托于不劳而获,为了一次又一次的约会,为了爱情!最终破产。

月冷风高的晚上,她从公证人的家出来,狼狈不堪,一路辱骂那个企图“玷污”她爱情的男人。也就是那个夜晚,她说出了她最该说的话:我可怜,但是并不出卖自己。

然而当一切的希望都归零时,当法庭的传票到达时,尊严还有什么用呢? 不如瞬间老去。

砒霜,并不美味,可是她吃了;生活,并不痛苦,可是她这样想了;自己,并不仅仅为自己而活,可是她这样做了。

早知如此,爱玛,你为何又要苦苦追寻那虚幻的快乐?为什么总记着自己儿时美好的梦想,以及与现实巨大的反差? 于是带着秘密死去了,纵使围着一大群好心的人,她还是孤独的。

时光忽地回到道特的花园,她坐在荆棘篱笆前面的长登上,天真地望着天空;鲁昂街上;他们家门口;拜而斗的院落;苹果树下,她头发的香味,绕着她清脆干净的笑声。

她穿着月光般洁白的缎袍,乌黑的头发散着,表情安详。 夜色很温柔。 Game over。

_法利老爷_—悲剧,或许只由一个个忽略带来的喜剧造成。 他难道不爱她吗?事实上,“他的幸福,仅仅限于爱玛裙边的宽度”。

经历过一次不幸的被安排的婚姻,一场与金钱交易的婚姻,他是多么地珍爱这个上帝赐与他的礼物。

就是因为太过幸福,看不到她眼神后的忧伤。

他想,他给了她殷实的生活,他们有个漂亮的小女儿,她有那个小镇最美的礼服,她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而自己,有远近闻名的医术,有一个美丽的妻子

,有一座可爱的庄园,有一群朋友,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 他不明白她为什么要整晚坐在书桌前,开着灯,不肯入睡;不明白她为什么要弹那在他心中毫无用处的钢琴;不明白她为什么要在房间里摆满鲜花。可是他纵容,因为他爱她。 是的,因为爱,他缄默,隐忍。

可惜沉默并没有让事情好多少,仅仅换来表面的平静。

他把她介绍给赖,并且说服她和赖一同看戏,仅仅因为自己没有时间陪她。找个替代品?怎知最后痛苦的却是他自己。

他最后答应送她去学钢琴,除了交学费,他再不曾问过细节,谁又知道她是用了这些时间幽会。

他只看到她的笑,从来没见她流泪,他以为她是快乐的,可是他错了。

他忽略她给的暗示,把她的感伤当成“精神问题”。 她发脾气,他就忍着,替她难过,却从不曾过问原因。

他宠爱她,一味地。 他让她没有离开的理由,连他的情敌,罗和赖,都觉得他是那样好的一个男人。

他觉得把自己的世界全都给了她,他觉得他是那样地爱她,而她,也应该爱着他,不然她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地操持这个家呢?为什么还要给他生孩子?为什么会一直陪着他呢? 他能想到的能给的都给了,可惜,她真正要的他却没有给。

他不知道什么叫爱情,从小逆来顺受,命运似乎一直掌握在母亲的手中,没有主见,婆媳吵架的时候,只能在一旁流泪,两个都得罪不得。

也许他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他的爱那么地纯,他的愚钝让他安心而幸福地过了许多年,一直到她死去。捡到那封信,他的手在颤抖,他看着空空如也的房间,开始怀疑,自己这些年,为了一个女人破产,为一个女人的死去哭泣,是否值得。

在酒吧碰到罗。罗很紧张,也很内疚,在他心里,从没有爱过那个叫爱玛的女人,却精心地破坏了一个男人本该宁静的幸福。

令他意外,包法利什么也没做,只是说了句:这都是命——罗觉得这多么好笑。

小白尔特跑到长椅旁,叫着:爸爸,爸爸。他爸爸靠在墙上的脑袋一歪,再也没说出话来。

为了幸福的持续,包法利老爷,你一辈子都在忽略,偏偏这个时候,为什么你不肯遗忘? 人们把他和他的妻子一同下葬。下葬的那天夜里,人们说看到一个年轻的男人在坟头整整哭了一夜,而那个男人第二天就娶了一位年轻的小姐,遵循他母亲的意愿,开始自己的事业。

而一个星期前,他才对她说,自己一辈子只爱她一个人。

篇3:包法利夫人阅读感悟

一、阅读感悟的基础是学生的高度自主

凡事都需要实施者的自主,大到民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小到一个个学生所从事的课堂学习。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十分需要学生自主。需要学生自主有其学生的内心需求,阅读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已不满足于光听老师教授,十分希望依靠自己的智慧力量探求教材文本内容; 以往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学生已不感到是十分新鲜的东西,再进行一些重复的炒冷饭则完全会倒学生的胃口; 从创新创造角度看:由学生自主探究所感悟的文本内容,一般说来都是比较鲜活且有独到见解的, 学生自主探究出来的文本意义大都具有创新意味,大都包涵创造价值。所以,在平时的阅读课堂上,让学生高度自主性地探求变成笔者唯一的追求。无论怎样的教学环节, 也无论怎样推进教学流程, 总要体现学生自主。以学生为主体从一定角度讲已开始贯穿于阅读感悟的全过程。阅读感悟之教学实践也比较有意义,让我们感到惊讶,学生自主探究出的教材文本的感悟是那样近乎得体, 又那样符合学生个性,有的虽然与正确感悟之距离较远,但毕竟那是学生的心声。譬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切都给学生以高度自主权,让学生通过阅读细致的人物描写,从而真实品味文章所表达的深沉父子情;让学生品读朴实无华的语言,使学生将深情无限的意蕴理解得极为透彻深刻; 尤其注意让学生从父子表现的比较体会出作者的心理变化。不言说自己的感受,一切都由学生自主表达。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无需让学生一口吞个饼,也不要急功近利,慢慢来,山花是完全可以烂漫的。但在中考模式不可能改变的当下,我们是否还在做着许多学生不可能自主又急功近利的所谓阅读的游戏呢? 不革除这些陋习,学生的合作也是徒有虚名的。

二、阅读感悟的纽带是学生的有效合作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我们在考虑学生阅读感悟的合作问题,都在思考如何利用合作促进学生阅读感悟的创新,但总让我们意识到没有获取积极的创新阅读感悟之效果。是学生没有有意义地进行合作? 否。是何原因? 笔者经常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也经常和同事进行磋商,其结果让我们感到汗颜的是没有能够比较理想地让学生进行有效合作,虽然有合作形式,但没有合作质量;虽然有合作表象,缺失的却是合作的实质。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比较清醒地意识到:要多为学生提供有效合作学习的空间, 可以引发学生的创新阅读之感悟。譬如和学生一起探究《最后一课》,这是一篇爱国主义者的颂歌,文中主人公是一位底层教师,在国家遭受外族蹂躏之时不得不放弃自己所钟爱的祖国语言文字的教学。在最后一课上道出自己的内心,最后在黑板上写下“法兰西万岁”。在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合作探究阅读感悟时,对韩麦尔先生颇有微词, 有学生怒而不争对其懦夫思想及行为不予肯定。韩麦尔为什么不带领学生走向街头唤醒人们? 这样的理解完全是不无道理的, 这样的感悟正说明学生开始对文本产生自己的见解。抓住这样的利好形成学生合作生效的局面。既让学生探索当时法兰西的局势, 又让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对赶走外族侵犯所能获取的效果,更让学生体会“法兰西万岁”可能在学生心底所能产生的力量。学生的合作是有效的,对“法兰西万岁”的意义理解也十分深刻。

三、阅读感悟的升华是学生的积极创新

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教师曹津源先生是让学生创新阅读感悟的高手, 人们只要阅读过他的教学方面的札记,就会感到眼前一亮。无论怎样的文本到了他的课堂都变成了引爆学生思维的理想资源, 就是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的《眼睛与仿生学》那样的说明文也让学生绽放出创新阅读感悟的亮丽奇葩。从先生的诸多课堂教学中,笔者悟出这样的道理,初中学生阅读教学的课堂,我们需要学生积极创新地阅读感悟。学生的创新阅读感悟,还必须赖于文本中的文字,并就是某些意义上的望文生义。平时的阅读教学,努力让学生创新阅读,升华学生的情感变成课堂教学的始终追求。我们都比较有意义地意识到,一些影视片中的人物,由于剧作者所站的角度不一样,人物形象迥异。譬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那样奸诈,总给人留下白脸印象。这给我们教学《观沧海》、《龟虽寿》,形成学生正确的感悟带来一定意义上的负面影响。我们所需要的是什么? 笔者认为必须让学生神游于诗词的字里行间,形成学生的创新感悟。譬如教学曹操的《观沧海》时,笔者就让学生紧紧抓住诗歌的字词,让学生创新感悟。作品中的词可以说是一字一千斤,也可以说是一词一世界。学生便从“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产生一种诗意盎然之感。又从“水何澹澹”的描写感受到海面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从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感受到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学生便从一定意义上感到曹操可以说是一代伟人,而且是有灿烂光芒的伟人,并不至于就是怎样奸诈。学生还从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必须站在一定历史的角度,且必须考虑人物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对于诸多文学作品而言, 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达到创新感悟的目的。

摘要:自主、合作、创新是学生学习的理想和必然途径,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合作急需学生自主,学生阅读的创新感悟也急需学生之间的合作。

篇4:“阅读”的包法利夫人及其警示

关键词 包法利夫人 阅读 女性阅读 警示 危险 阅读指导

分类号 G252.17

Reading and its Warning to Mrs. Bovary

Liu Shirong, Zhou Langui

Abstract “Reading” cultivated elegant, intellectual, tasteful and rebellious teenager Emma, also planted inside emotional hunger state of mind, and in which laid the solid seed. Abnormal reading behavior, simplistic reading preferences and lack of rational reasoning are dangerous and toxic to readers. So is the female reading especially. As the main position in promoting reading, modern library should carry out the reading guidance in the aspects of developing reading interest, buil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ers and books, cultivating the habit of reading and reading therapy service, etc.

Keywords Mrs. Bovary. Reading. Female reading. Warning. Danger. Reading instruction.

一场被当局以“有伤风化、诽谤宗教”为罪名提出的公诉使得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1]一发表就成为了文学畅销书。左拉高度评价《包法利夫人》:“排除任何故事性成分,准确复制生活。”福楼拜自己也说:“就在此刻,同时在二十二个村庄中,我可怜的包法利夫人正在忍受苦难,伤心饮泣。”正如“文学是人类生存深层困境的符号化审美象征,既是一种人文现象,更是一种人性故事的审美讲述”[2],因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包法利夫人”作为一个符号化的审美象征,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对“包法利夫人”的研究也永远都具有现实意义。《包法利夫人》的研究者们大多从心理学、哲学、艺术、叙事等层面对文本进行诠释,少有从阅读角度对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进行探析的。笔者以“包法利夫人”为主题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检索,共索到目标记录694条,以“包法利夫人”并含“阅读”为主题检索,共索到目标记录39条(截止2014年8月1日)。排除重复文献和非相关性文献,真正与研究“包法利夫人阅读”相关的文献7篇,仅占研究总量的1%。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本文将从阅读历程、阅读警示与阅读指导三个方面展示一个与众不同的“包法利夫人”。

1 包法利夫人的阅读历程考微

在对原著《包法利夫人》的细读过程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或者叫“细节”,不断地凸显出来,那就是一个酷爱阅读的爱玛(包法利夫人),作者从字里行间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讲述与呈现,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有所觉察有所反思有所重视。

少女时代倾心阅读;少妇时期迷恋阅读;情妇期间畸形阅读。探微包法利夫人的阅读历程,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作者无论是在人物性格形成与刻画还是悲剧命运的安排上,都是大有深意的。同样,也是“阅读”的催化与滋养,成就了包法利夫人鲜明而又具概括性的个性特质:天赋异禀却才质平庸;情调高雅却贪图享乐;寂寞空虚却恣肆放纵;个性叛逆却迷失自我。从而使得作为小说人物的“包法利夫人”成为了一道千古谜题,任人读解与释义;使得作为小说的《包法利夫人》成为了一张无底棋盘,任人博弈并游戏其中。

“阅读”培养了情调高雅、知性诗意、富有品味、充满反抗的爱玛少女;同时也为培植她作为女性所特有的内趋性情感饥渴的心灵状态埋下了健实的种子。作为少妇的爱玛,养尊处优的小资生活,特别是当她的女性意识被逐渐唤醒,“沉迷嗜好、不动脑筋”的阅读,却深深地迷失了包法利夫人的心灵。她的这种“内趋性的情感饥渴”,已经开始泛滥,远不是自慰性的阅读可以满足,从而使她走上了背离理性、背离道德、背离家庭伦理,背叛真爱她的可怜的包法利的不归路。

情感饥渴,可以导致人类迷恋阅读;迷失的阅读,又反转来加速加重情感饥渴的病症。从内趋性走向外趋性,生活本身无法实现爱玛这种想象性诗意性生存,忠厚老实的乡村医生夏尔满足不了她,胆小功利的小地主罗多尔夫满足不了她,浪漫倜傥年轻的书记员莱昂也同样满足不了她,她总幻想在生活中寻找她心灵的对应物,可最终她发现自己错了。

这种内趋性的情感饥渴,必然导致过度并走向畸变的阅读行为、过分单一的阅读偏好、缺乏理性思辨的阅读方式,这样也必然给女主人公带来“危险与毒害”。所以,女性更喜欢甚至更迷恋阅读,因此,也就有了“阅读的女性是危险的”[3]的命题出现。

2 包法利夫人的阅读警示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言说与阅读,初看是相对存在的,阅读的深层目的不只是为了理解、还原与充分释义,更多的是获得自我精神灵魂的确证与释放。正如尼采、维特根斯坦们所理解的,我们从文本中所读出的原来是我们预先塞进去的而已。这也是接受美学家们所强调的“召唤结构”“期待视野”与“接受心境”。所以,从此种意义上说,阅读也同样是一种言说与表达。阅读是自我的重新发现、确定与再创造。因此,阅读可以分为学习模仿性阅读、功利实用性阅读、文化审美性阅读与消遣娱乐性阅读。包法利夫人少女时代的阅读主要是学习模仿性阅读,少妇时期的阅读兼具实用性、审美性与娱乐性,而情妇期间的阅读更多的是为了消遣娱乐。古人云:“学而优则仕”“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家喻户晓的哲言,道出了阅读的益处。然而,并非所有的书籍都开卷有益,读者从阅读中获取的也并非全部都是正能量。包法利夫人就是一个被“阅读绑架”的案例,从中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nlc202309040930

2.1 阅读的“危险”溯源

阅读的危险性来源于书籍、读者与阅读本身三个方面。首先,“危险”来源于书籍。书籍是知识、智慧的载体。从有文字开始,图书就被认为是一种威胁,既能给人力量,又能产生危害。在审查官的眼中,书就是一种明确的思想。他们认为,未能通过审查的书籍,或者具有无法估量的刺激人做坏事的能力,或者因为书中的内容与人们接受的观点和信仰相抵触,或者因为作者失去信任,甚至受到羞辱,被认为是“恶”的帮凶,所以有了清理灵魂的火堆,有了书籍审查制度。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论断:“未能出版的图书,其文化价值绝不比出版了的图书低。”[4]接此逻辑,出版了的图书未必就没有审查官们担心的危害。其实,在读者眼里,书籍的力量与危害远远没有审查官们认为的那么大。

其次,“危险”来源于读者。“读书的人会东想西想,东想西想的人会有自己的意见,有自己意见的人会偏离路线,偏离路线的人便是寇仇。”[3]13于是,有了“焚书坑儒”,因为强权畏惧一切读书之人。在男权社会里,男人畏惧读书的女人。因为读书的女人喜欢追问,而追问之后就会打破根深蒂固的成规旧章,能够识破男人的花招,获得一种反叛的力量。于是,有了“女子无才便是德”,有了当下的“剩女”是“甲女”,有了一切的妇女问题。

第三,“危险”来源于阅读。阅读使书籍得以复生。因此有哲人言:“毫无疑问,图书馆里各种各样的书,无论是稀有或者普通,古书或者新书,它们的性质和品质都没有它们的在场和流通重要。”[5]正是因为阅读在书籍和公众之间建立的身体和智力的联系,才使得图书馆承袭了书籍的教化功能,使得阅读之人从书籍中获得了一种威胁世界秩序的能量。然而,女性阅读的危害更多地是指向自身。因为女性的“语言拜物教”天性以及理性思辨能力的缺失,使得女性很容易就被作家的文字罗网“诗意地征服”,从而成为文本的奴隶而非文本的解构者。

2.2 女性阅读的“危险”表现

德国女作家斯特凡·博尔曼曾在《阅读的女人危险》一书中列出了六种性格特质的女性阅读潜藏着危害,它们是天赋异禀的女读者、自视甚高的女读者、全神贯注的女读者、陷入沉迷的女读者、多愁善感的女读者、寂寞难耐的女读者。包法利夫人兼具以上六种特质,阅读的危害成倍扩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如纵欲一般的自慰性阅读会危害身体。福楼拜也曾说过:“承受人生的唯一方式是沉溺于文学,如同无休止的纵欲。”爱玛就是这样一个阅读狂。阅读激发出爱玛无限的想象力,使其偏离当下的生活。在爱玛的世界里,虚构就是真实,想象就是生存。不是爱玛在读书,而是书在“读”爱玛[6]。爱玛为了消磨时光消解痛苦自我催眠而玩文学,结果却被文学“玩”了,而且还玩出了泪,玩出了血,玩掉了性命。然而,懂得这种危害并且大加批判而且还开出了“处方”的是包法利老太太。她曾训诫夏尔:“你知道你老婆该要的是什么吗?是强迫她做事,干手工活儿!要是她也像旁人一样得自食其力,她就不会犯这种头晕气郁的毛病了,整天无所事事,脑子里装着这么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当然就要犯这种病喽。”[1]111

二是过分单一的阅读偏好会导致知识结构单一化。尽管包法利夫人也曾想试着阅读历史和哲学著作,可终因兴趣不浓而时作时辍,虎头蛇尾。因而一头扎进了矫饰浮夸的言情小说,让她只瞥见了生活中喧闹繁华、淫逸享乐的一面,其他的生活场景都被她的这种阅读偏好通通掩埋。这种“沉迷嗜好、不动脑筋的阅读”产生的结果就是“毫无意义的铺张浪费,难以纠正的好逸恶劳,漫无节制的耽于奢糜,受到压抑的良知召唤,对生活的厌倦和提早死亡”[3]25。当下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与过分细化的专业培养产生的阅读偏好不无关系。

三是缺乏理性思辨的阅读会毒害心灵。保罗·德曼认为在文学文本中“真理和错误同时存在”[7]。所谓“旁观者清”,读者在阅读时只有与文本保持距离,才能具备清醒的自我意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爱玛与文学本文之间几乎没有距离,在她的爱情故事里,她甚至就是本文。”[6]爱玛的阅读只是一味地接受,把幻想等同于生活,丝毫不存在批判与反思。因此,当她依样画葫芦地把文字编织的“爱情”照搬进生活时,现实给了她残酷的教训。无疑,包法利夫人这种缺乏理性思辨的阅读,深深毒害了她的心灵,让她加速走向死亡。

3 “包法利夫人”需要阅读指导

“我们都是包法利夫人。”[8]包法利夫人的阅读警示人们:危险不只藏在书籍中,更多地是藏在阅读中。十九世纪中期的法国,书籍数量和种类已相当丰富。酷爱阅读的爱玛,书籍唾手可得:可以从图书馆里租书,可以从私人藏书处借书,可以自费订书,甚至还有书商赠书。然而,无论是租书、借书、订书还是赠书,爱玛都无法从他处获得必要的阅读指导,因而任由自己不健康的阅读嗜好恣意发展,污染灵魂,残害身体,吞噬生命。现代图书馆作为书籍的藏身之所,阅读的主阵地,已经有条件也有责任开展阅读指导服务。

3.1 发展广泛的阅读兴趣

社会生活在不断变化,人们的阅读对象也需要不断更新[9]。读者只有不断转化阅读视角与心智模式,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既要阅读如图书、报刊等有字书,也要阅读如自然、社会等无字书;既要阅读通俗读物,也要阅读学术读物;既要阅读人文社会科学,也要阅读自然科学。因此,现代图书馆既要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献,帮助读者发展广泛的阅读兴趣;又要开展多彩的社会实践阅读,通过阅读对象的变换来扩大读者的阅读视野,促进心智发展,激发内在的潜能。

3.2 构建良好的人书关系

阅读是心灵与书的对话。在现实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足够多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在精神世界里阅读更广泛的书籍,以发现人类灵魂的全貌。然而,书海无涯,人生有限。作为个体的人无论多勤也无法做到皓首穷经,因此,图书馆要指导读者构建良好的人书关系。一是要指导读者寻找好书。但凡能够伴随、指引我们人生之路的好书,也往往是难懂的书。而难懂的书在未读之前是很难引起读者兴趣的,甚至还有点想规避的感觉。所以,读者不应当把阅读的范围始终局限在自己的兴趣与能力程度以内,而应不断提升自己,克服难懂的书,多读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书,以培练心智,让心灵获得成长。二是要培养读者自由出入书本的能力。人不能做书本的奴隶,要批判地阅读,有“自己”存在,不为书所囿。读者既要能沉下心钻进书本吸取精华,更要能放开眼跳出书本察觉偏见而去其糟粕,文学作品的阅读尤其如此。

nlc202309040930

3.3 培养思考的阅读习惯

阅读时要想自由驾驭书本,最好的方法便是用心思考。古人云:“学源于思,思则明,不思则误。”这便是说,学习要勤于思考,只有力学加上深思,才能真正获得阅读的好处,一方面吸取前人养分,一方面开自己的花,结自己的果。同时,思考不但能使你与别的读书人拉开距离,也能使你与书本拉开距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可是,在读图读网泛滥的当下,现代人的思考习惯已经普遍式微。承担阅读推广使命的图书馆,一方面应该大力提倡经典阅读。“精英和典籍”作为人类文化的精萃,从来就被赋予了“教化民众、开启心智”的重任。图书馆可调整布局,把分散存放于各个书库的典籍与精品图书整合起来,集中存放于同一地点,设置“经典”书库或“经典”阅览室,使“经典”之门畅通,让读者触手可得,免受寻找之苦。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搭建读者沟通平台,如主办各种学术论坛、读书会、专题讲座、主题征文、书评经典等活动,分享阅读成果,使每一个阅读个体不仅可以从自己的阅读中获取智慧,还可以从他人的阅读中吸收灵光,思考的习惯也在这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逐渐养成。

3.4 提供有效的阅读治疗

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阅读相应书刊这味“心药”来获得心理帮助、排解困扰,是心理疾病患者最好的自我救助方式。美国精神病专家高尔特曾指出:图书馆是一座心智的药房,存储着为各类精神失常病人治疗的药物。因此,图书馆应该对心理疾病患者提供有效的阅读治疗服务。既可将存储在图书馆里的众多精神药物分门别类列出清单,在方便患者取“药”的同时,保护患者隐私。又可创建“阅读疗法”阅览室,并配备优秀称职的阅读治疗人员,编写大众化的图书疗法书目,开辟“聊吧”角,让患者在轻松愉快的聊天过程中完成诊疗。包法利夫人就是一个患有“神经官能症”的心理疾病患者,她的阅读只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倘若那时能有人对她的阅读加以引导,凭着她过人的天赋,人们丝毫也不用怀疑,爱玛也许会成为一个作家、钢琴家、画家,亦或时装设计师。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达成两个共识:第一,阅读作为一种知识习得的方式,本身并没有错。然而,一个“沉迷嗜好,毫无头脑”的人读了大量的书,“危险”就产生了。“包法利夫人”就是这样一个深受阅读危害的人物。她的可悲之处在于她是一个“完全接受”型读者,她的阅读既不能识别书之良莠,又缺乏批判的眼光和反思的能力。从迷失阅读到阅读迷失,这是爱玛式阅读的警示,是女性阅读的警示,也是人类阅读的警示。

第二,阅读主体是千差万别的,阅读效果受到个体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而每一个人的知识经验都是有限的甚至是有“缺陷”的,这就导致了个体阅读时会对文本产生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可是,知识经验的积累又不可能一蹴而就,思维方式的形成也不可能一次完成,因此,阅读特别是儿童、青年及心理病患的阅读是需要指导的。现代图书馆是阅读推广的主阵地,应该在阅读兴趣发展、人书关系构建、阅读习惯培养、阅读治疗服务等方面对读者加以指导。

参考文献:

[ 1 ]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周克希,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 2 ] 周兰桂.释义与循环:试弈中国文学的“无底棋盘”[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60.

[ 3 ] 斯特凡·博尔曼.阅读的女人危险[M].周全,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 4 ] 赵毅衡.未刊本图书馆:一个尚非后现代式的建议[J].文学自由谈,1994(2):149-151.

[ 5 ] 让·马里·古勒莫.图书馆之恋[M].孙圣英,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5.

[ 6 ] 张凌江.被文本吞噬的爱玛:对《包法利夫人》的女性主义解读[J].铁道师院学报,1999(5):59-62.

[ 7 ] 保罗·德曼.解构之图[M].李自修,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89.

[ 8 ] 言子.我们都是包法利夫人[J].散文百家,2008(4):26-28.

[ 9 ] 朱永新.我的阅读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4.

刘时容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湖南娄底,417000。

周兰桂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育系教授。湖南娄底,417000。

(收稿日期:2014-09-02 编校:刘勇定)

篇5:包法利夫人阅读心得

很多人认为包法利夫人是一个“虚荣、贪婪、挥霍无度、重情欲的放荡女人”,深入点的评论觉得她追求的是“上流社会的幻影”。在我看来,这些观点都是狭隘的,是对爱玛和福楼拜的误解。

爱玛追求的是美好。与其说她向往上流社会,不如说是向往由此联想到的精致的生活质量和高素质的人际圈子,倘若真的步入其中而见识到其肮脏龌龊的一面,她定会弃之如敝履。她也并非拜金欲女,这一点连混蛋罗德尔夫都看得出来。她给所恋之人的真切的情书和昂贵的礼物都是源于对包含浪漫和奉献的美好爱情的追求,是“海湾深处”“平顶屋舍”里的真诚。她要的不仅仅是看不见的真爱,还要看得见的外表,内外如一的完美的美好,所以夏尔不能成为她的追求。临死时窗外粗鄙的歌声并非是对她的讽刺,而是粗鄙的现实世界对柔弱的美好的嘲笑。

看不到她所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就像不理解福楼拜对表面词句反复斟酌的必要性一样,只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篇6:居里夫人自传阅读答案

开始研究时,我们并不了解这种未知元素的任何化学性质,只是知道它的放射性极强,于是我们就紧紧抓住这条唯一的线索不放,穷追不舍。第一步就是想办法从圣约阿希姆斯塔尔运来铀沥青矿,对它进行分析研究。除利用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以外,我们还用皮埃尔发明的精密计电器,精确地测量不同部位的放射性。这种方法今天已成为一种新的化学分析法的基础了。后来,这一分析法被逐渐加以改进完善,为许多人所采用,而且他们因此也发现了其他几种放射性元素。

干了没几个星期,我们便深信我们的预测是正确的,因为未知的那种新元素的放射性在有规律地增强。又过了几个月,我们便从铀沥青中分离出一种与铋混合在一起的元素,其放射性大大超过铀元素,这种新元素具有明确的化学性质。187月,我们便宣布了这种新元素的存在,并命名它为钋,以怀念我的祖国波兰。

在发现钋的同时,我们还发现从铀沥青矿里分离出来的钡盐中含有另一种未知的元素。我们随即又紧张地工作了几个月,终于分离出来第二种新元素,我们后来才知道它比钋更为重要。1898年12月,我们宣布了这一发现,命名这种新元素为镭。

物理和化学学校并未为我们提供合适的实验场地,但幸运的是校长准许我们使用先前作为解剖教学用房的一间废弃的.木棚。木棚顶上有一个很大的玻璃天窗,只不过有多处裂痕,一下雨就会漏水。棚内夏天闷热潮湿,冬天阴冷难忍。虽然可以生炉子取暖,但也只是火炉旁边有一点点热气而已。此外,我们还得自己掏钱购置一切必备的仪器装置,木棚里只有一张破旧的松木桌和几个炉台、气灯。做化学实验时,常会产生有毒气体,刺鼻呛人,我们不得不把这种实验移到院子里去做,就这样,棚内仍旧有毒气进来。我们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之下,拼命地干着。

尽管如此,我们却觉得在这个极其简陋的木棚中,度过了我们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有时候,实验不能中断,我们便在木棚里随便做点什么当做午餐,充充饥而已。有的时候,我得用一根与我体重不相上下的大铁棒去搅动沸腾的沥青铀矿。傍晚时分,工作结束时,我已像是散了架似的,连话都懒得说了。还有的时候,我又得研究精密的结晶,进行分离,必须待在灰尘四起的室内。灰尘会影响浓缩镭的程序,难以保存好分离出来的东西,让我苦恼至极。唯一让我觉得满意的是,没有人前来打扰,我们可以安安静静地做我们的实验。实验做得很顺利,眼看令人满意的结果即将出来时,我们会激动不已,有说不尽的欢欣鼓舞。但有的时候,干了半天却不见成效,沮丧失望的心情也在困扰着我们。不过,这种情况持续不一会儿,我们就又去考虑新的设想、新的工作了。工作间歇,我俩便在木棚中踱来踱去,一边冷静地思考,讨论正在做的实验,那种喜悦心情也是难以表述的。

但是,自我们的发现公布之日起,我们的知名度日见高涨,以致实验室的宁静被扰乱了,渐渐地,我们的研究工作就受到了干扰。

19,我完成了自己的博土论文,并获得了博土学位。这一年的年末,我和皮埃尔以及贝克莱尔因发现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之后,报纸和杂志对我们大加颂扬,致使我们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法安心工作,每天都有人登门造访,有的请我们去作报告,有的则向我们约稿。

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个很大的荣誉,而且,奖金数额很高,这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大有裨益。美中不足的是,我们已是精疲力竭,两个人往往总有一个体力不支,以致我们都未能在当年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和发表演说。一直到19,我们才到瑞典首都去,由皮埃尔作了接受诺贝尔奖的答辞。在那里,我们受到瑞典人民的热情欢迎与接待。

篇7:菩萨蛮魏夫人阅读答案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阅读题:

(1)上阕与下阕在内容上各有什么偏重?上下阕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首词看,哪些景物与离情思妇有直接关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阕主要描绘了一幅景色怡人的春景图,下阕主要写思妇盼离人归的急切心情。上阕所写之景是为下阕写人作铺垫,下阕写思妇的盼归是在上阕触景中生出的感情。(意对即可)

(2)词中的“鸳鸯”、“红杏”、“柳绵”等景物都与离情思妇有直接关系。因为,鸳鸯总是成双成对地在一起,这容易引起独处之人对爱人的思念;红杏出墙,这容易引起人寂寞孤独难耐的伤感;柳绵因“柳”与“留”谐音,而古人在送别时有折柳相赠的习俗,因此,也有伤别离、感思怀的意味。(意对即可)。

作品赏析

此词写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绘了思妇盼望远行丈夫归来的情思。全词紧紧围绕一个“溪”字构图设色,表情达意,写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饶有情韵,耐人寻味。

首句“溪山掩映斜阳里”写斜阳映照下的溪山,侧重点于“溪”字。次句“楼台影动鸳鸯起”,补足上文,进一步写溪中景色。夕阳斜照之下,溪中不仅有青山的倒影,而且还有楼台的倒影,还有对对鸳鸯溪中嬉水。上句专写静景,下句则动中有静。“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微风吹拂之下,荡起层层绿波,楼台的影子也仿佛晃动一般。再添上“鸳鸯起”一笔,整个画面就充满了盎然生趣。

三、四两句写两岸景色,这条溪水的两岸,只住着两三户人家,人烟并不稠密,环境自然是幽静的。至此,上面所说的楼台原是这几户临水人家的住宅,全词意脉连贯,针线绵密。这句为实写,下一句便是虚写,如此虚实相生。深院高墙,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杏花,带着娇艳的姿态,硬是从高高的围墙上探出头来。此句的妙处于一个“出”字,词以“出”字形容红杏花,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意味隽永。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但仍未脱“溪”字。溪水旁边,有一道长堤,堤上长着一行杨柳,暮春时节,嫩绿的柳丝笼罩着长堤,轻拂着溪水,而魏夫人作为临水人家的妇女,是经常从这里走过的。“早晚”一词,并非指时间的早和晚。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云:“早晚,犹云随时也;日日也。”其义犹如舒《鹊桥仙》词“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古代,水边柳外,往往是送别的场所。据《宋史・曾布传》,曾布于神宗元丰中,连知秦州、陈州、蔡州和庆州。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也说:“曾子宣丞相,元丰间帅庆州,未至,召还,主陕府,复还庆州,往来潼关。夫人魏氏作诗戏丞相云:”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这期间,曾布告别家人,游宦外,可能连续三年。此处,当指魏夫人填词述怀。结尾二句说明她溪边已徜徉了三年,年年都见过一次柳絮纷飞。从柳絮纷飞想到当年折柳赠别,这是很自然的。”三见柳绵飞“是实语,而着一”犹“字,便化实为虚了,这样,哀怨之情,离别之恨,便隐然流于言外。

此词声律上极具特色,八句中两句一叶韵,如“里”与“起”、“家”、与“花”、“路”与去、“飞”与“归”,均押韵工整;且两句与两句之间又平仄交错,如上片四句“里”与“起”是仄声韵,“家”与“花”是平声韵;下片“路”与“去”是仄声韵,“飞”与“归”是平声韵,读来十分谐婉,再加上语言晓畅,词句清丽,较好地抒写了贵族妇女温柔敦厚而又婉曲缠绵的感情。

1.建筑的阅读答案

2.海的阅读答案

3.伤仲永阅读答案

4.《伤仲永》阅读答案

5.病人阅读答案

6.《海燕》阅读答案

7.选择阅读答案

8.往事阅读答案

9.寻梦阅读答案

篇8:广泛阅读 感悟生活

一、生活是写作的沃土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体验生活, 感悟生活, 描写生活。古语云:“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意思是你真的要学习写诗, 工夫要下在写诗外, 即要用心生活, 用心体验, 用心感悟。有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便有了独特的见解和创意。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 留心身边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用自己的眼睛、心灵去观察感受, 理解生活, 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 写真人真事, 抒真情实感。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时, 正值金秋, 我就让学生走进兰州的秋季, 带上相机、纸和笔, 到五泉山、白塔山、黄河风情线、生活小区、校园等去寻找秋天。学生拍了大量照片, 制成课件在班上播放展示, 还做了手抄报展览。在进行了大量的积累、体验、感悟的基础上, 再进行写作, 学生笔下的秋天充满了活力与激情, 是色彩斑斓与丰收喜悦的。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喜欢追星, 在开展综合性活动“我也追星”时, 可让学生从网上、报纸、杂志等查阅喜欢的明星的资料, 看他们的奋斗史, 讲关于他们的故事。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追星?你崇拜他的哪一点?他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学生对明星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 再去写作文就有话可说, 而且内容丰富。其中一个学生说他特别喜欢周杰伦, 以前只喜欢听他唱歌, 现在了解到原来周杰伦在出道前也经历了很多失败和打击, 他甚至想过放弃, 但他的妈妈一直鼓励他, 他就咬紧牙关, 从白天到深夜刻苦练习, 最终才成名。这个学生认为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学习周杰伦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的精神。

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中学生要读好书, 特别要读名著, 鉴赏名著, 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学底蕴, 一定的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指出了学习写作的有效途径———多读多写。莎士比亚也说:“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比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比鸟儿没有翅膀。”作文来源于生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量阅读, 拓宽课外阅读的渠道。可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名著、少儿读物、科学知识等方面的书。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 积极到图书馆借书阅读。通过多读书, 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知识, 写文章时就有话可说, 有内容可写了。读也要跟写相结合。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平时读书中注意积累好词佳句, 培养学生写日记、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有了丰富的积累, 写作时就会应笔而生, 如泉之涌, 滔滔不竭。

为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可在班上建立读书角, 开展多种读书活动, 评选“阅读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使班级形成读书的风气, 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我们提倡广泛阅读, 同时也要精读一部名著。在精读中获得的不仅是文学知识, 更多的是获得了精神营养, 引起我们对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的思考, 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从而增强我们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从中获取好的写作方法, 读写结合, 巧妙地将别人的写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文章里。

三、想象是写作的翅膀

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 重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形成。针对学生求知欲旺盛、好胜心强、想象力丰富、思维发展无定式的特点, 充分挖掘蕴含在教材中具有创新潜质的节点, 精心设计,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用心观察, 积极质疑, 引导学生富有想象地写作。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 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各种修辞手法。先找例句:“春雨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然后让学生仿写:“春天的阳光像____, 像___, 像___。”“春天的风像___, 像___, 像___。”“春天的田野像___, 像___, 像___。”再找比喻段, 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这样的排比段, 既运用了拟人手法, 又运用了比喻修辞。可让学生也进行相同格式的训练, 如围绕“秋季的田野”“傍晚的天空”“雪后的校园”等写几段话。这样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学生就会找到规律和方法, 展开想象的翅膀, 写起文章来就能洋洋洒洒, 一挥而就了。

有个学生在描述草原的小露珠时这样写道:“清晨的草原, 太阳从绿色地平线升起, 万丈霞光洒向天空和草原, 留给天空的是五彩的云霞, 留给草原的是点点晨露。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小露珠仿佛是昨夜遗落在叶尖、花心的无数颗小星星。它们闪动着亮光, 折射着太阳的光彩, 变成无数的光点, 洒遍草原, 点缀在红的、黄的、紫的花丛中。”从中我们看到一颗颗童心闪耀着活泼可爱的灵光。缺乏想象, 文章将黯然失色。

四、鼓励是点燃写作激情的火把

在写作训练中应多肯定学生的优点, 用委婉的话语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教师在写评语时应以鼓励、赞扬的语言为主。如:“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 这是一大特色。结尾令人饱含期待与热情, 言虽已尽, 意犹未了。”“音乐是美的, 语言同样优美。诗一般的语言, 梦一般的想象, 多美啊!”“语言虽然并不华丽, 却极为准确生动, 情感丰富而真实, 读来津津有味。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语, 使文章更显自然亲切。结尾含蓄隽永, 意味深长。”

即使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 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教师也应多给予赞美, 激发其写作兴趣。教师若把学生的作文评得一无是处, 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上一篇:社区争创百强县工作汇报下一篇:感慨人生的优秀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