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2024-05-18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共8篇)

篇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浅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摘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既是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今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妥善解决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在论述阐述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意义后,着重从纵向差距,横向差距和基尼系数等方 面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社会公平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加,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不断变化和收入渠道的不断拓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虽经多次曲折但总体态势是不断扩大的。

1、纵向差距

纵向差距包括绝对收人差距和相对收入差距。绝对收入差距和相对收入差距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可以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

教据来潭:《中国统计年鉴2007》...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1980年一2006年间,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城乡居民的收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l980年的47...6元上升到2006年的11759.5元,绝对额增长11281.9元,增长了大约24.6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80年的l91.3元上升到2006年的3587.0元,绝对额增长3395.7元,增长了大约l8.75倍,相对于城镇

来说,增长明显缓慢得多。再从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数据来看,我们发现,从1980年到2006年这27年问。绝对差距从1980年的286.3元上升到2006年的8172元,增长了大约28.54 倍;相对差距从1980年的2.5O倍上升到205年的3.28 倍,虽然农村改革开始后这一比例有所降低,在1985年达到最小值1.86,但进入2O世纪9O年代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又有扩大,近年来更是呈现加速扩大的态势,到2006年更是达到了3.28,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不到1.5的水平。

2、横 向差距

数据来源:根括《中国境计年鉴 2007》数据 整理计算 .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各地区间城乡差距最大的是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比达4.59,城乡差距最小的是上海,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6,两个省(市)份的城乡差距值的比为2.O3。同时,我们可以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差距的差异也比较明显,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包括天津、北京、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上海、海南、河北十省市,其城乡收入差距比相对较小,平均为2.63;而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包括新疆、宁夏、西藏、陕西、内蒙古、青海、甘肃、四JIl、重庆、云南、广西、贵州十二个省市,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比平均为3。77;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六省,收入比为3.03,介于东西部之间。

3、基尼系数

数据来源:1980-2 004年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教据库’.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由1980 年的0.1813增加到20 06年的0.321,4扩大了77.96%,农村从1978年的0.2124增加到2006年的0.3561,扩大了67.66%,..而全国的基尼系数则从0.298增加到了0.47,也扩大了57.72%。从数值上看,我国早在1987年就突破了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城镇及农村的收入差距必将进一步的扩大。[1]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原因探究

1、不统一的户籍制度和不平等的就业政策。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分割体制,中国人从一出生起就注定了今后的人生中将有不同的福利待遇,出生在城市的人生来就比出生在农村的人条件优越,这种差异和不平等导致种种特权愈演愈烈。众多的分析都认为,正是由于户籍制度等体制性障碍,造成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大中城市直接动用行政手段来限制农民工进入城市就业,或从事较好行业、工种的工作,人为地阻碍了人口和劳动力在不同地区间的合理流动,使得城乡之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两种不同的工资率、两种不同的福利性收入、两种不同的就业政策。这就造成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由于户口性质不同,许多市民能享受的待遇农民都无法享受,即使长期在城里生活、务工的农民,也难以取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这种由户口的不平等性所带来的待遇上的不平等,特别是由农村户口所受到的限制性规定,严重

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已经转移到城里的农民工也只能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而存在,这一切都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难以缩小。[2]

2、城乡改革不平衡也制约了农村的发展,拉大了城乡的发展差距。众多研究都指出,我国2O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曾缩小了城乡收入的差距,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在8O年代中期由农村转向城市,农村改革从1984年起就明显不再有强力推进,并逐渐滞后于城市改革,在城乡分割的体制下,城市发展获得了优于农村的政策支持平台,也为主要基于城市利益的权衡来取舍改革的重点和路径提供了便利。随着国家政策对城市改革的倾斜和集中,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农村发展相形见细,城乡收入差距日渐扩大。尤其是农村土地产权不完善,限制了农民手中土地的补偿、就业、社会保障的完善,甚至导致城市政府可以按照机会主义的原则,灵活取舍对计划和市场手段的运用,.为资源加快向城市集中增开了~道闸门。使得农民成为了城市改革的廉价成本承担者和利益受损者,造成了不仅仅是城乡收入差距甚至于是部分农民的生存危机。

二、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政策建议

1、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一方面要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使农业向现代农业、高附加值农业、市场农业和二三产业转化;另一方面要增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传授科学技术和增产门路,提高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从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此外,还要加大对农业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措施。

2、统一城乡财税制度

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政策和现代税收政策,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一城乡税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统一城乡财政加大农业投入,应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则,逐步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支持的力度,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和购买力,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并逐步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3]

3、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非均衡发展,使得社会保障待遇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分配很不公平因此,应通过建立全社会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把农民纳入整个社会保障制度范

围,特别是在农民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方面,要积极探索农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排除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

4、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各种分配制度

通过政府的强制性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改变不合理的制度设置,体现社会公正的原则。继续深化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具体而言,对于农村来说,应该缩减基层组织的冗员,规范农村税费,减轻农民负担;对于企业来说,要探索职工绩效和劳动分红等模式,积极试行企业领导人、科技骨干年薪制和股权分配制度。同时,逐步取消户籍制度的限制,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加快中国的城市化过程[5]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年来已经成为了国家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个社会问题不可能一时半刻,一两年就可以解决。但是只要我们国家在方向上把握住了这个问题,再加上社会各界人士献言建策,人民的奋发向上的努力,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水平一定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1]陈云.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演变及“十一五”趋势分析[J].经济经纬,2008 [2]李锦.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制度解析与矫正l-J].知识经济2008,[3]张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 [4]王敏玉.缩小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5]牛苏林.和谐发展要重视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刀.学习论坛,..2007

篇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摘 要]本文首先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做了对比。其次,从城乡产业、二元经济体系及其他体制和政策方面分析了影响城乡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后,从劳动力转移、金融财政体制变革、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素;途径

[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40-0018-02

篇3: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可见, 巨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下面从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储蓄等几方面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进行探讨。

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1.1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拉大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一直沿着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轨道稳健前行。从1978~2008年,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4元增长到14471元,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4761元。但是从整体上看, 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 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在扩大, 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与城镇居民相比, 农村居民整体上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2000~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253.4元、2366.4元、2475.6元、2622.2元, 2936.4元、3254.9元、3587元、4140元和4761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80元、6859.6元、7702.8元、8472.2元、9421.6元、10493元、11759.5元、13786元和15781元, 后者分别是前者的2.79倍、2.90倍、3.11倍、3.23倍、3.21倍、3.224倍、3.28倍、3.33倍和3.32倍。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由1978年的209.8元扩大到2008年的11020元。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收入比差距在3.33。预计只有到了2030年后,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才会缩小。

1.2 消费结构

在经济学上, 消费结构一般用恩格尔系数来表示。其计算公式是:食品支出总额恩格尔系数 (%) =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 该公式表明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 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国际上通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制订的标准, 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 50%~59%为温饱, 40%~50%为小康, 30%~40%为富裕, 低于30%为最富裕。据统计, 农村居民70%的消费支出都花费在吃、穿、住上, 城镇居民花在吃、穿、住上的不到60%。2007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己下降到36.3%, 属于小康水平, 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仍达43.1%, 属于温饱。这证明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生活水平均低于城镇居民。近几年全国范围内的需求不足主要是农村居民的需求不足。农村居民收入低且增长缓慢已经转变成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不足, 因而出现城市企业的大量工业品相对过剩的局面。

1.3 消费水平的差距

目前, 占总人口30%的城镇人口在1978年消费总额占全部居民消费的38%, 1990年占44%, 到了2000年达到55%。1990~2000年, 农村居民只增加1.8倍,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却增加了2.8倍。从生活消费支出对比来看, 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不断波动的, 可是整体上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从1985年的2.1上升至2004年的3.3, 上升了1.2。据最新数据显示,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9998元, 农村居民为3224元, 城市仍然高于农村3.1倍。

1.4 城乡居民储蓄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我国城乡居民拥有的金融资产总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 城乡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差距也在明显扩大, 城乡居民金融资产差距远远高于人均收入差距。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来看, 在1978年, 农村居民的人均储蓄只有7.05元, 城镇为89.8元, 是农村的12.7倍, 随后有所下降, 1984年以后又逐步扩大, 1990年城镇人均人民币储蓄为1748元, 而农户储蓄只有219元, 二者相差6.98倍。截至2005年, 我国城乡居民持有金融资产总量达20.9万亿元,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在金融资产中占比达到72%, 到2007年末, 城镇居民人均储蓄20715元, 农村居民人均储蓄3301元, 两者相差6.28倍。而在债券、股票、保险和外币存款等金融资产中, 农村居民的持有量是少之又少, 城市居民持有量更是远远大于农村居民。

2 结语

总之, 大量的事实都表明,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己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均衡发展和全面小康的实现。因此有必要探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卢中原著.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7年版.

篇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财富分配;城乡产业融合;规模化经营

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以及社会福利不完善等问题,严重的影响着和谐社会和中国梦的实现。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收入分配的不平衡造成的,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十分良好,但是相对而言的社会收入的分配不公,也是屡见报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而且矛盾也是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和矛盾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的解决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是目前很多人所关注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很复杂的,由于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乡村重要的连接地,既有城市的某些特定,由有乡村的特点,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解决。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状况

随着改革开发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快速腾飞,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路高升,相应的国民的收入也是不断大幅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沿海大城市的高度发达,相应的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确实越来越大。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不仅体现在两者之间的绝对收入,同时如果将城镇居民的相应福利保障以及住房、公积金、保险等等都算进去的话,这个差值还会上升。特别是城镇居民在享受公共设施待遇以及社会福利方面都比乡村居民拥有得天独厚的差距。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进行的调查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已经为世界最高,同时仍在继续扩大。

二、造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主要因素分析

1.产业偏向政策是目前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目前由于城乡产业偏向政策的影响,影响的城市乡村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模式都极大的影响着收入分配。西方的经济学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两种:一种是平衡发展模式,另一张是不平衡模式。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国家的经济模式都是由不平衡模式所影响的。不平衡模式主要认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主要形式通过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优先发展关联效应大的产业,并通过这些优势产业逐步去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在进行不平衡模式进行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定的前后次序,针对不同的发展地区按照不同发展速度进行分别发展。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国家在进行改革开发的同时,就制定了沿海和东部先发展起来的策略,通过沿海和东部的发展进而去调动内地的发展。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优先针对重工业进行快发展和重发展政策。针对我国的农业型社会来说,为了优先快速发展重型工业,只能政策重度向工业倾斜,同时通过对农产品进行强制低价收购来推动重工业的发展。在降低生产原料成本的同时,更好的让城市工业发展,同时通过低工资政策使有限的资金更进一步向城市流去。在政策的调整和支持下,城市优先得到了发展,最终导致农村经济的严重失调,同时城乡经济形势定型,城镇发展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2.城乡发展水平差距过大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镇的数量和城市人口在飞速上升,但是城乡的产业机构和其深化的影响并没有变化,城市的收入随着城市化进步的提高,生活成本压力以及社会福利的不平衡,使得城市收入的水平在飞速上涨。城市化水平还不够完善,城市的产业结构,例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等过于集中,乡镇人才的大量涌入等等,使得两者差距越来越大。而相应的乡镇产业结构落后,产业发展缓慢以及其低竞争力等等元素,对于乡镇人才都没有太高的吸引力,以致乡镇人才过多流失。

三、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1.加快城乡产业结合

尽快改善户籍制度,打破户籍制度对于乡镇居民在城市发展、就业的桎梏,同时提升乡镇居民在城市所享受的待遇,给予大家同等的发展竞争机会,让自主择业和公平竞争成为农民的基本权利,促进个提高农民的基本收入,尽可能改善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质和政策,让农村劳动力能够尽快的融入到城市中。同时加快城市化进程,彻底打破城乡产业分割的情况,将提升农民收入所谓根本的出发点。在城市化的布局中,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利用城市的资源和优势来带动农村进步和发展。

2.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农村土地是农民的最基本生存保障,只有更好的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实行农村产业化经营,才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要根据政策提高农民承包土地的权限,加快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加强农村土地的流转力度等等。只有真正的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问题,才能尽快的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增大的问题。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对于农业的保护政策,调整我国的产业偏向政策,通过优势的工业带动农业发展,先进的城市推进乡镇的发展,利用工业反哺农业,才能更好的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同时,要尽快提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农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真正的建立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琦,郝宇.城乡结合部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2):90-91-141

[2]王立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总体状况、成因与对策[J].人口与经济,2010(2):40-46

[3]段景辉.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1):74-78

篇5: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我国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农民作为弱势群体,收入不能持续提高,不仅关系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鉴此,本文拟就我国城乡现阶段收入差距的基本情况、农民低收入的成因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与对策展开研究。

关键词:城乡 收入差距

一、我国城乡现阶段收入差距的基本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字显示,197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4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元,差距系数为2.57:1。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21810元,而农村居民只有6977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系数为3.13:1,超过了1994年的差距水平,比1978年差距系数明显增加。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表面原因

1.与工业相比,农业的比较利益较低,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2.农业生产是有生命物质的生产和再生产,农业的再生产过程,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如果农业遇到自然灾害,如暴风雨、洪涝、干旱、冰雹、霜冻等等,就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害,轻则减产减收,重则绝产绝收。相比之下,工业则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小。

3.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由于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始终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从而抑制了农村劳动力的开发与发展。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深层原因

1.户籍因素

中国现有的户籍制度直接损害影响着农民阶层的利益,使他们缺少平等参与社会竞争的机会,也限制了他们参加技能培训的教育平等机会,限制了农民工子女进入公立学校的机会,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农业科技的发展与推广。

2.“官本位因素”

所谓“官本位因素”是借用货币制度的金银本位制而言的一种价值体系。“官本位”现象十分明显地侵蚀着社会机会平等的理念与准则,为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领域提供某种特权,造成某种行业垄断的现象,从而使行业之间出现某种有悖于机会平等原则的不平等竞争的现象,它还为一些政府官员或者与政府关系密切的个人提供某种便利。农民阶层由于远离权力中心,在经济活动中必然失去平等参与和竞争的可能,即便参与竞争,在开始阶段也就处于劣势的不平等地位。

3.“制度不完善因素”

在农村,由于对征地农民补偿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城市获得土地出让的收益,而失地农民未能获得足够的补偿,加大了城乡的差距。按照现行政策,农村土地进入市场,必须先由国家征用并转为国有性质之后再有政府出让。实际上在操作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为了支持招商引资和工业化的发展,以较低的价格出让土地,农民获得的补偿不足以弥补失去土地的成本。此外,在农村缺乏与城市相同的保障制度。长期以来政府有利于城市的直接转移项目,如价格补贴、医疗补助、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福利制度,而占有70%以上的农村人口却享受不到政府的各项福利政策。

三、解决我国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对策

(一)推动制度创新

第一,废除身份制的户籍制度。促进城乡之间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保证城乡居民之间就业机会的平等。就业机会的平等是收入平等的基础条件。让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展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

第二,实行社会保障机会平等。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加快建立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制度。由于许多农民劳动强度大,风险高,工作环境恶劣的行业工作,他们很容易成为工伤事故的牺牲品,并可能患上各种职业病,但目前农民工很难得到相应的抚恤与救助。其次,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民工和城镇职工,都享有相同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再次,要建立农民工的工资保障制度。

第三,建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当前发展农村经济面临的瓶颈问题是农村金融服务严重滞后,而农村金融发展的桎梏是受现行农村产权制度的制约,最普遍、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宅基地及其上面建造的住宅既无法流转,又不能抵押,制约了农民土地权益的实现,不仅不利于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严重阻碍城镇化进程。农村宅基地的实际使用已经使农民对宅基地的使用权利变成了事实上的长期权利,应该针对这一客观事实,在法律上予以确认,赋予农民对宅基地的永久性用益物权,这对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搞活农村金融,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二)优化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投入结构,努力提高农业的边际生产力

第一,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资,既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质量。首先要重点加强了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其次,构筑农民再就业培训和社会服务体系各地及有关部门在加强农民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观念转变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成人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社会各种办学力量,通过政府组织吸收农民参与再就业培训,增强竞争就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再次,要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上学难的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第二,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政府应在坚持国有投资为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包括民间,外资在内的各种资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尽快打下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篇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报告

题 目: 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学生姓名: 周兴 学 号: 1102090229 院(系): 经济学院 专 业: 统计学 指导教师: 尚卫平

2013年 5 月 28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一、引言 2

二、江苏省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现状分析 2

(一)从1980—1988年这个阶段 3

(二)从1988—1993年这个阶段 3

(三)从1993—1996年这个阶段 4

(四)从1996—2012年这个阶段 4

三、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发展趋势预测 4

(一)建立预测模型 5

(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预测分析 6

四、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分析 7

(一)建立模型 7

(二)结果分析 10

五、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一)过大的收入差距导致需求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稳定增长

(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 12

(三)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 12

(四)过大的收入差距影响社会稳定 12

六、解决江苏省当前收入差距悬殊的对策 13

(一)增加农民收入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途径 13

(二)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13

(三)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农民权益 13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6 11

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是,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长期扩大,农民生活水平严重落后于城镇居民,造成了一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农民生活贫困。这种现象有损社会公平,阻碍经济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已比较大,而且这种收入分配差距在相当程度上是不合理的。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人差距,是我们当前应探讨的问题之一。下面以江苏省近几年的现状做一个分析。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负面影响、对策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our country has br。

1993年这个阶段。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值不断上升(由421元上升到1507元),城乡收入比也在不断增大(由1.53上升到2.19)。由此可以看出这几年江苏省城乡收入差值在不断增大,但是其增长幅度相对比较缓慢。这几年中国正处于经济调整时期,城乡收入差距不大。

(三)从1993—1996年这个阶段。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值也在不断上升(由1507元上升到2156元),城乡收入比却有所降低(由2.19降低到1.71),这说明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这几年国家以较大的幅度提高了农副产品的价格,再加上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农民现金收入大量增加,而同期由于政府实行的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城镇经济发展趋缓,因此,这一时期城乡收入差距再次出现缩小的现象。

(四)从1996—2012年这个阶段。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值越来越大(由2156元上升到17475元),城乡收入比一直上升到2009年(由1.71上升到2.57),而从2009年到2011年城乡收入比有所降低,但是降低的幅度很小(由2.57降到2.43)。这说明这几年江苏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从1997年起政府制定了扩张性的宏观政策,经济从2000年开始步入长期的增长轨道,使城镇居民收入在这几年增长迅速;而同期的农村地区由于谷贱伤农,农业收入增长缓慢,乡镇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人力资本长期没有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只有小幅度的提高,而这小幅度的增长还是因为2003年以来我国政府在“三农”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主动的措施,如减免农业税,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

三、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数据(1980-2012)(见附录表2)可知,1980—2012年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都在稳定增长,但其增长速度却有很大的差别,在1980—2012年间,只有1980、1982、1983、1988、1994、1995、1996、2010、2011、2012这几年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其余的年份都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速度: ; 农村居民纯收入平均增长速度:.由此可以看出,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速度13.67%大于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12.97%。

(一)建立预测模型

本文运用spss的曲线估计进行预测分析,对1980—2012年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数据(1980-2012)(见附录表2)分别使用spss软件所提供的几种函数模型模拟曲线,选取与实际数据拟合优度最高的函数,并得出相应的函数方程。

spss得到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曲线拟合值(见附录表3)所示,同时得到的江苏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曲线(如图3所示),采用s形曲线,其决定系数r=0.989,最接近于1,做拟合优度检验,方差分析得出:f=2706.842,sig=0.000,拟合度最好。

图3:江苏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曲线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2)

s形曲线模型为:x年江苏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同理得到江苏省农村居民纯收入曲线拟合值(见附录表4)所示,得到的江苏省农村居民纯收入曲线(如图4所示),采用s形曲线,其决定系数r=0.979,最接近于1,做拟合优度检验,方差分析得出:f=1419.306,sig=0.000,拟合度最好。

图4:江苏省农村居民纯收入曲线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2)

s形曲线模型为:x年江苏省农村居民纯收入=。

(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预测分析

根据以上两个预测函数模型可以分别计算出2013—2015年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如表5所示。

表5:2013—2015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预测

年份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纯收入(元)城乡收入差距 绝对差值 城乡收入比

2013 20594 8654 11940 2.38 2014 21359 8963 12396 2.38 2015 22123 9273 12850 2.39 从表三可见,2013—2015年江苏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绝对差值在逐渐增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还在继续扩大。

四、江苏省城乡居民收人差距扩大的因素分析

(一)、建立模型

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型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户籍制度,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城乡社会关系,控制城市人口膨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

在这种二元经济格局之下,城镇居民受到体制内的保护,享受着较高的社会福利,以及在诸如就业、选拔干部等方面较多的机会;而相比之下,农村居民承受着较大的负担,但却享受不到公平的发展机会,没有被纳入统一的社会框架之下,为享受公共产品要支付额外的高成本。也就是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就是源于体制与政策的城乡不平等。在江苏农业人口占据绝大比重的人口结构下,农民是不可能具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发展地位和获得同等的收入水平的。一方面,江苏省的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不到5%,但人口众多,因此大量的劳动力被束缚在有限的耕地上,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的生活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与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政府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不够,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抗灾能力不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弱,这些因素制约了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农民收入、特别是农业收入长期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城镇化明显滞后,城乡之间的人口分布极为不合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江苏农民来自第一产业的家庭经营性收入总体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城乡二元结构所导致的城镇化进程的缓慢,是当前农民增收难的最重要原因。

2、城镇化水平

解决和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一矛盾的方案是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走农村城镇化道路,实现城乡良性互动,逐渐减少农村人口,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城镇人口,转变生产增长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第一产业结构,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村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城镇化是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根本出路。

农村城镇化是指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实现农村小规模社会化服务体系向城镇的大规模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转化,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向第二产业,接着又向第三产业为主的城镇化人口转化,农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城镇化。城镇化水平常常用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在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如果指标值扩大,意味着城镇化程度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转移,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反之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镇化水平也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且由城镇化发展所引致的就业机会也有相应提高,这就可以有效地扩大就业总量,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因而,城镇化水平必然会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均衡发展。城镇人口比重数据(1990-2011)(见附录表6)。

3、农产品总产值指数

农林牧渔业的良性发展,提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使得农业经济以合理优化的方式快速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城乡经济结构,同时可以减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农产品总产值指数数据(1990-2011)(见附录表7)。

4、第一产业比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第一产业与总产业之比所表示的产业比是反映产业结构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如果第一产业比下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大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从而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第一产业比数据(1990-2011)(见附录表8)。

5、就业结构

就业结构又称社会劳动力分配结构,一般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占用的劳动力数量、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或指不同就业人口之间及其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例关系,它表明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状况或变化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又会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由此也必然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就业结构常用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来表示。随着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就业,也有利于提高农业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业结构数据(1990-2011)(见附录表9)。

6、受教育水平

由于城乡教育经费的投入存在明显差异,江苏省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明显失衡,从而导致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而且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科技水平低,也会阻碍农业的发展,从而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水平。因此,城乡居民受教育水平的差异也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

篇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食品101 钟智原 2010196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普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明显扩大了。

一、原因

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异常严峻,但很长时期以来,学界认为可以用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理论来解释中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倒U假说”理论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库兹涅茨在1955年发表的《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平等》一文中提出的,他提出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而后是短暂的稳定,最后在增长的后期阶段逐渐缩小。而通过分析我国的收入差距的阶段划分来看,我国的收入分配呈现出了缩小一扩大一缩小一扩大这样的一个过程,和该理论是相违背的,说明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无法单纯的用经济增长来解释,它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2“剪刀差”的作用;3受教育程度的差异。

二、影响

2.1正面影响

(1)一定时期内能使我国经济在生产力发展方面有长足进步,比如 改革开放后打“破大锅饭”及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确实把我国的现代化。(2)使农村居民向城市聚集,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素质。2.2负面影响

(1)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从而影响改革发展的进程。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农村居民购买力过低,难以激活农村广大消费市场,可导致农村边际消费倾向持续走低,而这又影响了投资乘数作用的发挥,难以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从而影响我国经济全面发展。

(3)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会导致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和人力资本水平低下,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难以提高,这也决定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缺乏真正的支撑。为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最关键的还是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唯有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居民 的收入水平。

三、对策

3.1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从总体上讲,我国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3.2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

首先,要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改进粮食补贴方式、并建立政府指导下形成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机制。3.3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如果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所在。

3.4建立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和弱势人群的扶助力度。结语:

篇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比分析

从纵向来看, 1978—2011年,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都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2001年以后, 增长速度的步伐呈现出逐年加快的趋势。1978—2000年, 从绝对数上来看,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最初的343.4元增加到6859.6元, 增长了近20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最初的133.6元增加到2366.4元, 增长了近18倍。2001—2011年,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了约3.18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了约2.95倍。 (具体数据参照:《统计年鉴2012》第十章第二节)

从横向来看,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始终存在着差距,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二者之间的差距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从绝对数来看, 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由1978年的210元扩大到1990年的824元、2000年的4027元、2011年的14832.5元。从增长幅度来看, 1991—1994年,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速度;1995—1998年, 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1999—2009年,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速度。而正是1990—1994年, 1999—2009年这15年的增幅差距, 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了大幅度变化。 (数据来源参照:《统计年鉴2012》第十章第二节)

此外, 从城乡收入差距图 (上图) 的单条曲线来看,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都呈现出递增的趋势;而且, 城镇居民的家庭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同时, 通过对城乡收入差距图中两条收入曲线的对比可知, 城乡收入曲线呈现剪刀差的趋势;这说明1978—2011年, 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存在, 而且城乡收入差距还在进一步的扩大。

2 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

2.1 城乡产业特性

现今, 农业在农村经济结构中还是起着主导作用, 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的特点, 使得农产品的价格始终处于一个低水平的状态;同时, 农产品市场价格体系的不完善、信息不完全及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也制约了农业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农业收入又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 因此, 农业自身的特性限制了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相比之下, 城镇的经济发展主要侧重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 第二、第三产业在GDP中的份额逐年上升, 已经打破了传统农业主导国民经济的局面。因此, 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非均衡性必然会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化。

2.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由于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造成了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对立的二元经济结构, 为了维持城市人口的低工资与低消费, 国家又陆续出台了户籍制度、粮油供应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把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分割开来, 形成了城乡对立的二元社会结构。这种结构带来的经济利益的不平等, 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等, 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

2.3 其他体制、政策因素

城乡之间由于政府体制及政策的差异性, 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财税体制、医疗体制、高等教育及户籍、土地等方面, 这主要是由政府实行的“城乡分治, 一国两策”的城市偏向农村的各种经济、分配、财政政策造成的。

3 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

3.1 推进城市化进程, 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

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劳动力转移, 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作用减少务农人数, 增加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因此, 我们要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和转移空间;继续扩大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 将推进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未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适当扩大现有城市的吸收能力;发展劳务输出;发展劳动力市场等。同时也应打破城乡分割体制, 推进农村城镇化。此外创新城乡分配体制, 重点向农民倾斜;发展农村教育, 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也能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

3.2 发挥政府效应, 调整财政、金融体制

政府应发挥其投资导向的作用, 调整财政体制和完善农村金融体制。首先, 建立健全财政支农体系, 压缩“黄箱”政策, 增加“绿箱”政策, 将对中间环节的支持转向直接生产者。其次, 改革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财政体制,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力度, 实施“五个统筹”发展, 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再次, 完善现有的邮政储蓄制度。政府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激励和引导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及其他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农村, 成为资金回流农村的主渠道。最后,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建立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合作金融体系, 同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建立形式多样的农业保险机构, 成立农业风险基金, 由国家、保险公司、农民共同承担农业风险。

3.3 提高农村居民的科技素质

一方面, 普及农业科学技术, 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办法, 如广播、电视、技术手册、科技示范户、农村科技带头人等多种方式, 加强对农村的广大农民进行农业科学技术普及教育, 这不仅是农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保证。另一方面, 加强乡 (镇) 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建设加强乡 (镇) 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组织建设, 培养出一支训练有素的、相对稳定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队伍, 是普及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保证。

农村社会的发展水平, 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 具有“短木效应”的作用, 即中国社会发展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农村发展水平。因此, 缩小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的基本途径是大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应从发展农业经济、农村及农业相关制度的完善及推进城市化进程等多种渠道来寻求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降低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扩大的趋势, 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达, 周子英, 杨李荣.城乡消费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2) :100-102.

[2]邓淑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新农村建设模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10) :19-21.

[3]马燕玲, 肖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调节政策选择[J].经济分析, 2008 (8) :66-68.

[4]卢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 2008 (3) :265-267.

[5]丁登林.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达州新论, 2006 (2) :26-28.

[6]陈落初.苏北地区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分析[J].中国市场, 2012 (44) .

[7]朱善利.城乡一体化与农村体制改革[J].中国市场, 2011 (3) .

[8]彭清华, 王正华.新形势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特点及其对比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中国市场, 2011 (36) .

[9]张志怀.收入分配不公才是收入分配的首要问题[J].中国市场, 2011 (31) .

[10]郑翠霞.云南省漾濞县城乡居民消费倾向比较分析[J].中国市场, 2011 (32) .

上一篇:我市建设“五型”政府下一篇:一句话经典伤感语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