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姿简介

2024-04-28

刘英姿简介(共14篇)

篇1:刘英姿简介

刘英姿简介

刘英姿,1943年7月出生,大连市人,国家一级编导,中共党员。原南京市小红花艺术团团长,曾任中国儿童歌舞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舞蹈协会副主席,南京市文联副主席,南京市舞蹈协会副主席等职。

在担任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团长期间,她创作了一批富有儿童情趣、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少儿舞蹈作品。主要代表作品“穿新靴”、“盅碗舞”、“虞剑”、“小小女民兵”、“彩蝶飞舞”作为小红花保留节目至今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其中,“ 彩蝶飞舞”、“年年有鱼”、“采春笋”、“花棍”、“美丽的小孔雀”、“虞剑”、“穿新靴”、“红河边”获全国少儿舞蹈大赛金奖;舞蹈“泥人乐”、“春童献瑞”、“彩蝶飞舞”、“小戏迷”、“小小女民兵”曾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元宵节晚会、六一晚会、综艺大观、手拉手晚会演出,影响广泛,好评如潮;“泥娃娃唱大戏”参加中央文化部庆祝国庆42周年文艺晚会,在人民大会堂为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首长演出;“采春笋”、“美丽的小孔雀”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小红花专辑上发表;“金色童 年在江苏少儿出版社《文娱活动》上发表。

获奖情况:

1985年2月,江苏省文化厅记功一次。

1992年5月,中国文化部、少工委评为“全国少年儿童文化工作先进工作者”。

1993年7月,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

1993年10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3月,南京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

2002年,获全国儿童歌舞学会“首届百名全国儿童舞蹈家、音乐家突出贡献奖”。

篇2:刘英姿简介

记者:胡莉 李晶通讯员:邓苗苗

标题:刘英姿检查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CH)

【导语】

上周五,副市长刘英姿带队检查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要求注重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教他们应急知识。

Vice-Mayor Liu Yingzi inspected the city’s juvenile moral development project last Friday.She urged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survival skills and emergency preparedness.【画外音】

在青山区虹城青少年空间,放暑假的孩子们正在这里阅读、做游戏。青少年空间让孩子们有了去处,社工们会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教他们跳舞、唱歌。有什么心理上的困惑或压力,孩子们也可以和社工们聊聊天,倾诉一下。

刘英姿在现场询问:“有没有教孩子们应急知识?”得到工作人员肯定答复后,刘英姿表示,青少年空间不仅要为孩子提供休闲空间,还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生存能力。

刘英姿还检查了钢花小学、天河国际影城、三吉网吧。今年下半年,武汉市将迎来中央文明办文明城市测评检查。届时,将进行城市文明程度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排名。她要求各文明单位加大工作力度,创造良好的迎评氛围。

Gist

篇3:刘新和艺术简介

展览、发表:

1990年获全国首届郑文公杯书画大赛中国画作品一等奖

1993年获西北二届青年美展佳作奖

1999年中国画作品《醉秋》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06年中国画《丽人行》新人新作展全国美展一等奖

2006年中国画《在离公路不远的地方》入选全国中国画展

《海报设计》获广东省旅游业设计大赛二等奖

中国画作品获全国师生美术展览银奖

作品《乡情》《圣地》等作品入编《当代投资与鉴赏》(人美版)

2011年作品(回家)发表于美术报

作品《深夏荷塘》《荷韵》入编“首届中国美术教师艺术作品年度奖获奖作品集”

《花季》入选广东省优秀美术作品展并入编作品集

入编《当代广东中青年画家解读》一书

论文《靳埭强海报艺术设计的水墨精神》发表于《艺术与设计》杂志(理论)(中国唯一国家级设计艺术主导期刊)

2011年作品入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创作研究生作品展

2013年入选上海中国画百家提名展

2013年3月参加具有升值潜力的中国56位国家级会员名家优秀作品进京展

2012年8月作品入选内蒙古美术馆“中韩建交20年美术大展”

首届国际科学普及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优秀指导一等奖

中国画作品发表于《美术报》《人民教育》《教育报》《广州日报》《佛山日报》《新消息报》《华兴时报》《今日财富报》等报刊

第六届“黄山杯”中国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大赛中国画作品获一等奖、书法作品获一等奖

2007年素描作品和速写作品入编大型画册《中国当代素描艺术》

2011年5月国画《水》入选纪念辛亥革命成立100周年全国中国画大展

2011年被中国公益总会、中国企业文化研究院授予“首届中国双百公益书画家”称号

2011年5月国画《风清秋红》入选首届中国双百公益书画展

2012至2015年1月21世纪最具收藏价值与升值潜力的中国人物画100家

2013年9月作品入选第三届中国西部美术展(西安)中国画年度展

2013年10月入选山东省翰墨青州-2013中国书画年会最具升值潜力的书画名家精品展

2013年1月参加上海当代中国画百家提名展

2013年12月参加上海2013最具代表性当代中国画百家巡回展

2014年10月上海最具学术性当代中国画百家邀请展

2014年10月中国画《梦圆时》参加亚太合作、前程似锦——祝贺2014APEC中国年中国书画大型精品展

中国画《叶红秋浓》参加上海2015最具影响力、当代中国画60家特邀展

2016年1月参加国艺美术馆(北京)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篇4:刘维东简介

刘维东自幼酷爱书法,遍临各种古人名帖,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追求和刻苦学习钻研,他的书法艺术取得了一定成就。尤其是近几年来,他又专门学习研究宗教书画文化,创作宗教书画作品,并且,精进学习佛经,研究创作佛经书法艺术。刘维东近年来创作的佛经书法艺术作品,受到了广大信佛民众的喜爱和收藏。他创作的佛经书法作品,不仅多次在各级书法展中展出并獲奖,还受到各方面宗教人士好评,并被山东省佛教协会及多处宗教寺院道场收藏。

刘维东从工作岗位退居二线后,他又专门拿出主要精力研究佛经书法创作,建立了佛经书法研究创作室一一抱朴轩佛经书法创作室,专门从事佛经书法创作艺术。

刘维东现任中国佛经书法研究会会长、中国宗教文化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博山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博山区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篇5:刘兆林简介

作者:刘兆林

我早就会唱那首曾经家喻户晓的《康定情歌》了。没想到,我向这首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十大情歌之一的《康定情歌》飞去时,见到的第一个康定人是美丽的藏族姑娘志玛。志玛怕我失望,先讲了一对法国新婚夫妇不远万里到了跑马山,并没有看到什么浪漫的跑马场而哭了的事,对此志玛说,有没有一个具体的场子不重要,真正的跑马场,是人心里有片自由的天地……我们不仅没有对康定和跑马山失望,而且多了一份好感。

一座小城,能因一首情歌名扬世界,吸引外国男女们来浪漫,本身就已不凡了,何况康定人还这般有思想呢!于是从白云缭绕着的翠树间下眺,山下的折多河翻腾着连绵不断的浪花,在狭长的康定城中跳跃穿行。我是头一次看到一座城的房子完全是沿河而建的,几乎家家开门见山,户户白云擦窗,人人可凭窗看河。河两岸是一色的汉白玉护栏,河上架有5座不同形状的桥,有一座就叫情人桥。我不由在心底哼唱起康定溜溜的城来。

志玛细心周到善解人意和任劳任怨的劲儿,真让我感动。我刚在心里唱完康定溜溜的城,志玛就微笑着在车里站起来,为我们大家把整首《康定情歌》唱了一遍。唱完,她微笑着发动全车人又唱《康定情歌》。是志玛带头先唱的,而且唱得那么热情和投入,于是我们就像骑着骏马在白云缭绕的空中跑马场自由驰骋开来。在木格措湖边看见了早就听说过的贡嘎雪山。像白发老人又像白头美女的雪山之顶,映在碧绿碧绿的木格措湖水里。湖边很冷,可是湖边依栏而立的一位少女,穿着薄薄婚纱,正在拍结婚照呢。那一刻我忽然想问,志玛,你有可与之拍婚照的人了吗?原来志玛曾远离家乡当过5年兵啊,在部队干过好几种工作呢!怪不得,我觉着似曾相识呢!淳朴而又多情的康定山水的哺育和部队严格艰苦的锻炼,造就了她既美丽温柔,又活泼大方,还吃苦耐劳以关心他人为重的品性。志玛真的是这样。每当汽车离开景区,开始在山路远行时,她的关心就不知不觉地开始了,一会儿把自己带的糖发给大家爽口,一会向大家说明车窗外掠过的各种景物及相关的传说,一会儿还给大家用藏汉两种语言,唱歌提神。志玛穿着藏袍,上上下下、出出进进比我们累多了,可她总是笑殷殷的。

篇6:公刘简介

姓名:公刘

原名:刘仁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7年3月7日—1月7日

籍贯:江西南昌

公刘(1927年3月7日—201月7日),原名刘仁勇、刘耿直。江西南昌人。1939年开始写诗。1946年半工半读于中正大学法学院。1948年赴香港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赴大西南,当过见习编辑和文艺助理员。发表反映西南边疆的诗歌《西盟的早晨》等。1955年调北京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创作室任创作员。此时代表诗作有《五月一日的夜晚》、《运杨柳的骆驼》、《上海夜歌(一)》等。出版了与人共同整理的民间长诗《阿诗玛》,影响较大。其他诗集有《神圣的岗位》、《黎明的城》、《在北方》等,短篇小说集《国境一条街》。1958年被划为右派,遣送山西工地服劳役。60年代初曾发表过一些诗作。“文革”中再次遭受磨难。1979年平反后,又发表有《沉思》、《星》、《十二月二十六日》、《读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等反思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出版长诗《尹灵芝》,诗集《白花·红花》、《离离原上草》、《仙人掌》、《母亲——长江》、《骆驼》、《大上海》、《夜梦钞》、《刻骨铭心》等,散文集《酒的怀念》等。他的诗歌观点是既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也吸收外国优秀诗歌的长处。其中诗集《仙人掌》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一等奖。大量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他的早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表现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热烈直白。新时期以来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则风格沉郁,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悟富有哲理,对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悲欢沉浮进行严峻的反思,感觉敏锐,意象深邃。

篇7:诗人刘长卿简介

见君风尘里,意出风尘外。自有沧洲期,含情十馀载。

深居凤城曲,日预龙华会。果得僧家缘,能遗俗人态。

一身今已适,万物知何爱。悟法电已空,看心水无碍。

且将穷妙理,兼欲寻胜概。何独谢客游,当为远公辈。

相和歌辞·长门怨 唐 · 刘长卿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芳菲自恩幸,看却被风吹。

罪所留系,每夜闻长洲军笛声 唐 · 刘长卿

白日浮云闭不开,黄沙谁问冶长猜。

只怜横笛关山月,知处愁人夜夜来。

北游酬孟云卿见寄 唐 · 刘长卿

忽忽忘前事,事愿能相乖。衣马日羸弊,谁辨行与才。

善道居贫贱,洁服蒙尘埃。行行无定止,懔坎难归来。

慈母忧疾疹,室家念栖莱。幸君夙姻亲,深见中外怀。

俟子惜时节,怅望临高台。

送刘萱之道州谒崔大夫 唐 · 刘长卿

沅水悠悠湘水春,临歧南望一沾巾。

信陵门下三千客,君到长沙见几人。

长沙馆中与郭夏对雨 唐 · 刘长卿

长沙积雨晦,深巷绝人幽。润上春衣冷,声连暮角愁。

云横全楚地,树暗古湘洲。杳蔼江天外,空堂生百忧。

长沙过贾谊宅 唐 ·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张南史 唐 · 刘长卿

长沙千载后,春草独萋萋。流水朝将暮,行人东复西。

碑苔几字灭,山木万株齐。伫立伤今古,相看惜解携。

长沙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 唐 · 刘长卿

汀洲暖渐渌,烟景淡相和。举目方如此,归心岂奈何。

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北渚生芳草,东风变旧柯。

江山古思远,猿鸟暮情多。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唐 · 刘长卿

般若公,般若公,负钵何时下祝融。归路却看飞鸟外,

禅房空掩白云中。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酬郭夏人日长沙感怀见赠 唐 · 刘长卿

旧俗欢犹在,怜君恨独深。新年向国泪,今日倚门心。

岁去随湘水,春生近桂林。流莺且莫弄,江畔正行吟。

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 唐 · 刘长卿

间世生贤宰,同心奉至尊。功高开北第,机静灌中园。

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窗闻汉宫漏,家识杜陵源。

献替常焚藁,优闲独对萱。花香逐荀令,草色对王孙。

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扫门。江湖难自退,明主托元元。

送顾长 唐 · 刘长卿

由来山水客,复道向新安。半是乘槎便,全非行路难。

晨装林月在,野饭浦沙寒。严子千年后,何人钓旧滩。

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城 唐 · 刘长卿

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桃叶宜人诚可咏,

柳花如雪若为看。心怜稚齿鸣环去,身愧衰颜对玉难。

篇8:消防铁军展英姿

公安部于2009年开始部署打造公安消防铁军活动, 用3年时间, 把消防部队打造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英勇顽强的铁军, 实现单兵技能娴熟、作战勇敢顽强, 攻坚组能攻善守、尖刀作用突出, 辖区中队响应迅速、独立作战和初控能力强, 特勤队伍专业精干、装备精良、能打硬仗恶仗, 指挥员素质过硬、指挥科学果断, 一般火灾能及时扑灭、重特大火灾能有效控制、特殊灾害能有效处置的总体要求。

此次大比武竞赛共设9个项目, 其中单兵项目4项, 分别为攀爬横渡、400m疏散物资救人操、攻坚技巧、消防铁人;攻坚班组项目5项, 分别为救助技术综合操、高空救援操、地下救援操、初战快速出水控火操、攻坚组百米梯次进攻操。来自全国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基层战斗一线的800多名灭火及应急救援尖兵、高精尖消防救援装备集中亮相。

当前, 火灾隐患和各类致灾因素不断滋生, 火灾事故仍处于易发、多发和高发期。尤其是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企业和易燃易爆单位不断增加, 大跨度、大空间、大面积的公共建筑和人员密集场所日益增多, 新型可燃保温材料等新材料、新能源广泛使用, 煤化工、煤制油等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 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火灾扑救和事故处置难度越来越大。公安消防部队已成为日常灾害事故处置中一支不可替代的专业力量。安

篇9:巾帼商海展英姿

德意志民族的严谨认真、诚实可靠、精益求精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大到一座建筑物、一项设备,小到一个螺丝钉,似乎都是为百年大计打造。这些品质造就了德国众多的百年老店。不莱梅贝克就是这样一家久负盛名的家族企业。

不莱梅贝克自1922年创立以来,通过不断联营重组,收购合并,目前已经发展成一家跨国集团公司,旗下拥有4个自动化分公司和遍布欧亚的10多个办事处,其专业化的工业控制技术已经成为德国工业领先世界的象征之一。集团2008年的全球员工约1000人,营业额约为1.25亿欧元。目前,集团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工业服务及工业贸易三大块。不莱梅贝克为何能历经90年的风雨而久盛不衰?不莱梅贝克中国区总经理狄巧玲·海尔女士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90年的生存之道

2012年,不莱梅贝克迎来集团成立90周年大庆。狄巧玲·海尔女士介绍说,从4月27号到5月4号,德国总部将开展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届时会有很多节目,包括邀请客户一起联欢,敞开公司及工厂大门,请所有对公司感兴趣的人前来参观。“你甚至可以参观到公司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开门迎客的作风,好像和不莱梅贝克一向行事低调、不爱张扬的个性相左,然而正是这种内敛中不失锋芒,稳健中寻求突破的内在品质成就了不莱梅贝克的今天。

作为一家传统的家族企业,不莱梅贝克深知自己的最大短板就是资源有限。所以,自创立之日起,不莱梅贝克就定下了“在稳定中求生存”的企业发展宗旨。“我们不追求短期目标。集团对我们下属企业从来不规定每年必须达到什么目标,短期内要达到什么业绩。但是,一定要有一个稳定的市场。”历经数次大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及二战的考验,不莱梅贝克坚定地贯彻了这条历经90年积淀的企业生存法则。

搏击中国市场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不莱梅贝克集团就应其客户德国大众的要求进入了中国市场。但是,不莱梅贝克在投资及发展策略上延续了与生俱来的审慎及稳健作风,直到2003年才迈开了进军中国市场的实际步伐。这一年,不莱梅贝克(上海)自动化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成立。然而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此后三年中,不莱梅贝克在中国市场上却因种种原因而举步维艰,公司运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06年末,德籍华人狄巧玲女士临危受命,出任不莱梅贝克中国区总经理。狄巧玲·海尔有着长期服务和管理德国工业企业的丰富经验,曾任德国GEA集团中国机械制冷设备公司总经理、西门子楼宇自动化华东地区商务经理。这些工作经验及其深谙中德文化的真谛,使她在上任伊始就能迅速融入角色,打开局面。她认为,一个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企业一定要紧跟社会发展,特别是要注重整个国家的发展规划。刚刚来到中国的不莱梅贝克由于不了解中国市场法规以及客户的需求等,延误了宝贵的发展期。为此,在集团总部的支持下,狄巧玲·海尔对中国业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对中国区三个子公司的人员及主营业务进行了全面整合;其次,在2008年,毅然将中国业务整合成三大块:其一是作为电气工程公司的不莱梅贝克史必驰(上海)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该公司将主要着眼于中国的大中型工业项目,特别是中国目前炙手可热的汽车领域,凭借集团自动控制领域的专业开发、设计、软件编程、电柜成套、安装、调试及系统化服务,为汽车整车厂、汽车零部件生产厂提供可信赖的国际化工程项目;其二是以电柜产品为依托的不莱梅贝克(上海)自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把集团最先进的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优良的德国制造质量带到了中国市场;其三是主营服务及贸易的不莱梅贝克(青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工业贸易作为集团的一块传统业务,也被引入中国市场,成为满足中国工业需求的一支生力军。可以说,三大业务,互相依赖互相支持,共同为开拓中国市场的新局面而倾力。

2009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又给复苏中的不莱梅贝克以重击。但是,狄巧玲·海尔不这么看待。她认为,追求稳定发展的过程一定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挑战。只有去适应新问题,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挑战,企业才能发展。即便是在业绩好的时候,也一定要居安思危。正是这种危机意识,狄巧玲·海尔带领全体员工通过降低管理成本、完善质量体系及管理环节、加强员工培训力度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应对措施,为迎接经济复苏的到来做好了充分准备。不莱梅贝克紧跟中国政府扩大内需的步伐,迎头赶上,到2010年,公司工程部销售额增加了三倍,电柜成套完成品销售额猛增五倍,公司2010年完成的销售额为2009年的三倍多。到2011年,公司的业绩又翻了一倍。

新形势下的新举措

低价劳动力、低成本、优惠政策、众多的人口、广阔的市场等,曾一度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沃土。目前,这些传统优势正在渐渐失去。面对这一新形势,不莱梅贝克该如何在中国市场实现稳定发展?狄巧玲·海尔认为,首先要看清形势,分析自身优势,寻找市场契合点,来迎接中国转型中的战略机遇期。由于中国人力物力成本增加,更需要通过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及提高产品品质来保持其国际竞争优势。而事实上,中国的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工业自动化的必要性,其中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行动。这给了不莱梅贝克巨大的市场信心。狄巧玲·海尔认为,凭借不莱梅贝克90年来积累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及由此延伸出来的系统解决方案,尤其是在中国物流业及汽车产业的节能环保方面,公司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由于不莱梅贝克是一家以工业制造服务为主业的公司,所以,人力资源的发展及培养是新形势下制胜的关键,而企业领导者的个人素养又是其中关键的关键。狄巧玲·海尔身体力行,给员工足够的信任、平等及福利待遇,宽容地对待人才流动,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上行下效,不莱梅贝克的员工可以在春节放假期间应客户要求自动加班加点的工作。在不莱梅贝克,每一个员工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他们能从公司利益出发,做好本职工作,并能积极主动的配合相关人员的工作。这里是和谐的大家庭,没有内耗,更没有纷争,有的是员工的谦逊、诚实、守信、平等、永不言败等令人感动的精神。“我为我的团队而感到骄傲。没有他们,就没有不莱梅贝克的今天。我们倡导团队合作的力量。我对团队的信任以及团队对我的信任,目前已经达到一种默契。这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够稳健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

谈到未来5年甚至更长远的蓝图,狄巧玲坦言,自己所能做的只是保持谨慎乐观心态,在目前不莱梅贝克稳步发展的前提下,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因为,狄巧玲深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当前,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我一直坚信物流业的自动化发展是一个趋势,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一些亟待解决的自动化技术将是未来的市场新亮点。同样,在整个汽车制造业从现有技术在节能环保方面,汽车工业的大规模的生产线改造都是必须的。而我们的主导产业还是在的制造厂输送、工艺装备方面,在这方面我们的相关技术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狄巧玲·海尔信心满满地说。

篇10:刘格非事迹简介

刘格非,女,9岁,泗水县龙城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她品学兼优,团结同学,尊敬师长,是一名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刘格非自上一年级以来,一直担任班长。她尽职尽责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深受老师的喜爱和信任;她热心为同学服务,关心同学,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赢得了全班同学的尊敬和爱戴。

刘格非同学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优异,才艺突出。她能歌善舞,善于交际。喜爱音乐,积极参加古筝学习,顺利通过了古筝五级考试。在第四届中华民族器乐艺术节中,她表演的古筝独奏《洞庭新歌》获得了铜奖。

刘格非在家是个好孩子,经常帮家长做家务,体贴父母,关心老人,还会做简单的饭菜。

篇11:汉朝刘贺简介

刘贺,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后元元年(前88年),其父刘髆去世,年仅五岁的刘贺嗣位,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仅27天,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依旧回故地巨野做昌邑王。元康三年(前63年),被废为海昏侯,移居豫章国(今江西南昌)。神爵三年(前59年),刘贺去世,史称汉废帝。

篇12:汉朝刘玄简介

刘玄(?—25年10月)南郡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自称是西汉皇裔,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 。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在淯水(今南郡荆州)之滨拥立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同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主长安,成为天下之主。公元25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不久,刘玄被赤眉军所杀,后刘秀大将邓禹遵刘秀之意将刘玄安葬在长安附近的霸陵。

篇13:刘英姿简介

在近四年的时间里,东台风电公司全体员工在神华集团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决策指引下,在黄海岸边茫茫的千里滩涂上竖起了134座大风车,总装机容量达20.1万千瓦,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000多天,成为江苏省示范项目,也成为神华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九大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之一。

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现今美丽的风景线,肆虐的大风今日也变害为宝,为民所用,造福于民,谱写了国华风电人“艰苦奋斗、开拓务实、追求卓越”的壮丽诗篇。

披荆斩棘艰苦创业

记者在东台风电公司采访了解到:2005年,神华国华投资公司业务转型,做出了全力投资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大决策。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风电建设更是如此,因为有风的地方普遍气候恶劣,条件艰苦,在这样的地方搞建设,必须要有披荆斩棘的魄力和超乎寻常的勇气。当时东台项目连基本的办公场所都没有,新的项目公司成立,就是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开始了公司运作。

机遇与考验总是结伴而行。2006年6月, 在东台风电项目开工之前, 东台市遭遇了50年一遇的暴风雨, 施工进场的主通道被损坏, 公司领导班子鼓励大家不要气馁, 身先士卒, 带领员工抢修进场道路及开工典礼现场, 每天晚上只休息3~4小时。经过两天两夜连续奋战, 保证了准时开工及仪式的正常进行。

2008年初, 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席卷全国大江南北, 输电线路、输电塔被冻雨压塌, 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为了保证项目工期, 东台风电公司与施工单位讨论并制定应急方案, 协调各施工队伍, 采取科学的施工安排, 列出紧急的应对措施。被大雪压断的树木挡住了4米宽的海堤公路, 东台风电公司的领导、员工和施工单位一起手持消防斧和铁锹等工具, 分两路人马从两端出发, 砍树、清雪, 斧柄被砍断了、铁锹被铲坏了、手被磨破了……, 终于在皑皑的白雪中开出了一条车辆通道。由于东台风电公司采取措施得当, 协调合理, 这场70年一遇的暴风雪, 没有造成停工损失, 没有影响到工期, 创造出了一个奇迹。

和谐共生奉献绿色

记者在东台风电公司实地采访中了解到:东台风电公司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自然和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谐。

在风电工程建设期间,东台风电公司对施工运输严格管理,针对易撒、扬尘,要求运输、施工单位采取覆盖措施,并安排专人随运输车辆进行清理,确保不对途经道路造成污染。为在生产中保持与自然的和谐,东台风电公司把风机更换下来的滤芯和齿轮箱润滑油进行集中回收处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在风机检修道路护坡上移种草皮,不仅保护风机检修道路不被雨水冲跨,同时也加大了绿化面积,美化环境。调度指挥中心和风电场都按照园林式标准进行绿化,并安排专人养护。采访中,记者细心观察发现,为在生活中保持与自然的和谐,风电场加设了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将生活污水按标准处理后排放至场区排水系统,不让生活污水污染附近的水域。风电场宿舍楼天台装设太阳能热水器,有效地利用太阳能资源。东台风电场还设置了鸟类保护观察站,注意观察各种野生鸟类的生活习性,设立鸟类补食区域,做好爱鸟和护鸟工作,使丹顶鹤这一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在这里有了良好的栖息地。

记者漫步东台风电场,看到硕大的风机脚下,竟然有成片的鳗鱼养殖场,这是风电产业与当地水产养殖业和谐发展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在这里,有国华的风机,还有江苏省滩涂发展有限公司的淡水养殖场,两公司和谐发展,将蓝天、风机、绿草、水塘、倒影等元素有机地结合成了美丽的风景画,成为东台主要的风景旅游区和地方政府主要的招商引资亮点。东台沿海滩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太平洋西岸唯一一块未被污染的湿地,是一个无公害的海上大乐园,列为国家生态自然保护区, 有很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东台沿海滩涂上,几百台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林立,上接万仞云空,下连千里滩涂,组成了一幅壮丽的黄海滩涂新画卷,将会吸引国内外大批游客参观游览,目前东台风电场已列入东台市观光旅游线路。

在东台风电采访期间,记者得知,东台风电二期20万风电项目即将开工,30万千瓦的海上示范风电场已开展前期工作,计划于2011年开工建设,届时国华又一个百万风电基地将基本形成,将为神华集团践行科学发展观,五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做出积极而卓有成效的贡献。

篇14:英姿武旦张淑景

舞台下的张淑景温婉秀气,身量娇小,一身运动装衬托得她和悦质朴。这位出生于河北的农家姑娘以她超人的坚韧和刻苦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功夫,成为北京京剧院青年武旦中的佼佼者。

“草台班子”磨出舞台经验

1989年,张淑景考入石家庄地区艺术学校学习河北梆子,出色的身体条件加上从小喜欢英武帅气的武旦,如愿被分配到武旦的行当。两年后,河北省艺术学校和西安市艺术学校前来招生,张淑景均考出了优异的专业成绩。西安艺校的主考老师在考试结束后跟张淑景说,希望她能去西安,学校会把她当重点培养。古都西安对于年仅13岁的孩子来说充满了诱惑。张淑景只身去了西安。西安艺校京剧班是给陕西省京剧团作定向培养的,校舍也在京剧团里面。张淑景到了那儿才知道当地最火的是秦腔,老百姓特别喜欢。而京剧受其影响很大,师资力量薄弱,行当也不齐全。靠着从小练就的基本功,张淑景开始了自我严格要求的练功之路,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练功。班主任王俊鹏老师通过组织学生排戏传授京剧知识,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他带着学生们南下温州搭班演出,断断续续有两年时间。

张淑景说:“那两年对我来说非常珍贵,各种各样的演出条件虽然很苦,但是非常锻炼演员的舞台经验和应变能力。”在温州,武戏是很受欢迎的,当地时兴有钱的老板包场给老百姓免费看戏,戏台就搭建在寺庙里。各种舞台条件不一,甭说灯光音响了,台毯往往只有薄薄的一层,遇见小舞台,高度也很有限,一些“打出手”的表演很受限制,多人开打的场面更是转不开身。有限的条件是对武戏演员的极大考验。更有甚者,第二天要演出一场从未排过的戏,今天要抽出一切时间跟老师学戏、背词……第二天就要熟练地拿出整场戏。温州的方言对张淑景他们北方人来说,无异于外语,一个字都听不懂!而当地的一些老人也听不懂普通话。神奇的是:他们竟能听得懂戏,看戏还很有专业的水准,“如果唱得不对,他们会来后台给我们提意见,哪个地方谁谁谁不是这样唱的……让我们觉得很神奇。”

在温州的演出一天两场戏,一场戏足足三个半小时,由于观众很喜欢看戏,稍微短一点时间都不行。张淑景他们中午演完第一场干脆不卸妆,一天七八个小时演下来,体力几近透支。最让人揪心的是当地的打擂台风俗。

在同一个场地搭左右两个舞台,请两套班底演出同样的剧目。观众同时看两台戏,比较出哪个舞台更精彩。为了赢得更多的叫好,打擂台时往往要演一些特技,有时甚至超出了平时练习的难度,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下高”(从高台上翻下来),本来平时演出是两张桌子的高度,一看对手架起了三张桌子,就只能硬着头皮摆四张桌子。那次张淑景打擂台,平时练习是两张桌子,临上场老师要求她从三张桌子上翻下来。三张桌子的高度相当于一层楼了,张淑景站在上面往下一看就眼晕,害怕得不得了!可她才是十几岁的孩子,从来很听老师的话,再怕也只能闭着眼翻下去。这一下去,本来是背向观众,向后下腰,手先着地,然后是胸脯。可她的胳膊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从三张桌子上翻下来冲击力太强,下来时她当场觉得胃被拍得“贴到了后背”。在剧烈的疼痛中,张淑景咬牙往下演,后面是收尾,有一个“自刎”后“僵尸”的动作,直挺挺地往后躺下去,结果这一震,胃又恢复了原位。

那两年给张淑景对舞台演出的把控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虽然演出很累,生活上也很多不便,好在每天的演出能有一点收入,从最初的18元一天涨到38元。孝顺的张淑景也都寄给爸妈了。再苦再累,在张淑景的回忆里也是值得的,“那时候年轻,觉得一切苦累都能承受。有时候去山水好的地方演出,我们每天很早起来去山上喊嗓子,能看见松鼠什么的,空气很好,心情也很好。”

在温州认识一位马春玲老师,推心置腹地对张淑景说:“你条件这么好,老这么搭班下去不行,你还是应该多学戏,多找好老师。你姐姐在北京,你不如去北京找找老师,多学几出戏。”一番话点醒了张淑景,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北京京剧院的“苦练标兵”

张淑景的四姐在北京戏曲学校学戏,就带她找了北京戏曲学校的孙毓敏校长。孙校长找了几位老师,对张淑景进行了面试,当场表示留下她参加学校的假期培训。可张淑景还是西安戏校的学生,跟北京戏校都是同等学历,要来北京学习的话,需要西安那边出具介绍信。这介绍信可谓千难万难,对于优秀的人才,谁都不愿意放手。最后张淑景问新任班主任左文麟老师:“如果我是您的女儿,您会怎么安排她呀?”一句话让班主任动情,放她来了北京。1995年暑假,张淑景来北京戏校参加集训,就在这次集训中获得了全国中等艺术学校戏曲教学大赛个人二等奖。紧跟着学了《虹桥赠珠》《盗库银》《昭君出塞》等几出戏,还在戏校的“蓝岛杯”大赛中获得了表演奖。1996年,学校排新戏《白蛇传奇》,张淑景饰演青蛇一角,在没有B组演员的情况下一口气演了70多场。张淑景在北京戏校可谓顺风顺水,拿奖排戏样样出彩。然而面临毕业的她又陷入了人事关系的困境。

毕业后,张淑景的人事关系理所当然转到了陕西京剧团,京剧团叫她回去排戏。张淑景找到孙毓敏校长,把事情的原委一说,孙校长说:“你要不就留在这儿吧。一个是这边需要,再者留在北京肯定机会多一些,西安毕竟是以地方戏为主。”孙校长找到张百发副市长批了8个名额的调令,将几个跟张淑景面临同样问题的学生调进北京戏校。然而拿到调令后,孙校长就出国了,她回来时正值春节前夕,戏校有十件大事等着她处理。可调令是有时间期限的,过了期就要重批。孙校长果断地把张淑景的问题当作头件大事来办,带着文化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亲自去了西安。回顾那件事,张淑景依然难掩崇拜之情:“孙校长很有能力的,在我心目中没有她办不了的事。”虽然有北京市长的调令,西安那边还是不愿意放人,最后孙校长拍板给了西安3万元的培养费。孙毓敏校长带着张淑景的人事关系回北京,那天正是除夕。张淑景感激地说:“这件事关系到我的一生,我特别感激孙校长,我会感激她一辈子。”

1997年,张淑景跟北京戏校的应届毕业生一起被分配到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当时青年团的团长是张四全,用张淑景的话说:“张团是一位实干家,跟我们一起摸爬滚打,他是唱武戏的,特别懂戏,也特别会要求,那几年我们团的武戏力量非常棒,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张四全团长帮张淑景加工了《盗库银》,根据她的特点设计了很多高难度动作,如十几个“串前桥”接几个“搂翻上”再来个“三险砸人”,尤其是最后一个“三砸”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三名演员配合得严丝合缝,才能在同一个时间在同一个点上呈现出三层的效果,时间差一点都会造成危险。有一次张淑景上面的那位演员发挥失常,“窜猫”翻得矮了一点,身体拍了张淑景的胃一下。这直接造成张淑景“倒插虎”向后翻手伏地时唇鼻抢在了地板上,当场就留下了一个口红印。功夫不负有心人,《盗库银》这出戏以高难度的动作技巧给张淑景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也成了她的一部代表作。这出戏还帮她赢得了2001年全国青年演员展演的一等奖,以及2004年第四届京剧节武戏擂台赛的银奖。

张淑景笑言2001年是她的丰收年,这一年她获了四个奖:除了全国青年演员展演的一等奖,还获得了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另外凭借《草原母亲》中“金花”一角获得第三届京剧节表演奖,此外还获得了北京京剧院的“苦练标兵奖”。这个奖的设立其实跟张淑景有关。李恩杰院长当时是京剧院的党委书记,他习惯每天早上来练功厅转转,发现张淑景每天早上必定来练功。李院长就提议设立一个奖来鼓励大家练功。张淑景理所当然获得了“苦练标兵”称号。

从1997年毕业分配到京剧院开始,张淑景的刻苦有口皆碑,每天早上7点半准时来练早功,一直坚持了5年。她说:“我很感谢刘景奎老师。自己练功有时候很危险,像‘下高’什么的,必须有人帮我扶着桌子。刘老师每天早上来陪我练功,足足坚持了5年。我现在三十多岁,依然能从两张多的桌子上翻下来,就是刘老师帮我打下的基础。”5年后大家突然看不到张淑景来练早功了,有人说她获奖了骄傲了,事实上张淑景选择上大学继续进修,每天早上要去中国戏曲学院上课。2004年,张淑景又考入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圆了她从小一心求学的梦想。

2003年,张淑景拜刘秀荣为师。说起师父,张淑景一脸的崇敬:“我师父不仅青衣戏好,花旦戏好,武旦戏也好。她演《八仙过海》,一套快枪打得非常精彩。我很崇拜她。”张淑景跟师父学了几出刀马旦的戏,像《大英杰烈》《穆柯寨》《十三妹》等。其中《大英杰烈》是一出前文后武的大戏,参加北京京剧院举办的“魅力春天”擂台赛时,张淑景拿出了全部的《大英杰烈》。她说:“这出戏很‘难产’,从2004年学完后就未能与观众见面。我当时想:只要我能演出,就算成功了!这次要不是李恩杰院长为我们搭建了这个平台,还对我的演出给予了这么多的支持和鼓励,我很难完成这个心愿。虽然我基础不是学花旦的,但我希望在文戏方面也能提高一下,就跟师父学了这出戏。比赛前都没有彩排,这是我第一次演这么大一出跨花旦、小生、武生等多个行当的剧目。演完后,师父和师爹说比想象的要好多了!这出戏师父和师爹为我倾注了很多的心血。”2011年8月,张淑景拿《虹桥赠珠》参加“魅力春天”全国擂台邀请赛,获得了武旦组擂主奖。

几十年坚持练就一身武艺

对武戏演员来说,年龄增大,动作难度相应降低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张淑景身体条件算很杰出的,幸运的是这么多年没有受过大伤,小伤却如家常便饭。练“出手”的接抛枪,频繁用腿踢对方扔过来的枪,硬是把脚背踢到肿得走不了路;练接枪,枪尖直接扎在了她脑袋上,伸手一摸一手血。张淑景只觉得脑袋非常疼,一看流血也怕了,但为了不吓到对方,硬是坚持面带微笑;练鞭下场,频繁抛接,经常砸到自己,两只手臂青一块紫一块,手指甲被砸劈流血多少次……张淑景说:“武戏演员最苦的是年龄大了以后更得每天保持练功,演出少了气儿顶不住,演出太多太累身体又吃不消。所以武戏演员就像运动员,到了一定年纪是要退役的。有时候真特别羡慕文戏演员。”现在文戏要比武戏受欢迎得多,演出场次多,文戏演员出去清唱也能有不错的收入。但对于武戏演员来说,外面的邀约就少很多,因为武戏不可能清唱,一扮上就需要服装、道具、容妆、配演等,非常麻烦。

“其实我觉得普及京剧应该以武戏为主,因为武戏更多是以肢体表演来传达情感,没有语言的障碍,能带动大家很快入门。有时候出国演出,我发现外国人都很喜欢武戏。2002年我们去德国,演出完谢幕好几次。当时吓我一跳,观众都特整齐地跺脚下的地板,我看他们的表情还是蛮愉悦的。下台后,别人跟我们说那是他们表达兴奋的方式。其实武戏也挺好看的。武戏真的很辛苦,艺术生命还很短暂。作为武戏演员,包括武戏的配演,我觉得都是很不容易的。希望通过你们媒体呼吁关注一下。”张淑景由衷地说。

也许只有那些从小练功过来的人,方能体会这里面的苦。张淑景小时候算是比较开窍的,身体条件也好,但也要通过数量改变质量。每天早上练功,光腿功就有十几种,一口气能走35个“旋子”。练完功上文化课,腿控制不住地抖,肌肉太疲劳了。张淑景现在三十多岁的年纪,在舞台上虎虎生风,正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换来的。出身于农村家庭,从小看爸妈非常辛苦地劳作挣钱养活她们姐妹5个,潜移默化地赋予了她超乎寻常的忍耐力和承受力。张淑景说:“我看我爸妈为了生计吃那么多苦,就觉得自己吃这点苦真的不算什么。”

如今获奖累累的张淑景还在继续努力提高进步,她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力完成剧院的演出任务,便是我的规划,这也是我为京剧的传承所能做的和应该做的。”

上一篇:特高压线路防雷有什么特殊要求?下一篇:旅游公司旅客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