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典型案例申报材料

2024-05-24

双创典型案例申报材料(通用6篇)

篇1:双创典型案例申报材料

“双创”工作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姚孟街道办事处主任 魏新跃

魏新跃,男,现任姚孟街道办事处主任。自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工作启动以来,在市、区两级政府和创卫部门的领导下,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按照“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标准,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攻坚克难,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综合整治、市容市貌、食品卫生及“五小行业”整治等工作,并在其中身体力行,事必躬亲,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有力的推动了“双创”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加强“双创”工作组织领导

开展“双创”工作是我市提升城市卫生、文明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优化服务功能,改善居民工作、生活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处大力改善辖区环境卫生,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的大好时机。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多次组织召开“双创”工作专题会议,深入宣传“双创”工作精神,把“双创”工作摆在各项工作首位,及时成立了以工委书记为政委、办事处主任为指挥长、办事处各有关部门、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指挥部,设立了综合宣传组、基础设施建设组、市容环境整治组、除四害达标组、行业卫生达标组、城郊绿化达标组和督导奖惩组共7个创建工作组,制定了“双创”工作方案,细化量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责任分工,对辖区创建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组织实施,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落实责任,齐抓共管,保障创建工作取得成效

为保证我处“创卫”工作不拖区委、区政府的后腿,我多次协调多家单位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要求辖区各责任单位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措施和卫生长效机制,指导各个社区制定了爱国卫生运动工作计划、健康教育实施计划、控烟措施、社区卫生管理及奖惩办法等多项制度,并结合实际,将创建工作任务按职责和地域,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单位、村和社区,统一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同时实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三责”和分包责任制度,定期召开责任人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创建工作任务,通报创建活动进展情况,并将创建责任单位和部门全部纳入检查体系,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形成了齐抓共管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学习,加大宣传,促进卫生长效管理

一是加强学习。经常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有关爱国卫生运动文件精神和健康教育知识,社区每月对居民开展一次健康知识培训,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行为和精神文明程度;同时利用简报、标语、组织学习、答卷、参加知识竞赛的形式,开展爱国卫生学习教育宣传活动,受教育人数达30000余人;二是加大宣传,营造创卫浓厚氛围。舆论是行动的行导。我处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创建集中宣传活动,营造创建氛围。两村、社区利用横幅、标语、宣传栏,辖区单位利用电子滚动屏、局域网等开式广泛进行宣传创建活动,共展出横幅20条,宣传标语40条,制做永久性大型宣传栏12块,发放《市民卫生规范》、《健康行为标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20000余份,健康知识问卷调查4000份。还通过社区的方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居民宣传和展示创建工作的任务和成果,使创建工作达到家喻户晓,使创卫工作理念深入人心,也使双创卫工作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落实责任,爱国卫生工作常抓不懈。社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门内达标制度,每个月不定期检查打分,对垃圾及时清除,做到随到随清,经常开展灭“四害”活动,防止苍蝇、蚊虫的滋生,并加强监督检查,开展检查评比,对较差的社区进行通报批评,促进改进;充分发挥好村(居)委会、社区等基层组织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群众性创建活动,用活动引导广大市民支持创建、参与创建,两社区成立了由40人组成“双创”志愿者队伍,对辖区环境卫生进行义务监督,如清理垃圾、日常保洁、去除“牛皮癣”等,有效保持了辖区环境卫生的清洁。

五、理顺关系,协调力量,完成各项整治任务

为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及创建办各项要求,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涉及面广的困难,我多次出面协调,召开会议,理顺关系,协调各方面力量,调动辖区各单位和全体居民的创建积极性。

(一)大力加强市容环境集中整治。

一是确定每周五下午为“双创”集中整治活动日,带头分包社区和路段,对高阳路、南二环路(姚孟段)两侧的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整治,统一规范沿街门面房的门头,拆除道路两侧的破旧房屋;做好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对居民楼院、商户门头、广告牌和单位标示牌进行规范整治,对墙体进行美化彩化,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二是强力推进辖区道路两侧的“三堆”清理工作,身体力行带头拆除乱搭乱建和违章建筑,在规定时间内按标准将道路沿线的煤堆、泥堆、沙堆清理完毕,使辖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受到上级好评。

(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我街道一直以市民健康知识的掌握、良好健康行为的养成、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目标,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严密组织各项宣传普及、促进活动, 以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家庭、进单位、进学校”为平台,深入推进创建指导工作。全辖区共出黑板报338期面,发放公开信、倡议书20000份,健康报3000份,健康教育台签2600份,对五小行业示范路段经营户发放健教资料袋400余份,做健教展板约800m,累计投入资金10万余元。还利用社区市民学校等宣传阵地,借助小喇叭、电子滚动屏等各种宣传载体,举办培训、讲座95次,各类广场活动30余场次,义务咨询服务20余场,组织爱卫健教宣传展板竞赛,力求使每个家庭、每位员工、每个单位都能得到响应和发动。

(三)强力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为坚定“城中村综合整治的决心,春节过后,一是及时召开城中村综合整治再动员工作会,进行安排部署,营造浓厚氛围;二是带领机关机关人员40名同志,迅速行动,利用正月十一、十二两天时间采取集中行动,对李乡宦村进行综合治理,共出动铲车2台,自卸拖拉机6辆,对村内“三堆”(煤堆、石头堆和垃圾堆)进行清理,对乱搭乱建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对道路两侧墙面统一进行离地面1.2米高度的粉刷,共清运生活建筑垃圾近50车,粉刷墙面13000平米,出动车辆近30台次,投入人力近百人,使村容村貌有了彻底改观。三是

2拟投入资金42万元,对村内原有垃圾池、旱厕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目前李乡宦村垃圾中转站和水冲式厕所地址均已选好,工程已开工建设。

(四)集中精力对餐饮及“五小”行业进行专项整治 为夯实 “双创”基础,我们不断加大餐饮及“五小”行业整治力度。一是抽调7名机关人员会同工商、卫生、环保、文化、公安部门下派人员成立了专项整治联合执法队,明确两名班子副职带队,利用一个月时间对辖区餐饮及“五小”商户进行集中整治;二是结合实际制定了专项整治计划进度表,倒排工期,分步推进。三是对辖区所有商户进行排查,进一步澄清底数,汇总归类。共排查出餐饮商户22家,美容美发店9家,小副食店18家,小网吧2家。四是邀请区卫生局、环保局等专业人员,对辖区所有餐饮及“五小”商户进行集中培训,签订《承诺书》53份;五是营造浓厚的创卫整治宣传氛围。通过走访宣传、集中培训、悬挂横幅、张贴公告等方式加强舆论攻势,炒热创卫氛围,调动经营户主动配合“双创”工作的积极性;截止目前,已对所有餐饮及“五小”单位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关停整改14家,取缔2家。

通过不懈努力,街道“双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辖区面貌日新月异,居住环境不断改善。但我们还不能沾沾自喜,还要不断努力,在下一步工作中带领全体干部职工,锐意创新,求真务实,再添措施,再鼓干劲,争取早日实现“双创”目标。

2009年3月6日

篇2:双创典型案例申报材料

----学习先进,争创一流

经过了小学和初中两年学习生活的磨练,八年级班已一步步走向成熟,在学校领导老师的正确带领下,尤其在班主任xx老师精心指导下,在班委会和团委会以及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全班同学在思想、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下面就班级各个方面的情况做具体介绍:

一、政治思想方面

班级全体同学在思想上都积极要求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经常开展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社

会主义、传统美德、理想前途、道德情操、纪律与法制等方面的教育活动,每位学生积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在班主任老师和班委干部的组织下利用班会定期学习,把“双学双争”以及“八荣八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关心时事政治,关注社会、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也关注学校的发展,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中,从而使每位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为了祖**亲的强盛而努力学习。全班同学都积极向团组织靠拢。现在共有团员40名。这是一个团结向上的班级体,全班同学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热爱劳动,不断奋斗。班干部工作认真负责,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时刻为把班级发展成为更优秀的团体而不断努力。

二、学习方面

班级学习风气浓厚,全班同学在上课时都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配合老师达到教与学的互动,听课状态明显好于其他班级!在班级体优秀班风的引导

下,同学们的课余时间也多用与学习,经常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和杂志。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期末时期表现的更为突出。所以,在两年以来的考试中班级体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年年平均成绩居年级第一,全班同学体育达标成绩达100%。

三、活动开展方面

我班能够响应学校的各项号召,充分利用国庆节、教师节、“一二·九”运动等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特色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节、运动会、教师节活动、书画作品展、优秀主题班会、“文明示范班级、文明示范学生”的评比等活动,在活动中不仅发扬了团队精神,锻炼自己。更丰富了课余生活,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学生和青年的风貌。班主任摒弃了简单重复的说教,利用班会课尽可能让学生策划活动内容与形式,开展适合学生生活与内心需求的活动。如上学期开展了校园安全教育,策划了“安全、平安、我能行” 的班队活动,三月份开展了“感恩父母”的班队活动。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顿悟、去体验、去享受成功、增长知识,提高了能力,促进了发展。

四、班风建设方面

八班有一套较完善的班规,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民主管理体制,班级实行“人人当家”的管理模式。值日班长负责管理当天的一切事务,最后还要把当天的情况总结出来,并把自己参与管理的心得体会记录在班日志上。班级日志见证了同学们成长的足迹,每个同学的责任感增强了。为了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学生生活。积极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了加强班级的日常管理,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优秀班级的形成,班级通过民主讨论让学生自己来制定《班级公约》,每个星期定期进行自评和互评,从而督促每个同学认真遵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互帮互助,团结和睦。走进班级,一股温馨向你扑面而来。

整齐的桌椅,清洁的地面,在教室墙壁上布置了“收获园”。并装饰一些彩带物品,来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增强教室的新鲜感和视觉效果。利用教室空间,合理安排了生物角,培养学生爱心,美化教室;建有图书角,引领学生畅游书海,设荣誉角,培养成员集体荣誉感。在黑板上开辟“好句推荐”“成语积累”等,使同学们在无意识中接受知识的熏陶。环境文化具有潜在的教育性,使师生都获得陶冶和感化。

五、评优获奖情况

一个先进的集体总是有着许许多多先进的个人。在过去一年里,许多同学在各项活动和评优选先中获奖,他们为班级其他同学树立好的榜样并带动了班级的学风建设。同学们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曾获得学期校文明礼仪测试比赛第一名,校运动会总分团体第二名等。班级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小队定期组织进行各种社会实践,如“护绿活动”,进行环保宣传和活

动,“远离吧,文明上”主题教育,“学雷锋,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等,良好的风气使班级在各次重大考试中,班级成绩始终位居年级前茅。多个学期被评为校学校优秀班集体。

篇3:双创典型案例申报材料

挖掘、发现、培育大学生的潜能, 是推动个性化教育的关键。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潮引领下, 文华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 (以下简称“信息学部”) 以信息技术类八个专业的学生为例, 深化“个性化”教育改革, 研究如何构建大学生潜能培育的特色平台, 结合新常态下“双创”教育的形势探索个性化教育的有效路径和方法。自2012年以来, “信息学部”在顶层规划设计中, 专门成立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 着力于构建大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创业的潜能培育平台。该平台参照Barbara Minto的金字塔原型进行“塔基、塔腰和塔尖”三层架构, 秉承“专业引领, 分类教育, 分层组织, 创新实践”的教育理念, 以“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改革教育理念-明确平台的定位-开展平台的内涵建设-构建平台应处理的关系”为改革主线, 以“紧抓学生的‘潜能﹒立志﹒空间’-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构建个性化的潜能培育平台”为改革思路, 组织不同的实践与创新项目活动, 采取大学生学科竞赛、实践创新创业基金项目、潜能导师培育团队、校企合作的职能培训/就业班等五类项目活动方式, 进行了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创业平台的内涵式建设, 让各个年级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有所为, 有所不为。

一、理解“双创”思潮下的个性化教育改革

现代的高等教育中,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呼唤教育教学改革。2015年5月, 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15]36号) 》, 深化高校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2]。在“双创”思潮的引领下, 作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的一所地方院校——文华学院, 自2005年来积极探索“个性化教育”的办学特色, 创建了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了“一个中心、三个关键、五个注重”的个性化教育体系, 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最适合的教育[3]。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题为“学会生存:教育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 提出教育要解放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1996年又发表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 重申“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成果”。教育学家我校校长刘献君教授指出:“在这里的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要受到尊重;在这里的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4]。”

当“个性化教育”际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 我们不得不思考:转型发展中的地方民办高校应如何强化大学生的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 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又如何基于校长的愿景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在信息技术类学生的培养中践行“个性化教育”?因此, “信息学部”自2013年以来, 在十三年办学实践的基础上, 紧密结合学校“个性化办学特色”建设目标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才需求, 依托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个性化教育’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的构建——以信息技术类学生为例”, 探讨个性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于大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创业特色平台的建设与研究。

近五年来, “信息学部”在调查我国本科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基础上, 对其培养模式特点、共性及逻辑起点进行了分析对比。根据学生现实状况, 文华学院的学生大体分为三大类:“学术型、能力型、潜力型”。我们从学生的“类特色” (如图1所示) 入手, 紧抓“潜能·立志·空间”三个关键点, 结合新常态下“双创”教育的形势探索个性化教育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重点对全面实施潜能导师制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等进行了改革研究和实践探索, 在学生的培养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可谓之, 基于“个性化教育”构建的金字塔式大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创业平台, 是国家深化高校“双创”教育改革和文华学院实施“个性化教育”高度融合的教学成果。

二、融合“双创”教育与“个性化教育”于专业教育中

“信息学部”以信息技术类优势学科资源为基础, 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 将个性化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 实施“一生一课表”工程,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的应用型人才。

自2012年以来, “信息学部”在为学生个性化培养“创设空间”和“构建平台”两方面, 尝试进行了一些改革与实践。在“创设空间”方面, 通过修订201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压缩了总学分, 增加了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及选修课比重, 同时采取“3+1”培养模式和学分置换方法, 为学生个性化培养提供了空间。出台了《大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试行) 》等十多项管理文件。在“构建平台”方面, 根据学部实际情况, 为学生规划和设计基于个性化培养的“大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基金”“学科与专业竞赛”等五大潜能培育项目。学生根据个人专业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 自愿选择进入上述平台, 其所取得的成果, 按规定计入个人总学分。这一举措不仅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得到了科研及产品开发的训练, 而且还使其提前感受到社会、行业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要求, 为就业或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一) 转变教育理念

培养创新性人才, 应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将学生视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教师视为教育活动的主导,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创新, 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 而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激发者、培养者。转变观念, 以是否有利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还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环境, 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学生的学习研究, 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还大学以学术自由, 以利于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创新。大学是学生激发创造力的最重要时期, 如果在此时规定过于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整齐划一的课程、整齐划一的方式方法, 最终将影响学生的发展, 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目标的实现。因此, 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强化双创教育、个性化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 明确基于“个性化教育”的潜能培育特色平台的定位

文华学院从“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出发, 积极探索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 创建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最适合的教育[5]。基于“个性化教育”的创新创业潜能培育特色平台是针对学生群体的现状和需求, 在原有本科教学模式以外增设的特色平台。特色平台的发展定位应体现以下特点:1在本科教学平稳有序的开展的前提下, 拓展教学活动的新领域;2整合已有的相关资源, 注意发挥作用,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赋予新内涵;3以更加开阔的思路, 在时间、空间、师资、环境、资源等方面积极开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新途径。

(三) 开展潜能培育平台的内涵建设

基于“个性化教育”的创新创业潜能培育平台开展内涵式项目活动, 要求学生有坚实的专业基础, 需要有三个模块的支撑, 即基础能力模块、专业知识运用模块和创新创业模块。

(1) 基础能力培养模块。主要目标:面向信息类学生, 切实加强公共的普遍适用的能力基础, 即强化公共基础、强化专业基础、强化能力基础。支撑内容:改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让每个大学生逐步明确奋斗目标;提升公共基础课的合格率, 为能力培养夯实基础和增加自信;开展“了解社会认识自我”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等。

(2) 专业知识运用模块。主要目标:注意已学知识的运用, 注重在实践中的运用、注重在社会中的运用。支撑内容: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增加课程中专业实践的份量;开展结合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拓宽能力培养的渠道。

(3) 创新创业平台模块。主要目标:培养创新意识、培育创业能力、增强培育创造能力。支撑内容:组织多类型学科竞赛, 搭建发挥特长的创新舞台;建设创新实验室和大学生创业基地, 构建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创设个性化教学空间, 开通差异化成才之路。

(四) 构建潜能培育平台应处理的关系

(1) 在课堂教学与环境营造的关系上, 以营造环境为主。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与环境营造的关系上, 以营造环境为主, 有利于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强调规范管理, 更要注重营造宽松的气氛与环境, 注意在尊重受教育者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将社会规范传递给受教育者。这样, 受教育者将社会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特性, 使受教育者在个性化与社会化统一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只有具有主体性的人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才能做到促进人的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的统一。

(2) 在学校组织教学与学生选择学习的关系上, 以学生选择为主。教育活动是施教者与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施教者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是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学校组织教学与学生选择学习的关系上, 以学生选择为主, 有利于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 强调教学活动中的团队与协作, 培养既有个性特长又有合作创新精神的新一代。

(3) 在利用原有资源与开拓校内外新资源的关系上, 以开拓校内外新资源为主。学校在加强本科教学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十分宝贵且初具成效。在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中, 教学活动的数量增加了, 活动的领域拓展了, 原有教学资源不仅显得紧缺, 而且面临许多新的需求会显得难以适应。在利用原有资源与开拓校内外新资源的关系上, 以开拓校内外新资源为主, 尤其是校外资源的开拓, 不仅可以扩大教学活动的舞台, 而且为同学们搭建了解社会、服务大众的桥梁。

综上所述, 构建基于“个性化教育”的创新创业潜能培育平台是深度融合“双创”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信息技术类专业教育改革, 以“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改革教育理念—明确平台的定位-开展平台的内涵建设-构建平台应处理的关系”为改革主线, 以“紧抓学生的‘潜能﹒立志﹒空间’-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构建个性化的潜能培育平台”为改革思路, 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内容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三、构建大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创业的潜能培育平台

基于“个性化教育”构建金字塔式的大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创业的潜能培育平台, 其核心内容概括为五方面:“一大‘平台’、两个融入、三层架构、四条理念、五类项目”。

(一) 一大“平台”——构建“金字塔式”的大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创业平台

总体来说, 该平台是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紧密围绕学院“个性化教育”的整体教学改革目标, 全面实施潜能导师制度、立志教育改革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而垒起的一座“金字塔”式的大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创业潜能培育平台。

(二) 两个融入——融合“双创”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

“信息学部”集优势学科资源为基础, 以信息技术类学生为培养对象, 结合新常态下市场对教育的需要, 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将个性化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 实施“一生一课表”工程, 强化双创教育、个性化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精心打造大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创业潜能培育平台。

(三) 三层架构——“金字塔式”的大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创业平台按三层架构

金字塔原则 (Pyramid Principles) 源于Barbara Minto在麦肯锡早期的研究工作, 是一项层次性、结构化的思考、沟通技术, 可以用于结构化的事务描述过程[6]。参考金字塔原则, 本平台所设计的三层架构分是:“塔基”底部为普及层, “塔腰”中部为培养层, “塔尖”顶部为精英层, 如图3所示。

在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 我们认为“金字塔”培养方式是有效途径, 主张一种“层级递进的金字塔式”教育范式, 从学生的“类特色”入手, 实施个性化的分层教育。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1“塔基”底部为普及层, 主要以一年级学生为对象, 采取配备专业潜能导师与辅导员相结合、面上学生与重点对象相结合, 以及座谈交流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 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发掘自身优势潜能, 树立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2“塔腰”中部为培养层, 主要以二、三年级学生为对象, 重点是根据学生自身亮点和感兴趣的问题, 设计若干潜能培育项目活动, 采取项目实施或者专题研究等形式, 吸受、引导学生去挖掘、培养、激发、提升个人潜能。包括设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金”等各类项目, 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3“塔尖”顶部为精英层, 重点在高年级学生中形成。一方面组建创新创业团队, 重点扶持创新团队转化产品或服务进行创业, 并孵化条件成熟的团队成为科技小型企业;另一方面基于平台, 对“学术型”中考研学生给以实践与创新环节的辅导, 对一些就业要求高的学生给予针对性指导和帮助。

(四) 四条理念——秉承“专业引领, 分层教育, 分类组织, 创新实践”的教育理念

1专业引领——聘任来自高校和企业从事IT领域的专家老师, 作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学生的潜能导师, 专业指导和引领学生开展实践与创新创业活动。

2分层教育——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与教育理念上, 我们主张“层级递进的金字塔式”教育, 在同一个平台下要因人施教, 进行个性化的分层教育。“塔基”底部为普及层, “塔腰”中部为培养层, “塔尖”顶部为精英层。

3分类组织——基于“个性化教育”, 紧抓“潜能﹒立志﹒空间”三个关键点, 构建大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活动的五种“潜能培育项目”, 分层组织多类别的大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创业活动;从学生的“类特色”入手, “学术型、能力型、潜力型”的各类学生总能找准自己的项目, 发挥个人优势潜能, 让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

4创新实践——在理论层面对其培养模式特点、共性及逻辑起点分析对比, 提出“层级递进的金字塔式”教育培养模式, 因材施教;在实践操作层面寻找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有效途径, 以大学生科技竞赛、创新创业基金项目、潜能导师培育团队、创业工作室等项目活动为抓手展开一系列内涵式建设。

(五) 五类项目——进行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创业平台的内涵建设。

构建了“金字塔式”的大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创业平台, 组织不同的实践与创新项目活动, 包括采取大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基金、学科与专业竞赛、学生团队 (创新创业工作室) 、校企合作的专业技能培训、考研平台等五类项目活动形式。“学术型、能力型、潜力型”的各类学生总能在平台中找准自己的项目, 让各年级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发挥个人优势潜能, 有所为有所不为。

四、实施个性化的大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

潜能是存在于一个人中的潜在能量 (或者能力) , 但是, 如何找到一个切入点去挖掘、发现、培育大学生的潜能, 则是推动个性化教育的关键。“信息学部”构建潜能培育平台, 主要实施了五类平台项目 (见图4) , 以激发学生潜能,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一) 实施大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基金项目 (潜能培育项目案例之一)

自2013年起, 作为民办高校的文华学院经费紧张, 但“信息学部”每年自筹8-10万元设立大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基金, 资助在校大学生开展课外实践与科学研究项目。为确保项目有效规范的实施, 学部同时还提供实验场地、设备、潜能导师、制度等方面的管理与支持。项目采取学生申请、指导教师推荐、专家评审、择优资助的原则, 每个项目严格按制度文件规定完成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中检与结题验收各个过程。

近三年来, “信息学部”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实施了共六期的创新基金项目工作, 累计资助项目已立项117项, 现结题79项 (其中评优28项) , 目前在研26项。项目涵盖涉及学部八个专业, 800多名学生参加了基金项目工作并从中受益。共产出项目主要成果包括近20篇论文、23个实用新型专利、50多项硬软件作品。同时, 学部将大创教育活动纳入毕业设计的选题与实施方案中, 也取得一定实效, 学生近3年获湖北省毕业设计优秀学士论文18篇。除了学部基金项目, 还组织和管理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2013-2015年, 学部学生还申报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4项, 湖北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13项。

实施大学生课外创新基金项目, 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自选课题, 在实践创新中激发潜能,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 组织常态化的学科与专业竞赛 (潜能培育项目案例之二)

“信息学部”组织常态化的大学生学科与专业竞赛, 近三年组织各专业学生近700人次参加了“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与专业竞赛活动。经统计, 学部学生参加学科与专业竞赛2013-2015年累计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奖项近300个。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全国性A类赛事中, 学生获国家级奖励累计57项, 省级奖励241项。特别是信息学子分别在2013年获得“蓝桥杯”全国大学生软件大赛特等奖、2014年获得全国光电设计大赛一等奖、2015年获得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第二届“TI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大赛华中西南区特等奖等奖项。

与同类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对比, “信息学部”近几年在信息科学与技术类各项比赛中, 成绩名列前茅, 影响力较大。常态化的学科与专业竞赛, 成为个性化的“双创”培育的有效途径。

(三) 组建学生团队和创新创业工作室 (潜能培育项目案例之三)

“信息学部”全面实施潜能导师制度, 基于个性化教育, 紧抓“潜能﹒立志﹒空间”三个关键点, 成立了创新创业分中心, 组建了一批学生团队和创新创业工作室。学生团队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自主学习团队 (专题研讨) 、参加教师科研与开发团队、竞赛团队、创业团队。学部近3年聘任专业教师、行政管理和企业人员担任潜能导师共二百余人, 获评湖北省优秀思政工作者2人, 学院优秀潜能导师3年内累计共27名。同时学部获得潜能导师工作先进单位、个性化教育创新奖等奖项。“信息学部”自动化123班团支部在建设中积极参与和开展创新、创业、创优活动, 2015年荣获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全国“示范团支部”称号。

学部创设了个性化的实践与创新空间, 建设学生创新实验室和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创业基地, 提供了课外活动所需的实验设备与器件材料等, 为孕育和孵化中小型学生创新企业提供平台保障。经过学生团队的培养, 学生除参加学科竞赛、申报课题、撰写论文和申报专利外, 学部近几年涌现出像“湖北十佳创业明星——李宇迪”一批在校或毕业后成功创业的学生典型, 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扶持或风投融资。还有2010级自动化专业学生许文涛创业开办武汉马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目前资产已达近千万;以及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赛获奖项目——“‘邻里+’项目”, 获得了伯乐遇马天使投资有限公司等风投机构150万元的投资, 并入驻中国 (宁波) 电子商务 (跨境)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创业。

(四) 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技能培训平台 (潜能培育项目案例之四)

校企合作符合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需要, 有利于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有利于提高高校就业率、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信息学部”注重实践教学, 以校企合作为课内外实践创新与教学改革的契机, 本着“三个有利于”的原则, 近三年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 先后与中兴、浪潮等十家知名企业签订协议, 构建专业技能培训平台。

学部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 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 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 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将校企合作做实做强, 实现共赢。其中“信息学部”与中兴合作共建通信联合实验室、软件研发中心;与浪潮公司联合建立“文华•浪潮大数据应用开发实践教学基地”;与烽火科技集团合作开设“虹信特色班”;与星宇无限公司合作开办基于移动互联网 (i OS) 的大学生就业岗前培训班;与武汉精亦特公司合作成立了校内电子工艺生产实习基地。

(五) 搭建个性化的“考研”平台 (潜能培育项目案例之五)

在考研方面, 除学生自己要努力学习课内理论知识外, 实践创新行动对成功考研是有极大帮助的。本科阶段参与过大学生课外科技项目的学生, 有着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复试时导师对此类考生会更感兴趣。

“信息学部”近三年所取得的考研成绩, 在于学部为“学术型”中立志考研的学生搭建了“考研”平台。学工部门负责开展“个性化之立志教育”, 激励学生立志考研。按学科类别专门配备考研指导教师助力学生考研成功。根据学部调查与统计分析“信息学部”2013-2015年毕业班学生考研情况, 近三年本科生人数平均为541人, 平均报考比例近40%, 平均录取比例超20%。

五、结语

基于“个性化教育”金字塔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培育平台, 是一套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的构建方案。自2012年起, 该平台首先在文华学院院信息学科8个相关专业2000余学生中实践应用, 随后在学院其他理工科学科专业铺开, 同样值得在其他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广应用。平台的构建为湖北省重点示范实验中心分支机构——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实践基地的设立奠定了基础, “一大‘平台’、两个融入、三层架构、四条理念、五类项目”在2015年湖北省独立学院暨民办高校第六届教学协作会上做专题报告推广, 多次在“个性化教育专题会”“潜能导师经验交流会”以及“立志教育研讨会”上交流, 受到院校同行专家的好评。

实践是创新之基, 创新是民族之魂, 创业是就业之源[7],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五年来, “信息学部”在大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创业活动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表明,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8]”和“专业引领, 分层教育, 分类组织, 创新实践”的教育理念, 抓住学生的“潜能﹒立志﹒空间”三个关键点, 搭建好平台实施个性化的“双创”教育, 真正做到更新观念、科学规划、勇于创新、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才能够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 2012 (8) :1-6

[2]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15]36号) [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015-05-04

[3]刘献君.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初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 2011 (3) :1-9

[4]刘献君.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初探[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35-38

[5]刘太林, 严国萍.实施个性化教育彰显办学特色[J].管理观察, 2007 (2) :22-24

[6]周俊杰, 张俊, 位磊.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15 (2) :63-65

[7]刘艳, 闫国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 2014 (11) :21-23

篇4:双创典型案例申报材料

华南新材料创新园以“新材料+材料改性+材料成型与加工+材料应用+材料检测与评价+材料加工高端装备”的新材料全产业链为主线,全方位依托国内改性塑料行业领军企业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资源,将龙头企业自身积累的技术、市场、人才、资本、价值网络等优质资源转化为行业共享平台资源,不断引进培育新材料行业相关高新科技企业,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和全链条技术创新集群。

园区以新材料及各类中小微型科技企业为服务对象,打造产业特色服务、投融资服务等五大服务体系。通过建设“创业苗圃”、“公共实验室”、“公共展示空间”等共享硬件以及开展“华新大讲堂”、“BOSS下午茶”、“商机对接会”等交流活动,营造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园企互动模式,有效降低科技类小微企业的创业风险和成本,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生活条件,以提高创业企业的存活率和成功率,帮助优质科技创业企业缩短成长周期,加速事业成功。

篇5:双专双创典型材料

一年来,影壁林场党支部在公司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富庶、开放、生态、和谐、幸福新林区为目标,积极开展“五创两争一树”和“双转双创”活动。通过开展激励党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创业争优秀活动,努力创新了党建机制,丰富了党建载体;通过建设融入式服务型党组织,把握了基层党组织新的功能定位,为职工创业致富和林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保证。目前林场职工主要创业项目有地栽木耳、中草药种植承包,黄牛养殖等。

一、转变思想观念,营造转型发展氛围

年初,党支部积极通过党员大会等形式深入引导广大党员职工进一步明确开展“双转双创”活动的背景和紧迫性。组织党员干部职工通过座谈讨论,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四大重点项目”、“六大接续产业”和“九大板块”发展布局及公司的“一区、两园、九大基地”建设,从而积极投身转型发展、跨越经营的主战场。场党支部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要树立“有木能生存、无木也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智慧和拼劲,全面掀起全党创业、全民致富新高潮。

林场党支部立足“林业发展、林业富裕、林业和谐”的共同目标。以引领林场转型发展新常态、服务职工创业致富新需求为突破点,积极带领党员充分发挥凝聚引领作用。

二、转变发展方式,拓宽职工致富渠道

2014年以来,影壁林场响应公司号召,探索培育以中药材为主的接续性产业,并鼓励职工积极参与。今年年初,林场按照公司对中药材项目的统一部署,在公司产业开发部门统一指导下,不断加大对中草药产业的管理力度,年内先后聘请专家来场授课2次,受训人数达120人。为了坚定职工对这一产业的信心,党支部在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创业骨干分赴黑龙江、辽宁等中药材市场进行集中考察学习,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坚定了职工投身朝阳接续产业的信心。38名职工参与了中药材种植。现已建成中药材产业基地总面积近4公顷。主要栽种了苍术、赤芍、白鲜皮等地道药材。

三、创建融入式党组织,服务职工创业

一是通过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创业互助组+党员+创业户”党建工作模式。在促进产业发展带动职工创业过程中,我们先后成立了2个产业合作社。为更好的发挥党组织服务和带动作用,我们将党小组建立在合作社中。要求全体党员在“双转双创”活动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吸收困难职工进入合作社,重点帮助那些有创业意愿和能力但没有创业项目的职工。在引领职工投身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很多职工由于缺乏中药材种植经验,不懂技术,害怕失败,导致在投身替代产业上,缺乏创业主动性。为了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党支部及时邀请公司产业开发处技术人员现场授课。一方面向职工讲解中药材市场走向和前景;另一方面手把手向

职工们传授田间管理技术。

二是把党组织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上。将落实“三清四谈五必访”工作制度与做好职工群众服务站工作相结合,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6月22日,党支部与行政协调挖掘机,铲车等机械,动员职工住户义务出车出人,利用4天时间对场区,居民区内环境进行了整治,共清理垃圾27车、挖掘排水沟500延长米、铺设排水涵洞10处、铺垫黄沙300多车、修缮道路近2000延长米。并将修缮后的一条主干道作为党员示范路。

四、带领创业、创新模式,提升党组织凝聚力 在引领职工投身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很多职工由于缺乏中药材种植经验,不懂技术,害怕失败,导致在投身替代产业上,缺乏创业主动性。为了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党支部及时邀请公司产业开发处技术人员现场授课。一方面向职工讲解中药材市场走向和前景;另一方面手把手向职工们传授田间管理技术。

今后,影壁林场党支部将进一步完善“支部+合作社+互助组”的工作模式,提高各项产业组织化程度,推动产业化健康发展,由出谋划策变为引导服务,让职工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从而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威信,形成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融互动的良好局面。在带动职工群众转型发展上想办法,在改善民生上动脑筋。全面完成公司党委

篇6:双创典型案例申报材料

一年来,茅坡村紧紧围绕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的目标要求,全面、深入开展“双创双争”活动助推“百千万”工程,不断加强支部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实现了富民强村的工作目标。在推进“双创双争”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该村主要采取“四个抓”的措施,进而促使村党建、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现就将“双创双争”助推“百千万”工程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学习,强素质,夯实基础

为了提高作为“双创双争”活动主体的村党支部班子及党员群众的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该村狠抓学习培训,加强教育引导,夯实了活动的“争创”基础。一是抓学习教育,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提高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党支部班子充分意识到,作为村级组织建设的领路人,不加强学习,就难以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难以提高“争创”水平。以远程教育为学习的平台,坚持组织班子成员学习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务知识、农村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从而全面提高了支部班子的综合素质。二是抓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党员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茅坡村党支部把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党员群众的致富能力作为党员开展“双创双争”活动、“百千万”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切实抓好。通过远程教育学习蔬菜种植、水果栽培、淡水养殖、养猪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定期和不定期向村党员、村民开放,通过科技知识学习,党员群众“科技致富”本领

增强了,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提高了。每逢农忙季节,村远教站点都会针对全村蔬菜、水稻制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举办实用技术培训,每月组织培训3期,以此全面提高农户的种养殖技术。一批蔬菜种植大户如舒志启、张运标、向文玖等,带动了一批贫困户实现了共同致富。在党员致富能手的带领下,全村仅黑木耳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50多亩,种植技术也得到了提高,仅此项,全村可增加产值40多万元。

二、抓制度,促规范,力求出实效

茅坡村党支部在引导党员群众开展“双创双争”活动、“百千万”工程过程中,积极健全完善各项机制、制度,用机制、制度推进活动的有效开展。一方面,以规范的组织活动制度促进“争创”目标落实。坚持并完善了“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目标管理、创先争优、党员干部培训、流动党员管理、党员活动日等六项基本制度,通过抓好六项制度的落实,促使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朝规范化、有序化方向开展。另一方面,以新型的党员管理机制营造浓厚的氛围。

三、抓载体,求创新,增强活力

在“双创双争”助推“百千万”工程中,茅坡村党支部针对农民群众所反映的村干部作风不深入、党员素质不平衡、技术指导不到位、服务手段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在全县率先开展了“双创双争”助推“百千万”工程的党建主题活动。具体做法是:

(一)创建先进教学服务平台。

教学服务平台是教学内容、信息资源的播出中心和传输枢纽,围绕栏目的针对性、内容的实用性和全面提升吸引力开展创争活动。一是功能完善。播出平台和辅助教学网站全面达到设计要求,安全和高质量播出和上挂节目内容。二是内容丰富。播出平台和网站网页能够及时按需开设专题专栏,栏目设置合理,内容编排科学;教学节目数量充足,更新及时,针对性、实效性强。三是传输通畅。网络传输系统能够快速传送教学节目,终端站点节目完整流畅、画音清晰;辅助教学网站能够满足用户访问需要。四是制度健全。播出平台和辅助教学网站岗位职责明确,设备管理、运行维护、应急响应等制度健全,节目审查、播出和网站信息发布流程清晰,规章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二)把创建示范终端站点与百千万示范带动工程创建“远程教育学用转化示范村”结合起来。

终端站点是开展学用工作的主要阵地,要围绕保畅通、促学用和全面提高站点使用率开展创争活动。一是设施设备完善。终端站点设施配套,具备组织集中学习和开展个性化学习条件;能够接收、播放、存储、回放各级播出平台传送的节目,具备网络条件的地方要接通互联网。二是站点管理规范。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健全,运行维护良好,保障经费落实。三是学用组织有力。坚持定期组织开展集中学习,同时及时提供个性化服务,学用效果显著。四是站点使用率高。坚持站点经常开放,选播节目针对性强,预告及时,党员干部和群众能

够随时学习和使用。

(三)把争当优秀站点管理员与百千万示范带动工程中评选“远程教育成绩突出站点管理员”结合起来。

站点管理员是教学组织和支持服务的骨干力量,要围绕规范管理、优质服务和全面提高责任意识、操作能力、管理水平开展创争活动。一是履职尽责好。责任意识强,认真落实终端站点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确保终端站点正常运行。二是操作维护好。操作熟练,能够及时排除常见故障,做到会操作、会维护、会管理。三是服务效果好。服务热情周到,认真做好学用记录、学用总结和效果评价,及时收集反馈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帮助解决有关问题。四是群众反映好。管理服务措施符合党员干部和群众意愿,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群众满意,站点学用工作成绩突出,党员干部和群众评价高。

(四)把争当学用标兵与百千万示范带动工程中培育“远程教育党员创业带富能手”结合起来。

学用标兵是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学出效果、用出效益的先进典型,要围绕带头学习、带头运用和全面提高学用主动性和示范性开展创争活动。一是学习好。积极参加集中学习,经常进行个性化学习,主动参与学习交流。二是运用好。注重学用结合,善于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工作和生产生活实践,并取得明显成效。三是示范好。积极宣传远程教育的作用和成效,在带头学用和推广学用成果方面效果明显。

四、抓发展,树形象,成效初见端倪

茅坡村党支部以开展“双争双创”活动、“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推进了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树立了党支部的良好形象。

努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引导农户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气候优势,发展水稻制种、黑木耳、双孢菇等,2010年,全村种植黑木耳、双孢菇模达108余亩,产值达104.8余万元;建有水稻制种基地600亩,每亩纯利润2000元,可创收120余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我村农村产业结构调。目前,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3850元,上一年增加350元,高出所在镇农民收入平均水平300元。

总的来说,茅坡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还是令群众十分令人满意的,通过开展远程教育,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干部受到了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远教工作新思路,使之真正服务于民。

上一篇:初中毕业生思想上鉴定下一篇:孝老敬老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