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建构室活动教案

2024-05-21

幼儿园建构室活动教案(精选8篇)

篇1:幼儿园建构室活动教案

幼儿园主题建构活动教案

目标

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主动参与命题建构活动,体验建构活动的快乐。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规划布局,并能依据图示灵活运用排列、组合、延长、拼插等技能建构较复杂的主题游戏。

准备

了解新材料的`特征和操作方法。

幼儿欣赏城市的景区。

场地图示、百宝箱一个

过程

1.谈话提出建构主题

提问:旧城改建后,美丽的晋江有什么新景区?

2.出示场地图示,引导幼儿回忆已规划的(生活区、商业区),重点引导幼儿规划娱乐区。

3.引导幼儿按意愿选择区域合作游戏。

提问:你想搭建哪部分?用什么材料?和谁一起搭建?

4.提出要求:

①轻声商量、合作建构。

②依图示布局。

③大胆使用材料、增加新景象。

5.幼儿游戏,师以总工程师身份进行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合理依规划图示布局及大胆创造,增加新景象。

6.游戏评价

引导幼儿欣赏建构成果,评价是否依图示及有特色的

篇2:幼儿园建构室活动教案

教案

幼儿园建构区综合评价表

幼儿园建构区评价表

幼儿园:

一级评 价指标 区 域 环 境 的 创 设 30 分 材料投放 15 分 空间布局 10 分 面积能否达到 10平方米左右。是否避开人流密集的地。地面是否采用平滑、硬度较高、没有裂痕的地垫。材料是否包括积木、差塑两种专门的建构材料,且数量充足。是否能够投放种类丰富、适合建构且卫生的废 旧物品材料。是否能够根据游戏的需要,提供动植物、交通 工具等成品玩具作为辅助材料。是否能够科学合理地归整材

料,方便幼儿游戏 时取放。区域环境 的创设 30 分 墙面环境是否具有动态性,能否根据幼儿的游 戏及时进行调整。是否为幼儿游戏提供必要的示范、提示、欣赏、分享等支持,能引发幼儿与之互动。建构的主 体性与创 是否能够感受到建构游戏的乐趣,保持愉快的 情绪。3 3 2 4 3 3 5 3 3 4

班级:

二级评价指标

时间:

标准分 得分

新性 9分

是否能够体现出较强的自主性、计划性和创造 性。是否能够专注地进行游戏。5

建构技能 9分

是否能掌握并灵活运用平铺、垒高、架空、围 封等技能。是否能注意平衡、对称和造型的装饰。4 4

解决问题 能力 8分 区域中 的幼儿 40 分 社会性 发展 5分

是否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否能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解决问题。

是否能够尊重他人的意见,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分享、谦让。是否能建立适当的游戏规则,注意保护好自己 和他人的作品。

认知能力 4分

是否能对建构材料的大小、形状等特性正确认 知,能对其进行比较、分类、观察和尝试。能否获得并运用空间、距离、方向、守恒等有 关科学和数学概念。

审美能力 5分 对幼儿的 观察 5分

作品是否能表现出对称、平衡等艺术形式。作品是否有美感。是否能关

注到幼儿的建构技能、材料使用、交 流合作等。是否能主动做好观察并记录。2 3

指导方式方法是否适宜,以便能有效地帮助幼 对幼儿的 指导 10 分 儿确定建构游戏主题和内容。是否能够把握时机介入游戏,并采用适宜的方 法引导幼儿自主解决。是否能够帮助幼儿螺旋式提升建构技能。对幼儿的 评价 5分 反思与 调整 10 分 是否能够及时地进行区域环境的反思,反思是 否深入。是否能根据观察和反思对区域环境和指导进行 不断地调整。总评: 评价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具有支持和引领作用。

总分

评价者:幼儿园区域活动实用教案之表演区

时装表演

时装是美和艺术的表现。幼儿穿着色彩鲜艳、款式活泼的童装,随着乐曲,迈着活泼轻快的步子,摆出各种优美而富有童趣的造型时,他们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也得到真情流露。

幼儿表演的时装可以是自己身上穿的,也可是自制的。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利用挂历纸、包装纸、报纸、竹圈、棕榈叶、树枝等自制”时装”。幼儿穿上这些富有特色的服装即兴表演,会有一种愉悦感和新鲜感。

节奏乐

打击乐器发出的不同音色和动听的节奏,往往会吸引许多幼儿进去活动。投放幼儿熟悉的乐器,让他们在敲敲打打的过程中,感知各种器乐的音色,复习各种节奏型。小班幼儿比较容易接受2/4拍的节奏,中班和大班幼儿可进行

3/4拍和4/4拍的切分音、休止符等节奏练习。提供的节奏卡可用形象图示,如”手”表示拍手,”脚”表示跺脚,”三角”表示三角铁,”铃”表示碰铃,使幼儿一目了然又饶有兴趣地看谱练习。中班和大班可以把学过的歌曲、乐曲整首用图示法展示在表演区内,或许幼儿会自行组成小乐队,推选出小指挥,像个乐队似地演奏乐曲。有时打击乐与歌舞结合起来集体自奏自演,会令幼儿欢乐无比。

打击乐器的种类很多,其制作材料有金属、塑料、木、竹等,它们发出的不同音色给幼儿不同的感受。除购买地外,教师可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既经济实惠又体现地方特色的打击乐器。下面提供一些自制乐器的方法,希望能产生抛砖引玉的效果。

沙球:酸奶瓶、小可乐瓶、易拉罐、河蚌壳、带节竹筒等,装进小石子、或豆子、粗沙、米粒,然后将开口处用胶带密封。

串铃:将数个啤酒盖中间钻孔用铁

丝串起。

钱鼓:取一直径约15厘米的毛竹圈作鼓环,在竹圈四周等距离横着锯三四个缺口,每个缺口安上两片打扁的啤酒瓶盖。

碰铃:将废旧的自行车铃盖焊上把儿,用小金属棒敲击,能发出悦耳的铃声。

响板;将白板纸剪成一个直径15厘米左右的圆形,对折成两个半圆,并在半圆内侧对应的地方各固定一个瓶盖或贝壳,在半圆外侧各固定一根能套住幼儿手指的松紧带,大拇指和四指分别套进去一张一合地敲打。

响筒:取直径约5厘米,长约20厘米中间带节的竹筒,将竹筒锯成如图2-11状,用一根竹筷敲打竹筒,竹筒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双响筒:取直径5厘米、长15~20厘米的空心竹筒一段,在其中间钻孔安上把儿,左右两头分别锯出长短不同的缺口,用竹筷敲击即是双响筒的声音。

毛竹架:用六根棍子扎成两个三角架,将一根直径10厘米左右、长2~3米的毛竹放在架上,可供数个幼儿手持竹筷进行节奏练习;放置在户外,可供幼儿钻、攀、翻;挂上一块布也可做木偶小舞台;还可以做”娃娃家”的晒衣方架或区与区的分隔。这对条件叫简陋的农村幼儿园特别实用。架的高度、竹的长短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篇3:幼儿园建构室活动教案

关键词:幼儿,绘画,想象力,美术活动

《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 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 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 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对幼儿艺术细胞的培养,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也有利于以后学习其他知识。所以说幼儿绘画的引导是大脑开发的过程, 也是学习知识的桥梁。但是, 绘画对于各方面还没有完全开发的幼儿来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细心, 真正的打开幼儿想象力, 那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就会变得很轻松。本文通过对教师引导幼儿绘画的想象力来提高美术活动的效率的措施进行研究, 也为幼儿的全面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了解美术活动的目的, 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肯定幼儿的个体差异

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教学领域, 教师都应该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 特别是对于幼儿教师来说, 在幼儿的心路开发历程中更应该以引导者、建设者的身份带领幼儿进行美术创作, 让幼儿通过绘画表达内心情感。任何一种形式的美术活动的展开, 并不是简单地达到学生学会绘画的目的, 而是在这一过程中, 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注重幼儿通过绘画达到情感的外露。幼儿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往往会给成人带来灵感, 所以说, 某一程度上美术活动的展开也是老师从幼儿绘画过程中灵感和内容的获得。而且, 教师在引导幼儿绘画的同时, 要注重幼儿的个性差异, 根据每一个幼儿的特征激发幼儿的潜能。锻炼幼儿大胆创作的能力, 创造自由、愉快的氛围维持幼儿绘画的兴趣。不仅仅会提高美术教育活动的效率, 也有利于幼儿对生活和对艺术的热爱。为幼儿丰富知识, 开阔眼界提供很好的支撑。

二、在绘画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特别是对于幼儿而言, 当孩子对于要做的事情没有兴趣, 就算是强行逼迫也不会有用, 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样一来, 教师就要采取相应措施, 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首先, 要选用合适的绘画材料, 不同时期的智力开发, 也需要配合与之相适应的内容, 绘画也不例外。幼儿绘画也需要适合幼儿的内容。老师应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 易于表达或是印象深刻的事物, 当然, 这些事物也应该是美好的, 积极地, 向上的, 利于提高幼儿想象能力的。在这一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引导, 幼儿就能在快乐的活动中得到发展。其次, 鼓励幼儿增强自信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儿由于理解能力有限, 动手能力也不是很强, 而且这一时期的幼儿更多的是希望得到周围人的注视和肯定。教师要懂得抓住幼儿的心理进行教学。让他们有更多的勇气进行创造、勇于表达。当然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不仅仅是通过语言的也可以是肢体的或是眼神的。也不能够只是笼统的赞扬“你很棒!“”你画的真好!”之类, 要把表扬具体化, 因为针对的幼儿是差异性是的群体, 语言和肢体的结合是最好的。一旦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长处, 他就会就会逐渐养成坚持下去的习惯, 审美能力也会慢慢提高。

三、要充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在绘画活动中, 我们想要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力, 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就是重要的一步。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对图形或是画面进行观察、分析。例如:在教授《毛毛虫》这一教学活动中, 让幼儿画毛毛虫时, 可以先用毛毛虫玩具或是动画等形式,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给幼儿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接着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特点, 具体分解头、身体、脚等来加深幼儿的印象。期间, 小朋友们可以踊跃发言, 发挥想象, 在画的过程中涂色、线条, 教师要引导幼儿独立创作, 画出自己眼中的毛毛虫。当幼儿意识到思维不受限制, 这时对他们来说绘画时也会容易很多。

总之, 绘画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 也可以说是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也是对幼儿各方面塑造的重要形式。它对幼儿智力的发展、个性的形成和情感的健全都有着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 真正做到引导幼儿想象力, 注重与生活的结合, 进一步丰富幼儿绘画的内容, 增强幼儿知识。还有就是不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保持对绘画的兴趣, 通过鼓励幼儿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幼儿的绘画更有效率, 更有能力, 但又不拘泥于固有的思维模式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8

篇4:浅谈幼儿园建构室活动的开展

一、合理的空间布局,保障了幼儿的建构空间

建构室空间的合理布局,决定着幼儿建构行为中冲突出现的频率,使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更自主、自由。在创设环境时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因此我们将建构室分为小积木区、大型积木区和辅助制作区等,采用矮柜和玩具进行隔断,使建构室整理不凌乱,同时增加一定的规则暗示,如在距离积木框摆放处20厘米的地方贴上即时贴,作为幼儿拿取积木走动时的通道。根据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出现的替代意识,我们特别在建构室中开辟出辅助制作区,投放各种辅助材料,同时我们对各区域空间大小进行合理分配,如大积木区最大有25平方米,而辅助制作区只有5平方米。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使幼儿在专室建构游戏时更加自主、创新,有效地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干预因素。

二、适宜的材料投放,满足幼儿建构的需要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丰富多样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了,但建构室材料的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目的性、丰富性、可塑性、层次性。材料投放时,教师在了解幼儿年龄、兴趣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配备、投放各种建构材料,使材料与游戏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相匹配。选配一些具有可替代性和可发展性,能够适应幼儿不断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战的成品、半成品、废旧物品等材料,这些材料既能够随着幼儿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又能够起到帮助幼儿经过不断尝试,逐渐积累各种经验和能力,积极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使静态的材料能伴随活动的开展而具有动态的功用。 在选择、投放建构材料时不是一层不变的,教师应根据幼儿与建构材料的互动情况,及时调整、丰富建构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建构需要。材料的提供还应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差异,使活动材料细化,提供难度不一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活动需要,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

三、建立有序的专室规则,充分发挥建构的价值

凡是游戏总是有规则的,如果没有规则,活动就容易出现混乱、难以指导等多种现象。如幼儿活动人数多,活动室活动场地小,如何限制参与人数。由于是公共区域,玩具的摆放、活动的场地等没有明确的要求等。对此我们开展调查,了解问题所在,制定建构室活动的规则。按区域进行游戏,每个区域限定人数,合理安排区域人数;同时在建构室中 设计标志帮助幼儿整理玩具。 对活动结束后的玩具整理,只能保留精致的成品和部分半成品。明确了这些规则后,我们通过对全园幼儿和教师的宣传,使建构室的活动规则得到统一,从而更好地发挥建构室的教育价值。

四、制定合理的目标和活动内容,保障建构的顺利开展

《指南》上对幼儿建构没有明确目标和内容,因此我们通过研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操作水平首先制定出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的建构总目标,同时结合每个年龄段的不同主题预设不同的建构主题和具体的内容,积累适合各个年龄段结构室的不同课程内容。每个构建主题都是年级组根据班级主题的研讨后而确定。通过教研活动,教师自己进行建构,发现总结建构中的难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孩子们的建构和老师的预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形成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建构室课程。

五、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建构室开展活动的关键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建构室活动开展的关键。在活动指导中,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图片参考和暗示是建构活动成功开展的必要条件

在建构过程中,多数幼儿会对建构物体有自己的设想。能力一般的幼儿将会看着墙饰上的作品图片进行模拟拼搭,能力强的孩子会根据自己设计的平面图进行创造性的拼搭,这样的环境满足了不同水平孩子的需要,幼儿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补充图片,调整和增减材料,真正在幼儿中间产生一种无声的语言。

2.半成品的呈现是建构活动开展的有力保障

孩子们在进行建构的过程中,什么是难点,我们通过几次的观察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能够有一些新的了解,但是对于难点的解决有什么东西,既可以解脱老师又可以帮助幼儿呢?半成品就是一个很好的桥梁。

3.重点指导是建构活动开展的有效措施

每个活动我们都力求孩子们有所发展,但是活动过程中总是有难点,因此教师把建构的难点进行重点讲述,可以提升幼儿的多种能力。重点技能的突出需要教师重点介绍,这样对孩子们开展建构活动的指导才有更好地意义。

4.作品的保存是活动延续的必要

孩子们搭建的作品很多情况都不愿意拆掉,但是我们可以保存的空间很小,因此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方式保存:照片或绘画的方式把作品记录下来,部分作品可以沿用,或下次接着继续使用。

5.辅助材料的选择是建构活动开展的催化剂

适当的配件和道具可以激发幼儿创造出更多的角色游戏,增加孩子们游戏的兴趣。在小班幼儿进行建构的时候,孩子们玩的多数是简单的延长和围合,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但是有了动物的出现,孩子们能够有情景地进行操作,使活动的游戏性更加强。到了中、大班,孩子们能够利用辅助材料创设多种情景。

每个孩子都是小小的建筑师。小小的积木可以有无穷的创意与想象。幼儿园建构室作为一个专用活动室,以其对美感、创造性、合作性、目的性、坚持性的巨大教育价值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篇5:建构室活动目标及内容

小班

总目标:

1、喜欢结构活动,并养成一些良好的建构习惯。

2、能够模仿老师的范例,并尝试搭建。

3、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成功的作品。能够将好的作品保留下来。内容形式:

搭建楼房、围墙、马路、大桥、床、桌、椅、小汽车、小碗、小花、小风车等

中班

总目标:

1、会按命题构建、2——3人合作游戏。

2、能够看简单的平面结构图进行搭建。

3、尝试用不同材料搭建立体的命题物品。尝试用不同的材料组合比较大型的主题作品。内容形式:

1、用各种材料搭建桌椅等。

2、幼儿园的运动材料。

3、书报亭、图书馆、中国馆、超市等。

4、高高大大的房子、马路、十字路口、马路上的车、周围的房子等。

5、小花园、花、树、小动物等。

大班

总目标:

1、构建比较复杂的,有大型主题组成的建筑。

2、能自行设计、自行构造。

3、和同伴一起构建,并解决过程中的问题。

乐意在原有的作品呈现的基础上,围绕主题继续创作。内容形式:

1、我们的幼儿园

2、万里长城、天安门、中国馆

3、我们的小区、小区中的体育器械

4、东方明珠塔、热闹的街道。

5、搭建商厦、十字路口,马路上的花草树木。

6、立交桥、拱桥青青草原上的围墙和城堡。

篇6:幼儿园建构游戏教案

1、尝试用三角形、方形组合建构表现房子的房顶和墙面。

2、愿意添加小门等装饰部件,丰富作品。

3、能有序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建构作品,体验建构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有建构三角形和方形的经验。

物质:各色雪花片、房子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1、欣赏课件,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逐一演示课件,激发幼儿兴趣。

(1)“这是什么形状?”(三角形)

(2)出示方形,“这是什么形状?”

“它想和三角形做朋友,瞧它站在了三角形的什么地方?”(下面)

“它们站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启发幼儿想象。

2、观察房子,了解房子的组成部分。

(1)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认识房子的外形结构特征(房顶、房体)。

(2)师生共同小结:房顶是三角形的,房体是方形的。

3、幼儿建构,教师指导。

教师和幼儿尝试房顶与房体连接的方法。

重点帮助幼儿掌握三角形和方形的连接且牢固。

4、展览评价。

(1)介绍作品。“你建构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插的?”

引导幼儿从房顶到墙壁到装饰物进行有顺序的介绍。

(2)集体欣赏,体验建构成功的快乐。

延伸活动:

篇7:幼儿园小班美工室活动总结

(一)班美工室活动总结

2011-2012 在我们班的美工活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美工室活动也得以顺利结束,孩子们在绘画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大发展,工作总结如下:

我班孩子旨在班级又常规美术教育的孩子,孩子们的绘画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孩子孩子线条颜色发展都不错。而有的孩子却还处在涂鸦阶段,刚开始两周的教学中,他们每天都是绕毛线团,而老师需要孩子达到的目标他们都完成不了。借于这种情况,我采取了集中教学分别辅导的教学方法,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我放手让他们自己想象,用画笔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我对他们加强辅导,耐心的个别辅导他们完成当天的教学内容。而在刚开始的几周,他们只要在纸上画上了一点点,不管是什么我都给予他们肯定,并在全班小朋友门前表扬他们,慢慢的,他们由不敢画,不想画变的积极起来。一学期下来,我发现这样的方法很可取,因为在面向家长汇报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画出了另老师和家长满意的作品。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熟悉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我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选择了幼儿熟悉和感兴趣的题材。刚开班的时候我从“花”和“草”入手来训练孩子们的线条和色彩。由于画花的步骤很简单,所以孩子们都很有成就感,每次下课都要把自己的作品向家长炫耀一番。

在孩子们很熟练的画出花和草的时候,我选择了让孩子们画自己的妈妈,因为孩子们最熟悉的人就是自己的妈妈,所以孩子们的画姿态万千,意趣盎然。

小班的孩子基本能画出形象,但是画面凌乱没有主题,于是我选择了让孩子画定位画来增强画面主体感,老师现在纸上给孩子一个形状,圆形或者其他形状,让孩子用画笔把它变成想要变成的物体,这样的训练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提高孩子们色彩搭配能力,我采取了美术欣赏的方法,让孩子们欣赏大量的装饰画和大班孩子以及同伴、老师的作品,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篇8:幼儿园建构室活动教案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师幼互动,构建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 存在于幼儿生活之中, 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 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随着《纲要》的贯彻落实, 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 教师的行为不断改善, 不少教师也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但在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 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教师和幼儿的互动还显得很消极和被动。那么, 在幼儿园活动中, 该如何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呢?

一、创造和谐、愉悦、自由、宽松的互动环境

师幼互动应建立在轻松、自由的基础上, 在教师和幼儿都保持愉快心情的情况下, 相互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记得在一次音乐《秋天》中, 在主题音乐的播放下, 我启发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秋天落叶飞舞的样子。我不停地鼓励他们想象、创编, 可孩子们总是不投入, 有的期待我直接教动作, 有的刚要试着创编新动作, 可一接触老师的目光反而拘谨起来, 结果编出的动作很不理想。在临近下课时, 我决定给孩子们一些绝对自由的创作时间, 于是我远离孩子的视线。当孩子们发现拥有自己的自由天地时, 十分兴奋。他们开始大胆交流, 随音乐做出各种随心所欲的动作。有的伸开双臂、头仰得高高的, 脚下飞快地旋转;有的双手环抱, 闭着眼睛, 身体左右摇摆……可以看出, 孩子们已真正融入了活动之中。当我再次踏入教室时, 幼儿的创作已基本成熟, 我适当指导加上幼儿积极配合, 这次活动效果远远超出了预想。因此, 要想进行积极的互动, 就要创设一个和谐、愉悦、自由、宽松的互动环境。教师还要重视与幼儿间的情感交流, 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 尊重他们的人格, 多与幼儿进行积极、平等的交流互动;同时, 在师幼互动中, 教师还应学会用正确、平和的心态对待幼儿的各种行为, 多给以赞扬和鼓励等肯定性的评价, 对存在的行为问题也应该以正面引导为主, 针对实际情况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 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重视与关爱, 使幼儿在被尊重和被赏识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尊感和被支持感, 从而产生强烈的互动动机。

二、分组教学, 减少人数, 提供师幼互动的机会

在以往的集体活动中, 由于幼儿人数多, 教师既要忙于完成教学内容, 又要顾及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往往是应接不暇, 顾此失彼。在进行分组教学后, 减少了活动中幼儿的人数, 这就大大提高了幼儿个体与教师的交流频率, 为师幼互动提供了机会。如在体育游戏“小小解放军”中, 幼儿要进行匍匐爬行的练习。如果全班同学同时进行, 由于人数太多, 又受活动时间的限制和其他一些无关刺激的干扰, 往往会影响师幼互动的效果。再有, 在语言活动中亦是如此, 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 通常是一些能力强的幼儿抢先回答了, 一些能力弱的幼儿却失去了思考和解答的机会。分组教学后, 幼儿人数少了, 无关刺激相对减少,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就有了更多的机会, 并能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幼儿, 捕捉到每组幼儿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上一组活动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案, 来指导下一组幼儿, 在反思和实践中提高活动质量, 促进师幼共同发展。

三、关注幼儿, 及时捕捉, 创造师幼互动的条件

新《纲要》指出, 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师幼互动中保持关注是建构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 能否对幼儿的行为给予关注是师生互动能否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幼儿能否产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的基本条件。如在实践活动“泥巴乐”中, 我们发现幼儿在捏汽车的时候, 并没有依照挂图上汽车去捏, 而是发挥了一定的想象力, 捏出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汽车, 捕捉到幼儿这一兴趣点, 我们对孩子的创造力进行了表扬和鼓励, 幼儿在得到老师的支持和信任后, 活动更为积极了。当然, 教师在活动中的关注指向不能仅仅停留在师幼互动上, 还应利用这一时机, 隐性指导幼儿, 同时促进幼儿师幼互动、境动互动等多向互动。

四、调整角色定位, 有效引导, 发挥师幼互动的作用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 教师往往将自己定位于幼儿的教育者、管理者、保护者, 从而将幼儿置于被教育、被保护、被管理的地位, 形成不对称的师幼互动关系。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点明了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承担的角色。师幼互动的目的就是解放孩子, 让孩子动起来, 让他们自己动, 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但是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 幼儿就会像一盘散沙, 变得自由散漫。这种放任自流, 缺乏有效指导, 对幼儿的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特别是在体育活动中感受最深, 在组织幼儿分组练习不同的动作时, 如果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玩, 结果往往是一片混乱。实际上在师幼互动中, 教师决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和裁决者, 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 交往机会的提供者, 幼儿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了发挥互动中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分组活动中应认真观察, 分析幼儿都比较喜欢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器械,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以此为依据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引导, 如在“投掷沙包”活动中, 幼儿玩一会儿就厌烦了, 看到这种情况后, 教师可让幼儿采取比赛的方式, 通过记录确定谁是冠军, 大大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这样幼儿在师幼互动中也得到了真正的锻炼。

五、因材施教, 建立多元化的互动模式

在师幼互动中, 教师应根据教育任务与内容的不同, 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 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方式。从互动范围看, 既应有教师与全体幼儿的互动, 有教师与小组的互动, 还应有教师与个体的互动, 三种方式互为补充。从互动主体的作用看, 既应有以教师主体为本位的师幼互动, 又应有以幼儿主体为本位的师幼互动。从互动方式看, 既可采用语言方式, 又可运用动作方式或以环境、材料为媒介的其他互动方式。每个幼儿的个性都有所不同, 如有的孩子积极、主动、独立性强, 他们能在各项自主活动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有的孩子被动、依赖性强, 常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鼓励和帮助;有的孩子比较外向, 而有的孩子比较内向。对能力强、喜欢展示自己行为能力的“求注”幼儿, 应多采取赞赏式或评价式等支持性互动方式向幼儿表示关注, 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对能力差、喜欢向老师“求助、求慰”的幼儿, 应多采取“帮助式”“照顾式”“抚慰式”等支持性互动方式, 帮助幼儿克服困难, 增强信心;对喜欢向老师“告状”的幼儿, 宜多采取调解式或讨论式等引导性、合作性的互动方式, 以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化解纠纷;对情绪低落、不喜欢参与活动的幼儿应多采取激趣式、鼓励式或帮助式等支持性互动方式, 使其振奋情绪, 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总之, 教师在与不同特点的幼儿进行交往与互动时, 应采用不同的交往方式和方法, 以此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六、正确处理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的关系

如何正确地面对并尽量缩小师幼互动中的差异, 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幼儿的潜能, 这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教育上的公平不是绝对的, 而是建立在承认个体差异基础上的一种相对公平。在师幼互动中, 教师由于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和内容, 分配相应的互动时间所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这是合情达理的。但如果教师将自身的亲疏、好恶带到与幼儿的主动交往中, 表现出对幼儿的偏爱和歧视, 人为地造成教育上的差异, 那么, 它不仅不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 反而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基本精神。因此, 教师应从职业道德出发, 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 既面向全体, 又关注个体, 才能使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上一篇: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调查分析下一篇:工程招投标评委廉洁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