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业的任务及发展全景

2024-05-16

浅谈我国农业的任务及发展全景(精选11篇)

篇1:浅谈我国农业的任务及发展全景

浅谈我县农业的任务及发展全景

姜胜林

一、新阶段的目标方向

在农业上,我们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许多农作物的过盛了。在人们看来,农民的收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农民靠着农作物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长期看来,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已经能满足自家的温饱问题了。而农民的收入也是处于比较底下的。农民的收入是分为两种的。一种是农作物的收入,还有一种是货币的收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人们在收购的比例下降了,使得农民注重了货币的收入。农业发展对技术的要求也是非常大的,劳动力和土地的使用的作用也由此下降。农民在农业发展的制度下创新,因此可以确立农户的独立经营的地位,使得其一体化经营。在改革以来,农业制度的创新是在中国农业组织的基础上的。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家庭的承包制度成为了我国一直坚持的基本安排。这是我国改革以来对农业发展重要的制度因素。

随着市场的全力发展,很多小规模的经营受到了许多的挑战。但是在一个方面,在家庭承包方面难以有重大的突进。而另一方面,这样也不是非常合理的。随着年代的变化,创新才是王道。如果去开发新的农业制度,如何使得他一体化

经营。这些都是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价值的东西。而且农民也是可以享受到增值的成果。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对农业的影响

根据调查,不少农业技术人员都缺乏对农民的基本认识,缺乏对农民的动员、组织、培训和管理的基本训练,缺乏对工作的创造性热情。如果说农民的素质比较低,其直接原因之一是农村中农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太低。农业与工业生产使不同的。农业主要是在土地上进行的。同时,农业生产是生态的再生过程。会因为环境问题而受到一定的影响。现有的生物生长发育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效果。他们的生命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副作用是忽略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各个地区的气候问题。从而使得农作物的类型出现不同。如果我们去把环境问题分析进农业生产,建立合理的生产机制。通过发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环境,来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从而增加农作物的高效供应。相反,如果我们忽略这些问题,都不可以去利用自然资源,从而使得农业的发展速度得不到提升,影响到产业。总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要求,需要专业农户,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村和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产品行业协会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主体的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形成复杂联动的组织体系。有了比较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就是建立了现代农业制度。

三、新阶段的任务

在保持自给的基础上,提升农作物的产品质量,优化农业的生产体系和地区分布。进入了新的阶段发展,农业上的发展需求越来不受制约了,在受到了WTO国外优质农作物的供给来看。我们农业的提醒需要调整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追求农作物的数量,这样的调整农业生产体系突出质量是前提。我们需要发挥土地以及经济和科技的优势,发展品质更好果业以及水产品等,无论如何去调整农业的生产体系。我们的重点都需要放在突出的位置来考虑。在我们保证农产品供给的情况下,我们更加要保证农民的收入。这是我过目前主要的任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农民的收入也是越来越低下了,因此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的难道是非常大的。因此,提升收入增长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时下,构建这个农业体系,我们需要培养农民合作使得现在的农作物与网络交接,另外需要一个协会来管理这些农产品的进销存,建立全农业化的服务组织。使得农民的收入增收。这样农业化产品可以更好的渗透进各个不同的行业组织。这样形成一定的组织架构,有了比较完善的经营体系就是我们需要的现代化农业制度。

四、小结

一定的农业化统揽了农业以及农村发展的全景,推进了现代化的流程,使得农业化是我们现代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农业现代化就是使用一些高科技技术以及一些农业装备声场手段,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管理农业,提高农民的文化以及科技技术素质。把传统的农业逐渐的发展成为更高水平的现代化。使得提高了环境质量还能更好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农业的改革,它不仅仅是农业局的事情。它反映着整个新农村的经济文化生活方面的变化。在这些变化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是向农业进军的重要阶段。据了解,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农业是需要人们配合政府实行当地的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达到一定的指标慢慢的使得慢慢进化。在我国,农业具备了现代农业的一些基本特征,但是离农业现代化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我们国家对现代的体系有了一定的改革。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基本上是以使得农业现代化统揽农业以及新农村的发展的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推进新农村的大力发展,从而使得整个农业以及新农村的体系更好的提高到一定的层次。

篇2:浅谈我国农业的任务及发展全景

摘 要: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然而,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农机工业水平、农业经营规模以及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情况等因素对其都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所以,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详细的研究并制定妥善的处理对策,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本文便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从而详细的论述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工作。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策略和趋势.

篇3:浅谈我国农业的任务及发展全景

土地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元素。在所有的生产过程当中, 土地是人们劳动的场所。土地更为了提供动植物的发育所必需的一些养分的主要来源, 是这些生物发展生长发育的所需的环境条件。因此, 土地的数量都会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原因。跟其他的机械生产什么的都是不一样的。在大自然中, 土地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虽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使得土地的面积增大。不过, 对于总面积来说, 这种增加是很有限度的。而且这样的方式所需要的费用是极大, 成果并一定很明显。这仅仅是在不考虑它有副作用的情况下。土地在地球上的位置决定了地区的生物的生长发育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土地质量都是取决于他所在的位置。而另一方面取决于土壤演化过程以及人们劳动形成的人工肥力。适当的通过一些工程改善提高施肥技术, 在一定上改变土地的质量。不过这些都是需要付出想当的代价。

2 新阶段的特征

在农业上, 粮食是非常重要的农产品。而且, 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值已经达到了五亿吨了, 而且用来供应也是年年有余的。在80年代我们国家的粮食自给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了。而在90年代更加是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了, 是质的飞跃。而其他一些, 比如水果什么的, 主要作物以及水产品等都是呈现了比较好的形势。而在农业上, 我们有了发展, 但是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出现了许多农作物的过盛了。在人们看来, 农民的收入, 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农民靠着农作物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长期看来, 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已经能满足自家的温饱问题了。而农民的收入也是处于比较底下的。农民的收入是分为两种的。一种是农作物的收入, 还有一种是货币的收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 人们在收购的比例下降了, 使得农民注重了货币的收入。农业发展对技术的要求也是非常大的, 劳动力和土地的使用的作用也由此下降。农民在农业发展的制度下创新, 因此可以确立农户的独立经营的地位, 使得其一体化经营。在改革以来, 农业制度的创新是在中国农业组织的基础上的。经历了不断的改造, 家庭的承包制度成为了我国一直坚持的基本安排。这是我国改革以来对农业发展重要的制度因素。

随着市场的全力发展, 很多小规模的经营受到了许多的挑战。但是在一个方面, 在家庭承包方面难以有重大的突进。而另一方面, 这样也不是非常合理的。随着年代的变化, 创新才是王道。如果去开发新的农业制度, 如何使得他一体化经营。这些都是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价值的东西。而且农民也是可以享受到增值的成果。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 对农业的影响

根据调查, 不少农业技术人员都缺乏对农民的基本认识, 缺乏对农民的动员、组织、培训和管理的基本训练, 缺乏对工作的创造性热情。如果说农民的素质比较低, 其直接原因之一是农村中农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太低。农业与工业生产使不同的。农业主要是在土地上进行的。同时, 农业生产是生态的再生过程。会因为环境问题而受到一定的影响。现有的生物生长发育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效果。他们的生命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副作用是忽略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各个地区的气候问题。从而使得农作物的类型出现不同。如果我们去把环境问题分析进农业生产, 建立合理的生产机制。通过发展,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环境, 来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从而增加农作物的高效供应。相反, 如果我们忽略这些问题, 都不可以去利用自然资源, 从而使得农业的发展速度得不到提升, 影响到产业。总之,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要求, 需要专业农户, 民专业合作社, 产品加工流通企业, 村和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 产品行业协会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主体的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形成复杂联动的组织体系。有了比较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就是建立了现代农业制度。

4 新阶段的任务

在保持自给的基础上, 提升农作物的产品质量, 优化农业的生产体系和地区分布。进入了新的阶段发展, 农业上的发展需求越来不受制约了, 在受到了WTO国外优质农作物的供给来看。我们农业的提醒需要调整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在目前的情况下, 我们需要追求农作物的数量, 这样的调整农业生产体系突出质量是前提。我们需要发挥土地以及经济和科技的优势, 发展品质更好果业以及水产品等, 无论如何去调整农业的生产体系。我们的重点都需要放在突出的位置来考虑。在我们保证农产品供给的情况下, 我们更加要保证农民的收入。这是我过目前主要的任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 农民的收入也是越来越低下了, 因此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的难道是非常大的。因此, 提升收入增长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时下, 构建这个农业体系, 我们需要培养农民合作使得现在的农作物与网络交接, 另外需要一个协会来管理这些农产品的进销存, 建立全农业化的服务组织。使得农民的收入增收。这样农业化产品可以更好的渗透进各个不同的行业组织。这样形成一定的组织架构, 有了比较完善的经营体系就是我们需要的现代化农业制度。

5 小结

一定的农业化统揽了农业以及农村发展的全景。推进了现代化的流程。使得农业化是我们现代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农业现代化就是使用一些高科技技术以及一些农业装备声场手段, 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管理农业, 提高农民的文化以及科技技术素质。把传统的农业逐渐的发展成为更高水平的现代化。使得提高了环境质量还能更好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农业的改革, 它不仅仅是农业局的事情。它反映着整个新农村的经济文化生活方面的变化。在这些变化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 是向农业进军的重要阶段。据了解, 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农业是需要人们配合政府实行当地的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 达到一定的指标慢慢的使得慢慢进化。在我国, 农业具备了现代农业的一些基本特征, 但是离农业现代化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我们国家对现代的体系有了一定的改革。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基本上是以使得农业现代化统揽农业以及新农村的发展的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 推进新农村的大力发展, 从而使得整个农业以及新农村的体系更好的提高到一定的层次。

摘要:跟随着时代的脚步, 农业发展也分为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在农业传统到现代化的过程中, 农业在提升中的主旨是不同的, 这可以充分的体现了他的动态性。而且, 农业现代化也是具有广泛性。它不仅涉及到技术, 而且还跟经济和生态有关系。另外, 农业现代化也是包含地区性以及阶段性的。在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国家, 农业所追求的东西都各有成果。在国外, 他们通过农业的机械化使得劳动生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得农民所得的收入也是逐渐提升的。很多地方都是如此, 使用了很多农业技术来提高土地的生产效果。

关键词:农业发展,农业特征

参考文献

[1]傅晨.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涵义与标准的理论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 2001 (12) .

[2]“十五”计划研究课题组, 陈锡文.“十五”期间农业、农村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J].管理世界, 2001 (01) .

篇4:浅谈我国农业的任务及发展全景

关键词:超级基金污染场地;修复案例;有机污染土壤修复

由于我国进年来的大力发展,在农田土壤的发展中,极大的推进了其基本设施的有效建设,而这一情况也加重了我国原生态发展过程中的可持续性。而为满足我国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就应当加强对污染研究作用上的合理监控管理,实现在内容以及杀虫剂类型等多个方面的有效控制。下面对我国的现有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工作的任务以及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一、我国杀虫剂类型以及污染场地的分布情况

(一)现阶段的杀虫剂使用类型

就我国现阶段的农用杀虫剂使用情况来看,杀虫剂在场地污染中,其污染形式主要分为了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污染导致的土壤肥性降低,流通渠道过程中导致的土壤肥沃形式影响,最后是使用后讲解周期时间久导致的土壤污染,这些污染都直接的影响到了土壤的环境质量,在实际的生产运用中,间接的造成了污染环境情况的加重,使当地的农田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二)场地分布情况分析

对于现代化的生产中,污染场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工业集聚区。由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发展时间较短,生产工艺上也比较简单落后,其厂房简陋,污染措施不够完善。这些问题,都极大的影响到了基本设施的安全使用,其使用会影响到场地的污染处理措施,严重时,可导致当地农耕产业链出现严重问题。

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情况来看,现在以及长期时间内都将处于一个污染与质量持续进行的阶段内。而如果加强对其的基本治理,就成为了接下来发展的重点。

(三)流动领域污染场地的分布情况

由于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开始了大面积的POPs类杀虫剂推广,在使用后就影响到了我国后续的耕地生产。从后期的调查情况来看,不同情况下的影响,都对我国的能更生产产生了极大影响,对于我国的主要设施生产等,都产生了十足的影响。而就目前我国现阶段的生产情况来看,农耕的实际使用领域也就产生了诸多的干扰。并在生产单位上,导致其诸多病虫害情况的发生。

二、我国杀虫剂污染场地的现状管理分析

(一)我国场地污染的管理体系情况

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对于基本设施的建设需求来看,需要结合实际的生产需求来进行体系建设。但是在现阶段的环境保护法中,虽然已经明确了对土地环境的基本保护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地方政策为鼓励农耕,反而大力推广使用农用杀虫剂等,而这一情况的出现,就会加重对基本环境的安全管理问题,并严重的影响到基本设施的合理性,对场地管理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企业防护意识不足

就我国现在企业的发展来看,其自身对防护意识还不够严格,会影响到正常的运行,而污染情况。土壤的场地污染管理,对于相关规定的干涉上,存在明显的监管不力。这样的大背景下,就会加重我国在产业上的生产不足,并影响到基本农耕设施上的有效建设。

(三)群众基础知识推广的缺乏

由于我国的发展较晚,在群众的护林护田情况方面做的还不够完善,因此导致群众基础差,生产时就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需求,其污染的现状以及趋势等,都会影响到自身的安全性。

三、强化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对管理法律条例上的完善

对农田有机污染物杀虫剂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定,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法案。在管理上,加强监管力度,从而实现对基础政策上的有效监控管理。

(二)加强对企业生产中的安全使用要求规范

对企业生产,应加强对基本生产条例规范上的遵从,并以可持续发展为总战略方针,通过有效的基础生产建设,并以此来完成对基本土壤环境上的有效调控。

(三)加强群众土壤保护知识重要性推广

对于现阶段的农耕保护,就应当加强对基本设施土壤环境的质量标准保护。而在这个过程中,农耕的最终接触人对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就成为了政策方针有效实施的根本所在。因此加强对基层人员的知识培训,就成为了最主要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周艳,徐建,冯艳红等.有机污染场地浅层地下水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生物毒性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2,28(6):700-705.

[2]易爱华,黄启飞,张增强等.我国杀虫剂类POPs污染场地的类型与污染控制对策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08,34(1):57-60.

[3]叶茂,杨兴伦,魏海江等.持久性有机污染场地土壤淋洗法修复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12,49(4):803-814.

[4]葛佳,陈敏.地质雷达应用于石油类有机污染场地调查的可行性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5,36(1):73-75,79.

篇5: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及应用2

班级:10农一姓名:蔡国顺学号:102250002018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几年来,无论是在机械播种方面,还是在机械灌溉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发展和新的技术,这对于发展高产量,高效率,优质产品的农业起来巨大作用。

关键词:精密播种;深耕深松;节水灌溉;无线传感技术

农业机械化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并且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农业应发挥更好的作用。在此将结合我国农业的特点,简要概述一下我国农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动态。1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1.1 农业机械装备总量持续增加

李恒涛等[1]调查表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9.01万kw,农用拖拉机只有117台,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到1%。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到2007年,我国农机总动力从5.50亿kw增长至7.6亿kw,拖拉机保有量由1405.5万台增长到1728.3万台。2007年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67.6万台,比上年增长20%;联合收割机保有量55.6万台,比上年增长17%;水稻插秧机保有量11.2万台,比上年增长40%。高性能、大马力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保持高速增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1.2 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辛志遐[2]调查研究表明:2007年,我国机械化耕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达到23.4

亿亩,作业水平分别为52.1%、32.4%和25.2%,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8%,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均超过80%,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植和收获水平分别为10%和40%,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58%和5%。

1.3 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效益稳步增长

吴艳红等[3]调查表明: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一家一户发展农业机械化非常不经济。广大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以农业机械跨区收获小麦为代表的社会化服务模式,把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把机械化生产和家庭承包经营结合起来,促进了农业机械的共同利用,提高了农机经营效益。2006年夏季,全国共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39.2万台,完成小麦机收超过

3.2亿亩,每天最高收获面积达到1 600万亩。目前,农业机械跨区作业领域正由机械收小麦向机械收获水稻、玉米和机械耕地、机械播种、机械插秧等项目拓展。与此同时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也逐渐提高,农机协会、合作社和股份制公司等新型服务组织不断涌现,以跨区作业为品牌和关键农时季节为主战场的农机服务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2机械化的应用

2.1精密播种技术在农业的应用

机械精密播种技术是一项科技含量高,节本增效的适用技术,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使用机械将种子准确、定量播到土壤预定位臵上,一穴一粒。

根据播种株距不同可分为全株距播种和半株距播种。机械精密播种的次序依次是: 侧深施肥开沟、侧深施肥、播种开沟、施口肥、播种、复土、镇压。

2.1.1节约良种

洪立华等[4]实践表明:精密播种技术在农业方面有节约品种,如玉米、每穴一粒,与普通播法每穴 3~4 粒相比,少 2~3 粒,这样就节约了大量种子。实践表明精播每公顷用种 25~30kg,比常规播种的用种量 40~50kg/hm2,节约种子15~20kg/hm2。

2.1.2节省用工

由于单粒播种,出苗后不用间苗,不需要特殊定苗,没有了间苗用工,玉米田每公顷节约间苗用工 6 个。

2.1.3节本增效

首先是直接的经济效益。还以玉米为例,每公顷省种按 17.5kg 计算,平均价位 14 元/kg,则省种一项可节约支出 245 元;每公顷省工 6 个,每个工按 40 元计算,则节支 240 元;增产幅度按 4%计算,每公顷玉米平均产量为 10t,增产 400kg/hm2,玉米平均价格是1.4 元/kg,则增产创收 560 元/hm2。累计节支增收共计1045 元/hm2。

2.2节水灌溉用新型水力旋喷自动吸附过滤器的应用

水是生命之源,在农业中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是节约水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在水资源紧缺的西部地区尤为重要。过滤器清洗的方法有人工清洗和自动清洗两种,人工清洗需要先关泵,取出滤网进行人工清洗或更换滤网,灌溉系统必须停水,效率较低。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是自动清洗,自动清洗是将水中泥沙颗粒在一定条件自动过滤清除,与人工清洗相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不必进行人工清除等特点。当过滤器滤网内外泥沙积聚较多,压差达到预定值时,需要关闭部分出水口,打开排污口,依靠电动机驱动,进行自动清洗。如果对现有网式过滤器进行改进,就提出一种新型过滤器节水灌溉用新型水力旋喷自动吸附过滤器。该种过滤器可以在不停水的情况下自动开启冲洗阀门,将污物冲出罐外。

新型水力旋喷自动吸附过滤器的二级过滤类似于网式过滤,但其有效过滤面积远远大于传统网式过滤器的有效过滤面积。同时具有两级过滤系统,较传统过滤器而言,其工作寿命更长,工作效率更高[5]。

2.3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的应用

机械化耕地,是农田作业的基本措施,目的在于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为作物播种、发芽、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而且有助于消灭杂草及病虫害,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尤其是深耕深松作业,已经成为农民普遍接受的机械化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

马龙武[6]研究表明:深松是指只疏松土层而不翻转土壤的抗旱耕作方法,其深度超过犁底层或土壤自然形成的粘盘层分布深度,使耕层由20 cm加深到30 cm。深松的作用在于:疏松土壤,加厚活土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便于吸光吸热,从而提高地温;消耗动力少,土壤水分散失少;可打破犁底层,使雨水渗透到深层土壤,增加土壤储水能力,形成耕层的“海绵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和生物活力,扩大作物根系生活的领域,使作物的产量普遍提高。它与深耕的根本区别在于用机械松碎土壤而不翻动土层,不破坏地表植被,减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带来的损失。通过疏松耕层以下5~15 cm的心土,可在保持原土层不乱的情况下,调节土壤的三相比例,使耕层下面的土壤熟化,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深松常使用的机械有通用型深松机和全方位深松机。

3农机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农机服务组织规模和经营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2 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有效解决。

(1)农业机械存量新旧结构矛盾依然存在。

(2)农机化应用范围需进一步拓宽。全国农机化生产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方面,即使在粮食生产中发展也不平衡,某些农作物生产环节已基本实现过程机械化,但是另一些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才刚刚开始起步,甚至是空白。而我国农作物的多样性特点非常突出,因此导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低下[7]。4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展望

无线传感技术在未来农业的应用

4.1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背景以及发展现状

随着半导体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90 年代末,美国首先出现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SN 是由布臵在监测区域内传感器节点以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无线自组网(Ad hoc),其目的是协作的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是WSN 的三要素。将Ad hoc 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人们可以通过WSN 感知客观世界,扩展现有网络功能和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

WSN 技术现已经被广泛应用。

4.1WSN 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农业灌溉自动化控制技术

我国是个贫水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4 位,人均仅为第121 位。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七成,但我国农田灌溉十分落后,水的实际利用率很低,浪费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采用自动灌溉系统,在土壤中人为安放水分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对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行监控,根据实际,进行自动供水和自动按一定顺序进行灌溉。

(2)温度自动调控

蔬菜生产中,温室生产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传统温室监控系统成本高,移动性差等问题很突出。近年来,节能高效的WSN 技术正在温室监控领域兴起。基于WSN 的温度监控系统由汇聚节点和子节点构成。将传感器分布在温室中监控温室内土壤温度、湿度、PH 值、光照强度等,通过无线网络传到汇聚结点,汇聚结点对数据进行处理,将命令通过无线网络下发给调控节点,调控节点根据所得命令对灌溉设备、加热器等进行控制,改变温室条件。汇聚节点还可接受人工控制,与互联网连接,使用户可以进行远程监控[8]。

结束语

面对21 世纪,中国已进入WTO、在本世纪中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目标。为了适应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对农业装备的需要,适应在部分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农业实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农业装备新产品和农业装备工业的发展,满足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恒涛,曲宏建.现阶段农业机械机型发展趋势[J].农机使用与维护.2008(2):33.[2]辛志遐.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其展望[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19(1):26-28

[3] 吴艳红,吴瑞梅.农业机械推动新农村建设浅析[J].南方农机.2008(1):43.[4]洪立华,姜连花,吕井文等.机械精密播种技术[J].农业装备.2009:40-41.[5]郭沂林,刘建军,宗全利等.一种节水灌溉用新型水力旋喷自动吸附过滤器.节水灌溉[J].2011(1):65-66.[6]马龙武.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现 代 农 业 装 备[J].2011(4):67-68.[7]夏庆红.浅析我国农村农机化现状及发展方向.科技资讯[J].2006(26):177-178.[8]陶梦江,赵继聪,秦 魏.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其在农业自动化中的应用.科技传播

篇6:浅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

自2004年保监会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业务规模快速扩大,服务领域逐步拓宽,组织形式趋于多元化,在提高农业防灾防损和灾后恢复生产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支持保护体系,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业务规模迅速扩大

农业保险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保险公司的积极响应下展开,措施得力,而且发展迅速。2008年,我国农业保险实现签单保费收入110.7亿元,同比增长112.5%,承保各类农作物5.32亿亩,参保农户达9000万户次,为农民提供了2397.4亿元风险保障。截至2008年底,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已上升至全球第二位,居亚洲第一位。今年1-9月,全国农业保险签单保费收入达到120亿元,同比增长31%,保费规模已超过2008年全年,成为全国财险业第三大险种。已为广大农民提供了3300多亿元的风险保障,承保种植业8亿多亩,承保能繁母猪等畜牧、家禽5.1亿头,覆盖1.2亿户。

(二)服务领域逐步拓宽

积极开发新型农业保险险种。2007年,猪肉价格飞涨,生猪保险和能繁母猪保险等有针对性的险种应运而生,为市场上急需的物品提供了保障。2009年,中央财政保费补贴支持的险种新增加了育肥猪保险和森林保险,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已达到9个。目前,全国开展的农村保险险种达160多个,覆盖了“三农”的各个方面。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水稻、玉米、小麦、棉花、大豆、花生、油菜等重点农作物保险,发展烟叶、橡胶、瓜果、林木、蔬菜等农村特色作物类保险。在全国范围开办能繁母猪和奶牛保险,在地方开办生猪、家禽等养殖业保险。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参与新型合作医疗、计划生育保险等工作在各地开展,开办了农房、农作物大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机具等农民财产保险。

不断扩大保险责任范围。种植业方面,将广大农户反映强烈的旱灾和病虫害纳入保险责任。养殖业保险方面,已基本承保所有动物疾病(疫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政府扑杀保险责任。目前,我国农业保险承保的保险责任已较发达国家更为广泛。

(三)组织形式趋于多元化

目前,开办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达到20家。除了传统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外,更是涌现出了黑龙江阳光农业互助保险公司、吉林安华农业保险公司、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法国安盟保险成都分公司、安徽国元农业保险公司等一批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由全国性保险公司和专业保险公司组成的农业保险经营网络初步形成,农业保险已覆盖全国各省市。

目前,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组织形式主要有:股份制的商业保险公司、专业农业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合作组织、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外资或合资农业保险公司等,农业保险经营主体日益丰富,并形成向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四)功能作用逐步发挥

农业保险的发展,增强了农民抗风险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确保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稳定,促进了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粮食安全战略和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2004-2008年,农业保险赔付共计117.26亿元,仅2008年农业保险为1400余万受灾农户支付赔款70亿元。在应对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自然灾害和“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仅能繁母猪保险赔款一项就近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灾区重建工作。同时,保险公司投入资金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与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开展数据共享、防疫共建等合作,提高了农业防灾抗灾能力。通过保险方式将政府临时性的救灾行为转化为规范化、透明化、市场化的灾害应对机制,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使受灾农民能及时恢复生产和生活,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基本生活的稳定做出了应有贡献。

二、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缺乏法律法规规范、服务不够规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一)缺乏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

根据国际农业保险发展的经验,农业保险都是立法先行。目前,我国《保险法》中没有关于农业保险的专门条款,国家尚未出台专门的农业保险法,也没有专门的农业保险管理条例。法制的缺失给农业保险实践带来了较多困难,如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组织推动方式、准备金积累、政府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作用和地位、对农险的支持原则、对农险投保人利益的保护、对保险公司的保护、如何保证农险的投保面等问题都难以明确或得不到有效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保险的规范化发展。

(二)缺乏巨灾风险的分散机制

国际上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国家大都通过提供再保险,或承担超赔责任或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等方式,对分散农业巨灾风险作出制度性安排。在我国,由于农业保险缺乏合理的风险分散安排,巨灾损失完全由保险公司独立承担,大量风险集中于经营主体自身,使得保险赔付率居高不下,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承保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三)地方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缺乏长效机制

2005年以来,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各省、市、自治区,虽然对参保农户的保险费支出给予了一部分财政补贴(有的补贴保险费的50%,有的补贴35%),但是中央的财政扶持手段和力度没有任何有关的政策期许和支持承诺。最重要的是在没有建立巨灾补偿基金和农业保险法定再保险的条件下,真的发生大灾需要巨额赔付时,地方财政的力量有限。因此,尽管中央要求积极扶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没有政策上的支持,大多数地区不敢贸然行事,多是等待观望。这是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四)缺乏专业技术和人才

中国保险业人才非常紧缺,农业保险更是如此。农作物保险的专业性很强,要求从事经营的机构和人员既要掌握娴熟的保险经营技术(例如种植风险评估、费率厘定、保单设计等),又要掌握广泛的农业技术(例如育种、土壤、耕作、植保、畜牧、畜禽疾病防治、气象、经营管理等)知识,不然无法正常试验经营。目前具备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极度匮乏,严重影响了农业保险的推进。

(五)农民风险意识淡薄

虽然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损失的补偿方式,农业保险已经逐步为部分农户所接受,但农业保险的意义还远没有被农村居民所认识。长期以来,中国农民在自然经济下形成的自给自足观念根深蒂固,习惯了“靠天吃饭”,农民大部分没有风险防范意识,普遍对农业保险理解不透、认识不足,甚至还有人错误地认为农业保险是向农民变相收费。农民不信任又不适应交钱让社会来保护自己,宁愿抱存侥幸心理,祈望老天给一个好收成,信任危机和缺乏互助互济的风气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三、加快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进程

鉴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各国的农业保险一般不适用《商业保险法》,而是制定农业保险法及其实施细则,确定其基本法律依据,规范其制度和行为,以保证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协调运转。但由于农业保险立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按照先易后难和逐步完善的原则,作为前期准备,国家可以尽快制定“农业保险管理条例”,以法律形式明确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国家农业保护支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解决当前农业保险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二)构建农业巨灾风险的分散机制

由于保险主体面对农业的非系统性风险需要独自承受高额经营成本,遇到特大自然灾害时更是回天无力,没有农业再保险的支持很难发展。因此,政府一方面可以利用通过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来扩大风险分散面;另一方面可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以进一步增强抵御大灾风险的能力,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财政拨款或补贴方式,建立巨灾专项风险基金,以应对不可预见的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有效预防在巨灾发生时能迅速开展生产自救,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赈款发放到每一位保户手中;二是发展保险衍生产品,增强保险主体自身抗风险能力。

(三)尝试农业巨灾风险证券化

从长远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农业巨灾风险证券化是解决农业巨灾风险较好的措施。巨灾风险证券化是农业巨灾风险与资本市场结合起来,在资本市场上以证券的方式筹集资金来分散和化解农业的巨灾损失。由于农业巨灾风险与资本市场相关性极小,所以,巨灾债券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优良的投资组合,对农业保险公司而言,扩大了资金来源,提高了分散风险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巨灾风险证券化既能满足投保人风险转嫁的需求,又能满足资本市场投资人的投资需求,使得更多的人关注、参与、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

(四)加大财政补助力度

农业保险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了其更需要政策的扶持与推动,国家财政应加大对农业保险补贴力度。一方面,各级财政应对工作成本高、保费收缴难的农险业务给予必要的经营费用补贴,另一方面切实提高中央财政对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特别是对种植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同时鼓励老百姓积极购买农业保险,把市场化的风险分担机制建立起来,借以推动整个农业保险工作的全面开展。

(五)加强农业保险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只有加强保险教育,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大批的专业人才,才能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保障。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可以在一些农林专业的人才中增加他们的保险理论知识,造就一批既懂农业知识又有保险知识的真正的农业保险人才。人才的集中还有利于促进保险理论研究的创新,提高农业保险经营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六)扩大农业保险宣传教育

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作用,加强农业政策性保险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尤其要注意面向养殖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宣传,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二是各级农业保险公司印发宣传资料,分发至乡村和农户,及时宣传农业保险的政策、意义。三是相关部门组织人员深入乡村开展农业保险知识讲座,具体讲解农业保险的有关知识,引导农民自愿参保投保。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业务规模快速扩大,服务领域逐步拓宽,组织形式趋于多元化,农业保险功能作用逐步发挥。然而随着农业保险覆盖面的日趋扩大、参保农户数量的日益增加,诸如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缺失、专业人才缺乏、保险意识薄弱等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因此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业保险需要加快立法进程,构建农业巨灾风险的分散机制度,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

关键词:农业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财政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德宝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海南金融2009(8)

【2】郭左践中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金融2006(11)

【3】蒋丽君农业保险——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

【4】肖楚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浪网2009-2-17

篇7: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浅谈

关键词 设施农业;害虫防治;发展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设施农业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广泛应用。

1 设施农业发展进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逐步推进,用于耕种的土地面积在不断减少。民以食为天,农业事关国家发展的根本,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对土地的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设施农业作为提高农业产出效益的有效手段,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过去,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农业受环境和季节的影响较大,但是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这种情况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通过在农业生产中利用各种农业设施,为农作物的生活营造更适宜完善的环境,使其受外在环境影响的因素减少,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1]。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从20世纪中期开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初具规模。例如,之前我国在农作物配置方面广泛采用保地技术,即在土地表面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这种技术能对一些株茎较矮的农作物提供足够的温度,但是这种技术并不适用于一些株茎较高的农作物,在此基础上,催生了塑料大棚技术,这种技术有效地保障了株茎较高的农作物的生长;但就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温度环境来说,农作物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生长速度会放缓或者不再生长,因此温室栽培技术又应运而生,这样不仅解决高度问题也解决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温度问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这种设施农业已经逐步溶入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如今这种农业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整体规模,完善技术和逐渐发展的科技方面的技术的发展趋势[2]。此外,设施农业技术的应用已经不局限应用于普通的蔬菜瓜果等的农作物产品的培植,还不断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如畜牧和水产方面的养殖等,这对我国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2 设施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农业发展中采取了很多新方法、新技术,农作物产量也有了很大进步。在这些新方法、新技术中,设施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设施农业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例如,冬天建设大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外部環境对蔬菜生长的影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对花卉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在温室中培育花卉也使人们的需求不再受到季节的限制;在水果种植方面,冬天也能吃到夏天才能吃到的水果蔬菜,再也不用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了这些生产生活中的变化表明我国的农业产业技术在水平和产量品质上都上升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而这些成果要归结于设施农业的发展。

我国在农业方面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要求的,因为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国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民的吃饭问题,袁隆平教授研究的杂交水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温饱问题才基本解决。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和实施设施农业对经济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大意义[4]。在农业发展水平比较高的西方国家,设施农业是广泛应用的方式之一,且在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上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提高人民收入、改善粗放式的农业经营模式都有很大的成效。

抛开设施农业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单从对农作物生产方面来说,设施农业具有许多传统农业不具备的优点,如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经济效益。设施农业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的农业发展模式,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技术问题,包括环境生物、地质、市场销售和品种发展等。设施农业通过与其他技术的结合来提升它的技术水平。另外,设施农业将所有的土地资源和工作人员等可以利用的技术全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多种特性的集合产业。这种农业采取管理模式和器械的运作,结合不断完善的科学的管理方式,使设施农业这项农业技术不但可以增加农业产率还可以改变产业结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效益,在实施的过程中完全充分利用了可以应用的环境因素,在这个方面上形成了综合的经济模式。

3 设施农业的发展前景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设施农业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与其他农业形式相比,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设施农业发展前景的探讨,能够帮助我们立足于设施农业发展的实际,着眼于设施农业发展的前景,实现科学的发展规划,促进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

3.1 设施的标准化

从设施农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设施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与气候、农业发展规律以及农作物种植特点结合起来,这种特点的出现,使在某一区域内的某一种农作的种植,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实现了农业设施的标准化。

3.2 设施农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其与农业结合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设施农业的本质在于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有效控制,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加入,能够大大提升设施农业的调节精度,使设施农业所营造的环境最大程度地满足农作物生长的要求,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 结语

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采取设施农业是对社会进步的最好的实施。它可以实现农业的智能化,管理化,使作物的生产可以不受环境和温度的影响。此外,在各种不利的因素发生的同时,也要对农业生产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只有合理的农业技术,才可以使我国的农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留江,李荣博.设施农业发展与蔬菜病虫害防治[J].天津:天津农业科学,2010.

[2]朱增改.农业发展与危害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6(3).

[3]李伟.蔬菜“三生”应用效果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郑秀研.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J].辽宁农业科学,2013(9).

篇8:浅谈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

一、开发新型温室结构, 制定设施标准体系

今后在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中, 设施结构的发展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设施结构类型, 应以塑料棚为主;二是高效节能。目前, 世界上最先进的栽培设施是玻璃温室, 在西欧等国家较普遍, 但由于受气候和国情等的限制, 玻璃温室不适合在我国发展, 因为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经济基础薄弱, 人们生活水平较低、购买能力与观念还赶不上, 所以, 我国的温室建设应以低成本、低消耗及高效益为目标。

二、引进新品种, 研究配套栽培技术

优良的品种和成熟的管理技术是获得高产高效优质产品的根本保证, 所以, 开展新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应针对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名优产品的品质要求, 选择引进设施栽培新品种, 开展适应性试验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建立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到采收包装一整套完整的规范化技术体系, 解决市场品种繁多, 主导品种不突出, 农民选种困惑, 良种良法不配套的难题。

三、研发设施环境调控技术与设备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 其明显的特征是高科技的工厂化高效农业。工厂化农业是指在相对可控制的环境条件下, 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 实现集约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产方式, 其最大限度地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针对我国设施可控水平低、机械不配套的现状, 应尽快提高环境控制能力, 促进改变靠天吃饭的进程,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 应重点研究设施环境指标 (温度、湿度、光照等) 和自动化控制技术, 对加温、降温、灌溉、通风、排湿、补光等环境调控技术实行优化组合, 开发应用各种环境调控设备, 注重信息技术和专家系统的应用研究。

四、研究无公害生产技术

无公害农产品以其农药低残留、无污染, 重金属、硝酸盐、有害微生物等各项指标均在限定的范围内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设施生产的农产品, 常因栽培环境所限, 大量农药和有害物质积累, 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因此, 减少农药化肥污染, 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是今后设施栽培的重点之一。

五、开发、应用温室生产作业机械及配套设施

温室生产作业机械及配套设施是农机技术与园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应用设施农业与温室生产机械化技术, 能大幅度提升可控条件下的集约化、高效化生产经营水平, 可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走机械化道路。可以把引进和开发研制结合起来, 吸收国外先进的小型农机具和园艺资料, 开发适合我国实用的小型机械与农具, 保证作物稳产高产, 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促进农业经济协调发展。

六、开展设施生产产业化体系及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

通过对生产、流通、加工、品牌等实施全方位整合的手段, 将设施农业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诸环节, 通过各种利益机制和组织形式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 从而实现带动整个农业的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通过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 逐步走出一条“农业农场化、农民职工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的新路, 同时用龙头企业联结和带动农户, 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 实现企业、园区、基地和农户的整条价值链的价值提升。

摘要:设施农业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作者介绍设施农业的特点, 并结合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 提出了我国设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篇9:浅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品牌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更多地认识到,现代农业在带来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的生态危机。面对这些问题,生态农业的探索道路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生态农业集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与一体,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旨在获得更大的生态经济效益。20世纪70年代的主要措施是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到了80年代,出现了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比如稻田养鱼,林良林果间作的主体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桑粮渔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

生态农业的不断发展,也使农民认识到了农村有好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并开始逐步实践。沼气的实践开始了农村节约型生态经济的建设。生态农业的建设也要加快循环农业的发展,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技术。

然而,生态农业大多只能是小规模,小系统,不能通过应用现代科技的新成果,保证农产品的大量产出,因而不适合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的农业发展新形势。生态农业本身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的涵义也在不断扩展,而生态农业也包含在发展了的绿色农业范畴中。

绿色农业的发展能使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绿色农业有助于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绿色农业不仅能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而且有助于农民更好的建设家园,美化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尽管我国绿色农业产业有了不断地发展,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绿色”,“农产品”,“新产品”等多重因素叠加,产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质量信息特征。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给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情愿与消费选择带来较大的障碍,同时也使“搭便车”和“假冒伪劣”行为有机可乘,产生“柠檬市场”现象。

(2)绿色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具有外部性,但会带来较高的成本和价格。

(3)产业已得到社会的认可,但这种认可更多的来自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认可和推动,而且地方政府的认可度和积极性低于中央政府,消费者的认可度低于企业。

(4)市场集中度低,组织化程度需要提高,特别是龙头企业在产品开发,营销,投资,技术创新中的带头示范作用需要大力发挥。

(5)绿色农业在产业成长期,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及分工协作体系已基本形成,但由于农业的特性决定,一些瓶颈环节的制约显得更加明显,如绿色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种子农药肥料,绿色渠道建设等。

只有正确的分析当前的问题所在,才能更好的采取下一步措施。面对我国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发展方向和突出发展重点。坚持全面推行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地发展有机食品,突出重点区域,从总体上加快发展过程,树立整体品牌形象。

(2)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绿色农业基地建设,为绿色农业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标准的制定及修订力度,优先推动农产品安全标准,大宗优势出口农产品的品质标准的制定。

(3)加快质量安全认证进程,加强监管,提升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就要在规范管理方面下功夫,各级政府农业部门要把加强监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也要加快立法进程,为绿色农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加快市场培育,开拓和流通体系建设,促进绿色农产品的销售。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贸易流通;要加强宣传,进一步引导消费,培育市场,扩大绿色消费的有效需求。

(5)完善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绿色农业成长发展的保障体系。要建立有权威的,能为农业提供综合服务功能的农业主管部门:建立和健全农业信息网络系统。

在我国农业的发展中,我们能越来越多的挖掘出农村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通过这些资源的利用,更好的发展农业,不断改进农业发展模式。

绿色农业的发展不仅是面对当今环境保护和食品质量问题的必然选择,更是广大农民提高收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绿色农业的产业化,能带动别的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效应,大批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对于我国出口农产品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这大大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从经济,生态等角度来讲,发展绿色农业对于我们提高生活质量,发展农业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篇10:浅谈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

首先,在农业经济组织方面,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纵观世界农业历史,当代农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其农业经济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过去的农业合作社,规模小,模式单一,并没有真正充分的发挥合作的优势。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部分农产品市场也越来越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农民要保证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就不能再依靠过去的小农经营,只有规模化才能掌握定价权,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然而我国并不像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能够以大农场的模式进行运作。我国的客观状况决定了合作社在未来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与我国情况类似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我国台湾等的经验应该更值得借鉴,但又不能完全照搬,必须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合作社发展之路。

长期看来,公司赞助型合作社应该是最符合市场要求和我国实际情况的合作社形式。合作社中既有公司出资,又有农民入股,以公司的模式进行市场营销,以合作社的形式运作生产环节,既可以发挥公司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又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形成双赢。首先,在生产前由公司的专业人才进行市场调研,以销定产,给农民提供相关信息。同时公司可以和农民签订订单,对农产品的规格进行标准化,既保证了自己的货源和品质,又保障了农民的收益。再有,公司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提前锁定风险和收益。在生产过程中,合作社可以为农民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集体购买优质农资,对经济暂时困难的农民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等,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降低他们的生产成本,使其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另外,通过合作社相关规则的制定对产品的质量予以保证。在销售的环节,合作社的优势就更为明显。首先,集体销售规模效益明显,有利于价格谈判。其次,公司的高素质人才在市场营销方面能够极大的发挥优势。在销售后,再按入股情况对销售利润进行返还。如此一来,农民不仅可以获得其生产产品的高价格,还能够享受额外的股利,能够大幅促进其收入的增加。这种“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是非常有特色的,既有效地降低了农民生产的风险,保证其收入,又打响了公司的品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以上这种合作社的模式,只是一个范式而已,并非我国合作社发展的统一标准。对于不同地区来说,其大致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但同时要结合当地情况,必须符合大多数村民的利益,才能得到农民的支持和积极响应,实现规模经济。

除了加大力度发展合作社外,农村金融的改革和现代化也至关重要。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健全,农村金融也应该进一步深化。过去,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不够繁荣,金融产品单一,交易也不够活跃。而当今时代,金融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自然农业也不例外,如何利用农村金融的创新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是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之一。传统的农村金融产品局限于小额信贷等传统形式,伴随着金融衍生品的逐步发展,将农业纳入新兴金融市场,发展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作用不仅仅是金融资本的投资运作,更是对农民收益的一种切实保障。通过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信息,能够有效的引导农民对农产品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使其产销能够同步,保障最基本的收益。同时,由于农场品期货市场对于产品的等级有着一定的要求和限制,农民会更加注重提高自己产品的品质,也就更加有利于产品的批发和销售。当然,由于我国大多数是小农经营,单独参加期货市场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在此时更可以发挥作用。用公司的大资本在期货市场上进行运作,既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收益,又替公司提前锁定了风险。另外,如果操作得当,农民还可以取得额外的收益,对于农民增收来说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式。现代金融产品的引入,是我国农业经济所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机遇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能否把握并且正确的加以利用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倘若发展不当,不但无法发挥金融市场分散风险、发现价格的优势,反而会造成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导致农民的利益受损。因此,要保持谨慎的态度面对农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用制度规范市场,保证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

篇11:浅谈我国农业的任务及发展全景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21-0102-01

农业机械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已经进入了农机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后,我国的农机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目前我国的农机技术现状仍不乐观。在农机设计、制造和修理等各环节中,我国的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亟待采取强有力措施,在政策上、管理上和技术上全面提高和发展。

1农业机械化的国内外发展简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于2004年6月25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并于同年11月1日实施。该法的颁布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应用,这也必将对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普及范围的扩展将会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机械化水平的的提高,农户就会购置相应的农业机具,这种新的需求势必会刺激农机产业的发展,引导农机工业的发展方向,激发农机设计、销售和生产,逐步走向市场化道路。与此同时,也逐步形成了农业机械服务的产业群体,如农业机械销售、相关的机械配修和零件供应,油料供给和生活服务等,其社会效益在于农户对于技术和农业专业知识的需求显著增加,相关的技术培训、知识讲座,图书音像制品等文化知识的传播、媒体的形成不仅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而且相应的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的综合文化素质。

农业机械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时代的进步,其内涵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美国工程技术界把农业机械化技术列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原因是:农机化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农业从业人口比例,促进了人类生产大分工,推动了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近几年,发达国家农业装备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很快,高、精、尖技术诸如电子、电脑、激光、遥控、“3S”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新材料等在农机产品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农机操作更趋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如今,国内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农业机械化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依靠机械化手段来增强农业竞争力,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观点已被大多数农民所接受。中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实践表明,农业机械化是科技兴粮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机械化手段,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农业科研的开发上加大了投入,尤其引入注目的是高新技术在农业机械的研制方面得到了充分运用,在农业的智能化生产方面真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2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不断的进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之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已具有了很大的规模,但业内专家指出,我国目前的农业机械技术水平及农机器械等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正不断拉大,要想缩小这种差距,仍需很多的努力。

2.1技术差距

1)我国单一机械技术与国外液压、气动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的差距;

2)我国手动、半自动机械技术与国外全自动、遥控、信息化技术的差距;

3)我国中小型、单一功能与国外大型、联合与复式作业机械的差距;

4)我国初步替代人工作业机械与国外作业高质量和操作舒适化的差距;

5)我国普通机械制造工艺装备与国外激光切割、柔性加工等先进装备的差距;

6)我国几乎单一钢铁材料与国外金属、塑料、橡胶以及特殊钢材的差距。

2.2导致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

1)经费不足、研发能力薄弱。高校农机专业少,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受到人才的制约;而政府设立的各级农机科研单位的现状更不乐观,在人、财、物几方面都有很多困难,所以没有较好的科研开发成果;大多数农机生产企业因技术落后,人才更少,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总体来说我国在农机生产领域存在着科技投入不足,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科研力量不够,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研究日益被弱化;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发滞后的问题。

2)产品低水平重复仿制严重,自主创新少。国内农机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了耕作机械整体研发及生产水平的相对落后。

3)功能单一,耕作机械品种仍不齐全。目前国内农机企业生产的这类耕作机械或者种类缺或者数量很少,很难满足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

3农机修理方面的现状

大部分机械是根据农业的特点和各项作业的特殊要求而专门设计制造的,如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作物收获机械、畜牧业机械 ,以及农产品加工机械等,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结构相对复杂的专门化生产工具。

农业机械是用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的,所进行作业的工作条件比较恶劣,操作人员的使用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素质差别较大。和其他机械一样,随着使用期限的延长,机械零部件也会正常磨损而引起使用性能下降。因此维修也是农机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国的农机产品维修服务有两种方式:一是农机产品制造厂商在各地设立的特约维修服务站(点),主要负责所产机具的售后服务及换件修理等;二是农机主管部门会同工商管理部门核准的农机维修单位和修理专业户。

我国从事农机维修的单位和个人(简称农机维修者,下同)必须具备营业执照,方可从事农机维修业务,并接受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对其维修技术等级和维修设备年度审验。农机维修者必须依照农机维修技术标准进行维修,保证维修质量。各级农机维修网点应严格执行农业机械修理工艺规程及修理质量技术标准,农机修配厂要加强修理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保证设备精度,提高设备利用率。

上一篇:两会学习心得:关注两会 关注民生下一篇:“争做文明学生、争创文明班级、争创文明校园”三文明创建动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