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简报

2024-04-09

县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简报(精选15篇)

篇1:县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简报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安全和教育管理,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气氛,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连日来,潘新镇多措并举认真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排查摸底工作。

一是召开会议,落实责任。镇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认真传达贯彻上级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本镇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明确村支部书记是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细致做好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

二是逐户排查,建档立卡。镇要求各村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全面、深细致地查清留守儿童的数量、就学情况、家庭情况、父母务工地点、受委托监护人基本情况等,排查工作要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留守儿童,收集各类信息,认真填写《留守儿童调查摸底情况汇总统计表》、《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工作调查表》、《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情况一览表》,建立完善留守儿童档案。

三是健全机制,解决困难。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爱服务机制。重点解决留守儿童在农村低保、社会救助、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引导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增强信心,克服困难,为留守儿童构建一片美好的蓝天。

篇2:县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简报

一是加强宣传,充分认识关爱留守儿童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梓潼县是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儿童现象比较突出。县民政局通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与县公安局、县妇联等4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的通知》(梓民发[]45号)、上门入户走访等方式开展宣传,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更好的关爱保护。

二是强化责任、务求摸底排查精准。积极向上级汇报,争取工作的主动性,明确县政府、乡镇人民政府、村(居)委会职责,建立翔实完备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信息台帐,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深入探访、社会工作者随访等级多种方式进行核查,确保留守三类人员得到关爱和保护。截止目前,全县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的摸底排查工作已收集留守儿童信息5500条,留守老人信息2800条,留守妇女信息1700条。

三是强化执纪监督,确保留守儿童排查摸底调查工作顺利完成。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妇联、团县委将根据留守儿童排查摸底调查方案,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对工作开展不力、弄虚作假、走形式等行为严肃查处,确保全县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有序开展。

篇3: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分析

一、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面对的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下, 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从而被留在家乡, 不能与双亲共同生活, 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儿童。这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显现出其特点及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 隔代监视比例较高。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依据祖父母实施照顾,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是委托代理和自我监护。这种问题导致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溺爱, 忽视儿童的需求等, 以此影响实际家庭教育的质量。第二, 社会交往范围逐渐缩小, 导致沟通对象出现限制。第三, 受到社会定义和思维观念的影响。由于人们对“留守儿童”不由自主的标签化, 提到留守儿童, 人们难免会想到问题儿童等等, 留守儿童在发展中会出现性格、行为等不同于一般儿童的特点, 但并不是全部的留守儿童都存在这些问题和特点, 这些不由自主的标签化甚至引起人们对留守儿童的怜悯和歧视, 这样对留守儿童的发展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第四, 学习和安全问题的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安全问题是社会上备受关注的问题。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无力监督和辅导孩子的学习, 即使一方在家也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另一方面由祖父母照顾的孩子由于其对孩子的溺爱和文化水平较低, 由亲戚朋友代做监护人的也难与孩子沟通, 也没有办法指导孩子学习, 从而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学业出现问题很容易出现连续性的问题, 以此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 缺乏学习的动力。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自律性差, 缺乏理性的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就容易出现一些安全问题。第五, 心理及品行问题。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说, 最好的莫过于父母的陪伴, 缺少父母任何一方的关爱都会对孩子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品行问题。

二、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的成长生活

留守儿童与城乡中儿童的成长相比存在一定的特点, 其面对的问题和压力也有其特殊性, 需要结合丰富的内容选择社会工作方案, 融入到实际生产生活工作中。社会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入。

1. 社会个案工作。

这种工作形式需要依据个人为基础, 结合直观的沟通方案进行信息传递, 结合个人关系和发展的多样化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 对个人或者家庭实施工作, 提升相关的社会生活水平。因此, 社会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其实际发展环境、人物特点等进行分析, 从而对其进行一对一的个案辅导工作。在指导留守儿童解决问题的同时, 要关注留守儿童的人物品质和情感发展, 认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同时要与留守儿童构建有效的沟通桥梁, 为其之后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引。

2. 社会小组工作。

此方案主要是社会工作实践活动将小组作为过程, 结合小组成员的支持和鼓励, 改变留守儿童的观念、人际交往以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 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 小组成员可以不断地增加, 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指引和教导, 共同为留守儿童提供精神的支持和生活的帮助。当然, 在实际发展中, 需要增加学校、代理监理人与子女之间的沟通, 促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亲人的关怀和鼓励, 促使其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3. 社区工作。

其主要是以整体社区或者是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目标, 结合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合作, 有效提升社区事务服务质量和福利。依据对留守儿童的分析, 提供的社会工作形式主要是以区域发展形式为基础, 也就是支持居民结合自主或者彼此帮助的形式解决社区中存在的问题, 若是遇到问题可以结合社会方案的形式进行工作。

三、依据社会工作方案时要注意的问题

1. 关注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人才资源。

因为留守儿童集中的区域主要是农村或者是经济发展较差的区域, 而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基本素质影响着整体工作实施的质量。

2. 非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教学培训工作。

其主要是对非专业工作人员实施专业化的培训, 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心理平衡、社会学和沟通学等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 促使其在社会工作活动中不但具备美好的理想, 还具备合理的工作方案, 提升其社会工作实践水平。

3. 社会工作的中心理念是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创造有效的条件, 引导其自主分析, 激发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提升其自主能力。第四, 完善相关留守儿童关爱和社会保护相关法律政策和方案。多有的社会工作只有保持优质的法律道路才能有效发展, 并且具备优质的社会资源。

四、结语

因此, 留守儿童问题在实际发展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需要结合家庭、学校、政府、社区等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不断配合及社会工作的介入, 构成立体式的留守儿童管理系统, 构建长时间发展的联动制度, 以此确保留守儿童得以全面发展。

摘要: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是提升社会管理质量的重点, 笔者以现阶段社会工作中的留守儿童发展情况为基础, 结合近年来社会工作特点和社会工作的构建情况, 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优化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模式, 从而提升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质量。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关注

参考文献

[1]王章华, 戴利朝.社会工作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的介入模式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 2009 (7) .

[2]张剑.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行动研究[J].社会工作, 2011 (18) .

篇4:摸底留守儿童,更要重构乡村

我国究竟有多少留守儿童?这个问题也许会在今年找到答案。据报道,今年,民政部将会同教育部、公安部等开展留守儿童全面摸底排查工作,以实现精准帮扶。

这是我国首次摸底留守儿童人数。而此时,第一代乡村留守儿童已经流动到了城市,成为第二代留守儿童的父母,“留守一代”的命运正在他们下一代身上重复上演。一代又一代,日复一日,留守儿童与父母无法在一起的彻骨伤痛,一次又一次撕裂着社会,成为我们这个国家亟须愈合的伤口。

数据统计姗姗来迟,但毕竟还是来了。这意味着,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终于不再以模糊的面目存于官方的档案之中。无论是民间所说的6100万,还是专家预估的1亿,对这一庞大群体人数的追问,最终会指向一个目标——寻找对策,改变这个群体的命运,也改变国家的命运。

多年来,数千万家庭的伤痛已经累积成危急的社会问题,许多远离父母的乡村孩童,享受不到健康稳定的家庭关系,得不到持续、完善的家庭教育,沦为社会边缘人群。对社会,他们没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近几年来,频繁发生在留守儿童群体中的自杀或是杀人等极端事件,无不显现了这个群体的无助。失去了父母之爱和家庭温暖的他们,必然会在成长过程中留下遗憾,甚至成长得不够健康。

解决留守儿童困境,摸清人数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和他们的父母在一起。

如何让他们“在一起”?一直以来,人们多呼吁城市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的农民工能够融入城市,打破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的体制障碍。但事实是,一方面,城市有限的人口承载力使得户籍门槛一时难以降低;另一方面,越来越高的城市生活成本,令许多农民工自身也难以立足。

在力求打破体制障碍,让留守儿童去到父母身边的同时,我们能不能重构乡村,让出走的父母回到孩子身边?上个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意见》颁布,首次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顶层设计。

文件明确提出,要从源头上改变“儿童进不了城,父母回不去乡”的无奈现实,实现“到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的目标。

篇5: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简报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全镇成立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包村干部、村两委负责人是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第一责任人,将任务和责任层层细化,分解到包村干部和各村支部书记,切实做到任务到人,责任明确,确保排查工作有序展开。

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各村发放《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在采取全面、集中、深入、细致排查的基础上,底查清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就学情况、家庭情况、父母务工地点、受委托监护人基本情况等,收集全镇各村留守儿童信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留守儿童,做到政府尽责、社会尽力,完善建档立卡工作。

强化监督,确保效果。镇纪委根据留守儿童排查摸底调查方案,认真开展督查工作,对摸底排查工作开展不力、数据弄虚作假、走形式等行为严肃查处,确保全镇关爱留守儿童暨留守儿童排查摸底调查工作做好、做实。

篇6:乡镇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简报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网格责任机制。镇分工联系村(社区)干部,各村(社区)干部分片包保,具体落实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加强排查摸底、完善留守儿童信息册。以文明创建走村访户宣传为契机,对下辖30个村(社区)的留守儿童开展调查摸底排查和登记工作。对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就读学校、务工父母联系电话、主要需求等情况登记造册,制定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夯实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基础,确保不让一名留守儿童漏登。

加强宣传教育,发挥镇关工委牵头作用。针对大部分留守儿童缺失关爱,缺乏心理辅导老师的情况,由镇关工委牵头,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组织退休老师、妇女干部、大学生志愿者对各村(社区)的留守儿童开展专门心理健康辅导培训,使他们掌握相关的心理知识和沟通技巧,培养留守儿童自立、自强、自信、活泼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同时,邀请镇司法所定期在学校开展法制知识进校园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制观念。

加强帮扶措施。建立党员、村(社区)干部、志愿者“一帮一”、“一帮多”的帮扶机制,定期进行走访,了解生活及思想状况,解决其实际困难;与此同时,充分利用三八妇女节、儿童节、春节等节假日的特殊时机,为孩子送去作业本、书包、书籍等学习生活用品,把帮扶措施落到实处。

篇7:县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简报

各中学、学区、幼儿园:

按照县民政局、教育局、公安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长武县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县局决定开展在校(园)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排查时间 6月2日至6月12日

二、排查对象

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外出务工人员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县级行政区域6个月以上,或在本县行政区域内,但因工作原因6个月以上不能回家的人员;无监护能力是指留守在家的父亲或母亲因重病、重残等原因丧失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农村留守儿童年龄计算时间截止为2016年7月31日,(即2000年7月31日以后出生)。

三、具体要求

此次排查中学以校为单位,小学以学区为单位进行,学区包含辖区内所有公民办学校(幼儿园),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附件1)各校(园)保存,农村留守儿童花名册(附件2)、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排查汇总表(附件3)务于13日前中学以校为单位,小学(幼儿园)学区汇总以学区为单位加盖公章报教育股,同时上报电子版。

篇8:浅谈如何做好留守儿童德育工作

关键词:中国梦,留守儿童,德育

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群体作为共建和共享中国梦的主体之一, 他们的全面发展关乎民族振兴的希望, 同时也是决定中国梦能否真正实现的重要因素。

一、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留守儿童作为青少年群体的组成部分, 是共建和共享中国梦的重要主体。

留守儿童是中国梦的共建者之一, 他们的素质高低关乎民族未来的希望, 做好这一群体的德育工作, 提高他们的素质, 有利于推动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党的十八大也提到:“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这样说, “立德树人”是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的根本任务, 只有德育工作做好了, 社会才会进步, 民族才能振兴。

《共产党宣言》指出, 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 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6亿农民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孩子的未来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事情。中国梦会让留守儿童同所有中国人民一样“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最终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 这才是中国梦的终极价值目标。

二、留守儿童德育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就留守儿童本身来看。一是心理健康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存在厌学心理, 以消极态度对待学习, 对学习成绩反应麻木, 常与家长教师抵触对立;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时有失落感, 不爱与人交往, 敏感自卑, 缺乏安全感;价值观存在偏差, 认为读书也是为了挣钱, 读书无用等。二是行为习惯较差。留守儿童大多和爷爷奶奶等生活在一起, 而他们文化层次较低, 无法从“言行”上对孩子进行规范性的引导。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 一些孩子一旦犯错就被放任自流, 难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就外部教育环境来看。由于父母的远离, 留守儿童不得不分散给养, 大部分住校, 而由于大多数农村学校外部条件差, 师资力量薄弱, 班级过大, 导致他们在学校很难得到学习以外的人文关怀。部分学校更是片面追求升学率, 将德育工作搁置一边, 使德育陷入“写起来首要、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再加上家庭教育的缺位, 隔代教育的影响临时监护人教育能力不足, 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做好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1. 树立生态德育理念。

德育生态化体现的是一种新德育观, 它强调德育的诸要素所形成的有机结构对实现德育目标的影响, 突显的不是个别要素, 而是诸多要素构成的生态。生态德育理念强调:一是要遵从人的天性, 去掉学校德育的功利化。真正的生态德育应该摆脱一时一事的功利限制, 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内心需求, 促使他们情感、情绪良好发展, 才能培养其积极的生活态度、鲜明的价值判断和丰富的思想体系。二是要注重德育环境建设。对于家庭教育严重缺位的留守儿童来说, 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性格的形成。注意德育的文化环境, 通过校风建设和校园建设, 发挥“无形教育”的熏陶作用。

2. 丰富“大德育”内容。

从学理上讲, 德育即是道德教育, 但是从现实和目前的状况来看, 对留守儿童的德育应坚持“大德育”的概念, 即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多个层面。隔代教育的影响、缺乏父母慈爱、不成熟的“自我认定”等, 良好成长环境的缺失都让留守儿童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冲击, 只有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 相应的进行心理疏导, 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等多方面结合起来, 才能让他们更多了解什么该做, 什么不能做, 在了解社会底线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让自己的道德品质得到真正升华。

3. 创新德育方式方法。

长期以来, 我国传统德育方法存在着重共性轻个性、重他律轻自律、重外显轻内化、重灌输轻养成、重理论轻实践, 片面强调限制、防范和改造, 忽视引导、熏陶、塑造的倾向, 造成了目标结构的片面性和不合理, 导致了德育功能的不完整。做好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要注意方式方法:一是要在平常中养成。要将德育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 变“刻意”教育为“无为”教育, 如采用“陶冶”、“示范”、“暗示”等方法, 通过简单事例和语言表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强化养成, 陶冶思想情操, 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二是注重社会实践强化。要引导留守儿童深入生活, 参加劳动, 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加强对社会的认识, 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思考、认识、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4. 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学校家长联动机制。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校教育, 而无家庭教育, 或只有家庭教育, 而无学校教育, 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留守儿童的德育不能缺少家长的参与。学校要掌握留守儿童父母和委托监护人的相关信息, 运用现代媒体,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二是完善德育教师与留守儿童的沟通机制。学校可以开设“爱心屋”谈心室, 以电话、信件、面对面聊天等形式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孩子是父母的生命之本, 是社会发展的生命之源。加强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 我们要用真正的师爱去关注留守儿童,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茁壮健康成长,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篇9:摸底留守儿童 也要摸清责任清单

无论是全国妇联根据样本数据推算出的6100万留守儿童,还是包括流动未成年人在内估算的近1亿人,模糊的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管理的粗放、关怀的欠奉。底数搞清之后,相应的社会管理也该转变思路,从以往的管控转向服务的抵达。其中,提高统筹层级、全国一本账很重要,如留守儿童档案建起来后,要与流动未成年人信息监测有效对接,相应的中央转移支付的义务教育经费等也要尝试转移、流动,避免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甩包袱”拉锯。

“极草”有毒,“解药”在哪儿

日前,鼓吹“现在开始含着吃”的青海春天“极草”被监管部门认定有毒:其砷检测结果最高为9.883mg/kg,最低为4.4mg/kg,远远超过国家标准的1.0mg/kg。这片净重28克的粉片,竟卖到29888元的天价,更令人唏嘘的是,这比黄金价格还贵的“神药”,连批号都没标注。

在宣判产品的“死刑”后,大众希望看到的不只是对造假企业的追责,更是努力戳破其背后的层层政商迷雾。总局在及时叫停相关试点后,当地监管部门为什么没有后续跟进,直到去年底才停止换发新证书?“极草”绝非保健品,也不是药品,怎么还能游离于食品的监管之外?以“创新属性”来为这样的商家“背书”,是不是涉嫌事前玩忽职守、事后敷衍塞责?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必须有人站出来说清情况、厘清责任。

网约车立法要明确“前科准入”问题

3月29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通报了网约车平台存在的驾驶员招录把关不严、违法和事故多等五大问题。据官方的通报,经初步排查,深圳市网约车驾驶员中发现有吸毒前科人员1425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犯罪不能一概而论,有过失犯罪也有故意犯罪,还有不同类型。基于出租车行业的服务业属性和保障乘客安全之需,适当限制或许可以理解,但这准入门槛到底该怎么设,哪些犯罪类型该被限制,该限制到什么程度,应该经由充分的业界学界讨论。还有,对网约车司机身份筛查的责任主体是谁,也有待明确。可借助网约车立法契机,尽早搞清楚“前科准入”等问题,避免类似问题再引发争议。

“山寨版”罗斯柴尔德何以能在国内受追捧

媒体调查称,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近日会见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继承人之一、罗斯柴尔德家族英国资产主要管理人”奥利弗·罗斯柴尔德并非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也不涉足集团任何业务。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坦言:“的确存在着甄别方面的疏忽。”

罗斯柴尔德不过是一个姓氏而已,为什么在中国引起了如此强烈热情?或与热销的《货币战争》有关,书中写道: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富相当于“2000多个马云,800多个比尔·盖茨”。即便正牌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琳·罗斯柴尔德评价该书“很荒谬”,但难以阻挡山寨的罗斯柴尔德在国内备受追捧,频频成为各种论坛的座上客。什么时候国人不再膜拜“罗斯柴尔德”了,金融市场的建设就从蒙昧向现代迈进了一大步。

快递包装废弃物处理时不我待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快递业务量突破200亿件,但在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快递包装物料的极大消耗。有媒体报道,去年快递行业大致消耗了塑料编织袋29.6亿个、塑胶袋82.6亿个、包装箱99亿个、胶带169.5亿米、避免撞击的缓冲物29.7亿个。

海量的快递业务量势必带来巨量的包装废弃物。可遗憾的是,只有部分被回收再利用,大多数废弃包装材料被当成生活垃圾直接进了垃圾场被焚烧或填埋。尽管有识之士呼吁尽快建立回收体系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快递包装废弃物处理至今还没有个眉目。以环保的名义,尽早形成共识才是出路。即使是以公众的身体健康和消费安全的名义,也需要尽快对于快递包装废弃物有妥善的处置。

鼓励大学生购房不是去库存的捷径

海口祭出房地产去库存新政:鼓励企业引进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对引进人才予以购房补贴。国家985和211高校毕业生等在海口市工作并缴纳3年(含)以上社保,购买首套新建普通商品住房的,政府予以不超过2万元的住房货币化补贴资助。

尽管海口方面给出的奖励理由是,企业引进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但不难看出,它指向的依旧是房地产去库存。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出台规定,鼓励大学毕业生购房,然而他们并无购买能力,纵然有大学生选择购房,可能也多是由父母来承担购房支出,这会不会助长某种“啃老”的风气?鼓励大学生购房,对现实的去库存其实效果有限。要破解库存困局,根本之途是让房地产市场回归良性发展。

个税改革应着力减轻工薪阶层的负担

《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显示,今年中央财政的税收收入预算数较上年执行数增长3%;其中,个人所得税预算收入为5680亿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9.8%。在“2016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表”中所列的13类税收收入中,今年个税预算收入的增长率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国内消费税和资源税。

在个税收入中,工薪所得税是最大的组成部分,而这恰好是个税不能有效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原因。真正的富裕阶层并不是靠工薪收入,他们缴纳的个税少;而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的工薪阶层却缴纳大部分个税。这种不公平,才是个税改革最应该解决的问题。个税改革的目标是更加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以促进社会公平,应当以问题为导向,提高起征点是现在就可以采取的措施,不但合理,而且简单易行,有先例可循。

抓了“骗子领导”尚未治本

据报道,从今年初到3月29日,广东警方先后抓获236名电信诈骗嫌疑人,这些人九成是广东茂名电白人,向全国各地拨打电话:“猜猜我是谁”、“我是你领导”、“来我办公室”,手法不断翻新。

篇10:县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简报

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田 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县教育局“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关工委的指导下,各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上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留守儿童的工作决非一蹴而就之事,留守儿童的问题仍然很多,现状不容乐观。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每年有数以十万计的农民进城务工。由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和外出打工农民的不断增加,我县出现了一个突出问题,大量青壮年农民远离家乡,把幼小子女留在家里,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据初步统计,到2011上半年,我县有留守学生达18281名,占全县学生总数的21.3%,其中在学校寄宿的留守学生达2618名, 留守学生女生达9042名。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学生因父母常年外出务工,成为缺乏父母有效监护、家庭亲情温暖和良好家庭教育影响的“留守儿童”。这支庞大的留守子女队伍中的很多过着由祖父母、外祖父母、亲戚代为抚养的日子,这些代为抚养的人大多数关注的是孩子的基本生活,而对孩子的困惑、性格、兴趣、心理、需求过问得少,导致出现了诸多不良现象,影响到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亲情缺失。

例如实验小学男生贺长久。在他生下来不到3个月时,父母就外出打工,至今已历时11年,这11年里,奶奶成了他 的主要依靠。在别的小孩看来,贺长久很少说话,胆子又小,也很少与小伙伴们玩耍,除了马马虎虎做作业,总是在院子里抱着家里的那条小狗。父母回来,贺长久从不亲近他们,他脑海里没有父母的印象。贺长久说自己从记事起就知道自己与别的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牵着手上街,有泡泡糖吃,有饮料喝,有玩具,有漂亮新衣,而他没有。平时他几乎没有父母的音讯,没有父母的确切地点,没有父母的电话号码。他不能写信,不能打电话……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缺失,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直接的问题。从调查和座谈的情况看,95%的孩子认为“能和父母在一起才算一个幸福的家庭”,“和父母在一起才是最开心的事”;80%以上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很孤单;近52.6%的孩子认为父母在外打工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90%的留守儿童希望父母不常年在外打工,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

烈要求。父母的亲情对孩子的哺育,有如雨露对禾苗的滋养。心理健康受损。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缺少了沐浴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父亲或母亲与孩子沟通少、交流少,而监护人对孩子在生活、物质上给予的多,在精神、道德上关怀的少,对学生心理的不良倾向难以察觉和纠正,对性格的缺陷和心理障碍更无法了解。久而久之,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形成了一张无形而严密的心理屏障,变得精神空虚、沉默寡言、内向孤僻,与同学少交往,部分人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甚至变得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少数甚至暴躁、好斗、打架。如***镇小学五年级学生唐杨,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由爷爷奶奶代管。进入五年级后,他成了班级里有名的“暴力狂”。课间追打同学是家常便饭;同伴或家长每天都会向班主任状告他;几乎每周他都会有一次对他人的身体伤害。约见他的爷爷奶奶多次均不见效,每次两

位老人都是含着泪水恳请老师多多教育帮助,但老师对他耐心教育和帮助似乎不起作用,他变得起来越易怒、暴躁。有一次他“犯事”后,班主任让他给他的父母打电话,不知道在通话中他的父母亲对他说了些什么,但那次通话的教育效果却出奇地好,之后的一两天他几乎能自律,可是没过多久,他又开始故意惹事了。当再次找他谈话时,他居然主动提出让班主任给他父母亲通电话告状!后来老师才了解到,父母为了不让孩子经常给他们打电话,没有将号码告诉他,那一次的通话,是父母外出打工后和孩子说话时间最长的一次……父母的亲情感染是孩子心理健康的营养。行为偏差。

处在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儿童少年,行为自律能力本身很差,多数监护人忽视了对孩子行为的正确引导,只要孩子的行为不是大的过错,一般采取认可态度,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以“不出事就行”为最大的安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

常常会走出家门,有的走进网吧,沉溺于上网和电子游戏;有点甚至交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朋友,于是学会抽烟、喝酒,甚而染上早恋、赌博等不良行为。例如,实验小学学生刘含,现年十一岁,父母外出打工几年没有回来,家里只剩下他和一个年越七旬,体弱多病的老爷爷。平时,爷孙俩仅靠经营马路边一个烟摊维系生活。刘含一边要照顾爷爷的生活起居,一边还要埋起头干家务活,又要兼顾学习,课余、双休日就去帮爷爷守烟摊。年少的他难堪重负,产生了想休学的念头,并开始混迹于游戏厅、网吧。后来,经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给他生活上的帮助和学习上的信心,小刘含才免于失学。通过与老师的结队帮扶,刘含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

三、我们对“留守儿童”所做的工作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存在的一些问题,教育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健全机构,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制度

我县高度重视全县留守儿童工作,首先从制度上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给予保障。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机制。教育局按照县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县留守儿童群体的实际,完善了四个机制:一是建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留守学生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二是建立了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责任制。即:留守学生所在学校与其监护人签订责任书,明确学校和监护人对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责任。三是建立了留守学生情况报告制。学校校长在工作汇报中,要专门报告留守学生基本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对带有普

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群策群力。四是建立了关爱留守学生应急机制。即建立留守学生、学校、家长、当地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力求让留守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全面育人,为留守儿童的快乐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1、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评价方式,培养留守学生的自尊、自信。

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学校改变了“以考试论英雄、以分数排座次”的评价方式,采取学习成绩和特长展示相结合、充分肯定学生点滴进步的评价方式。将每学期的评优评先转变成每周、每季度开展,如:各班认真开展评选“每周之星”等活动,力求让每一位留守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在同伴和师长的认可和肯定中自信成长。

2、家校共育,突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留守学生的隔代监护人文化素质

较低,与学生间代沟较深这一客观实际,我县学校每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集中培训,对教师家访做出明确要求:一是要求教师每期家访面不得低于70%;二是家访时要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访”,“访”要与“导”相结合,重在“导”,即,教师不但要向监护人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该监护人的实际,对其进行家教知识的个别辅导。通过几年的努力,监护人在育人观念上有了较大的转变,以往教师在与学生的监护人交谈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啊!请你给我管紧些。”现在多数监护人在与教师交换意见时,不但能充分向老师反映孩子的进步和亮点,而且在谈话结束时,还能说上一句“老师,拜托你再帮我多作鼓励。”也许这些监护人并不知道“赏识教育”这个专业术语,但他们已经在实践“赏识教育。”

3、建立亲情专线,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空间。

学校开通了亲情电话,设立专线,为留

守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课外活动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了学生与父母的感情。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培养健全人格。

针对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知心姐姐信箱等心理驿站,并组织学生接受专题教育。请专家、学者到学校对教师进行专题辅导,以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的质量。我县中小学初步形成了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品德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5、开展人文关爱活动。通过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缓解留守儿童的厌学情绪,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开展寓教于乐的道德实践活动,培养留守儿童明辨是非与社会交往能力;开展安全防范教育活动,锻炼留守儿童自救保护的本领。让留守儿童通过教师和集

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例如我县安邦小学积极开展“和、文、翰、行、仁、智”系列教育活动,通过举行“读、品、悟”快乐阅读、学生艺术节、“show我风采”主持人大赛、学生社团等活动,有意识地组织留守儿童参与,并利用“阳光心语”广播站为留守儿童送去“心灵鸡汤”和生日祝福,使他们生活在和谐进取的氛围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以活动为载体,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文化生活。

开展“1+2扶贫扶志”活动。即:一名教师重点帮扶两名贫困生或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对家庭贫困的要在经济、物质上给予帮扶;对道德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要重点关爱,经常与其交心谈心,以爱心感化。教师在确定帮扶对象时,优先考虑留守学生。

开展“手拉手”结队活动。留守儿童回家后,往往是自由的,因为代理监护人对他们的管理较父母亲管理子女要宽松得

多;但他们内心却常常感到孤独和空虚,因为对他们而言,“父爱”、“母爱”、“亲情”等词语只是一些缺乏情感体验的空洞的文字符号。学校让留守学生与同自己朝夕相处的伙伴“手拉手”结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都有一个能讲心理话、能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地方;尽量消除父母远离后形成的孤独感。

在团市委的关心和支持下,竹篙小学留守学生与成都棕北小学的学生“手拉手”结对;隆盛小学留守学生与成师附小的学生“手拉手” 结对;使农村的留守学生有机会与城市的学生通过书信交流思想、讨论学习。竹篙小学还与成都棕北小学组织了“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联谊活动,让城乡儿童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和交流。2011年8月,我县教育局还与有关部门联合承办的成都市关爱留守学生•彩虹列车“爱的团聚”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并组织了43名留守儿童到广东东莞与常年在外务工的父母团聚。这次“爱 的团聚”活动实现了孩子们与父母团聚的梦想,使留守学生和外出务工的家庭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温暖。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通过唱红歌、国学经典诵读、征文、演讲、讲座、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选好载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联系大学生志愿者、蓝光集团团支部等,到学校开展“我们是朋友”主体班会。让学生感到学校和班级是个温暖、温馨、友爱的大家庭。群策群力,构建全社会参与的立体式关爱网络

一是警校共育,培养守法公民法制意识。

警察到学校任兼职法制付校长,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法纪教育和安全教育。二是与乡镇政府、妇联共同开展留守学生“自强、自立”征文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人生观。

三是争取市团委、妇联等单位支持,建“留守儿童之家”。团委、妇联为孩子们送来了书籍、电脑、电视等设备,丰富了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精神生活。四是与县人口计生局共同开展“计生牵手母子情、家校互动万里行”活动。该项活动2008年先后在土桥、赵家、三溪试点以来,学校将留守学生教育与流动人口服务有机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信息互通由无到有和由少到多的转变,并于2009年在全县逐步推广。五是充分发挥关工委“五老”的作用,定期邀请老干部、知名人士到学校对留守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理想教育;邀请政法系统的同志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六是推进学校寄宿制建设。我们配合相关部门,尽力创造条件,加大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力度,扩大寄宿制学校的覆盖面,尽量让留守儿童吃住集中在学校,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群体中成长。

例如2010年起,三星镇港青学校,将来自本县9个乡镇和广元、简阳、广汉、青白江等市区的“留守”学生或特困生实行寄宿制。“留守学生之家”的学生,每周1-5都在学校吃住、并在课余时间分别安排有生产实践、艺术、电脑、球类等培训活动,在校期间有专门的生活老师负责他们的生活、卫生、洗衣被、牙膏、牙刷、叠被子等生活管理,每晚还有三名男女老师分别住在学生宿舍负责安全,包括深夜起来给学生盖被子等。通过一年的实践,学生的行为习惯、健康状况、学习成绩85%以上的学生都有明显进步、提高。因地制宜,开展技能培训,为留守儿童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组织留守学生参观当地的工厂和种植大户,体验创业的艰辛与幸福。通过***职中、技师学院、川锅技校培养留守学生的劳动技能。目前,我县14——17周岁留守学生在培 816人,培训后已顶岗实习369人。专业分布主要在铆焊、机

械加工、计算机、电工、服装设计等,就业主要分布在川锅厂,淮口工业园区,富士康,攀成钢、北京东坡酒楼等。不断探索,加强理性思考

留守学生是一个新出现的特殊群体,对他们的教育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要在还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通过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的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形成科学的、形之有效的学校特色和文化。如:竹篙小学开展的“生活自理、学习自主、交往自信”主题活动,深受省教育学会专家好评;撰写的论文《从“全国打工第一镇”看留守儿童教育》、《农村留守学生教育慎防步入误区》等相继刊载于国家核心教育期刊《中小学管理》、《小学校长》杂志;该校留守学生教育工作在成都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交流,并受到团中央首肯。

四、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在长期内不可

避免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加大财政支付力度,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系统、有机地解决问题。

加强统筹领导,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建议强化留守学生工作的长效机制和部门工作责任制,落实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检查和考核,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留守学生工作。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相关规划及管理,加强协调和监督;县教育部门要继续总结成功经验,深入研究相关管理办法,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团县委要配合建设志愿者服务队伍,形成长效服务机制;各级“关工委”要将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一个时期的重点,配合、协助学校开展工作;妇联要进一步完善“寸草心”等活动,引导建设社区留守儿童教育活动中心,填补社会教育“空白”;计生部门要加大对“优生优

育”的帮扶力度,加强对相关制度的研究;各乡镇政府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建立相应的扶持机制。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要向政府各部门、村、组、社会延伸,形成全社会都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格局。各级政府要加强义务教育的执法力度,敦促监护人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加大扶助力度,切实提供生活保障 建议政府研究制定贫困留守学生救助政策,由教育或共青团等部门牵头,建立留守学生救助基金,统一筹集和管理社会的捐赠,使救助帮扶转为经常性的工作。

整合公共资源,加强配套工程建设 建议将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纳入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整体规划中,有计划地配置寄宿制学校相应的设备设施。县政府要结合学校规划建设,成立专项资金,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和食堂的改造

步伐,全面落实“校安”工程。适当增加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的编制,设立专项教育管理资金,加强对住校学生的管理,让更多的适龄留守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文化娱乐生活 建议政府成立专项资金,协调各种力量,在重点乡镇、重点学校建设“留守学生之家”,提倡城镇社区和各村建立“留守学生之家”或活动中心。要发挥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五老”作用,各基层“关工委”、学校“关工小组”要动员更多的离退休人员和志愿者为留守学生服务;建立健全“代理妈妈”、“代理爸爸”等监管服务体系,纳入财政预算;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必要的培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网吧管理执法力度,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净化育人环境。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留守问题”与“三农问题”相生相伴,解

决“留守儿童”问题,关键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减少外出务工人数,让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因此,各极政府要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抓好资金的引进;要根据“丘陵地区城乡统筹示范县”建设的要求,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引导更多的青壮年农民就近就业、在家创业;既能让农村剩余劳动力照顾管理好自己的老人和子女,也能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解决好留守问题。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政府有关部门应大力净化育人环境。严禁在中小学周围开设“三室一厅”。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留守学生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将依法落实教育

篇11:脱贫攻坚全面摸底排查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挃导,讣真贯彻落实习习xxx 书记关亍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挃示批示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问题导向,集中组织对全镇开展脱贫攻坚全面摸底排查,全面摸清底数,找准薄弱环节,查找问题差距,科学制定措施,推劢问题整改,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基础,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面摸底排查对象 (一)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行政村。

三、时间安排 (一)帮扶干部摸底自查阶段(4 月 13 日-5 月 8 日)。各村、各挂点帮扶工作队结合脱贫攻坚实际,重点围绕摸底排查内容,对所有帮扶干部讣真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帮扶干部系统全面摸底排查底数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与不

足,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方法,挄照摸底排查内容,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逐户排查。并将自查的户表电子档亍 5 月 8日前打包发至镇扶贫工作站留底存档。

(二)村级摸底排查阶段(5 月 8 日-5 月 17 日)。各村、各挂点帮扶工作队根据帮扶干部摸底自查情况,组织第一书记、村书记、驻村干部对本村内所有建档立卡户上户排查,务必做到一户不落,一人不差。如户表有遗漏戒信息错误要及时更正。各村 5 月 17 日前将修改后的户表电子档打包发至镇扶贫工作站。

(三)镇级摸底核查阶段(5 月 17 日-5 月 24 日)。镇级将组织所有第一书记,分成两组,对各村村级排查修改后的户表进行随机抽取核查,每村核查20 户,核查结果采用扣分制,每户 50 分,户表有一处错误则扣 1 分,扣完为止。核查结果将会进行排名,全镇通报并报送至挂点帮扶单位。

核查一组赖涌任组长,核查二组赖德忠任组长,(四)整改装订阶段(5 月 24 日-5 月 31 日)。各村、各挂点帮扶工作队根据镇级核查反馈结果立行立改,将整改后的户表电子档打印好,相关责任人签字,上报至镇扶贫工作站。

四、工作要求 (一)严格落实责任。打赢脱贫攻坚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脱贫攻坚质量直接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计,各村、各挂点帮扶工作队要进一步

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讣真履职尽责,切实抓好抓细抓实摸底排查工作,确保挄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

(二)讣真排查整改。各村、各挂点帮扶工作队要对照摸底排查内容,一户一户过、一项一项问,不遮掩,不隐瞒,不留死角,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强化结果运用,全面摸底排查整改结果作为中央脱贫攻坚丏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成效考核挃出问题整改工作的整改结果。

(三)加强工作督导。镇扶贫工作站要立足各自职责,统筹挃导各村、各挂点帮扶工作队抓好全面摸底排查问题,推进整改落实。

篇12:留守儿童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工 作 制 度

大河乡教育管理中心

2016年8月

留守儿童安全隐患排查整改

工作制度

一、安全隐患排查责任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方针,实行“谁主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学校留守儿童安全管理。、成立学校安全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留守儿童安全工作。每学期保证三次以上研究留守儿童安全工作。、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和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责任网络。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是各部门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是本班留守儿童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每节课的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是任该节课的任课教师。、每周工作中,行政值周领导是该周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值周教师是该周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每一责任人,对本人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

二、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制度、学校要将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纳入工作计划,每学期组织全校性安全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安全意识与自我防范能力。、教务处具体落实学校安全教育计划,组织相应活动。要制订

留守儿童学生“一日安全常规”,对留守儿童每天上学、放学,在校期间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安全要求。要经常性总结安全工作经验与问题,及时在学生集会上进行教育。、各班每周要利用班会课进行一次集中教育,各班主任每天要检查全班学生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班级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有生理疾病、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告知每一位任课教师;任课教师要把学生偶发事项、缺席情况及时告知班主任。

三、留守儿童安全工作检查制度、学校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要对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活动安全工作要作经常检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学校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检查的内容,每季度,对留守儿童工作,五个查(摸清家长和委托监护人详细信息、核对风险等级评估等级、排查安全隐患、了解监护人履职情况及监护能力、了解家庭经济情况)。四进(教育政策进家庭、安全教育进家庭、身心辅导进家庭、资助方案进家庭)。五必访(学生早退、旷课必访,学生成绩下降必访、与同学发生矛盾必访、学生情绪不佳必访、学生行为异常必访)等工作进行检查总结。领导小组对检查出的情况要及时反馈给分管教师,对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如因整改不及时或整改措施不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责任由分管教师自负。如因检查不及时或检查力度不够造成损失,责任由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安全领导小组组长负责上报每月安全自查情况及解决安全问题的具体措施。、总务处在每学期开学前、学期中、学期末以及雨季组织人员对全校所有校舍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要经常检查全校的电线和电器设备、各种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班要及时把班级中电线、电器、窗户等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总务处,总务处应及时处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组织人员,要经常检查校内小店食品的质量,发现超期变质的、“三无”食品要立即制止其出售。、教师在安全排查时必须注意留守儿童饮用水,注意用水用电安全。、体育教师要经常检查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的安全状况。加强对体育器具的管理工作,要严格按规定办理体育器具出借手续。

6、各教师根据自己结对帮扶情况时时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7、对在家访或安全大排查时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整改。

大河乡教育管理中心

篇13:县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简报

一、留守儿童现存问题浅述

留守儿童当前已成为群体性社会问题, 儿童时期对于人的身心发展、性格养成和学习知识极为重要。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指导会导致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中出现问题。首先, 在生活方面, 长期的父母与子女分居会导致留守儿童对完整家庭的感知能力不足。他们身处不完整的家庭之中, 得到的基本生活照料不足。家庭中父母教育也难以实现, 留守儿童的行为规范意识、自控力和戒备意识都不足, 这些儿童生活中的人身安全容易受到侵害, 自身也容易被误导走向歧途, 部分留守儿童长大后甚至出现行为失控、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其次, 笔者调查发现,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由于外出务工的家长不能敦促孩子及时完成作业, 看护人如爷爷奶奶等由于能力、精力有限, 对留守儿童的学业管理不到位。留守儿童所在学校没有对留守儿童这一学生群体加以特别的照顾, 留守儿童对于学习的态度有偏差, 学习动力不足, 在学校的规范性和自律性方面较非留守儿童都有差距。最后,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易出现问题。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 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稀少, 监护人如爷爷奶奶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重视, 留守儿童易变得情感脆弱、性格孤僻, 加之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条件大多不佳, 他们在面对生活时的自信心不足, 容易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农村留守儿童现存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人才结构和劳动力素质。

二、社会工作视角下对留守儿童问题的介入

社会工作是一项运用专业知识帮助个人或群体解决其遇到问题的工作。社会工作的对象是社会中的老弱者、贫困者、身心障碍者等, 帮助他们预防和解决生活方式不良、经济困难、心理问题等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 完善社会功能, 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 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 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 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总体来讲, 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自助、促进社会和谐的专业工作。

在儿童社会工作和青少年社会工作中, 留守儿童是这两项社会工作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 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问题, 对留守儿童进行社会工作服务, 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发展和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 协助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缓解他们所面对的生活、学习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以期待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另一方面, 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服务, 可以丰富儿童社会工作相关理论、工作方法和实践经验。

儿童社会工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介入可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来实现。

首先, 是个案工作介入。对于农村留守儿童个体来说, 年长的监护人能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 他们所要面对的是自己的生活、学习等诸多问题, 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与案主的接触访谈, 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 同时分析个体所处环境中的困难, 帮助留守儿童缓解不良的情绪和一些现实问题。

其次, 小组工作介入。留守儿童个体所面临的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留守儿童群体特征, 社会工作者需要将面临相同或相似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分组, 通过小组活动, 开展小组游戏, 来缓解留守儿童的群体性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小组工作来改善个体问题, 改善他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 培育良好的小组氛围, 培育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能力, 通过小组工作留守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

再次, 社区工作介入。对留守儿童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除了家庭之外, 便是留守儿童所处的农村大环境。农村的环境对于留守儿童的影响不可忽视, 社区工作方法进入农村, 可以将一村作为一社区, 社区工作介入有利于改善留守儿童村中的生活环境, 唤起村中居民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参与, 能够增加留守儿童与外界环境的互动。

篇14:县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简报

根据镇镇府会议精神和相关领导的安排,我校教师于2017年1月15日对学校的144名留守儿童的居住环境进行了安全隐患大排查,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我校全体教师按照镇政府要求,分别进村入户对144名留守儿童开展了居住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在排查中对留守儿童进行了安全教育,加强了留守儿童防煤气中毒、用电、用火、交通、燃放烟花爆竹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并发放了告监护人的一封信。经过排查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居住环境很舒适,而且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

在排查中发现有两个留守儿童家里存在安全隐患,一个是XX老师包保的六(2)班的XXX同学家,家里非常贫困,住房简陋,住房结构为空心砖盖的石棉瓦房,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屋里放着没有烟管的破旧火炉,而且火炉和睡觉的床都在同一间屋内,极易发生煤气中毒,赵蕾老师要求他家买一根烟管接上,避免煤气中毒,他家人说吃饭都成问题,实在没有钱买。

另一个是XXX老师包保的三(2)班的XXX同学家,家住白龙村下坝组,他家在工业园区的后面有一间钢筋混凝土的房屋,但他的爷爷是在工业园区加工厂的对面以给车加水为生,为了方便加水他在公路的旁边用三合板立在空心砖上搭建了一个棚,平时大部分时间都住在里面,看着有摇摇欲坠的感觉,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屋内的墙上钉有许多电源开关存在安全隐患,屋内还有电炉,如用电不当可能引起火灾,如果是雷雨季节,还可能会触电,家庭十分贫穷。介于这种状况,建议相关领导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实际困难,使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安定舒适的居住环境,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篇15:县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一、基本现状

截止今年6月底,我县共有留守儿童24675人,占学生总数的40%。农村学校占70%以上,如竹林湾教学点占100 %,沙畈河小学占72 %,石桥铺中学占78 %。他们被父母、被学校、被社会所“忽视”,心灵上缺少呵护、生活上缺少照应、行为上缺少管教、学习上缺少辅导、安全上缺少保障,残酷地输在“起跑线上”。留守儿童通常显现以下三个突出问题:

(一)学习成绩较差。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相比,由于父母教育“鞭长莫及”,隔代教育“力不从心”,在学校多数因成绩较差又受到老师的冷落,导致他们上课思想抛锚,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自觉性不强,学习兴趣减弱,于是出现逃学、旷课,甚至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中途辍学,外出务工。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较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占30%,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农村中小学校70%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我县的调查情况比上述还要严重。

(二)行为习惯不良。突出表现在:一是沾染不良陋习。大多不讲个人卫生,不遵守校纪校规,缺乏礼貌待人常识,不少孩子沾染上抽烟、赌博、打架、酗酒、沉迷网吧、早恋等不良习性。二是心理发展异常。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在个性心理上表现异常,有的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有的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三是人生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心存愧疚,父爱母爱失常,采取物质补偿表达自己的爱。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逐渐形成“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

(三)安全状况堪忧。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管人多为隔代老人,年迈体弱,监护能力和精力不足,使学校、家庭的安全链不牢。孩子自我保护、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弱,因而极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诸如被拐卖、被性侵等现象并不罕见;交通事故、溺水身亡、打架致伤等事故时有发生;加之一些孩子受社会不良风气侵蚀,染上好斗滋事、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性,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又成为影响社会秩序的隐患。

二、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一)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留守儿童问题的凸显,从根本上讲是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以及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带来的结果。当今,农村尤其是边远山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拥有的生产资料严重不足,不得不抛家别子,通过外出务工,挣得劳务收入来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据调查,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外出的占48%,单方外出的占52%,从而使儿童不得不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

(二)家庭责任意识淡薄。一个完整的家庭和“原始”的亲情是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需求。有的家长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他们以为只要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就行,缺乏对他们精神上的培养、引导与慰藉。有的监护人监管不力。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好,自身素质较低,监护能力不足,监护精力不够。有的父母过度依赖学校。他们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健康成长取决于老师,把“无限责任”推给了学校和老师。更有甚者,为怕孩子长大吃亏,给他们灌输暴力恐怖意识。我们调查中,有一位留守儿童的爷爷对孩子说:“老师再批评你,你就捅他两刀,小孩子杀人不犯法。”第二天,孩子真的带了一把长刀到学校,幸亏被及时发现,没有造成危害。

(三)学校教育措施乏力。一方面应试教育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学校的主要注意力仍然在书本知识的灌输上,“唯分数记英雄”,“唯升学论成败”,而轻视对学生的法律、道德、心理、生存和安全教育,甚至放松对成绩较差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由于财力保障的不足,教师师德的不平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制约,少数教师甚至不顾忌留守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注意保护甚至伤害其自尊心,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大量农村学校很少召开家长会,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互动几乎没有。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虽有要求,但多数流于形式,缺乏系统的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使留守儿童教育这个社会新出现的严峻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缺乏系统可行的应对措施。

(四)儿童成长环境不优。各级政府没有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摆上议事日程,既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也没有研究出台对策措施。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网络不健全,覆盖率低,村“两委”关爱工作基本没有启动。同时,由于监护体系的缺失,使留守儿童与社会的不良风气、不良信息缺乏防护隔离,更容易受到直接侵蚀,使他们幼嫩的心灵和心理被任意扭曲。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监管,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性、诱惑性极强的、不健康的信息,让缺少监护引导的留守儿童无法选择地接受吸收,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养成。农闲时节,农村“带彩”玩牌风盛行,许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参与其中,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三、几点建议

当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既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儿童未来、家庭未来,又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是一项关系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教育方面,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令人触目惊心。因此,引起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深入重视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建议:

(一)家庭要承担应尽之责 。“子不教,父之过”。家长要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要尽可能调整好外出方式,夫妻双方尽量不要一同外出务工,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将子女带在身边,到务工地或居住地接受教育。如果夫妻双方都外去打工,要真正选好监护人,加强与监护人、子女和学校老师的沟通交流。外出务工家长至少每周要与监护人联系一次,监护人要对留守子女在学习、思想和生活上进行认真教育、监督和管理,及时反馈子女的情况。家长要通过电话、短信、书信等形式与孩子沟通交流,定期回家看望孩子,使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要多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及生活情况,要教育和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学会面对困难,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学校要发挥主阵地作用。学校要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统计,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全面掌握其家庭及监护人情况、掌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心理状况等基本情况。要注重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学校要争取配备心理老师,或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和疏导。老师要主动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疏导;在学习上,耐心辅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级生活,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制订系统全面的制度与措施,使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并对制度措施落实情况、落实效果进行检查、督办、考核、评价,纳入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使其真正落到实处。要会同相关部门制订规划和实施对策,逐步解决“5+2”与“10+2”问题,为留守儿童的星期天、寒暑假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

(三)党委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专门系统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构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监护体系,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和落实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经费投入保障,整合卫计、团委、妇联等部门的职能和项目资金,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机制和“爱心基金”,在教育局设立帮扶管理中心,解决“爱心源”的整合配置问题。要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大指导和协调力度,公安、司法、民政、关工委等部门要协力配合,整体联动,共同编织关爱留守儿童“爱心网”。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和增加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就业,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要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改“户籍制”为“居住地制度”,让留守儿童可以随父母在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要制定相关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教育的优秀教师和经费的投入力度,扩大农村学校寄宿比例,改善农村学校的寄宿条件。要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纳入乡镇及机关部门工作考评范围,乡镇党委、政府要相应将留守儿童工作作为驻点国家干部和村“两委”班子年度考核内容。

上一篇:说说"创文"这件事讲话稿下一篇:李国梁在全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