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公开课

2024-05-09

作文教学公开课(精选6篇)

篇1:作文教学公开课

初中作文教学公开课

初中生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对生活、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根源就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改革。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训练命题的形式范围很狭窄,多数仅限于学校或家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够,写作时普遍感到内容贫乏,无从写起;老师对这个问题又往往是命题的同时交给学生题材,让学生按范文依葫芦画瓢,培养的是学生的惰性,独立写作能力始终没有得到提高。

2.应试教育的体制,升学的压力,呆板的教学形式,毫无创造力可言的作业,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文训练,认识性和实用性作文较少,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为主,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模糊不清。

3.在不同文体的训练形式上,大多数语文教师目前仍采用传统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单线文体训练,彼此之间仿佛是独立的学科。没有把学生置入社会、大自然之中,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宣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痛苦。

二、我的教学感受

在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作文教学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感触,要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关键在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这么一个概念――作文教学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识字、讲读是基础,社会实践是内容,它是学生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一种手段,具有再创造的特性。在学生方面,让他们树立“为学习而写作”的学习指导思想,即把写作当作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手段。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抽象地说教,要把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中,使他们自己去感知生活确实离不开作文。在思想上对“为什么写”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很快被调动了起来,“怎样写”“写什么 ”的问题就解决了。

三、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1.引导学生分析命题作文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尤其最怕老师布置命题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任何一种作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我们应该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对象,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要想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

3.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青少年学生思想开放,喜欢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和成年人比,他们还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思想幼稚,看问题容易片面、肤浅。这些特点常常在他们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因此,教育他们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才能去伪存真,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情,进行评论,文章才会抓住要领,褒贬得当。

4.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落笔成文。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缺少“规矩”。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

5.范文引路,模拟训练。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

四、切实抓好课外活动,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在写作教学本体中,教学生“写什么”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开展课外活动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陶行知的“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句话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社会,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

我认为以下两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

1.校外课外活动

校外课外活动的天地是极广阔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把自己与当今的世界、自己生活的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应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走出去,指导学生观察。形式可以多样灵活,有全校性的、有班级的,有小组的,也可以有个人的。让学生开阔眼界,接触社会,熟悉生活,了解自然,认识新事物、新现象。通过接触实际提高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

2. 校内课外活动

校内课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或阅读、练笔、办报,或开班会、听报告、搞竞赛,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最能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 问题,我们就开展什么样的活动。

总之,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有选择地开展课内外结合的活动,更好地开发引导学生的天资和禀赋,启迪学生的智慧,从而使学生形成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去辐射自己的感性认识,并能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

[初中作文教学公开课]

★ 初中教学

★ 初中作文教学设计

★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 初中教学总结

★ 初中教学反思

★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 初中教学工作总结

★ 初中教学设计

★ 初中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

篇2:作文教学公开课

我思故我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此花此叶长相映,卷舒开合任天真!

“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是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借物喻人、借景抒情。即把物当做人来写,把情感寄托在物的上面,我有情山石草木也有情,万水千山总是情!这样写作,比直接写人、直抒胸臆更委婉、含蓄,更具有文学色彩,给人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那么,如何才能驾轻就熟,灵活自如地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写作?我觉得,观察,思考,移情,联想与想象这几个环节至关重要!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比较系统的、主动的、有意识的知觉活动。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一个首要步骤。”观察与写作关系密切,对写作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人们提取客观事物的第一扇窗口。可以获取和积累第一手材料。是我们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鲁迅先生曾说过“此后如要写作,第一须观察。”

观察的内容:事物的形状、色彩、味道、质地、性质、用途……当然,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观察,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完全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很形象地诠释了这一问题。

示例:让学生就近取材,观察身边的事物:讲台、黑板、粉笔、电棒、桌椅、尺子、圆规……并要求学生记录下观察的结果。

观察是写作的基石,思考是写作的枢纽。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的素材;没有思考就没有深刻隽永的文章。马克思的座右铭:“思考一切!”爱因斯坦:“学习知识,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毛泽东:“多想出智慧。”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示例:下面就请同学们拿我们刚才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思考吧:

黑板:你是黑的,学生的前途却因你而光明!

粉笔:用生命作代价,为人类播下文明的种子;损耗的是自己,写下的是美丽。

直尺:因为自己一生正直,才可以丈量他人的长短。

圆规:终身画着圆,却不因此而变得圆滑。

由此可见,观察是思考的前提,思考是对观察物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是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思考让事物具有了人的灵性,人的情感与人的品质……再比如,观察月亮和星星,我们可以想,月亮是弯弯的银豆荚,星星是里面蹦出的金豆豆;看到水龙头滴水,我们可以想,你不停地掉眼泪,是谁欺负你了?等等。

如此简单而平凡的事物,由于融入了我们的思考与智慧,就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了,当然,这除了我们仔细地观察分析,认真地思考外,还倾注了我们的情感,即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充满感情。正如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万物皆著我之色彩,我高兴则花欢草笑;我悲伤则日愁月残……这里就牵涉到了“移情”的思维活动。那么,思考与移情又有怎样的关系?移情之于写作有何作用?

与观察同时伴随着思考一样,思考的同时也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情”与“思”也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移情则更是把观察与思考的结果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感人化的重要环节。

记得小学课本上有这样一晨光》

“ 晨光叫醒了风/风叫醒了树/树叫醒了鸟/ 鸟叫醒了云/ 云变成了雨滴/滴落在大海上/海水变蓝了/洗亮了升起的太阳”

正是因为人有情,然后移情于物,才使得事物都充满了动人的感情,作文指导《借物喻人、借景抒情作文教学公开课教案》。这首诗中的晨光、风、树、鸟、云、海水......都是那样的多情,因此才有了被洗亮的太阳。而太阳则更有情,它总是无私的向大地万物奉献着七色的光芒,让万事万物在阳光的普照下茁壮成长!

可见,世间万物只要融入了人的感情,就能生动起来,形象起来,灵动起来。把这些事、物、景写进我们的作文,文章就会生动形象,情感丰满,感人肺腑。其实,我们不少同学的作文已经体现了这样的美丽与特色。比如学完第一单元“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的读后感及单元后面的“综合学习与探究”要求的写家乡,写四季,写旅游胜地……同学们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移情于物,借景抒情,把家乡、把四季写得如梦似幻,令人神往……让老师也倍受启发和感染,即兴写了小诗一首《小溪》,与同学们共勉!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又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力的条件。

爱因斯坦:“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可以把我们带到许许多多神奇的领域:可上天,可下地,可入海;可谈古,可论今,可说未来;可纵横捭阖,自由驰骋!可到月宫里去会嫦娥,访吴刚;可到美人鱼的故乡去做客;可穿越时空隧道,找历史人物去谈心;可与外星球人做朋友……

生活中没有想象,就算再富有,也只能是一片繁华的沙漠;写作中没有想象,即便再用功,也难以奏出华美的乐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作!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赋,古代的志怪志人小说,现代的许多科幻作品,都无不借助想象的翅膀来完成:春秋战国时期浪漫主义大诗人屈原的长篇抒情诗《离骚》,词采绚丽,想象丰富;继屈原之后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推向极致的著名大诗人李白更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等的神奇瑰丽的佳句;宋词里的想象则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家破人亡的愁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日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吗/我在你梦中靠岸”这是台湾诗人沙鸥的诗歌《新月》,无限的美好与回味,尽在美妙的想象之中……老师也通过联想与想象即兴作了两首小诗,同学们愿不愿意听听?

《浪花》:“浪花你/洁白 晶莹/恰似一朵朵/冰山雪莲/ 你可知道/这美丽 正是/阻挡你前进的礁石/创造的奇观?”

《礁石》:“礁石你/千万次的被/狂风恶浪无情击打/那千疮百孔的躯体/像历尽刀劈斧砍/ 你自岿然不动/依然屹立于/风口浪尖/淡看风平浪静/笑对狂涛巨澜”

当然,这不仅仅是想象的结果,也是观察、思考、移情的结果。观察、思考、移情、想象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如果说观察是知其表,那么思考就是知其里,是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移情则更使事物有了人的感情,人的灵性。再加上想象的翅膀,就使事物更加的栩栩如生,生动传神!

小结: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尽情感受,放飞想象,五官开放地去发现,去捕捉,去创造,去表现,这样,我们一定会有咏不尽的松梅竹,歌不完的星月云,感不尽的春秋四时,赋不完的社会人生!果如是,陆游所谓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境界将离我们不再遥远!

任选一种自己熟悉并喜爱的事物,借助观察、思考、移情与想象,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附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次作文练习,老师也可以抛砖引玉,给学生印发自己的下水文一至两篇,以供学生参考!准备印发《霜叶红于二月花》及《浮想联翩》两篇不太成熟的文字,愿能给学生一些借鉴与启发!

篇3:浅谈体育公开课与常态课教学

每门学科, 每位教师每年都要举行公开课, 这在每年的考核中是必需的。但许多教师对公开课的看法不一而足。体育公开课与常态课的教学被有些教师视为是不相融的两种教学形式, 认为公开课是给大家看的, 没有实用意义, 而常态课才是真正的体育课。另一些教师认为, 公开课来源于常态课却又高于常态课, 是常态课的最高形式, 公开课对常态课有指导意义, 而常态课是公开课的基础, 二者能相互融合。

笔者认为, 公开课与常态课可以缩小差距, 公开课应该向常态课靠拢, 而常态课则可以向公开课看齐。那么, 如何让体育公开课与常态课相互融合, 甚至合二为一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以期与大家交流。

一体育课堂中, 师生的合作要和谐自然

说到合作, 大家立即会想到两种不同的情形。在公开课上, 教师与学生合作得天衣无缝, 而在常态课上却很难看到师生合作的景象。笔者在一节公开课上看到这样一种师生合作的场景:“同学们, 下面进行分组练习, 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到适合自己的场地去……”同学们有序地分开并有序地练习。注意观察后发现居然每个组的人数都相等, 难道纯属巧合, 学生这么配合老师?再看另一堂公开课:“同学们,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山羊分腿腾越, 哪位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一位同学出来, 动作娴熟, 博得同学们的掌声鼓励。可是, 在学习过程中, 发现其他同学也是这么熟练地完成动作。这一点也不像新授课, 学生真的能这么快掌握这个动作吗?而在常态的体育课上, 笔者发现大多数的教师与学生合作都是要费一番周折的, 甚至根本就没有合作的镜头。这就是公开课与常态课的两极分化现象。一个“过于好”, 另一个却“不甚理想”, 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取的。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应该是自然的, 顺理成章的, 每一次新的合作都要有一个学生适应的过程, 合作有成功更有失败, 在失败中才能体现合作成功的价值所在, 事先安排的合作是虚假的没有实际意义。而常态课中的“没有合作”更是不应该出现的, 体育课上没有合作是一种教育的缺失。

二要安排好场地器材

公开课与常态课在场地、器材的取舍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公开课上, 教师想方设法地动用大量器材。在一节教学滚翻技巧公开课上, 笔者见到垫子摞在一起约有一人高, 另外还有其他器材一大堆, 可想而知, 光搬运的时间就要花费不少。而在常态体育课上却又是另一番景象:很少使用体育器材, 只是“一个哨子几个球”, 甚至不用体育器材的现象也屡屡可见。有的体育课确实不用到体育器材也无可厚非, 但每课体育课都不用体育器材不免有点过分。

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一定要得到控制才行, 但细细观察又会发现, 体育教师又走向了另一个误区。例如, 在一节公开课上, 一位教师只拿了几个沙包和四块面板, 上面是上课内容的图片。课上得很漂亮, 听课者对其大加赞扬, 特别是在体育器材方面, 教师们一致认为在器材上没有造成浪费, 便于携带, 没有给体育教学造成负面影响。其实不然, 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 教师为了制作这四个面板是颇费工夫的, 要取照, 要冲印, 要制作这一过程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 而且价格也很高昂, 上完这节公开课这四个面板也就用不到了, 造成时间与金钱的浪费。所以, 在器材的使用上, 要注意器材的实用性与循环使用性, 规格档次不要太高, 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三让学生在课上都能学到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

现行的许多体育课上, 学生是学不到什么知识与技术的, 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常态课上, 由于学校对体育教学不重视, 教师态度不端正, 对学生的体育活动放任自流, 有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看书、闲聊。但在公开课上总应该有所得吧, 其实也不尽然, 大多数教师的公开课都是表演课, 学生要学的内容早在以前就排练好了, 只不过是在公开课上重新表演一下罢了。这两种情况, 学生学不到什么就不足为奇了。如果以这样的公开课方式贯穿整个学年的教学时中还可能有期末时的学生成绩吗?显然这两点之间是矛盾的。所以说, 无论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 要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公开课要做到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 就要实实在在地去教学生, 把学生作为公开课的主体, 而不是让公开课来展示教师, 教师课讲得再好, 学生什么都没有学到, 这节课失败无疑。如果在常态体育教学中, 教师能有这样的教学态度, 能有这种敬业精神, 把整个学年的常态体育课都上得那么认真, 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标是轻而易举的。

四课堂教学应追求简单与高效

大家在看公开课的时候, 都有一种紧张的感觉, 上课的前前后后都很慎重, 看课之后还有一种激烈的评课。特别是授课的教师, 在上课时为了尽可能地表现自己, 为了把课上得无一遗漏而忙前忙后, 唯恐漏了自己设计的每一点, 也唯恐评课的教师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有的教师把表面上看似完美的体育课上得不伦不类, 从课的开始就上成了课的重点, 到课的结束也不敢懈怠, 致使看不到课的重点是什么, 目标是什么。这样的教师始终没有弄明白“面面俱到”的课堂教学看似完整却很容易迷失方向。常态的体育课需要简单、实用、高效。课堂组织简单实用, 内容不要过于繁杂;教学过程需要简单实用;教学方法也要简单实用。常态的教学需要突出重点, 而教学重点的确立则需要教者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深入地理解与把握教材。

五结束语

总之, 公开课与常态课都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部分, 把公开课与常态课孤立起来看是不符合学理的。常态课有它自身的优点, 教师们要以端正的心态去接纳它, 不要仅仅看到它的缺点, 还要看到它的优点, 并且有效地利用公开课的优点来弥补常态课的缺点, 用公开课的理念指导常态课, 用常态课的优点作为公开课的基础, 使公开课与常态课有机结合, 共同发挥自身的优势, 把体育教学搞上去。

篇4:公开课教学反思

一、过度包装,成本太高

据笔者观察,现今流行的公开课大都经过精心的包装,并且评比的级别越高,包装就越厉害。如,为准备一节上档次的公开课,往往兴师动众,有的甚至竟准备一个月有余,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一节课往往经过多次修改教案,反复地试讲,准备各种教具,请教研员或专家指导、讨论等等,一般说来,经过这样的多次打磨,好课居多。即便成功,也是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但这是得不偿失的。首先,它打乱了教师和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其次,使学生的课业受到干扰;再者,这样的课是刻意打造出来的,非常态的,一般教师即便是作课者也难以做到平时这样上课,因为投入太大。耗费学校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花费教师过多的精力。

二、功利性太强

既是评比,就难免把讲课者分个三六九等,无论是观摩课、研讨课,还是评优课等,对讲课者本人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能够参评县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优质课,一旦评上,各种荣誉和利益就会接踵而至,因此就助长了部分教师为获奖而讲的不良局面,唯获奖是从,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心讨好听课者和评课者,曲意逢迎,其课甚至是讲给听评课者听的。

讲公开课的教师大都追求完美无缺,在各方面尽善尽美,十分挑剔。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太多的课都一窝蜂地使用课件教学,一味追求看点、图热闹,于是,把课上成了课件的展示课者有之;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虚情假意的伪讨论和庸俗做作的表演者有之;一味亦步亦趋地模仿别人,丧失了自己的风格,以至于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者更有之。

当然,公开课作为积极有益的教研活动,我们不能因为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因噎废食,而是应该尽力发挥它的长处,规避它的弊端。

三、教师应苦练基本功,勿作秀

上公开课的教师为了脱颖而出,或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往往有—些做法会与众不同。如用影视、诗歌等新颖别致的导语,精心选取知识内容作铺垫,以及教学细节的处理与教学机智的运用、教具的制作,或课堂分组讨论,或组织学生表演等等,适度运用是正当的,但是如果一味追求热闹,甚至哗众取宠,都是不适当的。我们应该看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要取决于讲课的科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应因材施教,不能一成不变,更要力戒矫揉造作。

上公开课的教师,受名利等因素的影响,常在课题的选择上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往往会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教学内容,或较易出彩的课,鲜有讲一些教师普遍感到困惑或新课程急需解决的课题。如就语文而言,讲课文者居多,很少有教师讲怎样作文和修改作文的。就是讲课文,也大都喜欢讲散文和诗歌,讲议论文的不多。因此,我们应提倡一课多讲,几人上同一节课,以利比较和取长补短。

四、正确运用课件

时下用课件上课日渐泛滥,尤其是公开课,简直到了无课件不成课的地步。当然,课件运用得当,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功效,但是不宜过多过滥,否则五光十色的画面会使学生转移注意力,产生审美疲劳。我们不能把生动活泼的师生对话变成生硬的人机对话,更不能把课件变成现代化的黑板。我们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使用课件,我们应运用课件去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手段紧密结合。

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评优质课的标准不应以是否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为唯一标准,评价一堂课课件的运用成功与否的标准应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是否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与三个纬度的充分落实。

五、追求常态化

教学应该是真实自然的,大可不必去追求完美,不必去追求面面俱到。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可一味模仿他人。无论是讲课者还是听课者,都应摆正心态,不要刻意追求功利化,而应充分展示自己平时教学的风格,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力戒浮夸,追求真实。一劳永逸式的讲课不可取。

篇5:省公开课作文教学实录

原文地址:省公开课作文教学实录(转载)作者:省公开课作文教学实录(转载)

写作训练材料(山东版《写作》教材第65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个偏僻的山谷里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它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够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来。”我们赞美这株百合,因为她要以开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能开出艳丽的生命之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那么人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旅程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时间:2008年4月19日下午3:40—4:25;地点:泰安一中学术报告厅。师生互致问好后,开始上课)

师:(大屏幕显示写作训练材料)周四下午,我们从山东版《写作》教材选择了这样一个题目进行了训练。通过批改,老师发现这次作文同学们两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立意,二是例证法的运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结合着同学们的作文实例,一起来探讨这两个问题。

师:先来看作文的立意,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屏幕显示学生三个有代表性的立意:一:人生旅程漫长,我们要努力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的生命之花,证明自己的存在,展示自己的价值。(《开在心中的野百合》;二:你也许是平凡的,没有艳丽的外表,没有卓越的才能,但你仍可以用努力,无私的证明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旅程不留下遗憾。(《证明自己,我无悔》;三:没有花朵的草坪依然是一片绿意,少了小草的花朵却分外乏味和寂寞。做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吧,带给他人美丽,留给自己快乐。(《做一片美丽的绿叶》):这是我们三个同学的立意。下面,大家结合着这些立意,再来认真的读一读作文命题材料,思考给材料作文应该如何立意。(学生结合大屏幕上的学生立意,思考,交流)

师:我们先让这三个同学来谈谈自己是基于怎样的思考立了这样一个意。请第一位同学毕文博先来谈谈。

毕文博:我是这样思考的:材料中百合花要证明自己是一朵百合花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来。那么人呢?人要证明自己的方式就是开出灿烂的人生之花来。因此,我就确立了这样一个立意:人生旅程漫长,我们要努力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的生命之花,证明自己的存在,展示自己的价值。

师:第二个同学,顾睿南,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顾睿南:我在立意的时候特别注意到材料中的这样几句话:“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能开出艳丽的生命之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那么人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旅程呢?”生活中并非人人都能通过自己作出非凡的业绩和巨大的成功来证明自己,即便如此,我们每个平凡的人也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让自己的人生旅途充满不一样的精彩。因此,我就确定了这样一个立意:你也许是平凡的,没有艳丽的外表,没有卓越的才能,但你仍可以用努力,无私的证明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旅程不留下遗憾。

师:我们一起来看第三个立意,杨越森你说说,你是基于怎样的思考产生产生了这样一个立意?(此时,学生告诉我,杨越森因事假没来到公开课现场)

师:哪位同学起来谈谈你对这个立意的评价?

生:我认为这个同学的立意出了问题,应该是跑题了吧。

师:你为什么会这样理解?

生:这个同学的观点是说我们要做一株默默无闻的野草,而提供的写作材料中的主体不是野草,而是百合花。同时,材料所彰显的主题应该是人要用成功、成就,或者用积极的人生态度等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来对待自己的人生旅程,而不是选择做一株默默无闻的小草。从这一点上来讲,这个同学的观点与此是相悖的。

师:大家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吗?有不同意见吗?

生:同意。

师:通过刚才这个活动,同学们认为给材料作文立意的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一:立意的时候应该立足于提供的命题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语句,而不能忽视了材料本身存在的价值。

生二:在立意的时候要充分重视命题材料的对立意的解读和限制的作用。

师:对于作文的立意:老师提醒同学们两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功;开弓没有回头的箭。在作文立意方面,希望同学们舍得花功夫。这次马思齐、李晨、李婧瑶傅晓、范方震等同学写作文的同时都非常认真的写了写作提纲,值得大家学习。

师: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东西比轻的东西落地快,伽利略对此有所怀疑,但却不多做言语上的反驳,只是手持轻重不同的两个铁球登上比萨斜塔,往下一扔就轻而易举地推翻了禁锢人们一千八百年的错误论断,这个故事考诉我们:“事实胜于雄辩”。议论文观点的证明需要事例。这次作文,我做了一个统计:作文中一个事例没用的6人;用了1个事例的21人个,2个事例的19人。3个及3个以上5人。当然,例子也并非越多越好。对于例证法,同学们一是要用:一个典型的事例胜过千万句空洞的说教;二是用好。

师:大家来看这位同学的作文片段,看看这位同学在选择事例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呢?(大屏幕显示学生的作文片段:快乐地证明自己,给自己一份坚持。小泽征尔是日本著名的指挥家,一次,他到国外参加音乐大赛,他最后一个登台指挥。演奏十分顺利地进行着,忽然小泽征尔看到乐谱上有一段不和谐。他试着指挥,但终于停下来,问裁判席上的人是否弄错了,裁判冷眼相待,告诉他继续演奏,这是权威的乐谱!小泽征尔又试着指挥,但终于又停下来,说是乐谱搞错了。这时,裁判都站起来,热烈地鼓掌,恭喜小泽征尔获得了大奖。面对权威,小泽征尔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而是选择了坚持,最终他赢得了裁判的肯定,获得了成功,也证明了自己!)(学生独立思考,与周边同学交流,发表各自看法)

生:材料不能有效的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两者不统一。

师:你能说得更详细一些吗?

生:这位同学的论点是“快乐地证明自己,给自己一份坚持”。而我认为小泽征尔的例子不能有效的证明这一观点。面对权威,小泽征尔最终坚持了自己的判断,这种坚持源自他的自信。小泽征尔之所以最终赢得了裁判的肯定,取得成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关键不在于他的坚持,而在于他的那份自信。正是这种自信,才让小泽征尔敢于质疑权威,敢于面对裁判坚持了自己的判断。

师:同学们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吗?

生:同意!

师:我们在选择事例的时候,首先要保证事例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统一。那么,除了这一点,同学们认为在选择事例时还应注意什么?我们再来看这位同学的作文片段。(大屏幕显示一位学生的作文片段:司马迁活得精彩,活得轰轰烈烈,活得血气方刚。然而生命中的精彩也可以不必这样伟大,平凡的人同样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在北京奥运火炬境外传递的过程中,藏独分子屡次进行破坏活动。然而在这令人愤慨的恶行之外,我们还看到了感动,看到了精彩。我看见那个叫金晶的女孩子,用自己的身体紧紧地护住祥云火炬,我看见她虽然坐在轮椅上,却用双手高高举起祥云火炬,用最迷人的微笑骄傲地向全世人民展示着我们中国的风采,我还听见那个女孩说:“这没有什么,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会这么做。”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却成了境外奥运火炬传递中最精彩的回忆。……)

生:这位同学选择的事例非常新颖、鲜活。

师:为大家提供这个新颖、鲜活事例的同学是刘春晓。通过刚才这两位同学的作文片段,我们看在选择事例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要保证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要新颖、鲜活。

师:好的。同学们再来看这个同学的作文片段。(大屏幕显示学生的作文片段:1968年10月20日,墨西哥城奥运会马拉松比赛。比赛已经决出胜负,颁奖仪式也已经结束。夜幕降临,当观众正要离开体育场时,身披第36号号码布的坦桑尼亚男子马拉松运动员阿赫里瓦一瘸一拐地跑进体育场,他不幸在19公里处摔伤了右腿,无法继续比赛,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拖着一条伤腿,绑着带血的绷带坚持比赛。当其他运动员早已冲过终点时,只有他还在夜幕地衬托下,一瘸一拐地向终点移动。虽然他最终用时4小时30分钟跑完全程,可是当他出现在体育场时,人们对他的英雄之举报以和冠军一样的热烈掌声。事后他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出了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名言之一——“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阿赫里瓦虽然没有拿到金牌,却为世人奉上了奥运历史上最经典的一幕,他的永不言弃的精神比金牌的分量更重。对于突如其来的灾难,他并没有胆怯的停止放弃,而是用百倍的勇气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的精神内涵,也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师:这位同学在运用例证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发表各自看法)

生:我感觉这位同学最突出的问题是叙述的事例太长了,语言不精炼。

师:这位同学选择的这个事例很典型,就是叙述的不够精炼,大约410多个字。

这次作文,同学们叙述事例时并非都这么长,但大都存在叙述不够简洁的问题。同学们,你认为在叙述事例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发表各自看法)

生:叙述事例语言要精炼,要有侧重点。

师:总结的很好,议论文叙述事例是为了有效的证明观点,揭示道理,不是为了怎么感人,一般不用描写性的语句不同于记叙文。叙述时要精炼,要有侧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下面就按照我们总结出的叙述事例的要求,一起来动手对这位同学的作文片段进行改写。(学生独立改写,与周边同学交流,展示改写成果)

生:在墨西哥城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上,坦桑尼亚运动员阿赫里瓦他不幸摔伤了右腿。他没有停下来,而是拖着一条伤腿,用时4小时30分钟最终跑完全程。事后他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出了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名言之一——“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阿赫里瓦虽然没有拿到金牌,却为世人奉上了奥运历史上最经典的一幕,他的永不言弃的精神比金牌的分量更重。对于突如其来的灾难,他并没有胆怯的停止放弃,而是用百倍的勇气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的精神内涵,也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师:经过这位同学的修改后,大家看有什么效果?

生:语言精炼了,重点突出了,既言简意赅,又能紧扣论点。

师:我们在叙述事例的时候,要紧扣论点,剔除与论点无关或与论点关系不大的材料,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另外,这个同学还犯了一个小错误,就是这个运动员的名字应该是“阿赫瓦里”而非“阿赫里瓦”。

师:论点提出来了,论据也有了,论点和论据之间依靠什么来发生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的作文片段。(大屏幕显示学生的作文片段:面对命运的不公,我们需要用顽强不屈的精神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自身的价值。因为替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司马迁惨受宫刑,并且被打入大牢。这对于他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也是人生的奇耻大辱。一夕之间,亲朋好友都远离了他,环境之险恶,似乎天下之大,没有他容身之处。不幸的遭遇,使司马迁精神受到了极大刺激,他想到了自杀。后来司马迁从孔子、屈原、左丘明等先圣先贤中得到启示,从而决定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师:同学们看这位同学在例证法运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与周边同学交流,发表各自看法)

生:这位同学有论点:面对命运的不公,我们需要用顽强不屈的精神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自身的价值;也有事例:司马迁的例子。但没有就这个事例展开必要的议论,没有将论点和论据结合起来。

师:说得很好,这位同学在例证法运用方面突出的问题就是论点加材料,论点仍然是论点,材料仍然是材料,油水分离。这也是目前很多同学们存在的一个问题,认为有了论点,举了例子,便大功告成。其实这中间忽略了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事例进行必要的议论。议论文,重在一个“议”字,议得好,文章才有深度,才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师:那么如何对事例进行议论呢?大家先来看马思齐同学的这个作文片段。(大屏幕显示学生的作文片段:徐本禹放弃了优越的学习条件,毅然去山区支教,他感动了中国。可我们不能忘记,有成千上万的大学生,也同他一样,选择了山区,选择了西部。他们本可以留在繁华的城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他们放弃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坚守在一片片贫瘠的土地上,因为他们知道,那里更需要他们,那里能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使山区有了生机,他们使西部有了希望。他们没有让生命的花朵在繁华中绽放,但他们精神的鲜花开得更加娇艳)

师:马思齐同学,你来给大家讲讲你是如何进行议例的。

马思齐:我先是对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徐本禹的事例经行了简要地叙述,然后,把重点放在了对事例的议论上。我采用的议例方法就是先叙后议:先简要叙述完事例后,围绕论点展开议论。

师:马思齐同学教给了大家一个非常好的议例的方法:先叙后议。马思齐,很好的名字,见贤思齐,希望同学们都能见贤思齐,学会使用这种先叙后议的议例方法。

师:大家再来看杨越森同学的这个作文片段。(大屏幕显示学生的作文片段:用努力证明自己的存在,留给人们执着的笑容。盛开在无声世界的花朵——邰丽华,用心灵倾听音乐,用舞姿膜拜生命。不懈的努力,最终于手臂间勾勒出人性的高洁,在无声处展现生命的美好。邰丽华用努力让人们记住了那令人感动的舞姿,她的证明让人们知道,禁锢的器官也可以接受生活的恩赐,残障的身体也可以诠释生命的本质)

师:杨越森,你也来给大家说说应该如何就事例进行议论的吧。

杨越森:邰丽华的事例大家耳熟能详,因而我也是把重点放在了议论上。采用的主要的方法就是叙中有议,议中有序,叙议结合吧。

师:很好。杨越森同学的这次作文写的很有深度,也非常富有文采。刚才他又给同学们介绍了一种议例的方法:夹叙夹议。

师:我们刚学过的《六国论》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大家看文中的这个片段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大屏幕显示《六国论》片段:……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师:同学们觉得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效果?

生:论证更巧妙,更有说服力。

师:遗憾的是,此次作文,我们没有一位同学使用了这种方法。为了便于识记,我们不妨叫它做假设反推法。刚才,结合着两位同学的作文和《六国论》,我们一起探讨出了这样三种议例的方法:先叙后议,夹叙夹议,假设反推法。下面,同学们就利用这三种中的任何一种议例的方法,对司马迁的这个作文片段进行改写。(学生独立改写,与周边同学交流,展示改写成果)

生一:我采用的是假设反推法,在原文的后面加了这样几句话:如果当初面对命运的不公,司马迁选择了自杀,屈从于命运的不公,又怎会有被誉为“世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文学巨著的问世?司马迁又怎能证明自身的价值,从而名垂青史,让后人景仰?

生二:我采用的是夹叙夹议的方法,我是这样改写的:面对命运的不公,我们需要用顽强不屈的精神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自身的价值。因替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司马迁惨受宫刑。遭受宫刑,这对一个正直的人来说,这是怎样的一个的奇耻大辱。是慷慨赴死,还是苟且偷生?司马迁面临着人生的抉择!司马迁想到了自杀,但他后来从孔子、屈原、左丘明等先圣先贤中得到启示,从而决定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士可杀不可辱”,可是司马迁的伟大却是超越了世间的荣与辱,情与志,义与愤,生与死。这是怎样的一颗对先人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生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灼灼之心啊!于是《史记》成就了一种伟大,司马迁成就了一种伟大。

……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展示了自己修改的文段,通过修改,使文章的论点与论据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文章的说服力大大增强。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再来认真的反思一下自己的作文,思考在今后的议论文写作中,我们在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学习自我反思,一段时间后,找几位同学谈这节课的收获)

生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材料作文写作中原材料的重要作用。在立意的时候,应该首先立足于原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语句来立意。

生二:这节课,我认识到,写好一片议论文,要做好三个重要的环节:选例,叙例和议例。

生三:这节课,我认识到了议论文写作中议例的重要性,也掌握了议例的三种基本方法:先叙后议、夹叙夹议、假设反推。

……

师:刚才同学们都很好的谈了自己的想法。此次作文同学们暴露出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立意,一是例证法的使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这些问题的解决原本并不复杂。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有些事我们不是做不好,而是没有用心去做;只要用心、认真的做了,就一定能做好。同学们,你说呢?下课!

篇6:作文选材指导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三帝国时代公司帝国时代 《作文选材指导》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明确内容项目中“好”的评价标准(2)了解关于选材的4个原则

2、能力目标:(1)能运用所学原则判断选材的恰当与否(2)学会巧借教材进行选材的一些技巧

3、情感目标:树立学生对写出好作文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材料把握选材的4个原则 教学难点 :通过选材原则判断材料的问题所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学习: 学生按照自己的写作经验完成练笔《我也是富翁》 教学流程: ?呈现内容等级“好”的标准 项目 一等(好)内容

(25 分)25 分, 21 分 切合题意 立意深刻 内容充实

(二)赏析考场佳作 寻找选材原则

1、教师展现06年的广州中考题目《创意的快乐》或《创意的启示》

2、学生阅读4篇佳作的材料,试归纳内容题材的选用有些什么样的原则 示例

示例1: 当我乘坐列车穿越崇山峻岭时,我得感谢瓦特得创意所带来的快乐;当我乘坐飞机遨游蓝天时,我得感谢莱特兄弟的创意所带来的快乐;当我拿起电话与好友“ 天涯若比邻 ” 时,我不得不感谢贝尔的创意所带来的快乐 „„

(2006年广州中考优秀作文《创意的快乐》)1 ——————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 示例2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名牌大学读书时忽然有了一个惊人的创意,由此开始了完成其创意的漫漫人生路。但她的软件和驱程公布于世时,世界为之惊叹,天地为之黯然。在他的创意下,电脑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无数人因此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解决了手写文章的烦恼,对于小孩来讲,他们也找到了一种新的游戏工具。比尔的创意让无数人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从此找到新的生活乐趣。

(2006年广州中考优秀作文《创意的快乐》)——————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 示例3 当你晚上夜归时,四周昏暗,你用钥匙摸索了很久,也找不到插口,你会烦躁、焦急吧,在一届青少年发明大赛中,一位小学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发明了一把在黑暗中碰着硬物会发光的钥匙,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2006年广州中考优秀作文《创意的快乐》)——————选用真实具体的事例 示例4 创意是柳宗元笔下的游鱼,俶尔远逝,灵动非凡,带着对生活的欣赏与热爱;创意是易安构思中的舴艋舟,小而轻巧,载不动她那滚滚东逝的愁思;创意更是曹操诗中的星雨,想象无边,日出其中,日出其里,如一盏明灯照亮你我的生活„„”

(2006年广州中考优秀作文《创意的快乐》)——————选用真实、有特点的材料

3、师生共同归纳选材内容题材选用的基本原则 1)紧紧围绕中心

2)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 3)选用真实具体的材料 4)选用新颖、有特点的材料(三)运用选材原则 判断选材误区

1、教师展现04年广州市中考题目《我也是富翁》

2、学生阅读4篇学生选材,并指出问题所在,加深认识 示例: 示例1 丛飞,一个优秀的歌唱家,他从来都没有好的经济能力,他只有靠自己动听的嗓音赚一点钱。本来他赚的钱已经少了,但他还是会尽自己的全力将自己赚的钱捐给希望山区那些渴望上学的孩子,他无怨无悔,不向他人,不向社会要去一点功名利录,只是无私地奉 献着,可惜,这位人间天使不幸在2005年因肺癌去世。虽然丛飞去了,但他是一位富翁,因为他有良好的品性和高尚的人格。

——————审题不清导致材料用错 示例2 成功者,廖如星辰;失败者,似一江春水。这是上帝的预言,是我们失败者无法避免的人生苦境。然而,冰心不是曾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吗,在山穷水尽之后,不也会柳暗花明,面对失败的魅力,我深信,我也是富翁。

——————脱离中心 示例3 我也是富翁。因为我拥有许多朋友,在我烦恼时,朋友们会帮助我;在我不开心的时候,朋友们会开导我,想办法让我开心。我也是富翁,因为我拥有青春;我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拥有快乐;我拥有知识„„

——————例子欠具体,缺感染力 示例4 时间的支配,我也是富翁,现在的我们正如一棵幼苗处在四季的春天里,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只要有时间,就有“铁杵磨成针”的典故,也有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谚语。只要我们努力的生根,坚持向上,终有一天,会开出比波斯菊更加灿烂的牡丹花。

——————例子新颖但缺乏说服力

3、师生尝试就其中的错误进行修改(四)借助教材,不惧无米之炊

1、教师展现2006年常州市中考作文,以 “ 告别 ”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教师提供“借助”的两个渠道(技巧): 1)直接运用课文诗词句——《告别=新的开始》 参考: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运用课文典型事例——《告别——一种胆魄》 参考: 3 诸葛孔明深居隆中,以躬耕为乐,吟唱为趣,似乎无意于征战,但他常自比管仲、乐毅,可见他早有出将入相之志,因此即使刘备不上演三顾茅庐,诸葛亮也终会登门自荐。因为他告别隆中安逸的生活而投身艰苦卓越的政治斗争,不失为一种胆魄。

陶渊明本为朝廷官员,但他厌弃官场黑暗,追名逐利,因此他弃官隐居,放弃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他告别权贵,摒弃世俗,投身秀美山水的情怀,绝对是一种胆魄。

鲁迅本来一直投身医学,希望用治病来救中国,但他后来发现在中国人身上的不止是病痛,更是心灵与思想的病魔,因此他弃医从文,拿起笔杆这把利剑为中国人剔除心灵的伤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也从笔尖中向外四射,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振新中华。他告别医学,走上了文学这条无止境之路,无疑是一种胆魄。

3、学生联想课文中的相关例子

4、积累素材的方法:(1)从课本中积累独特的素材

2)从 “ 自我生活经历 ” 中积累独特的素材。3)从 “ 课外阅读 ” 中积累独特的素材。4)从 “ 社会生活 ” 中积累独特的素材。(五)如何使用选材

1、参见例文《中考测评》P151;参见例文《会考指导书》P183

2、学生写下启示

1)材料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如时间顺序 2)叙后或叙前要有点题句,即叙议要结合

3、教师总结:希望同学们能运用选材原则进行自己的写作选材指导,希望每个同学在这堂课中都有所收获

【板书设计】 【附录】

《中考测评》P151 我也是富翁

能够成为富翁,相信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真正的富有不仅仅是指金钱,更重要的是指个人的内涵。

在漫漫的人生路中,我们会经历大大小小许多不同的事情,而每件事的发生都使我们学会了宝贵的经验,从而积累了许许多多的财富。

从我们呱呱落地开始,就在不断碰撞的人生路上寻觅着生命中的宝藏。4 一岁时候的我,对世界充满好奇。我用心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语言和动作,以及事物之间的变化。父母每天都用心地教我说话,他们不断地重复着:“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着两个即熟悉又陌生的生词。我得意地模仿着他们的口型和发音。最终,我也叫出了:“爸爸,妈妈。“

两岁时候的我,又爬行渐渐学习走路。起先,不断跌倒的我总离不开妈妈的扶持,但逐渐得我掌握了平衡,从此能够直立地站起来,到学会走路,再到现在的健步如飞。六岁那年,姑丈教我骑单车。一开始,我骑两步就跌倒了,每一次都摔得青一块,红一块的。一米,两米,三米,四米„„尽管十分害怕,我依然鼓起勇气向前冲。

十岁那年,我从原来离校很近的地方搬到了比较远的地方。从此以后,我就要自己一个人乘公车回家,那时的我学会认路,并且体会到一种莫名的不安。

十三岁那年,我被电脑派位到了一所自己觉得不太理想的中学,那是我万万想不到的。那时候的我一知道消息,泪水就像洪水一般地流下来。我真是头一次如此地伤心。

就这样,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经历。我们学习快乐,学习成长。这些宝贵的经历就是财富,就是宝藏。它比黄金,钻石更有价值,更加吸引。它们是取之不尽的资源,用之不完的财宝。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发觉它们,因为它们就在你身边。

也许你没有发觉,我们自己就是富翁。《会考指导书》P183 我也是富翁

世界上任何人都是富翁,我也是富翁。因为在我的生命里,有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永不枯竭的爱;有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知识源泉;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毅与豁达。只要细心体味,生命中的一切都是财富。

我也是富翁,因为生命中溢满了爱的元素。爱是春天的细雨,夏日的清风,秋季的丰收,冬天的暖阳。我们的生命中无处不存在着爱,即便是蜚声中外的文人学者,他们有的精通与艺术,练达与世事,执著于学问,但他们更多的是爱,在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无不折射出爱的光彩。我们更拥有着爱,我们的心如一片田野,我们插上爱的种子,倾注 5 点滴的真爱,那收获不能是那无穷无尽的爱的丰收。我们的心更是一本存折,我们把生命中各种各样的爱——亲情、友情、爱情、人情都收集在内,即便我们一贫如洗、两袖清风,打开这本存折,那无尽的爱不更是一笔不菲的财富,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也是富翁。”

我也是富翁,因为生命中充满了知识的力量。知识是一根火柴,点燃学问的火光;知识是一把火,点亮气质的灯;知识是一盏灯,照亮生命的前路。“腹有诗气自华”,知识就是一笔财富,它能成就学问,提升气质,张扬人生。孔子不也留下《论语》启示着我们知识的可贵吗,知识是珍贵,是难得的,我们在处于求学阶段,每天吮吸着无穷无尽的知识,我们不是极其幸福吗,因此,我们可以为自己拥有这么一笔财富,而骄傲地说:“我也是富翁。”

我也是富翁,因为生命中载满了坚毅与豁达,坚毅如一把剑,进攻困难,勇往直前;豁达如一块盾,抵挡承受着各种不幸,乐观向上。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坚毅与豁达,否则即使我们不是达官贵人,还是声名显赫,如果遇到挫折,我们还不是会一蹶不振,永不翻身, 就为我们有着“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溪水尚能西”的坚毅与豁达而喝彩吧~因此,我们

我们可以自信地说:“我也是富翁。”

上一篇:《小海蒂》的读书笔记下一篇:大学生求职十大最有用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