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公开课教学设计

2022-08-27

第一篇:跳绳公开课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名”工程培养对象—“名师”示范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龙子心小学

张瑞芬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二、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朗读、背诵第6课《爬山虎的脚》,了解有关爬山虎的知识以及叶圣陶的生平。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字词卡片,《一张画像》的修改稿,搜集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教学程序: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 愣住 意外

认真 平和 质朴

(四)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1)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

(2)通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3)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 (4)师生合作读整段。

(5)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

三、

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一)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二)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一)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课下可以读一读。

(二)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三)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那片的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作文

“我” 认真 关心

准确

树立信心

规范

具体

感人

邀我做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第8自然段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

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小结: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一)“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二)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三)再读课题,布置作业。

2012.12.10

第二篇: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夏感》

任职学校:邵岗中心校

授课学校:邵岗中心校

授课教师:周勇贤

2007年10月20 授课时间:日

第三篇:公开课教学设计

《引导层动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具体内容是“巩固已学知识(动作补间动画),了解运动引导层的作用,学会创建运动引导层”,突出引导线与图形元件等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过程以“情景任务驱动、讲授、演练、小组协助有机结合”的模式进行。

【学生情况分析】

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Flash的基础知识,并理解了Flash动画中的元件、关键帧动画及层等重要概念,如何制作出更加真实有趣的动画效果是学生非常迫切知道和掌握的。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学习本课的强大动力,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设计思想及教学体系】

从知识、能力思维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知识体系:复习原有知识(运动渐变动画)→总结并观看示例,提出问题→引入新知识(延指定路径运动的动画)→新知识剖析(引导图层的含义)→新知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提出新问题(显示路径)→解决新问题

能力、思维体系:回忆原有知识(动手实践)→逻辑思维的培养(可否建立路径)→发散思维的培养(怎样找出起始点)→集合思维(建立一个完整的动画)→逻辑思维(建立一个可以输出在影片中的可见路径)→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巩固已学内容(动作补间动画与图形元件)

2、理解引导层、引导线的作用

3、学会创建运动引导层,掌握制作运动对象沿任意指定路径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老师引导提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出新问题,使学生在完成不同层次任务过程中深入应用运动引导层,并通过自学课本内容总结归纳,保存并演示作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大胆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完成知识的迁移。

3、体验动画制作的乐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感受动画制作的奇妙,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重 点]

引导层及引导线的作用和创建方法。 [难 点] 运动对象与引导线的起点、终点的吸附操作。 [教 具]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等 [教法学法]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讲授演示 [教学过程]

1、导入

复习动作补间动画(展示动作补间动画的操作要点)。

师:实现运动对象在位置上的变化是属于哪种补间动画? 生:动作补间动画。

师:很好,那么动作补间动画的起始帧和结束帧中的对象是分离的图形么? 生:不是,都是组合的元件。

设计意图:通过循循善诱的展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通过回顾已掌握的动画知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思考运动渐变的使用范围,回顾对象的组合与分离。

教师快速演示之后学生实践完成动画效果

2、讲授新课

分别观看普通的补间动画与引导层动画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归纳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引导层:对象的运动轨迹(运动路径)

普通图层:需要发生位置变化的对象

3、教师做演示,学生动手实践 (1)认识引导层

运动引导层可以起运动路径导向的作用,帮助创建动画中复杂的运动路径。 (2)使用运动引导层

以一个简单动画(小球做圆周运动)演示增加引导与被引导图层的常规方法。 步骤提示:

第一步:制作被引导层 → 复习创建动作补间动画 第二步:制作引导层 → 图层区的添加引导层按钮 第三步、添加引导线 → 绘制对象的运动轨迹

第四步、关联引导线与运动对象 → 使运动对象的中心点吸附到运动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注意:在引导层中绘制的运动轨迹线在动画测试时是自动隐藏的,不会影响到影片的视觉效果。一般在进行文档编辑时,在绘制完运动轨迹线后,通常将运动引导层锁起来,这样可以避免对运动轨迹线的误修改。

4、课堂内容小结

①引导层动画是动作补间动画的深入应用,它和普通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别在于用户可以自定义对象的运动轨迹(运动路径)

② 被引导的元件中心点必须吸附在引导线起点和终点上。 ③ 引导层里的所有对象在影片播放时都是不可见的。 ④ 引导层曲线不能封闭

5、个别学生作品点评

[教学反思] 完在Flash动画制作课程中有四类最基本的动画效果,分别是动作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引导层动画和遮罩动画。引导层动画的内容在这其中虽然称不上是最难的,但也属于技巧性比较强的。因为它必须建立在元件、动作补间动画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学生必须是具备一定的FLASH操作基础,因此本课内容对学生的要求较高。相对而言引导层动画的含义,定义以及组成要素,是较易理解的. 但是在学生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出现许多问题。比如部分学生表现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这样就导致整个FLASH 失去了预期的动态效果。其次是有的学生对前面的一些知识已经淡忘,把本该在场景中制作的动作补间动画编辑到元件当中。还有些学生制作移动动画的时候,明明使用了引导层,但是元件却没有按照引导线去运动,而是从开始帧的位置直接移动到结束帧的位置。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在放置元件的过程中没有与引导线粘合,导致无法制作出效果。而这点也正是引导层动画制作中最具技巧性的一点。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还是我没有对这些细节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在授课过程中没有讲透,导致学生存留困惑,影响他们动画的制作。以后还得强化落实基础知识点。

第四篇:公开课 教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 (第一课时)

高新区虹桥小学

张圆圆

上课时间: 2011.9.12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并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 1.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对阅读的热爱。 3.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 4.要注重有感情地朗读。

5.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法,要引导学生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一:直接导入,揭题:

1.老师激情导入: 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日上,著名作家尤安.艾肯做了一篇精彩的献词,在献词中,她做了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你独自驾舟环游世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那一样?”尤安.艾肯的选择是一本书。她选择了一本书作为自己唯一的伴侣,并以此作为献词的题目,那就是《走遍天下书为侣》。

2.写题,解题:老师写课题。解读侣,提问:看到侣,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把这些词语放到课题当中去,整体的解读课题。 3.读题。(指导读出作者与书为伴的坚定,以及愿意与书形影不离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作者围绕《走遍天下书为侣》到底写了哪些内容?让我们自由地认真地读课文。 2.学生自由交流汇报。老师总结归纳。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创设情境。体会作者情感。

(出示课件)环球旅行需要的时间和作者在茫茫大海上与书相伴的情景。

2.作者为什么只选择一本书呢?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他就不觉得厌烦吗? 3.选择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如下句子:

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读出作者的坚定和对书的热爱。) 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读出反问的强烈语气,并让同学们说说对朋友的感受和对家的感受。指导朗读。)

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体会对朋友的情感,及对朋友有新的发现的惊喜,高兴,兴奋,激动。) 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有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体会对家的感觉,引导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历,讲讲在家里的新发现。)

三.再读课文,触摸作者的思想。

1.朋友经常相见,可总还会有新的发现,那叫常见常新。家你每天都回,可也总有新的发现,那叫常回常新。作者通过朋友的比喻,其实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2.思考:当你一遍又一遍的读那本书,你又有了新的发现,此时你又有了怎样的心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有人说,读一本书,就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现在同学们就是艾肯女士,你们要读出作者那种坚定执着,毫不犹豫的语气来。(与学生们对读)

4.老师总结:谢谢艾肯女士,你让我感受到了对书的热爱,让我们明白了你愿意走遍天下书为侣的理由,也让我们明白了书是能够常读常新的。

四.拓展延伸,推荐书籍。

1.艾肯女士的常读常新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国作家毕淑敏,她用她一生的经历来读一本书,写下了〈〈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那么一本好书在你的眼里又像什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写一写。

2.学生自由写。老师挑写得比较好的展示。

3.总结:同学们,通过大家的体会,我们深深地明白了书是能够常读常新的,但是怎样才能长读常新呢?怎样才能一遍又一遍地去读译本书呢?相信下节课我们还能够有新的发现。最好,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出示课件)这是每年儿童图书节献词的汇编,希望大家能够够喜欢,并且能够从中常读常新。

教学反思: 从接到上课的通知开始,我心里一直很惶恐,也很矛盾:既希望能有这么个机会展示自己,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能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指点;同时又怕自己上不好课,到时会出丑,给大家留下不好的印象。毕竟来到这里,除了勇气,还有些须的自卑:大家都是那么的努力和上进,教学都是那么的严谨,比较中未免会自惭形秽。

特级教师窦桂梅曾经说过:“如果你每天都是完成任务一样的上课,没有反思,没有提高,那么你再多的经历也是没有用的。”我当时听了这句话,心里一震。是的,当别人问起我的经历,我也许可以说,我已经工作12年了,并且已经评上了小学高级。但是,我自己知道,我做得还远远不够。

早就跟孩子们打好了招呼,下周有老师来听公开课。也许是我的些须紧张感染了他们,又或许是因为我刚接手这个班级,对孩子们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上课时,孩子们回答问题起来有点畏缩,也很拘谨。我尽量地保持自己的镇定,可是我自己心里清楚,其实自己很紧张和惶恐。

课后,马上就进行了评课。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的,老师们有委婉地指出我的不足的,也有当头棒喝的。形式不同,但大家的心都是一样的,就是希望能够看到比较完美的课。记得考察时,一位领导在指出我的缺点后,开玩笑地说:“将来你的课如果能有所成就,你必然要感谢我。”是,真心的感谢所有老师对我的评价:感谢老师们给我的鼓励,更加感谢老师们指出我的不足,提出的宝贵意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既然知道了自己的不足,那么前进也就有了方向。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每次上公开课都有紧张的感觉,总是不够从容?这首先应该归于自己的底蕴不够。一位老师的风格和魅力是由内而外的,所有的外在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在里面。我不能够说,我刚来长沙,我刚来虹桥,这种客观的因素不是你紧张的内在。没有内功,怎有从容?没有厚积,哪有薄发?这是最重要的反思和感悟。修炼自身很重要,也是本质所在。

成功之处:1.注重学生朗读的指导.学生的情感把握得好。2.情境的引入比较到位,比较有感染力.3.最后的拓展延伸的引导有特点,推荐书籍引发学生的兴趣.4.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

需要改进的地方: 1. 2. 3. 4. 自己一定要通读文本,对课文要有个深入的了解,才能彻底地上好一节课. 有很多环节的设计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也有很多环节的设计无效. 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课件操作不够熟练,教学机智不够,最后几分钟超出了自己的设计,可以采取措施及时引导学生继续理解课文。

5. 对学生的回答应该及时地评价,并且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的理解更加的深入. 6. 语文课堂应该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理解课文,语文课堂要扎实,要有厚度,要关注学生, 并且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 创设情境要引发学生的想象,自由的说,从而达到深刻理解课文的目的。

第五篇:公开课教学设计

公开课《白鹅》教学设计

一、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3课《白鹅》

2.单元及课时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文学作品,有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有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因此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则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继而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教学难点是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3.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对生字词的书写及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熟读课文,在之前已经学过了“对比、拟人”的写作手法,更深的了解课文有了一定的基础。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农村学生生活中对鹅的外表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本课有很大的帮助,再者,之前学过的“对比、拟人” 的写作手法,对更深的了解课文也有更大的帮助。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学生在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作者运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学生会比较吃力。

4.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鹅”是学生身边的动物,对他们不了解的特点,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所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借助课件直观演示,全班参与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识8个生字,会写l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局促不安”“侍候”“供养不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师生互动,了解白鹅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感悟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1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教学难点是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了解有关丰子恺及白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并做简单整理。有条件的可到动物园等地方实地观察白鹅。

2.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六、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浅吟低诵,感受生命,体验生活。人的语文素养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设计力求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学习语言、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教育

第一课时

一、丰富情感体验,激趣导入

1.了解学生印象中的白鹅。

2.课件出示鹅活动的画面,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3.揭示课题:这白鹅如此可爱,所以人们喜欢它;骆宾王歌咏它;著名散文家、画家丰子恺老爷爷更是用画笔和生动的语言赞美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白鹅》。

[设计意图]

城市孩子见鹅少,运用直观的画面,既引人人胜,又将直观感受印入脑中,为学好课文做了有益的铺垫。

二、诵读全文内容,整体感知

1.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了解预习课文情况,初读课文。

引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用简练的话概括内容。如“头颈、引吭、净角、奢侈、譬如、窥伺、供养不周”较难读,尤其要读准。

3.谈谈读了课文后了解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白鹅的高傲特点及高傲。从叫声、步态、吃相这几方面来表现。

4.品读第l、2自然段。

(1)在作者的初步印象中,白鹅的高傲表现在哪些方面?

(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

2 (2)想想刚才看过的画面,看看该怎样读这几句话才好?试着练练,还可以边练边做做动作。

(3)生练读。指名读。师激趣引导再读: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丰子恺老爷爷,从好友手中抱过这雪白的“大鸟”,舍不得放下,一路抱着走回家。抱着它,感觉得到它的温度;挨着它,感觉得到那羽毛的爽滑,那该是怎样一种喜爱啊!让我们脑中边想象画面边再读读。

(4)读到这里,同学们再想想,这“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的“高傲”又包括哪些丰富的内涵?

(是褒义,是在夸白鹅高贵、神气、派头十足、威风八面等。)

[设计意图]

此处设计多次诵读是为理解“高傲”的贬义褒用打下基础,为全文的学习奠定基调。

5.联系上下文,体会第2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

(承上启下,总领全文。)

6.联系上下文理出如下思路。

[板书设计]

13.

白 鹅

姿 态

|

高 傲

/

|

/

|

叫声 步态

吃相

三、多种形式品读,体会“高傲”

(一)品读“叫声”部分。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画出表现鹅叫声高傲的句子,再想想叫声的高傲主要表现在哪JL?

2.师生交流,知道鹅叫声的高傲主要表现在它音调的“严肃郑重”上。

3.理解“严肃郑重”的具体表现。

4.如果是人,想象它“引吭大叫”时会叫出些什么话来。

(这是谁呀?我从来没见过你,别再往前走了!) .

(干什么的?报上名来!否则休想过了我这鹅管家的关!)

(篱笆外是什么人?你最好不要靠近我家,我可是非常厉害的鹅卫士!)

5.再读体会。

[设计意图]

发散思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它“严肃郑重”的腔调是尽职尽责的表现。

3 (二)品读“步态”部分。

6.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出表现鹅步态高傲的句子,再想想步态的高傲主要表现在哪JL?

(步态从容,大模大样,像净角出场。)

7.理解什么是“净角”。先说说,再出示课件请学生直观感受。

[设计意图]

戏剧中的净角对于学生来讲的确陌生,用课件直观演示,特别有助于对鹅步态高傲的理解。

8.老师很想从大家的朗读中看到一只只步态高傲的白鹅向我走来,愿意试试吗?

9.生趣味盎然地练读。

10.指名读,可做相机指导。

11.小结过渡。

四、进行阶段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2.布置作业。

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摘抄优美词句;提出,并列出想到的新问题。

上一篇:天堂的孩子电影赏析下一篇:疼痛科健康教育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