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小学排名

2024-05-07

廊坊市小学排名(通用8篇)

篇1:廊坊市小学排名

廊坊市第十八小学开展“向雷锋学习,做美德少年”

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总结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推动未成年人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丰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内容,按照中央、省、市文明委下发的精神,5月20日在学校举行了“向雷锋学习,做美德少年”的网上签名寄语启动仪式,校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启动仪式。仪式上传达了市文明办《关于开展“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 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的通知》精神,学生代表发出了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倡仪书,付校长做了讲话。仪式结束后,在学校电脑教学室,数百名同学进行了现场签名寄语。这次签名寄语活动从5月16日开始,月结束。全校共有150多名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为搞好这项活动,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

十八小结合实际制定了“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 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方案,把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号召全校的学生进行网上签名;各班在周一升旗仪式上,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倡议,班主任利用晨会课再次对学生进行宣传发动,动员全班学生登陆中国文明网,积极投入到“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寄语活动中去;同时利用校园网、学校红领巾广播站,依托“六一”儿童节、主题班队会、班级心愿墙等宣传阵地,对活动的目的、要求、意义进行了宣传。

2、突出工作重点,践行雷锋精神。学校结合网上签名寄语,广泛开展未成年人“学雷锋在行动”道德实践、学雷锋主题教育、日行一善以及文明小博客等活动,大力推进美德少年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引导未成年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把学雷锋活动落实到学习生活之中,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谦恭待人。

学校开展了“我是小雷锋”活动,开展了“小手牵大手,共走雷锋路”活动。

3、学生踊跃上网,参与意识强

各班由班主任组织开展网上寄语活动,学校统一安排时间,组织学生在学校绿色网络公益教室进行。或者由家长带领在家里电脑上网进行签名,表达自己的如何向雷锋学习,怎样做美德少年;学生家里没上网的由班主任把学生的留言替学生提交到网上。学生们争先恐后的抒写崇尚和争当美德少年、弘扬雷锋精神的心得体会。

4、举办“向雷锋学习做美德少年”班会 各班利用班会课,在班级开展一次“向雷锋学习做美德少年”的主题班会。交流自己的签名寄语,收集的雷锋事迹,然后用手抄报的形式进行展览。让每位学生都能学习雷锋精神,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高自身素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5、激发了学生的争当美德少年的热情 让学生网上签名寄语,学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品德教育,学生的感言寄语文字质朴、感情真挚、令人鼓舞,充分展示了学生积极参加道德实践活动,身体力行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的价值追求,增强了道德意识,养成文明习惯。学生们纷纷在网上寄语中表示要永远向雷锋学习,做一个新世纪的美德少年。通过签名寄语活动,引导少年儿童认真学习美德少年事迹,积极参加道德实践活动,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把学雷锋活动落实到学习生活之中。本次活动对未成年人强化道德实践、增强道德意识、养成文明习惯、争做有道德的人起到了促进作用。

廊坊市第十八小

2013.6.3

篇2:廊坊市小学排名

《校园的早晨》

二、街舞《江南style》

三、二年级合唱《童心是小鸟》《我和小树来比赛》

四、拉丁舞《拉丁风情》

五、三年级合唱《嘀哩嘀哩》《春晓》

六、时装表演七、六年级合唱《校园里的小白杨》《哦,十分钟》

八、街舞《嘻哈少年》

九、舞蹈《欢乐中国年》

十、一年级合唱《小红花》《小松树》

十一、歌舞《春暖花开》

篇3:廊坊市小学排名

散打是武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中华武术的精华。练习散打不仅要学习散打技术, 更要注重武德和道德修养, 这就是散打的内在精髓。散打的技术着眼于提高身体的灵敏性、柔韧性、爆发力等素质, 同时散打运动也可以调节青少年心理, 使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在运动中得到发泄。因此, 在中小学开展散打课不仅能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 起到全面锻炼的作用。我们国家发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当选用新兴运动项目。”近年来, 随着散打运动在我国的发展, 河北省廊坊市内的散打俱乐部也开展起来, 青少年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此, 如何满足廊坊市中小学生对散打运动的需求, 把散打运动引入到廊坊市中小学体育课是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1研究结果与分析

1.1中小学开展散打运动的意义

1.1.1学习散打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校内开展的体育活动不仅要能增强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还要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新型人才。同时通过散打练习还可以帮助青少年发泄因为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 练习散打要做到持之以恒, 通过长期的散打训练, 可以锻炼学生坚忍不拔勇于拼搏的优秀品质。[2]

1.1.2散打运动能促进学生身体发育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 但是骨骼较软、肌肉不发达。而散打运动不太注重绝对力量, 比较适合青少年学习, 并且散打运动对提高身体形态和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都有帮助。因此, 学习散打运动可以强身健体,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1.3通过散打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注重整体、讲究技巧和礼仪、追求内外兼修等思想, 深深植根于每个人的思想之中。散打项目本身就具有这种特点, 它的技术特点在于拳、腿、摔的全面发展, 注重整体和谐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印证。在对抗实战中散打不鼓励击倒对手, 强调通过灵活机动的战术, 敏捷的步伐移动, 与对手斗智较力打点得分来判断胜负, 这些理论对青少年的思想都是很好的熏陶。

1.1.4中小学开展散打教学可以为散打运动培养后备人才

中国的散打运动要想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好的成绩就要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 因为散打运动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 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效, 而长的训练年限可是帮助运动员更好的把握运动规律, 提高技术水平。[3]另外, 在中小学开展散打课也为运动员选材提供了便利, 可谓一举两得。

1.2河北省廊坊市中小学生对散打运动认知情况调查

通过表1可以看出, 本文调查的10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对散打运动比较了解的占81%, 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散打运动有所了解, 关注程度比较高。这表明, 虽然散打运动在中小学是新开展的项目, 但是由于廊坊市内散打俱乐部较多, 学生接触散打运动的机会增多, 对中小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散打运动非常了解的学生仅占了6.5%, 说明学生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学习上。对散打运动仅仅是一些表面上的了解。

1.3河北省廊坊市中小学生对散打运动兴趣情况调查

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的终身体育意识, 使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 选择教学内容。

通过表2可以看出, 对散打运动感兴趣的学生占了8 2.7%, 这说明在中小学开设散打课会受到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另外, 在调查中还发现散打更加受到男学生的喜爱。这是由于散打运动更符合男同学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此, 为了满足学生对散打运动的兴趣爱好, 在廊坊市中小学开展散打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表3调查显示, 在所列出的体育项目中, 散打的选择率为86.1%排在首位, 其次是网球和羽毛球、健美操、篮球、田径。说明学生比较喜欢接受新兴项目, 对新的项目有很强的好奇心。

1.4廊坊市中小学校开设散打课现状及影响因素

在本文选取的10所学校中, 有6所市区学校已经把散打运动作为正式教学内容, 通过对学校校长的调查也显示其余几所学校也打算在学习其他几所学校开展经验的基础上, 把散打课正式引入学校体育教学。由表4的调查显示, 影响廊坊市散打教学开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缺乏师资力量、缺乏统一教材、缺乏场地器材、教师观念不能接受等。其实不仅教师在观念上不能接受, 一部分家长也对散打教学存在顾虑主要是怕学生学习散打后打架斗殴, 影响学习。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1) 廊坊市中小学生对散打运动有很高的关注程度, 但是其了解仅局限于电视节目和广告等途径。

(2) 廊坊市中小学生对散打课有着较高的学习兴趣, 并且以男生为主。

(3) 在廊坊市调查的几所学校中, 能胜任散打教学的教师太少, 但是大多数教师愿意接受进一步学习。影响廊坊市散打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缺乏师资力量、缺乏统一教材、缺乏场地器材、教师观念不能接受等。

2.2建议

(1) 学校与本市散打俱乐部合作, 拓宽学生了解散打运动的途径, 请散打俱乐部的专业教练为学生讲授散打知识。

(2)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去专业体育院校参加散打进修和培训, 提高教师的散打教学水平。

(3) 制定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编写出适合本地中小学散打教学的教科书。

(4) 学校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加强场地器材的建设。

(5) 在学校内开展散打俱乐部或训练队, 既提高学生参加散打运动的兴趣, 又可以为本市散打队输送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英杰, 宋天亮.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的思考[J].甘肃科技, 2008 (11) .

[2]王立志.试论学校武术的开展模式[J].搏击, 2007 (2) .

篇4:廊坊市小学排名

关键词:中小学;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应急预案

一、中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相关理论

1.突发公共事件及中小学突发公共事件的含义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政府公共管理领域所遭遇的紧急情况,主要是指突然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对公共应急、社会稳定、国家政权有较大影响,必须迅速作出决断,并需要付出沉重代价才能摆脱困境的突然发生的一系列公共事件或状态。

根据突发事件的概念,可以把中小学突发事件定义为:受到自然、社会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在中小学内部突然爆发的,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校园环境破坏和对学校或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2.中小学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

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

此外,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3.应急机制的构建原则

(1)统一指挥,快速反应;(2)分级负责,分级管理;(3)预防为主,及时控制;(4)系统联动,群防群控;(5)区分性质,依法处置;(6)加强保障,重在建设。

二、廊坊市中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构建现状分析

廊坊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都市圈中心地带,包括安次区、广阳区、永清县、固安县、霸州市、文安县、大城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廊坊市的教育事业在近几年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市共有幼儿园256所,普通小学976所,普通中学209所,其中初中171所,高中38所。各个学校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但在中小学应对突发事件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据笔者对廊坊市20多所中小学校的调查分析得知:

在硬件配套设施上,廊坊市中小学的消防器材、防雷设施、门窗装备、紧急疏散楼梯等的配备率均达90%以上,89.1%的学校设有食堂,55.2%的学校能对运动器材进行检查,76%的学校设有相关的应急管理机构,65%的学校门前有安全警示标语牌。

在软件服务设施上,96%的学校校园内有板报、标语等安全教育宣传,96.8%的学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的培训,5%的学校进行过安全演练,建立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门卫保卫值班制度和传染病检查制度的学校均达87%以上,45.3%的校园外围没有专人维护交通秩序。

据统计,廊坊市中小学校事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其中,24%的事故因为学校的管理问题而发生,因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的事故达38%,37%的事故由于社会交通、治安等原因发生。不可否认,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廊坊市政府和教育部门、学校,在加强学校安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管理滞后、工作粗放等问题,对一些安全隐患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防灾意识和预防措施,结果严重损害了学生的生命财产健康安全。

三、廊坊市中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危机预防意识

近几年突发事件给中小学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虽然我国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的比较及时,但是仍然无法弥补给学校带来的损失。虽然突发公共事件看似神不可测,其实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只要做到未雨绸缪,突发公共事件中的70%还是可以预防。在廊坊市中小学中大都没有危机预防的制度,对于一些安全隐患没有重视起来,最终酿成了大错。而且廊坊市中小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人员活动比较集中,极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学生本身对危机预防意识就没有深刻的认识,再者,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比较欠缺,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危机预防意识非常薄弱,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会不知所措。

2.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差

所谓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是指为了迅速、有序而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降低损失,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在风险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和方案,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行动方案、行动指南、行动向导。

廊坊市中小学虽有应急预案但实际操作时问题诸多,例如,时间差不开、人员难到位、应急设备有限等问题,让应急工作难以有序进行。管理者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往往显得手忙脚乱、惊慌失措、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从何下手。同时应急预案的针对性不够,缺少对食品安全、公共卫生、校园秩序等的专项预案。

3.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传播的及时有效与否关系到整个事件处理的好与坏,可见信息传播的重要性。信息传播有两个作用:一是向广大民众提供信息,使其了解灾害的真实情况,以免事态扩大;二是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以便做出及时的处理。廊坊市大部分中小学信息传播渠道都不太畅通,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有些学校领导为了封锁消息,不让学生及其家长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结果反而适得其反,小道消息广为传播,造成了学生恐慌,扩大了事态,反而增加了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的难度。而且,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应急信息的报告标准不规范,责任不明确,信息系统直接割裂了联系,最终导致领导者对事件的严重误判,影响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

4.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有待加强

应急救援装备是影响突发公共事件的直接因素,因此救援装备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廊坊市的中小学里存在着严重的应急装备建设不足,仅仅靠几个灭火器是根本无法满足应急管理的需要的。学校的经费有限,根本拿不出资金及时更新这些救援装备,再者,监测手段也相对落后,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形势,这就无法发现安全隐患。

5.应急演练不到位

虽然对于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很重要,但是再生动的课堂教育都比不上实际的演练。对于青少年来讲,他们更喜欢实际操作,不仅有趣,而且效果明显,学生在演练的同时不但能学会自我保护,还可以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

在廊坊市的大多数中小学里,基本上没有进行过应急演练,有的话,也比较单一,比如地震。学校领导不重视,导致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大部分学生都手忙脚乱,不知如何逃生,应急演练做得非常不到位。

四、完善廊坊市中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构建的对策

1.加强危机意识的教育和宣传

加强危机意识的培养应该从管理者和学生两部分群体抓起。对于管理者,他们的危机意识则关乎到全校师生的安危。管理者应学会如何预防危机,做到未雨绸缪,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就加强安全隐患的监测工作,做到预防为主,把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对于学校的学生要加强教育和宣传,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以及在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时如何自我保护是教育的重点内容,使其树立危机意识,学会在危机中生存。

2.制定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廊坊市中小学应该制定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制定包括公共卫生、传染病、交通事故、校园暴力事件在内的专项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并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操作。其次,可以建立应急管理小组,分工协作,把责任落实到每个教师,使其明确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遇到比较复杂的突发公共事件时,各个参与的组织都要听从应急管理小组的指挥,确保统一领导,避免出现惊慌失措和手忙脚乱现象。

3.建立信息共享网络

对于在紧急状态下信息的发布权利要集中到某一部门,以确保信息发布主体的权威性和明确性,小道消息自然就不攻自破。另一方面,要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保证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决策者制定计划提供准确的信息,提高应急管理的可行性,而且,还能够保证学生家长及时的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事态,以免他们情绪失控,扩大事态。

4.加大应急设施的资金投入

廊坊市的大部分中小学都把资金用在了教学管理上,而对于一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设施则无力购买,这就严重制约了应急管理的效率。完善应急设施,提高监测手段,要从筹集资金做起,筹集资金的渠道也有很多,可以通过社会的募捐,另外政府也要加大对应急管理的投入。为学校完善应急设施,做好物资储备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的设备供应。

5.做好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对于廊坊市中小学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学校的领导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演练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进行分门别类,比如地震、火灾。由学校应急管理的相关部门进行组织策划,凡是负有突发事件处理责任的领导和教师都要参与进来,演练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学生在演练中学会自我保护的本领,负责人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应急管理,另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验证理论的可操作性,并及时地加以修改。

参考文献:

[1] 徐文,徐勇.苏州市中小学校安全及应急管理现状调查

[J].中国公共卫生,2009,(8).

[2] 孙斌.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2).

[3] 戴恒屹.我国中小学突发事件及其管理研究[D].曲埠:曲埠师范大学,2009.

[4] 渠爱莲.中小学安全隐患问题的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9,(3).

篇5:潍坊市小学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试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育人质量,促进我市小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形成生动活泼、品质卓越的小学教育发展新局面,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特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其贯穿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条 遵循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遵循学科教学规律,生动活泼、扎实有效地组织实施。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书育人,着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四条 树立公平的教育观和科学的质量观,保障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树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现代教学观,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从重教书走向重育人,实施面向个体的教育,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内生动力。

第五条 本规范包括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课外指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督导考核等,是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教学管理的基本底线,是评估学校办学水平、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 课程管理

第六条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学校要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学校育人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科学规划课程,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制定并落实学校课程方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

第七条 全面落实国家、地方课程。根据国家、地方课程方案,开全课程、上足课时,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深入实施潍坊市“中小学英语提升工程”。重视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课程。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每名学生练就两项受益终生的体育项目和一项愉悦身心的艺术爱好,拥有一个服务社会的社区岗位。

加强实验课程管理,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指导、鼓励学生课外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设计实验能力。

第八条 大力开发学校课程。基于学生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周边资源,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鼓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少先队活动等纳入校本课程。倡导学校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开发特色育人课程,弘扬传统文化。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落实教育理念,彰显学校特色,发展学生个性。

第九条 支持开展课程整合。学校要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路径。尊重教师专业自主权,支持教师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进行学科内、跨学科的整合,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课程的整体育人效果。

第十条 建立自主选课机制。尊重学生课程选择权,设立选修课,探索选修课的运行、保障机制,赋予学生展示和发展独特个性的权利。

第三章 教学管理

第十一条 完善学校教学管理机构。建立以校长为核心,教学管理部门、年级组(部)、教研组(备课组)等相互协调、整体推进的教学管理体系,确保教学管理有序高效运行。

第十二条 建立完善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兼顾所有学科任课教师,一线教师不少于50%。委员会负责讨论决定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中长期规划、重大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

第十三条 健全学校教学督查视导制度。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和总结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根据需要调整和完善教学实施方案,确保计划有效落实。校长定期参加学科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经常深入课堂观课,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加强教学指导。

第十四条 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制订教师中长期专业发展规划,包括发展目标、发展措施、考核标准和办法等,并结合学校教师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培养途径,确保计划的引领性、激励性和可操作性。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第十五条 健全教师成长档案。包括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进修培训、业务考核、奖惩等情况,把业务档案作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引导教师专业成长、考核评估教师工作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 规范教材和教辅资料管理。执行国家和省中小学教材教辅材料发行使用管理规定,不得推荐选用国家和省定目录之外的教材和教辅材料,配套练习册通过政府采购随教材发行。学校或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

严禁以学生会、班委、家委会等名义统一订购教辅材料,严禁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允许范围以外的教辅材料,不得在省定教辅材料之外的任何教辅材料上布置作业或作为作业批改。

严格执行公示制度,每学期开学前,各学校要将推荐选用的教材教辅材料品种、版本、数量、定价等通过学校网站、宣传栏等方式向家长和社会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七条 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学校要建立学生作业设计、布置、检查、总量控制和质量监控机制。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小时,其他学科不留书面家庭作业。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可选择的作业;禁止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禁止利用练习册和各种复习资料不加选择直接布置作业。

第十八条 建立完善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制订《学校教学事故鉴定与处理办法》,对学生造成学业损失或身心伤害的教学事故予以追究。

第十九条 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支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课程教学活动,监督学校教育教学行为;每学年为家长开设不少于8课时的家庭教育课程;支持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对学校、教师进行满意度评价。

第二十条 完善教育教学公开制度。在学校网站、公示栏或区域教育网站等实行学年、学期教学工作十大公开:教学管理制度公开、学校课程方案公开、学科教学计划公开、学科评价方案公开、课外活动方案公开、教师教学研究和学科研究情况公开、教师教学活动评价方案公开、学校考试安排公开、学生节假日安排公开、学生作业和作业量公开。

第二十一条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和学段学科特点,制定《学科教学常规》《实验课教学规范》《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学生课堂行为规范》《体育与健康教学规范》《现代教学手段应用规定》等规章制度,使教学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第四章 教学实施

第二十二条 科学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教学计划。

学校教学计划旨在对学校主要教学安排、教学改革、教研活动等做出统筹安排;教研组(备课组)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本学科本年级教学安排、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等;教师教学计划以学期为单位制订,内容须涵盖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要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本学期课程教学任务、学段间及年级间教材内容衔接,熟悉教材编写意图、特点、整体结构及具体教学内容,明确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联系,拟定教学进度、教学措施,不得盲目追求教学进度。

第二十三条 探索有效的备课方法。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及其他资源,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预测学生的认知障碍等。教学目标设计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评、可达成;课堂作业、课外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差异性;重视教学活动的预设与生成;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等。

规范教案撰写。教案应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鼓励教师借鉴优秀网络资源进行电子备课与课件制作。禁止抄袭现成教案和课件。

第二十四条 深入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坚持立德树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因材施教。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演示与示范的指导,禁止以讲实验、画实验、看挂图、看视频等代替学生动手做实验。尊重学生经验,加强实践,打通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重视教学流程再造,突破固有模式束缚,着力解决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听课的问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遵循学科教学规律,突出学科特点。基于标准,吃透教材,目标明确,环节简约。注重课堂反馈,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行为的变化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关注常态课堂教学质量,建立课堂教学随机抽查调研和督查制度,切实实现“轻负担、高质量”。

第二十五条 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学校要积极创设、不断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教师要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信息化。要依据教学需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力戒将教学内容不加选择照搬到屏幕和以教学课件代替板书等现象。

第二十六条 规范作业管理。树立科学作业观,作业设计应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要使用明确、实用的批阅符号,增加激励性评语,保证批改的正确率。禁止给学生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学生家长代为批改作业。对学生作业中反映的问题要进行记录并做归因分析,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学生进行指导,加强矫正性教学。鼓励教师面批作业。

第二十七条 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教师要提前候课,站立讲课。上课衣着得体,举止文明、亲切、自然、大方。上课讲普通话,语言要准确、精炼、生动、富有启发性;板书清楚,书写工整,用字规范,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上课关闭手机,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拖堂。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缺课。禁止酒后上课。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

第二十八条 坚持教学反思。教师要定期对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考试与监测、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等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剖析、总结教学得失,并及时改进。

第二十九条 规范学生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一日常规》,重视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关注学生学习心理,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参与、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获得积极、愉悦的学习体验。

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预习、上课、作业、记笔记、复习整理的方法。扎实推进以读经典书、说普通话、发标准音、写规范字为核心的“四项基本功锻造工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积极落实潍坊市中小学阅读能力提升工程,有计划地组织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第五章

课外指导

第三十条 加强学生闲暇教育研究。科学协调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安排,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

第三十一条 制定课外指导计划。将学生课外学习和实践纳入学校、教师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制定节假日、双休日学习与生活计划。

第三十二条 加强学生课外指导。指导学生课外读书、学科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处理好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三十三条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艺术、体育、科技、文学等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自然与人文环境等资源,广泛开展读书交流、自然观察、社会考察、科学探究、参观游学等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支持学生自主策划课外活动。

第三十四条 积极开展家庭访问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习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不断提高对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的实效性。

第六章 教学评价

第三十五条 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综合考查学生全面发展情况,既要关注学生学业发展水平,又要关注学生品德发展和身心发展水平,切实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诊断和改进功能。

第三十六条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依据国家、省、市《关于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认真组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将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艺术素养等反映学生发展水平的指标以及课程领导力、学业负担、教师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家庭教育等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因素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第三十七条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学校要整体规划学业质量评价内容、方式方法、周期以及结果呈现、质量反馈等,保障教学评价的科学实施。教研部门每学年对学生学科素养与发展水平至少进行一次抽样监测与评估,科学抽取样本,及时诊断反馈。

第三十八条 采取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倡导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书面测试与口头测试、动手测试相结合,学科测试与特长测试相结合。要尊重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鼓励采用开卷考试、实验操作、听力测试、辩论、情景测验、成果展示、小论文以及面试答辩等多种评价方式。

第三十九条 严格规范日常考试。学科单元测验由任课教师或教研组进行命题(也可采用学生自主命题)并组织实施,每个学科每个单元可进行一次测验。小学不组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一般安排在学期末放假前一周,由学校自主命题。严禁各地统一组织周考、月考以及其他形式的统一考试。

第四十条 加强考试命题研究。学校要加强考试命题研究,建立命题审题制度,教研部门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命题研讨活动,要对学校和教师命题进行管理和指导。各类考试命题要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突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考查学生学科素养、创新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等综合能力,切实发挥命题考试对学科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引领作用。

第四十一条 科学呈现评价结果。日常考试实行无分数评价,国家课程考试科目一般以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ABCD)四个等级的形式呈现;考查科目一般分为合格、不合格。鼓励积极探索学生学习地方、学校课程的有效评价方式。

第四十二条 做好阅卷诊断讲评。考试结束后及时阅卷,并进行统计分析,全面诊断教与学的情况。精心设计并上好测试讲评课,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实效性。依据结果反思矫正日常教学的得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十三条 合理使用考试结果。学生考试成绩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开,应单独反馈给学生,并及时准确地记入学生成长(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不得按学生考试成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排列名次,不得作为评价、奖惩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依据。

第七章 教学研究

第四十四条 创建校本研究文化。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根本,以提高教学效益、提升学生素质为中心,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构建校本教研流程,突出抓好集体备课、课堂观察(听评议课)、教学反思、课题研讨等校本教研活动,确保每次活动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逐步构建起对话、合作、反思、共享的校本研究文化。

加强以学情会商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研,采取多种方式,科学采集数据,研究反馈形式,聚焦学生成长。

第四十五条 科学设计研究内容。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理论和学科课程标准,关注教育教学改革新进展。坚持行动学习和行动研究,以研究课标、教材和教法、学法为重点,加强对学科教学重要问题的研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惑。

第四十六条 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要健全课堂观察(听评课)制度,不满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评课20节以上,三年教龄以上的教师每学期听评课15节以上,校长和学校业务领导每学期听评课30节以上。做好听课笔记和评议记录,加强与执教教师的交流研讨。鼓励同校和校际之间开展同课异构等课堂研讨活动。

深入开展课例研究。要按照“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要求上好研究课,开展晒课、观课、评课、研课活动。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上好一节研究课。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要至少上一节研讨课,齐鲁名师、特级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年至少上一节示范课或观摩课。

第四十七条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学校要建立基于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机制,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发现和提炼问题,针对教学问题积极开展小微课题研究,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提倡合作研究,积极撰写教学札记、案例、论文、论著等。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展评活动,保障研究实际效果。

第八章 督导考核

第四十八条 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和监督学校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政策法规,并负责督促落实本规范的实施。各县(市、区)教育局要每年开展一次教学工作专项督导,确定督导的目标体系和反馈机制,对违反教育法规、政策的行为,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并将督导成绩纳入学校考核,与校长职级挂钩。

第四十九条 县(市、区)教研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情况和教师教学常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并形成指导意见供学校参考。

篇6:潍坊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阅读活动的通知

1、知网基础教育主页:http://ki.net/ 数字阅读活动网址:http://ki.net/cnki_cup/

2、试用账号: sdwf1155

试用密码: sdwf1155

首次使用,请下载安装文献阅读器CAJViewer7.0.exe

3、本次活动分为中国知网数字期刊阅读活动、“我的高效课堂”优秀教科研案例评选活动、“我的梦-中国梦”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组委会设立单位组织奖和个人奖。

篇7:深圳重点小学排名

深圳小学综合排名 1 梅园小学碧岭小学 3 红岭小学清湖小学 深圳市罗湖区侨香学校 6 深圳市福田区众孚小学鼎太小学 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育才第二小学 武汉大学深圳外国语学校 1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12 东昌小学 13 龙岗中心小学东升学校 15 南海小学 16 长圳小学 深圳市宝安区民治东星小学 18 卓雅小学 19 宁远实验学校 20 麒麟小学 21 港人子弟学校 北京景山学校深圳分校 23 文成学校 罗湖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 25 六约小学

升学率情况排名 深圳市福田区众孚小学深圳市罗湖区侨香学校 3 梅园小学碧岭小学 5 清湖小学育才第二小学鼎太小学 8 东昌小学 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武汉大学深圳外国语学校 1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2 龙岗中心小学红岭小学东升学校 15 港人子弟学校 16 六约小学 17 文成学校 18 宁远实验学校 19 长圳小学 20 卓雅小学 深圳市宝安区民治东星小学22 南海小学 北京景山学校深圳分校 24 麒麟小学 罗湖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

师资品德与教学水平排名 1 碧岭小学 2 红岭小学梅园小学 武汉大学深圳外国语学校 5 元平特殊教育学校鼎太小学 7 清湖小学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9 深圳市罗湖区侨香学校 10 东昌小学 11 育才第二小学 深圳市福田区众孚小学长圳小学 14 龙岗中心小学卓雅小学 深圳市宝安区民治东星小学17 南海小学 18 文成学校 19 宁远实验学校 罗湖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 21 东升学校 22 港人子弟学校 23 麒麟小学 24 六约小学 北京景山学校深圳分校

教学环境与学校治安排名 1 红岭小学 深圳市福田区众孚小学深圳市罗湖区侨香学校 4 梅园小学碧岭小学 6 清湖小学鼎太小学 8 育才第二小学 武汉大学深圳外国语学校 10 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12 东昌小学 13 东升学校 14 龙岗中心小学文成学校 16 宁远实验学校 罗湖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 18 长圳小学 19 港人子弟学校 20 卓雅小学 深圳市宝安区民治东星小学 22 南海小学 北京景山学校深圳分校 24 麒麟小学 六约小学 来自深圳第二中学

篇8:廊坊市小学排名

一、现阶段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现状

小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未定型阶段, 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有很多不良行为习惯, 如果不加以改正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会造成很大影响。例如, 在上课上交头接耳、小动作不断、四处张望等不好的行为习惯;在课间休息时间, 经常会出现大声喧哗、乱跑乱窜、互相打闹追逐等安全性行为习惯。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严重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 而且会造成很多不安全情况的发生。因此, 必须要进行严加管教才能改正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以潍坊市某小学为例进行分析, 造成小学生养成不好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1.现阶段家长和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文化课成绩的培养, 忽略了对小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2.学校周围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使学生不能全身心地进行学习, 导致学生养成逃课、打架等不好的行为习惯。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具体研究与实践方法

(一) 习惯口诀法,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就必须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最基本行为习惯进行培养。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不交头接耳、按时完成布置作业的学习习惯;其次, 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 例如,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遇到问题多思考等好习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记住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 教师可以将其改编为习惯口诀, 有利于学生记忆。例如, 123要坐端, 456手背后, 789黑板瞅等。

(二) 鼓励评价法, 培养小学生养成行为习惯

教师可以在后面的黑板上安置表扬公告栏, 将每个星期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名字写在后面进行表扬, 作为其他学生的榜样, 让其他学生向他学习, 不断进步。表扬和鼓励不只是形式上的, 对于优秀的学生身上的发光点要做出表扬, 并且要扩大影响力。对于行为变现不好的学生进行监督和鼓励, 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还要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创造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 从而带动整个班级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 循序渐进, 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虽然很重要, 但是不能一时间为学生增加过多的要求, 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而且对于学生的正常学习也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要循序渐进, 在一个星期内重点培养2-3个行为习惯。例如,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 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 刚开始要培养学生在每天晚上准备第二天的学习用具, 读书写字时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对于高年级培养学生读书看报、查找资料等好习惯。

(四) 在练习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所谓的行为习惯就是人类经过长期的练习和反复的实践, 从而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 是由一系列动作共同组成的。因此, 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能够只记住口诀, 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够正常掌握。在进行小学生行为培养过程中要讲究方法, 不能够像培养军人一样进行培养, 可以采用快乐练习进行培养, 例如, 学校可以组织相应的游戏活动、比赛活动以及体育活动等, 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不仅能够获得快乐, 而且能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练习和巩固。

在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 要采用“教———扶——放”的教学方式进行。在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初期, 教师要做好相应的示范工作;在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期, 学生已经掌握相应的教学要领, 对于学生练习和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在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后期, 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时教师要做好定期的检查工作。

(五) 采用培养与矫正相结合的方式

曾经有学者说过:“教育者不仅要具备培养的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力, 而且要对学生身上存在的不好的行为习惯进行矫正和去除。”以潍坊市某小学为例进行分析, 现阶段很多小学生已经养成了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 抄袭作业、互相打闹谩骂、课堂上小动作不断等。因此, 不仅要抓紧机会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而且要对和良好行为习惯相对立的习惯进行根除。

三、结束语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其今后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以潍坊市某小学为例进行分析, 对于现阶段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纠正的主要措施进行研究, 希望能够为小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起到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新福, 杨艳飞.重研究, 重实践, 取实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心得[J].读与写:上下旬, 2012 (8) :41-42.

[2]牟意.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4 (8) :99-100.

[3]周玉香.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 培养小学生良好品行——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J].读与写, 2015 (2) :124-125.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教案《数字格子跳跳乐》含反思下一篇:高三英语听力的提升技巧与复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