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实验设计专题

2024-04-16

高二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共6篇)

篇1:高二生物实验设计专题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与总结

实验设计是生物实验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它能较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因而在高考中相对稳定。由于学生缺乏实验设计系统的理论知识,因此,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无从下手,导致考试中严重失分。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题型等进行归纳总结,增加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实验名称或课题(是关于什么内容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问题或事实);

(三)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所依据的科学道理,隐含着实验假设和预期);

(四)实验材料和条件(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完成该实验必备的仪器、设备、药品等);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的操作程序);

(六)实验测量或观擦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观擦指标与准确的记录);

(七)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八)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科学的结论。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要依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不能主观臆造。如:酸碱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酶的高效性实验的顺序等。

(二)单一变量原则

1、变量:或称因子,是指实验过程中所被操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两类:

(1)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结果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在于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2)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显然,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例如,上述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低温、适温、高温)以外,试管洁净程度、唾液新鲜程度、可溶性淀粉浓度和纯度、试剂溶液的剂量、浓度和纯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都属于无关变量,要求对低温、适温、高温3组实验是等同、均衡、稳定的;如果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或条件,对3个实验组的给定不等同、不均衡、不稳定,则会在实验结果中产生额外变量,出现干扰,造成误差。实验的关键之一在于控制无关变量或减少额外变量,以减少误差。

(二)单一变量。在实验设计中仅仅改变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综合研究多变量时,也要求先研究一个变量,再研究一另个变量。

(三)对照性原则。对照是实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目的还是在于平衡或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通过设置实验进行对照,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也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通常,一个实验可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

1、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一起进行沸水浴,比较它们的变化。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2、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单组法和轮组法,一般都包含有自身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3、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习实验,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是:

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

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

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虽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即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

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小动物的生长发育。

4、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进行对照,在等组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相互对照,如“植物的向性运动”的等组实验中,5个实验组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四)可重复性原则。指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目的在于尽可能消除无关变量所造成的实验误差,体现实验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五)简单可行性原则。指实验材料容易获得,实验装置简化,实验药品便宜,实验操作简便,实验效果明显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到材料用品的选择、实验操作等,都要符合实验者的一般认知水平,满足现有的条件,具有实验和完成实验的可能性。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准确把握实验目的:看清题意是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还是分析实验结果,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

(二)明确实验原理:要解决题目所给的问题,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原理。

(三)确定实验思路:根据原理对实验作出假设,并充分利用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

(四)精心设计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并设置好实验组和对照组,遵循实验设计的原则。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如实进行记录。

(五)准确预期实验结果并分析得出结论:实验步骤一般不连续描述,要分段叙述;试管、烧杯等要给予编号。在叙述实验步骤及预期结果时结论时,语言文字要简明扼要,准确科学。

四、实验设计的基本题型

类型一:设计实验方案型

给出实验用具、材料、药品、实验目的,或只给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自选,设计实验方案。

[例1]请根据下述条件设计一个实验,鉴别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写出实验步骤并分析结果。一瓶10%蔗糖溶液、一瓶30%的蔗糖溶液,250ml烧杯一只,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l只,刻度玻璃管l只,细线一根,支架l个。

(一)实验步骤:

(二)结果分解:

[解析]本实验是考查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动手设计实验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如何利用透析袋和两种液体形成一个渗透系统。当将两种液体之一放入透析袋,另一液体放大烧杯中,然后将盛放液体的透析袋用线扎实(插入刻度玻璃管)并浸浴在烧杯的液体中时,由于两液体具有浓度差,水分子便通过透析袋发生渗透作用,观察刻度玻璃液面数值变化即可将二者区别开来。根据实验设计理论,把所给器材的作用分析清楚,有助实验设计思路的形成。[答案](1)实验步骤:①将一瓶中的液体倒入烧杯中;②将另一瓶中的液体倒满透析袋,刻度玻璃管插入袋内液体中,用线将袋口和玻璃管扎紧;③将插有刻度玻璃管的透析袋放入盛有液体的烧杯中,垂直固定于支架上,记录玻璃管液面刻度;④一段时间后,观察玻璃管液面刻度,确定液面上升还是下降。

(三)结果分析:如液面上升,则透析袋中的溶液为30%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溶液为10%的蔗糖溶液。反之,可推测透析袋中是10%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液体是30%的蔗糖溶液。类型二:评价和纠正型

分析已有实验设计方案中不科学性,并提出改进。

[例2]北阿尔伯达的一个工厂把产酸的化学品排入到空气中,工厂东面有一个湖,湖底是石灰石的。但湖水的pH值已从原来的6儿降低到5.7。虽然酸性沉积一直在增加,湖水的pH值仍保持5.7不变。湖中原有的鱼是河鲈和鲤鱼。钓鱼爱好者抱怨说,自从工厂开办以来,鱼资源已经减少。工厂的工人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工厂排放出去的化学药品与鱼资源的减少没有关系。

工人取一只大容器,盛放湖水,维持pH值在5.7。从湖里找来大鱼放在该容器内,喂以蛋白质饲料。在这样的条件下,鱼正常成长。

假定你是一个独立的仲裁员,受雇于垂钓爱好委员会委拖,来对该项实验进行评估,列出你要得到的附加信息,并列举说明你要用什么方法去得到这些信息。

[解析]本实验设计方案中没有考虑鱼的生活中受着多种因素影响,这与单一变量原则是相违背的。分析问题不全面,只考虑单一因素的影响,设计实验无说服力,也不符合实验设计的要求。本题考查思维的全面性,在认定两个问题时,除了看有无直接联系外,也要注意考虑间接联系

[答案]该实验设计测量不出下列因素。而这些因素都是对河鲈和鲤鱼的影响的:(l)酸对河鲈和鲤鱼的食物数量多少的影响;

(2)酸对河鲈和鲤鱼的鱼卵或幼鱼的影响;

(3)由于春季干涸造成pH值季节性涨落的影响;

(4)由于酸的分解作用而进入水域的重金属量是多少;

为了说明上述第一点,必须完成一项研究,即确定各种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和小鱼的多少。如果这个食物网的某些环节正在丧失,则有必要去研究酸是否对此有影响。为了说明上述第二点,可以在酸化水中饲养鱼卵和幼鱼。鱼的数量减少可能是上述第一点和第二点结合的产物,所以人工饲养幼鱼可能会给出不可靠的结果。

对于季节性涨落,应该对全湖长期取水样。做仔细彻底的记录至少一年。这一因素可能和第二点相符合,因为鱼卵或繁殖更受低pH值的影响。重金属是累积的有毒物质,人工饲养和鱼与湖里吃污染食物的鱼相比,并不处在相同水平的毒素中。应该在湖水中、鱼饲料中以及河鲈和鲤鱼身体中检测如铅这样的重金属含量。

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酸的影响是长期的,在容器里短期饲养的鱼不可能给出可靠的结果。这种研究必须以年为周期来实施,而且要与该工区其他湖水情况作比较。

类型三:补充完善型

对已有的实验设计进行补充和完善。

[例3]向你提供的条件仅有健康活泼的家兔一只,75%酒精、无菌干棉球、解剖刀、洁净的载玻片10块(编号为A、B、C、D、E、F、G、H、I、L)、红墨水、秒表,请在上述提供的条件范围内,设计一个测定血液凝固时间的实验。

实验步骤:①用酒精棉球消毒兔耳;②用消毒解刮刀剖开兔耳边缘的小静脉;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解析]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本实验设计方案很巧妙地看出血液是否凝固。

[答案]③把从刀口流出的血液分别在ABCDEFGJIL10块载玻片上滴一滴(第一滴血弃去不用);④取血后对兔耳刀口外进行消毒止血;⑤在L载玻片上滴一滴红墨水(起对照作用);⑥开始记录时间,过l分钟后将A载玻片竖立,第二分钟后将B载玻片竖立(在它们竖立的同时,都将L载玻片竖立),其余类推,看血液是否完全凝固(血液不向下流,且血液表面保持半球形而不改变为凝固);⑦血液完全凝固,而墨水仍然流动,即为血液凝固时间。

五、生物实验设计题解题策略

(一)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

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逻辑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二)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掌握书本知识是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的基础。要熟悉教材,心中有书。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因此要深入理解与灵活应用基础知识。在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实验变量的控制、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

(三)挖掘课本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深刻领会教材有关实验的本质与特点是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的前提。要认真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实验,包括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经典实验等。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深入分析实验的条件、过程、现象、结果和结论的科学性。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作用的部位、运输的方向等,这些都可以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

(四)学会对已知实验进行变换和转化是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的有效手段。求变、求异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善思会变才能应答自如,通过换位思考提高素质,才能将所学知识,技能迁移到新情景中来,才能依据实验目的、原理和材料安排实验步骤等,并作出分析、评价和结论。

篇2:高二生物实验设计专题

总设计思路:实验专题历来是制约高考成绩的瓶颈,几乎每年高三学生失分最多的一直是实验题,很多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有畏难情绪,复习时也感觉是“老虎吃天,无从下手”。

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把握不住实验专题的复习方向,没有掌握实验设计的解题思路方法所致。学生在做实验题时也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不去分析总结题目中蕴含的规律性东西,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力图让学生通过对2010年考纲要求和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的分析总结,掌握复习方向和解题思路方法,让学生在日后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环节设计:我以小故事“简单的道理”引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体现了学习理念,减弱学生对实验专题的畏难情绪。

通过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引导学生为打赢高考这场战役要明确考纲要求,这样复习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环节掌握复习方向和解题思路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而重中之重则是掌握解题思路。让学生通过做高考真题及小组内思考讨论总结出解题思路,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探究合作能力,又突破了本节的重难点。我将思考讨论后归纳提升的内容设计为附表的形式附于学案的最后,这样既避免把总结内容直接放在思考题后影响学生的思考讨论,又避免多媒体展示一闪而过而不能沉淀下来。

篇3:高二生物实验设计专题

生物实验中, 为了鉴别或观察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或结构, 常常要以某些物质或结构与特定试剂发生的特定颜色变化为依据。每年高考试题中都有这方面的试题, 本文就对染色剂和相关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说明, 以期对学生解决物质鉴定的考题有实质性的帮助。

一、染色剂的解读

1.概念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这些试剂称为染色剂。利用物理或化学方式使被染物质或结构与染色剂结合从而使被染物质或结构显示颜色的过程称为染色。

2.性质

作为染色剂必须具备两个性质:一要具有颜色;二要与被染组织间有亲和力。

染料的颜色和它与组织间的亲和力是由染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决定的。分子结构的某些基团吸收某种波长的光, 而不吸收其他波长的光, 从而使人觉得好像这一物质“发出颜色”似的, 把这些基团称为“发色基团”。

作为染料物质, 除了有发色基团外, 还需要有一种使化合物发生电离作用的助色基团, 它们的存在使染料物质离子化, 极性增强, 促进染料与组织间发生作用, 产生染色效果。

3.分类

(1) 酸性染色剂、碱性染色剂和中性染色剂

一般来说, 电离后, 助色基团带正电荷的染色剂为碱性染色剂, 反之则为酸性染色剂。中性染色剂又称复合染料, 是酸性染色剂和碱性染色剂的复合物。碱性染色剂一般用于染细胞核, 如苏木精、龙胆紫、醋酸洋红、甲基绿和美蓝等;酸性染色剂一般用于染细胞质, 如伊红、健那绿等。

(2) 活体染色剂

活体染色剂是一种能被生物活细胞的某种构造吸收或吸附, 但对于细胞、组织和生物体不发生有害作用的染料。一般染料不能穿透细胞膜, 只有当细胞被固定后, 细胞膜被破坏, 染料才能进入细胞内部, 但是活体染色剂却能进入活细胞, 它们是一些无毒或毒性很小的染色剂, 能使细胞内某些特定结构着色。活体染色剂多为碱性染料, 如中性红、健那绿、亚甲基蓝等。

活体染色是指利用某些无毒或毒性很小的染色剂来显示出细胞内的某些结构, 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的染色方法。活体染色技术通常可以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包括体内活体染色和体外活体染色。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 在有机体 内部, 后者则是在空气中, 即在氧化的环 境中进行的。

二、相关实验归纳

【拓展】

1.显色反应与颜色反应

2.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由 NaOH 溶液和 CuSO4溶液组成, 但存在以下不同:

(1) 溶液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 NaOH溶液称为甲液, 其浓度为0.1g/mL, CuSO4溶液称为乙液, 其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 剂中, NaOH溶液称为 双缩脲试 剂A, 浓度为0.1g/mL, CuSO4溶液称为双缩脲试剂B, 浓度为0.01g/mL。

(2) 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要现用现配, 使用时必须先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等量混合均匀后, 再加入到待检测组织样液中, 然后水浴加热煮沸。双缩脲试剂使用时, 应先加入NaOH溶液 (1mL) , 摇荡均匀, 再加入3~4滴CuSO4溶液, 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

(3) 作用原理不同:斐林试剂作用原理是新制的Cu (OH) 2与还原糖中的醛基反应, 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双缩脲试剂的作用原理是在碱性溶液 (NaOH) 中, 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与Cu2+作用, 形成紫色络合物。

3.甲基绿和二苯胺

甲基绿和二苯 胺都可以 对DNA进行鉴定, 但二者有区别。DNA遇到甲基绿为绿色, 是显色反应。二苯胺鉴定DNA是颜色反应, 原理是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在酸性环境下生成ω-羟基-γ-酮基戊醛, 再与二苯胺试剂结合显蓝色。甲基绿鉴定DNA在常温下, 二苯胺试剂鉴定DNA需要沸水浴加热。

4.龙胆紫等碱性染料的染色原理

细胞核中的染色质 (体) 含有脱氧核糖核酸 (即DNA) , 属酸性物质, 可电离出氢离子, 从而使自身带负电荷, 能与碱性染料 (如龙胆紫) 电离出的带正电荷的助色基团通过电荷间的引力作用牢固结合, 从而被染料染上颜色。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 若用盐酸解离后不漂洗直接染色, 则由于盐酸是一种强酸, 而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种弱酸, 盐酸的存在会抑制脱氧核糖核酸的电离, 从而使脱氧核糖核酸无法与龙胆紫中带正电荷的助色基团结合, 这样染色质 (体) 就无法被染上颜色。

三、高考真题回顾

例题1 (2011·山东卷) 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 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

A.苏丹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健那绿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D.甲基绿、派洛宁 (吡罗红) 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

解析:本题考查教材实验中不同染色剂的特点, 考查理解能力。

苏丹Ⅲ染色时, 花生种子子叶细胞已经死亡, 染色剂才能进入细胞;龙胆紫染色前, 根尖经过解离, 细胞已经被杀死;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 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甲基绿、派洛宁 (吡罗红) 染色前, 用盐酸处理, 细胞已经死亡。

答案:C

例题2 (2012·安徽卷) 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 经不同处理和染色体剂染色, 用高倍显 微镜观察。 下列描述 正确的是 ()

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 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 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C.经健那绿染色, 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D.经苏丹Ⅲ染色, 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解析:本题以实验材料为切入点, 涉及实验中常用染色剂的作用及颜色反应, 考查识记能力。吡罗红和甲基绿分别鉴定RNA、DNA, 染色后分别呈现红色、绿色。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所以用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做材料, 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 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质, 绿色的细胞核。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试剂, 经健那绿染色, 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苏丹Ⅲ染色后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脂肪, 而不是蛋白质。

答案:C

例题3 (2014·江苏卷) (多选) 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量取2 mL斐林试剂 时应优先 选用5mL量筒而不用10mL量筒

B.隔水加热时, 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

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 管内液体呈现无色, 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 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 意在考查学生能否独立完成考纲中规定的实验, 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用5mL量筒量取2 mL斐林试剂 比用10mL量筒更精确。隔水加热时, 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 有利于试管中液体的快速升温。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蓝色, 加热后先变成棕色, 最终变成砖红色。因为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 所以实验结束时, 剩余的斐林试剂舍弃。

答案:AB

例题4 (2011·重庆卷) 某兴趣小组将豆腐块灭菌, 接种微生物后培养2天, 加入适量食盐, 经密封放置10天后制得豆腐乳。

(1) 在保质期内, 豆腐乳放置时间越长, 蛋白质含量越低, 短肽和氨基酸含量越高。为探究其原因, 该小组取适量豆腐乳制成样液, 等量加入各试管, 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中, 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 样液的颜色将_______。处理4中, 100℃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

如果处理3与处理4相比, 显色较_____, 且处理3与处理2相比, 显色较_______, 则表明豆腐乳中蛋白质被微生物产生的______分解, 最终使短肽和氨基酸等含量增加, 因此保质 期内豆腐 乳放置越 久风味越佳。

(2) 食用豆腐乳后, 其中的氨基酸可以在人体内通过作用_____形成新的氨基酸, 还可以由氨基酸产生的不含氮部分合成。

解析:本题以腐乳保存过程中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为背景, 考查双缩脲试剂的作用、酶的特点和蛋白质代谢,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 双缩脲试剂的A液是NaOH, 其作用是创造碱性环境, 以便双缩脲试剂的B液中的Cu2+与肽键形成紫色络合物。在蛋白质溶液中, 只加入双缩 脲试剂的A液, 颜色不改 变。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为短肽和氨基酸。4组中酶经过100℃的高温处理后失去活性, 无法分解蛋白质。所以处理3与处理4相比, 蛋白质含量低, 肽键数目少, 显色较浅。2组与3组的区别在于时 间的差异, 放置时间越长, 蛋白质被分解越多, 显色越浅。 (2) 氨基酸经过转氨基作用可以合成新的氨基酸;氨基酸经过脱氨基作用后的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供能, 也可以转化成糖类和脂肪。

答案: (1) 不变使酶失活浅浅蛋白酶 (肽酶)

(2) 氨基转换糖类和脂肪

例题5 (2011·福建卷) 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 某同学对有关实验作了如下归纳:

(1) 上述实验 结果的归 纳, 正确的有_______ (实验序号) 。

(2) 实验2和实验4在染色之前, 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 实验2用盐酸可改变__________通透性, 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4用盐酸与酒精混合, 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 都要注意盐酸浓度, 以及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______。

(3) 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 反应, 该反应变 化是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高中教材实验中涉及的染色剂, 考查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1) 细胞中DNA主要分布 在细胞核 中,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甲基绿、吡罗红分别染色DNA、RNA, 呈现绿色、红 色。所以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小于染成红色的面积。间期细胞中的染色质进入分裂期时转变为染色体, 染色体和染色质在本质上是同一种物质, 均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2) 实验2用盐酸, 一方面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另一方面 可使染色 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开。实验4是用盐酸与酒精混合, 目的是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两个实验都要注意盐酸浓度, 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时间, 防止解离过度, 影响染色效果。 (3) 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该阶段的物质变化是[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 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答案: (1) 13 (2) 细胞膜时间

(3) 三[H]与氧结合形成水, 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四、反馈训练

1.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 所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

2.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 结果正确的是 ()

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 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彼此分离

B.使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其颜色变化是蓝→绿→黄

C.用斐林试剂鉴定梨果肉组织的还 原糖时, 溶液的颜色变化为浅蓝色→砖红色

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 可取藓类的小叶滴加健那绿盖盖玻片观察

4.对不同时间大豆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定量测定之前, 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 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划线部分是否正确, 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

(1) 实验原理:蛋白质_______, 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 实验步骤:

1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 各加入适量蒸馏水, 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2取3支试管, 编号1、2、3, 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3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 (a) 双缩脲试剂A和B (按比例配制) 的混合液, 振荡均匀后, 在 (b) 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a: ________。

b: __________。

(3) 实验结果:__________。

5.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 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它们鉴定出来。请回答:

(1) 用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初步鉴定如下图, 请在下图中填充图中相应内容。

(2) 区分发生显色反应一组溶液的方法及鉴定结果是________。

6.柑橘果实营养丰富, 色香味兼优, 柑橘产量居百果之首;既可鲜食, 又可加工成以果汁、果酒、果醋等饮料, 还可以提取橘皮精油。丰产稳产、经济效益 高, 是我国南 方重要的 经济树种。

(1) 下图是柑橘果醋的生产工艺, 进行酒精发酵时需定期“放气”, 原因是______, 进行醋酸发酵时 需通过充 气口“充气 ”, 原因是_____。

(2) 如果要对具有优良性状的柑橘树进行组织培养, 可选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应选择花粉发育至______期的花药培养, 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 但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 需采用________。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感染了微生物, 为了鉴定是否含有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 可在以尿素 为唯一氮 源的培养 基中加入_______指示剂培养这些微生物后。若指示剂变红则说明含有, 反之则无。

参考答案

1.A2.C3.C

4. (1) 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 a.×更正:先与双缩脲试剂A混合均匀后, 再加入试剂B

b.×更正:不加热或直接观察

(3) 1、2、3号试管中颜色依次加深

5. (1)

(2) 将淀粉溶液分别与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 一段时间后, 用斐林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液, 水浴加热后观察到无颜色变化的溶液是稀蛋清溶液, 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溶液是淀粉酶溶液。

6. (1) 酵母菌无氧呼吸会产生 CO2醋酸菌属于好氧菌, 醋酸发酵需要 O2

(2) 单核醋酸洋红焙花青-铬矾法酚红

篇4: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例:(2000年晋吉苏浙理综25题)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钙,则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钾溶液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并回答问题:

1.实验材料和用具

(1)家兔;(2)生理盐水;(3)酒精棉;(4)适宜浓度的草酸钾溶液;(5)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液;(6)试管、注射器(针管、针头)。

2.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第一步:在A、B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草酸钾溶液和生理盐水(见下图)。

第二步:

……

……

问题:设置B试管的目的是

[解析]本题的实验目的是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具体要求是:①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给出实验结果;②回答实验设计中的相关问题。

本实验的原题目中已经给出:①血液中的钙具有凝血作用;②草酸钾溶液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钙离子,分析题中给出的实验条件,特别是给出的实验设计中的第一步,可确定试管A和试管B为一组对照实验,A试管为实验组,B试管为对照组。分析实验材料和用具的作用:家兔提供血液,酒精棉用于消毒,注射器用于抽取血液,试管、生理盐水和草酸钾已在第一步实验中用到。因此,实验设计如下:

第二步:用70%酒精棉消毒,用注射器取家兔血。

第三步:立即将等量的新鲜血液分别加入到A、B两支试管中。

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由于A试管中有草酸钾,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生成了草酸钙沉淀,血液中没有了钙离子;B试管中加入的是生理盐水,不影响血液中的钙离子。所以,实验结果是:A试管不凝固,B试管凝固。

实验设计到此似乎已经完成,但仔细审题会发现,题目中给出的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液尚未用到,再仔细推敲前三步实验,可以发现,实验设计还不够严密,尚不能排除A试管中血液不发生凝固不是草酸钾的直接作用。要排除这一疑问,应再增加一步实验,即在A试管内继续加入钙离子,进一步观察血液的凝固情况。

实验设计从第一步到第三步,采用的是并列对照实验,第四步则进一步采用前后对照实验,从而较严密地证明了钙对血液凝固的作用。

据此,得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为:明确目的和要求→分析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预期和分析。由于实验设计题常常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往往没有惟一的标准答案,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设计只要是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都应给予肯定。

学生在进行了一定数量的设计和训练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交流设计成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学的启示和教师的点拨会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使每个学生对实验设计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实验设计能力将会发生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大庆市第一中学)

篇5:高二生物实验设计专题

上海市松江一中宫喜华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鱼儿离不开水,鱼通过感知水流的变化,这是一种感受器。

2.珍•古道尔博士在研究黑猩猩时发现,幼年黑猩猩学习成年黑猩猩的动作从树洞中取食白蚁,这种行为属于反射,其建立的基础是。

3.小李出现了腹泻、呕吐等症状到医院就诊,他的验血单上白细胞数量为1800个/mm3时,被确诊为胃肠炎。白细胞参与了人体免疫反应的第道防线,它能吞噬病菌与细胞膜具有这一特性有关。

4.英国科学家采用脐带血中的干细胞,成功培育出了世界首个“人造肝脏”组织,说明了细胞具有一定的。该过程中细胞的增殖方式为分裂,该分裂的特点是在亲子代细胞之间保持了遗传物质的和。

5.荷兰科学家郭葛从植物中提取出了生长素,后来鉴定出其化学本质为,生长素的调节作用具有性。

6.1905年,科学家发现了第一种动物激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高等动物的激素是由系统分泌直接进入中,激素的作用特点是具有 性和性。

7.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解离后的材料需要先用的染色剂为。在视野中,时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

1.单细胞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直接意义是()

A.产生新个体B.增强生活力C.增加变异性D.改变遗传性

2.科学家将棕鼠卵巢细胞的核物质注入内部已经抽空的黑鼠卵细胞中,激活后,移入白鼠的子宫,白鼠最后产下一只克隆鼠。这只克隆鼠的体色和性别是()

A 黑雄B棕雌C 白雄D灰雌

3.某动物在减数分裂的初级卵母细胞形成次级卵母细胞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变化是()

A.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

B.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不分裂

C.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

D.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

4.一只雌蛙产200个卵细胞,那么这只蛙应有初级卵母细胞的数目是()

A.50个B.100个C.200个D.800个

5.在 2005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 《 千手观音 》 得到观众的一致称赞。这些聋哑演员要准确理解指导教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神经中枢是 ① 躯体运动中枢 ② 躯体感觉中枢 ③ 视觉中枢 ④ 语言中枢

A① ④B① ③C② ③D③ ④

6.将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

A.两条脱氧核酸链 C.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B.四种脱氧核苷酸 D.C、H、O、N、P五种元素

7.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a,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为()

1A.a B.1/a C.1 D.1-1/a

8.“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B.湿度C.阳光D.空气

9.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四种碱基数的比例是鸟嘌呤与胞嘧

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

A.26% B.24% C.14%

()D.11% 10.已知一段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0%,由该DNA转录出来的RNA,其胞嘧啶的比例是

A.10% B.20% C.40% D.无法确定

11.在市场上可见到发育不均匀的西瓜(歪瓜),若切开后,可发现凹侧的种子大部分未发育。这种现象可解释为()

A.种子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

B.发育着的种子可以合成大量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

C.凹侧见不到阳光,不能形成种子

D.由于果实产生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部分种子不发育

12.右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

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

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

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13.某基因一条链中三个相邻的碱基为GTC,若该链为模板链,则它所决定的氨基酸是()

A.缬氨酸(GUC)

C.天门冬氨酸(GAC)

A.6种 B.8种 B.谷氨酰胺(CAG)D.亮氨酸(CUG)

14.在如下的图示中有核苷酸()C.20种 D.2种

15.如图所示,如果茎a侧生长素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

素浓度范围的描述哪项较为准确?()

A.在OA段范围内

B.在BC段范围内

C.在BD段范围内

D.在BA段范围内

16.切除小狗的垂体之后,小狗不但会停止生长,还会出现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症状,原因是()

A.垂体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B.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减少

C.垂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D.垂体能控制甲状腺的分泌活动 17.1965年我国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该分子中的一条肽链由30个氨基酸组成,则控制该多肽合成的基因中的碱基最少个数是()

A、30B、60C、180D、90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种转运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B、一种氨基酸可以含有多种密码子

C、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转运RNA来转运

D、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转运RNA来转运

19.小明因故没吃早饭就上学,到第四节课时仍然精神饱满地认真听讲和学习,这时他体内血糖调节的过程不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B、肾上腺素含量上升

C、胰岛素含量上升D、体内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20.“翻译”与“DNA复制”过程相同的是()

A、只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B、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合成C、合成的产物是mRNAD、以碱基U与碱基A配合成对

21.某一个DNA分子中含有30%的G+C,则由它转录成的RNA中G+C应为()

A、60%B、30%C、20%D、15%

22.科学家将含人的α—抗胰蛋白酶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α—抗胰蛋白酶的奶。这一过程没有涉及()

A、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

B、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C、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D、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23.要研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最好选择下列哪一项实验材料()

A、成熟的红细胞B、成熟的白细胞

C、受精卵D、卵细胞

24.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为()

A、33B、36C、12D、1

125.一侧“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熟,并无涩味”,这是宋朝苏轼《植物粗谈·果品》中记录的一种方法。此文中“气”指的是什么,其功能是什么()

A.“气”指的是气为CO2,作用是使柿成熟

B.“气”指的是乙烯,作用是去除柿的涩味

C.“气”指的是乙烯,作用是使果实催熟

D.“气”指的是生长素,作用是促使子房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26.在下面四个图中,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是(C)

27.某双链DNA分子的片断中,胸腺嘧啶有312个,占全部碱基的26%,则该

片断中鸟嘌呤所占的百分比为多少?()

A26%B24%C74%D13%

28.给发育迟缓的小白鼠注射生长激素后,发育情况并没有改变,该小鼠体内发生病变的腺体和缺乏的激素是

A.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B.性腺和性激素

C.胰岛和胰岛素D.肾上腺和肾上腺素

29.在生物信息传递中,下列哪一种还没有实验证据:

A.DNA→RNAB.RNA→蛋白质

C.RNA→DNAD.蛋白质→DNA

30.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用同位素做了如下表的标记。

则子代噬菌体DNA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A32P、31P、35SB32P、35SC 32P、31PD31P

31.PCR技术可以在体外使DNA分子大量复制,若一个DNA分子用3H标记其脱氧核苷酸,那么经3次复制后,含3H的DNA分子占全部DNA总数的比例为()

A1B1/2C1/4D1/8

32.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只可通过以上一种方法补充的激素是()

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

A、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④

33.下列疾病因缺乏激素而引起的是

A.呆小症和巨人症B.侏儒症和糖尿病

C.夜盲症和脚气病D.大脖子病和软骨病

34.许多淡水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产卵,常取同种鱼的脑下垂体研碎注入鱼体内;可促其产卵,这主要是利用垂体中含有

A.性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促性腺激素D.生长激素

35.在方形暗箱的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内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一周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应为(B)

36.要得到蕃茄的无籽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该花的子房上。处理该花的时期和条件是()

A.花蕾期,不去雄蕊B.花蕾期,去掉雄蕊

C.开花后,不去雄蕊D.开花后,去掉雄蕊

37.下列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出现细胞板的是()

A人的受精卵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马蛔虫的受精卵D草履虫

38.是同一株月季上开出五种不同颜色的花,应采用的方法是()

A扦插B分根C嫁接D克隆

39.儿童接种某种疫苗会获得免疫力,该免疫力的产生与下列那种细胞器的关系最大?()A线粒体B核糖体C内质网D中心体

40.下表所列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分裂期和细胞周期均最短的是肿瘤细胞

B.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

C.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D.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进行的三、简答题(每空一分,共40分)

1.(12分)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这是一个有关控制基因信息流程的关键机制,植物、动物、人类都普遍存在。生物的基因组通过从细胞核里的DNA向蛋白质的合成机制发出生产蛋白质的指令运作,这些指令通过mRNA传送。请结合以上信息回答:

(1)基因是携带,具有的DNA片段。

(2)mRNA、和是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三种RNA,RNA特有的碱基是

(填名称)。

(3)右图代表两个核酸分子的一部分(示意图),请

根据图回答:

①DNA分子复制时,图中①处的变化是。

②以乙链为模板合成丙链的过程叫做,场所是,丙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自上而下应是。

③ 在甲、乙、丙三链中,共有密码子个。

④ 甲、乙、丙三链在“翻译”过程中,作为模板的是链。

2.(5分)目前我国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在加速上升,应该引起警惕。从免疫的角度看,艾滋病毒属于,它主要攻击人体的细胞。艾滋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能在寄主细胞内进行,该过程需要酶的参与。

3.(10分)下列甲、乙、丙三个图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假定只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3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据图回答;

(1)甲图表示分裂时

期,图中有对同源染色体,_____个

染色单体。

(2)乙图表示分裂时期,图中有个DNA ;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

(3)丙图细胞的名称是,有

个四分体。

4.(13 分)据德国《地球》杂志报道,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许多复杂的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出来的,肚子里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这就是人体的“第二大脑”,也被称为“腹部大脑”。

(1)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它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需要通过神经结构来完成。该结构由、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3)第二大脑受刺激产生兴奋后,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

篇6:高二生物实验题应试策略

实验题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实验分析题;一类是实验设计题。

对于实验分析题,主要是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进行分析,作出合理解释,辨别实验错误等。对这类题要密切联系所学实验内容(包括课文内的实验)仔细分析,一般不难解答。

对于设计题,一般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仪器,设计一实验,来验证或说明某一生命现象。这类题相对难度大些。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1)联系经典实验。教材中介绍的许多经典实验,如生长素发现,孟德尔遗传实验,米勒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等等。这些经典实验中较详尽地介绍了实验设计原理,过程,结果等,体现了科学家严谨踏实的研究风格,值得同学们学习和模仿。如,孟德尔实验即体现了“观察→实验→现象→解释→验证→结论”的科研过程。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思想来构思自己的思路。

(2)严密设计过程。在设计实验时要防止粗枝大叶的做法,想当然的做法,而要科学严密地设计实验过程。特别是对照系的创立一定要保证只有唯一变量,其它相同条件必须提出,而不能省略。

(3)综合理化规范:在生物实验中使用到许多理化实验仪器和药品。如天平,试管,滴瓶,量筒,乙醚,石油醚等。在使用这些仪器和药品时要严格按照理化实验要求执行,不能随便应付。

(4)注意学科特点:生物实验毕竟是研究生物的实验,因此它又有其本身的特点。在实验设计时也要注意到学科特点。例如,植物杂交实验中的年限计算,动物杂交实验、动物生理实验中的可操作性等问题都要认真考虑,以免犯科学性错误。

高二生物科学学习方法

基本方针:

1.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植物,动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科目。

2.不要盲目记忆,跟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理解。

运用方案:

1.仔细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

(1)根据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联系各个概念进行学习。

(2)不要只记忆核心事项,要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的学习。

(3)要正确把握课本上的图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

2.把所学的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

3.把日常用语和科学用语互做比较,确实理解整理后再记忆。

4.把内容用图或表格表述后,再进行整理和理解。

5.实验整理以后跟概念联系起来理解。(把握实验目的,把结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较,找出差距,并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

-正确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直接观察了解各生物的特征。

-养成写实验观察日记的习惯。

6.以学习资料的解释部分和习题集的整理部分为中心进行记忆。

7.根据内容用不同方法记忆。

(1)把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整理进行记忆。

-把想起来的主题不管顺序先随便记下来。

-把中心主题写在中间位置。

-按照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用线或图连接起来完成地图。

(2)利用对自己有特别意义或特殊意思的词进行记忆。

(3)同时使用眼睛、手和嘴、耳朵记忆。

8.不懂的题必须解决。(先给自己提问,把握自己具体不懂哪部分后再请教其他人。)

9.通过解题确认所学内容。

(1)整理做错的题,下次考试前重点复习。

(2)不太明白的题查课本和学习资料弄清楚。

(3)以基本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的顺序做题,理解内容。

高二生物学习方法分享

首先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绩好坏的关键,有些同学整天拿着书看来看去,可是结果是令人惨不忍睹的,有些同学只是偶尔的翻下课本。成绩却名列前茅,这就是方法问题。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并不多,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观察方法等。

做好笔记的方法包括要做好阅读笔记,听讲笔记,观察笔记等。阅读的时候要准备准备笔记本,把做好摘要然后还要写上出处,以备日后查找。还要在书上做好批语写上自己对原代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还要在原代上做好符号标记以加深理解,其中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看完一本书后还要写下自己对整本书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概述就行了。做好阅读笔记后还要做好听讲的笔记,听讲的笔记是你的第二个老师上课老师说的什么要记呢?其中这几点说出了上课如何做笔记的,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还有最后一点就是观察笔记了,即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形态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时所作的记录。做这种笔记要注意细节,注意前后比较和过程变化,并要抓住特征。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相信只要你可以坚持不懈的做好这些笔记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做好笔记后我们还要有思维方法,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思维方法在学习方法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还要学会观察的方法,其中包括对比观察,顺序观察,动态观察。这些观察方法是我们在自然而然中养成的,其实学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上一篇:超吓人的校园真实鬼故事下一篇:送徐景道尉武宁,送徐景道尉武宁黄庭坚,送徐景道尉武宁的意思,送徐景道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