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中备考的复习方法生物

2024-05-01

高二期中备考的复习方法生物(精选7篇)

篇1:高二期中备考的复习方法生物

掌握课本内容,最主要的手段就是研读课本。可能许多老师提出过这个建议,但当我们真正实施的时候,发现自己好像花了时间看书,但并没有领悟什么新东西这是方法的问题。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期中备考的复习方法生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期中备考的复习方法

1、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出一条主线,有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

2、贴近生产、生活,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

选择贴近书本知识、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问题,尽量避免纯知识性题目的立意。这样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逾越思维障碍。例如,植物施肥过多的“烧苗”问题的分析、CO中毒原因的解释、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剖析、无籽果实形成的特点分析等。

3、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迁移能力

在复习时按照专题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以下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例说明(图解见课本),复习时引导学生分析图解:(1)在食物链中能量储存于有机物,有机物的多少即能量的多少;(2)依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特点:低营养级高能量,高营养级低能量;(3)依据图解写出本题的合理的食物链;(4)依据食物链中生物的捕食关系,分析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等等。

最后,高三复习还应加强迁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图表图解—基础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促使学生思维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分析图表、图解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但是往往学生这部分能力较差,获得的有用信息不多而形成定向思维障碍。那么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运用反向思维、多向思维等方法冲破思维的堡垒。

高二生物复习方法

1.仔细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

(1)根据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联系各个概念进行学习。

(2)不要只记忆核心事项,要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的学习。

(3)要正确把握课本上的图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

2.把所学的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

3.把日常用语和科学用语互做比较,确实理解整理后再记忆。

4.把内容用图或表格表述后,再进行整理和理解。

5.实验整理以后跟概念联系起来理解。(把握实验目的,把结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较,找出差距,并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

正确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直接观察了解各生物的特征。

养成写实验观察日记的习惯。

6.以学习资料的解释部分和习题集的整理部分为中心进行记忆。

7.根据内容用不同方法记忆。

(1)把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整理进行记忆。

把想起来的主题不管顺序先随便记下来。

把中心主题写在中间位置。

按照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用线或图连接起来完成地图。

(2)利用对自己有特别意义或特殊意思的词进行记忆。

(3)同时使用眼睛、手和嘴、耳朵记忆。

8.不懂的题必须解决。(先给自己提问,把握自己具体不懂哪部分后再请教其他人。

9.通过解题确认所学内容。

(1)整理做错的题,下次考试前重点复习。

(2)不太明白的题查课本和学习资料弄清楚。

(3)以基本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的顺序做题,理解内容。

10.时间比较宽松的时候,如假期可先从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开始重点学习。(相联系的部分也能培养兴趣)

高二生物三个理论联系实际

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花园、动物园、庭院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生长,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否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有利于原理的掌握。

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篇2:高二期中备考的复习方法生物

为了帮助大家在考试前,巩固知识点,对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掌握,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编辑了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备考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3.2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考点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1.反射和反射弧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结构的任何一个部分受到损伤,反射活动都将不能完成。

2.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包括树突和轴突。功能:接受刺激并传导兴奋 考点2神经冲动和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① 传递过程:

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小泡释放递质——膜电位变化

未受刺激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某部位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膜外由正→负;膜内由负→正

②特点:兴奋以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可双向传导

2.突触的结构特点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通过突触结构完成,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的释放作用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考点3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人的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1)运动性失语症(S区):能看、听,不会讲(2)听觉性失语症(H区):会讲、看、写,听不懂 考点3动物激素的调节 1.血糖平衡的调节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多;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多。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A;B;C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考点4动物激素在生产上的应用 如,促性腺激素促进鱼类产卵。3.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1稳态的生理意义 1.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单细胞动物体内与外界环境只相隔一层细胞膜,因而体内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2.内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主要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 3.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稳态正常:使酶促反应正常进行,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遭破坏:使细胞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如血钙过低会影响骨组织的钙化,血钙过高会引起肌无力等。)考点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如,当血液中CO2过高时,CO2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活动加强,及时排出过多CO2,实现内环境中O2与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考点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血糖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调节激素:使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使血糖下降——胰岛素

考点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免疫系统组成及主要功能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主要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作用独特,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不同: 免疫类型

比较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抗 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2、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T细胞、B细胞均可产生记忆细胞)考点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1.艾滋病的全称、病原体及其存在部位 艾滋病(AIDS)的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存在部位: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2.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症状

发病机理: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人体感染HIV后,经过2~10年的潜伏期,可发展成艾滋病。艾滋病患者一般在两年内死亡。初期症状: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发烧,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等;晚期症状: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麻痹,最终死亡。3.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艾滋病的流行: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艾滋病预防:①洁身自爱,不与配偶以外发生性关系;②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③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④医疗时使用的注射器及检查和治疗器械必须要经过严格消毒;⑤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篇3:高二期中备考的复习方法生物

生物学高考复习备考的基本环节:

单元过关——专题训练——综合测试——查漏补缺——心理辅导

1、单元过关。

单元过关是生物学高考复习备考工作的第一个环节。通过这个阶段的复习要求达到:构建单元知识网络, 把握主干知识, 明晰基本知识点, 掌握知识点, 明确重难点, 关注知识热点。做到“走得进去, 爬得出来”。这是一个把书读“薄”的阶段。

第一阶段复习备考, 是一个扎扎实实巩固知识, 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阶段。要在全面复习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 把握主干知识, 明晰基本知识点, 使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系统化。构建各单元章节的知识网络。并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全书的知识网络。只有形成了知识网络, 才能真正理解知识, 才能“信手拈来”。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运用, 只有在应用中才能真正地培养和提高能力。

构建知识的网络, 要在把握好主干知识的同时, 掌握好重点知识。对重点知识, 在内涵上发掘要深, 在外延上联系要广。要精选能够较好体现学生“双基”的题目。通过对双基题目的训练和测试, 帮助学生深化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和理解, 逐步熟练对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应用。

对知识热点, 要给予适度的关注, 如克隆、人类基因组和干细胞等问题。我认为, 遗传、变异、生态环境等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点永远是生物学的知识热点。

2、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是在学生构建了单元知识网络, 基础相当扎实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阶段的目的是:通过生物学科内的综合, 从多角度对知识点进行归类和组合, 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专题训练包括内容专题和形式专题。所谓内容专题, 就是依据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 对知识点进行重新归类组合提出来的一些专题, 如细胞分裂与遗传专题, 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专题, 生物学实验专题, 高中生物学的重点知识与现代生物科技热点专题等。所谓形式专题, 就是依据高考题型设计的一些专题。如读图题专题、实验专题、资料分析题专题等。要通过每个专题的训练,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需要强调的是, 这个阶段特别要加强学生对解答读图题和资料分析题的解题能力培养。在类试题通常是由某个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或现代科技、现代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某个事实为命题材料, 用图表、数据或文字提出问题, 一般来说都是考查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这类题目不但要考查学生的思维结果, 还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

3、综合测试。

本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适度的训练和测试, 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速度和准确度,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考查并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以适应高考考查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因此, 要安排适度的综合测试或模拟考试, 以练活学生的思维, 练熟学生的解题技巧, 全面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培养他们的良好应试心理素质。

4、查漏补缺。

查漏补缺的主要任务是:加强辅导特别是个别辅导, 引导和帮助学生填补知识的空白点和克服能力的缺陷点。

查漏补缺必需要有针对性。要在认真把握教学大纲、高考考试大纲、教材和认真分析历年来高考试题基础上, 结合大多数学生还存在的薄若环节, 编写出与高考试题相近的试题让学生练习, 从而发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缺陷之处, 使查漏补缺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5、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和恐惧, 保持适度的紧张和压力。以自信、高昂、饱满、积极的情绪状态完成好高考行为。

心理辅导包括集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集体心理辅导包括情绪辅导和解题技巧的辅导。情绪辅导指的是:要引导学生相信自己的实力, 但在解题的过程中要严肃、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解题技巧的辅导:教育学生解题先认真检查有没有拿齐试卷, 然后认真阅读试卷要求, 以防答题不符合试卷的要求;做题时要先易后难;选择题不留空白, 填空题尽量不留空白;答完题后要反复检查, 不到时间不交卷。个别心理辅导是针对少数学生进行的, 主要包括对尖子生的辅导和差生的辅导。

实施生物学高考复习备考的基本环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要科学合理安排各环节的时间;二是教师要认真筛选试题和资料;三是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四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4:高二生物复习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

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二、图解归纳法。

如果说分类整理法适合于掌握概念,那么图解归纳法就适合于掌握原理和规律类知识。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细胞增殖、基因表达和高等动物的生命调节过程等知识就适合于用该种方法进行复习。其实高考题中就有很多图解类题目,如果不掌握读图的方法就很难自如地解答这类题目。那么如何读图呢首先,要知道图解中的结构和物质的名称,如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的图解中,有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等结构,以及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等物质;然后,再分析结构和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下丘脑分泌的TRH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TSH再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再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同学们要养成一个习惯,就是遇到过程类的知识,即便教材中没有图解,也可以尝试着将这个过程用图解的形式表示出来。同时要对图表累知识要进行整理、归类,如:坐标曲线图、坐标直方图、流程图、模式图、概念图、显微摄影图、饼状图、表格等。

三、系统化和具体化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

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四、串联复习法。

复习时,应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对只是有全面的理解。例如有关蛋白质的只是主要分散于第一、二、五章中。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合成场所、结构和功能;第二章讲了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等;第五章谈到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物过程。

记忆方法也应多样,可采用“五官并用记忆法”、“化整为零记忆法”、“分层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形象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网络记忆法”等多种记忆方法。如采用“谐音记忆法”,原核生物中有惟一的细胞器:原(原核生物)来有核(核糖体)。又如下面的内容可采用“联想记忆法”,植物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氮(N)磷(P)硫(S),假(K)爱(Ca)美(Mg),可联想为氮磷硫是一个人,假爱美;微量元素:铁(Fe)猛(Mn)碰(B)新(Zn)绿(Cl)木(Mo)桶(Cu),可联想为一个小孩手拿一根铁棒猛碰一个新的绿色的木桶;色素层析(从上到下):胡耶(叶),ab也;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甲硫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可记为:甲借(缬)来(赖)一(异)本(苯)亮色书(苏)。

其中“网络记忆法”是夯实基础常用的方法,是对每节知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初步构建以节为单位的知识网络,其实整理的过程本身就是记忆过程,而且便于今后回顾、理解和再记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构建时要注意三点:

(1)知识记忆的网络宜简不宜繁,宜小不宜大。

(2)要留有今后相关知识的补充和自我检测的余地,全写出来就成了教材的翻版,导致在今后的回顾中出现“走马观花”的现象。

篇5:高二生物复习方法攻略

一.高二生物复习方法

1.加强研究,把握方向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上海、广东、江苏生物高考试题、全国理综卷4份及评价报告。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只有吃透它,才能把握教学的方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只有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高考试题,才能抓住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瞄准高考的方向。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2.夯实基础,降低难度

(1)夯实基础: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中,没有基础就没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基础知识教学在高考中有重要地位:一方面高考试题的考试内容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部分,试题中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仍占有较大比例;另一方面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或者学生不能把知识系统化,学生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从而造成思维的不畅通,致使能力的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把准确、深刻、系统、熟练、灵活作为目标。即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有关反应式、定律、原理、生理过程的条件、功能和适用范围;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应用模式;系统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降低难度: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教参,以大多学生己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要细而全,根据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复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先通读课本,在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用笔画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科学前沿、实验等。

二.复习备考策略

1.梳理概念

深刻理解,准确记忆。生物学科是建立在概念学习上的一个学科,概念本身是确立一类事物与另一类事物区别准则。如果概念模糊,内涵与外延不清,势必会在阅读题目时信息获取不全,无法准确定位考察知识,从而无法有效解决问题。深刻理解的前提是概念的完整性,以高中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给出的酶的概念为例: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历年真题中考察此概念的时候有三个切入点:活细胞、催化作用、有机物。因此,我们在复习时所建立的酶的概念应为: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这样准备出来的概念才是完备的。完整性之上深刻理解,也就是对于概念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仍以酶为例:生物催化作用要将作用原理以及与化学催化剂的对比作为纵向延伸,对于其化学本质要明确两种物质本质蛋白质和RNA。这样的概念才是丰满的,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准确背诵。这样我们在答题时才不会仅仅是心里清楚,而无从下笔准确表述,总是离标准答案有那么一段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

2.密而不漏

不是面面俱到,因为这么短的时间,要将所有复习的知识像新课那样再讲一遍是不太现实的,尤其是在学校班级进度要依据学生平均水平的情况下。所以密而不漏的实质,是根据自己的实际准确知识容量来进行补充和完善。新课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包括没有彻底理解的、没有全面掌握的、以及没有背诵下来的等等,统统要在一轮复习解决。如果基础概念的掌握的不是足够扎实,必然会影响建立在基础概念之上的概念之间的网络建立。这就好比物质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生物高考的难度系数一直维持在7:2:1,你能说后面有难度的30%不是建立在70%的基础之上的吗?当我们吃到第三个馒头饱了的时候,早知道直接吃第三个了。而当有一部分基础的孩子们不要太过大意,可能你不需要花大量时间改善薄弱基础,但是你需要时间,找出夹在熟悉只是当中的不熟悉的知识,这并不见得有多容易,有的时候还会给你带来错觉,让你误以为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得很好。若某一部分知识掌握的很好的标准不是不稳定的水平发挥,它一定是无论什么题型、无论切入点是什么,你都能准确的把它答出来。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在新高考大纲没有下来之前,完全可以依据前一年的大纲进行密而不漏的完备你的准确知识容量。

所以高考生物的一轮复习的首要重点在于回归书本的基础概念。

3.适当练习

练习是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亲力亲为。概念是理论,练习就是实践。理论要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让理论得以完善和发展。从阅读题目开始,检验就开始了。题干中关键信息点,你是否能识别?识别后是否能准确判断切入点?判断切入点之后能否将所有有效信息融会贯通?这些都可以在练习中得到检验和呈现。所以依据自身已掌握和学习的知识,选择错落有致的习题,由易渐难、由简至繁,逐步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2014北京理综选择题第三题考察了: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这一知识点,而建立这一知识点的练习过程:应先分别练习生物膜与人工膜的各自特点及其通透性的原理,然后再是综合习题练习过程,以达到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4.量质有度

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高中生物组朱莹老师不建议同学们题海战术,尤其是在各科目都在高强度的复习之下。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足够的题量。足够的题量可以保证我们见过更多的有关同一概念知识考察的题目变式,丰富的变式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细化知识的考察切入点与链接点。题目多少依据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好一点儿的部分可量少一些,不好的部分多做一些。在量的保障基础之上提高做题的质量,题目的练习是为了记忆、运用、巩固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测试知识。如何通过习题获取、记住、学会更多的信息、知识、方法是根本。做题是所依赖的基础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都可以在有效做题中得以巩固和延伸。所以善用习题,会做习题,会让你在平时的学习中不知不觉的积累运用知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定期总结

不断反复 长期坚持 最后一点不再多作说明,因为这一点更多的依赖的是你对自己的期望值要求,学习动机的强度以及意志的坚持力。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高三一轮复习也在至少一半儿的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后期提高以及最终的高考实力,希望每个期望并决心在高考生物科目中突破自我现有水平的孩子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实力增长的途径,达到一个一个新高度。

三.生物复习方法点拨

每天30分钟读课本

学生要养成每天(大约30分钟)阅读生物课本的习惯,来加强基础知识记忆。基本概念及理论的复习在整个生物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作用,如果不过关,后面的综合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基础题仍占主要地位,做好了基础题就拿到了基本分,失去了基础题就失去了一切。

抓住生物三大重点

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分析近几年的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要走出“越基础越重要的知识越易出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

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遗传变异,这三部分知识是高中生物三册书的“灵魂”,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要特别留心,可以结合复习资料,分析涉及到的题型,并查阅自己经常出错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学生在复习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生物科学相关的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生物科技发展的热点。

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因此生物实验一直是试题必考的内容。这部分试题是考生失分较多的地方。因此,一轮复习时,学生还应结合考纲熟练掌握课本实验,做到活学活用,培养自身的实验设计能力。

篇6:高二期中备考的复习方法生物

问题一:生物高考的重点在哪里?

这个问题要看考生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考生的目标是理综中生物拿到75分以上,那三本必修及两本选修内容全部都是重点,因为生物的知识考查的比较杂,在高考说明中囊括了必修和选修的所有内容。但是如果考生的目标没有那么高,那还是有一些高考必考内容的,

必修一:细胞结构(以选择题居多)

细胞代谢(包括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通常以选择和大题的形式考查)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选择题及实验题形式考查)

必修二: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及伴性遗传(每年高考必出大题,通常是杂交实验形式)

减数分裂(大题及选择题,一般与遗传定律及有丝分裂关联)

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一般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必修三:神经调节(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体液调节(一般以选择题或实验的形式考查)

免疫调节(这几年高考的热门考点,通常是以大题或实验形式考查)

生态系统(这几年高考的热门考点,通常以选择和大题的形式考查)

选修: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培养、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关于选修在高考中通常不会考的太难,一般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名词,所以关于选修大家也不用研究的太深)

问题二:北京高考的趋势是什么?

从总体上说,关于生物的考察从原来的基础型开始逐渐向能力型转变,对四大能力的考察越来越多,在这里再重申一下高考的四大能力所包括的内容:

1、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包括三个层次,第一是对核心概念的本质的理解,例如: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是指在生物体内含量万分之一以上的,这样的话就非常容易让大家联想到微量元素就是在生物体内含量万分之一以下的,但这样定义微量元素是错误的,微量元素是指在生物体内含量特别少,但又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那我们如何理解这句话,比如说,在化妆品中一般都含有铅,所以铅这种元素是人体内含量万分之一以下的,但由于不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所以,并不属于微量元素。第二是建立知识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比如说,我们在学习免疫的时候,靶细胞就是指被病毒或细菌侵入了的细胞,但如果在选择题中出现这句话就是错的,因为我们在体液调节的时候,把激素作用的细胞也称为靶细胞,所以只说靶细胞就是指被病毒或细菌侵入了的细胞就不够全面了。第三是能运用生物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关于这一点实际上还是对核心概念本质的理解,因为如果不真正意义上理解知识的本质,是没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

2、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是对书上的18个重点实验的原理、过程以及操作要熟悉。第二是要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这也是北京实验题常考的形式,给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要求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第三是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实际上也就是实验的设计,关于实验设计一直是高三考生最为头疼的部分,在实验设计中总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问题,

北京考察纯的实验设计题很少,对实验能力的考察还是主要集中在前两个能力的考察上,但实验设计是全国高考的一个趋势,很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内在北京的试题中出现。

3、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指的就是信息题,在题干中给一段知识,这个知识是我们没有学过,或者是学过但没有学得那么深,但是一定与我们学过的知识是存在联系的,我们要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实际上就是考察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为什么现在的高考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呢,实际上还是源于高中与大学的脱节,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大部分的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出的,但很多考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对于实验的设计,对于实验操作以及结果分析确实非常弱,所以现在在高考中越来越注重实验能力的考察。另外,就是在大学中生物中要写一些学术论文,这就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和相关文章,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所以高考中加入了信息提取能力,所以说,关于能力的考察是动用高考指挥棒的功能,让学生从中学起就建立一种生物学能力,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也是高考未来必然的趋势。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和方法

命题题型变化和趋势

1.高考命题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基础,重视能力,常常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在高考中,学生很难遇到做过的原题,高考题一般都是思路新颖、考查逻辑推理能力的试题,对能力的考查离不开教材知识,在考试命题要求中也指出,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所以注重教材、强调基础是复习之本。

2.针对高考命题,考生要特别强化记忆描述生物学现象的生物学术语、结论性语句、经典实验原理及研究方法和概念中的关键词语等。

3.考生注重对细胞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个体的稳态及调节、遗传与变异、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四大主干知识及其实验与探究。

二轮备考策略和方法

1.选题要精。建议学生不要抠偏难怪的试题,抓基础、抓主干。建议除了学校做的练习题和四次模拟题外,用好近几年的高考题,因为高考题是比较科学的、规范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能很好的体现近几年高考出题的方向及重点。

2.做题要准。做题质量要精益求精,不能盲目追求数量。备考的最后阶段的训练要关注每一个选项,对于错误的选项,要知道它究竟错在哪里?怎么改正才能对,如果不能改正则说明你在这个知识点上是存在漏洞的,所以要利用这最后的时机,赶快看教材和笔记,将这个漏洞迅速补上。在做大题时要注意对题干的分析,以及答题方法的训练,把相关的信息点画在题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题干里的关键信息及隐含信息,根据生物学原理找准切入点,进行正确的答题。

篇7:高二期中备考的复习方法生物

本文试图从对2008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第Ⅱ卷生物试卷的能力要求分析出发, 通过笔者在高考阅卷中对学生答题情况的综合分析, 剖析学生在实现这些能力要求方面出现差距的原因, 通过对学生常见错误的分析, 针对暴露出的共性问题, 提出复习策略。

浙江省2008年高考理综生物部分第Ⅱ卷 (非选择题) 的30题和31题均为生物学的内容。其中30题的第Ⅰ题以高中生物学中“植物的矿质营养”为知识载体, 借助曲线图, 考查学生对植物的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 影响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等基础知识, 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图文转换的能力、分析图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准确运用所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表达的能力;30题的第Ⅱ题以高中生物学中“动物的神经调节”为知识载体, 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传递的方式及特点等基础知识, 考查对兴奋的传递与兴奋的传导、局部电流、刺激等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审题、分析模式图并从中获取信息准确答题的能力;第31题检测了对高中生物学中“遗传学”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考查学生根据题目给定的植物体的基因、表现型等已知条件,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杂交、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及分析不同条件下各种杂交情况的能力、审题的能力和紧扣题意答题的能力。这两道大题开放性适中, 注重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注重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是否能用恰当的词语和生物学专业术语准确、清晰、流畅地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推断表述出来。

然而, 在阅卷过程中, 根据笔者对考生答题情况的综合分析, 发现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知识性错误, 理解能力不到位;审题不清, 获取信息能力较弱;答题不规范, 表达能力较弱。因此笔者认为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强调规范应该是近期备考复习的基本策略。

一、夯实基础, 构建知识网络

目前的高考理综生物试卷中, 基础题与中等难度的题目占了大半, 而且问题大多是紧紧围绕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设计的。不管高考试题难度如何调整, 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仍然占主要地位。虽然由于题量的限制, 有些知识点在高考中不会直接涉及, 但中学生物学科知识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生物学教学的本质, 就是在生物学知识的教学中,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构建的基础上, 把大量的生物学概念、原理等知识形成越来越有层次的生物学知识网络结构, 使学生体验整个生物学知识中所蕴涵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 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复习时应注意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完整性, 切不可一鳞半爪、随意取舍。例如2008年理综生物第Ⅱ卷的两大题涉及的知识点就是教材的主干知识, 是以基础知识为载体, 将学科知识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 并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只有夯实学科的基础知识, 构建细密的知识网络, 将每个模块中描述事实性知识的术语、数字和符号, 概念的定义、原理的要点、规律的基本论点、模型的要素、生理过程的内涵和外延等内容熟记于心, 答题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因此, 复习过程中, 要注重基础, 明确考纲对知识点的要求层次, 注意引导学生对照《考试说明》, 在认真看书的同时, 逐一理清各个知识点, 解析各个知识点的层次, 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同时还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建立, 引导学生利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采用核心辐射法、图文结合法、穿线成珠法、归类比较法、列表比较法等多种方法形成主干知识。以主干知识为中心, 以单元知识为框架, 建立生物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构建学科内的知识网络。还可以适当拓展和引申基础知识, 将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信息加以整合, 把握相关知识的交叉结点, 构建其关系网络, 以便深入领会知识, 从而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提升实战能力。否则, 高考答题时就会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如2008年卷的30题第Ⅰ小题答卷中, 很多考生没有准确掌握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而错答为“渗透作用”;不知道缺乏某元素时老叶先出现病症, 说明该元素是可重复利用的元素, 而错答为“不能”被再度利用;没有准确掌握吸收矿质元素的部位是成熟区, 而错答为“分生区”或“根尖”。第Ⅱ小题对兴奋传递和兴奋传导这两个知识点掌握不准确, 出现错答;许多同学对于神经调节中的“电位差”“电流”“兴奋”“刺激”等基本概念混淆不清, 答题中出现有“环形电流”“生物电流”“内正外负的局部电流”“局部兴奋电流”“局部正电流”“局部双向电流”“局部反向电流”“正负电流”等错误。31题中, 有些考生基础知识掌握薄弱, 没有掌握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错答为:“不一定, 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不一定, 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一定, 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能, 如果三种表现型的基因都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能, 因为种皮是由母本决定的, 因此均为紫苗紧穗白种皮”;“能, 因为该植物属于细胞质遗传 (母系遗传) ”;“能, F1为AaBbDd, 产生的配子为A、a、B、b、D、d, 经自由组合后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dd的品种”;“不能, 种皮是细胞质遗传, 与母本相同, F1子代的种皮表现型全为黄种皮, 不可能有白种皮”;“不能, 种皮的颜色是由F1植株决定的, 都为黄种皮, 所以不会含有白种皮”;“能, 自交后代有1/16是绿苗松穗白种皮”;“不能,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可以产生基因型为aabbdd的种子, 但种皮的表现型与母本相同”;“不能, F1自交后代有27种表现型, 但由于种皮的性状遗传自母本, 产生的种子种皮为黄色” (上述两类错误非常多) 。有的将“子代”错误地理解为父本和母本各自自交的后代。有些同学没有准确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规律的计算, 将“9∶3∶3∶1”的比例错误计算成“4∶2∶2∶1”“2∶2∶1∶1”“1∶1∶1∶1”“3∶3∶1∶1”等。

因此, 现阶段高考复习中,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 可用专题形式进行复习来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复习中还要重点突出主干内容, 抓好学科内综合, 特别是那些反映学科主干知识内容、反映学科思想的内容以及能够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内容。

二、注重综合, 培养多种能力

以基础知识为载体, 坚持能力测试为主导是高考的总体要求, 因此复习中还应重视研究考试说明, 着重对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几个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是形成与体现其他能力的基础, 体现在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对现实中生物学问题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等方面。复习教学中在落实理解能力的基础上, 还要重视培养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中要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验思想和原理的学习, 重视学习实验设计的方法、思路, 有意训练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完整性和严谨性, 培养分析问题和依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 从知识内容看, 试题涉及生物学基本原理、概念和生理知识, 实验目的, 器材操作, 方法步骤,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 实验设计和结果的预测等多方面;从认识水平看, 包括理解、综合运用等层次。因此, 复习时不仅要重视“考试说明”内所列的实验,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每个实验的目的、方法、原理和步骤, 并能对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和说明, 对实验知识和基本原理进行总结, 使实验知识系统化, 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实验的观念, 掌握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基本内容及解答思路, 不断总结实验方法。通过练习, 充分挖掘可能的实验因素, 根据要求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地探讨和积累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从容应对理综考试中实验内容的考查。复习中还要加强获取信息能力的训练。考试说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均有体现, 因此要重视培养审题能力和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及答题要求的能力, 养成认真审题、重点捕捉题干重要信息的良好习惯。很多学生在答题时, 常常由于获取信息能力的不足, 而出现审题不清、答题失分的遗憾。

如2008年生物卷30题第Ⅰ小题 (1) 要求通过观察曲线图, 结合题中已给定的A、B曲线的含义, 对能否只依据B曲线来确定幼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做出判断和相应的解释。很多同学审题不清, 没有看清A、B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 导致张冠李戴, 甚至不知A、B曲线的含义, 而导致答题失误;有些同学看不懂曲线图中A、B曲线变化的含义, 没有提取出相应的信息, 不会分析其原因。常见错误有:“能, 因为在20~60cm部位,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的幅度要小, 偏差较小”;“能, 因为在20~60cm部位, 吸收量大致相同”;“不能, 因为B曲线在20~60cm部位有一定的波动, 无法准确确定”;“不能, 因为不能进行对比, 无法得出结论”;“不能, 幼根吸收的元素一部分用于积累, 一部分用于输出”等。第Ⅱ小题中, 在回答最后一问时, 很多学生出现了思维定势, 用已有的知识去回答问题, 大部分同学都答为“左肌肉”, 而忽略了题干中所给出的信息。若能从题干中获取“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 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 “刺激 (1) 可引起右肌肉收缩, 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这样的信息, 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就能正确答题。

31题中, 题干中已给出F1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 问的是播种F1植株所结的全部种子后长出植株的情况, 很多同学没有认真读出此信息, 依然错答为“不能, 因为种皮的性状是由母本决定的”;“不能, 因为F1所结种子是杂合子”;“F1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与母本相同, 难以确定”;“全为黄种皮, 由于是由母本细胞核发育而来的”。题干中已给出纯合的父本、母本杂交得到F1, 有些同学审题不清, 依然错答为“不是, 纯种自交后代一定是纯种”;“不一定, 不知道子代是否为纯种”;“否, 由于该植物是自花传粉, 因此双亲都可自交, 于是F1个体的基因型便有aaBBdd、AAbbDD两种, 不全为紫苗、紧穗、黄种皮”。题干要求“只考虑穗型和种皮色这两对性状”, 而有的学生审题不清, 答成苗色和种皮颜色, 或者画蛇添足, 在两对性状前面添加苗色这一对性状, 把“紧穗黄种皮”写成“紫苗紧穗黄种皮”。题干要求“写出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部分学生仍然回答为“基因型及其比例”, 还有的同学表达为“B_D_∶B_dd∶bbD_∶bbdd=9∶3∶3∶1”。

因此, 近期复习中, 要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 注意多种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复习中应让学生适当接触新情景的习题, 用以训练思维和开阔视野, 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还要加强识读图表能力的训练, 善于从图、表提供数据的处理过程中获取信息, 理解题意, 做出正确判断。

三、强调规范, 加强答题训练

复习中要着意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通过开放性试题的训练, 引导学生在表达时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正确使用生物学专业术语, 加强规范、严谨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是高三复习中的持久战。从2008年考生的答卷情况来看, 普遍存在答题随意、语言抽象、模棱两可、拖泥带水、层次感不强、条理不清等问题。由于答题的不规范导致失分的现象比较严重, 如错别字频现、字迹模糊不清、答题位置错误 (小题内部答错位置、大题之间答错位置) 、表现型及其比例前后不能对应、出现了很多专业术语的错误等等。

如30题的第Ⅱ小题中, “局部”错写为“句布”或“局布”、“刺激”错写为“刺击”、“肌肉”错写为“肌内”;31题中, “生物性状”错写为“生物形状”、“性状分离”错写为“形状分离”、“基因型、表现型”错写成“基因形、表现形”、“杂合体”错写成“杂和体”;“紧穗”错写成“紧惠”“紫穗”;“母本”写成“母亲”或者“二本”“三本”等。还有部分同学将基因型字母写错, 有的把D、d错写成C、c, 有的d与b写错, 如“aaBBdd”错写成“aaBBbb”, 还有的d与a看不清, 如“AabbDd”错写成“AabbDa”。有的同学用杂交符号表示, 但亲本、雌、雄符号写错等。这些都暴露出学生在平时训练中的不规范和不严谨。

上一篇:四角折剪纸图案下一篇:6网络信息安全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