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语文的世界

2024-04-24

漫步语文的世界(精选9篇)

篇1:漫步语文的世界

书,它是深山中流出的一缕清泉,能滋润你我那干涸的心灵;书,它是冬天里的阳光,能驱走你我的寒冷;书,它是人生的阶梯,能让我们更上一层楼……

我喜欢漫步在书的世界里,我爱诗歌的清新,小说的新奇,散文的隽永,科普的神奇。徜徉于书的世界,让我的心灵登高,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让我的思想得到陶冶。

我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化。读唐诗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体会了杜牧的悲愤;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我感受了王维的闲情雅致;读宋词里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我领略了李煜的亡国之恨;看《红楼梦》,我了解了封建家族衰败的必然性,也听到了让人伤感的“葬花吟”;看了《三国演义》,我被诸葛亮的智慧超群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为的他的鞠躬尽瘁感动得潸然泪下;看《水浒》,我知道了什么叫义薄云天。

中国历史灿烂辉煌,《中国通史》记载了这一切。有才有略的康熙帝,有赤手空拳夺天下的朱元璋,有统一天下的秦始皇……有千古圣君,也有遗臭万年的庸君。古代的繁荣衰败正如一面镜子,供后人照对古今,也许我们老舍先生说得好:“没有书籍,我们的生命也随之消亡了”,高尔基还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多少名人提出书籍的重要性。

漫步于书的世界,我什么烦恼都能抛之脑后.读书是快乐的,读书更是充实了头脑,好处数不胜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说得真好。

让我们都热爱读书吧,时刻漫步于书的世界,汲取其中的精华,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更加快乐!

篇2:漫步语文的世界

——题记

一缕阳光照在书上,跟随着星星点点的光斑。我又读了一段饱含深情的文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简爱》中,我懂得了一生追求着自由和幸福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从《水浒传》中,我感受到古代英雄豪迈的气概。从《昆虫记》中,我体会到了法布尔一生对昆虫的热爱。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在书中,我与许多作家一起进行“交流”。书中感受到了三山五岳的气势磅礴。丛书中,我仿佛听到了我们的黄河母亲滚滚的波涛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西游记》中,我知道了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西天取得真经。我从中体会到我应该学习他们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每读一本书,我都要根据写作背景,仔细斟酌作者的意境。书能使我们陶冶性情,书能使我们平静烦躁的心情。捧着一本书静静地阅读,我发现自己身临其境,陶醉于其中,深受故事情节所感染。

漫步在书的世界中,我懂得了人世间的真善美,假恶丑,也懂得了一些文人墨客对文字的.喜爱。漫步在书的世界中,我也了解了一些大自然中的奇观景象。

漫步徜徉在书的世界里,我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我学会了怎样写出优美的文字。

篇3:漫步童话世界 促进个性成长

一、童话中生长点的有效挖掘

1.生长点之一:多元的文化背景。童话内含的文化元素丰富, 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众多挖掘点, 可以充分展现文化的多元融合。

2.生长点之二:丰富的内容情节。每个孩子对童话的感觉、理解、喜好程度等都有不同。在我们的童话课程中, 孩子们可以有自己选择的空间:选择不同的区域活动、选择各异的扮演角色、选择丰富的道具, 等等。因为挖掘深入、课程架构丰富, 孩子们感受和表达的空间就扩大了。

3.生长点之三:童真的表达方式。童话最大的特征是丰富的想象力, 可以引发孩子的好奇心, 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让童心更加清澈明亮。

二、童话课程中幼儿发展适宜性的充分伸展

(一) 童话选择时更关注文化差异性, 多元融合

每个儿童都是带着自己的文化背景进入集体的, 我们的教育应该与每个儿童所处的文化背景相适应。教师在选择故事时尊重孩子对不同故事的敏感度, 尽量将选择的视角拓展。幽默的外国文学、细腻的民间文学、经典的传统故事、时尚的现代童话, 都让孩子有机会体会、接纳与感悟。我们也注意在细节中传递文化, 如精心设计的绘本插图、有特点的服饰造型、净化心灵的主题表达, 都科学地纳入到我们的童话课程之中。关注到文化差异, 接纳并传递这些差异, 充分发挥文化背景在幼儿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身就是对幼儿个体差异性的尊重。

(二) 环境创设中更关注年龄差异, 尊重理解

我们的童话课程环境氛围营造, 紧紧围绕年龄适宜性突出以下三点:

1. 做有“层次”的环境, 让不同年龄的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和表现。

主题环境的创设不是一成不变, 而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式。大班幼儿动手能力相对较强, 就注重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活动环境, 大面积地让孩子们以作品的形式来展示童话主题墙。小班幼儿动手能力、自主性都还不够, 就注重创设富有童话情景性的活动环境, 让幼儿、家庭与教师共同参与, 提供感兴趣的、可动手操作的材料, 吸引幼儿在玩玩、做做中去获得有益经验并体验快乐。中班幼儿由于思维的有意性增强、观察能力提高, 教师就提供可动手操作、动脑想想的材料, 吸引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获取有益经验。

2. 做能“活动”的环境, 让孩子的不同作品都能大胆“说话”。

我们发挥班级外墙和走廊的环境教育功能, 让每个孩子在童话课程中的作品、想法都能在环境中“说话”;我们还利用大环境的“共享”功能, 分年级组定期进行幼儿作品的展览, 不同的童话主题不同的展现平台, 让平日固定的环境活动起来, 拉大分享的空间, 做足共享的质量, 全园孩子都能沉浸在童话课程带来的美好氛围之中。

3. 做有“专题”的环境, 让能力不同、各有擅长的孩子展现精彩。

在准备童话剧演出的过程中, 认识并设计制作道具成了孩子们尤其感兴趣的事。我们就提供专题、专场, 让孩子自由表达与展示。

(三) 剧本演出中更关注个体差异, 和谐为本

我园的童话剧演出并不仅仅局限于表演, 它与课程紧密相连, 每个孩子从角色选择到排演到演出, 都自主参与其中, 充分显示教师对孩子的尊重理解。

1. 剧本设计以幼儿为本。

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对童话故事的理解, 重新审视并编排适合孩子们表演的童话剧剧本。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们遵循了以下原则:角色的“戏份”均衡些, 主配角的差别不那么明显, 避免孩子之间表演差异太大;语句儿童化些, 将经典的童话语言往接近孩子生活处靠, 让孩子乐于表达;场地相对固定些, 避免场地变换多给孩子们的表演带来难度。

2. 角色分配自由选择。

当剧本产生后, 教师将剧本中的角色罗列出来,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张贴在班级公共栏内,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角色, 可以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在角色选择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观察到的孩子的不同个性特点, 给予适时的引导和关怀, 真正促进个体的适宜性发展。如当孩子畏缩、犹豫时, 教师可以鼓励:“这个角色很适合你啊!”“你喜欢这个角色吗?那就大胆去试试!”“不会演, 没关系, 老师和你一起演!”当孩子争抢角色时, 教师可以建议:“你们自己有没有解决的好办法?”“那就先一起来试, 如果都可以, 我们就再增加一个角色。”当孩子不能坚持下去时, 可以提供帮助:“为什么不愿意演下去了?把困难告诉我们, 我们一起解决。”在人人参与, 人人有角色的互动中, 幼儿的自主选择与表达受到了充分关注, 享受到了小主人翁的快乐。

3. 表演场地激发创想。

我们充分利用班级小舞台来自由表演, 这样孩子们非常放松。区域游戏时本来就有表演区, 结合童话剧表演, 小舞台设计就更加灵活了。首先, 小舞台可根据剧本故事的需要更换布置, 孩子们还可以自己设计与调整;其次小舞台可流动, 不一定在固定位置, 活动室内外都可以, 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地方摆放;最后, 小舞台可多设, 一个不够, 就设两个、三个, 满足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热情和需要。

4. 演出遵循原生态。

篇4:世界最长的树顶漫步

漫步在树端,你可以从一个截然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一座森林里许许多多不同的生命形式,昆虫、鸟类自在地生活在它们的栖息地。在巨大的森林之巅,你会发现自然的美景是没有国界的。在那里,除了巴伐利亚森林,你也同样能将波西米亚森林尽收眼底。晴朗无云的日子里,甚至还能够见到北阿尔卑斯山。这个项目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认识自然,亲近自然的方式。而它的成人票价仅8欧元。

Commonweal at a Glance

智能公路/2013年年中开始,荷兰将采用一种智能的道路设计,使公路可以在黑暗中发光并指示天气。荷兰罗斯加德工作室开发出一种荧光粉末,用以取代画道路标记的涂料,它会吸收阳光,天黑之后能发光长达10小时。此外,公路表面还会用特殊涂料画上一些标志,当下降到一定温度时,这些标志将变得可见,提醒人们路面可能打滑。

防震石灰/德国一批学者合作研制出一款防震石灰,为古老建筑提供一个平价的防震方案。这种名为Sisma Calce的防震石灰,以玻璃纤维混合弹性聚丙烯纤维制成,把含防震石灰的浆状物灌入墙壁裂缝,干透后就能为古建筑提供全方位防震拉力。发生轻至中度的地震时,它可保护古老建筑不会轻易龟裂倒塌。若地震强烈,弹性聚丙烯纤维能拖延建筑物倒塌时间以便灾民逃生,减轻伤亡。

用藻类生产塑料/1月9日,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和宫崎大学等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宣布他们以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裸藻”为主要原料,成功生产出塑料。与利用石油制造塑料相比,这种新技术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少。裸藻能在细胞内大量生产高分子糖。提取这种糖之后,再与油脂反应,就可以合成塑料。这种塑料不仅与来自石油的塑料一样容易加工,耐热性也毫不逊色。

篇5:漫步语文的世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世界名著,了解作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通过交流学习阅读世界名著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世界文学名著,了解作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学习阅读文学名著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你触摸到它的那一刻,便是奇遇的开始。(板书课题)正如泰戈尔的诗句:“当我们漫步在阳光下,若能不期而遇,我想我会无限惊讶地停下步履。”

2.《鲁滨逊漂流记》就是这样一本令人无限惊讶的书。同学们,《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逊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

(板书:《鲁滨逊漂流记》)

二、了解作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1.鲁滨逊给你留下的怎样的印象?为什么?

用自己的话,结合故事内容,简要说说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2.这本书吸引了不少读者对其进行评论。

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即使读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

三、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一)了解课外阅读情况

1.你还阅读哪些外国文学作品,哪些作品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谈谈你是在什么时间、怎样进行阅读的。

3.你有什么好的阅读方法,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一起和大家分享。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1.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中所遇到的困难。

如,有些名著读起来有些难,不像流行读物那样通俗易懂;不熟悉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不了解人物思想和行动的原因;对外国民族文化知之甚少;时空跨度大,内容上感到生疏;作品太长,需要较多阅读时间等。

2.讨论阅读方法

(1)激发持续的阅读兴趣

外国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来各国民族创作的艺术瑰宝。优秀的作品其实就是生动形象的教科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等的综合反映。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更是我们与文学大师对话的阶梯,是精神的享受。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2)小组讨论

A.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B.明确讨论要求:小组成员要结合课内外阅读经验,探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C.最好能结合自己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3)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阅读方法:

A.对于有些难懂的名著,要认为能成为经典的书不简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就让自己沉下心来,越读越有味。

B.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先大致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能帮助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读的时候如果能做一些读书笔记,收获会更大。

C.阅读中可以在书上页面空白处作一些批注,随时写下自己的感触,阅读后通过写阅读卡或读书笔记留下读书思考的轨迹。并可以与读过这本书的同学、家长、老师进行交流。

D.看到特别喜欢的段落或精彩的语句,可以摘抄在笔记本中,并把页码标注下来。

E.如果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以便在后面的阅读中随时查阅。

F.读完整本书以后,还可以写下全书的结构,以及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一些想法。

四、拓展延伸

1.相信你可以读更多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接触了好几本世界名著,它们不仅情节引人入胜,更有复杂的内涵,正因为如此,阅读才更有乐趣。

《鲁滨逊漂流记》背后鲜明的时代烙印,《骑鹅旅行记》字里行间的怀乡之情,《汤姆•索亚历险记》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社会的讽刺,都需要我们慢慢去品味。

出示书名《爱丽丝漫游奇境》及图片,出示精彩的段落。正如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爱丽丝漫游奇境》也是如此。

介绍《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五、课堂小结

1.同学们,翻开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我们会置身一个异彩纷呈的历史画廊,进入奇情异闻的异域他乡,那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血肉丰满的风云人物,将使我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

篇6:漫步语文的世界

一、古诗苑漫步

上课内容:古诗苑漫步 上课时间:2011年10月21日 上课地点:初二(2)班 执教者:王红丽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

2、通过分门别类辑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等活动,让学生学习欣赏、吟诵、演唱古诗词以及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积累名言警句,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3、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通过漫步古诗苑的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1、开展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 径,也给学生展示自己在朗诵、编辑、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方面的特长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

2、写作能力是基本的语文能力之一,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动手写或画的内容,引用前人的成果不要照抄照搬,要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真实感受。要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怀疑精神,不迷信前人的说法,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活动中可以有选择地引用或借鉴前人的成果,要告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引用全部或引用部分,引用原文或是转述,或只是受到某一方面的启发,可以灵活处理,但都要加以说明。

3、口语交际的训练,其实在辑、品、诵的活动过程中都含有说的成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时是自主活动,遇到困难就需要和老师同学进行沟通,无形中就锻炼了交流合作能力。但是,把口语交际单独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很必要的。这个环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交流开展活动的心得体会或好的经验,提出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二是组织对优秀评点、赏析文章、音乐、舞蹈、书法作品进行观摩欣赏,进行课堂交流。

三、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活动评价应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评价指标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分门别类辑古诗的专集、评点、前言或编后记,对同学的朗诵的评点等方面,是否具有新颖性、准确性。

2、总结交流自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对同学诵读古诗的评点时所表现出来的口语交际能力、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是否反映了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3、评点、前言、编后记是否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语言表达是否文从字顺。

4、在辑古诗、品古诗、诵古诗等体现合作与交流的活动中,是否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活动方案示例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古代优秀诗词曲,提高文化素养。

2、欣赏诗词曲中所表现的优美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曲所表达的感情。

2、能背诵优秀的古诗词曲。

3、能自己搜集整理自己感兴趣的诗人的诗歌并加以点评。

(三)教学难点

1.在网上查阅资料,搜集古诗词曲。2.小组合作制作诗歌投影或动画。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激趣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想当编辑吗? 学生:想。学生:不想。

老师:不想的同学没关系。今天,老师将让你们有一次全新的体验,想当编辑的同学,绝对会过足“编”瘾,不想的同学,将从此爱上编辑,狂热地喜欢上这个能充分展现自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职业。

二、出示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形式:

活动命名:人人争当小编辑

活动内容:编辑“古诗集”

1.诗集名 《古诗苑漫步》

2.前言(导语)待修订

3.目录

第一编

分门别类辑古诗

第二编

诗情画意品古诗

第三编

声情并茂诵古诗

第四编

诗中有趣赏古诗

第五编

一展歌喉唱古诗

第六编

心灵手巧用古诗

4.编后记(课堂总结)说感悟

5.装帧设计 见封底

活动方法:分男女生两大组竞赛,互计参赛人次数,人次数多者获胜。奖励方法:集体奖

优胜组 获得“最佳编辑参与奖”

个人奖

参与次数前两名者荣任本书主编、副主编

三、活动过程:

前言:

有请本班课代表为本诗集致导语,为本次活动致开幕词。语文课代表:

同学们,众所周知,中国乃一诗之国度,诗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更是浩如烟海,在华夏文明中蔚为壮观。辉烂的华夏文化,不仅仅是飘扬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串串悠远驼铃,不仅仅是四大发明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铿锵步伐,也不 仅仅是万里长城屹立千年的永恒丰碑。在华夏文明璀璨耀眼的星空中,更少不了的是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所谱写的一页页典雅华章!

在那里,我们可以领略到长江“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博大,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观,泰山“一览众山小”的雄奇。在那里,我们能够聆听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心路历程,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文人气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圣人情怀。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一)分门别类辑古诗

1、诗中有植物。

①人闲()花落,夜静春山空。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花始盛开。③岂不罹凝寒,()有本性。④明月()间照,清泉石上流。

⑤竹喧归浣女,()动下渔舟。⑥荷叶罗裙一色裁,()向脸两边开。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花开。

2、诗中有动物。

①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②千山()飞绝,万径人踪灭。③意欲捕鸣(),忽然闭口立。④时时闻()语,处处是泉声。⑤江上往来人,但爱()()美。

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四五声。⑦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深树鸣。⑧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惊不应人。

3、诗中有色彩。

①天门中断楚江开,()水东流至此回。②等闲识得东风面,万()千()总是春。③千里莺啼()映(),水村山郭酒旗风。④千里()云()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⑤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柳色新。⑥接天莲叶无穷(),映日荷花别样()。

4、诗中有地名。

①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

②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③()()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近酒家。⑤已破章邯势莫当,八千子弟赴()()。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五十州。

5、诗中有成语。

指出下列成语来源于什么诗歌名句。

①不拘一格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②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③青梅竹马

(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④心有灵犀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⑤柳暗花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⑥人面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⑦春风得意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6、诗中有哲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道出了只有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道出了此事自古难以两全的道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道出了新旧更替是规律的道理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道出了忧愁宜解不宜结的道理

(二)诗情画意品古诗

1、画中有诗:杜牧《清明》、贾岛《寻隐者不遇》、叶绍翁《游园不值》、曹植《七步诗》、陶渊明《饮酒》、孟郊《游子吟》。

2、品味名句。

以上我们欣赏了几幅诗配画,感到相映成趣,美不胜收。你想成为一名中国画的写意高手吗?请仿照划线句说出你读出的画面:

我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读出了色彩美 ——“孤烟”是白色的,“落日”是红色的。

我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读出了。

(三)声情并茂诵古诗

配乐诗朗诵李白《行路难》、马致远《天净沙》、李煜《虞美人》

根据课堂临场情况采用学生试读、小组竞读、生生互读、教师范读、全体齐读的朗读方式。

(四)诗中有趣赏古诗

1、诗中有谜语。

出示诗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请学生猜诗歌歌咏的是那种植物和动物。

2、巧改古诗。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你能否将这首诗改成一首五言绝句呢?

3、“诗”成“词”。《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你能否给这首诗加上适当的标点,让它形成一首优美的词呢?

4、诗中有“文化”。

①清·高鼎有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纸鸢”我们称作什么?

②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为民间什么节?我们称“茱萸”为什么?悬挂门前有什么说法?

③流行歌曲中《涛声依旧》中有句歌词“月落鸟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这句歌词是依据哪首诗而创作的?

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请问这两句是歌咏什么花的?

5、诗中有“科学”。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诗和地理上何种现象有关?另外,“平地三月花,深山四月花。”为什么平地与深山中开花时间不同呢?

(五)一展歌喉唱古诗

名家选段欣赏:《满江红》、《虞美人》。邀请同学献唱。音乐课代表领唱。

全班同学参与齐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心灵手巧用古诗

1、初试身手——用诗词解读以下话题,小组选题合作完成。要求:构成排比

话题:生命、友谊、爱、潇洒、思念

例: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

2、大显身手——学生习作(第二课时)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习作,点评代表性作品。

四、课堂总结:

你对这次活动有哪些感悟?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示例:漫步在古诗苑,我发现古诗中有鲜花的芬芳,有碧草的青绿,有蜂蝶的翩翩起舞,有鸟虫的嘤嘤成韵,我以生活在诗的国度而自豪!

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珍贵的灵芝深山里栽,美丽的珍珠大海里采,假如你要当诗人,请到编辑部里来。你们所辑录的古诗句,都是珍贵的灵芝,美丽的珍珠。希望同学们今后继续采珍探宝,让灵芝发出灵气,让珍宝绽出异彩!现在,我们已将这次活动展示的内容编辑成书,同学们都是出色的小编辑。

颁奖仪式:宣布获奖名单,集体奖获得者----;个人奖获得者---、---。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最后,让我们共同铭记这本非常特别的书,一起呼唤这个书名吧,她就是——《古诗苑漫步》!

五、出示本次活动编辑诗集的封面:

本“书”编辑:

石井中学初二(2)班全体学生

本“书”策划:

石井中学教师

王红丽

【教学反思】

一、构想缘起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项全新的内容第一次被写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以课程的形式走进了语文教材,如何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已成为课改实验中着力探讨的问题之一,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古诗苑漫步》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性学习的平台,为我们教师也提供了一次如何进行这个课题的探索机会和难得的实践尝试。

先看看教材,教材的导语热情洋溢地赞颂了诗在中华文明中的特殊地位,并直陈漫步古诗苑,即接受美的洗礼的教化作用。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三个层面的设计:分门别类辑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后面还附录了“‘唱’古诗”这种别致的方式,并还举了一例加以说明。很明显,教材仅只一个轮廓而已,非常大体地给学生和老师一个大略的建议而已,如何利用本次平台和机会真正引领学生们在茫茫中国古诗苑林里来一次酣畅淋漓的体验呢?完全在教材的基础上给予具体化得过程?又觉得未免太单薄了些,缺乏让学生心动的东西。如何能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充分地调动起他们课堂参与的热情,甚至激发起他们展示表现自己的精彩和亮点呢?

再研究教参。洋洋洒洒的教参阐释说起来就是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要能让学生感受 到中华诗词文化,接受审美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积累感悟,发展思维,培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

同时,在看看我们初中六册的语文教材,尤其是九年级的语文教材,入选了很多文言文和古诗词,且入选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在难度深度方面较传统的语文教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提升,这就对今天的学生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想换个角度用一个较为新颖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积累来编辑一本叫“古诗苑漫步”的“古诗集”形式,人人争当小编辑,参与到这本“古诗集”六个章节——分门别类辑古诗、诗情画意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诗中有趣赏古诗、一展歌喉唱古诗、心灵手巧用古诗的编辑过程中来,希望通过对古诗词不同形式的品析赏读演绎活动,消除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畏难心理,进而提高他们阅读学习古诗词乃至较长的文言文的兴趣。在主动参与中体会到漫步古诗苑的快乐,加深对古诗博大精深内容的理解,提升对美的感悟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所得

自我觉得,这是一堂较为成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尽管实践有限,但是,无论从设计环节还是教学课堂都凸显出了许多亮点。教学完毕,也受到的听课专家和各位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总体说来,对于此次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之处:

1、设计出发点、活动课形式非常新颖。活动课却不说是“课”而是调动学生利用自己的积累来进行尝试当一次“编辑”的新体验。整节课分为六个环节却不说“环节”而说是一本书得六个章节,而师生共同进行的40分钟的活动课程却说成是在编辑一本叫《古诗苑漫步》的诗集。这让本堂课在未上之前就引发了学生不一般的认识体验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参与和学习的兴趣,并从心理和思想上做好的进行一次“新”的心灵远足的准备。

2、课堂导入新颖巧妙。首先,教师以步步深入的询问带领学生参与到“争当编辑”的新奇之中,然后让学生中最熟悉的同学——两位语文课代表登台亮相,以一番精妙绝伦、气势磅礴、至纯至美、绚丽隽永的文字引领学生进入曲径通幽、芳醇四溢的古诗苑,同时也是“这本书”最诱人迷人醉人的前言和导语。

3、课堂结束总结升华环节也是别致有趣。本课以让学生谈感受、老师寄语、颁奖表彰的形式进行课堂总结和升华,第一,引导学生对本次实践活动有了一次直观的情感体验,并在古诗苑营造的文化的氛围里有了一次口头语言的表达。第二,老师寄语既是对本次活动课的一个小结,又对学生进行了鼓励提出了希望。第三,颁奖仪式既是对课前设计的一个很好的呼应又是最后对学生兴趣的再次激发、对学生荣誉感、自豪感的的极大满足。最后再出示本次“编辑”成果的封面,为这本“书”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为这堂课画上完美的结局。

4、学生参与达到了最大化。六个环节,既层层递进又互有交叉和包融,有些内容和环节非常简单,这就创造了学生发言和参与的最大可能。并且,课堂采用了生生竞赛、小组竞赛的方式,竞赛中,学生的获胜的欲望被大大地激发,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一浪高过一浪。由于各组都不甘认输,他们抢答,不但学得快乐,而且学得也快,课堂容量大大的增加了。整节课统计下来有四十多人次发言参与,学生发言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多。即便是平时上课从不敢举手发言的曾同学也登台朗诵了(即便是声音小、即便是读错了字,我从心底替他高兴),陈实进和张文静同学声情并茂、大气磅礴的《天净沙》《行路难》朗诵,更是把活动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尤其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品古诗和唱古诗的环节,李嘉伦同学和刘洁同学竟然有了“我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读出了线条美——‘ 孤烟 ’是直线,‘落日’是弧 线;我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读出了层次美——“落日”是远景,“孤烟”是近景”的体验;刘媛媛和梁晓程两位同学居然能够声情并茂地演唱起了《长相思》和李煜的《乌夜啼》,在她们的感染下全班学生异口同声热情洋溢地唱起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极大地激发和保护。

5、活动课也充满了读书声。古之学校,诵读之声不绝于耳;古之读书人“口舌成疮”日诵不辍;古之贤者早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深刻阐述。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其他的语文活动课都应该让课堂充满朗朗读书声,师生不但要读,而且应该大声地读,快乐地读。本次活动课,声情并茂诵古诗的第三环节,师生们就在几曲美妙贴切的音乐背景下动情地诗朗了诵李白的《行路难》、马致远的《天净沙》、李煜的《虞美人》,而且根据课堂临场情况采用学生试读、小组竞读、生生互读、教师范读、全体齐读的几种朗读方式,在朗朗的书声中,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接受熏陶。

6、教师的角色定位恰到好处。综合性学习应让学生唱主角,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参与和评价总结。执教者在学习活动中对自身角色把握准确,以“平等中的首席”参与活动,并用自己声情并茂地吟诵给学生以示范和引领。

7、整节课课堂展示自然、真实,清新、脱俗。避免了想有些所谓的公开课、展示课为了所谓的“学生为主体”教师几乎不起什么作用不参与,完全把“主动权”放给学生极大的“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前做下大量充分的“准备”从而把“公开课”弄成“表演”课、“展示”课、“戏剧”课;让堂课停留于表面的热闹和繁华以此来满足听课老师的视觉和味觉。

总之,本次综合性学习贴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实际,凸现了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始终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体,学生在自主合作、兴趣盎然的情境中积累了古诗词知识,陶冶了思想情操,发展了语文能力。

三、教学遗憾

当然任何艺术总会充满遗憾,本次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的教学也不例外,由于种种原因这堂课也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由于课堂时间仅只40分钟,每个环节之间的推进速度有些“赶”,以至于有些环节还稍显单薄,进行得不够充分,比如品古诗学生发言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领悟环节、诵古诗的学生朗读环节如果还能再充分一些,学生对古诗词意境韵味的感悟会更充分深刻些,课堂教学的效果目的就会更凸显。如何更科学有效地处理强大的课堂容量和教学时间的关系,是我今后需要重点探索反复实践的重要课题。

2、教师在处理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的转承衔接的艺术有待继续加强和锤炼。因为教学内容共六个板块,含量还是很大,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衔接语言的打磨还不够就显得有些仓促和粗糙,尤其是诗歌教学课,就更应该有美与诗意的语言贯穿于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部。

3、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准备中有些细节还考虑不够完善。比如在“诗情画意品古诗”的环节,根据图画让学生说出作者、诗名,由于两幅图非常相似,PPT投影学生对两幅图片的差异看得不够清晰,图片及材料的提示性又不够以及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不够到位等等方面的因素以至于让学生当堂并没有对两幅图画产生强烈而清晰的感知以致教学环节一度受挫,这都是我在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引以为戒,注意细小环节的打磨和考量的经验教训。

4、教师在遇到突然问题时候的引导和处理要更多地从学生角度去考虑。比如在“诗中有趣赏古诗”的环节设计的问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请问这两句是歌咏什么花的?对未曾涉及或没有对这首诗歌有积累的学生而言他们是 很难回答出这个问题的,换句话说这个问题就相当于不太合拍的废题了,幸好老师有了“我们小学曾经学过一首诗,诗中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名句,这里也有‘暗香浮动’的语句”的点拨,才让学生“恍然大悟”,也就是说,要注意问题的指向性,教学设计环节应更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我以后教学实践需注意的问题。

5、有些学生的发言的确精彩,但是由于它是即兴生成的,往往说过听过就忘记了,不利于永久牢固地记忆,这对于课前没有积极参与活动准备的部分同学以及还有少部分参与有些被动的同学来讲,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就课堂收获而言不大。如何最大可能的让每个听课的同学都能尽大可能地有所收获是我们每一个中学教师不断追求的虽然有些理想化的但有不能不追求的境界。

6、整堂课教学设计的环节中略微少了些对学生思维的积极诱发。因为是抢答或必答,学生答的都挺快的,加上有时学生很激动,这样就影响了听的效果,如果再安排个速写题,我想学生的收获会更好。

另外,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一些学生的发言的点评还不够精道巧妙,活动结束时间在把握上还是出现了小小偏差等等一些教学背后的问题都还值得我去总结和反思。同时,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学与教应当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宗旨,时代的变革迫切地需要教学人性化、人文化、平等化。关注与学生的平等化的交流、人文化的对话、自主化的感悟,放飞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我在教学道路上至始至终应当沿寻的目标。

四、结束语

篇7:漫步语文的世界

诗文奇奇丽丽美,待我认认真真游。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漫步在林黛玉的诗歌里,读到的是“口齿噙香对月吟”的凄美,悟到的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绝望,看到的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愁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漫步在杜甫的诗歌里,读到的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的豪壮,悟到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真情,看到的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和谐。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漫步在李白的诗歌里,读到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悟到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看到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感伤。

漫步在诗歌王国中,我不仅看到了“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林黛玉,“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杜甫,“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的李白,我还看到“孤忠报楚国,余**及汉湘人”的屈原,“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的白居易,“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蒲松龄,看到了……

漫步在诗歌王国中,我看到了屈原遭放逐,却依然故我,“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看到了陶渊明辞官回家,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看到了李白被贬,依旧高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看到了……

漫步在诗歌王国中,我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谁才是真正的英雄!悟到了生命短暂,世上没有永恒的侥幸让我们沾沾自喜,也没有永恒的不幸让我们痛不欲生;悟到了要不为金钱名誉所惑,要做真的自己,善的自己,美的自己。悟到了……

人生曲曲折折弯,世事梦梦幻幻云;

诗文真真切切情,我已完完整整游。

篇8:让学生在英语词汇的世界里漫步

关键词:直呼式教学法;主题;口袋英语

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任何语言技能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词汇的积累和运用。英国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因此,使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大纲要求的一定数量的词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然而,学生进入中段后,不仅词汇量增加了,而且还增加了对词汇的认读与拼写的要求,学生由于缺乏科学的学习策略,学习过程中记忆不得法,语言运用能力的欠缺,课时有限,遗忘性大等原因,对英语学习感到力不从心,以致出现“掉队”的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使学生重拾学单词的信心?笔者认为可以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与课外口袋英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

一﹑优化教学过程,为单词添加“保鲜期”

1、在句中说单词,让单词教学有“情”。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正如搭房子需要先拉来砖头,才能砌墙,但是光有砖头是不够的。李阳认为“学习的对象不应该是孤立的发音、单词、语法,而应该是句子。”“因为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单位是句子”“在句子中掌握的单词是有生命力的单词”。把单词放入句子中去说,去练,去造句,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单词的含义,而且长期如此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与语感。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着在每堂课的热身环节增加不同形式的造句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单词与说话的能力。

笔者发现,这样的造句说话活动,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长此以往,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也许只能使用简单的单词说一两句话,但那也是学生自己的声音,自己的作品,继而对这个单词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而不再需要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孤立的机械的去学习记忆单词。

2、在直呼式中学单词,让单词教学有“味”。认知法强调,在学习外语时,要将外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找出外语与母语的相同之处﹑相似之处及相异之处,从而找出重点及难点。直呼式教学法,能使学生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学会初步的拼读,能够“听音知形,见形知音”,感觉英语单词不难学,增强自信心。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借鉴了直呼式韵律英语教学法,先学习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后学习元音字母的读音(只学短音);先辨别字母的读音,后拼单词,再由词到句。比如学习单词fan(风扇),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直呼[f][?] [n]—[f?n],把英语单词的拼写与读音作为一个整体来掌握,使学生看见一个单词就可以根据其拼写形式读出其音;反过来听到一个单词的发音,就能根据其读音拼写出这个单词来。记住了词形也就记住了词音,记住了词音也就等于记住了这个词的拼写形式,逐渐加深对所学新词的音形印象。在学生学会了新单词的拼读后,应尽快将所学单词放到句子中来读,做到词不离句。

3、在规律中读单词,让单词教学有“思”。在新授单词时,笔者会采用归纳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些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让学生根据发音规律正确朗读新单词。如单词park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重点单词之一,要求学生能听、说、读、写。在教学新单词park时,笔者尝试着不先去领读,而是列出了已学过的单词car ,arm ,farm,are等,让学生自己读完这些已学单词后试着确定ar组合的发音,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新单词park。学生轻而易举就会了。在指导学生学习了新单词park后,再出示学生没学过的单词hard,mark ,bar ,part .让学生根据自己得出的字母组合发音规律去试读新单词,发现他们已经有能力去读了。

二﹑配用口袋英语,为单词添加“保质期”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口袋英语就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学生课外学习单词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课内对学习单词策略的指导,让学生产生兴趣并在课外主动去复现所学单词,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宽松的学单词环境,让他们能喜欢上学单词,单词见得多了,自然也就不觉得学单词难了。为了防止遗忘和恢复遗忘了的单词,为了避免学生厌烦的心理,笔者实施了口袋英语来提高学生学单词的效率。具体做法如下:每个学生建一本可以随身携带的单词本,建立起自己的词汇与句型档案,把单词本按主题划分区域。每学一个跟主题有关的单词,就往上填一个,然后给这个单词配画或配句子。单词本要随身带,养成随时复习,抽空复习的学习习惯。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教师只要能想出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与单词交上朋友,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单词的积极性,就能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效率低下的弊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刘兆义.小学英语[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胡敏.记忆英语单词七法[J].学英语.(初中教师版).2011(38).

[3] 马承.2003.马承与三位一体教学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篇9:漫步语文的世界

学生提问质疑,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教学方法。朱熹早就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孔老夫子的教学很多时候就是学生提问质疑,孔子特别欣赏“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文子。语文发展性阅读课题真正体现新课标原则,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教学以原色。学,学生之想学;教,学生之想教。因为“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语言文学的教育,人们都讲究一个“悟”字,从“疑”的角度去“悟”,亦不失为好方法,朱熹曾说:“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可是我们在前期的实践中,第一环节“初读置疑”(或者“带疑初读”)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1.学生没有问题,即无问题状态;2.抓不住关键,支离破碎,不得要领,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3只能提一些如“……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或只关于思想内容的“为什么……?”等片面单一的问题;4.提一些偏怪甚至背道而驰的问题。从而导致我们在学了一篇课文之后,其感觉就像在模特大赛时看到的不是一个个衣着时尚的风格各异的美女和英俊潇洒的帅哥,而是一个个游走的只有魂魄毫无血肉的幽灵。

为此,我仔细的分析了他们提问无质量不全面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了依赖老师的习惯;

2.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没有深入其中达到透读的程度;

3. 学生不知道发问的角度和方法;

4. 不知道如何表述所要提的问题。

因此,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改变这种状态。

一、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打破学生的依赖思想,“逼迫”学生提问。

有人曾提到这样一种现象:在学生放学回家的时候,中国的家长总要问:“今天你答对了几个老师的问题?”而西方的家长则问:“今天你给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这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结晶”。现在要“逼”他们提问,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要扫除心理障碍。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在分组讨论时热情地鼓励、积极地启发引导学生质疑,帮助学生多提问,帮助学生找好学习的突破口,必然有助于消释他们心理障碍,让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形成和谐、平等的氛围。其次,创造一种全面、和谐、宽松发展的条件和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间自由地交流探讨时,让组长多给那些不积极主动或比较内向的学生表达的机会,是促进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哪怕非常浅显的问题,只要学生敢于提出,就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每一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记员用纸条写上来时必须附上提问者的姓名,这样老师在遇到是平时无问题的学生提的问题时更要及时地表扬,表扬对于优生而言是锦上添花,而对于差生来说则是雪中送炭。特别要大张旗鼓地表扬那些发问切中要害,角度新颖的同学,给其他学生以发问思路和思维方法的正确导向。

二、必须转变学生的阅读习惯,丢掉一切可依赖“拐杖”,进行原汁原味的生态阅读,吃透文本。

首先,对于一切课本以外的教辅资料的运用利弊,我和学生一起作了这样的讨论:我们本来是想借助它们进行更高质量更深度的学习,就像人走崎岖溜滑的道路时想借助的那跟拐杖一样,可我们一把它带在身上,就让它每时每刻都“发挥作用”--预习不用翻查字典了、写作背景讲清了、文学常识写明了、课文层次段落主题归纳好了、各种问题的答案在提出之前就了然于胸了、更有甚者字句段落的赏析都如此的“独到”和一致了……就这样我们理所当然地闲置起了本该发挥作用的大脑,日久天长--考试了,要检查我们的能力和思维了,试卷中的阅读文章不是我们课文上的,没有配套的“辅导资料”了。可我们已经习惯拄着拐杖走路了,现在一个趔趄让拐杖掉下了万丈深渊,可眼前确是更崎岖更溜滑的山道啊,没有了拐杖的我们竟然发现自己连路也不会走了--这才发现那根拐杖早已让我们变成了一个“瘸子”,一个能力和思维的瘸子!最后我们一致决定:丢掉这根拐杖!没上完课文决不去翻阅,为保险起见,我就让语文科代表做好辅导资料的收发工作。

此外在进行文本阅读前要做好环境清理工作:外部环境清理--关闭教室前后门,室内更要保持安静;内部环境(即心理环境)--凝神静气、心无旁骛,让自己全身心地置身于文本中。这样就可以进行准生态的阅读了。

在阅读时最好采用两遍读法:即第一遍通读全文,速度较快,旨在了解文章内容,整体感知全文,要能达到一种阅读的快感;第二遍,分析性阅读,要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用“十注法”符号尽量简化),较长或较难的段落读完后可停顿下来思考一会儿,在其后写下本段的大意,再接着读下去,随时写下自己的感悟与思考、问题与困惑……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轨迹清晰地留在书上。此外还可以进行重点段落的攻关精读。

通过这样的全文透读,你想他们没有问题都难。如我在上《航天女英雄--女教师克里斯塔 麦考利夫追记》一文时,让他们按上述要求去做,结果小组提问讨论时,很多学生至少提出了两三个问题,有的多达四五个,而且问题的质量也还可以。

三、必须给以方法上的指导。叶圣陶说:“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我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指导:一是提问的角度和方式;二是提问思路和内容。总结整理如下:

盯住“眼睛”问题目,了望全文;      摄取“灵魂”问中心,突出主题;      拎起“骨架”问思路,训练思维;      诊断疑难问困惑,突破难点;      找准口子问文眼,提高速度;      抓住词语问语意,培养语感;      注意“陷阱”问“不疑”,挖掘深度;      放眼课外问阅读,迁移能力。

此外,提问还要根据问题特点,记叙文 要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理清记叙的顺序及倒叙、插叙的表达作用,注意记叙的人称及表达作用,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辨析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等写作特点。记人找准人物的性格,写人的外貌、动作、心理等。小说要抓三要素,语言特色,塑造人物的方法。说明文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辨析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议论文要从议论文的三要素:对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对论据类型的认识,对论证方法的辨识和理解;对论证结构的清理、划分;对文或段的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对词、句含义的体会和理解。

四、启发学生如何表述问题。表述问题的原则是具体准确,并且要说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学生问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简单使用疑问词,如一味简单使用“为什么”、“怎么样”来发问。二是不能准确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一方面问题的表述得益于阅读的程度。只有在认真仔细阅读的基础上,才会问得有物、有据、有序。缺乏了阅读的认真细致必然导致发问的简单化和笼统。当然,另一方面提问的表述实际上是一个思维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和强化的过程。一开始,学生只能提一些诸如“……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等简单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到现在,有的学生已经能提出一些让你吃惊的问题了。如,我在教他们课外阅读《风筝》一文时,有学生问“本来一般人做错了事巴不得别人忘记才好,但鲁迅的弟弟忘记了鲁迅小时侯做的错事,他的心情却更加沉重和悲哀了,为什么会这样?”还有学生问“如果鲁迅的弟弟一直记着这件事,岂不是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兄弟感情吗?”问题之犀利,角度的现代感之强,问题表达之清晰,怎能不让老师喜出望外?

至此我才真正地发现那些被我们平时所忽略的美丽的智慧之花,对学生而言那更是一种价值被认可的莫大的喜悦和快乐。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让我们携智慧与快乐漫步在充满阳光的语文阅读课堂吧。

上一篇:杨梓塘活动阵地建设管理制度下一篇:从关联理论看影视翻译的语言特点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