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蒙古族传统音乐

2024-05-04

论述蒙古族传统音乐(共6篇)

篇1:论述蒙古族传统音乐

论蒙古族风俗习惯与传统音乐文化的交叉点

摘要: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延续和保存着本民族古老而悠久的风俗习惯,显示着蒙古族—马背上的民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蒙古族人民一向能歌善舞,素有“音乐民族”或“诗歌民族”之美称,拥有十分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这是蒙古族人民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蒙古族的风俗习惯与其传统音乐文化并不是互相独立,互不相关的,而是互相交融,互相依存,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保留蒙古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就绝不能摒弃其特有的风俗习惯,我们要学习蒙古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就先要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关键字:蒙古族风俗习惯传统音乐文化

一、引言

广袤的大草原孕育了一个豪放而伟大的民族——蒙古族,它是一个来自自然的纯朴粗犷的民族。清新的空气,明丽的阳光,晶莹的露水,给了他们纯洁的心灵;苍茫的原野,狂暴的风雪,严峻的天气,给了他们粗犷的性格。在这片土地上渗透着阿爸的汗水,阿妈的奶汁,保留着蒙古族人民勤劳、朴实的灵魂,记述着一个马背民族的古朴生活。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长期的游牧生活形成了蒙古族特有的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培育了蒙古族人民独具魅力的传统音乐文化。

二、蒙古族风俗习惯的内容与形式

蒙古族世居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现在,许多风俗习惯仍保持着原来纯朴的古风,体现了蒙古民族优良的传统和文化素养。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是通过语言和行动传下来的,但他同时也吸纳了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变成本民族的风俗习惯,蒙古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的有希望的民族。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包括许多内容,但主要还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斟酒敬客,更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蒙古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

蒙古族婚礼充分表现了这个古老民族勤劳勇敢和能歌善舞的独特风格。由于分布广阔,各地婚俗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是新郎佩带火镰、蒙古刀和弓箭,致颂词、祝词和对歌等。婚礼进入高潮,丰盛的宴席、醇香的美酒、宾

客的欢歌起舞,包含了对新人的衷心祝愿。

萨满教是产生于母系社会的一种原始宗教形式,远古时期就在蒙古族中盛行,萨满教是蒙古族古老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崇拜多种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祭“腾格里”是蒙古族重要祭典之一,祭“腾格里”,蒙古语音译,意为“天”,蒙古族萨满教观念之一,指上层世界,即天上,又指主宰一切自然现象的“先主”,还包含“命运”的意思。敖包祭是蒙古人为纪念发祥地额尔古纳山林地带而形成,表示对自己祖地的眷恋和对祖先的无限崇敬,这一信奉萨满教时最重要的祭扫仪式,现已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的节日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蒙古族原有的优良传统和健康习俗,进一步与新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相适应,得到充分的发扬。蒙古族人民非常好客,待人热情有礼、坦率诚恳,颇受兄弟民族的称赞。各种在封建社会制度下形成的不利于民族繁荣发展的不健康的习俗,日渐消失,同时,又产生了许多适合于新的经济基础,或从原有习俗转化成的新的风俗习惯。

三、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与形式 蒙古族音乐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风格,又有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格,堪称绚丽多姿,异彩纷呈。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在不同地区繁衍生息的蒙古部落,仍残存着一些氏族部落时代的痕迹。无论在生活习俗、语言、习俗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地方音乐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况且,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基础文化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又受到诸如战争、部落迁徙,以及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等条件的影响,其音乐风格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蒙古族一向以能歌善舞著称。每当宴会,庆祝节日,歌声常常一个接一个,唱古老的民歌,民间传说的故事,唱草原富饶美丽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蒙古歌曲,尾声悠长而高亢,音调多激昂,歌的韵在句首不在句尾。一般宴会、节日、婚礼用的和奏乐器是两股胡琴,四股胡琴、萧等。而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特有的也是最喜爱的民族乐器,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草原牧民爱马头琴,对马头琴有特殊的感情。

蒙古族的传统音乐十分丰富,主要可以分为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祭祀音乐三大类。民间音乐包括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等;宫廷音乐主要是蒙元时期以及“北元”时期的蒙古族宫廷音乐和清朝时期的满族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包括萨满音乐、佛教音乐。其中,民歌,根据声部的多寡可分为单声部民歌和多声部民歌两种。单声部民歌,可根据其音乐节奏特点,分为长调和短调。多声部民歌有多人演唱的潮尔道和一人演唱的呼麦两种。根据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和唱词特点,分为一般抒情民歌和叙事民歌两种。叙事民歌是介乎于民歌和说唱音乐之间的一种体裁,有古代叙事歌和近现代叙事民歌两种。

蒙古族人民的长调基本上可以作为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与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根据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音乐形态的现状,长调可界定为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跨境分布的文化,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

四、蒙古族风俗习惯与传统音乐文化的交叉与融合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成为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蒙古族风俗习惯的延续而使传统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同时蒙古族人民的传统音乐文化也在不同的方面体现着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是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沃土,在这片蕴涵人类精神气质的土地上,人们根据对现存事物的感知组织起各种音响;传统音乐文化可谓是蒙古族人民独特的风俗习惯的美妙表达,在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极具生命律动的节奏中,人们释放出内心感知后的情绪与情感。风俗习惯中的音乐,让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蒙古族的历史,更好的理解他们的现实;音乐中所展现的风俗习惯,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倾听蒙古族的声音,更好的领略他们的心灵感受。时代的发展、关注事物思维方式的转变,使人们逐渐从孤立民族习俗与音乐文化的差异性角度,转化到结合民族习俗与音乐文化的统一性层面,形成了对当今时代民族习俗与音乐文化互补关系的新认识。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加深了民族习俗与音乐文化在特殊语境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与音乐文化的互补关系联系的更加紧密,表现的更加生动具体。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是蒙古族传统音乐创作的源泉之一,蒙古族习俗的丰富性构成了蒙古族音乐领域的绚丽多彩。所以当人们要了解一个民族,就必须走进民族风俗习惯的世界;当人们要提升聆听音乐的深刻感,就必须探究民族习俗的脉络。不论是具体的语义表述,还是抽象的音乐表达,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蒙古族人民对草原无限的眷恋。蒙古族音乐是蒙古族特有的风俗习惯的艺术表现形式,蒙古族音乐的多样性,表现了蒙古族风俗习惯的独具一格,更表现了蒙古族文化的广博多元。

蒙古族风俗习惯与传统音乐文化的交叉与融合体现在许多领域,那达慕大会在这方面体现着尤为显著。“那达慕”在蒙语中有娱乐或游戏之意,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放映电影、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盛会。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人民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或畜牧业,兼营种植业,散居的蒙古族人民多数以从事种植业为主,也经营一部分畜牧业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事工业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从单纯的畜牧业、种植业经济向工业、商业和现代畜牧业及种植业全面发展。随着蒙古族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昔日的草原正在变成农区、城市,蒙古族的传统音乐文化逐渐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另外,由于现代交通、通讯业的发展,各种文化形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草原深处渗透,哺育了无数代蒙古族歌手的草原“文化环境”正在发生变化。民间从事传统音乐的人日益减少,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与汉族音乐相比,蒙古族的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但从7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中华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工作的全面展开,首次大规模地对各

民族的传统音乐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和整理。音乐集成编撰工作的过程是对各民族音乐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音乐集成的工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足资进一步研究的各民族宝贵的音乐资料,而且也培养了大批从事民族音乐研究工作的理论人才。

按照马克思的实践理论,人类思维、观念等其实是建构在实践活动之上,而这是由人对自然界的对象性活动——劳动来实现的。人类实践与理性的差异性是造成文化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而生产方式及生产关系的解构与重构过程是文化变迁的根本性动力。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是蒙古族历代人民在特定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因此它的本质和意义只有通过这种实践过程中来寻找。尊重和保存蒙古族相对完整的民族风俗习惯是继承和发展蒙古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通过实践过程来探求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本质和意义的重要体现。

五、结语

蒙古族现在是具有崭新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着重大作用的民族。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音乐文化同属于草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不断融汇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使自身得到延伸、升华,实现了文化功能的提升,展现了其作为现代文明重要载体的时代风貌。它们以特有的方式吸纳现代文明的成果,实现发掘、更新、重构以增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现代文明也在与草原文化的结合中获得新的实现领域和形式,不断趋于丰富多彩,日臻成熟。

参考文献:

[1]沙•东希格.蒙古族文化系列讲座之一:敖包文化与察哈尔文化

[2]史左宾.蒙古族的风俗习惯.中国供销商情乡土民情

[3]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国平,吴修林.中国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http://

篇2:论述蒙古族传统音乐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监察部行使的监督是__。A.专门监督 B.主管监督 C.职能监督 D.法制监督

2.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其思想的先导是__。A.粉碎“四人帮” B.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 C.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公检司法和有关单位必须持有县级以上主管部门正式公函,经[ ]批准方可查阅。A.主任 B.会计主管 C.档案管理员 D.联社会计科长

4.统一法人的县联社及农村合作银行自然人资格股起点为[ ]股。A.100 B.1000 C.5000 D.10000 5.小张和老林等。在郭某看来,小王虽能力有限,但为人踏实,容易和别的同志搞好团结,还是自己的老同学。据此可以判断郭某的领导方式是__。A.任务导向型 B.关系导向型 C.民主型 D.专制型

6.经济活动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标准是__。A.可否调整产品结构 B.是否超过1年 C.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D.是否超过3年

7.下列属于管理性金融机构的有__。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政策性银行 D.投资银行

8.当法定盈余公积累计达到注册资本的[ ]%时,可不再提取。A.30 B.40 C.50 D.60 9.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有__。

A.在招聘会的面试过程中,为打击竞争对手王某,李某故意散布一些不利于王某的虚假信息

B.个体户孙某在外地客户面前冒认自己是当地有名的批发大王谢某,使外地客户以为自己是在购买谢某的商品

C.合伙企业老板郭某买了一枚假戒指后包装成某知名品牌送给自己的女友,女友回赠了一套名牌西服给他

D.新闻单位没有认真审核,发布了一些有损某些经营者商誉的新闻

10.隔日发现存款存入款项串户,应使用活期存款隔日冲正交易中的[ ]进行冲正。A.隔日冲存 B.隔日冲取 C.隔日补存 D.隔日补取

11.下列哪种情况不可以采用越级行文的方式__ A.国家林业局致文某县林业局要求调查该县某处森林发生重大火灾的原因,该县林业局调查清楚后向国家林业局行文报告 B.情况特殊紧急

C.需要检举、控告直接上级机关

D.某市人民政府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拟在某园林场内建一座具有一定规格的某市植物园,为此,决定向上级机关致文请求批准

12.共同市场与完全经济一体化相比,前者未实现__。A.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 B.统一的对外关税政策

C.货物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 D.统一的对外经济社会政策

13.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2名党员代表所代表的党员数为__。A.40多名 B.100多名 C.70多名 D.50多名

14.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__ A.一切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宪法规定了对华侨、归侨权益的保护,但没有规定对侨眷权益的保护 C.宪法对建立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未加以规定

D.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规定在宪法“总纲”部分

15.2011年1月24日,我国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__发电机组开始在向家坝电站进入正式安装阶段。这标志着我国清洁能源重装工艺及安装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A.水轮 B.汽轮 C.风力 D.柴油 16.专业性强的职务和基层行政职务可采用__。A.委任制 B.选任制 C.聘任制 D.考任制

17.贴现债券通常在票面上__,是一种折价发行的债券。A.不规定利率 B.规定利率 C.标明折价 D.不标明折价

18.制发公文的目的和要求一般取决于__。A.机关党政一把手 B.行为对象及行文内容 C.执笔者本人

D.行文机关及行文内容

19.合作、利用、借鉴的同时,必须头脑清醒,绝不可忘掉把__放在第一位。A.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 B.马列主义意识形态 C.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D.民族传统和利益

20.我国北方的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__。A.4℃ B.O℃ C.-40℃

D.略高于-40℃

21.(★★★☆☆)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有多种形式,其中首要的和基本的形式是__。A.精神活动 B.宗教活动 C.物质生产活动 D.政治活动

22.2010年11月广州成功举行了第16届亚运会。本届亚运会尝试采取的筹办模式是__。A.公共投资

B.非政府组织投资 C.市场开发

D.多元化合作开发

23.死刑的犯罪,经过20年后,如认为必须诉讼的,须经__批准。A.全国人大常委会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公安部

24.中国倡导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__。A.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B.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C.消除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和裂隙 D.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

25.2011年1月24日,我国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__发电机组开始在向家坝电站进入正式安装阶段。这标志着我国清洁能源重装工艺及安装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A.水轮 B.汽轮 C.风力 D.柴油

26.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第六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全体代表。本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的主题是__。A.“构建和谐侨社” B.“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展示侨胞良好形象” C.“增进共识,凝聚力量,反对台独,促进统一” D.“维护中国统一—新疆、西藏的历史与现状” 27.李老师家装修了房子,哪种方法不能减弱噪音__ A.安装空调 B.封阳台

C.给卧室铺地毯 D.安装双层玻璃窗

28.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税后利润的[ ]提取。A.5% B.8% C.10% D.15% 29.(★★★☆☆)“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__。A.增强综合国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30.在我国有权解释宪法的是__。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31.账面价值又称为__。A.票面价值 B.股票净值 C.清算价值 D.内在价值

32.依照《担保法》的规定,下列财产中可以抵押的是__。A.自留山 B.某中学的小汽车 C.某大学的办公楼 D.宅基地使用权

33.“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一判断的哲学依据是__。

A.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变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了变化 B.事物的基本矛盾没有变化,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变化,次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根本矛盾没有变化,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34.许可证一经__,即获得法律效力。A.公证机关公证 B.行政机关批准 C.申请人申请 D.行政机关颁发 35.会签是指__。A.签署会议文件 B.在会议上签署文件

C.联合行文时,由各发文机关的领导共同签发文件 D.联合发文时,由各发文机关的领导共同签署文件 36.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在《法社会学原理》中指出:“在当代以及任何其他的时代,法的发展的重心既不在立法,也不在法学或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关于这句话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 A.法是社会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 B.国家的法以社会的法为基础 C.法的变迁受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D.任何时代,法只要以社会为基础,就可以脱离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

37.GDP和GNP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二者的区别在于计算方式上__。A.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B.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C.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D.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38.从哲学角度看,成语“守株待兔”中农夫的错误在于__。A.把偶然当必然 B.把现象当本质 C.把可能当现实 D.把原因当结果

39.王淦昌等的积极倡议下,我国制定了__。A.211工程 B.星火计划 C.863计划 D.十五计划

40.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 耕还“荒”。这说明__。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41.鲁迅说:“外周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__。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能否发挥作用

42.河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A.河北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名列全国第二位

B.邯郸、保定、邢台、山海关、正定是河北五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C.承德市为河北第一文物大市

D.西柏坡风景区、安新白洋淀、涞水野三坡景区、山海关景区、承德避暑山庄均为河北省国家5A级景区

43.(★★☆☆☆)张某窃得同事一张银行借记卡及身份证,向丈夫何某谎称路上所拾。张某与何某根据身份证号码试出了借记卡密码,持卡消费5000元。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 A.张某与何某均构成盗窃罪

B.张某与何某均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C.张某构成盗窃罪,何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D.张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何某不构成犯罪

44.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属于__。A.第一产业投资 B.第三产业投资 C.第二产业投资 D.新兴产业投资

45.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唯一特性的是__。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46.参与者签发银行汇票,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 ]的有关规定办理。A.票据法

B.票据管理实施方法 C.支付结算办法

D.支付结算会计核算手续

47.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说法,错误的是__。A.承担法律责任就是接受法律制裁 B.法律责任是实施法律制裁的根据

C.违法行为并不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唯一根源

D.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是免除法律责任的条件之一

48.世界经济论坛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非官方经济论坛,主要是通过与会者的思想碰撞给 各国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和企业负责人以启发,进而影响到全球经济发展。2009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在达沃斯举行,年会以__为主题。A.加强合作

B.变化中的力量格局 C.合作创新的力量 D.构建危机后的世界

49.本票自出票日起,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月。A.六个月 B.一年 C.半年 D.二个月

50.太阳系是由__构成的天体系统。

A.太阳、恒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B.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恒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C.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篇3:论述蒙古族传统音乐

关键词:内蒙古,传统音乐,草原歌曲,传承,演变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国度、民族缔造了绚丽多彩独特色彩的文化,形成了各自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承。拥有明显地域特点的内蒙古自治区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少数民族,据文字记载,古代曾在这里活动过的游牧部族有10多个。

回顾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史,约略分为以下三个历史阶段:山林打猎时代音乐文化、草原游牧时代音乐文化、半农半牧时代音乐文化。直到后来的发展,根据蒙古族的音乐特点来划分,民歌中长调与短调更是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些音乐体裁和形式都受到各地方群众及各个学者的深度喜爱。

蒙古族传统音乐因为伴随着世代相传的风俗、信仰,多以仪式或口头相传为主,多继承和传衍前人留下的故事情节、节奏模式、曲调样式、演唱方式、甚至是祭祀习俗等,这些都是对当代文明相对的一些传统固有文化。

从传统的演化开始计时,唐朝的突厥,宋朝时出现蒙古各族部落,后建元朝,明朝分达靼鞑及瓦剌,清朝时统一蒙古,历史无一不是在诉说着蒙古历史的丰富与多样化。其中草原文化就有着标题鲜明的内涵和意指,在内容上反映草原打猎放牧的原生态、展现了草原热情奔放的思想感情、表现北方牧民豪迈大气的性格特征,便于游牧民族人民理解、热爱、传播、承继和发展,多适用于平时的生活、劳动、休闲、娱乐、祭祀、礼仪等相匹配和符合的特点的民间艺术成果。其中传统草原音乐更是有着领示性的民族特点,本文所指的草原音乐是狭义的,是指代,唱词以“草原”为中心的各种具有草原“属性符号”的特性名词为标志的,曲调拥有蒙古族旋律曲调风格的典型特质,以描绘草原征象,歌唱草原人民面貌的一种歌曲曲样。

俯瞰“草原歌曲”形成与发展历程,可以不难发现,在内容上始终没有摒弃“草原文化”而是更加突出主题,音乐层面上突出浓郁的民族节奏感和民族风格旋律,语言层面上突出了自然、淳朴,生活化和带有感叹、赞美的文化气息。在内容层面上,也是最基本的始终没有偏离地域产物。从一开始的相对原始的游牧狩猎文化说起,在广袤无垠的草原各个部落为了争夺赖以生存的地域,食物,不断地产生战争。就在这些战争中各族群为了歌颂这些伟大的英雄,或是族群领导者们为了树立威信,一大批带有崇拜意识的歌谣也就随之产生。其实任何宗教在差异文化领域中流传与播送,都必然导致两种文化在不同层面上的交融与冲突,为了克服意志力量的抵制,传教者探求文化上的认同及宗教观念上的相通点。从图腾崇拜到萨满教的流传产生,再到后来的世祖忽必烈定的“国教”藏传佛教,都是记录着蒙古族宗教音乐的发展里程碑。

在当代,“草原歌曲”这一具有地方特色又被多数大众所认可、熟知的代表音乐类别。“当代草原歌曲”不仅是很常见很重要的文化娱乐,更是当代流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就有好多优秀的草原歌曲问世,直到今天都有着深远的流传意义,《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一首上至古稀下至豆蔻都欣赏聆听,甚至会简单哼唱的草原歌曲。之所以这首歌曲的流传度这么高,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完整连贯的旋律线,更是因为它是一首典型的内蒙民歌风格的艺术歌曲。从曲调上选用了蒙古族最常见的羽调式,歌词深刻简练,比喻得当,宽广舒展又富于激情的旋律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貌,抒发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心声。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蒙古族著名作曲家美丽其格所著。1951年夏,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美丽其格在琴房里拉着来自家乡的民族乐器--马头琴。他想在琴声和内心的交融中寻找一种灵感,写一首充分表达自己情感内蒙古家乡的作品。过程联想起,广袤的草原上骏马奔驰草原和蓝天相接一线……这些家乡特有的景象仿佛映入眼帘。通过涌现的灵感随之倾笔而出,一气呵成,《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就这样诞生了。

此作品吸收了内蒙古民歌的曲调,进行了再创作,调式是音乐思维的基础,使旋律的发展隐含着内在的倾向性和逻辑性是一首典型的内蒙古风格的艺术歌曲。蒙古族传统音乐的调式多以五声音阶加以个别偏音的七音音阶构成,常以羽调式为基础,歌词上很唯美,寓意深刻,旋律是单乐段结构,以两拍的长音la结束了前两个乐句,获得很强的稳定感,宽广舒展富于激情的旋律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貌,此曲旋律上下跳动较大,四度、六度跳进很常见。这首歌有四段完整美妙的歌词,每段歌词都由4个方整性的乐句构成,作者描绘出了一幅草原美景:蓝天白云、鸟儿翱翔……作者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词汇表达了蒙古族山水画卷,表达了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党的思想感情。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乳飘香》、《蒙古人》、等,这些草原歌曲更是广为传唱。再到21世纪,通过电子音乐创作或修饰作品的音乐,体现了艺术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新传媒,这些时代产物涌现在各个乐坛上,甚至出现在举国欢庆的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如《吉祥三宝》、《月亮之上》等这些优秀现代作品。

篇4:蒙古族传统音乐传承研究分析

关键词:蒙古族  传统音乐  传承

传承是历史、当代的范畴。传承主体的代际状态通常处于该范畴的核心地位。任何有活力、有前景的传承,都是发展、变化着的。并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得以创新。这样,就可能使一个民族的艺术真正存活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进而充分显示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与精神力量。蒙古族传统音乐既是历史的积淀和存在的反映,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音乐文化事象。它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特定的现实,在历史中形成并在现实中得到丰富和发展,是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一  研究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意义

1  研究蒙古族传统音乐的现实意义

历年来,蒙古族音乐都在中国的音乐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的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质疑,使得传统的音乐受到遗弃。同时,传统的老一辈艺人不断的去世,大部分的传统音乐已经没有原来的面貌,失去了其本来定的面貌。在通过一些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发现现阶段传统音乐的现状。很多的优秀文化得不到有效的传播,随着老一辈艺人的辞世,许多的传统音乐没有继承人进行相关传承,也没有相关的一些机构对这些传统的文化进行补救式的传承,只是依靠一些音乐的爱好者和传统的艺人对传统的音乐进行默默的坚守。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人员的缺失使得一些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流失,给传统文化带来非常大的损失。同时,因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进行传承的过程中还是采用较为落后的手段,一般就是对徒弟进行口头上的言传身教,这样的方式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保留传统音乐的本来面貌。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为这种方式是较为私密性的方式,一般只是对几个人甚至一个人进行传授,是一种不开放的传授方式,这样就局限了传统的文化传承,使得其在传承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影响。

2  蒙古族传统音乐研究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音乐的一些弊端不断地显现出来,毕竟时代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思想在不断地进步,传统音乐因为更新的速度较慢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较为落后的情况。因此,社会上就会出现一些对传统文化不认同的思想,甚至是排斥和抵制。认为传统的音乐是落后的、不开放的、较为愚昧的音乐。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传统都有其必要存在的因素,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得到传承本身肯定具有自身的优势。而且在发展中也不断地出现音乐方面的非常优秀的作品。任何的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传统的文化也不例外,本身来讲传统的音乐还是文化积淀的结果,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不断地吸收历史发展中的优秀成果,使得传统文化得到非常重要的发展。同时,在进行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坚守传统文化的底线,保持着传统文化的本来面貌,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是各代的传统文化传承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无是处,在其中存在着相当多的精华,只要加以变革就能够成为被大众接受的非常优秀的音乐,因此在进行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  传统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1  与马存在着共鸣

在蒙古族中马是非常神圣的存在,是蒙古族的圣物。在蒙古族的发展工程中,不论是在内蒙古的周边还是在草原的内部,都有着对马的无限推崇,其本身的许多民谣和传统的音乐也是存在这许多对马的歌颂和表达。同时,通过蒙古的服饰和乐器也可以看出蒙古人民对马的喜爱。比如蒙古族的人民喜欢用带有马图样的饰品,他们的乐器也有很多的涉及到马的因素。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马头琴了,这个是蒙古族的代表乐器,据现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早在蒙古建国的时候就存在宫廷的乐队中,是蒙古族较为特色的传统乐器之一。一般来讲,马头琴由马骨组成琴干,在琴箱上面蒙上一层马皮,用来演奏的琴弦和琴弓都是有马尾制成,虽然只有两个弦索但是却能够发出较为空灵悠扬的琴声,表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表现的形式也较为丰富多彩,在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中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演奏方式,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共鸣,因此在以游牧为主较为粗犷的蒙古族人民的心中应该是较为容易得到传播。同时,蒙古族对于马的推崇还表现在其本身的文化上,在蒙古族的传统故事和童谣上,很多都是和马有关的内容,有关于马的传说在蒙古族的古典故事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比例,包括蒙古族的童谣中也是包含了大量的关于马的传说。

2  与其自身的游牧文化紧密结合

蒙古族的传统音樂是中国音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音乐的表现形式不同于中原的文化,是游牧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国来讲,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早期的传统音乐中,蒙古族的音乐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的时期是非常流行的音乐表现形式。而且蒙古族的传统音乐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文化成就,在音乐的表达上较为悠扬,充分的表现出草原民族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相较于传统的中原文化来讲,更加的能够激发人们心中对自由的渴望。

在历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蒙古族的传统音乐将本民族的风俗人情和传统民俗很好的融入到了其传统的音乐中去,是自己情感最真挚的表达。在蒙古的传统音乐中,许多的音乐曲调是非常的优美的,在音乐的情怀上主要是表达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和对父母的感恩兄弟的情感。草原的游牧生活相对来说是较为寂寞和较为枯燥的,所以蒙古族的传统音乐是无数的游牧人民在孤单寂寞的时候情感最真实的表达,,我们可以从中了解这些底层人民最真实的情感表达,这样的真情流露更加的能够表现出音乐的内涵。本身音乐作为一种情感的表达,就是需要投入真实的情感,这样的文化传承才有意义,传统的蒙古文化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并且融入了非常多的情感在其中,因此这样的传统文化是值得传承并且应该不断的进行传承的。

三  目前蒙古族传统音乐传承存在的问题

1  传承方式较为落后

在现阶段来讲,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般来讲传统音乐的传承是采用师徒的方式进行的,不像现代的文化传播是采用较为集中的大规模授课的方式,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较容易造成传统的音乐传承存在一定的问题。本身来讲这种传播的方式在一些方面的发展中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传播的群体有限,有些真正有天赋学习传统音乐的人员因为传承方式的限制不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甚至根本没有机会进行学习,而那些不一定有兴趣的人员却因为家族的压力或者是各种原因不得不对传统的音乐进行学习。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新兴事物的基础,如果没有兴趣就算是学习的再好也无济于事,但是传统的音乐却因为本身传承方面的问题使得传统的音乐在传承上不能真正的得到大规模的传播,这是限制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不了解才会造成误解,因为自身的一些弊端使得传统的文化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这是一个积极悲剧的事实。

2  在进行发展传承的过程中没有与时俱进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音乐也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进行相关的改进。毕竟社会的进步也是有其自身的价值的,还是值得传统的文化进行借鉴的。闭关自守会限制自身的发展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是显然有些传统音乐的传承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是采用传统的传承方式按部就班的进行传承和发扬,但是时代使得人们的各种思想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传统的音乐在某些方面已经不再适合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发展中的与时俱进是非常重要的。

3  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稍显欠缺

目前来讲,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国家在制定各项的规章制度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为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本身就不像物质遗产是真实存在的事物,它只是相关的精神文化的一种传承,这样的文化遗产形式本身在保护上就会存在一些较为不便的因素,这个度很难较为清晰的把握。如果国家干预的太多,就会使传统的文化遭受一定的冲击,失去本来的内涵,如果干预的过少就会起不到较为良好的保护效果,所以国家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也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无形的遗产,在传承的方式和方法上也有自己的特点,这些都是其保护的时候需要注意和考虑的问题。

四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议

1  大力发展学校教育

音乐的教育对于音乐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蒙古族音乐的传承基本上是靠口头传授的方式,在传承的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不可否认还是有其自身的优势存在的,毕竟这种方式在传统音乐的传承上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对于这种方式也应该加以改进,要与时代进行结合,积极的引进现代的教育理念,采用学校教育的方式对传统音乐进行发扬。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采用学校的教育,可以很好的聚集较为优秀的资源使得一些人才得以被发现。因为以往的家族或者是师徒的传播方式因为本身的范围很小,非常有可能造成真正的人才或者是有天赋的人员不能学习这些传统的音乐。而学校的教学方式相对来讲就较为广泛,它不仅可以面向社会召集一些对传统音乐较为感兴趣和有天赋的学生,同时还可以对传统的音乐进行普及,是一种较为优秀的文化的传播手段。

2  积极吸收现代的音乐元素

每一种音乐的传承都有自己的途径和手段,顺着自己的轨迹不断的发展。但是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因此在发展中也要不断的吸取一些新鲜的元素对传统的音乐加以改进,积极的和时代进行结合。因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许多的传统思想和观念已经较为束缚现阶段的传统音乐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影响下,传统的音乐传承者应该不断的根据时代的特点对传统的音乐进行改进,保留其中重要的内涵和精华,对其中较为落后的部分进行改进和完善。这样不仅可以使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较为完整的传播,也可以对其中较为落后的东西加以改进,使得传统文化保持较为长久的活力。

五  结语

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其传承非常重要。但是,传承的过程并不顺利,在发展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要注意其传承的重要性,通过不同的手段对传统的文化进行保护,不仅要在音乐本身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还要国家的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保证其能够较为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国玉、红梅:《蒙古族传统歌唱艺术探析》,《中国音乐》,2003年第2期。

[2] 李建军:《音乐组合视域下的民族传统音乐转型——以蒙古族音乐组合为例》,《民族艺术研究》,2012年第6期。

[3] 博特樂图:《城乡关系视野中的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存承》,《音乐艺术》,2013年第3期。

篇5:与蒙古族传统文化

姓名:罗超

经济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10-1班

1065123107

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流,蒙古族传统文化是草原文化及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又是蒙古族民族的性格的集中体现。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其基本精神,并对该民族的民族性格特别是世界观、价值观、心理特征、现实态度等诸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因此研究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着日益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内容

意义

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 “开拓进取精神”、“英雄乐观精神”、“自由开放精神”、“崇信重义精神” 和“务实实用精神”。蒙古族传统文化是草原文化的最杰出代表,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无疑就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种独特的精神禀赋,是蒙古族等草原民族维系的纽带,生存发展的动力,自立于民族之林的支柱。

(一)开拓进取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如东胡系统的鲜卑人,总结历史经验,认为 以战争手段获取经济补偿,损失太大,得不偿失。史载:拓跋鲜卑“迁于定襄之盛乐。……始祖乃告诸大人曰:我历观前世匈奴、蹋顿(乌桓首领—引者注)之徒,苟贪财利,抄掠边民,虽有所得,而其死伤不足相补,更招寇雠,百姓涂炭,非长计也”[1]。统治者不再将权利空间局限于草原,开始将入主定居民族地区,与定居民族上层联合,直接控制和占有农耕社会物资作为政权建设的目标。

(二)英雄乐观精神

英雄主义也是草原文化一以贯之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浓缩,是草原民族文化精神的典型特征之一。崇尚英雄,倡导英雄乐观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和价值取向之一。汉文史学家称蒙古人“俗以贪生为耻,以捐生为把都(华言好汉也)”[2],“最敬者笃实不欺,最喜者胆力出众”,在战斗中舍命营救他人者“惟欲称雄虏中,为名高,不为厚利也”[3]。“英雄”在蒙古民族中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范畴。在古代汉文典籍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突厥人“重兵死,耻病终,大抵与匈奴同俗”[4]。是说匈奴人、突厥人对于战死者十分敬重。乌桓人也有同样的习俗,史称“俗贵兵死”[5]。但文献中没有对“重兵死”、“贵兵死”习俗的内在原因做出解释。实际上,草原人敬仰是的在危难之际视死如归者——英雄。在古代草原民族中,英雄被视为个体价值与社会责任的统一体,是公共道德的化身。所以英雄在草原社会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受到人们的普遍拥戴。蒙古族传统文化是孕育英雄 2 的文化,也是英雄辈出的文化;英雄乐观精神是蒙古族传统文化最具意义的精神品格。

(三)自由开放精神

向往自由,追求开放,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一定程度上的自由是游牧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显著特征,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万式,为蒙古族等草原民族提供了相对宽阔的生活天地和自由开放的环境,这种人们在空间上的自由行动为其内在自由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客观的物质基础,因而在民族性格和文化形成过程中自由开放的因子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熔铸于其民族性格之中,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各个万面。例如在语言上,有学者统计“中期蒙古语中借用的中期突厥语以及畏兀儿语(中期畏兀儿语)的词汇总量,不下一千个”[6]。语言的融汇本身就是文化融合的结果,因为每一个词汇的传递和接纳,都与该词汇所表达的生产技术、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有着必然的逻辑联系,各语族共用词汇在蒙古语中的大量积淀,说明与之相关的多民族文化要素也自然融汇于蒙古族文化之中,这很好体现了蒙古人的开放心态,对与其他文化不排斥。还有成吉思汗所提出的“一切宗教信仰自由”的法规、忽必烈创造能够“译写一切文字”的拼音文字(八思巴文)的构想、合赞汗组织编写世界历史的行为,都是采用的开放包容原则,这不是自由开放的很好体现么?一位学者认为:“忽必烈平大理国中表现出的军事、政治、经济和人文智慧,看似属于他个人,然其建树的顽强生命力直接与现代社会相连接,能够超越民族,能够超越国界,能够超越信仰,能够超越时间,实属对人类智慧宝库的一种非凡 3 贡献”[7]。毫无疑问,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所推行的政治制度、文化制度,都是吸收其他民族经验、其他文化精华而实施的,这也是开放自由另一方面的表现。

(四)崇信重义精神

诚实和守信都是一种做人的品质,是人类最难得的文化资源,也是人类最可贵的文化资本。蒙古族作为草原文化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他们极力推崇以诚立命、以诚配天、以信立行、以忠誓盟的核心价值,视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为最大光荣,视轻诺寡信、背信弃义为最大耻辱。“虽有风雪,也不失约;虽遇大雨,也不误期。”(8)成吉思汗的这句话时刻教育着其子孙后代:为人要诚信。诚信精神构成草原文化的最基本特征。

(五)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务实实用精神

对于古代蒙古人来说,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动荡的社会现实,可以说,这种务实实用精神使得古代蒙古人能够极好地适应自然环境,从而为自己的生存选择了一种最为恰当的方式;使得他们为自己找到了虽原始粗糙但最为实际的精神寄托。如东汉时期的“……乌丸辽西率众王蹋顿、右北平率众王污卢维,乃相慕以迁善,款塞内附。……始有千夫长、百夫长以相统领”;[(9)]柔然“社仑远遁漠北,侵高车,深入其地,遂并诸部,凶势益振。北徙弱洛水,始立军法:千人为军,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幢置帅一人”[(10)],等等,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行国体制”[(11)]。这种社会组织形式显然与游牧生 产生活是相适应的。这也是蒙古人务实实用的集中体现。

研究蒙古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当前国内国际新形势下,竞争日益激烈,我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以开拓进取为主要内容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无疑为我们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源泉。蒙古族自由乐观的民族性格,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追求,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健康积极的民族心理,营造和谐普惠的小康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以自由开放的心态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不曲解、不贬低任一民族,让我们学会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和风俗习惯,正视民族平等和民族心理素质的特殊性,进而关心、关注和支持民族工作,积极投身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参考文献:

(1)《魏书》卷一,帝纪第一。序纪。

(2)[明]萧大亨:《北虏风俗》。见薄音湖、王雄编辑点校:《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二辑,第253页。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

(3)[明]岷峨山人:《译语》。见薄音湖、王雄编辑点校:《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一辑,第237页。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4)《北史》卷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突厥铁勒传。(5)《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乌桓鲜卑传。(6)匈奴 卡拉著,陈弘法译:《畏兀儿—蒙古文学交流》,《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7年第1期,第20—21页(7)杜玉亭:《忽必烈平大理国与人类智慧》。载《蒙元史暨民族史论集——纪念翁独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第212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8)《成吉思汗箴言》箴言三十九

(9)《三国志》卷三十,魏书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10)《魏书》卷一〇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匈奴宇文莫槐、徒何段就六眷、高车传。

篇6: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一个部落,以“蒙兀室韦”之名初见于《旧唐书》。公元840年回鹘汗国崩溃后,这个部落大部分人向西迁移,这逐渐河流和留在蒙古高原的突厥语族居民相融合。语言受突厥语的影响向蒙古文字发展,经济生活也受突厥语族的影响,从游牧过渡到以游牧为主。

12世纪时,这部分人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源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其中较著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当时与他们同在蒙古高原上的有游牧在今贝加尔湖周围的塔塔儿部,住在贝加尔湖东岸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儿乞部,活动在贝加尔湖西区和叶尼塞河上源的斡亦剌部。这3部都使用蒙古语族语言。另外,还有三个信奉景教的突厥贵族统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占据回鹘汗庭故地周围的克烈部,其西的乃蛮部,和靠近阴山地区的汪古部。

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大致分为“草原游牧民”与“森林狩猎民”两类。第一类包括久住原地过游牧生活的突厥诸部,和之后迁入理解突厥影响,完成向游牧生活过渡的蒙古诸部;第二类是留居森林地带,主要从事狩猎的诸部。

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阶级分化;阶级对立代替了氏族的平等关系。富裕者从氏族中分离出来,成为叫作“那颜”的游牧贵族,他们占有众多的牧畜,握有支配牧场的权力,一些强有力的游牧贵族还在身边聚集一批称为“那可儿”的军事随从。一般牧民称为“哈剌出”,由原先有平等权利的氏族成员变为向贵族纳贡服役的依附者。还有因被俘掠或其他原因沦为奴仆地位被叫作“孛斡勒”的人。有人根据纳贡服役和人身依附现象,认为当时的蒙古社会性质是封建牧奴制;也有人根据俘掠他人为奴的现象认为是奴隶制。这两说还在讨论之中。

12,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聚会)上被推戴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蒙古国的建立,对蒙古族的构成具有很大好处。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个部落而成的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凡是这个国家统辖的漠南、漠北地区,概称为蒙古地区,此地区各个部落的居民,统称为蒙古人。蒙古族这时从辽、金时期(916~1234)被统治的民族成为统治民族。

在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从12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后建立横跨欧亚的窝阔台、察合台、钦察、伊儿四大汗国。在西征的同时,又挥师南下。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历经70余年征战,统一了中国,建立元朝。其疆域北至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东北至今乌苏里江以东,西南包括云南,都纳入元朝国家的行省建置。元朝设置宣政院,首次对西藏进行直接管辖。又设澎湖巡检司管澎湖和台湾。元朝对确立现代规模的中国版图作出了贡献。

由于南下或西征,蒙古族民众被征调各地,因此,蒙古族的分布散及全国。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朝灭亡,残余力量退居蒙古草原。蒙古分为东西两部:东部蒙古游牧于漠北和漠南,其首领为元室后商,被视为蒙古的正统;游牧于漠西的瓦剌部(即原斡亦喇部)被称为西蒙古,与东蒙古有姻亲关系。

上一篇:用新的发展观来认识和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市场化改革下一篇:甲型H1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