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雾霾的政策

2024-05-06

中国对雾霾的政策(精选6篇)

篇1:中国对雾霾的政策

对雾霾的认识

结合西安地区 实际,认真分析当地雾 霾天气的成因,并积极寻求减轻雾霾天气的对策,为该地今 后预防以及改善雾霾天 气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西安 地区;雾霾 天气 ;成 因

随着雾霾天气对人类城市生活和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不断深入,积极预防和改善雾霾天气成为人们的共识。根据黄薇等人在西安市所做的 PM2.5 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当 PM2.5 浓度每增加 103 微克 / 立方米时,居民全部死因的超额死亡风险会增加

2.29%,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的超额死亡风险增高为 3.08%[1]。雾霾天气的概念

雾霾天气是指主要包括雾和霾两种天气现象,在夜间及清晨空气湿度大时空气中水珠或冰晶在天空形成雾,到了白天气温上升,各种固体粒子融入空气中形成霾。雾霾天气的能见度低,空气污浊,各类污染气态和固体粒子无法自行消

除。同时雾霾天气对人体具有较大的伤害,首先会损害人体呼吸系统,轻时引起人体呼吸不畅、咳嗽等,严重时会引发肺癌,此外相关研究表明,雾霾中的 PM2.5 与人体恶性肿瘤、心脏病以及脑血管这三类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也有着密切关系。雾霾的形成根据近年来西安空气质量检测数据显示,西安地区空气污染物的构成主要包括机动车尾气、燃煤烟气、扬尘和有机废气[2]。雾霾天气的形成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 PM2.5(细颗粒物)是雾霾形成的元凶。相关资料显示,从 2003 年到 2013 年十年间西安本地登记车辆增长高达 6.6 倍,城区土地面积扩大了 78%,人口也已经超过 800 万。西安的城市化发展速度非常快,这一点成为了西安雾霾天气频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2.1 城市因素

关 由于西安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推进,由于暖气供应消耗大量燃料、车辆尾气排放、城市建筑垃圾等因素,城市中的各类颗粒物大量存在。同时由于近地面的空气湿度大,各类颗粒物随着人流、车流的运动而无法沉积地面。同时由于城市内存在大量密集的高大建筑物使得大范围的空气流动无法进行,最终使得空气中的各类颗粒物无法消除而漂浮于空气中。此外由于西安地区冬季供暖,城市内部气温较高,降雪降雨

少使得各类颗粒物难以沉积地面。

2.2 气候因素

西安城市内无明显的冷空气活动,晴朗少云天气较多,夜间辐射降温明显,使得近地面湿度大气温低容易形成雾。近十年来,西安地区的风速有明显减弱之势,2000 年的 1.0m/s 较上个世纪80 年代减小了 0.2 至 0.3m/s[3]。风速的减小不利于污染物的及时排除,这也是造成西安地区雾霾形成的原因之一。

2.3 地理因素

此外西安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当地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秦岭的存在,使得西安在地理上成为了“盆地”,因此地理因素一方面使得外来冷空气也难以达西安,而容易形成“冷湖效应”,阻碍空气颗粒物的排出;另一方面“盆地”内在弱风的条件下,各类颗粒物也难以垂直上升而排出。3 治理对策

雾霾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雾霾天气的治理也应当是多种举措多管齐下。根据西安地区雾霾形成的具体因素,笔者认为该地雾霾的治理主要要采取以下措施。

3.1 广泛宣传,提高居民雾霾治理参与度

细颗粒物是雾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雾霾治理中减少空气中细颗粒物的产生是首要任务。西安当地政府应当大力宣

传,向市民普及雾霾知识,特别是雾霾形成的生活因素以及对人体的伤害,提倡市民尽量乘坐绿色交通工具出行,少开车,多乘坐公交车或是骑自行车、步行等,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同时引导市民在春节期间尽量不燃放烟花爆竹,积极劝阻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全民树立保护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的意识,提高居民雾霾治理的参与度,共同减少细颗粒物的产生。

3.2 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

通过市民自觉维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当地政府还应该通过政策规定来强制减少细颗粒物的产生,如采用尾号限行的方式减少私人车辆的出行;要求城市建筑在建设和拆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特别是采取湿法作业、硬化通道等措施,尽量减少建筑产生的细颗粒物;春节期间严格控制烟花燃放范围和时间,严格禁止秸秆焚烧等措施减少细颗粒物的产生。

3.3 加强气候环境评估与预报

今后在城市规范中一定要同时开展气候环境评估工作,特别是对于城市结构或气候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工程,政府一定要首先进行气候环境评估,尽最大可能合理城市结构,减少城市建设对于环境的破坏程度,保证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3.4 加强城市绿化

加强城市绿化不仅是为了城市的美观,也会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植物不但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能够吸附空气中的一些有害气体、细颗粒物、铅等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空气、保护人类健康的目的。因此加强城市绿化也是治理西安地区雾霾天气的有效措施,当地政府应当将绿化工程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来做,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加大绿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龙飞,甄雪瑶,徐刚.应对重污染:西安能否为空气“排污”[N].陕西日报. 2012-12-26. [2] 冬雪.雾霾的危害有哪些[J]. 百科知识. 2013,02(07):75-76.

[3] 本刊编辑部.控制灰霾污染,提升环境质量——“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环保[J]. 环境保护.2013(06)

篇2:中国对雾霾的政策

雾,本是天地间薄薄的一层轻纱,将天地间的万物都悄悄藏了起来,可你偏偏戴上霾这顶大帽子。你可知,这一顶帽子坑害了多少人原本健康的身体,让空气中的各种微粒有机可乘,让多少刻苦求学的学子不得已停课……你造成的众多影响已经打乱了我们的生活,造成了许多不可挽回的现象。

如今,带着口罩站在马路边,向远处望去,漫天大雾似乎已经成功占领了全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树立在朦胧的雾中,相隔100多米的楼房都成了海市蜃楼,若隐若现。这样的天气越来越频繁,雾霾正无声无息地侵略着我们居住的城市,向我们的城市开火,让我们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质量严重下滑。

我不禁深思,制造雾霾的幕后黑手是谁,答案肯定是一致的,那幕后黑手就是我们自己!现在很多家庭都拥有小汽车,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了,但汽车排放出的尾气,我们有没有注意过,答案是否定的。春节即将来临,绚丽的烟花爆竹让我们目不暇接,但空气中的烟雾有谁注意过,答案也是否定的。如今,各种化工厂、炼油厂在我们的城市里大显身手,夜以继日地排放各种煤烟和有毒物质,但这有人注意过吗?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篇3:浅谈对雾霾的认识

1 雾霾天气的概念

雾霾天气是指主要包括雾和霾两种天气现象, 在夜间及清晨空气湿度大时空气中水珠或冰晶在天空形成雾, 到了白天气温上升, 各种固体粒子融入空气中形成霾。雾霾天气的能见度低, 空气污浊, 各类污染气态和固体粒子无法自行消除。同时雾霾天气对人体具有较大的伤害, 首先会损害人体呼吸系统, 轻时引起人体呼吸不畅、咳嗽等, 严重时会引发肺癌, 此外相关研究表明, 雾霾中的PM2.5与人体恶性肿瘤、心脏病以及脑血管这三类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也有着密切关系。

2 雾霾的形成

根据近年来西安空气质量检测数据显示, 西安地区空气污染物的构成主要包括机动车尾气、燃煤烟气、扬尘和有机废气[2]。雾霾天气的形成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其中PM2.5 (细颗粒物) 是雾霾形成的元凶。相关资料显示, 从2003年到2013年十年间西安本地登记车辆增长高达6.6倍, 城区土地面积扩大了78%, 人口也已经超过800万。西安的城市化发展速度非常快, 这一点成为了西安雾霾天气频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2.1 城市因素

由于西安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推进, 由于暖气供应消耗大量燃料、车辆尾气排放、城市建筑垃圾等因素, 城市中的各类颗粒物大量存在。同时由于近地面的空气湿度大, 各类颗粒物随着人流、车流的运动而无法沉积地面。同时由于城市内存在大量密集的高大建筑物使得大范围的空气流动无法进行, 最终使得空气中的各类颗粒物无法消除而漂浮于空气中。此外由于西安地区冬季供暖, 城市内部气温较高, 降雪降雨少使得各类颗粒物难以沉积地面。

2.2 气候因素

西安城市内无明显的冷空气活动, 晴朗少云天气较多, 夜间辐射降温明显, 使得近地面湿度大气温低容易形成雾。近十年来, 西安地区的风速有明显减弱之势, 2000年的1.0m/s较上个世纪80年代减小了0.2至0.3m/s[3]。风速的减小不利于污染物的及时排除, 这也是造成西安地区雾霾形成的原因之一。

2.3 地理因素

此外西安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当地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秦岭的存在, 使得西安在地理上成为了“盆地”, 因此地理因素一方面使得外来冷空气也难以达西安, 而容易形成“冷湖效应”, 阻碍空气颗粒物的排出;另一方面“盆地”内在弱风的条件下, 各类颗粒物也难以垂直上升而排出。

3 治理对策

雾霾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因此雾霾天气的治理也应当是多种举措多管齐下。根据西安地区雾霾形成的具体因素, 笔者认为该地雾霾的治理主要要采取以下措施。

3.1 广泛宣传, 提高居民雾霾治理参与度

细颗粒物是雾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雾霾治理中减少空气中细颗粒物的产生是首要任务。西安当地政府应当大力宣传, 向市民普及雾霾知识, 特别是雾霾形成的生活因素以及对人体的伤害, 提倡市民尽量乘坐绿色交通工具出行, 少开车, 多乘坐公交车或是骑自行车、步行等,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同时引导市民在春节期间尽量不燃放烟花爆竹, 积极劝阻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全民树立保护环境, 保护人体健康的意识, 提高居民雾霾治理的参与度, 共同减少细颗粒物的产生。

3.2 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

通过市民自觉维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 当地政府还应该通过政策规定来强制减少细颗粒物的产生, 如采用尾号限行的方式减少私人车辆的出行;要求城市建筑在建设和拆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特别是采取湿法作业、硬化通道等措施, 尽量减少建筑产生的细颗粒物;春节期间严格控制烟花燃放范围和时间, 严格禁止秸秆焚烧等措施减少细颗粒物的产生。

3.3 加强气候环境评估与预报

今后在城市规范中一定要同时开展气候环境评估工作, 特别是对于城市结构或气候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工程, 政府一定要首先进行气候环境评估, 尽最大可能合理城市结构, 减少城市建设对于环境的破坏程度, 保证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3.4 加强城市绿化

加强城市绿化不仅是为了城市的美观, 也会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植物不但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同时能够吸附空气中的一些有害气体、细颗粒物、铅等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空气、保护人类健康的目的。因此加强城市绿化也是治理西安地区雾霾天气的有效措施, 当地政府应当将绿化工程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来做, 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加大绿化建设。

摘要:今年来, 雾霾天气已经成为我国城市自然现象中的一种污染, 在全国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西安是受严重雾霾自然灾害的城市之一, 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本文结合西安地区实际, 认真分析当地雾霾天气的成因, 并积极寻求减轻雾霾天气的对策, 为该地今后预防以及改善雾霾天气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西安地区,雾霾天气,成因

参考文献

[1]李龙飞, 甄雪瑶, 徐刚.应对重污染:西安能否为空气“排污”[N].陕西日报.2012-12-26.

[2]冬雪.雾霾的危害有哪些[J].百科知识.2013, 02 (07) :75-76.

篇4:飞机对雾霾的“贡献”不容忽视

检测结果与直观感受为何差别巨大

2015年12月至今,北京已经连续出现多次重度雾霾,PM2.5多次爆表。北京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部分区域PM2.5出现极端峰值,如2015年12月30日下午中心城区维持500μg/m3高污染浓度,而南部地区部分站点则出现超过900μg/m3的极端峰值污染浓度,引发了新一轮的全民防霾、抗霾行动。

但在这些现象背后的事实是,近年来,北京市空气质量确实在逐步好转。北京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约为81μg/m3,比2014年下降约6%,比2013年下降10%,PM2.5五级重度污染天数逐年减少,其他污染物的浓度也有所下降,其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年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约38%和12%。从长期变化来看,2000年至2014年北京市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从0.162μg/m3、0.07μg/m3、0.071μg/m3下降到2014年的0.116μg/m3、0.022μg/m3、0.057μg/m3。

不难看出,政府检测与社会公众对北京雾霾的认识感受差别很大。

北京雾霾到底有多严重?对此进行准确研判是解决雾霾问题的前提。2015年12月,世卫组织(WHO)的数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绝大部分在南亚,世界上25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13个在印度,兰州是污染最严重的50个城市里唯一的中国城市;北京的污染程度排名仅为79。由此可见,北京雾霾不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也不是全国最严重的,甚至在华北也不是最严重的(石家庄、邯郸比北京重),但是北京雾霾所引起的关注、讨论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为广泛的,北京市治霾措施也是最严厉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北京市民素质普遍高、生活质量要求高和环保意识强,在当下中国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中,北京因地理位置因素导致雾霾相对较重,造成了与北京市民所需求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引发了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二是北京市聚集了全国60%以上的新闻出版机构,这些机构可以最直观、最快地对这一议题进行报道和宣传,使得北京雾霾产生了巨量的舆论波浪;三是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国际驻华机构最多,使得其关注和影响具有世界性,北京PM2.5最早的检测来自于美国驻华使馆。这些因素的叠加放大了北京雾霾的严重程度。

雾霾成因被固化

虽然北京雾霾的严重程度存在被放大的问题,但其对北京市民生活、工作和健康所产生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雾霾是一种恶性天气现象,而天气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目前人类对天气系统的认知还处于仅仅能够预测的低水平阶段。通过对以往的研究资料的分析发现,北京雾霾的成因被固化为几个方面,以2014年4月份北京市环保局的公告为依据,将机动车(31.1%)、燃煤(22.4%)、工业生产(18.1%)和粉尘(14.3%)作为雾霾产生的四大“病根”,并以此为基础出台了不少治霾政策。

事实上,孤立的某几个因素难以解释雾霾的形成,雾霾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反应下形成的,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系统。

一是地形因素。北京地处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交界处,北、东、西几乎三面环山,只有南面和部分东面向外敞开,形成一个半盆地地形,北高南低的特殊地形造成了北京地区特有的气象条件,当南风出现时受西北地区山脉的阻挡,大气污染物容易在山前堆积,不易扩散。

二是气候变化和气象条件影响。近年来影响北京的冷空气活动偏少、强度偏弱,北风风力小;同时南风暖湿空气势力相对较强,湿度持续偏大,静稳天气严重阻碍了空气的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在这种条件下,北京城内的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在空气中持续积累。

三是北京市污染物排放。当前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61万辆,带来了大量的路面扬尘和尾气,全年全市燃煤总量仍保持在1900万吨,汽柴油消费总量达到630万吨,全市建筑施工面积高达1.9亿平方米,冬季供暖锅炉脱硫设施带出水蒸气与烟气的混合物贡献也很高,是冬季雾霾天气的主要推手。此外,北京周边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烧农作物秸秆、燃煤取暖等,也造成了空气质量的恶化。

四是周边污染物输送叠加。受气象条件影响,北京城区大量污染物受南方近距离输送影响显著。据中国科学院近年对北京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发现,北京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物,70%来源于自身排放,近30%则来自周边地区。从周边地区来看,煤炭在河北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省会石家庄市一年消耗煤炭5000万~6000万吨,相当于近3个北京市的消耗量;唐山市一年燃煤超过9700万吨,全国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河北稳占六七个,2013年以来这两年,河北全省平均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的时间空气是达标的。

以这些固化的观点为基础,产生了将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和粉尘作为雾霾成因的对应治理机制。

在机动车管理方面,2013年以来,北京市将单月摇号制度改变为双月摇号,以降低机动车增量,在2015年11月实施了的电动车免摇号政策,还实施了雾霾等恶劣天气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政策。在燃煤治理上,北京市明确到2020年每年燃煤量从2012年的2300万吨降至1000万吨,相当于压减近六成,所有平原地区实现“煤改清洁能源”,仅2015年就向河北相关地区支持治煤资金8亿元。在工业生产方面,北京市出台限制目录,一般性的制造业全部疏解出北京。可以看出,北京治霾决心不可谓不大,但回看这些政策对市民生活工作所产生影响,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在交通便利、稳定就业和生活保障等与环境质量之间究竟该如何平衡?更重要的是,目前固化的成因分析是否存在盲点,进而导致雾霾治理方式错配?

nlc202309090038

航空业致霾须深入研究

长期以来,航空业被视为高端产业,不少地区都以建设机场和组建航空公司为荣。但是,从生态保护的视角来看,飞机由于自重大、耗油量大,其污染排放量也相当大,对环境造成了噪音、空气以及电磁污染。

首都国际机场作为世界性大型机场,每年起降飞机56万架次,发送旅客8400万人、货运量达到200万吨,是全国最大和最繁忙的机场。据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表明,1架空客380型飞机,起降时耗油为2吨,相当于600辆出租车一天的耗油量。香港国际机场曾对飞机空气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其监测结果,按照每年起降56万架次测算,首都机场每年约排放二氧化硫1188吨、氮氧化合物20563吨、可吸入悬浮颗粒物88吨。

按照单架次飞机起降需要消耗约2吨航空油,环保部门测算,单架次飞机起降过程中废气排放量相当于约600辆出租车运行24小时所排放的废气量,以此测算出56万架次的飞机起降相当于128.6万辆机动车的空气污染排放量。按照北京摇号政策每年净增9万辆机动车数量计算,首都机场污染物排放量将消耗15年的机动车调控指标。同时,进场交通流也带来了大量污染物,从世界范围来看,机场中转量的数据在20%左右,每天有18万人从首都机场进入城区,按照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各一半的比例计算,大致有9万人通过机动车出入机场,出入场机动车产生4000亿升汽车尾气。此外,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工业产业活动每年产生156.6亿立方米工业废气。

首都国际机场位于北京东北部,处在冬季北京城区进风口,这三个方面所产生的1188吨二氧化硫、20563吨氮氧化合物、88吨可吸入悬浮颗粒物和4100亿升汽车尾气以及150万亿立方米的工业尾气,在冬季借助风力极易对主城区空气造成污染。北京南边有南苑机场,从北京市相关检测数据可以看出,这两大机场所形成夹角及其东南方向的雾霾都比较严重,有理由相信,飞机及临空经济区是北京雾霾形成的重要成因之一。

这一成因长期被忽视至少有三,一是对航空业的社会认识,认为其是高端产业;二是从治理的角度来说,以飞机为核心临空经济区的利益本来就十分复杂,治理手段有限;三是技术手段有限,雾霾的复杂性使得对高空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检测十分困难。从生态环境视角来看,航空业几十年来在航油、速度等技术突破上并没有太大进展,已经逐步变成中端产业,甚至是污染治理中的低端产业。

当然,飞机及临空经济区污染物排放在北京雾霾产生中的占比,还需要深入研究。北京正在建设新机场,而新机场位于北京的南部,在北京城区出风口,如果北风较大,城区污染物容易扩散至此;如果东南气流较强,飞机起降和各类污染物则可能进入城区。新机场地处污染天气时的北京市主城区上风向及河北中南部向北京市输送污染物的输送带上处,如建成后,北京冬季的雾霾加重,夏季雾霾也频繁的话,那是北京的不幸。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北京的希望,或将开启飞机尾气治理的新征程。

(作者系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篇5:简述对雾霾的整体认识

1、雾霾的概念

从当前对雾霾的定义来看,学术界对雾霾的认识存在有不同的理解。在学术界,对雾与霾的定义是分开的。其中,雾主要是属于气溶胶系统,主要的成分应该是悬浮在离地面很近的空气中,形成的小水滴或者冰晶,同样,霾主要是一些相对较小的固体小颗粒。在当前的概念形成中,对雾霾的整体认识都是联系在一起。在当前的天气显示中,由于空气质量的变化,就会出现有大量的雾霾天气,形成相对较重的危害性,我们通常将这种阴霾天气与雾类天气就合并称之为灾害性天气预警,统称之为“雾霾天气”。

2、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当前的环境影响中,雾霾天气的形成与当前的相关因素是紧密相连的。其中,在雾霾天气的形成中,包括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形成。在城市化急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建筑物、城市排水、排气等现象的大量存在,高楼表面的摩擦作用以及高楼对空气对流的阻挡效果,从而形成静风的现象凸显,这样,导致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扩散与稀释效果减慢,不利于形成空气对流。二是垂直方向出现逆温现象。在城市的上空,由于高空气温与低空气温的对比程 1/4页

度不同,就会产生相应的向上浮力,空气湿度加重,就会出现下移现象,从而在逆温状态下,低空中的悬浮颗粒不能形成扩散效果。三是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逐渐增加。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废气排放、污水排放等现象大有存在,加之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城市污染现象愈加严重,煤炭企业废气排放、扬尘现象的出现,机动车尾气排放等,都形成了空气中大量的悬浮颗粒。

3、雾霾天气的构成成分 在雾霾天气的形成中,雾霾的主要成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点。从相关学术的研究来看,对雾霾成分的解剖来自多方面的,其中,对雾霾中污染物的混合体进行分析,含有大量的沙尘气溶胶,也包含一些大量包含氮气的有机物颗粒,污染物来源于燃煤、烹饪油烟和汽车的尾气等,都会形成相应的危害性与整体影响。

二、概括雾霾天气的整体危害性

1、各种疾病现象的出现

雾霾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其中,由于受到工业、汽车等污染的影响,在这种废气空气中,就会出现有灰尘、病毒以及相关的细菌,因此,对人体的损伤是相当大的,最主要的还是对呼吸道的影响,在进入人体质之后,就会造成呼吸性疾病的出现,引起肺内感染等疾病。同时,雾霾作为一种隐形的杀手,是造成癌症病发的主要因素,最主要的是肺癌疾病产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就会造成对身体的严重破坏。同时,在对身体的破坏中,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现象的出现,可以阻止正常的血液循环,带来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诱发哮喘等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的心理健康是受到环境影响的,尤其是在整个环境相对恶劣的情况下,面对雾霾天气,就会出现一种莫名的烦躁感,这样,就会给整个心里带来一种压抑以及沉闷的感觉,使人产生一种极度压抑的感觉,尤其是对于一些性格上不乐观,或者处于低迷状态的人,就会加抑郁现象的产生。同时,也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由于雾霾天气的光线相对较弱,就会给人带来一种慵懒的情绪。

三、探讨有效控制雾霾天气的措施

1、转变观念,调整环境控制措施 2/4页

在国家政策的运行中,要结合当前环境控制的相关措施,在观念上进行突破,改变以往追求经济发展不求环境保护的思想,在推动生态平衡的过程中,树立环境和谐发展的整体理念,追求生态化、均衡化的发展对策,大力推进生态平衡的发展模式,打破单一经济发展与环境脱节的政策方向,树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思路,控制好对环境破坏的措施创新,推动整个环境与社会和谐的整体趋势。

2、制定应急措施,完善对雾霾天气的整体控制 在结合雾霾天气的有效防治过程中,对出现相对严重的雾霾天气,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急措施,尤其是对于可能造成的危害性,要进行多方面的引导与宣传,形成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案,形成因地制宜的控制方法。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各地区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建立相应的响应机制,且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3、标本兼治,严格控制雾霾天的危害性

首先是在工业源头切断污染源,这些污染源包括燃煤、机动车、扬尘和工业,以上都是大量排放污染物的源头,是造成雾霾的根本原因。所以国家重点抓工业,对机动车尾气也开始限制。举个例子,汽车现在基本发展方向就是从单一能源的汽车变成混合动力的汽车,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当然,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这也表明了国家的态度;工业上,严格控制排放标准,超标就整改,什么时候不超标什么时候再开工;至于扬尘方面,则采取措施严格抓好施工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

四、结语

篇6:中国对雾霾的政策

以北京高中生对雾霾的认知与态度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据此分析发现,高中生群体普遍关注雾霾天气,但对雾霾成分、成因缺乏科学认知,不过对于雾霾危害及防护措施有基本认识,并认为应该从源头上减少雾霾产生的因素和有利条件。最后建议加强高中生雾霾科普知识教育,并提供参与雾霾治理的活动平台。

關键词:

雾霾;高中生;认知;态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20803

1 引言

2015年入冬以来,我国频繁发生大面积连续重度雾霾天气,雾霾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近年来,雾霾从局部地区逐渐扩展到华北、东北、华东等集中连片区域,从偶尔发生的间歇性轻度雾霾演变为频繁发生的持续性重度雾霾,从公众视野外围进入公众视野核心,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环保问题。学术界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加深了人们对于雾霾物理成分、成因、危害、现状与发展趋势及治理途径等方面的认知。为了了解公众对于雾霾的认知、态度及适应性行为,部分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

刘婧楠等(2015)针对保定市18岁以上城市居民对于雾霾的认知和关注程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78%的受访者知道PM2.5,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受访者知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21~30岁的受访者和大学及以上的受访者PM2.5知晓率最高,但对于PM2.5的准确定义知晓率很低(38%);同时,受访者对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秸秆燃烧、居民燃煤是雾霾主要成因的认同度很高(≥90%),对于雾霾会引起哮喘、支气管炎、心血管病等疾病的知晓率也很高,不过防范意识很低、防范措施很少,极少有人佩戴专业口罩,大部分人尤其是老年群体仍在雾霾天在户外锻炼身体。程励等(2015)从公众对雾霾的认知对于其对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受访者对于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交通和城市形象有“严重”或“很严重”消极影响的认可度比较一致。除对雾霾对引发心血管疾病具有严重或很严重影响的认知率(49.3%)偏低外,其他测量项的严重和很严重的认知度所占比例为71.0%~97.0%。并据此认为,经过近年社会传媒的广泛报道和在社会公众中的广泛讨论,具有较高学历背景的城市居民对雾霾天气危害的认知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认知状况。这与刘婧楠等(2015)的研究结论一致。但蔡美娜等(2015)针对河北大学大一到大四学生对于雾霾的认知和关注的研究得出相反的观点,认为高学历的大学生对于雾霾的认知和关注程度普遍偏低,应加强大学生对雾霾的了解,因为研究发现,认为雾霾成因之一是“冬季胶溶背景浓度高,有利于催生雾霾”的不到受访者的50%,且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认知率差异显著;认为雾霾成分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灰尘”的高达64%,而认为雾霾成分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2.5)”只有17%。李新等(2015)针对长春小学生对雾霾相关认知情况的研究发现,虽然在长春市健康教育的干预下,小学生对于雾霾的认知率较高(86%),但是对于“基本知识”、“健康危害”等方面的认知偏低,建议加大小学生雾霾知识校园教育力度。

综上可见,已有研究表明无论是小学生、普通市民,还是高学历的大学生对于雾霾的知晓率都普遍很高,但是对于雾霾的具体成因、物理成分的正确认知率很低,即使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大学生群体,建议加强雾霾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高中生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探知兴趣,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阶段,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研究对其进行单独研究。本文将以北京高中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对雾霾的认知和态度。

2 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

2.1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于2015年11月至12月对北京某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87份,回收87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93%。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年级;第二部分是认知情况,包括关注程度、雾霾成分、雾霾成因、雾霾危害、防护措施;第三部分是态度情况,包括谁最应该对雾霾负责,个人、企业、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治理雾霾以及个人对治理雾霾的支付意愿。

2.2 样本分析

如表1所示,本文调查所得样本总计81个,其中男性43人(53.1%),女性38人(46.9%),男女比例较为均衡;年龄分布集中在15岁至17岁,占比超过了85%;年级分布比较均衡,高二略多于高一、高三。

3 受访者对雾霾的认知与态度

3.1 受访者对雾霾的关注程度

受访高中生对雾霾关注程度较高,但缺乏细致性。如表2所示,受访者中84%的人平常关注天气,并且超过92.6%的人知道关于雾霾的视频《苍穹之下》。同时,能正确回答出北京雾霾是从2011年开始严重、雾霾冬季最严重以及《苍穹之下》作者的受访者偏低,分别是27.2%、46.9%、19.8%。可见,高中生群体平常关注天气,并且在互联网时代对关于雾霾的热点有较高的知晓度,但关注不够细致深入,不够集中。

3.2 受访者对雾霾基本知识的认知情况

受访高中生对雾霾成分知之甚少。根据表3,在受访者中13.6%的人认为是二氧化硫,16.0%的人认为是氮氧化物,11.1%的人认为是灰尘,16.0%的人认为是可吸入颗粒物,19.8%的人认为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灰尘,仅有23.5%的人答对,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虽然全部受访者都知道PM2.5,但只有35.8%的人能较为准确回答PM2.5的准确定义。这说明高中生对于雾霾成分几乎没有什么了解。

关于雾霾最主要的成因,受访高中生的认知在主流认知范围内,并呈现出多元特征。如表4所示,被认为是雾霾最主要成因、排在前三的依次是汽车尾气(272%)、生活燃煤产生废气和粉尘(19.8%)、工厂排出的废气和粉尘(16.0%)。另外,还有11.1%的受访者认为是北京北部和西部山脉阻挡了空气流动,导致雾霾天气。不到10%的受访者认为是秸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岛效应导致粉尘从郊区进入城市。仅有8.6%的受访者认为冬季胶溶背景浓度高,有利于催生雾霾这一重要原因。这表明,高中生对雾霾最主要的成因的认知处于主流认识,即认为是汽车尾气、生活燃煤、工厂废气及粉尘所致,而没有深入进行季节性对比,因而忽视了冬季胶溶背景浓度高,有利于催生雾霾这一重要原因。

如表5所示,受访高中生对于雾霾的危害有相当警惕的认知。超过75%的受访者认为雾霾会诱发鼻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超过50%的受访者认为雾霾还会诱发鼻癌、心血管病、肺气肿等严重疾病,将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雾霾还会诱发哮喘。另外,一部分人认为雾霾还会诱发其他疾病。对于雾霾对哪类人群危害最大这一问题,受访者的认知比较集中,认为是老年人的受访者占总受访者比例为51.9%,认为是婴幼儿的占比44.4%,仅有极少数人认为是青少年或成年人,理由是他们更为活跃,对氧气的需求更多。可见,高中生对于雾霾具有严重危害性、会诱发相关疾病以及对婴幼儿、老年人群体具有更大危害的认知程度较高。

基于对雾霾危害性的认知,受访高中生对于雾霾防护措施的认知也相当高。根据表6,79%的受访者认为佩戴普通口罩无法防范雾霾,因为佩戴普通口罩仍然会吸入微小颗粒物;90.1%的受访者认为雾霾天气不应该开窗通风,以免雾霾进入室内;92.6%的受访者不会在雾霾天气进行户外锻炼或长期在户外停留,以免吸入更多雾霾。可见,受访高中生群体对于雾霾防范措施的认知程度高且基本正确。

3.3 受访者对雾霾治理的态度

对于雾霾责任主体,受访高中生的态度相对分散。如表7所示,认为最应该对雾霾负责任的主体排在前三的依次为汽车保有者、环保部门、燃煤的居民,所占比例分别为28.4%、21.0%、19.8%。另外,有16%的受訪者认为是粉尘和废气排放的企业、12.3%的受访者认为是燃烧秸秆的农民、2.5%的人认为是每一个做饭的居民。呈现出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雾霾成因的多元性以及个人认知的局限性。

针对雾霾治理,如表8所示,受访高中生分别针对个人、企业、政府最应该采取的措施作出了回答。在个人方面,认为个人最应该选择公交出行的占到38.3%,最应该改用天然气做饭的为27.2%,最应该减少燃煤取暖的占到23.4%,而认为最应该减少秸秆燃烧以及参加植树造林的不足10%。

同时,在问到“你是否愿意为治理雾霾支付费用?”时,全部受访者表示愿意为治理雾霾支付费用。

调查结果如下,40.7%的受访者愿意支付较高的费用(150元/人),33.3%的受访者愿意支付中等的费用(100元/人),只有少数人支付最低费用或最高费用。在企业方面,53.1%的受访者认为企业最应该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气和粉尘的排放,同时32.1%的受访者认为最应该增加废气和粉尘处理设施,只有11.1%和3.7%的人分别认为最应该缴纳雾霾治理费用和研发最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和方法。在政府方面,受访者认为最应该采取的是关停高污染企业,对雾霾制造者进行罚款,同时实现能源清洁化,并制定实施雾霾治理专项方案。而对于加强环保立法与执行、实现单双号限行以及禁止秸秆燃烧等措施认可度并不高,均为超过10%。综上可见,受访高中生总体上认为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都应该从源头上减少雾霾产生的因素或者有利条件。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北京高中生群体的调查分析,发现高中生群体对于雾霾天气的关注程度比较高,但系统性不强,对于雾霾的成分、成因等相对专业的知识缺乏科学的认知,不过在自我保护意识以及互联网媒体的影响下,对于雾霾对人体健康及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危害和相应防护措施有基本正确的认知,可以有效保护自我。同时,也有意愿参与雾霾治理,并认为个人、企业、政府都应该行动起来,从源头上遏制雾霾产生的因素和有利条件,从而在根本上减少雾霾天气。据此,本文认为应该加强高中生群体雾霾科普知识的教育,提高其关于雾霾物理性质的认知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应对雾霾天气的环保活动,充分发挥其应对雾霾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婧楠,袁千里,米光明等.保定市城区居民对PM2.5认知与关注现状调查[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5,10,(3):161164.

[2]程励,张同颢,付阳.城市居民雾霾天气认知及其对城市旅游目的地选择倾向的影响[J].旅游学刊,2015,30(10):3747.

[3]蔡美娜,裴婉煜,于香锐等.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对雾霾认知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在线,2015,(8):153154.

上一篇:图像高级处理教案下一篇:中秋祝福短信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