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方案-王林

2024-05-25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方案-王林(共8篇)

篇1: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方案-王林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

节改革方案

焦作职工医学院二0一0级口腔专科班王 玲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性教学;改革[摘 要] 构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立“理论+技能”的考试模式,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 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性教学;改革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操作技能的必要环节,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应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让每位大学生经过多个这种实

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培养扎实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从而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办学理念。改革的目的及现状分析

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性较强。对本专业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需要在本学科理论指导下的操作技能训练,且要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具备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适应能力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有着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高等医学教育有了突破性进展,教学质量普遍提高,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等问题仍然存在,教学计划的安排偏重于理论,而口腔医学技术恰恰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所以,一定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要让实验课占专业课总课时的60%左右,强化实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现状[1]。我校于2000年9月开始招收口腔工艺专业学生,至今毕业约150余人。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在工作中存在实际操作能力差,其原因是在校学习期间,理论与实践的安排不合理、实验机会少的缘故。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对本专业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

重构实践性教学体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打破学生原有期末单纯理论考试的模式,将实践能力纳入学生考核成绩的量化标准。真正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的缺陷。其改革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实施方案、实施方法

3.1 实施方案加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实习医院联合制订实习计划。调整教学结构,增加实践性教学比重。制订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计划,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实验项目(实习占总课时的60%)。成立技能考核小组,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训实施:拟抽取实习对象(2005级口腔医学技术三年制大专生共138人),介绍实验及操作规程,并告知实际操作技能纳入期末及毕业考核成绩。

3.2 实施方法应从以下六个阶段进行实施。

3.2.1 操作技能的认识阶段

此阶段是指学生对所学操作技能知识的了解,通过讲解、示范、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对该实践操作技能的每一个环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模仿阶段是学生效仿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学生分组进行。模仿阶段可把连续的、难度较高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动作进行。例如:锤造全冠的制作。可连续分解为:石膏代型的制作;石膏阴模的形成;金属阳模的形成等环节,这些环节分节练习,由于模仿时学生要付出实际操作,学生的心理负担较重,情绪紧张,害怕操作失误,因此,在模仿阶段教师要耐心指导,允许学生出现失误,以减轻学生学习中的心理压力,给学生以自信。

练习阶段是学生领会与学习动作技能的协调阶段,能把简单的分解步骤连贯起来。从准备实验开始至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让学生亲自去做,通过反复练习,使技能操作的连贯性、协调性、正确性逐步提高,并能减少错误,对出现操作错误者及时纠正,重新操作,直至成功。

此阶段是练习阶段的延续,在练习阶段基础上进3.2.2 操作技能的模仿阶段3.2.3 操作技能的练习阶段3.2.4 操作技能的强化阶段

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操作达到正确、敏捷、灵活、连贯,操作时感到轻松自如,学生能按操作程序及要求较好地完成操作过程。

为了加强学生对各种技能操作的掌握,在学生完成下面的2~3项技能操作后,再重复练习前一次的技能操作,以此加深印象。重复练习是各项技能操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学生考评应由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2个部分组成。制定技能考核标准,实施技能考核。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期末和毕业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实际操作的重视,真正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改革的创新之处和预期的效果

构建该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建立“理论+技能”的考试模式,将实践能力纳入学生考评量化标准[2]。其预期的效果是围绕培养目标,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探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真正3.2.5 操作技能的巩固阶段3.2.6 操作技能的评价阶段

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办学理念,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参考文献:

[1]李武修,张玉根,杨佑成,等.新型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69.[2]王心如,王锦帆,唐文,等.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学教育,2005,3:36.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方案责任编辑:涂老师

篇2: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方案-王林

数控技术专业(专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及考核实施方案(参考)

2008.10.08

数控技术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应用型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目标的关键环节。为贯彻落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数控技术专业(专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数控技术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由四部分组成。金工实习6学分,实习时间6周;数控加工操作实训8学分,实习时间8周; 数控自动编程实训4学分,实习时间4周;综合实训 6学分,实习时间6周。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综合实训》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数控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数控技术专业的必修实践课程。该课程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数控加工工艺、编程、数控机床操作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

能够根据图纸的几何特征和技术要求,运用数控加工工艺知识,选择加工方法、装夹定位方式、合理地选择加工所用的刀具及几何参数,划分加工工序和工步,安排加工路线,确定切削参数。在此基础上,能够完成中等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编制。

2、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

能够根据图纸的技术要求和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格式与编程方法,正确地编制中等复杂典型零件的加工程序,并能够应用CAD/CAM自动编程软件编制较复杂零件的加工程序。

3、工件加工与精度检验能力

掌握一种典型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独立地进行机床的基本操作,按零件图纸的技术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中等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和精度检验。

4、综合能力

能够针对生产实际,综合应用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参与生产实践,并能够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生产中的加工操作。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

《综合实训》是数控技术专业的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以《工程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数控机床》、《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技术》等课程为理论基础;以《金工实习》、《CAD/CAM自动编程实训》、《数控加工操作实训》为实训基础。以数控加工生产实践为核心。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通过本实训环节的教学要达到2个层次的基本要求。

掌握: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编程与机床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常用CAD/CAM软件的应用方法。

运用:能够针对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综合运用所涉及的相关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 教学要求与考核方法

一、课程教学总时数和学分

本实训环节6学分。

根据该实训环节的特点,建议采取集中方式进行,各教学点根据自己的生源情况和设备情况,自行安排,总实训周数为6周。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综合实训是本专业学生毕业前的一次重要综合实践环节,各教学点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各办学单位及生源的具体情况制定综合实训方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训。

(1)在岗实训

这种实训方式主要准对在职学习的生源和找到实习单位的学员。参加在岗实训学生要由接收实习实训的单位开具证明,交办学点备案。实训内容主要围绕生产实际,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学员要搜集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的技术资料,包括:生产设备的型号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加工零件的技术图纸,加工工艺卡,典型加工程序,零件的精度检验方法等等。综合应

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对生产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实习实训结束后,提交综合实训报告。

(2)由办学点安排综合实训

不具备在岗实训的学生,可由各教学点安排综合实训。各教学点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源及设备条件,进行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训。

1)以数控加工操作技能为主的综合实训,实训对象应选择不低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实操考核要求(中级工以上)具有一定难度的复杂零件。针对不同种类的典型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及工艺文件编制、加工程序编制、机床操作及工件检验等训练。实训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为就业打基础。

2)以软件应用为主的综合实训,各教学点可以根据当地CAD/CAM软件实际应用情况,选择相应的软件,集数控加工工艺、软件应用、加工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训,突出软件应用的特色人才培养目标。

3)以PLC技术综合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训,具备PLC综合实训的办学点,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生产实际,拟定专门课题,进行综合实训,实训内容包括系统的硬件连接、控制程序的结构设计、程序编制及调试。完成实训后提交综合实训报告。

4)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综合实训。具备实训条件的教学点,可以进行机床参数设置、故障诊断、机床维修方面的综合实训。实训结束后,提交综合实训报告。

另外,各教学点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以数控系统(CNC)应用为主要内容及其他内容的综合实训。

三、考核方法

综合实训的考核由各教学点根据本教学要求并结合各教学点的具体情况组织考核,考核成绩由综合操作技能、实训报告两部分组成。其中综合操作技能占70%,实训报告成绩占30%。

(1)综合操作技能

综合操作技能的考核项目包括出勤、实训表现、技能操作水平等。

(2)实训报告

篇3: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方案-王林

1 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1.1 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课堂内实施系统、综合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 课堂外结合科研项目实行导师指导下的开放、自助式创新能力培养, 与校外实训基地三位一体地拓展专业素质及技能。通过创新和实践, 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2], 使培养的医学生物技术人才符合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1.2 实践教学定位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 把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理论、实践、创新相结合,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指导思想, 并出台、落实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构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分层次, 相互衔接的科学、合理、优化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满足社会对医学生物技术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3]。

1.3 实践教学改革目标

加强课程融合, 以综合性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创新教育, 以设计性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自主学习, 以探究性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设计能力;坚持学以致用, 以产学研结合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4]。

1.4 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 课堂实训教学体现基础性实训、技能性实训、综合性实训相结合。

(2) 课外实践教学体现课外科研、实习基地相结合。

(3) 实践教学改革体现开放性训练、社会调查、大学生创新项目相结合。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体现由简单到复杂, 由基础训练到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的过渡。

(4) 紧密结合现代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 加强实训教材建设, 以基础扎实、注重实用为指导思想, 根据专业要求, 合理安排和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修订实训教学大纲, 编写、出版符合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所需的实训教材。

2 实践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2.1 实训基地建设

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 为此我院建设了产学研一体化生产性实训基地, 并制定了发展原则, 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协调发展, 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实践教学改革内容

2.2.1 精选实训内容

针对现代医学生物技术发展的特点, 设计了细胞培养技术、微生物技术、蛋白质分离提取纯化技术、免疫学技术及综合实训5个涵盖生物医学领域的综合实训模块, 包括近40个实训项目。5个实训模块既相对独立, 又互相联系, 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2.2.2 加强实践教学中具体实训操作的理论指导

在实训操作前, 实训指导教师详细讲解与本实训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训设计方案, 让学生明确实训过程中具体做什么、怎么做及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 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达到举一反三的实训目的, 并形成了理论 (指导教师) —实践 (学生独立操作) —再理论 (学生讨论) —再实践 (学生独立设计并操作) 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获得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知识,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工作责任心及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2.2.3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训方案

按照知识、技能与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选择实践性较强的具体课题和项目,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训方案并付诸实践。例如, 在细胞培养技术的实训中, 实训指导教师根据科研课题和项目的需要提出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任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方案设计, 并完成具体操作。这样的实践教学, 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更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2.4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可增进教学效果。

(1)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使实践教学成为交互式、讨论式,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其创新思维。重视新理论、新技术传授, 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 探究式教学。一部分实践教学内容由科研成果转化而来, 其实训项目与正在开展的科研课题紧密联系, 可将相关的实用技术融合在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具体实训项目中, 串联成一个综合实训模块。另外, 在实践教学中安排学生作专题报告, 通过选题、查阅文献、制定设计方案、撰写研究报告、口头讨论或书面报告5个环节, 模拟科学研究的实际过程。

(3) 课堂内外结合, 开展开放式实践教学。开放实训室与实验室, 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实训室并参与科研项目研究;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 发挥电教优势。学生通过录像、多媒体课件等, 能更直观地理解实训内容和操作, 同时还能扩展知识面;建立教学网站, 开展网络教学, 方便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2.2.5 实践教学实行小班制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可实行小班制, 每组5~7名学生, 以便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 学生通过参与实训试剂、材料的准备工作, 不但掌握了具体的操作技术, 还强化其独立工作能力和责任心。

2.3 实践教学评价

建立一种既注重实训结果, 又注重实训过程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尝试以论文式实训报告的形式检测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与考核方案[5]。

制定包括选题、实训设计、操作流程、报告等多环节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 成绩按百分制计算, 由3部分组成: (1) 实训报告成绩 (占50%) 。由任课教师或教学辅助人员根据学生实训报告给出成绩, 包括实训报告的规范性、客观性、对实训结果的分析、经验与不足以及改进的建议等。 (2) 考核成绩 (面试或笔试, 占30%) 。给出若干题目, 要求学生任选一个, 设计实训方案, 并自己动手完成, 得出实训结果并进行分析。 (3) 平时成绩 (占20%) 。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实训内容完成情况及平时表现给出成绩, 包括学生预习、操作、态度、习惯、纪律等。

3 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3.1 整合实践教学资源, 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筹安排

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 提炼共性、特性和内在联系, 将分散于各课程的实训内容整合为4个模块, 增设综合性实训模块, 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连贯性、系统性、独立性。从根本上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模式, 在实践内容上体现“重视技能、淡化学科、强调综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形成与理论教学既结合又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逐步实现理实一体化的高职教学模式。

3.2 鼓励学生提早进入实训室, 加强早期技能的培养

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 鼓励二年级以上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入实训基地,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 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

3.3 以科研促进实践教学, 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积极贯彻落实“将科研引入教学, 以科研带动教学, 以生产培养教学人才, 以培养的人才促进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将科研项目成果运用于实践教学, 激发了学生对实训教学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将科研设备与实践教学共享, 将科研和教学成果引入企业进行转化, 充分体现产学研一体化。

摘要:重视实用技术研究, 培养学生实训项目选择、实训方案设计能力, 通过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产学研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可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产学研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周光勇.高等职业教育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3.

[2]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11) :67-68.

[3]文彬.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9 (12) :115-118.

[4]赵梅, 常伟东.对本科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创新[J].高等理科教育, 2006 (6) :103-105.

篇4: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方案-王林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 實践性教学 改革

大学生(大专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操作技能的必要环节。应改变目前教育模式下实验课同理论课不能相结合的状况。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

一、改革的目的及现状分析

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而口腔医学技术大专教育担负着连接口腔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口腔技术实践操作的重任,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当中,需要探索出一条更加具有专业优势的改革之路。在上次教学改革当中,大部分学校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实验课占专业课总课时的60%左右,强化实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现状[1]。但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忽略了大专学生的特点,造成了实践与理论的脱节。很多学生都将实验课与理论课看成两门课程,在理论课上学习的东西不能应用于实验课,只是为了考试而背书;同时在实验课上单纯机械重复老师的示教动作,反复多次仍不能将其代表的知识内化。这种结果相当于培养了会背书的中专口腔技术专业学生,造成就业时毫无优势的现状。

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自2003年起招生,作为新专业,始终以坚持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积极开展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实践。历届毕业生共120余人,但同专业就业率并不高。据调查,同中专生相比缺乏竞争力是原因之一。因为在校期间的实验课同理论课不能有机的结合,学生对于理论指导实践完全不能领会,导致两者割裂,因而成为招聘者眼中的“四不像”。 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对本专业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二、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

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中实验课上以单纯的教师示教,学生机械重复的教学过程。在实验课中有机结合理论内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充分发挥本专业中大专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竞争力。

其改革目标是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实施方案、实施方法

(一)实施方案

加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实习医院、实习点加工厂联合制订实习计划,在实验课之前、之中随时参观临床,在实验课之后在加工厂长期实习。调整教学结构,使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同步。服从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计划,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实验项目。实训实施:拟抽取实习对象(2006、2007级口腔医学技术三年制大专生共60人),调整课程安排,理论课与实验课同步交错,增加实验课堂提问,并计入总成绩。最终评分方式以理论+实验+平日成绩为准。

(二)实施方法:五个阶段

1.对操作技能的理论认知

在此阶段,学生通过理论课的文字认识,多媒体课件的图像感官认识,教学录像等手段的直观演示,对实验内容、操作技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另外在此阶段增加加工厂参观、修复科临床见习的内容,使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实验操作从目的和任务方面有更加明确的认知。不是把实验课当作游戏,而是有目的的学习。

2.理论知识指导操作技能

此阶段整个为新方法加入阶段。传统实验课时,教师开始示教,分解操作步骤,学生跟随示教进行实验操作,严格复制教师行为。因此对于操作技能缺乏思考,根本不能把理论课同实验课内容相结合,甚至出现过有学生因为嵌体不能就位,将洞型更改的严重错误。针对大专生学习自觉性较差的特点,在实验课设计提问环节,将与本节课相关的理论内容整理成大量问题,在开始实验操作之前,进行全面的复习提问,并在问题中间指出今天的实习内容。同样在本节实验课结束时,回顾操作内容,总结得失,布置思考题,令学生体现于实验报告,让学生真正学会在操作中思考。

3.演示操作技能、模仿操作技能

这个阶段是传统的示教-模仿阶段,也是所有实验课的必备阶段。本阶段应该注意的是动作的分解,和对学生的鼓励。因为学生是初次制作,把动作分解有利于其加强记忆,而学生应为初次动手难免会不敢下手,甚至完全依赖老师修改。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充足的备用材料,鼓励学生大胆动手,一定由学生亲手做出第一个成品。

4.练习操作技能,强化操作技能

此阶段是内容换形式不换主题的阶段,因为很多操作必须在反复的练习中才能取得进步。以全口义齿为例,在进行过平均值颌架排牙之后,再次进行简单颌架的排牙,不仅让学生熟悉各种颌架,还对排牙技能进行了练习和强化。这样学生操作时感到轻松自如,才能按操作程序及要求较好地完成操作过程。

5.评价操作技能

学生考评一向由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2个部分组成。制定技能考核标准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技能考核。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其中实验报告占10%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实际操作的意义的重视,手脑结合,真正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四、改革的创新之处和预期的效果

完善该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立“理论+技能”的考试模式,将实践能力纳入学生考评量化标准[2]。其预期的效果是围绕培养方案的目标,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探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适模式。真正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办学理念,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切实发挥大专学历的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优越性,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武修,张玉根,杨佑成,等.新型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69

篇5: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方案-王林

本课题拟从《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设立入手, 并以实施方案过程中鼎力将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与教改成果转化为教育方法、教育技能与手段为主线, 以建立一个具体方案为基本任务、以不断完善本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推进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科学实践的结合、最终达到为培养适应国际化竞争, 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的, 从而深化临床医学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适应在新形势下专业培养的相关要求并, 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3]。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 优化教学内容, 加强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理念

(1) 选用新的国家级优秀教材或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采用“少而精”系统授课方法, 课堂教学突出重点、难点, 着重讲思路、方法。彻底改变“满堂灌”、“全部点”的授课方式。

(2) 补充新内容:结合本学科科技成果、国内外、区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补充课本外新内容;授课要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

(3) 注重将人文精神的培养贯彻到课程所有教学环节之中, 以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健全人格。

2 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本课程为一年级课程, 学生处于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过程中, 他们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学习内容均处于应变期, 校园氛围也有所不同。特别要注意开发学生智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与批判精神, 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与动手能力。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

理论课:增加讨论课与学科进展讲座, 组织学生做科研开题报告, 安排自习 (为讨论课作准备) 。其中:

讨论课 (4次) :教师出思考题→师生共同讨论→学生提出质疑→教师总结 (第1次:呼吸、消化系统;第2次:泌尿、生殖系统;第3次:免疫、内分泌、神经系统;第4次, 胚胎植入与计划生育) 。

学科研究进展讲座 (3次) :教师科研讲座→学生报名参加有关科研→课题组择优录用。

科研开题报告会 (1次) :学生报名→任课教师筛选→3~4人 (15分钟/人) →总结会 (连颁奖) 。

自习/讨论准备课 (3次) 。

实验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导论 (1次) :播放组织学实验技术导论;播放组织切片制作录象。

组织切片观察+电镜图片识读课 (2次) (总论1次, 各论1次) 主要解决学习方法问题。

开设创新性实验 (2次) :如细胞连接模型、肝小叶模型和分子筛模型等设计课测验+讨论课2次。

3 考试改革

增加主观与应用性考题。

4 教材建设

随着医学与高校医药教育发展, 教材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遵照教育部3~4年一轮的教材改编要求, 加强教材建设意识, 通过教材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学术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

争取制作一体化设计的多种媒体结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立体化教材;

据上述优化教学规划内容, 编写《组织学与胚胎学》授课指南。

5 实行网络教学与管理[4]

(1) 结合构建形态学课件, 使用网络教学和管理。

上网内容:教学大纲、网络版教案、实习指导、习题集和参考文献目录、教学反馈表、评估表、建议表与意见表等。

(2) 系统制作网络课件。

(3) 系统制作授课录像。

6 使用统计法汇总资料

使用统计法汇总下列资料:本课程改革后考试成绩情况 (分析全年级试卷) 。

7 使用经验总结撰写授课指南与立体化教材

使用经验总结法撰写《组织学与胚胎学》授课指南和《组织学与胚胎学》立体化教材。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7.1 教学目标的分析和情境创设

根据教学内容,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小组搜集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最终完成知识的建构。这种教学方式中, 教师的工作重心由传统的知识的讲解转变为在教学的设计及过程的调控,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引导学生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首先根据教学大纲, 对组织胚胎学各章节进行教学目标分析, 确定各个教学单元所学知识的主题, 然后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7.2 信息资源设计

教师确定某学习主题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后, 指导学生应从何处获取信息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如前面提到的情境, 一些内容学生尚未接触, 可让学生去图书馆或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收集相应的信息或到附属医院请教相关科室的医生。总之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相应的资源信息。

7.3 自主学习

围绕前面制订的主题情境, 小组成员在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生在“讨论问题—提出方案—收集信息”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 应用各种学习工具及资源, 开阔他们的学习视野, 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由于课时不足, 自主学习一般在课后完成。

7.4 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 是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 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 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和假说, 进行讨论和辩论, 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解决问题、构建知识。协作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学习, 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学生为解决问题而自觉学习, 促进了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的目的也更为清晰[6]。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恰当的评价, 学生们也要对自己及他人进行评价, 包括信息的来源与可靠性、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等。

7.5 课堂汇报及教师总结讲解

通过前面的自学、讨论, 各小组利用不同形式来报告本小组的结论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以小论文或课件的形式交给老师。老师根据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课堂汇报及课件、小论文的情况, 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建构程度, 然后进行总结, 讲解本章知识点。

7.6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笔者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体系, 即理论知识考核占60%, 包括期中、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和小论文 (课件) 成绩;实验操作考核占20%, 包括实验态度、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成绩;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占20%, 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小组成员的评价及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协作精神、学习表现、学习态度及在协作学习中的贡献等。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并在过程中完善知识体系, 提高能力。并进行统计学处理[7]。

总而言之, 《组织学与胚胎学》对临床医学生的知识体系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改革重点在优化内容, 同时加强课程中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材建设,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等。通过课程内容改革, 促进教师持续更新知识, 从而不断推动完善形成科学的、合理的以及利于学生成长的知识体系, 探索出适应社会、科技发展, 利于个性发展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教材建设, 促进教学内容改革进一步深化, 改变教学内容要求与教材不配套, 不适应科技发展的状况, 争取建设融合多种媒体的一体化设计的立体化教材;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 建立完整的网络学习与课程评估系统。

摘要:从2015年开始, 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将以"5+3"模式 (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为主体, 形成新的医教协同医学教育模式。在这新形势、新的教育理念下, 临床医学生因其专业特殊性, 对其知识能力的复合性要求尤为显得重要。而相应的基础教育的改革应该如何才能跟上时代潮流,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迎接挑战, 这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文章中研究将以临床医学课程中教育为《组织学与胚胎学》这一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切入点, 探讨与实践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汪玲.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以上海“5+3”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2 (10) :49-54.

[2]刘铁滨, 梁维君, 邓文艳, 等.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 (2) :226-228.

[3]吴红燕, 程益群, 孙业桓, 等.医学教育认证背景下的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 (6) :52-54.

[4]欧阳驰, 邓华菲, 黄轩, 等.基于网络化资源的组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湘南医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11, 13 (3) :54-56.

[5]张永胜.掌握学习策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远程教育, 2008, 6:37-41.

[6]叶晓玲.协作学习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研究, 2008 (26) :136-137.

篇6: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方案-王林

【关键词】实践教学 实验 实训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50-01

1.现状分析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以煤矿认识实习—模型、实验课—过程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为主要内容设置实践教学模块,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较强的职业技能。而煤炭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通过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来达到上述培养学生的目的,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就业率。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

2.1人才培养模式

本学院同其他高职类院校培养目标是一样的,但在某些方面同企业办学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所以就在本院现有的资源、条件下逐步试探着实行工学结合“2+1”或“2.5+0.5”人才培养模式,而“毕业综合实习”时间半年,顶岗实习最大难处是人数、实习基地的联系,所以根据毕业生的人数以及现有条件实行弹性学制。也就是说,人数少、条件允许的话则按以上的人才培养模式,若人数多、条件不允许则把毕业综合实习分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部分来进行,而这两部分的时间可以适当分配和调动,但毕业设计最好能让学生走出校门,将学生分散到设计和科研部门,参与设计或科研活动,或聘请设计院的人员来校指导,以利于毕业综合实习落到实处。

2.2课程体系建设

建立突出煤矿采掘一线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块化的课程模式[1]。聘请煤矿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按照所从事工作岗位标准进行“工作能力分析”,再把每种能力分解为知识、技能和态度,根据每种能力分解出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结合,可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知识或技能进行结合而构建一门课程或一个实训,也可以根据一种知识或技能而构建一门课程或一个实训,如:《井巷工程》和《采煤学》可分出生产实习,《采煤学》也可以和《采掘机械》分出矿山机械实习,《采煤学》也可单独分出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井巷工程》也可单独分出井巷工程课程设计。

2.3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

根据能力要求,将煤矿开采方法、井巷工程二门课程作为该专业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进行建设。其基本标准是: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将煤矿开采方法、井巷工程建设为院级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尽最大努力将煤矿开采方法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3.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3.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本学院同其他高职类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而其他高职类院校大部分都属企业办校,企业退役设备可以返回学校供学生实训,而且企业和当地政府资金投入也较大,所以本院在实习、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方面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问题,据现有条件:(1)先建立仿真模拟实验室,如:煤矿开采及掘进模型或教板、各类支架支柱模型、煤巷掘进锚杆支护控制顶板及炮眼布置联线方式演示模型、掘进机与采煤机电动模型、现代化矿井综合仿真模拟系统、仿真综采工作面模型、掘进机仿真模型、各类井田开拓模型、井下综合防尘模拟系统模型等。更新、完善现有的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突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2)深化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建立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开发综合性的项目式实验实训课题。(3)制定实习实训标准。凡教学计划中独立设置的实习实训环节,都应有相对应的实习实训标准和明确的技能培养目标;确保实习实训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4)需要学校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3.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实习主要是地下作业,工作地点分散,工作场所多变。鉴于本专业实习的特殊性,主动与企业相联系通过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实践。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另一方面也为企业选拔、物色高质量的员工提供方便,提高就业率。

4.坚持师资配备“双师”化,提升队伍素质

要办好职业教学,教师是重要条件,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的关键[2-3]。主要从三方面打造:一是提高教师道德水平。二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让专业教师深入到煤炭企业,参加生产劳动,认真调查研究生产中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信息,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基本要求。三是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吸收煤炭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加入教师队伍[4]。

5.总结

煤炭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煤炭工业要实现持续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将是长期的,数量也是巨大的。针对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培养的特点,所以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也是必然的。在其教学过程中不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应加强实践的应用,使得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对应,本项目的着眼点正在于此,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实训体系的建立以及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了和本专业有关的各项技能的训练,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宏义,于秀华.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71.

[2]王明钦.论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模式与途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5-96.

[3]袁翔.高等学校发展继续教育的战略思考[J].继续教育,2005(11):34.

[4]刘翔.对我国当前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2005(1):53.

作者简介:

篇7: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方案-王林

牙体解剖生理是我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 其中石膏牙雕刻这一章是以学生动手操作训练为主的实践技能课。它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牙体形态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观察教师示教, 自己动手雕刻。一方面, 它能够加深学生对牙齿各个形态的认识, 在头脑中建立起牙齿的三维立体概念;另一方面, 在此过程中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1], 更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形态学基础。只有当学生掌握了牙体解剖形态及各种牙体雕刻技能, 才能制作出形态逼真、功能完好的义齿。近年来, 本专业校外的实习单位也对学生的牙体雕刻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实习单位均反映学生自身的石膏牙雕刻基本功不扎实, 达不到岗位要求, 实习单位基本上都要对其安排石膏牙雕刻的再培训工作。综上所述, 这些现实情况都对我院石膏牙雕刻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 我院在传统石膏牙雕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进行了一系列教学环节上的初步改革和探索, 现简述如下。

1 合理设置课程, 提高实践课比例

我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制3年, 而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只有短短两年。牙体解剖生理课程课时紧, 实践课训练时间相对较少, 而牙齿雕刻技术又不同于基础医学实验课, 它集中了牙体解剖学、美学和雕刻技术, 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陌生的、富有挑战性的[2], 因此, 学生学习该课程时有一定难度。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教高[2000]2号) 指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我院对课程进行了重新整合, 本着“必需、够用”, “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 精减了理论课时, 增加了实践课时。在共计162学时的总课程中, 牙体雕刻的实践课由原来的102学时增加为128学时, 实践课时占总课时数的79%, 从而基本保证了石膏牙雕刻的教学时间。牙体解剖生理课程原来开设在二年级, 我院将该课程提前至一年级下学期开设, 使学生能够尽早接触专业课, 巩固和稳定专业思想, 并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

2 加强教材建设, 自编实训手册

专业课教材是专业教育的基本工具, 是培养高质量职业技术人才的保证。教材的选择应注重实用性和前瞻性, 教材的建设应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为此, 我院选用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此外, 为了使学生更方便和直观地进行石膏牙雕刻, 教研室还组织教师自编了牙体雕刻实习手册。手册中既有牙体解剖的理论知识, 又有关于石膏牙雕刻的各类牙体图谱和具体的雕刻步骤, 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牙体解剖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操作内容。

3 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在之前的石膏牙雕刻实践教学中, 我院采用的是传统的1.5倍石膏牙雕刻训练方法。教师示教的方法简单, 图谱因比例小, 线条模糊, 特别是牙体牙合面主沟、副沟等的线条模糊不清, 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乏味, 记忆难, 雕刻起来更是无从下手。因此, 我们将石膏牙雕刻图谱由原来的1.5倍放大到3倍大, 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该实践课程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重视牙体形态描绘

在上实践课前, 我们将学生分组, 每20位学生安排一位教师进行实践课程的带教和指导。操作示教时, 学生每10人一组, 由教师分两次示教。首先安排的实践内容是:3倍大牙体形态描绘。在以往的“教”和“学”两方面, 都不是很重视牙体形态的描绘, 学生往往在对牙体解剖特征还没有清晰认识的时候就开始进行石膏牙雕刻, 因而教学效果欠佳。现在, 我们要求学生在描绘牙体形态前要认真复习牙齿的外形特点和表面标志点等理论知识, 然后根据牙体图谱认真描绘, 并要求数据准确、线条流畅清晰、形态逼真。带教教师批改每一位学生描绘的牙体形态图, 不符合要求的让学生重新描绘, 并给学生布置描绘牙体形态、复习牙齿的外形特点和表面标志点等课外作业, 为下一步的石膏牙雕刻教学做好准备。

3.2 示教步骤分段进行, 雕刻步骤分段评价

教师示教石膏牙的雕刻步骤分牙体的二面体、四面体、多面体、4个轴面成形、牙合面成形等几个阶段进行。如教师在描绘了牙体邻面图的石膏棒上, 示教完二面体雕刻后, 要求学生自行雕刻, 完成后, 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牙体二面体雕刻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意见做出修改, 直到学生的二面体雕刻达到要求后, 教师再进行下一阶段的牙体四面体绘图和雕刻示教。之后的多面体、轴面成形、牙合面成形等雕刻步骤的示教方法也是如此。在示教的同时, 教师要告知学生雕刻之前的第一步是在石膏棒上按雕刻步骤分阶段地描绘牙体形态图, 图绘制得准确与否是雕刻的关键步骤。教师要检查每一位学生在石膏棒上描绘的牙体形态图, 直至全部符合要求才能进行雕刻步骤的示教。教师示教操作要规范, 并在实验室内不断巡视, 要与学生做面对面、手把手的交流和指导;同时, 教师在示教雕刻多面体前面几个步骤时, 要教会学生看图谱的线条进行雕刻, 在示教4个轴面成形、牙合面成形雕刻时, 要教会学生看阴影图雕刻。日本齿科专门学校的教师在给我院牙体雕刻师资做培训时曾经指出, 学生认可的实践课教师不仅要规范地示教, 更应该在每个阶段都能准确指出学生在雕刻中存在的问题, 并指导修改。自从我们实行了带教教师示教步骤分段进行的制度后, 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雕刻步骤都进行了阶段性评价。此方法使学生觉得牙体雕刻并不是摸不着门道、遥不可及的技术, 只要掌握了牙体分段雕刻的方法, 就能够很快入门, 因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而教师对学生各阶段的雕刻给出评价分, 将每一阶段的分数累计后, 算出平均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这样对学生的学习也起到了督促的作用。另外, 由于石膏牙雕刻课时少, 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右侧的上颌中切牙、上颌尖牙、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上下颌第一磨牙对学生进行3倍大石膏牙雕刻训练。这5颗牙位的第一根石膏棒雕刻是在教师的示教及指导下完成, 第二根石膏棒要求学生自行完成, 并作为作品上交。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对每个石膏牙进行点评, 总结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3 开放实验室

虽然进行了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学时调整, 但石膏牙雕刻的实践课训练时间仍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在周一至周五下午3:15~4:45开放实验室, 并专门安排实践课教师带教指导。在此时间段, 学生可以在实验室自行练习, 也可以在实验室对牙体解剖形态和雕刻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开放实验室, 既弥补了实践课程训练时间的不足, 也增加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学习互动, 提高了教学效果。

3.4 书写实验报告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归纳和巩固实践课内容, 我们要求学生完成每一颗石膏牙的雕刻后, 需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为:实践课的内容、要求、操作步骤和对该牙体雕刻的体会, 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教师在批阅实验报告时, 应与学生有书面交流, 因为部分学生比较内向, 不善于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沟通, 而在实验报告中, 他们却能及时反映出不理解和不明白的问题。之前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实践课程主要内容是操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可, 对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不以为然。但通过批阅学生书写的实验报告后, 教师均感觉到:为了完成实验报告, 学生在课后主动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从而理论联系实践, 加深了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使教师能够全面、及时地了解学生对前一阶段教学内容的理解, 也便于后一阶段教学的改进。

3.5 等倍大石膏牙雕刻训练

牙体雕刻训练最终的目的是为后续的固定义齿制作打基础。只有掌握牙体解剖形态的知识及牙体雕刻技能, 才能制作出形态逼真、功能完好的义齿。所以, 在3倍大石膏牙雕刻训练课程结束后, 我们安排了等倍大石膏牙模拟雕刻训练。我们给每一位学生发放右上颌第一磨牙标准模型和图谱, 首先由带教教师分组进行等倍大右上颌第一磨牙雕刻示教, 然后由学生进行雕刻训练。要求学生雕刻时需模仿标准模型牙体的大小和沟窝形态, 要准确逼真, 不得自行发挥。通过增加等倍大石膏牙模拟雕刻训练课程以来, 学生普遍反映因为有之前的3倍大石膏牙雕刻课程训练的基础, 学生对牙体尖、窝、沟等特征已有了基本的认识和掌握, 从而对等倍大石膏牙雕刻比较容易上手。同时, 这也提高了他们精准的操作能力和模仿能力。我们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 根据发放的与3倍大牙位一致的标准模型, 进行等倍大石膏牙模拟雕刻, 从而解决了由于课时少牙体雕刻训练不足的问题。

3.6 教学成效考核评价

牙体雕刻课程的最后两个学时, 我们对学生组织等倍大右上颌第一磨牙雕刻技能考试, 以此来检验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成效。为了节约比赛时间, 我们在考试前一天发放等倍大石膏棒, 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将石膏棒按右上颌第一磨牙的数据切削成形, 并在石膏棒上描绘完成牙体的邻面图。在进实验室前, 每一位学生先抽取比赛号, 然后由专门的监考教师在其切削成形的石膏棒上编写比赛号。比赛由二面体雕刻开始, 比赛时间为1.5小时。比赛结束后, 由该课程的带教教师对考生进行评分, 并将其作为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根据我院教学管理规定, 专业核心课程必须在实验技能考核合格后, 才可参加该课程的理论考核, 该项规定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技能操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将技能考核成绩前10名的考生作品存放于口腔实践楼的作品展示橱窗内, 以供历届学生观摩和学习。

4 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相结合的过程, 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3]。所以, 在新形势、新要求下, 我们积极行动、不断探索, 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加强教材建设来改进石膏牙雕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 通过增加实践教学步骤评价和教学成效评价等环节, 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牙体雕刻技能入门快、进步大, 解决了他们初次接触牙体雕刻时无所适从、下手难的问题。我院通过一系列教学环节的初步改革, 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培养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世宾, 王美青, 邢向辉, 等.关于石膏牙雕刻方法课程的调查与思考[C].广州: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会议, 2007.

[2]张旭映, 陈建荣.形象教学法在牙体雕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1, 21 (5) :362-364.

篇8: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方案-王林

摘要:针对专业目录调整后国内多数工科院校的精细化工工科专业改办为应用化学理科专业的实际,围绕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工科院校理科专业注重理工融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和具体的优化改革措施。采取“基础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验-科技创新-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一条龙四年不断线的做法,完善了课程体系,丰富了教学内容,健全了考核方法,尤其注重了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和过渡,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应用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性教学环节;优化改革

按照教育部调整后的专业目录,国内多数高校将原来的精细化工专业(工科)改办为应用化学专业(理科),我校亦是如此。无疑这是一个工科背景下的理科专业。我们认为,工科院校的理科专业有别于理科院校的理科专业,在保证理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前提下,应适当地体现工科特色,加强理工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自1998年酝酿改办专业以来,我们首先确定了“基础厚、专业宽、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工科院校如何办好理科专业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并承担了中国高教学会的“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及创新人才培养”和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多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2005年哈工大进行的全校26个新专业评估中名列第一。在2004和2005的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均排在同类专业前列。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课程评为黑龙江省精品课程。

一、确定实践性教学环节一条龙四年不断线的培养模式

结合教学研究,确定并实施了“基础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验-科技创新-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实践性教学环节一条龙四年不断线的模式。大一、大二主要是四大化学实验,实验的内容偏重基础,且注重综合,学时为340学时,较工科专业多80学时。大三下学期进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大四上学期进行专业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分专业基础实验(100学时)和专业特色实验两部分:专业基础实验设在课内,并注重体现综合性和设计性,且设计性实验与课程设计相结合;专业特色实验设在课外,集设计、制备、表征、应用于一体(每个20学时),与毕业论文相呼应,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方向,在纳米粉体、功能薄膜、人工晶体、复合,杂化材料、微孔材料等几个重要的专业方向选择实验。大四下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分为参观性的实习和实质性的实习:参观性实习主要是参观3~4个校内实习基地和3~4个学校所在地不同规模的工厂,写出实习报告:实质性实习在有合作办学关系的化工厂进行,学生在不同的工序跟班实习两周,要求完成流程图的绘制,并撰写完整的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环节采取师生互选的方式,期限为半年。鼓励提早进行课题研究,并采取毕业论文周汇报制度,以保持毕业论文工作的实效。

与此同时,我们从大二开始,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总体目标,鼓励本科生申报科技创新课题,专业实验室积极创造条件,并指定教师指导,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专业本科生毕业前60%以上发表(包括录用)科研论文,其中20%是“四检”论文。

二、采取理论课与实践性教学环节互补的教学模式

与多数高校的化学类专业课程设置类似,哈工大的应用化学专业以前在每门专业课中都设置一部分实验教学内容,这样虽然保证了每门课程的完整性,但就整个专业实验课程来说,却存在系统性差、部分内容简单重复、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有效提高等问题。为使专业教学从简单的理论课程的验证转变为全面培养学生专业实验技能和综合实验能力,进而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服务,我们对各门专业课的实验进行了整合,结合专业方向开发了多个覆盖多门专业课程内容的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本课程分基础和特色两部分,其中基础实验与主干课程相呼应,与专业知识相联系;特色实验是反映本学科前沿以及专业特色和水平的前瞻性实验,旨在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专业前沿,涉猎交叉学科,以突出实验的专业性和先进性。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的每类实验又分为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课内实验注重“基础”和“基本”,体现内容的系统性和训练的全面性,力求与课堂内容相呼应或相补充;课外实验注重学生兴趣的调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扩展课堂知识,突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新颖性,并与学校开展的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相联系。另外,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内容既注重结合专业方向,又考虑与先修技术基础课程(结构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和后续专业课程(精细有机合成原理、表面化学、材料化学等)的联系。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在满足课程要求和实习主体内容的同时,注重与科技创新的联系。这样既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同时也节约了课时,更重要的是将单一的实验技能训练上升到综合实验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训练,同时为毕业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完善教学大纲规范实践性教学环节

由于实验长期处于理论课的从属地位,致使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一直存在着不够规范和细致的问题。对此,我们亦进行过全面而详细的调研。调研发现,实践性教学环节大纲“大无纲、虚而粗”是个普遍问题,有的学校实践性教学环节履行不全,有的只是随意而行,根本没有大纲。为此,我们在对本科生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均进行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制订并完善了适合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大纲,并形成了应用化学专业“基础实验一认识实习一生产实习一专业综合实验一课程设计一毕业实习一毕业论文”的系统课程体系,并对各环节的具体内容也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结合。目前实验总学时440小时,占总学时的近1/4,再加上26周的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达到了理论:实践=1:1。另外还建立了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科技创新(开放)实验室、开发设计实验室、科研实践研究室等供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

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保证学习效果

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上均不同于课堂教学,加之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同,使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进行和考核均有较大难度,因此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细致的全程考核方式尤为重要。考虑到实践性教学过程学生参与较多的实际状况,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减少教师参与。改变教师为学生准备得过多过细,造成学生过分依赖的心理状况,突出学生在教学中设计思想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改变只通过一份实验报告、设计报告或实习报告就决定成绩的单一考核方式,实行对学生知识掌握、技能提高、作风习惯乃至实验态度的全程跟踪,要求学生养成“必备而来、必行操作、必动思维、必有收获”。在成绩的评定上,建立了操作考核、知识考核、综合性考核以及笔试、口试于一体的系统考核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动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也有利于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通过加强和规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一系列做法,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近三年专业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立项共32项,几乎每个专业学生都在毕业论文之前有机会参加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者参与教师的实验室自制设备的研制等。通过这些工作,专业本科生参与甚至作为第一作者完成的科研论文和教学论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完成的教学自制设备在教学中发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每届专业本科生都至少有1人获奖学金出国留学,专业考研比例近1/2。就业的学生适应能力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本文系中国高教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及创新人才培养”、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结合应用化学专业方向,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措施”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郑秀英,张进明,白守礼等,提高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2):47~49。

[2]段东红,刘世斌,郝晓刚等,化工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1):25~27。

上一篇:长篇唯美浪漫爱情语录下一篇:乡镇卫生院院长竞职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