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

2024-04-30

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精选8篇)

篇1: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

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

1、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涵盖师生人身、食品卫生、文化活动等方面,系综合性治理,应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通力配合。学校对周边环境应密切关注与监控。

2、在做好内保工作的同时,应重视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治理工作,应主动联系辖区的派出所、街道、工商管理、文化监管等部门共同抓好治理工作。

3、值日人员除做好校内的巡视工作,还应注意对校园外附近环境的巡查,发现社会盲流、恶少对学生骚扰及各种事故,要针对不同情况及时报告“110”、“120”、“122”或附近派出所,保护学生的安全。

4、每天放学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交通等各项安全。

5、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以及各类法规,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敢于与坏人作斗争,并掌握正确的维护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

6、建立学校突发事件教师救护队,高度警觉,随时出动。

篇2: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

1、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涵盖师生人身,食品卫生,文化活动等方面,系综合性治理,应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通力配合。学校对周边环境应密切关注与监控。

2、学校在做好内保工作的同时,应重视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治理工作,应主动联

系村居共同抓好治理工作。

3、值日人员除做好校内的巡视工作,还应注意对校园外附近环境的巡查,发现社

会盲流,恶少对学生骚扰及各种事故,要针对不同情况及时报告“110、120、12

2”或附近派出所,保护学生的安全。

4、每天放学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交通等各项安全。

5、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以及各类法规,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敢于与坏人

作斗争,并掌握正确的维护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

6、建立学校突发事件教师救护队,高度警觉,随时出动。

四、《集会、课间操安全管理制度》

1、学校集会,做操应由学校专人负责统一指挥,保证集会,做操的纪律。

2、学校集会,做操应以班为单位,上下楼时不要拥挤,不催促学生快跑,要有教

师负责疏散管理,进出会场要有序,严防挤压事故的发生。

3、学校集会,做操应以班为单位,指定安排座位或站队,由班主任负责,防止学

生乱窜,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做操和体育,学生到操场或从操场回教学

区应排队由教师带领。

4、学校领导及安全领导小组必须对集会,会操实行全过程监控,以防意外事故发

篇3: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

一、影响学校的三大类环境

笔者从2016年初至今, 近一年的时间, 对全区26所学校 (幼儿园) 周边环境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 结果发现, 有18所学校 (幼儿园) 存在安全隐患, 共26处,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治安环境方面存在隐患

主要是部分学校周边有农贸市场、市集, 人员成分复杂, 极易与学校 (幼儿园) 、师生发生冲突。比如靖宇小学校门前有早市, 商贩经常占道摆摊, 来往车辆多, 人员复杂, 学生上学存在安全隐患, 第三实验小学、东昌区幼儿园, 周边都有类似的问题。

(二) 食品卫生方面存在隐患

主要是不规范的饮食店多, 条件简陋, 卫生状况差;流动摊贩多, 占道经营, 一无卫生许可证, 二无工商执照, 出售的又往往是烧烤油炸食品, 极不卫生, 食品安全无法保障。

(三) 交通秩序方面存在隐患

主要是一些学校位于交通主干道或次干道附近, 车流大、车速快, 易发生交通问题。

二、现存周边环境形成原因

笔者实地调查发现, 出现以上三类隐患的学校所存在共性的问题有五点。

(一) 学校自身能力有限

学校存在安全管理的盲点, 无法根除校园及校园周边安全隐患。由于学校和教师执法权限, 即使发现问题, 老师们也仅能对学生进行安全提醒教育, 往往显得苍白无力。

(二) 利益驱使

有学校的地方就有商机, 有商机就有市场, 因此校园周边, 难免会有受利益驱使的小商小贩, 流动摊贩。

(三) 学校的家庭属性引发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问题

上、放学时, 大部分中低年级学生的家长都会接送孩子, 大量的家长再加上部分的私家车、出租车、接送学生专用车等, 云集校园周边, 接送学生的家长和学生流就在各种车辆的空隙中穿行, 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四) 校园周边缺乏有效整顿治理, 监管力度不到位

虽然城管、公安、食药监等部门多次联合开展校园周边整治活动, 但是摊主与管理部门进行“游击战”“猫与老鼠的游戏”, 而强制执法、摊点取缔也存在法律程序、社会问题, 易激起民怨等造成不和谐局面, 常常出现了“管而不死, 除而不绝”的不良循环现象。

(五) 不可抗力因素

个别学校校门对着主干道或次主干道, 地理位置的原因导致其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三、治理对策

第一, 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积极倡导全社会来关心和支持教育。第二依靠学校自身力量, 增强防控能力。以强化内部安全为核心, 全面加强学校安全整治, 发挥学校在校园管理中的作用。学校可组织各种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 从而增强其自制力、分析判断能力和树立学习的信心。第三, 必须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 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只有安全稳定的环境, 学生才能安心努力地进行学习, 教师才能积极投入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从长远的意义而言, 有效保护学校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不仅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 更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整个国家的繁荣稳定。第四, 坚持不懈地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周边环境。在今年的整治行动中, 交警部门已对校园周边各类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同时加强了校园周边交通疏导, 但上学、放学期间部分校园周边交通仍有拥堵现象发生;流动商贩易产生反弹的现象, 校园周边流动商贩整治难度较大。这就需要学校与相关部门紧密联系, 及时沟通, 持续加大严抓严打力度, 努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方净土。

参考文献

[1]林生.高校周边环境现状问题与治理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1 (1) .

[2]邓伟志.如何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J].上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

篇4:应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一、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分正面、负面两个方面: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积极作用。不良的周边环境不但不利于学校工作,而且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优化的校园周边环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感受现代文明人的生活追求,以及文明环境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与约束,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文明行为习惯。不良的周边环境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难以纠正的。

要使学校的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二、校园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

1.网吧违规经营,中小学生沉迷于网吧,荒废学业

随着互联网信息垃圾的增加,监管力度欠缺的网吧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尤其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焦虑。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淫秽色情,成为公认的三大害。学生分心、家长伤心、教师烦心、社会担心、网吧违规营业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接纳未成年人违规上网,违反网吧营业时间规定,对浏览不健康网页现象不作为等。中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容易沉迷进去,是受害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

2.校园周边小摊、小贩增多,违法经营危害学生身心健康

由于利益驱使,许多小贩将摊位摆在校门口。甚至于一些小摊小贩变着法子,以彩票、赌博等形式诱惑学生,而这些小贩往往没有工商、卫生部门经营许可证,产品质量低劣,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且在学生中间造成攀比浪费的不良习惯。更可恶的是,校园附近的许多小店置国家的“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的禁令于不顾,向中小学生兜售散支香烟。

另外,学校周围一些书店充满色情暴力的“口袋书”也经常出现在学生的书包内,毒害着学生幼小的心灵。

3.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交通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中小学校园大都在交通繁忙的公路、街道旁,来往车辆多,有些乡镇交通工具条件差,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差,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各种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又有回升态势。血淋淋的事实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

从周边环境来看,存在的主要交通隐患有:部分学校校门正对公路或主要街道,没有缓冲区,不利于疏散,学生一出校门就容易遭遇横穿的车辆;一些学校门口被不法商贩占道经营,小摊小贩围追堵截,交通秩序混乱;一些面临主干道的学校校门无交通安全警示牌或不明显;部分司机无视“前方学校,车辆慢行”警示牌,不文明驾车;一些寄宿制学校由于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周末放假学生乘车难,超载现象严重等。

4.社会闲杂人员围堵校门,骚扰学生现象没有得到根治

例如:在一些中小学校门口,每到上学或放学的时间,总有一批社会闲杂人员在游荡,伺机敲诈勒索、寻衅滋事,或者强行找在校生谈恋爱,如同苍蝇驱之不散,搞得人心惶惶,社会反响很差;社会青年在课外活动时间进入校园,侵占学生的体育设施、场地,学校很难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此类行为,而学校的体育设施本身就比较欠缺,如此一来,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一些无业社会青年到学校拉帮结派、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的恶性案件有所抬头。

三、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校园周边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涉及面广,地理区位敏感,一直是社会关心的热点。要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1.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形成整治工作合力

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治理效果不持久,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战,一些治理工作职责不清,出了问题不知道找谁,好象谁都可以管,但是谁都不能完全承担管理责任,最后只有学校来承担,学校不是职能执法部门,又管不好,治理工作无法深入开展。多头管理势必造成权力分散,职责不清,校园周边环境得不到保障。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必须统一领导,综合治理。可成立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由当地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依托教育、公安、安监、工商、文化、卫生、城建等部门,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加大检查力度,重视交流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务实求真,狠抓落实。

2.健全制度,加强监督,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制度,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标准》,作为治理成效的一个参照标准;拓宽监督渠道,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开展群防群治,对突出问题(如违法违规收纳中小学生上网、向中小学生兜售香烟、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出售出借暴力色情书刊、音像制品等),集中公布举报电话,在各校门口悬挂警示,对重点问题区域、师生家长反映的热点问题,实施挂牌督办,和学校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听取学校意见;落实奖惩措施,对综合治理小组的工作实行满意度测评,由师生、家长、群众打分,对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实施奖惩。

3.突出重点,多管齐下,消除网吧不良影响

要特别加强对网吧的整治工作,首先是取缔无照黑网吧,进一步把好网吧准入关;其次要切实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力度,充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对网吧实施监控;要大力倡导网络文明工程,建设“绿色网吧”、“阳光网吧”。

有效管理期待多管齐下、常抓不懈。可从五方面入手:“立”——政府要加强网络立法;“堵”——利用网络技术封堵有害信息;“建”——强化网络内容建设;“疏”——积极倡导并形成良好的网络文明社会和舆论环境,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向学生开放校园网,培养学生互联网应用能力,倡导健康文明上网的良好氛围,建设学生文明上网工程;“管”——加强管理。“网吧”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值得积极探索,鼓励信息服务业的大公司涉足“网吧”市场,逐步将“网吧”引向品牌化、专业化、连锁化、规范化的经营之路。

4.充分发挥教育部门教育主体作用

学校对校园周边环境的变化最敏感,要充分发挥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教育,对损害学校、师生利益的校园周边环境问题,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协调有关部门、人员关系,切实加强警校共建,共同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指导管理工作,在校址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协调有关部门关系,做好政策处理,尽早解决一些学校没围墙问题。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集中的地方,个体行为易群体化,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容易发生群体治安事件。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于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因此,我们要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担负起保护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

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积极作用,不良的周边环境不但不利于学校工作,而且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应重视学校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并作为新时期社区和学校发展的共同课题,探索一条带动周边共同繁荣、良性发展的好路子,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改善社区物质和人文环境,建立学校与周边社区共建、协作的关系,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环境资源,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服务。

篇5:校园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

1、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涵盖师生人身、食品卫生、文化活动等方面,系综合性治理,应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通力配合。学校对周边环境应密切关注与监控。

2、学校在做好内保工作的同时,应重视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治理工作,应主动联系辖区的西郊派出所、街道、工商管理、文化监管等部门共同抓好治理工作。

3、值班人员除做好校内的巡视工作,还应注意对校园外附近环境的巡查,发现社会盲流、恶少对学生骚扰及各种事故,要针对不同情况及时报告“110”、“120”、“119”或附近派出所,保护学生的安全。

4、学生在校期间,对学生外出,门卫工作人员要认真查问、登记,未经许可,不准学生出校园。上课时间学生需外出,必须出具班主任的请假批条。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5、每天学生放学前和返校途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交通等各项安全。

6、学校周边严禁设滩、开设网吧和娱乐活动场所,如有发现,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以确保学校的安全。

7、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以及各类法规,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敢于与坏人作斗争,并掌握正确的维护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

8、加强学校的保安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应变能力。建立学校突发事件教师救护队,高度警觉,随时出动。

9、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及时掌握来之于校园和周边各方面的信息,把握处理问题的主动权。

10、加强警校联系、搞好邻里之间的关系,联系社区,办好家长学校,共创平安校园。

篇6:小学校园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

一、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涵盖师生人身、食品卫生、文化活动等方面,系综合性治理,应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通力配合。学校对周边环境应密切关注与监控。

二、学校在做好内保工作的同时,应重视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治理工作,应主动联系赛罕交巡警中队、街道、工商管理、文化站等部门共同抓好治理工作。

三、值班人员除做好校内的巡视工作,还应注意对校园外附近环境的巡查,发现社会盲流、不良青少年对学生骚扰及各种事故,要针对不同情况及时报告“110”、“120”、“122”或西把栅派出所、赛罕区交巡警中队,保护学生的安全。

四、每天放学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交通等各项安全。

五、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以及各类法规,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掌握正确的维护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

篇7: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教育部门关于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精神,以确保校园平安为目的,通过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防范未然,大力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净化育人环境,保障学生安全,维护校园及社会稳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广泛宣传,营造声势

为了切实做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成立了以校长邓永东为组长,副校长曾福民为副组长,各部门主管领导和各年段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开展各项整治工作。德育处、保卫科、团委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充分利用集体活动、主题班会、校园广播、专题板报、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以“校园及周边安全”、“综合治理确保安全”和“平安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宣传法律、法规,聘请法制副校长到校进行师生自我防护知识专题讲座培训,提高了师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的有关知识,宣传三无产品的巨大危害性,要求学生不在流动商贩购买三无产品。

二、校园内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1.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针对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学习、生活实际,以校园各类典型安全事故和治安事件为案例,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深入开展法制与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在校学生的学法、知法、守法意识,切实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与安全防范应急能力。要严明纪律,强化管理。

2.大力加强校园治安秩序整顿。整顿校园治安秩序要以加强门卫管理入手,严格外来人员出入校园的登记工作,防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校园,督促保安落实值班巡逻制度,并责成电信部门对校园视频

监控系统进行检修保养,充分发挥监控系统的防范作用。严格学生的请假考勤制度,教育学生自觉做到有事请假、凭请假条出入校园。

3.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德育处负责卫生区域划分,协调各级部定期开展全校范围的卫生大扫除,对学生进行劳动卫生教育,认真做好学生宿舍、教室等学生聚集场所的卫生清洁和消杀工作,落实传染病预防措施,净化、美化校园环境。

4.强化食堂卫生管理,杜绝食物中毒事故发生。总务处加强食堂卫生监管和饮用水器具的消毒工作,全面处理建筑和生活垃圾。督促食堂建立健全卫生许可、管理制度,认真做好食堂的卫生清洁和餐饮具的消毒工作,清除过期、变质的食品原料和调料,杜绝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5.彻底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各处室、级部根据各自的职责,按照“防火、防盗、防事故”的要求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总务处重点对消防设施、教学用房、食堂、锅炉、停车棚、围墙、厕所、水电线路、电扇等定期进行了安全检查与维修;德育处对德育阵地、宣传栏、广告牌、学生宿舍、床铺;教导处对教室、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保管、体育活动器材;电教处对通信传输线路、电器开关插座、多媒体、电视机;安保处对消防、校园及周边秩序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全自查。学校在各处室、级部自查的基础上,在分管领导统一指挥下,由安保处牵头联合德育处、总务处等处室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校的安全工作进行了逐项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问题由安保处及时向学校领导作了书面汇报,并向相关处室、级部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立即整改到位。

6.加强学生接送车辆管理工作。

学校保卫科认真履行接送学生车辆管理职责,定期组织保安对接送学生车辆进行逐一排查登记,进一步完善接送车管理档案,调查了解原有接送车辆的车况、司机状况,督促车主做好车辆检修,以确保学生接送车安全、有序运行。同时督促各年级加强学生上下学路上的乘车安全教育和管理,教育学生拒绝乘坐没有正规手续的车辆,发现接送学生的非法运营车辆主动拨打报警电话进行查处,确保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

7.加大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力度。

(1)学校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大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力度,与学生、学生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下大力确保师生安全、校园安定。

(2)做好严防管制刀具进校园和定期排查工作,从源头上杜绝管制刀具在校园出现,防止发生校园伤害事故。

(3)督促相关处室、年段切实加强体育课、运动会、课间活动、校外活动、节日联欢等活动期间的安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落实责任。

(4)加强重点学生群体的工作。各级部开学初对心理有障碍学生群体和特殊体质学生群体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摸,逐人建立了跟踪管理档案,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一些相关干预措施,全面把握“问题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效遏制各种不良行为的恶化和扩展。

三、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1.组建校园“110”。在校园内设立“校园110”,积极配合公安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财产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处理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问题,有力震慑活动在校园周边的违法犯罪分子,全力维护学校及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整顿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针对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混乱问题,按照既定的计划与要求,一是发出了《关于校园及周边交通安全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二是加强沟通,积极协调,取得公安交警的支持,在节日放假人流高峰期由交警协助疏导交通,切实解决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学校现存在的安全隐患

1、校舍隐患。学校围墙部分安装监控报警系统,南边区域围墙高度不够,不能起到防盗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校园周边的交通隐患。学校住校生较多,学生上下学时段,校园道路与324国道交叉路口交通压力大,交通秩序混乱,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较大不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

3、惠安移动公司车辆占到停放,学生上下学期间,路面拥挤,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五、整治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责任部门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密切配合,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目标到位。

(二)明确工作职责,落实整治措施

1.德育处重点加强学生法制和安全教育,深入开展“防盗、防火、防骗、防事故”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应急能力。

2.保卫科要认真贯彻落实《门卫管理规定》,禁止校外人员和车辆进入校园,校内车辆做到安全进出,按指定位置有序停放,督促保安和值班干部加强校园尤其夜间及节假日的值班与巡查;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解决校园周边存在的问题。

3.总务处一是要做好校园校舍安全检查和维修,全面消除校舍安全隐患,定期组织校舍安全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特殊情况,特殊天气随时检查,发现险情及时汇报并排除。二是要加强食堂临时用工人员管理,对临时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4.各年段要重视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在校学生的学法、知法、守法意识,切实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与安全防范应急能力;强化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进一步充实管理力量,加强宿舍内的巡查,严禁闲杂人员进入。

5.各责任部门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认真开展安全自查,落实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此外,学校团委、学生会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方式,积极践行各项项整治措施。

(三)建立健全长效安全管理机制

各处室、各年段要建立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教育,把常规工作与专项工作结合起来,把日常检查、突击检查与重点检查结合起来,把巩固成果与防止反弹结合起来,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为创建平安校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学

篇8: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

1 农业院校周边环境对校园安全的影响

农业院校周边环境的纷繁复杂离不开现阶段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进而对校园治安管理、文化氛围、交通状况等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业院校周边环境对校园治安管理的影响

现如今农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已经紧跟农业现代化的时代潮流而进行着不断调整, 由封闭转向开放, 由自主转向共享, 由拒绝转向接纳。所开放的校门越来越多, 进入学校的社会人员越来越多, 成分复杂的外来车辆进出频繁。人员、车辆的流动性大, 而校园的安全防范措施与安保力量相对薄弱, 客观上加大了校园治安管理的难度, 使得周边一些不法之徒趁机混入校内作案, 给校内人员造成人身财产威胁, 尤以盗窃和诈骗事件居多。

1.1.1 年年都有、防不胜防的盗窃。不法分子盗窃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宿舍、人员密集场所;盗窃财物集中于贵重物品、自行车。宿舍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和休息场所, 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都会存放于宿舍, 宿舍被盗事件常以高频率发生;在食堂、运动场、报告厅、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 丢失钱包、衣物等事件屡见不鲜。农业院校占地面积大, 课程设置中经常有深入农村进行调研的项目, 所以自行车作为学生的主要交通工具, 也是盗窃目标的首选, 也有部分学生会选择低价购买赃车。犯罪分子还利用学校监控的疏忽, 在教学区或图书馆入室盗窃学生的学习用品及食物, 严重影响学生的求学热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在市场经济逐利性的推动下, 在周边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 在追求虚荣攀比的心理驱动下, 少数在校学生会与校外青年联手作案, 进行“ 内盗”, 影响十分恶劣。

1.1.2 入学毕业、五花八门的诈骗。每年新生入学时期, 总会有所谓的“ 学长、学姐”进入懵懂无知的大一新生宿舍假借学校名义进行残次品的推销售卖, 广告宣传栏上办四六级、计算机假证的随处可见, 动辄骗取大学生成千上万元的生活费。当前, 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求职心切、缺乏理性思考的心理使得诈骗分子利用各种手段骗取财物、 伤害人身。比较鲜明就是大学生被骗加入传销组织甚至邪教, 还被迫发展“ 下线”, 引诱亲人、好友、同学“ 一起发财”, 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1.3 寻滋挑事、毫不讲理的斗殴。农业院校地理位置较为偏僻, 当地公安治理力量辐射效果略微薄弱。尤以夏天时常出现不法分子以各种方式骚扰女大学生的情况, 当在校男大学生发现此情况上前予以制止时, 便会招致野蛮殴打, 而当校园安保力量出现时, 又迅速逃离, 再而反复, 对在校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秩序造成严重干扰。

1.2 农业院校周边环境对校园生活氛围的影响

商业大潮席卷着农业院校的周边环境, 这也成了部分商人眼中大赚一笔的宝地, 各种娱乐场所、饮食商铺在有限的地理位置上无序的发展, 而管理者并不是城管, 而是商铺占用地方的当地村民, 主要管理形式就是交摊铺的租赁费, 其他则放任自由。逐利的驱使与管理的无序, 导致各种隐患的产生。

1.2.1 饮食卫生状况不明朗, 攀比虚荣风气兴起。农业院校周边烧烤摊烟雾弥漫, 各种特色小吃店鳞次栉比, 店外走道上都摆满了桌凳, 并没有经营许可证的流动小推车伴随着呼啸而过的车辆扬起的灰尘售卖食物, 当然也没有卫生消毒设施工具, 但因其价格便宜且添加着各种增色增味剂, 吸引了众多的大学生, 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食后的反胃、腹泻等威胁生命健康的情况。禁止让大学生外出消费饮食, 显然不可能, 目前校外聚餐已成为一种时尚, 这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应酬的主要方式, 于是攀比、奢侈之风兴起, 这不仅加重家庭负担, 也让部分贫困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不利于同学间纯洁活泼、团结友爱关系的形成。市场化、商业化的周边环境让部分农业院校的学生抛弃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的传统精神, 对今后的发展十分不利。

1.2.2 校外出租屋的违章建造, 导致学生纪律、道德意识削弱。农业院校周边村子里违规建造且无证经营、缺乏安全设施的小旅馆及廉价出租房, 为大学生避免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 特别是为学生情侣的随意自由入住提供了方便。但不需要身份证也无需登记的入住方式也为流动人口甚至不法分子的入住提供了方便, 这些都威胁着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校外入住也使部分缺乏理性认识、社会经验不足、涉世未深及感情随意的女大学生未婚先孕的现象经常发生, 甚至校园周边诊所都有无痛人流的服务提供, 这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给予了极大的冲击, 同时也给其身心健康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也弱化了当代男女青年之间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校外住宿已成为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最大的难题和盲区。

1.3 农业院校周边环境对校园交通安全的影响

农业院校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原因, 出行不便。虽然有公交站点, 但过了时间便不会再发车, 而且数量有限的公交车也难以满足数以万计师生的出行需求。于是部分周边村的有车户便会集中在校门口进行违章经营, 日渐形成以来自一个村为独自团体的经营形式, 为占停车位而在校门口大动干戈, 严重威胁到进出校门学生的人身安全。 傍晚公交车停止运行后, 屡禁不止的“ 黑出租”、“ 摩的”便开始争相拉客、随意停放, 校园门卫因不具备执法资格而难以阻止, 学生也不管是否正规, 讲好价钱就走, 安全隐患时刻存在。反观校园内, 外来车辆的进入由于不熟悉校园内的行车规定, 逆行超速、随意鸣笛现象十分普遍, 种种车辆穿梭于校园内的人流中间, 交通险情时有发生。

2 农业院校校园周边环境对校园安全影响的原因分析

农业院校校园周边环境作为校园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校园安全产生的影响是极大的, “ 人创造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 (1)

2.1 农业院校周边治安管理体制不顺畅

农业院校身处城乡结合部的偏僻郊区, 周边存在的问题是综合性的, 这也导致治安管理难度加大, 涉及的执法部门和利益占有主体较多, 治安管理工作常常陷入无人牵头、没有组织、协调不畅、放置不管、任其发展的局面。而主要负责农业院校治安管理的保卫部门、保卫处及校园保安, 由于没有法律所授予的执法权力, 对影响校园安全的外部因素亦无能为力, 时常处于“ 想管而无招”的尴尬境地, 且校园安保力量大都是本地人, 一系列原因使得农业院校周边的治安管理极易成为“ 三不管”境地。

2.2 农业院校周边是发财赚钱的衍生地

农业院校的纵深改革、生源扩招及后勤服务的社会化, 给周边乡镇村落带来了十分可观的获取利益的机遇, 由此也导致各家商铺竞争的激烈, 而竞争的方式与途径也存在种种不择手段的现象。经济利益的驱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需求、管理上的漏洞导致会出现部分素质低下的经商者违背行为道德准则, 通过损害师生的利益而大发横财。

2.3 农业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不到位

农业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主要集中于新生入学的培训上, 有专门的一个时期会进行统一的安全教育, 形式单一, 内容重复, 学生自身也不愿意多听。大学生安全教育光靠保卫处的力量显得十分单薄, 而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局限于宿舍安全用电及防火防盗的教育, 疏忽了学生外出及校园周边环境造成的安全隐患, 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以为自己外出求学, 最多丢失财物, 不会涉及生命, 自认为安全教育是多余的。这种懈怠心理也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而现实状况是, 每当有侵犯学生利益的不法行为发生后, 才会加紧进行安全教育, 滞后性十分明显。

3 综合整治农业院校周边环境、营造和谐平安校园的对策

农业院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上各种资源的整合, 形成合力, 由当地政府牵头, 加强市政各部门与农业院校的协调和领导, 创新管理模式, 建立长效联动的治理机制, 并不断通过说服教育、板报宣传、案例警示、期末考核等方式增强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 才能革新农业院校周边环境, 使师生在和谐平安的校园里静心求学, 更好的服务周边乡镇, 奉献社会。

3.1 政府牵头, 部门联合, 齐抓共管

农业院校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带动作用不可小觑, 当地公安部门应成立校园紧急事件应急小组, 一旦出现危及校园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偷盗、诈骗、抢劫等治安、刑事案件, 可派应急小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并在学校保卫处的协助配合下优先立案。案件要执行专人专案负责制, 侦破速度要快, 破案时与破案后要及时向校园师生进行案件处理过程与结果的通报, 使在校师生能够时刻关注校园及自身安全, 提高防范意识, 也避免消息不畅通, 获取信息资源不对等而引起的不必要的恐慌。当地公安应在校园周边事故多发段增设治安岗亭和报警点, 24 小时开通值班电话, 执行不定期巡逻制度, 对周边不法分子给予震慑。

校园保卫处等相关职能处室要定期排查整治校园安全隐患, 对校园周边环境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辅导员要定期通过开班会等形式进行法制安全宣讲教育及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处理办法, 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 校方应积极促进警校合作, 融合社会力量, 共同保障师生安全。学校要建立与地方政府和各执法部门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协助各部门积极参与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发现矛盾的苗头, 要及时疏导, 进行调解, 将在校学生与社会人员发生的纠纷及时进行妥善处理, 避免酿成事端。

当地政府应组织城建、工商、消防等相关部门对周边村民所修建的无证经营的违章建筑, 且存在安全隐患的小旅馆、日租房加强管理和监督, 应强制推行身份证实名入住登记;大力整治校园周边违规、无照经营的酒吧、网吧、台球厅、KTV等娱乐场所, 依法进行规范、整改或取缔。卫生部门应对校园周边餐饮摊点的经营主体资格相关证件进行严格审查, 对食品卫生条件不达标的处以严厉罚款, 对所加工销售的食品的进货渠道严查细管, 坚决杜绝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进货渠道不明的食品在校园周边流通, 切实保障师生外出饮食的安全。交通部门应协调城管、环保、交管局等有关部门及时完善学校门前及周边道路的交通安全设施, 对非法营运、超员超速、闯红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从严查处, 深入学生中间进行交通安全的知识宣讲, 讲清无照营运的危害, 引导学生群体遏制乘坐校园周边“ 黑车”的思想萌芽, 鼓励正规出租车及时服务院校师生。

3.2 推动内部治安建设, 构建平安育人氛围

3.2.1 建立完善“三防”综合一体的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模式,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防”, 就是将人防、物防、技防三者融为一体的安全防护模式, 也是农业院校安全保卫工作模式的创新。首先, 要健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 用制度化的章程规定好校园治安维护的基础工作, 安全无小事, 一旦出事, 就是大事, 保卫处要时时刻刻提高警惕意识, 让校内安保力量做到一天都在岗, 24 小时不放松, 60 秒不松懈; 历史悠久的农业院校, 应注重更新安保理念, 加大校园安全保卫设施的投入。在公共场所及人员密集场合, 设立数字化门禁系统, 在校师生凭有效证件进出, 有效管制外来人员的出入; 保卫处与学生处联合成立学生卫校组织, 从体育生、武术生等学生群体中挑选30 至50 名反映机敏、头脑灵活的学生组成, 由保卫处派出保安作为领队, 课余时间在校内进行巡逻, 以弥补校内安保力量的薄弱;在财务室、实验室、宿舍口、多媒体教室等贵重物品存放摆设的地方设立防盗报警系统, 以防止各类盗窃分子作案;装备可视监控系统, 布局在校门口等要害地位, 预防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一旦发生, 可以为事后的处理提供事实依据;在学生群体中普及宣传报警电话知识, 建立校园报警电话与当地公安部门110 指挥中心为平台的接警、处警、求救等服务;对宿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知识培训, 把好宿舍安全的第一关;构建校党委领导下的各部门安全事件发生的联动机制, 一方有事, 八方支援, 用最快的速度力保将损失降至最低。

3.2.2 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知识教育, 提升安全意识, 提高自防能力。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校园安全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应该在师生身上。师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胜过全校无缝覆盖监控摄像头的安装。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和辅导员、团委等思想工作的优势, 结合课程内容与校园实践活动的开展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 安全防范知识和自我保护方式方法的教育;要建立和完善农业院校学生的教学、生活、管理等制度化建设, 加强大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和监督, 将违法犯罪的苗头及早制止, 将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尽早从思想上排除, 让大学生成为自我安全教育的主体、自我安全管理的主体、自我安全保护的主体, 从自身做起, 将安全放在首位, 那么校园安保工作的开展将会顺利很多。

3.2.3积极建设校园文化, 开创文化育人新局面。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不仅能充实教书育人的氛围, 而且会以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对周边环境形成辐射, 影响周边乡镇农村的文化取向, 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群众的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因此, 农业院校应树立全员共育、全员参与的集体观念, 在学校教师的引导下, 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 创新培育校园文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比如举办以弘扬主旋律为主题的演讲会、辩论会, 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可以开办高水平的人文社科讲座、学术交流活动、科技创新活动, 将其公开化, 社会化, 开放化, 周边村民与感兴趣的群众都可以来听讲, 使其增加人文知识、知晓法律规范、提高思想境界、崇尚科学真理。总之, 良好内部环境的营造对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和健全的体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除了法律法规的强制规范也离不开大学校园浓厚氛围的感染, 软硬兼施, 综合治理, 内外结合, 才能真正地将农业院校的周边环境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优化, 逐渐形成良好的、安全的、稳定的周边环境。

3.2.4利用网络新媒体, 创建校园安全服务新平台。“互联网+”的时代来临, 电脑、手机已经成为学生必备的物品, 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利用网络推才陈出新的各种新媒体、公众号、自媒体等也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校园周边环境是动态的, 是不稳定的, 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的, 而学生群体中新媒体消息的发布也具有时效性, 也是不断更新的, 所以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等资源, 及时传达周边环境状况, 给学生的外出、餐饮、娱乐提供参考, 也可创建校园安全微平台, 及时发布校园安全信息与安全知识宣传, 在日常生活中, 网络媒体中, 构建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广角度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 使得校园内部环境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存, 互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建国, 孟根龙.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理论与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陈霁霞, 李红革.高校周边环境对校园安全的影响及其治理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12) :88-90.

上一篇:2024-2025上期小英组工作总结下一篇:事业型女人的正能量励志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