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掌握重点

2024-04-17

视听语言掌握重点(通用6篇)

篇1:视听语言掌握重点

人类传播媒介和艺术媒介发展历程:

1原始时期,人们的交流主要通过面部表情手势和非言语的声音等身体语言来进行交流。2在人们要求具体而比较精确的交流的强烈欲望去试下,口头语言诞生了。这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3文字和造纸术印刷术构成了人类传播史上第二次大革命。人类传播媒介从媒介材料区分大体分为二类:

身体媒介:以人的生理器官为媒介材料,交流发生在几乎是面对面的实时,艺术表现为舞蹈、唱歌、演戏等。

再生性媒介:运用间接性的符号(文字、线条、色彩等)表达意义,依靠既定的编码和成规,将信息传达给受众。艺术表现为文学、美术、器乐等。记录媒介:19世纪诞生了一中心的传播媒介,照相术使人和景物被精确定格在瞬间,录音术,电影和电视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相继出现。显示的声音和运动可以记录和还放。

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摄像机是将光波转变为电信号产生影像的。录音机是捕捉声音振动即声波并引发电场变化直接产生声音的。

视听媒介的记录性:作为记录媒介,电影电视的机器具有仿生的性质,即摄像机像我们的眼睛,录音机像我们耳朵。

视听媒介的负面作用:一视听等大众传播媒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破坏了民族文化中地区之前的多样性。二在视听媒介下成长的一代,常常把幻觉真实和生活真实混为一谈,影响他们对真相判断。

电影理论领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巴赞理论。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是对大脑吸收的信息进行整序和处理的高级阶段。

视听思维:视听因素在相对时空中的构思。

经验思维:是一种追述能力极强的思维方式,这种能力源于生动的经验和丰富具体的细节。它的构成因素不是词语而是动作,是通过已往事件奇特片段模仿和表演往事的形体动作。非词语交流:在童年时代,人类的交流基本上是一种非词语交流 眼神,手势。语调,音高,动作等。

电影语言:影像按照选定的叙事方式组织安排成符号和象征体系,他们成为象征符号,或者可以增添符号意义。

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视觉停留:人眼在观看运动中的形象时,每个形象都在消失后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秒—0.4秒左右。

似动现象:如果把二个或若干个相连画面以0.1秒速度连续划过一个固定聚焦点时,我们眼睛必将得到一个连续印象。即运动错觉现象。

完形心理:是电影创造银幕世界不可缺少的心理依据。即格式塔心理,电影虽然只是记录现实一部分,但观众却能依靠自己的视听感知经验,通过积极心理活动创造新的,甚至幻觉世界。心理补偿:人的知觉可以根据生活积累和视听感知经验,将缺失部分补偿完成,从而形成完整形象。

幻觉:在人脑中形成的,而人脑却是一个至今尚未完全弄清的有机体。

电影幻觉特点:1银幕形象的形成既不是在人的眼睛里,也不在人的耳朵里,而是在人的大脑中。2电影幻觉是一种无法抗拒的生理。3对电影幻觉的感应和认同不需特别的学习。人类的童年时代(口头语言出现以前),人类的交流基本上是一种非词语的交流--眼神、手势、语调、音高、动作等。公元17世纪,物理学家牛顿首次发现人的视网膜上的影像不会立即消失。1824年,英国的罗格特在伦敦公布了他的“视觉暂留”理论。

卢米埃尔等人根据视觉暂留原理和拟动现象发明电影。视听语言特点:a、镜头不等同于词语,它没有最小的信息单位。b、词语语言的交流是双向的,而视听语言的传播是单向的,即单向交流媒介。c、视听语言基本规律: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视听语言使用的机器是在记录现实,其选取的对象是现实的影像,与现实物件有无限逼近的类似性(短路符号)。电影电视的媒介材料是光波、声波,它的本性在于记录性。视听语言基本规律:模拟人的听知感知经验和主观思维活动。d、视听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格里菲斯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故事电影的叙事手段不能涵盖所有电影语言(非叙事电影依然要运用语言)。

视听语言基本含义和规律: a、媒介材料:光波、声波。b、视听媒介的本性在于记录性。c、人们对影像的感知并不完全取决与眼睛和耳朵的生理作用,还

赖于大脑对视听信息的处理和对视听幻觉的认同。d、没有最小信息单位。e、短路符号。f、是一种新兴的创造性语言。g、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和主观思维活动。

蒙太奇电影理论:是电影理论史上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理论,它使人们相信电影终于有了自己独立手法。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把无声镜头视为中性的素材只有按照构想顺序组接成蒙太奇语句后才能产生意义。

巴赞的照相本体论:电影不像其他任何艺术那样以人的参与为基础,而是现实与作品之间第一次排斥人的存在。巴赞为电影建立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本体理论。

电影不是戏剧,不是文学,不是音乐,电影就是电影。周传基教授《认识电影》。

文学语言与视听语言的差异总结:a、文学是静态的,需要审视;电影是动态的,它只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象。b、文学在作家的脑海中构成它的全部感知经验的选择因素;电影用摄影机和录音机进行视听感知经验的选择。c、文学需要对事件和人物进行描写;电影是发生在观众眼前的运动,是一种存在,观众是在观察一个过程,然后自己做出判断。d、文学的隐喻需要修饰语;电影记录的精确性和具体性取消了形容词。e、文学语言通过概括性的理解到达读者;电影语言是通过感知直接到达观众。f、文字可以表达人的内心活动;电影停留在表象、外部或表象化的内心活动。g、文字语言依靠的是文字和记忆力;电影语言凭

借的是观众生活经验的视听记忆力。h、文字的时间时间段的,不连贯的。

视听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1实在的自然艺术2实用的艺术3环境的艺术4雕刻艺术5绘画艺术6戏剧艺术7文学等叙事艺术8舞蹈艺术9诗10音乐艺术 艺术的崇高地位源于艺术文本中的象征和隐喻。

观众对电影电视的认识包含了几个层面:对影像的感受;将影像与有关的感知经验联系起来;对作为语言的影像的读解。爱森斯坦的蒙太奇意味着“隐喻”,即上下镜头的关系是隐喻性的或修辞性的。喻体的选择与文化和知识有关。观众对影像的感知有两层面:感官感知、认识性感知。

安东里奥尼原则蒙太奇空间调度喻体的选择主观、人为来自场面本身随意、局部自然、整体喻体、被喻体明确、单一潜隐、多义之间的关系镜头间的关系修辞的非修辞的与叙事的关系对立的结合的观察者的领悟主要依靠认知感官性直觉与认知性直性知觉 觉的结合费穆1947年《小城之春》堪称中国诗意电影佳作。陈凯歌《黄土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电影电视的语言本质上就是象征和隐喻的。

摄影机的角度还是构成影片视点的最重要的元素。平视角度给人感受是平和自然平等的,仰视常常给你以压力,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视听语言与舞台语言的不同:a、观看者与对象间距离的变化;b、景深的变化;c、对象大小的变化;d、对象真实性的变化;e、运动方式的变化。

光是视听媒介的基本媒介材料。考察胶片技术性能:a、还原性能--清晰度和逼真性;b、感光性能--颗粒的粗细;c、色彩性能。不同性能的胶片将产生不同的影像。

光线是物体所固有的特征:光线构成了塑造银幕的重要手段。不同光线对人的生理、心理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光线所形成的阴暗、阴影常常暗示出人物、事件的性质。另外由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对黑暗的恐惧,人们常将那些具有发射黑暗能力的物体或背景与恐怖威胁神秘死亡联系在一起。

色彩在本质上是光波,不同波长的波具有不同的颜色。色彩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视觉元素之一,是

依附在形状上的视觉元素,色彩对人们的感情作用是直接的。

1、黄色:色彩中最明亮最

能发光的色彩。用于皇家表现威严,现代时装表现聪明才智、青春,用于战士,表现勇猛无畏。

2、红色:是较为纯正的色彩,有力量感和兴奋感,可表达喜庆、热烈特点与其它色共用往往处于主导地位。

3、蓝色:是一种轻质冷凉的色彩。与亮光为伍时,多呈现积极向上的意境,与昏暗结合时,有恐惧、迷信、痛苦的意味。

4、绿色:是大自然生命的象征,价值和意义较单一。

5、紫色:极富多义性,明亮时:高贵,虔诚,是智慧才智的象征。深暗时,威胁压迫的感受,迷信、蒙昧的体现。《黄土地》的黄色基调最初源于影片所拍摄的现实空间,黄土高原、黄河。对色彩加以有意识地

选择和处理,黄土地、黄河的黄色给人以温柔、厚重的感觉。空间是一切视觉艺术的中心问题。观众对单镜头内空间的感知是通过:各种方向上的物件、人物的空间设置与安排;物体所占据的体积和质感;摄影机和拍摄对象的运动;各种视觉、听觉元素在纵深、横向、上下的空间调度来实现的。

《战舰波将金号》熬德萨台阶的段落中,通过对时间延续扩展了空间幅度。

构成:电影电视中单镜头内的空间构成。

霍尔将生物距离模式分为:1亲密距离2私人距离3社交距离4公共距离

戏剧中人物五种基本位置:全正面-面对摄影机镜头2 3/4正面 3 侧面-人物面对画面左边或右边4 1/4正面 5 背面—背对摄影机镜头

运动是最吸引人的视觉元素,是电影电视的基础,对运动的理解和运用,并非越是大幅度的运动就越电影化。电影电视中的运动不是绝对的。

电影电视中的运动大致分为画面内拍摄对象的运动、摄影机的运动、声音的运动和镜头间的运动,可以在二维的空间中感受到三维的世界。方向上可分为上下运动,左右运动,前后运动。左右运动的方式在电影中用得最多。摄影机的运动是现代电影电视中常用的手段。

摄影的运动分为向前运动,向后运动,升降运动,左右运动,跟拍镜头。摄影机的升降运动也是展示或揭示空间的重要手段。电影的影像局限在一个高宽比例大约为1:1.85或1:2.35的画框内。电影电视的空间=画内空间+

画外空间

形成画外空间的手段:a、人物或拍摄对象出入或运动;b、不完整或不平衡的取景;c、人物的向外观看的视线;d、画外人或物在画内空间中的投影;e、使画面停留足够的时间;f、画外声音;g、摄影机的运动。场面调度:指戏剧构成中的视觉安排。摄影机角度,焦距,色彩,光影,空间设置,空间关系,运动、等一切视觉元素。景深:就是对焦的范围,它能决定把背景模糊化,来突出拍摄对象,还是拍出清晰的背景。影响:使更为贴切,积极参与场面调度,蒙太奇由于本身要求戏剧事件含义单一。

单镜头内的空间调度:拍摄对象调度和摄影机调度。

跟镜头:电影摄像机跟踪运动着被摄对象进行拍摄的摄影方法。《爵士歌王》标志默片时代的结束。《大独裁者》是第一部有声电影。

新闻报道,纪录片与几个方面有关:1商业故事片影响2本体论的错误3传统思维的干扰.声波本质上是一种能量,声波的传播实际上是能量的转移和做功的过程。

纵波:在波传播过程中,质点振动方向可能与传播方向垂直。画外声音:不仅向观众明确地提示画外空间的存在而且也通过声音传达了画外空间的性质。电影电视的声音分为:1人声2自然音响3音乐。人声包括:1人声的音高,音色,力度,节奏2对话3内心独白4解说词 对话的作用:1得到消息2从说话者谈话中感受它的情绪了解对方的个性4交流思想感情5促进事件发展6构成环境气氛

内心独白:直接的内心言语。它是影视向文学和戏剧学习借以直接表现心理世界的一种方法内心独白要传达的不是外部世界所看到和听到的视听因素,而是人物对外部世界的心理体验。解说词是创作者在非叙事时空中对事件或任务说明,评价和解释。作用:主要用于非虚构影片和记录片,专题片,新闻片,科教片,政论片等是联接视觉镜头的结构性元素在影片中起着说明,评价,诠释等作用。

电影故事片、电视剧里的对话是叙事的一个部分,它是在一个流动的时间流程中展开的。解说词是创作者在非叙事时空中对事件或人物的说明、评论和解释。其使用应避免图解画面。解说词与其他视听元素的关系应该是化合的关系。

自然音响包括动作音响、自然声、机械声、环境声等。电影音乐不是独立的系统,它必须与画面相配合,必须和电影声音的其他部分区得协调,一同构成电影声音总谱,自然音响、人声往往是电影音乐的组成元素。声音构成一般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

篇2:视听语言掌握重点

语言分析

岩井俊二的处女作《情书》一上映便迅速引起轰动,这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部岩井的作品。它具有典型的日系风格,画面似乎总是高光、过曝,使得颜色褪去了一部分色彩,显得清新淡雅。《情书》正是这样一部纯净的有关纯爱、有关死亡、有关追忆的电影。博子在参加未婚夫男藤井树(以下简称男树)的悼念祭奠时,偶然抄下他中学纪念册上以前的地址。本来是不抱期望地寄了一封信过去,寥寥数字以寄托哀思,没想到居然收到回信,而且落款正是“藤井树”的名字。于是辗转周折了几番,终于明白,对方是和男树中学同班同名同姓的女孩。两个女子通过书信,女藤井树(以下简称女树)将封存在记忆深处的有关男树的“美好”回忆一一倾诉,也让博子得以了解未婚夫不为她所知道的一面。

由中山美惠分饰博子和女树这两个虽然相貌相似性格却相距甚远的角色,这就为影片设置了障碍,博子和女树不能够相见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故事结构和导演的设计巧妙地避免了二人相撞。博子与女树的通信往来,女树对男树的回忆刻画,加之影片三重线索插叙展开的叙事手法,共同构成了这一稳固而奇妙的三角关系。片中博子专程到小樽想要见一见女树未果,导演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镜头,在喧闹的路口,博子轻声呼唤了一句“藤井小姐”,已经骑车驶过的女树停下转身回头,此时镜头固定几秒,在所有观众都以为她们就此相见时,镜头切到全景,人潮扑拥过来,将博子淹没。女树没有看见博子,博子却清楚地看到了与自己相貌相似的女树,从而得知了男树选择自己的真正原因。她也怨恨过,但是到了最后,博子冲着埋葬着男树的远山一遍一遍撕心裂肺地大喊“你好吗?我很好!”时,一切都释然了,她不再念念不忘,不再怨恨,放下了一切对过往的怀恋,真正地与之告别。

整部电影就是一场对逝去时光的祭奠——逝去的故人、逝去的青春、逝去的朦胧的爱情。但是就日本的传统文化来讲,美好的事物中也总隐藏着幽怨和死亡的气息。日本有着“春日的樱花婀娜多姿,但其根下总埋着尸骨”的典故。该片虽如一首散文诗一般优美,但其中也处处藏匿着死亡的气息。男树的祭奠典礼、女树的感冒、女树父亲的过世、冻死在冰雪中的蜻蜓、旧屋搬迁、抢救女树等等这一系列传达着死亡讯息的符号贯穿着影片始终。几乎在岩井俊二的所有影片中,他都试图从不同角度剥开死亡的面纱,《莉莉周》中的斗殴,《梦旅人》中的意外和手枪。影片中,博子和女树都笼罩在死亡中。尤其要讲的是女树在医院看病的场景。她靠在座位上睡着了,依稀听到护士在叫“藤井树”的名字。走廊的尽头突然被照亮,一辆无人推扶的病床从拐角处驶来,画面快速剪辑了两三次,病车越来越近,女树看到上面躺着的是正在被抢救的父亲,她与父亲站在走廊的两端,此时导演运用了补偿镜头(希区柯克镜头),摄影机一边后退一边使用快速向前变焦镜头,画面突然变形,楼道空间被拉长,树奔跑起来,镜头跟随在她身后,左上右下地来回摇摆,时不时切换她的侧脸与背影,当女树推开抢救室的门,画面突然切换到少女藤井树与少年藤井树的那次告别和中学开学时点名的情景。她梦中见到的人都已逝去,她的那段青春记忆也已逝去,现在她开始慢慢回想起来。然而死去父亲的妹夫忘记大哥的忌日,少女藤井树在父亲的葬礼日轻快地在雪地上滑冰,在忌中见到前来还书的男树露出灿烂的笑容……在这部影片中,岩井俊二将对死亡的写照处理的十分唯美,哀而不伤。

电视台出身的岩井俊二在电影的拍摄上也诸多沿用了拍摄电视的手法,如现场报道式的跟拍、多机位跳切。从传统上来讲,为了创造电影画幅内,角色之间、场景之间的立体感与空间感,进行角色的走位调度,纵深构图安排,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达到这些目的,比如轨道的安排、变焦镜头的细微调整,以及灯光的精巧摆放,都是所谓现场调度所必须明确的工序。但是岩井俊二另辟蹊径,并不想一味的使用业已成熟的方案,而是大量地使用广角镜头,大量地进行非正常的多主光源布光,大量地进行机位的灵活变换,以一种高效省时省力,但是同时能带来一种莫名的临场感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影片中,导演使用浅景深镜头对中山美惠的表演进行诠释,使得观众能够更加贴近人物。在构图上,既可以看到符合标准构图原则的稳定画面,也可以看到故意打破平衡的画面。人与景物相呼相应,景物的及时出现总能填补人物语言的短暂缺失,使得画面具有极强的流动性。

在色调的运用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在讲述博子的这条线索时,画面是冷色调,到处充斥着漫无边际的皑皑白雪。影片的开始,一个长镜头,博子从雪地里起身,从离画面很近一直走到山下看不到人影,画面只有雪白和青黑两种色彩,博子的着装也以冷色系为主。直到秋叶先生向博子示爱的场景,才出现了桔红的火光;在讲述女树这一线索时,由于是冬季的小樽,处处被大雪覆盖,色调仍然偏冷,但好过博子;只有在回忆少年时期的画面,犹如宫崎骏的动画片一样色彩鲜艳。此时,配乐也由哀婉的钢琴曲转变成活泼轻快的小提琴曲。导演用暖色调描摹回忆,用冷色调书写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引导观众对这段回忆更加关注,其对于往昔的留恋和追忆可见一斑。

在用光方面,岩井俊二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高光、逆光拍摄,这种在其他摄影师看来是自杀的行为,却成为他招牌式的电影风格。这样的手法,在《情书》以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作品中均有体现。从摄影角度来看,所谓逆光摄影,是一种有别于正常摄影的技法,因为它所描绘的最终成品并不是人眼正常情况下能够识别的。一般来说,逆光摄影的最明显标志就是剪影,因为往往背景曝光级数高于前景,背景正常曝光,缺少光线的前景就会漆黑一片。而正常的肉眼观察是看不见这一现象的,因为人眼会自动调节,保证注视区域的亮度信息完整。岩井俊二所使用的逆光技巧,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统一提高曝光量,从而能够看清人物的面孔,同时让人物的轮廓融化在稍微曝光过度的背景中。这个是接近肉眼观察的效果,而且是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的状况。一般电影会在电影布光上下很大功夫,通过4到5个角度的光线,塑造起在美术上十分正确的人物形象,但也因此丧失了真实性。而逆光,可以很好的充当主光源,同时淡化背景因素,突出演员的存在,真实性也大大增强。不矫揉造作,体现淳朴的美感,岩井的电影普遍存在这种倾向。同时,逆光是一种十分内敛的手段,这对于表现片中主角的心绪来说非常合适——男树深沉内敛的性格,最终也没有告白;女树朦胧的好感却也不了了之;博子压抑的情感寄托。我注意到,《情书》中所有存在窗户、门等会透光的地方,都无一例外地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光线效果,是由于高光太过充足而导致的,人物经过也因此而被虚化,轮廓若隐若现变得不那么真实。最经典的一个画面是,男树靠在窗边看书,身旁白色的窗帘随风舞动,男孩在窗帘旁若隐若现。此时,光线从窗外打进来,男孩处于逆光的位置。若是普通拍摄,男孩的面目将会暗淡不清,导演于是做了补光的处理,使男孩的面孔足够清晰而又与窗帘的高光部分形成对比,出现局部光斑的效果,亦真亦梦。女树不经意地抬起头,注视着沉默的少年,朦胧的情愫暗暗铺开。

篇3:《推拿》视听语言分析

1 片中画面和剧情的虚与实的结合

开场部分一个童年时闹钟在模糊的“视线”中忽隐忽现, 采用了移轴虚焦的方法, 然后就是画外音:小马在九岁时遭遇了车祸。影片画面多处运用虚焦晃动的主观镜头来表现盲人的状态与感受, 每次都有一种令人窒息的感觉。第一次是小马车祸时一个男人将小马抱起时, 并且运用声音的特效将观众带入到盲人的黑暗世界。第二次是小马走出病房来到拐角处, 阿姨给他拿饭时也是以小马的主观视角拍摄, 本来明亮的病房一下就变得昏暗模糊, 就连说话的声音也有所变化, 让人觉得这不仅是视觉上与听觉上的一种阻隔, 更是盲人与正常人之间的阻隔。第三次是小马在发廊打架时, 被打倒在地, 画面又一次转入模糊晃动的主观镜头, 声音也随之变为如同耳鸣后的听觉感应, 画面在他爬起时马上转为实的, 可是在小马意识到自己视力恢复了时再次变为模糊。第四次是小马再次来到美发店找小蛮时, 同样的耳鸣音, 还伴随着时有时无的心跳, 小马审视着美发店里的陈设, 让他熟悉又陌生的一切, 他第一次看到了小蛮的模样, 环境音响起了笛子的声音, 声音由远而近, 由小而大, 渐渐转到了小马与小蛮失踪后美发店的场景, 娴熟地做到了日夜交替剪辑。最后一个也就是影片结尾, 小马回家在走廊处停下, 看走廊尽头的小蛮正在洗头, 画面又一次模糊, 环境音里配有驼铃清脆的声音, 背景音乐的歌词是这样的:“我深爱的那个姑娘, 她一点一点吃掉我的眼睛……如果时间可以倒流, 我会在第一天就闭上双眼, 然后什么都看不见。”最后故事在小马闭眼幸福的微笑中结束。这似乎在告诉人们, 对于习惯了黑暗的盲人, 重见的光明让他们对这个世界感到陌生, 甚至不习惯, 而影片中小蛮和小马的爱情也似乎是必然, 他们都处于社会的边缘, 彼此相怜相恋, 相濡以沫, 不会介意对方的缺陷, 反而因此更加珍惜彼此, 对于这样的生活, 恢复了光明反而会打破这一平衡, 所以对于小马来说, 只要有小蛮在身边, 是否重见光明已不那么重要。

2《推拿》的隐喻与象征:下雨、跳舞、血和性

在娄烨作品里, 常常会运用一些特定的场景或物象来隐喻事件和表达情感。其中比较鲜明且在此片也有所应用的便是下雨、跳舞、血和性。

2.1 情欲与悲剧的象征:下雨

在其影片中一旦开始下雨, 便会有重要的悲剧性事情发生, 例如:在《苏州河》里, 大雨见证了马达和牡丹的殉情;在《浮城谜事》里, 大雨见证了乔永照的杀人过程;而在《推拿》里, 郭晓冬饰演的推拿师王大夫正是在雨中怀揣钞票回到家里, 随后发生了让人震惊的、血腥的一幕。王大夫的举动虽是不得已之举, 却也正是一个盲人的悲哀, 他的一句“我不是这样的”把内心的苦楚连同鲜血一道倾泻而出, 作为盲人, 他也渴望爱情和家庭, 但是他辛苦存下的钱却要因一个没心没肺的弟弟拱手送给高利贷主, 破灭他期待并规划已久的婚姻, 他怎么忍心。随后在雨中隔着窗户拍摄的是推拿店里盲人们继续着各自的工作, 可是大雨中的窗户把视野模糊, 他们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人, 推拿店似乎隐喻他们的世界, 大雨下的窗户将他们与常人的世界隔绝, 尽管他们都在奋斗挣扎, 却始终无法真正走出盲人的世界。在娄烨的电影里, 雨既是情欲的象征, 又是悲剧的预兆。

2.2 爱的示意:跳舞

跳舞的场景在《推拿》中出现了两次, 沙复明相亲时一次, 都红出院回来时沙复明邀她共舞一次, 两次都暗含了沙复明对于爱情的向往, 两次都在欢快的节奏中出场, 在落寞的音乐中收尾, 沙复明热爱舞蹈, 期待在舞蹈中遇到心中的她, 让彼此的距离更近, 可是显然他并未能如愿。跳舞让电影中的人物关系更加亲近, 这也是娄烨电影中角色互相示爱的独特方式。

2.3 宣泄与绝望的指代:血

对于血的刻画, 片中一共出现三次, 每一次都震撼人心, 让人心痛。血在娄烨的电影中预示着绝望与悲剧, 同样也象征着一种解脱和新的生活。片中第一次出现大片的血是在小马用碗的碎片割喉时, 不断从他脖子喷涌的鲜血涂满了白墙, 他失焦放大的瞳孔却表现出一种绝望, 这种绝望正来自于他所期待的光明, 随着歌声, 影片交代了他此后的新生活, 在盲人学校学习, 来到推拿店工作。第二次是王大夫拿刀割自己的身体, 打算用鲜血偿还他弟弟在外面欠下的债, 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裤, 在他倒下时的悲鸣, 是对人生无奈的感慨与宣泄。鲜血过后他的生活又将归于平常, 他想组建家庭的愿望也将实现。最后一次是在都红走后, 沙复明带着推拿店的员工们来到饭店聚餐, 本来热闹的欢迎会却因都红的不辞而别变成冷清的告别宴, 而就在此时, 沙复明在卫生间做呕吐状, 以为是酒, 却是一片染红半个卫生间的鲜血, 寓意了他对爱情的绝望, 他因对爱情和生活怀有期待和希望而朝气蓬勃, 因屡屡受挫而大病不愈。

2.4 性的含蓄表达

《推拿》中对于性的表现相对以往娄烨的风格变得含蓄。片中的小马在一次与小孔的打闹中, 萌生了对性的渴望, 刚洗完澡的小孔披着湿答答的头发, 当她坐到小马身边时, 让小马第一次如此亲近一个女人的体香, 而在之后两人的打闹中, 更是让小马触摸到了女人的乳房, 此处的交代为后面小马在美发店与小蛮的相识做了铺垫。

3 片中声音的空间展示与转场衔接

影片娴熟地运用声音向观众展示了环境与空间, 这里的空间不仅是视觉的, 也是听觉的。众所周知, 盲人的眼睛虽然是瞎的, 但也因此让他们听觉注意力高度集中, 听力比一般人要好许多, 在片中观众和盲人一起享受了这场视听大餐。另外, 片中的几次转场也都借助声音的衔接, 例如:小马恢复视力去见小蛮那夜的笛子声, 推拿店下班时高唯骑三轮车载都红, 三轮车的车轴声和下一场的快板声巧妙的衔接。下雨的那段, 先是雨滴滴落在窗台树叶上清脆的声音, 而后是由推拿店室内听到的雨声, 比外面的要稍小一些, 每一次内外景别的转变都伴随着雨声的大小远近变化, 开门开窗的同时也伴随外面环境音的大小远近变化, 极其细致地刻画和表现了影片, 在略带悲伤的舒缓的背景音乐的衬托下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 做到了让观众眼在看, 耳在听, 心在动。

《推拿》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视听表达, 向观众展示了盲人按摩师们的生活与困境, 娓娓道来的叙事手法真实地记录了这个平凡而又特殊的群体, 片中的每一次冲突无不让人随之心痛, 而本片的在视听上的创新与探索更是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孙玉洁.《推拿》:视听语言中的虚实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10) .

篇4:掌握重点,突破误区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爱滋病防治的宣传标志,象征着我们对爱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爱滋病的工作。

答案究竟是哪一项?从阅卷抽样调查的结果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判断错误。惨痛失分。然则症结何在?笔者认为关键是没有掌握其中设误频率最高的十余种类型的规律。特备述如下:

1陈述句末使用问号

【例1】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文明?如何防止精神污染?

【简析】有些句子虽然含有疑问词,但整体上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应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本句正是这样的一个陈述句,带疑问词“什么”“如何”的部分作“使他懂得”的宾语,因此前三个问号当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要改为句号。

2选择问句中使用问号

【例2】是如此秀美的自然风光孕育了馥郁的人文资源?还是如此绵长的文脉书香守护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其实,这两者本来就是一体,只有两者的融合——“天人合一”才是世上最美的风景。

【简析】选择问句如果不是为了特别需要表示强调,不管有多少种情况选择,中间的分句后都只能用逗号,句末才可用问号。这个句子的前两个分句正是选择问句,所以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3主谓倒置句中使用问号

【例3】“这究竟是什么性质呢?同学们。”校长严肃地问。

【简析】主谓倒置句如果是疑问句,问号应放于句末,谓语后边只能是逗号。所以本句中校长问话里的问号应改逗号,“同学们”后的句号当改为问号。

4引语中句末标点设置

【例4】据说,杜鹃的啼声,是在说“不如归去。”因此古诗就有不少以此为题材。如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尽雪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思归”。

【简析】引语末标点位置的确定,关键要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者的,亦即说话人自己的话的一部分。如果是前者。则引语末的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如果是后者,则引语末的标点应放在引号外面。此外,引语末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那么即使作为引用者话的组成部分,一般也要保留。例句中共有两处引语。前一处的引语为“说”的宾语。是整个句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故其句号应放于引号之外;后一处的引语则相对独立。能够自成一句,且前面有冒号表示提示。故其句号应放于引号之内。

5冒号提示范围不明

【例5】学校的三位领导:王书记、马校长和韩主任正在办公室里一起商量对策。

【简析】冒号是用在提示语的后边或前边,表示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点号。因此使用冒号时,务必要注意提示的范围。例句中的冒号只能管到“王书记、马校长和韩主任”,所以,冒号应改为破折号,起局部解释作用。

6同一句中使用两个冒号

【例6】班会一开始,老班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范小刚同学获取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二是……

【简析】同一句中不能使用两个冒号,否则会造成句子结构混乱不清。所以应把其中一个冒号改为逗号。

7提示语在话语中间使用冒号

【例7】例“行啊,请,请到里边来。”老板娘说着,一边向柜台里面喊:“阳春面一碗!”

【简析】冒号管辖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喊”的后边如果使用冒号,就只能管到后面的话。却不能管前面的话,故应改为逗号。

8分句中没用逗号直接用分号

【例8】打好这一仗的关键,一是要发动群众;二是要找准目标;三是要速战速决。

【简析】分号表示复句中并列之间的停顿。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如果分句内部已经使用了逗号,其分句之间必须用分号;否则只能使用逗号,而不能用分号。如:“白天,战士们监守在已得的阵地;夜里,战士们向敌人发起新的进攻。”这是一个一重关系的并列复句,由于两个分句都用了逗号,为了使句子的结构更清楚,故必须在两个分句之间用分号。此外,在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并列分句之间也必须用分号。例句正是一个一重关系的复句。其分句内部没有使用逗号,故两个分号都应改为逗号。

9固定词语中间使用顿号

【例9】在这次艺术节活动中,许多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都极富有民族文艺的特点,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群众。

【简析】所谓固定词语是指结构十分紧密,一般不宜拆开来使用的词语,主要包括成语(如“指手画脚”)、集合词语(如“中小学生”)等,它的中间不能使用顿号分隔开来。例句中“丰富多彩”、“成千上万”是两个成语,所以其中的两个顿号都应删去。

10概数中使用顿号

【例10】你这篇文章很欠斟酌,至少有五、六个病句没改正,教我们怎么能采用呢?

【简析】“五六”是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数量。它的中间不能用顿号。因为顿号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如果两个数字之间用了顿号。它们就表示两个并列的数字而非概况的数字了。所以本例中“五”与“六”之间的顿号应删去。

11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例11】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简析】若干并列的词语、短语中,某一部分的内部又有小的并列语时。大并列中的停顿用逗号,其中小并列中的停顿用顿号,这样才显得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例句中“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与“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是一个大的并列层次,而其中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与“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分别是两个小的并列层次,所以应把第一、二、四个顿号改为逗号。

12带语气词的并列语之间用顿号

【例12】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到诱人的香味。

【简析】并列语后如果带

上语气词,就改变了其短语性质而成为分句。所以例句中的三个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13省略号与“等等”同时使用

【例13】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简析】省略号与“等等”都表示类似的词语或意思的省略,故二者不能同时使用在一个句子中间,否则就重复累赘了。例句正犯有此种错误,因此“等等”与省略号只能保留其一。

14括号设置

【例14】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出版社在197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册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简析】括号可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句内括号是指只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子中一部分或某一个词语的括号,使用时必须紧贴被注释被补充说明的词语之后。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是词语就不必用点号;如果它是句子也不必用句末点号,但若是疑问句或者感叹句,则应保留其问号或者感叹号:如果要在被注释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加点号,点号应放在括号之后。句外括号是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的括号。使用时要放在被注释被补充说明的句子末尾的点号之后。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是一句话,则句末标点应该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用句末标点。根据这些规则,前句中的两个括号均属于句内括号,其中的注释语依次用来注释“瓜果、蔬菜”和“作物”,而非用来注释两处的“叶子”,所以应依次放于二者之后。后句中的括号属于句外括号,其中的注释语用来注释全句,所以应将句号移于括号之前,且后括号内也须加上一个句号。

15书名号滥用

【例15】《教师口语》一书的《序言》说:“《教师口语》是为强化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而新增的专业课程。”

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示,立刻写信去报名。

【简析】书名号是用来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等的。前句中“教师口语”表示一种称谓,是一门专业课程的名称,而不是一本书,故应将引号内的书名号改为单引号,或者去掉这个书名号。后句中的“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不是书名,也非刊名,故只能用引号。

以上15种情况。可以说是命题者在考查标点符号时最为关注的重要知识点。那么运用它们,前面考题就可迎刃而解。很明显,A项属于“陈述句末使用问号”一类,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故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B项属于“冒号提示范围不明”一类,根据句意。其中冒号只需管到“《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而非要统辖整个问句,故应删除;C项属于“括号误置”一类,根据句意,句中括号为句外括号,起注释和补充整个古语的作用。故应将“(《管子·牧民》)”移于引号之外;D项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合乎规范。故应选D。

可见,只要摸清上述类型的规律,并且在实践中反复地运用,养成一种能力,就能事半功倍地突破试卷上的一个个扑朔迷离的误区,从而赢得成功。

【强化训练】

1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支持奥运,二是抗震救灾。

B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丁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江滩。他立刻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说。”

C小雨突发奇想地说:“今天阳光灿烂。我上你家看看好吗?”博文打趣地说:“去我家?去我家干嘛,扶贫吗,哈哈。”

D她写博客是给自己解闷。“明天就能见到妈妈了,要是爸爸一起来多好啊!我……”她一阵心酸,写不下去了。

2下面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把电视剧的生产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走一条生产——市场——播出——盈利——再创造的良性循环的路子。

B造成这种事故的原因,公司领导人认为主要有两个:一、具体施工单位对安全问题不重视,只抓生产进度,不抓安全;二、具体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C在鄂西大山的半个多月里,将士们不论是行军还是宿营,都能听到老虎、豺狼、野猪、豹子……及其它野兽的叫声,已经习以为常。

D大妈常抱怨自己的记性不好:“我现在有一个毛病,就是站在电梯旁边的时候,总是忘记了自己是要上楼。”

3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他的体型?是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

B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了。

C“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D据考证,古历下亭址在夸名士阁西侧(该处现有一石碑,正面题“古历下亭址”五个大字,背面刻有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事》诗)。

4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B李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C实践,要靠知识来指导;认识,要靠实践来检验:实践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

D上海史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冰心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柯更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

5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中国跳水领队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一方面是游戏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6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设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泰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C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D《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的谁治理的原则。

7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热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B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闻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浙浙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C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问她:怎样身兼数职;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

D《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由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魏建功主持璃纂。正因为是大家编小书,才使得一本小小的工具书历经敷十年而不衰。

8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们凤凰电视台不存在阴盛阳衰的现象,凤凰这个词本来就是阴阳结合的:风是雄鸟,凰是雌鸟;凤凰台标也由两只鸟组成:一只公的,一只母的。

B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时候都少不了需要通过书面向别人介绍:“我是怎样一个人?”或“我有一个怎样的方案?”这样的问题,因此现代人有更多的理由需要学好作文。

C据了解,2008年奥运会缺少大量专业体育主持人,因此最近中央电视台与维汉传播公司联手推出了《谁将解说北京奥运?——北京2008奥运主持人选拔计划》。

篇5:视听语言课程总结

课程名称:《视听语言》 任课教师:崔皓越 学

时:54学时 考核方式:考查

期:2013——2014年第一学期

班级:11级播音与主持专业1班、2班、3班、4班、5班

当前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视听文化的年代,人们越来越依靠影像来获取信息,传播学家施拉姆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受众对于媒介产品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否以最省力的方式获得最完整的视觉信息。视觉文化的发展为影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前景,而人们日益增高的视听审美水平,也对从业人员和即将走上影视传媒道路的高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主持的专业课程《视听语言》旨在向学生讲授构成影视画面和声音的基本元素和其构成的基本语法,为学生以后的拍摄实践打好基础。作为高校的艺术类专业,面临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传媒从业人员。作为教师,应该关注社会相关动态,意识到这门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即传统的视听语言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教学的专业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应该把启发学生思想,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重要位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开放性,流动性、灵活性与竞争性对高校进行了挑战。在这一背景之下,我们课程组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手段、课件以及考试的模式等部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补充和修正,使该课越来越贴近素质发展的需要。并在教学实

践中打破原有的旧框框,尝试着建立多元、立体的教学体系,将“视听语言”课程置身干文化群落以及声画景别中来创造一个重审美更重创美的可持续发展的基于素质教育的该课课程新的教学模式。宏观上。打破单一的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系统的工程来研究,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中观上,结合大学的特色,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形成了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线的培养体系,实现了以科研促进教学。微观上,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体系。并做到“三个一”,一个知识点,一个或多个能解释知识点的实例,一个或多个相应的思考练习题。

视听语言是电影的画面、声音艺术表现形式的代名词,又是电影艺术手段的总称。视听语言的基础是电影的两大基本元素——活动影像和同步声音。它涉及镜头内容、镜头形式、分镜头规则和声画关系处理四个方面。具有一定内容和以适当拍摄方式拍摄的镜头是电影视听语言的基本单位,镜头组接和声画关系处理则把它们联结成电影视听结构的整体。视听语言是表现电影内容的基本方式。与剧作、表演一起,共同构成导演创作的三大艺术手段。视听语言也是形成电影风格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导演以不同的方式运用视听语言。从而创造出风格各异的影片。

《视听语言》是一部论述电影基础知识和构成元素、分析电影艺术技巧的比较全面的大专院校电影教材;是大众传播专业学生、电影爱好者的良好读物;也是一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用结合,便于应用和操作的创作指南。《视听语言》从电影的最基本元素影像入手,结合中外电影作品中的经典段落,分析光、色彩、构图等视觉构成要素的艺术特性,进而深入讨论蒙太奇、长镜头、场面调度、镜头组接、节奏、声音等视听语言各个重要环节的表现力及相互关系,体现了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系统分析和总体把握。

具有创造力的学生是不会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机械复制的,画面上的形象是他对事物的主动选择、组合的结果。艺术家首先是借助画面进行思维。有研究显示,人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90%来自视觉,视觉在人的五种感觉之中是最重要的。电影艺术家通过画面和观众交流,或叙述故事,或抒发情感,或表达意念。罗伯·格里叶说:“考虑一个电影故事,在我就已经是用画面来构思的过程,这里涉及一切细节,不仅包括表演和背景,而且还包括摄影机的方位和运动,镜头段落的组接。”

电影的诞生多少克服了其他艺术表达方式中视觉与听觉、时间与空间、表现与再现相互问彼此隔离的美学矛盾,它可以更直接、更全面地表现生活。作为传统艺术,文学、音乐、绘画、雕塑、舞蹈和戏剧分别以文字、声音、线条和色彩、材料和造型、演员现场表演等为基本表达方式。电影则以影像作为基本表达方式,它是通过画面和声音来讲述故事,传达艺术家对世界、对生活、对人性的看法。在中国的文化环境当中,有文化的人或者说读书人更爱一种曲折,一种东方的、儒教的委婉。这一点与西方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决定着西方的视听语言在语境的营造上同中国有着很大的差别。比方说西方可能更注重视觉和听觉的刺激,而中国人可能更喜欢故事本身,也就是更关注镜头呈现出的情节。所以,中国的视觉是有寓意的影象,深刻的,而且其深刻性必须完全育于故事中,绝对不是直白和热烈。否则很可能被有知识和思想的人士指斥为庸俗和无聊。这是中国特色的欣赏文化,不追求感官而要求思维。不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文化的衰变,这种欣赏文化也开始转变--好莱坞的标准成了世界的标准。但是,唯一不变的是语法,这个是相通的,因为人的生理结构是相似的。

传媒学院播音教研室

崔皓越

篇6:影视动画视听语言

说课人:

一、课程定位

《影视动画视听语言》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本课程将通过系统阐述动画视听语言的各构成要素,从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了解影视动画语言的一般规律,学习如何通过视听方式来进行叙事,表达情感,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

视听语言主要是影视动画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主要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本课程通过系统阐述动画视听语言的各构成要素,从镜头、构图、景别、角度、运动、轴线、场面调度、剪辑、声音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掌握视听语言在影视动画中的主要特点与常用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视听语言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本课程是动画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动画视听语言规律,掌握分镜头原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本课程通过系统阐述动画视听语言的各构成要素,从镜头、构图、景别、角度、运动、轴线、场面调度、剪辑、声音等不同方面 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掌握视听语言在影视动画中的主要特点与常用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视听语言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

本课程的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视听语言的定义,是学生对视听语言的存在及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影视作品,使学生正确掌握视听语言的特征,逐渐对电影艺术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三)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影视作品,使学生对视听语言的分类、特点、发展历史及其流派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并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名称:《影视动画视听语言》

2、开设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

3、教材特点:(1)体例上更适合职业院校的教学;(2)图文并茂,用案例带动知识点;(3)学生主动学习,改善学习效果;

(4)知识点的选择更适合职业院校的学生水平;

4、教材体系框架

四、课程教学

1、总体教学思路

(1)欣赏视频,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出任务

(2)案例分析,展开任务,扫清障碍——为任务实施作准备(3)学以致用,实施任务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视听语言概述 第二单元:动画镜头 第三单元:动画片中的蒙太奇 第四单元:动画片的场面调度 第五单元:动画片的剪辑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剪辑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动画片剪辑的一些方法,理解剪辑对于动画片的重要性。2.教学方法:课堂教授、答疑,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上一篇:1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下一篇:2再别康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