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才引进工作方案

2024-05-08

学校人才引进工作方案(精选6篇)

篇1:学校人才引进工作方案

学校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培养造就一支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人才队伍,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我校发展需要,特提出我校2013年人才工作要点。

一、人才工作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和十八大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素质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紧紧围绕把我校建设成全国千所示范高中的发展目标,抓住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努力营造广纳人才、人尽其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打造一支“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严谨踏实、博学善导”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未来5年我校人才发展目标:

培养造就5-10名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师;20-30名在全市相关学科业绩突出、有较大影响力的市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正高职高级教师;50-60名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2005年我校人才工作的重点:

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全面实施全员聘任制,构建人才合理梯队,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

二、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校长任正副组长,其他校级干部及各处(室)负责人担任成员,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三、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和服务工作

今年,将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围绕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做好优秀人才的推荐选拔工作,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

我校现有在岗特级教师3人,市管专家4人,正高职高级教师5人,省骨干教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2人。2012年下半年,根据《学校骨干教师评聘管理办法》,在校内评选出112名骨干教师,校内骨干教师实行浮动淘汰制,一年一评选,一年一考核。

对以上优秀人才,一是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突出特长,如奥赛辅导、体育教练、心理健康教育等;二是给予学习津贴,其中,市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正高职高级教师除了由市教育局发给300元/月、人的学习津贴外,学校再补发100元/月、人,校内骨干教师由学校发给学习津贴200元/月、人;三是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骨干教师给予住房补贴、安家费等;四是有计划地对高层

次人才和骨干教师派出进修培训;五是建立党委成员与优秀人才结对联系制度,5位党委成员每人联系10-15名高层次人才和校内骨干教师,全面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今年,将在评选校内骨干教师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正高职教师等高层次人才的推荐选拨工作。

完善校内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实行《学校教职工津贴方案》,按照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

四、继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中层干部全员竞争上岗

根据《学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实施办法》,继续实行中层干部全员竞争上岗,通过自愿报名、资格审查、竞岗演说、民主测评、专家考评、党委综合考核确定候任人选,经校内公示后由校长聘任,每届任期三年,实行考核、民主评议。

今年,将结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中层以上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五、改革用人制度,全面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

根据《学校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实施方案》,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宣传动员,科学核定工作岗位,按照平等竞争、双向选择、择优聘任的原则,根据人事主管部门制定的规范合同文本条款,于2005年1月在全校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182名教职工分别签订了1-5年

劳动合同。今年,将继续完善此项工作,进一步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按照权利和义务均衡的原则,特级教师、正高职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引进人才、选派出国进修教师等优秀人才均签定5年以上劳动合同,实习期教师暂缓签订劳动合同,其他教师自愿签订1-5年劳动合同。

六、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以新课程培训为核心,以更新教师观念、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落实《市2010-2012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以校为主开展校本培训,以市为主开展骨干培训,以省为主开展高级研修。

继续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教育和研究生课程班学习,选送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全国知名高校参加高级研修。继续加强与省内外重点中学交流,加强与姊妹学校-澳大利亚安丝丽学院的交流,选派优秀教师赴美、加、英、澳、新等发达国家学习。

同时,继续定期邀请知名教育专家来校讲学,培训教师。

七、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师德模范、教学示范和科研带头作用市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市管专家、正高职高级教师每月承担5节课以上教学任务,每学期承担一节以上示范课,每人指导1-2名青年教师,每人领导一个市级以上立项科研课题。对所指导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

以上高层次人才要带动本学科建设和发展。

八、加强人才工作宣传

加强对人才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配合“名师工程”建设,通过校园网和大众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在每年教师节期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篇2:学校人才引进工作方案

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通知》(琼教高[2008]130号)精神,以及《xx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总体规划》的统一安排,我院将于2013年年底前接受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了切实做好迎评促建工作,推动学院又快又好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总结办学经验,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更新高等职业教育观念,进一步梳理和细化学院发展思路和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xx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适应xx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推动学院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教育部提出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十字评估方针为指导,要让其核心要求“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在学院领导层及全体师生员工中形成共识并落到实处,保证评估工作健康发展;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切实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二、评建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迎评促建,使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内涵真正得到充实,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真正得到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院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为在“十二五”期间将我院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xx院校奠定坚实基础。

(一)通过迎评促建,进一步明确学院办学定位的顶层设计,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xx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努力培育和提炼学院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大幅度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二)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平台信息,全面、客观、深入查找分析我院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整改建设。通过一年半的迎评建设,务必实现全部7项主要评估指标、16项以上的关键评估要素以及7项以上的核心评估要素达到合格以上标准,确保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三)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xx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构建为切入点,整合资源,加大对教学基本建设的投入和推进力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内涵建设进度。确保在接受正式评估之前,学院内涵建设重点项目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达到或接近评估要求。

(四)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充实院系(部)两级教学管理队伍、教辅队伍和督学队伍,建立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通过评建,促进全院教风、学风、管理水平、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评建工作原则和保障机制

1、要处理好建设与评估的关系。按照“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核心要求,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扎扎实实地促改进、促建设、促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求真务实,力建内涵。

2、要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既要切实加强完善基本办学条件,更要重视学院教风、学风、管理水平、文化氛围等软件环境的改善,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xx人才培养模式。

3、处理好重点建设与全面改进的关系。在自评建设中,既要突出重点,对“关键评估要素”特别是“核心评估要素”要大力建设,加强对重点考察项目的整改力度,也要着眼于整体改进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要处理好领导重视和群众参与的关系。学院领导班子对评建工作要精心组织,靠前指挥,推动评建方案落实到位;同时要广泛动员,组织全员参与,确保学院人人了解评估指标,人人参与评建工作,人人明确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容、要求和职责。

5、建立“组织到位,责任到人,时限明确,工作到位”的评估指标(任务)责任人制度。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要坚决服从学院评建领导小组的指挥,不折不扣地接受学院布置的任务,按时、按量、按要求完成预定的建设项目,不拖学院评建工作后腿,不影响学院评建工作大局。

6、建立院领导督办和评建工作例会制度。院领导分工督办项目小组及各系(部)、处(室)的评建工作;学院评建领导小组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评建办工作例会每两周召开一次,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也要建立评建工作例会制度。

7、实行评建工作检查制度和评建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因自身原因导致工作延误或失误,将追究其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造成重大不良后果的单位或个人,将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对评建工作优秀单位和个人,学院将给予表彰奖励。

8、在今明两年学院经费预算中编列内涵建设重点项目专项资金和评建工作专项经费。把当前制约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两大瓶颈作为建设的重中之重,以 “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作为全面开展内涵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成立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加大领导力度,加强政策导向,落实资源保障。

四、评建工作步骤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拟按以下五个阶段实施评建工作:

(一)学习动员及前期准备工作阶段—2012年3月至4月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全院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xx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通知》(琼教高[2008]130号)等重要评估文件,深刻领会教育部新一轮xx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精神实质和二十字评建方针,准确理解新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统一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评估观念;建立评建工作机构,分解下达评建任务。主要工作包括:

1、学院成立评建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机构,各系(部)成立评建工作小组(3月下旬前完成)。

2、3月20日,召开全院迎评促建动员大会。

3、制定学院评建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奖惩办法,根据指标体系将评建任务分解到各项目工作小组和各系、部、处、室(3月下旬前完成征求意见稿)。

4、建立学院评建信息网,设立评建工作宣传栏,编发评建简报(3月下旬前完成)。

5、邀请省内外评估专家来我院做辅导报告,到兄弟院校学习考察(4月上中旬)。

6、数据平台工作人员培训(4月上旬)。

7、编发《xx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习手册》和评估学习资料参考目录(4月上旬前完成)。

8、组织全院师生员工进行xx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文件和评估知识的学习讨论(3月下旬至4月中旬),4月下旬组织考试。

(二)自查自评,全面整改建设阶段—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

本阶段历时一年,是决定我院评建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阶段。其工作任务是在全面自查,摸清学院和本部门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全面进行整改建设,确保各项评建任务在本阶段基本完成,预定确保的评估指标达到合格或合格以上标准,并通过学院内部验收。

1、各项目工作小组和各系(部)根据评建任务分解表,分别召开研讨会,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平台信息,联系实际,对各项指标项目及其对应的“说明”和“重点考察内容”进行自查自评,总结成绩,查找差距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本项目工作小组或本系(部)整改建设方案(时间跨度为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并于2012年5月25日(周五)前报送学院评建领导小组。

2、各系(部)应制定本单位的评建任务分解表,将任务详细分解,责任落实到人。按照“边查边改边建”的工作思路,整理、充实、完善自2010年3月以来的各级各类文件、课程教学基本资料、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并妥善建档备查。学院评建办将于2012年6月中旬停课前组织检查评比。

3、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及其他重大项目规划是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的文件,是组织实施整改建设的重要依据,必须在2012年6月上旬前制定并正式颁发,包括:

(1)xx工商职业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2)xx工商职业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3)xx工商职业学院“十二.五”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4、教务管理部门根据评建要求和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重新组织修订《xx工商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xx工商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台xx工商职业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标准等重要教学管理文件,为2012试行开展学院全员评教提供工作标准。上述工作应于2012年11月底前完成。

5、5月上旬前,学院确定内涵建设重点项目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抓落实,抓质量。

6、加快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步伐。5月上旬前学院出台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标的认定标准和程序、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以及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管理骨干、能工巧匠到学院兼职的相关政策,制定每个学期的培训计划,安排挂职锻炼指标。

各系于5月中旬前制定2012—2013学本系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并报送人事处和评建办;各系(部)、各相关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合作,努力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外聘兼职兼课教师工作力度,力争通过一年半的建设,使全院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得到基本改善: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到50%以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任务的20%以上由企业行业的专家或业务、管理骨干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40%以上由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承担。

7、各系整改建设方案应包括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考核鉴定的基本要求和程序,科学合理地制定各专业、各年级参加职业资格鉴定或职业标准达标要求的计划,将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与职业资质获取紧密衔接;努力扩充产学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力争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共同开发课程、教材方面取得实效。

8、加大对特色专业(重点建设专业)和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力度,按照评估要求的“就业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加快特色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配套的校内实验、实训软硬件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9、2012年10月前,完成2012年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填写、审核和报送;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负责人必须熟悉和分析更新后的平台数据,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整改建设工作。

10、2012年12月下旬,进行全院整改建设工作中期检查评比,结合2012年工作考核,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三)总结验收,重点整改、完善深化阶段—2013年5至8月

2013年5月上旬,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向评建办报送“整改建设阶段工作情况总结报告”(项目小组还须提交项目自评报告初稿),学院组织检查验收,分析评估前阶段工作进展及确保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提出进一步整改的意见。评建办根据专家组意见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要求,并下达《整改任务书》。

2013年5月中旬,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向评建办报送“重点整改,完善深化阶段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013年6月,评建办组织编写学院自评报告和分项目自评报告,6月底完成初稿呈学院评建领导小组审改。

2013年8月前,学院自评报告、分项自评报告、学院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定稿付印;自评报告、支撑材料完成最后的补充完善及归档建档工作。

2013年8月,在接受正式评估前3个月,接受省教育厅对我院进行的评估基本条件检查。

2013年8月下旬,评建办组织检查相关责任单位准备“专家现场考察”、“特色专业剖析”、“精品课程建设汇报”、“说(听)课”、“深度访谈”、“教师(学生)座谈会”等准备工作情况,8月底前全面完成自评建设工作。

(四)预评估及巩固、提高阶段—2013年9月

组织好专家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预评估,并根据专家组模拟评估的意见和建议,组织讨论研究并进行最后整改,以巩固提高前面两个阶段自评建设的成果,同时对薄弱项目和前段遗留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倾注全力攻坚克难,务求突破。

高质量地完成2013数据平台信息填报工作。

按评建规程要求,在专家组进校前30天将自评报告、数据采集平台最新信息及相关材料及时提交省教育厅和评估专家,并通过校园网向社会公布。

(五)接受专家组进校评估阶段—2013年10月至11月

全院动员,全力投入,高质量地完成11月专家对我院进行现场考察评估的各项工作准备。

迎接专家组进驻我院进行正式评估。

评估后整改阶段—2014年上半年或全年

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评估文件的要求,xx院校在接受正式评估后,不论评估结论是“通过”还是“暂缓通过”,都必须继续实施半年至一年的整改。

篇3: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之探究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2008年,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达到16000多所, 年招生规模达到1100多万人, 在校生达到3000多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一半。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广泛开展, 年培训规模超过1.5亿人次。

(2) 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 (1) 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2) 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3) 注重职业教育的“两加强”:一是加强思想与职业道德教育, 二是加强技能训练, 提高职业能力。

(3) 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1) 大力发展“现代学徒制”, 校企合作提供职教课程, 践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准备就业者, 加强“实践性教学”, 强化“就业导向”的教育与培训, 提高其就业能力。 (2)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 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4)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 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 (5)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 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 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包括: (1) 培养目标和规格; (2) 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 (3) 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 (4) 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多元性是语文课程的特点之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面对丰富的语文材料, 学生的理解和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语文教材和课外阅读中的每篇文章, 尤其是文学作品, 包含着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方式、情感体验, 学生在阅读时, 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文化素养, 会做出多种理解, 得出不同的感受。因此,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但在当前, 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于注重体现“个性化阅读”和“独特体验”, 课堂上, 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独特”“多元”, 追求活跃、热闹的课堂气氛, 至于如何引导学生感悟、体验文本的价值取向, 如何从文本中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则在有意无意间被忽视了。曾经在某小学听过一节内地老师的教学交流课, 一位老师上《姥姥的剪纸》, 为了让学生体会“我”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 教师出示句子“从那时候起, 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 然后创设情境对话, 表现作者“缠”的过程, 结果有些学生说的话听着很不舒服, 有的说:“姥姥, 你要不教我, 我就离家出走”, 有的说:“姥姥, 你要不教我, 我就不认你做姥姥”, 有的说:“姥姥, 你要不教我, 我不给你吃饭”……授课教师依然微笑着应答着, 没有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孩子的话虽然天真, 但这些耍无赖式的语言让人感到一种凉意, 使姥姥与外孙相濡以沫的亲情瞬间被击碎, 难怪一位老师听后流着泪说:“没想到这些学生会说出这种话”。

尊重独特体验, 倡导个性化理解, 鼓励有创意的思考, 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和共识的基础上, 这就好比是“太阳”和“阳光”, 如果没有“太阳”, “万丈光芒”不就成了“无本之木”?这“太阳”就是文本的原意, 暨文本的价值取向, 这是共性, 而“万丈光芒”好比读者的多元解读, 独特体验, 是个性。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只有特殊性、个性而没有普遍性、共性的事物也是不存在

三、我校五年级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1) 制定依据。 (1) 各地、各校经社会调研、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后形成的相关调研报告。 (2) 劳动部门颁布的相应工种高级工技能等级标准。 (3) 各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办学特点, 形成的计算机专业建设方案。

(2) 制定方案的主要特色。 (1) 方案合理定位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方案执行“3+1”培养模式,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努力体现“五年一贯制”办学特色和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3) 方案贯彻“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 从毕业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岗位 (群) 对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出发, 建立以职业技术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充实了“四新”内容, 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 (4) 方案在设计制定时,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在做中学”和“以能力为本位, 在评价中学习”的现代职教理论为指导,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积极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和项目教学法, 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5) 方案以选修课的形式给各校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时, 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兼顾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和各地区、各校办学的特色差异性, 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个性离不开共性。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切实转变观念, 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体验, 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 独特体验不等于无视文本的原意, 不等于脱离文本, 随心所欲, 甚至荒诞不经, 要把独特体验和尊重文本统一起来, 要在“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同时, “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如何实现珍视学生独特体验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统一起来呢?我认为首先教师要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师在钻研教材、进行备课的时候, 要深入研究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体现的价值取向,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理解和把握得如何, 影响着课堂上教师如何正确的引导, 影响着学生会享受到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其二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引导者的角色作用。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的学习体验可以是多元的, 由于受自身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文化素养的制约, 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既有积极的、健康的一面, 又有消极的、颓废的一面。当他们的独特体验与文本倡导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提倡的公共道德和主流价值观产生对立时, 教师价值取向的引导作用就不可忽视了, 此时语文教师要当机立断地给予纠正, 采取质疑、讨论、辩论、深入研读文本等手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那种不敢引导, 盲目尊重“独特”“个性化”的态度实际上是对教学和学生的不负责任。

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读”, 也要尊重教师的“教”。在课堂上, 语文教师要想到学生是富有个性的, 尊重学生的个性是“以学生为本”教学思想的体现, 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育人的责任, 努力将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统一起来, 使阅读教学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西藏拉萨江苏中学)

(6) 推出了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 其课程结构和特点为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由以下三大类模块课程组成:基础理论类模块———综合化课程、专门技术类模块———理实一体化或项目课程、技能训练类模块———项目化或课题化课程。

(3) 内容的解读。包括招生对象、学制与办学层次。 (1) 招生对象: (应届) 初中毕业生。 (2) 学制:五年。 (3) 办学层次:专科。 (4) 培养目标———总体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介于高职教育、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之间: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技术性强的操作岗位、工程师与工人间的纽带岗位———“员”、生产一线的组织管理岗位等。

以就业为导向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以行为为导向, 最终以项目课程组成专业课程体系, 学生的学习不是按独立的学科课程, 而是按工作项目进行。

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开发综合课程和项目课程, 将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

篇4:学校人才引进工作方案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是培养实用型劳动者的重要教育形式。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大批的、合格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实用型中、高级人才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已经不仅仅是我国教育与世界教育接轨的需要,也是我国在教育体系上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是教育领域里的一次重要改革与调整,是我们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职业教育不仅要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上有别于普通教育,更加重要的是在于加强实践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切实加强和改善教学设施。进而培养出基础理论实用、够用,职业技能突出的实用型劳动者。

商务英语专业是我国对外开放经济领域活动中一门应用学科,但是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本质认识模糊,办学单位对专业能力结构划分不清晰,学生职业能力不突出,就业后特长不明显,学不能致用。

本文旨在重新确定科学、合理的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寻求适合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能力培养途径。

二、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认识问题

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对人才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迫使我国外语界推出走“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2000年3月正式颁布实施的新《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那么,应该怎样理解并且落实新《大纲》呢?新《大纲》对专业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规格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在,商务英语专业不仅要培养出合格的中、初级英语人才,还要培养出胜任其它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结合实际情况落实新《大纲》的要求,中心工作应当是努力培养合格的初、中级实用型人才,并根据条件适当地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人才的复合性。

(二)课程设置调整问题

面对新《大纲》对培养目标提出的要求,势必要调整一些课程设置。实际上,在专业课基础课、共同课和职业技能课三个方面,笔者认为应当坚持以下三个原则:(1)首先抓好专业课建设,然后开设一些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课程。要坚持培养专业能力为主的原则。(2)选择合适的提高复合能力的专业选修课程,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当然,这类课程要求学生有相应的语言基础,所以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3)重点调整专业课,共同课不要与专业课争课时。专业课的调整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能力的复合性。笔者认为,许多共同课可以“隐型化”———落实到报告会、讲座、辩论赛等活动中去,缓解与专业课争课时的矛盾。(4)职业技能课是各个专业的特色课程,应配备高素质的教师,要严格职业技能课的考核,对于暂时无法达到要求的学员,要限期整改。

三、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实验假说,依据倒推法:就业岗位群→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科教学任务→学科培养能力目标→能力考核验收评价体系。完成商务英语专业现行课程设置分析、各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分析、各专业课程应该承担的能力培养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职业技能训练和培养为中心,培养素质高、技能突出的合格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主要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商务英语方面的应用性初中级职业技术人才。以培养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

具体要求:

(1)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守法纪,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2)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商务英语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熟练的职业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3)在身体素质方面: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三)修业年限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学生修完课程,达到毕业学分要求,实践环节考核合格,思想品德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

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素质要求

1、知识结构

(1)具有本专业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外经、外贸工作所必须的经济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3)具有计算机及其在商贸中的应用方面的知识。

2、能力结构

(1)英语语音、语调准确,语法概念清楚,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

(2)能够草拟和阅读外贸业务文电。3、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处理。

3、岗位标准

(1)公关专业岗位

通过实践学习运用所学的礼仪与社交规范,把握在公共关系的事务中,力求不卑不亢,把握尺度,根据不同国家的公关背景,最大限度展示中华文明。

(2)文秘专业岗位

通过实践学习,达到熟悉计算机中英文排版,行文规范,英文输入,速度达标的标准。

(3)计算机操作岗位

通过实践学习,运用计算机中英文双向基础语言与知识及基本技能,达到具有计算机软、硬件组装与维护能力,掌握至少三种以上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应用技巧。

(四)培养措施

(1)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技能的培养、知识的深化和巩固、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安排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使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向实践能力方面转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a、教学实习

目的:通过实际操作或模拟演练,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内容:日常应用文写作,商贸信函翻译,电报、电传文稿拟及破译,商贸洽谈情景训练,导游情景训练,公关情景训练,模拟洽谈实录,听力技巧与速记,美术作品创作、分析与鉴赏,体育基本技能、技巧演练。

b、综合实习

目的:为了解外经、外贸企业业务工作状况以及存在的利蔽,培养学生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口语表达,文稿撰写的能力。

内容:组织学生到外经、外贸企业事来,充分了解业务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内容及所需具备能力的要求,觀看各种技能实际应用与操作,并撰写出客观合理、科学性较强的综合调查报告。

时间:安排在第10学期进行,共4周

鉴定:组织专家小组对调查报告进行等级评定。

c、毕业实习与设计

目的:培养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独立工作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内容: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进行实习,以专业技能训练为重点,并在实习期间完成一份模拟业务洽谈实录或资料翻译。

时间:安排在第6学期进行,共10周

鉴定:组织专家小组对实习情况进行等鉴定

d、职业技能展示

目的:为了系统考核学生专业技能,巩固社会调查与毕业实习成果,为参加毕业生佬交流会做好充分准备。

内容:密切配合本专业所开设的有关课程内容及本专业所需职业技能,全面系统地安排实际操作或模拟训练。

时间:安排在第6学期,共2周

鉴定:组织专家小组对这生各项职业技能进行等级评定。

(2)教学设备:49座语言工作室一个、多媒体教室2个、无线调频语言发射台两部。

(3)实习实训基地:海城市外经贸局及其下属六十三家三资企业

(4)职业技能鉴定(一凭多证制)

目的:学生职业技能是学生毕业后就为必备的救民于水火基本技能,同丼也是学生谋求就业岗位,增强竞争能力的砝码。

(5)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是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完成课程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评定学生成绩,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6)学分制

毕业总学分不低于240。其中必修课为156学分,选修课学分不低于56,职业技能学分不少于12,综合实习4学分,毕业实习与设计为12学分。学生修完课程,达到毕业总学分的要求,实践环节考核合格,思想品德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

参考文献:

[1]何维湘;芦有珍;刘凌 关于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原则的思考 [期刊论文] -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03)

[2]柳青军;曾梅 商务英语创新教学与能力培养 [期刊论文] -山东外语教学2002(02)

篇5:学校人才引进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1、以培养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和实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

2、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制定培养方案。

3、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改善课程体系,专业课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4、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在计划总学时中的比例。

5、以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职称层次、学历层次和技术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走出去,请进来”为途径,努力塑造“双师型及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6、以企业各岗位实际需要的“知识点、能力点”为基础,不断更新教学法内容,优化教案,将优秀教案印成讲义,将优秀讲义印成教材,加强适合本专业特点,起点较高,示范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建设。

7、加强校内外专业实训室建设,并与省内外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新路子。

8、规范实训教学,建立健全多形式的实训方式,加强对各种形式的实训方式进行监控,按照成熟的理论教学程序,编写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手册、实训进度与实训导师制度。

9、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10、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体系。

二、具体措施

(一)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可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面向、三项原则、四个突出。一个目标:培养目标是造就一大批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

型人才。两个面向:面向社会、面向人才市场,服务于遵义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三项原则: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要强化“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办出应用型特色。四个突出:突出技术应用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具体做法有:

1、整合课程结构,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校内外专业人士的意见,特别是向用人单位了解、调查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明确各方面知识所占的比例,形成能反映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并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

2、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同时,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份量。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

3、坚持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践环节。与生产一线企业签订实训基地协议,聘请企业工程师、酒店经理、幼儿园教师分别给机电专业、酒店专业、幼师专业的学生讲课,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并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管理、专业技能。

4、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在第二年的第二学期,让学生在这些场地进行实际的“工学结合”的教学实习,时间短的有一个月,长的有三个月,有的专业还实行间周实践法,一周在企业,一周在学校,学校各专业班级轮流进行,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弥补了学校资源的不足。同时,又对企业是一个大的支持。是学校、学生、企业三者都受益的大好事。

(二)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1、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根据学校改革与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设想,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本着“实际、实践、实用”的原则,在已建成各专业实训基地基础上,建设全面适应现代化教学与实践的、设施完备、设计合理先进、具有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与环境。

2、校外实训条件的建设。

积极寻找校企合作达到双赢的机会,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成立学校、企业、行业领导、教授、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审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内容、学时安排等,采取校企一体、产学协作的方式共建实习基地,选择职业环境开展实践训练和技术培训,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工作;依托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为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资格或岗位培训与考核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深入企业结合实际,真刀真枪的进行顶岗实习,并通过专业(职业)技术考核。

(1)坚持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使学校开设的各个专业都有校企合作项目,构建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把学生的学习和技能培养放到企业中进行,真正实施“做中学、做中教”。

(2)组建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和业务骨干组成的教学团队,课程中引入公司、企业业务流程和工作项目,聘请业务骨干指导实践教学。

(3)吸纳企业实质性参与课程建设,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市场调研,召开职业能力分析专家研讨会,编制职业能力分析图表,将岗位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有机结合,确定教学内容,重新制订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校企合作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等教学文件,从而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

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坚持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依据,达到“按需培养,按需开课,按需施教”的要求,将组织专业骨干编撰学校各大专业实训校本教材,优化各专业课程;大力压缩市场无需求的课程,适度减少纯理论课的教学,逐步增加先进适用的实验实习设备,提高实践操作课的比重,使学生达到“理论基本够用,操作技能比较熟练,就业市场热门抢手”;学校的整个教学和管理,将服务和服从于市场的就业需求和学生的技能形成,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开设专业,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人才的培养,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外,对于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也不能松懈。致力于学生“六个一”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毕业

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篇6:学校人才引进工作方案

从管理的职能来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首先必须具备经营和决策的能力,良好的决策又取决于管理者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另外,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于下级员工、上级领导、供应商、投资商等人打交道,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也就是沟通和协调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是协调的基本功夫,因此,要求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口同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要掌握熟练的与人交流的交际技巧。

随着管理者层次的提升,管理的艺术主要表现为管理者应对复杂演变的市场环境的识别与反应能力,以及对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形态演变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机会的把握能力和危机的防范能力,因此管理者要有高瞻远瞩的能力、要有洞察能力,要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的变革企业的组织结构、政策、技术和方法等,要有变革和创新精神,另外,当企业面临危机时要有处变不惊、化危机为契机的能力。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包括如何有效的决策,如何计划,如何进行技术操作,还包括如何处理部门之间的矛盾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是个考验,也是这些应届毕业生在企业是否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因此,在校园的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实践操作的能力。

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培养方案

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公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由专业课、公共基础课和实践课构成。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偏高,实践课所占比例很少,且多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民办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照搬公立学校的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要强调应用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完善理论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对于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通才型,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时除了设置必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之外, 要灵活的加大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的投入力度。专业选修课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可以增强学生择业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公共选修课亦可以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要加强外语、计算机操作、社会心理学、体育等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知识素质、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实施个性化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未来的工作岗位是针对企业管理部门的设置。所以应当在强调学生综合管理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的基础上,突出学生个体在某个专项职能管理上的优势。这要求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当实行“个体兴趣模块”的方式。为此,我们可以结合目前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和企业对工商管理技能的要求,考虑设置“项目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经营分析”“、投资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向,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企业对这类专项人才需求较大,而这种专门人才的培养较少;另外,要在大学的大三以后每学期分别开设两至三门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成立学生的“专业方向兴趣小组”,配备专业教师指导,采取课堂学习和课外自学、理论学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倒“T”型的知识结构。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除了必要的理论教学外,要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环节可由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拓展训练、以及通过各种证书的考核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由于民办学校的学生入学时成绩较低,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比较被动。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着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的被动情绪,使其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中,并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改变以

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模拟管理、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分析、判断、总结最终得出结论,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很多高校积极探索的一种通过生产、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整个人才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通过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的方式,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社会提供毕业就可以上手的第一线培养实际操作人才。

上一篇:英文毕业生简历下一篇:改变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