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登射阅读答案

2024-04-28

景公登射阅读答案(共2篇)

篇1:景公登射阅读答案

《景公登路寝之台》阅读练习及答案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景公登路寝①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②,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病人之甚也?”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③,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④,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⑤。殷之衰也,其王纣为顷宫⑥灵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而不免于罪,晏恐国之流失,而公不得享也!”公曰:“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非夫子之教,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路寝:台名。②陛:帝王宫殿的台阶。③足以便生:够用就行了。④节于身,谓于民:自身省力,又教育了百姓。⑤璇室玉门:华丽的宫室。⑥顷宫:巍峨的宫殿。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①忿然而作色,不说

②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

(2)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甚于夏殷之王”中的“于”意思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2分)

A.饮于河、渭 (《夸父逐日》)

B.贫者语于富者曰 (《为学》)

C.相于步于中庭 (《记《天寺夜游》)

D.贤于长安君 (《触龙说赵太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

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

(4)晏子在与齐景公的对话中,讲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5)从课文《晏子使楚》中,我们已经领略了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请你针对本文做简要分析。(2分)

答案:

10.(1)①通“悦”,高兴 ②实在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文言实词,要在了解句意的基础上,根据语境分析其意义。①句的意思是“气愤地变了脸色,不高兴”,因此“说”通“悦”,是“高兴”的意思;

②“诚”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有a.真诚,真心;b.实在;c.果真,如果。根据句意判断“诚”应该是“实在”的意思。

(2)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甚于夏殷之王”中的“于”是介词,表比较,译为“比”;A.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译为“在”;B.介词,表对象,译为“对”;C.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译为“在”;D.介词,表比较,译为“比”。

(3)君王如果想节省体力,就不要让人(把台)修得这么高;既然让人(把台)修得这么高,就不要怪罪修建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理解与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并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

“补”的方法,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词达句顺。注意句中“节”“高”等字词的解释。

(4)君主修建宫室,是为了便于生活,不是为了用来享受,君主只有爱民惜才,才能维持社稷。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主旨。解答本题,要通读文段,文段的主要内容是齐景公在感觉台高时责备修筑台的人,然而他却忘了这是当时自己的命令,晏子通过夏桀、商纣的例子来劝谏君王要爱民惜才,以维持社稷。

(5)示例:晏子劝诫齐景公的对话部分集中体现了晏子的语言艺术。晏子巧借话题指出罪在齐景公,使齐景公了解到是当初自己下的命令,自己有错在先;再精当举例,夏桀、商纣都是亡国之君,其教训深刻,值得记取,警醒齐景公要反思自己于国于民是否有过错,是否担起了国君的责任,言语委婉,举例精当,达到了良好的劝谏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艺术赏析.,解答本题,要结合文段中的重点句子赏析。文段中晏子劝诫齐景公的对话部分集中体现了晏子的语言艺术,劝谏时若直言相劝显然不妥,晏子巧借话题,以亡国之君为例,使齐景公警醒,达到了良好的劝谏效果。

篇2:景公登射阅读答案

[注释]①臣为制:即制于臣,受臣子控制。②爱:吝惜,舍不得。

23.下列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七日七夜不止(停止) B.则臣为制也(被)

C.又爱其死(喜爱) D.令章遇桀、纣者(假使)

24.你喜欢景公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3.C

上一篇:事业单文工作总结会议通知下一篇:三国志蒋济阅读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