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站岗位职责

2024-04-20

社区服务站岗位职责(共9篇)

篇1:社区服务站岗位职责

社区服务站是政府在社区层面设立的公共服务平台,其工作职责是代理代办政府在社区的公共事务,主要是政府各职能部门延伸到社区的社会公共服务,包括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区就业、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内容,以及依托区、街、社区三级社区服务网络,利用96156社区便民服务热线,开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具体职责如下:

一、代理代办政府在社区的公共服务。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办理本社区内各种公共服务事项,并把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实现政府职能重心下移。

二、组织开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主要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方便居民生活。

三、及时了解反映社情民意。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和反映社区居民意见和建议,并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积极支持和配合社区居委会依法开展社区居民自治,开展人民调解,提供法律服务,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四、做好社区服务站的宣传工作。向本社区居民宣传社区服务站的服务项目及社区服务站相关政策,通过为居民提供满意的服务和有针对性的宣传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站在群众中的认可度。

五、与各级组织的互动。定期向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组织汇报工作,向社区居委会通报工作,接受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群众的监督和评议。与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单位相互联系、相互协助、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社区各项工作。

篇2:社区服务站岗位职责

2、组织指导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家庭”、“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单位”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3、定期开展社会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统一受理、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协调处置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

4、指导、协调、督促本辖区社会治安防控措施的落实,指导、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社区矫正、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和反邪教等工作;

5、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斗争,排查、整治社会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

6、开展法制、综治、平安建设等宣传活动,做好综治协管员、平安中心户长以及各类群防群治队伍的管理、教育、培训和考核等工作;

7、组织发动平安(综治)协会、平安建设理事会等各类群众性民间行业社团参与平安创建;

8、督促检查辖区企业、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的情况,兑现综治奖惩措施;

篇3:社区服务站岗位职责

健康管理师是伴随健康管理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职业,是指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和评估,健康咨询、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2]。2005年国家将健康管理师纳入卫生行业特有职业,推动了这一新兴职业的发展。为完成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加强国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实现全民健康目标,有学者提议应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健康管理师岗位来专门从事居民健康管理工作[3]。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法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健康管理师岗位的现实障碍,对社区健康管理途径研究的意义重大。

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健康管理师岗位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1.1 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于1984年被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提到。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股东、雇员和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以及政府部门、本地居民和媒体等的压力集团,甚至是自然环境、人类后代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都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他们有的分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的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有的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制约[4]。该理论逐渐作为一种分析工具被各学科领域的学者使用。政府、教育系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市场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联系、配合及制约,为居民的健康管理服务(图1)。

1.2 现实障碍

1.2.1 政府。

1.2.1. 1 健康管理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编制。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按编设岗,而编制代表着岗位的合法及同等的待遇。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没有健康管理师的编制,最终会因为待遇、职业前景等问题,难以留住健康管理人才。

1.2.1. 2 健康管理服务长效补偿机制建立难。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主要来自于政府投入、医疗保障补偿和居民自付费三种渠道[3]。但我国以政府拨款和专项经费投入为主,医疗救助制度和商业保险并没有针对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相应的补偿。“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尚未解决,过高的自筹比例、过高的结余率和过高的自付比列又使得新医保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医疗保障作用。

1.2.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2.2. 1 健康管理师岗位设置实践不足。

最早发展健康管理的美国,社区健康管理工作是由不同职业的人群共同完成的,如家庭医生、全科医生和助理医师等,并没有健康管理师职业。国内健康管理实践主要在健康保险和企业,健康管理师工作职能主要面向市场。国内外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健康管理师岗位提供借鉴。

1.2.2. 2 健康管理潜力尚未发挥。

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下,凡是与人的健康相关的领域,社区均已涉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师岗位职责主要包括健康信息采集、疾病危险因素评估、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技术成效评估等[2]。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设备短缺、医护人员素质偏低、服务质量不高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配套措施不完善等,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有的健康管理服务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1.2.2. 3 服务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主要是大专和中专学历[5],若从事健康管理存在专业性不足的缺陷。我国健康管理师是简单培训考试合格之后上岗,质量难以保证,这样的人才现状无法支持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表1)。

数据来源:《2011年卫生统计年鉴》。

1.2.3 教育。

1.2.3. 1 巨大专业人才缺口。

到2008年为止,国内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相关的机构已发展到4 000余家,从业人员达数10万人,但直到2010年通过培训的健康管理师仅有2 000名左右[6]。2011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2 860所,到2012年达到3.4万所[5]。若仅在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机构设置此岗位,每个机构1名,目前的健康管理师数量远远不够。大量非政府办的基层卫生机构是否设置此岗位?补偿机制是什么?

1.2.3. 2 理论研究不足。

国内关于健康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步骤、流程的介绍,从医学、预防医学和流行病学等角度出发。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还未并进,如《卫生经济学》有些理论不适用于健康管理。有部分学者提出:为实现“治未病”及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的、应在社区设置健康管理师岗位,但只从理论推演层面论证,没有系统的论述社区设置健康管理师岗位的制度设计、补偿机制和人才培养等。

1.2.4 居民。

1.2.4. 1 健康管理主动意识弱。

虽然基于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病率迅速上升和医疗费用急剧上涨的现状,我国居民健康管理的需求快速上涨。但民众对自身健康的管理更多是停留在体检阶段,能做到对自身健康的监测、分析和评估和危险因素干预全过程的甚少。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释为我国大多数居民才解决温饱问题,对健康的管理意识不强,健康管理尚为潜在的需求。

1.2.4. 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率低。

因设备不足和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居民普遍不信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论大小疾病,更愿意到大医院就医,居民“首诊在社区,双向转诊”难以实现,病人不能合理分流,不仅造成了大医院的拥挤,同时也造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如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率不提高,设置健康管理师岗位势必会遭冷遇。

1.2.5 市场。

首先,市场承载着就业群体的大多数,健康管理是朝阳产业,市场还在初步探索时期,尚未形成相应

规模的就业市场,制约了高校设置此专业,难以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次,健康管理市场比较混乱,相关法律指导规范体系不健全,行业竞争处于无序状态。再次,目前的健康管理人员培训,出于市场逐利的本性,短期速成,质量难以保证,这样的人员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2 对策研究

2.1 政府的责任是引导

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平等与效率的问题上,政府能解决的是平等问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的责任是对经济市场施加一定的影响,并弥补市场经济中的不完善之处[7]。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可适当地干预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足够的能力做好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守门人”。在健康管理领域,政府的责任是规范健康管理利益相关者行为,包括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师准入、考核、培训和晋升机制,矫正市场可能产生的外部性,持续健全的补偿机制,维持健康管理市场的有序竞争等。

2.2 发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的健康管理潜力

加大投入、改善设备和加强人员素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机制,为每个社区居民建立随其生命全周期的健康信息树,实现信息化与专业化的有机融合。从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某个方面做起,做好基础性的健康管理。卫生资源是有限的,但人们的健康需求是无限多样的。利用社区已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发挥其在社区健康管理服务中的作用,开展定期的健康知识咨询、居民疾病普查和健康监测等。

2.3 健康服务需求、需要与卫生资源配置

需求是由个人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决定的,对不同商品与服务,需要和需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影响因素[8]。由于医疗卫生资源的有限性,应对健康管理服务进行细分,如果侧重群体则应视为公共物品,由政府部门依托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非政府组织提供,如果侧重个人则应视为私人物品由市场提供。居民可自行选择基础的或者高端的健康管理服务,取决于居民个人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

3 结语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服务模式、运管机制仍在不断摸索之中。设置健康管理师岗位并不能满足居民健康管理的需求,政府、市场和非政府组织共同的配合,才能很好的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在下一阶段将对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健康管理进行研究,对社区健康管理作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培玉.健康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13.

[2]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3.

[3]高翔,杨海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师岗位设置分析与策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3):1466-1468.

[4]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BRHXhqsrNhzTEY1_3 KErxXN4qjcLphsoy4IkvNJ_mXAeW7Oci3f6HOeQ9YtdnzE.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年卫生统计年鉴[EB/OL].(2013-01-16).http://wsb.moh.gov.cn/htmlfiles/zwgkzt/ptjnj/year2011/index2011.html:92.

[6]http://www.zgjkgls.com/.中国健康管理师培训网.

[7]林琼.新型医疗保障制度下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篇4:社区服务站岗位职责

摘要:社区医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社区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及发展,通过深入了解塘桥镇21家73名社区医生的思想状况、业务能力、服务态度、利益诉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掌握社区医生思想动态、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提出加强和改进对社区医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对策建议

我们结合分管思想教育工作和社区工作,结合今年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深入对塘桥镇21家社区,开展调查,征集意见和建议,共发放《张家港市塘桥镇社区医生思想动态调查》73份,其中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7份。

一、社区医生思想动态调查情况

(一)基本情况(表一)

(二)工作情况(表二)

(三)学习情况(表三)

(四)工资福利(表四)

二、影响社区医生思想稳定的原因分析

(一)工作压力较大。社区医生直接面对各社区普通老百姓,面广、量多。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社区老百姓的健康知识缺乏,饮食结构不合理、缺少煅练等原因,导致慢性病快速增加,社区医生在慢性病防治方面的工作逐年提升,工作量增加,与社区医生人员增加不成比例;二是社区群众对社区医疗服务需求不断提高,而社区医生的服务水平、服务态度的提高与需求提高不同步、不一致,有的社区明显落后,容易引起不满意。调查显示有62.69%的社区医生认为工作压力非常大和较大,占被调查医生的大多数,有61.19%的社区医生认为没有职业安全感。

(二)发展前途不明、自我要求低。社区医生就目前的形势,认为社会地位普遍偏低占被调查社区医生38.81%,有59.7%的社区医生认为一般。从他们角度来说,职业前景不明,几无提升空间,导致自我要求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历普遍偏低,理论知识不扎实。调查显示被调查社区医生本科只占1.5%,大专也只占37.31%。从事社区工作10年以上的社区医生基本上都是工作以后参加成人、网络教育的中專、大专学习,没有系统的脱产学习,占了被调查社区医生的55.22%,有61.19%的社区医生想提高学历;二是学习培训不够,外出学习、进修机会少。调查显示,有76.39%的社区医生主要是通过自学和成人教育学习。内部培训每月一次的只占43.28%,有52.24%的社区医生每月一次也达不到,甚至于没有培训。外出培训机会更少,半年一次只占25.37%,有62.69%无外出培训机会。调查显示,每天学习1小时以上的社区医生只占26.87%,主动学习意识不够。留在社区工作的原因调查中“有前途”一项无人选择。

(三)薪酬待遇不高。由于塘桥镇处于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收入普遍较高,相比较,社区医生的收入相对来说不高。主要原因:一是医疗业务量不高。由于社区医生业务水平普遍不高,广大群众也不放心进社区看病,公立医院门诊病人人满为患,医生来不及看病。二是政府投入人员经费不足。由于社区医生的工作大部分是政府实事工程,主要是广大老百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工作量大,大部分是免费项目。社区医生收入主要是靠政府财政支出,而政府除了社区医生人员经费支出外,还要负担社区服务站硬件建设更新和设备的投入,财政支出总的较多,但对社区医生的人员经费支出相对不多。调查显示,有65.67%的社区医生认为薪酬与工作量不匹配,大家普遍认为工作量大而工资少。有91.04%的社区医生认为主管部门能提供加薪的机会。有35.85%的社区医生认为工资收入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但有37.31%社区医生认为执业环境还是满意的。

三、社区医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措施探讨

今年张家港卫生局根据市委要求制定出台了《2014年张家港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要点》文件,提出了“推进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结合张家港市卫生局文件精神以及塘桥镇各社区的具体情况,通过社区服务站由医院进行协助管理的模式,我们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一)服务统一标准。由医院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特点,结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要求,制定塘桥镇社区卫生服务考评标准,纳入绩效考评内容。利用各种会议,加强对社区医生的职业道德思想教育,利用多种媒体宣传社区医生工作,让社会逐步信赖社区医生,让老百姓逐步走进社区。

(二)业务统一管理。社区医生业务管理统一纳入医院管理,医疗质量、院内感染防控等统一标准,业务收入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考评办法纳入医院绩效考评。针对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依托医院培训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培训,同时对社区各项工作开展检查、督促、指导,并落实整改,以提高社区医生的业务水平。

(三)人才统一招聘。根据镇政府每年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招聘计划,由医院统一招聘,人员纳入镇管编制。对新招聘人员在医院各科室轮训,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由镇政府会同医院统一安排。现有的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和乡村医生资格的社区医生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统一安排到医院进行科室轮训,提高社区医生的技术水平。全体社区医务人员可以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多向流动。

(四)药械统一配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耗材、消毒用品等由医院统一管理并配送,确保药械的质量并最大可能减少浪费现象。同时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及时调整社区药品基本目录,确保社区居民的用药。

篇5:社区服务站岗位职责

1、严格组织落实社区矫正人员的社区服务,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和悔罪改过意识。

2、按照分类管理要求,对有劳动能力的宽管、普管、严管三类人员,督促或组织其参加社区服务,并按规定完成社区服务任务。

3、负责对社区服务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记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社区矫正制度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4、在组织社区服务工作中要严格管理,注意安全,严防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应积极配合社区服务基地和相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做好善后工作,并将有关情况报市司法局。如因疏于管理,造成伤亡事故的应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篇6: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职责

1、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服务站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及本站行政管理工作。

2、制订服务站有关业务计划,经中心主任批准后,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时总结汇报。

3、了解掌握服务站业务工作开展情况,负责督促、检查各种制度与规范的执行情况,采取措施提高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4、负责组织站内医务人员学习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常规,规范执业行为。

5、对辖区内人员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进行社区诊断,找出健康问题,确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分类管理。

6、根据辖区人群特征制定不同人群的系统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重点人群进行社区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

7、按照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考核标准,组织安排站内工作,定期对站内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经常听取辖区内群众与患者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服务工作。

8、做好站内各项资料的统计报表工作及总结工作。

篇7:社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工作职责

1、宣传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育社区成员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2、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工作网络,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工作各项任务,实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标,协助计生专职工作人员做好社区内单位居民、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准确掌握常住和暂住育龄妇女的生育信息、变更情况,及时做好账表卡册登记、信息上报反馈工作。杜绝大月份引产和计划外生育,完成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任务。

3、建立健全计生协会组织机构,发挥会员作用。

4、向广大干部、群众提供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政策法规、生殖保健、季度“三查”等优质服务,免费发放避孕药具。

5、积极开展“创建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社区”活动;倡导婚育新风,婚事新办,促进社区文明建设。

6、落实综合管理制度,会同片警、物业管理人员组织开展社区流动人口的清理清查。

篇8:社区服务站岗位职责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测算,岗位优化

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测算与岗位优化的意义

根据国家“新医改”的要求, 社区卫生改革应当注重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效应, 构建激励导向机制,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1], 实现“三个转变”——从注重基本医疗服务数量向注重基本医疗服务质量转变, 从单纯的医疗服务行为向连续性、基础性、综合性服务转变, 从注重医疗服务的经济效益向注重社会效益转变, 并实现“三个强化”——强化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强化社区的慢性病防治、强化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 实现社区卫生的公益性改革目标。

社区卫生服务要实现“三个转变”、“三个强化”的公益性改革目标, 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必须推行针对社区卫生的绩效考核[2], 通过有效率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这种有效率的激励机制应当基于科学有效的岗位测定、人力资源测算基础之上[3,4], 合理的岗位设置是绩效改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科学的岗位设定应当符合新医改对社区卫生发展的要求, 同时满足财政的绩效财政原则。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科学的岗位设定, 可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服务产出, 为相关部门决策和实施绩效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测算与岗位优化的逻辑实现路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过去多是按照任务来设置岗位和人数, 这种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弊端, 难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工作潜能[4]。要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 其科学的前提是能够科学地客观地测算出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总量。然而, 社区卫生服务由于其工作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导致了不同岗位工作的特殊性, 无法构成直接的同质可比性和可相加性。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 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则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5]。同样的, 社区卫生的各项服务, 归根到底是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承担, 而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 不管工作内容是否相同, 但最终消耗的工作时间在本质属性上是相同的, 是可比的, 是可相加的。

因为服务提供者的熟练程度和技能水平不同, 每个人提供同样的服务所需时间也是不同的, 因此, 需要通过计算每项服务的标准工作时间来衡量提供这种服务的单位时间。标准工作时间就是在确保工作流程同时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完成单位工作 (服务) 的平均时间。

不难看出, 想要得到这个标准工作时间, 首先要明确保证质量地完成某项工作的标准服务内容和规范化流程, 即提供某项服务所需要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步骤。例如“血生化检验”的规范化流程应当包括静脉采血—温浴—血清分离—上机—审核出报告。

通过标准化工作流程之后得到的标准工作时间在不同种服务之间具有了可比性, 结合服务提供量可以得出开展某项服务所需要的总时间。考虑到服务的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不同, 为了将社区卫生各项服务纳入统计范畴, 采用一年为限, 统计各项服务的年提供量。将年服务量与标准时间相乘得到年工作总时间, 这个数值表示在保证工作质量和标准流程的前提下, 一年内提供某项服务所需要的总工作时间。数值越大, 说明开展这项服务所需要的人力时间越多, 需要配备越多的人力。

至于需要配备多少人力, 可以使用员工的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比来进行换算。一名员工每天工作时间8h, 不考虑加班的情况, 用某项服务所需要的总工作时间除以一个员工一年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比就可以得出为了保证该项工作顺利开展至少需要的人力, 称之为岗位优化人力。需要注意的是, 优化人力并非员工个数, 某项工作需要1个人力, 实际上可能由3个员工承担, 3人在做该项工作的同时还承担其他工作内容。例如, 某些中心的妇保人员在承担全科团队妇保工作的同时也提供妇科门诊的服务。人力这个概念体现了优化流程、优化岗位的内涵。

在得到每个岗位的优化人力之后, 可以和中心现有人数以及人员结构进行比较, 通过人员增加、辞退和分流、调整等方式实现岗位的优化配置, 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人力资源测算和岗位优化的逻辑实现路径可以用图1表示。

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测算与岗位优化的实施方法和参数设定

3.1 标准服务内容及规范化工作流程的确定

服务内容的收集以及标准工作流程的确定需要做到全面、精确、细致、完整, 可以采取机构调查的方法予以实现。让社区中心每个员工填报一周工作日志, 收集全科团队系统、全科服务支持系统、医技系统、住院系统和管理系统5大系统的各项日常工作内容。召集专家学者、一线员工、管理人员运用德尔菲法 (Delphi Method) 对服务项目进行合并整理、扩充和完善, 根据管理的要求归纳总结每个岗位的基本工作内容以及规范化工作流程。

3.2 标准工作时间的测算

采用观测法收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员工完成每项工作的时间。根据统计学原理, 按照取平均数或中数的方式初步确定标准工作时间。对于集中程度高的数据, 采用平均数;对于离散程度高的数据, 采用中数。通过完成标准化服务的个人工作时间平均化得出初步的标准时间。

在得出各项工作的初步标准时间的基础上, 通过专家咨询法, 依据可靠性、科学性的原则对每个初步工作标准时间的指标逐个评估修正。在评估中根据效率财政的要求, 按照从严从紧的原则确定标准工作时间。经过专家咨询查找存在改进空间的数据, 根据专家经验和工作实际对低效率的服务内容优化完善, 适当地缩短标准工作时间。

得出改革单位的标准工作时间后, 运用比照法与相关单位经验比照, 检验是否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宁波市江北区的标准时间测算结果和同样实施了收支两条线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临近市、区——杭州潮鸣和宁波海曙的标准工作时间比对, 工作内容和标准时间基本一致, 可以认为测评的结果符合卫生服务的客观现实。

3.3 总工作时间的测算

在社区卫生五大系统的基础上, 根据各项工作内容的标准工作时间, 测算每个岗位系统一年内产生的所有服务所需要的总工作时间。

其中, Mi表示第i个科室内所有项目的总工作时间, j表示该科室内部的第j项标准化工作内容, 表示第i个科室的第j个项目完成所需要的标准时间, Lij表示其年服务量。

因为各项工作在开展时都是存在效率损失的, 在测算出各个科室总工作时间之后, 按一定的效率损失比例 (表1) 对总工作时间进行调整, 得出各科室年工作量所需要的有效总工作时间, 即

其中, Ni表示第i个科室所有项目的有效总工作时间, Vi表示该科室的工作效率比例。

3.4 岗位优化人力的计算

根据各科室的有效总工作时间, 结合人均年标准工作时间 (240d×8h×60min) , 得出优化运行效率的岗位设置人力, 即

其中, Pi表示第i个科室的人力资源优化数。

这里没有对病床系统和管理系统进行总工作时间的测算, 这两个系统的岗位优化人力的实现与其他系统不同, 要通过特别方法予以计算。

3.5 参数设定及特殊情况

3.5.1 科室的效率损失比。

根据经验, 医疗服务作为服务性行业劳动的效率比一般在80%左右, 考虑到部分工种的特殊性, 予以适当的调整:护理岗位因为护士需要频繁地走动, 效率损失相对其他科室会比较大, 调整为75%;收费挂号科室相对工作地点固定, 患者流动快, 故效率损失较少, 调整为85%。其中, 全科团队效率比为0.8, 全科服务支持系统中, 临床专科、儿保、妇保、防保、均为0.8, 护理为0.75, 挂号收费为0.85;医技系统中, 医学检验、放射、B超心电图、药房均为0.8。

3.5.2 管理效率比。

因为管理系统中的岗位工作难以确定标准工作内容和标准工作时间, 所以根据管理效率比进行人数核算。按照管理学组织理论和国际经验, 管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在10%~15%之间是比较合适的。在对宁波市江北区的研究中发现, 孔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社区卫生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 根据孔浦实际人员结构测算, 管理人员占总工作人员的比例为11.8%, 比较符合管理学理论与社区卫生服务实际运行需要。因此, 对江北区各中心管理系统岗位优化人力均按优化后的总工作人力的11.8%设定。

3.5.3 核定床位比例和参数。

病房系统的服务同样难以用工作时间来衡量, 在测算中按照核定床位数进行推断, 即每个病房核定配置的医务人员数为0.7个。

4 宁波市江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测算与岗位优化的实证分析

依据上述测算方法, 基于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量测算宁波市江北区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优化人员配置情况见表1。其中, 优化差值一栏中的正数表示应当增加的人力, 负号“-”表示可分流的人力。

4.1 总量分析

由表1可知, 在不考虑病床系统人员设置的情况下, 为完成2010年全区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 (不包括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工作量和政府指令性工作量如征兵体检、义诊等活动) , 共需人力949人, 目前实际岗位总人数820人, 全区需要增加人数129人, 增幅15.7%。

4.2 结构分析

从江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优化的不同科室来看, 人员需求较大的科室是全科团队、预防保健科室以及护理等, 而临床专科、放射、B超心电图等科室的人员应适当优化减少或分流调整。

其中, 全科团队的人员缺口相当严重, 理论人力数为329人, 而实际岗位人数仅为266人, 缺口为63人。护理人员的实际人数为81人, 与优化人力也存在20人的差距。临床专科基本呈减少趋势, 除了妇科需要少量增加人手, 其余4个科室都要减少人员数。

4.3 讨论与政策建议

按测算结果, 如果要真正按照标准化流程提供保质保量的服务, 江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存在的较大缺口。解决这一“缺口”问题, 有以下4种选择。

一是提高人员编制配备标准。按照浙江省的政策,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核定数为每万人服务人口配备医务人员13~15人, 各市县根据自身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江北区实行的是14人/万服务人口的标准, 当前应将标准提高到15人/万服务人口, 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实际需求, 真正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基础性作用。

二是在现有的人力资源基础上, 调整任务分配, 明确工作重点, 有选择性地开展工作。一类是按照群众最迫切、最现实和最需要的选择原则, 从而达到突出重点、均衡服务, 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另一类, 对服务对象进行有效分类和筛选, 重点对象重点服务, 一般对象一般服务, 从而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服务效率。

三是部分科室予以合并整合, 人员优化和分流。未来口腔科、中医科、妇科将朝着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妇科保健的方向发展, 予以保留。五官科等不是未来社区卫生发展的方向, 可将其并入全科团队, 通过全科培训实现全科医生身份的转换, 弥补当前全科人员紧张的局面。

四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激励, 最大程度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适当延长工作时间, 完善和优化服务流程, 改进工作效率, 提高工作质量。

五是应用社会化方式,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绩效改革难以提高效率的服务实行外包。在现在的发展水平下, 检验服务外包已经基本具有了社会化操作的基础条件, 可以考虑外包, 但公共卫生的社会化发展尚不成熟, 当前不建议实施外包。

另外,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测算, 实施岗位优化, 还应注意构建和完善信息化系统。实现各项服务的开展和配合需要一个服务的支撑;同时, 完善服务、考核监督也需要一个平台的支撑, 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各项服务的顺利进行和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撑, 是未来发展的一项任务和目标。

同时, 人力资源测算和岗位优化要实施动态化的管理。通过效率机制的实施推行, 工作的流程和效率都得以改善, 所以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 应当重新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项指标进行评测, 对实施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改进。

参考文献

[1]戴瑜, 梁鸿, 陶然.宁波市江北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配套改革的模式及经验[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0, 3 (7) :9-13.

[2]陈开红, 杨桦, 陶丽丽.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 (23) :2187-2188.

[3]王艳茏, 张绍军.医院绩效工资制度之我见[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0 (3) :69.

[4]尤川梅, 姚岚, 王芳, 等“.定编、定岗、不定人”收支两条线管理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事制度设计[J].中国卫生经济, 2010, 29 (1) :70-73.

篇9: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研究

关键词: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社区服务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079-03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和完善,政府作为社区服务的主体已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层次,社区社会组织便应运而生,并不断的发展完善,与此同时,社区居民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社区服务。

一、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所发挥的作用

作为社区服务的参与主体,社区社会组织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形式。因此,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整合社区资源,转变传统的社区服务形式

在“强政府,弱社会”的形势下,如果政府一味的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参与社区服务,不仅会产生严重的越位行为,还会阻碍社区资源的开发并影响到社区参与主体多样性的形成。因此,这种以政府为主体的普适性社区服务形式,已不能满足多层次的社会公众需求,而应变能力更强,组织形态更灵活的社区社会组织更能够满足不同领域公众的各项需求。此外,与政府机构的社区服务相比较,社区社会组织拥有的公益使命感,使其更易于融入社区居民,为其提供多元化的社区服务。最重要的是,社区社会组织能够专注于政府机构无暇顾及的方面,如能够更加人性化的,对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及边缘性群体居民提供各类公益性服务。

当前,社区社会组织缺少有效的社会对接机制,使社区资源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因此,这类特殊社区居民的一些服务需求,在企业不愿承担而政府又难以承担的情况下,仅靠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的力量仍然无法得到满足。而作为最适合承接无偿或低偿服务项目的载体,社区社会组织亟需整合社区资源,与政府机构协作,利用其发展社区服务的规划,争取驻社区单位的支持,增强公众的参与主动性,共同为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服务[1]。

(二)化解社区矛盾,增强社区的集体凝聚力

首先在社区中,业主、非公经济组织人员、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等各类群体均有其不同的利益,当不同群体面对利益冲突时,很容易产生社会矛盾,甚至引起社会的动荡。社区社会组织的工作性质,使之深入社区居民生活的各个角落,能较早的发现社区居民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并利用社区居民对社区社会组织的信任和说服力,解决这些矛盾与冲突,从而加强社区居民对组织的社区认同感[2]。

此外,社区社会组织能够在进行社区服务时,把社区中分散和疏离的社区居民集中起来,促进他们的交往,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服务与建设中,相互团结、共同服务,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公共精神,在社区服务的平台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还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进行社区服务工作。

(三)加强社区参与,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主动性

作为一个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社区居民成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志愿主体,应该更多的参与社区服务,但目前仍有大量的社区社会组织,它们的一些社区公益服务活动,主要还是由行政力量来支撑的,这并不符合真正的志愿精神,因此,这些社会组织的自治性和志愿性比较低,并不能为社区居民提供真正的公益性服务。由此,可以看出,在社区服务中社区居民必须要起到关键的主体性作用,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团结互助更是社区社会组织成功开展社会服务的关键。社区居民是社区服务的享受者,更是主要的参与者,只有提升他们的参与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使之拥有社区建设的主人翁精神,也只有使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才能够保障社区社会组织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困境

(一)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供给与社区居民需求结构不平衡

随着社会公众需求的多元化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群体化,补救、保障性服务已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而目前的社区社会组织所提供的社区服务,也多是以传统低层次的服务为主,为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社会组织必须转变陈旧的社区服务发展方式。与此同时,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领域大多集中于教育培训、家政服务、卫生服务、文体娱乐等领域,这些领域已形成了过度饱和的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社区居民急需的心理咨询服务、劳动者权益保护、老年人社会保障等领域却很少涉及,尤其是弱势群体和社区内边缘化群体的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为改变现状,社区社会组织必须开展个性化、预防性、普及型的高层次现代型服务形式,从而改变其服务供给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需求的不平衡现象。

(二)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服务动力不足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资源是它成功的关键。没有充足的资源,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时就得不到足够的动力支持,其服务活动也无法顺利开展。社区社会组织需要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网络以及道德情感的支持性资源等。其中,作为社会组织运行基础的财力资源和专业人才资源是保证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发展的最核心部分,必须充分重视并不断引进。从资金筹措的来源看,社区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少,数量小,资源动员能力明显不足。而且在政府推行自上而下的强硬性社区服务的状况下,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时,难以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此外,由于多数社区社会组织缺少专门的资金来源,只能以吸引企业赞助,在社会中募捐以及收取组织从业人员的会费来维持活动的展开,但目前的社区志愿者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不高,且社会组织本身也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从业人员及志愿者缺少专业化的培训并得不到相应的服务保障,因此,社区社会组织对社区志愿者凝聚力不断降低,难以提供常规、持续性的社区服务。

(三)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不仅表现出对社区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也对其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社区服务高质量的基础是社区社会组织中必须拥有大批专业的从业人员。而目前,大多数的社区社会组织,专业人员缺乏,组织内的成员不具有专业背景,接受过系统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专职工作者更少,因此,在不具备专业素养的情况下,社区社会组织只能在社区开展专业性不强的社区服务,并不能对如空巢老人的社会保障、失独家庭的心理治疗、妇女儿童权利维护等项目提供专业性的帮助。由此可以看出,社区社会组织在缺乏专业工作者,且只能参与普及型的低水平社区服务的情况下,难以提高其参与社区服务的质量[3]。

(四)社会公信力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尚未得到明确,社会公众仍然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性质属性、活动范围和宗旨等缺少正确的认识。同时,由于其宣传工作的欠缺,导致很大一部分的社区社会组织尚处于匿名状态,并不为社会公众所了解。此外,目前还有大量社区社会组织内部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管理,并缺乏自己的能力建设;缺乏专业人才而服务质量低下;因资源短缺而寻求企业帮助,却沦为企业谋取私利的工具;违背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宗旨,转而经营其他业务;侵占募捐、会费、政府的资金支持等活动资源,导致公益腐败。[4]以上情况均严重影响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公信力,阻碍了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活动的开展。

三、改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困境的有效策略

(一)政府让渡社区社会组织,弱化社区服务运行的行政色彩

目前,本应由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的社区服务依然为政府部门所主导,但政府机构的普适性社区服务已不再能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变化的服务需求,导致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组织体系中的发展空间狭小,还造成了社区服务的资源紧张,以至于降低了社区居民对社会组织的信任度。为此,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拓展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空间与能力。首先必须要做到“政社分离”,即明确政府机构与社区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参与社区服务时,一些本该由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的社区服务职能应当从政府相关部门剥离,并做到政府部门协调引导,社区组织主体参与,依据社会需求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从“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战略高度,从政府政策、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组织发展理念、居民社会参与等不同层面创造条件,实现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良性互动。[5]其次,社区社会组织要增强自身的独立性。不过分依赖政府机构的行政力量,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服务性需求,切实地把社区居民至于首要地位,在社区服务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并整合社区中的各种社会服务资源,以实现自身独立性的长足发展。

(二)加强人才队伍素质建设,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时,组织成员的专业化会影响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因此,首先必须要重视社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素质建设,引进专家和学者;培养志愿者们的专业素质,并建立考核评估体系,制定激励机制,提升社会组织人员的专业化;启用专业人才,打造一支专门化的队伍,如能够为社区居民中的弱势群体、边缘化群体等的服务需求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帮助,从而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效率与品质。此外还可以引入专业的管理人才,以保证组织内部从业人员专业性的提升,实行专业严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如完善组织内部的财务管理、志愿者管理,明确人员岗位职责等,不仅能够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诚信度,还能够加强其与社区居民的联系,协调利益关系,从而化解社会矛盾并有利于社区的建设。

(三)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营造适合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

只有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强化组织内部的民主决策,加强并明确社区社会组织的法律责任,社区社会组织才能顺利的开展社区服务,才能成为参与社区服务的责任主体。同时,要加大对社区服务相关政策规定的执行力度,进一步落实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法律规定,此外,针对社会组织登记、注册困难的现象,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简化并完善其登记、注册程序,还应该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为其的良性发展创造严谨的制度环境。

(四)完善组织内部治理机制,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首先,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增强社会公信力。随着社区社会组织的日益成熟,公信力早已成为其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关键,社区社会组织必须要极力避免因组织内部的治理问题,而使社会大众对社会组织产生严重的不信任感,影响到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因此,社区社会组织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治理机制建设,提高参与公益服务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够拥有社会公众的高公信力以及对其的凝聚力;只有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合理的运作程序,才能使社会组织真正的实现对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只有对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拥有迅速的反映,才能够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变化的多重性需求,并给予社区居民以正确的引导。

其次,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当前许多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并不高,远达不到它所期望实现的理想状态,而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是其为社区居民实现服务需求的基础,因此,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至关重要[6]。而社区社会组织的能力是指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社会组织唯有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动能力、决策能力、资源整合管理能力、敏锐的外部环境反应能力等,才能够在参与社区服务的活动中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康之国,等.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区治理与NGO[J].深圳大学学报,2006(3).

〔2〕陈雅丽.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及发展战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3.

〔3〕康之国.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机制研究—以天津市H区为例[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

〔4〕周玉萍.培育社区民间组织提高社区服务水平[J].新部,2007(10).

〔5〕李有发,辛广楠.欠发达地区参与城市社区服务的特点、问题与对策建议—基于甘肃省的调研[J].社团管理研究,2010.

〔6〕刘春湘,邱松伟,陈业勤.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与策略选择[J].中州学刊,2011.

上一篇:经典员工代表发言稿下一篇:诗让我感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