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汇报材料

2024-05-23

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汇报材料(精选6篇)

篇1: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汇报材料

**市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急剧变化,一些难以预料的突发情况不断发生,经济发展极其困难的形势下,我们采取“腾笼换鸟”、“培育新鸟”和“造林养鸟”的方式,支持企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引导企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集约型转变,促进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成绩

(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一是鼓励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市政府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电科所、中科院上海分院、浙江工业大学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科研院校、国内外500强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十一五”以来,我市培育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7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家;实施国家863计划2项,火炬计划33项、新产品15项、星火计划26项,省级新产品608项;授权(公告)专利总数为4623件,成为全国首批科技进步示范市和省首批科技强市。二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制度创新。在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推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鼓励和引导企业模式创新。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成长型中小企业为主体,相关产品集中生产,专业 化协作配套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现已形成工业电器、电子元器件、休闲服装、船舶修造、精密模具、建工钻头(工具)、煤矿机械、头盔、节日灯具等九大产业集群,呈现“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加强“中国电器之都”、“国家火炬计划智能电器产业基地”、“中华全国钻头(建工)产业基地”、“中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中国精密模具生产基地”、“中国断路器产业基地”“中国防爆电器生产基地”、“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等八大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另外还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

(二)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着力推广“工业新五十条”,通过装备制造业首台认定和重大关键技术攻坚,改造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企业整合重组,实行优惠税率政策,简化整合重组的有关手续,加速整合重组企业固定资产折旧。重点增加投入改进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一方面抓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益。近三年来,我市累计有355个项目进行了技术改造,总投资为164.26亿元,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直接增长产值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引导企业不断创新,加大新产品的开发,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近三年来,我市积极倡导技术创新“双百工程”,落实省政府提出的“双千工程”,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实施“958”龙头企业技术赶超计划。三年来,新产品立项项目达167个项目。三是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市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科技孵化创业服务基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投资75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102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创业服务基地。该中心是集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信息、培训和管理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开放式及公共资源共享的特色园区。发挥经济开发区、虹桥科技园等园区振兴工业主战场作用,促进产业功能集聚。抓重点项目,促经济发展。采取“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方法,大力引进内资。在2006年上报的111个5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中挑选17个项目,列入浙江省推进结构调整重大项目赴北京签约,全省共签约89个项目,其中温州市44个项目,我市有17个项目,总投资达27.7亿元,并争取省工业用地指标达2000多亩。2008年我们通过开展“四个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推出33个温州市级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和160个储备项目,为工业性投入储蓄后劲。

(三)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着力推行中小企业“388上网工程,即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促使我市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实施上网工程。具体安排为:第一年,试点基础年。通过政府引导,在各工业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白象2个试点乡镇中实施上网工程,达到200家企业上网的目标。第二年,推广应用年。积极创造条件,扩大覆盖范围,累计达到650家中小企业上网的目标。第三年,落实展示年。总结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上网工程,达到全市800多家 的中小企业实施上网工程的目标。2008年,我们分别和电信**分公司、中国联通**分公司合作,为50家中小企业建立网络,助推企业网络化管理。

(四)不断创新服务,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制度不断创新。出台了《重大工业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工业企业建设工程联合竣工验收暂行规定》、《联合审批实施办法》等3个扶工新政策,大大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2008年在通领集团率先实行的联合竣工验收机制,将原本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压缩到两个工作日内完成,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二是服务手段不断创新。各涉工部门、各乡镇制订了一系列服务工业企业的新举措。组织部门结合“两创”活动开展送政策下基层的活动;工商、房管、国土等单位和金融机构积极为企业融资出谋划策,创新了一批抵押标的物;**镇通过“优环境、鼓实劲”活动提升企业家信心指数。三是用足用活扶持政策。对环保、节能项目所得税采取“三免三减半”优惠,深化“两个减负”,推出服务“两创”50条措施。去年共为企业“减免、减轻、减少”负担达1.56亿元,其中,国产设备抵免税8242万元,下调养老保险缴费率2个百分点,减少企业负担4614万元。针对外贸出口面临的新形势,我们及时出台应急性扶持政策,扶持资金比上年增加1000万左右。

(五)强化要素支撑,着力缓解瓶颈制约。一是资金方面。出台了《**市市级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业绩考评奖励办法》,鼓励银行向上级行争取更大的信贷额度,加大对本地中小企业的 扶持力度。加快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进一步盘活民间资本,以正泰集团为发起人成立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推广股权出质登记工作,开展银企对接活动,11个商业银行参加对接活动,签订了3.22亿元的授信贷款。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帮助拟上市企业解决在改制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土地方面。大力推进围垦工程。**湾港区一期南区围(海)涂工程三个围区均已实现合龙。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鼓励向天空要资源。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下,鼓励企业提高容积率,并免收土地价款和城市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费。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三年来建成标准厂房**万平方米,入驻中小企业**家,有效地解决企业用地难问题。三是电力方面。连续开展四轮电网攻坚,建成塔基**个,布线回路**公里,重点改造大中型变电所**座。

(六)节能减排工作稳步推进。对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强制性调整,从外部形成了“倒逼机制”,在产业发展内在规律和市场外在要求的共同作用下,将有利于缩短我市转型发展的进程。一是实行项目节能专项评估和审查制度。对年能耗1000吨以上的工业投资项目,必须委托节能评估机构对项目进行节能评估。二是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监管。研究制订各行业能耗标准,对超过能耗标准的企业强制采用节能改造措施。三是加大重点节能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快推进锅炉设备改造技术,大力推广变频技术等节能技术在电力拖动系统改造中的应用,广泛采取高、低压变频调速、功率补偿节能技术、采用节电控制技术和产品,改善电能 质量,优化电机系统的运行和控制,降低电耗。鼓励商业企业实施空调系统节能改造。四是加大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力度。对家用电器等使用面广、耗能量大的用能产品的能效标识要加强管理,禁止销售应当标注而未标注能效标识的产品,组织有关部门对市场开展监督检查和抽查。五是广泛推广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六是建立节能降耗工作预警机制。重点制定针对高耗能行业、企业、项目,以限产、轮产、停产、停建为主要措施的节能降耗应急预案,对节能降耗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有难度的,不降反升的重点用能企业,启动应急措施。七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抓节能减排工作,必须强化公众节能和环保意识。特别是对居民生活用电、办公用能、车辆用能等方面目前主要依靠宣传教育,提高自觉性。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普及节能知识和方法,提高全民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使节能减排成为每个企业、每个单位、每个社区、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二、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相当部分企业压力大,生产经营困难。根据年初分别组织了两项调查:一项是由各乡镇进行调查,一项是直接对206家规上企业进行调查。

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生产状况:正常的有128家(占62.1%)、限产10%以内的有29家(占14%)、限产10-50%的有37家(占18%)、限产50%以上的有4家(占2%)、完全停产的有 6家(2.9%);工业企业总体上虽然产值有了较大的回落,但是还算是比较平稳,特别是电气行业,相对较为平稳,其增长率一直位居榜首,直接拉动我市经济。从订单看受影响最大的是出口企业。

影响我市工业经济全面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市场不稳定。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使企业生产无法适从。二是企业成本全面上升,利润下降,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小企业难以生存。如劳动用工成本的上升、企业出口换汇成本的上升和退税率的下调、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和土地使用成本的上升等,特别是通货膨胀显现,进一步形成迭加效应,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三是国际环境趋于严峻,出口企业生存困难。不仅订单减少,而且关键是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部分企业不得不停止出口。四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二)工业性投资明显不足。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去年工业性投资预期任务没有完成。一是工业项目“四率”偏低。全市38个今年计划供地的项目,目前已供地5个,供地率只有13.2%;249个往年已供地未开工的项目,目前完成填方127个,进场率只有51%,开工51个,开工建设率只有20%;84个续建项目已竣工投产15个,竣工投产率只有17.9%;竣工未验收的34个。二是重点项目进展不快。33个“四个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目前,6个“创新强工”项目,有1个完成“招拍挂”,有2个完成农转用报批手续并制定了土地出让方案,1个项目完成选址,其他2个还处于选址阶段;15个拟开工项目有3个已经开工建设,3个已完成填方,2个正在办理施工手续,其余7个还处在政策处理阶段。三是标准厂房建设缓慢。去年建成标准厂房6400平方米,距离温州市下达的8万平方米任务还有很大差距。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经济开发区二期(翁垟片)市级示范标准厂房项目去年年底才刚刚开工。

(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的迹象。在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贸易摩擦不断,不少国家运用检疫标准、保障措施、反倾销等手段对进口货物设置障碍,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带来明显的消极影响,这将对我市的出口企业带来更大的打击,也必将直接影响我市的经济发展。

(四)节能降耗仍有差距。去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4%,与我市的GDP能耗目标任务还有差距。另外由于加上浙能电厂投产后,今年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4.5%的难度较大。

三、下一步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打算

省委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市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省、温州市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进一步深化企业服务年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依托沿海产业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沿海产业带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实现产业、环境、城市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将依托温台沿海产业带规划,科学布置,合理规划,全面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远期以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和温州滨海大道为轴心,充分保护**湾“港、渔、景、涂”海洋资源,依托大荆、虹桥、乐成、柳象四大城镇集聚片,重点开发北部山海旅游区、**湾港区、**城市中心区、**经济开发区,构筑“一轴一湾四片四区”的规划格局。建设临港产业基地,提升整合**、北白象片的电工电气产业功能区,打造国际电器城,立足虹桥科技园区为核心,发展电子元器件以及通讯、广播插件等特色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山海旅游中心和生产服务中心两个现代服务中心的建设,形成“一基地二集群二中心”的新型产业体系。近期**湾港区重点开发船舶基地、港口码头、临港产业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重点建设电子电器产业化项目和外商投资区。中心区加快文化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总部经济园、体育中心、商贸中心、大型超市等项目。北部山海旅游区围绕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的目标建设雁荡体育公园。

(二)加快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市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总纲,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科技孵化器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科技孵化创业中心的服务功能,在虹桥镇再建一个科技孵化创业中心,孵化出更多有成长前景的企业。加快国家工业电器质检中心的建设,打 造国家级产品质量公共检测平台,着力在检测平台装备、检测人才配备、检测工作机制、检测指标论证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加快标准厂房的建设,优先解决科技成长型企业和孵化成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厂房需求,形成前后衔接、租售结合、流程规范、确保效益的标准厂房使用新模式。加大共性科技难题的攻克力度,筛选一批难题,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补助,加强联合攻关,推进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和产业化。总结我市国家火炬计划智能电器产业基地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再筹建一个高新科技园区。

(三)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企业。加快培育主业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鼓励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建立推进企业整合重组优惠机制,对行业龙头企业整合兼并中小企业实行鼓励政策。在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做精做专,提高配套能力和配套水平,成为“小型巨人”或“配件明星”,在产业内部,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兼备的金字塔状的分工协作体系。实施企业上市工程。对上市企业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遵循“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给予妥善处理。加大对被温州市列入第一批拟上市名单的3家企业和首批创业板重点培养对象的3家企业的服务力度,积极推动列入上市后备企业资料库的24家企业的股份改组,培育后备资源,力争在今年实现1家企业上市,到2010年实现上市企业7家以上。进一步推进民营企业和外资的对接工作。认真做好以民引外文章,以德力 西等大型合资项目为示范,鼓励和引导企业与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进行对接。

(四)利用节能降耗倒逼机制,促进转型升级。一是严格行业准入。推行工业投资项目建设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实行项目节能专项评估和审查。年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或年用电300万千瓦时以上的工业投资项目,必须委托节能评估机构对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凡未经“能评”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一律不予立项。二是对现有产业进行节能改造。加强对我市饮料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八大重点用能行业的节能改造。突出抓好年耗能5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监管工作。三是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安排切块资金用于鼓励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调动企业节能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对企业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的给予奖励。

篇2: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为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市工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自2010年以来,市工信委以引导和推动企业管理升级为主线,在全市中小企业中深入扎实地开展了管理升级活动,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管理升级的“长沙模式”。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管理升级开展的工作

1、出台政策,全面推动管理升级

为系统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引导企业加强管理,推动企业全面升级的意见》【长新工[2010]3号】,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在中小工业企业中启动了管理升级的探索工作。先后出台了《长沙市中小工业企业管理升级星级评价体系》、《长沙市中小工业企业十百千管理升级擂台赛实施方案》以及《长沙市中小工业企业管理升级进园区活动实施方案》,形成了在政策上给予引导、组织上给予保障、资金上给予支持的推动企业管理升级的政策体系。

2、营造氛围,开展系列配套活动

为配合管理升级活动的全面开展,在全市企业中形成良好氛围,从2010年开始,市工信委先后开展了“长沙市中小

企业管理升级大讲坛”、“长沙市中小企业财务、营销和人力资源三大总监培训班”、“转型升级之路——管理升级在行动沙龙”等系列配套活动,此外还在长沙工业网、长沙市中小企业服务网开设了“管理升级在行动”系列报道和广泛宣传,目前正与中南大学商学院合作出版《瓶颈突破》(暂定名)一书。通过这些配套活动的开展,到目前我市累计有500多家企业参与管理升级活动,在中小工业企业中掀起了一股“我要升级”的热潮。

3、精确把脉,开展管理升级预评估

为把握中小工业企业在管理升级方面的共性需求,评估中小工业企业的管理现状,吸引企业自愿参与管理升级擂台赛,自2010年以来由市工信委组织管理升级专家团队在“三百之星”企业中开展了预评估工作,对企业存在的问题精确把脉,为企业出具了《管理升级预评估评价报告》,针对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发布了《管理升级预评估整体报告》,为管理升级模式的探索和擂台赛进园区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预评估,我们发现,在我市中小工业企业中存在着三大反差: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强与企业管理水平之短的反差;二是企业未来宏观期望和基础管理薄弱支撑不足的反差;三是政府强力推动加强管理与企业被动等待之间的反差。

4、探索模式,开展管理升级擂台赛

引导企业管理升级的关键在于调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反复研究论证,决定以“十百千”管理升级擂台赛的形式予以推动,变“相马”为“赛马”,变“要我升级”为“我要升级”。2010年管理升级擂台赛第一期在138家报名参赛企业中选择了有强烈管理改善欲望的30家企业进入后续擂台赛的各个环节,通过入门海选、学习能力、方案制作、方案定案、方案执行和结果验收等六个阶段,确保了参赛企业的实施效果。通过第一期管理升级擂台赛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十百千”管理升级擂台赛逐步成为我委引导企业推动管理升级的固化模式。

5、以点带面,开展“管理升级进园区”活动 为进一步扩大管理升级的影响,深化园区、区县对管理升级工作的认识,2011年,市工信委联合高新区管委会、经开区管委会、长沙县工信局、宁乡县工信局、隆平高科技园区管委会等五个园区、区县先后开展了三期管理升级擂台赛,对150多家企业开展了管理升级预评估,55家企业参与了集中培训,最后选择了43家企业参与了管理升级擂台赛。

二、管理升级工作的成效

管理升级系列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四场次擂台赛的成功举办,实践证明管理升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方联动 形成模式

在市工信委、园区(区县)、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专家团队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在实践中形成的擂台赛模式得到了参赛企业的普遍认同。首先,企业家们普遍认为通过擂台赛营造出来的这种竞争氛围给了企业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促使企业特别是企业负责人提高了对企业管理工作的认识,正如申大科技董事长王民强所说,推动企业管理升级,一定要有外部压力,知耻而后勇;其次,企业普遍认为通过擂台赛这种方式赛出的“管理示范性企业”公平公正,标准统一,操作公开,令人信服;再次,企业普遍认为通过擂台赛的组织,加强了企业间的横向沟通,促进了企业间的相互学习和资源整合,例如怡清源、文思昌、派意特服饰等企业通过参赛发展了很多终端客户,海大铝材与兴龙科技因擂台赛结缘促成了销售渠道整合,增强了互补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天鹅工业泵、爱晚亭家纺等企业能“活学活用”,把擂台赛的模式运用到了对企业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管理升级之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2、成效显著 信心倍增

通过已进行结果验收的三场次擂台赛参赛企业的情况来看,90%的参赛企业都能完成甚至超额完成预定目标,成效十分显著。

整体来看,第一期参赛企业在方案执行期间(2010年10-12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7%,利润同比增长78.1%,利税同比增长47.4%;第二期参赛企业在方案执行期间(2011年5-7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4.9%,利润同比增长81.6%,利税同比增长29.1%;第三期参赛企业参赛企业在方案执行期间(2011年7-10月份)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1%,利润同比增长76%,利税同比增长122.1%。

个体来看,以生产床垫的星港家居(第一期参赛企业)为例,该企业在生产要素成本倍增的不利因素下,通过营销瓶颈的突破,方案执行期间(2010年10-12月)实现利润1170万元,占全年总利润的56%,与2009年同比增长了2.8倍;以生产钢板弹簧的易通科技(第三期参赛企业)为例,在汽车行业面临全行业下滑的不利局面下,以准时交付作为瓶颈突破的方向,方案执行期间(2011年7月-10月)实现了准时交付率从78.9%上升到99%的跨越,确保了各主机厂商及外贸客户产品按质按量按时交付,盘活了企业资金1400余万元。

通过100天擂台赛实践,参赛企业收获的不仅仅是效益的大幅攀升,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企业对管理升级的认识,树立了“管理出效益”的信心。

3、六步PK 赛出榜样

通过擂台赛6步PK,参赛企业整体表现卓越,在100天方案执行中,参赛企业实现了瓶颈突破。以国内带锯行业龙头企业的泰嘉新材料为例,该企业“知难而上”,挑战世界

高端品牌,锁定高端产品泰钜、超级AA产品的定型为瓶颈突破的方向,凝聚全公司智慧,奇迹般的实现了多年梦寐以求的目标,产品性能达到了世界顶级品牌的90%~93%,为泰嘉新材从国内带锯行业第一品牌朝向世界带锯行业一流企业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泰嘉新材的突破为我市中小企业运用研发管理的手段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作出了示范,像泰嘉新材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这些企业分布在全市各区、县、园区,为广大的中小企业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4、掌握方法 自主升级

参赛企业普遍认为教练提供的方法和工具具有操作性,通过擂台赛6步PK过程,在教练组的反复指导下,大部分参赛企业基本掌握了工具与方法,实现了知识转移,找到了企业管理循环升级的实现路径。如南车电气丁润良总经理认为:“本次擂台赛不同于以往接受培训时的那种心动但不知如何行动,而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5、以点带面,形成合力

2011年市工信委联合高新区、经开区、长沙县、宁乡县、隆平园联合成功举办了3期管理升级擂台赛,园区(区县)服务工业的同志通过深度参与擂台赛各个环节的组织工作,在亲自见证参赛企业的进步过程中,深刻体会和认识到管理升级擂台赛工作是推动辖区内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

要抓手,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园区结构转型和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纷纷把管理升级工作列入到各园区、区县的重点工作。通过2年来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市区两级合力推动管理升级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管理升级工作的实践意义

根据长沙市十百千管理升级擂台赛4期、73家参赛企业、历时17个月的实践探索,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说:长沙企业找到了一条实现转型升级的切实可行的道路,我们暂且称之为转型升级的“长沙模式”,以下从三个方面简述“长沙模式”助推企业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机理。

1、管理升级助推企业实现“三转三调”

启动管理升级预评估与擂台赛活动,在给参赛企业带来收入与利润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管理升级推动企业实现了增长方式的“三个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三个调整”。

(1)管理升级推动了企业增长方式的“三个转变”:从产品销售到品牌营销的转变;从打价格战到打价值战的转变;从加工贸易到自主研发的转变。

(2)管理升级推动了企业经济结构的“三个调整”:从多品种亏损产品结构调整为少品种高盈利产品结构;从依赖单一行业客户结构调整为拓展为多个行业客户结构;从第二产业独自发展的结构调整为第二三产业相互促进的结构。

2、管理升级擂台赛成功的“四个要素”

长沙市“十百千”管理升级擂台赛为什么能取得可喜的成绩,总结其成功的关键原因是以下四个要素:

(1)聚焦瓶颈

擂台赛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来分解,并构建充分条件,绘制目标蓝图和行动计划,在100天内必须达成目标,企业是主角,必须承担解决问题并对达成目标负责。同时在制定目标蓝图时引导企业锁定制约目标实现的瓶颈环节来制定瓶颈突破方案,这就是参赛企业能在100天达成目标的关键所在,而企业价值链环节循环瓶颈突破必将带来企业管理系统的全面升级。

(2)团队学习

企业要成长必须完成“个人驱动”向“组织驱动”的变革,而变革过程最难的是企业组织内所有成员达成对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高度共识,因此团队学习体现在擂台赛的每一个阶段:集中学习阶段是以董事长带领的高层团队一起聆听教练的讲课;方案制作阶段是在公司更大范围内围绕瓶颈识别、目标蓝图、实施计划和KPI激励政策展开团队学习共同制作方案;方案实践阶段是企业组建跨职能团队,围绕共同目标,分工合作。

如何让团队学习成为企业的习惯,在初期离不开外部教练的协助,在擂台赛各个环节,教练组的专家娴熟运用了“会议推进”等教练技术,以企业的目标作为教练的目标,通过 8

逻辑、简单工具和方法的导入,不断引导和激励团队成员自主构建目标蓝图、寻找瓶颈、制定瓶颈突破方案和行动计划,让团队成员在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成就感。

(3)激励机制

从宏观层面,政府对企业管理升级出台奖励政策,以杠杆效应撬动众多中小企业积极参赛,从微观层面看,要求企业对参与瓶颈突破的跨职能团队设置了有力的激励政策,以正激励为主,以负激励为辅,使得团队成员拥有了挑战目标的动力。

擂台赛设计的6步PK,激发了参赛企业之间相互较劲,变“要我升级”为“我要升级”;另一方面,企业把PK机制成功地复制到企业内部营销团队之间、车间之间,甚至复制到供应商之间和经销商客户之间,最大限度地通过良性的竞争机制调动了企业上下左右的内在能量。

(4)实践应用

如何让企业团队成员在100天学会并掌握统一的工具与方法,擂台赛以企业的经营目标的实现作为考核教练组是否成功的唯一要素,因此教练组以企业目标作为自身的目标,而企业在教练的指导下实现目标的过程既然学会了教练组传授的方法与工具,因此实践应用是实现知识转移的关键要素。

3、管理升级擂台赛实现“五方共赢”

长沙市“十百千”管理升级擂台赛最大的特色体现在“五方共赢”的集成创新。

1、政府的责权利

政府搭平台,出政策,给资金,引导中小工企业管理升级,探索“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效模式,从而推动产业升级,有效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实现税收与就业双丰收。政府规模团购专业服务,降低中小企业咨询与培训的成本。

2、企业的责权利

企业通过管理瓶颈的快速突破,促进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增强寻求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的强烈信心。

3、服务中心的责权利

通过探索与实践,寻找出一套可操作、可复制的公共服务产品的研发、生产与推广应用的模式,使服务中心成为链接政府、企业与知识机构的桥梁和纽带。

4.咨询公司的责权利

帮助企业准确界定发展瓶颈,提供针对性培训指导和应用工具训练,帮助企业迅速解决瓶颈制约,实现企业瓶颈环节的显著改善。

5.大学商学院的责权利

通过大量的访谈与二手资料的收集,围绕管理升级活动做深度的案例研究,总结提炼管理升级与产业升级成功的关键要素,探寻“转方式调结构”的成功模式与规律,通过书籍出版、论文发表、研讨会、论坛与师资培训等多种形式,传播行之有效的知识、方法与工具,帮助更多企业消化、吸收与转移管理技术,在企业之间实现知识管理与知识共享。

四、管理升级工作2012年工作思路

1、整体思路

改变过去两年管理升级工作主要针对单一企业的个体推动模式,2012年起探索利用管理升级擂台赛这一行之有效的模式用于促进产业链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上,从而推动产业升级。

工业品制造产业和消费品制造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向和重点是不同的,前者主要应着眼于提升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协作水平,而后者主要着眼于品牌和营销网络体系的构建。对于工业品制造产业,明年拟采取“1+N”管理升级擂台赛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织其产业链核心配套企业开设专场擂台赛(如中联重科产业配套链专场、北汽福田产

业配套链专场等)。对于消费品制造产业,拟采取“连环”管理升级擂台赛模式,分别在企业间和企业内部对经销商或专卖店开设擂台赛,以促进企业品牌及营销网络建设工作,2、目标

(1)围绕1-2个工业品制造业龙头企业开设1-2期“1+N”管理升级擂台赛,选择10-15个消费品龙头企业举办1期“连环”管理升级擂台赛。

(2)为60家左右已参与管理升级擂台赛的企业培养600名合格的中基层管理干部。

3、具体举措

(1)2012年年初进行“管理升级擂台赛促产业升级”专题调研,充分论证思路的可行性,选择有强烈意愿的目标参赛企业。

(2)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别组织实施2-3期擂台赛。(3)举办4-6期“管理升级大讲堂”活动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之路”系列沙龙活动,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扩展管理升级辐射服务。

(4)公开出版《瓶颈突破》,对过去两年我委管理升级工作从原理、逻辑、方法、实效、案例等方面作一个系统的整体回顾,以剧本的形式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一本通俗易懂的管理升级工具书。

(5)实施“管理升级知识转移工程”,为推动已参与管

理升级擂台赛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明年起拟采取分园区集合培训的模式对已参赛企业的中基层管理干部以部进行专题集合培训,选择60户已参与擂台赛的企业培养600名以上中基层管理干部。

篇3:六大工程推动建材工业转型升级

节能减排工程。通过制定主要行业能效标准、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大中型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推广和应用重点节能技术、高效减排技术与装备,到2015年主要行业能耗和排放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协同处置示范工程。通过适应性改造城市周边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开展无害化最终协同处置推进城市垃圾、污泥和固体废弃物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推动水泥工业向绿色功能产业转变。

淘汰落后产能工程。通过严格行业准入、监督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完善落后产能压缩和疏导机制,及时淘汰水泥、平板玻璃落后产能。

绿色建筑材料发展工程。结合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旧城改造、安居工程、新农村建设及灾后重建等工程,推动绿色建筑材料及制品产业化发展,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安全环保节能的新型建筑材料支撑。

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培育工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为牵引,推动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化发展,提高无机非金属材料本土化率。

篇4: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汇报材料

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形式分析

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着五大形势,具体来说,第一,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恶性同质化竞争严重,市场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集中度低,大量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第三,资源环境压力大:资源不足,对外依赖大;能源消耗大,利用率低;资源结构不合理,环境保护压力大。第四,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落后;产业链、集群协作能力低;市场开拓能力差。第五,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集成化、协同化、标准化水平低,物流技术基础差,服务能力弱,制约制造业发展。

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生产物流成本高。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等诸多挑战,总体上仍处于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转型升级”仍将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主旋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制造业正在迈向依靠科技进步、高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及产品附加值高的高端制造形态发展。结合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等高端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智能制造:嵌入式,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与工业产品的融合,使得产品、装备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极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例如,汽车电子:围绕嵌入式的改造是未来汽车电子发展的趋势,占整车价值的30-40%;高端汽车中,汽车电子的收益率可达70%。

绿色制造世界各国制造企业积极应用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研发绿色产品,加强能源调度和控制,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节能环保,节能减排。例如,三菱电机整合了三菱“可视化”技术,从掌握能耗的现状入手,结合设备改善和管理改善,不断的核查节能效果,从而达到可持续的节能。

服务型制造制造业正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同时将非核心业务专业化外包,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制造服务化已成为制造企业走向价值链高端的重要途径。例如,通用电气传统制造仅占其产值总量的30%左右,70%的业务是由与其主业密切关联的“技术+管理+服务”构成;陕鼓从单一产品向产品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运行维护转型。2007年,陕鼓自制加工完成的产值仅占32%,其余68%来自服务。

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我国工业要实现从技术含量低、创新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大的产业价值链低端迈向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少和环境友好的产业价值链高端。需要综合应用集成协同技术、制造服务技术、工业物联技术于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以及全生命周期,形成工业转型升级的新技术,新途径和新模式,具体包括:产品高端化。研发设计知识化,生产制造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制造服务化、企业数字化等途径。

途径1:信息技术融入加速推动产品高端化

应用嵌入式系统、传感器、RFID、移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到产品(装备)中,提高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增强产品加工制造、物流运输、运行维护等过程中的信息动态感知、智能处理与优化控制能力,促进产品和品牌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

例如,徐工集团利用嵌入式系统、RFTD、移动互联网、实时监控和远程故障诊断等M2M技术,实现工程机械群自动组网、信息采集、协同作业以及远程故障诊断与预测。

途径2:知识研发创新促进企业从跟踪仿制向正向创新设计转变

在CAD、CAE、PDM等工业软件基础上,融合产品专业知识、业务流程、标准规范,专业软构件,建立产品正向创新设计的集成平台,支持分布式协同设计、多学科仿真优化、虚拟仿真与物理验证,提高产品自主创新能力。

例如,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CZ-5,通过建立集成化研发平台:完成了全箭各系统模装协调、确定了总体布局方案;完成了静态与动态干涉检查、动静态间距检查、维修性检查和人机工程检查,提前暴露并消除了十多处总体布局不协调问题;基本替代了实物模装,使模装周期由2年缩短到2个月,节省成本数千万元。

途径3:生产过程智能化促进从粗放型生产向精益生产转变

生产制造智能化通过提高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程度以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柔性化和集成化水平,实现生产制造涉及的人员、物料、设备的优化配置和集成化管控。促进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

例如,丰田汽车实现基于RFID的供应链上汽车零部件的跟踪,及时准确地获取关键零部件的详细信息。

途径4: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促进节能环保转变

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制造执行系统、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供应、运行,报废回收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评价与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例如,日立公司利用GuideforAssessingDesignforEnvironment软件,分析电视机制造、使用等全生命周期中的能耗和材料使用等数据,改进W42系列等离子电视机型,提高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的节能环保特性。

途径5:信息化与制造业融合促进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以云计算、数据融合处理与分析、远程监控与诊断等技术为支撑,拓展产品研发设计、工程总包、大修维修MRO、系统集成、物流、电子商务、租赁等服务,促进企业从产品生产销售向专业服务商、总包商、系统集成服务商,专业化公共服务商转型。

nlc202309022206

例如,罗一罗公司采用数据采集与融合分析,远程监测与控制等技术,建立网络远程状态监控和诊断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支撑运营模式变革,扩展发动机维护、租赁和数据分析管理等服务,拓展了新业务,增加了服务型收入。2007年服务收入达到公司总收入的53.7%。

途径6:综合集成促进传统企业向数字企业转变

应用新一代集成协同技术,实现全业务过程数字化综合集成,拓展和优化企业价值链,形成应对动态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的企业战略选择执行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例如,波音公司利用集成与协同技术。构建了支持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之间协同研制、供应和服务的集成平台,对波音787飞机实现全球化协同研制起到了关键作用。

工业软件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首先,工业软件是工业转型升级的“转换器”

我国工业需要通过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从价值链低端迈向价值链高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温家宝总理说过,软件“在制造业当中,起到的作用很大”,“由制造到创造,软件是个桥梁”。工业软件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剂,没有工业软件,工业化就只能停留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水平。大力发展工业软件,是两化融合向纵深和高水平发展,向核心领域前进的重要举措。通过工业软件的发展,促进新型工业技术的研究,构建新型工业装备,打造新型工业产品,从而形成工业软能力。

第二,工业软件是提升工业能力的“倍增器”

工业软件支撑信息技术与研发设计的深度融合,使产品设计呈现网络化、协同化、虚拟化、个性化等特点,极大提高了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工业软件支撑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的深度融合,使生产制造呈现敏捷化,柔性化、绿色化、智能化,加强了企业信息化的集成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制造的快速响应能力。工业软件支撑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使管理业务的精细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决策科学化,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第三,工业软件是打造新型工业装备的助推器

工业软件嵌入到传统意义的工业装备中,使得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工业装备具备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形成了新型工业硬装备。工业软件通过与业务流程、知识、经验、标准以及规范的集成,形成了工业软装备。

第四,嵌入式技术支撑产品智能化

研发基于底层嵌入式架构的高可靠实时控制、远程监测、智能诊断技术和系统,开展面向产品创新的嵌入式技术集成应用,形成智能化产品,提升产品核心技术水平和附加值。通过嵌入式技术与制造业产品、装备和生产过程的融合,提高产品核心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提升装备运行指标,促进节能减排。嵌入式技术与工业产品技术相融合,促进产品、装备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第五,专业化构件支撑产品研发知识化

将知识与软件工具集成形成专业化构件,如将设计知识(经验)与仿真软件集成形成专业化仿真构件。知识含量高的专业性集成构件的开发是深度集成和智能协同的基础,专业化构件将提高分布式自主、智能协同能力。

第六,行业解决方案支撑企业综合集成

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撑产品协同研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PLM)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集成框架平台,在企业内综合集成阶段,实现面向产品的综合集成,对企业内部资源和流程共享、重组和优化;在企业间综合集成阶段,实现企业间协同研制以及资源共享。

企业综合管控支撑过程综合集成:企业综合管控软件(ERP、PM、BI)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集成框架平台,在企业内综合集成阶段,实现面向过程的综合集成,对企业内部资源和流程共享、重组和优化在企业间综合集成阶段,面向产业链,实现多企业协同供应链综合集成。

数字化能力平台支撑全球业务协作面向全球化业务分工与协作需求,以企业数字化平台为基础,建立面向产业链的业务协同与资源配置集成服务平台,开展集团企业协同研制、协同供应和协同服务的应用示范。

第七,业务服务平台支撑新产业形态

装备制造企业工程成套服务平台:结合装备制造企业从单一产品提供商向整体方案解决商和系统集成商转变的趋势,研发工程整体方案快速设计、快速报价,分包商协同等服务业务支持平台,开展示范应用,提高企业工程总包服务能力。

产业链协同服务平台:围绕汽车、摩托车、家电等产业链协作特征明显的重点产业,研发支持供应链、营销链、服务链和物流链等产业价值链业务协同与优化的服务平台,服务于中小企业,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第三方专业化制造服务平台:研究支持第三方专业化制造服务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开发面向物流拉动的现代制造服务、专业化产品研发服务等第三方专业化服务平台,服务制造企业,推动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制造资源云服务平台:面向服装、机械、模具、电子等企业区域聚集且制造资源共性特征明显的产业或区域,开发构建整合制造企业所需的各种软硬件制造资源并提供4A服务的云制造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以及标准、知识等共性业务资源服务,促进制造企业资源共享。

篇5: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汇报材料

精功集团:科学发展推进转型升级

正当许多企业受到金融风暴影响而步履维艰之际,精功集团却拿出了一张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单”:2008年完成销售收入88亿元,实现利税7.5亿元;2009年,企业完成销售108亿,实现利税9.5亿。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精功集团以“保增长”为着力点,转变发展模式,优化产业布局,科学发展推进转型升级,确保了企业在调整和发展中实现了新跨越。

始创于1968年的精功集团是一家跨地区、高科技、外向型的大型民营企业,总部座落于浙江绍兴。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已拥有多家控股、参股公司,产业基地遍布浙江、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安徽、湖北、内蒙古等省市,形成了钢结构建筑、装备制造、绍兴黄酒三大主导产业和汽车制造、通用航空服务、房地产开发三大培育发展产业的格局。企业连续多年排名中国民企500强、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国企业竞争力500强。

精功集团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力保企业稳中求进,主要采取五个方面措施:

一是坚持把管理创新作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危机是一种倒逼机制,促使企业增强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同时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企业发展转型的双重挑战,精功集团坚持把管理创新作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在工作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以“保增长”为着力点,制定了“抓机遇、调结构;强管理、提效益”的工作方针。同时,企业按照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确立了对旗下钢结构建筑、装备制造、绍兴黄酒三大主导产业和汽车制造、通用航空服务、房地产开发等培育发展产业实施分层次管理的管控模式, 逐步建立起适应多元产业发展的管理格局,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本着“效益最大化”原则,精功集团加大了对下属企业的扶持、服务和监管力度,并及时梳理、完善以成本控制为核心,资金管理为精功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5月

精功集团科学发展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汇报材料

抓手,财务监督、多元化融资为保障的风险管控体系,积极稳妥地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着力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力。同时,强化内部管理,针对岗位定流程,针对工作定制度,实现岗位工作标准化、定量化的过程管理,企业管理不断迈向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为企业降低成本、规避风险、渡过难关提供了制度保障。

结合当前形势,精功集团从节能减排入手,苦练内功降成本。企业把抓好节能减排和工艺技术提升,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循环经济的具体体现,努力营造依靠科技降成本,改造工艺创效益,全员抓成本管理,全过程抓成本控制,全方位创成本效益的氛围。广大精功人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注重在生产全过程的各个作业环节,开源节流,挖潜增效,精打细算,努力做到低成本、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高质量,节能减排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强化管理创新,精功集团有效发挥了整合优势和协同效应,组织架构科学化,人员结构合理化,管理方式规范化,经济效益有所提升,并成功地实现了三个创新:一是围绕“集团化管理”的经营定位,以持续成长为目标,实现了产业创新。二是立足营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发展模式创新。三是围绕公司发展战略,以发挥集团化经营的整体优势为目标,实现了管理创新,全面提升了企业价值。

二是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在市场疲软、订单减少、经营风险加大、政策环境多变的严峻形势下,精功集团坚持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加大技改研发投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改成果转化升级,创造出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成果,推出了一批在国内外领先的高新技术产品,确保了企业在“寒风”中依然保持稳健的增长势头。

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市场,精功集团始终瞄准世界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主导产品高新化”的产业发展方针,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以提高技术含量为主攻方向,积极与国内外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先后完成了20多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星火计划项目,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逐精功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5月

精功集团科学发展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汇报材料

步实现了产品自主开发和产业化生产与市场的接轨。

以上市公司---精工钢构(股票代码:600496)为产业发展平台的精功钢结构产业在完成奥运“鸟巢”等工程建设后,又相继承接了上海世博会世博轴、杭州湾跨海大桥、深圳证券交易所运营中心、天津津塔主楼等多项钢结构工程,并获 “鲁班奖”、“詹天佑工程大奖”、“国家金钢奖”等殊荣,充分体现了精工钢构强大的综合实力和行业领先优势。

以上市公司---精功科技(股票代码:002006)为产业发展平台的精功装备制造产业立足高新技术领域,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在做精、做强、做专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企业加快了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改升级的步伐,持续抓好产品结构调整,坚决淘汰落后产品、落后工艺和落后产能,企业自主研发出具有知识产权、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世界首台500kg级大型多晶硅铸锭炉,成功解决了制约国内多晶硅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实现了多晶硅铸锭炉国产化的目标。

拥有260多年酿制绍兴黄酒的技术与经验的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以向消费者奉献绿色、健康、安全酒品为已任,以实施品牌战略为核心,实施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对产品进行细化定位和有效梳理,提升产品档次,积极打造以“纯正”为主题的绍兴酒产品,确保品牌集聚。

为了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站稳脚跟,精功集团还积极进军低碳循环经济领域,不断研发引进具有先进环保、高效节能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努力建设推广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为标志的绿色环保节约型项目。目前,精功已在信息智能涂层监测系统、光学点温非接触式测温仪、新型建材、硅原料提纯、流体声能技术应用---海水淡化、超微细水煤浆技术等一大批绿色环保高科技的产品或技术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专有技术和发明专利,为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是坚持把拓展战略产业链作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渠道。面对充满着激烈变化和竞争的市场行情,精功集团坚持把拓展战略产业链作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渠道,以市场为导向,以主业精功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5月

精功集团科学发展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汇报材料

做精、产业做专、企业做强为目标,加快产业积聚,壮大产业集群规模,突出培育发展钢结构建筑、装备制造、绍兴黄酒三大主导产业,提高了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同时,企业加快产业整合步伐,积极对在金融危机猝然倒下的纵横控股集团、阻燃集团实施整合重组,做优做强了两家“危机”企业,为保持绍兴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传统产业的钢结构建筑产业,精工钢构加快产业结构整合步伐,紧跟国家低炭环保经济导向,积极向设计、咨询等价值链上游延伸,逐步完善了集钢结构建筑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施工及咨询于一体的钢结构建筑业产业链的规模化发展进程,巩固和提升了企业行业领军地位。同时,企业投入巨资打造中国彩铝行业

2010年5月

精功集团科学发展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汇报材料

四是坚持把营销创新作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机遇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企业。危机之下,精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把营销创新作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营销策略、销售渠道、推销手段等多方入手,创新营销理念,整合营销资源,健全营销体系,完善市场网络,拓展市场份额,并积极寻求产业合作新动向,不断地捕捉商机和战机,挖潜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际金融风暴发生后,精功坚持决策上早醒一秒,做到行动上领先一步,企业以“诚信、信任、合作、共赢”企业理念为指导,积极巩固和完善双赢的战略伙伴关系,与客户近距离亲切座谈,共同分析金融危机下的市场形势,加强相互沟通和合作交流,强调与客户共成长,坚定了客户与企业合作的信心,实现了企业与客户共同应对危机、共渡难关、持续和谐发展的目标。

面对市场贸易萎缩等问题,精功集团着力在营销渠道建设上下功夫。一方面根据市场内外环境的变化,依托企业强大的品牌优势,并借助展会、网络、广告、新闻媒体等窗口,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产品的辐射范围,拓展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企业以进军中高端市场为目标,建立完善了产研销一体化运作体系,强化市场调研和售后服务;同时,企业导入了品牌营销、服务营销、关系营销、概念营销等先进的营销理念,积极捕捉商机“走出去”,抢先占领市场先机。钢结构建筑、墙煌建材、集成住宅、光伏太阳能制备、建材专用设备、纺织专用设备、会稽山绍兴黄酒等产品业务触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内外市场拓展形势喜人。

五是坚持把企业文化作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

危机之下,精功集团加大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和辐射作用,用文化力激活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企业着力增强全体员工直面危机、迎接挑战、共克时艰、化“危”为“机”的信心和决心,最大精功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5月

精功集团科学发展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汇报材料

限度地凝聚各方力量和智慧,形成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以提炼培育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企业评先进,树典型,成功举办一系列“寓教于乐”的专题活动,企业文化建设充满活力和生机。

以打造“学习型”团队为方向,企业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加大员工培训力度,着力提升员工素质,满足企业在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以构建和谐创业氛围为目标,企业关注员工成长,关爱员工生活,科学设计绩效管理体系,持续开展高温慰问、员工体检工作,切实推进特困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和金秋助学活动,努力改善民生促和谐。

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出发点,企业配合政府合力推进阻燃、纵横解困重组工作,化解经营风险,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企业以实际行动为青海玉树,汶川地震等灾害奉献爱心,企业荣获全国抗震救灾“工人先锋号”称号,彰显了精功人的责任和义务,增强了企业美誉度和影响力。

危机,即“危”中有"机。精功集团,她以自己创新发展的实践,承受住了经济危机的市场洗礼与考验,并形成了系统有效的管理体系,应对复杂局面的综合能力和顾全大局、众志成城、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团队精神,这是精功战胜当前金融危机,保持企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机制保障和信心保障。

精功应对经济危机,科学发展推进转型升级的经验和作法,说明了中国民营企业只要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的经济工作方针,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树立“危中寻机,变中谋胜,乘势发展”的意识,以创新应万变,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孕育商机和企业活力,就能以自己强有力的竞争力积极应对一切危机和挑战,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百年基业常青的目标。

(二○一○年五月十四日)精功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5月

精功集团科学发展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汇报材料

精功集团有限公司

篇6: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汇报材料

在全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作会议的

(2010年9月12日)

同志们:

今天,县政府召开全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会议和市、县委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我县经济运行质量和总体水平,按照县委提出的“坚定不移突破大项目,全力以赴创新促转型,奋力开创新一轮跨越发展新局面”的总体要求,努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必须充分认识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今年以来,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十次党代会第三次会议精神,积极抢抓经济回升向好、江苏沿海开发等重大历史性机遇,大力度紧盯大项目,高起点创新促转型,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从经济发展层面看,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土地、技术工人等要素制约逐步显现;

项目投融资难度大,新增刚性支出因素增多。从工作推进层面看,有的乡镇、部门务实创新、锐意进取的意识不强,抓落实的精力不够、劲头不足;与履职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仍需提高,工作推进的体制、机制有待健全;促进和谐、维护稳定任务繁重,在社会转型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等等。这些方面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敢于正视不利影响,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充分认识加快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增强认清形势、应对挑战的自觉性。

(一)加快转型升级是求生存的唯一出路。“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在危机面前,同一行业有的企业濒临破产,有的企业却能逆势上扬、脱颖而出。为什么?这是因为后者一直致力于技术革新,致力于转型升级。面对国家宏观调控和国际原材料、汇率市场的波动,有的企业能主动调整经营策略,由外销为主逐步转战内地市场,将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有的企业面对外贸订单,没有满足于单纯的生产加工,一方面加大技术创新,在产品竞争力上加码;一方面积极谋划内销市场,在市场拓展上加速,为企业的发展赢得了先机。事实证明,只有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才是企业度过危机、求得发展的唯一出路。

(二)加快转型升级是求发展的必然选择。部分企业由于工艺技术水平低下,在市场竞争中不堪一击。但也有的企业能不断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形成自己的主导产品和品牌,企业知名度、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企业不断做强、做精,闯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事实证明,只有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在做精主业上下功夫,在创新技术上花心思,在强强联合上做文章,在品牌战略上求突破,在节能减排上拓空间,在深化管理上强基础,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快转型升级是宏观经济形势的迫切要求。一方面,国内经济虽然保持回升向好势头,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很脆弱,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的扩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人民币被动升值的压力加大、房产新政的加快实施等,使宏观经济走势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中央和省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包括加大对落后产能淘汰和清理力度、调整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严格控制土地供给、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最近,省政府办公厅又转发了省经信委等部门关于实施节能预警调控的意见,明确对纳入“两高一低”和重点调控目标范围的用能单位,严控用电负荷;从8月10起到10月31日,对建材、冶金、化工行业的用电企业暂停执行峰谷电价政策;对单位产品能耗超限额的用能单位,实行惩罚性电价,直至责令停产改造;对违规建成的项目停止供电供水。这预示着,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实现快增长的粗放

型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无论是应对今后宏观经济偏紧的趋势,还是破解当前资源要素的制约,都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打破原有发展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转型升级已成为新时期经济工作迫在眉睫的重任,我们必须把握先机、未雨绸缪、统筹兼顾、趋利避害,把握规律主动转,立足长远全面转,抓住机遇加快转,勇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求突破的必然选择。要从突出“三大”中加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所谓“三大”,是指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通过招引大项目、做强大企业、发展大产业,推进经济沿着预期轨道转型升级。一是要主攻大项目。没有重大项目,区域经济很难有爆发性的经济增长点。建立重大项目推进绿色通道,确保项目落户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畅通无阻;建立重大项目推进责任制,当前已批、在手、在谈重大项目分工到人、责任到人。项目进度及时报告,存在问题现场会办。二是做强大企业。大企业是一个城市的品牌,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竞争实力和形象,也是形成区域优势产业的必要条件。要认真按照已经出台的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鼓励重点企业“不求所在、但求所得”,勇于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嫁接。三是发展大产业。强化产业链填平、补齐、拉伸的关键节点,然后在项目引进、产品深度开发、细化产业分工等具体层面加大引导培育力度。抓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对生产规模、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创新能

力、信用程度等方面达到要求的重点企业实施特殊政策,鼓励企业利用已有的资本、品牌、机制、人才、管理、营销、信息等优势加快发展;抓成长型企业,引导群内中小企业向专、精、新方向发展,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步伐,推进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二、必须发扬攻坚克难精神,实现转型升级新突破

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在重点领域求突破,在薄弱环节下力气,全力打好转型升级这场硬仗,不断取得务实成效。立足当前,就是要推动工业经济快转型、快见效,为确保顺利完成全年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一)全力招商选资,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

1.不断提升招商质量。要切实推进招商选资,紧紧围绕“3+4”产业体系选项目、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选投资,切实做到“有所招,有所不招”。要突出投资规模,重点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10亿元、30亿元或1亿美元的重特大项目;要突出发展前景,重点引建品牌、技术“双高地”型新项目,坚决把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等 “三高”项目拒之县外,坚决不引进小木材、小纺织、小化工等落后淘汰产能项目;要突出产业链招商,重点突破产业龙头项目,以项目质量的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

2.切实转变招商方式。坚持专业、驻点、委托、网络等多种招商方式并举,全面提升招商引资组织水平。要注重挖掘包装与本县产业和企业协作配套的有效投资信息,不断推动“以企引

外”、“以外引外”取得突破。要积极寻求区域合作新途径,不断加强与外地政府、园区、产业、企业的合作共建。

3.高度聚焦招商重点。充分利用上海世博会机遇,加大宣传、推介、对接力度,吸引海内外客商来泗考察洽谈。重点瞄准北京的软件、服务外包、科技孵化和央企,上海、深圳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苏南、浙江的先进制造业,港澳台、日韩的光伏光电、电子电器、精密机械、新能源进行精准化招商,确保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突出开放创新,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1、全力提升主导产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不是简单地抛弃传统产业。通过集群发展、创新驱动、品牌竞争,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促进木材加工、纺织服装和电光源三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更为紧要。要紧紧围绕做大作强做特五大特色基地,突出产业链条延伸,主攻东渡集团等重大项目落户和配套项目引建,建强30万锭色纺基地;突出总体规模壮大,突破沙发面料、窗帘布等项目集聚,打造30亿级家纺基地;突出加工能力升级,加快集群一批台湾林木加工关联项目,打响30亿级“中国绿色板材基地”品牌;突出发展先进产能,支持海欣申禾、舒尔雅家纺等投产项目增资扩股、新上生产线,迅速形成“北有高阳、南有泗阳”的3000万条毛毯生产基地;突出产品向高端攀升,全力发展LED、节能灯核心部件及整灯生产,尽快建成10亿支大功率节能灯产业基地。

2、着力培育新兴产业。要切实把培育新兴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臵,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扶持、产业培育,力争早日取得突破。新兴产业成长快、爆发力强、附加值高,是引领泗阳跨越发展的希望所在。要围绕新兴产业三年超200亿规划,着力突破项目引建量,加快提高产业集聚度,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出台的支持政策,全面落实《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奖励与补助暂行办法》,全力推动四大新兴产业壮大规模、跨越发展。机械制造产业要以打造完整产业链为重点,加快引建一批 汽摩配、机械模具等大企业大集团,确保年内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电子电器产业要以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为方向,加速集聚一批 IT配件和电工电器、小家电产业,确保年内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新能源产业要以风能、太阳能光伏为特色,全力加快明宇电气和晶鼎新能源、江南能源科技、晨电太阳能等骨干项目建设,早日启动标准化厂房屋顶光伏发电项目,进一步形成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确保年内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造纸包装要围绕做成优势产业目标,聚力引建再生纸制造、大型彩印包装等技术领先项目,确保年内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认真贯彻省提出的“服务业提速计划”,全面落实激励扶持政策,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推进工贸企业主辅分离为抓手,大力发展仓储物流、营销服务、科技研发、信息咨询、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争取年内3-5家企业在分离制造

业内部非核心业务上有新突破,成功引进一批服务外包及软件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张动漫产业基地,大力推动杰晖数码等企业承揽网络游戏、数字动漫、影视传媒等产品服务外包业务,年内培育营业收入超千元企业10个、行业营业收入突破2亿元。其中动漫产业基地入驻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用工超20人企业12家以上,各乡镇及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引进落户生态科技园项目不得少于1个。积极引建一批现代物流及大型品牌零售业态,年内建立起覆盖华东地区的区域性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现代商务、现代旅游等高端服务业态,探索开展“金融仓储”业务,确保全年新增贷款35亿元、新引进商业银行2家,泗阳农合行年内改制为泗阳农村商业银行。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坚持走人才强县之路,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县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构筑人才高地,推动跨越发展。要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发展需要,认真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工程,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尤其是要注重引进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创新成果的领军人才,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发展一个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效应。要构建充满活力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坚持以用为本、人尽其才,注重从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臵、投入保障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人才激励政策,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注重从建设平台载体、优化服务环境等方面做起,推动人才、技术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更多的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注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通过举办企业发展高级研修班、组织外出考察等形式,引导企业家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和经济转型升级。

(三)发展低碳经济,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1.大力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要坚持节约优先的方针,持续推进节能降耗,杜绝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先破坏后恢复、边恢复边破坏的现象。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引领各类主体自觉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要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充分注重发挥法律法规、市场机制和奖励政策的作用,多措并举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大力推广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入开展企业、园区、社区、机关、学校、饭店、家庭绿色创建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

2、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围绕今年万元GDP能耗下降5%的目标,把推进节能减排和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严格执行项目审批环保准入制度,把节能评估、环境评价作为市场准入的强制性门槛,从严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项目;加大对小化工、小电镀、小印染等企业的整治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全面推行集中生产、集中治污;认真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强化现有企业污染治

理、能耗控制,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控,严厉打击偷排、直排等不法行为,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各类主体自觉参与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

三、为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坚强保证

加快转型升级是经济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是对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的一场重大考验。我们一定要以思想的大解放、能力的大提升、组织的大强化、作风的大转变,为快转型、快见效,决战决胜全年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一)以思想观念的大解放,推动快转型、快见效。打好转型升级这场硬仗,走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列,必须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广领域上开展一场新的思想大解放。围绕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理念,进一步确立快转型、快见效的发展观。必须深刻认识加快转型升级是引领泗阳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毫不动摇地快转型,才能在这一轮竞争中抢得快车道、占领制高点、把握主动权、实现新赶超,才能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利益,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持久发展。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牢牢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窗口,不迟疑、不懈怠,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转型升级中加快总量扩张、结构优化、产业提升,确保早转早得益、快转快得益。围绕转型升级,不断开阔胸襟,进

一步确立利长远、可持续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直接和间接的利益关系,不断开阔眼界、思路和胸襟,在打基础、利长远上下功夫,在干大事、创大业上下功夫。项目引进中,不能简单追求目标任务的完成,求得一时的总量扩张,而要把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作为工作主线,注重资源要素利用水平,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围绕转型升级,不断迎难而上,进一步确立敢突破、勇变革的价值观。加快转型升级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必须坚定不移地以改革创新精神来推动。大力破除唯基础论,不为项目不多、项目不优、资源不足找理由,只为加快招商引资、项目投入、破解瓶颈想办法,把转型升级抓得更紧、更实、更主动;大力破除唯本本论,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坚决消除怕担责任、怕出错误的求稳思想,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举措,克服转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升级中出现的难题;大力破除唯条件论,学会借办法、想办法、变办法,在看似不成熟的情况下敢于试验,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敢于探索,为转型升级赢得时间,为跨越发展抢得先机。

(二)以能力水平的大提升,推动快转型、快见效。加快转型升级对各级干部着力提升能力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要着力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和本领。按照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的要求,加强学习,深入研究,更好地把握运用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努力提高市场运作的能力,更多地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集聚各种资源要素为我所用;充分

发挥政府利用规划、财政、信贷在推动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积极打造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优势、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在更高平台上构建转型升级新格局。要着力提高统筹发展的能力和本领。按照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做到发展目标与投资、招商、环境建设相衔接,项目投入与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相衔接,土地需求与规划、拆迁、整理相衔接,项目建设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相衔接,要素配臵与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相衔接,加快发展与质量、结构、效益相衔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群众利益相衔接,牢牢把握统筹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着力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和本领。转型升级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进一步立足自身实际,突破传统观念、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的束缚,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提高区域开发开放和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科技创新等方面探新路,做到想在前、干在前、突破在前,走活一着棋、盘活全盘棋,形成在转型的大局下敢于创新、在科学的前提下善于创新、在规范的基础上自觉创新的生动局面,再创科学发展道路上的新优势。要着力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坚持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依靠群众作为转型升级的动力之源,把成果让群众共享作为转型升级的基本原则,善于协调各方利益,坚持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做起,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带着对群众的真感情做好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强有力的正面引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主动参与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县上下共促转型、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以组织推进的大强化,推动快转型、快见效。能否快转型、快见效,关键在于建立起有利于转型升级的组织领导机制。创新领导方式。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握大势,正确认识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规律,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战略性、全局性和预见性,进一步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水平,抢机遇,快转型;要善于抓大事、抓重点、抓关键,班子领导要紧盯大项目、大企业,亲力亲为,协调服务,高效突破;要善于整合力量,聚焦重点,集中精力抓招商、抓项目,努力引进基地型、龙头型的大项目、好项目,实现快转型、快见效;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在转型升级一线指挥协调、解决问题、锤炼自我、提升作风、检验成效;要善于在自己的“责任田”上培育、发现、推广转型升级的先进典型,以身边典型的说服力、感染力,推动比学赶超、创优争先,促进转型升级的高效推进。务求督查实效。要进一步加强工作督查,围绕转型升级,按照责任主体、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加强督查,做到每一项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督查、有成效,打造一支与转型升级要求相适应的清正廉洁、作风优良、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严格考核奖惩。进一步完善促进转型升级的干部考核

评价机制,把转型升级的实绩作为考核奖惩的第一标准,把转型升级的成效作为选人用人第一导向,对加快转型升级、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提拔重用,对转型升级中畏首畏尾、敷衍应付、动作缓慢的干部严肃查处,真正做到在转型升级赛场上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切实把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上来。

(四)以工作作风的大转变,推动快转型、快见效。过好转型升级这一关,必须狠抓干部作风,强推工作落实。要大兴狠抓落实之风。转型升级目标、思路确定之后,关键是抓好落实。要真正把转型升级落实到每一件具体工作、每一个具体项目上,明确责任,细化任务,传递压力,抓紧抓实,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落实任务不打折扣,以抓落实的硬本领、解决问题的硬功夫、完成任务的硬实绩,以前所未有的拼劲、狠劲、韧劲,营造新的发展优势,推进项目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快转型、快见效。要大兴攻坚克难之风。转型升级困难大、矛盾多,面对历史的重托、群众的期盼,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攻坚克难之风,善于整合资源、争取政策,更快地推进项目建设、园区建设、集中区建设;善于把握全局、凝聚力量,以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勇气,在转型中抢得先机、赢得发展。要大兴雷厉风行之风。转型升级刻不容缓、时不我待,抓得越早、抓得越快,就越能打开新局面,赢得新优势。要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形势对转型升级的倒逼压力,关键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继续大力

发扬“白加黑”、“5+2”的精神,立体式、并联式推进,抢时间、抢进度,努力以快速度赢得快转型,以快节奏推动快见效;要强化过程控制,建立起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转型升级目标控制体系,以实实在在的阶段性成效保证转型升级目标的顺利实现。

上一篇:4月党校思想汇报: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下一篇:实现人才与企业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