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技术中的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论文

2024-04-23

电信技术中的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论文(精选10篇)

篇1:电信技术中的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论文

关于电信技术常见干扰因素的研究论文

摘 要: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科技的进步,使得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可以与电子通信相接触。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也使得我们的电子通信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主要的是电子通信行业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之处,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对于电子通信的依赖感也越来越强,这也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东西。虽然从整体上来讲电子通信已经在各个方面已经很成熟了,但是由于个别的影响因素使得电子通信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在传输过程中会有电子损耗,电子信号之间存在的干扰问题,还有一些电子配置等一些常见的干扰因素,使得很电子通信的发展受到了一些限制。因此,在本文中会针对电子通信常见的一些干扰因素去分析电子通信技术的优化组合,总结出一些解决方案措施对其干扰进行有效的控制,希望能够使读者看到有所帮助,以及对我们国家的电子通信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增强。

关键词:电子通信 干扰因素 控制措施

一、有关电子通信的介绍

关于电子通信简单的说就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主要是在我国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里面利用一些电子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设计并创造出电子通信在检测、交换、处理等各个方面的理论创造。而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柱之一。在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进的技术变革下,促进了电子通信的全面发展,在各行各业都可以接触电子通信这个新技术。并且最重要的是,以现在电子通信的发展速度与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我国经济效益,政治力量,文化传播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电子通信也存在一些的漏洞,造成信息干扰,信息延误等问题,以下是对电子通信常见的干扰因素的研究以及分析。

二、有关电子通信的干扰因素

1.配置干扰

电子通信要想配置好,在配置参数上面不能太差。主要的的配置参数有操作系统、内存、CPU、硬件、软件等。所以在通信信号上出现问题是,应该先检查一下电子通信的硬件设施,看是否出现了问题,找到通讯设备的正确配置才能够进入正常的电子通信。而且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会出现配置因素干扰的问题。例如:老师在讲台上讲幻灯片或者在放视频或者音效时时,如果坐在前面的同学有电话打进来,就会影响老师的正常播放,这个是最常见的一种。所以在任何网络出现问题时,第一步就应该先检查系统配置是否存在问题。因此要是能够有效的控制系统配置的干扰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2.传输损耗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传播,而我们的声音可以通过空气、水等介质传播。我们也知道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学过物理的都知道密度大的物体,传播的速度会更快一些。对于我们的电子通信在传输的过程中会发生一些损耗,那些损耗主要体现在传播的距离与传播过程中的阻碍物有关,导致了电子通信的损耗。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电子通信的.传播也需要介质。就拿我们现在人们都用的流量来讲,想想以前的时候一个月用30M就够用了,到现在一个月2G都不够用。从以前的2G、3G到现在的4G,未来还会有5G、8G等都会出现,这给我们的生活提供非常方便。但是在此过程中,对于频带的宽度,频带越宽,电子通信的损耗越小。可是现实中并没有解决这个所谓的摩擦干扰问题。

3.信号之间的干扰

电子通信信号之间的干扰主要体现在当很多种的信号同时发送的时候,空气的会产生多种传播的介质,这样就会相互影响彼此的传播途径,产生不好的结果。这种干扰的影响更不能忽视不管。因此应该更加重视并减小这种现象的发生。

三、有效控制电子通信干扰因素的措施

提高信息带宽以便于解决信息传输过程中传输损耗的问题。在无线网络通信的使用过程中在很多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会使得我们在使用电子通信的时候出现信号拥挤的问题,而且如果要是使用同样频率,同样路径的电子通信中,仍然不会解决这个干扰拥挤的问题。因此,我们以后在具体的电子通信施工管理过程中,可以合理的规划网路全面式覆盖路线图,在每一个使用的客户都能够通过网络系统的组建方式,使每个用户不各不相互影响。在这个规划中,路径、频率这两个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需要做到的是加大电子通信容量,减少干扰使得电子通信的传播信号能够高速度,高传播。

信号强度达到要求,配置干扰得以解决。在电子通信常见的干扰因素中,通信配置问题是最常见的一个干扰因素。而配置的解决办法需要通过强化电子通信的信号,有效的连接网络配置参数中需要连接的路线。首先我们应该设计一个电子通信覆盖图,规划成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传输路线,缩短我们的距离差,让每一个区域都能够使用到。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的提高信号强度,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电子通信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问题。而且对于一个设备要是连接不上网络,也有可能是信号比较弱。所以当电子通信设备不能够有效的使用时,我们应该及时的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不能拖着不管,信号的强弱应该是第一个判断的依据。出现问题时可以不断的进行调试设备,如果信号有所变化,那么一定是信号的问题,如果没有那在通过检查配置的问题。所以,不论对待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控制设备的数量,有效的保证网速的快慢以及网络通信的安全。这个主要是对于我们现在使用的一些无线网络区域的控制,由于无线网络实行了网络共享这一功能,对于范围比较大的无线网络来说,可以设置一些专业的人员定期的检查与控制。而�τ谖颐敲扛鋈说募彝ダ此担�我们都会设置独立的密码,只有知道密码的人才可以使用,这也是对于无线网络的有效控制。所以像这种特别的电子通信技术设备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控制外在的设备数量,以保证每一个电子通信设备的安全使用,保证每一个电子通信的质量与速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近年来我们国家不论是在经济上的发展,还是科技技术上面的发展,还有我们的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发展方向。而电子通信的发展在各行各业上面的体现,为我们国家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也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条件。以上的文章我们也深入探讨了一些关于电子通信技术的缺点,通过对电子通信的一些干扰因素,并且总结了一些对电子通信技术干扰因素的有效控制。虽然目前电子通信还是存在个别的问题,但只要我们能够有效的找出这些问题存在的致命点,并且能够有效的解决,那么我们的电子通信技术必然能够获得大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猛,杨丽昆,浅谈电子通信中常见的干扰因素及控制对策.[J]《探索科学》 .

[2]汤新龙,浅析电子通信中的常见干扰要素及控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3]于浩,试析电子通信工程中解决电子干扰问题的相关策略.[J].《工程技术:全文版》20.

篇2:电信技术中的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论文

摘 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通信工程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对于电子通信中的设备干扰措施也在不断的创新与改革之中。对于电子通信过程中应用,必须要从根本上做好防干扰措施,在各类干扰因素不对电子通信工程产生影响的前提下将电子通信工作做到高质量、高速度。电子通信工程的广泛应用于不断创新对于我国高科技的使用以及相应技术的研发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要做好设备的抗干扰工作,保证电子通信工程的正常运作。所以,在目前的工程中要提高对于设备的重视,加强对于相应干扰方面的研究与分析,本文从电子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出发,对其运行设备中存在的干扰因素在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指出了抗干扰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今后电子通信工程的应用于发展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电子通信工程 设备 抗干扰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电子通信工程的相关项目在应用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为诸如电子通信工程之类的电子工程项目在应用以及运行的过程中会比其他的设备更具有可靠性与准确性,不仅能够保证在应用的过程中减少干扰,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科学界的关注,从而经过不断的创新与科研不断进步。电子通信工程的设备抗干扰也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较为理想的抗干扰措施能够为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帮助,也是目前电子通信工程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重视的一个项目。在电子通信设备使用的过程中,抗干扰措施若是能够有效的进行并不断创新,就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工作的效率,带来更好的工程效果。因此,本篇文章针对对于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抗干扰措施展开分析,希望对今后相关应用提供有效的借鉴。

一、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存在的干扰因素:

电子通信工程中的关键点就是设备的完整性以及可靠性,设备的抗干扰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对于电子通信设备的抗干扰措施应该进行全面的设计与执行,下面先从抗干扰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包括以下重要的两点:

1、电子通信设备中的杂波干扰

在电子通信工程中,难免会遇到杂波干扰的现象,因为随着电子通信工程的不断发展与不断创新,不管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在不断的发展,所应用得到的电子设备也越来越多,其中有少部分的电设备可能会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由此产生了电子通信设备中的杂波。杂波的产生很容易会干扰到电子通信工程的效率,这也就证明了由于电子设备的种类与数量增多,出现了工程中的诸多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在工程的过程中不断改进的。而且,这一方面的干扰对于电子通信工程来说是比较常见的,在精确度受影响的状况下,杂波的问题必须要引起重视。

2、微波、无线电等形式的电磁干扰

对于现阶段的电子通信工程,受干扰的因素很大部分都来源于微波、无线电等形式的电磁干扰,这些问题对于电子设备的使用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而且干扰类型与干扰的种类相对于上述所说的杂波来说也是更加严重的。电磁的干扰也会给电子通信工程的信息传输带来损坏的可能性,会造成电子设备的安全性降低,从而降低精确度与可靠度,对于电子设备本身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电子通信工程中的电磁干扰因素是应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抗干扰措施:

综上所述,通过对上述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存在的干扰因素分析来看,在工程应用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细节都需要工作人员以及工程部门引起重视,需要保证工程合理有效运行的前提下对干扰因素进行分析与整治,提升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使用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所以,针对上述电子通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设备干扰因素来看,为了提升设备的使用效果,要有针对的对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出抗干扰的措施。

1、改变传统的接地方式

对于电子通信工程的设备干扰因素来看,要想有效的找到抗干扰的措施,就需要降低接地线的阻抗不断提升和优化先前的接地方式,改变传统的工作原理。那么在抗干扰措施中需要重点强调的就是设备本身的优化和・效果提升,要运用有效的手段消除之前可能出现的干扰问题,进而通过可靠性价值的提升来不断的提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精确度。在实际的电子通信工程的设备抗干扰措施分析过程中,要不断围绕接地线的具体选择来进行接电线阻力的削减,合理的选择需要使用的工程材质,在减少资源损耗的前提下保证接地线的阻抗能力不断提升。

2、避免设备的环路干扰

针对于上述所分析的设备抗干扰措施中的接地处理可以看出,接地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到抗干扰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工程中就需要考虑到这种干扰效果的实现,也就是需要在选择接地点的同时考虑整个设备的运行,避免出现设备的环路现象。多接地点的设备工作方式可能会造成电子通信设备的运行效果缓慢,要想有效的进行规避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接地位置,从而保证接地点的合理可靠,这样才能够避免环路干扰问题。

3、提升布线的精准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不断注入着新的科技手段,而且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以前相比也有着大大的提升,所以电子通信工程在应用的过程中设备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电子通信工程需要引起重视的就是设备系统的复杂性,正是由于复杂性,才会出现难以掌控个局面,因此在工程中要对各分环节进行有效的调制,防止因为小小的失误造成设备的不充分利用。对于接点数据和位置的安排,也要充分合理的运用,从根本上降低干扰想象的发生率,保证安全性与可靠性。

4、更加合理的设置屏蔽阶段

我国的电子通信市场上在目前阶段出现了比较多的接地系统,这些新形势的系统出现对于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抗干扰来说也是值得被引用的措施,在工程应用的过程中要结合工程实际的需要和所用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析,最终找寻一种更加合理的接地系统投入使用。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保证对并避险的阶段进行合理的设置,接地线的长度要大于信号波长度的四分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中设备的合理使用,避免干扰问题的产生。

结束语

篇3:电信技术中的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论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通信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线局域网作为通信的重要载体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应用形式,本文主要针对局域网进行探究和分析。

1 电子通信概述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电子通信技术是当今的热门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电子通信技术主要普遍的网络施用形式为无线局域网,但在一些要求更高、需求更大的地方则需要更深层次的使用无线通信技术。一般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例如蓝牙,但由于蓝牙的传输距离短等诸多弊端渐渐被Wi Fi给取代。由于通信的过程中不可能达到100% 全真通信,信号总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为了提高电子通信的效率以及通信的质量,分析通信的抗干扰措施是极其重要的,不仅需要对周围环境因素进行排查,例如UCN电缆自动系统配置情况是否符合要求等,同时还需要明确网络信号的来源以及卫星运行和信号传输等问题。

2 电子通信中的常见干扰要素

2.1 硬件干扰

硬件是通信技术的重要媒介,硬件的优劣直接影响通信质量的好坏。如果硬件出现故障,如硬件设备损坏和网络连接介质故障等,将会对整个局域网的通信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出现通信系统瘫痪现象,所以当发现通信网络出现故障,首先排查通信系统中各硬件组成是否存在故障。

针对不同网络环境对硬件故障的排查难度不同,一般在数量很少的无线客户端,如果有其中一个无法正常工作,则很容易检查出来,但在网络环境较大的情况下,若其中一个客户端出现问题,将大大增加排查的难度。在一些大的网络环境,若出现客户端无法通信的情况,往往是由于某个接入点出现故障,可先在线确定客户端的物理位置,其次再检查故障的接入点,最终对故障进行认真排查。对于比较严重的情况,如所有客户端无法正常通信,针对此问题,原因很多,需要针对具体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2.2 配置干扰

在日常生活中,手机通话与微波炉的使用等都会对电子通信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配置干扰。因此电子通信的质量不仅受到硬件干扰的影响,同时配置干扰也不容忽视。在网络出现故障时,首先排查硬件接入点是否存在故障,能够确定干扰因素前,需要进行简单的网络调试工作,同时按照无线网卡信号强度测量机制对接入点的信号进行再次检测,若发现信号较弱,可以通过对接入点频道切换,或者采用无线终端来检测无线信号。

2.3 同频干扰

在无线网终端使用过程中,因为窄带信号含有多种输出功率、不同频谱的频率宽度的信号,这些信号之一或更多与发射信号频率相当,会产生窄带信号的同频干扰。要避免窄带信号的干扰,必须要找到原始信号干扰源,通过屏蔽干扰源或者移除干扰源,其次正确配置无线局域网设备的信道,有效避开窄带信号的干扰。

3 电子通信中干扰因素控制措施

3.1 硬件干扰控制措施

在硬件干扰中,当用户网络无法正常连接,如果网络的接入点只有一个,则解决的问题相对简单,直接检查这个接入点的配置及硬件问题。若接入点过多,则出现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需要多方面分析故障原因。此外,其它像无线电干扰、有线与无线网络接入点的连接故障也可能导致用户网络无法正常工作。为了实现对局域网的控制,找出无法连接网络的主要原因,首先必须确定该电脑终端是否已经连接到无线接入点。测试的方法很简单,启动电脑的命令行,ping无线接入点的IP地址,若命令响应,则说明无线接入点正常工作 ;当无响应,则有两种可能,一是无线与有线接入口连接故障,二是接入点自身故障。如果由于网线损坏导致无法正常连接网络,首先判定电脑的命令行ping无线接入点的IP无响应,其次在无线客户端ping无线接入点的IP,当出现响应,则基本可以断定为电脑网络连接故障 ;如果依然无响应,则说明无线接入端工作异常,最后需要再次通过ping命令来判断电脑和无线客户端的连接性。若以上都没有响应,说明配置错误或接入点故障,此时可以将损坏的的无线接入点连接到正常网络,并且重新配置TCP/IP协议,完成以上操作后,若继续无网络响应,最终可以断定无线接入点损坏,需要重新更换新的无线接入点硬件。

3.2 配置干扰控制措施

在配置干扰中。首先,当测试完毕后,如果设备的位置未发生变动,信号强度依旧达不到要求,这时应该试图改变无线接入点的频道,紧接着用无线终端再次检测信号强度。在一台无线终端上进行配置调试实验,若测试成功,则可进行大面积网络环境组建,实现无线局域网。其次,避免手机通话,微波炉的使用对无线网络的影响,因为手机信号和微波炉的电磁波会对无线信号干扰。最后注意查看SSID是否修改为当前无线网络配置。

3.3 同频干扰控制措施

在相同频率信号传输过程中,会使得信号拥堵,不能准确实时传播,可以通过提高信息带宽解决信息传输拥堵问题,同时可以提高信号抗干扰的能力。接收机的工作原理是采用频码序列检测,即使存在同频信号,但是没有有用信号的序列码,依然不能够对传输信号产生干扰。在实际的施工中,综合考虑网络覆盖模式,用户网络系统组建方式等因素,最终确定接入点位置及数量,合理规划频率段,有效避免同频干扰。关于信号无线网络的容量、频率、链路三个重要指标是相互制约的,例如提高容量及链路将大大增加同频干扰,所以必须优化三者关系,使得无线传输信号达到最优化。

4 结论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电子通信的普及,无线局域网作为电子通信主要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以无线局域网作为研究案列,分析了常见干扰因素并给出相关控制措施,希望对无线局域网产生一些认识,对电子通信行业有所了解,能够及时掌握对当前无线网络的管理,最终确保无线局域网安全正常运行。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信息的普及,促进了我国电子通信快速蓬勃发展,但我国电子通信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不够成熟完善。影响通信的因素众多,只有合理的去分析才能找到解决方法。本文通过对电子通信进行简述,分析常见干扰因素,并针对这些干扰因素制定相应的干扰控制措施,望能为我国通信事业做出贡献。

篇4:电信技术中的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论文

【关键词】变频器;控制原理;干扰故障

随着变频器在炼化公司中的广泛应用,岗位员工掌握变频器的结构、主要器件的电气特性、一些常用参数及常见故障便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1.变频器的原理

控制电路完成对主电路的控制,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直流中间电路对整流电路的输出进行平滑滤波,逆变电路将直流电再逆变成交流电。对于如矢量控制变频器这种需要大量运算的变频器来说,有时还需要一个进行转矩计算的CPU以及一些相应的电路。

2.变频器常见故障分析

2.1变频器充电起动电路故障

通用变频器一般为电压型变频器,采用交—直—交工作方式,即是输入为交流电源,交流电压三相整流桥整流后变为直流电压,然后直流电压经三相桥式逆变电路变换为调压调频的三相交流电输出到负载。当变频器刚上电时,由于直流侧的平波电容容量非常大,充电电流很大,通常采用一个起动电阻来限制充电电流。充电完成后,控制电路通过继电器的触点或晶闸管将电阻短路,起动电路故障一般表现为起动电阻烧坏,变频器报警显示为直流母线电压故障,一般设计者在设计变频器的起动电路时,为了减少变频器的体积选择起动电阻,都选择小一些,电阻值在10~50Ω,功率为10~50W。

当变频器的交流输入电源频繁通时,或者旁路接触器的触点接触不良时,以及旁路晶闸管的导通阻值变大时,都会导致起动电阻烧坏。如遇此情况,可购买同规格的电阻换之,同时必须找出引出电阻烧坏的原因。如果故障是由输入侧电源频繁开合引起的,必须消除这种现象才能将变频器投入使用;如果故障由旁路继电器触点或旁路晶闸管引起,则要更换这些器件。

2.2变频器无故障显示,但不能高速运行

我厂一台变频器状态正常,但调不到高速运行,经检查,变频器并无故障,参数设置正确,调速输入信号正常,上电运行时测试出现变频器直流母线电压只有450V左右,正常值为580~600V,再测输入侧,发现缺了一相,故障原因是输入侧的一个空气开关的一相接触不良造成的,为什么变频器输入缺相不报警仍能在低频段工作呢?实际上变频器缺一相输入时,是可以工作的,多数变频器的母线电压下限为400V,即是当直流母线电压降至400V以下时,变频器才报告直流母线低电压故障。当两相输入时,直流母线电压为380*1.2=452V>400V。当变频器不运行时,由于平波电容的作用,直流电压也可达到正常值,新型的变频器都是采用PWM控制技术,调压调频的工作在逆变桥完成,所以在低频段输入缺相仍可以正常工作,但因为输入电压低输出电压低,造成异步电机转矩低,频率上不去。

2.3变频器显示过流

出现这种故障显示时,首先检查加速时间参数是否太短,力矩提升参数是否太大,然后检查负载是否太重。如果无这些现象,可以断开输出侧的电流互感器和直流侧的霍尔电流检测点,复位后运行,看是否出现过流现象,如果出现的话,很可能是1PM模块出现故障,因为1PM模块内含有过压过流、欠压、过载、过热、缺相、短路等保护功能,而这些故障信号都是经模块控制引脚的输出Fn引脚传送到微控器的,微控器接收到故障信息后,一方面封锁脉冲输出,另一方面将故障信息显示在面板上,一般更换1PM模块。

2.4变频器显示过压故障

变频器出现过压故障,一般是雷雨天气,由于雷电串入变频器的电源中,使变频器直流侧的电压检测器动作而跳闸,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只须断开变频器电源1min左右,再合上电源,即可复位;另一种情况是变频器驱动大惯性负载,就出现过压现象;变频器的减速停止属于再生制动,在停止过程中,变频器的输出频率按线性下降,而负载电机的频率高于变频器的输出频率,负载电机处于发电状态,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被变频器直流侧的平波电容吸收,当这种能量足够大时,就会产生所谓的“泵升现象”,变频器直流侧的电压会超过直流母线的最大电压而跳闸,对于这种故障,一是将减速时间参数设置长些或增大制动电阻或增加制动单元;二是将变频器的停止方式设置为自由停车。

2.5电机发热,变频器显示过载

对于已经投入运行的变频器如果出现这种故障,就必须检查负载的状况;对于新安装的变频器如果出现这种故障,很可能是V/F曲线设置不当或电机参数设置有问题,如一台新装变频器,其驱动的是一台变频电机,电机额定参数为220V/50Hz,而变频器出厂时设置为380V/50Hz,由于安装人员没有正确设定变频器的V/F参数,导致电机运行一段时间后转子出现磁饱和,致使电机转速降低,发热而过载。所以在新变频器使用以前,必须设置好该参数,另外使用变频器的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式时,没有正确的设置负载电机的额定电压、电流、容量等参数,也会导致电机热过载,如果没有考虑到在低频段工作的电机散热变差的问题,致使电机工作发热过载,需加装散热装置。

3.变频器控制回路的抗干扰措施

由于主回路的非线性(进行开关动作),变频器本身就是谐波干扰源,而其周边控制回路却是小能量、弱信号回路,极易遭受其它装置产生的干扰,造成变频器自身和周边设备无法正常的工作。因此,变频器在安装使用时,必须对控制回路采取抗干扰措施。

3.1抗静电耦合干扰措施

指控制电缆与周围电气回路的静电容耦合,在电缆中产生的电势。在炼化公司厂内,加大与干扰源电缆的距离,达到导体直径40倍以上时,有效的提高了变频器的抗干扰能力。对于不能加大干扰源电缆距离的,在两电缆间设置屏蔽导体,再将屏蔽导体接地。

3.2抗静电感应措施

指电气回路产生的磁通变化在电缆中感应出的电势。干扰的大小取决干扰源电缆产生的磁通大小。一般将控制电缆与主回路电缆或其它动力电缆分离铺设,分离距离通常在30cm以上(最低为10cm),在炼化公司厂内,有的主控电缆无法分离,这样,我们将控制电缆穿过铁管铺设。将控制导体绞合,绞合间距越小,铺设的路线越短,抗干扰效果越好,此措施采取之后,干扰明显减弱。

3.3抗电波干扰措施

指控制电缆成为天线,由外来电波在电缆中产生电势。必要时将变频器放入铁箱内进行电波屏蔽,屏蔽用的铁箱要接地。炼化公司厂内暂无此种干扰。

3.4抗接触不良干扰措施

指变频器控制电缆的电接点及继电器触点接触不良,电阻发生变化在电缆中产生的干扰。对继电器触点接触不良,采用并联触点或镀金触点继电器或选用密封式继电器。对电缆连接点应定期做拧紧加固处理。

3.5抗电源线传导干扰措施

指各种电气设备从同一电源系统获得供电时,由其它设备在电源系统直接产生电势。变频器的控制电源由另外系统供电,在控制电源的输入侧装设线路滤波器;装设绝缘变压器,且屏蔽接地。

4.结语

采用变频器作为异步电动机驱动器,尽管采用先进工艺和器件制造出来的新的可靠性非常高,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或偶然事件也会发生造成变频器的损坏。要想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好变频器,必须要熟悉变频器的结构原理,了解常见故障,这对安全生产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安成平.变频器的抗干扰措施及常见故障分析[J].青海科技,2009,(03).

篇5:电信技术中的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论文

热压罐是制造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的专用设备,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其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决定了符合材料制品的质量和性能。热压罐控制系统一般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 周围电磁干扰非常严重, 这些干扰会导致控制器接收错误的信号, 使系统误动作, 甚至会使控制器内部的数据丢失, 导致控制系统失去控制。笔者根据多年的设计和现场调试经验, 对热压罐控制系统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干扰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防范措施。

1 热压罐控制系统常见干扰及防范措施

引起热压罐控制系统干扰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供电电源波动、电源电压中的高次谐波、线路敷设不合理导致干扰、接地不合理导致的干扰、变频器导致的干扰等。以下就这些问题分别进行探讨。

1) 电源干扰及防范措施。供电电源波动及电源电压中的高次谐波是干扰进入热压罐电控系统的主要途径之一, 供电电路的阻抗耦合是电源干扰的主要原因, 各种大功率设备是导致干扰的主要源头, 另外厂房电压本身的不稳定也导致了干扰产生。

因此在热压罐控制系统设计时, 应加隔离变压器为控制器和各类交流电源控制器件供电, 以抑制从电源线窜入的外来干扰, 提高控制系统的抗高频共模干扰能力, 使电压稳定在有效的输入范围内。

2) 线路干扰及防范措施。在控制系统中很多信号是数字量信号 (开关信号) 和模拟量信号 (传感器信号) , 且传输距离一般很长, 而且系统中存在大功率晶闸管器件和变频器, 这些器件也成为强大的干扰源, 所以在布线时需要特别注意防止干扰。

模拟量信号尽量采用4~20 m A的电流传输方式, 这种传输方式可以远距离传输信号且可有效避免干扰。数字量信号和模拟量信号I/O线应尽量分路布设, 模拟量尽量采用屏蔽线缆, 屏蔽层应一端接地, 且模拟量的I/O模块应尽量选用带有光隔离的模块, 避免高频干扰。

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件应与大功率器件 (大功率晶闸管和变频器等) 分别安装在不同的控制柜中, 防止辐射和传导的干扰。控制线与动力线应分路走线, 并保持尽可能大的空间距离, 避免电磁干扰。控制系统中的所有电机供电动力线应选用足够粗的, 以降低异步电机启动时的线路压降。

3) 接地不当的干扰及防范措施。大功率设备的接地电流可能在两个接地点之间产生较大的电位差, 这会干扰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 为防止接地电流引起的交叉干扰, 因此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等最好与大功率设备分别使用不同的接地装置。

4) 变频器干扰及防范措施。热压罐的尾部风机需要变频控制, 变频器的主电路为交—直—交变换电路, 工频信号被整流成直流信号, 输出基波频率可变的高频脉冲信号, 载波频率会达数千甚至数万赫兹, 而且变频器的输入电流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 高次谐波还通过电缆向空间辐射, 会干扰其他控制器件。因此在变频器输入与输出端应接电抗器, 来吸收并抑制高次谐波;将安装变频器的控制柜接地, 以屏蔽高次谐波;变频器的输出电缆进行穿钢管敷设, 避免辐射和感应干扰;变频器的接地线一定要与临近设备接地分开。

2 结语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热压罐设备的控制基本实现自动控制, 如果干扰导致控制效果不好或者失控, 就会影响到复合材料制品的质量性能, 所以必须从设计源头考虑干扰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抗干扰措施, 以提高热压罐系统的工作稳定性, 进而保证复合材料制品的性能。

参考文献

篇6:电信技术中的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论文

易感隐患

创口感染:处置换药中易发生创口感染,虽然创口在术后可因细菌感染伤口引起感染,但多数感染是因换药术中细菌进入伤口所致,如操作者术前洗手不彻底、伤口清创不到位、无菌操作不规范、换药后器械、物品消毒处理不当等等。

易造成医源性感染的操作:①雾化吸入:雾化吸入装置只能做到吸入用螺纹管为一次性,而药杯和储水槽做不到一人一用一清洁消毒,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反复使用,增加污染机会;②吸引器:储液瓶做不到及时清洗浸泡、干燥保存;③抹布:用于擦拭操作台和仪器的抹布做不到分开使用、一用一消毒;④穿刺:注射部位消毒不严,针头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反复穿刺失败后,将针头挂在滴管上等,容易造成局部感染;⑤洗手:只重视操作前后的洗手,而忽视对不同病人操作中间的洗手以及对同一个病人不同部位操作时洗手的重要性;⑥处置室管理:不能定时通风,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的处置中间未做到彻底消毒后再进行处置。

职业损伤:护理人员工作中极易被锐器刺伤如吸药时、拔针时、注射后针头重新套帽时、处置中进行锐利器械传递时,以及术后刷洗如刀、剪、缝针等。

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应用不当:个别护理人员不能正确掌握消毒剂的性能、浓度及有效作用时间;盛放消毒剂的容器不能定期消毒;物品在消毒或灭菌前清洗不彻底;需要灭菌的物品只做了消毒;消毒灭菌的物品保存不当,致使再次污染。

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不当,使用前未再次检查是否漏气及有效期。

科室条件与感染管理要求的条件和相应的设施跟不上,只能维持现状,墨守成规,长此以往,会使感染管理工作松懈滑坡。

控制措施

处置室在治疗换药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戴口罩,必要时戴无菌手套,操作前后流水洗手,诊疗及手术器械、注射针头、换药包一人一用一灭菌。

严格掌握消毒灭菌原则及消毒剂的使用方法,耐高温、耐湿热的物品、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对通过管道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雾化吸入装置、氧舱、治疗用螺纹管,用后按彻底刷洗→500mg/L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悬挂于专用储藏柜内干燥的程序封闭保存;吸引器连接管一人一管;持物钳罐要有盖,每4小时灭菌1次;油膏罐24小时灭菌1次;盛放消毒剂的容器每周灭菌2次。正确掌握消毒剂性能、浓度和使用方法,确保消毒灭菌效果,任何物品、器械在消毒灭菌前均应充分清洗干净。

避免职业损伤: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认真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凡进行各项操作前严格流水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戴无菌手套;刷洗器械要带专用橡胶手套、围裙及防护镜,一般与锐利器械分开刷洗、分开放置,避免被锐器刺伤或刺伤他人。

普及感染管理知识教育,规范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通过多媒体教学,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及实地操作等不同形式进行全员培训,特别对新上岗、进修、实习人员采取岗前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慎独”精神,把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工作之中,使醫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环节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

严格规范护理技术操作,控制感染过程:要充分认识到,医疗护理操作中不正确和非规范行为均可埋下医院感染的隐患,亦可成为医院感染的魁首;为规范医疗护理行为,要加强专科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进行“三基”、“三严”训练,统一标准,集中考核,努力将护理部质控考核中对缺陷的追究变为对感染管理质量形成的因素控制,变为行之有效的合理计划的常态运行,逐步落实,达到完善,使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正规化、标准化。

加强科普宣传: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疾病流行特点,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播放录像、导医咨询台认真咨询宣传等形式,宣传预防保健和消毒隔离知识,使来院就医的病人及家属了解常见的预防保健知识和传染病简易消毒隔离方法,从而自觉配合治疗护理,对门诊感染控制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依据医疗废物分类标准,分别收集处理,严格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而造成医院感染。

篇7:电信技术中的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论文

1 电子自动化控制中存在的干扰因素

(1) 在工厂的运作中很容易产生静电, 就是由于工厂设备在运作中产生的电磁干扰, 称之为电磁干扰。例如:磁铁、变压器、各种线路等, 这些不同的磁场在运作中, 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静电, 这种干扰强度可大可小, 是随着装置运行时与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的距离增加而加强的。

(2) 还有一类是磁场耦合干扰, 这种情况主要是自动化设备中强电流所产生的感应磁场, 从而对设备产生影响。这种磁场干扰比较大, 在装置运作中, 电流通过线路产生强电场, 又通过固有装置对电子自动化设备产生干扰。不同的电磁场又会给装置周围的设备带来影响, 从而产生不稳定电流, 最终导致装置受到强大干扰[2]。

(3) 电子自动化装置是采用差分形式接口来进行传输信号的, 因此收发器所需电压有属于自己的规定范围, 因此当电路中传输过来的电压超过规定值, 那么就会对电子自动化装置产生一定干扰。这种干扰不同于其他电磁场、电流干扰, 这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这种状况要比其他干扰带来的问题严重得多。

(4) 工厂其他在运行中会产生电磁波, 而这种电磁波会在装置所处的空间内散发, 同时电子自动化装置会吸收散发的电磁波, 当吸收进来的电磁波到达一定数量时, 便导致电子自动化装置出现被干扰现象[3]。

(5) 在电子自动化装置中存在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个是电阻, 还有一个是电感, 电路在回路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定的压降现象, 并且在回路公共导线上存在电阻和电感, 任何回路的电流在通过他们共处的导线时, 相遇的电流就形成了共同的干扰, 这种干扰可以导致电路瞬间改变状态, 从而对电子自动化装置产生强大干扰。

(6) 电子自动化装置属于绝缘设备, 但是也存在在绝缘性能下降的时候出现内部漏电问题, 这就会出现漏电耦合干扰。这种干扰会造成装置连接电网时工作电源发出的各种频率的干扰信号, 最终产生不可无法想象的影响。

2 电子自动化控制中的干扰因素该如何改善

(1) 对于静电干扰, 可以采用金属导体等物体对静电进行屏蔽, 并且还可以屏蔽体接, 等方式进行控制静电干扰, 这样可以有效控制静电对电子自动化装置的干扰。还可以根据静电干扰产生的原因, 分析静电本身的弱点, 采用金属导体接地, 或者金属导体外围被非导体材质包裹, 最终使装置可以正常工作。

(2) 对于耦合干扰, 可以使用高导材料制成屏蔽体, 用屏蔽的作用达到装置不受干扰的目的, 并且在保证在屏蔽的状态下, 设备运转不接触空气中的电磁场信号, 屏蔽发射信号, 中断磁信号的传播, 最终达到减少干扰的目的。

(3) 对于其他干扰, 总体来讲应该加强电子自动化装置的电功率容限, 选择稳定、高质量的电源, 来降低装备内部阻挡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将不同功能的线路连接到不同的电源上, 尽可能的减少不同线路之间互相干扰的现象。使线路变短变宽, 也就是说让线路的横截面积加大的同时剪短线路的长度, 这种做法有利于将线路的内部阻挡降到最低, 从多方面降低干扰。

(4) 定期对装置进行检查, 由于电子自动化装置属于绝缘设备, 内部漏电也会导致装置被审受到干扰, 因此应该定期进行检查, 并且不要把设备安装在比较潮湿的工作环境, 降低设备出现漏电耦合干扰的可能[4]。并且及时清除设备上的灰尘, 还有周围的杂物, 以便减少其他磁场干扰信号的传播途径。

3 结语

电子自动化装置在未来将会更加广泛的运用到我们的工厂中, 推动其设备的发展有利于促使我国工业企业发生质的变化。但是想要发展这一设备, 减少其被干扰的概率, 是设备能否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工厂的生产机制, 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抑制措施, 以保证电子自动化控制得到正常使用, 是确保工厂企业正常运行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在分析电子自动化装置的几个常见受干扰因素之后, 本文相应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 希望能够降低甚至消除干扰, 以便装置正常运行, 提高我国工业发展速度。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电子制动化技术日益发展, 因此电子自动化成为我国企业运作中的重要技术。电子自动化装置在使用中经常会被干扰, 这种情况不仅导致电子自动化装置正常工作, 还会对其准确性和提高效率产生影响。下面本文就电子自动化控制中的干扰因素展开分析, 并提出几种改善方法, 希望可以有效解决电子自动化装置的被干扰问题。

关键词:电子自动化控制,干扰因素,改善分析

参考文献

[1]任颖莹.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模糊增益单神经元PID控制方法[D].郑州大学, 2013.

[2]庞珺.基于生态文明的干旱区湖泊湿地景观环境综合评价及改善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4.

[3]吴海峰.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研究及提升[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 15:86.

篇8:常见的建筑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1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的因素

1.1 材料的控制

建筑材料是主要建成建筑工程的质量条件,材料的质量好与坏直接影响建筑的产品质量的,比方,材料微小的差异,操作中细微的变化,环境对材料的影响,设备正常的磨损,这些因素都影响工程产品质量的问题。所以,在施工方在进行施工作业的时候要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控制,从而确保工程质量的整体提高。

1.2 机械的控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机械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包括运输的材料、加工的材料、工程进行等每个环节。当确保了材料的质量后,而没有精准加工的机械,同样会导致施工所需的配件出现残缺品,对建筑工程的进度带来阻碍。只有机械的质量得到保证才能要求得到高质量材料的加工配件,所以要加强对机械的控制。

1.3 人员的控制

不管任何形式,多么好的的管理,离开了人的控制都会成为理想主义。建筑施工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和辅助人员都会成为影响工程的质量影响因素。所以,建筑施工单位要通过加强对管理人才的重视培养,才能确保工程质量的管理。除了这个,还要思考如何把握新进公司人才的素质,如何对新人进行培养和考核,使得他们能够适应和胜任这份工作。在整个管理系统中,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方针,把管理的工作落实到实际,要把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得员工要有主动性和责任感,自己会有主动保护施工质量的意识,认真踏实工作,确保工作环节任务的分工,确保返工率保持低水平。

1.4 环境的控制

环境的控制对工程施工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在这方面影响的因素比较多,比方:工程技术的环境,像工程的地质、工程的水文、工程的气象等;像工程的管理环境,比方质量的保证体系、质量的管理制度等;像劳动的环境,比方劳动的组合、劳动的工具、劳动的工作面等;像人文的环境,比方当地风土和人情、社会的治安、富裕的程度等。环境因素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气象条件的千变万化,高温、大雨、大风、寒冷都会直接对工程质量产生作用。

1.5 方法的控制

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好坏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还有技术的方法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也不能忽略。比方施工组织的设计全局性、施工的方案指导性、工艺的流程可行性、组织的措施必要性、检测的手段准确性等,假如忽略了这些方面通常就1会导致工程施工时间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切实的施工方法指的是在整个工程项目周期中一定会采用的技术的方案、工艺的流程、组织的措施、检测的手段和施工的组织设计等。所以在管理者施工之前就要对相关的各项指标和操作者多方面条件进行全盘的综合考虑,确保技术上的可行、工艺上的先进、操作上的方便、经济上的合理和措施上的得力。

2 建筑施工技术全过程控制措施

2.1 施工前期的建筑施工技术有效管控措施

2.1.1 施工前期的质量控制

要想做好施工前期的质量控制,在施工的前期就应该在工程的质量控制进行全面了解:首先要熟悉施工的图纸、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操作的规程,熟悉设计的要求和细节做法,弄清有关技术的资料和工程质量相应的要求;然后,要了解施工组织的设计和有关技术的文件对施工的顺序、施工的方法、技术的措施、施工的进度和现场施工的总平面布置要求;搞清楚施工任务中薄弱的环节和关键的部位;最后,勘察和了解施工的现场。这样认真熟悉工程情况,更好地方便实施管理。有利于落实施工的方法,更好地完成工作。

2.1.2 做好准备工作

(1)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关键部位加强检查。防止事故的发生,凡是关键部位的施工操作人员,必须提高其相应的技术操作的水平,还要检查操作人员的上岗证书、技术水平。

(2)对施工所需的材料和各种加工的预制品的质量进行核查,只要是进场的材料,都要有产品的合格证或者技术的说明书;同时还要按照规定进行抽验检查;没有达到标准的材料,不能在施工中使用。

(3)对永久性的设备和装置,要通过审批同意下进行购买;设备进场后,应进行抽验检查;主要的设备还要按照交货的合同规定期限进行开箱的查验,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不能使用。

(4)完善施工现场质量的管理制度:比方现场会议的制度、现场质量检验的制度、质量统计报表的制度和质量事故的报告等。并随时改正现场施工的各种违反施工规程和规定的问题。比方碰到设计要进行修改或者施工条件的变化,就需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修改和补充原有施工的方案,同时办理好相关的记录, 并处理对应的手续。 还需要在图纸上标识修改过的内容,方便施工顺利的进行。并监督工作人员做好充分工程质量的评定。

2.2 施工阶段的建筑施工技术有效管控措施

建筑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控措施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质量。所以在整个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作为技术的管控人员,要对每一个工序展开及时和有效技术的交底工作,把有用的经验应用到下一工作的环节,希望能不断的提高施工技术的水平。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一定要注意技术的交底工作,特别是在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和部位以及特别建材的施工,要采取的工艺设施必须符合有关质量安全要求,把安全的隐患消灭在开始状态。在建筑施工阶段的技术控制工作上,要把工程合同中质量的条款成为工程质量的调控目标。而建筑工程质量的成败主要决定在材料、施工的技术以及后期的维护等多方面,所以需要认真看待建筑过程中因控制不当而出现工程质量的问题。施工过程技术的控制,要按照合同中约定的期限目标,制定对应施工进度的计划,并按照作业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正确调整进度,保证施工过程的协调性。当工程项目中存在分包项目,还要在意工作配合上进行协调,目标就是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建筑施工的质量一定和工程设计文件和合同规范要求相一致,并在这个基础调整,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从而减少工程成本。

2.3 竣工阶段的技术管控措施

竣工阶段的技术管控措施,就是测定结束的工程质量特点,然后结合施工设计的文件和合同规范的要求,把这个作为质量评测的标准,将所测的结果和这个评测的标准进行对比,最后评定该工程是否达到质量要求。所以在这个时候,作为技术的管控人员,要严格按照标准,并把数据作为基础,正确掌握施工质量的检测尺度,并对具体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核查,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设计的要求是否一致。在施工检查的过程中,当发现问题时,要让工作人员马上进行修补工作,还要进行复查,达到要求后,才能进入下一验收的环节。所以验收的工作队人员提出了更高纪律要求,态度要嚴谨,立场要鲜明,严格质量关,没有任何借口,方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3 结束语

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水平和工艺得到了不断提高,对建筑的质量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施工技术的管理控制作为一个建筑企业的基本控制体系, 是否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能否产生效益及其实现长远的发展。因此,在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认真把关,各施工人员和各工序的密切配合是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朱建国.浅谈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房地产业.2011(03)浅析影响建筑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

篇9:电信技术中的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论文

PLC控制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由于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因此针对其抗干扰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抗干扰能力, 可以有效的为企业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本文主要对PLC控制技术的优势进行分析, 并且在硬件控制、软件控制以及电力系统进行抗干扰的措施分析, 从此三个方面概括性的研究了PLC控制技术的抗干扰具体措施, 为企业的安全生产、高效生产提供有效的保障。

2 PLC控制系统的优势

2.1 编程简单, 操作灵活

PLC在编程设计时采用的是模块化设计, 使得PLC系统可以适用于目前很多的企业, 主要是企业根据自身具体需求来对控制体系的内容、流程、操作流程等进行资源配置和编程, 整个PLC系统的编程语言采用的是梯形图, 该图和电气行业中的电气控制线路图很类似, 有经验的工人或者经过简单培训或讲解的人都可以直观的根据梯形图对系统进行操作, 操作简单、编程灵活、运用广泛是PLC系统的一大优势。

2.2 适应性强, 体积较小

由于工业生产环境都比较艰苦, 加上周围的环境比较复杂, 这对PLC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抗冲击能力、抗粉尘能力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PLC系统这几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 加上它在制造上采用的技术是微电子设计技术, 使得它的体积较小, PLC系统能够应用于绝大多数的工业生产环节, 并能够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2.3 可靠性较高

无论在什么企业和行业, 可靠性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而PLC系统由于其各项能力都较强, 使得它的可靠性较高, 是保证整个工业生产安全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PLC系统中使用了光电隔离的办法来降低输出与输入通道基于外部各类因素产生的干扰, 在正常的运行环境中, PLC系统能够保证长时间无故障运行, 加上PLC系统中设置了各种滤波器、隔离电源、隔离变压器等设备, 能够有效的降低各类干扰, 还使用了定时器对系统运行产生的延迟进行及时的监控, 当PLC系统出现故障或者异常情况时及时的进行跳转, 不仅如此, PLC系统在抗干扰上还采用了循环扫描的办法, 切实的减少了干扰。

3 PLC控制措施

2.1 PLC系统硬件抗干扰研究

对于PLC系统硬件的选择, 通常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系统硬件本身就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特别是对外部的抗干扰能力更明显;二是要深入的了解系统硬件生产厂家给予的各项抗干扰指标, 如差模抑制比、耐压强度、共模抑制比等, 要保证系统硬件能够在一定强度的干扰环境下正常进行工作, 三是对系统硬件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做出考察并评估, 特别是从国外进口的系统硬件, 这是因为我国的内阻电网制式通常都要去国外的国家要高, 这种情况下会引起地电位和零点电位漂移发生改变, 那么工作现场所面临的电磁干扰就要比国外一些国家要高, 所以这就要求PLC系统硬件的抗干扰能力要更好才能满足我国应用的需求, 所以在选择进口产品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选取。

2.2 PLC系统软件抗干扰研究

PLC硬件抗干扰措施能够有效的对系统进行保护, 但是干扰因素本身就具备很强的随机性, 并且仅仅依靠硬件抗干扰是无法有效的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所以不仅需要硬件抗干扰措施还需要软件的抗干扰措施, 让两者有机的结合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系统软件抗干扰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系统本身的监控状态, PLC系统由很多功能不一的设备和元件组成, 通过对这些设备和软元件的利用和设计可以实现对误信号的屏蔽, 从而使元件正常的工作, 如“看门狗”;二是消抖, 系统中的行程按钮和行程开关随着工作来回的振动可能会发出错误的信号, 如果振动之间出现的是较短的情况, 可以在系统中采用计时器在一定时间上的延迟获得消抖后的信号, 三是采用软件数字滤波的手段来提高输入信息的信噪比, 在干扰较大的环境中, 可以采用程序限幅法多次进行采样取平均值的方式进行测量。

2.3 PLC电力系统抗干扰研究

PLC系统电源的干扰因素的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PLC系统供电电源直接传入, 如CPU电源、I/O电源等, 二是PLC系统仪表电源和变送器供电电源的耦合传入[3]。针对这两种干扰, 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可以用隔离电源来代替PLC供电电源, 隔离电源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源干扰, 但是隔离电源在结构上、设计上和工艺上的原因使得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隔离作用, 所以在PLC电源输入端安装隔离变压器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是使用滤波器, 滤波器本身就具备了很强大的抗干扰能力, 如果在PLC系统中使用滤波器, 那么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设备自身产生的干扰传给电源, 不仅如此, 滤波器还具备了吸收尖峰电压的功能, 对于在干扰环境比较严重的区域, 将隔离变压器和滤波器配合使用能够取得很好的抗干扰作用。

4 结束语

PLC控制技术在当前的工业生产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下却面临着各种影响因素, 难以发挥其完全的控制能力。虽然存在着外界因素对PLC控制产生影响, 但是其仍然具有其生产控制优势, 在企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仍然不变。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不断发展, PLC控制技术逐渐广泛的应用在各个工业生产之中。尤其是对于当前自动化工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发展意义,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PLC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和抗干扰措施进行研究, 希望可以为企业生产过程中对于PLC应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PLC控制技术,优势,抗干扰措施

参考文献

[1]徐奇.PLC控制技术应用及抗干扰研究[J].电子制作, 2013, 04:153.

[2]殷佳琳, 谭孝辉, 罗华富.PLC控制系统干扰及抗干扰措施研究[J].控制工程, 2013, 04:766-768+772.

篇10:电信技术中的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论文

【关键词】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56-02

变电站是一个具有高强度电磁场的特殊区域,既有高电压、大电流一次强电设备产生的强烈电磁干扰,又有供电系统以及来自外界的干扰,从而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变电站继电保护常见干扰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性的抗干扰措施,以保证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

1 变电站继电保护干扰分析

1.1 高频干扰

变电站内对二次回路及二次联接设备产生高频干扰的重要来源有:断路器的合闸、隔离刀闸带电操作空母线(例如旁路母线)等。对于隔离刀闸向空母线充电可以等效为隔离刀闸合闸于不带电的纯电容负荷。隔离刀闸带电合空母线在开始闪络拉弧的初始阶段将产生200~300/s的再点弧过程。每次都将产生前沿很陡的电流与电压波,这些波沿母线传播,并经母线终端或各种电容器设备注入地网(例如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行波在每一个断点处都产生反射,从而产生各种高频振荡,其频率范围一般为50kHz~5MHz之间。这些高频振荡与二次回路耦合会感生出强烈的干扰。

1.2 辐射干扰

在手机、对讲机的附近会产生强辐射电场和相应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会在附近的半导体器件回路中将感应高频电压,形成了一个假的信号源,在经过整流后可能将数字回路的逻辑电位偏移甚至造成逻辑混乱,研究表明,在一些目前仍被广泛运行的收发讯机、录波器1m范围内使用手机、对讲机,收发讯机会启动,同样录波器也会启动。可见辐射对继电保护装置也是一个重要的干扰源。

1.3 工频干扰

当变电站内发生接地故障时。会在变电站地网中和大地中流过接地故障电流,通过地网的接地电阻,使接地故障后的变电站地网电位高于大地电位,该电位的幅值决定于地网接地电阻及入地电流的大小,按我国有关规程规定其最大值可达每千安故障电流10V。

1.4 直流干扰

对于直接电源的干扰主要有两个方面:直流回路上发生故障或其它原因产生的短时电源中断与恢复。因为抗干扰电容与分布电容的影响,直流的恢复可能极短,也可能较长,在直流电压的恢复过程中,电子设备内部的逻辑回路会发生畸变,造成继电保护功能紊乱而引起误发信号,误输出跳闸命令的错误动作行为;因外部原因致使直流回路中窜入交流分量,这种情况对经长电缆自变电站引入保护装置的控制及信号回路都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直流电源中一旦串入交流成份,便会影响继电保护设备的动作行为,对系统的稳定造成很大的破坏。

1.5 静电干扰

在干燥的环境下,工作人员的衣物上可能会带有高电压,在穿绝缘鞋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将电荷带到很远的地方,所以当工作人员接触电子设备时会对其放电,放电的程度依设备的接地情况,环境不同而不同,严重时会烧毁电子元件。

1.6 雷击干扰

雷击对变电站的一次、二次设备都产生很大的影响。有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干扰而言:雷击相似于幅值平均为25kA的冲击型电流源,其上升时间从1μs到大于50μs,衰减到一半幅值的时间从几十微秒到几百微秒不等。无论雷击在变电站的什么部位上,最终的雷击波都将经变电站母线四面传播,并经避雷器入地。由于电与磁之间的耦合,会在导线与地面之间产生干扰电波,这种干扰在屏蔽电缆中感应的电压波形决定于电缆本身的谐振频率。对于普通的屏蔽电缆,在严重雷击时其干扰将超过1kV。雷击的另一重要影响是雷击电流流入大地后产生的暂态地电位升高。当变电站接地部位直接雷击或雷击电流经避雷器入地时,高频电流会因为地网的高电阻,从设备到地网接地线的接地阻抗等等引起的暂态地电位升高。

2 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措施分析

2.1 继电保护装置抗干扰措施

为了提高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安全运行水平:一方面从继电保护装置本入手,通过屏蔽、接地、滤波等方式提高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在变电站也要采取一些抗干扰对策,整体上提高抗干扰能力。所以,针对几种不同的干扰,在继电保护装置和变电站上需要采取抗干扰对策。

2.2 保护装置屏蔽措施

在继电保护装置屏蔽设计之前,总体指标的分配非常重要,通常有30dB和70dB之说:即在同一环境中的一对设备,干扰电平与抗扰度之差小于30dB,设计阶段可不必专门进行屏蔽设计;若两者之差超过70dB,单靠屏蔽已经很难保证两者兼容,即使能达到兼容指标,设备成本也将会急剧增加。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在总体指标或方案配置上作出适当的调整,使得干扰电平和抗扰度电平之差介于30~60dB之间。这是屏蔽设计常用的期望值。一般而言,当屏蔽要求高于上述期望值时,最常用的措施是整体屏蔽之后,内部再加第二重屏蔽;在控制方案上可采用低频或直流控制高频电路运作的方式,这对当今微机和单片机在设备中广泛应用的态势,实施将变得更为方便灵活。广义的电磁屏蔽,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用于防止静电场(包括静电场和恒定电场)和恒定磁场的影响,另一类为防止交变电场、交变磁场、交变电磁场的影响,即通常工程人员从狭义的概念上理解的电磁屏蔽。

对于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而言,为防止外部的干扰直接耦合到装置的内部插件和元器件上,所有的插件用机箱来屏蔽。这一点,目前几乎所有的微机保护装置都采用了。以四方公司的第三代微机保护装置为代表,并且采用机箱良好接地的方式。当装置安装于主控制室内时,由于距离开关场比较远,加上房间设计通常都采用“法拉第笼”的结构,从电磁干扰比较严重的开关场地发出的干扰,无论是表现为静电的形式,还是电磁波的形式,在经过很长的距离到达主控楼的继电器室后,首先要经过一个“法拉第”式的屏蔽体,经过衰减后到达继电器屏,继电器屏的外壳也是一个屏蔽体,再次衰减后,到达微机保护装置的机箱。由于微机保护装置机箱也是一个屏蔽体,对电磁干扰将起再次屏蔽的作用。可以断定,如果主控制室的屏蔽体和继电器屏的外壳这两层屏蔽良好,到达微机保护装置的电磁干扰将变得很小,再经过微机保护装置机箱的屏蔽作用,直接耦合到微机保护装置内部设备上的干扰将可以忽略。当微机保护装置下放到开关场,如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微机保护装置将直接承受来自开关场的干扰,环境将变得很恶劣。与装置在主控制室内的情形类似,经过屏蔽的作用,电磁干扰在装置的内部将主要表现传导干扰,然后应再通过其他的措施对传导干扰进行抑制。在微机保护的装置内部,通常的屏蔽指的就是电磁感应屏蔽和静电屏蔽。

2.3 保护装置的接地措施

实践证明,接地技术是抑制噪声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接地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抑制装置内部的噪声耦合。防止外部电磁干扰的侵入,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这样,就可将电气设备的接地的目的分为三类:其一是出于人身、设备安全的目的;其二是为各电路提供基准电位;其三则是出于EMC目的。

实际上,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外壳的接地,起到了抑制电磁干扰和安全接地的双重作用。微机保护装置内部,必须接地的屏蔽层是:模拟量输入插件上CT、PT原、副方线圈问的屏蔽层;如果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线采用屏蔽层,屏蔽层也应该通过设备的外壳良好接地。因为,装置内部的电磁干扰,主要是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良好的接地,可以削弱甚至消除各种近场类型的耦合。控制系统中的基准电位,是回路工作的参考电位,基准电位的连线称为工作地,通常是控制回路直流电源的零线。工作地和大地的连接,一般有3种方式:浮地方式、直接接地方式和电容接地方式。

2.4 保护装置的滤波措施

传导干扰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设置滤波器的目的,在于尽量将干扰衰减到某一个要求的技术水平。如对于外部干扰而言,不得导致装置工作故障。在主要表现特征为电场的各类电磁干扰中,快速瞬变干扰是比较严重的一类,其频率成分最高可考虑到400MHz。在有条件的场合应尽可能地采用低通滤波器,从GB/T17626.1提供的快速瞬变干扰的幅频特性图来看,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应在2MHz以下。实际的使用当中,根据经验,截止频率可以放宽到10MHz,成分发挥作用的,试验的结果比较理想。试验证明,微机保护装置的端口部位如能设置低通滤波器,则效果将很明显,这对增强硬件的抗干扰能力是一个极为有利的举措。应该设置滤波器的端口主要是电源端口。常用的滤波器件有以下几种:

(1)EMI吸收磁环。由于其安装方便、价格便宜、滤波性能良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以铁氧体为主要材料制成的有损耗元件,通过吸收或耗散回路上的高频干扰能量,来达到抑制电磁干扰的目的。

(2)模拟低通滤波器。这里所说的模拟低通滤波器是指由电容、电感等元器件组成的模拟滤波器。在EMC领域当中,“滤波”几乎总是意味着“低通滤波”。

(3)去耦电路。通常,为限制串扰或为同一回路上的共模干扰提供通路,从而避免干扰入侵到设备的内部,一般在设备人口的地方,或干扰比较严重的地方设置去耦电容,从而形成去耦电路,其作用原理,就是利用电容在高频干扰作用下,容抗减小进而为高频干扰提供通路的原理来完成的。

2.5 变电站抗干扰措施

土建施工的防范措施。将保护室的结构地板及墙体中加强筋全部联网并接于地网,以制造一个放置整个二次系统的极低阻抗地平面。控制室上的避雷针必须用多根周边导体与地网相联。金属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的加强筋必须联通,上端与避雷针相联,下部与地网相联,形成有效的网格法拉第笼。

一次设备的防范措施。尽量降低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等设备的接地阻抗,使之构成一个低阻抗的接地网来降低变电所内的地电位差。对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和高频通道的耦合电容器,应尽量降低电容器的底座高度,接地引下线采用多股导线来增加接地线接入地网的密度。

二次设备的防范措施。对于二次回路中来回的两根芯线必须在同一根电缆中,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差模电压,由电容式设备来的二次电缆应紧靠接地引下线敷设;禁止不同能量等级的强电与弱电回路共用一根电缆。所有用于联接由开关场引入控制室继电保护设备的电流、电压和直流等可能由开关场引入干扰电压到基于微电子器件的继电保护设备的二次回路,应采用带屏蔽层的控制电缆,且屏蔽层在开关场和控制室两端同时接地,开关场的屏蔽层接地点应离一次设备的接地点3~5m处接地。

3 结语

变电站继电保护干扰产生过程的复杂性,增加了抗干扰措施应用的困难性,但干扰还是可控的,文章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在具有实践中,还需结合变电站实际,选择有效性、经济性的抗干扰措施,以保证变电站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春.浅析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技术[J].价值工程,2012,31(11)

上一篇:看菊花作文300字下一篇:通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