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工作总结

2024-04-27

一年级科学工作总结(通用12篇)

篇1:一年级科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科学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学生刚刚由幼儿园升入,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再加上家庭及学生智力的差异,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就本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科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科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科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点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4.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小医生等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

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积极参与全国教师专业培训和学校的接力式教研,摸索教育教学特点,为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3.“走出去,请进来”。到其他学校听课,自己上公开课,大家交流,讨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四、不足之处

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科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更重要的是没有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学校家庭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以致于成绩上不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篇2:一年级科学工作总结

第二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科学教学工作,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一).学期初,我钻研了《科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二).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科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科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二.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三.取得的成绩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薄厚、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了解到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了解到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等特征;知道了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知道了动物会运动、呼吸、生长、繁殖和死亡;体会到了动物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它们需要空气、食物、水、阳光等;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了解了周围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

四.不足之处

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科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更重要的是没有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学校家庭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以致于成绩上不去。

篇3:一年级科学工作总结

这本书由《河南教育》 (高校版) 编辑部编选, 是编辑部联合全国几十所高校举办的“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征文优秀作品集。每次翻开《河南教育》 (高校版) , 读到“刊中刊”“大学辅导员”, 都会被他们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所作的努力和贡献所感动, 平时罕见为高校辅导员单独开辟出一块天地的新闻性杂志, 《河南教育》 (高校版) 一直坚持到今天并做得有声有色, 实属不易。《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一书浓缩了100位辅导员的育人实践和思考, 也收录了13位专家的精心点评。该书的出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领域内一项重要的实践成果, 对进一步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是一本分量十足的书, 书中所选案例基本上涵盖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 为广大一线辅导员提供了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工作经历以及处理技巧。可以说, 该书既是100位辅导员心与心的交流, 又是辅导员工作艺术的展现。阅读它, 既可以被这些辅导员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所感染、所鼓舞, 又可以使广大辅导员朋友从中受到启发, 开阔工作思路, 提升工作水平。

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 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辅导员要做大量的事务性工作, 在大量的具体管理和服务工作中, 更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工作辛苦, 责任重大。对于我们这些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志来说, 每当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和进步, 心中都会倍感欣慰, 从来不会觉得工作枯燥, 反而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生动鲜活的。当然, 不可否认, 辅导员承担的工作强度大、面临的形势变化快、需要迎接的挑战多, 这都要求我们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学生群体, 这个群体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 因此辅导员工作也必须随之不断创新。好创意从来都不会凭空产生, 而是需要积累、需要思考, 更需要实践的检验。本书所选的100篇鲜活的案例就是创新的硕果、实践的结晶, 值得广大辅导员认真学习和借鉴。

篇4:一年级科学工作总结

为什么要重视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呢?是因为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基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在不损坏脑,让脑处于工作状态下,来研究脑中发生的过程,从而使统治了我们长达300多年的笛卡尔主张的精神-身体两元论被摒弃。近十多年来,我们对脑的了解远远超过了人类历史上在这个方面所积累的知识的总和。科学研究的结果使我们认识到:人的精神世界(Mental Activity),或者用学术语言表达为心智(Mind),它包括我们的认知、情感、意愿,以及因之产生的行为都是和我们的身体,特别是脑中发生的生物过程密切相关的。虽然脑是物质,精神世界不是物质,脑是脑,心智是心智,它们不是一件事,也不是同样的(在这里我们不愿陷入“一元论”的陷阱)。但是,心智来源于脑,脑是心智的生物基础。

人脑是逐步建构起来的。这个建构过程的基础是脑的可塑性。脑的可塑性一生都存在。但是,脑的主要建构期从出生前开始,一直延续到20多岁,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就是说,后面发生的建构是在前面已经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不仅如此,这个过程还是不均匀的,对应着不同功能的脑区和回路,会有先有后地相继发育成熟。而且在时间维度上,对应于同一种功能脑的发育也是不均匀的,存在着发展快速的时间段,我们称之为机遇期或是关键期。人心智的发展有两个年龄段最重要,1岁到2—3岁,和12到15—16的青少年时期(青春期)。而早期发展又会影响青少年时期的学习、行为和健康。早期儿童所指的儿童年龄范围并无严格的界定,各个国家的规定常常和所执行的学制有关。在联合国儿基会的项目中包含0—8岁的儿童,OECD项目中也有把0—10岁儿童列为早期儿童范围。美国最大的早期儿童教育学会NAEYC将0—8岁列入范围。在我国一般指0—6岁进入义务教育阶段以前的儿童。可以把这个发展阶段分成不同的时期:新生儿(0—1个月); 婴儿 (1个月—1岁); 幼儿(1—3岁); 学前儿童(4—6岁)。早期的发展十分重要不仅是因为它是以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还因为许多人感知、语言、动作、情感和认知的关键期处于这个阶段。

长期以来,存在着关于先天重要还是后天重要,即所谓Nature或Nurture的争论。现在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先天基因和后天经历之间不断发生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脑的发展。

这就是为什么本世纪以来各国调整教育政策,重视早期儿童发展的原因。既然重视早期发展是基于我们对脑的新的认识,那么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必须要基于科学研究,基于我们对脑发育的认识,否则会很盲目,甚至做出有害于儿童的教育行为,这是我们当前必须注意的。必须要认识到早期儿童发展不等于就是早期教育,更不是要把小学的课程提前教给幼儿。盲目地提出所谓“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提法”是错误的。

图中显示了人脑的一些发展过程。在出生后最初的30个月里,不仅脑的重量从成人的1/4增加到3/4。而且重要的感知、语言和适应性的发育关键期也处于这个时段。可以大致这样认为,人在理智不能控制时的性格,基本上是在0—3岁这个时期形成的。这个阶段我们不仅要像传统的育儿观那样,只关心儿童的饮食和身体的发展,还应该考虑更多的方面,它们包括:

(1)营养,食品和环境的安全(传统关注的领域);

(2)稳固、安全的依恋关系;

(3)需要温暖、稳定、积极互动的教养者;

(4)良好的互动的语言环境(听话、懂话和说话);

(5)丰富、积极的学习环境(模仿和探究);

(6)避免早期的忽视和伤害(防止处于长期慢性应激状态);

(7)增加与同伴的社会性交流;

(8)早期异常发展的发现、诊断和矫正。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发展中,父母(或者是直接养育者)的教养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中特别提出以下的建议:

(1)在儿童和养育者之间需要一种温暖的、细心负责的、语言丰富的、稳定安全的互动关系;

(2)需要合适的环境刺激和引导;

(3)避免早期的忽视和虐待,包括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缺乏和教养者之间的互动,不适宜的学习方法和内容等。

我们将在下面的几期里逐项讨论这些建议。

篇5:一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政治思想上的进步

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参加政治学习并做好笔记提升自己的教学思想觉悟。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深知教育好学生对老师的责任,也懂得了教师这个行业对社会起到怎样的作用。老师必须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用行为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自我学习,并积极主动地向老师请教问题。所以我的思想觉悟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需要得到提升,为今后学生的目标做出榜样。

二、教育方面的进步。

我担任一年级的科学教学小学科学是培养孩子以科学素养为宗旨,让他们知道科学是什么,明白科学的意义,也了解现在科学对社会进步起到的贡献。通过培养孩子的科学意识,让他们在早期在思维中有这么一个印象,今后能朝这方面去发展,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我也不断在课前准备好工作,以更生动更有趣的教学模式,把这些难懂难理解的科学问题简单的告诉他们。

三、继续努力不断提高。

篇6:一年级科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刚踏入学校一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学习、纪律还没有养成端正的态度,学习能力较弱。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欠缺。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参与活动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观察、小种植、小活动、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具体措施:

(1)针对一年级学的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科学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科学观念。

(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

(3)经验积累。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实验教具,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4)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自然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自然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5)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篇7:一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科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科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思想与方法;

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

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

6、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

7、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篇8:一年级科学工作总结

解廷民:目前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大多设有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的环节, 由此许多高校也纷纷建立起一批相对比较固定的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基地。然而, 在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 仅仅注重以上两个环节恐怕还远远不够。

首先, 这是因为, 尽管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 但“能力本位”教育似乎只是高职院校的事情, 相当部分普通高等学校仍把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把学科、专业建设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然而, 放眼整个人才或毕业生就业市场, 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标准更多的是要有一定实践经历和较强工作能力。虽然许多大学纷纷强调自身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 但社会需求的“买方”市场决定了能力同样成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标准。其次, 在当前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背景下, 如何区别“高素质人才”、选拔合适有用的毕业生, 对于许多用人单位而言, 能力高低同样将成为一个重要甄别标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我想是不是也应包括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同学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所要求的水平不相适应的因素。

因此, 高校在注重社会实践和教学实习环节之外, 还应注重学生就业实践环节, 建设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就业实习 (或实践) 基地。

注重就业实践环节, 我想就是要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前提, 与一般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和专业教学实习环节功能定位、出发点不尽相同。对于就业实习 (实践) 而言, 我想它应该是不受所学专业限制, 时间上也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时段, 而是应当依据学生个人的就业意向, 包括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性质来选择。比如我想去沿海开放城市, 那么我可以去广东;尽管我学的是法律, 但是我想去企业, 那么可以去外资企业的相关部门。如果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就业实习 (或实践) 并行的话, 学生完全可以积累实践经验, 完成好自身职业探索、职场体验和生涯规划。这样他在就业时不仅会明确求职方向, 同时也会利用就业实践的经历, 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记者:就业实习基地建设, 对于学校就业工作来讲, 具有怎样的意义?

解廷民:从某种程度讲, 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或许能够代表今后学校就业工作开拓创新的发展方向。十多年以来, 高校就业工作由计划体制下的毕业分配已经转变为市场体制下的就业推荐与指导服务。与这种转变相对应, 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指导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 仅仅“空对空”的就业指导, 纸上谈兵式的人职匹配、生涯规划和发展理论解决不了学生就业的诸多问题。现如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供大于求”, 就业岗位有限, 学校之间的竞争究竟要靠什么体现?按照“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说法, 就是要在有限的“坑”里多种几个自己的“萝卜”。也就是说, 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应该成为高等学校尤其是就业部门工作的重心。

从学校就业部门自身建设来讲, 一些高校负责就业工作的同志有时不免抱怨学校领导对就业工作不够重视, 有被边缘化的现象和趋势。教育主管部门五年前就已经要求把就业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 不能说不够重视。对于就业部门的同志而言, 还是应该笃信“有位先要有为”的道理。实际上, 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已经遭到了社会的质疑。如果高等学校都还仅仅把创办研究型大学、搞学科建设作为自己工作的全部, 显然是违背社会人才需求规律的。因为学科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并不能解决学生成长成才的全部问题, 也不是以学生为本位教育理念的真正体现。事实上, 高校人才培养、招生就业要实现良性互动, 也不可能离开就业工作的参与。

彭桐/CFP

记者:建设就业实习基地, 对高校就业工作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和挑战?

解廷民:建设就业实习基地, 做好大学生就业实习 (实践) 工作, 就业队伍建设非常关键。去年以来, 一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搞职员聘任制。对就业工作人员如何定位, 我更倾向于走教员系列, 只有这样, 才会更有利于实现教育主管部门对于高校就业工作的全程化、信息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发展要求。设想一下, 一位教师从事专业课教学十年了, 领导对你说你讲民法都已经十年了, 轮一下岗去讲刑法吧, 大家可能会觉得荒唐。而在一些学校规定, 做就业工作做了一段时间后, 比如说两届了就需要进行轮岗, 许多同志反倒觉得正常、理所应当, 这未必是个好现象。因为这种定位实际上还是计划体制下分配部门为权力部门观念的延续, 并没有把它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 更不要说是把它当作一项可以终生从事的事业, 由此势必会影响到就业工作队伍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

另外, 对于学校就业工作队伍人员的构成, 我认为就业中心应由以下几部分人员组成, 即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指导人员。他们自身应该各自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或法学的教育背景, 当然也可以具有其他专业的教育背景。在人员配置上, 不能仅仅满足、拘泥于毕业生与就业工作人员500:1的人员比例。我认为高校就业工作专职人员的配备应该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社会需求灵活处理。如果定位面向全国就业, 注重“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和服务, 那么就业人员就应适当加强。也许有人讲我们是全员就业的, 但全员就业并不等于不分职责、喊喊口号就可以的, 最终还是要通过专门人员来加以落实的。

关于队伍建设还需加以注意的是, 500:1的规定仅仅是校级就业部门的人员配置, 目前对于学院并没有具体要求。院校两级就业队伍应当如何架构还是现实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空白之处。尽管许多学校强调在内部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 但事实上很少有学校在院系设有就业指导中心或者设置专人负责就业工作。虽然院系一级有分管书记、毕业年级辅导员来负责就业, 但就业工作只是他们诸多学生工作甚至是教学辅助工作中的一项。仅仅靠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开展全校就业工作显然是不够的, 它不应该既是运动员, 又是裁判员, 还是指挥枢纽。而现实中许多高校就业部门既要起草制定学校就业政策, 又负责联系用人单位、组织招聘会, 推荐毕业生等, 身兼数职、多重角色, 要想做好学校就业工作困难重重自是必然。

记者:您反复提到要把就业工作当成一个专业, 它可以作为一项终生从事的事业来做, 那怎样才能实现专业化?才能让更多优秀的人加入到这项事业中来?

解廷民:就业工作应当成为一门科学, 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来加以对待。就业指导的专业性体现在哪?在于从业人员所拥有的教育背景应当是多样性的, 需要具有多种学科知识的背景, 还需要具有相当的工作实践经验。一门就业指导课程够不够, 不够!如果说有一种药可以包治百病, 大家一定不信, 这一定是假药。同样道理, 一门课程也不可能解决学生的上百种职业发展和就业咨询的需求。于是需要我们对症下药, 需要我们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服务, 甚至还需要辅助一些技术手段, 并加以定量分析。有关方面的人士讲, 在国外, 让就业指导专家辅导帮助求职者写一份简历, 要付50美元乃至更多的金钱。也许, 写份简历成本可能只需要1美元, 但为什么这样写则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其背后所包含的就是就业辅导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我国达到如此认识水平可能需要一个过程, 什么时候能够比照律师、心理咨询师来给职业指导师就业咨询付费的话, 也就说明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科学性达到一定水平了。

怎么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性?我们讲科学发展观, 能不能同样把就业工作和就业指导课程也当作一门科学来看待?为什么要开就业指导课?这是因为就业指导理论现在已经比较系统完整, 对学生而言仅靠就业政策宣讲、专业课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它来解决。学校直接把就业课程作为必修课, 看似很重视, 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果大家未经充分准备、随意匆忙上阵讲课, 就未必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我不主张把就业课一开始就都作为必修课来开设, 即便要开设也要量力而行, 要逐步、分阶段进行。这是因为, 显然不可能在一纸文件后冒出一大批称职合格的就业指导教师。对于少部分学校在数年前就已经将就业课作为必修课开设, 自己只能是表示钦佩, 勇气可嘉。我们学校目前还是将就业指导课作为通识选修课开设, 同样也是因为没有那么多合格教师。

但是, 怎样实现就业队伍的专业化?仅仅靠现在社会上颁发的那些资格证书, 我觉得还是不够。新形势下, 就业指导工作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和新问题, 需要我们加以认真对待、科学研究。把就业工作当作一门科学, 确实需要一批人把它作为终生可以从事的职业来加以研究。

另外, 在对高校就业工作的考核和评价上, 许多有识之士早已形成共识, 即不能仅仅局限于就业率。国外评判高校办学水平的标准, 有专家讲所注重的是就业率、成才率和回报率。就业率恐怕只是一个最低标准。从长远角度来讲, 我们做就业工作, 不应该是仅仅拿现在的就业率来评判, 而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成功成才, 而成功成才对于目前的学生来讲最缺的就是就业力。什么时候对于高校就业率的高低, 学校领导不仅仅唯就业部门是问, 我想对就业工作的认识就到位了。

不管怎样, 我觉得高校就业工作都应该往前推进, 不要等外部环境都已经完善了再来做, 不要等出路、职称等问题都解决妥了才做事。我们现在在岗的这些人有义务义不容辞地做一些事情, 就像任何一个学校, 不会等所有的设施设备都齐全了才开始招生, 就业也是一样, 我们不能等, 不能陷于种种争论之中徘徊不前, 往前走, 做出事情来以后, 才会有你的位置, 才有可能得到认可。不是有很多人都到国外高校看过吗?国外的高校, 一般都有两个中心, 一个是心理咨询中心, 一个是就业 (咨询) 中心。我们现在的人员素质确实差别比较大, 所以还有很长的路要赶。

篇9:一年级科学工作总结

上面这段话,挂在北京协和医院遗体捐献处一面墙上的玻璃镜框中。笔者被这段话深深打动,是在参加中国现代儿科学先驱周华康老人的遗体捐献仪式的时候。这段话的原作者已不可考,但是所有自愿捐赠遗体者和他们的亲属,都熟悉这段平实却深刻的语句。

誉满杏林的周华康先生是2011年8月17日12时55分,在他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北京协和医院驾鹤西去的,享年97岁。他是我非常尊敬、素有耳闻但从未谋面的长者——北京协和医院儿科老主任、中国现代儿科学的先驱和开拓者。老人的儿子周志春,曾任中国青年报的副总编辑,是我的老领导、老同事。周志春告诉我,他的父亲留下遗言,要把遗体捐赠给协和医院。这是老人几乎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他是彻彻底底地把自己的一生一身都献给了医学。

那天,我一早就赶往协和医院住院部地下二层的殡仪室,去送别老人。

殡仪室外边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人手持菊花,或黄菊或白菊,或一支或一束,安静肃穆。来告别的人大多身着白大褂,看来不是医生就是护士,还有许多脸上写满年轻的医界后人,来向前辈表达哀思。

周华康教授的名字并不很为人知,就如同许多老科学家的名字往往也不很为人知一样。但是他对中国儿科学的贡献,实在值得大书。

1914年2月20日,周华康在北京落生在一个安徽籍的殷实人家中。1931年,17岁的他一举考入燕京大学医预科,3年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后——今天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前身。1940年,26岁的周华康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并荣获当时医学院的最高奖——文海奖。

毕业后,周华康进入协和医院工作。但由于日军侵华,协和被迫关闭,他只好转入其他医院。1946年,周华康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儿科进修。在美国期间,他参加了在纽约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儿科学术会议,还受邀在会上介绍中国诊治黑热病的经验,成为我国最早参加国际儿科学术会议的儿科医师之一。两年后,他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生活条件,回到祖国。抗战胜利后协和复院,他负责重建儿科,并担任儿科主任。他还主持创建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成为新中国儿科学的奠基人。

周华康教授从医半世纪,从未离开过临床第一线,医治患儿无数。1958年夏天,中毒性痢疾流行,北京一所儿童医院的一个病房,一天内就有5名患儿死亡。周大夫迅速组织医生运用新疗法施救,救活了很多危重患儿。针对腹泻患儿病死率高的情况,周大夫在实验测定的基础上,在全国最早建立了科学的4:3:2输液方案,大大降低了患儿的死亡率。他很关心医疗条件差的农村儿童,他编著的《农村儿童卫生常识问答》发行达200万册,还被译为蒙古文、朝鲜文,不知惠及了多少农村的孩子。

他自己生活简朴,但是经常出钱救助家庭经济有困难的患儿,这样的事情数不清有多少次了。一次,一个农民的孩子患败血症并发急性骨髓炎,周教授为了让孩子住院治疗,自己为他做经济担保,还为患儿家长安排了经济实惠的住宿和饮食。病情刚有好转,家人就要带孩子出院,因为家长还要去干活挣钱养家,照顾家中老人。周教授对孩子家长说:“孩子绝不能出院,你要信得过我就把孩子交给我,你回去照顾家里。”周教授每天到病房给孩子检查治疗,还在探视时间以家长的身份,给孩子买来糖果和小人书……

周华康的同事说,周大夫就像一块岩石,永远是正的,在他身上找不出一点邪恶的东西。他曾诊治过两位农村的癫痫病人,由于病人家境贫寒,周大夫就自己掏钱给他们买药寄药,二十几年从不间断。

享誉世界的中国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是周华康夫人的亲姑姑,林巧稚长期生活在周家。有一次吃饭时,周教授的晚辈让保姆再去烧个汤来,周教授马上追上去说:“你不用管,让他们自己去烧。”周教授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和孙儿,他常对保姆说:“你的任务就是照顾我和林大夫,别人的事情你不用管。”

周教授医德医术双高,深得国内外同行和患者的尊敬。一次,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工作人员的孩子因脑病高烧以至神志不清,家长已经绝望了。经周大夫的抢救,患儿很快病愈且没有任何后遗症,中东各驻华使馆的人都啧啧称奇。

周教授曾带过的一位研究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值班时,这个研究生发现一病儿前囟膨隆,担心神经系统感染,需要尽快做腰部穿刺取脑脊液进行化验。研究生立即做腰穿,失败了;请二线医生做,也失败了;再请麻醉医生做,还是没成功。只好给老师打电话求救。十几分钟后周教授来到病房,看过孩子,只见他戴上花镜,穿上白大褂,仔细消毒,戴好手套,稳稳地坐下来,摸好进针位置,缓缓扎入,一下就把脑脊液取了出来,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每一个步骤都那么精确,有条不紊。周教授事后对研究生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固然重要,但是取不出脑脊液,计算机再先进也做不出诊断。”这位研究生从此深知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后,中外医学交流多了起来,1985年,周教授借访美之机,促成了在中国召开中美儿科学术会议,百名儿科专家聚首北京,使开放之初的中国在儿科学领域,跟上世界医学发展的脚步。

在低回凄美的《安魂曲》乐声中,两个多小时的告别仪式结束了,覆盖着洁白布单的老人静静地躺在轮床上,在儿孙等亲友的陪伴下,他又一次走过他不知走了多少遍的协和医院的长廊,曲折蜿蜒。这一次老人要去哪里?

协和医院接受遗体捐赠的地方不大,是一个安静的角落。

周志春轻轻地说:“爸爸,您又到这里开始工作了……”

周华康,我国年龄最大的遗体捐赠者,他把自己的全部都给了医学,家人只留下他的一缕华发……

(责编:田莴)

篇10:三年级科学教学总结(第一学期)

年级:三年级学科:科学教师:田锋

紧张而充实的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为了更好的做好下一个学期的工作,现作如下总结:

一、教学个性:

1、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3、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自然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自然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4、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5、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二、目标达成 :

1、能够用感觉器官或借助工具感知事物性质与功能;能够根据事物的性质与功能对事物进行分类,能对观察的现象提出简单的问题。

2、对科学产生了兴趣,体验到了合作的好处。

3、知道了人体的基本组成和所需营养,常见动植物的名称,土壤的基本组成和我国水源的分布概念,了解水、土壤、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到了爱护其他生物,保护水资源、土壤及自身健康的重要性,能提出简单的改善环境的方法。

三、困惑问题: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班级发展不平衡,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四、改进的具体措施:

1、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科学意识,提高认识能力。

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

3、坚持检查学困生的转化情况,做好小结工作,使优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台阶,进一步培养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篇11:一年级科学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教科室的`有关集体备课的规定要求,九年级备课组从开学初就制定了具体的集体备课计划,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每一篇教案,首先由主备课教师负责撰写教案,然后在教研活动时,再由本组所有教师共同修改后以备共享。经过全体成员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九年级备课组已经具备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资源,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二、切实开展科学常规活动

1、认真开展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目标要求、进度,统一教学资料和复习资料,统一考核标准。

2、本学期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组织开展了2次的学生特色活动:学生观察日志评比、九年级学生科学素养竞赛。

三、认真钻研,积极参加各级教科研活动

我们九年级科学备课组全体教师不忘学习,总结经验,积极开展组内活动,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和各种培训。在本学期,我们九年级老师的听课节数都达到15节以上,个别达到了20节以上,全体参加了市初中科学复习会议和浙派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四、明确努力方向

1、通过主题教研活动,使科学组内的教研、讨论气氛更厚,建立起民主和谐、互帮互助的教研氛围

2、每学年每位教师争取上一节公开课。

篇12:三年级科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XXXX--XXXX学年第一学期 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科学课是一门新课程,相应实验器材的配备一时跟不上,导致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往往不被重视,或是由教师演示了之,或是以接受式取而代之,更有甚者是避而远之------跳过不谈.从而失去了实验教学的真正价值,失去了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体验成功的机会,使实验教学的质量老提不上去.一些学生不认识烧杯,量筒,漏斗,更有甚者把玻璃棒当成温度计.鉴于这些情况的出现,我想就重视实验教学,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学校要努力抓好硬件和软件建设.在硬件方面,学校应配齐,配足科学实验器材.因为实验教学的课前准备相当重要,实验器材的到位是实验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也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前提.倘若这些实验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实验教学就无法正常开设,更无从谈起实验教学的质量了.在软件方面,多渠道的开展师资培训,使教师能尽快适应科学新课程的教学.使其在主观意愿上达到重视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其次,要抓好实验教学的实践环节.一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我们经常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实验兴趣的培养能使学生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而有效的实验教学又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保证,所以对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要特别加以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用激励性语言,要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实验教学成为生动活泼,学生乐于从事的实践活动.如我在教《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我把铁盖先后以正面与反面的形式放入水中,结果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很多学生都想上来演示,使他们的实验兴趣倍增,使本课的实验教学也上的非常成功.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探究的习惯.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操作,懂得追求真实与科学,使实验能准确反映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才能产生令人信服的实验结果.同时,实验教学的过程,是使学生学会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学会自己动手操作,懂得经历一个猜测------制定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一般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这个活动过程,就会使知识具体化,使观察有意识化,使学生更能主动的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三是养成乐于实验的意志.学生往往在实验之前和实验中都很兴奋,对一些简单的实验确实做的很成功,主动参与性也很强.但也有很多实验很容易失败,使一些实验意力不强的学生放弃了实验;也有很多实验与观察不是一节课或是一天能完成的,学生的认识实践活动不可能都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有些还需课外进行,这就要求学生养成科学家一样探索科学的顽强意志,不怕失败,勇于坚持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如三年级“植物的一生”单元,让学生去种植凤仙花并观察它的一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只有实验意志强的学生才能完成这些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以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同时以科学家为榜样教育学生,这就是成功实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上一篇: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下一篇:初中理科组教研工作总结2010-2011第一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