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程学院发展规划

2024-05-25

汽车工程学院发展规划(精选6篇)

篇1:汽车工程学院发展规划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学院建设成就及反思

(一)成就

1、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备

2、专业设置更加合理,课程建设取得突破

3、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师资队伍结构调整,双师素质不断提升

5、校企合作更加紧密,办学模式日渐成熟

6、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7、两个效益一起抓,继续教育逐步壮大

8、校园文化方兴未艾,精神文明硕果累累

9、后勤保卫力度加大,服务育人落到实处

10、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二)反思

1、现代职教理念的指导地位有待确立

2、专业和课程改革刚刚起步有待深化

3、双师素质差距明显有待进一步提高

4、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十二五”时期内外部环境预测分析

(一)发展机遇

1、宏观经济一路向好职教地位显著提升

2、蓝色经济战略启动新兴产业层出不穷

3、国际合作战略东移产业链条不断拉伸

4、人力资源供不应求就业压力持续缓解

(二)面临挑战

1、增长方式转变给职教发展提出新要求

2、产业结构调整给专业建设形成新压力

3、职教竞争愈演愈烈给招生增加新难度

4、政府权力下放给职教管理带来新考验

三、“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

(二)理论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

2、《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3、《山东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4、《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三)基本原则

1、紧扣社会经济发展脉搏

2、紧紧围绕用人单位需要

3、紧随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4、紧密结合学院自身实际

四、“十二五”时期总体目标与战略重点

(一)总体目标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培育一批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品牌专业,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带有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我院建设成专业特色明显、育人环境和谐、办学能力过硬、行政作风优良的现代化强校。

(二)战略重点

1、强化专业拓展力度,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

2、强化课程开发力度,实现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对接

3、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实现课堂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理论素养与业务指导能力

5、强化校园文化与价值观教育,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五、“十二五”发展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 科学发展

1、创新理念,提高战略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二)夯实基础 注重内涵

2、完善新校区建设,填平补齐关键设备与设施

3、实施名师工程,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4、深化教学改革,为教学质量提高提供动力

5、加强软环境建设,为教育创新提供良好氛围

6、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不断拓展国际交流空间

(三)健全组织 民主管理

7、强化党组织建设,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8、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理顺体制 改革攻坚

9、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年轻人成才搭建平台

10、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行政效率与行政作风

11、创新工作思路,确保招生安置工作卓有成效

12、以人为本,做好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

13、完善理财环境,为学院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14、加强校园安保工作,确保人身与财产安全

15、提高社会服务功能,做好继续教育工作

16、加强后勤机制改革,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时期,作为一所与地方经济拥有密切依存关系的职业院校,如何适应经济转型、企业转轨的需要,找准定位并实现科学发展,不仅对国家经济建设意义重大,更关系到学院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为此,学院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对“十二五”期间带有全局性与方向性的问题做出重新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学院建设成就及反思

“十一五”时期是学院自建校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在五年的时间里,学院由一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改制成为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了办学层次的跨越式提升。五年的时间里,学院在省市区三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完成了新校区建设和整体搬迁工作,极大改善了学 院的办学条件,学院秉承“人文与技能相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办学理念,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逐步走出一条专业特色明显、育人环境优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备

学院从2008年开始新校区建设,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基本完成了建设任务。新校区占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达到26.1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2.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9.62万平方米,学生餐厅2.08万平方米,教学用房中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6.06万平方米,基本做到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此外,学院还积极申请世行贷款用于设备更新和图书购置,使学院实训设备原始价值达到2985万元,纸质图书达到27.2万册。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完备的教学设施为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专业设置更加合理,课程建设取得突破

“十一五”期间,学院紧紧围绕市场,利用山东省加快半岛制造业建设这一有利时机,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五年间经过调查、论证、研究共开发新专业19个,组织专家、教师和企业人员多次对专业方案进行修改,组织起步建设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数控技术三个院级特色专业,并确定把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成省级特色专业。通过不断整合,逐步确立了以汽车、机械、电子三大工科为主兼顾部分文科专业的专业格局。

在课程改革上,认真研究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体现和突出实践环 节,以“加快发展、提高素质、办出特色”为基本思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构建与培养现代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打破学科束缚,实行模块教学,为学生关键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全院共确定8门院级精品课进行建设,电子工程系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电子工程系的《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系的《汽车电器与电路》被汽车教指委评为省级精品课,机电系的《机电识图与实训》被自动化技术教指委评为省级精品课,实现了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零的突破。

由于专业建设的前瞻性和课程改革的动态性,使我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始终贴近市场需求,在保持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同时,也结出丰硕的教学成果,仅2009、2010两个学,我院学生便在国家和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三十一次,其中国家级三等奖一次,省级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七次,市级一等奖十三次,二等奖八次。所有这些教学成果的取得,一方面是对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肯定,更成为我们向更高层次攀登的内在动力。

(三)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学院以科研创新为先导,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调整、课程改革的同时不断借鉴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先后引入项目教学法、四步循环教学法、做中学教学法等国内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我院实际做好这些方法的消化吸收工作。

“十一五”期间,学院教研部门围绕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先后完成两项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职业教育中 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实验》荣获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研究集体成果一等奖;《基于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体系研究》荣获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研究个人成果一等奖;《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研究》、《以“项目教学法”为引导,构筑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教学体系》分获山东省职教学会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

“十一五”期间,学院科研部门紧紧围绕生产实际开展研究工作,先后有20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0项发明专利被国家专利局受理,其中由专业教师研发的《送料装置》、《手动档汽车最佳换挡时机提醒装置》、《汽车临时停车警示装置》等11项研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汽车用防二次启动保护装置》研究还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十一五”期间,学院教师以院刊《求索》为阵地,先后撰写论文100多篇,编写教材10余部,其中由我院牵头编写的《学会做事---赢在起点》一书还被省内多家职业院校作为价值观教育指定用书,向全社会公开发行。

(四)师资队伍结构调整,双师素质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院办学层次的提升,学院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了150多名教师,使全院教职工一举突破500人。新招聘的教师一部分来自国内知名高校,他们学历高、年纪轻、专业结构合理,还有一部分教师是从企业中招聘而来,他们专业技能突出,工作作风踏实,他们的到来不仅弥补了学院师资力量的不足,也改善了我院的师资结构,为学院发展带来新鲜血液和勃勃生机。为使师资队伍能够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学院一方面积极改革教师培养与使用机制,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企业、行业一线学习交流制度。同时,聘请企业、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能工巧匠到学院兼职授课,形成了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育事业的高水平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目前,我院专任教师已达到291人,兼职教师达到34人,专任教师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31人,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6人,双师型教师81人,随着各项培养措施的逐步到位,双师型教师的比重还将不断上升。

(五)校企合作更加紧密,办学模式日臻成熟

“十一五”期间,学院牵头组建了旨在实施资源整合的山东省和烟台市两个汽车工业职教集团。经过几年来集团化办学的运行实践,基本达到“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有机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互利双赢”的预期办学目标。为使我院的发展更贴近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我院还成立了企业家联席会和由企业家、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家组成的专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让企业家和专家参与学院办学目标的确定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的论证,并对学院的教学改革、专业和课程建设给予必要的指导。“十一五”期间,我院先后与二十多家企业签订了实训基地建设协议,其中十五家为我院固定校外实训基地,承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企业不仅无偿为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锻炼和学生顶岗实习提供设备、材料和专业技术服务,同时也为毕 业生就业创造了机会。与此同时,学院还通过举办冠名班、定向培养班和半工半读实验班,进一步细化订单培养模式,采用教室加车间教学方式实现产学间零距离对接。“十一五”期间,学院还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学院先后通过“企业岗前培训班”、“工长班”、“操作能力培训班”、“中高级理论提高班”培训企业员工1500余人次,在不断提升学院办学知名度的同时,也收到良好的办学社会效益。

(六)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学院从高效、科学、节约要求出发,十分注重制度建设,尤其是会议制度、支出制度、议事制度和涉及日常管理的多项制度,基本实现了常规管理制度化。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实行了岗位目标责任制,理顺了学院、系部、教研室这一纵向系统和机关处室横向职能系统的管理体系,实现了“事事有人管,有岗必有责”的权责利分配体制。制度建设日趋合理,管理模式日趋成型,行政效率稳步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七)两个效益一起抓,继续教育逐步壮大

“十一五”期间,我院继续教育部门坚持有偿与无偿相结合、短班与长班相结合、对内服务与对外服务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五年的时间里,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作,先后为基层农村培养了681名大学生,并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我院培养的大学生能够扎根农村、服务农业,不少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村官和农业科技的带头人。五年的时间里学院还通过自学助考班、成 9 考班、电大开放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宽我院的办学形式,扩大我院的社会影响,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

(八)校园文化方兴未艾,精神文明硕果累累

“十一五”期间,学院不但强化硬件设施建设,还结合自身特点通力打造带有我院特点的校园文化品牌,尤其是“十一五”后期,学院借“双评”工作的东风,在德育建设领域和教风学风建设方面下大力气,努力营造一个既有校园特色又与企业接轨的独特校园文化氛围。新校区落成后,学院先后完成了中心广场主体雕塑的安装、学院道路和公园的冠名设计、汽车文化长廊和学院展室的布置等等,努力体现高职特点和汽车文化特色,注重隐形课程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在优化育人环境的同时,极大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九)后勤保卫力度加大,服务育人落到实处

“十一五”期间,学院按照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普遍要求,不断加大后勤改革力度,完善修订集团购买招标制度和盈利部门的承包制度,进一步加强交易行为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为保证后勤服务质量,减少事故发生,学院一方面强化服务意识,一方面改进服务方法,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不断加大后勤监督力度,对涉及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关键部门实行例外管理。由于观念到位、措施得力,使我院后勤服务工作井然有序,基本做到零事故和零投诉。保卫工作适应新校园和大校园要求,先后投入200多万,建起了人防技防相结合的包围网络,制订了一系列安全工作制度,为学院师生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 10 安全保证。五年中未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十)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也在不断扩大,我院决策层审时度势,采用走出去的办法,先后与德国、韩国、新加坡等几个国家洽谈合作办学事宜,合作的层次也由最初的经验交流过渡到人才的共同培养。在合作过程中,我们拓宽了视野,也学到了经验,所有这些都对我院“十二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学院“十一五”时期成绩斐然,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多方面不尽人意,值得我们去反思。

(一)现代职教理念的指导地位有待确立

“十一五”期间,正值我院由中专向大专过渡的关键时期。建校几十年来,我们积累了一整套办中专的经验和做法,这些经验和做法,既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一个沉重的包袱。随着职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办学层次的跨越式提升、管理对象的急剧转变,新情况、新问题接踵而来,很显然,我们旧有的管理理念、管理办法不能适应这种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从观念上和方法上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以现代职教理念去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

(二)专业和课程改革刚刚起步有待深化

“十一五”期间,我院逐步确立了汽车、机械、电子等几个专业的主体地位。经过几年的建设,个别专业已经形成特色并成为我院标志性品牌专业,但是随着半岛制造业的不断推进,很多专业由于就业 看好,竞争性越来越强,我们的专业优势已经受到严重的挑战。由于过分依赖现有专业,削弱了我院战略发展的自由度,抵御风险的能力受到限制。课程改革方面,我院打破学科建制实行项目教学,标志着我院课程体系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毋庸讳言,我们的改革还不够彻底,我们的教育教学从总体上看还没有摆脱学科体系的束缚。如何进一步研究企业、贴近企业并按照企业岗位群的要求开发出与之对应的知识模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之间零距离对接,不但是“十一五”时期关注的重要议题,更是“十二五”时期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双师素质差距明显有待进一步提高

建校以来,我校师资队伍几经扩张,从数量上基本能够满足大专建制的师生配比要求,但是纵观我院师资队伍的结构可以看出,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他们大多来自学校,企业经验、动手能力严重不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双师型教师的比重明显达不到示范性高职规定的比例。在年龄结构上,青年教师比重过大,中年教师比重偏小,人才梯队有明显断层现象。

(四)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我院校企合作步伐明显加快,烟台汽车工程职教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我院校企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由于体制上的束缚,校企之间还有很多领域没有触及,合作的深度还需进一步拓展,合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专业拓展和课程开发方面还有很大的合作潜力,需要我们去不断挖掘。

二、“十二五”时期内外部环境预测分析

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子系统,职业教育与系统周边环境能否适应,将直接决定着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十二五”时期我院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将出现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和烟台蓝色经济区建设与三大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都将对我院发展方向及战略布局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使我院的各项建设事业少走弯路,对未来五年做一些前瞻性的分析将十分必要。

(一)发展机遇

1、宏观经济一路向好 职教地位显著提升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势已经有了明确的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和平与发展依旧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主要议题;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各国经济都出现复苏的迹象;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未来十年我国GDP增长可能放缓但仍可保持百分之七的增长速度;在产业政策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梯次推进,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将更加稳固。作为一所以工科见长的高等职业院校,这将意味着我院现有的几个主导专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有一定的拓展空间,个别专业还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保持优势。

2、蓝色经济战略启动 新兴产业层出不穷

“十二五”时期,恰逢胶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地位提升。半岛蓝色经济区覆盖整个烟台市,这对我院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为实现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效对接,烟台市在区域布局上适时出台了包括蓝色经济区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和高端生态经济区 13 建设在内的三大战略。在产业布局上,一方面做大做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黄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一方面把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海洋高技术、高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作为我市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纵观三大战略涵盖的产业领域,有些行业恰好与我院专业发展方向重合,有些行业与我院专业设置相关联,所有这些变化无疑会给我院专业调整提供有力的契机,如果能够乘势而上在原有几个品牌专业的基础上再上几个新专业,无疑会给我院整体发展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

3、国际合作战略东移 产业链条不断拉伸

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倾向进一步增强,在整个国际分工协作中,我国在制造业这个环节中始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仅仅作为世界工厂的角色定位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的需要,将制造业向两端拉伸将是我国未来若干年的当务之急。向前拉伸触及研发设计,向后延伸涉及物流服务,我们有理由预计,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拓展,随着东北亚的重新振兴,随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启动,胶东半岛不但会成为东北亚制造业的一个龙头,还将成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高端人才的汇聚地,如果能够抓住这一契机,我院一定能在这个产业链条上作出更大的文章。

4、人力资源供不应求 就业压力持续缓解

“十一五”时期劳动力供求基本属于买方市场,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寻找更多的就业岗位。随着我国适龄人口的不断减少和国际经济大规模复苏,我国的人口红利几乎消耗殆尽,劳动力买方市场风光不再,职业院校就业压力不断缓解,我院正可以此为良机,把 工作重点转移到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上来,不断加大内涵建设,用一流的师资和较强的办学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二)面临挑战

1、增长方式转变给职教发展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六大就已明确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将出现深刻的变化。过去几十年我们一直秉承外延扩大再生产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以高能源消耗做支撑的,随着资源的紧缺和节能减排的不断实施,这种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要被内涵扩大式经济增长方式所取代。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个显著的区别是,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依存度更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然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我们有理由预计,随着经济转型的变化,未来五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方式也会出现变化,职业教育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不断拓宽资金融通渠道和搞好内部挖潜将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2、产业结构调整给专业建设形成新压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烟台市龙头产业葡萄酒、钟表、制锁曾经风光半个多世纪,竟然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被汽车、造船、电子等新兴产业所取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们有理由作出这样的判断:随着烟台市三大战略的逐步实施,新兴产业也一定会取代目前产业格局将烟台引领到一个更高的发展层次。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为职业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给我们现有的专业布局形成新挑战,职业院校只有不断增强战略发展的自由度,不断加强专业开发力度才能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实 现发展的可持续性。

3、职教竞争愈演愈烈给招生增加新难度

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刚刚走过一半,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工业化过程中碰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未富先老,随着计划生育结果的不断显现,这种未富先老的现象将更加突出。目前我国适龄儿童总数下降和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短缺就是这种现象的最好说明。由此我们可以预计,今后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生源竞争将会愈演愈烈。职教竞争态势由低烈度向高烈度转变、竞争方式由个体竞争向集团化竞争转变、竞争的焦点由重就业率向重就业质量转变已成大势所趋,职业院校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才能破解招生困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

4、政府权力下放给职教管理带来新考验

未来五年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和现代教育制度的不断确立,政府对教育的直接管理将会进一步弱化,高等教育的办学自主权将会进一步扩大。从目前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未来几年学校自主招生已成大势所趋,高等职业教育在招生就业、课程设置、经费筹措、人事任免方面会出现哪些改革,都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并适时作出我们的选择。职业教育能否驾驭这种转变,并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定位实现自主发展,将直接关系到职教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质量,甚至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

三、“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我们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时刻关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把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推向深入。

(二)理论依据

“十二五”期间也是国家进一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为使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的各项改革举措都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准绳,以《山东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和《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托,以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在整体布局的规范下,实现学院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

(三)基本原则

1、紧扣社会经济发展脉搏

“十二五”期间,正是国家经济转型、企业转轨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必然要引起企业理财模式、技术结构甚至产品结构的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需要我们在专业建设上和课程设置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只有紧扣经济发展的脉搏,实行权变的经营战略,才能使学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

2、紧紧围绕用人单位需要

“十二五”时期,随着企业转轨步伐不断迈进,企业用工形式、用工标准也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在强调能力本位的同时,不断强化素质本位和价值观本位,将是劳动力就业市场必须关注的一个发展趋势,为使我院毕业生能够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变化,强化学生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将价值观教育前置,将十分必要。

3、紧随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很快,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走出了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要时刻关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教规律的表现形式,提高职业教育战略决策的成功率。

4、紧密结合学院自身实际

我院从1985年建校至今已有二十六年,二十六年的探索奋进让我们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也形成了我院特有的院情。“十二五”期间,我们所进行的各项改革都将围绕我们的具体实际而展开,我们将本着实事求是的改革原则,不贪大、不求全、不拟古、不慕洋,使我院各项改革措施都建立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

四、“十二五”时期总体目标与战略重点

(一)总体目标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培育 一批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品牌专业,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师资团队,积极探索带有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我院建设成专业特色明显、育人环境和谐、办学能力过硬、行政作风优良的现代化强校。

(二)战略重点

如果说“十一五”时期我院的核心任务是如何把学校做大,那么“十二五”时期我院的核心任务就是围绕内涵建设,如何把学院做强。“十二五”不是“十一五”的简单重复,需要我们在专业拓展、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关键领域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攻坚。

1、强化专业拓展力度,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1)基本思路

以权变的经营思想和多角化的经营战略为指导,以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在巩固已有优势专业、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专业,努力寻找专业增长点,逐步扩大专业支撑面,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我院专业设置由现在的十九个拓展到三十四个,形成以工为主、文理兼具、特色明显、定位准确的专业体系,产业对接由汽车为主扩大至船舶业和空港业。

(2)具体构想

以我院现有专业设置、师资配备和实训设施为基础,通过内部细化、功能拉伸、嫁接整合和外延拓展等不同途径逐步形成五大专业群。

第一专业群,以汽车制造与装配为龙头,涵盖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整形与造型技术、汽车装潢与保养技术、新能源汽车应用技术和车模展演技术在内的汽车制造专业群。第二专业群,以数控技术为龙头,涵盖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船机制造与维修、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等在内的数控技术专业群。

第三专业群,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为龙头,涵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汽车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船舶电子电器技术、港口电子技术和通信系统运行管理在内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群。

第四专业群,以电器自动化技术为龙头,涵盖电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在内的电器自动化专业群。

第五专业群,以报关国际与货运为龙头,涵盖报关与国际货运、汽车技术服务、汽车定损与评估、机动车保险业务、物流管理、港口业务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和应用外语在内的经济管理专业群。

2、强化课程开发力度,实现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对接

(1)基本思路 以工学结合为主线,以必需与够用为原则,以优质课与精品课建设为重点,组建课程改革攻坚小组,在调查研究与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会同企业技术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合作开发课程模块,通过生产过程细分化确定岗位群的数量及对岗位技能的要求,提高所用与所学之间的吻合度,实现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2)进度与目标 学院计划于2011年全面启动新课改任务,用1-2年的时间基本完成现有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改任务,并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到“十二五”末完成全部34个专业130门左右核 20 心课程的课改任务。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我院精品课数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达到28门院级精品课、14门省级精品课、3-5门国家级精品课。院级以上精品课的教学课件全部纳入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在课程改革的同时,不断加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力度,将项目教学法、做中学教学法、四步循环教学法强行推向所有技能型课程,拉近课堂与工作现场的距离,缩小书本与实践的距离。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加大课件开发力度,力争“十二五”末期,所有课程都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3、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实现课堂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

“十二五”期间我院实训基地建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填平补齐关键设备,使我院实训设施达到配套要求;二是不断提高现有设备的时间利用率和能力利用率;三是不断增强实训设备的通用化程度,避免由于专业调整出现闲置与浪费;四是在提高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十二五”时期,学院要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合作优势,在教师培训、学生实习等关键领域寻求大企业的强力支撑。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理论素养与业务指导能力

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使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着力打造一只教风优良、能力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关键。

(1)严格教师准入制度 “十二五”时期,我院专业拓展步伐加快,需要进一步招聘有一定资质的专业教师,充实我们的师资队伍,原则上没有一定企业经历的人员不予招聘,没有相应资格证书者不予招聘,另外我们还要注意招聘者的年龄结构,力争在“十二五”时期通过招聘与解聘逐步使我院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上更加合理。

(2)实行AB角分配制度 按照专业特长、教学业绩和个人兴趣确定每个教师的主讲地位和专业发展方向,并将这种角色分配贯穿于教师业务成长的始终,让所有教师的长处得以发挥,在工作过程中实现自我,享受工作的快乐。

(3)推行顶岗实习制度 “十二五”时期,对“十一五”期间新招聘的年轻教师要实行顶岗实习制度,利用职教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有利条件,为年轻教师提供实习岗位,在实习的过程中获得专业上的提高和动手能力的增强。

(4)实行教研例会制度 “十二五”期间我院教研工作将坚持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在承担国家级大型科研课题的同时,全面启动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校内课题研讨活动,利用星期三下午召开由学科带头人主持的教研例会,交流学习心得,切磋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5、强化校园文化与价值观教育,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十二”五期间,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尤其是生源竞争将成为学院发展成败的关键。生源竞争说到底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竞争,而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又和毕业生综合素质息息相关,为此,我院“十二五”时期,将把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到一个战略高度,22 花大力气提高我院毕业生的技术素质和职业能力,为职教竞争抢占战略制高点。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素质

“十二五”期间,学院在选修课安排、专家讲座、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都将给予一定的重视,通过选修课不断提高毕业生的人文修养,通过专家讲座,不断拓宽学生视野,通过社团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

(2)加强价值观教育,健全学生人格

二十一世纪的职业教育是能力本位与价值观本位并行的教育,西方管理学界有一句名言: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十二五”期间,我院将着力开展旨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在内的一些列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和价值观讲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世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并通过不断改进价值观教育方法,把善的种子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灵之中。

五、“十二五”发展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和战略重点的贯彻执行,我们将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一)转变观念 科学管理

1、创新理念,提高战略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十二五”期间,我院的各项工作将在“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迈上一个新台阶。能否顺利实现这一跨越,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管理 阶层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关键。“十二五”期间,学院将开展一系列旨在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对各部门各单位工作思路进行认真的梳理,以内省的方式寻找差距与不足。“十二五”期间学院还将加大管理人员与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专家讲座和实地走访不断提高决策层和管理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成功率,为学院顺利发展铺平道路。

(二)夯实基础 注重内涵

2、完善校区建设,填平补齐关键设备与设施

“十二五”期间要完成的土建工程主要有行政办公镂、图书馆、接待中心和体育馆,在不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把重点放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来,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与半岛知名企业联手共建实训基地和新技术研发中心,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3、实施名师工程,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十二五”期间,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的培养工作。“十二五”时期,各系部都要制定具体的学科带头人与专业骨干教师培养规划,同时保证每个专业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大学、企业、科研机构进修、考察和交流每年不少于5人次,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二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十二五”时期,学院将全面落实教师到企业、到生产第一线实践的要求。执行“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规定,选择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安排教师顶岗实践,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提高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 24 师型”教师的比例,到“十二五”末,力争使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90%以上。三是教学名师的培养工作。“十二五”期间,学院将在科研经费、国内外进修、职称晋升等关键领域实行差别政策,支持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访问、考察、交流活动和著书立说,扩大其在学术领域的知名度。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培养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通过名师带动,把我院教育教学推向更高的层次。

4、深化教学改革,为教学质量提高提供动力

未来五年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对现代教育制度的探索将成为这一时期的关键任务。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指示精神,“十二五”期间,学院除了进行大规模专业调整和课程体系改革之外,还将以工学交替为主线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为了避免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院将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对教学标准进行认真的修订和完善。为使我院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相吻合,学院将参照企业单位的用工标准大胆改革考试方式与评价机制。为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院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讨论式学习、启发式学习、做中学、做中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十二五”期间,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院重点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要以课程改革与建设为主线,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重大课题研究实施为载体,着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思想 25 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优秀教学团队、教改项目等质量工程建设。继续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力争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原有院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继续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深化教法改革,确保教学质量。进一步凝炼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特色,努力创建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色品牌,不断扩大、提升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特色的影响力与辐射力,进一步提升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

5、加强文明校园建设,为教育创新提供良好氛围

“十一五”期间我院的硬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十二五”期间我院将进一步强化文明校园建设,严格落实我校校风、校训的同时,着力加强教风、学风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在教风方面,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活动,大力表彰那些师德优良、业务精深、教学严谨、工作务实的教育教学骨干。在学风建设方面,加大管理力度,通过学习竞赛、业务能力竞赛、奖学金评议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价值观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契合点,用良好的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激励学生,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积极吸纳人类社会一切积极的思想成果,把人文技能相融、理论实践并重真正落到实处。

6、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不断拓展国际交流空间

“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学校争生源、企业争高素质员工的现象会不断出现,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制 26 高点,校企合作、集团竞争的方式将被众多职业院校所采纳。“十一五”期间,我院根据自身优势,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积极组建职教集团,但是校企合作的层次还不够,今后我院校企合作将主要围绕合作开发来进行,包括产品开发、技术开发、课程开发、教学方法开发等,届时,校企合作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领域将进一步拓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命运共同体,谋求更高的规模效益和波及效益。未来五年,我们还将进一步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与教育资源。在世行贷款项目的设计框架内,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考察学习,邀请国外专家来校指导与交流,强化与已有的海外合作方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开拓国际合作与交流新局面,稳步探索中外合作办学与师资交流,完成和实施好世行贷款项目的规定内容,借此提升我院的办学水平。

(三)健全组织 民主管理

7、强化党组织建设,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按照胡锦涛主席在全国教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又红又专的接班人。未来一段时期内,学院将着力开展党组织建设,在各系部实行每周一次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间要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吸纳年轻教师和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加入党组织。在强化党组织建设的同时,按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加强我院思想政治课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和新方法,强化广大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 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指示精神,以稳定促和谐,以和谐求发展,把我院各项工作推向更高的发展。

8、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我院从建校到现在整整走过三十个春秋,三十年拼搏进取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三十年的风雨同舟铸就了不朽的学院精神。“十二五”时期,我们将进一步总结我院建院以来走过的基本历程,并以校史的形式把我们三十年的经验和教训进行认真的总结。“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牢牢掌握舆论宣传阵地,利用网站和校刊校报两个窗口把我院的办学宗旨、办学特色介绍给广大社会,并通过志愿者活动、爱心捐助活动以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不断扩大学院知名度和美誉度,以良好的社会形象引领社会,以过硬的办学质量服务社会,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理顺体制 改革攻坚

9、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年轻人成才搭建平台

未来五年,随着一批老教师逐步退出工作一线,一大批年轻教师将承担主要的教学任务,他们工作作风的好坏、知识与技能的多寡、创新精神的强弱将直接决定我院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为调动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评价机制改革尤为迫切。在未来五年时间里,除了要打造一只优秀的教学团队,我们还要努力打造一支既有战略眼光又有综合能力、既有创新精神又有求实步伐的优秀管理团队,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将那些业务能力强、作风品质硬、敢于负责任、敢于创新的年轻人尽快补充到干部队伍中来,做好干部 队伍的梯队建设,为我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10、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行政效率与行政作风

“十一五”末期,以学院转制和双评工作为契机,我院的制度建设得以进一步加强,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科学,为我院管理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十二五”期间我院将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在管理过程中事无巨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要加强管理队伍的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改进行政作风。

11、创新工作思路,确保招生安置工作卓有成效

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未来五年我院的招生工作还将面临很大的困难,招生安置工作将成为我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学院未来几年发展的方向,更关系到学院未来的发展质量。破解招生工作的困局,创新工作思路是关键。未来五年,除了稳定本省生源外,我们要力争将我院的招生范围扩展到全国,尤其是要加大我院同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合作,力争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解决生源问题。

12、以人为本,做好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院学生管理以中专为主,大专层次的教育只占很少一部分,“十二五”时期,学院主要以大专为主,中专数量逐步减少,管理对象的变化势必需要我们在管理方法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更多地采用柔性的管理策略,诸如心理咨询、价值观讲座等,实现对学生思想动态的跟踪与指导,在促进学生整体 29 素质提高的同时,培育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德育创新,继续抓好主题教育,开好选修课和社团活动,覆盖到所有学生;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选拔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通过培训提高,打造一支坚强的辅导员队伍,提高学生工作水平。

13、完善理财环境,为学院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未来五年,随着学院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学院经费供应问题将提到日程上来。为使学院各项建设事业拥有足够的财力保障,努力完善理财环境是关键。未来五年,我们除了要依靠地方财政资金之外,还要积极争取银行信贷资金、盘活自有资金,并利用与企业合作办学等形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在资金使用上要严格预算管理,杜绝资金浪费,在原有资金砍块管理的基础上做好各系部单位资金余缺的相互流用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14、加强校园安保工作,确保人身与财产安全

“十二五”期间,为确保和谐稳定、长治久安。学院要将校园安保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学院一方面要加大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舆论宣传、专题讲座、灾害预防演练等多种形式,强化师生安全意识。一方面要未雨绸缪,建立突发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以学院保卫科为主,定期排查隐患,防患于未然。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校园安全的责任机制,把校园安全工作作为一种全员性、全程性的工作来抓,各系部都要制定安全管理责任制,并以责任书的形式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

15、提高服务社会功能,做好继续教育工作 “十二五”期间,除了继续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教育、自学助考、成考、电大开放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等工作外,我们还将充分利用学院师资优势,积极面向厂矿职工、返乡农民工、下岗职工和城镇待业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将我院培训工作向公务员业务培训、厂长经理岗位培训、后备干部培训等高端业务培训延伸,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密切学校与区域经济社会的联系,为学院赢得更好的外部环境。

16、加强后勤机制改革,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

为使学院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我们要加大后勤机制改革的力度,努力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十一五”期间,我院对后勤工作进行了社会化尝试,五年多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改革是成功的,但是为了保证后勤服务质量,加强对后勤工作尤其是承包单位的监督工作将变得更加重要。后勤工作千头万绪,其中很多部门关系到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应当成为各级后勤管理部门的管理重点,力争在“十二五”期间继续保持零事故和零投诉,为学院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保障。

篇2:汽车工程学院发展规划

未来发展规划

作为聊城大学新兴的校级社团,车行天下科技社是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我们拥有自己的特色,车行天下科技社上升到更高的高度也意味着我们将面临更深层次的考验。在未来的工作和活动中,车行天下社团会更加注重发展社团特色,更多的吸纳会员,让更多的同学融入车行天下科技社这一大家庭,带领同学进入科技的海洋,更好的了解汽车,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加强培养同学的创新实践能力。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努力多举办一些更具社团特色的活动,在快乐中学习,在竞赛中学习。努力打造聊城大学一流的校级社团。为以后争取省级社团做准备。我们相信,通过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社团领事和各位会员的共同努力,车行天下科技社一定会拥有更好更辉煌的明天。

篇3:汽车用高性能工程塑料的发展动向

关键词:汽车,工程塑料,发展

轻量化、节能环保和美观舒适是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为顺应这一潮流, 工程塑料在汽车上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 每辆乘用车平均使用的塑料量普遍超过100 kg, 约占车用材料总量的10%。塑料材料的应用情况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汽车制造技术水平, 同时也体现了汽车厂家开发材料和产品的能力。

塑料不仅具有轻质、耐腐蚀、隔热、减振、降噪和碰撞回弹性好等特点, 还具有设计自由度大、可实现复杂制品一次成型的工艺优势。因此, 塑料的应用不但可以减轻汽车自重、节约燃油消耗, 还可以实现汽车零部件的模块化, 减少装配的零件数量。此外, 汽车塑料化还能给人美观、舒适的感受。得益于塑料工业的发展, 出现了一些新型树脂以及通过共聚、共混和复合等改性手段加工的高性能塑料, 满足了汽车工业对功能型塑料件和结构型塑料件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从而使汽车塑料制品的范围从采用通用塑料生产的汽车内、外饰件扩展到采用工程塑料、塑料合金以及复合材料开发的汽车功能件和结构件。

1 聚丙烯材料

聚丙烯在汽车用塑料中是用量最大的一类材料 (约占汽车用塑料总量的50%) 。经过改性的聚丙烯可以制造保险杠、仪表板、车门内护板、水箱面罩、暖风机壳体、护风圈和发动机风扇等汽车部件。汽车用聚丙烯材料正朝着专用料的多样化和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 有逐步替代ABS、PS、PVC和部分工程塑料的趋势。近年来, 大力开发的聚丙烯新品种主要有长玻纤增强聚丙烯 (LGFPP) 、低密度GMT热塑性复合材料以及低VOC含量聚丙烯等。

1.1 LGFPP

LGFPP是用长度为10 mm左右的玻纤增强改性的聚丙烯材料。成型后制品中的玻纤长度保持在3~5 mm, 几乎是普通短玻纤增强制品中玻纤长度的10倍, 有效地提高了制品的刚性、抗冲击性和抗蠕变性, 能够满足结构件所需的耐久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目前, LGFPP已成为倍受关注的材料之一, 广泛用于欧美各大汽车厂家一些著名品牌汽车的前端模块、脚踏板、散热风扇和空调风扇中。如Tochioka等人于2002年研发的LGFPP注射成型技术已成功用于马自达6型汽车的前端模块和车门模块载体的生产;Owens Coring公司采用DSM公司StaMax P30YM240牌号的LGFPP成功制造了福特Fiesta车型的前门模块, 该车门模块集成了门锁、车门玻璃升降器、扬声器和防盗装置等多种功能元件。国内也已着手对LGFPP进行开发和应用, 据了解, 有多家汽车主机厂正采用该材料开发商用车驾驶室脚踏板, 目前处于产品试制和质量改进阶段。随着汽车零部件向模块化的方向发展, LGFPP作为一种理想的模块载体材料, 有望替代GMT材料在模块化方面的应用。

1.2 低密度GMT热塑性复合材料

与热固性非金属复合材料相比, 低密度GMT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抗冲击性好和可回收利用的突出优势。一汽大众奥迪A6轿车的发动机罩、上海大众帕萨特轿车的蓄电池托架和发动机罩、北京切诺基吉普车的座椅骨架以及解放轻卡的车门脚踏板支架等都已采用了低密度GMT热塑性复合材料。低密度GMT热塑性复合材料还具有明显的轻量化效果, 国内已有汽车主机厂根据不同零件的具体刚度要求, 以面密度为1 000 g/m2甚至800 g/m2的GMT取代PP麻纤板开发商用车驾驶室顶盖板和侧围内饰板, 或取代PU发泡板应用在乘用车内饰件上。制品除了具有强度高、刚性好、成型方便和尺寸稳定等特点外, 还具有环保、气味小的优势。

1.3 低VOC含量聚丙烯

为满足即将颁布的国家标准《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的要求, 目前国内一些汽车主机厂正积极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 开展以加氢法PP代替降解法PP作为基础树脂原料的研究, 以解决因树脂体系中残留过氧化物而导致挥发性有机物 (VOC) 含量过高的问题。此外, 还可以通过添加1种比表面积非常大的多孔结构改性无机材料直接吸附材料中的小分子并将其牢牢封闭在晶体结构中, 同时综合运用光催化技术、抗静电技术和热稳定技术等先进的材料改性技术, 开发低VOC含量、满足乘用车性能要求的内饰件专用PP材料。

2 尼龙材料

汽车上常用的尼龙材料有PA6、PA66、PA11和PA12等, 这些材料被广泛用于气门室罩盖、进气歧管、油底壳、进气管、散热器水室等发动机部件以及油管、气管、齿轮、各种轴衬、插头和安全带等零部件。

2.1 PA12

PA11燃油管和PA11制动管已取代金属管成功应用到汽车上, 但PA11材料供货厂家单一、价格较高, 许多汽车厂都在开展PA11替代材料的研究, 在此背景下, PA12因分子结构和基本性能与PA11非常接近而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目前, PA12有德国德固赛 (DEGUSSA) 、法国阿科玛 (ARKEMA) 等4家供应商, 打破了材料市场被垄断的状况。用德固赛公司VESTRMID X7293规格的PA12制成的制动管能在-50℃下保持良好的柔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由此促进了该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进程。较早采用PA12材料制动管路的著名品牌汽车厂家还有DAF、Renauit和Volvo等。我国近几年才开始使用PA12, 国内已有汽车主机厂针对PA12材料完成了性能、管体性能和管总成性能的验证试验, 有望得到推广应用。

2.2 PA46

PA46是一种具有高结构对称性和高结晶度的材料, 有优异的硬度和耐摩擦磨耗性能。经过增韧、增强改性后, 长期连续使用温度可达170℃, 是制作高性能齿轮的理想材料, 齿轮成形后经过退火处理, 耐用性会进一步提高。与PA6和PA66的齿轮相比, PA46齿轮的体积可以更小, 经济优势更为明显。PA46还可以替代当前的金属材料用于发动机进气管及散热器水室等, 能够降低10%的生产成本。

2.3 稀土含油MC尼龙

稀土含油MC尼龙是通过稀土和润滑油改性的MC尼龙。作为一种高性能的树脂材料, 稀土含油MC尼龙具有较高的承载力、自润滑性和摩擦寿命, 适用于成型汽车上的承压、减摩、降噪等功能件。国内汽车主机厂正积极开展稀土含油MC尼龙的应用研究, 已先后试制成功重型车底盘推力杆球销式衬套、底盘平衡轴直销式衬套、钢板弹簧用衬套和降噪片等零件, 明显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疲劳寿命。

3 聚苯硫醚

聚苯硫醚 (PPS) 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 开发和应用的进展相当快, 已成为第一大特种工程塑料。PPS耐高温性能突出, 熔点高于280℃, 长期使用温度为220~240℃, 无论是短期耐热性还是长期连续使用的热稳定性均优于其他工程塑料;PPS制品的刚性极强、表面硬度高、力学性能优异, 具有良好的耐蠕变性、耐疲劳性、耐化学药品性、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

PPS是理想的汽车轻量化材料, 每年约有25%的PPS用于汽车工业, 是PPS树脂应用扩展最快的领域。PPS在汽车工业上主要用于有耐高温、耐腐蚀要求的精密零部件, 如发动机部件、各种传感器部件、油泵及配件、车灯部件、各种管道和阀门等。据报道, Daimler-Chrysler以40%玻纤增强PPS燃料管取代发动机的部分金属燃料管, 取得了轻量化25%、成本下降30%的成果;Ticona公司最近推出了1种可吹塑成型的线型PPS, 以这种新产品成型的柴油涡轮发动机的空气感应管能够承受更高的使用温度、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改性PPS还可以用于燃料电池部件, 进一步取代汽车上的部分铸铁件及铝压铸件。国内也已经开发出PPS系列产品满足汽车工业的需要, 如以晶须增强的SG PPS-2C104A材料可制造汽车的保险杠、护板、挡板和手柄等受力结构件, 用PPS/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合成的SG PPS-2W304A合金材料制造的汽车变速齿轮、轴承和轴套等部件, 可以满足在高温条件下摩擦系数低、自润滑性好的使用要求。

4 聚碳酸酯

4.1 聚碳酸酯合金

目前, 聚碳酸酯塑料 (PC) 正向着合金化和高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其中的PC/ABS合金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PC/ABS合金综合了PC和ABS的性能特点, 既可以提高ABS的耐热性和抗冲击性, 又改善了PC的加工性能, 世界多家大公司纷纷推出阻燃、玻纤增强、可电镀、耐紫外线等多个新品种的PC/ABS合金;PC/PBT合金具有较好的透明性, 可以作为玻璃的代替材料;此外, PC/PS合金、PC/PET合金、液晶聚酯改性PC和PET/PCL改性PC等都值得关注和研究。Nissan公司采用GE Plastic公司PC/ASA合金制造的Xterra车的行李架, 不仅能承受18 kg的货物, 还比原PA行李架更轻;Diamler-Chrysler公司也采用GE Plastic公司的Xenoy PC/PBT合金制造了Smart微型轿车的车体面板。

4.2 PC玻璃

以PC代替玻璃, 不仅可以提高汽车车窗的透光性能、减轻车窗质量, 还能突破传统玻璃车窗在设计方面所受的限制, 使复杂的造型和三维形状的实现成为可能;实现印刷、除霜和隐藏天线等技术的集成;提高车窗的安全保护性能, 减少汽车碰撞时产生的碎片对司机和乘客的伤害;在PC表面牢固地涂覆一层防刻划的保护涂层 (有机硅保护涂层适用于汽车的后窗和侧窗, 等离子保护涂层则适用于经常受刮擦的车门和前窗) , 可使PC车窗的耐磨性和普通玻璃相媲美。

全球PC车窗材料供应商主要有3家, 即Bayer公司、美国GE公司和日本Teijin公司, 这3家公司引领着PC车窗材料的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方向。Bayer公司和GE公司都在开发能够吸收红外线的PC材料, 这种PC材料可以减少辐射热的通过;此外, Bayer公司还在研究1种增强型的PC玻璃 (Makrolon AG2677) , GE公司也在研究1种能阻挡日光传播的有纳米技术含量的PC玻璃。在欧洲, 各种执行紧急任务的车辆 (如警车、消防车和救护车等) 也开始配备带有防护涂层的PC车窗, 该种车窗能够完全满足欧盟严格的安全法规要求;在日本, 耐候级PC板用于赛车车窗已获得运输省批准, 本田和马自达等现已正式采用PC车窗;国内尚未见有汽车行业应PC玻璃的报道, 但已有汽车主机厂采用德国拜耳Makrolon AG2677板材进行了商用车后窗玻璃开发的初步摸索工作, 试制的PC制品比玻璃材料减重约50%。

5 可在线涂装材料或免涂装材料

5.1 可在线涂装材料

可在线涂装材料具有耐高温、高抗冲击性和尺寸稳定性好的特点, 能够承受白车身涂装生产线的烘烤条件而实现与车体同步油漆着色, 从而可以使制品与车体的色泽更好地保持一致性, 如GE公司开发的可在线涂装材料GTX974由聚苯醚 (PPO) 、聚酰胺 (PA) 和三元乙丙橡胶 (EPDM) 共混制成, 已在北美载货车的导流罩和轮罩等零件上大量使用。

5.2 免涂装材料

免涂装热塑性材料是一类自身带颜色且成型后无需再涂装即可满足产品外观颜色要求的材料。这类材料由于迎合了汽车环保、节能和美观的发展需要, 因而成为了近期的研究热点, 免涂装热塑性材料主要有ABS多层复合板和AES粒料。奥地利赛诺帕拉斯 (Senoplast) 公司开发的AM51 Solar EG多层复合板采用了PMMA层、颜色层、ABS层、ABS回收料层和流动层5层复合结构, 表层PMMA具有非常好的抗刮伤能力, 轻微划伤可通过抛光祛除;AM51 Solar EG多层复合板有5 000余种颜色供选择, 可以获得亚光、亮光、皮纹和金属质感等各种表面效果, 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抗光老化性和耐刮擦性, 适于真空吸塑或模压成型一些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的汽车内/外装件, 如仪表板、扰流板、保险杠和导流罩等部件, 已在北美和欧洲生产的汽车上得到应用。此外, 该公司生产的Senosan AM50 Solar板材被Volvo和IVECO的商用车用于车身导流板;Senosan Softfeel ABS/TPU板材用于宝马mini cooper车型的仪表板表层, 具有软质皮纹效果。

AES粒料由丙烯腈、EPDM和苯乙烯合成。与ABS材料相比, 耐候性和热稳定性更好, 更有利于使制品在各种老化条件下保持色泽;该材料适于注塑成型一些对外观色泽要求不太高的汽车零部件。

ABS多层复合板在国内正处于应用研究阶段, 已有汽车主机厂采用Senosan AM50 Solar板材进行商用车下脚踏板护罩和导流罩总成的试制工作, 采用国产免涂装高冲击HW600HI牌号的AES材料开发的商用车驾驶室的顶盖扶手和后视镜外壳均满足了产品的性能要求。今后, 随着免涂装板材国产化程度的提高和材料成本的降低, ABS多层复合吸塑板的应用很值得期待。

6 结束语

篇4:汽车工程学院发展规划

【摘 要】应用型本科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本文从应用型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探讨如何结合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岗位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和改革。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 汽車服务工程专业 课程建设

一、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应符合区域经济发展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较高层次的技术教育,是高职教育的较深层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中共中央教育部发出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模式的改革必须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直接体现形式,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需要靠课程体系有质量的实施得以实现,因而依托区域行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构建和优化尤为重要。

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各地区的地域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也不一样。有些院校即使专业设置相同,而市场需求岗位不同,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课程体系设置不同。如西华大学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因为地处成都,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基地的汽车生产厂家众多,且经调研,当地汽车保险业务急需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比较扎实,所占比重较大,拓展课程主要偏向汽车保险;深圳大学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因深圳电子产业和金融贸易发达,偏向培养汽车电气控制系统研发、汽车贸易等汽车服务业领域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课程设置中除汽车专业基础课外,拓展课程中还开设了《汽车金融》《汽车物流管理》《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等适用本地经济发展的特色课程;武汉理工大学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众所周知,有着渊源深厚的汽车历史发展背景,又与国外多所院校开展了国际教育,其培养目标是能胜任工程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卓越工程师”,课程设置中核心单元有《汽车诊断实验》《计算机在汽车服务工程学科中的应用》《汽车流体力学》和《热工分析》等学术性较强厚基础的课程。

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有调查显示,汽车行业所带动的制造业、服务业的产值占我国GDP的41.25%,我国国民经济近四成涉及汽车行业。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汽车制造、汽车销售和服务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汽车技术的快速更新对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对汽车人才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汽车行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一般都需浸染并成长于一定的行业文化中,像德国的双元教育,紧跟行业需要。本科院校在专业建设中从对市场调研、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知识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到教学过程的实施需要一个较长周期,落后于当初的市场需求;而且市场人才需求在不断变化,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偏差,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许多院校教师从院校直接毕业,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对企业工作流程和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不够深入,也会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因此,毕业时学生职业能力达不到社会要求,无法立即融入岗位,需经过长时间的企业培训才能适应岗位需要。

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建设需采取的措施

通过对多家应用型本科设置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院校进行走访和交流,并对国内多家汽车企业进行调研,现对汽车服务工程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和优化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开展本区域汽车服务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优化课程建设

保持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更新的可持续性,教学才能有持久的生机与活力。必须有时间计划地定期走访院校本地区域内的汽车企业,对管理和一线工作人员进行调研与交流,形成长期合作关系,签订长期协议,每个学期至少反馈一次最新的人才需求缺口和具体的知识能力要求,从市场岗位需求出发,改进方案。同时也向兄弟院校取经学习,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使课程体系中的各门理论课程、实践环节课程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体现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特色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提高培养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性。

(二)结合市场和课程体系的需求重新统筹规划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应用型环节要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就需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锻炼,把实践教学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是“厚基础、宽口径”,既具备本科底蕴,又具有专科的应用特色。专科的实验教学强调的是对已知结论的验证,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多学科的实践技能;而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验教学目标,应该是对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共同培养,因此需要从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实践教学设备、师资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重新规划实训基地的建设,配合课程体系的改革,满足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三)开展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不管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准确,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合理,课程体系如何完善,如果没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结果,缺乏获得知识的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性、创造性和应用性,无法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失去了应用型本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意义。因此,完善而又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课程体系中最基础的任务,作为培养具备“懂技术、擅经营、会服务”综合素质技术的应用型人才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要求我们必须改革旧的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应用型本科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色。

比如,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中自动变速器的知识是汽车构造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很多院校都是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本人从事此门课程教学多年,学生的普遍反应是,教师通过PPT图片或视频讲解不如在实物拆装的时候理解得透彻,但是拆装的时候又忘了其理论,如工作原理、工作过程等。因为实践课时和实验条件的限制,老师无法将理论知识再详细板书解说,对于某些课程中晦涩难懂的知识,学生到实验室亲自动手拆装实验会更容易理解。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中如能使汽车构造、汽车电器等专业核心课程突破本科教学惯有思维的限制,实现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放下手机,在动手过程中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的思维,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需求。

四、小结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教学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实施来实现的,因而课程建设将直接关系到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只有依托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与行业企业互动,不断更新优化完善,满足行业和产业的要求,满足企业和企业岗位的具体需求,从而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受到社会的欢迎,才真正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力,赵修文,蒋珍菊.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J].中国高等教育, 2011(24).

篇5:汽车再制造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汽车再制造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介绍了汽车再制造工程的内涵,表明开展再制造工程在我国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对比了我同与国外的`汽车再制造发展情况,分析了我国汽车再制造面临的机遇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汽车再制造工程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作 者:李健 侯献军 LI Jian HOU Xian-jun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武汉,430070 刊 名:汽车科技 英文刊名:AUTOMOBILE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U466 关键词:汽车   再制造工程   发展   展望  

篇6:汽车服务工程人才培养与发展论文

1汽车服务行业的特点

高速发展的汽车技术对汽车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开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不能够离开汽车工业特别是家用轿车工业的贡献。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无任何一项发明能比得上汽车对人类进步的推动,现代汽车已成为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于一体的高科技产物,并不断向更高科技领域纵深发展;汽车服务行业也随之发展成为一种“技术和服务”相融合的优质行业,对从业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地“专业型”要求,亟待需要更多的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应用型人才加入。

2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

从近几年,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统计情况来看,人才培养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随着更多应用型高校毕业生踏入社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迅速增加,近年来在就业过程中企业反馈出一些毕业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强、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等问题,不同程度地暴露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急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传统培养模式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率,社会新闻已经报道出某名牌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上技校学习技能的令人匪夷所思现象。这一方面反映出高等教育在课程教学体系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高校在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方面的落后[2]。

3建设实践教学平台的对策

3.1改善校内实训中心和加大实验室开放

为了建设一个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相适应的汽车专业实践基地,硬件设备的投入是非常大的。我校在走访国内一些高校汽车服务类专业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在已有车辆实训中心的基础上,又注资1500余万元,另建了汽车服务实训中心,意在加大基地改革建设,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2建强校外实践基地,多与企业沟通合作

与校内汽车服务实训中心相比,市场中的汽车4S店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理念、车辆设备等有非常大的优势,且汽车新技术日新月异。建强校外实践基地,既能使学生掌握与汽车技术发展同步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新营销策略等,企业又能通过对实习生的长时间考察,招聘到急需的“技术和服务”相融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3]。

4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

学习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要求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是多样化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重点培养方向,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变速箱、发动机等总成的拆卸和组装;并且能够独立使用车辆专用仪器设备,借助数据流分析、波形图分析以及尾气排放数据等分析方法,对汽车的故障做出准确、快速的诊断;同时还可以用最快、最好的维修技术对车辆进行修复和故障排除。

5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人才是能够依据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或从事应用性科研研究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目前,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发展规划主要有两种模式。1)通过新建设的汽车服务实训中心,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汽车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汽车技术,还能够掌握必要的保险理赔、市场营销、汽车维修和售前、售后服务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2)通过校企合作,开设“大象汽车工程师”班、“业乔定制”班等培养模式。同时学校课程设置为“3+1”模式,即大学本科前三年在校学习理论和实践知识,第四年到企业实习。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素养及创造精神,又具有扎实地汽车服务专业技能,以及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4]。

6结束语

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规划应与时俱进,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同样应如此。市场经济发展迅猛,技术革新日新月异,只有及时有效地制定与社会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教学体系和发展规划,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符合社会需要的“技术和服务”相融合的人才,满足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该发展规划的制定不是一成不变,它是开放的、动态的,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和革新。近几年,我校人才培养发展规划的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参考文献:

上一篇:镇党校的规章制度下一篇:XX年粮油生产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