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发展演讲稿

2024-04-30

村发展演讲稿(精选6篇)

篇1:村发展演讲稿

同志们:

总结回顾过去一年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全面部署新一年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区委、区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会前,区委常委会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以区委号文件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刚才,隆重表彰了一批农业农村工作战线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等一下,区委书记朱建华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认真总结,充分肯定过去一年“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

年,是“三农”工作很不寻常的一年,也是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克服雨雪冰冻灾害、全球性金融危机、农资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急剧波动等各种困难,坚定信心,克难攻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突出表现为“五个新”:

(一)现代农业发展形成新局面。一是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建立健全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认真落实粮油生产扶持、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粮食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全区粮食播种面积万亩,同比增长;总产量万吨,同比增长,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二是传统主导产业不断提升。以提高效益和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创新发展思路,深入实施毛竹、柑桔、畜牧业提升工程,建立柑桔品质提升示范片万亩;改造毛竹低产低效林万亩,通过改造,的竹林产量与效益基本恢复到灾前水平,每亩减少损失元,新发展毛竹专业合作社家,消化加工受灾毛竹万吨,为竹农挽回经济损失多万元,实现竹加工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建成畜牧业生态养殖小区个,规模养殖率达。三是生态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发展蔬菜万亩、果用瓜万亩,改造油茶低产林亩,发展太阳鱼基地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亿元,同比增长 ;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个、绿色食品个;培育专业特色示范村个,新增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四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抓好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园区建设和培育力度,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湖玫瑰生态园区为主要区块的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对外现代农业开发区。充分利用园区平台优势,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全年共引进农业招商项目个,总投资亿元。五是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转变农业服务理念和方式,扎实推进新型责任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镇粮食生产责任农技制度工作经验被评为“农业科学发展创业创新典范”。

(二)农民增收空间得到新拓展。一是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全面实施。建立低收入农户档案,认真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名市、区、乡镇干部与户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家省内挂钩单位和个市、区部门提供结对帮扶资金万元。落实低收入农户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发放小额贴息贷款万元,推动了低收入群众创业增收。创新下山脱贫安置模式,坚持下山脱贫与拆房退宅、宅基地整理相结合,实施宅基地换住房的公寓式安置和成本节约型的分散式安置,转移安置山区库区群众多人,搬迁自然村个。二是库区第二期脱贫致富工程扎实推进。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和一乡一规划、一村一规划,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库区第二期脱贫致富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扎实推进库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下山脱贫等项目,库区群众全部喝上“放心水”,建成林区道路公里,完成高效笋竹基地建设和低产竹林改造万亩,新种和改造低产茶园亩,发展食用菌万袋,建成高山蔬菜基地亩。库区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元。三是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不断增强。从发展现代农业、农民稳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需要出发,以低收入农户和下山出库农民为重点,大力实施“1+X就业扶贫”工程,全年共培训农民万人,其中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人,培训后转移就业人,培训后在本地就业人,占培训后转移就业人数的。全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元,占纯收入的。四是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积极发展。新发展农家乐特色村(点)个,乡()村被确定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 村、族文化风情旅游村被命名为省级特色旅游村,镇村、乡山庄等被确定为第三批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全区农家乐经营总收入万元,比上年增长。五是主要农产品促销工作有效开展。区委、区政府把主要农产品促销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具体行动,按照省、市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区实际,及时出台了柑桔、雪压竹促销奖励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柑桔和雪压竹的快销、多销。

(三)农村环境面貌发生新变化。一是村庄整治建设扩面提升。按照“以整治促发展”的思路,全年实施整治村个、提升村个,新建改建户用沼气户,的行政村实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镇村街道村镇村乡村底村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二是农民饮用水工程大力推进。全年完成个村、所学校农民饮用水工程,受益人口万,总投资达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农民饮用水长效管理机制,被列为全省个农民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试点示范县之一。三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扎实推进“强塘固房”工程,堤防加固工程被列入国家扩大内需新增亿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座水库“千库保安”工程全面完成。完成康庄工程路基改造公里、路面硬化公里,新增公路防护设施公里,大桥、过境公路基本建成。实施移民项目个,落实移民项目资金万元,有效改善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四是土地开发整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落实土地整理项目个,整理面积亩,建成标准农田亩;实施低丘缓坡开发项目个,开发面积亩;完成建设用地复垦(整理)亩(其中宅基地整理亩)。盘活闲置土地亩,新供地亩,争取用地指标亩,新增建设用地亩,是近年来争取用地指标、报批用地量最多的一年。

(四)社会民生状况有了新改善。一是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化完善,参保率分别达到和;创新低保工作法,户个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完成残疾人康复工程人,户困难群众得到住房救助,向名困难群众发放医疗救助金万元。提高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全面完成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二是社会各项事业均衡发展。教育强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区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完成中小学校舍维修万平方米,年基础教育普及率达到。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使用,万农民得到免费健康体检。农村文化生活蓬勃开展,等个乡镇文化站建成使用,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个和市级特色文化村个,文化、广电双“百千万”工程顺利完成。计生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顺利通过全省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考核评估。

(五)农村社会管理取得新成效。一是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全面完成。切实加强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通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以及“竞选辞职承诺”等方法,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换届完成率分别达到和,村两委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进一步提高。二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加强法制宣传,认真落实“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全面推行村务民主决策“五步工作法”、“民情沟通日”等制度,进一步畅通民意诉求渠道,积极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创建四星级“民主法治村”个、五星级“民主法治村”个。三是农村平安建设切实加强。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等活动,加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和村综治工作站建设,注重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切实解决各类矛盾纠纷。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注重解决苗头性问题,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建立个避灾中心。认真落实农村公共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防汛、森林防火、动植物防疫工作成效明显,农村公共安全建设得到加强。四是农村体制机制建设有新突破。加强土地管理,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集体土地委托管理制度,建立区、乡镇(街道)、村三级共同管理的责任机制和土地协管员制度,有效遏制了违法建房势头。推进农村生产要素流转,镇、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了区级林权交易中心,全年完成林权流转起、交易额万元,办理林权抵押贷款宗、贷款额万元;坚持试点带动,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过去一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措施得力,得益于各部门、乡镇(街道)对三农工作的大力支持、合力推进,得益于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得益于广大农民群众艰苦创业、团结拼搏。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全区“三农”战线的广大干部、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受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的影响,企业用工减少,农民工返乡增多,加上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二是农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柑桔、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作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任重道远。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土地千家万户、分散零碎的小规模经营和“亦工亦农”、“亦商亦农”的兼业化经营现象普遍,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难度较大。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四是农民建房管理难度大。农民一户多宅、建新不拆旧,既占用大量耕地,又造成存量宅基地闲置浪费。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建立宅基地退出和流转机制亟待破题。五是统筹城乡发展任务繁重。城镇建设滞后,对农民转移就业的带动力不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和农民的非农收入比重偏低。六是基层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村两委不团结、宗族宗派矛盾严重、集体经济薄弱、财务管理混乱、信访问题突出等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切实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明确目标,扎实做好年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农村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负面影响全面凸显的一年,农村改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也有着难得的机遇。因此,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对于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从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迈进这一目标,按照“抓发展、促增收、强基础、重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方针,强势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不断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全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主要目标任务为: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其中低收入农户(低保户除外)人均增收元以上;培训农民万人,新增创业和转移就业人;山区库区下山脱贫人以上,新建改建林区道路公里;实施环境整治村个、提升村个;解决饮用水不安全人口万以上;新建改建农村户用沼气户以上;完成低丘缓坡开发亩、建设用地复垦(整理)亩,实施国家投资土地整理亩。

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好四项原则:一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农村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以思想的解放推动体制机制的创新,力求在事关“三农”发展全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突破,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要以人为本,保障权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及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保障农民合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三要多方融资,增加投入。增强农村改革发展的物质基础,采取向上争取要一块、财政投入增一块、工商资本投一块、盘活资源筹一块、社会捐献帮一块、农民主体出一块的“六个一块”办法,多方筹资,努力增加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投入。四要强化基础,狠抓落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务实创新,实干兴业。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今年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1.抓就业促增收。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着重做好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和青年农民、被征地农民、下山出库农民和低收入群众的就业创业工作,全年培训农民万人,新增创业和转移就业人。具体抓好三个方面:①抓技能培训。把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培训,作为农民素质培训的当务之急,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各乡镇(街道)、村要抓紧摸清农民培训意愿、农村劳动力状况、已培训农民转移就业等情况;区农办、人劳局、农业局、教育局、移民办、工会、团委、妇联等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培训、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定向培训等,切实提高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能力。同时,根据农业产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②抓岗位开发。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结合实际,大力开发“三保(保洁、保绿、保安)、“三托”(托老、托幼、托护)、“三服”(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和“三管”(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等公益性岗位,就近就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③抓资源整合。整合、完善现有的各项扶持农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在用地、收费、信息、工商登记、纳税服务等方面,降低创业门槛,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更大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鼓励本地企业尽可能吸纳本地农民就业;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机关事业单位和农村新增的环卫保洁、绿化养护、物业管理等岗位,要尽可能优先安排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民就业。

2.抓产业促增收。①从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中增收。加大柑桔、毛竹、生猪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立足本地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一批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好的“短平快”的特色农业项目,增加农民收入。②从发展来料加工业中增收。从事来料加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多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要积极发动、大力支持农民群众参与来料加工、发展来料加工业,切实帮助解决来料加工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着力培育和扶持来料加工经纪人、专业村和重点企业,努力增加来料加工从业人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③从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中增收。坚持发展、规划、提升并举,进一步加快发展农家乐;以开展创特色、创星级等活动为载体,丰富农家乐,进一步增强特色竞争力;以加强培训服务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农家乐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技能。

3.抓项目促增收。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实施村庄整治、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土地资源开发等项目,以项目带动农民增收。积极抢抓中央、省、市加大对农村投入的机遇,抓紧申报、积极实施一批环境整治、强塘固房、农田水利、饮用水安全、移民项目和道路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使农民短期内能够从工程建设中直接增加收益。同时,为农民持续增收创造更好条件。

4.抓营销促增收。积极搭建农产品营销平台,加大农产品营销服务力度,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类展销会、农展会,充分利用农技、农民信箱等信息平台,大力推动网上交易和产销对接,努力构建农产品现代营销体系。支持鼓励农业“走出去”,大力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继续关注柑桔等大宗农产品销售问题,进一步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大促销力度,尽最大努力把农民手中的柑桔销售出去。

5.抓帮扶促增收。①扎实推进库区群众脱贫致富。深化政策扶持,推进异地脱贫、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民培训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摇篮小区和公寓式安置房,力争启动后山脱贫小区,建设高效竹林基地亩,改造低产低效竹林万亩,改造茶园亩,发展食用菌万袋,农民素质培训人,力争库区群众人均增收元以上。②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按照“一户一策一干部”要求,不断完善机关部门、企业和干部联系帮扶低收入农户制度,切实加强对部门联系帮扶工作的督促考核,促进结对帮扶工作经常化。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能人、工商企业、社会各界人士与贫困村结亲、与低收入户结对。进一步加大高山、远山、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民下山脱贫力度,同步推进自然村搬迁、宅基地整理工作,转移安置山区库区群众人以上,整体搬迁自然村个。

6.抓政策落实促增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投入和补贴力度,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和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和服务补贴等标准,区级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要不折不扣地把这些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把“真金白银”送到农民手里,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二)突出以现代农业为目标,着力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1.改造传统农业。把实施农产品品质提升工程,作为解决部分农产品卖难、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重点抓好“一稳定三提升”: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充分利用中央、省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的契机,抓紧研究落实政策,确保政策力度不减。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乡镇(街道)、村,将粮食种植面积、粮食订单等落实到户、到田块,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万亩以上、区内粮食订单万吨以上。①全力扩大早稻播种面积。各乡镇(街道)、村,各有关部门务必把早稻生产作为抓好全年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实行退桔还田、还田种粮;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坚决制止耕地抛荒,鼓励农民多种早稻,确保种植面积达到万亩,比去年增加以上。②努力提高粮食单产。继续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水稻高产示范竞赛、水稻优质高产万村示范三项活动,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和应用水稻机械插秧、水稻强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增产技术。各产粮乡镇(街道)必须建立一个连片亩以上的早稻生产示范方。③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工作。抓紧开展以“送政策、送订单、送农技、送农资、送资金”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惠农服务活动,各粮食主产乡镇(街道)要以村为单位,建立集种植、肥水管理、植保服务、农村服务为一体的粮食专业合作社,以早稻生产为重点组织开展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工作,积极帮助农民发展粮食生产。二是提升柑桔产业。各乡镇(街道)和区级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发动,做好群众工作,打一场柑桔转型提升的“人民战争”。要按照“提品质、调结构、控面积、树品牌、扩加工、促出口”的思路,走一条“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柑桔产业转型提升之路。要以整村推进的方式,大力推广柑桔“三疏一改”技术。今年,全区将实施柑桔转型提升工程万亩,在月底前,个柑桔主产乡镇(街道)要建立个以上千亩桔园示范区,重点村要整村推进,建好示范点。力争到年,全区柑桔面积调减到万亩左右,建立优质柑桔基地万亩,其中出口基地万亩、加工原料基地万亩,总产量控制在万吨以内,优质果率提高个百分点,柑桔亩增收入-元,实现柑桔产业以品质增收、以品牌增收、以加工增收,从根本上解决柑桔“卖难”问题。三是提升生猪产业。积极引导农户淘汰低产母猪,控制养殖规模,改良生猪品种。抓紧研究出台生猪生态养猪规划和实施意见,加快生猪移栏上山步伐,新建个生态养殖畜牧小区,提高生态规模养殖水平。积极引进带动力强的生猪产业深加工项目,充分发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资金使用效益,推进传统生猪业向现代畜牧业迈进。四是提升竹产业。着力改善竹林基础设施,新改建林区道路公里。积极推广竹林高效培育技术,建设高效竹林示范基地万亩,改造低产低效竹林万亩,新培育竹加工专业户户。

2.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编制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规划,明确建设定位、布局、规模和主攻方向及标准等,重点抓好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和优质柑桔基地、生猪生态养殖园区、万亩现代竹子示范园区、太阳鱼基地五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同时,积极培育瓜果、蔬菜、茶叶、食用菌、油茶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大力开展特色专业示范村建设,努力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3.培育现代农业。引导和鼓励农村能人、科技工作者、大中专毕业生、反向农民工等进入农业领域创业。深入实施“强龙兴农”工程,着力培育一批品牌响、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申领各种质量认证资格和国际市场准入证,资助企业参加农产品博览会、展示展销会等。积极引导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农技人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农民建立生产型、流通型、服务型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水平,着力培育组织健全、服务周到,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示范性合作组织。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建设,引导合作社走向联合,促进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品牌化生产经营中的带动作用,全方位提升种子种苗、生产技术、生产管理、产品产销、质量监管等水平。大力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注册商标、申报名牌产品;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努力扩大农产品品牌的影响,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以品牌吸引消费,以品牌抢占市场。同时,按照“一个产业、主打一个品牌”的思路,积极探索整合品牌资源的路子,特别是对具有区域性、同质性的产品,要引导生产主体联合起来打品牌,进一步优化品牌资源,提高品牌效益。

(三)突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扎实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突出以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和垃圾集中处理“四项工程”为重点,按照“全面惠及、连线成片、产业发展、生态文化”的思路,重点抓好天脊龙门沿线、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和库区沿线的连片整治,实施整治村个、提升村个。加强骨干道路沿线的垃圾收集处理,由乡镇(街道)分段包干,落实经费人员,定期清理巡查,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面达到90%以上。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个村,受益人口万,加强已建饮用水工程管理,确保工程长期发挥作用。新建改建农村户用沼气户以上,完成121家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抓好、峡川、等三个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建制镇的污水治理工作。

2.切实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①加大土地开发整理。深入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高产优质农田比重,完成土地整理亩、低丘缓坡开发亩、建设用地复垦(整理)亩。②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重点抓好镇凤凰形、镇等座水库的千库保安工程建设,完成堤防加固公里、河道整治公里和乌引西干渠与红岩灌区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和 利配套等一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任务,抓好镇千斤堰等重点水毁工程修复工作。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积极推进生态墓园建设。加强等饮用水源保护,开展国家湿地公园创建工作,进一步改善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争创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个省级生态乡镇。

3.积极开展农村新社区建设。在 村试点基础上,积极推进以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精神文明和基层民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新社区建设,完善服务功能,逐步把一批中心村建设成为村容村貌洁净、人居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备、农民生活幸福的农村新社区。每个乡镇(街道)要创建农村社区示范村个。

(四)突出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1.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五保”人员集中供养制度,注重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全面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均年筹资标准达到元以上,参合率达到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以上,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以上;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元。

2.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①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启动农村小规模学校改造工程,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万平方米,创建标准化学校所、省教育强乡镇个;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推行“联校协调管理”机制,加快城乡教师合理流动,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②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区、乡、村三级公共卫生体系和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创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家。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农民健康体检率达到以上。③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继续实施文化“百千万”工程,以流动舞台车为载体,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和农民“种文化”活动,尽快形成比较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抓好个乡镇文化中心、个村文化活动室建设。

3.积极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农民建房管理和服务工作,深化农村集体土地委托管理机制,完善农民建房审批制度,有效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特别要针对当前农村违法占地建房较为严重的情况,按照堵疏结合原则,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和相关责任制,出台农民违法建房的处理政策,从根本上遏制农村违法建房现象。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村道公路、农民饮用水和沼气工程、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田水利灌溉等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五)突出以制度创新为重点,着力增强农村改革发展活力。

1.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优化农村生产要素配置。①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抓紧制订出台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政策措施,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和鼓励农户依法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新流转土地亩以上。加强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区、乡镇(街道)、村三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组织,加强土地流转的指导协调、政策信息咨询、技术服务、考核督查等工作;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流转的中介服务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和纠纷调处机制,规范流转行为。各乡镇(街道)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和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一级也要相应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负责流转信息的收集和上报,帮助做好合同签订、建立信息台账以及相关服务工作,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有序推进。②继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探索和建立林权流转机制,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全年新流转林权面积亩以上。加强区林权服务中心建设,为森林资源流转、森林资源评估、林权变更登记、山林纠纷调处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完善山林流转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林权管理水平,促进林权管理现代化;进一步引导发展新型的林业经营实体,提高林农组织化程度,提高抗灾害、抵御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着力解决山林纠纷,切实规范林权流转行为,防止出现乱砍滥伐和损害林农利益的现象,切实保障和维护好林农的合法利益。③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复垦和流转。深入开展农村宅基地利用情况调查,摸清宅基地整理潜力,做好宅基地整理规划,科学有序地推进宅基地整理工作。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搞好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的用益物权。切实加大宅基地整理复垦力度,支持农民通过土地整理发展集体经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宅基地整理复垦。积极稳妥地开展宅基地流转和置换工作,结合下山异地脱贫,城中村、园中村改造等项目,探索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模式,每个乡镇(街道)要完成个村的宅基地流转试点工作。

2.积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推动农民创新创业。切实落实低收入农户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林业信贷投放,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增加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探索农村融资新模式,积极组建直接为“三农”服务的村级资金互助社,选择若干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同时积极推广农民融资“华家模式”,着力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户融资难题。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农房保险,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对自建基地或与农户紧密联结的生产基地实行统一投保,鼓励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成员统一投保,鼓励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以村为单位联户投保,提高农业抗市场风险能力。

3.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农业农村工作水平。①提高宏观指导水平。市场经济是过剩经济,政府和有关部门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研究农产品多了怎么办。要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专门收集产业信息,认真分析市场行情、走势分析、盈亏平衡点,实现年度预警、季节性预警。当出现产品过多、过少或盈亏平衡点时,或市场交易出现异动时,要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发出预警,及时采取对策措施。②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完善工作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的职责、职能,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重点工作实行问责制,实现责任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不留死角、没有空白、不出现交叉。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制度,按照政策导向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体现财政的公共属性,发挥好“四两拨千斤”作用;大力推行项目化管理,努力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农业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处置方案,切实抓好重大动植物疫病、森林防火等安全生产工作。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根据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断拓展服务范围,优化产业发展、信息、技术、农机、培训、中介、气象、农资、安全、检测十项服务,并要把服务内容具体化,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各工作人员,明确具体服务内容。当前,要突出抓好农产品公共营销服务,重视农产品营销工作,落实机构和人员研究农产品市场动态,开展农产品公共营销服务,通过规划引导、信息发布、政策杠杆,引导农民合理安排产能,促进农产品产销有效对接。

三、强化基层基础,努力为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一)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完善乡镇党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运行工作机制。加大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以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会会精神为主要内容,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基层党员干部。拓宽农村基层干部选拔培养视野,完善村干部业绩考核激励机制,逐步建立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注重从基层干部选调、提拔干部,从责任农技员中选调农业干部,努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和大学生村官的组织管理,充分发挥他们在村情民意调研、政策法规宣传、富民强村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民主制度规范、组织建设督导等方面的作用。

(二)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规范村级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创新基层民主形式,通过健全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完善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村“两委”定期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议事会、党员议事会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发挥村民代表会议在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中的主导作用,严格按照“五步工作法”对重大村务进行决策,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做好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扎实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农村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大力推广新时期“枫桥经验”,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保障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按照“管理增财、服务积财、开发兴财、公益聚财”的思路,采取“清、建、管、办”多管齐下的办法,用经营村庄的理念统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拓展集体经济发展渠道,搞好集体建设性用地和宅基地整理开发,利用留用地政策发展集体物业经济;加大水库、山林、农业等资产开发,发展乡村旅游和多种经营;通过财政支持、项目整合、结对帮扶等途径,支持经济薄弱村异地发展物业经济。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机制,鼓励村级组织以土地、资产、资金等入股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集体收入来源。

同志们,是个“三农”区,解决“三农”问题最终靠加快“三化”建设。我们必须跳出“三农”抓“三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一手抓“三农”发展,一手抓“三化”建设,不断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上水平、上台阶。

篇2:村发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2011年的6月,我怀着一颗扎根家乡,服务家乡的赤子之心,参加了选聘村官的考核,经过层层选拔,荣幸地成为一名“村官”。在上任之时,谈一谈我对振兴本村经济的一些想法。

从目前情况分析,我们***村不是靠近乡镇中心或者靠近商业地段,不适宜发展商业。现阶段水果市场反应波动比较大,近年来天气反常,而且种植水果病虫害较多,投入比较大,因此也不适于发展水果种植。从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来看我觉得我村应该依托山林优势,间隔种植中药材,发展本村的农业特色经济。

近年来,国内对中药材—“金银花”的开发利用进展很快,在制药、香料、化妆品、保健食品和饮料等多个领域都有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有资料显示,全国金银花产量仅为500万公斤,而市场需求在1700万公斤以上,干花收购价最高达240元/公斤,供需矛盾突出,这就为种植金银花创造了商机,是本村脱贫致富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好项目。

金银花每亩栽植约200株,当年栽植当年见效,3年进入盛产期,亩产量达260公斤以上,一年开5茬花,亩投资300元左右,亩效益达4000-6000元。无论山区、平原、堤

坝、坡地,还是房前屋后、沟渠路旁、林果间隙,它都能花繁叶茂,生长旺盛。引进种植金银花不仅短期内有丰厚的经济回报,而且还能利用山林、保持水土、绿化山川、美化环境,改善生态,造福后人。

我村集体共有山地共80亩,南方典型的黄土石山混合结构,多是野生繁殖松木和阙类杂草为主。发展种植金银花项目,计划先期开发40亩黄泥地为主的山地,计划投资15000元,以集体集资形式入股(不入股则收成后可分得少量地租),组织部分入股人员将林木减疏、铲除杂草。在6米间隔的林木中间种植金银花,一年施肥两次,除草2次,金银花在移栽后第三年开花,一般在5月中下旬采摘第一茬花,隔1个月后陆续采摘第二、三、四茬花,采摘及晒干金银花所占用劳动力不多,时间不长段,基本不影响农务。

计划在未来3年,成功收获金银花后,与本省或者意向收购本村金银花的制药(或凉茶饮料)企业签订长期收购合同,并开发剩下的其余山林,将以种植金银花为主要经济收入,发展我村特色农业经济。

村官虽小,但同样肩负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光辉使命。作为一个纯农业村,要想实现跨越发展,就必须提升传统农业,发展特色。在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我们要客服重重困难,转变观念,推陈出新,顺应潮流,我们村干部更要发动党员带头作用,踏踏

实实为老百姓做实事。籍此,为提高本村农民经济收入,需切实做好发展中药种植,振兴农业特色村的工作!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011

年7月10日星期日

篇3:箐口村旅游业发展思考

一、箐口村旅游发展现状

云南省元阳县箐口村位于元阳县至绿春县的山区公路沿线, 距元阳县城南沙30公里。村寨坐落于半山腰, 占地约5公顷,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村有195户、945多人。自古以来村民以梯田为生, 直到今天仍然维持着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

面对脱贫致富的要求, 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箐口村何去何从呢?作为典型哈尼村寨, 这里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元阳哈尼族梯田的规模之大、景观之美、生态之天然, 能够满足游客的视觉审美消费需求。同时, 哈尼族的梯田文化, 是一种独特文化类型, 更能让游客得到一种差异化体验。整个元阳县境内, 从箐口到胜村一带, 是观看云海梯田的最好地段, 其中箐口就有三千多亩梯田, 是元阳梯田的核心区;村子完整地保持着哈尼人生产、生活方式的基本原型, 沿习着传统的蘑菇房、民族耕作制度、文化和习俗, 并具有典型的“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四度同构的生态系统;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便利。箐口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面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困境, 旅游开发被纳入村寨发展规划的蓝图。

从2000年起, 红河州政府和元阳县政府对箐口村进行了整治和改造, 建立起箐口哈尼民俗旅游村, 试图把箐口打造成了元阳梯田核心区唯一的游客定点接待村。根据旅游开发的需要, 箐口村修建了一系列旅游设施。在公路边村口修建了寨门和一个约一百多平方米的广场, 新建了中心广场, 和一排哈尼风格的草棚、凉亭、休闲楼, 修葺了水磨房、水雄房和水碾房。在文化广场的东侧, 修建了一座由数座“蘑菇房”组成的哈尼族文化陈列馆。除旅游设施外, 云南省政府和红河州政府先后投入上千万元资金用于哈尼梯田区域的水土保持和环境整治工作, 包括在梯田核心保护区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节能改灶等一系列生态系统工程。这些措施改善了村寨环境, 使箐口村在保持外部原始风貌的同时, 民居内部功能得到更新。同时, 设计了一系列的民俗体验活动, 让游客在对梯田欣赏之余体验哈尼民俗风情。

总的来说, 目前箐口村旅游业起步工作基本完成。然而在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有待改进之处。2002年, 红河州决定将哈尼梯田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并在2004年得到世界遗产中心的确认。随着申遗工作的开展, 箐口哈尼民俗文化旅游村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二、箐口村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箐口村旅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旅游增长速度和村寨居民的期望值不符。

在整个箐口村急切地盼望着旅游业能让本村居民迅速脱贫致富, 增长缓慢的旅游收入以及较低比例的收入分成, 正在渐渐挫败村民们的希望, 这可能会使箐口村在旅游发展和遗产保护中步履维艰。

2、个人参与行为与旅游资源保护之间的关联不够明确。

在箐口, 实际参与到旅游业中的居民只有村委会和文艺队的二十余人、开餐馆的两三户人家、为游客引路的三四个非职业导游以及从大理鹤庆来开旅游纪念品商店的七八个外地人, 总人数不到全村人口的5%。尽管每天看着游客在村子里出出进进, 箐口的大部分老百姓并不知道该如何参与到本村的旅游发展和资源保护中。这种被动的“不相关”使得当地居民对旅游业产生质疑, 也把保护当地自然文化遗产的责任看成一种徒劳无益的政策负担。

3、本地导游匮乏。

自旅游营运来, 全村年游客接待量超过万人次, 却没有一个负责带领游客游览本村并讲解哈尼族民俗文化的专职导游员。

4、旅游开发程度不足, 尚未成为村寨经济发展的主角。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 旅游资源有限, 供游面积狭小。目前, 箐口村的旅游项目包括梯田、蘑菇房、陈列馆、水磨、水碾、水碓子、祭祀房等参观类项目和歌舞表演、长街宴、篝火晚会等参与类项目。对于参观类项目, 可供参观的景观较少, 而且由于导游匮乏等原因, 游客只能将其作为一种观赏和猎奇的景观而以, 不能体会到蕴含其中的哈尼文化;对于参与类项目, 一方面项目较少, 而且质量水平有待提高, 对村寨不熟悉的游客无法得知参与类项目的具体时间, 因而没有在村中逗留的动机。

其次, 交通条件亟待改善。目前箐口村的交通条件亟待改善, 主要表现在山高路窄、雾绕雨浇, 滑坡现象时有发生;公共交通工具少, 无固定行车时点, 等车时间漫长, 倒客时有发生。这样一来, 未至目的地, 游客的热情已经消失, 对旅游的质量会大打折扣。

三、箐口村旅游业发展建议

1、加大旅游投入。

各项规划和政策措施的实施,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仅仅靠元阳县或者红河州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若申报成功, 成为世界级风景名胜区, 景点特征个性化、管理标准化、生态良性化的要求会更高。因而, 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和观念, 更加灵活多样的政策措施吸引资金参与旅游开发。

2、加强宣传力度, 做好市场营销。

积极参加在全国各地举办的旅交会和展销会, 一方面对外宣传元阳梯田, 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和借鉴外地同行的宝贵经验;让更多的业内同行、知名专家和新闻媒体来了解梯田、宣传梯田;宣传元阳梯田旅游产品, 加强与游客的互动沟通。可以编制元阳梯田旅游指南, 给游客提供一个全面展示旅游资源的信息平台, 其中包括不同季节已经出现的各种奇景。

3、盘活哈尼梯田现有资源, 挖掘潜在优势, 做好旅游线路策划。

加强对哈尼文化的收集、整理、保护、传承, 开展民族歌舞展演;把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 除了看到哈尼人的梯田和蘑菇房外, 还要把能表现哈尼文化特点的诸如服饰、饮食、节日提供给游客, 使他们在这里能充分领略和享受哈尼文化的优秀成果。在进行旅游线路策划时, 应该体现以下原则: (1) 精品原则。线路组织要中心明确, 重点突出, 特别强调将不同性质、不同主题的旅游精品串联起来。 (2) 市场原则。旅游线路设计中对旅游产品和活动项目的组织应首先考虑市场需求, 特别是应针对各目标市场进行细分, 专门设计。 (3) 优势组合原则。将梯田旅游融入云南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大环境中, 以省旅游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为依托, 以梯田景观和哈尼民俗文化主线, 推出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 (4) 主题原则。哈尼梯田四季分明, 每一旅游季节和旅游线路具有鲜明的主题, 以此贯穿相应的旅游景区、产品与活动项目, 体现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分隔与连贯。

4. 改善交通运输、邮政通讯、城镇建设、给排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为旅游业发展进步创造条件。

关于路网建设, 区外的道路可以争取通过省里来协调, 区内的道路在非景区的过渡路段, 要尽可能做到顺达、舒适, 让游客在自然和谐中体验“人在车中坐, 车在画中行”的境界。

5. 注重旅游纪念品开发工作。

开发旅游纪念品要有地方特色, 要有品位, 要有文化内涵, 比如开发布艺、服饰、银饰或者观赏艺术品, 用具有哈尼和梯田特色的元素开发特产和相关文化标志纪念品。同时, 实行经营准入制度, 有效控制了店铺规模和数量的增长, 规范了商业行为, 突出了民族特色, 实行统一授牌保护。

6. 准确评估村民的生存现状, 让村民在梯田的保护与发展中找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旅游利益分配上进一步向当地村民倾斜, 以提高他们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以及生活水平的改善。 (2) 促进与旅游业相关行业, 特别是餐饮、住宿、交通和其他服务业发展。从满足市场现实和潜在需求出发, 培植当地名特产品, 发展特色企业。 (3) 提高素质技能。哈尼梯田景观的保护与生态提升、箐口村旅游业的发展都主要靠本地人完成, 而这些都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因此需要加强对村民的旅游相关教育和培训。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不断提升人们的思想素质, 把哈尼人纯朴、善良的文化特质表现出来, 这样才不能被商品经济的金钱意识所腐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导游的素质。

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的实施, 如何加速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箐口村为例,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反映该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哈尼族,箐口村,梯田文化

参考文献

[1]、卢鹏:现代旅游中的民俗功能.云南大学.2006, 5

[2]、肖赞:元阳箐口哈尼族农业转型和功能拓展的个案分析.云南大学

[3]、2004土锅寨村经济统计表

[4]、肖赞:元阳箐口哈尼族农业转型和功能拓展的个案分析.云南大学

[5]、马翀炜:文化符号的建构与解读——关于哈尼族民俗旅游开发的人类学考察.民族研究.2006, 5

[6]、王嵛: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寻找“肚子”和“面子”的双赢.http://www.hhskl.org.cn

[7]、徐永林、吴兰仙:红河哈尼族梯田的经济学透视.昆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5

篇4:创新经济:“村发展”攻略

在中关村发展集团媒体见面会结束后,他热情地与各路记者交谈,并坦言,“要发信息,电话可是接不过来哦。”

半小时前,他刚刚完成了示范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股权投资和创新合作的签约仪式。沉甸甸的果实,传递着他的快乐。萦绕于心的喜悦爬上他的眉梢。

而坐在于军身旁的最亲密无间的搭档——集团总经理许强介绍说,此次签约举足轻重:是践行“三个北京”和建设世界城市的大战略;是建立目标清晰、有制度安排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路线图的大转化;是建立从要素聚集、聚合到聚变的创新资源统筹运作平台的大整合;是开创以“四个一批”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的大发展。

与此同时,记者还细心地发现此次中关村发展集团的简称也由此前的“中发展”演变成“村发展”。中关村管委会李石柱副主任亲切地把其唤作“村发展”,“中发展”似乎易让人误以为是中国发展集团,而村发展似乎更加顺理成章,贴近中关村人感情。

值得一提的是“村发展”将代表政府,5年安排300亿进行重大产业化项目股权投资,支持重大产业化项目、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成长性的企业。

以往,中关村的一系列重大活动都会放在核心区举行,而此次移师京西无疑增加石景山园的曝光率。这从主管石景山园工作的石景山区李艳副区长从容走进会场的喜悦神情中得到验证。

作为东道主,匆忙而过的她不失时机地和记者握手言欢。

“村发展”转化路线图

渐渐地, “村发展”在中关村呈现出她的无穷生命力。引项目,促产业,抓金融则是其三大拿手好戏。

在于军看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就是要建立目标清晰、有制度安排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路线图。

为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着力抓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工作要求,中关村管委会将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工作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主要抓手。大力推进重大成果产业化工作平台体系建设。

而中关村发展集团则成为了加快重大成果产业化的一套工作机制的有力抓手,引进和转化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规模化前景的成果,促成了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当记者尝试理解“村发展”集团对中关村所能产生的影响时,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无疑是最好的向导。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为此建立了四项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挖掘重大科技成果的六大渠道。

在他看来,应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举办中关村科技沙龙、发挥中国技术交易所作用等,建立了高校院所、海外高端领军人才、中央在京企业和军工集团、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跨国公司和境内领军企业、国际一流实验室等六大渠道,深入挖掘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建立备选项目库。

在完善项目评价筛选机制方面,郭洪倡议建立专家库,由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973、科技支撑计划等专家。以及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成员等对备选项目,进行技术、市场、团队、管理等综合评价,筛选出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作用强的项目。

“市级财政5年统筹安排300亿元,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资金支持,带动中央和市属企业、战略投资者、创业投资机构等社会资本投入则旨在建立项目落地机制。”在财政支持下,郭洪提出了充分发挥北京市重大项目联席会集中决策、统筹支持的作用。组建项目联合工作组,指派专人全程跟踪协调,加快推进项目落地的举措。

而如何做好项目落地后的持续服务,也成为郭洪关心的一个问题。“支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采用担保融资、信用贷款、引入创业投资和战略投资者、到代办系统挂牌和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等方式,持续融资和发展。”

在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廖国华看来,实施对核心人才的股权激励、加大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产品的政府采购支持力度、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承担单位享受“十百千工程”企业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则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村发展”运作大平台

记者了解到,引进重大项目和统筹产业布局是中关村发展集团首要任务。

“以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区域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建立起创新成果的主动发现机制;以政策集成为优势,以平抑产业化成本为突破口,建立起高效率、低成本的新型产业培育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本纽带为调控手段,建立起规划布局合理的产业化机制。”

董事长于军强调,中关村发展集团将以政、产、学、研、用、金高度互动为着力点,通过三大转化机制的创新,为国内外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北京提供全方位服务。

“大力支持以需求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资源效率,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生增长能力,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为实现大整合, “村发展”将建立从要素聚集、聚合到聚变的创新资源统筹运作大平台。

总经理许强告诉记者。集团将充分利用好政府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股权投资资金等手段,积极服务于各区县、各园区的产业发展,重点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重大成果产业化,推动重大项目在京落地。

据了解,中关村发展集团将力争实现对中央、北京市和各区县三级资源的整合;实现从创新成果到创新产业集群的产业化链条各环节资源的整合;实现政、产、学、研、用、金各类型创新主体资源的整合,形成创新资源统筹运作的大平台,服务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

“在政、产、学、研、用、金各创新相关主体中,科技金融是最关键的环节。”于军告诉《中关村》记者,为此,中关村发展集团第二项任务就是统筹融资,探索建立起与创新相匹配的金融支撑体系,解决科技与资本结合的问题。

“集团将代表政府,进行重大产业化项目股权投资,支持重大产业化项目、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成长性的企业。”

在会议现场。许强表示,集团将把国有资产资本整合起来,并通过引进战略投资、发行中期票据及企业债、信托计划。上市等方式增强集团融资功能,与政府、银行等机构一起建立多渠道、多层次、以风险投资为主的投融资体系,将社会流动资金转化为风险基金,用于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使其真正以资本的面貌与高新技术相结合。

通过政府资金整合,社会资本的进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都将从中受益。通过对目前已经成功落地的典型项目进行剖析,中关村发展集团还初步总结出了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

业化的几种有效方式。

于军说,发挥政府股权投资的引导作用,促进国家战略核心技术产业化、政府股权投资与国企战略投资相结合。依托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化组织能力优势、政府股权投资发挥天使投资人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化投资平台作用,做好保障和服务,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重大项目落地为安

记者了解到,此次首批签约的股权投资项目,都是自主创新、在国内外具有领先优势、具备产业化条件的重点项目。其中,中科院光电院和中视中科公司的激光显示大屏项目,是继黑白显示、标准彩色显示和数字显示后的第四代显示技术,是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关键战略,是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高技术基础产业,它将为显示行业带来一场革命。

北京中视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贾中达接受《中关村》采访时表示,中关村发展集团通过对中视中科的支持。会在北京形成激光产业基地,会提升国内激光显示产业的总体水平,对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另外,京联云公司手机中间件项目、国智恒北斗电力全网时间同步项目和清华大学新型镁离子抗衰老药物项目也都属于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领域,具有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具备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和条件,符合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具有良好的成长潜力和市场预期,同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京联云先期目标是联合国内知名手机硬件设计公司开发低成本智能手机终端。

京聯云软件首席执行官庞宇征向《中关村》杂志介绍了京联云与“村发展”合作的初衷。他说公司后期将长期捕捉运营商和用户的移动互联需求,结合技术进步和最新的市场理念,致力于成为最大的个性化定制移动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和中间件供应商。

“国能风力发电公司的兆瓦级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参加了上海世博会。据我们测算,国能风电公司有望在五年内发展成为产值过500亿、利润过百亿的大型企业。”

国能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大龙告诉《中关村》杂志,目前公司兆瓦级垂直轴风力发电样机已正式下线,首批将运往张家口张北县风力发电厂进行发电运行试验,后续也将在北京选择适合的风场进行有关试验,该产品未来两年的订单已被国家电网公司和欧盟有关国家全部订购。

总经理许强是怎么想的呢?他表示,集团拟就对国能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投资启动尽职调查工作,对其所提供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核实,并对公司的历史、技术、产品、市场和经营等方面做全方位的调研和评估。作为“村发展”集团总经理,他以令人愉悦的谦逊展示他对工作令人印象深刻的负责态度。

记者了解到,签约战略投资合作意向的1 0家企业,均注册在中关村示范区内,其中有8家是深交所“三板”企业,分布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国家大力支持的新兴行业及公共管理服务领域,在行业细分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主营业务清楚、发展战略明确,具有较高收益率和成长性。

“2009年9月,国家正式确立天地互备、以北斗为主的电力授时体系。随着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实施及电信等其他行业的授时需求,初步估算北斗授时体系产值规模近千亿元。”

北京国智恒电力管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吕建光接受《中关村》采访时强调,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战略投资人进入公司这些企业,将对我们公司完善治理结构、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和服务产生影响。

许强告诉记者,对上述公司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符合北京市产业发展政策要求;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对鼓励中小高成长性企业的发展能够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

中关村发展集团高度重视与在京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清华、北大、中科院、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重大项目筛选和落地服务上进行全面合作。

篇5:村领导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全体教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烟筒屯镇中心学校隆重举行了第40届体育运动大会暨少先队检阅式。在此,我代表村委会和广大村民向小朋友们表示节日的祝贺,向前来参加大会的各位领导和各界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些年来,中心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在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在广大父老乡亲的支持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改革课堂教育模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改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网络化,信息化,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空间,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少年朋友们,祖国的建设,民族的发展,家乡的振兴靠你们,希望你们更要努力学习,锻炼身体,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新一代少年,去迎接时代的挑战。

最后,祝全体教师和少年朋友们身体健康,节日快乐,祝大会圆满成功!

村委会、全体村民

篇6:优秀村书记演讲稿

严孝民

党建引领促发展,追赶超越创一流

人民街道园里堡社区  党支部书记严孝民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才,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追赶超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我们必须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努力提升工作的规范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把社区的各项工作开展好。

近年来,我们园里堡社区党支部在人民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全力打造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社区干部队伍。努力培养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党员队伍。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促发展,追赶超越创一流,以社区为龙头,以社区建设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核心,以打造创新型党建品牌为宗旨。形成了实现一个目标、发挥两个作用、建好三支队伍、做好四大亮点、力争五个提升、开展好一个特色。

实现一个目标

就是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发挥两个作用

就是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好三支队伍

就是建好社区党员、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三支队伍。

做好四大亮点

亮点一,班子团结拼搏。两委班子团结协作、拼搏实干,努力做到在任一届、造福一方,工作有我、有我必优。我们社区创卫工作全市范围内取得先进名次,环境整治名列前茅,多年来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使领导放心、群众满意;

亮点二,党员争优带头。党支部广泛开展“我为党旗添彩、我为党徽争光、我为社区建设做贡献”,建立党员自愿者服务,党员一帮一,帮贫困、聚民心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群众有困难党员自觉帮,要求群众不做的,党员坚决不做,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首先要做到。8月区委、区政府下达了拆迁任务,拆迁完成仅用了25天时间,创下了临渭区拆迁的“园里堡速度”.这项工作能快速圆满的完成,主要来源于我们党员的.带头作用。老书记任兴田、党员李玉琴舍小家顾大家,带头拆迁,他们的行为感动了拆迁户,为其他群众树立了榜样。使全社区形成了党员带头,人人参与的良好风尚;

亮点三,群众勤劳守法。我们社区坚持普法宣传教育,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形成了人人遵纪守法、个个勤劳致富。居民王安民几十年来守法经营、勤劳诚信,他所经营的裤子王在渭南享有很大的名气,带动了一大批个体经商户,有力地推动了社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亮点四,社区和谐文明。我们社区成立了市民学校,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树正气杀歪风,形成了人人争做文明市民、户户争当和谐家庭。倡导婆媳互爱、邻里互帮,开展表彰好媳妇好婆婆活动。树榜样、立标杆,形成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新风尚。多年来,无一例打架斗殴、骂街滋事的行为发生。

力争五个提升

就是提升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提升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的素质、提升社区领导班子和干部的作风、提升党的基层工作覆盖面、提升社区整体管理水平。

开展好一个特色

就是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社区搭建平台,群众自愿参与,我社区成立了园里堡社区圆梦艺术团,组建了锣鼓队、秧歌队、广场舞队和佳木斯体操队,积极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达到了我锻炼我健康,我参与我快乐。圆梦艺术团202月获得了临渭区第二届秧歌大赛“一等奖”, 1月获得了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务 “五星级团队”荣誉称号。艺术团多次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渭南日报、渭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做了专题报道,充分彰显了园里堡人靓丽的风采。

上一篇:大腕经典台词下一篇:银行保险网点经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