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2024-04-30

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通用14篇)

篇1: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2.通过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的观点.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所求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能用自己的语言较简练的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游戏.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听,教师拍手,第一次拍了几下?第二次拍了几下?问: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老师拍两回①2下、6下.②2下、4个2下.)

2.看图填空.

(1)○○

□□□□□□□□

因为8里面有个2.

所以□的个数是○的倍.

(2)△△△

○○○○○○○○○○○○

12里面有个3.

○的个数是△的倍.

二、新授.

1.观察讨论,初步感知.

出示例题:饲养组养了12只小鸡,3只小鸭,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

①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题中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边回答题里的条件,边说自己的理解,教师按学生说的贴出实物图.

②观察实物图,看图叙述题意.理解:这道题是谁和谁比,谁是1倍?谁是谁的几倍?

③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呢?为什么?

给每个人思考时间后,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全班汇报,你们组是怎样想的?

教师强调:“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后面不用写“倍”.

2.讨论尝试,加深认识.

动物园里有15只大猴,5只小猴.大猴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

教师:自由读题,找找题中的条件,大猴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是什么意思?

教师: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自己动手列式计算,指名板书.

3.反馈练习,归纳总结.

乒乓球的个数是气球的几倍?

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并说出这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第一条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

由学生口答出结果

③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是什么样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这种应用题应该怎样想?怎样解答?它与以前学习的知识有什么关系?(明确:这种题的特点是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4.巩固练习.

(1)口答:12里面有()个6,12是6的()倍.

35里面有()个7,35是7的()倍.

(2)学校有10个足球,2个排球,5个篮球.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几倍?

板书设计

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例6题目

实物图

题目解答

探究活动

商品价格

活动目的

通过调查、整理、分析商品价格,使学生熟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活动过程

1.前期调查

去自己家附近的商场或超市调查一些商品价格.

要求:(1)商品的价格要是整元数的;(2)商品的价格要在1--50元之间.

2.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一号商品的价格(元)

价钱高的商品 二号商品的价格(元)

价钱低的商品 二号商品的价格是一号商品的多少倍

篇2: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合理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图形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老师考验你们的听力怎么样?

(1)第一次拍3下,第2次拍6(2个3)下,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表示第1次和第2次的关系吗?

教师补充:第2次拍的次数是第1次的2倍。

(2)第一次拍2下,第2次拍6(3个2)下,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表示第1次和第2次的关系吗?

教师补充:第2次拍的次数是第1次的3倍。

2.“倍”这个字你们认识吗?“倍”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3.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学习例1:

出示2朵兰花,出示6朵黄花,学生说说两种花的关系。

我们还可以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怎么来表示这是一份呢?

教师示范将2朵兰花圈起来,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想一想黄花该怎样圈?同桌互相讨论。指名演示。

出示:黄花有()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兰花的()倍。

如果我拿走2朵黄花,谁能告诉我现在的黄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为什么?

现在黄花还是6朵,蓝花呢,变成3朵,你能用倍来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小结:要回答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不能只看一种花的朵数,我们一定要看一种花几朵,另一种花有几个这样的几朵,我们就说是几倍。

2.学习例2:

学生打开书本第73页。数一数蓝花和红花分别有几朵?

请学生根据例1将花用自己喜欢的那种颜色的水彩笔一份一份圈起来。

提问:蓝花2朵看成一份,红花将怎样圈?

红花有()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兰花的()倍。

谈话:刚刚我们用圈一圈知道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但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简单的圈一圈就能完成,还要研究如何计算,题目仍然是蓝花有2朵,红花有8朵,红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不用圈,怎么列式计算?同桌讨论?为什么要计算?

求8里面有几个2,算式8÷2=

4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用除法计算,得数后面不要写单位名称,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

四、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做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看出红带子的长沙绿带子的5倍?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读题,根据题目要求学生操作,填空,教师巡视指导。提问:6里面有几个3?6是3的几倍?15里面有几个3,15是3的几倍?填好后,要求学生把句子完整地读一读。用除法计算检验。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在图上连一连,再根据情况列出算式。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根据题目要求先量出这两条线段各长几厘米?提问:你把哪根线段看成1份,第二条线段有这样的几份,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五、课堂小结

篇3: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及分析

(一) 教材简析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用除法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个传统的教学内容, 新教材由浅入深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2, 通过摆飞机模型的主题活动, 在操作观察中让学生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 例3, 通过观察情境图, 从图中获取相关数学信息, 引导分析推理, 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学习这部分内容, 不仅有助于学生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倍”的实际问题作好了思路孕状。

(二)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之前,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和除法含义, 并且学习过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这些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作了知识铺垫。

因此, 我决定以学生已有的先前经验作为新知学习的切入点, 以学生的操作活动作为新知学习的平台,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有意识地让他们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使学生初步懂得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处理信息、合理计算。

(三)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和课标的分析与把握,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 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 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结合问题解决的展开,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下, 我设定了:一是教学重点。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 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二是教学难点。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二、设计理念及教法与学法

依据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全体发展及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 本节课综合应用了情景教学法、讲解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则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练习为主线”的原则, 采用了自主、合作学习及探究性学习。

三、教学流程设计

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既定的课时教学目标为指导, 遵循教材的编排思路, 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 整个教学我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1.复习导入, 直奔主题。以“看着12÷4这个算式, 你想到了可以怎么分小棒?”引导学生回忆除法的含义, 以“你会摆吗?”复习“倍”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旧知, 这样的设计旨在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 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倍”来思考问题, 揭示课题——“继续学习倍的知识”, 引出下面的“用小棒摆飞机”的主题活动。

2.实践操作, 探究新知。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完成——第一层次:操作体验, 经历建构;第二层次:联系生活, 应用感悟。

下面, 我简要展开介绍:

第一层次:操作体验, 经历建构

这一环节主要是围绕例2的教学展开的, 分为四个步骤教学——

其一, 操作实践。教师摆出一架飞机, 学生观察发现“5根小棒可以摆一架飞机”, 然后学生动手操作, 自由拼摆, 并与同桌交流: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科学教育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 让学生亲自动手摆飞机的活动设计, 旨在让学生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层面, 发现并建立“倍数”的概念, 经历了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其二, 观察思考。按照“初步感知——说理体验——感悟算法”的线索展开:首先, 充分让学生汇报自己摆小棒的情况, 以“你是怎么知道10是5的2倍的?”式的提问引出学生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师适时点拨, 引领学生初步感知“10和5比, 10里面有2个5, 10就是5的2倍, 用算式表示就是10÷5=2”;其次, 让全班学生联系刚才自己摆飞机的情况,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摆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促进学生在说理中进一步体验新知;最后以“猜一猜, 如果用45根小棒来摆飞机, 那又是老师的几倍呢?你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顿悟算法, 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用除法计算。”

其三, 回顾小结。俗话说“水到渠成”, 在学生经历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之后, 教师抓住契机, 点拨、引导学生回顾梳理, 画龙点睛, 完善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并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就是想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用除法计算”。这样的设计, 沟通了“除法含义”的旧知与新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

其四, 即时练习。即时练习的安排, 我安排了2个题目

(1) P54的做一做

(2) 改变条件:第二行摆8个黄三角形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 引导学生比较异同, 发现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 一定要想清楚是把谁看作1倍的量。

第二层次:联系生活, 应用感悟

这一环节主要是围绕例3的教学展开的。在此部分的教学中, 我没有局限于教材中所提供出的信息和问题, 而是让学生尽可能地发现图文中的已知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学设计中, 我关注了学生的四个方面:发现生活情景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与新知相关的数学问题、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交流分享问题解决的过程, 并紧扣新知引领学生实现“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人数的几倍就是求35是7的几倍”这一具体到抽象的转化、提炼, 强调了“倍”是一种数量关系, 不是单位名称, 所以在算式的后面不用写出来。

3.巩固深化, 质疑拓展。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为巩固新知识, 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安排了2个层次的练习:

(1) 同步练习, 巩固新知——教材45页的做一做。通过学生独立解题、交流感想进一步强调解决这类问题时, 一定要看清楚是谁在和谁比, 把谁的数量看作一倍的量。

(2) 拓展练习, 发展能力——练习十二的第4题。通过学生的自由涂色、看图提问、解决问题、交流感想, 提示学生要注意选择使用表内除法能解决的数量进行涂色。

4.总结回顾, 自主生成。课末, 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或者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引发学生的回顾总结, 自主生成。

基于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的设计, 针对教学内容, 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就是求一个数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 用除法计算。

四、拟设的教学亮点

一堂课要精彩, 要让人印象深刻, 必须有独特的教学亮点。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我为本堂课拟设了如下三个特点:

1.重经历, 重体验, 重感悟。本课中, 我将静态的主题图转变成学生动态的活动, 在操作活动中, 我没有事先规定孩子必须怎么摆, 而是让学生在小棒根数允许范围内自由摆, 从而激励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观察, 发现谁是谁的几倍, 并充分让学生交流、分享、评价各自的思考过程;然后教师再顺水推舟, 及时引导, 让学生发现“知识背后的知识”, 让学生品尝到“成功体验”。

2.关注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猜一猜, 如果我们用45根小棒来摆飞机, 那又是老师的几倍呢?你怎么知道的?”这一环节中, 我没有强迫学生一定要用除法来解决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选择权。在课例中, 我们看到, 学生有的提议用小棒操作解决, 有的提出列式计算解决, 在学生的充分辩论中, 他们进一步理解了数量关系, 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4: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2、初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谈话引入:提问口答:6里面有几个3?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来?10里面有几个2?15里面有几个5?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用除法计算)

1、收集信息

师:今天,卢老师来到学校,发现学校的校园非常干净,看来我们学校的同学都是爱劳动、讲卫生的好孩子。你们瞧,三(1)班的同学们正在做卫生呢!

(1)问: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这两个同学说的信息也就是(擦桌椅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板贴

师:把我们刚才收集到的信息连起来说一说。

2、提出问题

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师:除了算之外,还有什么办法?(用摆、画的方法)(板书:摆一摆,画一画)

3、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出示学习建议: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学习建议,你们推荐一位同学来读读。

学习建议:独立思考,可以画一画,并列算式。

同桌合作,结合自己的图相互说说算式的意思。

准备汇报,怎么说更容易让别人听懂你的意思。

来完成在练习纸上。

4、汇报交流。

师:老师收集了3位同学的作品,咱们来欣赏一下,这是谁的作业,你来做做小老师,说说什么意思。

生反馈:你来介绍一下,4表示什么意思?那12呢又表示什么意思?

师:还有谁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呢?

师:是呀,这样可以让人一眼看出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人数的几倍呢?

来,请看大屏幕,老师把刚才小朋友们画的搬到了大屏幕上,请看。(课件出示)

小结:小朋友们刚才用圈一圈的方法让我们知道了擦桌椅的人数里面有3个扫地的人数这么多。

列式解答,小结提升

师:解答这道题,我们用了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来,回想一下,这里的12、4、3各表示什么意思,在我们的图上能找的到吗?

师: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

师小结:擦桌椅的是扫地的多少倍,其实就是求12里面有多少个4,12里面有3个4,就说12是4的3倍。

说明:“倍”是一种关系,不是单位名称,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写。

5、比较提升。

(1)师:来,孩子们我们一起看板书,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板书:解决问题)可以用画一画和列算式来解决。那我们是不是做对了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检查。(板书:检查)

师:扫地的4人,擦桌椅是扫地的3倍,也就是4的3倍正好是12,刚好是擦桌椅的人数,看来我们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最后我们还要写答。

二、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学的真好。接下来要用我们所学的这些知识玩闯关游戏。

拿出练习纸 快速完成第一关:《枫桥夜泊》 提问:诗句字数是标题字数的几倍?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信息?来,快速完成第一关。

课件出示:仔细观察这两题,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原来他们都是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是用除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板书课题)

2、来,完成第二关: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反馈分三种类型。

A.直接出示问题和算式。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信息?

B.出示小兔的只数是天鹅的几倍?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信息?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选择有用的信息来解决?(板书:有效)

C.有个孩子的算式是这么列的(24÷6=4)你觉得他的问题是怎样的?

最后,我们来个有难度的,挑战一下,来,完成练习纸上第三题。

3、第三关:第一行 黄带子12厘米

第二行 红带子6厘米

估计一下,黄带子的长度是红带子的( )倍。你们估的对吗?想不想验证一下?好,拿出直尺动手量一量,算一算,,请大家拿出练习纸。

谁的眼力很准呢?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我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擦桌椅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 收集信息

擦桌椅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提出问题

就是求12里面有( )个4?

12÷4=3 解决问题

答: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篇5: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数学)

宜安镇西鲍庄小学 姜金霞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教学准备:主题图 实物投影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苹果有5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梨有多少个?板书:5×3=15(2)喜欢跑步的有6人,喜欢跳绳的人数是跑步的2倍,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

板书:6×2=12

2、口算 15里有()个3。15是3的()倍。14里面有()个7。14是7的()倍。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小结:从上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甲数是乙数的××倍,那就是说甲数有××个乙数那么多。反过来说,甲数有多少个乙数,就是乙数的多少倍。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二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1.教学例2.(1)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用小棒摆的飞机。数一数用了几根小棒摆出一架飞机?

(2)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并说说他们摆的小棒是教师根数的几倍?(4)如果学生再摆一架飞机这时飞机的根数是老师的多少倍。(5)总结,引导列式。

要求这些小棒的根数是老师的几倍,其实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15里面有3个5,就是说15是5的3倍。说明“倍”是一种关系,不是单位名称,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写。

(6)引导学生完成第54页的做一做。

1.教学例3.(1)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该问题。

(3)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式,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4)引导学生完成第55页做一做。【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在学习例2 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例

三 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56页1 2 3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必要时进行讲解。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反思

这节课有两个例题:例2是通过摆小棒的情境让学生先直观地看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感受与除法的联系。然后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可以用除法解决该类问题,并且能够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看第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第二个数,进而理解该类问题的实质。例3是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倍”的认识和除法的认识基础上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是将这两个知识点充分地沟通,使学生顺利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通过复习导入。采用练习的形式,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篇6: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一、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多渠道促进学生内化对“倍”概念的理解。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欣赏图片说一句话“谁是谁的几倍”,接着让学生根据“倍”的知识灵活、开放地摆小棒,使学生牢固建立起“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内化对“倍”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中,我充分提供给学生活动和发展的空间。

让他们亲身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为“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过程,并要求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如提问: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篇7: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且深刻感悟呢?在课堂中我采用了让大部分的学生说的方法来感悟,但在课堂中也发现了学生不能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这些都是由于学生对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想“几里面有几个几”没有深刻理解与掌握。那如何来使学生不仅会说,而且理解其中的意思呢,我觉得可能动手操作,经历一个建模的过程,这样学生才会有深刻的感悟,才能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真正含义。

篇8: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 新课程理念融入了我们的课堂, 带给我们活力。可一些教师在课堂中玩起了花俏, 把课堂包装了起来。我认为真实的课堂才是最美丽的。因此, 备课时, 我认真研究所要上课的内容, 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是百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一类, 也是生活中应用最多的一类, 同时它还是后面学习求百分率的基础。

教材先是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接着引发学生思考:百分数应用题的解法和以前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相同, 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紧跟着教材提供了两个例题:一个是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一个是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或少) 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我在深入钻研教材, 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 认为编者的处理仅重视了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却未能充分考虑百分数的意义在生活中的现实性, 并且两个例题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使学生容易产生为了做题而做题的厌烦情绪。因而, 我在构思时, 完全放弃了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思路, 努力打造一个简洁、高效、动态的课堂。

〖教学实录〗

师:什么是百分数?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百分数, 如我们学校六年级综合实践班有男生32人, 女生28人,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 说出一个百分数及它的意义吗?

生1:32÷28=114.3%, 表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14.3%。

生2: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7.5%, 可以这样列式28÷32 =87.5%。

生3:老师, 我还能算出男生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以及女生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大家能自己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 32÷ (32 +28) =53.3%;28÷ (32+28) =46.7%。

师: (指着黑板上的87.5%、114.3%、46.7%、53.3%) 你能再说说这几个百分数的意义吗?

师:我们刚才解决的这几个应用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们是怎样解答这类题的? (小组讨论并汇报)

生1:这几道题都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都要用除法来计算。

生2:在除的时候需要分清应把哪个数量看作除数, 哪个数量看作被除数。

生3:在列式前要仔细分析所求的问题才能找准被除数和除数。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看来大家都认真思考了, 谁还能从这条信息中再想出一些百分数呢? (同桌小声议论开了)

生1:我还可以想到男生人数比女生少百分之几?

师:怎样解答?

生2:应该用男生比女生少的人数除以女生的人数, 也就是 (32-28) ÷28=14%

生3:我还可以求出女生人数比男生多百分之几?列式为 (32-28) ÷32=12.5%

师:比较这两个算式, 你想说什么呢?这两题又有什么特点呢? (小组讨论、汇报)

生1:虽然这两题多的人数与少的人数一样, 但多百分之几和少百分之几的结果却不同。

生2:主要是单位“1”不同。

生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时, 我们只要用多或少的数除以单位“1”就可以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曾执教过多次, 可每次执教总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课后细细回味, 才发现课前的精心准备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本学期,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 我没有翻阅更多的教学资料, 也未使用较先进的教学媒体, 在看似平淡的教学中, 却使课堂实现了最优化——简洁、高效、真实、愉悦, 教学效果甚佳。

第一, 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与欲望时, 才会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 探索数学内容的真谛, 体验学习的乐趣。而六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已不再停留在活泼的教学形式、绚丽飞动的多媒体画面上, 而是知识的实用价值与独特魅力。本节课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不再是老师预设的习题, 而是学生自己不断提出的实际问题, 在知识不断产生的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才会带有更大的刺激性, 他们才会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

第二, 使学生体验到了身边有数学。教学时仅从学校六年级的综合实践班人数展开, 班级中有不少实践班的学生, 激情很高, 其他学生也乐于参与, 这要比教材中“三好生”、“东山造林”现实、有趣的多, 同时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身边的数学。

第三, 更好地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以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实际是一类问题, 只不过一个简单, 一个复杂。本节课就是由浅入深, 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 从而抓住问题的实质。

篇9: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从而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够正确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倍”与“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3.在含义理解与问题解决过程中,提高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的兴趣与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倍”的含义,初步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除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情境:春天来了,花儿开放了,小朋友在花园里观赏美丽的花朵。(出示例题图一:2朵红花,6朵黄花)

谈话: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花,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答?(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交流:用加法可以求出红花和黄花的总数,还可以用减法求它们的相差数。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

设疑:你知道这两个条件之间还有怎样的关系吗?你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预设:学生提出有关“倍”的问题,可以据此直接引出本课问题: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倍?

[设计意图:课始便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从求总量和求相差量切入,然后再进一步关注两量相比的新型关系(即倍数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倍”是指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为新知的学习找准落脚点。明确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尝试探究,主动建构

(一)具体感知,初步认识

1.尝试探究。

谈话: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倍呢?你有自己的想法吗?可以想想并在图上圈圈画画,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分享一下。

2.交流沟通。

要求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倍,你是怎么想的?

预计:有学生画画圈圈,有学生列式计算6÷2=3。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即求6里面有几个2)

指出:“倍”不是单位名称,只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明确:要求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倍,就是把红花2朵看成一份,6朵黄花按照红花的朵数,每2朵一份分一分。黄花能分出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6里面有36"2,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

3,反恩内化。

提问: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吗?(同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4.小结提炼。

要求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倍,只要想6里面有()个2,我们可以圈一圈、分一分,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倍”虽然是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但学生在走进课堂前对“倍”的概念并非是空白的,一些学生对于“倍”在脑海里已有了一个雏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努力呈现、解说他们所认识的“倍”的含义,再适时提炼和引领,沟通了“倍”与“除法”的内在联系,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够正确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究,逐步把握

1.出示图二:红花2朵,黄花8朵。

图三:红花4朵,黄花8朵。

2.提问:这两幅图上,黄花的朵数还是红花的3倍吗?同学们先拿出作业纸,自己独立地想一想、做一做,好吗?做完的同学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

3.交流:说说你的发现,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一步理清思路,灵活把握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策略。]

(三)对比归纳,深刻领悟

质疑1:对比图一和图二,这两幅图上红花都是2朵,第一幅图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第二幅图上为什么是4倍呢?你有什么发现吗?

质疑2:对比图二和图三,这两幅图上黄花都是8朵,为什么第二幅图上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第三幅图上是2倍呢?你有什么发现吗?

归纳:看来,同学们在比较它们的倍数关系的时候,既耍看清是和谁比,是把几看成一份,还要看清能分出这样的几份就表示“××是××的×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观察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如果一倍数不变,几倍数变了。倍数会随之变化;如果几倍数不变,一倍数变了,倍数也随着变化。从而使学生对“倍”的含义理解更加深入,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问题反思,梳理总结

提问反思:刚才我们从三幅图上找出了黄花和红花之间的倍数关系,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

归纳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比较两个数量,找到了两个量之间一种新的关系——倍数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求一个数是男一个数的几倍”。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怎么思考?

交流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只要想这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我们不仅可以来圈一圈、分一分,还可以用除法来算一算。

四、分层练习,提升思维

1.开放思考——想想、写写、猜猜。

出图提问:在水果拼盘中看到了什么?(西瓜1个、樱桃2个、苹果3个、菠萝3个、橘子4个、芒果6个、草莓8个)

活动要求:哪两种水果的个数之间有倍数关系呢?哪种水果的个数是另一种水果的几倍?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请你写出相应的算式,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得多!最后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你写的这些算式表示谁的个数是谁的几倍?

[设计意图:通过水果拼盘的趣味练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开放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信息,用算式表示两种水果之间的倍数关系,内化知识,并进一步训练语言模式“()的个数是()的()倍”,提升学生用数学语言外化内部思维过程的表达水平,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与从多角度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

2.猜想验证——猜猜、量量、算算。

第一条线段:____________

第二条线段:____________

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倍。

(学生先估计猜测,再主动想办法验证)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不仅尊重教材,还进行了创造性的整合,使学生经历估计猜测的过程,并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测量计算以验证估计结果的探究活动,让外加于学生的测量计算问题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内在的学习需求。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思维探究空间,也激励并提升了学生后续学习的情感与能力。]

3,生活拓展——年龄问题。

谈话:刚才我们在两条线段之间也找到了倍数关系。其实,倍数关系在生活中很常见呢!小朋友今年几岁了?丁老师的年龄正好是36岁,我的年龄和我们班9岁的小朋友比一比,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试说)

激励:看来,同学们只要做个有心人,带着你今天

学到的知识,用“倍”的眼光到生活中去找一找,你一定还能找到很多像这样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4.书面练习:独立完成书上第74~75页“想想做做”第1、第3、第4题。

总体意图: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学生学习“倍”概念的初始阶段,不仅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概念,还要根据“倍”的意义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正确解题。本课设计以生为本。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发现、质疑、创造……实现“彼此尊重、互助共进、智慧分享”的理念,形成“全面关注、平等对话、资源共享”的课堂教学文化氛围,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1.巧设变式,以“薄”见“厚”,辩证理解概念。

二年级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课本例题是以“蓝花有2朵,黄花有6朵,红花有8朵”分别展开对“倍”的研究,我适当地进行了取舍,以“红花有2朵,黄花有6朵”的信息展开“倍”的例题教学,然后在不改变花的种类基础上设计了两个“变式练习”。首先让学生自主研究“黄花分别是红花的几倍”,巩固对“倍”的理解,然后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后发现:一倍数不变,几倍数变化,倍数也发生变化;几倍数不变,一倍数变化,倍数也发生变化。这样的处理防止了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定式,提高了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让学生能辩证地、深刻地认识“倍”概念,理解“倍”概念。

2.主动迁移,以“点”带“面”,理性解释应用。

例题的教学,从常态至变式比较,促进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而不同层次练习的设计与拓展,不仅尊重教材,还进行了创造性的整合。第一层次开放思考,训练了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的意识与语言能力。第二层次猜想验证,让学生通过猜猜、量量、算算的思考与实践活动,将围绕直观数量的倍数关系拓展到了半直观、半抽象的“形”(即线段长度的倍数关系)。这样激发了学生主动进行测量计算以验证估计结果的探究活动。增强了问题的挑战性,拓展了学生的探究空间。课尾,教师结合师生熟悉的年龄素材,引发了生活中有关“倍”的问题,把学生的观察视线从课堂引向课外,养成善于应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和尝试从“倍”的角度解释生活中数量间关系的意识习惯。

3.尝试创造,由“外”促“内”,积极提升能力。

篇10: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王秋梅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用除法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2、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

教具准备:课件,题篇 教学设计:

活动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同学们,美丽的春天就要来了,一群小动物正在小河边快乐地玩耍,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都有哪些小动物呢?

2、这些小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呢?拿出题篇,数一数,把数量填在相应的格子里。(学生动手点数,填空)

3、谁来说说他们分别有多少只?(一名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结果)

结果和他一样吗?(举手反馈)你们数得非常准确。

不一样的,可以重新数一下,然后把结果改正过来。

活动二:动手操作——体会倍数关系,构建模型

(一)第一次操作,初步建立模型

1、刚才我们数的小猴子有(3只)小鸭子有(6只)?请你在表格一里画一画,用符号表示出它们的数量。(学生动手画 教师语言激励 能选择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他们的数量)

画好了吗?我们一起看黑板,小猴子有(3只 教师在黑板上画)小鸭子有(6只 黑板上画)

2、观察一下他们的数量,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比多少 求和 口头解决)

还有不同的吗?

学情预设:(1)、提出小鸭子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多少倍?

是多少倍呢?(2倍)你在图上圈一圈。

(2)、如提不出倍数问题,你再来观察这些数据,请你再圈一圈,比一比,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除了加法问题和减法问题,还有其他问题吗?)

(3)、学生不会提,不会圈,看黑板,看老师的手,在黑板上用手比划着圈的方法。

(4)、老师来提一个问题:小鸭子的只数是小猴的多少倍?

你在图上圈一圈。(教师巡视 收集正确圈法)

3、小鸭子的只数是小猴子的多少倍?谁还想到这个问题了?

你知道是多少倍吗?(2倍)(板书填空)

4、你怎么看出的是2倍。请你在刚才画的图上圈一圈。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出它是它的2倍。

(巡视圈画情况,展示不同圈画情况,交流哪种圈法让我们观察起来更方便)

这样圈让我们观察起来更方便,你也像他这样圈一圈,老师也来圈一下。(黑板上圈)

5、还有谁发现小鸭子的只数是小猴子的2倍了?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在哪呢?(黑板指)

教师(黑板手势)6只,3只,6里面有两个3,还可以说6是3的2倍(板书)

就像这样说,还有谁会说?(举手说)同桌之间,看着图,说一说。谁再来说一说,6怎么就是3的2倍呢?

(二)、第二次操作,再次体验建模过程

1、刚才我们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知道小鸭子的只数是小猴子的2倍,现在我们来看表格2,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多少倍呢?你先用图形画出他们的数量,然后再这样的方法(指黑板)圈一圈(快的到黑板上画)。汇报: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4倍(板书)。你怎么知道是4倍呢(8里面有4个2 还可以说8是2的4倍

板书)还有谁也是这样想的,你来说说怎么就是4倍呢?4在哪?

2、刚才我们是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的方式知道是4倍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8除以2等于4)8里面有4个2,8是2的4倍。就是8除以2等于4 结合这个题目说一说,8、2表示什么?4呢。表格一中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解决,你在表格一旁边列出算式。汇报列法(板书)6里面有2个3,就是6除以3等于2。

像这样求谁是谁的几倍的问题,还可以用除法解决,(三)第三次操作,利用模型解决问题

1、我们再来看看小鸭子的只数是松鼠只数的多少倍?你可以圈画也可以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了解决这个问题。(3倍 板书)汇报方法。(完善板书)你是怎样想的?3是哪来的(6里面有3个2)(用除法算的 6÷2=3 板书)

(四)第四次操作,体会“1”的特殊性

1、你能计算出小猴子的只数是孔雀的多少倍吗?在表格四旁边列算式算一算。(直接列式)(汇报 板书)3是哪来的?(3里面有3个1 如不好就再画一画 圈)

2、你还能提出谁是谁的几倍的问题吗?(学生提问,口头列式计算)

3、你能提出谁是谁的4倍的问题吗?(学生提问,口头列式计算)(上面出现4倍问题,直接追问,还有哪两只小动物的数量也是4倍关系)活动三:课堂小结——回顾内容、整理方法

(指引看板书)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谁是谁的几倍的问题)像这样的求谁是谁的几倍的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圈 画 算 除法)

活动四:质疑问难——提出问题引发新的思考

关于这节课,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或者你还有什么自己的想法 吗?

活动五:巩固练习——体会生活中的倍数关系

1、继续借助情境图

(1)调皮的小鸡啊,要和小松鼠比个子,(出示课件图)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松鼠的身高是小鸡的几倍?)口头解决问题。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2)小黄鸭和小白鸭正在进行游泳比赛呢(出示课件图)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小黄鸭游出的米数是小白鸭游出米数的多少倍?)口头解决问题。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2、生活中的倍数关系

池塘里还有一些小螃蟹呢?你知道螃蟹有几条腿吗?(贴图螃蟹 8条)那么你能说说小螃蟹腿数是小鸭子腿数的多少倍吗?

(2)除了小动物的身体,在我们的身体上也存在着好多倍数关系,快来找一找。(汇报)

手指的数量是脚趾的1倍(10里面有1个10)

篇11: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经历转化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来复习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知识,首先看这个问题。

(1)蓝气球有6个,红气球的个数是蓝气球的5倍。红气球有多少个?

师:自由读题,谁来解决?

生:6×5=30(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6的5倍也就是5个6,所以用6×5=30(个)。

师:同学们看,这里的5倍也就是5个,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我们用乘法来计算。

2、15个小朋友在做游戏,每5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师:自由读题,谁来解决?

生:15÷5=3(组)

师:怎么想的?

生:15人,每5人一组,15里面有3个5,所以15÷5=3。

师:这道题实际上是把15个小朋友按每5个人一组平均分,15里面有几个5,也就是几组,像这样有关平均分的问题我们用除法。

师: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在以前知识的基础上我们今天继续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课件出示“小红摆飞机”的情况。

师:看,小红在干什么?数一数,她是怎么摆的?

生:小红摆了一架飞机,用了5根小棒。

师:小红用了5根小棒(板书5根),摆出了一架飞机,小棒数就是1个5。(板书1个5)

2、课件出示“小红和小丽摆飞机”的情况。

师:接着看,小丽又是怎样摆的?(谁还有补充?)

生:小丽用10根小棒,摆出了2架飞机。

师:她用的小棒根数就是几个5?

生:2个5。(板书:10根2个5根)

师:小红用了5根小棒,小丽用了10根,10里面有2个5,我们就可以说10是5的2倍,小丽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2倍。(板书:10是5的2倍)谁能像老师这样把结论完整地说一说?没关系,老师引着你说。(找两名同学说)来,我们一起说。

师:都会说了吗?好,再来看图。

3、课件出示“小红和小强摆飞机”的情况。

师:小强又是怎么摆的?

生:小强用了15根小棒,摆了3架飞机。

师:小强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来解决,他用的小棒的根数是小红的几倍呢?有同学一下子就想出来了,别着急,只说出结果还不行,还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

预设:

情况一:

生:小红用了5根,小强用了15根,15根里面有3个5,15是5的3倍,所以小强用的小棒的根数是小红的3倍。

师:挺好,你是结合我们刚才的学习来思考的。

情况二:

生:15÷5=3,小强用的小棒的根数是小红的3倍。

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小强有15根小棒,每5根一架,可以分成3架。

师:你这样解释,实际上求的是可以摆3架。不过能摆3架,就说明15里面有3个5,15是5的3倍。

师:这里的“5”指的是谁?你能到前面来指一指吗?(生指小红的飞机)

师:同意吗?对了,要求小强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列算式时是以小红的根数作为标准,看看小强的15根里面有几个小红这样的5根,就是小红根数的几倍。解决这类问题得到的是几倍,不写单位名称。

师:来看图,指着小红,这是几架飞机,指着小强,这是几架飞机,不数根数,只看架数,小强摆的架数是小红的几倍?刚才求的是根数和根数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求的是架数和架数之间的关系。

师:回过头来我们看这个问题,小丽用的根数是小红的几倍,谁能快速列出算式?10÷5=2,10里面有2个5,10是5的2倍。

4、求“老师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

师:如果老师手里有20根小棒,我的小棒的根数是小红的几倍?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20÷5=4,老师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4倍。我是这样想的:20根里面有4个5,20是5的4倍。

师:说得真完整,谁能像他这样再完整地说一说?

师:大家观察一下,今天我们求的都是什么样的问题?

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师板贴)

师:一起来读一读。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是看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来解决。

三、应用“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多关于这样的问题呢,想去看看吗?春天到了,我们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公园春游。这是我们春游的路线图,看看路线图,我们要经过哪些地方。每到一处都藏着数学问题,等着你们去解决,你们想去吗?来,我们出发吧!

问题1:儿童票每张8元,成人票每张16元,每张成人票的价钱是儿童票的几倍?

师:谁来说说题意?

师:怎么算?(口答)怎么想的?

师:同学们进入公园,来到了演艺中心的会场,看到少年宫的小朋友们正在表演歌舞,大家兴奋地走到跟前。

问题2: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师:谁来说说题意?

师:仔细观察,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师:看完演出,同学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公园里的游乐场。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3:请选择你需要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于求倍数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我们来玩一个你问我答的游戏,谁来提问?你想找谁回答?她答对了吗?你问问他,他是怎么想的?

师:同学们在游乐场里玩得特别开心,最后来到了百花园赏花。

问题4:公园的花坛里摆了4行月季花,每行9盆。还摆了6盆牡丹花,月季花的盆数是牡丹花的几倍?

师: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你们要仔细思考,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师: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要弄清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问题5:

师:再来看路线图,你能不能根据路线图上这三段长度提出一道两步计算的有关于求倍数的问题?

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这样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们出色的表现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谢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小红5根1个5

小丽10根2个510是5的2倍10÷5=2

小强15根3个515是5的3倍15÷5=3

篇12: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算一算、摆一摆等多种方法,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境,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正确分析与解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愿意与人交流,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

评价设计:

1、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感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检测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度。

2、 通过学生小组探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检测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度。

教学过程:

一、直入问题,尝试探索。

1、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捡贝壳等等。

3.图中的小朋友说了什么?

4、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说问题,老师出示课件。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解决。

(1) 王丁的贝壳数3只,李飞的贝壳数是6只,刘林的贝壳数15只,王晶的贝壳数是5只。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生:刘林比王晶多几只?

生:王丁和李飞加起来一共有多少只贝壳?

生: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生:刘林的

...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师选择板书: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刘林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3、解决问题: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1)师:你能根据信息用学具摆一摆李飞和王丁的贝壳数吗?

指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摆,其他同学在自己学具板上摆一摆。

(2)6÷3等于几?你想怎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教具。

(3)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同学们刚才想出了许多好的方法算出了6÷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6?也就是二三得六这句口诀来计算。

板书:二(三)得六,商是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用乘法口诀来求商。(板书)

(4)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那么你会列算式吗?

18÷6=3板书算式。

口诀:三(六)十八,商是3.

生在解答完以后,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用口诀计算。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推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三、课堂练习:

1、基础练习:

8÷2= 25÷5= 15÷3=

6÷2= 4÷1= 20÷4=

2、变式练习:

(1)红花有3朵,黄花有9朵,黄花是红花的( )倍;

(2)糖有4块,巧克力有8块,巧克力是糖的( )倍。

3、 综合练习:

我5岁,妈妈35岁,妈妈的年龄是我的几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计算练习强化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应用和理解,多层次多形式练习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同时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

篇13: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方法。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并且能够用语言表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以往的应用题教学主要是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文字、语言、图形叙述出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四则运算求出未知数量的数学题。而“解决问题”教学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通过这样的教学情景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练习课活跃起来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新闻,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都可以成为教学的题材,信手拈来,即新鲜又有亲切感,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情境掌握数量关系。

问题解决教学要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强调学习设置到有挑战性的、有意义的情境中,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学生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并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可以迁移的问题解决的策略,从而培养使用数学的意识、探索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它旨在使学生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过程的体验,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篇14: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51页例2,练习十一第3、4题。教材分析:

1、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计算及相关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以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2、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情境图,以此引导学生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引出“倍”的含义,然后例2是引导学生用“画一画”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将图片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解决问题。会运用倍的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概括、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及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能将情景图中的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倍的知识将问题转化成图形正确解决。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倍的关系

看一看、数一数,说说上下两行小棒图的倍数关系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 课件出示第51页情境图,(去掉图下方的问题)观察图。

1、阅读与理解。

同学们在干什么呢?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擦桌椅的12人,扫地的有4人)

你能提一个用我们昨天学过的知识解决的问题吗?(板书问题)我们一起把这个问题完整的读一读。

2、分析与解答。

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跟小组同学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

第一种:画示意图。先画出某种图形表示擦桌椅的12人,然后用相同的图形画出扫地的4人,每4个图形圈成一组,可以把12人圈成3组,所以说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第二种:列算式计算。要求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就是求12里面有

几个

4、用除法计算:12÷4=3。

3、回顾与反思。

师生共同检验:扫地的4人,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子的人数,解答正确。

答: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4、归纳与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知道问题的条件,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出结果。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三、知识运用

1、我会提出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飞机:48元,布娃娃:8元

2、我会看图列式计算。

图片:梨4个,苹果8个,菠萝16个。(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几倍?(2)菠萝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3)菠萝的个数是梨的几倍?

3、我会看图列式计算。

梨子4个;苹果8个;菠萝16个。

(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几倍?

(2)菠萝的个数是梨的几倍?

(3)菠萝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4、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

读题,找准问题中对应数量,自己用画图或列算式解决。

观察下图你知道了什么信息?你会提出除法问题并解答吗? 如: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

5、看图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红红有6个苹果,笑笑有2个苹果。红红和笑笑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红红的苹果数比笑笑的多几个?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6、提高练习

学校联欢会表演节目,唱歌的有64人,跳舞的有6人,表演魔术的有2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和表演魔术的几倍?

四、课题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算。擦桌椅的12人,扫地的有4人。

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

12÷4=3

上一篇:工作经验交流案例分析下一篇:遗属补助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