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校七项举措强化培训安全

2024-05-03

驾校七项举措强化培训安全(精选4篇)

篇1:驾校七项举措强化培训安全

七项举措强化培训安全

为进一步提高教练员的安全意识,遏制教学事故发生,我校采取七项措施,强化培训安全管理

一、每周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对训练场及报名处所有设施及消防安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给予整改。

二、严格遵守教学大纲,学员上车操作培训前,必须由执行教练对新学员讲解车辆驾驶操作要点和安全驾驶注意事项,让学员对车辆有初步的了解,未经此培训学习,不准进行驾驶实作培训。

三、深入细致的排查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规范教练员执教行为,加强教练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掌握各项应急措施,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

四、加大督查力度,严厉打击在教学期间教练员脱岗,以及不在核准的场地及路段进行教学的现象。

五、定期召开安全学习例会,学习安全工作文件,总结前一周安全工作的开展情况,布置下阶段安全工作实施重点。

六、实施教练车安全健康检查工作,每月由本车教练员会同定点维修厂的维修技师,就车辆的25个部位进行检测,若存在故障隐患及时给予维修排除。确保教练车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及经济性。

七、制定学员守册,并以宣传专栏和各教练组为单位组织学习。

学员守册

严守纪律、服从管理、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不得打架斗殴。注意安全、远离危险、伤害责任自负。热爱集体、珍惜友谊、维护驾校形象。爱护公物、讲究卫生、损物照价赔偿。诚实守信、一言九鼎、不退学不退费。树立正气、建言献策、举报吃拿卡要。严守规程、勤奋训练、不单驾不旷课。廉洁参训、刚正不阿、不得馈赠钱物。情趣高雅、健康向上、不沾染黄赌毒。

篇2:驾校七项举措强化培训安全

付立胜 学生安全大于天,针对校园安全的严峻形势,学校时刻紧绷安全弦。有的人说:“对校园安全工作,要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绝对不能有丝毫懈怠疏忽。” 通过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形势分析和隐患排查,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因学校教学楼建成时间较长,初建时基建标准较低,防震指标达不到现行标准;供暖设备、用电线路逐渐老化。二是学生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不强。课间活动时间,还有在走廊内、楼梯上跑、跳的现象,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伤害。三是我校东临河岸,部分学生上学、放学途中经过,春夏时节学生在河边玩耍非常危险。四是年前社会上接送学生车辆已经取缔,部分路途较远的学生往返回家交通困难。五是校园周边治安秩序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特别是部分闲散人员、严重人格缺陷患者等,有可能对学生人身安全造成伤害。要排除一切校园不稳定因素,严防严控,确保师生安全,我校主要采取七项措施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第一,成立学校安全工作委员会,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为此,我们形成了安全管理四条线:教导主任——任课教师———学生、政教主任———班主任———学生、总务主任———后勤人员———学生、安全科长———保安人员———学生。其中,教导处负责师生安全教育;政教处做好安全教育活动和疏散演练;总务处负责校园设施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水电安全等;安全科负责门卫管理、校园治安、校园周边治理等工作,四线并进,形成安全管理网络。同时,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每学期进行法制教育讲座。学校坚持每年的“安全教育月”系列活动。利用升旗、大课间时间,通过广播站、宣传栏、班队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做到逢会必讲安全教育。第二,积极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三防措施,强化门卫职责,严格出入检查。加强对出入学校的人员和车辆的管理,严格执行《来客登记制度》,严把学校的“进门关”,师生在校期间,学校大门、小门全部关闭,要求凡来校办事者,一律在校门外等候,经过确认方可进入。严禁社会闲散人员等进入校园,严禁不明身份人员以联系工作或家长接送学生为名进入校园,确保做到安全预防到位。同时,严禁学生私自外出,特殊情况需经班主任同意、在出门条上签字后方可出校门。第三,全面落实“学生安全全员目标责任制度”。学校与所有教职员工及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实行教师课间值勤制度,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规定无论是在上操、集会、大型集体活动、教学活动、课间活动、饮食、交通等每个场所、每个环节、每个时段都有具体责任人,每位教师都有固定的安全负责区域。执勤教师每天课间都要提前到位,在楼道内进行巡视,疏导学生,对课间活动、上下楼梯、两操活动等进行全方位监控,放学时班主任随班撤离教学楼,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同时,学校成立“小小安全员”队伍(红领巾示范岗)协助执勤教师检查和督导,校门外,学校实行校领导、安保人员每天4 次在校外值勤制度。上下学时,值勤教师必须提前半小时到岗,对可疑人员要进入学校,进行预防查问;放学后,最后一节任课教师不得延长上课时间,学校统一整队由班主任带队放学,做到按时静校;如有家长没来接的学生,由班主任守候并及时联系家长,直到把学生接走。让学生课上有人管、课下有人看、放学路上有人跟,真正实现无缝隙管理。第四,强化安全演练,提高学生的防范和自救自护能力。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围绕防震、防火、防踩踏等内容的应急疏散演练,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学生的应急防范和自救自护能力;不间断地开展疏散演练,使学生熟悉路线,规范逃生秩序,在突发情况下,确保安全逃生。第五,强化安全排查,加大整改力度。全面落实《潍坊市校园安全建设标准》,针对校舍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周边环境等重点环节,坚持日常警戒和定期排查相结合,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认真做好校舍、用火、用电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每月检查一次灭火器并做好记录;定期进行校舍设施检查、维修,针对查出来问题建立台账,采取销号制度。认真开展校园内部及周边治安隐患自查活动,学校与社区、派出所等单位定期交流沟通,建立校地联动联防机制。加强对校园周边的巡逻检查,有效防范,重点掌握校园周边社会闲散青年、刑释解教人员以及精神病患者和有严重人格缺陷者等特殊群体,要做到“不漏过一处隐患,不漏过一个细节”。工作中坚持“四不放过”:即问题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问题责任不明确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问题处理无结果不放过。第六,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我校门前是交通主干道,上下学期间车流量很大。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门口两侧拉起护导隔离线,学生队自然分为南行、北行两支队伍,沿隔离线进入人行道,不允许径直横穿马路;学生放学要求班主任带队护送过马路到达指定的安全地带;制定并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接送学生时,请家长们自觉遵守交通秩序,按要求、按顺序排放接送学生车辆;并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乘车安全教育,坚决不乘坐证件不全、不符合安全条件或超员的车辆,发现违规车辆及时举报。同时,由政教处和安全科负责,继续实施学生放学家长护导,每天由4~6 名家长自愿到校门口维持交通,保持校园门口良好的交通秩序。成立教师护校巡逻队,重点加强上学、放学时校门口50 米以内环境部位的安全巡逻;并进一步落实防溺水巡视制度,每天中午由一名校领导和两名值班人员,比进校时间提前40 分钟到河两岸巡视,严防溺水事故的发生。第七,进一步加强“学生之家”的安全工作。一是设立了班级管理员和班级请假通知单,建立了中层以上人员轮流值班和两次点名制度,做到无缝隙管理。二是学校餐厅严把进货渠道关,油、肉等菜品一律从指定超市进货,严格执行采购查验、索证、索票和留样制度,建立进货台账;餐厅及从业人员证件齐全,每年定期体检、培训,做到卫生整洁、规范操作,确保学生吃得健康、住得安全。(作者单位:山东潍坊市潍城区和平路小学)

篇3: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的七项举措

通过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形势分析和隐患排查,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因学校教学楼建成时间较长,初建时基建标准较低, 防震指标达不到现行标准;供暖设备、用电线路逐渐老化。二是学生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不强。课间活动时间,还有在走廊内、楼梯上跑、跳的现象,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伤害。三是我校东临河岸,部分学生上学、放学途中经过,春夏时节学生在河边玩耍非常危险。四是年前社会上接送学生车辆已经取缔,部分路途较远的学生往返回家交通困难。五是校园周边治安秩序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特别是部分闲散人员、严重人格缺陷患者等,有可能对学生人身安全造成伤害。

要排除一切校园不稳定因素,严防严控,确保师生安全, 我校主要采取七项措施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第一,成立学校安全工作委员会,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为此,我们形成了安全管理四条线:教导主任——任课教师———学生、政教主任———班主任———学生、总务主任———后勤人员———学生、安全科长———保安人员———学生。其中,教导处负责师生安全教育;政教处做好安全教育活动和疏散演练;总务处负责校园设施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水电安全等;安全科负责门卫管理、校园治安、校园周边治理等工作,四线并进,形成安全管理网络。

同时,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每学期进行法制教育讲座。学校坚持每年的“安全教育月”系列活动。利用升旗、大课间时间,通过广播站、宣传栏、班队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做到逢会必讲安全教育。

第二,积极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三防措施,强化门卫职责,严格出入检查。加强对出入学校的人员和车辆的管理, 严格执行《来客登记制度》,严把学校的“进门关”,师生在校期间,学校大门、小门全部关闭,要求凡来校办事者,一律在校门外等候,经过确认方可进入。严禁社会闲散人员等进入校园, 严禁不明身份人员以联系工作或家长接送学生为名进入校园,确保做到安全预防到位。同时,严禁学生私自外出,特殊情况需经班主任同意、在出门条上签字后方可出校门。

第三,全面落实“学生安全全员目标责任制度”。学校与所有教职员工及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实行教师课间值勤制度,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规定无论是在上操、集会、大型集体活动、教学活动、课间活动、饮食、交通等每个场所、每个环节、每个时段都有具体责任人,每位教师都有固定的安全负责区域。执勤教师每天课间都要提前到位,在楼道内进行巡视, 疏导学生,对课间活动、上下楼梯、两操活动等进行全方位监控,放学时班主任随班撤离教学楼,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同时,学校成立“小小安全员”队伍(红领巾示范岗)协助执勤教师检查和督导,校门外,学校实行校领导、安保人员每天4次在校外值勤制度。上下学时,值勤教师必须提前半小时到岗, 对可疑人员要进入学校,进行预防查问;放学后,最后一节任课教师不得延长上课时间,学校统一整队由班主任带队放学, 做到按时静校;如有家长没来接的学生,由班主任守候并及时联系家长,直到把学生接走。让学生课上有人管、课下有人看、 放学路上有人跟,真正实现无缝隙管理。

第四,强化安全演练,提高学生的防范和自救自护能力。 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围绕防震、防火、防踩踏等内容的应急疏散演练,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学生的应急防范和自救自护能力;不间断地开展疏散演练,使学生熟悉路线,规范逃生秩序,在突发情况下,确保安全逃生。

第五,强化安全排查,加大整改力度。全面落实《潍坊市校园安全建设标准》,针对校舍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周边环境等重点环节,坚持日常警戒和定期排查相结合,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认真做好校舍、用火、用电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每月检查一次灭火器并做好记录;定期进行校舍设施检查、维修,针对查出来问题建立台账,采取销号制度。认真开展校园内部及周边治安隐患自查活动,学校与社区、派出所等单位定期交流沟通,建立校地联动联防机制。加强对校园周边的巡逻检查,有效防范,重点掌握校园周边社会闲散青年、刑释解教人员以及精神病患者和有严重人格缺陷者等特殊群体,要做到“不漏过一处隐患,不漏过一个细节”。工作中坚持“四不放过”:即问题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问题责任不明确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问题处理无结果不放过。

第六,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我校门前是交通主干道,上下学期间车流量很大。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门口两侧拉起护导隔离线,学生队自然分为南行、北行两支队伍,沿隔离线进入人行道,不允许径直横穿马路;学生放学要求班主任带队护送过马路到达指定的安全地带;制定并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接送学生时,请家长们自觉遵守交通秩序,按要求、按顺序排放接送学生车辆;并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乘车安全教育,坚决不乘坐证件不全、不符合安全条件或超员的车辆,发现违规车辆及时举报。

同时,由政教处和安全科负责,继续实施学生放学家长护导,每天由4~6名家长自愿到校门口维持交通,保持校园门口良好的交通秩序。成立教师护校巡逻队,重点加强上学、放学时校门口50米以内环境部位的安全巡逻;并进一步落实防溺水巡视制度,每天中午由一名校领导和两名值班人员,比进校时间提前40分钟到河两岸巡视,严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篇4: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的七项举措

通过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形势分析和隐患排查,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因学校教学楼建成时间较长,初建时基建标准较低,防震指标达不到现行标准;供暖设备、用电线路逐渐老化。二是学生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不强。课间活动时间,还有在走廊内、楼梯上跑、跳的现象,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伤害。三是我校东临河岸,部分学生上学、放学途中经过,春夏时节学生在河边玩耍非常危险。四是年前社会上接送学生车辆已经取缔,部分路途较远的学生往返回家交通困难。五是校园周边治安秩序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特别是部分闲散人员、严重人格缺陷患者等,有可能对学生人身安全造成伤害。

要排除一切校园不稳定因素,严防严控,确保师生安全,我校主要采取七项措施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第一,成立学校安全工作委员会,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为此,我们形成了安全管理四条线:教导主任——任课教师——学生、政教主任——班主任——学生、总务主任——后勤人员——学生、安全科长——保安人员——学生。其中,教导处负责师生安全教育;政教处做好安全教育活动和疏散演练;总务处负责校园设施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水电安全等;安全科负责门卫管理、校园治安、校园周边治理等工作,四线并进,形成安全管理网络。

同时,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每学期进行法制教育讲座。学校坚持每年的“安全教育月”系列活动。利用升旗、大课间时间,通过广播站、宣传栏、班队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做到逢会必讲安全教育。

第二,积极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三防措施,强化门卫职责,严格出入检查。加强对出入学校的人员和车辆的管理,严格执行《来客登记制度》,严把学校的“进门关”,师生在校期间,学校大门、小门全部关闭,要求凡来校办事者,一律在校门外等候,经过确认方可进入。严禁社会闲散人员等进入校园,严禁不明身份人员以联系工作或家长接送学生为名进入校园,确保做到安全预防到位。同时,严禁学生私自外出,特殊情况需经班主任同意、在出门条上签字后方可出校门。

第三,全面落实“学生安全全员目标责任制度”。学校与所有教职员工及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实行教师课间值勤制度,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规定无论是在上操、集会、大型集体活动、教学活动、课间活动、饮食、交通等每个场所、每个环节、每个时段都有具体责任人,每位教师都有固定的安全负责区域。执勤教师每天课间都要提前到位,在楼道内进行巡视,疏导学生,对课间活动、上下楼梯、两操活动等进行全方位监控,放学时班主任随班撤离教学楼,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同时,学校成立“小小安全员”队伍(红领巾示范岗)协助执勤教师检查和督导,校门外,学校实行校领导、安保人员每天4次在校外值勤制度。上下学时,值勤教师必须提前半小时到岗,对可疑人员要进入学校,进行预防查问;放学后,最后一节任课教师不得延长上课时间,学校统一整队由班主任带队放学,做到按时静校;如有家长没来接的学生,由班主任守候并及时联系家长,直到把学生接走。让学生课上有人管、课下有人看、放学路上有人跟,真正实现无缝隙管理。

第四,强化安全演练,提高学生的防范和自救自护能力。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围绕防震、防火、防踩踏等内容的应急疏散演练,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学生的应急防范和自救自护能力;不间断地开展疏散演练,使学生熟悉路线,规范逃生秩序,在突发情况下,确保安全逃生。

第五,强化安全排查,加大整改力度。全面落实《潍坊市校园安全建设标准》,针对校舍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周边环境等重点环节,坚持日常警戒和定期排查相结合,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认真做好校舍、用火、用电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每月检查一次灭火器并做好记录;定期进行校舍设施检查、维修,针对查出来问题建立台账,采取销号制度。认真开展校园内部及周边治安隐患自查活动,学校与社区、派出所等单位定期交流沟通,建立校地联动联防机制。加强对校园周边的巡逻检查,有效防范,重点掌握校园周边社会闲散青年、刑释解教人员以及精神病患者和有严重人格缺陷者等特殊群体,要做到“不漏过一处隐患,不漏过一个细节”。工作中坚持“四不放过”:即问题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问题责任不明确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问题处理无结果不放过。

第六,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我校门前是交通主干道,上下学期间车流量很大。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门口两侧拉起护导隔离线,学生队自然分为南行、北行两支队伍,沿隔离线进入人行道,不允许径直横穿马路;学生放学要求班主任带队护送过马路到达指定的安全地带;制定并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接送学生时,请家长们自觉遵守交通秩序,按要求、按顺序排放接送学生车辆;并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乘车安全教育,坚决不乘坐证件不全、不符合安全条件或超员的车辆,发现违规车辆及时举报。

同时,由政教处和安全科负责,继续实施学生放学家长护导,每天由4~6名家长自愿到校门口维持交通,保持校园门口良好的交通秩序。成立教师护校巡逻队,重点加强上学、放学时校门口50米以内环境部位的安全巡逻;并进一步落实防溺水巡视制度,每天中午由一名校领导和两名值班人员,比进校时间提前40分钟到河两岸巡视,严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第七,进一步加强“学生之家”的安全工作。一是设立了班级管理员和班级请假通知单,建立了中层以上人员轮流值班和两次点名制度,做到无缝隙管理。二是学校餐厅严把进货渠道关,油、肉等菜品一律从指定超市进货,严格执行采购查验、索证、索票和留样制度,建立进货台账;餐厅及从业人员证件齐全,每年定期体检、培训,做到卫生整洁、规范操作,确保学生吃得健康、住得安全。

上一篇:海商法课后感下一篇:标记大学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