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购物袋质量分析

2024-05-14

塑料购物袋质量分析(精选6篇)

篇1:塑料购物袋质量分析

塑料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而最为常见的当属超市购物袋。据调查估算全国每天消耗的超市购物袋超过10亿只,这是个可怕的数字。超市提供一次性塑料购物袋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对环境的破坏,由于其使用周期短、随意被丢弃、不易分解等因素,废弃的塑料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行,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低于0.025mm的塑料购物袋,所有的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项政策实施后,有效控制了超薄塑料袋的泛滥使用。

如今在各大超市中,我们见到的都是加厚背心袋和无纺布环保袋,可供消费者选择。加厚背心袋可二次使用,减轻了以往超薄塑料袋随手扔的状况,无纺布袋则可循环利用,所以我们也经常遇到一些消费者是自带购物袋的,多为无纺布袋。

虽然塑料购物袋使用数量得到一定控制,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为塑料袋生产厂家,应不断提升生产技术,研发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塑料袋,而不仅仅是对塑料袋的厚度进行提高。文章由塑料袋厂家-庆翔塑业整理发布。

篇2:塑料购物袋质量分析

塑料购物袋简介

塑料购物袋是以聚烯烃为主要原料,适当添加其它物质而制成的包装材料。目前采用的聚烯烃主要为聚乙烯类(PE),俗称软胶,主要产品包括低密度聚乙烯或高压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或低压聚乙烯(H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茂金属聚乙烯(mLLDPE)四大类。为了降低其成本,近年来大部分企业都加入30%左右碳酸钙制成填充塑料购物袋,此类塑料购物袋因在垃圾场焚烧时不放出有毒气体。

我公司主要产品有一次性塑料制品、各类异形袋的加工定制。多年来良好的信誉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合作,并为他们加工订做了众多产品,质量与服务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篇3:塑料购物袋质量分析

关于公布2011年全国塑料购物袋产品质量联动监督抽查结果的公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国办发[2007]72号) 精神, 加强对生产领域“限塑令”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规定, 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展了全国塑料购物袋产品质量联动监督抽查。现将结果予以公布。

本次抽查主要依据G B 21660-2008《塑料购物袋环保、安全和标识通用技术要求》、G B/T 21661-2008《塑料购物袋》等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 对抽查的塑料购物袋产品的标识、最小厚度、印刷质量、提吊试验、跌落试验、漏水性、封合强度、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脱色试验等项目进行了检验。

本次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新疆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48家企业生产的355批次塑料购物袋产品。其中, 合格产品238批次, 不合格产品117批次, 产品抽样合格率为67.0%。不合格产品中有90批次产品标识不合格;有35批次产品最小厚度不合格;有38批次产品印刷质量不合格;有5批次产品提吊试验不合格;有5批次产品跌落试验不合格;有12批次产品漏水性试验不合格;有8批次产品封合强度不合格。同时, 本次抽查还对113批次食品用塑料购物袋的卫生指标进行了检验, 有3批次产品蒸发残渣 (醋酸) 不合格;有1批次产品蒸发残渣 (乙醇) 不合格;有1个批次产品脱色试验 (浸泡液) 不合格。

国家质检总局已将本次全国塑料购物袋产品质量联动监督抽查情况通报了相关部门, 并已责成有关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本次抽查不合格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依法进行处理, 限期整改。

特此公告。

附件:2011年全国塑料购物袋产品质量联动监督抽查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名单

篇4:塑料购物袋质量分析

我们认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草案)》(以下简称《办法》)应该将一次性非塑料材质的购物袋,比如纸袋纳入到收费政策的范围内。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其他材质的购物袋(包括可降解的)比塑料购物袋绝对环保。而且,在《通知》颁布后,社会上已经出现了盲目依赖“替代品”的苗头,比如主张大规模投资和生产可降解购物袋,以及大规模发放纸袋和布袋的现象。因此,如果仅仅针对塑料购物袋采取行动,势必增加其替代品滥用的可能性,其结果很可能还是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与《通知》和《办法》的宗旨不符 。

基于如上理由,我们还建议删除《办法》第十一条,或将之修改为:“鼓励商品零售场所减少提供各种材质的一次性购物袋。” 我们认为,要求零售商自行辨认哪些购物袋环保是不切实际的。有关部门应对不同材质的购物袋进行生命周期分析,进而把它们在功能、经济和环保等各方面的比较结果向社会公布,再由商家和消费者进行选择。另外,不论是哪种材质的购物袋,只要过度使用,都会破坏环境,因此,使用“鼓励提供替代品”的表述不恰当,可能助长民众滥用替代品的情况发生。

明确政策的适用范围

对于一些不是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的商品零售商,比如流动的摊贩、店面非常小的杂货店在不在政策的适用范围内,《办法》应做出明确的规定。考虑到行政资源的有限性,一些地区和零售行业的特殊性,限定政策实施的范围,甚至是批准一些豁免都是正常的,有助于政策的有效实施。所以,针对《办法》第二条,我们建议相关部门仔细研究政策不适用或不能有效实施的情况,进而对不在政策适用范围的或应被豁免的零售商类型给予明确说明,以便社会各界了解他们的责任义务。

对于塑料购物袋收费,避免使用“有偿”或“无偿”的表述

《通知》和《办法》皆表示,在新政策下,对塑料购物袋进行显性收费是一种“有偿使用制度”。这种表述会对公众的理解产生误导,因为实际上在政策实行之前,塑料袋也不是无偿的,消费者实际在对其进行隐性付费。新政策的意义不在于告诉老百姓,你要多掏钱了;而是告诉他们,你原来就掏钱了,如果少用,你还可以省钱,而且环保。因此,我们建议把《办法》第三条改为:“商品零售场所应当依据本办法告知消费者塑料购物袋实际为有偿,并以不低于成本价向消费者销售塑料购物袋。”把第六条的(三)改为:“把塑料购物袋成本隐含在,或变相隐含在商品价格中。”

仍有必要规定塑料袋的最低价格

我们注意到,《通知》颁布后,有关人士建议为塑料购物袋制定最低价格,但在《办法》中,此项建议没有被采纳,并被替之以“不得低于经营成本销售塑料购物袋”。我们理解对于不同零售商所使用的塑料购物袋的种类相差很大,因而成本差别也很大,统一定价会造成一定的不公平。但我们同时也担心,让商家按自己的成本自行定价难以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和公众的监督。因此,我们建议,对于一些塑料购物袋使用种类相近,成本容易确定且相差不大的零售商类型,比如超市和集贸市场,政府还是规定不同规格的常用塑料购物袋的最低价格。而对于那些种类和成本相差很大的行业,如服装商店、电器商店,可依《办法》第六条(一)中的规定执行。对于不适用最低价格的零售商,第八条相关规定的执行犹为重要;政府应该及时向社会公布这些行业守法的情况和查验的情况。另外,我们认为《办法》第十条是对价格监管不足的有效补充,但缺乏有关奖惩措施的明确表述,应该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相关部门主动建立公众参与的机制,并将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给公众

限塑政策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公众参与和监督。我们建议《办法》第十九条应得到进一步补充,使相关部门主动建立公众举报违法行为的机制(比如设置专人、专线等渠道),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执法的情况,不仅使公众了解政策的实施情况,也让政府的执法得到公众的监督。

适当延长《通知》和《办法》征求意见的时限

我们认为《办法》征求意见的时间过短,《通知》中的一些内容也值得商榷,对于这样一个涉及面如此广的政策,有必要留有更多的时间征集民意。

2008年4月14日

关于我们“民间限塑政策研究小组”对限塑政策的研究及政策建议详细内容,请在如下网站下载:

篇5:塑料购物袋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塑料袋对环境有着巨大的危害,它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污染”,而且还有“潜在危害”。视觉污染不但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了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而且损害了我们国家和国民的形象。潜在危害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果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

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大家称为“禁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且所有超市、商店等不得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

国家实行“禁塑令”意在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遇制“白色污染”,我国存在塑料制品消耗大,回收处理不到位的问题,若大量塑料制品不能有效回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禁塑令”自实施至今已有大约6年了,暑假我就“禁

塑令”实施后塑料购物袋的使用情况社会调查。

二、调查地点:双沟市场、超市

二、调查人数:50人

三、调查情况:

1、商贩、超市均免费提供购物袋

2、自带购物袋5人,使用商贩、超市均免费提供购物袋45人。

由此可见,“禁塑令”在我们当地发挥的作用不大。以上这种情况的原因又有以下几点:

①、政府对菜场“限塑”的管理处罚力度几乎没有。

②、上班族上班忙,不便于携带自备的购物袋。

③、群众环保意识较弱。

四、结论与建议

结论:

1、政府对菜场“限塑”的管理,并不是很严格。

2、群众对 “限塑令”不了解。

建议:

1、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一旦发现用不环保的塑料袋,就罚款一定的数目;或是将环保袋的价格降低,让摊贩们更愿意进环保袋。

2、政府可以多做些有关于环保的宣传片,要比较生动、幽默,让观众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篇6:塑料购物袋质量分析

商改字[2008]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工商管理总局:

《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2008年第8号令,以下简称《办法》)发布以来,陆续有地方商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企业提出一些问题。为确保《办法》顺利、有效实施,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办法》第二条所称商品零售场所是指所有提供商品零售服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

二、《办法》第二条所称用于装盛生鲜等食品的塑料预包装袋不得具有提携功能,且须符合食品包装相关标准。

三、除食品外,其他商品进入零售渠道前,由商品生产者提供、随附于单件(组)商品、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塑料包装袋可视为预包装袋。

四、在4月16日《塑料购物袋的环保、安全和标识通用技术要求》(GB 21660-2008,6月1日实施,以下简称《要求》)公布之前向生产企业(批发商、进口商)采购,且符合《要求》中安全卫生与厚度规定,但未印制标识、环保声明和安全性声明的塑料购物袋,凭采购凭证可继续销售、使用至2008年9月30日。

五、基于食品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考虑,商品零售场所向顾客提供的各种材质的袋制品,应向依法设立的生产厂家、批发商或进口商采购,并索取相关证照,建立相应的购销台帐,以备查验。与此同时,商品零售场所不得接受任何机构、组织和个人免费或有偿提供的来历不明、相关标示不全、图案文字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各类袋制品。

特此通知

商务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工商总局办公厅

上一篇:大学第一学期个人学期总结下一篇:出国留学如何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