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2024-05-08

天津市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共8篇)

篇1:天津市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天津市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企业国有资产评估行为,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国有产权有序流转,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12号令)和《天津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津政令8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金融机构(以下统称企业)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负责市属企业的国有资产评估监管工作,区县负有国资监管职责的部门负责区县属企业的国有资产评估监管工作。

市国资委负责对区县属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 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

(一)以下经济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市国资委负责核准。

1、经天津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

2、需经市国资委批准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设置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

3、上市公司合并、分立及置换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

4、市国资委认为需要进行核准的其他资产评估项目。

(二)除核准以外的资产评估项目,实行备案制。资产评估项目备案实行分级管理。

1、实行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控股公司(以下简称授权经营单位)及其子企业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市国资委负责备案;子企业以下所属各级单位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授权经营单位负责备案,其中,子企业以下所属各级单位资产帐面值或评估值3亿元以上(含3亿元),或评估资产减值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资产评估项目由市国资委负责备案;

2、未实行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总公司及其所属企业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市国资委负责备案;

3、各委、局所属企业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市国资委负责备案;

4、其他需经市国资委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其中包括采用协议转让方式转让企业国有产权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市国资委负责备案;

(三)区县属企业的资产评估项目,由区县负有国资监管职责的部门负责核准和备案,具体办法由各区县负有国资监管职责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规定。

第五条 授权经营单位及各区县负有国资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制度,并按有关规定程序和要求刻制“xx(单位名称)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专用章”(即专用章名称),并将资产评估管理工作制度及专用章印模一并报市国资委审核备案。

第六条 授权经营单位及各区县负有国资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做好项目统计分析报告工作,并于每季度终了10个工作日内,每终了20个工作日内将各自负责核准和备案的资产评估项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分析资料报送市国资委,同时完善资产评估项目的档案管理。

第二章 资产评估

第七条 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对相关资产进行评估:

(一)整体或者部分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二)以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

(三)合并、分立、破产、解散;

(四)非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股权比例变动;

(五)产权转让;

(六)资产转让、置换;

(七)整体资产或者部分资产租赁给非国有单位;

(八)以非货币资产偿还债务;

(九)资产涉讼;

(十)收购非国有单位的资产;

(十一)接受非国有单位以非货币资产出资;

(十二)接受非国有单位以非货币资产抵债;

(十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事项。

第八条 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不对相关国有资产进行评估:

(一)经市及区县人民政府或其国资监管机构批准,对企业整体或者部分资产(产权)实施无偿划转;

(二)国有独资企业与其下属独资企业(事业单位)之间或其下属独资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合并、资产(产权)置换和无偿划转。

第九条 企业发生第七条所列行为的,应当由其产权持有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针对不同经济行为,资产评估工作由以下不同主体委托:

(一)经济行为事项涉及的评估对象属于企业法人财产权范围的,由企业委托;

(二)经济行为事项涉及的评估对象属于企业产权等出资人权利的,按照产权关系,由企业的出资人或其上级单位委托;

(三)企业接受非国有资产等涉及非国有资产评估的,一般由接受非国有资产的企业委托。

第十条 企业产权持有单位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的政策规定,严格履行法定职责,近3年内没有违法、违规记录;

(二)具有与评估对象相适应的资质条件,涉及上市公司的资产评估项目须聘请具有从事证券业务资产评估资格的机构;

(三)具有与评估对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专业特长;

(四)与企业负责人无经济利益关系;

(五)未向同一经济行为提供审计业务服务。

由市国资委核准和备案的资产评估项目,须聘请经市国资委通过公开选聘方式入选的资产评估机构。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向资产评估机构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并对所提供情况和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不得隐匿或虚报资产。

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积极配合资产评估机构开展工作,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其正常执业行为。

第十三条 涉及企业价值的资产评估项目,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进行评估时,原则上要求采用两种以上方法进行评估,并在评估报告中列示,依据实际状况充分、全面分析后,确定其中一个评估结果作为评估报告使用结果。同时,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企业应当提供与经济行为相对应的评估基准日审计报告。

第三章 核准与备案

第十四条 凡需经核准的资产评估项目,企业在资产评估前应当向国资监管机构报告下列有关事项:

(一)相关经济行为批准情况;

(二)评估基准日的选择情况;

(三)资产评估范围的确定情况;

(四)选择资产评估机构的条件、范围、程序及拟选定机构的资质、专业特长情况;

(五)资产评估的时间进度安排情况。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及时向国资监管机构报告资产评估项目的工作进展情况。国资监管机构认为必要时,可以对该项目进行跟踪指导和现场检查。

第十六条 资产评估项目的核准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企业收到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后应当逐级上报初审,经初审同意后,自评估基准日起8个月内向国资监管机构提出核准申请;

(二)国资监管机构收到核准申请后,对符合核准要求的,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审核,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评估报告的核准;对不符合核准要求的,予以退回。

第十七条 企业提出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申请时,应当向国资监管机构报送下列文件材料:

(一)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申请文件;

(二)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申请表;

(三)与评估目的相对应的经济行为批准文件或有效材料;

(四)所涉及的资产重组方案或者改制方案、发起人协议等材料;

(五)资产评估机构提交的资产评估报告(包括评估报告书、评估说明、评估明细表及其电子文档);

(六)与经济行为相对应的审计报告;

(七)资产评估各当事方的相关承诺函;

(八)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八条 国资监管机构应当对下列事项进行审核:

(一)资产评估项目所涉及的经济行为是否获得批准;

(二)资产评估机构是否具备相应评估资质;

(三)评估人员是否具备相应执业资格;

(四)评估基准日的选择是否适当,评估结果的使用有效期是否明示;

(五)资产评估范围与经济行为批准文件确定的资产范围是否一致;

(六)评估依据是否适当;

(七)企业是否就所提供的资产权属证明文件、财务会计资料及生产经营管理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做出承诺;

(八)评估过程是否符合相关评估准则的规定;

(九)参与审核的专家是否达成一致意见。

第十九条 资产评估项目的备案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企业收到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后,将备案材料逐级报送国资监管机构或授权经营单位初审同意后,自评估基准日起9个月内向相关备案管理部门提出备案申请;

(二)国资监管机构或授权经营单位收到备案材料后,对材料齐全的,在20个工作日内办理备案手续,必要时可组织有关专家参与备案评审。

第二十条 资产评估项目备案需报送下列文件材料:

(一)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一式三份;

(二)资产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书、评估说明和评估明细表及其电子文档);

(三)与资产评估项目相对应的经济行为批准文件;

(四)其他有关材料。

第二十一条 国资监管机构或授权经营单位根据下列情况确定是否对资产评估项目予以备案:

(一)资产评估所涉及的经济行为是否获得批准;

(二)资产评估机构是否具备相应评估资质,评估人员是否具备相应执业资格;

(三)评估基准日的选择是否适当,评估结果的使用有效期是否明示;

(四)资产评估范围与经济行为批准文件确定的资产范围是否一致;

(五)企业是否就所提供的资产权属证明文件、财务会计资料及生产经营管理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作出承诺;

(六)评估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评估准则的规定。第二十二条 涉及多个国有产权主体的评估项目按以下规定要求办理核准和备案手续:

(一)进行资产评估的企业有多个国有股东的,经协商一致可由国有股最大股东依照其产权关系办理核准或备案手续;国有股股东持股比例相等的,经协商一致可由其中一方依照其产权关系办理核准或备案手续。

(二)国务院批准的重大经济事项同时涉及中央和地方的,由国有股最大股东依照其产权关系,逐级报送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进行核准。

(三)市政府批准的重大经济事项同时涉及市和区县的,由国有股最大股东依照其产权关系,逐级报送市国资委进行核准和备案。第二十三条 企业发生本办法第七条所列经济行为,需要对接受的非国有资产进行评估的,接受企业应按照其产权关系将评估项目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授权经营单位备案;若该经济行为属于市政府批准实施的,接受企业应依照其产权关系按规定程序将评估项目报市国资委核准。

第二十四条 国资监管机构下达的资产评估项目核准文件和经国资监管机构或授权经营单位备案的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是企业办理产权登记、股权设置和产权转让等相关手续的必备文件。

第二十五条 为适应本办法第七条所列各类经济行为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的需要,将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分为公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和接受非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两类。各级企业进行资产评估项目备案时,应按附件的格式和内容填报办理。

第二十六条 经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使用有效期为自评估基准日起1年。

第二十七条 企业进行与资产评估相应的经济行为时,应当以经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为作价参考依据;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企业应就其差异原因向原经济行为批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在获得其同意后方可继续交易。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市国资委定期对企业国有资产评估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区县负有国资监管职责的部门及授权经营单位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和评估管理人员配备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资产评估项目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通报相关部门。

第二十九条 市国资委对企业资产评估项目进行抽查的内容包括:

(一)企业经济行为的合规性;

(二)评估的资产范围与有关经济行为所涉及的资产范围是否一致;

(三)企业提供的资产权属证明文件、财务会计资料及生产经营管理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四)资产评估机构的执业资质和评估人员的执业资格;

(五)资产账面价值与评估结果的差异;

(六)经济行为的实际成交价与评估结果的差异;

(七)评估工作底稿;

(八)评估依据的合理性;

(九)评估报告对重大事项及其对评估结果影响的披露程度,以及该披露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十)其他有关情况。

第五章 罚则

第三十条 企业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国资委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必要时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认其相应的经济行为无效:

(一)应当进行资产评估而未进行评估;

(二)聘请不符合相应资质条件的资产评估机构从事国有资产评估活动;

(三)向资产评估机构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或者与资产评估机构串通作弊导致评估结果失实的;

(四)应当办理核准、备案而未办理。

第三十一条 企业在国有资产评估中发生违法违规行为或者不正当使用评估报告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二条 受托资产评估机构在资产评估过程中违规执业的,由国资监管机构将有关情况通报其行业主管部门,建议给予相应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要求企业不得再委托该中 介机构及其当事人进行国有资产评估业务;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三条 有关资产评估机构对资产评估项目抽查工作不予配合的,国资监管机构可以要求企业不得再委托该资产评估机构及其当事人进行国有资产评估业务。

第三十四条 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境外国有资产评估,遵照相关法规执行。

第三十六条 区县负有国资监管职责的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相关工作规范,并报市国资委备案。

第三十七条 本市原有关资产评估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规定为准。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篇2:天津市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第 12 号

《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31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主 任

李荣融

二○○五年八月二十五日

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国有资产评估行为,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国有产权有序流转,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统称所出资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以下统称企业)涉及的资产评估,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其所出资企业的国有资产评估监管工作。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 企业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

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分别由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核准。

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备案;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所出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中央企业负责备案。

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所出资企业的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管理工作的职责分工,由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自行规定。

第五条 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所出资企业,应当建立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制度,完善资产评估项目的档案管理,做好项目统计分析报告工作。

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中央企业应当于每终了30个工作日内将其资产评估项目情况的统计分析资料报送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第二章 资产评估

第六条 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对相关资产进行评估:

(一)整体或者部分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二)以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

(三)合并、分立、破产、解散;

(四)非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股权比例变动;

(五)产权转让;

(六)资产转让、置换;

(七)整体资产或者部分资产租赁给非国有单位;

(八)以非货币资产偿还债务;

(九)资产涉讼;

(十)收购非国有单位的资产;

(十一)接受非国有单位以非货币资产出资;

(十二)接受非国有单位以非货币资产抵债;

(十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事项。

第七条 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不对相关国有资产进行评估:

(一)经各级人民政府或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对企业整体或者部分资产实施无偿划转;

(二)国有独资企业与其下属独资企业(事业单位)之间或其下属独资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合并、资产(产权)置换和无偿划转。

第八条 企业发生第六条所列行为的,应当由其产权持有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第九条 企业产权持有单位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的政策规定,严格履行法定职责,近3年内没有违法、违规记录;

(二)具有与评估对象相适应的资质条件;

(三)具有与评估对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专业特长;

(四)与企业负责人无经济利益关系;

(五)未向同一经济行为提供审计业务服务。

第十条 企业应当向资产评估机构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并对所提供情况和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不得隐匿或虚报资产。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积极配合资产评估机构开展工作,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其正常执业行为。

第三章 核准与备案

第十二条 凡需经核准的资产评估项目,企业在资产评估前应当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下列有关事项:

(一)相关经济行为批准情况;

(二)评估基准日的选择情况;

(三)资产评估范围的确定情况;

(四)选择资产评估机构的条件、范围、程序及拟选定机构的资质、专业特长情况;

(五)资产评估的时间进度安排情况。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及时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资产评估项目的工作进展情况。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认为必要时,可以对该项目进行跟踪指导和现场检查。

第十四条 资产评估项目的核准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企业收到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后应当逐级上报初审,经初审同意后,自评估基准日起8个月内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提出核准申请;

(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收到核准申请后,对符合核准要求的,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审核,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评估报告的核准;对不符合核准要求的,予以退回。

第十五条 企业提出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申请时,应当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送下列文件材料:

(一)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申请文件;

(二)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申请表(附件1);

(三)与评估目的相对应的经济行为批准文件或有效材料;

(四)所涉及的资产重组方案或者改制方案、发起人协议等材料;

(五)资产评估机构提交的资产评估报告(包括评估报告书、评估说明、评估明细表及其电子文档);

(六)与经济行为相对应的审计报告;

(七)资产评估各当事方的相关承诺函;

(八)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六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下列事项进行审核:

(一)资产评估项目所涉及的经济行为是否获得批准;

(二)资产评估机构是否具备相应评估资质;

(三)评估人员是否具备相应执业资格;

(四)评估基准日的选择是否适当,评估结果的使用有效期是否明示;

(五)资产评估范围与经济行为批准文件确定的资产范围是否一致;

(六)评估依据是否适当;

(七)企业是否就所提供的资产权属证明文件、财务会计资料及生产经营管理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作出承诺;

(八)评估过程是否符合相关评估准则的规定;

(九)参与审核的专家是否达成一致意见。

第十七条 资产评估项目的备案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企业收到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后,将备案材料逐级报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其所出资企业,自评估基准日起9个月内提出备案申请;

(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所出资企业收到备案材料后,对材料齐全的,在20个工作日内办理备案手续,必要时可组织有关专家参与备案评审。

第十八条 资产评估项目备案需报送下列文件材料:

(一)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一式三份(附件2);

(二)资产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书、评估说明和评估明细表及其电子文档);

(三)与资产评估项目相对应的经济行为批准文件;

(四)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九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所出资企业根据下列情况确定是否对 资产评估项目予以备案:

(一)资产评估所涉及的经济行为是否获得批准;

(二)资产评估机构是否具备相应评估资质,评估人员是否具备相应执业资格;

(三)评估基准日的选择是否适当,评估结果的使用有效期是否明示;

(四)资产评估范围与经济行为批准文件确定的资产范围是否一致;

(五)企业是否就所提供的资产权属证明文件、财务会计资料及生产经营管理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作出承诺;

(六)评估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评估准则的规定。

第二十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下达的资产评估项目核准文件和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所出资企业备案的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是企业办理产权登记、股权设置和产权转让等相关手续的必备文件。

第二十一条 经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使用有效期为自评估基准日起1年。

第二十二条 企业进行与资产评估相应的经济行为时,应当以经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为作价参考依据;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原经济行为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交易。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评估工作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企业内部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和评估管理人员配备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资产评估项目进行抽查。

第二十四条 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企业资产评估项目进行抽查的内容包括:

(一)企业经济行为的合规性;

(二)评估的资产范围与有关经济行为所涉及的资产范围是否一致;

(三)企业提供的资产权属证明文件、财务会计资料及生产经营管理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四)资产评估机构的执业资质和评估人员的执业资格;

(五)资产账面价值与评估结果的差异;

(六)经济行为的实际成交价与评估结果的差异;

(七)评估工作底稿;

(八)评估依据的合理性;

(九)评估报告对重大事项及其对评估结果影响的披露程度,以及该披露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十)其他有关情况。

第二十五条 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于每终了30个工作日内将检查、抽查及处理情况报送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第二十六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将资产评估项目的抽查结果通报相关部门。

第五章 罚

第二十七条 企业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必要时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认其相应的经济行为无效:

(一)应当进行资产评估而未进行评估;

(二)聘请不符合相应资质条件的资产评估机构从事国有资产评估活动;

(三)向资产评估机构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或者与资产评估机构串通作弊导致评估结果失实的;

(四)应当办理核准、备案而未办理。

第二十八条 企业在国有资产评估中发生违法违规行为或者不正当使用评估报告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九条 受托资产评估机构在资产评估过程中违规执业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将有关情况通报其行业主管部门,建议给予相应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要求企业不得再委托该中介机构及其当事人进行国有资产评估业务;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条 有关资产评估机构对资产评估项目抽查工作不予配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要求企业不得再委托该资产评估机构及其当事人进行国有资产评估业务。

第三十一条 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

第三十二条 境外国有资产评估,遵照相关法规执行。

第三十三条 政企尚未分开单位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评估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相关工作规范,并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附件:1.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申请表(略)

篇3:天津市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办法》对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和原则、管理体制、管理职责、审批程序、日常监管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一是确立了目标原则。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 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 促进事业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 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二是理顺了管理体制。《办法》规定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 财政部、主管部门监管, 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三是明确了管理职责。在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 财政部是负责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 对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中央级事业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

四是规范了配置程序。《办法》在配置环节规定了严格的控制原则和审批程序, 体现了与预算管理的紧密结合。《办法》规定, 中央级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应当符合规定的配置标准;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 应当从严控制, 合理配备。同时, 明确了中央级事业单位申请用财政性资金购置规定限额以上资产的报批程序。

五是严格了日常监管。《办法》对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管以及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 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确保国有资产管理的安全、规范和有效。《办法》要求, 中央级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 遵循投资回报、风险控制和跟踪管理等原则, 并进行可行性论证;资产处置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中央级事业单位出售、出让、转让资产数量较多或价值较高的, 应当通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进行公开处置。

六是完善了收入管理。中央级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等取得的收入, 纳入单位预算, 统一核算, 统一管理。国有资产处置收入, 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和财政国库收缴管理的规定上缴中央财政,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篇4:天津市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和地方评估协会组织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培训班均要组织进行考核。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包括:接受后续教育培训的注册资产评估师、非执业注册资产评估师、机构的从业人员;授课教师;承办培训班部门的组织管理人员等。

第三条 考核内容

(一)执行年度培训计划情况;培训内容的设置;培训课时数量;培训班的组织管理。

(二)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水平、授课质量及授课效果。

(三)学员学习考勤记录和测验成绩。

第四条 考核方式

(一)对参加培训班学员的考核依据是其学习出勤记录、测验结果。

(二)对授课教师的考核依据是其授课效果,以及学员对授课教师的反馈意见。

(三)对组织管理人员的考核依据是学员对培训组织工作的综合评估。

(四)每期培训班授课结束后,由承办培训班的协会管理人员,组织参加培训学员进行测评。同时填写学员综合评估表、教师授课效果反馈表。

第五条 学员出勤记录良好,测验成绩合格者可计算后续教育课时。

第六条 内容符合要求,授课质量较好,学员比较满意的授课教师,方可继续聘为后续教育培训的授课教师并列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师资库。

篇5:天津市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 行办法》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三月九日

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

用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节能工作,规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 用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 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遵 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 报告必须包含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内容(见附件)。

第三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审批、核准前,必须进行合理 用能审查,在备案前应征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意见,以促进合理 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促进 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第四条 市经委是全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固定资 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并进行监督管理。

各级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国土、建设、交通、水利、安 全监管、环保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相关工作。

区县工经(贸)委等区、县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负责本区域内固定 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查,接受市经委的工作指导与监督。

第五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查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第六条 年能耗1000吨标准煤以上(含本数,下同)或年耗 电在300万千瓦时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委托合理用能 评估机构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的合理用能专题 论证内容(节能篇)进行评估,并出具合理用能评估报告。合理 用能评估管理办法由市经委另行制定。

第七条 合理用能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市有关规定;

(二)项目是否符合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和行业节能设计 规范;

(三)项目的用能总量及用能种类是否合理;

(四)项目的设计是否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是否达到国内能 耗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其单位建筑面积、设备、工艺和产 品能耗是否达到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标准;

(五)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明令推广或淘汰的设备、产品目 录;

(六)项目的能耗指标、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和预期达到的 节能效果分析;

(七)项目合理用能的综合评估意见;

(八)法律、法规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八条 市经委负责审查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煤以上或年 耗电500万千瓦时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发放《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查决定书》。

区县工经(贸)委等区县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开发区、保 税区、高新区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查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 煤以下或年耗电500万千瓦时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符合 条件的发放《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查决定书》,其中,对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准煤以上或年耗电300万千瓦时以上的项 目,在作出审查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审查情况报市经委。

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申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查应当提交下列 材料:

(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查申请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项目基本情况表;

(四)项目节能措施综述;

(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

(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报告;

(七)申请单位主管部门意见;

(八)根据合理用能评估报告意见需补充的材料;

(九)相关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

(十)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查程序为:

(一)合理用能审查部门在接到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确定 是否受理,并通知申请单位。如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 的,应当场或者在接件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 正的全部内容;

(二)对提交的项目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应进行现场勘 查;

(三)对审查合格的项目,合理用能审查部门应在15个工作 日内出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查决定书》,如需进行 现场勘查的,可延长20个工作日;审查不合格的,向申请单位出 具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第十一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自合理用能审查通过之日起,两年内仍未开工建设或有其他原因需要取消审查的,合理用能审 查部门可以取消审查决定。

第十二条 通过合理用能审查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有建 设规模、建设内容、节能技术方案等发生重大变化的,项目单位 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原审查部门报告,由原审查部门出具书面确 认意见或要求其重新办理审查手续。

第十三条 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部门应严格把关,对未进 行合理用能审查或未通过合理用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或备案,不得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更不得批准开工建设; 对擅自进行审批、核准或备案的,要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 任。

第十四条 合理用能审查部门可委托有资格的节能监测(察)机构对通过合理用能审查的项目实施监督。

第十五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项目建 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确保节能措施与能效指标的落实; 对建设内容和生产行为违反已审查节能措施的,要责令停止施工 并限期整改,同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的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项目正式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报请合理用能 审查部门进行合理用能的竣工检验。对未达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 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予验收。

第十七条 合理用能审查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本 规定,对在项目审查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 贿受贿的,根据情节轻重,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十八条 对在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合理用能专题论证的主要内容

篇6:天津市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赤政办发[2006]11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场,市政府各部门:

《赤壁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OO六年六月十四日

赤壁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维护森林资源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森林资源产权有序流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国资办发[1996]59号)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涉及森林、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的资产评估,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林业局负责全市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工作。

第四条 森林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

第二章 资产评估

第五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取得山林权属证书的森林资源资产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产权持有单位或个人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一)森林资源资产出让、转让;

(二)各类林场兼并、合资、合作、股份经营、联营、租赁经营、股权比例变动;

(三)森林资源资产担保、抵押、拍卖;

(四)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其它情形。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森林资源资产不得进行资产评估: 发布时间: 2007年5月16日

(一)山林权属有争议或者不明晰的;

(二)没有权属证书的;

(三)其它禁止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

第七条 森林资源产权持有单位或个人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政策规定,严格履行法定职责,近2年内没有违法、违规记录;

(二)具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质;(三)具有森林资源调查的专业人员;

(四)与森林资源资产当事人无经济利益关系。

第八条 森林资源资产产权持有当事人应当向资产评估机构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并对所提供情况和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不得隐匿或虚报资产。

第九条 森林资源资产产权持有当事人应当积极配合资产评估机构开展工作,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其正常执业行为。

第三章 核准与备案

第十条 凡需经核准的资产评估项目,森林资源资产产权持有当事人在资产评估前应当向市林业局报告下列有关事项:

(一)相关经济行为批准情况;(二)评估基准日的选择情况;(三)资产评估范围的确定情况;

(四)选择资产评估机构的条件、范围、程序及拟选定机构的资质、专业特长情况;(五)资产评估的时间进度安排情况。

第十一条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由市林业局进行核准,核准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一)森林资源资产产权持有当事人收到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后应当逐级上报初审,经市林业局初审同意后,自评估基准日起8个月内向市林业局提出核准申请;

(二)市林业局收到核准申请后,对符合核准要求的,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审核,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评估报告的核准;对不符合核准要求的,予以退回。

第十二条 市林业局应当对下列事项进行审核:(一)资产评估项目所涉及的经济行为是否获得批准;(二)资产评估机构是否具备相应评估资质;(三)评估人员是否具备相应执业资格;

(四)评估基准日的选择是否适当,评估结果的使用有效期是否明示;(五)资产评估范围与经济行为批准文件确定的资产范围是否一致;(六)评估依据是否适当;

(七)森林资源资产产权持有当事人是否就所提供的资产权属证明文件、财务会计资料及生产经营管理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做出承诺;

(八)评估过程是否符合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准则的规定。

第十三条 资产评估项目的备案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森林资源资产产权持有当事人收到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后,将备案材料逐级报送给市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部门,自评估基准日起9个月内提出备案申请;

(二)市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部门收到备案材料后,对材料齐全的,在20个工作日内办理备案手续,必要时可组织有关专家参与备案评审。

第十四条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备案需报送下列文件材料:(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一式三份;

(二)资产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书、评估送审专用材料和评估明细表及其电子文档);(三)与资产评估项目相对应的经济行为批准文件;(四)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五条 市林业局根据下列情况确定是否对资产评估项目予以备案:(一)资产评估所涉及的经济行为是否获得批准;

(二)资产评估机构是否具备相应评估资质,评估人员是否具备相应执业资格;(三)评估基准日的选择是否适当,评估结果的使用有效期是否明示;(四)资产评估范围与经济行为批准文件确定的资产范围是否一致;

(五)森林资源资产产权持有当事人是否就所提供的资产权属证明文件、财务会计资料及生产经营管理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作出承诺;(六)评估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评估准则的规定。

第十六条 市林业局下达的资产评估项目核准文件和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是企业办理产权登记、股权设置和产权转让等相关手续的必备文件。

第十七条 经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使用有效期为自评估基准日起1年。

第十八条 森林资源资产进行与资产评估相应的经济行为时,应当以经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为作价参考依据;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原经济行为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交易。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市林业局应当加强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和评估管理人员配备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资产评估项目进行抽查。

第二十条 市林业局对资产评估项目进行抽查的内容包括:(一)评估的资产范围与有关经济行为所涉及的资产范围是否一致;

(二)森林资源资产产权持有当事人提供的资产权属证明文件、财务会计资料及生产经营管理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三)资产评估机构的执业资质和评估人员的执业资格;(四)资产账面价值与评估结果的差异;

(五)经济行为的实际成交价与评估结果的差异;(六)评估工作底稿;(七)评估依据的合理性;

(八)评估报告对重大事项及其对评估结果影响的披露程度,以及该披露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九)其他有关情况。

第二十一条 市林业局应当于每终了30个工作日内将检查、抽查及处理情况上报上级森林资源管理机构。

第二十二条 市林业局应当将资产评估项目的抽查结果通报相关部门。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三条 森林资源资产产权持有当事人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林业局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必要时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认其相应的经济行为无效:(一)应当进行资产评估而未进行评估;

(二)聘请不符合相应资质条件的资产评估机构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活动;

(三)向资产评估机构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或者与资产评估机构串通作弊导致评估结果失实的;(四)应当办理核准、备案而未办理的。

第二十四条 森林资源资产产权持有当事人在资产评估中发生违法违规行为或者不正当使用评估报告的,由有关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 受托资产评估机构在资产评估过程中违规执业的,由市林业局将有关情况通报,建议给予相应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要求森林资源资产产权持有当事人不得再委托该中介机构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六条 有关资产评估机构对资产评估项目抽查工作不予配合的,市林业局可以要求森林资源资产产权持有当事人不得再委托该资产评估机构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

第二十七条 市林业局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造成公有资产流失的,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境外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遵照相关法规执行。个人所有的林木资源资产评估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篇7:天津市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基本国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是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在审批、核准或者备案前,对项目进行的与能源利用效率有关的评估和审查。

第三条 项目在审批、核准或者备案前,应当由负责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

第四条 未进行节能审查或者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各有关部门一律不得审批、核准或者备案。

二、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

第五条 按照年综合能源消费量,项目分为节能评估项目和节能登记项目。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项目称为节能评估项目: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2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项目。

(二)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吨标准煤及以上或者年用电量300万千瓦时及以上的其他行业的项目。

(三)其他需要进行节能评估的项目。

不属于以上范围的项目称为节能登记项目。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项目每年消耗的煤、油、焦炭、天然气、液化气、电力、热力等按照国家统计局有关标准折算成标准煤后的总和。

第六条 节能评估项目应当由省政府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省工业经济与信息产业局、省建设厅)组织专家小组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评估资质的机构进行节能评估。省建设厅负责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评估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省工业经济与信息产业局(以下简称省工信局)负责其他节能评估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并参与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评估项目的节能评估。居住建筑包括各类项目的住房等生活设施。公共建筑包括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和交通运输建筑六大类。

第七条 节能登记项目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由所在市、县政府(含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下同)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进行节能审查。市、县政府建设部门负责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登记项目的节能登记和审查,市、县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负责其他节能登记项目的节能登记和审查。项目建设单位也可以向省工信局、省建设厅申请项目节能登记和审查。

第八条 项目通过节能审查后,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应当出具项目节能审查决定书。

第九条 需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遵从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

三、节能评估项目审查办理程序

第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向省工信局或者省建设厅提出项目节能审查申请,填写项目节能审查申请表,提交内容包含节能分析篇(章)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或者提交项目节能专项报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等材料。

第十一条 项目节能分析篇(章)或者项目节能专项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

(三)项目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四)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包括分品种的实物能耗总量),项目用水总量、节约用水措施和废水处理及利用情况。

(五)项目主要技术路线和工艺选择,厂区和车间工艺流程的平面布置(工业类项目)。

(六)项目建筑节能情况。

(七)项目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指标情况。

(八)能耗指标分析,包括单位产品能耗、主要工序(工艺)等能耗指标,单位产品能耗等主要可比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对比分析(工业类项目)。

(九)项目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十)其他与节能有关的内容。

第十二条 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自收到节能评估项目的节能审查申报材料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项目建设单位其申报材料需要补充或者完善的内容。项目节能审查申请被受理后,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不含专家论证时间)完成节能评估。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评估时限的,经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第十三条 节能评估主要内容:

(一)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方的产业政策和有关节能法律、法规、规章。

(二)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及标准,是否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有无采用国家、地方和行业明令禁止或者淘汰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三)项目用能总量及能源结构是否合理,主要单位产品及可比能效指标是否达到同行业的国内或者国际先进水平。

(四)各项节能措施是否科学、有效。

(五)提出合理化的节能建议等。

第十四条 节能评估专家小组或者节能评估机构应当在项目节能评估工作结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不含需要项目建设单位澄清、补充或者完善节能分析篇(章)、节能专项报告的时间),向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提交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第十五条 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收到节能评估专家小组或者节能评估机构提交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应当对项目节能分析篇(章)或者项目节能专项报告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审查决定。项目节能审查决定书应当自作出审查决定之日起10日内送达项目建设单位。

四、节能登记项目审查办理程序

第十六条 项目建设单位向项目所在地市、县政府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提出项目节能登记申请,填写项目节能审查申请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或者项目备案材料。

在省工信局和省建设厅办理项目节能登记手续的,项目节能登记申报材料同上。

第十七条 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自收到项目节能登记申报材料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项目建设单位其申报材料需要补充或者完善的内容。项目节能审查申请被受理后,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节能审查并出具项目节能审查决定书。项目节能审查决定书应当自作出审查决定之日起10日内送达项目建设单位。

五、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省工信局负责对全省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委托节能监察(测)机构对项目的节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市、县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相关工作。所有节能评估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结果应当报省工信局备查。

第十九条 项目在通过节能审查之日后两年内未开工建设的,取消项目节能审查决定书。由于建设规模、建设内容、节能技术方案等变化使得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增加20%及以上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向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项目节能审查决定书的变更手续。

第二十条 项目的节能情况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对没有达到节能要求的项目,有关部门不予通过项目竣工验收。

第二十一条 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能源消耗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节能措施与能效指标的落实。

六、罚则

第二十二条 负责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三条 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在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应当进行节能评估而未评估的项目出具项目节能审查决定书的。

(二)对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出具项目节能审查决定书的。

第二十四条 项目建设单位开工建设未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包括节能登记审查)或者未能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包括未能通过节能登记审查)的项目,由项目节能审查主管部门责令项目建设单位停止建设,依法处罚。项目建设单位开工建设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或者将该项目投入生产、使用的,由省工信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对在项目节能登记中弄虚作假,项目能源消耗量与项目节能审查申请表内容严重不符的项目建设单位,由省工信局会同项目所在地市、县政府节能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 承担项目节能评估的专家小组专家或者节能评估机构在项目节能评估中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致使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严重失实的,项目节能主管部门可以取消其承担节能评估工作的资格,并向有关单位和相关资质管理机构通报。

七、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工信局负责解释。

篇8:天津市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直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省直行政事业单位是指省直党委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社会团体和各类省属事业单位。

本办法所称的省直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是指省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主管部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配备实物资产及土地的行为。包括调剂和购置两种形式。

(一)调剂。是指以无偿调拨的方式增加单位资产的行为。包括:

1.同一部门不同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之间的资产调剂。

2.不同部门之间的资产调剂。

3.跨行政级次的资产调剂。

(二)购置。是指以购买或修建的方式增加单位资产的行为。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与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需要相适应。

2.科学合理,优化资产结构。

3.勤俭节约,从严控制。

4.调剂与购置相结合。

5.资产配置与财力可能和预算管理相结合。

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范围包括:

1.土地、房屋建筑物。

2.一般设备,指行政事业单位用于业务工作的通用性设备,如交通运输工具、办公设备、家俱等。

3.专用设备,指行政事业单位用于业务工作的具有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如专用车辆、仪器仪表、机械设备、医疗器械、文体设备等。

4.文物、陈列品、图书(资料室的藏书及科学技术资料等)。

5.其他固定资产。

第七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现有资产无法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

2.难以与其他单位共享、共用相关资产。

3.难以通过市场购买产品或者服务方式代替资产配置,或者采取市场购买方式的成本过高。

第八条省财政厅是政府管理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工作的职能部门。省财政厅、省直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审核、审批资产配置事项。省直行政事业单位负责编制资产配置计划,办理相关的资产配置报批手续,组织实施具体的资产配置工作。

第九条行政事业单位配置资产应当严格按规定标准配置。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要从严控制,合理配置。

第十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配置实物资产及土地的数量和价值的限额标准,是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审核批复资产配置事项的基本依据。

中央有关部门已制定了全国性资产配置标准的,按中央标准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尚没有制定全国性资产配置标准的,由省财政厅和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制定。其中,通用设备的资产配置标准由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专用设备的资产配置标准由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厅制定。

第十一条资产配置坚持调剂优先的原则。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对行政事业单位中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的资产,省财政厅和主管部门有权进行调剂。

第十二条行政事业单位申请资产调剂的报批程序是:

1.单位对调剂资产提出调剂申请,申请中列明需要调剂资产的理由,资产的规格(型号)、数量及功能要求等,有调出资产意向的,同时附调出单位对该资产的使用情况,报送主管部门(无主管部门的,本单位视为主管部门,下同;非主管部门的一级预算单位,本一级预算单位视为主管部门,下同)审批或审核。

涉及到车辆、土地、房屋的调剂,须先送有关部门审批。

2.主管部门对单位资产调剂事项的必要性、合规性、可行性等进行审核,做出是否同意调剂的意见。对同一部门内部不同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之间的资产调剂,由主管部门协调资产调出单位,给予调剂。其中,单项资产原值低于10万元或者批量资产原值低于30万元的,由主管部门下达资产调剂批复文件。

同一部门内部不同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之间单项资产高于10万元(含10万元,下同))或者批量资产高于30万元(含30万元,下同)的资产调剂,不同部门之间的资产调剂,经申请资产调剂单位的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3.省财政厅对单位调剂资产事项的必要性、合规性、可行性进行审核。同一部门内部不同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之间,单项资产原值高于10万元或者批量资产原值高于30万元的资产调剂,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财政厅审批,由省财政厅下达资产调剂批复文件。

不同部门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之间或跨行政级次之间的资产调剂,经要求调剂单位的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财政厅审批,由省财政厅协调资产调出单位主管部门或政府资产管理部门,给予调剂,并下达资产调剂批复文件。

4.资产调进、调出单位办理资产交接过户手续。

第十三条行政事业单位申请用财政性资金购置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

1.编报年度资产购置计划。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同时根据单位业务需求、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购置资金来源等情况,编制年度资产购置计划(格式及内容见年度部门预算编制通知),与部门预算一起报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一级预算单位直接送省财政厅,下同)审核。

2.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单位资产配置计划。主管部门在审核单位部门预算时,同时根据所属各单位的业务需求、资产存量、有关资产配置标准、单位各类资金来源情况和本部门资产使用情况,对各单位的资产购置事项进行审核,主管部门认为能调剂解决的资产配置,按第十二条办理。

主管部门认为确实需要购置的,列入部门预算,送省财政厅审批。

对车辆、土地、房屋的购置,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在送省财政厅审批时,需附送有关部门的购置批文。

3.省财政厅审核部门年度资产购置计划。省财政厅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需求、资产存量、资金来源情况、有关资产配置标准和省直部门的资产使用情况等,审核部门的资产购置计划。能通过调剂的资产配置,按第十二条办理。

确需购置的资产配置,省财政厅根据财力情况列入单位部门预算(草案)。

4.批复资产购置计划。省财政厅在批复部门预算时,一并批复资产购置计划。

第十四条行政事业单位遇到无法预见的事项需要在年度预算执行中追加预算,其中涉及申请财政性资金配置资产的,按以下程序进行:

1.单位提出预算追加申请时,同时填报资产配置申请。行政事业单位提出预算追加申请时,同时根据单位特殊事项的需求、单位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等情况,提出资产配置申请,一并报主管部门审核。

2.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审核单位预算追加申请时,同时审核单位的资产购置申请。主管部门认为可以通过调剂解决的资产配置,按第十二条办理。主管部门认为确需购置的资产配置,列入预算追加申请一并送省财政厅审批。

对车辆、土地、房屋的购置,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在送省财政厅审批时,需附送有关部门的购置批文。

3.省财政厅审核单位的预算追加申请和资产配置申请。省财政厅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业务的需求、资产存量、有关资产配置标准和省直部门的资产使用情况等,审核部门的资产购置计划。能通过调剂的资产配置,按第十二条办理。确需购置的资产配置,根据财力情况,决定是否追加预算,安排资产购置资金。

4.省财政厅下达追加预算的文件。

第十五条行政事业单位用省财政拨付的项目资金配置资产的,项目预算中已列明资产购置事项的,按项目预算执行。项目预算中没有列明资产购置事项的,按下列程序报批;

1.编制项目资产配置计划。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实施项目的业务需求、单位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等,编制项目资产配置计划,经单位领导审核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核。

2.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审核。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根据单位所承担的项目需求、单位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和本部门资产使用情况等,对单位项目资产配置计划进行审核。

主管部门认为能调剂解决的资产配置,单位按照第十二条规定办理。主管部门认为必须购置的资产配置,报送项目主管部门审批。

对车辆、土地、房屋的购置,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在送项目主管部门审批时,需附送有关部门的购置批文。

3.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项目主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为同一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视同项目主管部门,下同)对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报送的项目资产购置计划进行审核。

项目主管部门对单位项目资产购置计划进行审核,单项资产购置经费低于10万元或批量资产购置经费低于30万元的资产购置事项,由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送省财政厅备案。单项资产购置经费高于10万元(含10万元)或批量资产购置经费高于30万元(含30万元)的资产购置事项,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4.省财政厅审批。省财政厅审核项目主管部门上报的项目资产配置计划。省财政厅认为能调剂解决的资产配置,单位按照第十二条规定办理。省财政厅认为必须购置的资产配置,省财政厅批复项目资产购置计划。

第十六条行政事业单位申请用中央部委(不含财政部)或非财政部门拨付的项目资金购置资产的,中央部委或资金拨付部门(单位)对项目资金使用中资产购置已有规定的,按中央部委和资金拨付部门(单位)的规定执行。中央部委或资金拨付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中资产购置没有规定的,按以下程序进行:

1.编制项目资产购置计划。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实施项目的业务需求、单位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等,编制项目资产购置计划,经单位领导审核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对车辆、土地、房屋的购置,行政事业单位在送主管部门审批时,需附送有关部门的购置批文。

2.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审批。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根据单位所承担的项目需求、单位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和本部门资产使用情况等,对单位项目资产购置计划进行审批,能调剂的,在本部门内部调剂解决;确需购置的,主管部门下达资产配置批复文件,同时送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七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已批准的资产购置计划进行调整的,须按原报批程序提出申请,由原批准单位重新审定。

第十八条行政事业单位用包括公用经费、非财政性资金等其他资金购置资产的,由行政事业单位自行配置,但不得超过规定的资产配置标准。车辆、土地、房屋购置须有有关部门的审批文件。

第十九条行政事业单位购置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范围内的物品、工程的,要按照政府采购的要求,实施政府采购。未经批准购置资产或应进行而未进行政府采购的,会计核算站或单位财务人员不得办理购置资金的拨付手续。

第二十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对配置的资产进行验收、登记,并在5个工作日内将配置资产的有关记账凭证等材料送所属会计核算站或单位财务部门。会计核算站或单位财务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相应的账务处理工作。房屋建筑物等工程完工后,要及时进行竣工决算和审计,办理有关权属证明,按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

第二十一条省财政厅、省直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国有资产配置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资产配置中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第二十二条对违反本办法,擅自购置资产、超标准购置资产的,依据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省直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二十四条未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配置资产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执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市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由市县财政局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海南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上一篇:小寒时节的习俗有哪些下一篇:七夕给客户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