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峙的意思

2024-04-18

对峙的意思(通用10篇)

篇1:对峙的意思

一、对峙解析

相对而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资水》:“县左右二冈对峙。” 唐 杨炯 《浮沤赋》:“排两足而分规,擘波心而对峙。”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四章:“一条笔直的公路延伸过去,有一座两山对峙的山口,那想必就是 虎鸣山口 了。” 对抗;抗衡。 清 黄鸿寿 《开设资政院》:“院中议员以钦选、民选两部分组织而成,两造之分子,隐隐然若两党之对峙。”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我军逐步后撤,退到 张朴墕 和 十字墕 村南,与敌人隔沟对峙。”

二、对峙近义词

周旋 [ zhōu xuán ]

僵持 [ jiāng chí ]

相持 [ xiāng chí ]

三、对峙造句

1、睹告您使我到达胜利的奥妙吧,我唯一的史甩便是我的对峙细神。

2、也许我们都曾勇敢而坚毅,只是,在与时间老人的对峙中,我们从来都不是赢家。

3、他那强健的体魄,使对峙的小偷不禁发起抖来。

4、真理之所以为真理,只是由于它是和毛病和虚伪对峙的。

5、两位剑客互相对峙,目光如炬,全身散发出杀气。

6、警察和歹徒势不两立,形成紧张的对峙局面。

7、这个歹徒困兽犹斗,与警察经历一番对峙后,才终于束手就擒。

8、双方就这样剑拔弩张地对峙着,谁也不肯先让步。

9、美国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里,一只勇敢的野鼠与一头身量一百倍的郊狼对峙。

10、这些生老病死,像无法改变的春夏秋冬,在岁月里与我们寂静地对峙。

11、二战结束期间,在“雅尔塔体系”的基础上世界形成了两极对峙的格局。

12、阆风岩,是七星岩的最东峰,岩高耸如削,与玉屏岩之西峰对峙,气势雄伟。

13、对峙反应动力学过程,其实质是一个求解一阶常微分方程的过程。

14、董源开辟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是与荆浩对峙的两大流派之一。

15、美国和中国都是核大国,核威慑对峙力量处于恒平衡状态。

16、海口北临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遥相对峙。

17、经过一番紧张的对峙,示威者同意坐上去德阳的大巴。

18、石门坊又名石门山,因山势结曲向南,两峰对峙如门,故名。

19、挪威水域的一条大西洋狼鱼和一只小虾的对峙。

20、经过了长时间的对峙,本来对答如流的刘文渐渐低头不语。

21、它与伏龙山隔江对峙,恪守不渝,共同拱卫着金龟的安全。

22、人群围聚过来,看着对峙的两人,不断有人劝阻。

23、一水中分,翠屏山与恒山夹谷对峙。

24、树下有两人渊渟岳立,对峙而视。

25、双方对峙于潍水,韩信夜里派人制备了万个沙囊,堵在了潍水上游。

26、,亨利所在的伊图利省伦杜族和赫玛族对峙。

27、遇敌时能支棱起身子对峙周旋,极善把握时机,往往一击而中。

28、白牛未前进分毫,与此时与他同高的巨岩对峙而立。

29、仿佛泥塑木雕的两人,直挺挺地对峙着,那月牙却越发斜了。

30、双方对峙了一年多,这还是舒天歌首次主持集中兵力攻打山海关。

31、对峙十多小时后杨箕钉子户弃守。

32、中国海军战舰在赤瓜礁与越南最战舰对峙。

篇2:对峙的意思

【对峙的近义词】(以下词语任选其一)

对立;僵持;坚持;相持;争持;周旋;

附录词语(对峙)的相关知识:

【对峙的意思】

(动词)相对并立。

【对峙的例句】

篇3:对峙的意思

在坪内逍遥开辟写实主义文学的时候, 森鸥外成为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先行者, 翻译西方的诗集《于母影》, 第一次用日语表达西欧诗的精神和感情, 给日本近代浪漫主义诗坛带来新鲜的感受性和内在的自由空气。森鸥外还创办了日本最早的近代文学评论杂志之一《栅草子》, 并以此为阵地广泛翻译介绍西欧美学, 进行文艺批评活动。

写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重叠形成时期, 鸥外和逍遥就文学批评标准问题——“没理想”问题, 进行了近代日本文学史上第一次最大规模的论争。这次论争主要是以当时的两大杂志《栅草子》 ( 鸥外 ) 和《早稻田文学》 ( 逍遥 ) 为舞台展开, 史称“逍鸥论争”或“没理想论争”。

一、没理想论争的前哨战

坪内逍遥没理想文学观及批评态度产生于1890年末至1891年, 其萌芽是1890年12月在《读卖新闻》上发表的题为《小说三派》的文章, 该文章提出将小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固有派, 这类小说“先有事件, 后出人物”, “大型之事变非起因于主人公之性格行为, 而偶然来自外部”。第二类是折衷派, 这类小说“以人为主, 以事为客, 置事于先, 人则在后。”第三类是人性派, 这类小说“因人缘事。所谓因由之处在于人之性情, 所谓缘起之处在于事变”。

森欧外提出反对意见, 批评逍遥的“小说三派”分类不科学, “忽而认为人与事等同, 忽而又认为人为主、事为从”。森鸥外认为逍遥的分类是极没价值的单纯列举, 并将固有派比为常识, 折衷派比为理学诸科 (天文、地质、植物、动物) , 人性派比为哲学。他认为德国哲学家哈特曼所分的文学模型 :类想 ( 叙事诗 ) 、个想 ( 叙情诗 ) 、小天地想 ( 戏剧 ) 三门比较合理, 并明确地将“小天地想”奉为最高文学之美。欧外从初期开始一贯坚持以美的绝对基准, 来品评和裁断批评对象。这也是他的文学评论杂志《栅草纸》的创刊主旨。

逍遥与欧外在这一点上的尖锐对峙, 成为接下来展开的没理想论争的一个主要对峙点。两者的对立主要是因作家论、作品批评方法的不同进而导致的立场不同。这一点在前哨战中, 以“归纳的批评”对“演绎的批评”进一步展开。

1891年4-5月, 坪内逍遥发表了《梓神子》, 重申反对演绎法而主张归纳法, 他说 :“演绎法的专断批评将从此逝去, 而接近归纳的批评, 特别是评没理想的诗及戏剧, 应使没理想的批评, 即归纳批评正当化。”

森欧外当然没有沉默, 他主张 :“凡事观察、探究这种心理的确是不能不借助归纳法的, 作品的批评, 首先就需要观察、探究, 归纳法是科学的手段”, “然而到了观察完毕, 研究过后下判断时, 就不能没有理想、不能没有标准。”1

演绎法与归纳法的论争是接下来没理想论争真正展开时最大的论争点之一。总体上, 通过这方面论争发现了很多让人反省的地方, 比如, 对待文学的美学考察——文学作品的价值、形态上的问题、文学批评的态度、方法等问题, 还有让人明白文学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演绎和归纳这两种文学上的批评方法是由文学批评的本质而来的, 因此是无法通过论争来判断孰优孰劣的。

二、没理想论争的开端

没理想论争的开端是坪内逍遥于1891年10月在《早稻田文学》上发表的《莎士比亚剧本评释》一文, 在绪言中逍遥提出“评释莎士比亚的剧本《麦克佩斯》有两种方法 : (一) 如实地评释字义、语格及修辞上的问题, (二) 进行文学批评时, 不发挥作者的本意或作者的理想。”即坪内逍遥的第一种方法是语释, 第二种方法是评释, 他认为“随着读者的情绪变化, 对莎士比亚的作品可以作出任何解释, 其杰作也是容纳‘万般的理想’, 而其自身是没理想的”。2他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写真实就是真实地反映现实, 不需要加进作家的主观意见, 可由读者自己去理解, 并作出解释就够了。逍遥自始至终在谈莎士比亚的文本。莎士比亚这位作者既没有高举“没理想”的大旗, 也没有说过志在“没理想”。不过, 莎士比亚的文本不可能还原到任何一种“理想”中去, 因此只能以“第一评释”及文本解读来评论。逍遥反复论述的就是这一点。

森鸥外立即作出反应, 他在《早稻田文学的没理想》一文批评逍遥的论点, “其要害是忘却理想, 埋没理想 ( 中略 ) 。如果同一事物既是又非, 就是 :不是是也不是非的境界, 绝对的境界, 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答曰 :既脱离空间也脱离时间 ( 中略 ) 。所谓绝对, 就是万物没却, 即没却理想”。“这种理想有无之不定, 是消极的”, “是受空间禁锢, 受时间束缚, 甚至受逻辑 ( 伦理 ) 窘迫, 是一种形而上学论”。3他还主张 :文学作品不管怎样千变万化, 包罗万象, 也不管读者怎样去理解, 总之, 文学总离不开审美观, 而美就是它的理想, 对诗人、美术家和作家说来, 就是神来的灵感, 是从无意识界而来的先天的理想, 是人先天就有的感受性。他批评逍遥的造化无理性及纪实主义, 主张基于有理性、有理想的谈理的必须性。并指出逍遥的用语“没理想”实际上就是没主观、没插评、没类想、没成心, 引起了逍遥的辩解和反驳。

三、没理想论争的展开

围绕文学的理想问题, 坪内逍遥发表了《不在我而在你》、《谢乌有学生》、《辩没理想的语义》、《答乌有学生》、《其意不同》、《小羊子做白日梦》、《没理想的由来》;森鸥外发表了《不取其言》、《早稻田文学的没却理想》、《逍遥子与乌有学生》、《早稻田文学的后没理想》等进行论争。二人的论争主要围绕两点而展开, 一是没理想理论本身, 二是文学学说。围绕没理想理论本身的论争又分为两点, 一是围绕没理想这种思想, 二是关于没理想这个用词。

坪内逍遥本人说, 他提出“没理想”是想突破他本人所著的《小说神髓》的肤浅的写实主义理论, 而展开新的现实主义理论。实际上, 写实主义的写真实, 不仅是停留在客观地写“细节的真实”上, 而且要真实地描写现实的发展趋势和事物的本质, 即要表达作家的理想。

通过论争可以看出逍遥只是站在剧本的立场上分析, 尽管对所有领域套用了剧本主义, 但不得否认对叙情诗、叙事诗还是冷淡处之的。这一弱点被欧外抓住, 也可以说逍遥本身的文学观是有所偏颇的。没理想论争是站在剧本至上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的。

关于“没理想”这个词的争论, 缘于两人对于“没理想”这个词的理解有很大差异。归纳起来说, 逍遥解释“没理想”含“没却理想”和“不见理想”两层含义, 与“绝无理想、本来无理想”是不同的。森鸥外针对坪内逍遥的没却理想是绝对的, 即造化的, 是非可以两立的论点, 指出所谓绝对是超越时空的, 而不是显像世界, 在显像世界的文坛上要想成为批评者, 说皆是皆非的, 在理论上是存在矛盾的。

围绕文学学说的论争又分为三点, 一是小说三派的论争, 主要集中在前哨战中。二是演绎批评与归纳批评的论争, 逍遥的归纳批评理论缘于英国批评家莫尔顿, 欧外的演绎理论缘于德国哲学家哈特曼。二者的论争是逍遥的英国功利主义乃至经验的批评对欧外的德国观念乃至先验论的批评的交锋, 也是批评的两大潮流贯穿日本近代文学史的根本。三是关于“记实” (记录事实) 与“谈理” (理论) 的重要性的论证, 逍遥认为应该优先“记实”, 欧外则认为应该优先“谈理”。

在整个没理想论争过程中, 坪内逍遥的论争意识一直很低, 较为消极。而森欧外的态度始终是战斗的, 积极的, 盛气凌人的。最后逍遥写了《小羊子的矢文》 (1892年3月 ) 回避鸥外的咄咄追逼, 反省自己论述的不足, “照会终止论争”, “没理想”论争至此结束。

这两人的论证延续了半年之久, 由于坪内逍遥采取的是纯客观主义、实证主义的批评立场, 而森欧外则站在主观唯心主义的美学观上, 两人未能将这个文学上的创作和批评的重大问题的实质讨论推向深入, 以推动近代文学理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四、没理想论争的意义

小田切秀雄指出 :坪内逍遥“‘尊重小说方面的写实, 并且企图从文艺批评中排除旧观念的影响’, 这种主张显示了他的批评意识深化的一面。但同时他回避了把批评的要求和批评的标准明朗化的问题, 而且他排除作者对现实的认识, 主张客观地收集事实。不消说, 这是《小说神髓》的小说论的弱点的延伸。” 4

森鸥外方面虽然提出了美学理想的价值判断作用, 但他用演绎德国哈特曼的唯心主义美学论的方法, 作出抽象的说明。同时也没有从根本上明确近代文学和文学批评的主体内容。

没理想论争是近代日本黎明期, 代表时代的两名文学大家之间展开的近代日本文学史上最初的真正的论争。以文学及艺术的根本问题为目标, 这也成为日后森欧外一系列美学翻译及译著工作的契机。

通过这场论争, 在文学领域广泛普及了对近代文学理念的认识。虽然两人的文学立场不同, 逍遥是从写实主义出发, 鸥外则倾向于浪漫主义立场, 但两者都是运用了近代文学的概念, 对前代的旧文学概念, 如政治的功利主义、道德的劝善惩恶思想是一个很大的反拨, 它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起到了促进对近代文学理念和方法的再思考作用, 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学近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本間久雄.坪内逍遥―人とその芸術―[M].松柏社.1993.1

[2]叶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3

[3]叶渭渠、唐月梅.日本二十世纪文学史[M].青岛出版社.1998

[4]三好行雄、竹盛天雄.近代文学1黎明期の近代文学[M].有斐閣双書

[5]上田正行.没理想論争小解[J].金沢大学文学部論集.文学科篇, 6.1986

[6]亀井志乃.<美文天皇>と<観音>:坪内逍遥対森鴎外<没理想論争>について[J].北海道大学文学部紀要, 47 (1) .1998

篇4:幸福的对峙

照例看香港天文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弄清潮水涨退情况,分别联系各位大师。听说孔大师从渔山回来指导工作,大师们都积极响应,大家都想了解最新的国际国内的革命形势……

南澳老夜店:老孔、KEN兄、黄总、肥仔及我、我内弟准时碰头。

东冲沙滩:船家电话说风大浪大,得天亮再出船。当时感觉阵风5级左右,看来上次上石蚌位是没法上了,只能去三门找个背风位了。起个大早赶晚集,天一亮上去就只能“堕落”泥猛了,心急如焚啊……

登上矶位,天已亮。钓位前方两竿处有一个八九平米的暗礁,此时距水面50厘米的地方,其左右两边是两个湾位。往暗礁左边打上+几勺粉,摸了摸那条1-25的菜刀,想想不对还是拿出1.75的A1(转念就在一瞬间,往往这就是天意)。自然就用了BBX TECHNlUM手刹轮(只有这个用的是3号三洋主线),4B宫之浦阿波,EX2号子线2.5米,挂了颗南山牌蜜汁虾仁(硬度适中、韧性强、口感好)。将钓组打到暗礁左边三竿远,然后慢慢回拖。竟然没有啥小鱼,但是同样沮丧的是没有流水,当时正是急涨的时段,郁闷……在中了3条石九公之后,阿波终于有了动作,扬竿中鱼,还有点力度,定睛一看,一条六七两的丝立。补粉,搞定。子线上面被暗礁磨花了一点,不太严重,钓丝立应该没事。再挂个虾仁上去,阿波刚到位,一个沉稳的下沉,一带竿,不对,感觉轻轻的,丢!钩上2、3厘米处子线断了,大意啊!补粉再来,复制上一个动作……

中鱼、追线,不对,中鱼点在暗礁的左侧,鱼发力绕着暗礁冲了一圈后贴着钓位的左手岸边往内湾走,刚上手觉得还能控就是担心被暗礁割线,看它往脚边走以为是连尖,我跟黄总说可能有5斤以上。不好,猎物一去不回头了,手动ABS打开,点刹点刹……

“这力道起码有七八斤。”我对黄总说到。

“越来越大?搞起来再说!”黄总淡淡地说,好像我是在挂底般。

“是不是挂到潜艇了?”我继续调侃。

“上次我用这支竿搞2斤多的白立,从中鱼到抄上来不到20秒,一手没放……”黄总干脆就不搭理我了,专心地关注他的阿波。

在点刹中不知不觉放出了30多米线了,感觉像拉住一头牛,从左手内湾慢慢游到了右手的内湾,大概在40多米开外,一点回头的意思都没有。此时已过了大概10分钟了,在右手上鱼的话就不可能避免前面的暗礁,到时咋搞呢?看来只能往左手顶,折腾了这么久,手指开始发麻了,扣手刹都困难了。

“帮我点支烟。”我对内弟说到。此时的心情是啥呢?没啥,就是想搞起来看看是啥东东。

风太大,叼着烟半天没点着,还好基本它也累得不往外冲了。一边顶一边开始追线,刚追了几手线立马又冲出去。所幸的是战争已经从防御阶段进入了相持阶段,我才可以这样“悠闲”地点烟,折腾了N久,终于将烟点着了,一边抽一边顶。

喝了点水缓了点神,脚下有暗礁,看来只能努力把鱼往左手边控过来了,大麻烦也来了,它往左手一直走,冲过了左手第一个内湾,往第二个内湾去了,中间有一个凸出的嘴位,高举竿都会被割线。郁闷啊,怎么办?折腾了这么久,就想搞起来看看是啥怪物,我可不甘心这样放弃。

现在没办法了,请各位看官看清,可能是史上最艰苦、难度最大的弓鱼了。此地离海面至少有十几米高,主线从竿尖到海面起码超过50米。

不好,要割线。我紧张的四处张望,看能不能出现救星,上天还是很眷顾我的,这里能爬到对面的嘴位。立马一边弓鱼一边往山上爬,竿要弓住了还要不时放手刹。好在身手还算灵活。站在山上没忘记大喊在不远处的KEN兄,想让他也看看咱们在山上弓鱼的英姿,不过他没听见。

终于到了嘴位,不过怪物已经到了前面那堆乱石区了,没法,只能硬顶了,必须决战,不然一点机会都没。可能大家都没注意,此时离中鱼已经40分钟过去了,感觉不是太好。松了一把手刹,想尽快的带出来,又来个强弓,突然,线一松,啊!一瞬间如高楼般轰然倒地,那种沮丧难以言表,想想搞了这么久,翻山越岭的……无比沮丧的我回过头去向对面嘴位的黄总大喊:“割礁了!”此时我的手一直是举着竿,就像一尊雕像一样,还是不能从刚才的失落中醒悟过来。突然感觉还有重量但是不动,估计是阿波挂在礁石上了,顶了一下,那叫啥冰点到沸点?不能形象的表述当时那种180度的转变,万念俱灰之后中巨奖是啥心情?还在动,它已经扛不住了,立马顶,追线……

走到嘴位边,找一个有利的位置,开始强攻了,不再给它机会,感觉机会越来越大了,鱼已经出了乱礁区来到内湾,附近没有暗礁,想看它的感觉更加强烈,强攻,追线……

突然一颗红色的小点是如此鲜艳的跃出海面,距离自己大概20米左右,终于离成功不远了,忙对山上的内弟叫道拿抄网……

一个黄色的尾鳍划出海面,随着一道白光的一闪而过,终于看清了怪物的身影。知道它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再次弓、追线,一个脸盆般大的白色身影再次出现在眼前,它距离我只有5、6米远了,回头对黄总大喊到:“黄立鲳!有10斤!”内弟终于把抄网拿过来了。我已经精疲力尽了,扣手刹的指头也早就抽筋,左右手换着弓鱼,但是那家伙可没这么听话,一次次的发力外冲,脚边的礁石比较干净,减少了割礁的可能,我尽量控鱼不让它贴边

终于它那美丽的身体平躺在微澜的海面上,嘿嘿!抓住机会让内弟抄鱼,从来没出过矶的内弟在我的指导下还是很正确抄中了它,放手刹!看着它躺在抄网里,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才注意到身上全湿透了,不是海水!

坐在礁石上足足透了一个钟头才缓过来,彻底软了,哈哈哈哈……KEN兄和肥仔将黄立鲳放血后,过秤,呵呵,10斤多。

篇5:有关孩子的教育故事:对峙

“你是几年级的?哪班的?”我连珠炮的发问。

“咋了?老师,你问这咋了?”这个孩子却反向我发问。

我便气不打一处来,这明明是午休时间,按学校规定是不允许到校的。这个孩子不但提前到校,还在教学楼里大声喧哗,面对老师的质问打岔而不直接回答。

“你就直接告诉我你是几年级几班就行。”我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沉下脸说道。

“五年级的。”他小声嘟囔道。

“五年级几班的?”我紧追不舍地问。

“2班的。”这次他反而提高了嗓门,眼泪却在眼眶里打起了转转。

“什么名字?”“XXX。”

“你们班主任班会上没有说过到校的时间吗?应该几点到校?”我继续问道。

“好像说过,好像也没有说过。我知道该2:30到校。”他似乎开始耍起了情绪,开始了与我的对峙。

我掏出手机,在学校的教师群里呼叫该班的班主任到校来做处理。可当我把学生名字发出去之后,校长回复到:是六2班的学生。我一看,怒不可遏,小小年纪竟这样做!如果内心真的想维护自己班级的荣誉也至于这样呀,我心里倒不是在为他与我的对峙耿耿于怀,而是担心这个孩子的“小思想”出了故障。

六2班的班主任余老师及时赶来了,先到办公室了解了一下情况,然后把这个孩子叫到了办公室。我开始了苦口婆心的“攻心”,我和他沟通了近一节课的时间,最后,孩子哭着说:“老师,对不起,我错了,不该用那种态度对您。”我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我跟你费这么大周折不是为了听你说一句“对不起”,而是在意你是否能找回一个男子汉该有的担当与责任......”他点点头,我拿出纸巾为他擦掉了脸上的泪水,示意他回教室。

篇6:对峙的近义词及造句

坚持: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原则ㄧ~己见ㄧ~不懈 ㄧ坚持

对立:①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排斥、对立

争持:1.争相拿着;竞相拿出。 2.争斗﹑争执而不相争持

相持:1.双方对立﹑争持,互不相让。 2.互相扶持﹑相持

篇7:《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心得

今天我上了七年级历史《南宋与金的对峙》一课,整节课进行很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就本节课而言,我觉得自己有一定的进步,特别是课后和大家的磨课,让我对历史这门学科提高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如何来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如何进行初三复习课那些内容。同时知道怎样进行拓展延伸,拓展课外知识,和中考内容紧密结合。就本节课,下面我来谈谈我的教学心得。

首先,谈一下导入新课这一块儿。原来我计划用岳飞的《满江红》那首词导入,后来又想到用电视剧《精忠报国》的主题曲导入,后来教研室安排我到岳飞中学去讲课。我就想如果我用岳飞中学,这个学校的名字导入这课,是不是可以更近一点拉进我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呢?最后,我确定选用岳飞中学的学校名字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便于和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

再则,就是这课的三个知识点:探究一:女真族的崛起。第一框提到的是女真族的崛起。这个知识点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了解女真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金是一个怎样的民族,过着什么生活?女真族是如何崛起的?材料展示答案。第二、建立政权后,金太祖采取了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多媒体展示: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这是第一个知识点设计的两个问题。探究二:金灭辽及北宋。金强大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事?灭辽之后金的下一个目标是谁?下一个目标是北宋。揭秘时间正好是宋钦宗的.年号靖康年间,所以又被称之为“靖康之变”。请同学们参照资料思考:北宋为什么会灭亡?多媒体展示:

(1)女真骁勇善战,势力强大。

(2)北宋统治腐朽无能。

(3)北宋社会积贫积弱。另外在讲到金灭北宋时提到了宋徽宗,我补充了一个现在电脑用的宋体字,提到宋体是宋徽宗创作。其实秦桧是宋体的创始人 ,宋徽宗创作的是瘦金体。这就需要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探究三: 南宋的偏安。南宋又是什么时间建立的?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在哪里?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 南宋军民奋起抵抗。这中间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岳飞就是期中的一个 。岳飞的《满江红》,请学生齐读《满江红》。再次认识岳飞、走进岳飞,认识人物形象。再思考:岳飞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请同学们讨论原因,提示学生让同学们可以从三方面把握:

(1)岳飞自身。

(2)岳飞所带的部队。

(3)当时的背景。

正当岳飞节节胜利、捷报频传之际,宋高宗和秦桧向金求和,一连发出十二道金牌,下令岳飞班师回京。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岳飞被处死的罪名是什么,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宋高宗和秦桧,他们两个在密室进行谋划:假如你是宋高宗你会说什么,你该怎么说?假如你是秦桧你又该怎么说?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里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宋高宗和秦桧,甚至让学生到讲台上去分角色扮演人物。这里学生的积极很高的。由此可以看出岳飞被处死的真正的原因。和议的内容又是什么?结果怎样?利用地图让学生明确双方划定的分界线,古代历史上大多数南北分裂以淮河为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南宋满足于现状,形成了偏安一隅。最后讲到金和南宋和议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的时候呢,因为我担心怕时间不够用,所以在这儿没有给学生时间讨论问题 ,而是自己直接把答案的展示出来了,作出了一个简单的解释。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在这儿可以做一些拓展,效果应该比现在更好一点。

在课堂小结时,我采用了一个表格的形式:回顾了一下这课的重点有金的崛起,让后面的金灭辽及北宋,以及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然后和议的达成,金与南宋的对峙局面形成。制这个表格总结完之后,我就让学生瞬间记忆。又按照表格数自由上了几个学生,让他们按照刚才的老师的总结,回顾一下本课的重点,在回顾过程中完成表格的内容。学生一说到讲台前面来积极性非常高,效果还是比较好的。然后在小结的回顾中完成本课的板书内容。

最后课堂练习设计了三个选择题和一个拓展性的问题,你怎样评价岳飞?三个选择题,前两个都是最基础的知识点,第三个选择题我认为稍微有一点难度。但是我们这个班的学生都非常聪明,我看对他们来说一点难度都没有,直接就回答出了答案。只是最后一个题:怎样去评价岳飞?如果有时间的话让学生做一个讨论比较好一点儿,但是下课时间马上到了,所以在这儿呢,我挑了个别学生谈了一下他怎么样去评价岳飞,然后又是在我的总结之中,结束了最后的一个拓展性问题,我认为这是自己不足的地方吧。

因此,面对以上问题我还要努力学习改进提高自己:首先,设计好板书,、大方,促进学生学习。其次,为了学生长远发展,课堂内容设计要全面,该讲解的内容要给学生讲解,使学生不要留下疑问和困惑。再次,课堂上给学生留充足时间,做练习,背诵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做到堂堂清,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最后,教师多听课,学习,加强教学基本功,积累教学经验,增强教学效果。

篇8:对峙的意思

历史上的南北对峙与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有密切关系。淮河至秦岭一线为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为南、北的主要区域。南北之间跨度很大, 南北气候、环境的差异较大, 南北的生产方式、社会文化乃至生活方式差异也较大。这种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我国历史上比较长时间的南北对峙, 一共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三国时期的南北对立, 时间约半个世纪 (公元220~公元280) 。这次对立的格局虽然是三国鼎立, 但基本是南方的蜀、吴联合, 与占据北方的魏的对抗, 所以实质上看还是南北的对峙。在对峙的过程中, 总的趋势是北方采取攻势, 而南方处于守势。尽管在赤壁之战后北方的攻势受到一定的遏制, 蜀、吴也联合进行过一些局部的反攻, 但是都未能改变北强南弱的局面。最后还是由北魏的司马氏政权统一了南方, 建立了西晋。第二次对立是南北朝时期, 这次时间比较长, 约有两个半世纪 (公元420~公元589) 。西晋南迁后, 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 后来前秦统一了北方, 曾一度想统一全国, 但淝水之战失利后, 北方又陷入混乱的局面。北魏统一北方后, 虽未对南方采取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而且其间东晋也采取过一些北伐的行动, 但是总的优势仍然是在北方。后来隋在北周的基础上重新将南北统一起来, 依靠的还是长期积蓄的北方的力量。第三次是南宋与金、元的南北对峙, 前后约有一个半世纪 (公元1127~公元1279) 。在这期间, 南宋虽然也进行过岳飞领导的北伐战争, 但是总的来说, 南方基本上采取的是守势, 而北方的金, 元却一直是攻势。最后统一全国的仍然是兴起于北方的蒙古。

为什么在我国历史上会形成三次比较长时间的南北对峙局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地理环境。从历史上看, 我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北方, 而且北方的经济开发比南方要早得多。其间虽然人口在不断地由北向南迁移, 由于北方人口大量流入南方, 把北方的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南方, 发展了南方的经济。但是从总的形式来看, 在明清以前, 北方不管是在人口还是在经济实力上都是胜过南方的。例如, 决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 曹操拥有三十多万的兵力, 而孙刘联军只有不足十万的兵力, 在经济的给养上曹军也远胜过孙刘联军。决定了南北朝的淝水之战, 前秦动员了近九十万的大军, 东晋抵抗的战士却不足十万, 而且前秦在经济实力上也比东晋要强的多。

既然在历史上的南北对峙中, 南方一直处于劣势, 可为什么北方又很难将南方统一起来呢除了北方统治者的主观失误外, 地理环境也是个重要的客观因素。北方人善于在开阔的平原上进行陆战, 而不善于进行水战, 也不习惯南方的炎热气候。但是北方的军队要南下, 为了运送粮草的方便, 时间多选在夏季, 又必须横渡长江天险, 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不利因素, 必然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困难。三国时曹操在官渡之战顺利统一了北方以后, 就雄心勃勃地要南下统一全国。而赤壁之战的失败就是因为他“舍鞍马, 杖舟楫, 与吴越争霸本非自己 (指北方) 所长”造成的。决定南北朝对峙的淝水之战, 前秦苻坚在出兵前, 曾征求一些大臣的意见。反对出兵大臣的一条重要理由就是认为“长江天险”, 几十万大军难于横渡, 容易在度江时受到袭击, 但是苻坚却轻率的以“投鞭于江, 足断其流”的理由, 没有重视这个地理因素, 结果落得个“风声鹤唳”的败局。宋朝南迁后, 金军在追击南宋军民的战争中, 南宋大将韩世忠曾与金兀术在长江展开过激战。由于韩世忠的水军“乘风使篷, 往来如飞”“使船如使马”, 把金军逼到黄天荡, 迫使金军撤退, 才使南宋政权得以苟安江南。可见在南北对峙的过程中, 北方之所以一时难以统一南方, 地理环境的障碍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篇9:最亲的对峙

这年我30岁,女儿两岁,在此之前,我的生活平淡且幸福。我不愿意失去这平淡的幸福,于是妥协了。

半个月后,姨婆打包了简单的行李,来到了我们家。每天早上5点起床,却也不做什么,就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7点,我起床了,做了早餐,她必定第一个冲到餐桌旁。吃东西的过程中,她嘴里总是发出巨大的声响。

老公上班去了,屋子里便陷入令人难堪的寂静。我们各做各的事,我做家务,照看女儿,看书看电视上网。她躲回卧室里,把自己从老家带来的收音机开得很大声,贴着耳朵听。于是,虽然两个人不说话,但是弄出的响动互相干扰。我不得不推开她的门,说,你把收音机关小点,有点吵。

我没想到这话说了没用,她把声音关小了,可是不一会儿,又开大了。我再次推开她的门,你的声音能小点吗?这次她反攻了,说,声音小了我听不见。她说,再说,囡囡又没有在睡觉,吵不着她。

我气不打一处来,可是吵着我了。她一脸天真加茫然,你也没有在睡觉。砰的一声,我把她的门用力带上。

每到换季,我都要清理自己的衣柜,然后把不穿的旧衣服打包扔出去。但令我感到奇怪的是,明明记得把旧衣服放在了门口,准备晚饭后散步的时候扔掉的,可是一开门,奇怪,衣服不见了。我以为是有人路过捡走了,也没当回事。可是第二天,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那些旧衣服竟然重新回到了我的衣柜里,还一件件挂得整整齐齐。我差点没崩溃,立刻就想到了她。

我冲到她房里,姨婆,是你把旧衣服给我捡回来的?她眨巴着小眼睛,旧衣服别随便扔掉。我吐一口气,不扔掉怎么办?柜子装不下了,您真多事!然后我气呼呼地把那些衣服取下来重新打包,扔到门口。

崩溃的事卷土重来。我冲回卧室,只见她正踮着脚尖,小心翼翼地将那些衣服一件件地挂进我的衣柜。你到底想干什么啊?我大叫。她仍然不紧不慢,旧衣服不能扔,不吉利,我们老家没人这么干的,除非——人不在了。

我眼前一黑,你说什么胡话呢!扔不扔是我的事,不要你管!

我伸手去抢她手里的衣服,她一边躲闪,一边推我,嘴里不停地咕哝,不能扔不能扔,不吉利!

我实在没招了,坐在床边,喘着气瞪着她。

她暂时取得了胜利,笑眯眯地把衣服全部挂好,才转身对我说,我是为你好,你要是有了啥灾,我侄孙咋办?囡囡咋办?我恨得咬牙,你这是为我好呢,还是咒我呢?为你好,为你好,她仍然笑眯眯的。然后说,不许扔啊!你扔一次我捡一次。

我就不信这个邪,我才是这个家里的主妇,没道理让一个老太婆制住了!当天半夜,我听得她房里响起了鼾声,于是开了门,蹑手蹑脚把那包旧衣服提下了楼,扔进了小区的垃圾桶里。当我重新回到屋里时,心里竟有一种打游击战的快感。

日子就这么过下去,我心里也不得不承认,她来了,但带来的麻烦,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多。虽然她偶尔还是会把内衣扔在洗脸池里,甚至因为老眼昏花,用错我和老公的毛巾;仍然不会使用微波炉等一切家用电器,因此也不能指望她做饭,但好在她胃口不错,从不挑三拣四,我做什么她吃什么,而且吃得很香。但我不能容忍她接触我女儿,不是说她不够慈祥,而是她不太爱干净。

这天,我出去买菜,刚一进门,便看到令我怒火中烧的一幕。她和女儿竟然一起坐在地上玩玩具,女儿像个小脏鬼,脸都黑了一块。我救火般冲过去就对她吼,你还有没有点老人相了!我说过多少次不要让她坐地上。

冲到她面前,抢过女儿才发现,她的表情有点不对,好像在忍着什么疼痛。我问,你怎么了?她咧咧嘴,努力不让呻吟声过于夸张。她说,囡囡趁我不注意爬桌子上了,栽了下来,还好栽我身上,没摔着。

我赶紧看看女儿,没什么事,又看她,你呢?有没有事?她摇头说,没事,就是腿磕了一下,一时半会儿起不来。我放下女儿,试着去扶她,可是一使力,她便忍不住叫出声。女儿好歹也有二三十斤,她毕竟80多岁了,这样摔到她身上,真是不敢想象。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她扶回床上,她已经疼得满头是汗,我只好脱下她的外套,却意外地发现,我那以为已经扔进小区垃圾桶里的其中一件毛衫,竟被她穿在了里面。

她有些尴尬,真的不能扔的,既然你一定不要,我就拿来穿了。

我愣住了。她脑子里的老迷信,是真的,但她心疼那些被扔掉的衣服,也是真的。只是她知道我不喜欢她,于是连索要都不肯开口,这是她的骄傲。

一转眼,她来我家已经两年半了。这天,老公回来说,像姨婆这样的情况,可以在我们社区购买社保,只要缴1.7万元钱,以后每个月,国家给她发养老金。她自己是没有积蓄的,大半辈子没有工作的人,哪来的钱。老公说,不过一万多块钱,缴上了,对她今后也是一种保障,咱替她缴。这是老公的孝心,我没有异议,况且1.7万元,对我们来说,并不是问题。

可是她听见了,拄着拐杖就冲到我们房里,声嘶力竭地反对。这钱不能缴,她说,我还能活几天呢?缴了有啥意思?白瞎了那么多钱。老公只好给她做工作,阐述缴社保的好处。可是她的态度十分坚决,一心认定就算钱缴了,她也花不了多久,与其白白扔水里,还不如留给囡囡上大学。我们说服不了她,决定背着她把这事办了。

谁知就在一周后,她病了,开始只是感冒,然后就躺在床上整天昏睡。当我们一看情况不好,把她送到医院时,她已经连说话都困难了。拼尽全力,她说出来的却是,我就说,那钱缴不得,白扔。这不,活不成了。我的鼻子发酸,老公已经哽咽出声。

然后她的眼神越过老公的头顶,落到我脸上。她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是给老公的,仔啊,你老婆的脾气,和我年轻时一样。人好,你俩都好。她就这样去了,没有拖泥带水,没有折腾任何人。

她留下的遗物,只有一只木头箱子,年头很久,锁扣什么的却还很好用,她的几件旧衣服,以及后来我给她买的新衣服,装进去,轻轻一扣,啪嗒一声,便将她的整个人生装进去了。就像她这个人,干脆利落,生怕给任何人添麻烦。

篇10: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事,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学习流程】

一、南昌起义:1927.8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总结南昌起义的背景、经过、意义。1.背景:

2.准备: 3.经过: 4.意义:

二、土地革命: 问题2:土地革命的方针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有哪些?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1.“八七会议”——土地革命方针的确定(1)召开:(2)内容:(3)意义:

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即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阅读:毛泽东:《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湘赣边秋收起义(1)时间:(2)领导人:

起义受挫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进攻中心城市的挫败中吸取教训,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时间:

实践活动: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到达井冈山地区。他领导井冈山军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根据地。

4.土地革命

阅读教材自主探究:(1)内容:

(2)意义

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进行经济建设,巩固了红色政权。1928年——1930年,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5.“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内容:(2)意义:

(3)作用:

核心突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三者密切结合。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无产阶级只有正确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能使自己在农村获得坚实的群众基础,使革命战争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物力资源,才能形成坚强的工农联盟。没有土地革命,不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就不能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武装斗争就会失去群众的支援,根据地就不能巩固;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就失去了保障;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没有根据地,土地革命就没有根基,武装斗争就会失去依托。这三者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6.红军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

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1)时间:(2)标志: 法制建设: 定都: 性质:

三、红军长征: 1.原因:“左”倾错误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时间:1934.10~1936.10 3.重大事件:(以红一方面军为例)(1)突破封锁线:(2)遵义会议: 时间: 内容: 意义:

(3)四渡赤水——巧渡金沙——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吴起镇会师:1935.10,红1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

(4)会宁会师:1936.10,红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师,标志红军长征胜利结束。4.长征胜利的意义:

【合作探究】红军长征的精神有哪些? 课堂练习:

1.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打土豪,分田地 ②兴修水利 ③开展大生产运动 ④兴办工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A.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B.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不允许土地买卖 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 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3.民主革命时期的标语宣传了党的政策,播撒了革命火种。右图的宣传标语应出现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川陕革命根据地 D.川陕甘革命根据地 5.“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

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6.1931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中国政治形势的中心任务是与反革命的决死斗争。两个政权的尖锐对立,是目前中国政治生活的核心。推翻国民政府是胜利地进行民族革命战争的先决条件。”这表明

A.当时中国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国共两党的对峙 B.决议正确提示了阶级斗争和民族革命的关系 C.决议提出的“中心任务”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D.此时中日民族矛盾尚未激化,处于缓和状态

7.“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多次发动了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在城市拥有强大革命的力量

B.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C.受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

D.还未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主力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

请回答:

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依据是什么?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第15课、国共的使年对峙(参考答案)

一、南昌起义:1927.8

1、背景:

①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认为应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以革命的武装力量反抗反革命的武装力量。

②中共中央的改组:1927年7月,中共中央进行了改组,陈独秀被停止了总书记的职务,由张国涛、李维汉、周恩来、李立

三、张太雷组成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

2、准备:成立前敌委员会,组织掌握武装力量

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起义,并组成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负责领导这次起义。

中共在南昌掌握的革命武装:总兵力约2万人。叶挺的第11军第24师、第4军第25师;贺龙的第20军,朱德的第3军军官教导团和公安局的两个保安队。

3、经过:南昌起义成功、南下受挫,兵分两路转移。(1)南昌起义成功:

这次起义仍用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汪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

(2)南下广东受挫:(3)兵分两路转移:

4、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问题1:十大元帅中有几人参加过南昌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朱德等10位功勋卓著的解放军领导人被授予元帅军衔。其中有7人直接或间接地参加过南昌起义。他们是:朱德、贺龙、聂荣臻、刘伯承、陈毅、叶剑英、林彪。

二、土地革命:

问题2:土地革命的方针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有哪些?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1、“八七会议”——土地革命方针的确定(1)召开:1927年、湖北汉口(2)内容:

①清算错误:清算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确定方针: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③决定起义:决定秋收时节在湘赣边界发动起义。

(3)意义: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方向。但这次会议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左”倾错误,导致后来发展成为危害极大的“左”倾错误。

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即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

2、湘赣边秋收起义 时间: 领导人:

起义受挫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进攻中心城市的挫败中吸取教训,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

4、土地革命

内容和意义:略。

5、“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2)意义: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具体途径。

(3)作用:促成了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几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

6、红军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

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1)时间:1931年冬

(2)标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法制建设:制定宪法大纲。定都:瑞金。

(3)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境内存在着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政权。

三、红军长征:

1、原因:“左”倾错误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时间:1934.10~1936.10

3、重大事件:(以红一方面军为例)(1)突破封锁线:(2)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①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②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会后进行分工,由张闻天负党的总责,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四渡赤水——巧渡金沙——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吴起镇会师:1935.10,红1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

(4)会宁会师:1936.10,红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师,标志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3)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合作探究】红军长征的精神有哪些?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①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②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③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 ④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长征精神所包含的大无畏气概和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正是对井冈山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和弘扬。

【参考答案】

1——7

C D BBBAB

二、答案要点:

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依据是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各地同时尖锐化; 不正确;

上一篇:翠屏区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下一篇:活宝同桌初二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