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小报的装饰物

2024-04-20

清明节小报的装饰物(精选8篇)

篇1:清明节小报的装饰物

清明节的小报-清明节小报模板

清明节板报资料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风俗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

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

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苏堤清明即事》

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清明节小报_清明小报

清明节的起源

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扫坟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总称三冥节“,有城隍出巡的仪式。

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山东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而为一。一般叫清明,少数地区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清明节小报_清明小报。垦利地方自清明节前三日算起,称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第四日为清明,人们于这四天内扫墓、踏青。鄄城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又称清明节为鬼门关节“。

清明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节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诗二首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小报_清明小报。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为什么称作“清明”

为什么称作”清明“呢?云:”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朱右曾校释引孔颖达曰:”清明,谓物生清静明洁。“从气候看,清明正值春意盎然,万物竞发,是春耕春播的大好季节。故古人曾用”和风吹绿柳,细雨润花红“的诗句,盛赞清明前后的美丽景象。

清明节古代有多种称谓,最常见的叫做”思亲节“。这天,我国广大地区都有踏青扫墓、怀念先人的习俗,如元人扬允浮诗:”高柳岂堪供过客,好花留待踏青人“,宋人高翥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从南朝宋谢灵运”属值清明节,荣华历和韶“开始,直到晚清乃至近现代,咏清明节的诗俯拾即是,仅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有数首传世。

清明节的传说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人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

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不。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篇2:清明节小报的装饰物

江南:青团子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

潮汕:食薄饼 蒸朴籽粿

潮汕人过清明节,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食薄饼: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薄饼分皮、馅两部分,皮是用面粉拌水搅成粘糊状,在热壤中烙成一张张圆形的熟面皮。馅分咸、甜两种,有蛋、肉、肝类、腊味。香菇以及豆芽、韭菜等熟料混合成馅的称咸馅;用糖和麦芽糖经过特殊加工成为“糖葱”的为甜馅。

蒸朴籽粿。潮汕有一种树叫朴籽树,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传说先人在饥荒年,采此树叶充饥度荒。清明时节,气候转暖,草木荫茂,朴籽树叶满丛嫩绿。后人为不忘过去,便在清明节采此树叶,和米舂捣成粉,发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朴籽粿,有梅花型及桃型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

四川:欢喜团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

各地:子福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祭祀食品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清明节对联

上联:槐火光阳春替换

下联:杏花消自雨传知

上联:睹物思亲常入梦

下联:训言在耳犹记心

上联:杏酪榆羹当来次第

下联:石泉槐火梦到赏时

上联:山清水秀风光好

下联:月明星稀祭扫多

上联:年年祭扫先人墓

下联:处处犹存长者风

上联:禁火今年逢节早

下联:飞花镇日为谁忙

上联:寒食雨传百五日

下联:花信风来廿四春

上联:春风已解千层雪

下联:后辈难忘先烈恩

上联:流水夕阳千古恨

下联:春风落日万人思

上联:春风重拂地

下联:佳节倍思亲

上联:燕子来时春社

下联:梨花落后清明

上联:三月光阴槐火换

下联:二分消息杏花知

上联:相逢马上纷桃雨

下联:喜见树前闹杏花

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

下联:近水遥山皆有情

上联:槐火光阳春替换

下联:杏花消自雨传知

上联:睹物思亲常入梦

篇3:清明节小报的装饰物

这些以娱乐、历史、生活为主要题材的小报, 题材多样、报道简练、内容丰富, 填补了被传统的党报和商业大报忽略掉的小众市场, 从而在夹缝中顽强地存活了下来。由于它们一般是由某个报纸或出版社创办, 然后在异地乃至全国各地零售, 因此我们也将其称为异地小报。仅在兰州的报纸零售点上, 就有大庆日报报业集团发行的《新读者》、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出版的《生活文摘报》等十多种小报。本文将以异地小报为研究对象, 对兰州市内零售的28份小报进行调查, 根据抽样样本分析异地小报的特点及其盈利模式, 以揭开异地小报经营模式的面纱。

一、小报的特征

(一) 样本选取

有鉴于国内小报的数量众多, 且异地销售的情况不尽相同, 笔者只对兰州的报纸零售市场做抽样分析, 抽查20个报纸零售网点的28份异地小报作为样本, 对小报的市场定位及其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抽样结果见表1。

(二) 样本分析

根据上述调研, 我们从小报的题材内容、价格制定和广告数量等方面对随机抽样下的样本特征进行分析。

1. 题材内容

按照报纸的题材内容的分类, 小报的题材主要是历史揭秘、军事、娱乐、生活故事4大类。历史揭秘主要是对古今中外人物以及事件的探轶揭秘, 吸引读者重温历史;军事题材重点侧重当前国内国际环境下大国军事动态及其博弈;娱乐题材主要是关于影视明星的花边新闻;生活故事侧重生活知识、小说故事等。具体见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 所选取的28份异地报纸中有一部分报纸包括两种类型内容, 例如, 《新瞭望》、《新周报》、《旧闻》都同时包含着军事、历史揭秘两个方面的题材。如果不考虑这些重复部分, 本文所选取的异地报纸的题材主要是历史揭秘, 达到13家, 占总数的40.6%;军事与生活故事达到7家, 占总数的21.8%;娱乐达到5家, 占总数的15.6%。从这个角度可以发现, 异地报纸主要以历史揭秘、军事和生活故事为题材, 这与偏重时事报道和深度评论的主流报纸存在明显的差别。

2. 价格制定

除了新闻内容之外, 价格是影响报纸销量的重要因素。根据经济学原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价格下降则会增加产品的销量, 反之亦然。在报纸抢占市场份额过程中, 价格战是被经常运用的竞争手段。以兰州市为例, 为了抢占都市报纸市场, 2002年创刊的《科技鑫报》打破了长期的平衡的价格体系, 把报纸的零售价定在每份0.2元。此举引发了兰州市其他都市报纸的降价潮。同样地, 异地小报的价格制定既要考虑发行成本同时也要关注市场销售状况。换句话说, 制定太高的价格会抑制报纸的销售, 而价格低于成本则陷入了亏损。那么, 这个规律在小报这里是如何展现的呢?让我们先考察一下异地小报的价格制定情况, 具体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 小报的价格主要的1.5元和2元, 在抽取的样本中前者所占的比重32.14%、后者所占的比重是50%。一般而言, 4开56版报纸的印刷发行成本约为1.5元。假定不考虑规模效应的话, 我们以售价与版面之比率作为报纸的零利润参照点, 发现异地报纸的售价基本上大于发行成本。也就是说, 即使没有广告收入, 小报的发行依然是盈利的。异地小报与本地都市报纸售价的横向对比, 我们也能够得出异地小报不低售价的类似结论。我们以兰州的《兰州晚报》、《兰州日报》、《都市天地报》、《兰州晨报》、《西部商报》、《科技鑫报》六个销量最大的都市报纸作为比较样本, 它们当前的售价主要是介于1元—1.5元之间。因此, 在不考虑其他收益的情况下, 同等销量的小报利润要略高于本地的都市报。

3. 广告数量及其内容

有研究表明80%的报纸依赖广告收入实现盈利, 在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上任何报纸都不会忽略这一创收的机会。然而, 广告也是一把“双刃剑”, 增发广告一方面能够带来可观的收益, 另一个方面广告占据更多的新闻版面影响报纸的质量, 降低报纸销售数量。在这两难的选择之中, 合理的广告量也构成编辑人员关心的焦点之一。从抽查的样本中, 异地小报的广告的数量多少不一, 没有固定的规律。抽取的样本中, 广告数量最少的是《娱乐快报影视周刊》只有2则广告, 最多的是《新传奇》有37则广告。总体而言, 娱乐类的新闻报纸的广告数量要少于其他内容的报纸。

再看异地小报的广告内容, 我们发现几乎都是关于健康的广告, 推销治疗各种疾病的医药产品。其中推介频率比较高的广告, 分别是牛皮癣、性保健品、精神病、风湿病、头发变黑等。异地报纸的广告与本地都市报有明显的差别, 后者广告的内容比较丰富多样化。这个不奇怪, 都市报纸的广告宣传对象和市场开发范围是本地市民和当地市场, 客户往往是立足于地方打广告——尤其是消费广告及求职招聘广告等, 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异地小报的受众的偏好复杂、阶层多元化, 医疗产品的广告则具有面向全国受众的特点。

二、小报的竞争力:基于市场定位的解释

(一) 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是由美国的里斯和特劳特率先提出, 即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 需要针对潜在顾客的心理进行营销设计, 创立产品、品牌或企业在目标客户心目中的某种形象或某种个性特征, 保留深刻的印象和独特的位置。后来, 市场定位的思想被应用到传媒领域, 认为媒介的特点是在受众心目中的反映, 包括传媒的地位、报道质量、受众类型以及有别于其他传媒的特质或价值。

报纸的发行离不开对市场的分析和受众的定位, 需要细分市场, 针对不同的受众需求设计与发行报纸[2]。正所谓“没有一张能够迎合所有人口味的报纸”, 专注于某个特定市场或潜在受众群体是报业运营中的必然选择。不论是全国性的大型报纸, 还是区域性的小型报纸, 都必须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然后, 针对特定受众, 使得新闻内容差异化, 进而赢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事实上, 异地小报正是恰到好处地做好市场定位, 在专业性报纸和都市报纸之间生存发展。

(二) 小报的优势

1. 报纸内容差别化。

在报道内容上, 异地小报与全国性专业报纸以及都市报纸存在明显的差异化。像《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三联生活周刊》全国性专业报纸, 资金实力雄厚、报道团队规模大, 是以深度报道、内幕报道及权威言论见长, 主要针对社会大众或者专业型人群, 目标市场比较集中。都市报纸是专注于发生在本地区的关于衣食住行之类的新闻, 为当地市民服务。相比较而言, 异地小报缺乏雄厚的资金, 没有驻扎本地的采编团队, 将自己的报道内容选定为二者所忽视的娱乐、生活故事、军事、历史故事等领域。这些内容通俗易懂, 易于读者广泛接受。另外, 这些新闻内容不仅与其他报纸差异化, 而且报道所需要的成本比较低。以时事新闻为例, 全国性的报纸以及都市报纸必须随时聚焦最新发生的事情, 异地小报可以不需要如此, 能够将过时的、历史性的事件作为报道内容。因此, 报道内容差异化让异地小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2. 信息采编成本低。

在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内, 当广告收入不多的情况下, 降低采编成本将是报纸生存甚至盈利的重要突破口。相对而言, 异地小报的广告收入不会很多, 降低信息采编成本就意味着增加报纸的利润。从异地小报的报道内容来看, 可以发现它们的信息主要是来源于大型的报纸、网络以及书刊等方面。这种信息获取方式有三个方面的优点:第一基本上只需要少数采编信息人员;第二信息获取的成本十分低廉;第三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通过这种方式, 异地小报既得到丰富的信息来源, 又能够降低采编成本。

3. 发行周期长。

一般而言, 异地小报是每周或半周才发行一期。都市类报纸都是每日出版一期, 但是只要超过一天该日出版的报纸就极少有人购买。这是因为“旧闻”对读者的边际效用非常低, 甚至为零。相比较而言, 异地小报对报道内容的时效性不如都市报与全国性报纸来的严格, 从它们的报道内容可见一斑。例如, 异地报纸报道生活故事、历史揭秘、军事史等题材几乎不受到时间的制约, 即使超过几天还是不影响报纸的销售。事实上, 异地小报抓住了这个特点, 延长报纸的发行周期, 这样比起日报成本要低许多且不影响报纸的销售量。另外, 每周发行对广告收入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报纸的广告收入是用一年或者半年来计量, 同时受到报纸发行量的影响, 这与发行期的间隔长短没有明显的关联。

三、结论

通过对在兰州市零售的异地小报进行抽样调查, 我们对异地小报的报道内容、销售价格、广告数量及其内容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 从中寻求异地小报生存秘诀。我们认为异地小报在自身资金不足、信息有限等约束条件下, 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 通过细分受众, 做到报道内容与其他报纸的差异化、努力降低报纸的采编成本、采用每周发行或半周发行的措施, 从而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获得收益。虽然报业市场整体并不景气, 并且面临新媒体的激烈竞争, 但在报业市场分众化或小众化的条件下, 小报依然能够占得一席之地并各得其利。可以推想, 由于小报避开了与传统的党报和商业性大报的竞争, 因此, 将在“长尾市场”即小众市场上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因此, 未来的小报将在数量上进一步增加, 并在分众化道路上走的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李凤桃.京城都市报再洗牌[J].中国经济周刊, 2009 (43) :45-47.

篇4:小报的新生

这正是OwnLocal所瞄准的市场。该公司位于德克萨斯奥斯汀,是一家软件服务供应商,为客户提供白色标签解决方案(指允许客户贴上任何商标),例如数字广告转换工具AdForge,这个工具能够帮助小型出版企业将他们的出版物轻松地转化成数字版,让读者可以在电脑以及移动设备上进行阅读。AdForge自动检索广告文案中每个词语,进行搜索引擎优化(SEO),并引入互动内容,如地图与导航等,还整合了社交媒体共享,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它甚至还包含了一些老派风格:让消费者可以轻松打印广告与优惠券,在消费时使用。

“我们正在试图帮助出版商赚钱。”OwnLocal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安布拉斯特(Lloyd Armbrust)说:“很多的本地出版商都不熟悉如何将自己的出版物推向网络,但是他们理解平面广告的运作方式,并且对他们的客户十分了解。于是我们就发明了这样一个工具,利用这个工具,出版商可以轻松地将他们的出版物放在互联网上。”

Suburban报业是一家位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出版商。这家出版商面临着很多问题,而OwnLocal则承诺能够将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一一解决。Suburban周报覆盖奥马哈市和林肯市之间的市场,关注人物、场所和事件。他们报道的多为当地电视台、电台以及较大规模的出版商所忽略的内容。

该企业的总裁Shon Barenklau说:“人们对传统报纸的需求量十分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我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希望第一时间获得我们为他们收集的资讯。我们十分擅长收集当地的资讯与信息,然而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在数字化方面做得更好。然而,我们却没有足够的资源与力量来运营一个网站。与OwnLocal的合作却能弥补我们在这个方面的不足,让我们进入数字出版领域并保持竞争力。”

保持竞争力的确十分重要。事实上,Suburban报业的在线广告收益比上年增长了30%。Barenklau说:“随着我们向前迈进,我希望这个数字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增长。”

美国35个州的范围内,已经有100多家出版企业在使用OwnLocal,这些出版企业利用OwnLocal为他们的广告客户提供一系列基于网络的一站式服务。除了OwnLocal之外,AdForge还推出了Local Hero服务。这是一项可定制的服务,旨在帮助区域品牌和小公司建立自己的网站以及促进潜在客户开发,包括SEO、电子商务工具和内容提升。除此之外,OwnLocal还支持日常交易服务。

OwnLocal宣称,他们针对小型出版商推出的这项服务,在推出之后的两个星期内,使用这项服务的出版企业获得了平均6万美元的年化在线收入。2011年10月中旬,这家初创企业获得了由WordPress的开发商Automattic引领的融资,总共融得近200万美元。Armbrust表示:“我们正在跨过盈利点,并扩大规模进行发展。同时,我们也开始尝试与那些更大型的出版企业建立合作。”

篇5:清明的小报

清明节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思逝者,更在于善待生者。我们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珍惜与家人、朋友共同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下面是关于清明的小报,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是我国奠基亲人和缅怀先烈的日子。所以我们学校放了假,我利用这几天的时间回到了老家,刚一回到老家,爷爷就说下午2点去祭祖。

我和爷爷吃完午饭,爷爷在家拿了个垫子,还在商店买了一些纸钱,我便和爷爷匆匆忙忙的走了。走在路上,花没有以前开的那麽旺盛,小鸟也不在叽叽喳喳的叫,路上的行人脸上都挂着一副严肃的表情,手里还拿着纸钱。树上还挂满了许多白色的纸条,好不美丽。

到达了目的地,爷爷在一碑墓停了下来,说:“到了”。然后爷爷把垫子放了下去,跪在上面磕了三个头。我也学着做,一本正经的磕了三个头。听爷爷说,这碑是我太爷爷和太奶奶的墓,我听爷爷这么一说,想这碑墓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该烧纸钱了,爷爷把打火机拿出来点着后,我拿了一点说:“太爷爷,太奶奶,你们在天堂吃好,喝好,住好。我们这里一切都好,不用为我们操心。”我说完这些话,我看见爷爷的眼泪涌了出来,说;“我孙子长大了,知道让人省心了。”

在回家的路上,爷爷还给我讲了许多关于带爷爷和太奶奶的事情,说太爷爷和太奶奶管他非常严,可想太爷爷和太奶奶为爷爷花了多少心血。

从这次扫墓我知道了: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珍惜时间,还要做一个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就像雷锋说的一样:“生命是有限的,单位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服务中去。”让我们珍惜生命吧!

朋友走了,留下多少遗憾?亲人走了,留下多少怀念?爱人走了,留下多少缠绵?

黄黄的油菜地环绕周围,一座坟墓静静地躺着。风在吹着,有两个人在风中向坟墓走去,手中拿着一束花。去世的,是他们的朋友。他是在一次海上事故中丧生的,丢下他60多岁的老母。

“杰,你放心吧,我们会照顾好老母亲的,每个月都买了些水果给她补身子!还有,我们经常一起散步……”说着,他们将花插在坟墓中。风儿吹着,花儿摇着,人儿忧伤着。好久好久,他们得走了。留下花儿,留下宽慰。

还是黄黄的油菜地,只不过多了一亩池塘。几座坟墓被环绕着。有一家人来到旁边,跪下。纸钱在烧着,只见得有一个人在磕头,嘴里念叨着:“爸,给您送些钱,在那边多买些好吃的。在这边吃了一辈子苦,现在可以享享福了……”风儿在吹着,那些人带着忧伤,在风中离去。

在杂草丛生的地方,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和一个七八岁的孩童。坟墓里的,是她的`丈夫,在一次施工中从高楼上坠落下来。

妇女插上丁香花,拉着小孩跪下,带着哭腔说道:“我和孩子来看你了……还记得当初,我们的誓言吗?你却一个人先走了……”她的眼圈红了……

在回家路上,我然听到一首歌曲:“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漫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你听啊,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

我心里顿然明白:朋友走了,留下多少遗憾!亲人走了,留下多少怀念!爱人走了,留下多少缠绵!……

清明时节雨纷纷。恍惚间又来到了十字路口。抬头凝望那一抹烟雨,心中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感觉蔓延开来。

清明节是怀念逝去的人的日子。每当此时,我就会想起那个弱小却坚强的孩子。他叫吴越,是我的堂弟,曾经在这个世界生活了八年。之所以是曾经,是因为他患了一种先天疾病已经夭折了,但他瘦小而脆弱的身躯内却有着一颗坚强的心。

他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但是从他倔强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执着,我们都能感受到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他病重的时候,我没能在他身边。但是,我妈妈告诉我,在他病重那段时间,他努力地睁开眼,吃力地维持着急促的呼吸。也许,那是他对生命的渴望最明确的表现。这也是我最钦佩他的地方。

然而,我们又该怎样热爱生命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用行动来表示,认真地对待每一天。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有没有意义。我们必须要有符合实际的理想,并且下定决心要完成自己定下的目标。有的人整天无所是事,游手好闲,有理想却注定一生碌碌无为,那么他是在浪费生命。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赐予我们生命,并且好好地把握住每一天,做该做的事,这样才算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

有人说,我们无法改变命运,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我想说的是,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在掌握。有的人就是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因而成为了震撼世界的奇迹。比如霍金,比如海伦凯勒。所以请不要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用的人,其成功的机会很多。

清明节,人们都说是一个悲伤沉郁的日子,但是我们要学习那些在天堂的人对生命真诚追求,要充满希望地度过每一天!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清明小报小学生图片

2.一张清明节小报

3.最好的清明节小报

4.小学生清明节小报资料

5.清明节小报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6.清明节小报边框简单又漂亮

7.清明节小报四年级

8.小学生清明节小报

9.浙江省第一清明节小报

篇6:清明节小报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荆楚岁时记》:“(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可见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戏了。斗鸡今多见,斗鸡蛋多是乡间小儿互相撞碰鸡蛋作为游戏。在古代,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镂(1ou,雕刻)过的,十分精美。画蛋。镂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记的“雕卵”。无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术发展而来,成了寒食的节俗。今天民间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 寒食打秋干,据《艺文类聚》中记,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这恐怕只是传说而已。刘向《别录》记打秋千是在春时,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宫词》:“寒食宫人步打毯。”牵钩与打毯等戏,也不一定在寒食举行。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

清明缘何吃青团

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在寒日节的传统食品中还有一种“青精饭”,据《琐碎录》记载:“蜀入遇寒食日,采阳桐叶,细冬青染饭,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类槁》也说:“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篇7:清明节小报

清明节,一个举国上下祭奠亡灵的深切哀悼日。下面是清明节小报,一起来看看吧。

4月5日是个特别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都会坐上长途汽车回老家。

这是我最高兴的日子,也是我最期盼的一天。

我和爸爸妈妈坐上汽车,不一会,车子就开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窗外川流不息的汽车和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车子开了一会就上了高速,这时只见道路两旁连绵不断的大山就像一条条青龙向我们身后飞去,不知不觉我们就来了一个小村庄——我们的目的地我的故乡。

眼前的一切让我惊呆了,如今的小村庄不再是以前那个偏僻闭塞的小村落了,一幢幢农家小楼错落有致。

我和爸爸妈妈下了车就一起去买了扫墓要用的东西,我们还买了一些当地的一些特色小吃,我对爸爸说:“万事俱备,只欠行动,我们出发吧!”

爸爸拿着我们买的东西,直往山上的目的奔去。我和妈妈战战巍巍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并互相照顾着。周围的山川、小草、大树、野花真的美极了。我看见爸爸在一块墓碑前停下了他那匆忙的脚步,把我们买的小吃轻轻地放在了墓碑钱,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放吃的呢?他们又不会吃。”妈妈说:“只要我们的心意他们领悟了,就表示他们吃到了。”我虽然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可是完全不明白什么意思,但是我想他们这么做一定是对逝人的思恋与牵挂吧!这样才会不远千里的来看望他们!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妈妈去了外婆家,外婆家住在郊区,那里空气十分清新,景色秀丽宜人,所以我非常喜欢去外婆家。

下午吃完午饭,我和姐姐到了外婆家的老房子,那里有一个菜园,我们先去了菜园收菜,菜园里的蔬菜品种可真丰富啊,如﹕青菜、香菜、大蒜、韭菜、菠菜…,看来收菜也不是容易干的活呢!你瞧,我和妈妈、小姨、姐姐、外公、外婆正在不停地收菜:外婆她们在收菜,而只有我在拿把小剪刀在拔菜剪菜,我先把菜连根拔起,然后把菜根和泥土都剪了,由于我剪的太多,把许多菜叶都剪了,姐姐说我浪费,可我怎么剪都不行,我只好放弃,拉着姐姐去田埂上放风筝,田埂两边有金灿灿的油菜花,我和姐姐在田埂上开心的奔跑追逐,油菜花的香味扑鼻而来,我们玩的十分尽兴。

回了老房子,我和姐姐在鸡群下喂鸡,拿来菜边菜叶和给鸡吃,果然,有许多鸡都聚在一起吃,连蹲在鸡窝里的老母鸡也出来吃东西了, “老母鸡下蛋了!”外公冲我和姐姐喊道,并连忙把鸡窝里的两个鸡蛋拿出来,你瞧,还有一个是双黄蛋呢!没想到喂鸡也可以学点新知识啊!真好 !

转眼间便到了晚上,我该回家了,我一边坐着公共汽车,一边想﹕“清明踏青可真好呀,我以后一定要多去踏青!”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向他问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不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寻常。又有活动,又有学问,还有佳肴。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比西方节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义。

天,时晴时阴,如一个少女复杂的内心,让人捉摸不定。

我站在老家的院子里望着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清明节,真的是有了很大的改变呀!仿佛这些已成了体现自己孝顺的装饰品了,像我,像我们。小时候的我倒也天真好奇,祭拜时毕恭毕敬,现在,这已经成为一个习惯。我从来没有见过死去的祖先。木然了,仅是随着别人的行动而行动。

听爷爷说,邻居的老爷爷死了,就是这一天死的。他和我们家的关系恶劣得很,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人为他难过。

过年的时候我刚见过他,那时他还好好的,可如今却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和那张左邻右舍都不喜欢的嘴。我第一次觉得,死亡,原来离我这般近,似乎每一个人一伸手就会触到他冰凉的衣襟。

烧完纸钱,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刚才家里的气氛荡然无存,迎来了些欢声笑语和对饺子的啧啧赞叹。

隔壁家很静,几乎没有什么声音,更别说是伤心欲绝的哭声。

我走到屋后的小道上,看见一辆轿车停在他家屋后,大概是他儿子回来了吧,后来,我又遇见了他的妻子,衣服颓然的样子,也许只有她一个人在为老伴发自内心的伤心吧。因为我刚见到了他的儿子,依旧满面春风,不停地叮嘱厨师做好点,好上得了桌。瞧瞧,又发现了这一类人。

天,依旧时晴时阴,但,比起刚才,似乎多了点什么。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一张清明节小报

2.清明节小报手抄报图片大全

3.二年级清明节小报

4.清明节小报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5.清明节小报边框简单又漂亮

6.清明节小报大全

7.小学二年级制作清明节小报

8.清明节小报四年级

9.清明节小报电子稿

篇8:宋朝的“小报”

宋朝时的“小报”

“小报”是宋朝后期民众对与封建官报有较大差异的民间报纸的习惯称谓。“小报”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被当时的读者隐称为“新闻”。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小报”记载的也是非官方发布的消息,它是我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由于这种报纸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重要补充。

宋朝的“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固定名称。宋朝时“小报”的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它所发表的大多是中枢部门还没有公开的消息,信息比较灵通,新闻的时效性较强。“小报”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小报”的读者范围很广,有京官、地方官以及关心朝廷政事的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等。宋朝时“小报”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封建官报一统天下局面的终结和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由于“小报”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以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但因小报的内容较为丰富,可读性较强,信息比较灵通,新闻的时效性较强,又因其内容多为官报所不载之新闻,加之出报速度快,而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因而屡禁而不止。

“小报”产生的历史背景

根据现有资料,目前学术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报纸产生于唐代中期。《开元杂报》是中国、世界新闻史上最早的报纸,原件已经失存。唐人孙樵所著的《经纬集》中《读〈开元杂报〉》一文,是现存对唐代原始状态报纸作最早也是最详细记载的文献。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

唐代的官报雏形是“进奏院状”,又称状报、报状,它是后来邸报的雏形,唐代并未出现“邸报”的称呼。“进奏院状”是唐进奏院(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唐代宗大历十二年改称进奏院)作为发行机构,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进奏院状”带有某种官文书的痕迹,又不同于一般的官文书,它提供的信息比官文书要早,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是朝廷的政事活动,有的同收阅者有直接关系,有的无直接关系。它所提供的消息,有不少是由进奏官自行采集的,有的是他们从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他们所着重传报的是他们主官所关心的内容。

唐代的状报、报状不是由政府统一管理的,相当于新闻信的性质。唐代的报纸仅供藩帅等少数官员阅览,从今天的眼光看,只不过是报纸的一种雏形。进奏官除传达政府公布的消息外,还通过邸报向本镇提供朝廷及他镇的各种情报。朝廷对邸报的发布并不能完全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根本无法统一管理“进奏院状”的内容和传递。

古代的报纸被称为邸报是从宋代开始的。邸报是古人对封建官报最经常、最习惯的称呼。后来,邸报被作为整个古代报纸的统称一直延续下来。宋代邸报是从唐代的进奏院状发展而来的。但宋代的邸报已经是在中央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行的正式的官报。宋代的邸报并不是一开始就纳入封建中枢部门的管制。以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为界,前期的邸报同唐代,由驻首都的进奏官自行采集编发,没有统一章程。后期逐步纳入封建中枢部门的管理范围之内,成为中央一级的封建官报。宋太宗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设“都进奏院”于大内侧近,进奏官由朝廷统一任命,各授铜朱印一纽,每人兼三四州,并以京官为进奏院监官,隶属于给事中后改隶门下后省,从而将进奏院完全置于中央的控制之下,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进奏院改组后,邸报在朝廷的直接管理下统一发布,“凡朝廷政事施设、号令赏罚、书诏章奏、辞见朝谢、差除注拟等合播告四方,令通知者,皆有令格条目具合报事件誊报”。从此,宋代的邸报具有中央政府公报的性质,因此又有“朝报”之称。

与唐代进奏院状相比,宋代邸报是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照一定制度,统一编发,向地方官员们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内容上,宋朝朝报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包括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军事情报、刑罚,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宋代邸报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由于印刷术的应用,邸报能够大量复制,读到的人越来越多,它的读者不再局限于少数藩镇长官,而是扩大到京朝官、地方各级行政官员和广大知识分子。它已经由不定期转向定期发行。可见,邸报在当时传布于各地,是人们了解朝政信息的重要渠道。

中央直接管理邸报,意在控制新闻发布权,将新闻传播纳入为政府服务的轨道。在管理上,在宋代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宋代中央政府的新闻检查制度主要包括:1.判报。凡是朝廷需要向全国发布的消息和文件,交给门下省的官员给事中负责编审,主要是决定发报稿件的取舍。从文献上看,邸报上的新闻主要有以下限禁:首先是对涉及边防军事、兵变、农民起义等方面的消息,一般不准邸报报道。其次,水、旱、蝗灾及日蚀、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异常天象,往往被认为是上天对天子的不满和警告,传播开来有损于帝王的威望,甚至会引起人心不安,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也很少见于邸报。再次,宋代各朝都严禁传播朝廷机事,对邸报限禁尤严。另外,未经批准公布的臣僚章疏也不准邸报报道。2.实行“定本”制度。为了加强对邸报内容的控制,使有关的禁令得到贯彻,从真宗咸平二年(999年)起,对邸报实行“定本”制度。所谓定本,是指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进奏官编好,送请枢密院和当朝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按照样本进行发报。定本制度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新闻审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它反映了官方对新闻事业管理的加强。

宋朝中央直接管理邸报,意在控制新闻发布权,将新闻传播纳入为政府服务的轨道。通过邸报统一发布朝政信息,有助于中央政令的贯彻和行政上的统一。在充分发挥邸报上意下达的作用的同时,朝廷也对邸报的内容严格把关,防止那些于政府不利的消息在邸报上刊登。邸报流行愈广、影响愈大,政府对邸报内容的控制也就愈加严厉。封建王朝对官报严厉控制,人们很难通过官方传媒了解时局变化的真实情况,这就特别需要在官方信息渠道之外,另辟新的信息来源。

宋朝“小报”的流行和影响

“小报”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出现的带有一定民间性质的报纸。小报的产生和盛行,是宋代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一个全新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小报自宋代产生后,直到清代,一直是民众获得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

宋代流行于社会上的小报并非出自一家之手,而是人们对当时这一类型非官方报纸的通称。北宋后期,就有人假冒“朝报”的形式,私自发行报纸。到了南宋,私营的“小报”十分流行。《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记载:“近年有所谓小报者,或是朝报未报之事,或是官员陈乞未曾施行之事,先传于外,固已不可。至有撰造命令,妄传事端,朝廷之差除,台谏百官之章奏,以无为有,传播于外。访闻有一使臣阖门院子,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生。或得之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于街市之剽闻,又或意见之撰造,日书一纸,以出局之后,省、部、寺、监、知杂司及进奏官悉皆传授,坐获不赀之利。以先得者为一功,一以传十,十以传百,以至遍达于州郡监司。人性喜新而好奇,皆以小报为先,而以朝报为常,真伪亦不复辨也。”这段材料对小报的情况介绍得十分详尽。

同官方的邸报相比,私营的小报更具有新闻性。它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官报所不载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它打破了封建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官方邸报的一统天下。但同时,它也触犯了封建统治者议论朝政的禁忌,泄露了新闻,因此,小报自诞生之日起,都一直处于非法的身份,历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查禁。自小报产生起,当局就将其视为非法出版物。宋高宗时的吏部尚书周麟之对查禁小报的目的讲得十分清楚:“方陛下颁诏旨,布命令,雷厉风飞之时,不无小人张之说,眩惑众听。无所不至,如前日所谓旧臣之召用者,浮言胥动,莫知从来。臣尝究其然,此皆私得之小报。小报出于进奏院,盖邸吏辈为之也。比年事之有疑似者,中外未知,邸吏必竞以小纸书之,飞报远近,谓之小报。如曰:‘今日某人被召,某人罢去,某人迁除’。往往以虚为实,以无为有。朝士闻之,则曰:‘已有小报矣!’州郡间得之,则曰:‘小报到矣!’他日验之,其说或然或不然,使其然焉,则事涉不密;其不然焉,则何以取信?此于害治,虽若甚微,其实不可不察。臣愚欲望陛下深诏有司,严立罪赏,痛行禁止。使朝廷命令,可得而闻,不可得而测;可得而信,不可得而诈;则国体尊而民听一。”(周麟之《海陵集》卷三)

在不断加大对小报的惩治力度的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进奏官的管理和监督,禁止进奏官私下向小报提供信息,并且命进奏官以五人为一组作连环保,互相监督。此外,还加强了宫廷和政府机关的门禁,加强文书保管工作,禁止近侍人员和省、部、寺、监等官署当差人员泄露朝廷机事,以堵塞小报的新闻来源。

尽管政府三令五申,措施严厉,却始终未能将小报禁绝,有时小报反而愈禁愈盛。小报产生于统治集团内部,且屡禁不止,与宋朝中央集权的削弱有直接关系。再加上封建王朝对官报严厉控制,人们很难通过官方传媒了解时局变化的真实情况,这就特别需要在官方信息渠道之外,另辟新的信息来源。从北宋末年到南宋,时局纷纭,人心惶惶,人们都急于了解局势的发展、政府的对策,官报上消息闭塞,人们更期待从小报上了解情况。“大道不通小道通”,小报的产生和流行,正是政府封锁新闻的结果。

结束语

总之,邸报的内容由于多受限禁,许多为读者关心的新闻得不到报道,“定本”审查制度又造成出版时间上的稽延,使得邸报不能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特别是在时局紧张、社会动荡的时候,邸报受到的限制更多,更是不能满足读者了解形势的迫切需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打破官方新闻限禁的私营报纸。“小报”所发表的多数是中枢部门还未公开的朝廷机事。它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官报所不载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它报道及时,往往抢先发表消息,其内容大多是邸报上不许发表、人们又很想知道的事情,所以很受欢迎。它打破了封建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官方邸报的一统天下。从“日出一纸”来看,小报俨然是日报,传播的范围也很广,能够“遍达于州郡”。当然,小报上的消息不一定完全准确,或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但是,大家要看的是新闻,而不在意报纸的真假,于是看报的人欢迎,办报的人赚钱,小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以至于出现了“以小报为先,以朝报为常”的局面。

(作者单位: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下一篇:《雨点儿》第一课时课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