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说明书

2024-04-27

乙肝疫苗说明书(精选10篇)

篇1:乙肝疫苗说明书

【通用名称】乙肝灵丸

【商品名称】乙肝灵丸(福尔)

【拼音全码】yiganlingwan

【主要成份】大黄、白芍、菌陈、柴胡、贯众、人参、黄芪、甘草。

【性状】乙肝灵丸为黑褐色的包衣浓缩丸,除去包衣后显棕色或棕褐色;味微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肝健脾。具有较强的抗炎,改善肝功能,保肝利胆,降酶,澳抗转阴的作用。用于肝气郁滞,湿邪困脾及乙型病毒性肝炎。

【规格型号】2g*30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g,一日3次;小儿酌减。每个疗程20~50天。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孕妇忌服。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包装】铝塑复合膜。2g/袋×30袋/盒。

【有效期】36月

【执行标准】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九册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2025727

【生产企业】济南三株福尔制药有限公司

乙肝灵丸(福尔)的功效与作用乙肝灵丸(福尔)清热解毒,疏肝健脾。具有较强的抗炎,改善肝功能,保肝利胆,降酶,澳抗转阴的作用。用于肝气郁滞,湿邪困脾及乙型病毒性肝炎。

篇2:乙肝疫苗说明书

【主要成份】何首乌、虎杖、贯众、肉桂、明矾、石榴皮、当归、丹参、沙苑子、人参、麻黄。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的粉末;味苦。

【适应症】补肝肾,益气活血。用于乙型肝炎,辨证属于肝肾两虚证候。临床表现为:肝区隐痛不适,全身乏力,腰膝酸软,气短心悸,自汗、头晕、纳少,舌淡,脉弱。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肝胆湿热及气滞血瘀者忌服。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闭,防潮。

【有效期】24月

【生产企业】武汉健民集团随州药业有限公司

乙肝扶正胶囊(健民)的功效与作用乙肝扶正胶囊(健民)补肝肾,益气活血。用于乙型肝炎,辨证属于肝肾两虚证候。临床表现为:肝区隐痛不适,全身乏力,腰膝酸软,气短心悸,自汗,头晕,纳少,舌淡,脉弱。

乙肝扶正胶囊服用常见问题

问:乙肝扶正胶囊的主治功能有哪些?

篇3:乙肝疫苗说明书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1接种率:2013 年7-12月与2014 年1-6 月乙肝疫苗首针数, 2013年9-12月与2014年1-8月脊髓灰质炎疫苗首针接种数。2儿童家长:对0~6适龄儿童家长320例开展电话调查。其中城市、农村各160 例, 城市配合调查154 例, 农村配合调查160 例, 共314例, 有效率98.13%。

调查方法:1接种率调查:调查2012年7-12月与2013年1-6月、2013年7-12、2014 年1-6 月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儿童数, 2个月后脊髓灰质炎疫苗首针接种儿童数, 以乙肝疫苗为分子, 脊髓灰质炎疫苗为分母, 计算接种率。2乙肝疫苗事件认知态度:通过在济南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随机抽取的0~6 岁适龄儿童监护人联系电话, 根据工作中了解到的相关知识,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电话调查并填写问卷。

统计学分析:用epidata数据库录入, 以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乙肝疫苗首针估算接种率:2012 年7-12 月与2013 年1-6 月城区儿童乙肝疫苗首针估算接种率分别为92.71% 、92.38% (χ2=0.09, P=0.76) , 农村分别为97.82%、96.47% (χ2=0.80, P=0.35) , 估算接种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3 年7-12 月与2014 年1-6 月城区儿童乙肝疫苗首针估算接种率分别为100.97% 、88.61% (χ2=135.42, P=0.00) , 农村分别为96.17%、88.23% (χ2=26.86, P=0.00) , 乙肝疫苗事件前后乙肝疫苗首针估算接种率在城市、农村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城市下降14.18% , 农村下降7.94%, 见表1。

乙肝疫苗事件知晓率:有效调查的314 例中, 了解乙肝疫苗事件者288 例, 知晓率91.72%。城市、农村知晓率分别为98.70%、85.00%, 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86, P=0.000 1) , 农村知晓率低于城市, 见表2。

最早获得信息的渠道:获得信息的渠道在城市以网络为主, 其次为电视, 分别占52.60%、31.08%。农村以电视为主, 其次为网络, 分别占52.95% 、35.29%, 城市和农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09, P=0.001) , 见表3。

乙肝疫苗事件与乙肝疫苗的关系 (了解事件的家长) :9.03%的儿童家长认为有关, 79.86%表示怀疑, 12.50%认为无关。城市和农村儿童家长认知态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6.97, P=0.000 0) , 见表4。

事件发生前, 儿童家长对乙肝疫苗安全性的认识 (了解事件的家长) :70.14%的儿童家长认为乙肝疫苗安全, 24.31%认为不确定, 5.55%认为不安全, 城市和农村对乙肝疫苗的安全性认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94, P=0.000 0) , 见表5。

事件发生后, 儿童家长对乙肝疫苗安全性的认识 (了解事件的家长) :在乙肝疫苗事件发生后, 只有31.24%的家长认为乙肝疫苗安全, 34.08%的儿童家长对疫苗的安全性不确定, 34.08%认为乙肝疫苗不安全, 农村和城市认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9, P=0.47) , 见表6。

不了解乙肝疫苗事件的家长对乙肝疫苗的安全性认知:不了解乙肝疫苗事件的家长26 例, 认为乙肝疫苗安全的占46.15%, 不确定占53.52%, 无人认为乙肝疫苗不安全。农村和城市认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9, P=0.47) , 见表7。

讨论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但普及预防接种知识, 消除公众的认知误区, 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在传染病发病率降到非常低的时候, 大家感受不到传染病的威胁, 任何负面信息都会极大影响群众对疫苗的接受程度。当今社会, 信息极其灵通, 在被调查的人群中, 知晓率为91.72%的人群了解乙肝疫苗事件。虽然2014年1月3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宣布:最后经调查、诊断, 儿童死亡与疫苗接种无关, 但我市乙肝疫苗接种率在城市和农村均出现明显的下降。在疫苗事件中, 9.03%的人群认为事件肯定与疫苗有关, 这与我市疫苗接种率下降情况基本一致;79.86%的人群持怀疑态度, 只有12.50%的人认为与疫苗无关, 事件发生前后对疫苗安全性的认识发生明显下降, 特别是持怀疑态度的人群, 农村较城市的影响程度更为严重;对该部分人群若不及时干预, 任凭负面信息传播, 将进一步影响乙肝疫苗的接种。

防止再次出现不良事件对儿童家长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是要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监管, 在国际就有类似先例:1998年, 英国权威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一篇论文, 称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可能引发自闭症。经媒体报道后, 不少家长拒绝为孩子接种该疫苗。6年后, 英国麻腮风疫苗接种率由最高时的92%降至81%。该论文的观点还波及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 引发了全球范围的“抵制疫苗”运动。使欧洲国家麻疹病例大幅度上升, 2012 年, 英国儿科医师协会经循证和集体讨论, 决定吊销当年发表该论文医师的行医资质, 并撤销其在《柳叶刀》 上发表的论文[2], 最终使不良影响得以消除。另一方面, 要加强日常健康教育, 特别是疫苗预防传染病的重要作用及安全性, 提升儿童家长的信心, 是预防不良影响进一步扩散的关键。通过调查, 农村和城市获取信息的渠道虽有差别, 但均主要是网络和电视, 所以, 除了出现负面信息后及时通过网络和电视发布调查结果外, 日常要充分利用该媒体开展健康宣传教育。

摘要:目的:了解2013年乙肝疫苗事件对济南市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影响及儿童家长对事件的认知态度。方法:乙肝疫苗接种率的调查方法为查阅常规儿童接种率报表, 家长对事件认知态度的调查方法为电话问卷调查。结果:事件发生前后, 城市乙肝疫苗估算接种率下降14.18%, 农村下降7.49%。城市对乙肝疫苗事件知晓率98.70%, 农村85.00%。在疫苗事件发生前, 70.14%认为疫苗安全, 24.31%不确定是否疫苗安全, 5.55%认为疫苗不安全。事件发生后, 31.24%认为疫苗安全, 34.08%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34.08%认为不安全。结论:受乙肝疫苗事件影响, 乙肝疫苗接种率出现下降趋势, 儿童家长对疫苗安全性的认识受到影响, 要加强儿童家长日常疫苗安全性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乙肝疫苗事件,乙肝疫苗估算接种率,认知态度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乙肝疫苗调查进展媒体通气会文字实录[EB/OL].2014-1-3.

篇4:乙肝疫苗说明书

[关键词] 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R512.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169-02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最有效的手段,目前使用较多的乙肝疫苗为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于2004年在中国上市,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两种疫苗在儿童中使用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已得到了肯定[1-3]。为比较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在成人中的免疫效果,笔者选择了162名健康成年人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沈阳市沈北新区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经筛检HBsAg、抗HBs、抗HBc三项指标全部为阴性,无乙肝病史,无乙肝疫苗接种禁忌证的162人为研究对象,年龄16~58。随机分为两组:接种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组99例,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组63例。

1.2 乙肝疫苗来源

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为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μg/1.0 mL,批号20070709-4;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为大连高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μg/0.5 mL,批号2007010105,所有疫苗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免疫程序和方法

按照0、1、6的免疫程序,在指定的有资质的接种单位进行接种,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1.4 血清检测

完成全程免疫1个月后采集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20℃保存备检。抗HBs采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乙肝放射免疫试剂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按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抗HBs≥10 mIU/mL判为阳性。计算两组疫苗接种后抗HBs的几何平均浓度(GMC)。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抗体阳转率比较采用x2检验,GMC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HBs阳转率

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组抗HBs阳转率为94.95%,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组抗HBs阳转率为98.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1,P=0.466)。见表1。

2.2 抗-HBs GMC

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组GMC为331.08 mIU/mL,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组为270.79 mIU/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5,P=0.083)。见表1。

3 讨论

乙肝疫苗分为血源性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两种。血源性乙肝疫苗由于存在安全性问题已被停止使用,现在使用的乙肝疫苗全部为基因工程疫苗。根据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达系统的不同,基因工程疫苗又分为仓鼠卵巢细胞(CHO)、酿酒酵母和汉逊酵母重组乙肝疫苗三种。其中,应用较多的为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

自1994年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在中国应用以来,已有十多年历史了。目前,该疫苗已在我国儿童计划免疫中广泛被使用。来自我国的多项研究表明,儿童全程接种后抗HBs阳转率97%~98%,GMC范围92.56~182 mIU/mL[4-5],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e抗原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接种后母婴HBV阻断率85%~96%。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得到了普遍公认。

汉逊酵母是一种甲基营养性表达系统,该系统具有表达量高、成本低等特点,非常适合为我国广大农村开发生产乙肝疫苗[6]。2004年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在中国上市,虽然使用时间较短,但其在儿童中使用的效果也得到了认可[3,7]。

成人接种的乙肝疫苗均为自费疫苗(10 μg以上),因此这两种疫苗在成人中的应用远比在儿童中少。但由于上市较早,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较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在成人中使用的相对较多,关于其在成人中的免疫效果也得到了肯定[8-9]。目前,针对两种疫苗在成人中使用后免疫效果比较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成人接种两种乙肝疫苗的观察比较显示,两种疫苗在成人中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两种疫苗接种后抗HBs阳转率和GMC均不逊于儿童,达到了较高的保护水平,这可能与成人免疫系统发育较完善有关。

有研究通过接种不同剂量的两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发现,接种高剂量(10μg)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发生的抗体阳转率和GMC水平均高于按相同接种程序接种低剂量(5μg)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组[10]。本资料中采用相同剂量相同程序接种后未发现两种疫苗间抗体阳转率和GMC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表明两种疫苗的按相同条件接种免疫效果是相同的。

[参考文献]

[1] 李志群,王鸣,蔡衍珊,等.广州市1992~2007年出生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评估[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0,38(1):46-49.

[2] 孙超美,吴维寿,姜铭波,等.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5年随访结果[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22(3):170-172.

[3] 王志彬,李言彬,焦雪成,等.重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分析[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2008,31(3):135-136.

[4] 付清培,何惠,李丽,等.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扩大适用人群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43(10):903-906.

[5] 付晓玲,张全奖,韦海涛.2552名2~14岁儿童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观察及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3):231-232.

[6] 李河民,汪和睦.基因工程乙型肝炎新型疫苗(汉逊酵母表达系统)的开发[J].微生物学免疫学研究进展,2001,29(3):47-54.

[7] 张海艳, 马立宪, 崔玲玲, 等. 儿童应用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加强免疫的效果观察[J]. 中国计划免疫, 2007, 13(1): 34-36.

[8] 陈维力,卢若翩,徐梅姣,等.160名成人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效果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8,8(8):1412-1413.

[9] 王昕,孙树,时景璞.成人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的评价[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2,31(2):121-122.

[10] 黄清霄,徐志忠,龚晓红,等.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啤酒酵母)和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在成人中的抗体应答[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4):268-269.

篇5:虎驹乙肝片说明书

【主要成分】虎杖、蚂蚁、柴胡、茵陈、板蓝根、枸杞子、黄芪、三七、丹参、五味子、大枣。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棕黄色至黑色;味微苦,略腥。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属肝郁脾虚兼湿热瘀滞证,症见:胁肋胀满疼痛,脘痞腹胀,胃纳不佳,四肢倦怠,小便色黄等。

【用法用量】饭后温开水送服,每次2片,一日三次。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有效期】暂定两年。

【生产厂家】江苏仁寿药业有限公司

篇6:乙肝清热解毒胶囊说明书

【主要成分】虎杖、白花蛇舌草、北豆根、拳参、茵陈、白茅根、茜草、淫羊藿、甘草、土茯苓、蚕砂、野菊花、橘红。

【性状】胶囊剂。

【适应症】清肝利胆,利湿解毒。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黄疸(或无黄疸)、发烧(或低烧)口干苦或口黏臭,厌油,胃肠不适,舌质红,舌苔厚腻,脉弦滑数等;急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初期或活动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粒,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其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阴凉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24个月

【生产厂家】修正药业集团长春高新制药有限公司

篇7:乙肝疫苗说明书

说明书

系统使用提示:以下所有操作必须确保使用的电脑能够正常连接internet网络。

一.药品(疫苗)电子监管系统数字证书的安装及客户端的登录

1)把数字证书插入电脑的USB插口。

2)

打开电脑桌面上的计算机图标的图标,双击进入我的电脑.找到数字证书,双击打开,运行里面的setup.exe.安装数字证书管理工具。

图标后,数字证书管理工3)安装成功后,在电脑右下角托盘区会出现

具就安装完毕。

4)登录moh.95001111.com中国药监电子监管网,下载安装客户端程序。

5)安装完毕后,桌面会出现图标。双击进入登录界面。输入数字证书默认密码8个8后,登录电子监管客户端(数字证书密码可以通过管理工具进行修改,但是如果密码登录错误次数过多,可能造成数字证书的锁定,建议不对初始密码进行修改)。

二. 完成系统初始化工作

点击【基础信息】菜单。进行本单位的药品目录、往来单位目录的录入操作;点击【运行监控】菜单,进行本单位手持用户和手持设备的录入操作。

1)维护本单位药品目录,点击【药品经营范围】菜单。点击扫描新增按钮,扫描药品电子监管码。进行药品的新增操作。如果有些药品没有20位的药品电子监管码的。药品暂不录入到我们的药品目录里。

2)维护本单位的往来单位目录。点击【往来单位管理】菜单,点击增加按

钮。通过关键字进行往来单位的检索查询,添加往来单位信息(有些往来单位如果查询不到,需要按照提示要求,发送单位添加申请单到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进行添加)注:所有的基础信息增加后,需要点击

菜单,进行客户端和中国电子监管网的数据同步工作。

3)点击【运行监控】菜单,点选【手持用户管理】,点击创建按钮,进行无

线枪用户的创建。注:用户编码和密码必须保持一致,录入后,点击保存完成创建

4)点击【运行监控】菜单,点选【手持设备管理】,选择手持设备厂商为厂

商2,输入设备编号(无线枪后面打印的14数码),点击 注册 完成设备注册。

三. 完成入出库数据采集上传

点击【入库管理】、【出库管理】菜单,完成入库和出库的单据采集工作,采集严格按照如下四部来进行。

A选择入出库类型B录入基础信息C扫描采集条码D保存提交数据。其中扫描完成未上传的保存在本地,在【本地单据查询】菜单可以查看。已提交到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的在【平台单据查询】菜单下可以查看。

四. 无线扫描枪I6080的介绍及使用说明

1)基本使用介绍。

a)I6080扫描枪使用概述和常用按键。开关按钮,扫描按键,复位孔,删除按钮,背光按钮,数字字母切换键等

b)I6080扫描枪常用功能介绍,时间设置,无线网络设置,见视频。

2)初始化、入库和出库扫描采集及数据提交。无线枪有两种和监管网客户

端进行数据交换的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a)在电脑和扫描枪在无线网络(wifi)联通的状态下。

 首先,设置扫描枪的无线网络设置,使无线枪连接到无线网络中,建立和电脑的连接。具体方法见基础使用介绍中关于无线网络的设置视频。

 完成在电脑上手持用户和设备的注册工作,详见本文档第二部分

3)和4)关于手持用户和设备的注册。

 在扫描枪上设置电脑的IP地址。登录扫描枪系统后,在【系统

设置】菜单中,服务器IP设置中,录入电脑的IP地址,选择数

据模式为wifi,保存退出。(校验码为123456)

 完成扫描枪的初始化,进入扫描枪系统,选择【数据管理】菜单,选择数据下载,选择往来单位、产品信息、数据字典后点击下载。完成扫描枪数据初始化。

 扫描采集单据并提交。按照 选择入出库类型---》录入基础信息---》

扫描采集条码----》保存提交数据的流程进行操作。在扫描完单据

后点击确认,进行数据上传。

注:无线扫描枪使用时,电脑需要登录药监客户端。

b)在电脑和扫描枪没有无线网络(wifi)联通的状态下。

 首先、无线扫描枪和电脑需要数据线连接。安装微软的智能设备

 连接工具,如图展示。按照提示一路确认即可。完成扫描枪的初始化,在【药监客户端】,点击【运行监控】菜单里的【导出文件】。选择往来单位文件、药品信息文件、数据字典文件后点击导出文件按钮。用数据线连接电脑和扫描枪,双击打开【瑞德系统药监同步工具】,点击【基础信息下载】菜单,点击数据同步按钮。当同步按钮变灰,下方提示基础信息下载成功后,完成初始化工作。扫描采集单据。按照 选择入出库类型---》录入基础信息---》扫描采集条码----》保存提交数据的流程进行操作。单据提交,在扫描完所有单据后,用数据线连接电脑,双击打开

【瑞德系统药监同步工具】,点击【扫描单据上传】菜单,点击数据同步按钮。当同步按钮变灰,下方提示扫描单据上传成功后,完成单据提交电脑,在【药监客户端】,点击【运行监控】菜单里的【导入单据】菜单。可以看到导入的单据,选择后,点击导入按钮,完成单据的导入。

五. 其它补充

篇8:乙肝疫苗说明书

物质的考虑

审评五部 生物制品室 高恩明

摘要:本文对《疫苗生产用细胞基质研究审评一般原则》中细胞传代及其残留物要求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

目前,我国疫苗生产使用的传代细胞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非洲绿猴肾细胞的传代细胞系(Vero细胞)。另一种是中华仓鼠卵巢细胞的传代细胞系(CHO细胞),虽然《疫苗生产用细胞基质研究审评一般原则》不涉及CHO细胞的有关问题,但鉴于CHO细胞本身存在的问题及残留物质的重要性,本文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CHO细胞主要作为表达载体,目前国内用于重组疫苗的表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上市的产品有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现在仍有一些科研单位或企业正在研发某些重组疫苗,试图采用CHO细胞表达。

理论上,传代细胞的DNA和蛋白存在致肿瘤的可能性。目前国内的研究资料显示,CHO细胞致肿瘤试验阳性,逆转录酶试验阳性。为此,《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对CHO细胞表达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提出新的要求,要求CHO细胞残余DNA含量≤10pg/剂量,CHO细胞残余蛋白占总蛋白含量的0.05%以下,并要求在生产工艺中增加病毒灭活工艺。在药品审评中,对于未上市的新疫苗的评价,除进行技术审评之外,还需要进行效益/风险比的分析与评价。虽然CHO细胞只作为表达载体,表达的目的蛋白尚需纯化,CHO细胞的残留物质很少,但是,仍存在潜在的风险,因此不推荐新的预防用疫苗采用CHO细胞表达,更不能推荐用于婴幼儿。

近几年,我国采用Vero细胞生产灭活疫苗逐渐增多,疫苗的种类包括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出血热纯化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乙型脑炎纯化疫苗。Vero细胞是传代细胞系,理论上具有致肿瘤的可能性,已有资料报导,Vero细胞在170代以上致肿瘤试验阳性;WHO推荐134~150代,认为在该代次内未发现致肿瘤性。因此,建议我国疫苗生产些企业尽可能采用150代作为使用限定代次。

Vero细胞残余DNA、残余蛋白(包括促生长蛋白)可能对人体有潜在的致肿瘤性及其他危害,建议疫苗生产研究单位研究特异性检测Vero细胞蛋白的方法,为今后制定相关质量控制标准奠定基础。此外,目前阶段应尽量降低疫苗总蛋白含量,间接控制细胞残留蛋白。关于Vero细胞残余DNA危害,除了与残余DNA含量的多少有关外,还与残余DNA片断的大小有关,残余DNA含量越高、片断越大,其潜在的致肿瘤性越大。因此,建议疫苗生产研究单位强化纯化工艺,尽量降低残余DNA含量;此外,研究并建立检测Vero细胞残余DNA片断大小的方法,为今后制定相关质量控制标准奠定基础。

在上述采用Vero细胞生产的纯化疫苗中,乙型脑炎纯化疫苗比较特殊,因为它是国家一类疫苗,即实施计划免疫的疫苗,用于婴幼儿的免疫接种。因此,对乙型脑炎纯化疫苗的质量要求应相对严格,用于计划免疫婴幼儿使用的疫苗,采用Vero细胞生产是否合适,对于Vero细胞DNA残余量、残余蛋白含量如何要求有待讨论。目前可初步要求DNA残余量≤10pg//剂量(参照CHO细胞产品的要求),要求生产企业建立Vero细胞残余蛋白含量的检测方法并拟定质量标准。

篇9: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

1.乙型肝炎的感染流行和预防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区,几次大规模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平均约为10%,全国约有1 亿以上人口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报告的急性肝炎病例约270 万,其中10%~ 30%为急性乙肝病例。估计现有慢性肝炎约1200万例;每年死于肝病者不下30万例,其中半数为原发性肝癌,其中约有80%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我国育龄妇女HBsAg 阳性率为7%,按其HBV围产传播发生率为40%推算,每年约有60万新生儿成为HBV携带者,其中1/4最终可能发展成慢性肝病, 包括肝硬化和肝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目前尚无针对乙型肝炎的有效药品,疫苗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也是降低继发性肝硬化和肝癌的有效策略。早在1991 年我国就颁布了5全国实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规程,决定从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推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自90 年代以来,实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已成为中国控制乙肝的主要对策。实施以全体新生儿免疫为主,先城市,后农村,逐步纳入计划免疫,以达到在中国经过两代人的努力,使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

2.乙型肝炎疫苗的种类 2.1血原性乙肝疫苗

用高度纯化的乙肝表面抗原颗粒,以1∶2 000福尔马林灭活或以60℃10 h加热灭活的疫苗,是第一代乙肝疫苗。世纪初开始使用乙肝患者表面抗原阳性血清制备乙肝疫苗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1981年美国Merck公司研制成功了第一代乙肝疫苗,开创了病毒尚不能在实验室繁殖的情况下制备疫苗的先例。1983年中国血源乙肝疫苗也通过研究于1985年正式批准进行大量生产。血源乙肝疫苗安全有效,十几年里,为预防乙肝病毒的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这种血原性疫苗存在一些问题,如血源有限,带有一定的潜在性危险等。特别是近年来艾滋病流行,血液制品易受HIV 污染,致使乙肝血原性疫苗的使用在一些国家受到限制。然而乙肝血原性疫苗的生产使用说明,乙肝表面抗原的主要蛋白可以诱生良好的保护性抗体,使人免疫乙肝病毒的侵袭, 这一事实为研制乙肝第二代疫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重组乙肝疫苗

又称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采用基因工程的重组技术,首先把HBsAg的基因片段插入酵母细胞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中,在体外培养增殖过程中组装或分泌HBsAg,将其收集,提纯之后制成的乙肝疫苗,国际上称为第二代疫苗。2.2.1酵母系统表达的重组乙肝疫苗

重组酵母合成的乙肝表面抗原经纯化灭活及吸附后制成,用于预防所有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它与血原性乙肝疫苗具有共同效果,但不含任何人血清成分,故更安全,更易被人们所接受。酵母系统表达的乙肝疫苗优点在于系统操作简单,表达量高,可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成本低廉;可以装配成表面抗原颗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是我国目前两大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之一,可代替血源乙肝疫苗。但是酵母表达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表达产生的HBsAg无糖基化,不能外分泌,产物的分离纯化较困难。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是乙肝易感者,包括婴幼儿、儿童和因职业关系接触乙肝病毒的成年人。但主要接种对象为婴幼儿,其次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和转氨酶正常者,接种于上臂三角肌内。新生儿每次注射0.5ml(5μg),成人每次注射1ml(10μg),免疫间隔为0个月、1个月、6个月共三针。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所产生的抗体与接种血原性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具有类似的免疫学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两种乙肝疫苗在健康人群中产生相同的抗体谱,因而这两种疫苗可以互换使用。已患有肝炎、急性传染病或其他疾病者禁用;对酵母或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注射时应备有肾上腺素,当有过敏反应发生时使用。2.2.2CHO表达的重组乙肝疫苗

CHO指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使最早应用的哺乳动物表达细胞,由猴病毒SV40启动子控制表达HBsAg。同时,以二氢叶酸脱氢酶基因作为扩增筛选基因,获得高效表达HBsAg的细胞株用于生产。哺乳动物细胞系统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更接近天然形式,产物的分离纯化也较简单。但是,由于哺乳动物细胞对培养条件等方面要求比较高,尤其是传代细胞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潜在的致癌因子等,使其应用存在一定争议。此外,哺乳动物细胞系统表达的产品在质量控制方面比较严格,导致成本上升,其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重组CHO乙肝疫苗用于预防乙肝的接种对象及乙肝易感者(表面抗原阴性, 转氨酶正常),主要用于婴幼儿。一般易感染婴儿、儿童和成人,每次注射1ml(10μg),免疫间隔为0个月注射、1个月、6个月共3针。3针后1个月100%抗体转阳。用于高危患者如肾透析患者及其他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者, 可用20μg/1ml规格。用于母体乙肝表面阳性(特别是e抗原阳性的)的新生儿, 应在出生后48h注射, 用20μg/1ml规格,注射间隔同上。亦可与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对患有肝炎、发热、急性慢性严重疾病或有过敏史者禁用。2.2.3含前S2蛋白的乙肝疫苗

与其它只含HBsAg的乙肝疫苗不同,这种疫苗是重组哺乳动物细胞系统表达的包含S抗原和preS的重组乙肝疫苗,被称为第三代疫苗。preS含前S1和前S2两部分,含有肝细胞结合序列和高效Th细胞表位,前S抗原的T细胞免疫反应能力可以弥补S抗原无反应的发生,因而含前S抗原的疫苗可增强S蛋白免疫原性,打破免疫耐受和提高疫苗应答率。由S +前S2+前S1蛋白组成的L蛋白,虽然含有完整的preS,但在表达时不能有效的装配颗粒及外分泌。2.2.4其它重组乙肝疫苗

除了酵母细胞和CHO之外,大肠杆菌也曾经作为表达系统应用过。但因为其表达的HBsAg的融合蛋白表达量不高,易降解,表达产物不成颗粒,对疫苗的免疫原性有影响,同时抑制宿主细胞生长,有毒害作用而没有扩大临床使用。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可以指导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表达蛋白具有糖基化,外分泌的特点,且产量非常地高。昆虫细胞表达的重组疫苗也许会成为具有应用前景的一条途径。

除各种表达系统之外还有以腺病毒为载体的活疫苗研究。在美国入伍新兵中使用4型和7型口服腺病毒活疫苗已有20年以上的历史,证明它是安全有效的。利用腺病毒载体表达HBsAg蛋白乙肝疫苗是目前研究的目标,不但生产价格低廉,而比需注射3针的亚单位乙肝疫苗更易被接受和推广。2.3新型乙肝疫苗 2.3.1联合疫苗

乙肝疫苗可与其他疫苗(尤其是儿童期疫苗)联合使用, 这样只需一针注射, 其结果无疑会提高免疫覆盖率。如百白破-乙肝四联疫苗、甲-乙肝联合疫苗。2.3.2单剂疫苗

目前正在用控释微粒技术研制单剂疫苗,该法是利用灭活疫苗一针注射诱导强的长期免疫应答。将疫苗包裹于无反应性且能很好耐受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聚丙交酯—聚乙交酯)中, 疫苗依其在这些微球内的分布, 在不同时间释放出不同量, 这样可模拟不同时间间隔接种数剂疫苗。动物实验已获成功, 1剂含乙肝表面抗原的微粒诱导的免疫应答几乎与不同时间接种3剂的常规乙肝疫苗相同。2.3.3佐剂改良型疫苗

我国通常采用的佐剂为铝佐剂,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且对阻断病毒母婴传播和细胞内寄生的HBV无法产生免疫作用。目前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佐剂系统———SBAS4。SBAS4即史克必成佐剂系统,是利用脂质A的衍生物单磷酞脂质A(MPL)制备的低毒性的3-O-脱酞基-MPL与铝盐配伍成佐剂系统。同样抗原剂量的以SBAS4为佐剂的乙肝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且适合两剂接种程序。2.3.4治疗性乙肝疫苗

美国首先开发出治疗性的T细胞表位肽疫苗,在一次研究中26名健康受试者和90名慢性乙肝炎症患者接受了免疫。结果显示,疫苗安全、耐受性好,在74%的健康人群中免疫刺激产生特异性T细胞和HBV特异CTL。但是因为健康受试者样本太少,所以真正的免疫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接受免疫的慢性乙肝患者中只有45%经过免疫刺激产生特异性T细胞和HBV 特异CTL,说明慢性乙肝患者存在免疫耐受。3.乙型肝炎疫苗注射无(弱)应答现象

在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中国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系统之后,直至2002年全面实施儿童乙肝疫苗计划管理,全国HBV总体感染率明显下降,体现了接种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的良好的预防和控制效应。但对于个体而言,部分个体对乙肝疫苗接种表现出无应答或低应答。研究表明,健康人群中无应答率为10%~15%。对乙肝疫苗弱应答或无应答一直是影响某些个体免疫接种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其体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个体因素,例如性别、年龄、遗传因素、体质指数、免疫耐受等。这里主要关注疫苗因素和接种因素。3.1疫苗因素

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与疫苗种类有关。对不同厂家生产的乙肝疫苗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乙肝疫苗诱导抗-HBs阳性平均滴度有明显差异。

疫苗剂量的不同也能带来滴度的差异。在一定剂量的范围内,高剂量疫苗注射的抗体阳转率和免疫后24 个月抗体平均滴度一般高于低剂量注射。而且对于母亲为HBV携带者的婴儿常规接种疫苗免疫应答性差者,第一次接种加大剂量可以提升免疫效果。

不同免疫佐剂会影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以rhGM-CSF联合乙肝疫苗复种对无(弱)应答者的免疫效果优于单纯复种,rhGM-CSF有利于提高机体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先注射rhGM-CSF再接种乙肝疫苗,可提高抗体应答率,rhGM-CSF能够促进免疫低下个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前文提到的SBAS4也有类似的作用。3.2乙肝病毒变异

乙肝疫苗是针对主要病毒亚型制备,使用的疫苗未包含病毒变异株的基因。如果遇到罕见的亚型,现有的乙肝疫苗也无法产生保护效应。3.3接种因素

接种途径、部位、针次、医生操作方法不正确等也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率低有关。研究证实,皮下接种乙肝疫苗效果最差,皮内接种次之,肌内注射最佳。接种部位以上臂三角肌最佳,臂部效果较差。因臂部脂肪较厚,接种疫苗后延缓进入血循环,影响了与巨噬细胞的接触和淋巴细胞的反应。也有研究表明,对肌内注射疫苗后无应答者改用皮内接种,每2周1次,接种8周后,抗HBs即可由阴转阳,表明更换接种途径可使无应答者出现应答。增加针次也可以可以提高接种的成功率。特别是针对注射疫苗后无应答者,增加次数注射加强针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应答效果。3.4免疫程序 对不同免疫接种程序疫效果的研究表明,采用0、1、2个月(A组)和0、1、6个月(B组)分别给予乙肝疫苗10μg肌注,结果A组血清抗-HBs在3、6个月时已明显升高,B组则升高不明显,待24个月时B组血清抗HBs含量高于A组。该研究结果提示,短期内重复注射对乙肝病毒密切接触者有预防效果,较长时间(B组)重复注射适合大面积预防接种。国外研究者也认为,按0、1、6月程序接种比0、1、3月程序预防接种果更好,进一步研究显示,0、1、6 组与0、1、7组和0、1、8三组间免疫效果无显著性差异。所以现在主要采用免疫间隔0个月、1个月、6个月进行注射。4.总结

乙型肝炎是传染性强且难以治愈的病毒性疾病,乙肝疫苗是目前控制乙型肝炎感染率的最有效手段,近些年的实行接种的免疫效果有目共睹。针对乙肝疫苗注射无应答的情况,加大剂量、针数,或者改变疫苗的注射方法、种类,也许会达到一定的免疫效果。目前,各种新型疫苗,如单剂疫苗、佐剂改良疫苗和治疗性疫苗是乙肝疫苗研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篇10: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告知书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以肝脏为主要病变并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乙肝病毒可通过血液、体液、性行为和母婴垂直传播。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高流行区,流行率9.8%。感染乙肝不仅给您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严重负担,更直接影响您的学习、生活以及就业。而且感染乙型肝炎至今没有根治的方法,并且容易转为慢性乙肝病人,所以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乙肝疫苗分为一类(免费)疫苗和二类(收费)疫苗两种。作用: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

接种程序: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其后间隔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免费乙肝疫苗使用对象为新生儿。

除新生儿以外,15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建议使用10微克或者20微克乙肝疫苗(自费)。15岁以上乙肝表面抗体为阴性者,以及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没有达到保护标准的人群,建议使用20微克或者60微克乙肝疫苗(自费)。不良反应:偶见注射部位轻微红肿、疼痛,几天后自行消失。注意事项:对酵母成分过敏者禁止使用,患有急性严重发热的人群需要推迟接种。接种后请留观30分钟。

具体信息请查看疫苗说明书,若疫苗说明书与本告知书有冲突之处,以疫苗说明书为准。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未产生保护力,或仍然发病,与疫苗本身特性和受种者个人体质有关。

接种前,受种者应告知/医生应询问下列健康状况

1、是否发热或其他不适症状?

2、是否以往接种本疫苗后有不适?

3、是否处于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4、是否近期接受过输血或使用过免疫球蛋白 收费标准:一类疫苗免费()

二类疫苗收费: 国产乙肝疫苗价格 元/剂

进口乙肝疫苗价格 元/剂

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制

回 执

本人已阅读上述说明,确认受种者身体健康,自愿为其接种(一类免费、二类国产、二类进口)乙肝疫苗,并签名确认。

儿童姓名: 家长(监护人)签名: 年 月 日

若成年人自愿接种乙肝疫苗,须受种人签字:

上一篇:人贵立志阅读理解答案下一篇:乡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