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孩子们学习的间接兴趣

2024-04-28

启动孩子们学习的间接兴趣(通用16篇)

篇1:启动孩子们学习的间接兴趣

怎样激发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兴趣意识。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结合中外文学家和一些伟人成才的经历,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引导把语文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形成应用语文的强烈意识。使学生从小明确:学好语文既是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而产生无穷无尽的兴趣动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相应的举措,作不懈的努力。

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需要,将听录音、讲故事、演小剧等方法引入课堂。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抓住特点描写人物”是三年级作文教学的难点。我出示自己的下水作文,短文中没有出现主人翁的名字,但同学们都能猜准是写班上哪一位同学。我谈了自己的写作体会:一要观察熟悉;二要认真比较找出特点;三要按一定顺序记叙。最后让学生互相观察,写出特点。

四、满足学生心理,巩固学习兴趣。要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让一个差生掉队,就要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对中下成绩学生的劳动成果要给予恰当并富有鼓励性的评价,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获得学习的动力。

五、鼓励发散思维,深化探索兴趣。教学中采劝一因多果”、“一问多答”、“变式训练”等方法,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包括错误的见解),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设想不同的答案。

六、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广泛兴趣。如收集各种图书,发动学生每人做一至两件好事,制作一件教学模型或一幅挂图;组织学生办黑板报或手抄报,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普通话比赛、查字典比赛、智力比赛、书法比赛和作文比赛;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春游、秋游、开体育运动会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广泛兴趣,为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激发学习热情,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七、联系学生实际,引导迁移兴趣。例如学生占某喜欢看电视,我就让他在班报担任“一句话新闻”的编辑;学生吴某喜欢看连环画,我就让他担任图书管理员;有些学生喜欢讲故事,我就让他她们把故事编写成作文,顺其自然地把学生“玩”的兴趣引导到阅读和写作上来。

篇2:启动孩子们学习的间接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和提供具体生动,可供联想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文内容形成相似和谐的振动,让学生主动感知体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一、情景下感悟

教室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教学活动必须凭借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并没有人规定我们必须如何做才是对的,只要孩子们喜欢,只要能为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我们都可以去尝试。教室的空间又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教学是无限的,我们只要用心思索,一定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有利于教学的更好的人文环境。

1、创设愉悦情境

环境造就人性,而传统的教室环境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我们不防把教室布置得像个“花园”,而课桌椅就成了花园里游人随意休息的长凳;或者布置成近似一个“游乐场”,让学生感觉课堂就像是玩游戏一样轻松快乐;甚至我们可以设计像积木一样形状多样的课桌,像拼七巧板一样,随着教材的变化而把课桌椅摆成花瓣形、圆形、星形、月亮形。这样的课堂没有讲台,没有一列列“向前看齐”的桌椅,学生可以像“过家家”一样轻松有趣,可以无拘无束地探究新知,可以大胆地创新。

在教学《荷叶圆圆》时,教师可以把教室打扮成一个大荷塘,课桌椅成了“绿绿的大荷叶”,孩子们成了晶莹的“小水珠”、快乐的“小蜻蜓”“小青蛙”和可爱的“小鱼儿”,它们把荷叶当成“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如临其境,个个成为主角,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无形中又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

2、营造丰富外景

人教版第二册《识字1》是关于春天的由成语组成的韵语,教材一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画卷,“春天来了,快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这样孩子会入情入境,这时教师可以提议:“我们把课堂从教室搬到大草坪吧!”学生积极性顿时高涨,群情激昂,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很快就会融入到多彩的春天。此时,春天成为“主旋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些四字词语的理解就变得轻而易举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了乐趣,得到了发展,获得了美感,这更能充分体现新课程“小课堂,大社会”、“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3、选择最佳意境

恰到好处的环境气氛会使人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磨刀不误砍柴功!”一年级上册中有两篇相邻的课文《阳光》和《影子》,内容非常相关。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参的时间安排,大胆地把两篇课文合二为一,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正当第一线阳光出现时,教师可根据课文语言描述,边读边拉开窗帘:“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这时,灿烂的阳光跳进了教室,很自然就把学生带进了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接着因势利导:“你们到阳光下去看看自己可爱的影子吧!”阳光下,孩子们一定可以体验到影子“像朋友”、“像小黑狗”一样随行。学生不断处在新奇、兴奋、快乐的氛围之中,从而不知不觉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

二、师情激生情

“教育是充满情感、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新教材给我们带来了激情和灵感,如果我们能给孩子们一种积极的、充满兴趣的情绪感染,那么,他们内心产生的学习动力将是无限的。

1、美文朗诵挥洒真情

“读中悟,悟中读。”“以读促讲”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美文朗读确实能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我们应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例如在教学《夏夜多美》时,教师首先进入角色,流露真情,把无声无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使课本语言“如出我心”。而在识字教学中,一些琅琅上口的韵语、三字经、对子歌、儿歌等,教师可踏着旋律朗诵,让学生从中感觉汉语言文字韵律的美!

2、动听演唱拨动心弦

课文《小小的船》、《王二小》、《我多想去看看》、《快乐的节日》等,都是来自大家熟悉的儿童歌曲。在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高歌一曲,为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情调,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欲望。

3、真诚言语传递情感

真诚的语言常常感动人心,引起共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传递自己的真情。用我们的情感去感染孩子,使他们的身心受到熏陶!

一年级下册《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课文向我们反映了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情到深处时,可用真诚的语言告诉孩子:“我们都有温暖的家,我们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你们长大了,我们要用心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教师用真情把爱传递给了孩子,孩子将萌生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为。

4、有趣故事激活兴趣

曾有一位研究教育的人士说:“不爱学习的学生哪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一个也找不到。”课堂中,如果巧妙自然地穿插有趣的故事,能够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拉近孩子与文本的距离。如在教学《王二小》时,当讲到“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时,教师可富有激情地讲述那感人的一幕!这样将收到极好的效果!

三、亲历中体验

1、亲身经历

课堂即生活,课堂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通的,《看电视》、《自选商场》等课文都是来自学生身边的场景,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视角去诠释,这样,培养了孩子们主动探究的能力。而在学习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一类课文后则可以鼓励学生从课堂回到社会,回到大自然中去验证所学。

2、合作交流

心理学家格拉塞博士指出:“人的一生都在寻找种种方式去满足自己对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关心他人的需要,与别人分享的需要和合作的需要…”;英国人文家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人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

《乌鸦喝水》、《司马光》这一类课文,让我们明白遇到困难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有利于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独立思考的好品质。为了更好地延伸课堂,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我的好办法”,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充分激起孩子们课后大胆一试的决心。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相互切磋,你提问我回答,你说错我纠正,你优秀我学习,你掉队我帮忙。学会互补,学会肯定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3、游戏活动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活动是他们生活的主题,在游戏中,他们就如鱼得水。我们可以依据教材内容,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例如:在教学《平平搭积木》时,为了更好地感受和学习成绩一般的创新精神和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每人准备的积木,创造性地搭积木,在活动中体会平平的愿望,同时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孩子,让他们懂得如何去关爱别人。

充满趣味和竞争的游戏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的表现欲与探索欲,诱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使课堂焕发出活力。

如何让课堂更吸引孩子是教师永恒的话题,我想:只有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方面达到双重升华,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树立起真正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看到学生喜形于色的小脸,高高举起的小手和按捺不住的跃跃欲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上落实好新课改的三维目标。

让我们融入课堂,与孩子们一起,共同抒写快乐的教育诗篇!

篇3:启动孩子们学习的间接兴趣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

首先, 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 富有感染力。试想猫爪下的夜莺又怎能唱出动听的歌声?所以教师要用灿烂的微笑为学生送去阳光, 带去雨露, 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有一种“心理安全感”, 这样学生才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能够产生情感的迁移, 使之“亲其师, 信其道, 乐其学”。既而师生建立起朋友式的关系, 教师才有机会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 课堂和学校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其次, 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古人云:“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也许这是古代老师的职能作用。在新课改中, 不能只考虑教师怎么教, 还要考虑学生怎么学。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 而要走下三尺讲台, 走近学生, 走进学生, 与学生一起探讨, 共同研究, 彼此交流, 尊重、关心和信任学生,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 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大增, 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 畅所欲言发表意见。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 才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最后, 教师要发挥民主的教学作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但是师生交往的基础, 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该学科兴趣的关键。对学生尊重, 自然赢得学生的爱, 自觉向老师靠拢。在课堂上, 要不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并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或在必要时予以帮助, 让他们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感悟和见解顺利准确地表达出来, 只要言之有理, 教师就予以肯定, 千万不要轻易否定。要让学生感到你在发表意见时与他处于平等地位, 就像朋友一样, 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宽松、活跃、师生平等的民主学习气氛, 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就会极大地发挥出来, 同时培养了他们勤于思考、勇于质疑的好习惯。反之, “下达命令式”“强调重点式”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所厌烦的, 紧张恶劣的师生关系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愉快的情绪

没有良好的教学情感的参与, 教学永远不会取得成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学习, 不仅不是负担, 反而成了一种乐趣。所以人在从事他感兴趣的活动时, 会产生愉快、满意、兴致勃勃的情绪, 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的体会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情中激趣”“乐中激趣”。

1. 看一看。

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 在观察活动中给学生认识事物、学习语言提供良好的环境。如学习《秋天到》时, 根据本地的实际, 让学生说说天气、植物等的变化, 引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感受秋天景色的美好、气候的宜人和丰收的喜悦, 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 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口头和书面表达。

2. 听一听。

在学《手捧空花篮的孩子》时, 教师由讲故事引入新课:看到每个小朋友都精神抖擞, 奖励你们一个故事, 想听吗?学生顿时情绪激动, 精神为之一振, 很自然激起了学生愉快的情绪, 同时逐步培养边听边思考、听中质疑问难的习惯和能力。

3. 唱一唱。

音乐能给人以美的启迪、美的享受, 用音乐营造学习的情景, 可使学生入情入境, 愉悦了精神, 升华了情感。在学习《春天的手》时, 我选用《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来创设轻松、欢快的情景, 表现形式为播放乐曲和学生哼唱。学生对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都比较熟悉, 听到这欢快的音乐, 情绪高涨, 学习兴趣盎然。

4. 画一画。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画画, 愿意用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在教学《我有一盒彩笔》时, 引导学生把诗句语言在头脑中还原为形象的图画, 同时拿起彩笔, 把自己在阅读中想到的画出来, 最后再画画自己心中的美好世界。此环节的设计不但激发学生拓展想象, 而且充分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5. 编一编。

根据新教材中大量诗歌韵文朗朗上口的特点, 让学生及时尝试将从课文中学习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从而使语文学习和生活对接, 同时学生在愉悦的写作中获得情感内化, 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尽情展示。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笔触, 玲珑剔透的童心, 常常让你陶醉之:

学习《贺年片》, 学生写下了:

粉色的贺年片,

是桃树送给我的,

那是一盘香甜的桃子,

桃树嘱咐我,

把最大的一个送给爷爷。

三、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育家说:“一个人只要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 就会激起无休止的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小学生好奇心强, 处处想得到老师的赞许和表扬, 那么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感, 便能体验成功带来的愉悦, 就会燃起学习的欲望, 从而增强自信心, 使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促进他们产生新的学习需要与强烈的学习兴趣。“成功———喜悦———兴趣”, 可使学生产生自主的学习愿望, 在成功之乐中发现获取知识的趣味。

一位特级教师说:“要学会‘哄孩子’, 要准备一百顶高帽子给学生戴, 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 认真对待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即使是看起来十分幼稚的问题, 甚至是“不可思议”的错误, 也不能求全责备, 简单生硬地驳回, 更不能训斥挖苦, 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所以, 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与激励, 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你说呢?”“你认为怎么办?”“你说得真好!”“很好, 掌声送给他!”等等。

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更非易事。作为教师, 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 课堂教学应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 如在教学中可设计不同类型、难易相间的提问, 易的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 难的让优等生回答, 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 所问学生都能回答提问, 会产生自豪感, 尤其对学困生来说, 成功的体验会调动他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所以教师要着力培养他们成功的意境, 使之尝到甜头, 哪怕学困生有“一瞬即逝”的“闪光”, 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四、组织丰富的游戏

小学生爱说、好动、喜玩, 如果在教学中忽视这一点, 一味平铺直叙地去讲, 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 自然丧失学习信心, 所以注重教学的趣味性特别重要。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而游戏活动是“寓教于乐”的具体表现, 在教学中应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 寓学习于游戏之中, 让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1. 玩一玩。

在教学《绒毛小熊》时, 让学生将与课文中“绒毛小熊”相仿的玩具带入课堂, 首先说说自己玩具的样子和与它做过的游戏, 度过的快乐时光;然后玩耍玩具, 相互交流评议, 在游戏中感受玩具带来的乐趣, 并学会与人合作;最后鼓励学生为自己喜欢的玩具写上几句话, 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 同时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觉得学习就像游戏一样快乐, 自觉自愿地去做, 而不视为一种负担, 可谓一举多得。

2. 演一演。

小学生易模仿, 也会异想天开。《特殊的考试》全文没有人物对白, 所以可以超越文本展开合理想象, 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在分角色表演时, “演员”和“观众”全都进入角色, 在注意力十分集中而有异常兴奋的情绪中深入理解了“小白兔当选为主持人”的真正原因。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 又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苦学”变为“乐学”, “不学”变为“愿学”。

3. 赛一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 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 在学生中形成竞争机制, 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 可结合课文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查字典比赛、开火车识字、成语接龙、猜字谜、讲故事、诗朗诵等游戏, 让学生们看到, 语文不仅仅是听讲、作业、练习这简单枯燥的过程, 而是丰富多彩, 充满情趣的。

五、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兴趣是保证学习的直接动力, 根据儿童个性心理的发展, 直观兴趣是儿童的一种本能兴趣。由网络提供的文本、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 可以引起这种本能的兴趣。诱发这种兴趣,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节约教学时间, 而且整堂课还能给学生留下一个“色、形、味”俱佳的感觉, 从中找到无穷的乐趣。不过多媒体的运用也要注意适度、适时、得体、实用, 不可滥用, 反之, 适得其反。

如在教学《春天的手》一课时, 在品读理解、体会感受春天的美丽可爱这一环节, 多媒体出示春天里大地新绿、小河解冻、小鸟欢歌、小朋友户外活动的声响和画面, 形象的动画牢牢吸引着小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观其境。教师随机引导:看看你的眼前还出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回答:我看见花儿笑了, 青蛙醒来了;我看见小兔和小猴在捉迷藏;我看见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我听见小鸟在唱歌……学生既感悟理解了课文内容, 又欣赏了春天美景, 同时提高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多媒体课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感性材料, 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学生的疑难处再现情境, 使学习趣味不减。如《达尔文和小松鼠》一课教学目标中有一条要求是让学生初步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 重点理解“捉弄”“观察”“粗糙”“树干”等词语。通过让学生看画面, 仔细观察达尔文的动作、神态、穿着, 很快就说出了“捉弄”指“耍弄、欺负”, “观察”指“仔细地看”, “粗糙”指“不光滑”, “树干和达尔文外衣的颜色像”等。运用多媒体, 开发了学生右脑, 集中了学生注意力, 避免了用干瘪语言叙述的枯燥无味, 学生学起来轻松, 老师教起来容易。

篇4:艺术地启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我们总是强调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兴趣,其实孩子自然产生的直接兴趣总是有限的,大量的学习内容还需要父母培养和调动孩子的间接兴趣,就像这位老农喂牛,鲜美的嫩草总是有限的,为了吊起牛的胃口,他把一些草质不好的草做了一点“技术处理”,牛便能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了。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内容和目标不变,教育方法得变化多端。如果父母在教育方法上犯懒,简单化、直来直去地提要求,孩子执拗起来可能像“牛”一样,是不容易配合大人学习的。

东东6岁,刚上一年级,妈妈给她报了一个电子琴兴趣班。开始,东东跟着老师练琴还挺配合,回到家就不喜欢弹了。这怎么办呢?有一天,妈妈在窗户外面看孩子们学琴,发现老师很会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孩子们弹完几首曲子,老师夸张地说:“哎呦,你们弹得真好,我要晕倒了!”然后身体就往一边倒,孩子们兴奋得不得了,整节课下来都兴趣盎然。妈妈很受启发,回家就把孩子平时玩的布娃娃玩具找出来10个,整齐地码放在电子琴旁边的桌子上,东东弹完一首曲子,妈妈就让布娃娃晕倒一个,孩子特别高兴,有时候,妈妈不在身边,她就自己弹,然后自己“帮助”布娃娃晕倒,东东很快成为班里乐感发展最快的孩子。

年龄小的孩子的学习是很难达到自觉自在的状态的,特别依赖外在的兴趣调动和精神鼓励。要想使小孩子爱上学习,就得把学习游戏化。然而学习毕竟不是游戏,特别是上了小学后,学习与游戏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要想保持孩子对学习如游戏般的好奇与快乐情趣,父母就更要动脑筋了。因为刚上一二年级的小孩子,仍然是轻松快乐的“阳光少年”,他们还不能进入到刻苦、勤奋、钻研的成熟学习状态,那么怎样让孩子快乐与学习两不误呢?我们再来进一步琢磨老农的养牛之道。

牛习惯于吃地上的草,屋檐上的草是什么样?这无意唤起了牛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已经有了这种“第六感觉”,牛费了心思终于够着草了,尝一尝,嗯,吃起来果然味道不错,这是因为牛产生了越禁止越想知的心理效应。

有一个小男孩上学之后对数学一直不感兴趣,喜欢语文,长大想当幻想小说家,他认为能够编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这样不是也挺好吗?爸爸妈妈给他讲过许多道理都没有说服孩子喜欢数学,强迫他学习更是下策,怎么办呢?爸爸经过咨询尝试了一个策略。他准备了一个带锁的小日记本,命名为《儿子成长记》,他每天都写上一两段文字,儿子过来了,他赶快把本子合上,儿子要看,他不给。有一天,爸爸故意把锁落在桌子上,儿子果然偷偷地打开看。原来爸爸写下了儿子不喜欢学习数学的焦急和无奈心情,还摘抄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数学故事,儿子一口气读完了,很受震撼。爸爸回来以后,故意跟儿子说:“日记是不许随便翻看的,我今天忘了带锁,你没有看我的日记吧?”儿子心虚地点点头,但是从此他学习数学的意识增强了,自觉性也提高了。

教子如养牛,孩子学习的间接兴趣就这样被父母的教育艺术启动了。

篇5:启动孩子们学习的间接兴趣

今天是中秋节,祝福群里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中秋节快乐,前几天有点忙,没有来的及写亲子日记,今天吃过早饭,女儿说妈妈你把桌上擦一下吧!我要写作业,我对女儿说今天中秋节,你今天玩一天吧!明天在写。女儿说妈妈不行,我要先写作业,写一会作业我在玩,我说那好吧!我把桌子收拾了一下。女儿高兴的拿出来

作业写了,写了一会女儿对不我说妈妈我今天还有一样作业要做,你知道是什么吗?我对女儿说不知道?女儿说妈妈我今天要画一副中秋节的画,我说好啊,那你画吧!妈妈要去忙了,女儿说妈妈那你去忙吧!我自己一会画出来了,我说那你要好好想想该怎么画,我去忙了,女儿特别喜欢画画,我也想让她学,也怕耽误她的学习,有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办?女儿画画画的很漂亮!

教师点评:培养孩子喜欢的事情就是幸福。很多时候我们都拿着耽误学习的谎子,其实我们培养孩子喜欢的事情才能让孩子更有利于专注力加强。

篇6:孩子们学习国画的好处

国画的精粹不是通过一些简单的语言就能够描述出来的,这需要大家能够真实的体验才能够感受到它的精髓和博大精深,还能够真正的帮助大家陶冶情操,感受着国画渗透出来的深厚文学修养,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我们就来看孩子们学习国画的好处。

上海国画培训介绍:孩子学习国画的好处: 好处一:接触传统

在现代化的社会当中,很多现代化的科技让大家眼花缭乱,孩子们更会接触不到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国粹,所以学习国画可以让孩子们快速的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对孩子们的身心以及自我修养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够让孩子终身受益。

好处二:陶冶情操

学习国画最讲究的就是意境和内涵,能够表现出真正的真善美,能够快速的培养孩子们的气质,陶冶情操。

好处三:培训素养

国画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因为国画一旦落笔是不能够更改的,这样可以有效的培养孩子们的判断能力,让孩子慢慢养成胆大心细,求真求实的性格。

好处四:思维增强

学习国画不仅需要耐心,还要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国画的形象主要就是表现性的,能够很好的抒发出个人的情感,还概括了一些提炼的形象,能够真正展现出现实的升华和内心的表达,所以学习国画能够让孩子们具有一种更高层次的艺术思维方式。

好处五:热爱生活和自然 国画最重要的是深思,所以神韵非常重要,通常能够在生活和自然当中找到素材,不仅能够锻炼孩子们的眼力,而且国画都是站起来画的,所以能够避免孩子们近视,也会锻炼孩子们的臂力和耐力。

篇7:怎样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态度

1、培养谦虚的态度

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可见谦虚的态度,可以充实自己。学生平日要把自己看成“所知有限”、“所能有限”的人,就要求知,积极求能。求知能达到如饥似渴的程,自然就能大量地吸收知识了。所以要想有长进,首先要培养谦虚的态度。

2、培养真诚的态度

学习任何知识,态度都要真诚。所谓真诚,就是不虚不假的意思,孔子勉励学生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要学生用真诚的态度去学习,不要将不知以为知,不要自欺欺人,学习是自己的事,必须做到精确而不模糊,只有具备了真诚的态度,才能使学习有效。

3、培养存疑的态度

学习的过程中,应多存怀疑态度,能怀疑才能追求真知,能求真知才能进步。因为存着怀疑的态度,就能处处用冷静的头脑、客观的态度去分析、去研究;对于所学的东西,便能精益求精,研究探讨。这样的学习态度,是成功的关键。

4、培养正确的态度

学习的结果一定要正确,不正确的学习,等于白费精力与时间。所以要求达到正确的学习结果,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态度,要从四件事做起:看得正确;听得正确;写得正确;算得正确。

5、培养检讨的态度

篇8:孩子们的兴趣去哪了

兴趣, 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人的认知需要在情绪上的反映, 具体表现为对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爱好与追求。对于孩子来说,刚出生的时候,一切外界事物都是陌生的。随着成长发育,他们对眼前的事物由陌生转为好奇,总想用手动一动,亲口尝一尝。长大之后,他们对其中的一些事物有了特别的关注, 想要探索其中的奥秘,这就形成了兴趣爱好。大千世界千变万化,社会生活纷繁呈杂,成长在不同环境、不同家庭、不同年代的孩子,兴趣爱好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绝对不会是千篇一律的。那么,我国孩子的兴趣爱好去哪了?

首先,是被千篇一律的社会共识扼杀了。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中小学生兴趣爱好调查研究》的课题,所设置的问卷调查表中有一项“你的兴趣爱好”,所列的项目是:⒈音乐⒉美术⒊体育⒋其他,让学生自己划勾。从中可以看出,在这些专家学者心目中,只有这几项才叫兴趣爱好, 或者是最重要的兴趣爱好。如此问卷、如此研究,能研究出什么结果来?只能是误导教师、学生和家长。

其次,是被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 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吗? 答案很明显,不能。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会后,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掀起了推进素质教育的高潮, 而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标志是举办了兴趣班。看看各学校的兴趣班,大多数学校无外乎音乐、美术、体育这几种。再看看现在的教育状况,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素质教育在很多学校已经名存实亡。

人们不仅要问, 我国的孩子难道天生都喜欢唱歌、跳舞、弹琴、绘画吗? 可以说,除了少数孩子有这方面的兴趣外, 大多数孩子的这些爱好都是老师和家长强加给的。再者,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方方面面的管理者和生产劳动者,这就需要人们有方方面面的兴趣、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单靠琴棋书画怎么行? 社会创造力从何而来?

篇9:启动孩子们学习的间接兴趣

一、设计有效的导入,让吸引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董政枢曾说:“好的开头,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一节英语课成功与否,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的课堂导入重在吸引,使“第一锤就能敲在学生的心上”。歌曲导入,轻松活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渲染气氛,创造语言环境。游戏导入,趣味无穷,不仅为新课教学做好了铺垫,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导入,提高效率。复习导入,温故知新。谈话导入,自然有效。课堂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5分钟为宜。目的是帮助孩子们快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活其相关知识,同时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英语课上不会感到很拘束。

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培养学习兴趣

英语教材配套设施很完善,有卡片、挂图、录音磁帶等,再加上我们自己制作的各种头饰,教学资源是很丰富的。在授课时还可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的变化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如果能让孩子将本课的知识现学现用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功之处。教师还应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创设真实语境,让交流的欲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儿童很善于模仿。从母语学习的规律看,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在模仿课文语言时,能获得发现的乐趣,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还可以出示一些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内容编一段问答对话,以此达到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四、及时评价,让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老师都知道,评价对于小孩子是多么重要和有效!课堂上的评价有很多:小组评价、个人评价、课堂随机评价等等。当孩子回答问题或者进行表演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对孩子的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e.g.You are good! Well done!Clever!这些语言会让孩子很兴奋,课堂表现会非常活跃。我上课的时候会让孩子自己到黑板上去贴sticker表示奖励,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给他们小组争光,贴了sticker的孩子下来时都是笑容满面,得意洋洋,因为在其他小朋友的眼里他就是有功之臣。孩子们很享受这种让人羡慕的感受,我们何不成全他们呢?

总之,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作为英语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应该主动开拓进取,采取活泼上进、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带进一个生动活泼的英语世界中,使他们快乐学习英语,并运用英语快乐而灵活地进行交际。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也许不会很多单词、句子,但是只要他们爱好英语,喜欢参与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篇10:向孩子们学习的心得:书迷江雪蓥

当其他同学的阅读感想还停留在给人物贴标签的时候, 她却可以侃侃而谈施耐庵笔下的女性形象,三国演义哪些情节与事实不符。 这不,交上来的作品都与别人与众不同——《敬水浒浪子》,多么潇洒却又别致的题目!

今天发生的一件小事,更让我对她佩服的五体投地!

下课后,晓敏来问我:“老师,你说我画的这个人物到底是谁? ”看她那不怀好意的笑,我就是知道这是考我来着。我琢磨了好了一会,硬是没看出来。晓敏是个善解人意的姑娘,不忍心难为我,指了指画中人物背上的武器,算是给了我一点提示。

我恍然大悟,这不是花荣嘛!《水浒传》中要论射箭,他最厉害了,“梁山射雁”就是他呀!

可晓敏却抬出雪蓥同学来,硬说:“老师,你说的不对。雪蓥说了是燕青。老师你肯定没看书。”被她这么一质疑,我当然不干。只能找来雪蓥对质。

“雪蓥,怎么燕青也厉害呢?花荣可是射雁的高手。什么时候说燕青射箭厉害了,你找出来看看。”

“老师,燕青可是连小虫子都能射中的人,你觉得谁更厉害?”小家伙理直气壮地反问起我来。

“你这么一提醒,我就记得了。印象中好像有这么一回。雪蓥,你看了几遍书?怎么这样的小细节都记得那么清楚?”

“就一遍。”她回答的到是干脆利落。我却站在讲台上嘀咕:“我也是一遍,怎么我就记不住呢?”

“老师你都不知道,江雪蓥看书,书上都划满了横线。”一直站在旁边看热闹的晓敏笑着回答。

看样子,书并不在于看了多少遍,而在于到底有没有用心去看。在这点上,我要向江雪蓥同学学习。

本文作者: 芒果happy(公众号:罗老师用文字记录生活)

篇11:启动孩子们学习的间接兴趣

打算送孩子学舞蹈的家长们请仔细阅读!值得深思的文章!

舞蹈培训市场的繁荣离不开家长们的卖力贡献。很多家长在孩子还未出世前就已经为她们规划好了一条顺畅的人生道路,美名其曰:为孩子好。也正因为如此,像索菲尔舞蹈这样的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一时间,舞蹈成为走在时代前沿的最热名词和最新选择。

舞蹈对孩子的成长固然奉献不少,但很多家长和教师也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明明是一件乐享其成的事情,但是很多小孩子却并不买账。家长卖力不讨好,原因究竟在哪里?

究其根源,其实是出在父母身上,家长们不妨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让孩子学习舞蹈?

这样的问题被拿出去验证过多次,答案不外是“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帮助”、“能够提高孩子的舞蹈能力”、“能够让孩子的成长道路更顺利”、“对升学有好处”、“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因为大家都学所以我们家孩子不能落后”、“孩子喜欢舞蹈”„„

但是我们不妨仔细想想,到底是家长们的一厢情愿还是孩子的意愿?索菲尔舞蹈学院小编据调查显示,很多家长把孩子输送到培训机构,只是出于儿时梦想的延续。孩子是父母精血的结晶、生命延续,所以在父母小时候未能完成或者遗憾的艺术梦想,总想着能够在他们身上实现,容易忽视孩子的感受。把自己的观念灌输给孩子,不顾孩子的意愿一味推行,只会剧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感和离心力。

篇12: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们代表所有的任课老师及全体同学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聆听专家的教育理念,一起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一起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我们今天的家长会有两个流程:

第一,我们在求真厅聆听专家讲座。

第二个流程,我们家长回到各班签到并与任课老师进行交流。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一位专家,她是南京大学朱萍老师,有着相当丰富的教育经验。下面我们就把话筒交给朱老师,一起来聆听专家的`声音,大家欢迎。

家长们,朱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赶来为我们传经送宝,为我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教育辅导,强调了习惯培养对孩子的重要性,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使我们受益匪浅。为了孩子的成长,让我们都来做一个细心、耐心、有爱心的家长;做一个爱有智慧、爱有分寸,爱有技巧的家长。

篇13:激发兴趣让孩子们爱上体育

一、创设和谐融洽的氛围,让学生愿意学

小学生喜欢在熟悉、融洽的氛围中与人交流, 他们需要具有安全感的氛围。当然,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爱。

案例:记得一次体育课上,一个平时特别调皮、好动的男生站在那里发呆。让他做热身运动,他也恍若未闻。叫了几次他都没反应,我无奈地走到他面前,我没有训斥他,我问他:“今天是怎么了,平时很活跃的啊,难道身体不舒服吗? ”他说:“不是,只是每次都做这几个动作太无趣了,如果能让我们去打篮球多好啊! ”我看着他说话的样子,真想发火,但是我仍然笑着对他说:“你说得也对啊,是有点枯燥,但是打篮球之前还是要进行热身活动的,这样吧,如果你们热身运动做得好,等会我们就去打篮球! ”孩子们听了我的话特别兴奋,在接下来的热身运动中,他们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了。通过这个最普通的事例,让我明白了要关注学生的感受,要考虑他们的需求。只有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按照他们的想法灵活设置教学环节,体育教学才会更有实效。

二、巧妙运用游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

案例:在给低年级孩子上《前滚翻》时,我对他们说:“孩子们,我们做一个猜谜游戏吧! ”当我刚说要做猜谜游戏时, 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就立马露了出来。然后我给出了谜语: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孩子们聚精会神的听着,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都被谜语吸引了。当我让他们按照谜语中所说的做前滚翻时,他们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起来。只是一个简单的猜谜游戏,就让孩子们变得如此迫切地去学习新动作。可见,孩子们的兴奋点还是非常好掌控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时地给孩子们设置一些他们喜欢的教学环节,这样他们的兴致才会越来越浓。

三、引入竞赛活动,让学生感受成功

孩子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同学的肯定。如果被表扬,他们会表现得更好。因此,我会在体育课上给孩子们做一些竞赛性的活动,让他们在与同伴竞赛中获取成功的感受。

案例:在教投篮时,我会把学生们分成几组, 让他们在热身训练之后,开始进行分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投入的最多。孩子们为了给自己小组争光,他们在训练时就特别认真。当比赛开始的时候,他们更加专注了,每一个孩子都卯起劲去投,或许有些孩子怎么努力也很难投中,但是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态度,我也觉得很满足了。这样的投篮比赛, 不仅让他们体验到了竞赛的刺激,也让他们在与同学合作时,增进了感情,增进了友谊。

四、运用情境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情境教学法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 在每一个学科中都可以运用,当然,体育也不例外。情境教学注重环境的创设,当学生们置身于熟悉、真实的环境中时,他们会兴趣倍增,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也会对体育运动产生更大的兴趣。

案例:我们可以把障碍跑,前后滚翻,跳山羊等运动结合到一起,让他们模仿红军长征的故事,在长征中完成各项任务。当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最后到达目的地时,他们会因为运动故事化而感到兴奋刺激。即使在运动过程中很辛苦,他们也会乐于接受。长征故事情节的模仿,让他们觉得自己很伟大,他们的成就感也会油然而生。这样一来,我们的体育课变得更加丰富了,孩子们也会特别乐意上体育课。

篇14:兴趣——带孩子们走进快乐数学

日常生活是有趣的,学生对生活中一些现象是感兴趣的,把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带到课堂,让学生在其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体验生活,体会数学之大。

把日常生活的数学素材合理地应用于数学教学,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也是对有效的数学教学的一种认识和思想的升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数学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按照这一要求,本文旨在讨论如何通过设计和合理引进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们一道进行有创新的学习。

一、以生活实例为素材,感悟计算的意义

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今天,一切计算似乎都可以也越来越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来解决。计算机和网络的确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行为和思想束缚,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大改变。然而,作为人类基本技能的计算教学,仍然是人的基本知识素质构成的重要成分,对人的逻辑思维培养和锻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计算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小学教学实践中仍具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

显然,由于计算的抽象性质,计算的教学内容大多枯燥。对于口算、笔算,一些学生往往不喜欢,甚至视为畏途。计算教学显得不如其它数学内容更有吸引力。总的来说,学生在计算中表现出错率很高,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实际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数学价值的素材,如:买商品共花多少钱;按照体重及健康状况一个人一天要摄入多少食盐;根据不同年龄每天每人需要多少维生素C等。换句话说,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上的知识点,大胆利用学生喜欢的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数学素材。让数学素材贯穿整个课堂,即不喧宾夺主,又密切配合计算教学,又不影响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生活中数学素材学习计算,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符合学生的兴趣需要,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大大减少学习的枯燥感。

如在执教“小数加、减法”复习课时,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以合理膳食,健康成长为题进行教学。首先出示几种主、副食的蛋白质的含量每盘各是多少,然后给出10岁儿童一顿饭所需要蛋白质的标准是22.5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食谱,算一算蛋白含量达到22.5克,如果高出或低于标准如何调整食谱,由于教师选择的素材学生非常感兴趣,所以学生进行的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不仅能对多种主副食进行搭配,而且准确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又用精炼的语言说出自己所搭配的结果是否合理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在这愉悦的教学活动中,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学生们了解了健康合理的饮食与人体健康是息息相关,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运算在生活中的意义。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教师要做有心人,在平时生活中处处留心,日积月累搜集素材,为教学所用。自主创新的思想应该也能够体现在计算教学的使用中。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创新,应该是教师不断思考和追求的目标。

二、运用生活素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上下楼和拐弯实际是在进行平移、旋转的活动,从家到学校在经历位置的变化。当学生发现书本上所叙述的数学问题就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事情,会感觉数学原来是那么简单而有趣,数学的作用这么大,人们的生活原来离不开数学。

如在复习平面几何的面积时,我选用学生熟悉或经历的为家庭装修所需多少费用的数学素材,如整套房间的面积是120平方米,主人要求进行基础装修,总装费修用预计在6万元,然后让学生求出每一项装修的明细费用。首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居住的房子原来是由几何形体组成的,房间的每一个平面上是学生熟知的图形。教师给出所有房间的带有尺寸的立体、平面图和装修材料的单价,全班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因此学生采用分工协作的方法,每一小组人完成一部分工作,最后学生一起求出装修的明细费用。学生在整个数学活动中体会出要求墙面需要多少涂料就是在求四边形的面积;要求做一扇门用多少材料就是在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求地面需要买多少块砖或木板,就要根据房间地面的面积和所铺材料的单位面积,算出所铺材料的数量……。

学生在汇报中,把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一一展现给大家,有的组还在选材上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在选材时还可根据装修预计费用和居住的年限,来决定买什么材质的材料等等。学生在充满开放、自主、有序中完成学习,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现实中生活的问题,不断形成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仅把本节课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还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素材的选择具有数学价值,与本节课数学目标紧密联系。教师可以按照不同年级,以主题形式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实践机会,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一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交流中感悟数学的价值所在,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必要的应用技能和实践经验。

教师在选择数学素材时,根据学生的年龄从浅入深地进行,从人为设计逐步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如把不同水果的个数制成统计图表,到对一段时间天气情况的记录、对家庭收入与支出的统计、家庭成员在一年中患病的情况统计等等,培养学生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使学生初步理解统计在生活的中意义。从摸球、投硬币到买彩票、抽奖,体会客观世界中存在的随机现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渗透概率思想。

学习数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数学课程的这个载体,对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行研究和探索,利用其规律解决问题,为社会创造价值。学生年龄小对于学习数学的意义不会理解这么深,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进行渗透,不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生与发展,理性思考问题,用数据说明问题和提供预测事情发展的趋势等等。

三、走进“生活世界”,让学生欣赏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带着兴趣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并学会从生活中提炼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本事,练就敏锐的数学慧眼。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欣赏、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逐渐练就学生敏锐的数学慧眼,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这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要求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把自己认为美的图形拍摄下来或下载、收集、整理出来。学生纷纷把自己找到的轴对称图形展示在大家面前:美丽的蝴蝶、蜻蜓、树叶,新式的飞机、坦克,一些国家的国旗,更有美丽而雄伟的天安门、埃菲尔铁塔等著名建筑。这样的观察、查找,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还让他们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蕴含着这么多的数学美!

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记地为学生创设促进思维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充满生命活力,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不断发展,数学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四、将数学融入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尽情体验成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理想的发展。例如,学完乘法、除法的知识之后,我让学生开展秋游的活动准备,学生将活动用的东西如食物、乘车价钱等计算的很好,应用了第三单元的数学知识。还有,学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平均数”的内容后,我们进行了关于认识“白色污染”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统计自己身边关于白色污染的事例、计算白色污染的数量、分析白色污染的原因、讨论白色污染的治理措施等环节,认识到其危害的巨大,从而萌生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意识。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我的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学习有生命的数学,要让数学变得充满生活活力,具有实用价值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成功的数学教学关键在于唤起学生的数学情感,借助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学习数学利于学生的发展,体会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让学生为体会出数学的魅力而热爱数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2页 2001年7月

叶连胜《数学素材的选择利用要遵循价值原则》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篇15:启动孩子们学习的间接兴趣

1. 孩子意志品质薄弱

近年来, 在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 学生的意志品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体育课中常常发现, 孩子怕苦、怕累、怕脏, 对于一些“较累”或要流汗的内容, 如:中长跑, 产生厌恶、反感的消极情绪, 甚至还有些女生想方设法偷懒、撒谎请假。对于此类情况, 在各小学比比皆是。

2. 对体育课存在恐惧心理

在体育课中, 由于孩子对有些体育运动了解不全或不清, 主观地认为很难, 如:跨栏、跳山羊等。这些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 技术也较复杂, 再加上初学者对此了解不清楚, 这些原因会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也会使初学者产生退却、恐惧的心理。此外, 在孩子们眼中的体育老师一脸严肃, 不苟言笑, 缺少与学生必要的沟通, 因而会使孩子们觉得体育老师很凶, 这也是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恐惧心理, 讨厌上体育课的原因。

3. 在运动中经常产生挫败感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太高, 而学生未能完成预期的目标, 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没有用的人, 时间一长就会对运动失去信心, 甚至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对自己失去信心, 变成一个没有冲劲和勇气的人。或许在你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 你已经成了一个扼杀祖国花朵的凶手了!

4. 体育课活动单一、枯燥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 教师为了给自己减少麻烦, 不考虑到这一点, 通常以跑步来打发一堂课, 或是像放羊一样的抛出一句话:“今天自由活动!”久而久之, 一提到体育课, 孩子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跑步, 仿佛跑步已经成了体育课的代名词了!如此不负责任的行为, 使体育课失去了原有的生机, 显得枯燥、单调, 也因此扼杀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二、针对上述几点发现, 笔者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1. 培养意志品质, 激发兴趣

(1) 激发学生增强意志的愿望, 使学生明白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 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可以结合当前实际, 讲一些我国优秀运动员取得成功的经历, 用他们坚强的意志鼓舞学生, 使学生感到意志对成功的重要性。还可以开展评比, 利用小学生增强好胜的心理, 激发学生增强意志的愿望。

(2) 锻炼学生的意志。教师还可以通过榜样, 教会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如:李小双、李宁等体操名将小时候刻苦锻炼的事迹, 并经常表扬他们身边的为校争光的小队员, 使他们有看得见、够得着的榜样, 激励他们刻苦锻炼。

2. 克服运动恐惧心理, 以激发兴趣

(1) 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学会技术分析

对一些要求高、难度大的运动, 可以先通过学习教材、有关资料, 观看技术录像、图片以及优秀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 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正确技术, 建立深刻的技术观念。从而缓解在对动作不清楚的情况下产生的恐惧心理。

(2)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教师应在教学中, 对一些差的学生, 可根据情况降低练习难度, 多鼓励、多表扬, 使学生以充沛的精力, 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当中。教师关心学生的反映、异议, 对学生消除恐惧心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采用分组练习的方法

在分小组的时候可以安排胆子大, 技术稳定的学生和胆怯的学生一组, 让胆子大的学生影响胆怯的学生, 在相互学习、观察、模仿中达到克服恐惧心理的目的。

(4) 安排一定的保护人员

在练习过程中, 可安排一两个保护人员 (可以轮流) ,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到一定的保护措施, 又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还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和懂得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 一举三得, 何乐而不为呢?

(5) 加强意志品质教育

对学生要加强动机教育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使他们增强自信心, 以顽强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对曾经出现过外伤的学生要及时指出原因, 并给予积极鼓励, 提出严格要求, 使他们自觉克服困难, 完成教学任务!

3. 保护学习积极性, 以激发兴趣

学生的每一次努力行动, 哪怕是获得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以肯定、鼓励, 对之以表扬、赞美、激励他们做出更大的努力, 进一步挑战自我。苏霍姆林斯基就这样说过:“对人由衷的关怀, 这就是教育的血与肉。”教师从各方面体贴、理解学生, 对学生的爱心能感染全体学生, 使他们做出意志的努力, 并且很容易获取成功, 并能感受到成功的体验。这也是对我们教师爱心行动的良好回报。

4. 改进授课方法, 丰富教学内容, 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从这一理念出发, 我们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或是教学方法的确定都需以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着想, 使他们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促进兴趣和个性的发展,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增添运动愉快的心理感受及体验, 从而增强终身体育的意识, 因此又从教学内容及授课方法上着手来激发孩子的兴趣。

总之, 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兴趣的激发是不容忽视的, 当然对于不同的学生, 教育的方法也应不同, 对于不同的情况, 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在平时上课过程中多留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信在老师们的努力下, 在孩子们的努力下, 越来越多的学生会爱上体育, 爱上运动!

参考文献

[1].《体育新课程标准》

篇16:让孩子们对写作有兴趣

[关键词]写作;写心里话;源于生活;模仿与借鉴

九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我最深感触是,不论面对看图写话,还是习作,很多语文教师都困惑“教师难教,学生不会写”, 多数学生面对作文听而惧之,望而生畏,就连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也叫苦,我和同事们经过不断地教研学习和实践,不断探索与创新作文教学,从各个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以提高写作能力。以下是我们教学实践的尝试。

一、让孩子写“心里话”

低年级的孩子们看图写话,只要孩子能写出心里话,就行,老师要求不要过高,不要急于求成,要从培养兴趣和自信心上开始,这是为他们今后敢于写、愿意写、乐于写的前奏。如果能让写话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他们就有话可写,写话后再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或欣赏,他们会感到满足,感到幸福,会把写话看成一种生活需要,并自发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我们语文教研组谈起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话题时,低年级李文春教师说:“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就鼓励学生给语文老师写心里话,把这项活动作为收集学生信息和习作的途径。并且这样鼓励学生:我能看出,孩子们都很喜欢老师,信任老师,都很想把心里话说给老师听。老师也很想多听听孩子们的心里话,可是时间有限,根本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如果孩子们能把心里话写在纸上,直接交给老师,那么,老师就能利用晚上的时间,细细地看同学们的心里话了。你们愿意把心里话写给老师吗?“同意!”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这表明他们都乐意参与写话活动。从此,语文老师每天都能收到一沓大大小小的纸片。上面有写一两句话的,有写三五句话的,也有写一大段话的。对那些真实表达思想,如实表明看法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得到同学们的赞赏,体验到写话的成功,享受到写话的乐趣,让写话逐步成为令孩子们快乐的事。”二年级的杨慧珍老师则每天都收到一摞孩子们精美的日记本,常常听到她和同事分享孩子们日记里记下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心与烦恼,感受到孩子们真情的流露。

二、让孩子们明白作文素材源于生活,表达自己真实生活体验

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如运动会,元旦节,儿童节等等,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体会到作文源于生活,源于生活的喜怒哀乐。孩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学生愿意写就要鼓励,学生不愿意写则更要鼓励。要告诉学生写作文,无非就是把自己生活中想说的话写出来,从而彻底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三年级时,我上过一节口语交际课公开课,“感恩父母,说心里话”,我从父母严厉教育子女,母亲为孩子亲手编织毛衣等方面引导孩子们感悟父母在生活中对自己点滴的爱,让其在课堂交流中能说,再写时,也就真正体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当孩子们提到父母只让自己做家务,不让弟弟妹妹干活时,许多孩子立刻活跃起来,例如, 我想对妈妈说:“妈妈你为什么只要我洗碗,不叫弟弟妹妹(或哥哥)干活?你偏心!”,“爸爸妈妈,为什么我们兄妹打架,挨你们打或骂的总是我?你偏心小的,我不服”……根据孩子们的 贴切话题,我引导到他们理解父母严格的爱和溺爱的不同,课后习作,孩子们都写出自己的心声。

三、让孩子们明白学会模仿和借鉴

小学阶段重在叙述、重在词句,能够把事物交代清楚,用上几个词语,体现一定的思想感情,比起流水作文就很不错了。指导学生在把事物叙述清楚,没有错别字的基础上多用几个好词语。要让学生学会模仿与借鉴课文词语,告诉学生语文课本里学的词语在作文中应该学以致用。老师要留意提醒让孩子每个单元写作文时用上本单元几个合适词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习惯。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可以提供词语,然后让他们串成话。比如说描述下雨,老师可以提供“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黑压压、乌云”等词语,让他们串进去;对中高年级学生描写春景,可以提醒引用“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百花争艳、百鸟争鸣……好词,试用修辞手法如:小草探出头来,桃树穿上花衣裳……佳句。其次,让学生学会模仿和借鉴,如《麦哨》一文,写景美句“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让学生联系生活,读中品味,动笔模仿写熟悉的景。

总之,我们知道,写作训练重点应放在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方面。对小学生的写作要求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注意从材料入手,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作文评价更要多表扬多鼓励,以肯定成绩为主。如,用红笔圈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写得好的句子;对写得有意思的地方,写上几句发自内心的称赞的话,或者写出自己阅读后的感爱;挑选一些比较好的作文,张贴在作品展览栏中。对那些写作能较差的学生,要倍加關爱,悉心指导,稍有进步,及时表扬。当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喜欢写了,爱写了,写得有真情实感了,写作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上一篇:班门弄斧造句下一篇:关于我县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