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第一学期六年级年级科学课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2024-05-26

2017-2018第一学期六年级年级科学课实验教学工作总结(精选7篇)

篇1:2017-2018第一学期六年级年级科学课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2017-2018第一学期六年级年级科学课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随着课程改革全面开展,科学课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科学老师现在已经都学会了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得出结论,然而,在课下与许多科学课教师进行交流时都觉得科学课很难教,有时觉得很累,我也深有同感,那么怎样才能搞好科学课教学呢?下面我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其目的也正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自然。但是实验中器材不足,材料缺乏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科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上好科学课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合理取材,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实验、去感知自然现象,科学课既能上得生动活泼、学到许多科学知识和方法,又能受到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教育。如教学动植物,水的污染和保护、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自己亲手采集样本,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科学教学的知识和当地自然资源结合起来,二、使用学具和教具丰富实验教学

科学课就是以活动为载体,而教学活动中的学具和教具是科学课老师上好课的必要条件。要上好科学课,就必须让我们教具和学具丰富起来。多样化的教具和学具,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对得出科学的结论有着很大决定性作用。光用一件教具或学具,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经不起推敲的,这也与科学的研究精神所不一致。例如研究导体与绝缘体时,我们只有准备相当丰富的物体,并进行一一检测,最后在通过对实验记录的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且不可仅通过一两种材料的测试而让学生得出结论,并且合理的运用多样化的学具、教具进行教学、实验、探究活动,具有真实、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和技能,然而我们目前的现状还不能满足让科学教师得到足够、多样的教具和学具。首先,现在不少学校根本没有相应的科学仪器设备,即使有器材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提供整册书所需的全部学具和教具;其次,配备的教具和学具过于死板,不能满足教师教学设计的需求;针对以上情况,我在几年的科学课教学中,找到一些的方法,可以让我的教具和学具呈现多样化。1.结合设计,自己动手

科学教师平时要做有心人,生活中一些废旧的用具和器材可以用于课堂使用的,要及时收集。如:石头、小瓶子、绳子、气球、垫钱、钉子、螺丝等等,我们可以专门准备一个储物盒来存放这些物品,不至于用到的时候急急火火的到处寻找,这些物品除了直接在教学中利用外,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现有手头资源来制作符合教学设计的教具和学具,自己动手制作的自制教具和学具能结合自己教学设计的特点,它还能有效的解决学校实验器材少的矛盾。例如在教学《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时,我们学校的实验室里只有一个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通过实验能清楚的看到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很能说明问题,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反映在体积上,金属条的热胀冷缩的现象更多的反映在长度的变化和面积的变化上。由于金属体热胀冷缩现象很难靠眼睛直接发现,教材上的方法尝试着去做,发现根本看不出来,就进行了学具制作结果效果很明显。(展示教具作说明),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在做物体沉浮与重量和体积有没有关系的对比试验中,我们做了两组学具:一组是大小相同但重量不同,一组是重量相同但大小不同,用这两组材料做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很直观的就能得出结论,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这一课今年我又想到使用乒乓球来制作教具,因为同一型号的乒乓球体积是一样的,我们用注射器往乒乓球里注入不同重量得水,堵好针眼,用这一教具来做实验效果也不错,总之我们根据我们的教学设计,精心研究总会设计出一款适合自己的学具,那也是一个对教材再创造的过程。(展示教具作说明)

2.旧物新用,效果更加

目前我们很多学校的实验室里都还有大量的自然学科的教具,我发现,利用原有的自然教具不仅可以很有效的为我们的科学探究服务,还能更好的解决课堂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甚至其综合效果比使用教具箱和配套学具要好的多。很多教师都在各级公开课中把常识教具搬到了科学课的课堂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教《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一课时,把原来自然课中的等体积圆柱体这一系列材料拿出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前提下,重的在水中容易沉,轻的在水中容易浮,从而让学生明白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他们的轻重有关系,让学生真正的了解了物体沉浮的奥秘。还有在《改变物体的沉浮》这一课中,许多科学教师利用原来常识课教具中的可控制沉浮的潜水艇这一器材,非常直观、形象的展示出了改变物体沉浮的现象,让学生很容易的推测出:在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减小)物体的质量来改变物体的沉(浮)。这么看来常识课的这些器材还是非常有用的,还能继续为我们的科学探究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3.鼓励学生参与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 积极发动和鼓励学生自带实验材料,如:食盐、白糖、面粉、醋、洗衣粉、食用油;植物的花、果实、种子、根、茎、叶;各种各样的岩石;蚯蚓、蜗牛等物体。学生通过自己准备过程,会更加熟悉实验材料,初步了解器材的性能,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我校学生的很多实验材料都是学生自己准备的,并且学生准备材料的积极性很高,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做实验,学生要认真得多。

三、实验课设计不能照本宣科

教材中的每个活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每个活动都内含一个知识目标,然而两个活动就可能内含两个或三个知识目标。因此,不要随意改变教材的结构安排或者舍弃某个活动。但是,科学课老师也不能机械的按着教材内容教,而不作任何修改或创新。因为活动的安排顺序我们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是不同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落实。并且现在我们的科学课活动多,而课时数相对又少,我们每星期科学课只有两节课,在实际教学中是很难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对教材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很有必要,我在平常的教学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1)有时可以把两个活动合拼在一起做;(2)有时一个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进行选择的探究;(3)有的活动观察到现象比较费时,应加以改进;(4)有的活动由学生亲历改为教师演示;(5)有的活动需要由课内转移到课外完成。

四、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促进实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是一门有着极强的课堂趣味性的课程,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在课前20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引起学生对上课内容的关注,从而进行探究。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如能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并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就能获得较大的成功。我在教学实践中,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1.通过诱发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来引起兴趣。

怎样使学生爱上科学课呢?怎样来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呢?首先要引起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有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

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首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的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或通过讲解,或通过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2.通过组织饶有趣味的游戏,寓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来增强兴趣。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在贯彻愉快教学中,把游戏相进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让学生运用自然知识开展饶有趣味的游戏,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自然知识。

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老师故意挑选了班上身材较高大的男同学与身材较瘦小的女同学作为对手。同学们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谁胜谁负了。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但在老师的激将动员后,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转轴处,把门往外推,让女孩子在远离门转轴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赛开始前,老师用粉笔在门板的前后两面中间划上一条白线,要求参赛者双手都不能超越白线,看来极其公正。比赛结果,小女孩竟出乎意外地获胜利,这是什么道理?同学们学习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

在科学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自然知识的理解,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让学生能轻松地学习自然知识。

3.通过开发儿童的创造思维,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才能来升华兴趣。

学生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单凭兴趣还是不够的。教师有责任帮助每个孩子立志学好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这方面,由于我们大力提倡创造精神,鼓励儿童动手创造,让孩子们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对升华孩子们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当然,对学生的创造不能要求过高。我认为只要不是一味重复别人的,而是具有个人独创性的想象、制作、结论、回答,甚至疑问,那怕是幼稚可笑的,都可看作是孩子们的创造,都应给以鼓励和肯定。例如,学习了《月相变化及其成因》这一课以后,开展了一次“我到月球去”。假想旅行,学生以书上学到的知识为依据,结合电视、画报、书刊上了解的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描绘了到月球施行的有趣过程。当然,儿童的见解并非每次都是正确的,偏差和错误是常常出现的,这时候老师不要轻易地否定他们,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要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继续创造。

五、科学课老师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

现有的科学课教材已经打破了原以知识来编排的体系结构,而科学课教材正是带领学生走进自己身边的活动,通过亲历活动来体验活动所隐含的科学知识,并内化。科学课具有内容、时空的开放性,这就给科学课老师增加了负担:一般老师只要能掌握自己所担任学科的知识,就可以顺利地教学了,而科学课老师在教学时会涉及到各门学科的知识。如果科学课老师的知识太缺乏,无法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必然会有损老师在学生中的威望。因此,科学课老师必须及时补充各领域里的知识,最佳方法就是在办公室里准备几本百科全书,多上网浏览相关的网站。这里面有各册的课件都能下载,里面有各册成绩评定、培训资料、教训案例、科学书籍等非常有用。

六、探究后经常反思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充满了遗憾的艺术,因为设计得再完美的一节课,上下来总会留下些遗憾。然而正因为有了遗憾,才能使那些为教育这门艺术痴迷的教师们孜孜不倦,不断探索、反思,使我们的教育不断提升。每上完一堂课,总会在脑海里留下些值得回味的东西,我常常静静地坐着,想自己的课,什么地方设计得不好,怎样改进才能更好。事实证明,这样的反思是非常有用的,比如教的是平行班,所以同一课的内容,后上的班级收到的效果比先上的班级要好;比如去年教了这一课,今年再教,又会有新的收获。

例如在今年的科学优质评选活动中我执教了《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由于自己非常紧张致使自己准备的幻灯片有两张忘了打开,结果影响到了自己的教学情绪,还有上课时学生点燃的火柴杆直接扔在地上,加热的铁圈、铜球直接放到桌子上等等一些细节问题我都忽略了,这一些直接影响到了我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才明白“细节决定一切”这句话的含义,讲课回去以后我吸取教训在设计课时注重了细节方面的考虑,我觉得课后的反思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细小地方的处理,会影响整个一堂课的效果。

总而言之,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科学课老师,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去寻找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学之路。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执教教师:王庆

2014.9

篇2:2017-2018第一学期六年级年级科学课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一、试题分析

整套试题,突出了检测内容的基础性,考察了比较基础的知识点,难易适度。可以充分让学生积极思考。试卷中有不少题是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很少有机械化的题目,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对所学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能力。总起来说试题质量可以,能很好的反映学生半学期以来所学数学知识掌握情况。

二、定量定性分析

本班39人考试,平均分40.75分,及格率 95%,优秀率38%,参考率100%,三率和 78.15.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填空题。学生在第1、2、4、5、小题的得分率都在90%以上,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第3小题失分严重,学生对概念性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教学时对于科学概念重视不够。

第二大题:判一判。整体完成情况比较好,个别同学第5小题丢分,学生较容易忽视科学常识知识,注重书本知识,是丢分的主要原因。第三大题:选择题。第2小题考查轮轴的知识,一部分同学把自行车车把当作了杠杆。

第四大题:探究与实践。第1题画图:分别用两个和右边一模一样的钩码是下面的杠杆达到平衡。部分同学因不明白杠杆平衡原理而丢分,还有部分同学因为马虎把钩码的位置画偏了导致丢分。

四、存在的问题

㈠学生忽视科学概念的学习。

课堂学习中,他们只注重知识的获取,而不关注科学概念的学习。比如:“填空”第3小题考查什么是“电磁铁”,对于电磁铁的的制作学生很熟练,但对于电磁铁的概念却不能准确完整的回答。

㈡答题习惯不好导致丢分。

一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探究题学生比较熟悉。本次检测的实验,在教材中有,教师演示过,学生也操作过。大部分学生印象比较深,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审题不清。不过由于描述不清,造成失分。选择提分值较高,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绝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这部分满分率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因马虎而失分。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和技能并重。

教师既要准确传授知识,又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㈡注重每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注重后进生的转化。㈢在教学中,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逐一过关。

另外,加强课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联的引申,便于把教学教活。

㈣重视科学概念的教学。

利用概念图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科学事实)之间的联系性,提高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能力。

㈤优化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教师要加强“科学与生活联系”指导,给学生提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与方法策略。

㈥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水平。

在课堂上,老师尽量为学生供给丰富的观看和试验材料,指引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快乐。

五、改进措施

㈠教学中要注意把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感悟理解、去掌握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同时加强课堂纪律控制,严格进行当堂达标检测,不留教学知识点盲区,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㈡重视抓好单元过关检测,以便发现后进生学习状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全部机能,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自发的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通过学生自己操作、思考把死的书本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能力。

㈢充分利用课堂这个载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数学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篇3:2017-2018第一学期六年级年级科学课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谢江峰,上海市松江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上海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普教系统第三期双名培养工程小学语文一组副主持人,松江区拔尖人才。在教学中,他努力倡导并践行“做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上学生喜欢的语文课”“上对学生有用的语文课”的“为儿童语文而教”的教育理念,追求小学语文课堂的“有趣”“有用”“有情”“有法”,参与编写《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小学写作学本》等,出版专著《相约课堂》《为儿童语文而教》。

[前端分析]

儿童诗是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着一定的分量。以上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为例,两个学期各有4首儿童诗,占课文总量的10%。儿童诗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以简洁的语言、自由的节奏描述了儿童的生活世界和所见所闻,表达了儿童独特的情感。

《雨后》全诗一共4个小节,记录了雨后的广场上一群快乐得像神仙一样的赤脚孩子。在这群孩子中,有小哥哥和小妹妹这一对兄妹,哥哥在水中玩得很是尽兴,他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一边喊着“妹,小心,滑!”一边自己却摔了一跤。尽管摔了跤,但心中的那份喜悦却是溢于言表。小妹妹小心翼翼地跟着小哥哥,但在她的心里“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短短的四个小节,19行诗,161个字,把儿童在雨后的广场上玩耍、嬉闹的场景真切地描绘了出来,同时孩童之间、兄妹之间的那种对自然的热爱及相互之间的情谊也在诗句中尽情地表现了出来。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读懂这样的儿童诗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因为除了个别的字词需要读准确之外,诗歌的内容写的就是他们的生活,反映的就是他们的情感。但是阅读这样的诗歌,如果仅仅停留在读懂层面,那这一节课上与不上都一样,因此,这一类的儿童诗在教学中更要注重把诗歌描绘的童趣真正感染到学生,要把诗歌表达的童真真正留在学生心里。

[问题提出]

儿童诗怎么教,它和一般课文的教学有什么区别?这是教师感到比较困惑和拿捏不准的问题。小学教材中的儿童诗,一般都是叙事诗,但其诗歌的特征决定了儿童诗的教学又有别于其他课文的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感。相比于教材中的其他课文,儿童诗的情感更为浓烈,其表达的意境也更加深远。因此,在儿童诗的教学中首先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感悟等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领会诗歌的情感。其次,要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学习诗歌的语言,尤其是诗歌简洁、凝练的语言风格,并进行一定的语言实践和训练,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基于以上两点思考,本课的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四个生字:踩、溅、撅、辫,学习带儿化音的词语和句子的读法。

2.朗读诗歌,边读书边思考:雨后,广场上的孩子们有怎样的快乐?并抓住小哥哥的语言、小妹妹的动作等语言因素进行言语实践活动。

3.感受诗歌描绘的孩子们在雨后广场上的快乐之情。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借助多媒体,揭示课题

1.教师多媒体出示下雨的场景和下雨后的画面,请学生交流: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儿童诗——雨后(板书课题)。

3.教师提问:雨后的空气特别新鲜,景色也特别美丽,诗歌里是怎样写的?读一读。引导学生找到诗歌第一节中的第一、第二行: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个别读、齐读,在朗读中感受雨后的清新和美丽。

设计意图:课的导入,用图片和声音让学生感受下雨的情景,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朗读中体会雨后的景色是那样迷人。

环节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学习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儿化音:水花儿、小辫儿、唇儿、裙儿(读好带儿话音的这几个词和有关的句子)。

(2)学习生字“溅”,注意字形,找一找,课文中带“三点水”的字(海、洋、滑、淋),知道这些带“三点水”的字都和“水”相关。

(3)朗读“赤脚”“踩水”“撅着小辫儿”这三个词语,填一填,说一说“赤脚的______”“踩水的______”“撅着小辫儿的______”了解课文中记叙的人物。

设计意图:要读好诗歌,首先要认读诗歌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在这一个环节,词语学习主要分三部分。一是读好带儿化音的词语。对于上海学生来说,带儿化音的词语和句子比较难读,本课中这样的词语又比较多,需要在朗读中强化。二是学习生字“溅”,让学生注意这个字是左中右结构,并找一找课文中出现的带“三点水”的字。三是朗读“赤脚”“踩水”“撅着小辫儿”这三个词语,其中的“赤”“踩”“撅”是课文中的生字,同时利用填空,引出诗歌里写到的几个人物。

环节三:朗读诗歌,感受快乐

1.赤脚的孩子

(1)读读诗歌中写“赤脚的孩子”的句子(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想象当时的场景:神仙是怎样的人?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又是怎样一幅场景?

(2)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表达训练:赤脚的孩子在水里______。在单句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下面的句式练习说一个长句子:赤脚的孩子在水里有的______,有的______,还有的______。

(3)练习朗读写“赤脚的孩子”的句子,读出“神仙”一样的快乐。

设计意图:这首诗歌先写了一群赤脚的孩子,尽管只是两行、一句话,但孩子们在雨后广场上的那种自由自在和玩耍后的喜悦尽情地流淌出来了。这样的经历相信每个孩子都经历过。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这群孩子中去,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你会在雨后的广场上和伙伴们做些什么,然后用“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句式进行表达训练,在语言训练的同时体会了诗歌的情感。

2.踩水的小哥哥

(1)指名读第2、3两节。

(2)找出小哥哥说话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出示范例:他喊:“妹,小心,滑!”嘴里说:“糟糕——糟糕!”教师同时提示学生,关注小哥哥说话时的标点符号,读好这两句话。

(3)在读好小哥哥这两句话的基础上,引导读好第2和第3小节。

设计意图:朗读是体会诗歌情感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小哥哥的可爱、兴奋,以及对自己的妹妹的关心。在朗读指导中,重点指导小哥哥说的这两句话,尤其是注意小哥哥“喊着”“嘴里说”时的标点符号,让学生模仿小哥哥也来喊一喊,小哥哥的情感传递给了学生,课堂上情趣浓浓,学生学得兴味盎然。

3.撅着小辫儿的小妹妹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第4小节,一边读,一边根据诗歌说一说:

小妹妹撅着______跟着______喊着______。

她咬着提着______想着______。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4小节,读出小妹妹的可爱、快乐。

设计意图:如果说前面几个小节的教学以教师的“导”为主,那么,本段的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说,说说小妹妹是怎么做得,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

环节四:自我体验,感知主题

1.假如你也在雨后的广场上,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试着写一两句。我在雨后的广场上,______,______。

2.写后交流。

3.了解课文的作者——冰心,出示冰心的名言:“有了爱就有一切。”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孩子们的那种纯洁无暇的童心。

设计意图:我根据课后练习题的要求,让学生也来学着诗歌的样子,写几句诗,再一次让学生感受雨后一起玩耍、嬉戏的那份自在与快乐。同时,初步尝试用诗歌的形式来写一两句话。在此基础上,再读一读冰心的名言,想一想,作家所说的“爱”指什么?也许学生当时还不能完全体会,但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不失为教学的另一层要义。

[自我反思]

1.进入角色,触摸童年的心灵。这首诗歌没有难懂的词句,但所描绘的那种快乐怎样让学生读出来?在目标的定位上,我以“雨后,广场上的孩子有着怎样的快乐?”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感受到这样的情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说一说、乐一乐、喊一喊。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们笑开了,他们真正进入了角色,读出了味儿,读出了感情。只有将文本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两相融洽,课堂才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2.强化实践,触摸灵动的语言。语文课,应该留出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因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语文能力的形成只有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才逐渐形成在《雨后》这一课教学中,我重点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训练。

一抓朗读指导。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之一,读好了,学生的理解也就到位了,诗歌教学尤其要重视朗读。因此,整节课我让学生在朗读中读懂诗歌,体会情感,感受到作家笔下童年的那份快乐。比如“他(指小哥哥)喊:妹,小心,滑!”“嘴里说:‘糟糕——糟糕!’”是这首儿童诗中仅有的两句人物的语言,对理解小哥哥的活泼可爱、充满爱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三年级的孩子而言,光讲意义不大,我就用“标点符号入手,读好句子,引出整节,带出人物”这样的教学思路,训练学生根据标点读出韵味,同时指导学生“破折号用在人物说话中一般表示声音的延长”,既是朗读的指导,又是语文知识的传授,为学生所接受。

二抓课文空白点。“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如此快乐,他们会做些什么?让学生们自由畅谈,先说一个单句,“赤脚的孩子在水里——”。在单句练习完成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说一个长句,“赤脚的孩子在水里有的______,有的______,还有的______”。这样的训练,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说话有条有理,层次分明,同时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

三抓人物表现。小妹妹是个充满灵气的小姑娘,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尝试着读读课文,做做填空的形式,感知小妹妹当时的表现。“小妹妹撅着______,跟______,喊着______,她咬着______,提着______,想着______。”一连串有趣的训练,让学生沉浸在读书中,一边读一边寻找答案,初看起来,这个训练难度不高,似乎诗歌里都能找到,但一旦沉浸下去,学生就发现小妹妹怎么喊,她又是怎么想的,在诗歌中是无法找到的,需要自己补充,因此,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再次沉浸诗歌,沉浸到小妹妹的情感中,在感悟和体验中得到思维和语言的训练。

[专家点评]

《雨后》的教学以情感为主线,以学生的入境入情的感受体验和语言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来组织教学过程,教学特点鲜明。

1.联系生活实际,激活主体经验。在学习的开始阶段,教师即利用图片和声音让学生感受下雨的情境,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丰富在水中快乐玩耍的场面,致使文本的情境、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产生视域融合。学习者置身其中产生视界融合“入境”是基础。

2.多感官活动,多角度体会。为了让学生真切而又深入地入境入情,教学过程与语言练习有机结合,尽量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学习,多角度地进入文本,以增强学生对形象、语言、情感的感受强度。教学过程中,有直观的“看”,有充满童真的“仿”,有思想飞翔的想象,学习活动充满童趣,学习感受体会真切,入情入心。

3.突出朗读,以读带动语言实践。整堂课朗读贯穿始终,无论是在读准字音,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上均下了功夫。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又侧重从语言形式和人物行为表现两方面让学生进行语言练习,通过朗读和语言练习的有机结合,学生对《雨后》的形象、情感和语言表现特色有了切实的感受与领悟。

篇4:2017-2018第一学期六年级年级科学课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本节教学内容从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究与现代人对地球的认识两个层面介绍了关于地球的一些基本地理常识。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懂得人类对地球的认知程度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

2.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头稍扁,中间略鼓的椭圆形球体。

3.能够有针对性地查找需要的资料。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四、能力与技能

能够运用多种方式查找和收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

五、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形状,知道地球的相关数据。

六、教具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卫星拍摄地球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地球

1.自学教科书第三页内容

2.讨论: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想象?(科学技术不发达,交通工具落后,人们活动范围小,只能想象)

3.小结板书:两头稍扁,中间略鼓。

(二)动手制作,合作探究

1.制作统计表:人类探究地球所做的贡献。

2.小组合作。(按先后顺序排序再制作。)

3.活动:学生介绍,教师适当指导。

4.探究。

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证明地球是圆形的?

(1)麦哲伦航海。(2)太空拍照。(3)海上望船。(4)登高望远。

5.议论,提高认识。

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不够正确,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的想象和推论?

引导:在当时的年代,是比较先进的。正是许许多多人不断地探索、发现,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

(三)观察探究,了解地球真面目

1.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真面目。

2.多媒体出示地球在宇宙上的照片,进一步掌握。

3.师生探究。

(1)地球的形状、面积、体积、周长。

熟记“五一刘三起义死”:“五一”——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刘三起义”——平均半径6371千米;“死”最大周长4万千米。

(2)计算:步行绕地球走,大约多少天?

(3)小组交流。

篇5:2017-2018第一学期六年级年级科学课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现在一般都十三、四岁了,心理都趋向成熟,他们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丰富,对抽象事物思考也会加强,但在想象力上或许有所减弱,换句话讲,他们的表达方式与中低段有明显区别,他们更希望在小范围内讨论。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在语言方面有所改变,可以一种成人式或直接式的对话提问,而且语言中要不时的的加入幽默的成份。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是六年级上册,本册教材的内容都明显的很有深度,首先从欣赏上说,全册共有五课,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一)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二)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三)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五)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六)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学到知识同时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4.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5.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突出了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时间活动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扶风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难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六、课时安排

周次 章节内容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2 第一课 音乐风格教育 4课时

1、欣赏《秧歌舞曲》

3、聆听:《D大调小步舞曲》

3、聆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4、欣赏《草原就是我的家》

5、欣赏《小白菜》

3-4 第二课

1、歌曲《月亮月光光》 4课时

2、歌曲《放纸鹞》

4— 5 第三课

1、欣赏《墨西哥草帽舞》 2课时

2、歌曲《当我们在广场上相遇》

3、歌曲《快来吧!朋友》

4、歌曲《卖花生》 第四课

1、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4课时

2、聆听《朝景》

3、欣赏《奥塞之死》《歌唱二小放牛郎》

7—8 第五课

1、歌曲《海鸥》 4课时

2、歌曲《桑塔.露琪亚》

篇6:2017-2018第一学期六年级年级科学课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一、完成本册教学的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基本精神,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以活动型课堂为主渠道,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为主要任务,实现小学德育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全面提高我校《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六年级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成人感”的发展,表现在:期望自己能和成人一样独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参与成人的生活世界;对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为了使我们的新一代能够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爱他们所居住的地球,爱周围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使少年儿童成长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三、教材分析 教材以学生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为理念。教材安排了四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腾飞的中国》,了解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二单元《缤纷的世界》,从饮食、服饰、建筑、语言等方面来了解世界;第三单元《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及作用;第四单元《拒绝诱惑》,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简单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初步养成守法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的道德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初步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状况、悠久历史以及祖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3.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懂得守信,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4.了解我国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发展状况,感受我国交通事业的古今变化,学习交通常识,遵守交通法规。

5.知道古今通信的种类和方式,了解通信的发展变化,认识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6.通过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运用资料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2.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教学进度:

篇7:2017-2018第一学期六年级年级科学课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语。

(6分)

kān

xiū

fèi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

()

()

()

()

xiàn

yóu

zhú

nüè

shā

dǐng

bài

()

()

()

()

()

二、选择题

(12分)

1.下面带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个是()

A

脊(jǐ)背

B

感召(zhào)

C

干瘪(biē)

D择(zhái)菜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坚苦卓绝

生旦净丑

劈波崭浪

B

神秘莫测

余音绕粱

惊恐万壮

C喜出望外

银妆素裹

再三权衡

D

慷慨激昂

大名鼎鼎

生死攸关

3.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熟能生巧(熟悉)

B

悲愤欲绝(气息中止)

C

脱颖(才能出众)而出

D

却看妻子(老婆)愁何在4.下面句子中的画线词语使用正确的是()

A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品味了。

B

鬼子发起了又一轮攻击,红军战士在山头负隅顽抗。

C

宇宙是神秘莫测的,它还有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

D

天高云淡,朔风送爽,大雁排着队往南方飞去。

5.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B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C“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

D

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

6.下面没有语病的是()

A班会课上,我们讨论并通过了“三好学生”评比方案。

B鲁迅因为珍惜自己的时间,所以珍惜别人的时间。

C音乐会上,我们观看了好听的歌曲和精彩的舞蹈。

D敌人机智勇敢,与我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四、名句默写(8分)

1.,阳朔山水甲桂林。

2.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3.王师北定中原日。

4.问渠那得清如许。

5.读书贵能疑,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好书不厌百回读。

7.,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8.纸上得来终觉浅。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6分)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就像只用,不用,到处,轻轻

。——《草原》

2.它___________着你,___________着你,____________着你。——《安塞腰鼓》

3.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

。这句话给你的启示是。

二、读文答题。

(一)学与问(节选)(8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侯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1.这一自然段作者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2分)

2.接着,作者写了沈括的事例,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吗?

(2分)

3.作者写这个事例是为了

。(2分)

4.古往今来,关于勤学、好问的成语有很多,请写出两个。(2分)

(二)(14分)

①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②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

③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

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

④“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边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

⑤“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⑥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大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⑦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2分)

(1)安详——

(2)泪眼盈盈——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6自然段的内容。(2分)

3.文中有两处描写外婆神态的细节,请用横线画出。再选择一处说说你从这个细节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4分)

4.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这双鞋的句子,“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弃这双鞋?联系全文写下你的理解。(3分)

5.给短文起个恰当的题目:,本文表达了作者的情感。(3分)

三、名著阅读。

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8分)

1.“《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

写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以第人称记叙,给人以真实感。”()

A

笛福

第三

B

笛福

第一

C

笛福

第二

2.下面哪个答案都是鲁滨逊送给星期五的东西?()

A

圣经

小刀

B短剑

小刀

C皮带

斧头

3.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中国民间故事?()

A《唐僧取经》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孟姜女》

4.《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封的佛是()

A

斗战胜佛

B

净坛使者

C

金身罗汉

D

天龙八部

5.《简爱》是以()为原型写成的一部小说。

A

安恩

B

夏洛蒂

C

艾米莉

D路德维卡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34分)

一、口语交际(4分)

有一天,小明放学一回家就打开报纸看了起来。妈妈下班回来看到他不做作业,便批评他:“尽看些无用的报纸,浪费时间。”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有理有据地向妈妈解释呢?(提醒:至少写两个理由)

四、作文。

(30分)

题目:

影响了我提示: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甚至是一句名言、一首歌、一个眼神、一抹微笑……都有可能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请围绕“影响”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补充完整。(2)有中心,有条理,结构完整,详略得当,有真情实感。(3)字数不少于400字,不超过500字。

上一篇:情满人间作文700字下一篇:转换思维天地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