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建设幸福中国演讲稿

2024-05-09

小学生建设幸福中国演讲稿(共14篇)

篇1:小学生建设幸福中国演讲稿

敬爱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当我们读了《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后,它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使我们受益非浅!

这本书写了六篇提材,写出了我们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写出了我们的中国是多么的不平凡,写出了我们的中国多么值得我们骄傲!读了这本书后,我不禁想起了一个为幸福中国着想的人,为幸福中国奋斗的人!他就是袁隆平爷爷,也就是杂交水稻之父。他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中国,造福了中国,袁隆平爷爷带领他的中国队伍,穿越科学的阴霾,赋于世界强大的力量战胜了饥饿的力量!袁隆平爷爷种植的杂交水稻,使我们中国养活了6000万人,这是多么让人感觉到幸福的事啊!他的事迹是中国上下所有人崇拜的。他给了我们用之不尽的粮食,不就是给了我们用之不尽的幸福吗?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中国一代一代进步着,从站起来,到富强起来,到幸福起来!可是,我们的中国为什么会日益兴旺、发达起来呢?这是一个个拥有才学、智慧的中国人民建设而来的,是它们付出了种种辛苦,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我们中国未来又会怎样,它是否像现在这样幸福,还是比现在更贫穷一些,还是比现在幸福一百倍,我想,各位应该都希望自己的国家更幸福吧!加油!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为了伟大的祖国而奋斗吧!幸福中国等待着我们的双手去把它建设得更美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xxx

20xx年xx月xx日!

篇2:小学生建设幸福中国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下午好!我是一年级一班的吴昊,我演讲的题目是《建设幸福中国》。

所谓的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轻轻松松的过好每一天,建设幸福中国就是建设和谐美满的中国,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在不同的年代,中国的发展是怎样的。到底有没有给人民带来幸福。

我去问妈妈,比较一下两个年代有什么不同。妈妈说:“我们那个时候,国家已经好多了,基本上能上上学了,可是家里并不富裕,除了上学外,还要出去拾草等,耕种的粮食有一半要交给村里,全家人基本上吃了上顿没下顿。当时也还没有灯,只能在蜡烛下看书写作业。那是最幸福的事就是在村里哪家能买起电视的,晚上吃完饭就让我们进去看,那时的电影电视都是黑白的。看看现在既不用把粮食交给国家,也不用一村人围在一起看一个小小的黑白电视了。”

是啊!想想现在的我们,跟他们以前相比我们幸福多了,我们不仅能看电视还能上网学习,并且电视电脑都是彩色的,能不幸福嘛!

以前爸爸妈妈都骑个自行车上下班,现在都骑摩托车?6?1电动车,车速比以前快了好多倍呢,还有更发到达的,就是汽车,汽车不仅车速快,而且不怕风吹雨打。

建设幸福中国,就是建设幸福家园,就是建设我们自家的幸福家园,因为中国是我们的大家园,只有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好了,我们才有精力,才有能力建设自己的幸福家园!”我的演讲讲完了,谢谢大家!

“幸福”是什么?

很多年前,一个小男孩会说:幸福就是可以永远与小伙伴玩游戏;一位农民工会说:幸福就是可以多挣一些钱养活家人;一位流浪者会说:幸福就是可以住上一个吃了上顿有下顿的房子......现在呢?一个5岁的小孩已经会“彻夜玩游戏了”;农民工不再只追求“有钱就好”了,人们也不再只希望有个安身之处了,而是把目光转向别墅、名车。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只是坏事,这些也能体现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读了《建设幸福中国》我才知道,幸福,究竟是什么。

想必,大家都知道大名鼎鼎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吧!他为我们的水稻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不仅是我们中国的发展成就,也令世界刮目相看。那他老人家现在怎么样了呢?

2008年,袁隆平又被人们拉出了水面,这次可不是因为又有什么科学成就,而是因为他被人们爆出了与妻子一起去看车展的消息,你可能会觉得纳闷;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怎么会被车展所吸引呢?这也许也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稳步提高,也体现社会的开放与越来越现代化。那他现在的生活又怎么样呢?看完这篇文章,我可以有一个词来形容:朴素。

从朴素中可以看出什么呢?现在的80后90后重视时髦、现代,盲目地追求幸福。却从不重视朴素节约,他们会这样说:现在是和平年代,那么节约干什么?他们是老人,能受得住,少吃一点,少用一点又没事!其实,幸福并不仅仅就是不别人夸赞、表扬,更多的是心理感受,与自己的父母一起好好在家里吃一顿饭不就很幸福吗?身边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我们要学会珍惜,珍惜,也是为了我们的祖国。

达芬奇有一句这样的名言:勤劳一日,可的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也许,只有那成千上万的农民了解最深吧!人们常把农民说做没有素质,却可曾知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米饭、蔬菜,都是他们一双手种出来的啊!我们可曾知他们的汗水浸湿了衣裳,得到的却只是一小叠报酬呢?虽然这样,他们却仍然很幸福,因为他们为人民作出了贡献。

其实,幸福很简单,不需要那样举一大堆数字来说明,只需要做好自己该做且不辜负所做的事情,那么,你就幸福了,只有你幸福了,国家才可以幸福,以为只有一小片一小片土地,一个一个人,才可以汇成一个国家啊。

篇3:小学生建设幸福中国演讲稿

一、水库移民与后期扶持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兴建了一大批大中型水库, 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生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 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大中型水库移民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帮助移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国家先后设立了库区维护基金、库区建设基金和库区后期扶持基金, 努力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 对保护移民权益、维护库区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扶持政策不统一、扶持标准偏低、移民直接受益不够等多种原因, 目前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依然较差, 有一定数量的移民生活水平仍在贫困线以下。

当前,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有必要也有能力加大对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 [4], 为此专门成立了全国水库和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部际联席会议, 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等配套文件, 自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经过多年直补资金发放以及基本口粮田及配套水利设施、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生态及环境、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生产开发等扶持项目的持续推进, 水库移民更好地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 移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促进库区经济发展、水库移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逐步实现。

二、水库移民的中国梦

后期扶持政策树立了水库移民中国梦的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的有关规定, 对2006年6月30日前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 自2006年7月1日起再扶持20年; 对2006年7月1日以后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 从其完成搬迁之日起扶持20年。解决水库移民的温饱问题以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突出问题是其近期目标; 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促进经济发展, 增加移民收入, 使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逐步达到当地农村平均水平是其中长期目标。简而言之, 水库移民的中国梦是加快发展速度, 建设更加美好地幸福生活, 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在本质上讲,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目标与中国梦高度契合, 水库移民的中国梦既有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实现小康的共同诉求, 也有自身的特色。个人的梦和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 国家强、民族兴根本上是要实现人民的福利最大化、幸福最大化[5]。不能否认的是, 水库移民在自身发展方面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困难, 如何提升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如何加快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速度, 如何把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保持稳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如何加快解决特殊困难移民的问题, 如何实现水库移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水库移民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 一) “发展洼地”: 需要进一步加大后期扶持力度

水库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 作为“外来嵌入者”的移民在生产资料占有、发展致富途径、生活条件改善、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组织重构、个体心态调整等方面与当地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 如果将当地居民的平均水平假设为平坦地表的话, 移民与当地居民的这种差距就像平坦地表上的洼地, 如图1所示灰色的部分。多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工作成果表明, 全国范围内的水库移民人均纯收入约占当地农村居民平均水平的70%左右, 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尤其是水库移民特殊困难群体还存在居住不安全、生存环境恶劣、生活贫困等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和谐[6], 后期扶持的根本目标便是通过外部的推促力量帮助移民自身发展, 缩小与当地居民的差距, 逐步填平“发展洼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就需要加大后期扶持力度, 加快移民发展速度, 以追赶自身亦在发展的当地居民, 逐步达到当地农村平均水平, 到2020年最终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 二) 结构调整: 由基础设施建设向产业扶持倾斜

随着后期扶持工作的深入开展, 移民村基本口粮田及配套水利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后期扶持工作进度依本地实际不同而各有差异, 东部以及经济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的地级行政区移民村基本口粮田及配套水利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基本完成, 以全国移民大省A省为例, 2013年监测评估报告显示400余个样本村通过土地平整、涝洼地改造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 建设灌溉井、排灌站、渠道提高了农业灌溉用水系数, 耕地灌溉保证率达80% 以上, 村组对外连接路硬化率达95% 以上, 村组道路硬化率达到85%以上。为此, A省从2014年开始优化后期扶持项目构成, 降低了基本口粮田及配套水利设施、基础设施项目构成, 约占35 -40%左右, 提高生产开发类项目构成, 约占45 - 50% 左右, 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类项目略有浮动, 约占10%左右; 西部以及经济发展条件、地理条件相对不好的地级行政区仍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后期扶持工作重点。

移民村基本口粮田及配套水利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的地级行政区要逐步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由小而散的项目安排向整村推进投入转变, 改变以往“撒糊椒面”式的普惠型项目安排; 二是由原先过分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向产业扶持转变。移民资金应以促进产业发展、帮助移民增收为主要目标, 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不同库区和安置区实际的生产开发项目, 促进移民增收; 三是由政府重项目审批向突出政府监管转变。省级移民管理机构要简政放权, 减少审批, 突出规划引导、监督检查、业务指导职能, 积极推广后扶项目“村民自建 +政府监管”的模式, 改变政府包揽代建的惯有思维; 四是由单纯解决移民生活生产条件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移民素质并重转变。后期扶持不仅是物质条件的“硬件”方面改善, 还要注重移民个人素质的“软件”提高, 不断提高移民科技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 养成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

( 三) 新型城镇化: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契机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也是水库移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契机。新型城镇化对于破解用地刚性需求与保护耕地硬性约束难题、拓宽工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空间、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组织化经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有着积极意义。以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的新型城镇化主要参与者是农民, 最大受益者也是农民, 为解决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民生问题, 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 -2020年) 》与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紧密相联的, 它提出了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的目标, 即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 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要实现该目标, 从2014年起平均每年需要有1000余万农民完成农业转移人口的过程, 从农民变身为市民。截止2013年底, 全国城镇常住人口7. 3亿人 ( 含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2. 34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 , 纳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移民有2400余万人, 占全国农业人口8. 7亿人的3%左右。通过相应比例计算, 到2020年底约有270万左右的移民需要转为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 约占纳入后期扶持移民总人口的10% 左右。水库移民是农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然而后期扶持的对象必须是农村移民的规定对于后期扶持与城镇化的有机结合提出挑战, 后期扶持工作应化风险为机遇, 密切结合扶持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抓住新型城镇化实现移民增收、富裕的重大机遇。

( 四) 避险解困: 特困移民加速发展的倍增器

特困移民是水库移民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 主要指一是居住在滑坡、崩塌、山洪、泥石流等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经国土部门鉴定必须搬迁的大中型水库移民; 二是人均耕地0. 2亩以下、年人均收入1000元以下、基础设施极其薄弱、生存环境极端恶劣、不搬迁无法摆脱生活困境的困难移民; 三是长期居住在船上、以捕捞为生且岸上无地无房的水上漂移民。相比较其他移民而言, 特困移民处在“发展洼地”的最底部, 在改善生存条件、生产发展水平, 提高生产生活条件、人均收入水平, 分享改革发展红利、促进全面发展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特困移民成为水利部门实现水库移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工作重点之一。

全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部际联席会议提出了避险解困的方案, 要求把特困移民纳入帮扶对象范围, 计划从2014年起, 用7年时间, 到2020年完成特困移民的避险解困任务, 通过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帮扶以及移民的自身努力, 解决试点范围内特困移民的安全居住和长远发展问题, 使特困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达到全省水库移民的平均水平, 以实现水库移民与当地居民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综合看来, 避险解困是在不改变移民户籍以及原有农业资源的受益权的前提下, 进城镇或中心村安置, 在本质上讲, 这种做法是为了在不影响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基础上, 直接达成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及间接实现城镇化发展的目标, 其作为特困移民加速发展倍增器的特点十分突出。

( 五) 实干兴邦: 美丽家园建设离不开移民自身努力奋斗

“发展洼地”不仅拉低了水库移民发展的起点, 还限制了水库移民发展的速度,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把今天的梦想变成明天的现实[7], 人民创造历史, 劳动开创未来,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 梦想不会自动成真, 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8]。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赶超同样处于发展中的当地居民, 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水库移民的自身奋斗以及加倍努力, 移民与当地居民发展速度模拟情况见图2。同时, 实现中国梦还要重视细节, 要让中国梦的魅力体现在水库移民日常生活细节当中, 体现在环境、文化、社会文明的建设中[9]。多年后扶工作经验表明“输血不如造血”, 后期扶持在完成前期“输血”工作任务的前提下, “造血”工作的稳步推进为水库移民加速发展增添新的助力。

四、结语

中国梦体现了一个由国到家的过程, 而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由家到国的过程, 水库移民的中国梦和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受“发展洼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水库移民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在有关各方的支持与帮助下, 水库移民需要通自身努力加快发展速度, 最终达成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程美东, 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述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 (2) .

[2]赵启正, (美) 约翰·奈斯比特, (奥) 多丽丝·奈斯比特.对话中国模式[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10.

[3]水库农村移民为本文研究重点, 如无特殊说明文中“移民”均指“水库农村移民”.

[4]《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 (国发[2006]17号) .

[5]中国梦.教育梦-访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N].中国教育报, 2013-3-3.

[6]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贯彻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04.

[7]荣开明.论“中国梦”的几个基本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3, 11 (3) .

[8]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N].光明日报, 2013-03-18.

篇4:为建设“幸福中国”加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十年奋斗历程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發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等等。为了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些问题,都必须高度重视、沉着应对,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

为中国继续前行加油,必须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已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必须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在党的建设各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日臻完善,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为中国继续前行加油,必须增强民主法治意识。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为中国继续前行加油,必须增强民生意识。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重要意义之一在于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必须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为中国继续前行加油,必须增强创新意识。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必须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中华民族古老而又年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可以预期将给中国人民带来越来越多的幸福感受。为建设“幸福中国”加油!

篇5:小学生建设幸福中国演讲稿

你们下午好!我是一年级一班的吴昊,我演讲的题目是《建设幸福中国》。所谓的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轻轻松松的过好每一天,建设幸福中国就是建设和谐美满的中国,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在不同的年代,中国的发展是怎样的。到底有没有给人民带来幸福。

我去问妈妈,比较一下两个年代有什么不同。妈妈说:“我们那个时候,国家已经好多了,基本上能上上学了,可是家里并不富裕,除了上学外,还要出去拾草等,耕种的粮食有一半要交给村里,全家人基本上吃了上顿没下顿。当时也还没有灯,只能在蜡烛下看书写作业。那是最幸福的事就是在村里哪家能买起电视的,晚上吃完饭就让我们进去看,那时的电影电视都是黑白的。看看现在既不用把粮食交给国家,也不用一村人围在一起看一个小小的黑白电视了。”

是啊!想想现在的我们,跟他们以前相比我们幸福多了,我们不仅能看电视还能上网学习,并且电视电脑都是彩色的,能不幸福嘛!

前爸爸妈妈都骑个自行车上下班,现在都骑摩托车?6?1电动车,车速比以前快了好多倍呢,还有更发到达的,就是汽车,汽车不仅车速快,而且不怕风吹雨打。

篇6:小学生建设幸福中国演讲稿

“建设幸福中国”演讲、讲故事比赛的通知

为了加强青少年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决定在全校组织开展以“建设幸福中国”的演讲、讲故事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宗旨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建设幸福中国”主题,回顾“十一五”时期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十二五”规划纲要绘制的幸福中国新蓝图,帮助广大青少年深刻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明确幸福生活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从小立志,为全面建设小康生活贡献力量。各级部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开展“建设幸福中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

二、活动安排

1、比赛时间:

2012年3月中旬。(具体时间、地点另行安排)

2、参赛对象:

三——六年级,各班分别选拔两名学生参加讲故事和演讲比赛。

3、参赛要求:

以“建设幸福中国”为主题,以生动的语言和感人的事例,表达对活动主题的理解和参加读书活动的感受,展现新时期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讲题要生动鲜明,表达内容要连贯贴切,语言要符合年龄特点。必须使用普通话,表达清晰,讲述流畅,精神饱满,仪态自然。选手着装应整洁舒展,大方得体,少数民族同学可着民族服饰。

讲故事讲述时间不超4分钟,演讲时间不超过5分钟。超时均扣分。

4、奖项设置:

三年级和四年级一个组,五年级和六年级一个组。

个人奖: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集体奖: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两个。

篇7:建设幸福中国演讲稿

为建设幸福中国而奋斗

——读《建设幸福中国》有感

这个假期,我仔细的把《建设幸福中国》读了一遍,使我体会到中国这些年以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我们青少年的亲切关怀,让我明白、体会到“幸福”的含义。

说到“幸福”这个词,相信同学们并不陌生,可是,如果问“什么是幸福”,也许同学们就不好回答了。对小草来说,春风就是幸福;对鸟儿来说,蓝天就是幸福;对孩子来说,妈妈的怀抱就是幸福;对乞丐来说,吃完了上顿有下顿就是幸福;对农民工来说,庄家年年大丰收就是幸福;对国家领导人来说,治理好国家就是幸福······总而言之,幸福就像春天的花朵一样,千姿百态、五彩斑斓。

幸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地提出要建设幸福中国。也许有的同学会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可是,请问你要不要呼吸?要呼吸就要关注大气环境,关注碳排放量······请问,你要不要吃饭吃菜喝水喝牛奶?可是这乒乓球似的假鸡蛋你敢吃吗?这三鹿牛奶你敢喝吗?带农药的蔬菜你敢吃吗?看来,这些民生工程与我们息息相关,建设幸福中国更是离不开你,离不开我,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篇8:小学生建设幸福中国演讲稿

一、多彩校本课程的建立

以福建省福州市钱塘小学为例,学校率先实行了多彩学校大课间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构建方面

学校在深入评估学生教学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学校大课间活动体系。首先,在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分配上,该校实行“每天一个大课间”的校本课程,即每天安排一个大课间的时间,给学生们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们可以选择跳绳或者踢毽子、球类活动等,而且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除此之外,该所学校还坚持举办短绳速跳、8字长绳接力、阳光操、趣味比赛等,从而有效提升了广大学生的教育幸福感与学习兴趣。

2. 学校大课间活动的问题与思考

在整个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构建中,学校针对具体教学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以下思考:

(1)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效果?

(2)怎样在学校大课间活动构建中做到因需而建?

(3)怎样能够通过多彩的学校大课间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教育幸福?

(4)在实行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怎样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首先,学校大课间活动设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应该是学生。因此,一定要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之上,进行学校大课间活动的设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对课间体育活动的期待和需求。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了“学生座谈会”,邀请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发言,切实了解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所在。其次,学校针对包括自身教学条件在内的实际情况,对学校大课间活动的门类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对学生兴趣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根据学校师资力量的实际情况,开设了一系列与体育活动相关的学校大课间活动,深受同学们欢迎。最后,经过仔细调研,学校发现,喜欢在课间活动时间踢毽子、跳绳、篮球、乒乓球的同学占被调查同学的大多数。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学校购置了很多体育用品,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学生在大课间玩耍的需要。

3. 学校大课间活动的体育锻炼

在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安排上,学校坚持学生体、美、劳素质的综合发展。具体安排如下:花样跳绳为必修课程。其课程时间安排为:每周一到周五上午的大课间时间(40分钟)。

二、多彩学校大课间活动带给学生的教育幸福感

我认为多彩学校大课间活动的体育项目能够带给学生幸福感,之所以这样,主要是由中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以及志趣决定的。

上文提到的学校之所以能够在学校大课间活动取得成功,不仅是因为其倡导自主选择和活动化学习理念,更重要的是因为其坚持“我参与、我快乐、我活动、我成长”的主题。将培养文明开放、兴趣广泛、意志坚强、快乐向上的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教育带来的幸福感。

学校大课间活动的编排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想要带给学生教育幸福感,就要编排出更好的、更具时代意义的、与学生学习成长关系更密切的校本课程。学校通过大课间活动的编排,让学生在课间的体育锻炼中,不仅享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更加感受到自我风采得到展示的幸福。体育锻炼不仅具有舒缓压力、磨砺意志的作用,更具有体会快乐、体会成功、体会幸福的作用。学生通过体育锻炼,逐步树立起自信,从而更好地展示出自身的优点。不仅如此,体育活动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起团结的意识,在游戏的过程中齐心协力,共同赢得比赛。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而且能够感受到团结协作共同赢得比赛的成就感。

与此同时,由于学校大课间活动编排的合理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自主、活动、体验、快乐”,整个过程衔接得特别顺畅。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所能感受到的教育幸福也很强烈。同时,“志趣”教育的特色彰显得也更加明显。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项伟大工程。中小学校的教学活动一方面要遵守国家教育方针;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还要突出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想要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不仅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加要重视学生的教育感受。

学生在课后尽情地玩耍,释放压力,回到课堂上才能更好地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思考活动。因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置,学生对学校的印象不再是传统的呆板的授课地点,而是一个可以和小伙伴尽情玩耍的场所。如果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课间活动中,则会起到更好的效果。通过与学生一起玩耍,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和老师一起学习、一起玩耍的乐趣。当课间铃声响起,学生们可以奔出教室,尽情地嬉戏打闹。

我认为,在实际的学校大课间活动编排中,一定要制订出一套完善的相关管理评价制度。之所以要建立这一制度,主要目的在于将教学效果、学生感受以及授课教师的奖惩制度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才能够做到在遵守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基础之上,又不仅仅拘泥于学校大课间活动。而且,由于奖惩制度的完善,教师想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尽量将学校大课间活动设计得更加有趣。在课间的体育锻炼时间,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之中,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感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教育幸福,同时回到课堂之后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除此之外,学校还对大课间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评价,召开专门的会议对评选出的优秀学校大课间活动的班级、优秀任课教师、优秀学生进行表彰。经过几年的探索,多样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开设、课间体育锻炼的常态化,不仅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凸显了学校特色,而且逐渐形成了学校自身的教育品牌,彰显了幸福教育的理念。

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发展与实施过程是课程、教师与学生三方交互并逐渐完善的过程,学校的文化发展与校本课程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学校的基础知识是学校教学的来源,而学校大课间活动是学校文化教育职能的集中体现。学校的知识体系形成是依靠悠久历史沉淀所得到的结果,而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发展则是依据现代师生的发展需求而产生的革新过程。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发展需要依靠学校的师生对于学校教育方针的认可及对于创新意识的接纳。因此在课程的策划、开展、实施及评价等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不断完善,才能保障学校大课间活动快速、稳定及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体育锻炼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对“建设多彩学校课间活动,让学生享受教育幸福”的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集中阐述了多彩学校大课间活动的优势以及构成,并且对其是否能够带给学生幸福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篇9:创新施政目标 建设幸福中国

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翻阅前十年的两次党代会报告,从十六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到十七大提出“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再到如今十八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不难发现,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目标更高,标准更严。可以说,这两个翻一番指标和其他指标,构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一个有机整体,总体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勾勒出一个幸福中国的美好愿景。

一、“幸福”:全新的施政目标

目前,“幸福”已成为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有媒体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18个省市区明确提出了“幸福社会”的概念。2011年的数据则显示,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现如今十八大报告更是凸显了未来我们国家建设“幸福中国”的全新施政目标。

为何“幸福”一词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并影响到国家的施政方向?这并不是说之前的发展方式或施政目标不符合“幸福”的目标,而是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之中,发展成果或者说体现在经济指标上的成绩,并未注重与民众感受的生活质量的关联。所以,提出“幸福”的施政目标,恰恰是为了弥补这种指标增长与民众感受之间的历史落差。

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研究已经表明这样的趋势,人们自身的经验也得以确认:一旦个体的物质需求得以满足,高消费将导致幸福感指数递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亦是如此。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乃至舒适的生活条件,但对于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说,GDP持续增长并非明显地增加福利。而且,一味狭隘地追求GDP增速还会破坏那些创造幸福感的因素。例如,中国许多地区曾出于经济增长的缘故,支持发展污染企业,此举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高增长的疾病发生率,以及基本社会福利的下降。

二、民众:建设幸福中国的主体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应该看到,过去我们的发展之所以未能体现出很强的幸福度,就是因为未能在经济指标的发展之外,将民众的切身感受纳入到宏观上的发展目标中来。一来,是因为发展理念上的差距;二来,更是由于很多民生诉求未能得到响应,民众对于衡量经济发展的话语权不够。

据中国网报道,联合国首次发布“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比较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幸福程度,丹麦成为全球最幸福国度,其它北欧国家亦高踞前列位置。美国排在第11名,台湾地区排名第46位,在亚洲地区居第3,仅次于新加坡(33)和日本(44),韩国排名第56,中国香港第67,中国内地则排名第112。姑且不论这个排名是否公正客观,但许多中国人缺少幸福感却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人为什么距离幸福那么遥远呢?幸福指数报告指出,财富的多寡并非是幸福指数的决定性因素,中国人的不幸福到底体现在哪里呢?虽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幸福仍然跟经济脱不了干系,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收入的多寡,而体现在收入与支出间的难愈鸿沟。在网上对人们经济状况的调查中,不管收入如何,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是穷人。这个穷就穷在与收入难成比例的巨大开支上:房价居高不下,一套房子就能消灭掉一个中产阶级,物价越来越高,且很多时候都在选择性“过山车”,生活开支大,设置出现了天价墓地、天价景区票价这样不合理的经济现象,因此,网上炒的沸沸扬扬的月入7500元还没有安全感绝非空穴来风。

因为收支难以平衡,而又缺乏完善的保障制度,人们面临着入学、就业、养家、养老等重重的人生难关,也正是因为生活上的压力,使得大多数人感觉重担压肩,缺乏安全感,缺乏生活的激情。虽然位居幸福感前列的国家,可能并非收入最高的国家,但却肯定是社会保障最为完善,收支最为均衡的国家。除去经济因素,中国人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食品安全无法保障、个人信息泄露无法制止、环境质量越来越差、医患危机不断加剧……各种各样的不如意,造就了中国人离幸福感的遥远距离。

当然,没有幸福感也与中国人内在的性格有关系,如缺乏信念、没有信仰,互相不信任,不知足、不善于奉献等。内外因素的互相夹击,使得中国人无法触到幸福的脉搏。在社会保障不完善、收支差距过大、各种危机频出的社会中,是难以获得平静感、安全感的,因而也难以获得幸福感。

三、舒心、安心、放心、信心:幸福的标准

当“幸福”成为时髦词,应当警惕作为主观感受的幸福被过度“消费”。毕竟,相较于能够具体以数字指标得以呈现的GDP,幸福的抽象性和模糊性,使得对其的考核也主观化,因此,就可能出现“承诺易,兑现难”的现象,最后变为空洞的说辞。这可能也是其能迅速得到响应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幸福帽子底下的“干货”具体怎么装,才是真正的难题。因为,真正的幸福度恰恰是民众对于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一个综合评价,它是在各种施政指标外的一個民间指标,“幸福度”的裁判员不是政府而是民众。一言以蔽之,不管多少地方把“幸福”作为施政目标,也不管各地幸福指数有多高多漂亮,民意认可才是关键,才有实际意义。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只有落实到这一点,幸福概念才能真正有实质意义。

这也在提醒我们各级政府,对指标的编制首先应关注那些困扰着民众多年、盼望解决却一再拖延、对其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的问题上。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三方面:

第一是物质需求并未获得真正的满足。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富人越来越多,但中国远没到讨论“有钱为何不幸福”的时候,因为真正“不差钱”的人其实是少数,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的高价,折射的依然是供给的短缺。

第二是精神需求。在这个“拼爹”的时代,人们目睹了一些不公平现象,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损害了民众的幸福观感。而令民间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更是对社会公正价值理念的巨大戕害。

第三是权利需求。一些地方公共资源涨价不征询民意,上马公共工程不经公示……公共决策中缺乏对公民权利的重视。

这是挡在通向“幸福中国”路上的三个“拦路虎”和“三座大山”,其分别对应民众的焦虑感、被剥夺感、无力感。唯有搬掉“三座大山”——大到分配制度的改革,小到一座新幼儿园的建立,百姓才能抵达“幸福”的彼岸。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不仅仅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更把发展要求细化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从而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篇10:建设幸福中国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幸福我家 幸福中华”。

千百年来,文明华夏 ;六十余载,幸福中国。90年前,一支思想的铁锤,敲醒沉睡的雄狮;90年前,一把智慧的镰刀,斩断旧世界的枷锁; 90年的风雨,90年的光辉,朝霞驱散了黎明的黑暗,带来幸福的晨光。

当“歌唱祖国”的旋律响起,每个人都在勾画属于自己的幸福。

爷爷说:“15岁那年,站在村口的大石头上,广播里传来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一刻最幸福。”

回望这漫漫幸福路,中国曾彷徨过,困苦过,那些剥削与压迫,那些贫穷与苦难,已离我们远去,可我依然能看到方志敏的坚定,赵一曼的顽强,瞿秋白的控诉。泱泱中华,五千年的辉煌史,华夏子孙,榨不干的英雄血。革命事业是他们内心的光明,是幸福的朝霞。

爷爷躺在摇椅上,眯着眼睛笑着说:“现在不愁吃、不愁穿,还有孝顺的儿子孙女,散散步,品品茶,幸福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啊!”

爸爸说:“30岁那年,电视转播,萨马兰奇宣布08年奥运主办城市是北京,那一刻最幸福!”

昔日革命的号角已然淹没在奏响的国歌声中,一切又归于平静,中国追寻幸福的脚步,谁也无法阻止!核弹爆炸,卫星上天,三峡大坝,秦山核电,改革开放是新起点,世贸组织是新台阶。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到冰箱、电脑一应俱全,从苦苦巴望黑白电视中的一个节目,到彩色液晶几十个节目任我挑选;从三天两头邮局取信,到一个电话解决所有问题„„这一切的一切是中国的幸福,更是十四亿中国人的幸福。

爸爸在书房里埋头工作,嘴里还不停念叨着:“日子越来越好,不认真做点事,实现自我价值,真对不起这样的好日子!”

也许你会问:90后的我们什么时候最幸福?我会告诉你:“每时每刻。”

身边的同学经常满腹牢骚,一腔怨气,常使人误以为他们不幸福。但冷静想想,对比“华北之大,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抗战时期,你还会觉得宽敞明亮的教室是条件艰苦吗?对比为科研付出整个生命的“蒋筑英”,你还有理由对八小时的学习挑三拣四吗?只需翻翻祖国的幸福建设史,我们就应该感恩,因为我们不用再以生命为代价换取国家的安宁;我们应该觉得由衷的满足,因为我们已经昂首阔步跨入小康时代。

我们今天是身在福中,又怎能身在福中不知福?

在神舟七号飞行员翟志刚高举的红旗上,我们看到了幸福;在奥运会场观众的呐喊声中,我们听到了幸福;在热闹非凡的世博园门口,我们触摸到了中国腾飞的幸福!不再是一抹霞光,取而代之的是映射天空的彩幕,正孕育着一轮飞天的红日!

篇11:建设幸福中国演讲稿

安庆外国语学校初二一班 董泽骏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初二一班的董泽骏,建设幸福中国演讲稿。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建设幸福中国,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大家听过这句颁奖词吗?它的主人是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吴菊萍。2011年7月3日下午,杭州一小区内,两岁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台,随即被窗檐挂住,随时都有坠落的可能。坚持了十分钟左右,妞妞还是掉了下来。说时迟那时快,刚好路过的吴菊萍踢掉高跟鞋,张开双臂,冲过去接住了妞妞,当她的双手接住妞妞时,她感受到了一阵刺骨般的疼痛,随即失去了知觉。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她被诊断为左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尺骨烧成三截,预计半年后才会康复。当这一幕感人的情形拂过眼前时,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人间的真情,心所向往的幸福。中国人是麻木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用她那柔弱却有力的臂膀向世人做出了最好的证明,演讲稿《建设幸福中国演讲稿》。

幸福,是一个意义广泛的名词,每个人对它的理解不同,在我看来,幸福是一个心灵深处最美妙的感受。它短暂却又瞬息万变,平淡却又不庸俗,它寻找不到,却又随处可见。

建设幸福中国,靠国家政策扶持和行动,更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义务和责任为他人,为社会的幸福做贡献。在追求和建设国家幸福的过程中,我的国家需要谋划,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财富和幸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而达到幸福中国的目标。

我们广大青少年是幸福中国的建设者和开拓者。文化知识,自身修养,创新思维,社会实践,全面而个性的发展,都是青少年成长道路上必须面对的课题,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才能成为栋梁之才,才能肩负起建设幸福中国的重任,创造美好的未来!

篇12:建设幸福中国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

我叫王禹衡,是通化市沿江小学五年级学生,我演讲的题目是《心中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不同的生命有不同的感受。飞鸟说,幸福是蔚蓝的天空;柳丝说,幸福是春天的梳理;骏马说,幸福是复苏的草场;蜜蜂说,幸福是盛开的花季;而我说,幸福是春天花园城里的香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但芬芳始终围绕着我,幸福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的时光,幸福是老师细心的关爱,幸福是同学真诚的帮助,幸福就是一串串甜美的歌、幸福就是一杯杯香醇的酒,幸福就是一股股暖人的风。幸福,是一曲动人的歌。

2008年5月,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顷刻间,破碎的瓦砾,坍塌的房屋,开裂的地面,惊恐的人群……有如晴天霹雳,使整个灾区满目疮痍。那一刻,四川痛了,西南痛了,中国痛了,世界也痛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13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战胜巨大的灾难而紧握拳头,凝聚力量。瞧,总理来了!搜救部队来了!医务人员来了……目睹悲惨凄凉的现场,耳闻声嘶力竭的哭喊,善良的人们用生命拯救生命,用泪水抚慰泪水,用真情感动真情,用爱心书写爱心。尽管我们痛苦万分,却也幸福不已。因为我们有这样一个强大无畏的祖国,有这样一个团结博爱的民族。老师们,同学们,这泪水之中的微笑,这痛苦之后的幸福,不觉得更难得,更珍贵吗?这幸福就像一曲动人的歌,音调

是那样的高亢激昂,旋律是那样的抑扬顿挫,它激荡着每一位华夏子孙,为灾难后再创幸福而努力奋斗!

幸福,是一杯飘香的酒。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雄鸡报晓了,睡狮猛醒了,巨龙腾飞了。忘不了七十年代,两弹研制成功,让国人惊喜万分;忘不了八十年代,改革春风吹遍大江南北,让世人刮目相看;忘不了世纪之交,港澳圆百年夙愿,让我们扬眉吐气。更忘不了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夜,绚丽的礼花会说话,喧天的锣鼓能安邦,失声的呐喊显豪迈,庆功的美酒最香醇!百年的期盼,百年的渴望,百年的梦想实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谁会不感到高兴?有谁会不感到自豪?有谁会不感到幸福?这幸福就像一杯酒呀,是那样的浓郁,那样的芬芳,那样的醇厚,它醉倒了我,醉倒了你,醉倒了每一位中华儿女!

幸福,是一缕温馨的风。

雷锋做了一辈子的好事,即使累得满头大汗也乐呵呵,不用说,受助的人们是幸福的,可谁能说雷锋自己不幸福呢?公交售票员李素丽,每天守着那四方形的空间,却让热情和微笑永驻乘客心间,乘客幸福了,可谁又能说她不幸福呢?大学毕业生徐木禹扎根穷山沟,放飞孩子们的希望,孩子幸福着,可谁还能说他不幸福呢?任长霞走了,留下警徽金光灿灿,牛玉儒走了,留下富足一片一片。还有默默无闻,坚守岗位的边防战士,建筑工人,人民教师,环卫工人-------。“祖国人民的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的幸福”这就是他们的共同心声。他们的奉献精神如一缕温馨的风吹拂着我们的心田。他们幸福了,人民幸福了,祖国也幸福了!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纵使我有百口,也道不清幸福的含义,纵使我有百手,也写不完心中的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一种心境,只要我们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让我们沐浴温馨幸福的风,畅饮香醇幸福的酒,高唱幸福动人的歌,一起祝福:祖国繁荣昌盛!人民永远幸福!

让我们一起呐喊: 妙哉,中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13:小学生建设幸福中国演讲稿

一、 立足学生“类体、群体、个体”存在的特性, 构建“幸福完整的课程生活”

1. 课程结构的实然样态:“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之间相互交叉重组

新课程以培养“整体的人”为己任, 努力构建求得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其最重要的成果, 体现在课程设置和课程管理上。在课程设置上, 分为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主体结构上, 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个层次, 以分别适应“国家的每一个孩子、地方的每一个孩子、学校的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

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哪一级的课程, 国家课程可以选择学科课程这一课程形态, 也可以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课程形态;同样,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可以选择学科课程这一课程形态, 也可以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课程形态。作为管理职责权限层次的课程类型必须与作为课程领域 (形态) 层面的课程类型相接纳和结合, 才能形成实际的课程样态。有权限无形态或有形态无权限的课程在实际实施的课程型类中是不存在的。[1]

2. 课程结构的应然价值:整合 “ 认知取向” 与“实践取向”两种课程观, 沟通“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

新课程关注课程的整体设计, 在课程形态上确立了两种课程——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两种课程的共同点是, 基于同样的课程目标, 诸如改造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拥有同样的基本要素——知识与经验。两种课程不是二元对立的, 明示了课程内容不能仅仅来自“科学世界”, 而必须以“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 赋予课程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观应遵循实践取向的课程观与认知取向的课程观的整合。不管学科课程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都要体现整合的观念, 让学生既在学科课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领略探究、实践的魅力, 在五彩缤纷的课程事实中享受当下的幸福生活, 并为未来的人生幸福储备能量。

3. 课程结构的设计基点:以“完整幸福的课程生活”实现“回归整体性知识”与“回归人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求”的统一

新的课程体系、未来的教育诉求、当前的教育现实需要我们对学校课程强化统整、优化设计。这也是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重要途径。不管我们是以哪种方式进行强化统整、优化设计, 总是试图回归整体性知识、回归人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求, 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 跨越知识的分类视角, 寻求另一种意义上的课程关系。[2]

人的完整性根植于生活的完整性[。3]人在生活中有三种存在, 一是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存在;二是作为群体一分子存在, 比如家庭、学校、组织、班级中一个集体成分存在;三是作为个体存在。因此就有三种生活, 一种是类体生活, 这种生活教育传递的是共性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种是群体 (集体) 生活, 这种生活教育传递是公有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种是个体生活, 这种生活教育帮助个体形成自我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

三种生活教育对应了三种课程, 即学科课程对应类体生活, 活动课程对应集体生活, 生活课程对应个体生活。为了区别这三种课程, 可以命名为类体学科课程、集体活动课程、个体生活课程, 三种课程统称为生活课程, 是人的三种存在对应的三种课程[。4]三类课程的划分, 创造了幸福完整的课程生活, 致力于培养“整体的人”。

二、课程目标“行为化、素养化、精神化”, 构建“幸福完整的课程目标”

学校课程结构能否真正做到统整、做到凝聚、做到整体设计, 关键就是能否在“合法化”要求下从“人”的整体出发, 对目标解读的“合理化”程度———一般目标与核心目标、基础目标与发展目标、常规目标与特殊目标等多维度、多层次进行转化与表达[。2]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类体、集体、个体”特征, 需要对新课程培养目标进行由“行为化”到“素养化”到“精神化”的转化, 从而实现校本化课程培养目标的有机统一。

1. 类体学科课程目标的行为转化:让全面发展成为良好习惯

品德、智力、体质是基础教育应当为学生奠定的最重要的基础。要打好品德基础, 为学生学会做人奠基;要打好智力基础, 为学生做事和继续学习奠基;要打好体质基础, 为学生一生的生活和发展奠基。

基础教育的任务是养成良好习惯。品德形成的习惯体现在对事物的反应倾向上, 智力形成的习惯体现在对问题的思维方式上, 体质形成的习惯反映在生活和发展的方式上, 最终都体现在行为习惯上。[5]

2. 群体 (集体) 活动课程目标的素养转化:让良好习惯成长为核心素养

根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的10 个培养目标, 天台岗小学根据新课程培养目标, 提炼了“礼仪、感恩、绿色、智慧、创新、阳光”六种核心素养, 据此把学生“品德、智力、体质”方面的行为习惯培养细化为“六个核心素养十二个良好习惯”, 分学期提出了具体的行为习惯标准, 在群体 (集体) 活动课程中予以培养, 用“良好习惯”成长“核心素养”。

3. 个体生活课程目标的精神转化:让核心素养提升幸福感

根据积极心理学视域中幸福感整合模型, 天台岗小学进行了个体生活课程目标的概括:快乐向上———主观幸福感认为幸福主要由对生活的满意度、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乏所构成;主动发展——心理幸福感指人心理机能的良好状态, 强调人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就以及自我潜能的完美实现;体验成长———社会幸福感坚持幸福的真正实现在于个人机能的实现对于他人或社会产生了意义或价值。“快乐向上、主动发展、体验成长”作为学校的个体生活课程培养目标, 是对学生个体幸福感的感性引领, 源于“礼仪、感恩、绿色、智慧、创新、阳光”六种核心素养的提升, 重在鼓励学生获得“六种核心素养”的自我进步、某个核心素养的进步、某个核心素养的进步带来整体的进步。

4. 三类课程目标的有机统一:让行为、素养、精神充盈“整体的人”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周庆元、胡绪阳提出的“四格”素质结构理念对学生全面素质作了新的认识, 即学生 (作为人) 有待发展的全面素质由体格、心格、智格、行格“四格”组成。[6]其中, “行格”把人的“行为素质”摆到了相当高的位置予以关注, 强调了人们忽视的“行”的领域, 这与前文“品德、智力、体质”表现为“行为习惯”是融通的。“幸福完整的课程目标”具体的转化与表达, 见下表所示:

三、实施规范化、特色化、特质化策略, 构建幸福完整的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框架从“课程思想”和“核心能力”中来;课程模块科目的具体关系则需要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天台岗小学在幸福教育台阶课程的架构过程中形成了以下策略:

1. 课程架构的规范化:遵循四个层次, 架构学校完整课程

学校课程的架构, 从层次上看可以分为:一是学校课程体系的总体架构;二是学校内部的国家课程架构和校本课程架构 (含地方课程架构) ;三是某门学科的课程架构;四是某门课程的学科架构。[7]

天台岗小学幸福教育台阶课程的架构, 遵循了这四个层次:一是以类体学科课程、群体 (集体) 活动课程、个体生活课程形成学校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二是类体学科课程遵循国家课程管理规范, 实施分科学科课程、综合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指定领域) ;群体活动课程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非指定领域) 为延伸点, 追寻和效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 开发基于分科学科课程的学科活动课程、基于综合学科课程的综合学科活动课程、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整合活动课程;个体生活课程同样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非指定领域) 为延伸点, 设计回归生活的校园生活课程、家庭生活课程、社区生活课程。三是根据一校五区各自的校区教育资源和已有的校区特色课程, 设计具体类别和科目。四是某门课程的学科架构, 需要每位老师基于自己的学科课程内容, 设计实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生活课程”的连续内容。

2. 课程架构的特色化:遵循三级管理, 架构学生完整课程

对于天台岗小学来说, 类体学科课程, 主要是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既包括课堂上的活动化、生活化教学, 也包括课外的学科拓展活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群体 (集体) 活动课程, 主要指学校活动课程, 既包括传统的校会、班会、晨会、大课间活动、各种文化节 (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英语节等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必修课程, 也包括社团活动、兴趣活动和家校互动、社区和学校互动、企业和学校的互动等选修课程。个体生活课程, 主要是学生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课程, 既包括学校空间内的班队干部值周值日课程、校园实践基地 (小雨点气象站、开心农场、图书室等) 工作课程、班级事务管理员及劳动清洁课程, 还包括住宅小区空间内的红领巾小队活动课程、家庭空间内的家政课程、社区空间内的辅导机构课程。

3. 课程架构的特质化:遵循三个空间, 架构生活完整课程

在实施中, 需要为每个学生制定三个课程表:一是以年级为单位统筹制定的“类体学科课程表”;二是以班为单位统筹制定的“群体 (集体) 活动课程表”;三是以个体为单位制定的“个体生活课程表”。三类课程的统整, 需要年级组教师沟通合作;三类课程的均衡, 需要用“礼仪、感恩、绿色、智慧、创新、阳光”六个素养模块来设计和筛选;三类课程的实施, 需要班主任老师进行编排, 形成生活化的“学校完整课程、学生完整课程、生活完整课程”的课程连续体。所有课程的建设目的都是为了完善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 这样的课程实施, 便具有了以“幸福完整的课程生活”培养“整体的人”的特质。

总之, 课程设计本身就是由上至下的逐层解读与推演、由下至上的逐步探究与升华, 寻找到其中的逻辑与路径, 进行校本化的解读和设计, 实现新课程方案与学校课程方案两相的融会贯通, 学校课程必将步入自主生长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摘要:在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实践中, 我们常常面临两个困境:一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是模糊的, 让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缺少了课程管理的依据。二是虽然提出了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两类课程形态, 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在国家课程中有明确体现, 但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却体现不足。天台岗小学以幸福完整的课程生活为教育元素, 让三级课程管理与两类课程形态得以连接, 将新课程方案校本化, 从而构建了“幸福教育台阶课程”。

关键词:校本课程,逻辑,路径

参考文献

[1]马玉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32 (8) :7-10.

[2]何永红, 龚耀昌.学校如何设计课程体系:基于课程统整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4, 3.

[3]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周志平.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学校生活课程体系改革的逻辑和内容[J].福建陶研.2013, 03.

[5]陶西平.回归基础教育的本位价值[J].基础教育论坛.2012, 8.

[6]周庆元, 胡绪阳.如何理解学生的“全面发展”[J].教育研究.2005, 07.

篇14:小学生建设幸福中国演讲稿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积极的班级文化犹如生活中的浪花,记忆中的亮点,在学生生命发展的历程中留下鲜明的痕迹。班级文化既是一种班级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班级管理模式。在以文育人的理念下,我们确立以仁爱为核心价值的班级文化建设主题,围绕班情明了,班风良好,学风端正,积极向上,和而不同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建设积极班级文化,引领学生幸福成长。

一、开展靓丽教室活动,建设可观的班级文化

班主任要注重推进靓丽教室建设活动,按照班级信息、班训、班级风采、班务一点通、学习园地、名人名言六个版块的设计要求,组织学生全员参与,亲自动手,出智出力装点教室。具体的空间安排是班级信息栏设置在教室前门内走廊的墙上,班训张贴在教室正前方黑板上端,班级风采、班务一点通、学习园地设置在后方黑板上,教室两侧悬挂的是名人名言。班级风采展示的是班级和个人荣誉以及个人心语,班务一点通张贴的是班规条约以及课程表、时间表、值日表、班委会名单等,学习园地呈现的是美文佳作,由“品一品、比一比、学一学”三个栏目组成。在微观安排和内容选择上,班主任别出心裁,全体学生是献计献策,精心设计的教室,让学生耳目一新,亲手装点的教室,细心呵护。班级物质文化,时刻鼓励着学生前进,警示着学生自醒,达到环境育人、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开展自主管理活动,建设自律的班级文化

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为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在班主任的精心组织下,成立班委会,建立班纪班规。对于班纪班规的制定,必须经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出台,每学期的开学不久,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次“我的事情我做主,大家的事情大家定”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围绕班级的奋斗目标,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深入讨论,充分酝酿,明辨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再在班主任的润色下提炼成通俗易懂易记的班纪班规,逐步形成班集体的价值取向。在执行班纪班规的过程中,学生难免有踩红线的行为发生,班主任不是一味的直接的指责,而是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对于个别现象,要求学生反省,写检查与反思;对于普遍现象,则开展主题班会,或是征文活动,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增强自律意识,达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教育效果。

三、开展体验教育活动,建设务实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不是一种口号,不能是挂在墙上,掉在地上,说在嘴上的一种形式,要用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作风去抓出效率、抓出实效。学校以五星班级、特色班级为载体,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增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效,弘扬务实的班级文化。五星班级的创建,有具体的内容和统一的标准,涵盖安全教育与管理,卫生习惯的养成,良好学风的形成,勤俭节约品质的培养,和谐稳定、宽容相处的人际关系的培植,这是“和”的一面;特色班级的创建是班主任根据班级的特点,个人的独特道德价值取向确定特色的内容与要求,可以是诚信班级、礼仪班级、爱心班级、义工班级等特色班级的创建,这是“不同”的一面,合起来叫做“和而不同”。在五星班级的创建与评估工作中,学校坚持一月一评的制度,在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原则下,做到一月一重点。开学第一个周着力平安班级的建设,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第一个月着重卫生班级的创建,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针对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以及盲目消费,无计划消费的现象,适时开展勤俭节约班级的创建活动,教育学生理性消费、计划消费、节约消费;积极开展学习先进班级的创建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刻苦学习的好品质。

四、开展家校互通活动,建设民主的班级管理文化

在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形势下,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家校氛围是对学校的基本要求。学校应确立建设民主的班级文化目标,组织开展“走近家长、贴近学生”为主题的“六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家长会,介绍班级的基本情况,让家长了解班级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了解科任教师的基本情况等;与家长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争取家长支持学校的工作,配合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同时班主任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对学校对子女的期盼,倾听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达到互相信任、互相了解的目的。拨通一次温情电话,告知未能参加家长会的家长,学校、班级的相关情况。寄送一份家校联系卡,在期中前后告知家长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开展一次爱心家访,针对情况特殊的学生,适时地上门访问家长,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情况,商议对子女的教育对策。开一次“新学期新目标新发展’’的主题班会,在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提出班级的奋斗口号,发出班主任的衷心寄语,同时让学生拟计划、定目标、谈理想,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让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在活动中相知相识,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民主的师生关系。

上一篇:初中学生评价教师下一篇:抗旱工作紧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