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成果展示形式

2024-05-24

安徽工程大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成果展示形式(精选4篇)

篇1:安徽工程大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成果展示形式

安徽工程大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成果展示形式

1、精品课程:成果体现方式为“精品课程网站”,即所有校级精品课程依托校园网建立精品网站,每年按照建设计划进行内容建设和更新,不断丰富网站资源,供广大师生学习交流。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成果体现方式为“教改实验班”,即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涉及专业,从入学或某个年级开始,单独设班,依据学校审定同意的教改模式组织教学。实验周期结束后,进行总结推广。

3、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实训基地:成果体现方式为“基地或中心建设和利用”,即基地实验实训设备、设施建设水平和使用效益,基地建设成果。

4、特色专业:成果体现方式为“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教学团队:成果体现方式为“优质教学资源开发或教学改革攻关”。

6、教学研究项目:成果体现方式为“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即针对特定主题的研究报告、论文、教材、课件、教学文件等理论成果,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效果。

7、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成果体现方式为注重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注重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与教材;注重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和直接使用外语从事科研的能力;注重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能够证明学生专业课程英语水平提高的材料,比如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等。

篇2:安徽工程大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成果展示形式

尊敬各位评委、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安徽工程大学第届

校杯辩论赛第场比赛现场。我是今晚辩论赛的的主席,首先有请双方辩手入场!

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隆重介绍本场比赛的评委及点评嘉宾,今天我们很荣幸请到了:

今天双方将以展开辩论。下面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本场

辩论赛的双方辩手,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来自他们的观点是:坐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来自他们的观点是:有请双方

辩手先做自我介绍(正方到反方)。

现在我宣布本场辩论赛正式开始,首先进入陈词阶段:

首先有请正方一辩,时间为3分钟。

接下来请反方一辩发言,时间仍为3分钟。

接下来进行攻辩阶段:

首先有请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接下来请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有请正方三辩对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最后有请反方三辩对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看来今天双方选手都志在必得呀!那么下面有请正方一辩做攻辩小结。

同样有请反方一辩做攻辩小结。

接下来将进入大家最期待同时也是最激烈的自由辩论阶段,该阶段双方辩手发言必须

在两队交替进行,发言辩手落座即视为发言结束的标志。首先有请正方发言。

看来今天双方辩手都是实力超群呀。那么下面双方辩手将接受现场观众的考验。

首先有请现场观众向反方提一个问题,回答时间不得超过一分钟。(评委通过方可回答)

请现场观众继续向正方提一个问题,回答时间不得超过一分钟。(评委通过方可回答)

接下来请现场观众向反方提一个问题,回答时间不得超过一分钟。(评委通过方可回答)

请现场观众继续向正方提一个问题,回答时间不得超过一分钟。(评委通过方可回答)

那么今天的辩论赛正式环节已经接近尾声了,下面有请反方四辩进行总结性陈词,时间

为3分钟,有请。

请正方四辩接着做总结性陈词,时间仍为3分钟。请

在比分揭晓之前,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现场评委嘉宾、对今晚的辩论赛进行点评。掌声欢迎。

下面请允许我宣布今天各队的得分情况今晚最佳辩手是获胜方是

篇3:提高工程造林质量确保工程成果

植树造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 造林质量的优劣不仅决定着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 而且影响到林木的生长量、林分质量和效益, 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是长期的。造林质量高低不同, 工程建设的效果差别很大, 这已经被世界著名造林工程所证实。目前, 居世界造林工程之首的罗斯福工程, 由于造林质量较高, 使这一造林工程发挥了良好的效应, 工程建设前, 肆虐美国的黑风暴在造林几年后就彻底消失了。前苏联的改造大自然计划工程营建的防护林由于造林质量不高, 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 保存下来的只有几万公顷。北非的绿色坝工程, 同样由于造林质量低, 没能阻挡住撒哈拉大沙漠的北侵, 沙漠依然在向北扩张。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是经过国家系统整合后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 是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前提下, 为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而建设的重科技、重质量、促效益、上规模, 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骨干工程。为巩固、完善和提高三北工程第一阶段的建设成果, 保护现有森林资源, 恢复和增加三北地区森林植被。

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在“生态优先、持续高效”原则的指导下, 而建设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防护林体系。“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前期工程由于科学规划严格施工, 目前已经有效地防止了“三北”地区沙漠化进程, 保护了当地农田建设, 提高了粮食等农作物产量, 这一工程正逐渐发挥作用。所以, 要大力提高造林质量, 为我省是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提高工程造林质量的技术原则

为了保证工程造林质量, 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造林技术上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2.1 适地适树即选用的造林树种的特性与造

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为此, 首先要进行立地评价, 即根据造林地的气候、土壤和土地利用情况, 对造林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和生产潜力做出综合判断, 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和树种的特性, 选定最符合造林目的和能适应造林地自然条件的树种。这一原则对造林的成败具有决定意义。良种壮苗选用具有优良遗传性状和优良目的性状的树种或品种的苗木种植, 苗木茎干粗壮通直, 高粗匀称, 枝稍木质化, 根系发达, 立根短而粗, 侧根和须根多, 具坚实饱满的顶芽, 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并且在起苗, 栽植过程中要避免苗木的损伤和失水。这样不但可以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活率。而且可以减少幼林抚育的工作量。为了使森林整体有较强的防护能力, 减少病虫害等自然危害, 在坚持选用良种基础上, 应尽量避免品种过于单一, 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比例要合理, 树种要多样。

2.2 细致整地目的是改善立地条件, 保持水

土, 使其更有利于栽植苗木的成活和成长。通过整地, 使苗木种植点的小地形土层加厚, 活土层加深, 变得更有利于蓄水保墒, 促进栽植苗木的成活和生长, 还能蓄水, 减少地表径流。整地的方式要即能改善土地环境, 又能避免土壤流失等不良后果。

科学栽植选择适宜的造林季节和时机, 种植时苗木根系要舒展, 尽可能浇水。适宜的造林季节应该是温度适宜、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空气温度较大的季节。适宜的植树造林时机应苗木是地上生理活动较弱, 根系的生理活动较强, 根系的伤口容易愈合的时期。栽植时必须使苗根均匀舒展, 不窝根、不上翘、不外露、边填土边分层踩实, 栽植深度一般高于苗木根茎处2~3厘米。

2.3 密度合理造林的种植密度不仅直接影响

造林费用, 而且影响林木的生长和木材质量, 与造林后森林的经营管理以及经济收益有关。确定造林密度必须全面考虑林种和树种, 造林树种的生长特性、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经营管理条件市场需要。培育大径林的用材林应稀植, 培育小径林的用材林和水土保持林应密植, 窄冠树种应密植。立地条件好的地方造林密度易小, 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密度可大一些。交通不便, 小径材销路不畅的地方要稀植。交通方便, 小径材需要量大的地区可密植。

抚育管理包括土壤管理, 树体管理和造林的管护。对造林地连续3~5次除草、松土、造林后, 头两年2~3次, 以后减少到每年1~2次, 松土深度5~15厘米。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应进行灌溉和施肥。直播造林的进行间苗, 对截干造林的进行除蘖, 在萌蘖条基部未木质化前将多余的萌蘖条除去。对造林地加强管护, 严禁放牧, 防止认为和牲畜为害幼树。

3 提高工程造林质量的方法措施

3.1 要提高造林质量, 除了遵循上述的提高

造林质量的技术原则外, 还必须搞好科学规划要在对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充分调查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改善环境、林木生长、农村能源需要、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土地等方面的因素, 从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农田防护、旅游开发等多功能出发, 针对具体区域的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等, 在林种结构, 树种配置, 整地方法、栽植技术, 管理措施等方面制定出具体和可操作性强的规划。要把规划设计作为提高造林质量的第一道工序,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 将造林任务、苗木、技术措施落实到小班。制定规划的目的在于实施, 坚决杜绝造林生产中容易出现的随意性做法, 作到按规划设计, 按设计施工, 确保规划科学规划的落实。在按科学规划组织实施的同时, 还要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如ABT生根粉和保水剂以及植物蒸腾抑制剂等新产品的应用, 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从而达到提高造林质量的目的。

3.2 完善造林机制是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措

施, 造林机制涉及到造林的各个环节, 对造林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工程实施中, 要严格按照把质量意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 进一步完善责任机制, 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服务机制、政策机制等。在这些环节中, 最重要的是完善政策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把造林与林场、个体造林户的切身利益紧密挂起勾来, 探索和推行有利于提高造林质量的政策机制。大力推行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形式的林权制度改革, 将林业用地的使用权落实到法人, 实行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民营等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各类法人, 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 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形式取得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荒沙地的使用权。造林后的森林、林木的所有权及其林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有偿转让、继承, 并由政府统一发放林权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 资产及其收益最终都归投资者所有, 收益分配也由投资者来控制。在森林资源资产的界定中要注意林地资产与林木资产的归属。落实好谁栽树谁受益的政策, 给群众吃上“定心丸”。按照明确“所有权, 稳定承包权, 放活经营权”的思路, 不断完善和推动责、权、利相合的造林承包责任制, 让造林经营者能够从造林绿化中得到实惠, 增强他们造林绿化的质量意识, 提高他们的造林积极性。

责任编辑:王青翠

摘要:对提高造林质量所遵循的技术原则、方法、措施进行了论述, 对提高工程造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篇4:提高造林质量 确保工程成果

【关键词】造林质量;提高;工程成果;确保

森林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它不仅为社会提供木材及其它原材料,同时又具有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等功能,并在改造自热、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各地造林绿化任务逐年增加。然而,造林难以成林,究其主要原因,除没有做到适地适树和管护不良外,还有苗木质量差和栽植技术不当等因素。造林质量是造林绿化工程的生命线,事关绿化工程的成败,因此,如何提高造林质量就成为,林业生产中的首要解决的问题。

1.提高工程造林质量的意义

植树造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造林质量的优劣不仅决定着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而且影响到林木的生长量、林分质量和效益,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是长期的。造林质量高低不同,工程建设的效果差别很大,这已经,被世界著名造林工程所证实。

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在“生态优先、持续高效”原则的指导下,而建设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防护林体系。“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前期工程由于科学规划严格施工,目前已经有效地防止了“三北”地区沙漠化进程,保护了当地农田建设,提高了粮食等农作物产量,这—工程正逐渐发挥作用。所以,要大力提高造林质量,为我省是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

2.科学规划

造林规划要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造林设计时,应合理搭配树种,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各种针叶树、阔叶树和灌木树种,实行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灌灌混交,避免营造单一的纯林。而且还要贯彻适当集中的原则,不同地区的造林工作有不同方向和任务。同时要恢复和发展生态平衡出发,形成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造林地的自然优势,实现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提高造林质量的主要措施

3.1适地适树

首先,要了解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气候情况,像土壤、地质、地貌等外在因素;其次,了解造林树种的生物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是喜阳还是喜阴,是耐湿还是耐旱等内在因素。这样对造林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和生长潜力作出综合判断,根据评价结果和树种的特性,选定最符合造林目的和最适合造林地自然条件的树种。通常情况下,要选择乡土树种造林,引种要经过试种验证,不适宜自然环境要求的,决不能盲目引种推广。

3.2良种壮苗

在造林绿化中出现成活率低、林木生长不良、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其原因就是种子的问题。造林要选用具有优良遗传性状和优良目的性状的树种或品种的苗木种植。苗木要品种纯正,生长健壮,高粗均匀,枝梢充分木质化,侧根和须根多,根系发达,主根短而粗,芽基饱满,无病虫害。采用良种壮苗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抗性强,木材成材周期提前 2—3年,经济产值增加20%左右。

3.3细致整地

细致整地是保证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重要环节。细致整地是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成活率、保存率,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苗木正常生长的重要措施。造林前应对造林地进行预防性处理。一是降低害鼠的种群数量,如果造林地内的害鼠数量过高,应先进行灭鼠,鼠口密度降低后再进行造林;二是在造林前要结合鱼鳞坑整地进行深翻,以破坏鼠类的洞道;三是改善林地卫生条件,要将造林地内的枝桠、梢头、倒木等杂物清理干净,破坏害鼠的栖息环境。

3.4细心种植

造林整地和栽植是整个造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有直接的影响。起苗出圃前,要先浇一次透水。一方面让苗木本身的水分得到补充,另一方面使土壤疏松,保证根系多带根且少伤根。起苗后剪去伤根和烂根,及時进行泥浆蘸根。运输中要保湿包装,防止风吹日晒。栽植中要掌握“挖大坑、栽正中、根舒展、莫中空、提提苗、踩踏平、浇足水、沉实成”的技术要领。做到苗根舒展,深浅适宜,深度一般比原土痕深5—10厘米,不窝根,不露根;栽植整体要点正行直,横纵协调;回填土时要分层填分层踩;栽植后,浇足“定根水”,沉实土壤,水渗下去后,扶正苗木,跺实覆土,保墒情防蒸发,确保成活。

3.5种植密度

合理造林的种植密度不仅直接影响造林费用,而且影响林木的生长和木材质量,与造林后森林的经营管理以及经济收益有关。确定造林密度必须全面考虑林种和树种,造林树种的生长特性、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经营管理条件市场需要。培育大径林的用材林应稀植,培育径林的用材林和水土保持林应密植,窄冠树种应密植。立地条件好的地方造林密度易小,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密度可大—些。交通不便,小径材销路不畅的地方要稀植。交通方便小径材需要量大的地区可密植。

3.6抚育管理

把树苗栽上只是完成了植树造林的第一步,要按照“三分造、七分管”的要求,认真抓好抚育管护。抚育管护包括树体管护、土壤管护和造林地管护。新造林需要定干打梢的,定植后要打头定干,剪侧整形,使其旺盛生长。造林后至树木中幼龄阶段应加强抚育管理,减少害鼠造成的危害。同时,控制抚育伐及修枝强度,促进中幼龄林早日郁闭成林。

3.7田间管理

3.7.1灌溉

灌溉是造林时和林木生长过程中,认为补充林地土壤水分的措施。每次灌溉量的确定,是要根据树种、林龄、气候状况和土壤湿度而定,要保证林木根系层处于湿润状态。

3.7.2施肥

施肥是造林和林分生长过程中改善林地施肥状况的措施。林地施肥分为施基肥和追肥两种。基肥在造林前结合整地施用。用做基肥的肥料主要是有机肥料,有时也加入化学肥料,有机肥的肥量应根据树种、苗龄、肥料种类以及土壤性质决定。追肥一般用于化学肥料,追肥时要主要氮、磷、钾的搭配。

3.7.3松土除草

松土可以把板结的地表破碎,保蓄水分,增强土壤的通透性,除草的主要作用是除掉幼林的竞争植物,使苗木顺利成活。每年进行1次松土除草时间。一般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林业生长。

3.8幼林保护

幼林保护是造林后保证造林成活成林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其内容包括防火、防治病、虫、鼠、鸟、兽害,防除寒害、冻拔、雪折、日灼等。特别是北方地区在营造樟子松树时,为了防止冬春旱风吹袭,造成苗木失水过多,引起叶、芽枯萎,甚至全株死亡,在秋末冬初进行埋土防寒。

4.结论

上一篇:计划统计岗位职责下一篇:一件使我后悔的事情作文